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目前面临的形势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0 17:12: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土木工程目前面临的形势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土木工程目前面临的形势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277-02

一、引言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实验教学是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材料发展速度的加快,相应的各种材料的标准和规范也在发生着变化。但目前的实验教学内容却没跟上形势的发展,导致学生知识面窄,对新材料、新标准、新方法的了解较少,认识肤浅,实际应用能力差,毕业后进入建设第一线时的盲目和不知所措状况较突出。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难以改变目前面临的现状,而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可能。

二、二维码技术简介

“二维码技术”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形体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应用技术。二维码可存储多种形式的信息,具有可加密、纠错能力强、可靠性强、制作成本低等特点。随着国内4G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扫描二维码这种信息交流的方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恰恰是对这些新兴技术最为崇尚的群体。因而,适时把扫描“二维码”的现代技术手段引入《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活动之中,不但方便快捷,也很符合青年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可以直接获取数字资源,减少学习环境的切换,可以进行专注深入的学习。同时,利用二维码搭建的学习支架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和小组协作的交流。

三、虚拟资源库的建设

针对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中的问题,确保资源库数据的科学性、前沿性,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将组织具有土木工程材料专业知识、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的课题组成员,进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虚拟资源库的构建。

(一)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

依托新材料新规范建设的虚拟资源库与现有的教学大纲及实验指导书不相匹配,因此需要基于虚拟资源库的数据编写《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指导书。新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的修订将改变传统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授的方式――验证型实验,完善综合、设计、探究性实验,以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的同时,将新规范、新理论、新材料编入,视角更多的放在近年来在土木工程领域广泛使用的新型材料,并添加相关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手段,完善资源库,提高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制作实验教学课件(或视频)

本课题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制作,以录像和动画为主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课件(或视频)。该课件(或视频)不仅包括大纲规定的课内8个学时的实材实验,还补充了工程中常用的钢材拉伸、冷弯性能等常用材料的实验录像。

依托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一平台,完善授课录像及实验课多媒体课件,在常规网络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每次实验内容补充丰富的工程实例、工程案例和由于材料不符合要求导致的工程事故,突出实践取向,构建基于工程案例的网络资源库。同时加入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作品,建立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资源库。

紧密联系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最前沿,将高性能混凝土、绿色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及自保温建筑材料等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动态、发展趋势、实验制备和检查方法等纳入网络教学数据库。

将以上搜集、制作的课件(视频)结合实验教学目标、实验体系、教学大纲、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手段、电子教案、实验教材、实验资源等转化成网上辅助教学资源,以完善网络辅助教学。

(三)整合构建资源库

将构建的实验动画、视频以及辅助教学资源整合、归类,形成各自标签,然后上传网络形成二维码资源库以供学生扫描、查看。本课题采用ZZY.QR二维码识别生成器,将构建的实验视频、动画、仪器及操作步骤等相关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各自标签,只要用手机或者PAD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对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的名称、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全部熟悉。这可以使生成的二维码具有一定的识别性(图1)。

(四)更新维护资源库

随着科技的发展,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不断出现,会造成原有二维码资源库的滞后与错误。为保证本课题所建设资源库的科学严谨性和前沿性,需要依据最新的材料标准和规范重新进行实验并制作课件,以对资源库及时进行相关的修正和更新。

四、资源库的应用

二维码虚拟实验资源库的建设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科研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运用二维码资源库操作简单、互动直观的优点,改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一)转变师生观念,突出实验教学重要性

传统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得到相应的实验数据,验证材料性能。因此学生普遍存在对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的轻视,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果不好。欲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境况,需要转变师生观念,突出实验教学在理论分析和工程实际中的作用,同时完善综合、设计、探究性实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二)实验教学方式改革

改革将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过渡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二维码虚拟实验资源库的建设将成为这一改革的有力武器。课前任课老师通过发放相关实验资源的二维码信息,学生在课下扫描二维码查看相关实验的实验教学目标、实验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手段等网上辅助教学资源。同时在观看仿真动画与视频的过程中,对关键性的操作步骤或重点地方会出现相关的问题,回答完成问题后才能继续观看。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实验操作过程遗忘等问题,可以在各实验仪器贴上相关资源的二维码,以便学生进行查漏补缺。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在课堂上未完成的实验,课后学生可以进行网上预约。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预约界面,同时需要进行未完成实验的学习以及相关实验安全、操作流程和实验注意事项的测试,只有通过测试才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对于学生自主设计或感兴趣的实验,需要通过扫描二维码上传详细的实验指导书以及实验安全问题预估报告,通过实验指导老师评估,可在实验员指导下进行实验。

(三)完善学生考评体制

以往实验成绩在学生总成绩的比重比较低,实验学习考核形式简单,主要是填写实验汇报。因此需要提高实验成绩的比重,完善考核形式。二维码虚拟实验资源库可以丰富考核机制,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填写个人信息进入资源库学习,并进行相关实验的习题测试。任课教师能够在终端查看到学生学习进度以及测试成绩,通过这种方式丰富学生考评机制。教师可对学生在测试过程中高频出现的错误点进行讲解。

五、资源库应用总结分析

(一)应用效果总结

整合现有资源构建的二维码虚拟资源库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其具有资源集成度高、便于交互等优点,为《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两个月的实践应用,我们发现:二维码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体,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了教学环境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对学生创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等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二)虚拟资源库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维码技术的发展已相当成熟,但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进行,在实践中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1)扫描二维码进入资源库学习需要大量手机流量。通过联系三大电信运营商获悉,目前的移动网络业务包月费用相对于学生而言偏高。(2)学生遗失二维码。对于在课堂上发放的二维码图像,部分学生不注意保存,致使在后期复习时出现丢失二维码的问题。(3)学生过度依赖二维码。二维码虚拟资源库的建设旨在辅助学习。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过度依赖二维码虚拟资源库,不与同学进行交流学习。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课题组通过讨论决定:(1)在实验室覆盖无线网;(2)将每一节实验的二维码图像附在实验指导书对应章节;(3)充分发挥实验小组组长的职责,督促学生交流学习。

篇(2)

1.加强留学生的进校管理教育

如本科生入校时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使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大学生活,在大学期间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另外,学生了解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但是留学生入校后,似乎因学前教育工作不足,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力和目标,部分学生甚至以为来中国是度假的,有的学生在正常上课期间出去旅游。如何管理留学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因留学生本身首先是本科生,进入大学学习需要具有学生管理经验的老师对留学生进行管理,使其了解大学文化、校园规章制度以及本科生的责任和义务。另外,从事留学生管理的教师需要具备英语交流和熟悉海外文化特点,能够深入留学生生活,指导留学生日常的行为,便于将留学生纳入正常管理范畴。

2.采用中西结合的自编教材

目前留学生主要是来自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留学生。学生中文基础差,尽管进校后进行中文培训,但对于专业课学习仍很难采用中文授课,需采用英语为主的双语授课,采用的教材也是英文教材。但是,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学科,在很多领域都涉及规范问题,而且很多英文原版教材的教学思路与国内的教学内容不一致。如果都使用国外的规范,对教师是一个挑战,而且留学生来中国学习需对我国的设计规范有所了解,特别是很多留学生受中国海外项目资助来华学习。另外,使用英文授课,学生课余查询专业资料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学生无法自主学习。如果采用中文授课,教材选用、教师配置、自主学习等一系列问题都解决了,但是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由于留学生采用英语为主的双语授课,教学特点和专业术语要求采用原版教材,而原版教材又有许多不适应教学需要的问题存在,所以,应该组织相关专家编写适合国内留学生土木工程教学的高水平教材。目前,学校结构设计原理有适合双语教学的教材,但国内专业主干课桥梁工程英文教材普遍缺乏,组织相关专家编写教材是目前留学生英语授课的当务之急。另外,教师也可选用部分原版教材的内容,再结合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规范内容编写部分有针对性的讲义,需要把教材内容与国际接轨。这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准备课件和教学内容。

3.提高师资素质和积极性

目前,学校留学生土木工程专业教学采用英文教学,教师准备课件、讲义需要花费大量的工作时间,而且学生人数较少,导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另外,据了解,国内高校对双语教学的工作量计算是常规教学的2~3倍,而学校目前留学生工作量是常规教学基数的1.5倍。按留学生人数教学,其人数系数为1,计算下来时间花费很多,但是工作量却很少。而且,常规本科生的教学相对成熟,如果教龄相对较长,在备课以及课前准备等方面投入相对容易。诸多因素导致教师对留学生的课程投入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提高。高水平的师资是实施留学生教学的重要基础条件。高校双语教学师资的大量缺乏是普遍现象,因此,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和措施引进、培养高水平的留学生教师。在现有师资力量下,可以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留学生教学工作量折合成普通教学工作量的系数应在3~4,这样才能调动留学生教学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要制订留学生授课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并规范教学内容,可以尝试听课方式,帮助教师把好教学关,保证留学生教学质量。

4.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目前学校留学生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结构设计原理,72个学时;专业课桥梁工程(上),72个学时;桥梁工程(下),48个学时;钢结构原理,24学时;桥梁电算,24学时;还有1个月的桥梁工程实习、2周的毕业实习。最后为毕业设计。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学校留学生是中国企业合作资助,学生对桥梁实践课程感兴趣,多数认为桥梁实习1个月不够,有的甚至想去施工单位实习半年。但是专业课程设置中没有开设桥梁施工课程。

5.改进教学方法

要将现代教学改革精神贯彻到留学生专业教学中去,提倡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学生主动学习。由于留学生教学的课堂时间十分紧张。为此,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将讲稿分发给学生,以提高课堂利用率。对于非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应当表现出更多的耐心,采用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对于专业课程的重要概念需要多次讲解,接着进行课后作业训练,使留学生对重要概念有一个逐步适应和认知的过程。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与学生互动,经常进行课堂提问。如何提问是留学生教学研究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所提问题必须准确明白,无论在含义上还是在语言本身。尽量少用一般疑问句,宜用特殊疑问句,多用Why、Whynot、How、Howabout等发问,易于引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追问时可采用选择问句。它有某种限定作用,引导学生定向思考。确认学生因英文语言障碍而未能准确表达的真实意思,可以用反意疑问句追问,以便检验。[1]

篇(3)

0.引言

自推出改革开放政策的二十年里,在发展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中国已表现出特有的能力,对外贸易数量的增长和外资资金的流入就是证明。自1993年以来,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一直是主要的外国直接投资国,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地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事实上,500个最富有的跨国公司中有近400个已在中国建立了公司。仅仅在2002年12月,就有3443个外商投资企业被批准设立1。在诸如世界银行和亚洲发展银行提供的资金的帮助下,许多大型建设项目得到实施,包括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2,上海城市环境项目3,新疆公路建设项目4,小浪底水利枢纽5,鲁布革水电工程6等。

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工程对国内的建筑业及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突出的是我们国内的工程管理人员缺少合同管理经验,更缺少有国际工程经验的合同管理者。在国际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得不聘请国外的咨询工程师对工程进行管理。相比之下,我国的监理工程师在合同管理方面的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

1.发展中的中国的合同管理

前面提到的所有项目都是按照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俗称菲迪克(FIDIC),所提供的合同文本进行实施的。国际投资机构通常要求必须由投资机构认可国家的咨询工程师对工程进行投资控制。目前,正如文献7所述,中国大部分的国际项目都是在菲迪克合同标准下进行的。这一改革开放带来的新事物,使中国传统的合同管理势必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需要。特别是作为合同管理者并起关键作用的监理工程师应该具备菲迪克合同中“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同,我们虽然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起了我国的监理工程师队伍,在建设领域中实行建设监理。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的模式也学习FIDIC合同的模式采用标准条件和专用条件,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建设管理程序模式决定了政府管理市场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因而我国的建设监理不仅是一种建立在市场行为下的管理方式,而且还带有政府管理留下的烙印。因此,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监理队伍使之既具有国际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又符合我国管理体制的要求,是我国建设监理制度健康发展所必需要解决的课题。

图1和图2是中国传统的管理体制与实施建设监理后的基本管理体制。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中国的监理制度与传统的管理制度相比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上增加了建设监理,这说明我国改革后的管理体制基本沿用了传统的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际管理的惯例。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处在发展阶段,与菲迪克以市场为依托的管理环境有着明显不同的环境8,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合同管理模式。

2.中国目前工程监理队伍现状与国际工程需要的差距

2.1监理人员需求量的增长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建筑管理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局面,这势必给传统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在1989年,建设部开始推动新的管理体制,从开始试点到全面推广,经历了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和监理工程师的资格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了监理制度的实施。截止到2013年,监理公司的数目已上升至6000多家,总计有50多万监理人员在从事监理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在50多万从业人员中,只有不到10万人获得了注册监理工程师的资格。2005年房屋建筑监理工程师注册人数为63225人,而2006年同类人员的数量为63109人,这说明每年监理工程师的数量很难满足国家建设规模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监理工作的开展,与建筑市场对高层次监理人员的需求极不相符。按照建设部对监理工程师获取资格的规定,建立从业人员要得到注册的资格首先必须通过国家监理工程师的考试并同时具备:

(1)拥有高级职称,或拥有中级职称3年以上。

(2)在监理单位从事监理工作。

由于许多参加考试的人员并不在监理单位工作,造成这些人即使通过考试也无法注册的结果。而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由于各种原因,能够通过监理工程师考试的人员数量有限。很明显我们一方面对合格的监理人员的数量需求量在增加,同时又要他们拥有必要的额外的技能和知识来满足业主和中国建筑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我国的监理工程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同时,我们现行的监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又限制了监理工程师的增长。

2.2菲迪克、工程师、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

按照菲迪克合同模式,需要业主指定一个人――工程师来为业主进行合同管理,工程师则需利用自己所具有的技能和知识完成合同管理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使工程项目获得成功。虽然工程师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人而异,但从根本上来说,根据菲迪克的模式,工程师是作为顾问受业主委任,在菲迪克标准下执行自己的职责 。

