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7:12: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语文教学评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 把握时机,真情激励,让学生乐在学中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求学生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激励语言要具体化、细节化。对于学生的看法不能抽象的肯定“你答对了”“你真行”“好”之类的。尤其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大胆的质疑,要敢于肯定,鼓励,一定要指出好在哪里。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正在讲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的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奋斗不懈的道理。有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却认为愚公真的很愚蠢。”我急忙说道:“敢于质疑,好,好!这个问题的确值得研究,现在先说说你的看法。”得到肯定、鼓励,他很高兴的说:“他的一句移山,让后辈人全把毕生精力放在了如何移山,却没有动动脑子怎么能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让后辈人享福。如果是放在现在,换做是我,我会学着开发现有资源,利用这些山地搞种植搞林木生产,让子孙后代都有事业可继承。何苦非要移山呢!”学生的话语深深的影响了我,要是用现代的眼光去看过去,的确有不同的见解。“的确不简单,言之有理。”其他的同学也纷纷表示赞同,我趁势引导:“究竟愚公做的对不对呢?我们分组讨论,并找出充足的理由。”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对愚公移山的看法各抒己见,对本篇课文也有了更深度的理解和掌握。原来鼓励的效果是不同凡响的。
二、 鼓励个性张扬,勇于表现,让学生自由发展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激励,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既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也为教师、为学校提高教学效率服务;评价是为被评价者不断地提供动力、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尊重和体现个性的差异,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和潜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学生的个性五彩斑斓,在口语表达、朗读、作文中体现最多。珍视学生个性的闪光点,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挥洒自信,在课堂上抬起头来,勇敢地表现自我。在一位男同学完成口头作文《我的理想》后,我是这样评价的:“你的文章、你朗读的语气都反映了一种昂扬的斗志,积极进取的精神,乐观的生活态度,令人信服。相信你的理想终会成功,我和同学们为你的理想为你的成功而喝彩。”另一位女同学的作文《雪中的牵挂》其中细腻的情感打动了我,我评点:“你的文章就像你的为人,朴实无华,真情自现。”课堂评价不能只注重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要更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自由发展。
三、 肯定要适度,不能浮夸,要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教学区别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透过学生参与活动来观察学生的接受知识能力以及实践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一个主题性很强的活动,教师如果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把自然界中的现象、社会生活以声音、图片以及视频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就会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创设活动情境还需要教师协调好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在情境中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作用。创设的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活动的真实性,并且从真实的活动中增强自身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关爱,以及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开展“争做文明懂礼貌的初中生”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明确活动开展的目标,借助此次活动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师,可以用数码相机拍下在校园中乱扔果皮、随地吐痰现象的图片,还可以拍下冲撞老师、不团结同学现象的图片等等,然后利用图片编辑器对图片进行加工,增添一些文字和符号,并且制作成课件,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容易激发学生不满的情绪,许多同学会认为这些行为是不符合初中生的精神面貌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映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要改变初中生的精神面貌,争做文明懂礼貌的初中生,我们应该怎么做?问题一提出,会调动学生思考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调查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也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效率。
2.挖掘教学素材,创新活动形式
初中教师需要以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挖掘教学素材,在语文课本中挖掘教学素材,在活动中挖掘素材。语文课本中挖掘的教学素材需要与单元学习紧密联系,充分体现单元的学习重点,在挖掘语文课本素材时,需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了解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特点,定期与学生进行课下沟通,了解学生真正的需要。初中生的知识层面相对狭窄,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开展活动和教学。而在活动中挖掘素材,教师需要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为活动提供具体的视频、图片或者音乐。而且还需要考虑不同层面的学生的特点,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相对高的要求,而对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提出相对低的要求。综合实践教学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的形式,通过创新形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不一样的收获。综合实践教学可以“调查”的形式开展,也可以“探究”的形式开展,无论以什么形式开展,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活动”领域和思想空间,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写作我爱我家中,教师需要挖掘语文教材中贴合写作的素材,帮助学生获得写作技能的提高。而针对以我爱我家为题的写作,教师需要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开展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当一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需要给予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搜集写作的材料,可以通过网络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聆听名人名家的讲课,从而从专家讲座中收获写作的技巧。