时间:2022-02-06 08:22: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幼儿品德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幼儿德育,即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幼儿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幼儿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内涵于德育之中,是在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及学校的教育与熏陶下,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形成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可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养成不良心态和行为习惯等,不易改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形成的坏习惯、坏态度、坏倾向,真是事倍功半。”可见,幼儿时期品德教育的启蒙与奠基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刻的影响。
二、当前幼儿品德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方面
1 重智育轻德育
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导致父母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学习成绩的提高,却忽视了儿童的品德教育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 父母的教育措施欠妥当
由于独生子女的独特性,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的实践锻炼及情感体验的机会,造成孩子懒惰、自私、依赖性强,不体谅他人等问题。
(二)幼儿园方面
1 品德教育流于说教,脱离幼儿生活实践
简单的说教、单向的语言训导,将成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灌输给幼儿,使幼儿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缺乏亲历道德的过程,道德教育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难以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及行为习惯。
2 教师不能给幼儿良好的榜样示范
教师的良好思想素养和品德行为是孩子模仿的重要榜样,身教育重于言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缺乏应有的素养,无形中给幼儿树立了反面榜样。
针对幼儿品德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了解幼儿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从小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完全可能的。
三、幼儿品德教育的途径
从幼儿品德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了幼儿品德教育的可行性,我们初步探索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一)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
1 情感陶冶法
利用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和各种情景中的情感因素,感化幼儿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能关爱孩子和尊重孩子、赏识孩子,使孩子在赞扬和鼓励中陶冶自己的情感。
2 定期评价法
幼儿在良好品德形成过程中,家长必须定期给予幼儿正确的评价,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独立性,使幼儿真正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树立自信心。
(二)寓品德教育于幼儿的日常活动之中
1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行为规则
良好行为规则的养成,以促进幼儿品德发展。在小班开展游戏活动——“送玩具回家”,幼儿在每次活动之后能分门别类地将玩具送回各自的“家”,在不断地强化下,幼儿能有意识地收拾、整理玩具,并且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在中班、大班开展“小小值日生”活动,每天值日生为小朋友服务:端饭菜、抹桌子、挂杯子、扫地等。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提出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2 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1)品德教育渗透于角色游戏中
幼儿的品德教育,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其中以角色游戏为最佳选择。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例如,游戏“乘车”,司机与售票员紧密配合,扶老携幼,礼貌待客,乘客先上后下,互相让座,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等等。
一、从日常的点滴为幼儿做起
大家都知道:品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面貌,思想品质及其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习惯,是指长期养成的比较固定的机械完成的自动化行为,全是后天的产物,它一旦形成,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幼儿品德习惯的培养,使我们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 做好品德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如快吃饭了,让孩子们分组擦桌子、发筷子,帮助老师为大家分午餐,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有的孩子鞋带开了,让会系的幼儿帮助系好;通过一件一件的小事,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防止和破除不良品德的出现,让我们的孩子明辨是非,发挥出自己的小小正能量,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
2. 为幼儿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现在的幼儿,正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身体状况、品德习惯和智能素质等,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体现,也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实施智育的同时,应下大气力抓好对孩子们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例如:一名小朋友在早晨来园时有些不高兴,即时让表现好的孩子与他交谈,转移她的注意力,从而让她高兴起来,早点融入到班级活动中来。
3. 为幼儿从小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独生子女,大都过着4―2―1的格式化生活。即:4个老人,2个父母,1个宝贝。从这组数字上可看出,我们的孩子是被爱环绕的,所以我们必须锻炼孩子,不做室内的花朵,不做小“公主”和小“少爷”,从日常的点滴做起,从每一件事情上做起,让我们的孩子茁壮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健康第一,德育为先”之道理。
二、优化家园共育的教育手段
因为现在幼儿独生子女较多,在家中几个大人围着一个转。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物质条件,再加上家庭中“保姆式”的爱护和校园内应式教育的弊端,就会造成一些小孩的心理病态。如何矫正独生子女的惰性心态呢?