通过对菲迪克合同条款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作为工程师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知识9,这些技能和知识是作为工程师为完成合同管理工作所应该具备的。经分析研究,与FIDIC工程师的职责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基本可以概括为如表1所示的内容,进度、成本、质量三大控制是合同的目标管理内容,因此也是合同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中国的建筑监理人员有各种各样的来源和背景,这些不同背景体现在监理人员在从事监理工作之前可能从事的是设计、施工、,科研和教育等的不同的职业。他们所获得技能和知识来自工作经历和学校教育的经历,他们所具有的工作经验仅限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实践。因此,他们在开始进入监理领域时所具有的管理技能和知识是不同的或有限的。新的监理人员有责任获得有关其新的角色所要求的大部分的技能和知识,而相关技能和知识的获得既可以通过工程实践也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的途径。

2.3调研:年龄,经验和教育

本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国监理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样本包括注册和未注册监理工程师,调查范围选择了两个直辖市和若干一般城市。 共310份问卷发给了受访者,收回了289份其中有效的为240份。问卷通过选择答题的方式获得了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在不同级别企业中的分布情况。

2.4 数据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42% 的监理人员是在20-30年龄段,这表明大部分担负合同管理任务的是青年人;大多数从业人员(60.8%)是大专毕业,仍有大约六分之一(17.5%)只受到高中(中学)教育,高学历、高层次的专业人员比较少。大专毕业生的学校教育可以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专业预备知识,但仅有高中学历的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特别是专业教育的知识无法通过学校教育获得。从人员的知识结构上看,我国目前监理单位的人员层次不高。从年历结构上看,监理公司仍然是新兴的产业,年轻人占据了大半比例。

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对监理工程师要恰当地履行自己角色,现有人员进入前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高监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学校教育的预备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就是通过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

2.5 学校教育的背景

鉴于监理人员的预备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育,因此,有必要对目前高等教育的教学大纲进行审视。

表4是典型的中国土木工程专业在高校的教学大纲。这些课程的总课时总计约为1309小时。不过,只有232小时课程(总数的17.71% 在表中突出了)的课程是与工程师所要求的知识相关。

3.结论

通过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我国需要大量的监理工程师来承担合同管理(下转第284页)(上接第224页)的角色(特别是FIDIC中的工程师所体现的角色)。

(2)我国的监理工程师首先应满足中国建筑管理体制的需要。

(3)监理工程师的数量不能满足现实工程管理的需求,基本上是年轻人在现场从事监理工作,这些人通常经验不足,而且多数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较少。

(4)中国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充分提供适合工程师角色的技能和知识。

(5)鉴于在工程管理经验和学校教育在技能和知识两方面的缺乏,目前我国建设监理人员的能力与国际惯例所需的能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高等学校毕业生需要更多的施工管理知识和技能才能在国际工程项目上履行真正监理工程师所应扮演的角色。

我国监理工程师所面临的问题在于工程合同管理的角色与自身知识的差距,他们既不熟悉所需FIDIC工程师在合同管理中应起的作用,同时也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去处理管理中出现问题。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缩小我国监理工程师与FIDIC工程师的差距是政策决策者需要认真考虑的。如何改革目前的管理制度和教育制度使之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建筑市场人才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途径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MOFTEC.(2003)Statistics of Foreign Investment,2002(1-12).

[2]WORLDBANK.(2003)Anhui Provincial Highway Project,(02).

[3]WORLDBANK.(2003)Shanghai Urban Environment Project.

[4]WORLDBANK.(2003)Xinjiang Highway Project(03).

[5]WORLDBANK.(1994)Xiaolangdi Multipurpose Project.

[6]WORLDBANK.(1984)Lubuge Hydroelectric Project.

篇(4)

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属于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中的必修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综合性、应用性很强,内容包括:钢结构的特点;材料特性;基本构件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构件连接及计算方法;简单钢构件的设计等。课程要求学生经过全面、系统的学习,不但掌握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而且还能掌握一般钢构件的设计方法。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由于《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知识点多,内容抽象,如稳定理论,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需要具备很好的力学知识的基础等,因此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在当前教学计划总学时不断被压缩的背景下,学生在相对较少的学时内接受的信息量明显增大,而且该课程通常为考试课程(学位课程),因此学习的难度大大增加。对授课教师而言,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成为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教学团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力图使“师生互动”成为特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1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1.1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介绍了建筑用钢材的特点和各类基本受力杆件的设计和计算,知识点众多,包含了各类公式的推导,主要涉及到材料力学中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对初学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学生往往会对各类公式的推导望而生畏,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学团队根据二本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即并不要求所有的同学对相关推导过程完全掌握,只须了解基本的过程即可。为了激发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引入案例教学必不可少[1]。合适的具体案例是对教材内容有益的补充,通过具体的案例,学生可以知道所学的知识点、公式的实际用途,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在脑海中的印象,避免因死记硬背而产生厌学情绪。例如,介绍第1章绪论钢结构的特点———耐火性差时,引入了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着火倒塌的例子。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的建筑钢材质量和结构设计都是相当有保障的,在波音767飞机巨大的冲击力下并未倒塌,而是由于燃烧的大火导致钢材变软丧失强度后才倒塌的。通过分析结构塌落的原因,钢材不耐火的特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演示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内容较多且部分较抽象,学生如果仅仅根据教材中的图片进行学习和理解,很难在脑海中形成对实际构件、结构深刻的印象,从而导致学习吃力、学习效率不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动画、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目前随着各类相关软件的发展,动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在PPT中制作动态图像了,有很多软件可运用于动画制作当中[2,3],如3Dmax,Solidword,Sketchup,BSCon-tactVRML/X3D,Xsteel等软件。如果想获得准确的应力变化和变形量值,还可以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如Ansys,Abaqus,Nastran,Adina等。例如,在介绍不同截面形式的轴心受压杆件的整体稳定问题时,学生往往对杆件的变形形式和截面的转动情况感到困惑。通过引入动画,从不同的角度展示构件变形的情况,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杆件整体失稳变形的全过程,从而将教材中二维的图片转化为三维的立体形象。在演示过程中,可适时地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分析,如“如何确定工字形截面的失稳方向”“为什么T形截面的杆件会产生不同的失稳形式”等。

2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

2.1模型制作在学习中的应用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便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事实证明,通过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的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使用常见材料如泡沫板、木板、厚纸板等进行简单构件的模型制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杆件示意图进行缩尺模型的制作,通过各部分部件的组装可深刻了解实际构件的组合方式。将模型制作引入教学过程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而且将学习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将课堂听课与课后作业进行了有机的衔接。同样以轴心受压杆件的整体稳定为例,为了了解不同截面形式杆件的破坏特点,学生可在课余时间对制作的模型进行加载试验,比较相同长度、截面宽度的模型杆件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根据教材的相关知识分析原因,得出最终的结论。学生将从模型制作开始,到加载试验,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在课堂介绍并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可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讲,根据汇报的质量和工作量评分并计入平时成绩。

2.2“小组学习”在学习中的应用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另一个有效手段则是发挥集体的力量,将平时个人的学习融入到小组学习讨论的过程中[4]。将5名~6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可以宿舍为单位),平时的作业,包括课外大作业如上述的模型制作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布置作业。小组成员针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分工合作,完成任务。为了提高每名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进行考核时,随机挑选1名同学进行汇报和检查,根据该同学作业的质量和汇报情况打出小组平均分。小组的组长则根据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给组员打分。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巩固和消化理论知识,同时在讨论、互助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最终实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3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在实践环节如课程设计中,布置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的题目,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与钢结构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增加参观、考察的实习环节,加强学生对实际结构的认识。

4结语

《钢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随着我国钢结构的巨大发展,各类新型、大跨、复杂钢结构建筑的运用,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应更新和变化。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应使学生掌握钢结构特点、材性、构件计算原理,掌握常见的钢结构构件形式并掌握其设计方法;其次通过系统的实践学习,具备钢结构技术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最终成为合格的“卓越工程师”。

作者:张晨 葛文璇 刘云平 单位: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勾红叶,何畏,蒲黔辉.“钢结构设计原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法新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106-107.

篇(5)

摘 要:“建筑抗震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震害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文章结合石河子大学“建筑抗震设计”课程建设经验,介绍了基于震害分析的建筑抗震设计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并以在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实践应用为例,具体分析以震害分析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概念设计、抗震计算,以及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抗震设计;震害分析;教学思路;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09-02

收稿日期:2014-12-28

作者简介:袁康(1982—),男,重庆合川人,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博士,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结构工程研究。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一类课程“建筑抗震设计”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受南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作用以及来自北西伯利亚板块的挤压,构造运动强烈,是我国主要的内陆地震活动区域,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进入20世纪以来,新疆境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100多次,平均每年一次以上,全区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以上的区域占全区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7度以上高烈度区域面积占60%以上,面临严峻的抗震形势[1]。因此,新疆地处地震高发区和高烈度区的抗震形势对当地建筑设计、施工等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建筑抗震设计在当地本科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随着近年来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强震频发,大量的工程震害为学生学习抗震知识和技能提供了生动的教学素材,尤其是汶川、玉树等一系列大震灾害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对典型震害的分析成为了促使相关抗震设计、构造施工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如汶川地震后,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2010 0011-2010)就进行了相应的修编[2]。因此,开展基于震害分析的“建筑抗震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也是石河子大学建筑抗震设计课程组一直探索的目标,在多年课程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在分析“建筑抗震设计”课程的特点,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基于震害分析的研究型教学思路,并以在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实践应用为例,具体分析以震害分析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概念设计、抗震计算,以及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的应用,以供参考。

一、“建筑抗震设计”课程特点及现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在石河子大学开课学时为48学时,包括理论教学40学时和试验教学8学时,是建筑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涉及学科较广、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奠定基础,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涉及知识面广,对学生理论基础知识要求高

该课程主要涉及数学、力学、材料、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其先修课主要有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施工技术等,尤其是“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章节与结构力学中的动力学部分联系密切,是典型的“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章节。

(二)课程与规范联系紧密,条文规定多

该课程内容一般包括场地、地震作用计算、各种结构抗震设计,以及隔震减震技术等章节,其设置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编排思路大致相同,可以说是规范的说明书。因此,教材中有大量的规范条文规定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去进行抗震设计,如何让学生印象深刻地去理解各种条文规定背后的含义是关键。

(三)实践教学缺失

该课程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极强,抗震设计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学生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至关重要,而目前多数高校在抗震的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缺失现象,其原因主要是抗震的试验手段主要有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两种,均需要较长的试验准备周期和较高的经费投入。

综上,由于“建筑抗震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要“化繁为简、通俗易懂”地讲解这门看似枯燥、却对工程技术人员又十分重要的课程,需要借助地震灾害这个天然的试验场。工程震害分析与试验研究、理论分析是抗震技术发展的基本手段[3],在地震灾害频发的今天,震害分析已经成为了抗震技术验证的最佳场所,如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中,凡是按照新的抗震规范设计的建筑均实现了相应的抗震目标,没有出现房屋倒塌的现象。因此,在抗震教学环节中,专业教师更应当以震害分析为核心,来引导学生研究、学习工程震害,使学生能够有血有肉地理解书本知识。

二、基于震害分析的研究性教学思路

从各版“建筑抗震设计”教材不难发现,其在具体结构抗震设计中均是基于震害分析—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抗震构造的基本思路,可见震害分析是学习本课程的入手点,每种结构形式的震害现象对于后续的内容都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教学过程中尤其应当重视“分析”二字,在重视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当下,应当引导学生去理解每种震害发生的原因,设计、施工中如何去避免,从而使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后续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抗震构造中大量的定量条文规定。

基于震害分析的研究型教学思路,即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紧扣震害分析这一前提,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分析解决问题,在震害分析章节将震害现象归类为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抗震构造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几种情况,设置研究问题,并告诉学生将在后续学习中逐步解决;在讲解到具体涉及前面设置问题的内容时,再带着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三、基于震害分析的研究性教学实践

本文以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教学为例,阐述基于震害分析的研究型教学实践过程,具体教学思路如图1所示。

(一)基于震害分析的问题设置

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领域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体系,尤其是在公共建筑当中。在历次地震中框架结构表现出了较好的抗震性能,但也有一些共性的震害现象得到了体现,因此,在讲述本章内容时,有必要将一些常见的震害现象集中梳理,设置研究问题(如下),在后续学习中不断解决。

1.框架结构中某一层集中倒塌现象。

2.建筑平面中角部破坏严重。

3.楼梯间框架柱剪切破坏。

4.邻近房屋碰撞破坏。

(二)基于震害分析的概念设计

中国的抗震设防采用“三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4],其具体实施主要通过概念设计、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三个方面,其中概念设计是对结构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的总体把握,是结构抗震设计的最为重要问题。但由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未通过毕业设计的综合实践锻炼,尚停留在碎片化的阶段,无法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此外,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出来学生更喜欢依靠计算解决问题的特性,认为只要进行了抗震计算就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对概念设计的认识不足。因此,有必要从一开始就将各条概念设计规定与相应的震害对应起来,并逐条解决,基本主线为:概念设计条文—对应工程问题—工程震害现象—解决途径,即通过工程实例中发生的震害现象,追溯其在设计阶段不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情况,引导学生探寻相关解决途径。

(三)基于震害分析的抗震计算

结构抗震计算包括地震作用计算,地震力分配、内力组合及调整、截面承载力抗震设计、节点设计等内容,其中内力调整是此部分内容的核心问题,是实现框架结构合理破坏模式的关键所在,主要包括了“强节点弱构件、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内力调整思路[5],以及底层柱、角柱的内力放大。在讲述这些关键问题的时候可回到历次震害中发现的震害问题,引出震害分析中设置的问题:大量的结构并未实现梁端出铰的合理破坏模式,而是某一层柱集中倒塌的情况;以及底层柱和角柱的破坏往往更为严重的现象。带领学生以工程师的角度去从设计、施工角度查找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理解按照合理破坏模式要求的内力放大调整方法。以汶川地震为例,当出现远超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时,几乎没有一栋建筑实现了强柱弱梁的破坏形式,是值得工程人员深省的,因此,《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2010 0011-2010)在内力调整系数上进一步放大。

(四)基于震害分析的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是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主要包括对梁、柱截面尺寸的限制,钢筋直径、间距的限值等等,此部分内容与震害分析中的构件层面破坏密切相关,讲解中若采用完全“顺向讲授式”教学,学生很难记住相关的条文规定。教学中应结合震害分析,采用“反向研讨式”教学,即思考若不按条文规定会出现什么震害问题。例如,在讲授节点核心区配箍率的要求时,可联系震害中典型节点破坏的现象——由于节点区箍筋不足或间距过大,柱纵筋压曲外鼓,引导学生明白节点对结构维持大震不倒的重要性,以及箍筋体积配箍率可确保节点延性的意义。

“建筑抗震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涉及大量的规范条文,如何生动地让学生理解相关条文背后的依据是关键,而大量的规范条文修编都是以无数次强震为代价。因此,震害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课程组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成效表明,不断穿插震害分析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更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工程质量意识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在毕业设计环节中更加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张勇.新疆农村抗震民居房屋结构类型及应用[J].震灾防御技术,2006,(4).

