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31: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程管理专业前景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例如:入读奥克兰大学建筑学学士(Bachelor of Architectural Studies)课程,除成绩需要优异外,需另外提交美术作品(the merit grade for a portfolio of work)及面试。每年只收成绩最好的94位申请者。那么对于自身条件不是那么理想的学生来说,该怎么办呢。可以就读理工学院的建筑专业,虽然没有奥大那么名声显赫,但是就移民和就业来说,是一个省时省力的选择,提供有建筑类学习的理工院校有惠林顿理工(Weltec)。这里介绍几个专业:
WelTeo(惠林顿理工学院)
National Diploma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vel 6(建筑工程管理大专)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能够使你学会并运用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技能。如如何控制建筑进程、制定工地健康与安全计划、工程质量管理等等。此课程非常适合有志于将来准备自己建立建筑公司的学生。
Naional Diploma in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Level 6(建筑技术工程大专)
是纽西兰建筑行业认可的学历。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基本建筑设计理论和基本设计、绘图能力的建筑技术学科方面的专业人才。专业学习的内容还包括各种工程类别、建筑服务、建筑材料、建筑环境、建筑法律和合同管理等方面。
在网络技术帮助下,具有复杂性特点的工程项目管理逐渐明朗化,管理效率极大提升[1]。但现阶段在具体应用的实施上仍存在部分问题,影响了管理发展速度。本文以工程管理中计算机技术为主线,研究了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1计算机技术应用优势
1.1有利于竞争力的提升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若能够有效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各项资料实现分类及精细化管理,信息资料将呈现出电子化管理状态,相对于常规人工管理而言更具科技兴,对于公司的外界形象有益[2]。在计算机软件帮助下,公司对工程的变动可得出一定规律,并通过对工程具体数据的分析,在管理指标上加以调整。在高效的数据管理模式下,计算机技术能够对工程的整体形象加以提升与优化,让工程在高效率运作状态下受到社会认可程度更深,从而让工程管理不断提升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2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升
对于一项工程而言,施工质量的保障以及工程进度的规划具有复杂性,需要处理大量信息。若采用传统人工管理方式将耗费大量人力资源,并存在错误率高的劣势。在现代化技术帮助下,计算机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归纳,为工程管理提供数据汇总,提升管理效力。
2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软件专业性不足
计算机软件是支撑工程项目管理顺利进展的基础。但根据现阶段相关软件的使用状况而言,软件并不足以支撑一个工程的整体性数据记录及计算。由于市场上相关软件功能差异较大且种类繁多,质量上存在参差不齐情况,实际应用时难以找到适合软件[3]。换言之,现阶段市场上关于工程项目管理的软件缺乏统筹性规划,软件功能性较为分散,缺乏专业性,因此仅能够对工程项目的简单操作进行管理,无法实现统筹管理。
2.2硬件配备落后
硬件设施是工程项目管理中通过计算机方式管理的必要投入,需投入较大量资金购买计算机、网络设备、电缆等硬件基础设施,从而全面实现技术的应用。同时还需考虑到设备安装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及物力资源[4]。硬件问题相对于软件而言较容易解决,现如今多数工程项目企业愿意在硬件方面投入资金,一来可提升项目形象,二来可为后期打下基础,无需重复投资。但问题在于部分企业认为硬件属于一次性投入资金,对于后期硬件设备的老化更换及维修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硬件设施无法满足软件应用需求,影响了计算机管理效率[5]。
2.3操作技术问题
工程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与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是造成计算机技术管理工程项目处于滞后状态的重要因素。现如今由于沟通缺乏紧密性,沟通态度不明朗,导致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项目管理者缺乏计算机管理经验,无法向技术人员提供相关数据,而技术人员缺乏对项目的深入考察,无法掌控一手数据资料。在这一情况下,项目管理者虽然在管理方面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储备以及管理经验,但缺乏计算机应用能力,无法实现人才的统一化。
3具体应用体现
3.1管理项目系统
企业项目经理主要负责提供项目进度、项目投资、项目计划等方面的内容,由于上述任务具有较大的信息量,若能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那么项目经理在查阅信息时则能更加便捷、快速。采用计算机技术有效的归纳、筛选复杂的信息,有利于项目经理选择与相关要求互相符合的优秀项目。另外,还能够为技术人员查询信息资料提供便利,使技术人员对工程要求有着全面的了解。一旦工程在施工期间发生意外的情况,可使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立即察觉,并实施针对性的调整。项目管理系统中全方位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但使管理过程精细化得到实现,还能有利于管理工作人员顺利开展管理工作,为有序、高效的实施项目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2管理工程物资
目前,物资管理系统中全面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对材料基本性能、材料库存数量进行有效预测与分析,还能够对材料实施编号、归类等管理。另外,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搜索物资,计算机物资管理系统所提供的搜索功能也具有较高的效率,可提供较为全面的分析数据,使决策人员在获得的数据中可选择与自身需求互相符合的材料。计算机技术在全球材料买家、供应商之间还扮演着沟通桥梁的角色,为材料买家、卖家采用互联网协商、沟通提供方便,从根本上提高选择工程材料的有效性。
3.3实现办公自动化因为相关单位部门、企业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需要涉及较多的文件资料、数据以及信息,且复杂性较高,管理难度较大。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办公自动化软件是较为常见的基
本技术,管理部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时,可以通过AutoCAD软件的帮助对项目信息资料的图像、文字以及语言等进行处理,为工程施工部门及时制定组织组织方案、施工设计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关部门需要重视项目管理人员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促进报表、文件资料的标准化、正规化得到实现。另外,通过建筑工程预算软件、Excel电子表格等完成工程施工数量计划、工程成本、工程报量的制作工作,能明显减轻工作项目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量,并有效降低制作表格、报表的成本。Excel电子表格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修改比较容易,若发现管理工作项目数据出现错误,能立即的修改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利用电子表格及时反馈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信息,使工程项目施工期间能获得准确的参考数据。
3.4高效收集信息
部分大型的工程项目要求多个部门共同讨论、合作以及参与,为顺利开展各个环节提供保障。因此,企业以及单位应该构建交流的平台,确保全部的工作人员均能参与到平台中进行交流,通过专门的工作人员完成收集交流信息的工作并进行整理反馈。项目管理者通过分析所获得的反馈信息针对性的改变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有效的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企业生产期间获取的信号进行自动收集检测,并将获得的检测数据录入计算机中,工程师有效的分析处理收集的数据信息,利用数据信息有效的检测生产过程。
4应用前景
4.1电子化管理资料
现阶段对于一项施工工程而言,在图纸的绘制以及保存上多采用纸质打印方式,由于纸质方式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易由于保存不当出现发霉、破损情况,影响工程后期资料的翻阅。若采用电子化保管,可极大减轻环境污染并提升资料的保存安全性及详细性。在这一点上,首先应在计算机技术上加强操作,通过计算机绘制图纸,在工程进展期间其变动也应体现于电子文件之中,确保电子资料的功能性高于纸质资料。
4.2丰富的管理软件
现阶段管理软件仍处于较为单一状态,面对复杂的工程数据,可能表现出处理效率下滑、无法记录庞大数据情况。工程项目往往分为多个子项目,且在分工上较为精细化。因此若需采用计算机全面管理整个工程,必须让相关软件朝着多元化发展,不断更新软件功能及涵盖范围。同时,软件需注重技术更新和功能更新,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动、施工材料的变更、施工标准的强化而不断更新。
4.3管理不断精细化
工程项目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子工程,其数据包含材料的收集、子工程项目的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工程设计图纸的修订等等,其复杂性让计算机在运算上必须实现精细化,管理庞大数据。现阶段简单计算机以及人工整理方式均无法完全满足施工计算需求,因此在发展前景上,工程的造价预算管理、预算材料数据等均需通过计算机控制或消除由于人为因素和计算因素产生的误差,让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更具智能化。换言之,未来工程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应将核心定义为编程,为控制工程造价、提升管理精确度打好基础。
5结语
工程建设是否具有良好的质量与材料储存管理、材料运输管理、材料整体质量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计算机技术应用下,各文件、数据、资料可实现高效化管理,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王小宇,毕波.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4,06:66.
[2]梁红杰,蔡丽虹.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No.16105:225~226.
[3]吴宝义.计算机技术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档案管理的应用及前景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3,No.47211:92.