1. 做好幼儿的自主教育。孩子无论在家或在学校,尽量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办,在学习上、生活习惯上,尽可能地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让孩子多参于家务活动及公益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好品质,逐步克服幼儿心理依赖性,在活动中锻炼成长起来,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
2. 做好幼儿的情感教育。乐观是兴趣的心理体现。你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因素,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乐观向上的班级意识,自我约束的心理素质等。一旦形成,再加上老师要善于“导”在关键处,“拨”在要害上,又有很好的教学、管理方法及思想艺术的培养,就能够使孩子们从中自我补偿,自我升华,久而久之,就能在乐观的情绪中学到知识,找到道德观念的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92-01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开展幼儿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如何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相结合,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幼儿道德行为的表现及评价
道德是一种社会范畴,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体现在待人接物处事上。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只要你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的道德表现有多种多样:有的孩子有爱心,懂礼貌,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爱护公物,会与同伴分享快乐等。而有的孩子则显得无礼貌,惟我独尊,不爱护公物,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只知道享受,不知道付出;或心理素质过于脆弱,自尊心太强,任性、固执。所有这些都是幼儿所具初步道德的表现。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以此把孩子们划分为“好的”“坏的”对立的两样,因为孩子的这种道德品质,都是不固定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经过良好的教育都是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幼儿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一定要有信心,有耐心,更要有爱心。
二、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呱呱坠地来到人间,天真无邪是孩子的天性。但我们看到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性格各异,表现不同,究其原因,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家庭、社会和幼儿园教育和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每个孩子的先天因素及后天环境各有不同,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彼此或多或少都具有不同的品德个性。现代社会是一个开发型、多元化的社会,各类新闻,公众媒体,影视作品内容多、范围广,良莠并存,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在家庭成长,所以在某种程度讲,家长是孩子的最早启蒙者,家长的道德修养对孩子的道德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幼儿园里,教师根据《规程》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的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获得良好的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幼儿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1、捉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入手。
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捉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知道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就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的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到位。因此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氛围,为孩子做榜样。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为孩子指明方向。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关键的教育。
2、通过各种感观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哪些是正确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资料,培养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喜欢听、读、看故事、儿歌、图片、动画片等。同时要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培养孩子道德情操、道德认识的重要手段李岚清同志曾说过:“美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美对个儿的素质影响是很大的,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注重环境美是我们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一个重要原则。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 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3、德育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要及时地进行顺势的强化巩固。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每个家庭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家长们对孩子是想精心教育,但更多的家长是对孩子宠爱有加,而教育不足。有的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对孩子一味宠爱,导致孩子特别任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稍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又哭又闹,这样的孩子已经不是少数。所以,幼儿园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必须加强对每个幼儿的品德教育,把孩子从小就塑造成具有健全健康心态、乐观阳光的人。
幼儿园要重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幼儿园必须高度重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时刻放在首位。幼儿园的工作计划中必须明确对幼儿品德教育的目标要求,以引起班主任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班主任的工作计划里更要细化怎样开展对本班幼儿的品德教育。对个别难以教育的幼儿要制定出详细的教育方案,以此来指导自己品德教育工作的展开。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有机结合。幼儿园的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开展对幼儿的集体教育,比如利用一些幼儿喜爱参与的集体活动对幼儿进行德育。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特别宠爱的顽皮、不好教育的孩子要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时刻关注他们,发现问题要及时教育,告诉幼儿他的行为为什么是错误的,怎样做才是对的。比如,有的幼儿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许别的小朋友碰,特别是自己的好玩具,其他小朋友绝对不许玩,而一旦发现其他小朋友的好玩具又必须他要得到,否则就不依不饶,大哭大闹,甚至因为小朋友不借给他玩具打别的小朋友。对这样的孩子,老师一定要耐心地对他讲他错在了哪里,他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