篇(6)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6-0000-01

Basic Course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Exploration&Reflection of College Computer Culture under New Situation

Peng Yibo,Feng Dingwu,Li Jianbo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415000,China)

Abstract:The computer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the computer culture as a culture based on ability to improve computer courses students must continue to explore and reform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ommunity.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basic computer course culture is facing the situation,and then pointed out the necessity of classification of teaching,finally offers a solution.

Keywords:New situation;Computer;Classification teaching;Reform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无论是在日常的学习还是工作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必备工具,甚至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同时它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和学习效率。因此,在现代化信息社会中,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既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要求,也是今后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的要求。作为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大学生实现这个目标。

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目前存在的形势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虽然已经在高校开设了多年,积累了相当的教学经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目前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依然存在着严峻的形势:

(一)由于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中学信息化技术课程的开设,大学一年级新生的计算机技术已经不再是零起点;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学生入学前掌握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二)计算机知识已经成为许多专业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少课程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有明确要求,且各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不少专业课程的先行必修课。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要使用好计算机这个工具,因此如何让学生利用好计算机来解决本来解决本专业的问题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

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行分类教学的必要性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层次,也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程。由于不少入学新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具备一定的基础,并且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略有差异,因此,如果按照传统的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效果不佳;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影响学生后续计算机课程的正常学习。基于以上原因,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应当实行分类教学,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行分类教学的思路:

(一)了解新生计算机基础,对学生实施分类。随着国家信息化教育的推广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一部分新生在进入大学前可能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对待这部分学生,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查和筛选。在开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开课之前,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组织这些学生进行计算机水平摸底考试,考核内容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全部内容,考试方式采取上机测试。如果测试成绩合格,学生可以免修这门课程,若不及格,则需要选修该课程。这样既可以为学校节约一定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学习后续的计算机课程。

(二)结合专业的计算机分类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面向的是高校除计算机专业之外的所有其他专业的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除了必须掌握通用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之外,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的要求也略有不同,而且,计算机知识已经成了不少专业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要区分不同专业之间的教学特点。而当前不少高校并没有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具体的划分,即使划分也只是笼统地划分为文科和理工科,这样的教学收不到应有效果。应采取更加详细的专业区分,这样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比如机械设计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图形设计类软件的教学内容,而艺术设计类专业可以适当增加图形和图像处理类软件的内容,而像数学物理专业可以适当介绍下网页设计类的内容。总之,不同专业之间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需要做详细的了解和调查,这样的分类教学势必会突出各专业的特点,受到学生的喜爱,因而会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推进校园网数字化建设,改进单一教学模式。传统的计算机文化课程教学一般都采取理论加实践上机这种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教师在配备多媒体投影的教室进行理论课程的教学,一般采取大班集中上课的形式,然后再按小班学生进行实践上机,老师在机房进行辅导。这种教学模式在当前相当普遍,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计算机基础薄弱,接受能力欠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掌握所学内容,所以会给这部分学生心理造成负担,影响学习兴趣和后续课程的正常学习。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校园的建设,可以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课件或者视频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参考学习,同时可以开辟在线留言板供学生提问,教师定时查看留言板的内容,在线解答或者在课堂上集中解答。这样不仅了解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而且师生之间进行了教学互动,大大促进了教学效果。

(三)按照学科专业分类,采用无纸化考核方式。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并利用其来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因此,采用无纸化考试方式更符合这门课程的特点。以我校为例,我校从2003年起就采用了无纸化考试系统,所有学生都实行上机实践和考试,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进度为考试系统添加不同的题库,并且系统能够为每个学生随机自动生成不同试卷,学生提交试卷后可以自动阅卷评分。让学生的每一次上机课程都作为一次正式的考试,学生自身就会更加重视,既可以通过每次测试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于教师掌握教学情况;同时学生自己也知道学习过程中的存在哪些不足,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使用该系统后,我校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全省组织的历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我校学生成绩名列前茅。

五、结束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不断的进行改革和探索,才能真正高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运用好这个现代化信息工具,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赵蔷,解争龙,田俊华.关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8

[2]李霞.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大众科技,2009,4

[3]刘培玉,鲁燃,解福.计算机公共课实验改革方案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

[4]陈丹桂.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新思路[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篇(7)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8-0045-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至今。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正式的2011年国际承包商排名榜单,有50家中国企业跻身世界前225位。从国家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商会和承包工程企业,到普通的建筑施工队伍,无不为这项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与此同时,我国的工程企业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中充满着机遇和风险。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这就意味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加入国际大循环的步伐加快。如何清楚地认识当今世界上各国工程承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渠道,了解当今国际工程承包业界的特点和总体发展趋势,认识我国同类企业在争夺国际工程这一大蛋糕时反映出的问题及其存在的根源。以前车为鉴,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我国工程承包企业的首要问题。

一、国际工程承包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国际工程承包的特点

国际工程承包就是一国的承包单位接受外国企业提出的筹建工程项目的要求和条件,同意承担该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并取得一定报酬的一种劳务合作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国际经济合作,包括国际技术贸易方式或国际劳务合作方式。其主要特点如下。

1.承包份额过于集中。根据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日前推出2011年最新国际承包商225强排行榜,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中,发达国家的公司数占了80%左右,合同额也占到了90%以上。由此可见,这些发达国家公司资金之充裕、实力之雄厚、信息之灵通、经验之丰富,在国际承包市场中占垄断地位。

2.竞争激烈、风险大。在国际工程市场上,发达国家和承包商拥有较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综合经营和抵御风险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在竞争中占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从事国际工程承包的企业应比其他行业的企业具有更渊博的业务知识和更高的经营水平。

3.需求内容多样。所有的工程项目都要按照特定的要求来建造,在某一时期可能要集中力量兴建重点工业项目,而另一些地区则需要大力发展交通等等,需求的多样性要求企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机会。

4.实行承包制。如上所述,国际工程项目的实施采用承包制,不同于其它工业品市场的订购销售方式,施工单位(企业)和建设单位通过签订工程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付诸实施。

(二)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新趋势

1.电子网络广泛应用。在工程招投标上专门的处理软件已普遍使用。通过鼠标和浏览器,招标信息就可以迅速地发送到世界各地,投标书也可即时传回,从而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在项目设计上,可以利用激光和电脑控制对项目建设所需要的材料以及工程结构做出极为精确的测算。在讨论设计方案时,还可以通过电子网络,征求分布于全球各地的专家意见,而无需把大家集中到一起。

2.内外发展相结合。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许多公司加大了对本国市场的开发力度。如加拿大的BFC公司拿到了多伦多国际机场的机场终端建设项目,该项目总价值为18.5亿美元。随着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本国的工程市场将越来越引起承包商们的高度重视。

3.设计——施工一体化。鉴于越来越多的业主希望承包公司能提供一揽子工程项目解决方案,承包公司开始考虑将投标重点放在提供从设计到施工的整套方案上。因此,设计——施工方式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我国企业承包国际工程的发展状况及困难

(一)我国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状况

1.我国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迅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在对外援助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完成海外工程营业额来看,承包工程营业额从1979年的0.3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034.2亿美元。特别是2001年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后,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悉,我国目前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有3168家,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杂志的企业业绩排名显示,2011年我国有50家工程承包公司进入225家国际最大承包商行列,从企业数量上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从工程承包方式来看,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从低端产业向多元化、高技术含量和跨行业发展,产业领域迅速向高技术含量的石油化工、电力工程、矿山建设、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拓展。

2.我国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动力。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工程市场是一个开放程度比较高的领域,是国际服务领域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开放工程行业的跨境消费和商业存在,减少了国际工程承包商进入发达市场的市场准入限制条件。我国政府开始对国有企业开展跨国承包事业给予积极的扶助,政府适时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开展境外带料办工装配业务,对外援助、外交途径、信息服务以及制定有利的财政金融政策,推动有实力、有条件的承包商开展海外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培养好投资主体、跨国经营人才和外派劳务三大资源。增强“走出去”的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同时完善激励、服务监管、协调机制,为承包商提供积极有效的保障。积极开展对国际劳务市场和我国对外劳务合作行业的分析研究,及时把握国际劳务市场和本行业的发展动态,推动对外劳务合作行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开拓业务创造条件(唐晓玲,2007)。据了解,为在行业内倡导社会责任理念,为会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性标准和行为框架,对外承包商会2010年底编制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指引》。一年来,29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自愿作为首批实践单位,在行业内率先执行《指引》,其中央企15家,地方企业14家。

(二)我国承包国际工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综上所述,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规模,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国企业承包国际工程有各种各样的不尽人意之处,这些问题与困难也正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1.投标阶段面临的问题。(1)财务问题。财务能力制约着承包商是否具备独立投标资格,能否在投标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目前,无论是国内工程还是国际工程,在招标阶段都要求承包商提供投标保函和履约保函。我国的招投标示范文本、合同示范文本虽然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现阶段对国内工程要求不是很严格。加入WTO后,土木工程施工,特别是由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其他国际金融组织出资,通过国际招标的项目一般都采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出版的FIDIC合同条件。其中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免税物资及税收保函,这几个保函对承包商的财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制约工程承包企业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主要难题之一。(2)技术问题。国际承包商在海外的承包工程要充分重视技术上的问题。有些工程施工环境要求承包商采用新技术、新工法、新发明,而事实上参与竞标的国际承包企业并非都能掌握该领域的国际领先技术,甚至在国内从未涉足此类技术;特别是有时业主为了节约成本,加快工程进度的需要,要求承包方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因此,承包商在投标前要事先做足功课,充分了解该工程所要求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标准,投标量力而行。(3)报价过低。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已10年有余,作为“走出去”最成熟的方式和最重要的载体,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迅猛崛起,竞争力显著增强。但在这种增强的竞争力中,有一些靠的不是实力,而是低价。一个工程项目,有十几甚至二十几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参加竞标。如沙特的项目、承建波兰高速公路失利等等。过低的报价大大降低了承包商的利润额,而且在承包商中标后的履行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任何失误都会导致承包商增加额外开支,这就使承包商的履约问题出现。中国的国际承包公司在技术设备上同西方国际承包商还有一定差距,在投标竞争中,不具有技术优势,往往只能以低价取胜,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2.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施工组织方案实施。我国承包商与外国承包商相比,施工技术本身差距并不大,但在采用先进的机具设备运用于施工方面有很大的差距。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承包商大多采用“当地化”经营策略,或者在当地寻找合作伙伴,成立子公司,建立强大的社会关系网;扩大融资渠道;购置先进的大型机械,注意项目质量、成本控制,使财务、融资能力不断增强。相比之下,中国公司凭借以往建筑劳动力价格低廉来承揽项目的优势近年来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已经愈来愈不明显。而大型国际承包公司由于财务能力强,且大胆采用国际先进设备和工艺,从而使最佳的施工组织方案得以采用实施,投标竞争力明显增强。(2)工程进度控制。在现场管理工作中,控制工程进度被列为第一重要的工作。工程进度的拖延不仅影响承包商的声誉,而且将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恶果。例如,进度拖延可能造成延误合同规定的竣工日期而遭到拖期罚款,导致工程管理费用增大,垫付周转资金的利息增加;有时因连锁反应使各分包商受到损失而向承包商索赔等等。中国工程承包商在国际工程承包中造成亏损的原因,多数都同拖延工程进度有关。在将分部工程内容分解和归纳为工程单项式工序、计算每项工程内容的工作量、计算单项工程工作周期,以及编排施工先后次序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从而使科学地施工组织受到影响。(3)遇到意外事故。国际承包工程周期很长,在国外特殊环境下,一些事先预料不到的困难和复杂问题,往往会给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带来一定的危机或风险。特别是国际工程项目投资金额大,一旦遭遇突发的重大事故、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局势动荡都会给承包商带来毁灭性打击和无法估量的巨额经济损失。尽管一般合同标准条款中规定了业主所应当承担的风险,但除此之外,一切人为和自然风险都由承包商来承担。例如,工程所在国因局势动荡发生政权更迭导致国际投资“打水漂”;工程人员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导致意外伤残或死亡;已完工程受到某种自然力(地震)作用损失;工程现场出现火灾或水灾,施工机械出现损坏等。