引言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观,在电力领域和部门生产第一线智能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质量监测、生产管理、智能电子产品的销售和技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将现代电子技术应用到工业工程领域当中,并发挥其在工业工程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当前电子技术应用研究的热点。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极大的促进我国工业工程的发展,也使当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之一。
1.电子技术高数
电子技术是在自然科学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是在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电子技术的正式出现可以追溯到机械工业发展到机制,在工业工程生产中需要一种全新的技术来提高止步不前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方法时期。电子技术的出现以及其发展符合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并且电子技术在市场经济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成为人类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以电子技术的应用为开端,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以电子技术为基础发明了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技术,其中计算机技术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发明。计算机的出现,是数学和机械的高度融合,并且标志着在工业工程生产当中,自动化控制能够实现,并且代表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技术在其短短的一百年的发展时间内,经历多次变革,并且经理的每一次变革都实现了对电子技术新的突破。电子技术主要是依靠电子元器件实现各种功能,因此,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电子技术的发展。在电子技术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比较差,并且设备的技术含量比较低,导致很多电子技术的功能只停留在理论层次,在工业工程中难以得到不规模的应用。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经历了几次变革,电子元器件的性能不断提高,电子技术装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质量不断改进,使电子技术在当前的工业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在推动经济建设和境界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
2.1电子技术在工业控制当中的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成熟,在现代工业生产当中电子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通过应用电子技术实现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但是,从整体上看,由于我国工业工程发展比较晚,并且受到电子设备和技术上的限制,导致我国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与国外相比整体水平比较低。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积极推动我国工业工程生产实现自动化,并且高校还加强了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这为我国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及其在工业工程当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摩尔定律我们可以了解,现代电子技术的革新速度加强快,要想在电子技术发展中争取达到领先水平,必须要有先进的发展理念。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将电子技术顺利的应用到工业工程应用电子,必须根据不同产业的实际需要发展专门的电子技术。通过对相关技术和相关设备有针对行的研究和设计,才能使电子技术符合工业工程发展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2电子技术在工业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提高对工业工程的管理效率,在现代工业工程管理当中正在逐步推行电子技术,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在一般情况下,在建立工业工程管理体系时,首先需要在企业的内部构建一个局域网,将企业内部的计算机都连接起来,这样促进了物联网的出现,推动了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物联网的基础上,能够将工业工程当中的生产设备连接拣来。在组建网络的基础上,开发一个有针对性的管理程序,在当前的市场上存在有很多这样的管理系统用。这些系统在进行硬件设计的基础上,还包括了相应的软件程序,但是由于是自主设计的,与工业工程生产管理工作相脱节,因此系统缺乏针对性,只能在一些小型的工业管理中进行实用,并且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企业要想在最大的程度上提高工业工程管理效率可以自主进行电子技术开发,也可以和专门的企业进行沟通后进行购买。通过分析可以支出电子技术在工业工业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主要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软件和硬件,对软、硬件性能的提升和针对性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工业工程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3.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在工业工程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认真分析电子技术在推动工业工程发展中的作用,并及时针对工业工程管理和应用的实际需要对电子技术进行完善和发展,是提高我国工业工程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使促进工业工程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工业工程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模式会严重阻碍我国工业工程的快速发展。研究如何在我国工业工程发展当中有效的应用电子技术,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我国工业工程的快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在我国经济建设当中,工业生产是市场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工业发展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因此,在个工业工程生成盐当中必须要使用电子技术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确保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工业工程费发展中,利用电预见遇见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中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4.结语
通过文中的分析我们可以支出电子技术在工业领域当中有着十分广泛的的应用空间,并对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发展电子技术,充分发挥其在工业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利明.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1:136-137.
0 引言
建设监理是监理执行者对工程参与者的行为所进行的监督管理,以促使其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有关政策的要求,约束建设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保证建设行为科学、合法,对建设进度、投资和质量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实施监理的主体单位为政府有关的主管部门和已经经过审批的社会监理公司,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合法性、安全性的监理,社会监理单位通过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和经济措施对项目进行科学管理。
建设监理制度是在建设领域形成的,具有一定组织结构、运行方式、管理规则和权责配置的制度。工程建设监理主要针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活动,主要发生在项目建设实施阶段,主体为监理单位,实施时需要业主的委托和授权,是一种具有明确依据的、微观性质的建设监督行为。
1 我国监理制度的基本概括
1.1 我国建设单位监理发展状况
我国建设监理制度基本已经完成了从准备阶段到基本成熟的过渡,建立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监理制度了。建设监理法律和法规的初步框架已经形成,建设监理成为市场经济下的管理主体之一。并在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监理工程师队伍,有效的保证了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了投资效益。社会对整个监理行业的认识度大大提高,监理单位的实施,促进了建设体制的改革,改善了建设管理的无序状态,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工期和投资,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认可,并初步建立了监理培训制度,构成了我国培训体系的基本框架。
1.2 监理活动的主要工作方式
施工阶段监理工作方式主要为旁站、巡视、平行检查和设备监造四种。
旁站监理是指在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施工中,监理人员进行现场的监督活动,能够规范和整顿建筑市场,是监理工作中的质量监理基础,可以使缺乏竞争力、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巡视则是监理人员对施工部位和工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行为,起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状态控制、对机械设备的控制、对承包商材料的控制以及对承包商施工方法的控制。
平行检验是指项目监理机构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的行为,设备监造是监理单位根据合同对设备制造过程进行的监督活动。
2 国内监理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1 社会对建设监理的认知度变化
监理制度是国家规定的强制性制度,可以看作业主是一定程度上被迫采取工程项目监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正在逐渐改变,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主要原因变现为连个方面:
(1)市场经济条件下下,建设项目很多都是以投资公司或者商业性融资的行驶运作,投资公司作为业主对工程项目的具体管理方法并不清楚,缺少项目管理和控制能力,为了自身利益就不得不选择能够承担这部分工作的一方来满足工程管理的需要,监理单位也就被选择作为管理的委托方承担合同约束的全部责任。政府部门的监管也有微观向宏观转变,社会监理单位被选择作为项目管理方。
(2)国外监理企业的成功,目前国际上多家知名监理企业都已经进驻中国,给中国建设项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国内的工程建设提供了优质服务,创造了经济利益,从而影响国内各界对建设监理的认知。
2.2 监理业务的纵深发展
监理业务的扩展,工程咨询业在思想和方法上以技术为中心,不断的开拓相关技术和经济服务领域,和国外相比我国的监理范围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是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只有对监理业务进行扩展,才能和国外企业在同一水平下竞争。
工程监理在我国被定位为技术密集型的高智能服务行业,这就要求监理的工作质量高,工作细致,从业人员不仅精通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同时还要具有经济、法律、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监理企业要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条件,但我国监理行业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监理工作只有向其工作内容深度发展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
2.3 监理企业的两级分化
在市场竞争下,监理企业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现有的资质等级高的监理单位,利用本身的资源,吸收人才,进一步发展,继续占领着更大的市场。而资质价高但资本积累不够,如果不能融资提高经济实力也将走向衰败。资质较低的监理企业总体上将会处于下坡趋势,或者依靠实力强大的企业。
2.4 人才的高素质化
人才一直都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监理是一种科学化、高智能的有偿技术服务,更需要高智能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其宝贵的财富,但目前国内监理行业的人才业务能力远远达不到要求,不能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国际化的进展,在国外企业的影响下,监理行业必然认识到这一问题,以提高长期生存能力,并不断发展壮大。
2.5 监理取费标准提高