除了掌握写作技巧,教师还要以信息技巧为基础创新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可以转变读书的教学形式。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初中生对开展读书一类的活动兴趣不高,开展一成不变的读书活动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创新读书活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扮演书中的人物,通过与现代信息时代的人物进行对话,进行思想上的碰撞。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将课文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这些问题的解答需要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提到日程上来。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前行的方向,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恰当而有效的评价既能对学生之前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又可以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二、评价在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1.评价目标不明确
课堂评价的不足最为明显的是为评价而评价,评价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明白课堂评价的目的。评价活动是为了评价而评价。
2.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
课堂评价不及时,这样教师不仅丢失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好时机,而且丢失了指引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问题并及时纠正错误的最佳时机。
3.评价主体单一
教学本身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多边活动,教学过程的展开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为载体。在整节课中,课堂评价活动几乎限于最后学生自评表的填写,除此之外,教师既没有给自己留下评价学生、评价自我的时间,也没有留时间给学生相互评价。
4.缺乏评价标准,评价无效
教师没有给出作品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在创作、自评和互评时没有评价标准作为指导。完成作品时只求快速做好。在评价上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凭感觉。还有较普遍的给自己评分偏高,给他人评分偏低的问题。那么我们怎样设计实施评价,使得教学评价不是空泛无力的,能真正为教学服务呢?在过程性评价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三、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过程性评价依据学科特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
初中信息技术通常是1周1节,而且一般不会有课后作业。我们知道教学需要有学习的过程、理解练习的过程和课后巩固的环节。然而由于信息课的这种现状使得信息技术教师不得不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完成学习新知识,又要帮助学生理解深化每一步,还要将课后的巩固练习加入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去。
2.评价设计内涵
在设计评价任务时需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教学目标的内容。包括本节课需要实现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内容。第二,依据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的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才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的。有了评价设计的上述两条依据,我们如何实施教学评价呢?
3.课堂评价的实施策略
(1)课堂练习与巩固相结合
45分钟的有限时间,要完成这三部分内容,根据这种学科特点我们的教学不能向传统的教学那样,讲一步练一步。我们需要去掉每一小步的练习时间,我们要把练习的每一小步的时间整合起来,放在讲解完成的部分,留一个交大的任务进行巩固强化训练。我们的教学形式就变成了:讲解理解+巩固强化。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留给巩固练习,一方面不再做分步讲解的小练习,另一方面新内容要精讲。
(2)作业时间要充足,有一定的强度和难度。学生真正进行有效地思考学习,创造创新,3、5分钟是无法完成的。必须给学生留下一段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思考创新。在任务量上可以考虑一节课留1个作业,但由于信息教师出教学外还要兼任许多其他工作,任务至少2节课一个作业。
(3)针对每次作业采取“成就性评价”。就是让学生用当堂学习的新内容解决问题。也就是,布置的任务内容上是开放的,不限定主题,技术上提出具体要求。
我们说信息技术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学生的信息意识不会从天而降,更不凭空产生,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要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比如《幻灯片中动画效果制作》这节课的任务设计,要让学生思考动画效果能够解决什么问题,生活中哪里会用到?教师可以只在技术层面上要求要用页内动画,并不限制其主题。通过这样日积月累学习与思考,当学生在社会上碰到该类问题就会想到用哪种技术手段解决,也就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
第二,问题的设计要好懂。问题的设置在精要的前提下要通俗易懂,在问题设计上要掌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里的人文性不光指问题的设计考虑到文本所蕴含的感彩,更指在问题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既指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又指依据初中生具体情况设计问题,因人而异,学生回答时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会得到,即问题设置通俗好懂,答案要深刻有意义,在这类问题上除了可设计一些常规性问题外,还可设计一些非常规性问题,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伤仲永》中我们可以提问“方仲永的职业是什么?”,学生可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来最终明确“泯然众人也”的原因,解决文章的重点。
第三,问题的设计要有用。有用指问题在设计上要符合目的性原则,教师可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之后,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觉的投入情境之中。心理学中表明:学生的个性、水平存在差异,教师要针对这些差异,创设不同的任务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会使学生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如果提问对象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问要多以认知性问题为主,直问直答。此外,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和方式,来设计有用的问题:
①导入新课时可以使用引言式提问,如在《看云识天气》中,教师可通过幻灯片放映“多态的云”来引学生入境。
②讨论时可用质疑式提问,“作者为什么重复这段话”,“本文真的完全赞成看云识天气是准确的嘛”。
③赏析文章时要采用设置悬念式的提问,“怎样看云识天气呢?”
