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9 17:31: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篇(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77-03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并且,这一内容在今后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大学生思想特点

1.思想主流积极向上。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可见,高等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高校学生的总体素质却没有顺应发展的趋势,反而出现个体素质下滑的现象。但大多数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取向总体上是正确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有很强的民族荣誉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现代教学提倡的是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而学生也积极地响应这一口号的号召,积极的配合学校的教学,深入到各行各业,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同时,又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

2.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目标与现实形成反差。很多大学生带着一腔热情投入到社会实际中,他们怀揣着自己远大的梦想,离开和谐的校园,进入复杂的社会,接触真实的工作岗位来锻炼和实习。但是很快他们便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他们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显得非常渺小和无助。他们会发现,自己所从事的也许是社会最底层的职业,他们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趣、轻松,而是异常枯燥和艰辛的。因此,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对理想目标产生怀疑,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价值取向。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

1.尊重大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注重人文关怀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了解人的需求,还要了解她们的利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想取得实效性,就必须尊重她们的需要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人的需求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转变的,而且人与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这就造就了大学生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尊重大学生的利益,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

2.高度重视以人为主体。在这里,我们不仅要承认自我的主体性,也要承认他人的主体性。这不是单向的关系,而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正是因为人的主体性,才决定了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不只是单纯被规定的对象,而是能够凭借自身理性去审视,去自主选择、建构、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将学生置于目的境地来看待,双方之间应该是平等交流的。教学的进行、教育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弘扬,所以我们时刻都要重视以人为本,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3.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而学校的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的走向社会。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教育她们多方面知识,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她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的教育重点绝不仅仅是教导学生专业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想,这三点里面,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无论你学习成绩多么好,工作能力多么强,如果你不具备良好的品德,那你就是失败的,是这个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我们一定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构建全面的育人机制

注重人文关怀,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在全员育人中,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一切资源,积极寻求学校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在全过程育人中,要从关心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在全方位育人中,要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总之,要发动一切力量,寻求一切支持,努力为大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将人文关怀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各个领域。

(二)增进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教会学生充满爱

交流谈心是一种交流的渠道,它是任何一种精神活动都不能替代的最普通、最随意、最经济的一种抒情形式。交流谈心看似是最简单不过了,然而它却丰富着人们的生活,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思想道德教育,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这应该是教师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很多教师一直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在整个教学期间并不重要,反倒认为是教育知识更重要。虽然在校期间,学生学好知识是重点,但是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也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点,并且是重中之重。而思想道德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爱,让学生充满爱。爱是一种奉献,是相互的包容和理解。正因为有了爱,才有了真善美,也因为有了爱,才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才使得社会得以和谐发展。让我们的师生关系变成名副其实的爱心之城,促进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

(三)将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1.改革传统教学观念。人格是人物品鉴、评价的最基本的概念,指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体现在人的道德境界、道德品质或道德水平。在职业教育中可以通过有关人格的理论知识和不同类别的人格典型教育,让学生认真思考自己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吃苦耐劳的品性,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思想、有文化、有素质的人。教育并不是纯粹的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扬重德轻智的教学观念。不能在向以前那样片面的强调认知教育,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还要重视职业素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把职业从业资格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观”,使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工作时,能够更从容的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时刻保持一颗热情、正直的心去参与到工作之中。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2.创新教学方式。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仍然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将教育的重心过度的放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上,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要能够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还要有创意思维能力,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创新,针对这样的现状,高校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不是固定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选用其中某一个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常见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导向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悬念导入教学法等等。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变厂为校、厂校互动,让思想道德教育走出课堂,走向工厂。职业道德、价值取向、职业规划应该是我们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授这些内容的时候,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四)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向来是单向灌输的工作形式,在学生心中,教师是一名信息的传播者,而不是一位可以相互倾诉、相互交流的好朋友。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一个单方向的活动,它是需要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要想真正实现和谐的教学状态,我们就要打破这种常规,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在很多同学的眼里,教师总是高人一等,与学生之间有一种强烈的距离感。通过网络这个交流平台,教师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赖以信任的好朋友,学生也能和教师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例如微博、QQ、微信等等交流工具的运用,都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这种关系的转变,教师和学生也能恳切的交谈,也能就同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网络这个平台上进行高效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可以打破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影响面小的局限性,互联网倡导的是自由和平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单调和枯燥。

参考文献:

[1]张华.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05).

