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的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0 17:12: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关于思想政治的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于思想政治的论文

篇(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及发展人的重要学科,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人文理念,突出其人文关怀的特点。做好人文关怀的贯彻,对大学生发展及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由于人的本性特点决定了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以人为本,用人文的方式教育人、理解人,从而带动人的发展与进步。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加强人文关怀,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将大学生塑造成具有优秀品质的社会主体,不断完善大学生的品格,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大学生主动认识自我,不断塑造优秀的品质,提升自身素养。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人文关怀,将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开拓精神提升,能够完善大学生各方面素质,促使大学生在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便是重视人的因素,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核心则是贯彻人文关怀理念,这也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提升的重要支撑,能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实施途径

2.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是一种具有价值的信念,同时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性力量[2]。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不能仅仅是对人文观念的简单服从,必须立足于人的基础上,激发人的个性。因此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人文关怀,必须对传统观念进行突破,对人的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及方法论,从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另外,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此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促进大学生将个人精神与其他学科精神有效统一,使其健康成长。

2.2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所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质量。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仅将其看做一门普通的学科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并且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其兴趣较差,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学生的创新性及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提升,最终影响学习效率。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个体思想,让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知识。但是教师不能过于放任学生,要做好引导工作,利用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及信任,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在人文关怀视角下,教师要与学生做好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兴趣,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发展与进步。

2.3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及教学的综合性,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有效的人文氛围,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传统文化精神,加强文化的交流融合,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现今世界全球化不断深入,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日益密切,不同的文化包含不同的思想,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批判性地传授外来文化,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及科学精神有效融合,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2.4创新教学方式

篇(2)

2.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危机发生时起临“危”不乱的减震作用

第一,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有效地实施心理干预。高校在危机处理阶段,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个体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提高其对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风险的认知能力、对周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使危机处理工作有效推进。第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舆论引导功能。校方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加强正面的引导和宣传,对各界消息要积极跟踪,进行科学的信息搜集和处理,杜绝信息的瞒报和伪报,迅速对事件本身做出反应,及时地主动地真实、权威的信息,消除负面信息。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知情权,又能体现校方处理危机事件的积极态度,起到稳定局势和提高学生对学校信任度的作用。

篇(3)

第二、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可以增强其渗透性,影响持久,形式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产生“润物细无声”作用。各种文化活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交流思想,潜移默化地使职工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特定的意识和行为。

篇(4)

1. 人文关怀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对人关心、对人爱护和对人尊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做到对每位学生都能够做到人文关怀。能够了解、熟悉、掌握多数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对学生要做到: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等。

2. 人文关怀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应该如何展开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的特点,即应对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并举,要富有人情味,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价值追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外界诱惑因素进行劝导,比如可以与学生通过博客谈心,劝导等等,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同时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高职院校,只注重学生掌握的职能的考察,而忽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学生们毕业后的专业技能可能都是一流的,而心理上却有些不健全。因为在学校中,没有得到很好的社会价值引导。一些学生走上社会,因不能够很好地处理一些人际关系而影响了自己事业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讲,这是学生们社会环境软性因素适应条件的不足,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关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即个人的社会适应性和公共价值选取的人文关怀引导。

在人文关怀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既要有坚定的原则,也要有灵活的对策,更要有人文关怀的方式、方法的创新。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崇尚个性追求的社会,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们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中,我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具有个性特征的学生,还有他们的特定价值思维和社会环境影响因素。

2.人文关怀问题的解决方法

面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寻找一些途径来解决,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人文关怀”,都能感受到温暖。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德育”放在首位,做事必须先要学会做人。只有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做好事。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首要选项。我们要把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价值体现做一个系统的归结,设定学生个性的特点目标。在这一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方式方法固然重要,人文关怀的最终目的更重要。当然,在人文关怀中我们还要进行社会的阴暗面教育,这是十分必要的。否则,“温室里的花朵是无法经历风雨的”。

我们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只有思想政治工作者认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才会对学生们进行关心,才会对学生们施予影响。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工作,除了传授知识技能外,在思想行为上,对学生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说,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对人文关怀问题的解决也是很关键的。

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发展。在“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变化,对学生们施予人文方面的关怀,并能够随时随地地采取恰当的办法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篇(5)

