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31: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临床研究统计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弱视是儿童时期最多发的眼科疾病,也是阻碍小儿视功能发育的眼病之一。是因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象的时机或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模糊物像和视觉缺失,造成单眼或双眼的视力疾患,不仅导致眼视力下降,严重还会导致眼盲。有学者认为【1】,屈光参差引起儿童视觉剥夺也是导致弱视的重要因素。据资料报道【2】,我国小儿弱视发病率为1.6~3.6%,致眼盲的发生率为0.8~1.3%。临床上常用遮盖、增视、压抑、视功能训练等方法治疗,但其治疗时间长,易复发,患儿多不愿意接受。目前,大量资料报道了穴位电刺激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为探讨其疗效,现将我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弱视患儿130例共166只患眼进行穴位电刺激治疗,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弱视患儿260例共331只患眼,按就诊顺序和眼数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130例共166只患眼,男79例,女51例,年龄4~12岁,平均6.3±1.2岁,病程3~50个月,平均10.4±1.7月;其中单眼94例,双眼36例;屈光不正性弱视63例(79眼),斜视性弱视41例(5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26例(37眼);弱视程度:轻度91眼,中度63眼,重度12眼;注视性质:中心注视89眼,旁中心注视77眼。对照组130例共165只患眼,男81例,女49例,年龄4~12岁,平均6.1±1.1岁,病程4~47个月,平均9.7±1.5月;其中单眼95例,双眼35例;屈光不正性弱视64例(80 眼),斜视性弱视38例(47眼),屈光参差性弱视28例(38眼);弱视程度:轻度87眼,中度62眼,重度16眼;注视性质:中心注视93眼,旁中心注视72眼。所有患儿均经外眼、眼底、屈光性质、斜视、注视性质检查、视网膜、融合功能检查等确诊【3】;排除引发视力降低、视网膜、视神经的器质性病变;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滴眼、遮盖、视功能训练等西医方法。双眼弱视患儿给予1%阿托品眼膏(2g,硫酸阿托品眼膏,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1160)散瞳,每日3次,连续3d,使眼视力变模糊,睫状肌完全麻痹后行检影验光确定屈光状态,待调节恢复后戴矫正眼镜,弱视眼上+2.00~3.00球镜,强迫患儿健眼远看,弱眼近看,单眼弱视患儿给予健眼遮盖,弱眼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10min(治疗5min,休息5min);同时给予精细目力训练,如穿针、穿珠、数线等,连续治疗20天为一个疗程。每周复查视力一次。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电刺激疗法。取睛明、新明Ⅱ穴进行电刺激治疗(北京亿百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WL.79-2A),频率5Hz,,患者取坐位,二穴交替进行治疗, 每次治疗时间为1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20天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内容
观察两组治疗后患儿视力(远视力和近视力)、屈光度及电生理检查。
1.4疗效判定
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通过的标准及国际标准视力表标准进行判定【4】:基本痊愈,视力恢复到0.8或0.8以上;有效,视力好转,增加2行或2行以上;无效,视力无好转或退步。总有效率=(基本痊愈+ 有效)/总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 TOMG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χ2 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2.8%,对照组总有效率77.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一: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
眼数 基本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66 87 67 12 92.8
对照组 165 70 58 37 77.6
χ2 3.324
P
2.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视力无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
表二: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比较
眼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166 0.47±0.02 0.84±0.01*
对照组 165 0.44±0.02 0.73±0.03*
t值 1.16 3.923
P >0.05
注:*表示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
3讨论
弱视是临床常见的阻碍儿童视觉、视功能发育的眼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5】,弱视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从视网膜到视神经中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发生。据报道【6】,目前我国儿童弱视发病率居小儿致残治病原因的首位,也成为当前社会和眼科医生关注的问题之一。
中医上认为弱视属“能近怯远”“青盲”范畴【7】。认为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阴阳不足,阳气推动功能受阻,则使阴气发育不足,眼属阴,则导致“目视不能”。 睛明穴属太阳膀胱经,具有调节人体阴阳达到疏通经络,改善眼部周围和眼内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提高视力,新明Ⅱ穴是治疗各种视神经萎缩、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主要穴位,二穴通过电磁作用对其进行刺激,以调整眼部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改善视功能、增视的作用。通过本组病例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2.8%,对照组总有效率77.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0.84±0.01,对照组视力0.73±0.03,均明显优于治疗后,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视力有显著提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雁,电梅花针叩刺疗法治疗儿童弱视对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5~58
【2】苑园,许婷婷,刘彦等,儿童弱视的中医药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8,234~235
【3】张茂梅,孟永慧,刘阳,捏脊及穴位按压辅助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8,105~106
【4】韦丽娇,何碧华,谢祥勇,眼部穴位按摩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儿童弱视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09,139~140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7.121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为导致患者脑神经损害的重要疾病之一[1, 2]。临床研究显示,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 若未给予及时、有效治疗, 可能加重脑损伤,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 早期采取积极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对于延缓病情发展, 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本文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血栓通治疗, 效果理想,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 均满足《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5, 6], 并经过头颅CT检查确诊;排除血液、造血、免疫、内分泌等系统疾病者、严重意识障碍及精神病者、过敏体质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68.03±3.71)岁, 病程2~72 h, 平均病程(37.51±3.36)h;病变部位:脑干、颞叶及顶叶各9例、15例、6例。研究组男17例, 女13例, 年龄61~87岁, 平均年龄(68.07±3.65)岁, 病程3~75 h, 平均病程(37.46±3.30)h;病变部位:脑干、颞叶及顶叶各8例、15例、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治疗, 如降糖、降脂、抗凝、控制血压、抗感染等[7, 8]。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 口服, 100 mg/次, 1次/d, 连续治疗14 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治疗, 血栓通300 mg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混匀, 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治疗14 d。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9, 10]。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NIHSS评定, 分值越高, 代表神经功能缺损越重[11]。②疗效标准:根据NIHSS评分降低值评定, 基本痊愈:症状消失, 肢体功能恢复, NIHSS分值降低91%~100%;显著进步:症状基本消失, 肢体功能明显恢复, NIHSS分值降低46%~90%;进步:症状改善, NIHSS分值降低18%~45%;无效:症状未见改善, NIHSS分值降低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后,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
2. 2 两组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分别为(19.28±3.47)、(19.32±3.41)分;治疗后分别为(9.11±1.38)、(14.75±2.34)分。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2. 3 两组ADL评分对比 治疗前,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ADL评分分别为(38.73±5.25)、(38.67±5.21)分;治疗后分别为(72.85±7.21)、(61.76±6.87)分。治疗前两组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脑梗死也称缺血性脑卒中, 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缺血、缺氧性疾病, 可导致脑损伤, 并遗留各种后遗症状, 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增加家庭及社会的负担[14, 15]。目前, 对于脑梗死临床上主要给予溶栓、抗凝、脑组织保护等治疗措施, 以促进缺血区域脑组织的血液灌注, 防止脑组织进一步损害[16, 17]。
阿司匹林为常用的抗栓药物, 可通过促进血小板环氧合酶乙酰化作用, 从而降低血栓素A2产生, 抑制血小板聚集, 同时阿司匹林也能通过抑制磷酸腺苷H相聚集, 从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然而临床研究显示, 阿司匹林长期服用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 如皮疹、溃疡、胃黏膜损伤等, 加重患者身体痛苦[18, 19]。
近年来, 中医药在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发挥显著治疗作用。中医认为, 脑梗死应归于中医“中风”等范畴, 认为其发病与气血阻滞、经络不通等有关, 故在治疗上以活血通络, 祛瘀阻滞为主。血栓通是一种纯中药制剂, 药理活性成分为三七总皂苷, 其可有效降低血小板活性, 抑制血小板聚集, 并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 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20]。而阿司匹林与血栓通联用可相互协同, 共同促进药效的发挥。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采用阿司匹林联合血栓通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 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促进患者生活能力提高,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汪瑞清.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0):108-109.
