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7:12: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可持续发展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有关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的全面性指导战略,本文总结了新形式下医院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旨在探讨新形势对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指出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新形势下,必须建立新型医院管理机制、创新机制、及学习型组织,同时确立现代医院服务模式是未来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1新形势下医院面临的挑战
1.1医院发展必须适应经济体制的变革按国家对卫生事业的定性,医院应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疗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医院方面按“福利价格”向社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按市场价格支付各项开支,医院发展步履艰难。
1.2医院发展必须适应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后医院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医院-医院、医院-药店之间为竞争定点医疗会展开激烈的竞争,甚至引入“双败-降价”的不规范竞争机制;病人因要自付一定额度的医疗费,对医疗水平、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和价格提出更高的要求。
1.3医院发展必须适应医院补偿机制的变革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后,国家会逐渐减少药品收入对医院的补偿。在国家目前对医院补偿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深化改革,挖掘潜力,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医院增加经济收入,保证医院良性运转的重要举措。
1.4医院发展必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变化在疾病谱发生变化,慢性病、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原来的医疗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更由于遗传、行为、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期待整体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院要适时调整医务人员的教育、学习、技术和科研、与人沟通的能力,适应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
1.5新形势下医院人才管理面临的外部环境
1.5.1国内外对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21世纪,生命科学将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医药专业已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十大专业之一。加入WTO后,按照相关规则,我国将允许建立中外合营医院,外资对合营医院的控股比例可高达70%。因此,随着合营医院的建立,按照跨国企业的一般做法,必将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也就是说,国外对我国医学人才的争夺战线已从境外延伸到境内,国内医院与境外财团在境内争夺医学人才已势在必行。事实上,医院面临源自于国内的人才竞争同样激烈。公开招聘医院学科带头人已经成为一些大医院争夺人才的一种手段,而且提供的条件越来越丰厚。一方面国内医院之间对高层人才的竞争已近白热化;另一方面,我国高层次人才存量严重不足,供不应求。
1.5.2人才流动机制逐步形成随着人事制度的实施,人才与单位的双向选择机制已经形成。计划经济下,靠档案卡人的模式已经过时,很多城市也制订了本科以上学历自由入户的制度,因此,靠户口卡人的模式也不存在了。按目前我国人事制度,双方的合约是每隔3年续签1次,每次续签前都面临双向选择,这意味着,任何人才,他总能够从一个“契约人”变为一个“自由人”,自己把握去留的选择权。从国家的政策导向看,国家是鼓励人才配置市场化的,就是说,人才流动的政策环境已经具备。
1.5.3工资福利差别悬殊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医院的工资福利制度是计划经济中形成的,从工资的结构和总量看,与国外相比,高层次人才的差别在15倍以上;与国内的外资医院相比,高层次人才的差别也在5倍以上。20世纪以前,国有医院与非国有单位相比,还有住房、退休金、医疗等方面的优势,而目前,这些优势已逐渐被弱化,人才竞争的优势显然已不存在。
2面向知识经济的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
进入21世纪,我们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1],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应该是“知识和技能”。它的特点是独有的,优异的,扎根于组织之中的,竞争优势是可持续的。虽然核心竞争力并不会像有形资产那样被逐渐消耗,但是如果组织不注意更新、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对手的不断进步、超越,组织的优势也会丧失。要想保持并扩大核心竞争力的领先,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把握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2.1实施科教强院战略,增加教育投资费用,努力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回顾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科技的力量几乎一直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焦点无疑将更加集中于科技和教育上。可以采取送出去进修及院内讲座交流及考评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知识体系的认识与掌握。要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关键。人才的培养是系统工程,要选拔和培养工作上有干劲、技术上有钻劲、学术上有造诣、管理上有思路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医院的中坚。以优惠的待遇吸引高层次技术人才来院开展工作,可短期、可长期。改善内部条件、适应外部环境,具有人才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人才管理水平是医院战略管理的当务之急[2]。