④小结时可用评述性的提问方式,“大家看幻灯片的云彩,自觉的讲它们与文中所述所联系到一起。”教师的提问有用且有鼓动性,《学记》中:“君子之交,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里的“喻”指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不越俎代庖,教师在提问时同样要贯彻这种观点,教师提问不可形式化,不可代替学生回答,要让学生自觉的投入情境,解决问题。
社会各方面都在深化改革,我们初中语文也不例外,也在有效地探索和改革。下面笔者谈谈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当今开放型社会里,人们越来越需要,并且越来越重视思想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而这些相互间的传递与交流又离不开信息的物质载体――语言。
可以说,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交谈、应酬中,这就体现了口语运用的广泛性。而口才也已成为选拔各类人才的一个重要依据,能言善辩的人越来越显示出一种固有的优势,这就体现了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由于口语表达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训练口语就要进行综合性的训练。为使学生有好口才,我做了如下工作:
1.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口才需要有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口语的表达要从口语训练开始,口语训练的基础是语音、语调,所以在强调基础训练时,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①听、看。目的是纠正语音、语调和句中停顿。②说、听。重点是读准语音、语调及句读。③学、练。重点解决口齿清楚和态势语问题。④朗读。在前边练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准备工作,二是技巧。⑤复述。复述有两种,一是变形复述,一是评述性复述。
2.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丰富的知识积累是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为此,我主要抓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让学生博览群书。我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抽出半小时时间进行阅读,并要写出不少于300字的读书笔记。我有时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或让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二是让学生多观察。让学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尤其提倡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观察人,要把人的外貌特征、言谈举止描摹下来;观察事,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记下来。
多阅读、多观察,才能既有书本知识又有社会经验,在口语表达时才能运用自如。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学生能力检测。
首先,我们组织召开了“学生能力检测演讲会”。这次演讲会以“中学生的出路在哪里”为主题,各班学生自己准备三周时间,其间教师不做任何指导。采取现场抽签的方法,每班出两名同学演讲。通过演讲,来检验学生的能力。
这次演讲会影响很深,是我校语文教学史上前所未有的,代表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趋势,揭开了我校语文教学必须改革的序幕。
2.演讲比赛。
在学生能力检测的基础上,结合教材“讲演稿”的内容,我们又举办“学生演讲比赛”。具体做法是:
①写讲稿。我们结合教材讲了“讲演稿的写作要求、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以规定的内容为题材进行写作。②看录像。学生反复修改讲稿后,又组织学生看了“学生能力检测”的录像。之后,要求学生对演讲者从表情到动作、从形式到内容、从表达到多方面能力的发挥上进行讨论,并对已写好的讲稿重点从语言表达方面进行修改。③试讲。以班为单位,要求学生不拿讲稿,人人登台试讲,并由任课老师对每位学生的演讲进行点评,最后让学生投票选出班里两名代表,准备参赛。④指导。我对任课班级的代表的讲稿指导修改了三次,在演讲技巧方面指导了两次。
这次演讲比赛,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而是通过这种形式,把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能力。同时,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学生掌握了书本上的基本知识;第二,调动了学生学习课外书籍的积极性;第三,给予了学生登台锻炼的机会;第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第五,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3.班级友谊辩论会。
在内容选取时,“论辩”名列前茅,但怎样进行论辩指导,我还是第一次。为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大胆尝试,别无选择。于是,我决定召开“班级友谊辩论会”。
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酝酿,我们年级召开了一次“班级友谊辩论会”。由于会前的工作考虑得周到、安排得严密、布置得及时,使会议如期召开并圆满结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11-01
1 创设情境教学法概述
创设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内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定的,适合学生主体并且对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广义的说,是作用于学生自身的,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狭义的说,是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作用于学生从而引起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的教学法可以通过很多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产生求知心理,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认知的过程。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可以贯穿于语文课堂的开始、中间和结束,旨在让传统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面对新课程的实施,语文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创设情境主要以问题研究为主要平台,构建的语文课堂主流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能力成为了专业教师的基本能力。同时应该得到大力推广,让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全面普及应用。