[2] 赵春茹.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3, 20(2):302.
[3] 张立业 .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治疗研究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 24(4):2653-2654.
[4] 朱锦青, 卢奎 .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疗效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33):89-90.
[5] 于永才, 吴世政, 候倩.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4, 29(7):782-785.
[6] 孙琦, 李鸿梅.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 26(12):1473-1474.
[7] 邓伟华, 张雪娥. 阿司匹林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1):27-29.
[8] 李红梅. 168例脑梗死治疗予以疏血通的效果探究. 中外医疗, 2015, 34(20):113-114.
[9] 涂雪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6, 24(2):214-219, 232.
[10] 孙奉辉, 陈新平, 于逢春. 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北京医学, 2016, 38(3):210-213.
[11] 刘龙龙, 李霞, 宋淑霞,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5):125-126.
[12] 李吉, 夷诗卉, 傅羽煊, 等. 治疗脑梗塞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考试周刊, 2016(30):195.
[13] 冯玉花. 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 医药论坛杂志, 2016(3):142-144.
[14] 王亚青. 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31):91-92.
[15] 邓杨春. 血塞通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基层医学论坛, 2016(4):471-472.
[16] 何扬利, 曾敏, 吴智勇, 等. 高龄房颤伴急性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 海南医学, 2016, 27(3):453-454.
[17] 叶圆圆, 杨芬, 王素君, 等. 男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 11(1):22-26.
[18] 李爱霞, 骆晓敏, 刘素娟, 等.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疏血通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 慢性病学杂志, 2016(1):52-55.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复方龙血竭胶囊;随机对照试验;心血瘀阻证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of Compound Longxuejie Capsules for treatment of stable angina pectoris with cariac blood stasis syndrome. Method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ositive drug parallel controlled,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was adopted. 418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with cariac blood stasis syndrome were randomly chosen and pided into two groups:test group (31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04 cases). The tes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pound Longxuejie Capsul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mpound Danshen Capsules. Treatment course of each group was 28 days. Results The antiangina effect and changes electrocardiogram in tes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ut was almost the same as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effective rate of TCM syndrome and the dosage reduction of glycerol trinitrate (P>0.05). The test group had no obvious side effect. Conclusion Compound Longxuejie Capsules was proved safe and effective in treating stable angina pectoris of stable angina pectoris with cariac blood stasis syndrome.
Key words:stable angina pectoris;Compound Longxuejie Capsule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cariac blood stasis syndrome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而引起的发作性胸痛或以胸部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冠心病患者在劳累、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心绞痛发作,而在休息和硝酸甘油等治疗后缓解,且这种情况一般在大于3个月内不变。该病是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研究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临床研究批件(第2004ZL04482号文)及其相关法规,由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等5家单位,对中药、天然药物6类新药制剂——复方龙血竭胶囊进行了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多中心临床研究,并与复方丹参胶囊进行随机、双盲对照,以评价复方龙血竭胶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组418例患者均为2006年1月-2006年9月间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就诊的患者。试验组(A组)314例,其中男性113例,女性201例,平均年龄59.10岁;对照组(B组)104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59.24岁。2组在年龄、性别、职业、婚况、病历来源、病程、病情、体征、各种病史等方面均衡性良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其疗效和安全性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和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Ⅰ、Ⅱ、Ⅲ级)及心血瘀阻证诊断标准[2]。
1.3 入选标准
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Ⅰ、Ⅱ、Ⅲ级)诊断,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患者;每周发作2次或以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年龄在38~70岁之间;获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均可纳入。
1.4 排除标准
经检查证实为重度稳定型心绞痛患者(Ⅳ级)或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脏疾病、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颈椎病所致胸痛患者;合并重度高血压(3级)、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房颤、房扑、阵发性室速、室上速、病窦等)患者;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近4周内做过手术;1个月内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
剔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要求服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 治疗与观察方法
2.1 病例分组
该试验为随机、双盲、阳性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由统计单位应用SAS统计分析软件生成随机编盲方案,将药物按盲底统一编号。各中心根据入组时间顺序,按照编号发放药品,药品编号为随机号。
2.2 治疗方法
A组:复方龙血竭胶囊(云南云河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粒/次,每日3次,餐后半小时服用。B组:复方丹参胶囊(云南云河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粒/次,每日3次,餐后半小时服用。疗程均为28 d。
2.3 观察指标
主要疗效指标:心电图改变、心绞痛积分、硝酸甘油停减率及部分病例运动心电图改变;次要疗效指标: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安全性指标:血、尿、便常规化验;心电图;肝功能(ALT);肾功能(BUN、Cr)检查等。
2.4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分显效、有效、无效、加重。
疾病疗效主要根据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进行判定。①显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达到显效标准(心绞痛积分减分率≥70%),心电图恢复至正常心电图或达到大致正常;②有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减轻或达到有效标准(心绞痛积分减分率≥30%),心电图S-T段降低,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③无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绞痛积分减分率<30%),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④加重: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加重(心绞痛积分减分率<0),心电图S-T段降低0.05 mV以上,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25%以上者),或直立T波变平坦或平坦T波变倒置,以及出现异位心率、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
在综合疗效判断时,若心绞痛等主要症状疗效与心电图疗效不一致时,应以疗效低的结果为综合疗效。