目前我国的监理取费较低,资费不能为监理的纵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不利于工作水平的提高、设备的更新和人才的培养,给整个行业带来损失。在市场竞争下,优质的服务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业主为了要求高质量的服务必然会提高资本投入。另外政府对行业的价格界定,将要失去作用,价格作为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会自动平衡。
3 建设监理行业发展的应对对策
3.1 监理行业理论构架的调整
理论构架的调整是所有对策的基础,首先要确定监理的定位,监理活动只能由取得一定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在工程活动中权利和责任是相对应的,权力来源于业主的委托,委托权利可能是全过程的,也可能是施工阶段。监理对工程项目控制主要依靠经济手段进行,所以不论授权范围怎么,相应阶段的投资控制权必须授予监理单位。
监理性质上,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是三个独立的法人,各自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监理单位对建设单位的依赖性过大,去权利和权利范围都是来自于业主的委托,对项目管理目标也取决于业主的意图,所以监理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公正性上,业主和监理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公正性也是相对而言。
3.2 政府策略
政府部门应注重政策的制定和市场的监管,制定具有透明度和非歧视性的服务行业管理规定,并用法律来约束自身的行政职能和行政程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和行业协会合作共同完成我国监理行业的发展规划。全面进行法律法规的配套,将法律、法规作为调控监理服务的有效手段,对市场进行监管,创造一个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3 企业策略
树立主动进取的观念,积极的开拓新市场,主动学习国内外的法律、法规和规范,保护自己的利益。重视资本的积累,做好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和筹措资金的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财力支持。积极的吸纳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制定稳定的人才政策措施。市场方面不要局限于施工阶段的监理咨询服务,要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工程咨询工作,明确业主的需求,以提供各种技术和管理服务。企业制度和文化上,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内在力量。
【参考文献】
[1]郑荣跃,等.论我国建设监理的困境及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投资在世界范围内呈较快的增长趋势。我国近年来的外商投资大幅度增长,长三角作为外商投资的聚集地,工程承包业也迅速发展,各种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在这里实践、产生,为大型投资项目、复杂投资主体等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的选择。在工程承包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经运用得较为成熟、普遍的设计―建造(D-B)项目管理模式、EPC项目管理模式在长三角的很多工业项目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由于某些工程项目的特殊性,特别是业主对项目要求的特殊性,这里也产生了对新型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尝试,本文所探讨的B-R项目管理模式即其中的一种。
一、B-R项目管理模式的基本含义
B-R是项目管理模式Build-Rent的缩写,其含义是建造-租赁,也就是由一家公司,通常为开发商(也可以是承包商,本文称之为B-R承包商)负责项目的建造和租赁,并提供项目的维护管理服务。这里的建造是“订单”式的建造,租赁是向要求“订单”建造的业主定向租赁。提供B-R服务的B-R承包商可能是具有这些职能机构的大型开发商或承包商,或者是通过雇用设计分包商、专业分包商、供应商、项目经营公司等满足业主需求的同类公司,也可以是这些公司组成的联营体(JV)。在这种项目的合同关系中,业主指定业主代表或项目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招标工作、合同起草和签订等工作,基本上不涉及对实际的项目设计和建造过程的管理。在B-R项目管理模式中,合同架构和职责非常清晰明确,这也是该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优势,其合同关系见下图。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B-R模式不是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一个创新,很多业主都通过建造商业物业,然后在出租经营中获利,比如开发商建设商场进行租赁。但是,对于特定的工程项目而言,B-R模式所采用的其实是全新的项目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意义上业主和承包商角色的全新定位。在这种项目管理模式中,业主在很多情况下是大型的跨国公司,要求B-R承包商负责项目的选址、申请和报批、设计、建造、安装、维护管理等全过程的服务。在所建成的物业满足业主的使用要求之后,业主按照与B-R承包商所签订的租赁合同支付租金,这样的租赁合同执行期限短的在5年左右,长的达10-20年。B-R承包商从租赁中获得回报,物业的产权仍然归该B-R承包商所有。当然,在B-R模式下,B-R承包商必须在项目选址之前(甚至更早)就与业主签订一揽子协议,要求该定向建造的物业(主要情况下为工业厂房,以及一些附属设施,如宿舍等)由业主租赁一定的年限,相应地,业主在招标时也要对该物业的建造提出自己的要求(Client’s Requirements),主要涉及物业的使用功能、建筑形象以及技术方面的要求。在有些情况下,业主也可能提供部分或全部的设计图纸,或负责设备采购、安装,只将整个建造过程和维护管理交给B-R承包商。
二、B-R项目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
B-R项目管理模式的产生基于以下几个背景:
(一)业主对物业的特殊要求。
在长三角的很多城市中,外商投资需要工业厂房等基础设施,所以,很多企业在当地的开发区修建标准厂房进行出租,获得收益。但是,这些标准厂房有时很难满足某些专业公司的特殊要求,或者需要进行大量的再投资对标准厂房进行改造,产生了不必要的浪费。这种情况下,先有“订单”再进行建设的工程项目就产生了。
(二)宏观投资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近年来,由于我国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很多沿海的外资企业开始向内地,或向亚洲其他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这样,很多企业更加重视厂房使用期限内的成本节约。租赁无疑比建造减少了大量的前期投入,又可以减少因企业转移可能产生的损失。
(三)承包商更容易控制风险。
很多大型跨国公司不愿意在项目选址、申请和报批、物业维护上花大量的人力、财力,特别是他们在短期内很难深入了解我国的法律制度及人文环境,从而对项目各种手续的报批感到力不从心,所以,更希望有一家B-R承包商能够提供这些专业服务。B-R承包商长期从事工程建设,依靠对工程制度的了解和当地的政府关系,能更好地控制这些风险。
(四)业主希望减少对项目建设过程的管理。
很多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项目,在与承包商签订合同后,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建设过程的管理,但是,由于我国工程承包业还不够发达、承包商的管理水平还较低、资信体系还不够健全,以及国内外工程惯例(比如工程结算)方面的差异,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工程纠纷,甚至在投产使用后暴露出大量的问题,使得业主原定的投资计划被打乱、投产时间推迟,严重地损害了投资效益。所以,很多业主更愿意将整个建设过程交给承包商,从繁琐的过程管理中解脱出来,只审查项目的质量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就可以了。
(五)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分工专业化的要求。
近年来,建筑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主体的建设行为具有短期性,所以,在工程管理方面不能积累足够的经验,特别是现代工程项目变得规模庞大而复杂,传统方式已经很难管好工程项目了。而随着工程承包业的发展,承包商的实力逐渐壮大,他们作为专业的建造商,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按照专业化社会分工的要求和自然选择,业主逐渐将大部分的管理权交给了承包商。这也正体现了FIDIC合同条件下“谁最能控制风险谁承担风险”的“最具控制力原则”。
表1(点击看大图)
三、B-R项目管理模式与D-B项目管理模式和EPC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B-R模式的管理理念与D-B模式和EPC模式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将项目的建设过程更多地交给专业的承包商。但是,他们之间又有很多差异,表1列出了B-R模式和D-B模式以及EPC模式的比较分析。
四、B-R项目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与传统项目管理模式、D-B项目管理模式、EPC项目管理模式一样,B-R项目管理模式也有自身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下面分别从业主和B-R承包商两个角度分别进行分析。
(一)业主选用B-R模式的优缺点
业主选用B-R模式进行项目管理,有以下几个优点:
1.大大地减小了项目的投资规模。由于B-R模式要求B-R承包商提供项目全部的前期设计和建造服务并提供全部的建设资金,业主按照租赁的方式支付租金,所以,节省了项目建设的巨大投资。从现金流的角度来说,减轻了业主短期的资金压力。
2.规避了整个项目建设过程的风险。将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交给B-R承包商,也转移了项目建设过程的全部风险,业主从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的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专著于企业的产业发展目标。在这种模式中,B-R承包商对项目的建设和维修负责,同时,建造的最终产品属于B-R承包商,所以,他们更有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业主易于获得高质量的建造产品和服务。
对业主而言,选用B-R模式进行项目管理,有以下几个不利的方面:
1.在国内,能够从事B-R承包的开发商和承包商还比较少。一方面,B-R承包商承担了项目的全部成本和风险,要求承包商具有很强的资金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目前,国内这样的开发商或承包商还比较少。另一方面,由于B-R承包商负责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只有大型开发商或施工企业才具有这样的全程管理能力,或只有通过组建JV进行B-R承包。所以,业主很难选择到合适的B-R承包商。
2.租赁的成本较高。与常规的标准厂房相比,这种“订单”式的厂房租赁价格会高出许多。第一,由于采用B-R模式进行项目建设时,很难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进行发包,而必须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并有大量的谈判过程。B-R承包商会因为竞争对手数量的减少而提高报价。第二,B-R承包商必须将业主转嫁的全部建造风险、业主的信用风险等计入成本中,特别是由于这种项目的执行期限长,风险很大,所以,承包商必须考虑这部分风险成本的增加。第三,这种“订单”式的厂房可能在业主租赁期结束之后,很难继续出租或者需要继续追加投入进行改造,以满足租户的需求,所以,也必须考虑这部分成本。综合上述三个方面原因,业主的租赁成本会比较高。
(二)B-R承包商选用B-R模式的优缺点
对B-R承包商来说,选用B-R模式进行项目管理,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与其他项目管理模式相比,利润更为丰厚。提供这样的全程服务的B-R承包商数量少,可以避免激烈的竞争,容易在市场上形成核心竞争力,又由于承担大部分项目风险而获得高利润。
2.减少了在建设过程中,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争端,避免了因此而受到的损害。B-R模式可以避免在其他项目管理模式中由于业主参与建造过程的管理而产生的进度支付、工程变更等容易引起工程争端的问题。
3.可以获得物业增值带来的收益。由于土地等资源具有稀缺性,“定制”建造的物业可能在今后的一定时间内大幅度增值,获得增值收益。
4.工程结算方式简单。由于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常常在建设过程中产生变更、签证等,导致工程价款的结算非常复杂和困难。在B-R模式中,项目的建造成本都由B-R承包商承担,不产生工程款结算和进度支付的问题,业主只是在工程投产后按照双方约定的价格支付租金,降低了B-R承包商的结算风险。
但是,对于B-R承包商来说,参与B-R承包也有以下几方面的缺点:
1.风险较大。主要由于合同执行时间长以及由此产生的业主资信方面的风险。B-R承包商可以通过组建JV联合投标,也可以要求业主提供担保以降低风险。
2.前期成本和投入较大。在B-R模式中,大部分的B-R承包商在整个建造过程中都不能获得业主的工程支付,而全部由自己承担,只有在业主支付租金时才产生收益,与其他项目管理模式相比,B-R承包商的前期成本和投入较大。当然在有些情况下,可以通过谈判要求业主提前支付一定数额的租金,以减少资金压力,这也是降低风险的一个途径。
五、在国内使用B-R项目管理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由于B-R模式能够满足现代工程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和项目特殊性的要求,具有简明清晰的合同关系,因而成为业主的选择。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业主和B-R承包商对B-R项目管理模式都还有一个认识和熟悉的过程。目前,在国内,虽然有的项目已经在运用B-R模式实施项目管理,但是,与大规模的运用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为了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
1、BIM技术简介
1.1、BIM技术概述