3.施工完毕后可能面临的资金回笼问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内出口企业“走出去”前景被看好,但海外危机四伏令承包合同金额巨大的国际工程风险如影相随,复杂的自然环境、频繁变动的政策、落后的基础设施,都在考验着中国公司,非洲政治风险依然处于高位。特别是近年来,北非和西亚局势持续动荡,国际工程承包以及投资项目无不令人担忧,中国在当地新建项目和在建项目被战争梦魇所笼罩。如2011年利比亚内乱,我国企业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或被反政府军征用为战争指挥所,或设备和厂房被战火摧毁,导致在利比亚的中资企业遭受难以计算的“天量”损失,无法得到赔偿和兑现工程款。

三、中国工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

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工程市场,要取得成功,针对先前所提到过我国工程企业现存在的若干问题,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对国际工程市场信息的研究

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应着眼于国家、社会与行业的发展需求,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完善科技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积极与世界领先的研发机构交流,发挥企业知技术中心、专业研究所的作用(邱慧芳、刘秋燕、郝生跃,2010)。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各方面都需要大量信息的时代,不能及时掌握国际工程市场信息,将会影响政府与企业决策的准确性,时间长了会引起严重的失控。加强信息研究是提高我国承包商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对广阔的国际市场,靠企业单枪匹马难以获得足够有效的信息,很多时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驻外机构协调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共同努力。例如,由驻外使领馆提供宏观经济社会观察和发展研究,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和往来,在开拓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开拓非洲市场方面,帮助企业在走出国门之前首先对目标国的国情、政治生态、经济状况等进行综合性、不间断的梳理信息,未雨绸缪;行业协会协助企业获得有关项目文件、工程技术和资金要求等信息;银行机构提供相关融资、合作方信用登记等信息。应当承认,以前我国企业由于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尚未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相关信息分散在各单位甚至个人的手中,没有进行统一整理和归类,没有一个信息库和信息网络。因此,我国企业应当加强对国际工程市场的信息开发和研究工作,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广泛收集研究各项信息,并推广这些研究成果,以便逐步提高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与咨询队伍的素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筹资、扩大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障碍

1.政府对外向型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开展对外工程承包的企业作为国家外汇来源,不少国家的政府都给予它们一定的补贴,以支持它们开拓国际市场。如日本针对建筑企业在海外设立分公司,建立了海外损失备用金制度。英国专门设置了国外项目基金对投标前的调查实行补助。第二种是咨询服务项目,其补助率比一般项目更高,可达报价额的2.5%~3.5%,最高可达报价额的5.0%,最低亦不少于5万美元。这些国家采取上述补贴措施,其目的就是提高本国承包商的中标率。

2.建立对外工程承包的专业性金融机构。为了开拓业务,可以考虑成立专业性的金融机构,主要经营有关国外工程和合资企业的信托存贷款、债务、各种担保函件、资金调查等金融业务。这种专业性金融机构可以和外国银行或财团加强联系,组织财团贷款,在国际上广泛开展集资活动,发挥国际金融机构的职能,保证对外承包企业资金的及时周转和使用。

3.以支援支持承包,以承包配合对外支援。如果我国公司在某国有承包项目,可相应考虑提供援助项目,或提供援助项目时,努力争取我国公司承包,或对我国承包的项目,从援助中给一笔低息贷款、垫付延期付款等。目前国际上用国家信贷资金争取承包工程,或得到承包工程同时给予政府贷款的事屡见不鲜。

4.积极灵活地利用外资。利用国际集团和银行的资金是解决对外工程承包资金问题的渠道之一。世界银行每年都有近300亿美元用于采购货物和工程承包项目,而且1/3以上用于亚洲各成员国。亚行每年向发展中国家贷款用于工程建设和设备购置的资金大约为20亿~40亿美元。对此,我国外经公司要积极参与投标,进而获得优惠贷款并扩大市场。

(三)调整经营结构,加强横向联合,走综合化,集团化经营的道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针对前面提到的我国工程承包公司大多实力比较弱,力量又分散,对一些中小型项目尚可竞争一番,一遇到大项目或超大项目,则绝大部分只好望而却步,无力承担。现在,我国的承包公司很多设立了集设计、咨询、供货、施工等于一身的集团公司或松散联合体,但承包商之间的联合则很少。事实证明,这种联合对增强公司竞争力是非常有效的,在承揽大项目时其优势更加明显。如韩国承包工程项目把全国都动员起来了,全力支持,要钱有钱,要技术力量有技术力量。而我国的公司不仅联合不够,相反在国际市场上自相竞争的现象非常突出,严重损害了我国的整体利益和公司利益。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与协调,同时发挥公司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律作用。

面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应相对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横向联合,建立综合性的工程承包集团公司。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建材、贸易等行业的整体优势,形成配套的技术体系。施工企业要实行内部机制改革,使管理与作业层分开,甚至可以打破企业间的界线,将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资金、设备统一管理;作业层人员,可以按照工种自由优化组合,形成新的施工组织并统一由一个独立的部门进行管理,也就是要在集团内部建立统一的人才、资金、设备市场,在企业内部建立竞争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在市场竞争中,集团可以利用自己的综合优势,由专门从事投标、报价工作的人员积极地在国内外承揽项目,一旦中标后,就可在集团内部招聘人才,组成项目经理班子,再由项目经理部选择施工人员和设备,在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下统筹项目的管理和施工。工程结束后,项目经理部自动撤销,人、财、物重新回到集团内部市场,等待下一个项目重新组合。

(四)加强多层次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国际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外承包涉及工程、管理、金融、保险、法律、外语等多方面专门知识,对于一个涉外工程的项目管理者来说,除了具备相应领域的工程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之外,同时要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专业知识。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企业高层、主管机构都应充分重视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联合高校或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举办国际工程管理培训班、选送到国外学习培训、邀请外国专家到国内讲学,或者联合国外合作公司在国际项目实践中培养人才等等各种方式,逐步打造出一批国际工程管理专家。在培训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人才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据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性质,派出人员一般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决策层,这一层的人作为国际工程企业家,应有国际战略管理眼光,熟悉国际工程市场的运营管理,具备较高的应对国际管理风险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第二层次是参谋班子,作为智囊团和助手应熟悉目标国的文化背景和工作环境,精通外语,注重公关技巧,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第三层次是项目管理班子;第四层次是技术工人队伍。人才的培训既要通过高等学府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大批年轻接班人,又应重视现有干部的继续工程教育,采用多种措施,提高人才素质。特别要下功夫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经理级人才。

篇(8)

一、概 述

在这实际的三维世界里,任何结构物本质上都是空间性质的,只不过出于简化设计和建造的目的,人们在许多场合把它们分解成一片片平面结构来进行构造和计算。与此同时,无法进行简单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空间体系也始终没有停止其自身的发展,而且日益显示出一般平面结构无法比拟的丰富多彩和创造潜力,体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空间结构的卓越工作性能不仅仅表现在三维受力,而且还由于它们通过合理的曲面形体来有效抵抗外荷载的作用。当跨度增大时,空间结构就愈能显示出它们优异的技术经济性能。事实上,当跨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一般平面结构往往已难于成为合理的选择。从国内外工程实践来看,大跨度建筑多数采用各种形式的空间结构体系。

近二十余年来,各种类型的大跨空间结构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建筑物的跨度和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尺度达150m以上的超大规模建筑已非个别;结构形式丰富多彩,采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发展了许多新的空间结构形式。例如 1975年建成的美国新奥尔良“超级穹顶”(Superdome),直径207m,长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球面网壳;现在这一地位已被1993年建成夏径为222m的日本福冈体育馆所取代,但后者更著名的特点是它的可开合性:它的球形屋盖由三块可旋转的扇形网壳组成,扇形沿圆周导轨移动,体育馆即可呈全封闭、开启1/3或开启2/3等不同状态。1983年建成的加拿大卡尔加里体育馆采用双曲抛物面索网屋盖,其圆形平面直径135m,它是为1988年冬季奥运会修建的,外形极为美观,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索网结构。70年代以来,由于结构使用织物材料的改进,膜结构或索-膜结构(用索加强的膜结构)获得了发展,美国建造了许多规模很大的气承式索-膜结构;1988年东京建成的“后乐园”棒球馆,也采用这种结构技术尤为先进,其近似圆形平面的直径为204m;美国亚特兰大为1996年奥运会修建的“佐治亚穹顶”(Geogia Dome,1992年建成)采用新颖的整体张拉式索一膜结构,其准椭圆形平面的轮廓尺寸达192mX241m。许多宏伟而富有特色的大跨度建筑已成为当地的象征性标志和著名的人文景观。

由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人们还在不断追求覆盖更大的空间,例如有人设想将整个街区、整个广场、甚至整个山谷覆盖起来形成一个可人工控制气候的人聚环境或休闲环境;为了发掘和保护古代陵墓和重要古迹,也有人设想采用超大跨度结构物将其覆盖起来形成封闭的环境。目前某些发达国家正在进行尺度为300m以上的超大跨度空间结构的设计方案探讨。

可以这样说,大跨空间结构是最近三十多年来发展最快的结构形式。国际《空间结构》杂志主编马考夫斯基(Z.S.Makowski)说:在60年代“空间结构还被认为是一种兴趣但仍属陌生的非传统结构,然而今天已被全世界广泛接受。”从今天来看,大跨度和超大跨度建筑物及作为其核心的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状况已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世界各国为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例如,早在20年前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曾组织了为期 10年的空间结构研究计划,投入经费 1550万美元。同一时期,西德由斯图加特大学主持组织了一个“大跨度空间结构综合研究计划”,每年研究经费100万马克以上。这些研究工作为各国大跨度建筑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国际壳体和空间结构学会(IASS)每年定期举行年会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著名学术团体之一。

我国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基础原来比较薄弱,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十余年来也取得了比较迅猛的发展。工程实践的数量较多,空间结构的类型和形式逐渐趋向多样化,相应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技术也逐步完善。以北京亚运会(1990)、哈尔滨冬季亚运会(1996)、上海八运会(1997)的许多体育建筑为代表的一系列大跨空间结构——作为我国建筑科技进步的某种象征在国内外都取得了一定影响。

种种迹象说明,我国虽然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国大人多,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要建造更多更大的体育、休闲、展览、航空港、机库等大空间和超大空间建筑物的需求十分旺盛,而且这种需求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超过许多发达国家。这是我国空间结构领域面临的巨大机遇。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结构形式还比较拘谨,较少大胆创新之作,说明新颖的建筑构思与先进的结构创造之间尚缺乏理想的有机结合,尤其是150m以上的超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工程实践还比较少;结构类型相对地集中于网架和网壳结构,悬索结构用得比较少,而一些有巨大前景的新颖结构形式如膜结构和索-膜结构、整体张拉结构、可开合结构等在国外已有不少成功的工程实践,在我国则还处于空白或艰难起步阶段。情况看来是,我国空间结构的发展经过十余年来在较为平坦的草原上的驰骋之后,似乎遇上了一个需要努力跃上的新台阶。这一新台阶包含材料和生产条件等技术问题,也包含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些理论问题。为促进我国空间结构进一步的更高层次的发展,有待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努力创造条件,以求得这些技术问题和理论问题较快较好地解决。

大跨空间结构的类型和形式十分丰富多彩,习惯上分为如下这些类型: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平板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和索-膜结构;近年来国外用的较多的“索穹顶”(Cable Dome)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索-膜结构;混合结构(Hybrid Structure),通常是柔性构件和刚性构件的联合应用。

在上述各种空间结构类型中,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在50年代后期及60年代前期在我国有所发展,当时建造过一些中等跨度的球面壳、柱面壳、双曲扁壳和扭壳,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投入过许多力量,制定了相应的设计规程。但这种结构类型日前应用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施工比较费时费事。平板网架和网壳结构,还包括一些未能单独归类的特殊形式,如折板式网架结构、多平面型网架结构、多层多跨框架式网架结构等,总起来可称为空间网格结构。这类结构在我国发展很快,且持续不衰。悬索结构、膜结构和索-膜结构等柔性体系均以张力来抵抗外荷载的作用,可总称为张力结构。这类结构富有发展前景。下面按这两个大类简要介绍我国空间结构的发展状况。

二、空间网格结构

网壳结构的出现早于平板网架结构。在国外,传统的肋环型穹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而第一个平板网架是1940年在德国建造的(采用Mero体系)。中国第一批具有现代意义的网壳是在50和60年代建造的,但数量不多。当时柱面网壳大多采用菱形“联方”网格体系,1956年建成的天津体育馆钢网壳(跨度52m)和l961年同济大学建成的钢筋混凝土网壳(跨度40m)可作为典型代表。球面网壳则主要采用助环型体系,1954年建成的重庆人民礼堂半球形穹顶(跨度46.32m)和1967年建成的郑州体育馆圆形钢屋盖(跨度64m)习能是仅有的两个规模较大的球面网壳。自此以后直到80年代初期,网壳结构在我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对而言自第一个平板网架(上海师范学院球类房,31.5mx40.5m)于1964年建成以来,网架结构一直保持较好发展势头。1967年建成的首都体育馆采用斜放正交网架,其矩形平面尺寸为99mx112m,厚6m,采用型钢构件,高强螺栓连接,用钢指标65kg每平米(1kg每平米≈9.8pa)。1973年建成的上海万人体育馆采用圆形平面的三向网架净架110m,厚6m,采用圆钢管构件和焊接空心球结点,用钢指标47kg每平米。当时平板网架在国内还是全新的结构形式,这两个网架规模都比较大,即使从今天来看仍然具有代表性,因而对工程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当时体育馆建设需求的激励下,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和设计部门对这种新结构投入了许多力量,专业的制作和安装企业也逐渐成长,为这种结构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里是我国空间结构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平板网架结构就自然地处于捷足先登的优先地位。甚至80年代后期北京为迎接1990年亚运会兴建的一批体育建筑中,多数仍采用平板网架结构。在这一时期,网架结构的设计已普遍采用计算机,生产技术也获得很大进步,开始广泛采用装配式的螺栓球结点,大大加快了网架的安装。