中医证候疗效主要根据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判定;心电图疗效根据疾病疗效标准中对应的心电图疗效标准;心绞痛疗效主要根据心绞痛积分的减分率判定。
2.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管理员采用EPIdata3.0软件编制数据录入程序,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由两个数据管理员独立进行双份录入并校对。统计分析采用SAS软件进行分析。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组内前后差异。2组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ANOVA)进行比较。多中心2组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χ2检验(或CMH检验)或非参数检验。
3 结果
3.1 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1、表2)
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中心效应,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疾病疗效比较[例(略)]表2 2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例(略)]
3.2 心电图、运动心电图疗效分析
PP数据集中A组,总有效率为63.03%;B组总有效率为53.92%;A组和B组治疗后均可使心电图明显改善,且A组明显优于B组。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 8)。在以中心为分层因素的CMH检验基础上,通过Logit估算,2组总有效率之比的95%可信区间,PP数据集的结果为1.127 7(0.934 7,1.360 5)。统计结果见表3;2组运动心电图指标比较见表4。表3 2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例(略)]表4 运动心电图主要指标2组治疗前后比较(略)
表4结果表明,2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心电图主要指标中运动总时间、S-T段压低0.5 mm时间和诱发心绞痛时间治疗后明显延长;A组中压低S-T段恢复时间明显缩短,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治疗后运动心电图部分指标有所改善;各指标变化值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 心绞痛疗效分析
2组在改善心绞痛症状方面均有明显的疗效,PP数据集中无论是否考虑中心效应,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8)。在以中心为分层因素的CMH检验基础上,通过Logit估算,2组总有效率之比的95%可信区间,PP数据集的结果为1.139 3(0.992 6,1.307 6)。结果见表5。
表5 2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例(略)]
3.4 硝酸甘油停减率分析
治疗前后各访视点硝酸甘油片使用量,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点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表明2组治疗前后使用量均有明显较少,分组间差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737 5)。结果表明,使用复方龙血竭胶囊和复方丹参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心脉瘀阻证),在减少和停用硝酸甘油方面2组均有明显疗效,A组和B组治疗后均可减少硝酸甘油用量,A组停用率64.94%,B组停用率66.10%。2组停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6。表6 2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例(略)]
3.5 安全性评价
所有观察病例中有3例轻度不良反应发生,A组2例,B组1例,表现为上腹胀、恶心等症状,疑与药物有关,无需停药可自行消失。2组药物对肝肾功能、血尿粪常规、心电图均无不良影响,表明试验药安全性良好。
4 讨论
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属中医“胸痹”、“真心痛”范畴,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以心血瘀阻为突出表现,因而对本病的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是其基本治疗方法。
复方龙血竭胶囊具有活血化瘀、通窍止痛之功效,主治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症见胸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入夜尤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沉弦。
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复方龙血竭胶囊和复方丹参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2组均有明显疗效,A组和B组治疗后均可使心绞痛症状、缺血心电图、运动心电图、中医证候和硝酸甘油停减率明显改善;A组在心绞痛疗效和缺血心电图改善方面明显优于B组。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所有观察病例对心、肝、肾功能及血液指标均无明显不良影响。提示复方龙血竭胶囊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心脉瘀阻证)方面是有效和安全的。
现代西医将颈椎病(CervicaI SpondyIosis,CS)分为六种类型,属颈型颈椎病最为常见。在治疗颈椎病颈痛上,主要采用理疗和药物疗法。而传统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属于"痹证"的一种,其主要病机为风寒痹阻、劳伤血瘀、肝肾亏虚等。该病发病缓慢,以颈部疼痛酸胀僵硬为主且伴有肩部发沉有压疼感、背部肌肉发紧、头部劳累过度后感觉头痛头晕等显现出现。为了进一步治疗颈椎病颈痛,我院针灸科近年来将针刺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本研究拟对比观察针刺与针刺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颈椎病颈痛的治疗影响,为临床研究颈椎病颈痛提供新的思路,从而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颈椎病患者258例,应用SASS软件由计算机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9例和对照组12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51例,平均年龄(63.6±7.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60例,平均年龄(65.1±7.3)岁;所有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258例患者均经中医辨证为风寒痹阻,所有颈椎病患者标准如下: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②以颈项强直为主;③影像学检查确定为颈椎病。
1.2方法
1.2.1对照组 远端取双侧悬钟、后溪、昆仑穴为主,近端取颈夹脊穴、风池、大椎穴为主。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配用局部阿是穴。根据患者体型大小,采用一次性针灸针,规格为0.35 mm×25mm,在穴位处进行消毒,并在上述穴位运用平补平泻进行针刺,进针深浅根据穴位而定,得气后留针15~20min,1次/d,共计10次。
1.2.2观察组 先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针灸治疗仪,选取颈部颈夹脊穴、风池穴、大椎穴等,方法如对照组所述。消毒电极片与刺激部位,在橡胶电极片与皮肤接触处涂导电膏,以加强导电。将每对经皮穴位电极片分别粘贴在脊柱同侧颈夹脊穴、风池穴、大椎穴;选择连续波,电刺激频率在2~100Hz之间,波宽一般选用150~300微秒(us),调节时根据患者的耐受量、透入腧穴的深度而灵活运用,治疗15~30min/次后,休息5min在进行如同对照组的操作,1次/d,共计10次治疗。
1.3疗效结果
1.3.1疗效标准[1] 根据我国《颈椎病疗效评定的研讨》并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相关疗效拟定。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的症状明显好转,颈部肩部背部的疼痛僵住度减轻,治疗效果70%以上;有效:症状好转,颈肩背的疼痛僵直度有所缓解,但部分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治疗效果30%以上;无效:治疗后患者的颈肩背症状均无变化,治疗效果不足30%。
1.3.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分为3类:显效、有效、无效,数据分别为96例、28例、5例;总有效率96.13%;同上对照组也分为3类:其数据为87例、26例、16例;总有效率87.6%。两组患者的总有效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长期反复好发的常见疾病之一,以伏案工作、学生最为多见。它是由于颈椎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刺激压迫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血管、交感神经等),出现一系列相应症状和体征的一种疾病[2]。目前临床治疗颈椎病以针刺治疗为主,针刺治疗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气血运行的作用。同时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是以缓解疼痛为目的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的治疗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无创性且镇痛效果良好。通过进行持续性电刺激,使病变局部肌肉震颤起到止痛效果。虽然针刺与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治疗颈椎病颈痛方面各具优势,但都有一定局限性,如针刺入时疼痛感觉、需要人员的监管等,以此同时,经皮穴位电刺激很难达到针刺要求的循经传到感觉效果且治疗部位局限等[3]。相关研究结果发现[4],单用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疗效率为94.74%,而采用针刺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颈椎病颈痛患者的有效率达到100%,说明两种治疗方法相联用,不但快速缓解患者疼痛加快疗效,且更易为患者接受。
本研究中运用传统针刺疗法(以手足太阳经和局部取穴为主,包括颈夹脊穴、风池、大椎、悬钟、后溪、昆仑等穴位,颈夹脊穴可舒筋骨、通经络,疏导颈项部气血;后溪、昆仑分属于手足太阳经,两穴上下相配,功在疏导颈项、肩胛部气血;悬钟为髓会,有滋肾壮骨,以达治病求本之功,再根据患者证型辅以其他穴位)与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应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显效96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96.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例、26例及87.6%,观察组临床疗效更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二者联用不仅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还能通经活络、调畅气血,加强局部刺激,从而起到镇痛止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惠民,高维滨,秦继红.夹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3,1:86-87.