党的十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求人文关怀在良好社会心态养成方面发挥作用,拓展了人文关怀的社会功能。处于变革频繁的企业中的职工,更是亟需人文关怀,以便养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人文关怀在当今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大有作为,也必须大有作为。

一、人文关怀对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同一性。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管理,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因素,是适应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始终把“人”作为其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一种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不断提升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运行是其基本的功能。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以实事求是之心,科学朴实之理,真切感人之语,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度的负责精神和优良的工作作风,科学筹划,精心组织,有效实施,要力争主动,把工作做在前面,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人文关怀是一种立足个体又超越个体的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把人既作为一种物质人、又作为精神人,强调了人的人格的完整、价值的实现、尊严的体现,通过外在影响促进个人内心的和谐。二者都是以人为中心,紧密围绕着“人”而展开,具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不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侧重的是实际的实践,人文关怀重点是一种理念。

人文关怀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人文关怀尊重个人的尊严、需求、价值,要求知、情、意、信、行几个方面的和谐统一。这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停留在知的层面上,忽视思想道德情感的培养,忽视受教者的主体地位,忽视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信念的养成,是一种有力的矫正。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在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关键时期,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诸如创新能力不足、发展不均衡、机制不完善。这些不足导致的弊病正在蔓延,社会的焦躁情绪、内心的失衡、极端的报复行为影响着社会的和谐。提升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实现企业职工的心理和谐,从而培养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就要求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加强对企业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其主体地位,维护其根本利益,解决其实际问题,满足其心理需求。

二、人文关怀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把握其合理需求。把人文关怀引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作为主体和目的,把人作为教育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当作教育的结果。在企业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企业职工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两者是平等互动的关系。尤其尊重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它往往被忽视。在多样化的现代社会,企业职工面临着多种选择、激烈竞争,出现了种种新问题,如就业、薪酬、升职、人际交往以及精神压力等,产生了不同层次的需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去关注、去解决。当前,企业可以创新开设“职工信息平台”,让职工通过网络平台表达个人诉求。切实发挥网络优势,逐步引导职工通过信息平台,向公司表达个人诉求,用好信息平台,及时信息,传播正确声音。

篇(6)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应用在到企业管理中,成为企业凝聚人心,塑造形象,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好形式。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用人类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教育人,启发人,解决人们的思想、立场和行为的问题,它的政治性要强于经济性,它对企业管理起导向、保证作用,但不能代替企业管理。在实际应用中,要正确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

(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思想问题,需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来解决,有利于开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有利于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保证。受企业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主人翁精神的教育、道德教育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教育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完成。

(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指导作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决定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保证企业文化社会主义性质。企业在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必须符合企业的管理需要,与思想政治工作保持高度一致,用思想政治工作来指导,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活动代表社会主义方向。

(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依托。企业文化为企业精神不断丰富新内涵,不仅把企业的价值观,管理理论涵盖其中,而且还把经营管理都规范了标准。各种文化活动服从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丰富职工的生活,能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好的依托和环境。

二、正确区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统一性和相异性

(一)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共同点,具有统一性。

1. 目标相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造就适合本企业发展战略的群体意识和共同价值观,以实现本企业目标,同时也是为发展生产力服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就是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的稳定、改革、发展服务,提高全体职工的科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增强其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自觉性,可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目标上是一致的。

2. 方向相同。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就是为管理服务。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保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3. 对象相同。对于企业来说,不论文化建设,还是思想政治工作他们的对象都是企业的全体职工,都是做人的工作,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让职工发挥创一流、争第一、勤奋,节俭,多奉献,为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服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员工的成就感、需求感、主人翁地位。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不同点,具有相异性。

1. 理论结构不同。企业文化有明显的管理理论结构,一般把企业文化分为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而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企业文化一样分明的结构。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其制度层和物质层与思想政治工作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只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外延和扩展,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构部分。

2. 基本属性不同。企业文化属于管理的范畴,是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管理思想和方法融为一体而形成的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升华,是企业管理理论的最高境界。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政治,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建设中政治活动范畴。

3. 工作重心不同。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密切联系,但又不完全重合。企业文化的重心更多体现企业家的战略思考,体现企业家的政治觉悟、智慧和精神,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因而它只能属于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统一,具有重要的共同特征。