BIM是一个建筑项目中物理与功能特性的表达,它有共享性,它能为该建筑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提供完全的决策依据。在前期的BIM技术发展中,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搭设BIM应用平台和构建技术框架上。当前的BIM技术已经和遥感、信息技术等融合。国内的BIM技术起步晚,但是发展比较迅速,国家建设部门、建设单位、设计院等都很重视此项技术。BIM技术的优势当然不止体现在理论上,在实践当中BIM技术的优势更是展露无遗。例如“水立方”、上海中心大厦等建筑都应用了BIM技术,解决了空间关系复杂等问题。
1.2、核心理念
CAD技术的普及推广使设计师从手工绘图走向电子绘图。但是二维图纸应用的存在局限性,不能直观体现建筑物的各类信息。
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的协调、可靠的项目信息)为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通过BIM,建筑公司能在整个过程中采用统一的信息进行设计,并实现精确的建筑外观的可视化,真实的模拟项目中的各项成本、工程期限,减少可能出现的错误。基于BIM的建筑设计软件融合了两种主要思想:一是将设计信息以数字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以便于更新和共享;二是在设计数据之间创建实时的、一致性的关联,数据的任何更改,可以马上在其他关联的地方反映出来,提高项目的工作效率,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BIM是一种理念,一种技术。
2、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
目前北美的建筑行业有一半的机构在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或与其相关的工具。在欧洲、日本及我国香港地区,BI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房地产开发。国内先进的建筑设计团队纷纷成立BIM技术小组。一些项目也率先应用上了BIM,比如2008北京奥运会奥运村空间规划及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香港地铁项目等。但是,BIM的应用仍处于萌芽时期。
3、BIM技术的实施步骤
3.1、收集数据与构建框架
考察施工现场,采集必要的施工数据,构建BIM框架,交互数据,IFC文件导入和导出。利用构建BIM框架的软件,比如AutoCAD,构建BIM模型。建立这个平台可以实现数据库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BIM框架可以对建筑工程进行实时的动态管理。
3.2、结构调整
BIM系统由两个系统构成,一是项目综合管理系统,基于B/S框架之上。二是软件工程管理系统,基于C/S框架之上。他们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数据管理与模型参数来进行。
3.3、分析数据
编辑器与工序模板结合可以建立工程进度的管理系统,立体模型可以更直观的展示施工进度,对比计划进步与实际进度,以此来指导实际施工。运用BIM的管理系统,施工资源可以被动态化的管理,计算节点、查询人力和物力、工程量的统计等问题就可以进行把握。
3.4、重视安全冲突
施工之前要通过BIM软件进行仿真的模拟,以此来提前准备在施工中要注意的事项,不仅可以正序进行,还可以进行倒序的模拟。
3.5、应用程序细化
为了使模拟的效果更具有真实性,我们需要离散化数据,实时控制施工的进度和优化资源。验算模拟也可以更好的优化施工程序。BIM技术的功能结构与系统框架要结合,软件和硬件要结合。
4、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价值
4.1、BIM技术在项目规划阶段的应用价值
把握业主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是建筑项目规划阶段的重要内容。BIM技术在这一阶段的应用,能够有效使得项目市场收益最大化,同时BIM对建筑项目技术以及经济可行性分析提供保证,提升验证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在建筑项目规划阶段,业主需要针对建筑设计方案具备的可行性进行实际分析,这样不仅消耗资金,同时会消耗更多精力。BIM能够根据业主的建筑需求以及资金成本进行施工控制,实现对建筑项目的分析和模拟,有效的减少建筑成本,缩短建筑工期。在建筑项目的规划阶段,基于BIM技术,设计师充分利用产业定位以及项目定位进行实际分析,实现建筑与环境的紧密结合。
4.2、BIM技术在项目设计阶段的应用价值
4.2.1、结构流程设计目前,我国的结构分析模型依然主要采用单独建模的分析模式,这主要是基于数据转换和软件平台等因素的考虑。BIM对结构设计方面的价值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从全盘考虑,全专业三维协同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结构专业对BIM技术的使用。BIM平台可以集成模型信息和各种各样的文档信息,在BIM软件平台上,集成结构施工图的文档是重要的一步。二是从结构施工图纸的角度来看,经过BIM结构模型可以生成的空间构件定位和平面,以此为基础进而完成结构施工图,并且图形对应关联的性质可以减少图纸中出现的错误。
4.2.2、在结构施工图基础上二次开发
BIM的诞生地使欧美地区,因此这项技术主要是面向这些地区,它的工程文档是用欧美国家的表达方式。所以,在施工图的设计之初,先要制定本土化的详细图纸符号、统一标注方式,这样符合国家的制图标注。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详图大样,可以进一步丰富它的计算功能。二次开发是使数据库更加丰富,要合理的规划,充分考虑项目的不同类型,不同的结构形式。
4.3、BIM技术在项目施工阶段的应用价值
在建筑项目施工阶段,BIM技术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由于BIM模型能够具体体现整个项目完整的设计情况,并且设计当中的构建与现场施工的构件相一致,通过BIM对于整个建筑项目进行设计,能够实现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控制,防止错误施工状况的产生,对设计质量负责,降低项目成本。
与传统的CAD图纸形式不同,BIM技术能够提升设计质量,并且能够在缩减成本的同时,保证施工工期,实现精益化施工效果。在建筑施工阶段,施工方能够根据BIM设计的4D模型实现施工设计,并且根据具体施工状况,依据4D模型进行实时调整,得到最优化方案。如:世博会国家电网馆建筑项目。国家电网馆占地面具4000平米,总建筑面积6000平米,建筑高度为20米。其世博园当中的其他项目相比,由于其功能是为整个园区提供电力,施工时间更紧迫,并且难度相对较大。在进行施工过程中,要求对于现场资源进行集中调配,合力布局,实现建筑周期的有效缩短。通过BIM技术的实际使用,使得现场资源合理配置,对于钢结构外框以及施工现场有效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BIM技术在项目施工阶段的应用价值。
4.4、BIM技术在项目竣工阶段的应用价值
BIM技术涉及到施工全生命周期,在项目竣工阶段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施工完成后,建筑项目的管理与维护是一个重要问题,及时有效的维护,能够提升建筑项目的使用周期。在竣工阶段,BIM技术之前的模型将针对施工结束之后需要维护项目以及具体参数进行分析,形成竣工模型,为竣工建筑项目的维护管理奠定基础。BIM技术能够对建筑项目结构、设备以及管道进行实际维护。其通过发挥数据记录以及空间定位的方式,实现对整个建筑的运营与管理,防止维护管理阶段出现相应问题。如:申都大厦改建工程。申都大厦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进行维护管理过程中,BIM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BIM信息标准建立以及作业流程的具体实施,使得整个建筑项目在具体运营过程中,实现高效、可控的特点。避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实现了各方利益最大化,突出BIM技术在竣工阶段的应用价值。
5、BIM技术应用总结及前景分析
BIM技术是建筑产业革命性技术,在项目精细化管理、施工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能够发挥巨大价值,是绿色建造技术。目前在我国由于推广应用时间不长,相关国家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建筑企业使用BIM成果时,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配套,影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前期投入较大,目前工程定额尚无这方面内容,给项目管理带来一定压力。但是随着BIM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完善,在工程管理上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建筑企业认识到BIM技术是建筑行业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建筑安装行业施工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建筑行业模式的巨大变革。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BIM技术已经逐步的应用于工程中,其是在原有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其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从业人员依靠图纸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方式,实现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减少错误和风险的目标,所以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课 题:本文为广东省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新能源与节能照明”紧缺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编号:JD201384)成果。
“低碳经济”致力于发展其他清洁能源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求能源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特征显著。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将比现在降低40%~45%,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当前的基本国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重申了“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低碳经济直接带来高技术人才的缺口、专业人才的匮乏。未来几年内以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电动汽车、LED节能照明灯具等为代表的环保产业、节能产业、减排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相关专业,将更加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青睐。2008年以来,笔者学校开始筹建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2010年正式开始招生,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特别是经历了光伏产业发展低迷的考验,我们对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创办的一般规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创建特色新专业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创建新专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项工作需要统一规划、协调。高等职业教育新专业的设立,要依据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形势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谋求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市场和就业机会。既要看好产业背景的发展,又要着眼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和特色,把握专业设置和拓展的重点和切入点。
1.要解决新专业的定位问题
高职新专业的定位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地区产业背景、师资水平、学生与家长意愿、市场前景、技术难度与技术复杂度等。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由于地区产业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不同,学校的办学优势、学科基础不尽相同,培养目标也不一样。新能源应用技术是一个宽口径的大类专业,目的是培养新能源与照明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新能源应用技术分为两个主题,主要研究风电、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行业以及节能照明领域的工程问题,包括规划设计、制造施工、工程管理、产业经营、统计运筹、金融财务与售后服务等,其涉及的学科与行业之广可见一斑。学校的新能源应用技术新专业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办出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独辟蹊径,确立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
顺德是家电之都,有较强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经过两年多的市场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学校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应该以节能照明与新能源产品开发为主,着力于新能源下游产业,侧重于太阳能路灯、逆变器、LED节能照明产品的开发设计、安装维护、产业运营与工程管理等。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电、机械、制冷、通信与电气自动化行业的优势,在太阳能路灯设计、LED照明产品设计方面形成特色,并逐步在照明系统设计、新能源工程应用等方面形成新的增长点。
2.就业市场分析与毕业生职业岗位定位
高职教育是经济、社会、市场发展变化的“函数”。我们进行了三个层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市场分析: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国内外新能源产业的态势与走向,国家新能源与节能照明相关的宏观政策导向;二是中观经济环境分析――华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行业布局的组合与分解,特别是佛山市与顺德区的相关产业政策、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与纲要;三是微观经济环境分析――地区企业的主流产品与技术要点、岗位供求及其对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兄弟院校相关的教育市场分析等。