[摘要] 目的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H型高血压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内科门诊或住院的符合H型高血压患者1 391例,随机分为A、B两组。将患者的所有临床生理学指标录入excel表,包括:血压、空腹血糖、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Hcy水平等。A组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简称依叶片)疗法,B组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疗法,可合并使用其他非降压药物,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指标、最终结局。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前后Hcy、叶酸、TG、TC等临床指标比较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A组的疗效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结局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H型高血压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Hcy、TG、TC;而依叶片对显示影响H型高血压患者预后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结论 将适当的降压药物和降Hcy进行组合,长期应用。这样能够控制Hcy,更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型高血压;预后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c)-0078-02
[项目基金] 2013年广东省惠州市科学技术局科研项目: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H型高血压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临床研究(2013Y007)。
[作者简介] 谢胜(1980.4-),男,广东梅州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诊内科。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1]。研究结果显示随着Hcy 浓度的增高,脑中风危险度增加1.87 倍。由于高血压和高Hcy在增加脑卒中风险中的协同作用[2],2008年,学术界将伴有Hcy升高的高血压患者定义为H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单纯高血压患者高出约5倍,较正常人高出25~30倍。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将适当的降压药物和降Hcy进行组合,长期应用。这样能够同时控制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相关最为密切的高血压和高Hcy两个危险因素,进而达到更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效果。但该假设尚未得到循证医学的直接证据支持。基于此,该课题给予依叶片口服2年,并可合并使用其它常规药物治疗。该研究对Hcy水平对H型高血压患者预后影响进行了随机临床研究,现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该院内科门诊或住院符合H型高血压患者1 391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该院内科门诊或住院的符合H型高血压患者1 391例,随机进行编号1、2、3、4、5……单数被列到A组,双数被列到B组,A组696例,平均年龄为(53.4±6.1)岁,B组695例,平均年龄为(57.3±6.8)岁;A组男358例,B组男359例),将患者的所有临床生理学指标录入excel表,包括:血压、空腹血糖、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Hcy水平等,两组治疗前的生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A组和B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经检查排除孕妇、继发性高血压和其他器官系统的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监测治疗后Hcy、叶酸、TG、TC等临床指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本院伦理委员会和研究对象均同意本研究。
1.2 血清Hcy水平测定
受检对象于8:00~9:00空腹抽取5 mL血液,置入含有100 μL 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普通试管内,离心,取血浆和血清,置-20 ℃冷藏。Hcy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浆总Hcy吸光度,并进行计算。依叶片采用放免法测叶酸,试剂盒购自北京海科瑞公司。
1.3 治疗措施
A组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疗法(剂型:马来酸依那普利5 mg/叶酸0.4 mg),B组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疗法(剂型:马来酸依那普利5 mg),A、B组依那普利剂量相同(10 mg/d),可合并使用其他非降压药物。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符合正态及方差齐性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结果采用χ2检验。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H型高血压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和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比较,Hcy、依叶片、TG和TC的t值分别为:0.77、1.03、1.01和0.92;两组治疗后比较,Hcy、依叶片、TG和TC的t值分别为:4.13、2.08、2.04、3.60。A组治疗前后比较,Hcy、依叶片、TG和TC的t值分别为:5.83、3.01、3.24、4、3.11。B组治疗前后比较,Hcy、依叶片、TG和TC的t值分别为:2.02、2.51、3.10、3.87。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A组的疗效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A组和B组最终结局的比较
A组的结局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H型高血压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Hcy、TG、TC;而依叶片对显示影响H型高血压患者预后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见表3。
3 讨论
当前,心脑血管疾病位居国人死因顺位之首[3]。脑血管疾病在整体死因顺位中排第二位,脑卒中年发病率约250/10万,且仍以每年8.7%的速度增加[4]。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长期重点任务之一。
Hcy为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物,Hcy的代谢依赖于B族维生素[5]。大约50%进入转硫化作用通路,在维生素B6依赖的胱硫醚-β-合成酶作用下与丝氨酸发生不可逆的结合生成胱硫醚,然后再在另一个维生素B6依赖的酶γ-胱硫醚酶作用下代谢为胱氨酸。我们的研究显示,Hcy和B族维生素起到相反的作用,也验证了上述观点。正常情况下,血浆Hcy的含量甚微。血浆Hcy水平的升高与年龄、某些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基因突变、机体生理因素、生活方式及摄入B族维生素不足有关。以上因素使细胞Hcy代谢发生障碍,使血中Hcy浓度升高,促使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栓塞的发生,也使其极易发生脑卒中[5]。
目前最新研究显示[6],血浆Hcy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该研究也显示了这一点。H型高血压产生时,Hcy较高;治疗后,Hcy下降。大量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和基因多态性研究均显示,Hcy升高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7]。另一项研究显示[8],血浆Hcy水平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呈正相关,当血浆Hcy>6.5 μmol/L时,患心脏病、脑卒中的风险比已超过1,以后随着Hcy浓度的上升,特别是>10 μmol/L后,冠心病、脑卒中风险几乎呈线性上升。
美国一项长达7.3年,纳入5 442人随机对照实验证实:ACEI类药物与叶酸的组方是控制脑卒中双降策略的最佳组合,在进行叶酸强化的地区,使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下降19%。依叶片是目前最有效的降低Hcy水平的药物,其中含0.5~5 mg叶酸可降低25%~33%的Hcy水平。维生素B12可在依叶片基础上使Hcy水平降低7%,同时能预防依叶片不良反应如共济失调。以往研究结果表明[9]采用依叶片没有任何新的不良事件发生。而且从药物经济学上讲,极大地减轻了社会、家庭的负担。
尽管投入了大量的卫生资源,但我国的脑卒中发生率在过去20年一直在以8.7%的速度攀升。而该研究显示采用依叶片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将适当的降压药物和降Hcy进行组合,长期应用。这样能够同时控制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相关最为密切的高血压和高Hcy两个危险因素,进而达到更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Manavathongchai S, Bian A, Rho YH, et al. Inflammation and hypertens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J Rheumatol.,2013,40(11):1806-1811.
[2] White WM, Turner ST, Bailey KR,et al. 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 i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homocysteine levels later in life[J].Am J Obstet Gynecol,2013,209(5):454.e1-7.
[3] Wu XQ, Ding J, Ge AY, et al. Acute phase homocysteine related to severity and outcome of atherothrombotic stroke[J].Eur J Intern Med,2013,24(4):362-367.
[4] Ozsoylu S. Is a high homocysteine level related to thrombosis[J].Turk J Haematol,2012,29(4):438.
[5] Hu Z, Hou QZ, Zhao S, et al.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of the carotid arter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ubclinical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H-type hypertension[J]. Nan Fang Yi Ke Da Xue Xue Bao,2012,32(8):1175-1178.
[6] Wang HL, Tan S, Song B, et al.Correlation of H-type hypertension and pro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J].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2,92(17):1183-1186.
[7] 胡兆霆,侯庆臻,赵素玲,等.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及与亚临床炎症的相关性[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8):1175-1178.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b)-013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anshen injectable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angina pectoris (syndrome of blood stasis). Method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single-blind and positive-controlled method was used. Results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of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and symptoms and signs in TCM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2.2%, 94.8%, respectively, which was much better than 67.9% and 70.5% of the control group, separately, (P
[Key words] Danshen injectable powder; Syndrome of blood stasi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注射用丹参成分为丹参,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注射用粉针中药制剂,具有活血通脉之功效,为进一步观察注射用丹参安全性与有效性,2012年3月―6月间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作为协作组负责单位,协同全国共14家单位进行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与中医辨证: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第2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瘀血证诊断主要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辨证为血瘀证患者;②符合西医冠心病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Ⅰ~Ⅲ级诊断;③年龄男在40~70岁之间,女在45~70岁之间;④心绞痛发作次数≥2次/周的患者。
排除病例标准:①合并Ⅱ级以上高血压、重度心律失常、重度心肺功能不全患者;②经检查证实为3个月内患Ⅳ级心绞痛,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以及其它心脏疾病;③妊娠、哺乳期妇女;④合并精神病,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⑤已知过敏及严重过敏体质者。
剔除病例标准:①纳入后未曾用药或无任何可评价记录的病例;②严重违反纳入标准的病例。
随机分组:按照3∶1随机分为注射用丹参组和丹参注射液组。借助SAS统计软件列出流水号为001~480所对应的随机编码表。
2 药品与研究方法
药物:治疗组应用注射用丹参(规格:0.4 g/支),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生产批号:110520;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规格:每支10 mL),四川升和药业股份公司有限生产,生产批号:1104125。
给药方法:①筛选导入期:7 d;②用药方法:治疗组: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稀释。1支/次,1次/d。对照组: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稀释。10 mL/次,1次/d;疗程:14 d;③合并用药:试验期间禁用一切与试验药物效用相似的中西药品,可以服用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调脂药。
观察指标:①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以及一般临床资料。②安全性指标:包括生命体征、血、尿、便常规+潜血、心电图、肝肾功能、凝血四项。③主要疗效指标: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次要疗效指标: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相关症状、心电图、西雅图心绞痛量表。④不良事件观察:试验期间如实填写不良事件记录表,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采取的有效措施和转归。
统计分析:列出总体和各中心入选及完成病例数,确定三个分析数据集:全分析集(FAS)、符合方案集(PPS)、安全数据集(SS)。采用SAS 9.1.3软件分析。
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199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制定。
3.1 心绞痛症状疗效标准
显效:心绞痛消失或减少2个级别(心绞痛积分减少≥70%);有效:心绞痛减少1个级别(心绞痛积分减少≥30%);无效:心绞痛无改善或心绞痛积分减分率
3.2 中医症状疗效判定
临床痊愈:治疗后积分减少≥90%者;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70%、
3.3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或ST段的降低,以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 者;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加重:治疗后ST段降低加重,T波加深,或T波由平坦变为倒置。
3.4 硝酸甘油停减率
停药:治疗后完全停服;减量: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药物用量50%以上;不变:治疗后减少药物用量不足50%;增加:治疗后增加药物用量30%。
3.5 西雅图量表评价
对5大项19个条目逐项评分以及SAQ总分,再将得分按如下公式转化成标准积分,标准积分=(实际得分-该方面最低得分)/(该方面最高分-该方最低分)×100,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越好。
4.2 安全性分析
①用药后对照组有1例出现AST升高,考虑与合并应用他汀降脂药相关,停药后恢复正常。
②治疗组无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1例出现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8%,1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为0.8%;两组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论
丹参性微寒味苦,归心、心包、肝经,有养血安神,活血祛瘀,凉血消痈之功用。古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含有丹参酮和丹参素、原儿茶醛、镁丹参酚性酸B、丹参酸乙等,其具有多种作用[3-5]: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 扩张冠状动脉;还有较好的氧自由基清除、保护线粒体、改善能量代谢作用;使钙超载减轻,心肌细胞膜稳定,从而调节TXA2/PGI2平衡,进而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进行改善;还能使侧支循环的开放增加,心肌营养血量增加,心绞痛得到缓解,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提高等作用。
注射用丹参是丹参经现代工艺制成的粉针剂型,质量稳定性较高。该研究显示,注射用丹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有较好疗效,且临床应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西雅图量表评分比较提示应用注射用丹参可以提高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与机体功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20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1-45.