2.2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高效有序的管理制度,是医院核心竞争力量的前提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为什么出现一些昙花一现的企业呢?比如三株口服液,当年风靡一时,为什么辉煌不再了呢?说明它没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知识,成败关键是制度。一个医院的成功固然有许多因素,但是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依靠的是制度的成功。一提起管理制度,大家容易联想到的是监督、控制,这是狭义的管理制度。广义的管理制度又可分为激励制度和监控制度两个方面。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不仅监控管理制度要提高,激励制度也必须接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改革突破就是激励制度。医院管理方面的激励制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2.3构建学习型医院,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医院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断创新是保持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创新型学科带头人和学习型团队是维持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力量。不论是疾病谱变化给医学提出的挑战,还是卫生改革中的补偿机制不足的问题,都只有在发展中解决,技术创新可以成为医学产业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医院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竞争优势的医院,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十分重要的[3]。
创建良好的医院学习环境,创建学习型医院,必须努力建立一个有利于组织学习的环境,包括学习网络与学习设施为主的硬件建设和学习激励机制为主的软件建设,为医院在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三个层面上都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员工具有能安心学习、善于学习和乐于学习的氛围与环境。只有当学习成为一种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员工的头脑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行为方式时,才能形成持久的发展战略。
2.4建立现代医院服务战略,适应医院发展战略的变迁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的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技术和服务两大方面。面对医院竞争的加剧、医院发展空间的拓宽,医院技术和服务的发展显得最为重要,而且两者不可偏废。医院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是一所医院好坏的最直观表现,一所服务不容乐观的医院即便具有再高明的技术水平,人们还是敬而远之。在医疗服务管理上,关注患者感受度更有意义[4]。因此,确立医院服务发展的理念势在必行,是提升医院服务价值的需要,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的需要,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医院管理应由“以医疗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医疗工作不仅仅只是对病人整体的故障性零部件的“维修”,而是将病人的医疗视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医院的服务也从防治疾病扩大到保护健康,还要逐步扩大到健康促进、提高生命质量和延长寿命等。很显然,建立医学审美价值观,加强现代医学人文关怀,更符合社会学和医学发展的规律[5]。
医院的发展从“重技术、轻服务”的倾向向医院“重技术和服务的整合”的品牌上转变。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是强调从整体医学出发的综合医疗模式,既重视人的自然属性,又重视人的社会属性。这一医学模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也是21世纪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表现出5大趋势:(1)从生理服务转向综合服务;(2)从粗放式服务转向精细化服务;(3)从普遍化服务转向个性化服务;(4)从基本服务转向特需服务;(5)从职业化服务转向社会化服务。
医院正在从机电化医院的发展阶段向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进程之中转化[6]。数字化医院是指通过网络技术把数字化医疗设备、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和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等全部临床医疗作业过程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实现临床医疗工作的无纸化和无片化运行。数字化医院对医疗服务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的,我们可以憧憬一下:所有的就医可以网上进行、所有的检查可以通过网络的终端自动进行、所有的医疗信息数字化处理、常规的医疗药品可以电子商务化运行等,这样的医院将会发生怎么样的革命呢?我们设想数字化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将是:工作流程最优化、信息采集最优化、医疗服务最优化、管理模式最优化。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医院的发展已经面临着学科的竞争、经济效益的竞争、规模效益的竞争、医疗特色的竞争和社会效益的竞争,作为现代医院管理者只有把握好发展机遇,谋划好发展未来,才能溶入变革的轨道,迎接服务经济的到来,使医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参考文献】
1戴建平.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医院建设.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6):361-362.
2刘春香.加速人才培养是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446-447.
3蒲金辉,吴建贞.军队医院应构建学习型医院.医院管理杂志,2003,10(2):121-122.
Abstract: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 important strategy,has became the basic state policies in the countries which in order to get the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future more profound globalization tide all over the world.This paper applies multidimensional game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inancial budget and gives the strategy vector Nash Equilibrium,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licy.