4. 工作方法不同。在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中,重在使员工对企业观念和行为准则做到高度自觉性和一致,并直接将其转为具体自觉的行为,其制度和行为带有很强的强制性、严肃性。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注重疏通和引导,说明教育,沟通发展,一般不带有强制性。

三、正确拓展企业文化建设与政治思想工作的新领域

国有企业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时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化建设活动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的统一性;二是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有利于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化,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四是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知识化,必须用科学知识探讨人的思想发展规律,分析人的要求和行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面对新问题、新特点,一方面注重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野,新领域,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新发展,另一方面要继承传统的方法,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知识化的新趋势。在企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把党的基本路线新的理论成果贯穿到企业文化理念中,贯彻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更加适应知识化、人文化的发展趋势。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管理高度的新要求,既要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需要,又要创新建设方式,提升管理新理念。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外延,适应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运用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个人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既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改进,又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扩大了信息渠道。同时倡导人本管理思想,增加员工的自主管理,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文化建设的个性化更加开放。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的融合,适应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的新趋势。运用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走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具体显示企业目标,更有效斗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员工只有企业的价值实现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这种价值取向一致性,正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企业经济建设中心,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正确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创新的有效结合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创新能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因此,要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之间收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一)在文明创建活动工作中结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要求,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适当的载体,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融入职工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各种文化活动中,使职工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提高素质,认真研究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所达到的效果,通过职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形式,把职工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具体化,把他们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无形的东西,融入到文化创新活动、办实事实效活动之中,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落到实处,真正取得实效。

(二)在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中结合。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人们不断更新观念和思想解放,可以充分发挥和显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导作用。同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创新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加强人、财、物的管理,理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管理体制创新,为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企业活力开辟有效途径。此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创新中有机地结合,可以促使企业增强全面提高员工素质的要求,更好地促进企业以文化力提升生产力,积极营造有利于管理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机制和文化氛围,从道德观念、文化素养、业务技能各个方面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为企业开发、储备人才资源创造良好条件,满足企业管理创新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创新是企业的主题,企业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思想保证、智力支持、精神动力、文化氛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实现有机地结合,可以发挥有效的功能和积极的作用。观念的转变和思想的解放,是企业管理创新,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所在。

篇(7)

1.前言

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源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才能在当前形势下做好人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呢?笔者认为,要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根据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2.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转化和塑造人的思想和感情。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和人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严格的科学性、强烈的实践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综合性等特征。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1]。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现代化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保证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2)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3)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对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对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在当前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人们认为只要把经济建设工作搞好就完事大吉了,而搞不搞思想建设工作无所谓。就是在一些机关单位中存在这种思想的人员也不在少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无所作为又没有地位,可有可无。

3.2政治思想工作方法不符合实际。由于在很多企业单位和机关单位中存在轻思想建设、重经济建设的认识,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必要的工作而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是“空对空”,不仅只是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形式,而且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最终的结果是,虽然做了思想政治工作,但却没有客观的成效。

3.3多元化的思想挑战。网络既能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也能授人以消极颓废的意识和文化。人们通过网络便捷的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如社会治安状况不如人意、分配差距逐年拉大、个人就业的不稳定性以及竞争带来的种种压力等都对人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带来了极大的冲击[2],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给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4.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足是影响阻碍思想政治工作正常进行的最大障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导致人们对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持消极态度,再加上很多重经济建设、轻思想建设的观念影响,这些都使得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

4.2培训不周,组织不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对政工干部的思想培训跟不上;组织的力度不够,导致很多政工干部很少参加思想政治的业务学习。

4.3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但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轻视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资金来源稀少,资金缺乏,人力与物力短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开展,人员的流动性增强,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

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5.1转变思想观念。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转变人们重经济建设、轻思想建设的思想。如在企业中,转变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自上而下的固定模式,注意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种手段去解决实际的销售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3]。

5.2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如在某些企业单位中推行的书记经理一人兼职的做法就是一种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运行机制,有效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强化考核激励以及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权重,有效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的机制,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

5.3加强思想政治业务培训。选拔政治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有效组织政工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

5.4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往“一块黑板报、一个大喇叭”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4]。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通过新技术、新媒介的推广应用工作,构建网络、视频、报刊等多元化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平台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6.结语

总之,面对改革开放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严峻考验,只有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才能改变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切实有效强化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邓云峰.关于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0,(07):22-27.