顺德正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传统产业谋求升级换代,而新兴产业也在加紧培育当中。目前,顺德的新兴产业取得突破:部省共建OLED产业基地、彩虹集团OLED项目落户顺德;富信电子与中科院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半导体发电;国家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落户顺德,与中山大学合建光伏研究院等。经调研,在本校学生就业的珠三角地区有新能源相关企业3000多家,节能照明相关企业近万家,其每年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在2000人以上。由此可见,本专业的学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即使在光伏电池制造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光伏发电控制器、逆变器、节能照明领域也足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3.课程体系建设
在明确了新专业的定位和切入点以后,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学校采用通专结合的课程模式,包括职业素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四大模块。
(1)职业素养课程模块。该模块由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方面的课程组成。其中大多数课程是全校统一规定好的,一般不可调整和改变。本专业通识选修课程主要是市场营销与生产管理。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该模块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相关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方法。包括技术基础课(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与CAD、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电子产品制造工艺、C语言编程、单片机技术初步、电子线路CAD、PLC编程基础等主干课程)。
(3)专业技术课程模块。该模块是专业核心,体现专业定位、专业特色与学科发展建设方向。包括可再生能源与风光发电子模块(课程主要有新能源发电系统安装与设计、先进能源技术与风力发电原理)、节能照明子模块(开关电源与LED驱动技术、现代平面显示技术、LED照明工程与施工)两大必修子模块。选修课设置主要体现专业前沿与行业发展方向,课程主要有:前沿知识讲座、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动机与控制原理、ERP软件应用、创新方法概论等。
(4)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专业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平台,是理论学习和创造性研究、开发、设计的结合点。因此,实践教学成为三年教学进程的主线之一,实施“全过程、递进式”培养,学生从入学就开始行业企业参观调研和现场工作实践,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与专业技能。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产品制造工艺实训、电子线路CAD实训、社会实践、开关电源与LED驱动课程产品设计、新能源发电系统安装与维护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新能源应用技术作为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是多学科结合的交叉性、边缘性专业。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要抓住重点核心课程,逐步形成本校的特色优势,并在实践中不断对教学计划、大纲进行补充、完善和修正。
4.师资队伍、实验室、教材、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新专业创办的重点,学校在新能源发电系统设计、照明工程与施工等方面的师资缺乏;在施工、统计、营运、维护等方面的师资力量较弱;在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生产运营管理、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电子信息等方面有较强的基础。我们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合理调配全校的师资力量,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将新专业的师资增加了8人,老中青结合,高中初级职称搭配,改善师资结构,形成师资梯队,为新专业建设打好了基础。
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实验教学、科技创新、校企合作和对外交流的窗口之一。本专业实验场所面积较为充足,实验环境良好,学校为支持新专业建设,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新建开关电源与LED驱动技术实验室、新能源发电技术实训室,加上原有的PLC技术实训室、电子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产品制造工艺实训室、电动机控制技术实验室等,形成了完善的校内实验教学体系。大部分专业课程都在实验室上课,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这些措施为实验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建立良性互动校企合作关系的重要舞台。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导,建立了有效完善的管理机制。一是联络人制度。配备专任教师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联络人,负责双方沟通,同时利用学校资源,整合多学科力量帮助解决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问题,攻关各类技术难题等。二是校企合作机构设置。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享学校与企业实验与生产设备资源,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三是创建教、学、做一体化课堂。实现智力因素与生产要素、教学环境与现场工作环境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训,密切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就业市场的双向联系,发挥企业顶岗实习对改善就业的促进作用。本专业先后与彩虹集团佛山平板显示有限公司、美的照明、国星光电、高迅电子、海信多媒体、盈科电子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设立了学生校外实训基地。
5.科研与校企产学研合作
新专业的发展壮大,高职专业品牌的确立,培养品质的提升,取决于参与及服务于行业的程度,取决于专业在行业的科研技术实力与地位。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努力贴近行业需求,提供技术支持,营造技术优势,以此提升行业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并为自身资源扩展、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和职业规划,赢得生机与活力。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逐步实现三个领先――“实验条件领先,技术水平领先,教学方法领先”,实现教育资源与区域经济的整合,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力和贡献率,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新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与行业企业的结合,积极申报产学研合作项目。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运行和质量评估工作,反馈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情况。以逻辑线索和市场性需求线索为依据,建立起实践教学基地和就业基地。
新专业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新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二、创建新专业的资源整合
1.教学资源整合
新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其他相关专业的支撑。学校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智能家电、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都有1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这为新学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部门协调
新专业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职能部门的共同任务,离不开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共同支持。以科研工作为例,可以围绕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所涉及的领域,组织协调相关学科专业,如机电工程、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控制、通讯、经济管理等,以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安装,LED照明系统设计安装,太阳能路灯系统的生产、管理、通信、设计、监控等为研究重点,发挥特色优势,在为新专业创建服务的同时,为学校的科技工作培育出新的增长点。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对科技处的组织、协调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新专业建设涉及教务处、人事处、科技处、学生工作与就业指导处、高职研究所、图书馆等职能部门的工作,需要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把握新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把新专业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为新专业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新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循序渐进的工作,需要锐意进取,脚踏实地。
三、专业建设的特色形成
1.课堂教学改革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高职培养的不仅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能在现代企业中,适应现代组织管理模式和市场运行机制,能够从事产品研发、制造、管理的各类工程师(如PE产品工程师、FE设备工程师、QE品质工程师等),更进一步,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工程人才与社会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考核要改变传统的一考定天下的做法,结合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的思维,设计精细量化的质量标准,用数据说话,用类似ISO的指标体系控制教育质量,同时保持学生的个性化、多样性、创造性与精神性仍是评价体系追求的目标。
2.通用技能的培养
有效沟通、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有效团队工作、管理时间以及责任感、变化的适应性和职业道德等特质通常被描述为通用技能,这些技能成为工作绩效的基础,成为职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学习的根本。目前,通用技能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重视。21世纪竞争和变化的工作环境对劳动者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许多对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劳动力市场的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更需要这些通用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科技与制造工艺。高职教育不仅仅要停留在工作和职业技能的层面上,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框架中,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其次是培养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能够生存和取胜的通用技能(比如,礼仪、沟通、创新、团队、外语、自学能力
等等)。
四、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笔者学校在创办新能源应用技术新专业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分析了新专业建设过程需要解决的一些核心问题,对其他院校的新专业创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集合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传播等等功能;新专业的创办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建设,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以科技开发为支撑,以技术提升为重点,实现产、学、研的深层次紧密合作,从而赢得良好的就业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广泛的社会赞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教育部要求高校培养互联网低碳等新兴产业人才[N].中新网,2010-03-10.