但事物总是存在两个方面。在平板网架结构一枝独秀地加快发展的同时,随着经济和文化建设需求的扩大和人们对建筑欣赏品位的提高,在设计日益增多的各式各样大跨度建筑时,设计者越来越感觉到结构形式的选择余地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对建筑功能和建筑造型多样化的要求。这种现实需求对网壳结构、悬索结构等多种空间结构形式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刺激作用。由于网壳结构与网架结构的生产条件相同,国内已具备现成的基础,因而从80年代后半期起,当相应的理论储备和设计软件等条件初步完备,网壳结构就开始了在新的条件下的快速发展。建造数量逐年增加,各种形式的网壳,包括球面网壳、柱面网壳、鞍形网壳(或扭网壳)、双曲扁网壳和各种异形网壳,以及上述各种网壳的组合形式均得到了应用;还开发了预应力网受、斜拉网壳(用斜拉索加强网壳)等新的结构体系。近几年来建造了一些规模相当宏大的网壳结构。例如1994年建成的天津体育馆采用肋环斜杆型(Schwedler型)双层球面网壳,其圆形平面净跨108m,周边伸出13.5m,网壳厚度3m,采用圆钢管构件和焊接空心球结点,用钢指标55kg每平米。1995年建成的黑龙江省速滑馆用以覆盖400m速滑跑道,其巨大的双层网壳结构由中央柱面壳部分和两端半球壳部分组成,轮廓尺寸86.2mx191.2m,覆盖面积达15000平米,网壳厚度2.1m,采用圆钢管构件和螺栓球结点,用钢指标50kg每平米。1997年刚建成的长春万人体育馆平面呈桃核形,由肋环型球面网壳切去中央条形部分再拼合而成,体型巨大,如果将外伸支腿计算在内,轮廓尺寸达146mx191.7m,网壳厚度2.8m,其桁架式“网片”的上、下弦和腹杆一律采用方(矩形)钢管,焊接连接,是我国第一个方钢管网壳。这一网壳结构的设计方案是由国外提出的,施工图设计和制作安装由国内完成。

在网壳结构的应用日益扩大的同时,平板网架结构并未停止其自身的发展。这种目前来看已比较简单的结构有它自己广泛的使用范围,跨度不拘大小;而已近几年在一些重要领域扩大了应用范围。例如在机场维修机库方面,广州白云机场80m机库(199年)、成都机场 140m机库(1995年)、首都机场2Zmx150m机库(1996年)等大型机库都采用平板网架结构。这些三边支承的平板网架规模巨大,且需承受较重的悬挂荷载,常采用较重型的焊接型钢(或钢管)结构,有时需采用三层网架;其单位面积用钢指标可达到一般公用建筑所用网架的一倍或更多。单层工业厂房也是近几年来平板网架获得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为便于灵活安排生产工艺,厂房的柱网尺寸有日益扩大的趋向,这时平板网架结构就成为十分经济适用的理想结构方案。1991年建成的第一汽车制造厂高尔夫轿车安装车间面积近8万平米(189.2mx421.6m),柱网21mx12m,采用焊接球结点网架,用钢指标31kg每平米。该厂房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板网架结构。1992年建成的天津无缝钢管厂加工车间面积为6万平米(108m x 564m),柱网36m x 18m,采用螺栓球结点网架,用钢指标32kg每平米,与传统的平面钢桁架方案比较,节省了47%。鉴于这类厂房的巨大圆积,它们确实为平板网架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新领域。十分明显,包括网架和网壳在内的空间网格结构是我国近十余年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空间结构类型。这类结构体系整体刚度好,技术经济指标优越,可提供丰富的建筑造型,因而受到建设者和设计者的喜爱。我国网架企业的蓬勃发展也为这类结构提供了方便的生产条件。据估计,近几年我国每年建造的网架和网壳结构达8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相应钢材用量约20万t。这么大的数字是任何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无愧于“网架王国”这一称号,难怪国外有关企业对这一巨大市场垂涎欲滴。

如此大的发展势头自然也会带采一些问题。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目前网架生产的工艺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尚有一定距离。尤其是在市场需求带动下,大量小型网架企业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难免良莠不齐,设计也非总由有经验人士担任。因而大力加强行业管理,切实把握住设计制作和安装质量,是促进我国空间结构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张力结构

中国现代悬索结构的发展始于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北京的工人体育馆和杭州的浙江人民体育馆是当时的两个代表作。北京工人体育馆建成于1961年,其圆形屋盖采用车辐式双层悬索体系,直径达94m。浙江人民体育馆建成于1967年,其屋盖为椭圆平面,长径80m,短径60m.采用双曲抛物面正交索网结构。

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悬索屋盖是美国于1953年建成的Raleigh体育馆,采用以两个斜放的抛物线拱为边缘构件的鞍形正交索网。我国建造的上述两个悬索结构无论从规模大小或技术水平来看在当时都可以说是达到国际上较先进水平的。但此后我国悬索结构的发展停顿了较长一段时间,一直到80年代,由于大跨度建筑的发展而提出的对空间结构形式多样化的要求,这种形式丰富的轻型结构重新引起了人们的热情,工程实践的数量有较大增长,应用形式趋于多样化理论研究也相应地开展起来形势相当喜人。

柔性的悬索在自然状态下不仅没有刚度,其形状也是不确定的。必须采用敷设重屋面或施加预应力等措施,才能赋予一定的形状,成为在外荷作用下具有必要刚度和形状稳定性的结构。值得称道的是,我国的科技人员在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在结合工程具体条件创造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结构应用形式方面做了不少尝试和创新。

例如,山东省淄博等地把悬索结构应用于中小型屋盖结构中,颇具特色。他们主要采用单层平行索系或伞形辐射索系加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构造方式。施工时先将屋面板挂在索上(使索正好位于板缝中),在板上临时加载使索伸长,然后在板缝中浇灌细石混凝土,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卸去临时荷载,即形成具有一定预应力的“悬挂薄壳”。这种构造和施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和设备,造价也比较低。

为了提高单层悬索的形状稳定性,在单层平行索系上设置横向加劲梁(或桁架)的办法也是十分有效的。横向加劲构件的作用有二:一是传递可能的集中荷载和局部荷载使之更均匀地分配到各根平行的索上;二是通过下压横向加劲构件的两端到预定位置或通过对索进行张拉使整个体系建立预应力,从而提高屋盖的刚度。从安徽体育馆等几个工程的实践来看这种混合结构体系施工方便,用料经济,是一种成功的创造。

由一系列承重索和曲率相反的稳定索组成的预应力双层索系,是解决悬索结构形状稳定性的另一种有效形式。其工作机理与预应力索网有类似之处。1966年瑞典工程师Jawerth首先在斯德哥尔摩滑冰馆采用由一对承重索和稳定索组成被称为“索桁架”的专利体系,其后这种平面双层索系在各国获得相当广泛刚用。我国无锡体育馆也采用了这种体系。作为对这种体系的改进,吉林滑冰馆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空间双层索系,它的承重索与稳定索在不同一阵平面内,而是错开半个柱距,从而创造了新颖的建筑造型,而且很好地

解决了矩形平面悬索屋盖通常遇到的屋面排水问题。这一新颖结构参加了1987年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先进结构展览。

我国悬索结构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在许多工程中运用了各种组合手段。主要的方式是将两个以上预应力索网或其它悬索体系组合起来,并设置强大的拱或刚架等结构作为中间支承,形成各种形式的组合屋盖结构。例如四川省体育馆和青岛市体育馆的屋盖是由两片索网和作为中间支承的一对钢筋混凝土拱组合起来的。北京朝阳体育馆由两片索网和被称为“索拱体系”的中央支承结构组成。中央索拱体系由两条悬索和两个钢拱组成,本身是一种混合结构,其概念也具有创新意义。采用各种组合式屋盖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建筑

造型,而且往往能更好地满足某些建筑功能上的要求,例如为体育馆建筑提供了“最优”的内部空间。单纯从技术经济角度,单片索网或其它悬索体系可以经济地跨越很大的跨度,本非必须采用中间支承结构。所以,采用组合式屋盖在很多场合毋宁说主要是出于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方面的考虑。从我国这几年的实践效果来看,它在这方面是起到了预期作用的。

将斜拉体系引用到屋盖结构中来,可形成一系列混合结构形式。这种体系利用由塔柱顶端伸出的斜拉索为屋盖的横跨结构(主梁、桁架、平板网架等)提供了一系列中间弹性支承,使这些横跨结构不需靠增大结构高度和构件截面即能跨越很大的跨度。前面提到的斜拉网壳也属于这类混合结构。

尽管十余年来悬索结构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但与网架和网壳结构比较其发展相对较慢,分析起来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1)悬索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相对复杂一些,又缺少具有较高商品化程度的实用计算程序,因而难于为一般设计单位普遇采用;(2)尽管悬索结构的施工并不复杂,但一般施工单位对它不够熟悉,更没有形成专业的悬索结构施工队伍,这也影响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大胆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与此同时,同属于张力结构体系、在国外应用很广的膜结构或索-膜结构在我国则处于艰难起步阶段。除了设计理论储备和生产条件方面的原因外,缺少符合建筑要求的国产膜材是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从国外情况看,1970年大阪万国博览会上的美国馆采用气承式膜结构(俗称充气结构),首次使用以聚氯乙烯(PVC)为涂层的玻璃纤维织物,受到广泛注意,其准椭圆平面的轴线尺寸达14Om x 835m,一般认为是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大跨度膜结构。70年代初杜邦公司开发出以聚四氟乙烯(PTFE,商品名称Teflon)为涂层的玻璃纤维织物,这种膜材强度高,耐火性、自洁性和耐久性均好,为膜结构的应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从那时起到1984年,美国建造了一批尺度为138m-235m的体育馆,均采用气承式索-膜结构,取得了极佳的技术经济效果。但这种结构体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田于意外漏气或气压控制系统不稳定而使屋面下瘪,或由于暴风雪天气在屋面形成局部雪兜而热空气融雪系统又效能不足导致屋面下瘪甚至事故。这些问题使人们对气承式膜结构的前途产生怀疑,美国自1985年以后在建造大型体育馆时没有再使用这种结构形式。人们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到张拉式的膜结构或索-膜结构。但如前面所提,日本在1988年建成的东京后乐园棒球馆仍然采用气承式索-膜结构,不过应用了极为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而且采用双层膜结构,中间可通热空气融雪;中央计算机自动监测风速、雪压、室内气压、膜和索的变形及内力,并自动选择最佳方法来控制室内气压和消除积雪。

张拉式膜(或索-膜)结构自8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获得极大发展。这种体系与索网结构类似,张紧在刚性或柔性边缘构件上,或通过特殊构造支承在若干独立支点上,通过张拉建立预应力,并获得确定形状。1985年建成的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体育场外径288m,其看台挑蓬由24个连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单支柱帐篷式膜结构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悬挂于中央支柱,外缘通过边缘索张紧在若干独立的锚固装置上,内缘则蹦紧在直径为133m的中央环索上。1993年建成的美国丹佛国际机场候机大厅采用完全封闭的张拉式膜结构平面尺寸305mx67m,由17个连成一排的双支柱帐篷式单元组成,每个长条形的单元由相距45.7m的两根支柱撑起。这两个工程是比较典型的大型张拉式膜结构的例子。另外还有一类骨架支承式膜结构。例如日本秋田县的“天穹”(Sky dome)是一个切去两边的球面穹顶(D=130m),其主要承重结构是一系列平行的格构式钢拱架,蒙以膜材后,用设在两拱中间的钢索向下拉紧,并在屋面上形成V形排水(雪)沟槽。这种骨架是支承式膜结构的例子也是很多的。然而由美国工程师Geiger根据Fuller的张拉集合体(Tensegrity)概念发展起来的所谓“索穹顶”(Cable Dome),也许是近10年来最为脍炙人口的一种新颖张拉体系。Tensegrity原是指由连续的拉杆与分散的压杆组成的自平衡体系,其指导思想是充分发挥杆件的受拉作用。然而严格意义上的Tensegrity体系未能在工程中实现。Geiger进行了适当改造,提出了支承在圆形刚件周边构件上的预应力拉索-压杆体系,索沿辐射方向布置,并利用膜材作为屋面,他称之为“索穹顶”,并首先用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两个体育馆工程。美国的Levy进一步发展这种体系,改用联方形拉索网格,使屋面膜单元呈菱形的双曲抛物面形状,并用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体育馆,其平面呈准椭圆形,尺寸达24lmx192m。这类张拉式索-压杆-膜体系,重量极轻,安装方便,在大跨度和超大跨度建筑中极具应用前景。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在膜结构方面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几年来在理论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应该说已建立起一定的理论储备。在膜结构应用方面近年来也开始呈现比较活泼的势头。上海为迎接八运会于1997年建成的体育场其看台挑篷采用钢骨架支承的膜结构,总覆盖面积36100平米,是我国首次在大型建筑上采用膜结构;但所用膜材是进口的,施工安装也由外国公司进行,价格较昂贵。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已出现了专门从事膜结构制作与安装的企业,他们已兴建了几个较小型的膜结构。国产膜材的质量也正在改进。各种迹象表明,膜结构这一族富有潜力的大跨空间结构新成员在我国的发展已露出桅尖。