[3] 高枫,孙桂波,马博,等.丹参活性成分作用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25(4):90.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a)-0001-04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均可导致血管性痴呆,临床治疗效果欠佳。脑卒中后患者多表现为执行功能受损的认知功能损害,而且老年人皮质及基底节梗死早期就会影响记忆功能。有研究显示每种记忆系统都有特异的脑区参与,因此不同性质的记忆障碍间接反映不同部位的脑组织损害[1]。该文整群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基底节出血和37例丘脑部脑出血,观察出血恢复期的记忆损害,以探讨无脑出血后各种记忆成分损害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
整群选取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脑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恢复期患者78例,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龄45~65岁,其中基底节出血41例,丘脑出血37岁,符合1995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经头部MRA或CTA检查证实,脑出血后6~9个月。排除标准:非源自脑出血导致的认知障碍患者,排除严重的听觉、视觉障碍及意识障碍、失语等不能完成认知检测者,排除有精神疾病、明显情绪障碍及不愿合作的患者。78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分为基底节出血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6±3.3)岁;丘脑出血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9±3.8)岁;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无精神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史,无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系统性疾病,无智能障碍,男22名,女18名,平均年龄(50.3±2.2)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ey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MT)来评价两组患者记忆成分的差异。
1.2.1 韦氏记忆量表 选用1989年湖南医科大学修正版本,内容包括:瞬时记忆测验(顺背、倒背)、短时记忆测验(再生、再认、图片回忆、触摸、联想、理解记忆)、长时记忆测验(经历、定向、数字顺序)。
1.2.2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选用1989年湖南医科大学修正版本,内容包括:操作测验(填图、数字符号、图形拼凑、图片排列)、言语测验(知识、算术、领悟、相似、词汇、数字广度),该研究选用了词汇分测验和数字广度倒背分测验。
1.2.3 Rey听觉词语学习测验 向受试者读出12个词语,要求连续学习3次。给予非语言刺激间隔3 min后,回忆之前的12个词语,为短延迟回忆;非语言刺激间隔20 min后,回忆之前的12个词为长延迟回忆。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基底节出血组患者与对照组记忆成分比较
患者在1-100、100-1、累加、视觉再生、视觉再认、图片回忆、触觉记忆、联想学习、语义记忆、工作记忆、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等记忆指标上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基底节出血恢复期患者存在记忆受损,主要表现在短时记忆、工作记忆、语义记忆、延迟回等记忆成分方面,见表1。
2.2 丘脑出血组患者与对照组记忆成分比较
患者在1-100、100-1、累加、视觉再生、视觉再认、图片回忆、触觉记忆、联想学习、词汇测试、倒背、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等记忆指标上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丘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均存在记忆受损。
2.3 基底节出血组与丘脑出血组患者记忆成分比较
基底节出血组患者与丘脑出血组患者在记忆成分中长延迟回忆方面(2.36±0.95)vs(1.21±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与记忆有关的功能区主要有前额叶、颞叶内侧面、丘脑、海马、海马旁回、基底节等部位,内侧颞叶记忆系统又称海马记忆系统,在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等记忆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丘脑前核和丘脑背内侧核与额叶皮层和内侧颞叶系统有着密集的纤维联系。医学诊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影像学技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脑内存在多重记忆系统也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海马在情景记忆中起重要作用,而情景记忆主要依赖于内侧颞叶结构的完整性,同时额叶是情景记忆系统的重要组成,其中右前额叶和左前额叶分别负责情景记忆信息的提取和编码[2]。工作记忆不仅需要额叶皮质的参与,而且顶叶及颞叶也在工作记忆中起重要作用。语义记忆的功能区则位于前颞叶、后颞叶及下顶叶[3]。目前脑出血后引起记忆障碍通常认为是由于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另外血肿产生机械性压迫,使脑组织灌注减少,也会导致认知功能减退[4]。脑出血后患者脑组织能量代谢紊乱,凝血因子聚集于血肿周围细胞内,引发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细胞毒性损伤[5],破坏与记忆相关的脑区,引起认知能力障碍。有研究证实中风患者发病后均会出现明显的记忆障碍,有的发病后数年仍主诉有记忆障碍[6]。该研究探讨了不同部位脑出血恢复期记忆成分损伤情况,结果发现基底节出血及丘脑出血均存在包括定向方面在内的广泛的记忆障碍,说明基底节和丘脑在患者认知和记忆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提示脑出血患者即使恢复期仍存在记忆障碍。基底神经节调节和控制运动,同时参与多项其也功能,如语言、学习等[7]。该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分别出现语义记忆、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延迟记忆等损害。有学者研究后认为尾状核遭到破坏会导致注意力障碍和多动症而影响短期记忆[8],前额叶皮质起着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功能,基地神经节对工作记忆加工过程起支持作用。丘脑前核是海马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记忆编码与提取中起重要作用;另外丘脑还参与执行短时记忆[9],而在长时记忆的提取过程中,早期记忆信号的提取需要依赖丘脑向前额叶皮质传递完成。该研究结果也提示患者恢复期存在长时、短时、工作等方面的记忆成分损害。主要是因为丘脑是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环路中的关键神经结构,共同参与了空间工作记忆,同时丘脑参与工作、情景、语义等方面的记忆成分加工过程。有研究显示[10]丘脑背内侧核和丘脑中央中核-束旁核复合体功能结构的完整性直接影响语义记忆信息的提取。另有研究显示背外侧前额叶在工作记忆中起重要作用[11]。该研究中,基底节出血组1-100、长延迟回忆的评分分别为(112.58±35.46)分和(2.36±0.95)分,丘脑出血组分别为(73.21±18.64)分和(1.21±0.14)分,基底节出血组高于丘脑出血组,研究结果与丁伟等[12]报道一致。基底节出血组长延迟回忆的评分为(2.36±1.50)分,丘脑出血组评分为(1.20±1.14)分,基底节出血组高于丘脑出血组。Maeshima等[13]的报道,双侧丘脑下脚或脚间区域梗死会留下永久遗忘症,多因丘脑部病变引起,一般与丘脑背内核,左颞区颞干病变密切相关,由双侧丘脑病变所致,但单侧丘脑病变也可导致遗忘症。在一项对4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听觉词语回忆测验时发现,丘脑在人类记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丘脑左侧卒中会导致语义层次结构受到破坏,有丘脑病灶的患者智力和执行力功能良好,但记忆力和精神运动速度、外在记忆、内在视觉运动序列学习受损,不只影响指令记忆,还影响非指令运动技能的学习。
之,记忆障碍是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常见症状,因此,针对患者的记忆成分损伤特点给予及时的干预,有助于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概率。该研究不足处是样本量相对较少,不同时间段脑出血及其他部位脑出血与记忆损害的关系并未观察到,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增加研究样本量,才能获得准确结果。
[参考文献]
[1] 李晓莉.吡拉西坦对老年血管性非痴呆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5):459-460.