还有一点是做好幼儿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那就是要及时跟家长沟通,家园联手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其实大家都知道,幼儿园要想教育好孩子,一定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如果家长不能配合,那么,幼儿园所做的工作就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小朋友身上存在的毛病经过老师的多次教育终于改掉了,可是一旦幼儿园放假几天或者小朋友因某种原因耽误几天,再来上学的时候,先前的错误又出现了。出现这种反复就是家长没有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对孩子的教育。为了避免类似情形的出现,幼儿园就要经常与家长保持思想上的一致。除了幼儿园经常召开家长会,在会上与家长进行沟通外,班主任老师还要利用好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与家长时刻保持联系,把孩子在园内的表现以及班主任要求家长怎样做等及时告诉家长。这样,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才能卓有成效。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久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人民教育家老舍先生在怀念母亲时曾经说过,“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影响很大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是核心内容。关于幼儿家庭品德教育问题,很久以来,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对象。
幼儿期是一个人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很难形成,正如我国许多教育家提出的观点: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关注幼儿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受其影响,我们的幼儿家庭品德教育有着自己的特色。
一、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内容
幼儿家庭品德教育囊括的内容很多,既包括广义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又包括日常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还包括诚实守信、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教育。具体说来大体有如下主要方面。
(一)激发幼儿对祖国、对人民、对家庭成员的爱。
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它是成才的巨大推动力。对幼儿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要从身边做起。家庭是爱的港湾,真爱从这里开始。苏霍姆林斯基要求他的学生,首先要爱妈妈,他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妈妈都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容易懂、容易做,而且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打下了基础。”因此,家长要教育幼儿努力给母亲、父亲、祖父、祖母等家人带来欢乐,为他们分担忧愁和不幸,关心、体贴、照顾大人病痛,如孔融让梨一样,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和亲人吃。
在爱自己家庭成员的基础上,让爱扩展。可以有意地教育引导,通过各种大众传媒,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祖国的悠久历史及现状,让他们知道,祖国是多么的幅员辽阔、多么可爱,让他们热爱上我们的每一村土地,爱上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广大人民。还可以通过游览、参观、旅行使孩子领受到祖国山河的美丽风光,知道祖国领土的辽阔、物资的丰富、悠久的文化,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使他们萌发对祖国的爱。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如演节目、讲故事、绘画等,使孩子感到做中国儿童的幸福,知道自己今日幸福是来之不易的。
(二)使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的行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开始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因此,要求幼儿从小不骂人,不讲脏话,待人和气,热情,有礼貌,别人讲话不插话,不打断别人说话,尊老爱幼,在别人家做客时不乱翻东西,吃饭要守规矩,与同伴共享欢乐,等等。
日常生活中,各种活动特别是游戏,是教育孩子的最好途径。家长和教师要注意身体力行,做好示范和发挥好榜样作用。
(三)培养孩子诚实、讲真话的好品质。
教育幼儿拾金不昧,不隐瞒自己的过错,并要勇于改正错误。要使幼儿切实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家长教育的态度,如果对孩子的过错一味指责,是很难培养孩子这一品质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应分析说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如孩子要买彩色笔画画,遭到家长拒绝而去拿别人的彩笔等,处理要冷静。平时,家长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并提醒孩子改掉说谎的毛病,同时,家长也要做好榜样,以身作则。
(四)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
培养幼儿勤劳品质,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适当做家务,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自理、自立。通过劳动,幼儿还能加强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养成勤俭习惯,明白长大后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五)培养幼儿大方宽容、与人友好相处的品格。
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学会与人合作,能分享别人的快乐、分担别人的忧愁,这样才能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六)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
性格受后天因素影响较大,我们要让孩子充满自信,能想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发挥潜能,而乐观、开朗会让孩子的社会交往更加顺利,所以,这些都是家庭品德教育时需要做的。
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家长们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二、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走出家庭品德教育的误区。
目前的家庭品德教育中存在着这样几个误区:①偏重智力因素培养而忽视品德教育的误区;②宠爱、溺爱误区;③体罚严重误区;④不良家庭氛围,亲子间缺乏理解和沟通误区;⑤重物质刺激而忽视精神指引误区;⑥不注意榜样作用误区。