2 创设情境道而弗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1创设情境道而弗牵让语文教学达到心灵的共鸣
初中语文课程中有很多文言文的诗词和古文,很多学生都觉得学习文言文和诗词比较枯燥,难以记忆,难以理解,但是又不得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背诵去学习。这让很多同学在学习诗词和古文时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而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可以突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瓶颈。比如教师在讲解《登岳阳楼》这首诗词的时候,可以考虑到之前虽然接触过很多杜甫的诗词,但是通过传统教学方法的讲解同学们依然对此没有太高的热情,总觉得诗词枯燥乏味。而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法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先让学生欣赏电视剧《杜甫》中的片尾曲《日月放光辉》,同时把歌词打到投影仪上,“绵绵似如黄河水,当年一气贯南北。一览群山凌绝顶,胡马奔腾不可追。秋风起,白发垂,伤心笔下千行泪,一声嚎啕万人悲。情系百姓苦,心为天下碎,沉沉郁郁评述时直说功与罪。落木萧萧下,江河去不归。天地茫茫无穷尽,日月放光辉。”让学生通过音乐的节奏来感受歌词的含义,听完以后针对歌词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听歌的感受和听到歌词的意义,这样就调动了课堂的活跃气氛,教师通过对歌词的解读和讲解让学生进行思考,思考之前学过杜甫的诗词《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学生回忆《望岳》的气势磅礴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幽怨凄凉。而杜甫的这首《登高》则是抑扬顿挫的风格,他情系百姓、心碎天下的人生境界,让学生调动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作者独自凭栏而立、鬓发如霜、衣衫破烂,两只眼睛却深深凝望着洞庭的深处,岳阳楼已今非昔比,过去的繁华已经成为现在的冷清,面对浩渺的洞庭之水,让学生思考杜甫想到了什么?在思考什么?让学生带着对杜甫的感慨和无奈去学习这首诗,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意识,真正的去解读诗词。跟着作者的感觉,全身心的去体会作者的用意,从每一句诗词中寻找答案,让学生的情感升华,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2创设情境道而弗牵,让语文教学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认为鲁迅的文章难以理解,这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增加了难度。鲁迅的文章确实是比较深奥,他对社会对人性的批判和揭示也让文章的基调显得悲痛。但是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教育。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首先给学生讲述鲁迅这个人物的背景和历史。据说,孔乙己是鲁迅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喜欢孔乙己呢?肯定是因为鲁迅对孔乙己这个人有一些特殊的情感。首先通过解读课文,发现孔乙己一个贫苦的人,一个读书人,一个弱者,弱者是值得人去同情的。但同时孔乙己又是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毁灭的人,鲁迅对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批判表达了他对世俗的不满,孔乙己最后的死亡也表达了当时社会学而优则仕的封建传统理念。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电影《孔乙己》,让故事情节和人物更加真实,加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习鲁迅的《社戏》时,可以引导学生对绍兴的庙会进行了解,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下庙会的电影片段和图片,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组织同学参加到庙会去体会真实的感觉。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的参观。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枯燥的教学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实践证明,创设情境道而弗牵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但是不牵着学生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和目标有了新的创新,能够让语文教学课堂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的内容,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 结语
创设情境道而弗牵的语文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环节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可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改善了传统语文教学死板严肃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自己参与其中,切身体会,通过多媒体设备对课文进行欣赏引导他们,给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到了知识。因此,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值得每一个教师的学习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郝继山.浅议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J]. 学周刊,2011,(26).