Key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Financial BudgetMultidimensional Game
1.引言
1972年联合国环境大会在全球范围内掀开了人类关注环境、保护环境新的一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一种新的思想,确立了人类共同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途径[1]。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积极有效地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控制,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得到加强,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截至目前为止,国家制定和完善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1部,环境保护法律6部,自然资源管理法律13部,防灾减灾法律3部[2]。国务院制定了人口、资源、环境、灾害方面的行政规章100余部,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给与了强有力的政策法律支持。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面临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却面临内在和外在严峻形势:人口问题依然严重,人口众多,但人口素质却在不断下滑,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国外的优越条件造成人才的外流;资源相对短缺,分布不平衡,资源利用率低,开发不合理造成浪费,国外对中国引进先进技术进行封锁;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失调,欧美国家以此为借口,让中国为全球变暖等问题负责,以此打压中国的经济发展等。虽然各国都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参与者和合作者,但从国家利益出发,为了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保持长久竞争力,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高低变成了展现综合实力,展开竞争的舞台。
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多方面,并且他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3]:人口众多是造成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压力重的重要原因;资源掠夺性开采又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环境问题会反过来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施加影响;经济的发展程度受人口、资源、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影响着这三个方面。由多维博弈的理论知,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多个领域同时进行博弈,只有把多个领域内的策略联合考虑才能使得在均衡条件下的总效用最大化。本文从财政预算的角度,应用多维博弈理论,给出了两个国家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个领域内进行博弈的均衡策略向量,其基本结论可以为中国增强在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制订相应的策略提供有力的理论解释与行动指南。
2.基本模型
2.1基本假设。设Di4=Pi×Ri×ENi×Ei表示第i(i=1,2)个国家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这四个领域的四维策略空间,其中Pi,Ri,ENi,Ei分别表示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领域内的策略空间;Di=Di[(p1,r1,en1,e1),(p2,r2,en2,e2)]表示第i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效用函数,其中,(p1,r1,en1,e1)∈D1,(p2,r2,en2,e2)∈D2,并假设Di/pi>0,Di/ri>0,Di/eni>0,Di/ei>0,Di/p3-i<0,Di/r3-i<0,Di/en3-i<0,Di/e3-i<0。如果两国在各领域内所选择的策略是该领域内的资金投入量,那么应满足约束pi+ri+eni+ei≤Mi,Mi表示第i个国家投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财政总预算。
假设两国在这四个领域内博弈是完全信息静态的四维博弈,那么其多维Nash均衡是在上述财政预算约束条件下,使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效用函数Di=Di[(p1,r1,en1,e1),(p2,r2,en2,e2)]最大化的四维策略向量解,即
Di[(pi,ri,eni,ei)*,(p3-i,r3-i,en3-i,e3-i)*]≥Di[(pi,ri,eni,ei),(p3-i,r3-i,en3-i,e3-i)*]
其中任意(pi,ri,eni,ei)∈D4i;i=1,2,则四维Nash均衡为{(p1,r1,en1,e1)*,(p2,r2,en2,e2)*}。(p1,r1,en1,e1)*和(p2,r2,en2,e2)*分别表示国家1和2在均衡条件下在各领域的最佳投入量。
我们假设各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效用函数为如下的生产函数形式
Di=[(pi,ri,eni,ei),(p3-i,r3-i,en3-i,ei)]=(ai+pi1+p3-i)α(bi+ri1+r3-i)β(ci+eni1+en3-i)ω(di+ei1+e3-i)δ(1)
其中:i=1,2;α+β+ω+δ=1,α,β,ω,δ分别表示在人口上、资源上、环境上和经济上投入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效用函数的弹性系数,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弹性系数的值会有不同,即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贡献率随时间发生变化。ai,bi,ci,di可理解为第i个国家分别在四个领域内的本阶段以前投入量在相应领域内形成的基础[4]。
2.2博弈均衡向量求解。
由式(1),对效用函数Di取对数,得到
lnDi=αln(ai+pi1+p3-i)+βln(bi+ri1+r3-i)+ωln(ci+eni1+en3-i)+δln(di+ei1+e3-i)(i=1,2)(2)
因为对数函数y=lnx是严格递增函数,所以反函数存在。我们设Ui=lnDi是严格递增的,则(2)化为
Ui=αln(ai+pi1+p3-i)+βln(bi+ri1+r3-i)+ωln(ci+eni1+en3-i)+δln(di+ei1+e3-i);i=1,2 (3)
在约束pi+ri+eni+ei≤Mi条件下,求使得(3)的U1和U2最大化的均衡解{(p1,r1,en1,e1)*,(p2,r2,en2,e2)*}。又因为Di=eUi是严格递增函数,所以最优策略向量组合{(p1,r1,en1,e1)*,(p2,r2,en2,e2)*}也使得Di达到最大化。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Li=Ui-λ(Mi-pi-ri-eni-ei)(i=1,2)然后利用最优化一阶条件(Li/pi,Li/ri,Li/eni,Li/ei)T=0,Li/λ=0,可求得两国各自最优策略向量反应形式分别为
其中,Ⅰ表示单位矩阵,将均衡策略向量组合(8),(9)代入(1)式,就可得到两个国家各自最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效用函数[5]。如果知道两国在可持续发展所投入的总预算M1和M2以及参数
α,β,ω,δ,a1,b1,c1,d1,a2,b2,c2,d2的值,由(8)式和(9)式就可得出两国在四维Nash均衡条件下在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各领域内具体的最优投入量。
2.3算例分析。假设现时期,α=0.2,β=0.3,ω=0.2,δ=0.3,两个国家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领域内的现有基础和本时期投入到这四个方面的财政总预算(单位:百亿美元)分别为
a1=6,b1=5,c1=7,d1=8,M1=20;a2=5,b2=4,c2=6,d2=7,M2=22,将这些参数代入(8)式和(9)式,可得到两个国家在均衡下的最优投入策略向量分别为
(p1,r1,en1,e1)*T=(4.05,8.03,3.32,4.60)T