[2] 李晓宇,周利民,毕家香,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筛查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4(12):24-25.
[3] 毛高峰,李朝武,聂海岭,等.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6):1366-1369.
[4] 李旗.NSE、S100β与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8):1030-1031.
[5] 肖展宏.脑出血或脑梗塞引起的认知障碍对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5):51-53.
[6] 吴海宽,王晓青.奥拉西坦和吡拉西坦治疗老年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10):1117-1120.
[7] 姜容,常履华.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10):806-1808.
[8] 李会琪,何剑波,张恒,等.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白质疏松症相关性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46-1047.
[9] 邢立红,翟飞,张敬,等.脑微出血灶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的磁共振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3):287-290.
[10] 刘雯文,刘进才.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5):710-712.
[11] 汪国宏,吴竹青,王小强,等.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7):736-739.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c)-032-02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加上临床医师往往对影像学认识不足,使诊断难度加大,易延误病情而影响预后,因此早期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在治疗上,以往文献多不主张用溶栓抗凝治疗,因有容易引起出血的副作用,但近年作者越来越多的主张应用抗凝、纤溶及溶栓治疗。国内有关这方面的临床研究尚少。我科2002年1月~2005年10月用纤溶抗凝方法治疗32例颅内静脉血栓,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其与回顾性调查的28例颅内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同时分析此6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60例,男14例,女46例,年龄20~60岁,平均31岁,所有患者均临床确诊为颅内静脉血栓,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2例(上矢状窦血栓16例,大脑大静脉血栓16例,横窦血栓4例, 上矢状窦合并横窦血栓4例),男8例,女24例,平均28岁,均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纤溶和(或)抗凝治疗。对照组28例(回顾性对照病例,包括上矢状窦血栓18例,大脑大静脉血栓6例,横窦血栓2例,海绵窦血栓2例),男7例,女21例,平均年龄35岁,均采用传统治疗方法。60例患者病因如下:产褥期20例,高热、多汗及脱水10例,口服避孕药4例,外伤及术后10例,人流术后2例,腹泻4例,病因未明10例。
1.2 临床表现
临床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依次为,头痛(90.0%),视水肿(66.7%),脑膜刺激征(60.0%),意识障碍(40%),抽搐(36%),病理症(33.3%),运动障碍(30.0%),视力障碍(16.7%)精神症状(10.0%)。全部患者症状见表1,同时将两组患者进行统计学处理,病情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 影像学特征
头颅CT 23例:其中,38例有脑水肿表现,30例患者有程度不等的双侧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对称性低密度。头MRI 48例:48例患者均有异常改变,除有脑水肿、双侧基低节、丘脑、脑干对称性异常信号表现外,40例患者显示静脉窦部分或全部节段性流空消失,4例患者见静脉栓子。头颅MRV14例:见相应静脉窦显影缺失,全脑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4例患者做此检查,显示有静脉窦狭窄,充盈缺损和显影不良。
1.4 治疗
传统治疗方法为应用脱水(甘露醇及甘油),扩容(低分子右旋糖苷及706代血浆),治疗原发病及对症治疗,观察组除此之外于入院当天应用纤溶和(或)抗凝治疗,降纤治疗用东菱抗栓酶或降纤酶,首次用10 U,以后5 U,每日1次静点,5~7 d为1个疗程,抗凝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0.3 ml,每天2次皮下注射或法安明2 500~5 000 U,每日2次皮下注射,疗程7~14 d。观察患者症状缓解及体征恢复情况,统计痊愈率及死亡率,痊愈(颅内压转为正常,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好转(颅内压正常或稍高,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2 结果
MRI和MRV能直接显示脑静脉窦闭塞及其血栓栓子,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两组患者在缓解头痛、控制抽搐、意识恢复、体征恢复、死亡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治愈26例(81.25%),好转4例(12.5%),死亡2例(6.25%),对照组治愈12例(42.9%),好转6例(21.4%),死亡10例(35.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认为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高凝状态所致,此外静脉本身受损、阻塞、狭窄均可使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由于静脉血流慢,压力低,一旦形成血栓则有扩散趋势,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病临床表现及体征各异,有人提出如下表现类型[1~2]:①进行性颅内压增高;②突然发病的神经系统局灶损害,酷似动脉性卒中;③神经系统局灶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和颅内压增高,病情常在数日内进展;④突然起病的头痛,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因颅内静脉系统血栓主要引起颅内压增高与脑静脉循环障碍,其所致的脑水肿,软化或出血等病理改变,可使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缺乏特异性体征,常造成漏诊和误诊,临床医生应对本病有高度的警惕性。确诊本病需依靠影像学检查结果。当患者具有静脉血栓的易患因素,如产褥期、脱水、高热等,临床上出现以头痛为主,伴或不伴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腰穿提示颅内压增高而不伴有影像学上的占位病变时,要怀疑本病并对静脉窦进行重点影像学检查。头颅CT扫描是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其特异性的变化为增强扫描时出现的空三角征,但头颅CT典型表现检出率较低,头MRI因其高分辨率和精确的定位性能为本病理想的检查方法。血栓形成初期,正常的血液流空现象消失,表现为T1加权像等信号和T2加权像低信号。发病1~2周,血栓内红细胞开始溶解,高铁血红蛋白增多,表现为T1、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以后由于血栓溶解,静脉窦重新出现血液流空现象。DSA是诊断的可靠手段,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颅内静脉系统闭塞的程度,而且能测定静脉窦显影时间,因此DSA检查明显优于MRI 和CT。但缺点是有创伤性,费用高,如有条件可行DSA检查以达到明确诊断和治疗的目的[3]。
本病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脱水,扩容,对症,病因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等,致残及死亡率均较高。有报道死亡率为25%~30%[4]。近年来研究主张应用纤溶及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系统血栓,但意见尚不一致。抗凝治疗在20世纪60年代曾广泛应用于临床,肝素能激活循环中的抗凝血酸Ⅲ,后者能抑制多种已激活的凝血因子的活性,并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因此主要应用于反复发作的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等,但其所获得的效益多被脑出血的危险的增加所掩盖,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5]。抗凝治疗特别是肝素治疗颅内静脉血栓一直有争议,多数文献认为其有出血的副作用而应谨慎应用,或不主张应用。但也有文献报道肝素治疗安全,有效,但无统一的疗程,剂量和给药途径。Einhaupl等[6]研究发现肝素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80%恢复正常,20%留有后遗症:而非肝素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仅有10%恢复正常,60%留有后遗症,30%死亡。新一代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的出现为颅内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该药对Ⅹa的灭活作用保留,而对Ⅱa的灭活作用大大减弱,同时可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活性物质,因此低分子肝素抗凝、抗栓作用强,而出血的副作用不大,不需要做更多凝血指标的监测。纤溶剂能够降解纤维蛋白原,减少血栓形成的基质,同时能增强纤溶系统的活性,从而阻止血栓形成促使血栓溶解,但有关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纤溶抗凝治疗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临床确诊为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6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明确了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诊断的意义,在治疗方面对32例患者早期应用纤溶及抗凝治疗与28例回顾性观察病例进行对比研究,在症状缓解,体征恢复、治愈率及死亡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本组患者81.25%痊愈,与Perter等报道的77例痊愈率85.7%相近似。因此,我们认为纤溶抗凝治疗是本病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并且早期诊断对于预后恢复也起重要作用。因此临床上如怀疑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时,应尽快做MRI等检查,以求早期正确诊断,确诊后立即进行抗凝或纤溶治疗是缩短病程,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有报道静脉系统20 d左右开始消溶,较大血栓60 d内可以消溶再通,更提示早期纤溶抗凝治疗的重要性。疗程至少1周以上,最多2~3周,治疗过程中应监测凝血功能防止合并出血。
[参考文献]
[1]Preter M,Tzourio C,Ameri A,et al.Long-term prognosis in x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Follow-up of 77 patients[J].Stroke,1996,27:243-246.