四、理论研究

(1)空间结构的应用是同相应的理论研究同步发展的。应该说我们在空间结构理论研究大面做了许多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偏重于静力作用下的结构性状和分析方法,以满足一般设计工作的要求为主要目标。这些研究为我国空间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早期的工作偏重于以连续化理论为基础的各种解析方法的研究,例如平板网架的拟板解法、网壳的拟壳解法;悬索结构在荷载作用下要产生较大位移,因而计算中应考虑几何非线性,当时发展了一系列适用于不同形式悬索结构的考虑大位移的解析方法。在一段时期内,当计算机尚未广泛运用于结构计算以前,各种解析方法曾对空间结构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但解析方法终究有其局限性,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近似性,而且往往仅适用于某些特定的结构形式。

计算机的普及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为空间结构的加速发展创造了真正的条件。许多大型的和特殊形式的新颖空间结构只能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分析。我国从80年代开始陆续编制出适用于不同空间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分析程序和CAD软件,且功能日益完备。现在我们设计空间结构几乎全部依靠计算机。事实上,当设计由成千杆件和结点组成的大型空间网格结构,尤其是当采用螺栓球结点时,离开适用的CAD软件是无法想象的。但也应当指出,对某些形式的悬索结构来说,简单实用的解析方法仍然有意义;对于像双层索系等比较简单的体系,解析力法已完全可以提供准确而完整的计算结果。例如,吉林滑冰馆的大型悬索屋盖设计是由简单的手筹来完成的。

十余年来关于空间结构研究的一个特点是做了大量的试验。这是我国结构研究领域的一个优良传统。80年代乃至90年代初期建造的几乎每一个有代表性的大型空间结构,都作过模型试验或现场实测。这些试验研究同理论分析工作一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印证,使我们对原来可能比较生疏的各种新颖空间结构的基本性能了解得越来越全面,为设计这些结构积累起比较丰富的理论储备。

(2)除了关于各种类型空间结构的基本性状和计算方法的研究以外,一些更为基础性的理论研究也受到了重视,例如关于网壳稳定性的研究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

稳定性是网壳结构、尤其是单层网壳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也是国内外十多年来的热点研究领域。结构的稳定性能可以从其荷载-位移全过程曲线中得到完整的概念;这种全过程曲线要由较精确的非线性分析得出。从非线性分析的角度来考察,结构的稳定问题和强度问题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结构的荷载-位移全过程曲线可以把结构的强度、稳定性以至于刚度的整个变化历程表示得清清楚楚。当考察创始缺陷和荷载分布方式等因素对实际网壳结构稳定性能的影响时,也均可从全过程曲线的规律性变化中进行研究。

但是当利用计算机对具有大量自由度的复杂体系进行有效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尚未能允分实现的时候,要进行网壳结构的全过程分析是十分困难的。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人们不得不求助于连续化理论(“拟壳法”)将网壳转化为连续壳体结构,然后通过某些近似的非线性解析方法来求出壳体结构的稳定性承载力。这种方法显然有较大局限性:连续化壳体稳定性理论本身并未完善,事实上仅对少数特定的壳体(例如球面壳)才能得出较实用的公式;此外,所讨论的壳体一般是等厚度的和各向同性的,无法反映实际网壳结构的不均匀构造和各向异性的特点。因此,在许多重要场合还必须依靠细致的模型试验来测定稳定性承载力,讲与可能的计算结果相互印证。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兴起,并逐渐成为结构稳定性分析中的有力工具。我国从80年代后期开始也积极开展以非线性全过程分析为基础的网壳稳定性研究。在总结国外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在理论表达式的精确化、合理选用平衡路径跟踪的计算方法、灵活的迭代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使具有大量自由度的复杂结构体系的全过程分析成为可能;并编制出相应的分析程序。此外,在研究初始缺陷对网壳稳定性的影响时,对所提出的“一致缺陷模态祛”(即认为初始缺陷按最低屈

曲模态分布时可能具有最不利影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仔细论证,并使之规范化。

在上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大规模参数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网壳稳定性分所实用方法的研究。即结合不同类型的网壳结构,在其基本参数(几何参数、构造参数、荷载参数等)的常用变化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实际结构全过程分析,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考察网壳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回归分析提出网壳稳定性验算的实用公式。近几年来,共计对2800余例各种形式的实际尺寸网壳结构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得到了相当规律性的结果。所提出的实用公式用起来比较简便,然而是建立在精确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工作很受广大设计部门欢迎。这些公式已列入正在编制的“网壳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应该说,我国关于网壳稳定性的研究是相当深入和细致的。

(3)相对来说,国内外关于网壳结构在风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反应研究得较少。作者个人认为,对网壳结构来说,风荷载的动力作用可能不是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但随着网壳尺度的增大,深入研究其抗地震性能则具有重要意义。在抗震领域,对高层和高耸结构研究得比较透彻;但网壳等大跨结构的动力性能具有不同特点,例如其频率分布比较密集,往往从最低阶算起前面数十个振型都可能对其地震反应有贡献,因而一般的振型分解法是否适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同方法(包括竖向)的地震作用引起的反应往往是同量级的,因此考虑多维输入可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国外已建的和我国今后将要建的一些超大跨度网壳尺度十分巨大,因而在计算中也许有必要考虑地震动力的空间相关性;此外,单层网壳结构在静力作用下的稳定性是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它们在地震作用下同样存在动力失稳问题,其严重性如何?对于某些动力反应过大的网壳结构,是否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振动控制措施?诸如此类问题都是我国学术界正在深入思考或已着手进行研究的问题。

(4)具有曲面形状的空间结构是最充分地利用形状来抵抗外力作用的结构形式,所以空间结构的形体设计(或从理抡分析角度称作形态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钢筋混凝土薄壳和钢网壳等较刚性的体系,其形态分析主要涉及结构几何形状的优化。对索网、膜和索-膜等柔性结构体系,形态分析具有更基本的意义,因为在一定边界条件下,柔性体系仅当存在适当预应力时才具有确定的形状,且其几例形状是随支承条件和预应力分布形态而变化的;因而结构设计的首要内容就是所谓的“找形”( Form-finding),借此来确定形状-预应力-支承条件这一综合系统与使用要求之间的优化组合。“找形”一般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但理论上远未定型。英国Barnes等提出的动力松弛法和德国Linkwitz等提出的力密度法等近似方法也能成功地应用于一些特定类型问题。日本半谷近年来提出形态分析的概念试图使空间结构的形体设计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很有意义。这一理论有待继续发展。我国在悬索结构和膜结构的“找形分析”或更确切地说“初始平衡状态分析”方面作过不少工作,并编制了一些相应的软件。今后似应在下列两方面进行更系统的理论研究工作:一方面是在总结现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形态分析理论,与计算机图形学相结合,系统跟踪柔性空间结构的成形——受力全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软件;另一方面是在形态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空间结构几何形状的优化准则和分析方法。

篇(9)

风向轮回

如何吸引流量、如何维系流量、如何转换流量?构筑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才是商业网站的起始原点。这些关乎互联网商业本质的联结点,值得集体智慧的奉献和探求。所以,在2007年12月20日,《互联网周刊》继续沿袭了自2003年以来的传统,举办了2007年的中国商业网站排行榜暨中国互联网企业CEO峰会,以“理性回归,蓄势待发”为主题,齐聚互联网各个领域的CEO们,就网络营销、搜索、社区、网络服务、网络基础运营、电子商务等目前投资涌动、产业兴盛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揭晓了2007中国商业网站排行榜榜单及各单项奖,这些商业网站汲取了过往和如今互联网企业发展的经验,对塑造良性商业模式、打造完善的用户体验有深刻的体会,它们将成为未来一年中引领互联网发展潮流的核心力量。

再平凡的历史,以十年为尺度进行衡量,都会显得凝重而富于变迁感。对于曾经创造过整个中国商业史上众多奇迹的互联网而言,十年轮回,不仅仅带有历史赋予的使命感,更具备中国社会整体发展向上的风向性。在宏观经济环境加热偏快的论调中,年轻却经历过从高峰到谷底的互联网行业迎来了渐近成熟的时刻。在一大批杰出的企业代表中,有代表中国互联网新高峰标志的阿里巴巴(.cn),有直接参与到地方区域经济建设的门户网站广州视窗,有开辟网络营销新疆界的窄告网,有房地产业的互联网风向标搜房网,有针对女性族群的爱情公寓(),还有脱胎于传统企业集团、却又凭借服务资源走向市场化运营的三星鹏泰(.cn)。

再度走向繁荣的互联网经济大潮里,它们正是理性回归的新标尺。

理性经济标尺

阿里巴巴的上市把互联网企业的信心重新推至了一个新的高度,相较于2002年泡沫破灭前的空前繁荣,这一次,我们更有理由看好传统服务往互联网的迁移,而在这个过程中,衍生的无数增值服务构建了新商务空间,阿里巴巴的口号也由“meet at alibaba”转向“work at a11baba”,不难想象,这也将是今后一年甚至几年之中,电子商务内外领域的企业们感兴趣的一大方向,它意味着看得见的商业模式、摸得着的现实财富以及大片等待填补的行业应用。

来自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网商数量从400万增长到07年超过3000万,这是几年间电子商务产业与网商群体的互动发展结果。阿里巴巴中国事业部诚信通销售部总监卢洋在大会的演讲中表示,“早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就是供求信息、寻找生意机会,随着企业发展他们需要更多更快捷准确的资讯,把握市场动态,随之是需要更低价的物流、融资和人才供给”,阿里巴巴看到的机会正源于企业成长的空间,包括目前帮助诚信通客户获得工行、建行的投资,以及从高校选拔人才向企业推荐。这些极具宏观眼光和整体谋略的论调最早都出自马云。当年的网络泡沫中,向投资者软银坚持宏伟论调的也只有马云,阿里巴巴如今渐入辉煌时期,追根溯源,也许还源自这最初正确的整体架构。

在这种大架构思维的布局下,商务平台模式的拥趸之一,曾经的搜索、社区、门户几大转身的中国雅虎()也进行r类似尝试。在《互联网周刊》的评选中,年度最具潜力的商业模式――雅虎下一代互联网商务平台NCP就是一个帮助传统企业走向多功能电子商务应用的复合型平台工具。

在这一片企业级市场中,消费界反复被推崇的“参与和共享”也被三星鹏泰CEO李礼善再次强调。“不仅是韩国,中国也不例外,没有人能怀疑网络对现实生活的绝对影响力”,这家脱胎于三星(.cn)集团内部营销的企业如今也开始走向市场化运营,尝试用为三星服务的经验发展更多的外部客户,李礼善的感受是“Alexa排行榜前10名网站有6个网站的对象是普通用户,是由普通用户来运营或上传关于普通用户的内容,也是我们所说的忠实于Web 2.0理念的网站。所以,我们换了一种方式,在三星电子MP3新品上市的同时,向消费者询问这个产品,消费者用视频的形式将他们理解的产品性能和特点,用他们的语言表现出来。”

多元走向

不同的用户目标群体,有不同的产业投资者和细分者。相对于2006年的互联网经济预热,在2007年互联网平台支撑的商业应用已经开始有了丰富多彩的前兆,在电子商务这样的B2B模式支柱之外,个人消费者和使用者也开始真正享受着“量身定制”的娱乐服务。过往的网络游戏、即时通讯等中国特色鲜明的网络应用不再是庞大个人用户群固守的据点,进而,论坛社区以传统服务为源头,创造了另一些持续走热的趋势。

趋势之一的代表无疑是交友社区。有别于以往聚焦于婚恋的形式,也许创造“吸引力”的第一步应该是“个性化”。爱情公寓COO林东庆在大会上发表演讲,把用户群定位在18至25岁的女性,“推出相关的服务都是针对女孩子,养宠物、浇花,我们贩售的是一种幸福感,把幸福感贩售给用户。”

清晰定位的意识心态已经在这个2006年频获风投的领域迅速蔓延。资本催生的商业内驱力促使这些企业马不停蹄地寻找那些可能还处于隐性状态的盈利机会。9158互动家园的CEO傅政军在演讲中提及:“世界上排名前十名的网络有一半都是社交网络,包括My Space()、Google()等等。这是群雄混战的时候,用不同目标用户的特点做市场,但最后谁胜出未必非常清晰。”这一类网站面临的现实问题,也不外乎是“注册用户不难,如何变成忠诚用户是非常难的事情”,所以傅政军的想法是“娱乐交友未来的趋势,最大的就是游戏化。”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创业者开始将成熟、活跃的传统行业作为支撑,在牢固的传统行业地基上嫁接互联网和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前所未有地紧密结合起来,理性回归到商业,其实也是互联网剥离陆离外壳、回归本质的蜕变。

社区真实还是虚拟

2003年,以女性为主要群体的爱情公寓()上线,那时并没有开放上传照片的功能,随着用户习惯的多元化,“到2005年我们非常挣扎”,爱情公寓COO林庆东坦言,当时,是否允许用户上传照片,这成为爱情公寓社区内部十分苦恼的事。

按照如今社区的发展趋势,无论是 Facebook(.cn)还是校内网,实名制是为了维护社区用户身份的真实性。然而,就像MYSpace()中国总裁罗川所说的那样,真实是相对的。对用户的隐私是需要保护的,同时要给月户选择是否公开自己资料的自由度。

2007年末,全球第二大社区网站facebook因为新广告系统Beacon被质疑侵犯网友隐私,创始人兼总执行长马克・扎克伯格向用户公开道歉,表示用户将可完全禁用这一系统。

罗川分析,社区网站是社会学、心理学、市场学三者交集凝结的产品,一方面,通过用户的自我感受、需求等相关特征,一些用户强调娱乐性,而一些强调功能性。虽然目前有许多大人小小的社区,但罗川认为,总有未被满足的需求。

“越真实广告价值越高”,这是千橡互动集团副总裁许朝军的观点。罗川同时也表示,通过对用户自身的介绍,比如是一位用户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这位用户去了哪些人的博客或者社区,别人对该用户的评价,通过这三方面的表述,形成用户特征的向量分析才能为广告带来价值。

网络服务的“缺口”

每年年初搜房网(.cn)都会与销售人员签订200多份目标责任书,而年终没能达到目标者有可能被辞退。搜房网总裁代建功所强调的就是“数字文化”,讲究业绩优先,拿数宁说话。这样的机制是为了保证搜房网的高成长性,“未来要保证百分之百的增长”,按照董事会的要求,代建功需要带领搜房网保持速度与规模的增长。

与服务房地产不同,家里会科技服务集团以网络、电话等为平台提供家政服务,令家里会的总裁杨守彬比较苦恼的是如何将这种服务标准化与规范化。“我们的产品就是人的服务,在规模化后尤其是如果每天有500个以上的签单量的话,就需要建立服务体系与规范”。杨守彬表示,目前公司最缺管理方面的人才。

对于人才的需求,大众点评网资深副总裁龙伟也深有同感,“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啊”,龙伟套用了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目前,在饮食行业小有名气的大众点评网随着业务的发展开始拓展全国市场,一方面,龙伟希望控制公司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他也正在物色大量的技术与网站人才。

垂直搜索网站酷讯也有人才短板的困惑,该网站创始人陈华是技术出身,目前面酷讯临商业模式的调整,公司规模也从北京往上海等地扩张。陈华所担心的是公司营销方面的执行力,找一个营销管理大师将公司目前的市场向外扩张,这是陈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所主要考虑的事情。

网络服务点亮新生活――互动沙龙实录

嘉宾IDG(.cn)全球副总裁熊晓鸽、搜房网(.cn)总裁代建功、大众点评网资深副总裁龙伟、家里会科技服务集团总裁杨守彬、酷讯网创始人陈华

主持人:熊晓鸽

熊晓鸽:我是IDG公司熊晓鸽。首先祝贺一下《互联网周刊》。虽然互联网这个行业很热,可是一个平面媒体坚持做这么久我还没见过,我觉得这个杂志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熊晓鸽:从您开始自己介绍一下,是哪路英雄。做的什么事?