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129-01

总书记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拓宽了视野和思路,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

(一)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

人文关怀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是“儒教文明”,孔子的“天地之性,人为贵”;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均体现出一种发展个体人格、宏扬主体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本主义精神特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在工作中以大学生发展为本,把大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教育主体,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调动并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

所谓“疏导”,顾名思义就是“疏通、引导”。“心理疏导,主要是指思想工作者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社会公众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预警、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0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就是将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心理疏导手段和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疏导教育相结合,引导人疏泄不满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恢复正常心理和健康身心状态的一种思想工作方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特点

(一)主动性

心理疏导的主动性,是指在具体的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疏导主体能真诚关注心理疏导客体对象的心理与思想的变化,主动积极适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同心理咨询的做法不同,心理疏导要求教育者主体经常主动深入教育对象之中,及时发现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需要及时加以疏导的不良社会情绪,敏锐发现有生活困难和心理困境问题急需救助的群体和个人,并及时走近这些群体,积极开展心理疏导,讲群体的不良情绪和个体心理危机控制在正常的范围。

(二)共情性

心理疏导的共情性是指心理疏导主体从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心理疏导客体的真实世界;运用相关方法和策略把自己对心理疏导客体内心体验的理解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引导心理疏导客体对其自身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对心理疏导客体出现的思想问题不仅从理性思考进行分析,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予以理解,以便创造一种和谐的心理疏导氛围。准确的共情是心理疏导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它在心理疏导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共情是建立良好心理疏导关系的前提之一,共情使心理疏导客体意识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从而感到满足,产生遇到知己的温暖感、亲近感、信任感,因而有助于良好疏导关系的建立。

(三)双向性

心理疏导是一个双向的沟通交流过程。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并不是仅有心理疏导主体对心理疏导客体的传达,在大部分时候,情况恰恰相反,是心理疏导主体在听心理疏导客体说话与表达。在整个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疏导主体和客体双方都可以有充分表达和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时间,而且双方之间的交流不仅是理性的信息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因而,双方之间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种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等方面的双向互动的关系。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取向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教育者又主要是为受教育者服务的,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归根到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大学生的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至关重要的是树立人本意识,充分考虑个性,在工作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营造以人为本、个性化的人文关怀氛围。

(二)努力培育大学生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篇(9)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should reflect the scientific humanistic concern. The "social standard" value loc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to some extent, obscured its humanistic concern value. This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the actual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is poor.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core status of the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umanistic concern value from the unified set of the inpidual value and the social value, the intrinsic value and the external value.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umanistic concern value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一直非常突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很多,目前学术界主要从认识观念、工作机制、工作队伍、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层面的实际效用性或者说对其社会功能、社会价值比较看重,而对其本身内在所具有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终极追求的人文关怀价值重视不够,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常常流于一种较为表面的工具理性层面,理论建构和实践模式都很难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有所突破,所能发挥的作用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局限性。进一步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的核心地位,建构与时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举措。

“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被提出,它反对中世纪以来的宗教蒙昧主义对人性的戕害,主张恢复人存在本身的自然本性。“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主义的形态几经变迁,它始终具有一个中心的或者核心的支点,那就是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在当代,人文主义表现为对现实的人的一系列基本人权和自由的保障,其实质在于对个人人格尊严和价值、对个人独立自主地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各种努力的肯定、赞同与支持,是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意义应当是具有人文价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应当以疏导人的思想问题,实现人的观念转变,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为目的,以关心人、激励人、尊重人、提升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宗旨,尤其应当以关注人的发展与完善,关注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来体现其特有的人文关怀价值。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无论是精神、意识与观念系统,还是规范、制度与组织机构设置,都无不体现着一定的人文旨趣,表达着某种程度的人文关怀。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的教育,始终是以人文尺度为其灵魂与精神养分的,也都始终是以人文尺度为作为发展的动力与根据的。

但是,在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单方面强调关于人是社会产物的观点,仅定位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忽视了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历史的研究始终把人作为社会历史的本体基础、以人为本的思想,忽视了人的个体追求和价值,对实现社会培养目标的能动作用。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眼光没有落在对大学生个体人格尊重和人性的完善上,使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成了一种被强加的义务,是一种外界强加的东西,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与内容与大学生的需求形成了某种隔膜或交融之屏幢。