[2]Zuber M,Toulon P.Factor V Leiden mutationg in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J].Stroke,1996,27:1721-1723.
[3]方岩,袁向东,李家亮,等.临床脑血管病[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34-240.
[4]王晔,郑惠民,谢惠君.脑静脉血栓形成[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9,7(1):16-18.
[5]孟家眉.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3-8.
[6]Einhaupl KM,Villringer A,Meister W,et al.Heparin treatment in sinus venous thrombosis [J].Lancet,1991,338:597-600.
Analgesic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stimulation 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Chen Yuliu Liang Peiwen Lin Xinxiao Wei Yifei Sun Weidong Cheng Ting
Wangjing Hospital, China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on the use of analgesics and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in our department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o the control group, with 35 patients in each group.After surgery,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ase analgesia, whil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 until the 7 th day after surgery.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and knee pain threshold after surgery, the time of the first use of remedial analgesics and amount of remedial analgesics after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nausea and vomiting were recorded respectively.Results On the 1 st day after surger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knee VAS score and pain threshold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5). On the 3 rd and 7 th day after surgery, knee VAS score was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pain threshold was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time of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remedial analgesia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dosage of remediation analgesic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s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early pain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hich can delay the time of the first use of remedial analgesics after operation and reduce the dosage of analgesic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Keyword: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ostoperative analgesics;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surgery;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可以通过矫正患膝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解决膝骨关节炎末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TKA术后,患膝局部由于受到伤害性刺激发生炎性反应,产生大量炎性因子,直接作用于外周感觉神经纤维使机体产生疼痛,严重影响患膝术后功能康复[1-3],降低手术疗效。研究[4-5]表明, 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具有安全无创、操作简便、花费少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医师和患者选择。本研究旨在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为中医治疗TKA术后早期疼痛提供临床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行单侧TKA手术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20例,2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χ2=0.287,P=0.582)。经spss软件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患膝疼痛VAS评分和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前基数的比较(x¯±s;n=35)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初次行单侧TKA手术;②年龄55~75岁;③符合手术标准, 无重大内科病;④无精神疾病,智力正常,无沟通障碍,能配合医生完成患膝关节功能运动锻炼时VAS评分及痛阈, 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吸毒,对酒精、吗啡、非甾体抗炎药或局部麻醉药有过敏史者;②长期使用镇静药品、阿片类药品,有酒精滥用史者;③患有其他部位疼痛者;④依从性差, 不能遵医嘱者。
1.4 剔除标准
①试验期间,出现其他病情或病情加重者;②中途退出实验者;③发生感染影响本次试验数据者。
1.5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明确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后,由同一手术医生团队在手术室完成手术操作,术中麻醉方式及麻醉用药相同, 术后,予以对照组手术患者自控静脉泵镇痛至术后48 h, 术后1~5 d静脉滴注10 m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日1次。根据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酌情使用盐酸布桂嗪注射液50 mg肌注并记录首次使用时间及术后使用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镇痛的基础上,予患肢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至术后7 d, 日3次,30 min/次。用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南京济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HANS-200F)在患膝足三里、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委中及双侧合谷、内关等穴位进行2/100 Hz交替电刺激,强度取患者感觉刺激部位有酸胀疼痛感为宜,一般约5 mA。
1.6 观察指标
①VAS 评分法[6]:用数字0~10表示, 疼痛程度随着数字的增大而加重。分别记录患者术后第1,3,7天患膝疼痛VAS评分进行评估;②痛阈值:用低频电子脉冲刺激仪(深圳市讯丰电子有限公司型号XFT-2001D)分别测得患者术后第1,3,7天患膝痛阈值进行评估;③盐酸布桂嗪注射液首次使用时间及术后肌注药量;④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的人数进行评估。
1.7 统计方法
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术后VAS评分比较
术后第1 d 2组患者患膝疼痛VAS评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d、7 d, 试验组患膝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x¯±s;n=35)
2.2 术后患膝关节痛阈值的比较
2组患者术后第1、3、7天的患膝痛阈值,分别用t检验对2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2组患膝痛阈在术后第1 d无统计学差异 (P>0.05);在术后第3、7 d试验组痛阈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患膝关节痛阈值的比较(x¯±s;n=35)
2.3 术后首次使用盐酸布桂嗪的时间、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
试验组术后首次使用盐酸布桂嗪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延后(P<0.05),而在盐酸布桂嗪的使用量上,试验组平均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首次使用盐酸布桂嗪的时间及 用量的比较(x¯±s;n=35)
术后试验组恶心呕吐2人,食欲减退8人,便秘3人,头晕头痛2人,对照组恶心呕吐9人,食欲减退16人,便秘10人,头晕头痛8人,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试验组出现皮肤瘙痒疱疹1例,对照组出现0例,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n=35)
3 讨论
TKA术后疼痛会使患者产生紧张情绪,降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影响术后患膝关节功能康复。因此,临床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术后疼痛问题的解决[8]。目前,虽然临床有多种治疗TKA术后疼痛的方式,如自控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连续外周股神经阻滞及静脉注射等。但这些技术中主要还是以阿片类药物镇痛为主,患者使用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9]。近年来,针刺镇痛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肯定,且鲜有不良反应的报道。故本文探究了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经皮穴位电刺激由中国的传统针灸演化而来,镇痛效果与电针一样,用于术后镇痛,不仅能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还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13]。王建伟等[14]对比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和不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追加镇痛药物的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静脉镇痛药物的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王仙锐等[15]在中药熏洗的基础上结合TEAS辅助肛周常见疾病手术后镇痛,结果试验组疼痛评分、创缘水肿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现代研究认为针刺镇痛与传导通路、神经递质、免疫学炎症因子等多方面有关联。目前,大家较为认可的是韩济生院士提出的“闸门控制学说”和“神经化学学说”。前者认为针刺信号能够抑制脊髓传递痛觉信号,产生镇痛效果。后者认为机体受到针刺刺激后,能够产生化学镇痛物质,达到镇痛效果[16]。至于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机制,笔者认为,一方面由于针刺本身具有养心安神,和胃止呕的功效,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如邵雷等[17]发现,针刺内关穴和足三里穴能有效改善恶心、呕吐的症状,促进肠蠕动;另一方面,由于针刺可以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少镇痛类药物的使用,从而降低了镇痛药物的副作用。
另外,研究指出针刺穴位具有相对特异性[18-21],选取患膝足三里、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委中及双侧合谷、内关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具有理气活血、通经止痛之功效,对全身气血运行都有调控作用,研究发现[22],针刺合谷穴可升高人体痛阈值;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委中穴是治疗膝骨关节局部常用穴,梁丘穴是足阳明胃经之郄穴,具有通利关节、活血止痛的作用。血海为足太阴脾经血液汇集之处,具有生血活血的作用;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具有健脾祛湿、益气固本、消肿止痛的作用,阳陵泉属于八会穴中的筋会穴,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委中穴为膀胱经气血的汇合之处,是腰背下肢气血的总开关,具有疏经调气、活血止痛、强健腰膝的作用。TKA术后针刺局部诸穴可以促进患膝血液循环,改善患膝肿胀疼痛。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为临床“止呕第一穴”,具有养心安神、醒神开窍,和胃降浊之功效,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可以起到补益脾胃、调补气血的作用。二穴配伍具有养心安神、和胃止呕的功效。诸穴配伍,既能通过舒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减轻TKA术后疼痛,又能通过养心安神、和胃止呕的功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 术后第1 d, 2组患者患膝疼痛VAS评分和痛阈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可能与术后自控静脉泵镇痛有关,也可能由于样本量不够大所致;术后第3 d和第7 d, 试验组患膝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痛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术后镇痛可有效改善术后疼痛情况;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使用补救镇痛药物的时间明显延后,术后补救药物使用量减少(P<0.05),同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说明TEAS可以辅助术后镇痛,延后术后首次使用补救镇痛药物的时间,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次试验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23-29],且整个治疗过程,操作简便、安全无创,值得临床借鉴。另外,我们发现有1例患者在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时,出现皮肤瘙痒疱疹的现象,这可能与刺激强度的选择有关,临床治疗时可根据通过调节刺激参数改善患者不适情况。
综上所述,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有效缓解TKA术后患者早期疼痛, 延后术后首次使用补救镇痛的时间,减少镇痛类药物的使用;同时,还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除此之外, 经皮穴位电刺激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创,相对安全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GROSU I,LAVANDʼHOMME P,THIENPONT E.Pain after knee arthroplasty:an unresolved issue[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4,22(8):1744-58.