作者简介:黄永红(1971-),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工程部主任,工程师。(河北 石家庄 050051)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90-03
在某风电场工程中以创国家优质工程奖为目标,从工程伊始就确定以“小精品”为抓手,时刻用优质工程的标准规范施工。为使各项创优目标得以实现,在“小精品”工程活动中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提前筹划,统筹兼顾,明确工程过程中的“小精品”项目
风电场建设的特点是规模大、施工与管理难度高。风电机组大部分位于山区:海拔高,风场道路、风机安装难度大;施工场地多高寒,多雷暴、大风,年有效施工期短,作业环境恶劣等特点,造成工程组织管理困难。面对诸多工程难点,项目自建设伊始便确立了“确保行业优质工程,争创国家优质工程”的工程总体质量目标。项目建设过程中,首先规划出本工程建设的“小精品”项目,制定出详细的“小精品”保证措施,始终坚持以“小精品”方案为落脚点,提前筹划、统筹兼顾,严格执行行业各项规范标准,切实落实各项精品措施。
二、完善组织机构、全员参与、充分准备
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应其六大考核项目,分别成立六个工作小组,在工程达标创优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开展达标和创优工作,实施对标管理。成立达标创优办公室负责达标创优日常管理和统筹协调工作,明确各小组岗位职责。
为保证整体创优规划落到实处,高起点、高标准实现创优目标,根据《风电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等规范要求组织编制了创优规划及实施细则,编制了风电各专业“小精品”手册,进一步的细化方案。在工程部组织下,工程参建单位制定了高于国家质量验收评定的“小精品”标准,并在相应工程中严格要求实施。成立了“小精品”工作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项目全体参建人员进行了工程创优培训,培训内容为:熟悉本工程的最终质量目标;了解中国电力(风电项目)优质工程的评选办法;了解鲁班奖评选办法;国家优质工程奖和鲁班奖的否决条件等。
三、科学管理,精心施工,打造工程亮点
确定了工程“小精品”项目,“小精品”是整个工程的亮点,对此应高标准、严要求,以确保能体现质量的高水平。所制定的精品标准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有关规程规范要求,达到《风电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的规范要求。精品项目的目标能体现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瞄准当前行业优质工程已经达到的水平,向国优工程看齐,通过实现精品目标能对实现本工程的创优目标起到关键作用。编制了各专业的《强制性条文》检查项目划分表,制定了《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汇总了本工程所涉及的强制性条文清单,并通过培训的方式传达到每个施工人员。确保“小精品”项目满足强条要求。
建立健全质量、技术、安全责任制,完善质量、安全奖惩制度,图纸会审制度,设计交底和设计变更管理制度,质量验收制度,分包工程管理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工程档案管理制度,物资采购管理规定等。
把好原材料的质量关,严格按有关规范要求,对参建单位的土建原材料及试件进行第三方取样检查,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全面掌握工地的原材料质量,保证了工程质量真实可靠。做好作业技术准备状态的控制,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督促监理公司对施工单位的进厂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等进行严格审查,做好事前控制。对关键岗位和特殊工种人员执行岗位准入制度。劳务分包队伍及特殊岗位人员均经过监理审批备案,确保了作业队伍及人员的质量。严格执行施工用材生产厂家的选定,钢筋、水泥、砂石等主材均经过三方考察后确定,材料进场后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施工方也制定了主材跟踪台帐,实现了物资的可追溯性。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项目及时加以纠正,落实闭环管理,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施工质量三级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实行全方位程序控制。
扎实实践,着力创新,更上一层楼。在“小精品”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措施。事前做充分准备,事中做充分检查和整改,事后进行总结和验收评定,加大治理力度,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过程控制是实现精品目标的必要途径。为抓好过程控制,各参建单位均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程序,坚决贯彻逐级负责制,实行目标责任制。对管理层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工序交接办理签认手续;对作业层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强化过程巡视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整改,避免成活后初检,以杜绝不合格点的发生,确保了工程优良率。
严格档案管理制度,并按工程档案管理及本项目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工程资料进行规范管理。资料检查是工程评优检查的一个重要方面,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移交的及时性事关创优的成与败,因此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高度重视。为确保资料的整理及时、规范,笔者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及规定。在日常资料的归集、整理上要做到定期检查、及时整改,使工程过程资料做到及时归档保存,为后期资料整理创造了条件。
四、精细化管理中“小精品”的主要做法
1.在项目开始阶段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实现“小精品”
针对风电场建设规模较大、占地面积较广、建设场地地形复杂且测风塔少而分散、测风高度不一的特点,利用CFD模型,综合分析各塔测风数据,更准确的模拟拟建场区内风能,为微观选址工作提供可靠的风能依据。
(1)技术原理。我国风电发展之初,风电场微观选址阶段,普遍用WASP软件根据场区内某点的测风数据模拟拟建场区的风能分布情况,但该软件的计算方法是基于线性模型的。对于复杂地形条件,如地面坡度大于0.17的山体、峭壁以及复杂的大气边界层条件,线性模型计算误差较大,不能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而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直接求解NS方程,在风能利用领域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对于复杂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CFD模型的计算结果更为精确。
由于风电场测风塔一般位于拟建场区的边缘,这对正确模拟拟建场区的风能资源极为不利。鉴于该种情况,河北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应用CFD(流体力学)技术,同时结合风电场多个测风塔测风数据,综合模拟场区内风能分布。CFD技术在本工程中的应用成果主要体现在:根据多个测风塔模拟场区内主导风能方向、风能分布情况,为微观选址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根据多个测风塔的测风数据综合模拟场区内湍流强度分布情况,模拟场区内50年一遇最大风速分布情况,从而为机组选型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在微观选址阶段为机位的安全性复核也提供了参考。
(2)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关键技术为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创新点为:同时参考多个测风塔测风数据;根据多个测风塔的测风数据模拟场区内风能分布,划分风电场不同区域的IEC等级,根据这一划分确定场区内适合安装哪些IEC等级的风机;提供每台风机的湍流强度、50年一遇最大风速等风机安全性能复核参数,从而为建设单位及风机厂家提供与国内外已有同类先进技术的对比情况:CFD技术主要服务于风电场建设中微观选址的风能分析,而微观选址的成果的经济效益及环保效益的最终体现形式是风电场运营期的发电量。
应用线性模型与CFD型分别计算河北建投风电场的年等效满负荷运行小时数如表1所示(其中线型模型主要应用软件为WASP;CFD模型应用软件为meteodynWT)。
表1中“实际运行”统计时段为一整年数据。由表1可知,CFD模型计算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际运行统计的数据。
(3)已应用、推广情况及推广前景。通过CFD技术对场区内的风资源模拟,大大降低了微观选址工作中因风能模拟不准确而造成的产能高估的误差:若采用线性模型计算(WASP软件),首先不能同时考虑多个测风塔的测风数据进行场区风能模拟,而风电场内的三座测风塔均位于场区边缘海拔相对较低的位置,若以单独一个测风塔模拟场址中心区域的风能,会存在很大的误差。而通过CFD技术建议的计算模型,可以同时输入几个测风点,并根据各点不同测风高度的测量数据给模拟场区内风能分布,从而使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
2.工程实施阶段“小精品”带动大进步
以提高钢筋现场制作水平为例,加强工程过程控制。通过对钢筋施工验收情况的调查发现:钢筋验收合格率仅为90%,其中钢筋制作过程不规范为93.5%,分布筋间距不对为3.3%,保护层厚度不够为1.6%,钢筋根数不对为1.6%。结合现状调查特制定了加强钢筋工程质量,提高钢筋验收合格率的“小精品”活动。分析施工全过程确定影响因素,提出以下改正对策。
(1)对模型角度进行现场检查,发现90度、45度模型实际偏差大于允许偏差。对策:定期对机械进行检查,对模型进行修理或更换。目标:模型偏差小于5%。
(2)劳务工疲劳施工。为避免工人劳动强度过大导致的疲劳施工,应组织多名施工人员轮班作业。
(3)计量器具不准,分析计量器具未进行检测、施工不当损坏等原因,造成整体合格率较低,致使计量不准确。对计量器具进行检查:计量检定合格并无损坏,对施工队伍计量器具进行检查,无鉴定不准使用;对施工中损坏的计量器具进行更换。
(4)工人操作不规范,按照《钢筋制作流程操作规范》进行检查,工人操作中随意性大,未按规范要求操作,致使尺寸控制不准,工人操作不规范。对策:编制检查表,定期派专人进行检查,并留有记录。对损坏的模型找专业厂家进行修理,损坏严重的模型进行更换。
(5)经验不足。由于施工任务紧、任务大,部分工人未经培训上岗,个别施工人员第一次进行独立作业,施工合格率低,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后全部合格,全面审查钢筋工的资格证。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机械操作规范》、《作业人员工作标准》等专业技术培训。
(6)效果检查。对策实施后,影响钢筋制作的重要因素——钢筋制作不规范,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首先对风机基础钢筋验收进行了自检及数据统计。经过整改达到了预期目标,为工程创优奠定了基础,也为“小精品”工程的继续开拓发展创造了条件。
(7)结论。为保证活动成果得以巩固,将活动成果编写了《钢筋加工管理办法》,正式颁布了钢筋工程制作工作程序,其主要内容为:增加管理制度中对钢筋加工场弯曲机模型定期检查要求及检查记录;增加管理制度中对钢筋加工施工队计量器具定期检查要求及检查记录;加大对钢筋加工施工队伍在《机械操作规范》、《作业人员工作标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
通过此次活动,基本解决了风机基础钢筋制作中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操作者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全体成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为今后其他方面继续开展“小精品”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风机安装“小精品”工程要求