[2]沈壮海,李岩.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02).

[3]范小青.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创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05).

篇(2)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84-01

活动是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素质的又一中介。学科课程是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课程,活动课程式学生从学科课中获得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它超越课堂空间,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时空,对学生扩大视野,陶冶道德情操,锻炼心理品质,发展个性有着学科课程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活动课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境界创造可能。活动课教学在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上以其实践性原则、过程性原则、互动性原则,避免了空头说教,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境。活动课教学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多样化的舞台,那么如何在活动课教学中,使学生的个性既得到发展,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呢?我谈几点做法:

一、创建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活跃学生的思想

活动课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关系,而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思想。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感到,你是他们当中,实实在在的一名伙伴。在《卧龙山的探秘》一课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倾听美味同学的回报。通常在学科课中,老师站着,学生坐着,学生的回答是针对老师的问话,感觉上学生的回答是说给老师听的,然后老师宣判对与否,师生之间有种距离感。活动课中坐着倾听回报,学生会觉得你和他们是平等的,你是他们的朋友、伙伴,学生会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教师要让学生感到你是尊重他、理解他、信任他的。表现在课堂上无论大事、小事,如:计划的制定、调查方法和选择,回报形式的采用都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民主决策的。教师要善于运用“行不行”、“可以吗”“你们认为呢”等商量的口吻。

教师要让学生感到你举手投足的情态语态都是包含热情,和蔼可亲,风趣幽默的。与学生一起参与研讨、交流,做到情感相融,好似温馨的家庭。如教学《少数民族风情》一课中,当歌舞组汇报完毕后,教师说:“我也会跳一段少数民族舞蹈,请你们猜猜我表演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看到老师的表演,学生异常兴奋,欢呼雀跃,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励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师生的感情得以共同升华。

活动课中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可以在师生之间造成“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跃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达到平等研讨,自由交流,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以学生直接体验为主,促进学生的知识、情感、行为统一协调的发展

获得知识,掌握真理,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体验学习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体验,获得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学生只有在体验和实践中,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具有创新意识。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在学科课程中通常缺乏的发展机会。在数学活动中引入实践成分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完整性的必须,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须。直接体验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做到培养兴趣露才能,兴趣活动育才能,创造条件发展才能,使兴趣、才能、成果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直接体验中提高自身素质。如:把数学、语文、美术、劳动、英语等学科知识综合在一起的综合活动课《想一想,拼一拼》。课首让学生认识学过的各种基本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椭圆形等,并自己亲手剪了若干个图形待用。接着,教师出示了两幅用这些图形拼出来的图画,让学生观赏。当学生看到这些美丽的图画就是用学过的图形拼成的,立刻产生了创造的欲望。面对学生的跃跃欲试的创作积极性,老师只介绍了三点应注意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拼、去做、去创。先是每人一副作品,后是每个小组集体创作一副大作品。这一动脑构思想象与动手创作结合的过程,完全体现了活动课的主体性原则、愉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学生以极大的兴趣进行自我实践的主体活动。

一幅幅浸透着孩子们心血、闪耀着孩子们创新的火花的鲜活的作品展示出来了,主题各异,有“养鸭专业户”、“快乐家庭”、“幸福的小学生”、“海底世界”等。由此可以看出,在学生的直接体验过程中产生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

篇(3)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社会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任务。职业院校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力量之一,其创新素质既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竞争力的保持。无论从教育功能来看还是从时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看,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思想道德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创新”一词最早是作为经济学概念出现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延伸和扩大。一般认为,创新是指在前人已经发现、发明的成果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的过程。由此可见,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以下五种基本素质。

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这主要表现在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2.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这主要是指不但要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验,还要在进行继承性学习的同时善于进行创造性学习。要成为创新型人才,就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单单一方面或几方面是不够的,因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多门类知识集合运用才能创新。一个人拥有的信息量越大,他的文化素养就越高,思路也就越开阔。

3.健康的心理素质

这主要表现为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较强的责任感,坚韧顽强,决策果断,有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敢于冒险,富有献身精神,对新事物很敏感,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4.不断进取的创新品质

这主要表现为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包括浓厚的探究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对真知的执著追求精神,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坚韧顽强的性格。

5.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协同合作,其基本要求是每个成员都要自觉要求进步,具有高度的大局意识、协作意识、主人翁责任感,较强的亲和力,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