我国的相关教育部门对学生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了更高的标准或者要求,这就使得相应的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语文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尽量构建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但是要想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能够准确地了解以及掌握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角度对初中数学的教育方式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或者研究,从而能够实现初中语文的工具性特点以及人文性特点有效的结合。
一、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利用比较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综合审美能力
现在部分初中语文教学课本中存在一些关于美的教育的文章,这就要求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发现课本以及教材的内在美,与此同时也应该利用展示美的教学方式的途径让这些初中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或者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创造美。其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具体来讲可以利用播放相关的录像、录音以及相应的课件等很多方法,只要能够让学生比较认真地学习课文、品读文章即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文章各种美的意蕴以及气势。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接受相关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将教学以及娱乐进行结合,从而不至于让学生感觉语文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与此同时让他们加深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语文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各种方式的训练,只有这样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任教教师而言,他们需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积极性,可以利用大声朗读、默读或者进行随笔写作等各种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出课本以及教材中比较隐秘的内容,最终使得初中生感受到每篇文章的精彩之处,领略到文章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经典用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以及文章阅读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以及大声朗读相应的文章,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作者写作的过程中抓住的亮点以及关键的东西。如果语文教师让一个年龄为十几岁的初中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写出非常优秀的文章,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时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发现力去进行创新。具体来讲可能一个简单的镜头、一句简单的语言,甚至是一个细小的变化都能使学生的思维进行转动,从而创造出新的文章。
这就使得初中的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让学生很好地学习课本中的范文,与此同时还应该对作者以及文章进行简单的评述,让学生能够开发思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创新。
三、利用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习相应的语文知识,只有这样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主要就是指在相应的语文教师的教导以及指引的条件下,初中学生能够根据某一个问题或者课题进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之后经过不断的研究以及分析最终解决问题,在研究以及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获得相应的语文知识的学习方法。这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主要关注以及重视的问题就是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指引以及教导。
四、丰富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深入,我们不难发现,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多种器官可以同时并用,这恰恰是已经被证实了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者从网上下载相应的视频、ppt等等,可以全方位地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多媒体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性,也更加符合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好奇心理。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合理结合,发挥两者的最大优势。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多变的画面,开启心智的音乐,增强教学的形象感和动态感,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另外,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完成,根本就不需要进行合作讨论,否则只会浪费大家的时间以及精力。相反来讲,假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非常难解决的问题,必须经过小组的合作讨论或者相关老师的点拨才能够实现,这个时候应该以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总之,要构建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我们应当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只有考虑得更加全面,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显著。
参考文献: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愈加突出。阅读教学向来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心之一。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向来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通过阅读教学实践扎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更是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关键。
初中时期语文学习任务相对于高中是比较轻松的,因此,也是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实现厚积薄发的好时期。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信息技术能够突破传统阅读教学的限制,以更加丰富有趣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素材和有益的阅读教学方式,实现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强他们的知识储量,丰富人生阅历和见识,还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在开拓眼界的同时,对世界和人生有更多的了解和思考,在阅读和生活中思考人生,升华自我,增强个人素养。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为阅读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可以为初中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素材和感知渠道,有别于传统、局限于文本阅读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为阅读教学带来了更多信息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或者办公软件来丰富阅读教学的媒介和形式,学生可以使用更多的阅读学习模式参与到课堂阅读教学中。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讲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1.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和谐互补的阅读环境
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文本阅读为主,而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文本阅读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渠道,以影像等形式补充文本阅读在塑造意境方面的不足,并且和文字相互辅助,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丰富阅读层次感。比如说,教师在教到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时候,很多学生因为自身阅历有限,难以从文字描述中体会到济南的冬天究竟有怎样的“美”在深深地吸引着作者,因此对文章处于似懂未懂的境地。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欣赏济南的冬季美景,起到一种身临其境的作用,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和喜爱。又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余光中的《乡愁》,也容易因为学生人生阅历有限而无法通过浅显的阅读,了解诗歌背后的深厚情感。教师也可以播放它们的朗诵音频,让学生在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的朗诵声中感受作者一片赤子之心和对故乡深沉的思念之情。
2.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人文教育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和人文教育也是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广泛搜集相关的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为学生呈现上阅读教学的情感盛宴,以区别于“说教”的旧形式向学生宣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其他语文知识,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举例说明,教师在教到《论语》十则的时候,会对学生普及相关的语文常识,包括孔子的生平、《论语》的由来以及其中著名的传世名言,而类似诸葛亮的《出师表》等文学名著也是教学重点,那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颇有口碑的教育类节目,如《百家讲坛》等节目,选择其中相关的教育评鉴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当地学者对古代文学家的解读和评述,如,于丹对孔子、庄子和孟子等人物及其作品的解说便深受观众喜爱,而学生也能够从新的形式来获得新时代对古文化一种新的心得与体验。