(p2,r2,en2,e2)*T=(4.46,8.43,3.78,5.32)T
将上述均衡策略向量代入(1)式,得到两国在博弈状态下各自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大效用值分别是
D1=e1.970,D2=e1.841。
3.结论与建议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主要议题,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谁便会在现在和未来国与国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因此各国都在这个领域展开了角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成为各国展示其综合国力强弱的舞台。
由本文的基本结论知道,一个国家要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和他国展开竞争,即同时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影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多个领域同时展开博弈的时候,策略的制定不但要考虑多个参与国在同一领域内政策的相互影响,而且还要考虑不同领域之间政策的相互影响[6]。因此运用多维博弈的思想,参与国必须把影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所有领域内的策略联合考虑,才能在均衡条件下使本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效用最大化,这时采取的策略才是最优策略。
因此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政策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世界上其它国家政策的影响,在考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实际情况下,笔者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1) 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时代大背景下,深刻总结中国近20年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验和教训,在制定发展政策时,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维一体,统筹考虑,协调发展。
(2)遵循“改革、发展、稳定”兼顾的原则,设计“自然、社会、经济”良性循环的国家战略体系,深刻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涉及的多方面,多层面战略子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
(3)紧追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程度与深度,借鉴成功经验,引进先进技术(资源开发,环境治理等),吸引高水平人才来工作,立足国情,逐步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4)加强其他国可持续发展政策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的研究。中国要加快自身发展,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必然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发展的多个层面和世界其他国家产生竞争,如:全球自然资源的争夺,特别是石油资源的争夺;全球环境治理所承担的义务,如CO2减排量,减排量的多少都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产生影响。所以相应外交政策的制定也应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中统筹考虑。
参考文献
[1]黄晶、周海林.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展望[J].世界环境,2000,(4):4~8
[2]黄晶、周海林.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进展及其趋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1):16~19
[3]邓楠理事长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上的致辞[Z].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1):1~2
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个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城市规划与管理一直是城市建设实践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难题,只有城市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国家的持续发展乃至于全球的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焦点之一。在可持续发展科技行动中,需要开展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持续发展研究,为城市现代化和持续发展提供战略、规划、设计、管理的理论模式,建设健康、安全、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一、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发展规划已经由关注生态、环境、容量到关注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通过建立社会公平、经济持久力以及环境责任的规划体系,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了通过城市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有大量的规划要素需要关注,它们可能会影响城市发展的可持续价值.可持续发展最传统的、狭窄的解释首先强调满足人类需要、保持对后代环境资本和未来的公平。最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也来源于这个观点,从社会改革到政策分析,大量考虑了满足人类需求,但是又忽略了其它的可持续发展要素,如促进社会公平,避免对其它资本不可避免的伤害,扩大政府执政效果,以及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城市也应该是被作为一个生态体系来考虑,人类应该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复杂关系,并思考如何管理自己的活动来满足人类需要和环境利益。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一个能够持续地进行调整来满足居民生活,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同时依靠提高环境保护能力来达到这一目的。目前,可持续城市管理面临巨大挑战,需要解决由城市发展而产生的问题,需要认识到城市自身应该提供许多潜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将这些问题转移到其它空间或转移到未来。职能部门的组织方式和行政体系应适应环境体系。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管理具有一些关键内容:集成、合作、辅助、同步等。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城市发展战略所体现的理念反映了城市发展前景,通过行动计划来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二、可持续发展策略
1 建立以空间资源配置为主线的城市规划调控体制.城市规划是空间调控的主要工具,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规划已经建立起从宏观到微观、从长期到近期的规划体系,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划管理体制。因此,应积极建立以空间资源配置为主线的城市规划调控体制,把近期建设规划及其年度实施计划当作加强城市规划实施和管理的主要抓手,努力把空间、项目和财政资金有效地统一起来,形成政策合力。