[2] CHAN EY,BLYTH FM,NAIRN L,et al.Acute postoperative pain following hospital discharge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13 Sep;21(9):1257-63.
[3] 周宗科,翁习生,曲铁兵,等.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6,9(1):1-9.
[4] 万有.针刺镇痛与针麻镇痛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2):65.
[5] 韩济生.针麻镇痛研究[J].针刺研究,2016,41(5):377-387.
[6] 严广斌.视觉模拟评分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7):273.
[7] GONZálEZ DELLA VALLE A,SHARROCK N,BARLOW M,et al.The modern,hybri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primary osteoarthritis at 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J].Bone Joint J.2016 ,98-B(1 Suppl A):54-59.
[8] 陈飘飘,谢文鹏,吕文学,等.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9,14(6):1586-1589.
[9] 王晓龙,王文波,张伟.针刺法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5):59-62.
[10] WNAG Y,YIN LM,XU YD,et al.The research of acupuncture effective biomolecules:retrospect and prospect[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3;2013:608026.
[11] 李小梅.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临床镇痛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1):826-829.
[12] 司俊丽,肖建斌,招伟贤.经皮穴位电刺激在针药复合麻醉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9,30(7):1174-1175.
[13] 胡先华,谢亚宁,路志红,等.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身麻醉减少镇痛药及其副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8):3478-3483.
[14] 王建伟,张文生,刘世平,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7):962-964.
[15] 王仙锐,李镇.经皮穴位电刺激加中药熏洗用于肛周疾病术后镇痛5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7):37.
[16] 韩济生.针麻镇痛研究[J].针刺研究,2016,41(5):377-387.
[17] 邵雷.B超显象观察针刺足三里对胃蠕动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1(1):13-14.
[18] 李忠仁.试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1.
[19] 张吉.针灸镇痛机制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6.
[20] 陈以国.疼痛病机及针刺镇痛机理[M].中国函授通讯,1997,16(1):13-14
[21] 张蓉,李峰,李珩,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选穴特点及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4):357-358.
[22] 王婧,田素领,吴娇娟,等.合谷穴穴性剖析[J].中国针灸,2017,37(5):565-566.
[23] 周帅亮,岑珏,郭艳明,等.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28(2):15-18.
[24] 赵秋燕.术前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5.
[25] 周茂俊.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26] 王安平,陈新,岳新霞.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靶控输注对甲状腺手术中的镇痛效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3):2604-2606.
Relationship of Plasma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with Serum Levels of TNF-αin Patients with acute carbonmonoxide poisoning
LIU Jian, LIU Si-guan, CHENG Wen-wei.Department of Emergency,Zaozhuang Municipal Hospital,Shandong 277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plasm homocysteine(Hcy)concentration and the serum level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n patients and explore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severe degree of acute carbonmonoxide poisoning and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plasma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and the serum level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group A(gentleness poisoning group),group B(moderate poisoning group)and group C(severe poisoning group).The levels of Hcy and TNF-α of 82 patients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with Enzyme-linked immunosobent assay ELISA.Results The level of Hcy and TNF-α in group B and group C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P
【Key words】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Homocysteine;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Braindamage; Encephalopathy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较为常见的生活性中毒和职业性中毒,致残、致死率高。本研究对82例CO中毒患者血浆Hcy浓度与血清TNF-α水平进行测定,并且进行临床对比,探讨其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及在临床的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为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住院的82例CO中毒患者,男43例,女39例;年龄20~78岁,平均42.5岁;按陆再英、钟南山主编第7版内科学划分中毒程度,迟发性脑病8例,余74例痊愈。正常对照组选择80例健康体检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20~60岁,平均44.3岁)。两组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排除心、脑、肾、内分泌和感染等疾病。
1.2 方法
1.2.1 血浆Hcy的检测 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均在入院后第二天抽取静脉血,健康体检者于当天早晨抽取静脉血(肝素抗凝),立即分离新鲜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结果以μmol/L表示。血浆Hcy正常值为5~15 μmol/L,>15 μmol/L为高Hcy血症。
1.2.2 血清TNF-α的检测 留取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和健康者静脉血清,采取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操作步骤根据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x±s),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采用t检验。相关性比较分别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各组与对照组Hcy与TNF-α水平变化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各组患者Hcy与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表1
急性一氧化碳组与对照组血清TNF和IL
水平的比较(x±s)
组别例数血浆Hcy浓度血清TNF-α含量
对照组8012.11±3.652.76 ±0.43
轻度组2917.22±2.873.06 ±0.47
中度组2325.34±3.123.72 ±0.38
重度组2227.38±5.674.05 ±0.35
迟发性脑病组832.26±6.124.50 ±0.33
2.2 血浆Hcy浓度与血清TNF-α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浆Hcy 浓度与血清TNF-α 含量(r=0.716,P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炎症刺激物,它可以刺激内皮细胞产生多种趋化因子和粘附分子损伤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炎性损伤[1]。Hcy作为一种炎症刺激物,它可以刺激内皮细胞产生多种趋化因子和粘附分子损伤内皮细胞,使血管内皮细胞呈斑片状脱落,血小板在内皮细胞受损处聚集而形成血栓[2]。高Hcy长期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而破坏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平衡,影响脂质代谢,使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TNF-α是机体炎性反应与免疫应答的重要调节因子,主要来自单核-巨噬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是强有力的促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
目前有研究发现TNF-α参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病理过程[3],有关本Hcy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的作用未见有报道,本研究通过测定82例CO中毒患者血液中Hcy与TNF-α水平,发现CO中毒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本研究还发现,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浓度与血清TNF-α含量呈正相关(P
参考文献
[1] Tomlinson DR,Lang D,Lewis MJ.Homocysteine,B vitamins,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N Engl J Med,2006,355(2):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