3.综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广泛应用办公教学软件,如,制作精良的教学PPT,其中融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阅读教学素材。又或者是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地使用学案导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初中阅读教学中,鲁迅的文章是一大难点,教师综合信息技术与学案导读教学模式的优势,精选并编写相关文章,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阅读学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按照相应步骤完善学案导读的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信息化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化趋势,并且通过有效运用使得阅读教学突破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和弊端,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阅读教学信息化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和谐互补的阅读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情感人文教育以及综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兼顾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荀国胜.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李沂.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支撑环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1.1讲授法,它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又可分为讲述法,讲解法和讲演法三种。主要用于导语、批示语、结束语、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叙述教材基本事实;分析课分,提示重点,阐明事物和事理,评述写作范文和写作例文等。夸美纽斯曾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溪流,学生就是水槽,当教师讲授时,嘴里发出知识的溪流,要求学生立即像水槽一样装住知识,一点也不让它流掉,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不要因为担心背上"满堂灌"的嫌疑而忽视对知识系统传授。
1.2串讲法,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是"讲",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语文。
串讲式串讲,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其意义加以概括,用自己的话解释出来,而不用语对译的方式。当句子的含义比较丰富、深刻,用翻译式串讲无法充分表达时,就需要用概括式串讲。
串讲法的应用有利于发挥教师"讲"的主导作用,保持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变单方面的教师讲为师生双边活动,避免繁锁,兴之所至,信口开河,而有利于提高讲的艺术性,抓住重点,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防止教师唱独角戏,主观注入,平铺直叙。
2.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
2.1讨论法,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各自见解从而互相启发、探讨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2.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觉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
3.优化教学评价模式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对现代学生而言,文言文属于陌生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将枯燥的内容放置在生活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而又严密、系统的氛围中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1.颂读法。古人云:“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教师范读时必须美读,读出神韵,读得摇曳生姿、回肠荡气,让学生不仅听出语气、情感,还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表演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进行即兴表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晏子使楚》《郑人买履》等课文都可以运用。
3.绘画法。许多优美的文言文都可成画。如《记承天寺夜游》《爱莲说》等文章都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笔画出精妙的图画,在挥洒自如中,让陌生的语言真实地展现面前,学生在想象的天空中尽情地翱翔
二、要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上了几年的初中语文,发觉大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过程都是一种模式,即:文章作者介绍——朗读——疏通词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这种模式存在这样三个“中心意识”:首先,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其次,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再次,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记个不停,课后教师再加一句,回去把这些内容背出,明天检查!不用担心学生掌握不了。但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这种教法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但并非仅此而已,学生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大多数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是很有影响的。如,《愚公移山》、《陋室铭》、《爱莲说》,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确定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对文言作品做出适当的鉴赏、评析。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要让学生体味文言文的美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阅读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却每每发现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学生“活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的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简单乏味的所谓讲解翻译所代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空间被极大地限制在课内有限的选文中。因此,文言文教学须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关注,让学生尝试发掘文言文的美点,加强朗读指导,促进学生从文字浅层到内涵的理解认识转化。
1.听读探寻美
教材配套的朗读磁带效果较好,课堂上可采取这种配乐听读,特别是教学那些短小优美的抒情小品,更是适宜。以《陋室铭》为例,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聆听此铭,更觉情与景会,事与心谐。听着听着,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眼前浮现: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全文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为了强化这种感受,可重复播放,并让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体会,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想像,与作者“心灵沟通”。
2.议读体验美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读并相互讨论来感受美点。具体可用说、读、论、评等方法。如上《口技》,告诉学生描写的方式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对口技表演的精彩描写,由于文字浅显,完全可采用“说、读、论、评”方法。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文字找出来并把阅读的初步感受告诉同桌,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第二阶段:由每个讨论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学生上台陈述小组的审美体验结果;第三阶段:学生审美信息评述。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讲评,或由学生进行评点。在这里,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它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也就是说,我们要让课堂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鉴赏、自主审美活动。
3.品读再现美
“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通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在对文言文精彩片断的欣赏上,尤其要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有品读的意识和方法,具体可从文字语言、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
只有放手让学生试着去体验文言文的美,融入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才是符合新课标精神并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四、要及时复习保证学习质量
不管怎么说,教学还是要保证质量的。要想使知识在头脑中长期保存,必须经过学习和复习,重复学习的次数越多,记得越牢。因此,要严格做好文言文的复习。教师可以采取背诵——默写——翻译——提问——自测五个步骤进行,比如复习《爱莲说》,首先不定期抽查背诵,尔后让学生默写含有难解字的句子或关键性的段落,如“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等,然后抽取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翻译,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可以提问学生文中能表现出作者高标傲世、独步于尘俗之外的美好情操之意的句子有哪些?如果学生能回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就说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篇文章的主旨。最后,让学生自己出一份试题进行自测。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反复学习又不至于机械重复,既牢固了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记忆力。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让学生接触语文,走进语文,而学习文言文更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与之对话,与之交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空间,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我们只有解除束缚,大胆创新,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教得新、教得好、教出灵性,让文言文“活”出价值,“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