一是所有风机组件到现场后必须妥善存放,并根据现场情况做到存放规范、美观:机舱、轮毂、风机叶片、风筒存放区域设置围栏,防止被碰撞;风机风筒堆放前下部支垫好以防被污染。二是零米控制柜平台要求平整、整洁,盘柜安装整齐、无损伤、无掉漆且板面洁净,控制柜与平台连接牢固稳定,连接螺栓满拧并规整,底部平台内电缆整齐顺直,电缆走向一致,与盘柜接口电缆美观。三是风机塔筒吊装前,各节法兰密封胶满涂无断点,螺栓体二硫化钼涂刷均匀且无漏刷,各段塔筒内电缆敷设整齐顺直,电缆夹紧固无松动,电缆端部包扎密实;起吊前将塔筒内外清理干净。四是塔筒吊装过程中塔筒设备与吊车、已调设备等无磕碰;吊装后严格按厂家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各段塔筒连接螺栓的力矩要求进行紧固。五是机舱吊装前将机舱内部彻底清理干净,避雷针、风向标等零部件安装牢固、准确并美观;吊装过程中无任何情况的磕碰现象;吊装完成后各连接螺栓严格按厂家技术要求进行紧固(包括塔筒螺栓终拧)。六是叶片轮毂组装、吊装严格按作业指导书允许的风速下作业,定位销的装卸、叶片变浆等工序严格按厂家技术指导要求进行;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叶片发生磕碰,吊装完成后的连接螺栓严格按厂家技术要求进行紧固。七是整机吊装完成后,机内无缺陷,且内部整洁、照明齐全明亮、梯子牢固顺直。
五、精细化管理中“小精品”的效益效果评价
由国家工程建设质量奖审定委员会评选的2012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项目,公司所属200MW风电项目喜获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国家优质工程奖是国内工程建设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奖励,是工程建设行业设立最早、规格要求最高、奖牌制式和国家优质产品奖统一的国家级质量奖。通过CFD技术对场区内的风资源模拟,大大降低了微观选址工作中因风能模拟不准确而造成的产能高估的误差,从而使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际。经济效益方面,采用CFD模型后,风电场年等效满负荷运行小时数提高了4%。按当地电价0.61元/kwh计算,在20年的风电场运营期内预计可提高经济效益22876万元。社会效益方面,采用CFD模型,每年可增加1875万kwh的电能。
参考文献:
[1]刘慎行.质量来自管理——500kV铁塔创优措施[J].华电技术,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building projects, and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have a good development space, but the project accident also gradually increase,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xists a lot of problems, need to cause our enough attention and take seriously, seek the solutions, improving engineering quality, to reduce accident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xisting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主要包括对建筑安全管理、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及组织与协调等7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三个目标,他们关系着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而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的本质就是指在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中,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实现工程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
1、建筑工程前期管理存在问题
1.1 建筑工程招投标混乱现象:地区和行业的区域性决定了工程在招投标时存在虚假招标、形式招标、挂靠招投标等现象,一些建设单位在项目前期策划时对咨询机构的了解不够,导致前期工作存在地质勘测数据不足、周边环境调查资料不齐全、市场前景分析混乱,投标人为了获取项目,刻意压低投标价,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又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低劣。
1.2 施工单位违规承包工程:在工程招投标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一些施工企业为降低风险,将工程违规分包给一些没有施工资质的企业或个人,这些企业或个人有的甚至没有固定的施工队伍和施工机械设备等条件,属于典型的空壳公司,工程一旦出现问题,难以找到责任人。
1.3 设计单位不按要求和规范进行设计:设计单位在承接工程设计时,不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设计标准进行工作,只注重工程经济效益而忽略工程设计质量,在工程设计时,未能把握业主方的设计要求,忽略与建设单位、勘测单位的交流沟通,这些都会给设计质量带来影响,为以后的施工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2.1 施工企业未能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单位未能根据自身企业特点建立施工质量体系,没有具体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对制定好的施工质量实施方案未能坚决执行,走“形式主义”,对隐蔽工程没有进行认真的管理与验收工作,造成返工、整改现象严重。
2.2 施工单位管理与作业人员技术水平不足:施工企业未能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培训制度,特别是对施工作业人员未进行系统的培训,管理人员没有详尽的技术交底方案,与施工作业人员的沟通交流不足,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2.3 施工全过程中质量管理不善: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对工程施工图纸不熟、技术交底不彻底,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没有制定详细的机械设备使用计划与方案,对工程质量控制点未能进行说明,对关键工序的监督与管理不严,对进场材料未进行认真的检测、验收和备案,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重要构配件的保护不足,竣工验收前未进行内部验收,导致工程质量低劣。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3.1 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不足: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些企业安全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只追求效益而忽略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水平达不到要求,施工企业缺乏对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体系,施工生产中没有足够的安全设施支撑,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施工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有些企业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安全员或者多种职位兼并管理,这些都给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2 建筑工程施工环境的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具有露天、高处作业及各个工种交叉作业等特点,这些特点会导致施工现场管理的混乱,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狭小、作业面不足,而且还有自然环境如地理水文、气候等条件的影响,造成施工安全管理时应对措施准备不足,如在基坑开挖时由于地质勘测数据的缺乏导致基坑坍塌事故,这些相对恶劣的施工环境都能够带来安全隐患,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3.3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第一,建筑行业施工作业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安全培训,除开管理人员外,其他的施工人员基本以农民工为主,农民工的安全意识较差,缺乏相应的安全技术技能,若不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往往会造成他们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第二,管理人员安全技术水平不足,专业的安全管理人才缺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未能按建筑安全规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安全事故发生预防和处理能力较差,在工程现场管理中,缺乏对建筑法律、法规的学习,责任心较差,进而导致管理混乱,引发安全事故;第三,管理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交流较差,沟通少甚至零沟通,管理人员在进行技术交底时未能对安全技术交底予以重视。
3.4 监管单位工作不到位:有关主管行政部门没有认真宣传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政策,监管人员技术水平不足,在对纳入管理的项目没有进行经常性的监控,只进行一些突发或形式主义的检查,各个责任部门权责不分,将处罚权和管理监督权分离开来,不但没有加大安全的监督工作,反而导致了管理的混乱,给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
3.5 监理单位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在建筑工程生产过程中,监理单位的地位往往被边缘化,很多监理企业没有重视自身的价值,对于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不积极开展安全监理工作,而且由于长期的不被重视,自身管理混乱不堪,安全技术水平停滞不前,这些都导致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滞后,从而带来了安全生产的隐患。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存在问题
4.1 建设单位没有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管理计划:1)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及时地完成工程,一味地要求加快施工进度,导致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存在隐患;2)建设单位对滞后的工程管理不善,工程在遭遇不可抗力的阻力时,建设单位对工程工期没有预备方案,导致工程严重滞后;3)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合同结算工程款项,对于合格的检验批或者子工程竣工验收后,拖欠工程款,给工程实施带来了困难,从而延误了工期;4)建设工程质量目标、投资目标、安全控制与工程进度要求不符,导致施工进度无法保障。