家长们应意识到自己的榜样作用影响,做好示范,并深入了解孩子,与他们交流沟通,正确对待其成绩与不足,科学教育,让幼儿全面发展。
(二)掌握良好的教育时机。
时机是指进行活动或生活过程中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机会,对幼儿教育也有个时机问题。
教育时机往往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孩子获得成功时,家长在鼓励之后,可提出新的要求;当孩子受到挫折时,家长要关心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当孩子对某事产生兴趣时,家长应因势利导,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发怒激动时,家长要冷静,等孩子平静后再教育;当孩子生病疲劳时,家长最好少要求,多关心,但决不迁就。良好的时机能让家长的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三)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效能。
儿童的思维具体形象,对抽象的概念难以掌握,利用幼儿最喜欢的具体事物形象来教育他们,作用相当大。比如,当幼儿听了“没有牙齿的老虎”的故事后,吃糖的次数就减少了;不爱卫生的孩子也像“小猪变干净了”一样,爱讲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了,等等。
(四)潜移默化的暗示法。
暗示教育法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避免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促进幼儿主动、积极发展。因为孩子从小不喜欢“裸”的教育形式,不愿老处在受教育管制的地位,而暗示法使他们感到平等,受到尊重,使他们感到愉快、轻松,所以易让孩子接受。比如,丰富的面部表情、生动的语言、变化的手势、具体感人的情景等,易使孩子接受。通过暗示手段,幼儿在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五)积极引导法
教育孩子时,家长应开动脑筋,在每种情况下都能巧妙地引导孩子进步。比如,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在发现其长子一鸣披上又脏又破的布做游戏时,想发火,但他最终冷静下来,他想帮助孩子分清干净与脏,启发孩子爱干净、讲卫生,让孩子主动想办法换去了脏布。这种做法不但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相反,既帮助孩子克服了缺点,又调动了孩子的自觉性,使其改正了自己的不足。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种,需要家长去想,从中选出促进孩子主动发展的有效办法,正如我们常说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品德教育对幼儿来说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应从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形成好习惯,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才能,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一、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意义
要了解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意义就要先知道品德的含义。什么是品德?品德是就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一种个体心理的现象。它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或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表现出来的某些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个人的品德不仅仅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形成的,更大的一部分在于教师对幼儿从小的教育。根据《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称《纲要》)中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提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与守纪律的良好品德。”这就是《纲要》为我们提出的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
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这是因为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做人做事,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离不开根一样,根扎不深它就长不好。有人问:“人的根是什么?”那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没有根的花草树木,既不会开花结果,也不会成为栋梁之才。
二、影响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因素
培养的幼儿良好品德需要诸多因素共同起作用,就如同建造一座高楼大厦需要钢筋、水泥、砖瓦等一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同伴间的交往、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教师的言行举止。《纲要》中说“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园内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我认为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在孩子身上总能发现老师的影子。当老师的语言和行为出现不当时,就会引导幼儿向错误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在幼儿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切不可给幼儿错误的信息。
(二)同伴间的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就会自然而然的学习一些同伴间的行为习惯。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好的还是坏的,只要幼儿感兴趣,觉得有意思,就会模仿习得。我们班就有这样的一个典型案例: 五一假期刚刚结束,我组织幼儿进行自由交谈活动,浩浩更是手舞足蹈的给小伙伴们讲述他在乡下的趣事。我也不由得被他吸引住了,但是我发现:时不时会有一两个脏字从浩浩嘴里冒出来。听的孩子们可能没注意,还在继续说着笑着。我挺纳闷的,这孩子可从没说过脏话呀,这究竟是怎么了?于是我打断了浩浩的话,进行了解。结果我一问,浩浩急了,他说:“老师,这几天乡下和我一起玩的小朋友们也是这么说的,我是学他们的。”由此看来,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注意幼儿的言行,发现错误及时地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其学习同伴间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并让幼儿对同伴错误的言行当面进行纠正。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行为习惯、个性、为人处事的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幼儿由于认知程度的限制,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主要依据成人的标准(心理学上称为“他律”)。因此,成人必需首先要明断是非,以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教育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还应该用自己的道德情感来熏陶、感染幼儿,使他们从通情到达理。对于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要给予鼓励、表扬和欣赏,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幼儿违背道德的行为要给予批评、惩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发展道德行为是有利的。同时,父母对于幼儿道德行为的标准也要一致,既不能父母不一致,也不能前后不一致。