二、思想道德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职业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给学生科学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健全学生的个性心理。

1.对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起主导性作用

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使学生成为有技能的人,更要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能够肩负起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

2.教给学生科学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创新活动是一种超越前人的探索和追求,创新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掌握科学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思想道德教育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原理的同时,更要求学生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世界,用发展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用对立统一的方法解决问题,用实践的方法检验认识;倡导学生以独特的视角、辩证的思维来观察社会、剖析人生,善于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疑点,在寻常中发现异常,反对守旧,鼓励创新。

3.内化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创新的征程上充满荆棘和挫折,因此需要非凡的胆识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需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和品质,更需要遇到阻挠和诽谤不气馁、遇到挫折和失败不退却的良好心理品质。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追求向上的人生意义,以苦为乐,锐意创新,在投身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中实现人生价值。

4.培养创新人才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1世纪是一个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与团队绩效双赢的时代。创新人才不仅要有个人专才,而且要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思想道德教育既有教育目的,又有帮助目的,不仅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而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公民道德和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和提升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加强思想道德课改革,适应时代要求

思想道德教育虽然在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要充分发挥这些作用,还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完善考评机制。

1.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体现全面性

传统教育注重传授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最显著的特点是继承性。这种教育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因此,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传授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新知;学会抽象思维,利用抽象思维捕捉创意,拓展思考的自由度;摆脱思维定式,进行逆向思维;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个性发展;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

2.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实效性

传统教育往往采用整齐划一的教育形式、单一的教育内容和统一的教学进度,这种教育必然空洞,没有说服力。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思考和发挥;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探索;在学生社团等活动载体中增加创新实践教育,把创新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使原本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变得既生动又有活力,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完善考评机制,激励创新思维的形成

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对学生的考评都采取理论考试成绩加平时出勤情况和作业成绩,或是作为考查课只看平时出勤情况和作业成绩,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为应付而学,根本谈不上培养创新思维。因此一定要彻底改变陈旧的考评方法,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体系中一定要体现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考评的方式方法也要灵活多样。

4.上下联动,达成共识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开展创新教育不仅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重视,更需要校领导重视、全体教师参与。因此,要构建由团委、学生处、教务处、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其他教师共同参加的大教育格局,把教育和培养渗透到日常工作和课堂教学中。唯有这样,才能在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素质培养之间找到结合点,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育合力,为创新教育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篇(4)

在过去的授课方式中,很多思想品德课老师在教学中侧重于对学生新知识点的落实,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他们认为道德素质的培养,更主要是班主任的事情,而且道德素养的培养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许多老师没有了解到思想品德授课的关键性,人为分割知识点的落实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得很多学生并没有实现个人的整体发展。伴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思想品德授课需要认真地把握教育创新的机遇,落实教育精神,探索知识点的落实和道德素质的培养的双赢,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作为教学的又一个重要目标。

一、依据书本,找寻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课本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依据。在授课时,如果老师对课本的内容没有彻底关注,没有彻底阅读、使用,就会使得教学资源浪费,进而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艰难。而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本,它里面的知识覆盖了社会的所有方面,从实际日常生活到国家法律法规都有所涉猎。我们可以确定地讲,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本,基本上涵盖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运用好教材,基本能够形成学生的正确人生价值观。所以,老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要依据课本,从课本下手,查找素质培养的关键点,进而充实授课的知识点,展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思想。

如,在进行八年级的《消费者的权益》的授课过程中,就可以依据课本的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汇入人文精神教学,进而使得学生实现素质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首先依据课本内容对教学知识进行讲解。通过详细的讲课,使得学生理解社会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在这个模式里面,我们需要诚实、平等、自由等等。随后,老师可以突然问学生:“想象你们当前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而你们目前的任务就是把公司业务开拓到较为落后的国家去。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下,对产品的监测要求比较少,这就表示你能够运用比较低的技术去实践,进而节省资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请问同学们是保障自己公司的利益还是用户的利益?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结果?”老师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还没有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老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接连播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等事件。而这些真实的事情也让学生展开了讨论,也使得他们对消费者权益的了解更加深刻。利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这门课的知识,而且还具有诚信的认知,道德素质得以培养。