陈华:我是酷讯网CEO,也是酷讯网创始人陈华。今天的主题是网络点亮新生活,互联网对生活问题的解决方式多种多样,而酷讯有更大的创新和很厉害的武器。比如我们用搜索引擎的技术,把信息全部抓过来而且是实时,有效的,这种方式可以让老百姓更方便。

龙伟:我是大众点评网资深副总裁龙伟。大众点评网是2003年开始做的,后来Web2.0出现,我们做网站的时候,这个概念还没有出来。中国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吃总是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我们自己的定位不仅仅是餐饮,不叫美食点评,叫大众点评网。我们希望建成城市消费生活的指南,通过网络凝聚人的力量。

代建功:搜房网应该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与家居的网络门户,致力于成为最大的与家有关的网络咨询和服务提供商。

杨守彬:家里会是一家比较小的公司,我们通过一网一卡一电话提供家政、维修等一站式服务平台。我们围绕生活来做,像他们一个做“搜”一个做“评”,解决的还是信息的问题。家里会要做服务,家庭生活中很多事情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尤其是找保姆、搬家等等琐碎的事情。像他们解决的是找服务的问题,而家里会解决的是找到合适的服务和找到有价值和满意的服务。我们比他们做得深一点,但没有他们做得宽。

熊晓鸽:我想问一个问题,第一你们有没有VC?第二你们现在目前是什么规模,是盈利还是烧钱?如果烧钱烧多久?第三你认为市场能做多大?

陈华:酷讯06年上线,之后获得风险投资,在06年9月份获得二次投资,现在酷讯有两年的投资。公司规模有200多人,主要是技术产品占一大半,还有市场营销等。我们觉得生活信息的市场是非常巨大的。

熊晓鸽:您现在属于投资还是烧钱7

陈华:还在烧钱。

熊晓鸽:自己能盈利还要多久7

陈华希望越快越好,估计一年之内。

熊晓鸽:VC您已经有人投了,也已经融了两轮了,最后一个问题是五年内销售额,你觉得能做多大?

陈华:我们认为这个市场非常大。我们主攻两个方面,做一个十亿美元的公司是可以的,我指的是市值。

熊晓鸽:你的销售额能做多大?

陈华:当然希望越大越好。

杨守彬:我们在06年第一个融资,一年之后有另外一个机构投资者,我不方便讲。融资情况是这样的,2006年做过一轮,一年以后会有另一笔融资。

熊晓鸽:现在还是投资阶段7

杨守彬:差不多吧,6到12个月之内可以打平。按照我们的目标,五年内可以达到2亿至5亿人民币。

龙伟:我们没有VC投资。目前到元旦,公司才算成立一年。单纯算线上服务还在亏损,算上线下,10月份已经盈利了。我们可以做到两亿人民币。

熊晓鸽:每个月都在花钱?

龙伟:那是我们自己投资的。

熊晓鸽:多久可以持平?

龙伟:我们旗下4个公司,从公司来说已经盈利了,但网站这一块是亏损的。

熊晓鸽:网站5年内能做多大?

龙伟:我们是属于线上门户,线下去服务的。

熊晓鸽:我问的内容不是要刺探商业秘密,你们都是个体经营服务,属于第二代互联网。大家都在找一种模式,风险投资也是一样。下一个问题,你们都想做得很大,今年马上结束了,你觉得明年最头痛的是什么?对你们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陈华:我刚才说了,希望在一年之内继续调整商业模式,找到一条收入规 模更大的路子,这是我们的商业目标。品牌上希望把酷讯在北京比较好的品牌口碑传播到其他城市,在其他城市形成相当的品牌形象。

熊晓鸽:有哪些地方您担心?

陈华更多的是营销方面的问题,我是技术出身,我们也在寻找优秀的营销大师。

熊晓鸽:您觉得可能到哪里找到?

陈华:我们一直在找,我觉得应该找得到。

龙伟:套用一句话“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我自己觉得大众点评网在一些主要城市,上海、北京做得还可以,全国拓展的话人才是问题。我们感觉自己的发展速度有点控制不住,在人员规模上都是这样。找到合适的人帮我们做大、做强,这些方面是很大的挑战。技术人才、网站方面的人才,我觉得都需要。另外我做的行业是餐饮行业,有点类似携程,如果来个非典大家就不出门了,对我肯定有影响。希望中国经济持续再好50年,奥运会之后可以持续往上,不要过了奥运会有一个回落,这是我们控制不了的。

代建功:搜房2000年高盛投资进来,2005年法国一家上市公司投资进来,2006年8月31号,澳洲电讯投资了20多亿人民币进来。这是搜房网的一个历程。第二个问题关于搜房网的最大挑战,应该是搜房网的成长性。因为搜房网的基数已经比较大了,要按照董事会的要求有非常高的增长,增长是为了保证公司的规模,市值不受影响。所以我觉得对我们挑战最大的还是如何保证未来100%增长的速度。

杨守彬:我觉得不仅是明年,今年也遇到这样的困难,关于服务体系标准和规范的建立,这是我们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难。携程的产品都是非常标准化的,客户对他的价格和标准认同是非常简单的,我们牵扯到人的服务就非常复杂。尤其规模化以后,每天做50单不困难,单处理500定单就非常困难。

熊晓鸽:人才有问题没有?

杨守彬:最缺乏的是带领团队建立标准的人才。我们的人才也比较明确,希望引进一些更加能干的人。

代建功:搜房网为这个行业提供了很多人才,当然搜房网给他们提供的机制非常好,大家都希望在搜房网发展。

熊晓鸽:你们四位各有各自的不同关心。你们三位做to C、to B的,最大挑战就是人才。酷讯网是营销和管理,大众点评网是技术而家里会是管理。搜房网比较成熟,挑战不太一样。共同的一点是希望明年市场上不会出现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希望咱们的祖国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有很好的发展,这样我们大家都能够做得很好。

我们最大的挑战是怎么改变。大家都跑到互联网上了,广告也好、流量也好,都跑到互联网上,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靠人才也很难,如果搞互联网又有点弄不好,所以我觉得互联网还是要以人为本。总之市场还是成长很快的,有很多机会,所以中国不仅是创业者的天堂,也是投资者的天堂,这是大家的共识。感谢《互联网周刊》给我们这个机会交流一下。谢谢大家!

整合创造价值――电子商务的下一步

匡冬芳

“我们创办了义乌全球网。这也是整合的很好的一个例子。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了以后,把很多市场环节的缺点弥补掉。义乌传统商业网络加上互联网,这绝对是非常有爆发力的商业模式。”在“2007中国商业网站排行榜暨中国互联网企业CEO峰会”上,谈到电子商务的整合时,互联网实验室、博客中国和义乌全球网共同创始人兼董事长方兴东这样说。

上线于2007年10月的“义乌全球网”,但从名字就可窥其胃口之大。虽然立足于面积只有1105平方公里的义乌,但面向的却是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义乌全球网目前整合的是50万种商品的海量批发采购需求,但方兴东曾对媒体表示,除了供求信息之外,将来还会提供整个交易配套服务。

而早在2005年的第二届互联网与新通讯峰会上,阿里巴巴(.cn)集团高级研究员梁晓春就做出预言:搜索的增值业务再往下发展,可能出现的主题词,就是“整合”。他当时认为整合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将会体现在整个瓦联网世界。2007年的阿里巴巴证实了他的预言,如今的阿里巴巴整合了B2B、淘宝、支付宝、中国雅虎()、阿里软件、阿里妈妈,立志于“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打造电子商务生态链”;同时,ERP厂商也不甘示弱,金蝶(.cn)、金算盘轰轰烈烈地推出各自的全程电子商务网站,在ERP和电子商务之间实现整合;再联想到两大比较购物网站买易通()与丫丫购物搜索()在今年进行的全面整合,行业内一系列不同渠道的整合动作与事件表明,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的关键词之一是“整合”。

但整合的机制是什么?这些企业在做出决策之前,对企业自身所处的内在以及外部生态环境究竟有怎样的权衡?这股整合风潮,将促生哪些细分市场,产生哪些新的增长点?而对于每一个企业自身来说,是1+1>2的效益最火化?还是尾大不掉,难以消化?一次论坛上的探讨,只是抛出了一个线索,却留给人们太多的问题,暨需解答。

戴尔(.cn)一直以反应敏捷的供应链管理而被同行和业界所称道。在这次中国互联网企业CEO峰会上,戴尔中国公司高级系统组总监吴承杨先生同:阵从供应链的角度提到了戴尔的整合。他说:“戴尔今天最大的改变,你要什么你告诉我,然后我提供你所需要的东两,这个是我们整合的最根本的动力”。吴承杨把戴尔的后台母体比作公共事业的电或者水,你不会关心是哪里的电和水,你希望的是一个公共事业。这不由地让人联想到媒体曾报道的戴尔有悖于传统的“虚拟整合”理念。戴尔把所有的供应商都看成了,自己的车间,通过采购把最具性价比的产品买回来,自己做最后的整合。从这个角度来说,戴尔整合的是世界各地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电和水”,难怪吴承杨先生说,戴尔之所以成功,三大制胜法宝之一就是整合。

尽管各个领域、角度、渠道之间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尽管电子商务的模式在中国发展得已经比较成熟,但正如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资深总监卢洋所分析的那样,目前中国电子商务大环境还处在挖掘潜力阶段,互联网集约到中国企业的不到20%。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创新、融合、共赢”,实现细分业务模式之间的资源共享,也许更接近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主旋律。

从最初的“概念”到与传统商业的“融合”,到可以预见的将来的“不分你我”,从“信息交流”,到“走向生活”,从“meet at Alibaba”-走向“Work atAlibaba”,不管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总结,可以肯定的是,在将来,电子商务会 变成一个所有个人、家庭和企业整合在一起的系统,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

网络营销新趋势

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网络营销的新趋势”,分享一下艾瑞(.cn)的网络营销的观点。

第一是网民快速增长,推动网络营销快速发展。整个中国网民的数目,加上网吧、学校以及单位,1.6亿还是相对保守的数据。另外,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和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都是使网络媒体成为重要媒体的基础。

第二是中小企业的成长带动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搜索引擎已经变成中国最大的网络媒体,百度(.cn)2007年第一季度总营收入已经正式超过新浪第一季度品牌广告收入,成为承载网络广告的第一媒体。品牌广告远远没有中小企业庞大数量增长快。因此有人说搜索引擎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第三是品牌广告主投放向整合方向发展。在中国我们自己的统计数据当中,去年网络营销产业有60亿,其中46亿在品牌广告,包括与线下的营销、社区的深入结合式营销都是越来越多元化。广告主会设定一个目标,采用多元化网络营销手段,以互动的方式,成为未来越来越重要的主题。

第四是品牌,“告的形式也开始多元化,视频广告会成为主流的网络广告形式。富媒体有非常多的主题,可以根据广告主的特点进行创意,但不能达到非常好的标准化,所以视频广告会是越来越重要的发展趋势。”

第五是社区营销从概念变为应用,将成为越来越常见的营销方式。品牌广告主也越来越重视采用社区营销作为互动手段,强化与网民之间的互动。网民通过BBS参与营销活动,可以通过社区的方法进行提高,而不仅仅通过抽奖或者其他诱惑让网民提高点击率。

第六是网络媒体的多元化。2007年,迅雷、PPLive这种非网站形势的网站,越来越盛行,还有在网吧当中提供操作系统的,也慢慢有了比较多的收入,迅速成长为广告型媒体。实际上只要你掌握了电脑的资源,掌握了与用户之间有黏性的互联网服务,都有可能让你掌握资源。微软的战略之一就是打败Google(),把微软核心的战略资源变成广告载体。

第七是品牌广告投放主流计价方式,由现在的按照时间来进行计价的方式向人群定向的CPH转变。2008年门户已经推出了CPM计价方法,未来我们觉得定向CPM广告是非常主流的计价方式。以FT中文网为代表的CPM计价方式,整个基础是来自于诚信、技术以及第三方的市场研究公司对产业的推动。