应当承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社会本位、集体本位的价值定位对培养服务型的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当今科技飞速发展,新产品新文化层出不穷,创新成了一个国家的灵魂,培养服务型的人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要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世界环境中生存并得到长足发展,必须立足于培养创新型的高级人才。创新型的高级人才具有独特的个人品格和思维风格,这种只见“社会”不见“人”、忽视人文关怀的价值大学生思想教育定位受到了严峻挑战。事实上,社会的发展虽然决定着人的发展,但是人并不是社会存在的消极产物。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绝不是被动的,人是能动的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以其能力和智慧,在对自身发展目标的追求教育中在实践中改造社会的。教育之所以具有社会价值,正是因为教育培养了更好地改造社会,也更好地改造人类自身的人。脱离了对有生命的人的个体尊重,脱离了对个人自身发展目标追求的关怀,教育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就无从谈起。因此,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定位的重新审视,将有利于我们客观而全面地挖掘其本身所内涵的人文关怀价值,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社会本位”的价值定位,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所内涵的人文关怀价值,造成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多方面的偏差和失误。

1、忽视人的主体意识

在高校,教师与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物质因素,两者的关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核心的关系。美国学者柯尔伯格(L.Kohlberg)和班杜拉(A.Bandura)等人曾提出自主主义德育理论,他们认为,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同是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没有束缚、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即在心理自由的状态下接受道德教育,形成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认知能力。反观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以规范式教育为主要特点,重规范轻人格,仍然是刻板的灌输、管理和训练,强制学生服从的“美德袋”式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就像机器一样制造出规格相同的产品,培养出来的学生极为注重外在制约力对自己的制约作用,而较少以一种内省的方式审视自己的行为有否违背自己的原则或社会准则的真义,结果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够简单明了地给予学生完整的基本理论知识,但也极大地造成学生独立意识、主体意识的缺乏,没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理性思考,限制了人的全面进步和人的个性化发展,与关心人,尊重人的本质,张扬人的个性的人文关怀的基本思想格格不入。

2、忽视了人的自主选择

我们知道,教育者是知识和技能的授体,而受教育者是知识和技能的受体,教育是师生双方的共同行为,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主体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下进行的自主活动。但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总是把学生当作加工和制作的对象,把有关政策或文件规定等外在因素作为设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学生发展模式的标准,以此来作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然后以此为准绳来检验和衡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教育者总是把学生当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以独断的态度和注入的方式(即“填鸭式”)向学生灌输关于“应该、必须、不许”的信息和教条。学生几乎没有选择权,只有被选择、被决定和被加工的权利;教育者总是把学生被当成一个消极防范的对象, “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通过强硬的纪律、严密的管理秩序、量化的评价手段和毫无情面的惩戒措施,严格地控制学生的行为和成长过程,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对抗性心理也就在所难免了。

3、忽视人的情感因素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十分明确的指导思想,有反复修改的法定教学大纲,有比较系统的教材,有严格的考核办法,有培养师资的专业,而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却较少关注。在许多教师的眼中,认为只要能把思想政治理论完整地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忽视了对学生的成长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极为重要的情感教育,认识不到学生强烈的主体性独立意向。忽视了大学生在情感上的需要及需要的不同层次;缺乏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和道德生活中面临的关键问题的指导;缺乏激发学生情绪体验的手段和方法,否定了学生的感性生命。这这当然无法激起学生的热情和道德情感。

由于学生情感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极易产生消极的态度,引发消极、失望的情感体验,阻碍自身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以至在实际行动中缺乏情感动力,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唤起学生内心的认同和共鸣,难以使学生的行为发于情、出于自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树立科学理性的价值观,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均衡并重。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培养人、塑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作用,应该说,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提高实效性的起点。