二、因人而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

以人为本,思想品德的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而相应的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特性。老师在授课时,需要知道学生的差别所在,而且理解认可这种差别。思想品德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情操。然而,老师需要知道,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不可以要求学生思想一致,也不可以要求学生品行相似。在如今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自由民主的教学方式才是老师所应该追求的。在对思想品德的授课中,教育的方式因人而异是关键所在。老师要引领学生建立高尚的情操,同时也要认可学生之间的差别,不要要求一样的教学成果,那样只会背道而驰,同时也是不可能的。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全面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别,进而使得教学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在《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并不急于实施课本知识的讲解,而是让学生首先说一说自身的理想和自身对理想的看法。起初,没有学生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种情况下,老师便首先说了自己小时候的理想。在老师营造的休闲氛围中,课堂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而学生也变得不那么紧张了。然后,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慢慢地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理想。有些学生的理想比较高远,老师便对这表示认可和肯定;有些学生没有实际的理想,只要求过安稳的日子,老师并没有嘲笑他们,而是表示充分的理解,而且引领学生对理想做深刻的分析。对于学生的大理想以及小愿望,老师并不要求学生都需要高远的志向,而是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同时认可他们的差异。在如此轻松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变得勇于发言,也比以前更自信了,不仅对老师以后的授课内容印象很深,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规划,培养了自身的道德素质。

三、注重实际,整体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只是嘴上说说。学生素质的培养、人生观的生成,都需要学生不断的实践操作。而以人为本的授课方式也需要老师从根本上实施,使得学生充分地理解实践,再结合实际对道德素质进行培养。所以,初中思想品德的授课,不单单是要结合书本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彻底理解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而且更要超出课堂授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而使得学生就算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自我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身道德素质,进而变成真正的国家人才。

相对于学生的成绩高低,学生的道德素质应该更加被老师和学生重视。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授课中,老师应该以人为本,切合实际情况,因人而异,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意义

思想品德的教学兼有新知识的传授和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更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所在。对初中生实施思想品德的教学能够使他们明白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意义。而且思想品德的教学也深刻地贯彻了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建立诚信、平等的社会体系,让学生成为优秀的祖国人才。学生作为祖国的重点培养对象,拥有高尚的人格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实施思想品德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学的机会,开拓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方式。

总而言之,在思想品德的授课过程中,老师不可以只知道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不可以轻视具体的实践教学而只知道强化书本知识。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地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把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思想品德教学合二为一,使得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篇(5)

我国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坚持全面发展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按照人应有的本质,“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需要拥有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条件,有丰富的社会关系和充实的精神生活,并在这几方面的发展取向上,既坚持全面又有所侧重,既发展特色又互不替代,以全面方式发展自己。

2.传统培养路径的基本方法与经验

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路径,是培养者在实践中适应社会环境和人们特定时期思想特点而创造出来的。当这套方法适应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实践的需要时,它就会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会失去说服力和感染力。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德治与德教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路径的传统方法有:(1)正面灌输。灌输是教化的基础,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把儒家著作奉为“经”书,要求人们在道德实践中遵循。经典作家列宁最早系统深入地论述了灌输原理,1902年他在《怎么办?》一书中指出“:工人阶级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2]在《》中指出“: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3]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路径普遍使用的是课堂的正面灌输。(2)社会实践。儒家主张身体力行,即在道德实践中按照道德准则和规范行事,躬行笃行,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例如,孔子主张“力行近乎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荀子甚至提出“知之不若行之”的见解等。而认识论和实践观认为,思想道德素质只有经过实践内化后才能好好改造主观世界,因而大学生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将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容和要求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开展的各类社团活动、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3)身教示范。身教重于言教,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认为作为国家的官吏,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我党在长期领导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也一直将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也经常用到榜样教育法,发挥老师和典型榜样的力量引导大学生。如评选学习标兵,使学习标兵发挥榜样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先进的示范引导,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规范自身的行为。

3.传统培养路径存在的问题

社会不断发展,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路径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在肯定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对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活动表现出不认同甚至反感的态度,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现实矛盾和困惑直指培养路径存在的问题。(1)灌输路径与接受路径非同步增长。当前高校将重点放在课堂知识的灌输上,只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从受教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接受路径关注不够,灌输路径和接受路径不能同步增长,灌输路径和接受路径难以形成共鸣,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效果不佳。(2)知与行脱节。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路径必须符合人的认知发展的特点,高校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灌输给大学生,大学生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将这些教育因素有选择地转化为个体意识完成认知阶段,但部分大学生并没有实践这些认知,没有把个体意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和道德习惯,知行不统一。(3)偏重显性教育,忽视隐性教育。传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是教育者把思想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灌输给大学生并促使其内化,这种显性教育虽然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但容易造成内容的程式化和培养路径的模块化,导致大学生一定程度上的反感。当前,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相比之下,网络承担着隐性教育者的角色,不仅能将思想道德素质内容蕴含在看似价值中立的信息形态中,而且能够营造出和谐、平等的交流氛围,促使大学生的知行转化。高校应当在保有传统显性教育的优势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隐性教育的培养路径,将显性和隐性培养路径统一起来。