三、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方法
(一)教师树立榜样,身教胜于言传。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充分说明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根据幼儿可塑性强的特点我们教师更应该严于律己,为幼儿切实做好表率,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就是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就像与生俱来的一样,长大了都不会轻易改变,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应重视幼儿期对孩子进行的品德教育,完善其人格魅力,使其成为已个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教师要尊重孩子,树立现代儿童观
我国的特殊国情培养了一代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既有积极的个性品质,如自我意识强,自信,活泼开朗,也有不良倾向,如自私,任性,独立能力差等。有针对性的帮助儿童个性康发展,是摆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热爱孩子是对幼师职业的前提要求,也是幼师的一种社会责任。教师只有爱孩子,了解、关心、体贴孩子,特别是不歧视那些有缺点或接受能力差的孩子。要给每个孩子创造一个道德成长的良好环境。其次,作为跨世纪的幼儿教师,我们要体察孩子的感受,尊重和信任孩子,从而培养幼儿的自尊和自信,并且保护和利用孩子的同情心,培养他们的善良品质,还要保护幼儿的羞愧和内疚感,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更何况是人,我们幼师应视每个孩子为完整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密切同孩子交往,聆听孩子的心声,注重孩子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有时要注重自身形象,言传身教,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孩子善于模仿,这是众所周知的,幼师的言行举止和品德行为习惯对幼儿起着表率和榜样的作用,因此,幼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和修养,特别在幼儿园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文明行为的要求。尤其要注意生活中的小事和细节。如:自己的物品要摆放整齐;给幼儿拿杯子要先洗手;带幼儿活动时,教玩具物品的取放要井然有序;不同其他教师大声喧哗;看到垃圾悄悄拾起;每天的表情要和蔼可亲等等。这些细小不起眼的行为,都会对幼儿的品德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老师每天在门口迎接幼儿入园,见到孩子面带微笑问声早上好,这时孩子会微笑回敬您老师早上好,久而久之,是孩子养成讲礼貌的行为习惯;老师每天晨午检,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精神饱满,情绪高涨,讲究个人卫生的行为习惯;每天点名,可以帮助孩子明白按时入园,不迟到,不旷课,有了向老师请假的习惯;上课发言要学会先举手,一个说了一个说;同伴交流时,会讲悄悄话,知道不影响他人的行为习惯;喝水,玩大型玩具不推不挤的行为习惯;遵守常规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现代人必须的品格,因此有了科学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还需要我们教师贯彻执行到底,大家都知道,幼儿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较差,让他们主动的按一定的行为准则去做会有一定难度,这还需要教师将严格要求和耐心管理相结合,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使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逐渐演变成习惯行为。
四、把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一日教育活动中
由于幼儿的思维的局限性,品德教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拔萝卜”的故事或图书教育幼儿团结友爱,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辱感,通过规则游戏体验各种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区角活动使幼儿学会助人和自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学会正确的接人待物方式,逐步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加深与同伴的感情体验和认识上的共鸣,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应学会相互谦让,互相帮助,友好相处。教师还应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指导、纠正,适时提醒孩子按正确的规则去做,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巩固。
五、合理运用评价,强化良好行为,使其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道德教育的渠道是多方面,持续时间较长,方法也多样灵活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图弗斯大学心理学家大卫爱尔坎说:“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方法就是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你诚实、正直、有修养、有爱心,你的孩子就会学着去做。”孩子在呀呀学语的阶段学习的手段就是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在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家长要格外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在家庭中孝敬父母,亲爱孩子,团结邻里,夫妻和睦,给孩子创立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生活中父母不光要以身作则,还要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他做的事情哪一件是对的,哪一件是错的;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为孩子指明方向。例如家里来了客人要教育孩子待人要热情有礼貌,别人说话不插嘴。出门见到熟人要打招呼,要谦让比自己小的孩子,不说谎话等等。家庭教育是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的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也是伴随孩子终生的教育,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实施品德教育是最有力的,也是最有成效的。
1.2 在幼儿园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一日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发挥幼儿园的环境作用,利用美化环境及主题墙面的布置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道德认识。例如墙饰“家乡的变化”将幼儿自己搜集的家乡以前的照片与老师新拍的照片布置上墙,让幼儿通过对比感受到家乡的实际变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真、善、美的行为,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进行德育教育。当孩子出现了行为问题的时候,也要避免对孩子责骂。因为孩子由于年龄小,没有是非观念,要对进行正面教育,让他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使幼儿自己增强道德意识,主动改正错误。同伴之间的交往也是幼儿园实施品德教育的一个有利因素,如今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缺少同伴而容易形成“自我中心”倾向,表现为自私,任性,霸道等,社会性发展不佳。通过与同伴交往儿童可以逐渐了解自己,认识他人,并学习如何与人相处,逐步改变自我中心意识,可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学会自我控制。逐步学会与人合作,并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1.3 社区的文明风貌对幼儿的影响