“价值”在哲学意义上是个关系范畴,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客观属性。即客体对主体有用性,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的肯定的关系,价值同时取决于主、客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具有科学理论基础,有着独特的规律和功能的学科,其价值主要表现在通过“人”这一中介来参与社会生活、影响经济发展、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1、从价值主体的层面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关系中,主体既是个体(青年学生),又是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满足个体的发展需要,又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缺一不可、不能偏废。从个人和社会关系来看,个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要通过社会上其他人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光靠自我活动,是无法实现自我满足的。同时,个人又必须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才能换取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满足。因此,只有先是一个自尊、自爱、自信的人,才能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有道德的守纪律的人。一个人没有自尊心,也就没有责任心,也就很难实现社会价值。个人发展愈充分、愈完善,对社会的贡献就愈大,而社会愈发展,就愈能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提供现实的可能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使青年学生不断健康成长,自身的价值不断提升的过程。离开了对青年学生精神世界的建设和生命价值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就会荡然无存。注重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的体现,不但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巩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而且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效果。

2、从价值内容的层面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统一。内在价值是指一个价值本身就有价值,无需依附于其它价值而找到自己的存在;外在价值是指一个价值本身无从显示其价值,它必须借助于对其它价值的附着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内在价值是指其本身所具有的优化人的素质、完善人的个性、提升人的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外在价值则是指它通过社会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所体现的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价值。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一方面,内在价值是外在价值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外在价值是内在价值的体现和发挥,内在价值只有转化为外在价值时,才能得到证实。因此,要想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的外在价值,就必须注重其内在价值的实现,更何况,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内在价值。注重人的内在价值的实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的体现。只有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才能实现人的精神素质和心灵境界的提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未来社会的发展将是更尊重多样性的思想、多样性的价值和多样性的文化的社会,与之相适应,未来多样性社会必然要求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未来的教育追求的不应当是相似性和类同性,而应当是个性,应朝着多样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致力于使每一个学习者所具有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强调在尊重每个受教育者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不是使每个受教育者都成为某种模式的统一规格的“才”,而是使他们成为完整的“人”,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徐长福,从马克思实践概念的价值维度看“人文关怀”问题[J].哲学研究2003.3 :38-39

[2] 蒋永华,人文关怀: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9:24-27.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一、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及作用

保险监管文化,一般是指保险监管机构在保险监管工作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全体监管干部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条、行为准则及传统习惯等。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全体监管干部把个人目标和理想,统一到保险监管机构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上,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内聚力,使全体监管干部团结一心谋监管、求发展;增强全体监管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地维护保险监管机构的声誉。

思想政治工作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证保险监管机构正确的工作方向,保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保监会党委决策部署的落实密切结合保险监管机构的工作实际和监管实践,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保险业发展要求的监管干部队伍,充分发挥保险监管“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作用,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

通过上述对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监管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及作用的分析,可以看到,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不同的工作系统,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两者的工作对象、方向、目的等基本相近, 但工作手段、内容和载体等又有所不同。

(一)相融性。

从工作对象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监管干部积极性为目的。保险监管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价值取向出发,突出监管干部的自我激励。思想政治工作着力于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培育合格的优秀的保险监管干部队伍。

从工作方向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属于意识形态。保险监管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分支,必然受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的保险监管文化,不仅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方向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能更好地保证保险监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从工作方法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相通之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的一些方法,通过多元化的工作途径对保险监管文化的宣传、养成和持续改进也几乎完全适用。

从工作环境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特定的、既确定又变化的监管机关内外部环境中进行的。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要分析各种因素,根据各自特点,找准工作基点,确定工作重点和突破口,以求同步取得成效。

(二)相异性。

从工作手段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主要通过文化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监管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最终实现思想观念的同化,提高监管干部的综合素质。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侧重于正面灌输、系统教育,主要通过政治手段,提高监管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着重解决监管干部的思想政治问题。

从工作内容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包括精神、物质、制度、行为等层面,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主要反映在思想意识方面。保险监管文化全方位地影响监管干部的综合素质。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侧重作用于监管干部的思想,通过解决思想问题对监管干部的行为起到导向作用,较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更具有鲜明的党性和政治性。

从工作途径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主要通过文化环境、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对监管干部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和调节作用;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更多地强调思想、政治等精神因素,通过方针政策教育、形势任务教育等,提高监管干部的思想道德,激励监管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保险监管文化建设的生命线,可以有效指导和促进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为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引领航向,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保险监管文化建设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有效载体,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可充实丰富思想政治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思想、新领域和新方法,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配合和支持, 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同样,没有保险监管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就失去一个坚实的基撑;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正确理解和处理两者关系,对于形成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 班级常规安全教育 下一篇: 信息安全一体化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