二、网络环境下探索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新路径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现状

目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素质主流是好的,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全球网络的互通有无,使得交流空间和交流内容不断扩大和延伸,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各种思想、信息都触手可及。受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加上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有限,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偏离社会主义的价值轨道,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以及理想信念淡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追求物质和个人享受,一切以个人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缺少社会实践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篇(6)

【关键词】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意义;立体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高校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改革,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找出适合当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的高低,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起重视,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到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水平的措施,构建起思想道德教育的立体模式。本文就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构建思想道德教育立体模型的办法。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利用传统的文化、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教导,让学生明白社会的道德标准和社会法律法规的道德标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高校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大学生处于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思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的行为和表现,决定了大学生在步入职业生涯以后的工作的态度、人际交往态度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等。高校是大学生的重要生活场所和学习场所,也是大学生进行道德学习和建设的重要场所。如果在这一时期中,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高校没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有效的引导,不但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可能还会导致大学生脱离正常的轨道,倒行逆施。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将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性和时代性结合,实现动态教学,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时代培养人才的需求。

其次,在新的历史形态下,高校必须加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现代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他们生活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以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90后这一代生活在大好的时期,泡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这一代人的特点是接受新鲜事务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但是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辨别是非,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制错误的思想,理解党的方针和路线,树立整体意识。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高校面临的重要工作。但是就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来说,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高校德育教育方法落后。受到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训大多数都是采用的说服教育,将知识生硬的灌输给学生。现今高校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的学生,他们对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抵触心理。新课改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置。但是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置,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对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提不起兴趣,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高校忽略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长期以来,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都是理论上的教育,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社会教育。如今的大学生,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思想上比较的活跃,他们对于这种传统的理论教育并不感兴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空间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高校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不明确。高校德育教育的目标不明确,重要表现在,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物质利益的教育,淡化了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教育。例如当前的大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最先考虑的都是热门的专业,没有从国家需要的角度出发。另一方面,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只重视生活理想,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理想教育,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除此以外,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还存在重视个人理想教育,忽略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使得大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观念,在做事中首先考虑的就是个人利益,不利于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第四,高校思想道德评价体制不健全。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注重对学生智力和成绩的评价,没当学生学习完一门课程之后,都会拥有一张相应的成绩单。并没有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评价,是一种不健全的评价机制。

以上所阐述的问题,是当前大多数高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根本的原因在于高校没有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立体模式,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培训。本文重在构建出一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立体模式,从社会影响教育、学校引导教育以及学生自我教育角度出发,用一种立体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当前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让三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具科学性。

首先,高校要以社会环境为主旋律,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社会环境就是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影响因素。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激励、规范以及引导的作用,社会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前提。社会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一,加强媒体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教育。第二、扩大社会资源参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力量。第三、强化互联网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积极教育的作用。

其次,高校要从正面引导教育。高校是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核心,高校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坚持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层次性,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层次教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同时,高校还要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除了要重视学生智力和成绩的评价,还要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

最后,学生要加强自身教育。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素质教育,就要认识到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对自身的重要性,培养和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加强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搭建起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桥梁。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认识,从社会角度、高校角度以及学生自我角度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立体模型,提高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敏真.提高职业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232-233.