4.2 监理单位对施工进度管理不善:1)监理单位未能对工程进度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注重工程质量,不注意各方位的协调与管理,施工进度指挥不一,执行不彻底;2)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工程进度的交流沟通不足,对于建设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未能及时获取,对施工单位的进度予以放宽,严重影响施工进度;3)自身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监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技术培训,不持证上岗,随意签证,使得工程施工进度受限。
4.3 施工单位自身存在问题:1)施工单位对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不认真,一味地迎合建设单位的工期要求,不按实际进度汇报;2)施工管理人员对各个目标的协调管理不善,工期未能按合同执行;3)各种进度措施无法保障,没有彻底地执行施工进度计划,对于变更事项的处理不足,导致工期一误再误。
小结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所有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各个参建单位的密切协调,需要不断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全面把握好各个阶段的目标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228-02
按照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的数据,到2050年中国能够提供18岁到60岁的劳动力13.8亿人。中国现在面临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未来中国人将不仅仅是工作在现在所说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岗位上,而是工作在管理层、在技术开发层上。
可是现今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正处于大发展的阶段,急需大批专业人才,让企业等未来的人才那是不切合实际之事。于是妥善解决人才缺失问题,已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极其关键的一步。
一、我国中小企业人才缺失的现象分析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很多行业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发展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在全球投资锐减的情况下,中国吸收外资527亿美元,居全球首位。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在华投资,项目总数超过3000个,而且国际巨头不断追加在华投资,扩大投资规模。另外,国家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房地产业:到2002年底,已有32618家左右的公司从事该行业;同时,房地产业也从过去传统管理逐步与国际化的现代管理接轨,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经营格局。这些情况说明企业需要大量具有现代管理知识的高端人才。而目前这些人才大部分都依赖国际连锁机构的人力资源来补充,当然是远远不够的。
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的开放以及CEPA的制定给国内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商机,几年来国内中小企业的数量增长了35%,但是从事管理的高端人才却保持数量不变,而且员工流失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55%。对于他们而言,更是需要有大量人才来应对愈来愈繁荣的国际市场。
如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的人才缺乏以及大面积的人才流失造成了人才缺失(这些人才包括总经理、人力资源管理者、营销人员、复合型的工程管理人才)。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人才利用率低影响正常的人才流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当中有相当部分仍然保留着政府主管部门任命的“政府官员”身份,这些还不能算“真正的管理者”的管理者们,又占据着主要的生产资源,导致行业间正常的人才流动无法进行,加大了人才缺失的范围。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缺乏合理的人才评估体系,也就没有办法做到合理的岗位配比,人尽其才就变成空谈。有数据显示:50%的企业中,超过50%的高端人才担任的主要职务是部门经理。可见,人才利用率低是当前企业竞争的绊脚石。
2.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导致人才培养速度缓慢。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虽然有较为全面的考核体系,但其在执行时缺少连续性和计划性,对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缺少关注。相关人员的责权不明确,使得计划的执行总是缺少效率。正是这个原因,经理人队伍的职业化、市场化进程受到一定的阻碍。
我们来看看国际酒店业翘楚――马里奥特酒店集团,它拥有世界上资格最老的门僮,年龄58岁,同时他又是世界上薪水最高的门僮,达到副总级的薪资水平。由此可见,有效的激励机制是能创造高级人才的。
3.管理上的思维定式导致了人才缺失现象的加剧。在很多企业经营者眼中,外形与年龄是最重要的选拔因素,这就直接导致了选择人才时,在年龄上和外形上形成了诸多限制。另一方面,经营者认定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极其庞大,很容易就找到“成本低、素质高”的人才,根本不在乎人才流失的现象。两方面的思维定势,就产生了现在人才缺失愈演愈烈的问题。
二、人才缺失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1.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保证内部正常的人才流动。企业应当制定全面、合理的制度,实行人才选拔、任用、更替的“三条线赛马战略”,实行“业绩薪酬与技能薪酬相结合的机制”。必须从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中走出来,树立起全新的“人力资源”观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把人力资源投入作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认为,激励与考核是问题的关键。相关人员要职责分清,降低工作中的矛盾;明确目标,角色清楚,加强有效的交流;并且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激励、交流、绩效考核的综合运用。把握好群体(如部门、小组或独立的动作单位)内部的交流、激励、角色和决策等几个相互连带的方面。当一个群体成熟后,它就有明确的使命和目标,有被群体每一位成员所理解的行为规范,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清晰灵活的上下级关系,有内部成员的配合和技能上的互补,通过共同努力能产生出一种协同作用,其成员具有同舟共济的心理。
另一方面,企业要在所有岗位上进行绩效考核,由此保证人才的流动经常进行。就像近三年来连续被评为中国最佳雇主的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它每年都开放一定数量的管理职位进行内部招聘,这样就有效刺激了人才的竞争,又达到企业“人尽其才”的目的。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人才流动和资本的流动一样。哪有机会,他们就往哪走,每个行业的人才都有表现价值的需求。当我们放开眼界,能够在内部范围内寻找需要的人才时,我们就能更好地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2.以知识培养人、以知识留人,保证企业发展的人才需要。在组织制度、薪酬福利上对人才加强吸引力,要不然就要面临人才流失的窘境,要塑造一个“以知识留人”的环境。以知识留人要能真正留得住人,我们的企业本身就必须是一个不断学习以获取新知识的组织。只要企业的知识是在不断更新并扩大的,那么员工就会在获取新知识的欲望的推动下继续为企业工作下去,而员工创造性的工作也能不断丰富企业已有的知识。这一过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慢慢就会将其培养成为我们需要的人才。具体的做法就是重视人才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具备提升工作能力的各项技能,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员工士气。
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重视一线员工的培训;二是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其中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途径是高等院校管理教育。让管理人员在掌握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再从理论上融会贯通,以提高其综合素质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这样就能解决管理者思维定势问题,使得管理者更有效地利用人才,更好地留住人才。
3.实行岗位轮换制,培育合适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企业对人才的追求,这也是企业服务多样性造成的。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迫使企业与国际惯例接轨,提高对人的素质要求;另一方面,一些新兴岗位也要求将不同的学科糅合在一起。无疑,各行业的管理者必须用更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
我们除了招聘具有复合型素质的新人才外,岗位轮换无疑是打造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即中小企业要有计划地按照大体确定的期限,让人才轮流从事若干种不同工作的做法,从而达到考查人才的适应性和开发人才多种能力、进行在职训练达到培养主管的目的。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掌握人才优势。我国中小型企业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人才资源方面,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谁就能克敌制胜,谁就能永远不败。
首先,每一家现代企业都应该建立“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公平竞争,择优录取,能上能下,可进可出,自然吐故,自动纳新”的动态人才管理原则。
其次,维持具备竞争性的待遇,提供可与同业竞争的薪酬来吸引及维系人才。企业可以通过有选择性地聘用顾问,参考行业报告等方式来了解公司给予的薪酬在市场上的竞争水平。较高的额外待遇或津贴也可增加企业的吸引力。例如企业可以在假期举行免费旅游活动,还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薪金加奖金的短期性激励等等。
第三,定期开展全员任职资格考评活动,为每个人都能提供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展示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和不断实现自我的机会与条件,最终建成“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动态激励,不断进取”的人才自我管理机制。同时建立起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能够取得胜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淼,孙小丽.关于企业员工流动问题的探讨.商业研究,2004(2)
2.刘积仁.全球化下的中国人力资源战略.中外管理,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