在21世纪教育孩子已经不在只是家庭和学校或幼儿园的任务。社区也逐渐参与进来,对孩子也有实施教育的责任。一个社区的好的文明风貌,必然会带动区内的家庭和成员。相反,社区中的每个成员的行为也会影响社区的文明风貌。社区内的人关心下一代,把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己任。社区的人们礼貌待人,热情友好。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社区的环境清洁美化,对孩子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孩子心中产生共鸣,从而萌发爱家乡,爱社区,知道从自我做起保护社区的环境,爱护社区的公物,尊敬老人,对人有礼貌,喜欢帮助别人的良好行为。
2 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2.1 实践性。例如勤劳的品质是从劳动中体现的,让幼儿自己穿衣、洗脸、整理玩具、参加家务劳动,通过劳动可培养幼儿爱惜劳动成果,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和简朴节约的好品质。
2.2 随机性。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随机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进行培养。
作者简介: 刘丽英(1980―),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的知识经验比较匮乏,是非观念比较差,缺乏辨别能力,但是求知欲强烈,好奇、好模仿,因此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根据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幼儿品德教育的策略应体现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够引起幼儿的认知变化和情感认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幼儿品德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一、移情体验策略
移情(empathy)是精神分析学派常使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有关研究已表明:移情是亲社会行为产生的源泉,可以促进助人、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3~6岁的幼儿自我意识、社会认知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能逐渐认识和理解他人的需要、情感,开始体会对遇到困难的同伴应给以援助,知道关心、照顾年龄较小的小朋友,对生理有缺陷的人表现出好奇与关心,会照顾幼儿园或自己家里饲养的小动物,已经具备了移情的基础。可见,采用移情体验的策略将有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通过创设和利用各种虚拟情景和真实情景让幼儿体会别人的情绪、情感、需要和动机。
二、观察模仿策略
这一策略的理论基础是观察学习说。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产生的替代学习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定义为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外显性的操作示范反应。 观察和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天生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语言,这与他们的能力发展不足和易受暗示性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幼儿几乎是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的,他们的道德行为也往往是从别人那里模仿得来的。在家里,家长是幼儿的模仿对象;在幼儿园里,教师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另外能力较强的同伴和电视节目中的人物也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策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在使用这个策略时,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教育孩子们做到的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好;另外还要多提供直观的模仿对象,如幼儿身边的同伴,故事中的人物等,教师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懂得哪些行为是受鼓励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要受惩罚的,帮助幼儿掌握模仿对象的行为特征。
三、正面教育策略
正面教育既是策略也是原则。实施这一策略就是要给幼儿提供正确的思想、积极的情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无论是语言、行为、榜样还是评价,都应从正面向幼儿展示,而不宜采用对反面例子进行批判的方式进行教育。幼儿的道德认知能力刚刚开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差,是非观念还未完全形成,缺乏辨别能力,因此,无论是正面的榜样还是反面教材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幼儿好奇心很强,凡是以前没有见到过的、新奇的、形象鲜明的人物和事物都会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欲。幼儿的知识经验比较匮乏,初次见到的事物可以激起幼儿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如果不加以指导,帮助幼儿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幼儿则很容易不分正误地进行模仿。
四、强化重复策略
品德形成最重要的表征就是幼儿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只有经常出现的、稳定的心理或行为特征才可以称作是一种道德品质。幼儿意志力比较差,并且易受情境和情绪的影响,因此幼儿品德教育的效果保持时间往往比较短,幼儿行为表现经常会出现反复不一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提醒、督促幼儿,进行强化和练习。只有经过强化和重复之后,幼儿的行为表现才会逐渐巩固下来,成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品质。
总之,幼儿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都应该渗透品德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品德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最初的,也是最为深远的,保持家园一致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精心组织品德教育活动,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3~6岁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他们还难以理解那些抽象的德育思想。因此,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更易于幼儿接受,如用《长鼻子的皮诺曹》教育幼儿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好孩子;用《孔融让梨》《子路借米》等故事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这些故事中的人和物,能够启迪处于成长阶段的幼儿,让他们从故事中汲取经验,学习做人、学会做人。也可以结合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重阳节”进行尊敬老人的感恩教育,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爷爷奶奶的辛苦,节日里还邀请他们来园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