篇(7)

一高职院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的责任是为我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产业工人,重点是技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校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技术操作水平是必然的,然而,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常碰到尴尬的情景,一些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正规大学本科毕业生存在差距,因此,也就淘汰掉了高职学生。这对高职院校敲响了警钟。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学校往往忽略了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较差、学生学习能力弱、自我约束能力差、叛逆心理强、散漫难管理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只重能力不重综合素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适应社会需要的,也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

(二)教育内容存在问题

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教材往往只局限于几本政治课程。这几本政治课程存在诸多政治术语、概念,在学生看来,枯燥无味,教条化,没有实际意义,更缺少指导意义,没有贴近学生的大学生活,一味“放空话”,学生便在心理上形成抵触,不愿对这些生硬的政治内容进行过多的了解,认为政治与自己无关,政治是“高高在上”的政客谈论的虚假东西,因此学习的时候也就囫囵吞枣,草草了事。这样政治纲领性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不符合实际的,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育手段存在问题

当前的中国是开放包容的中国,各种新鲜事物、新鲜思潮席卷而来,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产生了厌倦,他们更乐意接受新鲜刺激、多姿多彩的内容。学生追求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学习方式的互动性、开放性,追求诸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等感官性强的教学方式,而现在的高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课程中还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学设备也以黑板为主,多媒体设施配套不完整。由于思想道德本身过于高境界,学生已经丧失学习兴趣了,如果教学手段再刻板枯燥,那就真的没有实际意义了。

二高职院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课程的创新

(一)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思想素质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够通过行为举止表现出来。人是一种有思想、有感情的高级智慧动物,而思想道德对于人的行为举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优秀的、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养成以及行为的表现具有积极向上的促进作用,反之,低俗的落后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养成以及行为的表现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高职学校的教学重点虽然是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譬如理发师、糕点师、计算机人才、挖掘机工程师等,社会及企业对于高职学生技术的要求也确实比一般本科毕业生要高很多,但是,由于思想道德素质对于日后同事之间相处、与部门及领导沟通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和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意识到学校不仅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其实也在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格以及思想修养的重大责任。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今后发展有潜在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沟通方式、为人处世、看待人生的态度等等,可以说思想道德素质对于人来说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教师也应该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特殊性,多给学生一些心理上和学习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能够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各种关系,正确看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看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能够以一种全面的健康的眼光去看待社会上的事物以及人生方向,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创新

当前的高职学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除了应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以及优良的思想道德传统进行教育之外,其教育课程的内容也应当随着思想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使教材能够适应世界形势和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深入理解并研究马列主义等基本思想理论的立场、观点,理解研究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观、人生价值观等,并在此基础上时刻关注新理论、新成果,时刻关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结合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对高职学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以及难点问题及时回答,对他们不懂的思想道德问题、认知问题、人生价值观问题积极解惑,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学习情况,将这些“束之高阁”的思想问题灵活自如地运用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能够更具体、更深入地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在对教材有深刻正确认知并保持原有教材框架体系的基础上,备课时应积极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予以标注,并重点对学生进行讲解。对于教材中反复出现的知识点予以调整,结合新时代思想道德的发展慎重进行添加修改,使学生能够把握住教材要点、难点,更好地了解教材。教师可以创造幽默的教学氛围,力求通过浅显易懂的词汇将枯燥乏味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传达给学生。就高职学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本书而言,第三章中的第三节、第七章第二节以及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在相关的一些课程中已经出现过,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备课的时候就应视具体教学情况而定,适当调整,合理安排相关内容,可以把更多的教学精力及时间放在其他知识点的讲解上或者是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上。通过这样适当的调整补充,教学内容更加明朗化、系统化,更加符合了学生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

其实,不止是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现在的课程设置过于专业化,讲技术就只讲技术,讲理论就只讲理论,课程教材即使在当前环境下也不能进行改革。那么,教师也应该在这些专业性的课程之中适当涉及思想道德问题,使学生在严密的专业课程学习之中体会到思想道德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道德熏陶。

(三)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首先,教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课堂上教师往往是传统的教学角色,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沟通相对较少,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些教学中来。他们想针对老师的讲解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见解,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老师的问题提出疑问。而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给学生提供问答机会之外很少听到学生的声音,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身份走入学生中间,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也可以实行分组讨论,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协商。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思维较为狭隘,这种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将学生的观点进行整合,弥补学生个人知识的不足,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这样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有推动作用的,学生不至于对教师的说教产生厌烦,反而会爱听、爱学。

其次,教学设备的改良。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高职学校应当考虑将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引进课堂。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把课程中比较枯燥的知识用视音频、图片资料的形式展示出来。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程中的案例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其中一些涉及思想道德的人和事便会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象,学生也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约束。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并积极进行网络思想道德评比,提高网络思想道德修养。