第八是网络联盟当中,以搜索联盟发展为新趋势,已经开始多种多元化,网络联盟出现更多的发展。包括搜索引擎二级联盟、短期联盟、电子商务联盟还有其他形势的联盟逐渐出现。

第九是网络广告公司趋向专业化。汽车领域、房地产领域等一些公司及网络游戏当中的“奇迹”型企业都在产业当中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品牌广告来讲,也越来越有整合化趋势。很多大的公司成立了自己正式的互动运营部,希望为广告主提供线上线下的服务方式。2007年以分众为代表,有更大的话语权,就有更高的利润率,能够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第十跟艾瑞有关系,网络产业链更加成熟,更加认同第三方的数据公司。互联网是可丈量的媒体,不管是像艾瑞这样的第三方的通过全样本或者部分样本进行衡量的公司,还是网络分析的公司,都在网络营销中越来越受到广告主的认同,这个市场空间会越来越大。第三方可以更好的指导广告主的投放。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十大关键词,第一是网民成长、第二是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第三是网络的整合营销,第四是视频广告,第五是社区营销应用,第六是电脑媒体的多元化,第七是定向广告计价方式,第八是搜索联盟的开放发展,第九是公司专业化集团化,第十是认同第三方数据。这是我的总结。

互联网革命和后工业化时代的商业逻辑

要想了解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格局,中国经济的未来往哪个方向走,只能有个宏观历史的对比,才能真正的理解互联网未来十年的大发展趋势。所以我今天演讲的主题叫“互联网革命和后工业化时代的商业逻辑”。

要了解后工业化时代的商业逻辑,先简单了解、回顾一下工业革命开始。从18世纪发起的技术革命,第一次有了机器的动力,取代马力自然的动力。

经过两百多年的技术发展,实际上全球的经济完成了工业化时代的大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形成工业化的商业模式,那个特点就是先生产,后销售,有三个核心词“标准化”、“流水线”、“大规模”以及由此带来的低成本,中国制造把这样大规模生产推向了新的。但是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及信息化革命的持续推进,我们认为世界经济正在转向后工业化时代,而后工业化时代最大的特点是按需生产。未来不仅仅是营销,既然叫电子商务,就应该覆盖的不仅仅是营销,也包括生产、设计、物流、销售、服务,它的核心是大规模定制,按需生产。

互联网的革命最终想突破的就是后工业化时代最大的瓶颈,个性化营销,任何大的技术革命要真正发挥影响,一般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能让技术革命真正变成大家生活的一部分,变成整个社会经济基础,变成商业模式的大变革。从大的宏观角度来看,互联网刚刚完成了第一个阶段,走过了自己的十几年的经历。

互联网革命将进入第二个更加精彩、让人兴奋的阶段。过去十几年,无论从雅虎()美国最早的门户到Google()本身都是在做媒体、广告,但未来互联网一定会变成电子商务。这样的商业变革要求互联网突破媒体这样的狭窄领域,走向社会生活和经济,这是未来互联网十年最精彩的发展。互联网将全面从媒体转向工具。

要完成个性化营销,要想实现这样大的平台转变,就要求互联网的技术、性价比必须有一个质的飞跃,进一步大规模的降低互联网使用成本。虽然经过十几年发展,互联网在中国有了1.6亿网民,但实际上互联网使用起来,对于绝大部分来说还是相当人的壁垒。最简单的例子,讲到互联网总要有一个网站,但建一个站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高不可攀的,是非常复杂的技术冒险。怎样从根本上突破互联网大众使用的壁垒,这就是阿里巴巴(.cn)集团特别是中国雅虎承担的大突破。

雅虎2007年年底逐步推广一个新的互联网应用平台NCP,中国雅虎想做的就是提供后工业化时代互联网工具平台的集成。这个平台在技术上必须是一个整合了搜索以及各种社区化工具的大的应用平台,我们希望通过集成的、极为简单方便的互联网应用平台的推广,让绝大部分中国人可以不用费脑子、不用IT 技术的积累,就能够利用互联网创造新的价值。大家可以随心所欲的建立站点,再也不用担心带宽,担心招聘人员。只有通过这样大的技术平台的突破,才能让更多的中国人可以把互联网作为生产力的工具好好利用起来,进一步释放互联网技术革命原本承担的大历史使命,突破未来互联网生产力发展的瓶颈,帮助整个社会经济从现在的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零售,走向未来的个性化生产、个性化营销。

这是雅虎NCP被评为最具潜力的商业模式的原因,我们抓住了未来互联网的大趋势,那就是从媒体向工具平台的转变,以及互联网第二阶段的技术革命必须完成的大规模降低使用门槛,承担了这样的一个重要使命。

我就是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互联网的未来一定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必将超越简单的媒体和广告,全面覆盖所有商务的各个环节;第二,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帮助全球经济完成从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到以个性化营销为龙头的后工业化时代的模式;第三是利用电子商务的平台,这是最让人兴奋的地方,阿里巴巴和中国雅虎希望利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国的互联网、为电子商务搭建一个技术平台,做出自己的贡献。

垂直搜索市场的缝隙市场

我的议题是关于垂直搜索市场的缝隙市场。互联网迎来了一个大好时期,影响了整个中国环境的改变,这里也包括了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从百度(.cn)和阿里巴巴(.cn)的成功,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商业环境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互联网正在影响着整个中国用户的生活习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也是响应这次大会的方向,告诉人家如何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市场里,如何在搜索市场里找到缝隙。

垂直搜索是一个亮点。分享一下传统行业的例子,有一家专门生产吸管的公司,这种吸管主要是饮料还有一些其他软包装中需要用到的,这个吸管平均价值不到一分钱,利润不到一厘。而这家企业当初看到了这个市场,把这个产品作为自己的核心产品去做,现在这家企业生产的吸管已经占到全球30%以上的市场,每年销售额近30亿,包括肯德基、麦当劳都在用。

用户需求变化怎么样做,在垂直搜索市场会有很好的机遇。我们希望锣鼓网能从单一的商业搜索,转化成为能为商人提供全方位的垂直搜索引擎。我简单介绍一下锣鼓网,人家知道锣鼓在中国代表的是喜庆的日子,锣鼓一响黄金万两,这是代表为中国商人来年生意祈福的意思。锣鼓网致力于促进中国中小企业的网上贸易服务,依托我们的搜索技术和贸易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网络营销解决方案,帮助中小企业开展网上贸易。而这一年多,我们一直追求技术上的革新,为用户提供实时精确的商业信息搜索服务。现在有超过十几万用户在锣鼓网上寻找商机,锣鼓网拥有一个超过6000万的商业搜索数据库。我们希望打破各个平台的界限,提供整合资源,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从建站到搜索的服务。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发现搜索的缝隙,更多代表了未来电干商务市场逐步进人个性化的领域。今年我们做了比较大规模的客户调查,调查结果让我们感觉商务搜索是任重道远的事情。接下来我站在中小食业的角度谈一下在这个领域提供一些更符合他们需求的服务。

第一叫空想深闺。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中小型企业在采用互联网服务的同时,缺乏后续的宣传服务,企业建立网站以后基本无人问津,它们会形成一个信息孤岛。我们提供的服务叫做智能化建站,用户可以提供一些产品信息、公司信息,半个小时之内建立自己个性化的企业站点。第二个观点是有心无力。现在商贸网站越来越多,会员门槛越来越高,想在网上获得更好的推广要支付大量费用,而中小企业因为购买力低,网络营销服务的费用预算少,很难在互联网上进行大规模推广,支付能力的局限就让他们感觉有心无力。我们开发一款产品叫商机快车,可以很好、很快速的推广到很多网站上。第三足无所适从。每个网站、企业都有自己的信息,我们提供了个性化商业情报服务,这项服务主要是让企业主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定制一些互联网的包括行业咨询、社区服务以及其他供求信息的服务,我们能最及时的帮他们更新。

对于众多的同行来说,我们希望大家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最重要的是有远见。找准缝隙市场也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发现别人容易忽视的角落,通过精密的市场调查找准目标市场并持之以恒,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要想办法把缝隙市场变成主流市场,通过创新引发垂直搜索市场的创新。

互联网给企业的消费者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到底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什么影响,这是今天和各位分享的内容。

互联网这个公众平台有两个大群体。一个是消费者,每个人既是消费者,同时也由于工作、商业的关系,又构成另外一个团体,就是企业。在过去十年,我们看到消费者在更多地把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围绕整个消费生存的元素迁移到互联网上。这是从购物的角度讲。

从日常的生活角度来讲,在过去十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的被重新定义和改变。需要更便宜、更多选择的物品,需要个性化的服务,也希望自己能参与到相关的内容创作上,希望实现更快捷的沟通等等。由于消费者生活现状的转变,今天互联网已经把人们的生活带入网络化生存。最早的电子商务公司叫8848,搞过一个活动叫网络生存,在十天足不出户解决所有必须用品,在今天确实变成了现实。

与此同时,虽然过去十年互联网发展非常热闹,但中国经济最蓬勃的成长动力,也就是中国的传统行业,还远远没有在互联网平台上建立。另外从供应商角度来讲,也需要有更多的采购渠道,而不仅仅依赖于现有的供应商。以前线下的流程效率非常低下,而且应变市场变化的能力很差,是因为没有及时、快速地应对市场的反映系统。我们考虑的就是怎样更多增收、省资、提效、避险。什么样的模式能带给企业老的商业模式一种创新?我们看看互联网具有的特性所带来的创新。

从增收的角度来讲,借助互联网平台,企业完全可以更好地覆盖更多的用户群,只要有网络接触的地方就可以使用互联网。另外有一些不太经济的、低成本的服务,借助网络可以覆盖到相关的规模优势。

企业的互联网化是不是仅仅建网站,答案很明显,不用回答。其实有几个方面企业可以考虑互联网化的。

首先是把信息需求放上去,企业的产品信息。无论是阿里巴巴(.cn)商务平台,还是门户、搜索的方式,都是想去告诉传统企业,把钱花在这方面我能帮你做什么。进…步延展,有更多交易需求,比如曾经的大型钢铁企业,他们已经开始用垂直电子商务 网站,通过平台直接找到买家和卖家。第三层次是外部增收。中国十个中小企业九个半人认为头痛的问题是增加收入。节省成本是第二位,剩下有一部分说节省成本是我们要考虑的,最后还有一部分企业说提高效率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可能企业把更多的管理需求,围绕企业的协同、客户管理等搬到互联网上。围绕三个需求,哪些流程可以被互联网化?给互联网化一个定义,用互联网平台改造、优化甚至完全替换现有或部分企业流程的方式叫做互联网化。很多业务是可以优化的,比如采购,比如支付、定单管理等等。有些行业已经走在前面,比如网上银行,是发展很好的应用。金融企业作为经济规模很大、服务人群很多的商业形式,实际上在互联网化上走在了前面。

第二是品牌制造业,我很看好雅戈尔、杉杉这样的公司。本身有很强大的线下品牌。过去销售是通过层层渠道分销下去,其实完全可以建立网上营销。

最后我想多次审议观讲的两人趋势:第一,未来十年有一个非常惊心动魄的产业机会,就是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而互联网化确实可以帮助传统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也符合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方向。第二大的趋势就足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商业模式的冲击将会比有线互联网更广泛。

国际互联网对中国

国际互联网进入中国基本没有特别成功的先例,所以我今天来分享的是一个创业的过程,MYSPACE()如果在中国发展得好,会有什么方法?

社会化网络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吸引的手段。社区化网络可以达到用产品推销自己的时代,获得更多的受众,而且呈现病毒式扩展的方式。第二是客户行为的研究。事实上在社交网站里有更多机会对用户行为进行更精准的描述,既可以通过客户的显性特征表达,还可以通过用户访问什么朋友、浏览什么内容,获得一些显性的用户特征。

过去国际互联网企业在中国都不成功,MY SPACE有没有什么办法在中国取得与这些企业不同的效果?首先我想跟大家汇报一个事情,在2007年9月20号,把服务器从美国支撑变到全部由本地支撑,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把服务器移植到中国,可以由中国团队自己设计、引导、开发,在这样的起点上,应该说MY SPACE中国和在座诸位一样有了自我研发的能力。

除了具有自我研发的能力,MY SPACE还有在MY SPACE美国2亿5千万用户积聚起来的技术平台,以及对中国用户产生的拉动作用,这是MY SPACE的优势。另外MY SPACE的发展还基于很多音乐的元素,在洛杉矶附近有大量乐队在酒吧演出,他们曾经是MY SPACE最基础的核心用户,这样的摇滚音乐文化在中国发展上完全具备。所以MY SPACE在中国能发展好,我觉得就是这么几条,一个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按照中国的网民需要进行优化。

第二就是要学习不同的互联网,尤其是互联网社区发展里面的优秀品质。比如新闻快报,促使很多用户去了解或者关心其他用户的特征行为。MY SPACE过去没有新闻快报的机制,但是自从MYSPACE在中国有了自己的研发自,我们就在自己的产品里开始实施了这样的服务,效果也非常理想。

第三,MY SPACE如果在中国成功,最依赖的是建立一个什么团队。这样的团队需要有战斗力,在本土的市场上和互联网企业进行肉搏战。我们在两个星期内改造了用户首页、新闻快报,改造了群的产品,帮助用户更有效的聚合在一起。这样的改造在两、三个星期内推向市场,而过去可能要花上五、六个月的时间。另外还要建立团队尊重用户的文化特征。我们进行的很多产品改造以及技术运营能力的提升,都是根据用户的反馈来的。热心用户对于我们的支持,使得我们的服务有了很大的改进。

上一篇: 品牌运营的重要性 下一篇: 社会治理重点工作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