(四)创新道德考核制度

当前中国教育制度的大环境决定了成绩是对学生进行衡量的标准。但是,学校及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是否优秀仅凭一张试卷是决定不了的,应当将综合素质包括在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会经常发现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学生试卷成绩异常优秀,性格却往往过于内敛,有时只顾学习,对其他同学主动咨询的学习问题漠不关心。日常生活中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功利心强。而有的同学虽然学习成绩不好,却对同学、老师都很热情,乐于助人。这样如果以试卷作为评判标准的话对于学生性格、思想道德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学校、教师应意识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对考核制度进行调整创新,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表现纳入考核范围,并进行有效地管理,对于思想道德素质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惩处,并加强教育,从而规范学生行为,提高思想道德境界。

总之,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如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都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当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思想素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创新;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创新道德考核制度,以此来加强学生对思想道德的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韩立新.试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创新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高校教育,2011(27).

篇(8)

1、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健康发展,包括心理健康的发展。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无疑是素质教育最有意义的途径。比如在学校里安排心理辅导课程,或者创设心理辅导室,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稳定情绪,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传统的课堂形式,只注重老师把知识单向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变成“理论上的巨人,能力上的矮子”,所以素质教育提倡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3、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无论学生的成绩有多好,比成绩更加重要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素质教育的一方面就包含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即使学生的学习生涯结束了,但是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竞争才刚刚开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学生格局要大很多。因此我们要重视从小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有益于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品格、气质、修养、风度等综合特征。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涉及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许多方面,每个方面又都具有丰富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前提,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

二、专业素质教育

专业教育应称为专业素质教育,同时应当确立专业素质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专业素质教育不应只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丰厚、能力全面、素质优良的新型人才。

三、培养适应择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知识的积累并不等同于能力积累,将知识升为能力须作出巨大的努力,在完成学习任务前提下,应争取培养自己的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

篇(10)

随着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有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亟待加强。面对当前的现状,中专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环节的一部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现阶段中专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科技的高速发展期和经济的转型期,这对中专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新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广阔开放的市场而且充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但是,这又同时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有些同学对当今社会市场经济认识不够全面,不能正确地理解市场经济的共性、特性,因此发生价值观念上的扭曲,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已不在成为人的价值范畴,造成学生理想境界的空虚、白话。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比较强,社会经验与社会关系要比学校内的教师还要多,这些学生身上就会反映出一些思想问题,学校对学生实施的被动教育,让学生来转变观念,这就给学校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网络的大范围普及,也给中专德育教育带来了很大挑战。首先,网络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公开性和广泛性。网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告别了传统的依靠一本书、一张嘴、一个黑板的教育模式;网络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他的虚拟性,这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使一些学生从相对狭窄的现实空间进入网络的虚拟空间,也可以使一些学生彻底迷恋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所以这就给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赋予学生充分自由空间的社会,中专生对上网行为有着自主性和隐蔽性,这就更为学校的德育工作造成了困扰。

3.在我国教育体制下大部分学校采用的还是应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不被学校和家长重视,多是流于形式,正如人们所见,在小学到中学,学生所受的全部教育都是为了考上大学这么一个目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软弱化,只能培养出技术性人才,却不能培养出技术与素质兼备的合格人才。

二、寻找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新出路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处于首要位置,并且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知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共同构成了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机整体。面对当今德育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传统的方法已经“力不从心”了,必须寻找新的出路,笔者认为可以适当采用以下方法:

1.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经济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激烈,中专毕业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问题,德育工作的重点就是要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面对竞争压力不会迷失方向。校内教育可以多增加一点竞争项目,让学生面对挫折的时候懂得如果去解决,训练学生对竞争的适应力。

2.加大信息反馈和教师的理论培训的力度。德育想要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加强对社会信息的反馈,应该了解社会思想动态,把握哪些社会事务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引导教育走在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前列;了解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扩展学生的学习应变能力;进行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更新观念,使教育的主动权紧握在手,使教育具有超前性。

3.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由学校教育走向社会活动实践。中专学院应多开设一些社会实践课程和开展校外活动。

4.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可以借助网络渠道。建立德育网站,建立班级网页,开发学校的BBS功能,让学生利用E-mail与老师进行心理与知识上的沟通交流。

中专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身为一名德育教师,我们肩负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高品德、高文化的新型人才,我们要积极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解决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中专德育教学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陆如茵.《针对中专生心理特点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大参考.2002.5.

上一篇: 财务培训教育 下一篇: 金融监管效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