2 要坚持统一协调,确保规划先行。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合理布局、特色鲜明,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市场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制定和实施。要坚持 “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综合协调,做到既要考虑城市总体布局,也是考虑城市某个区域的布局。在规划过程中,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建立规划分级审批制度,保证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同时, 让群众多了解、 监督规划的实施,减少规划实施时的阻力。强化执行体系 通过“合作制”的建立,可以强化执行体制的完善,不仅可以加强执行力度,而且还可以与民间实体进行合作建设,从而保证公共投资的导向与规划目标的紧密结合。从而有效地引导开发商的投资行为,促进城市规划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用新资源观促进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新资源观拓展了规划领域,丰富了规划内容,催生了复合规划和和谐规划。复合规划是以空间规划为主要载体,综合了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内容信息的一种规划模式,通过复合规划,可以有效明确资源配置原则和方向,保障公共利益,保障稀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规划。
4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前进,传统的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措施已经很难与可持续发展形成统一战线,因此,在城市建设方面,应该从全局考虑,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办法,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健康平稳发展。 从城市层次来看,可持续发展显示:可持续发展不是仅靠政府可以取得的,还应该制定可持续框架。在此范围内,与其它参与者保持一致的、协调的行动。可持续发展城市所使用的资源不仅满足当代需求,同时保护着足够的资源为后代所使用,它为居民寻找一种更好的、高质量的生活,同时通过减少浪费、防止污染、提高效率以及开发当地资源来推进当地经济,以保持自然的能力。可持续城市是综合了人类、自然和经济因素的充满活力的体系,它们相互依存,彼此促进。
城市是否能健康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应对环境的挑战和获取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GDP的增加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更不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指标,综合管理、效率、社会友好、环境友好才有助于社会稳定地、可持续地发展。我国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已逐步建立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带头将这些理念落实在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中,“创新型城市”等,为其它城市的建设、发展、管理提供了标杆作用,为更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教训、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志勇.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城市发展———机遇与挑战.2009.4
[2] 刘国新,王君华.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综述.特区经济[J].2006,5
一、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概念界定
微型金融就是向低收入阶层人群提供持续的小额度金融服务,如存款、汇款、贷款、保险等。微型金融是以低收入人群为特定客户,提供适合他们的金融产品服务。
微型金触机构,通俗的讲就是指提供微型金融服务的机构。没有持续的公共资金注入,依然为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他们是利用创新的方法提供信贷服务。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为大量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二是保证金融机构本身的生存与发展。
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是从财务角度入手,简单说,是确保微型金融机构营业收入大于相关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微型金触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捐赠阶段。在机构建立初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组织实力,收入不能弥补成本,只好通过捐赠去弥补机构的损失。第二,经营自负盈亏阶段。机构的经营收入不能覆盖所有成本。第三,财务自负盈亏阶段。在没有捐赠的情况下,微型金融机构的收入能完全覆盖所有成本,能继续生存发展。没有捐赠补贴也能继续运作,这样机构就实现了财务可持续发展。
二、制约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资金来源不足
要想实现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首要就是有充足的资金。资金不足会严重影响微型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防范风险能力低下,制约着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微型金融存款增长速度较慢。首先,微型金融机构多设立在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的地方,闲置资金有限,吸收不到大量存款,限制了资金来源。其次,成立时间短、规模小、业务种类有限、网点少等因素,也难以吸收大量的存款。另一方面,贷款需求旺盛。近年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在存款与正规金融供给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微型金融机构可贷资金明显不足,制约着可持续发展。
2.经营成本较高
首先,大多数微型金融机构设在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地区,高新产业较少,微型金融机构没有高收益的项目支持,盈利空间太小。其次,在农村地区居住的人群具有偏、散的特点,会使经营成本较高,影响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最后,由于微型金融机构自身小型化和分散化的特点,在应对日常运营时,所需的高流动性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相对较高,这样形成活期存款就少,经营成本较高,无疑增加了盈利风险。
3.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
银行金融机构的盈利模式是存贷差,而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较慢,导致微型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弱,这样也就制约了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利率的长期管制下,就本身盈利模式很单一的微型金融机构来看,单笔交易金额低、经营规模小不可避免地就会推高其交易成本。
4.风险敞口大
微型金融机构针对低收入人群,他们基本上缺乏可抵押的资产,在银行等大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很难,还款能力易受影响,抗风险能力差。另贷款前后的操作流程如果不严格按程序办理,可能会产生业务上的操作风险,成为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隐忧。
三、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战略
1.拓展资金来源
首先,在微型金融机构建立和运营过程中,着重发挥国家政策性银行、人民银行的引导作用。给予微型金融机构一定的贷款支持,扩大其资金实力,减少微型金融机构运营风险,增加抗风险能力。其次,加强存款吸收能力。微型金融机构可以对贷款的客户实行强制储蓄的原则,将资金吸引到微型金融机构,用利息收入来弥补营业费用。再次,在微型金融机构建立中注入民营资本。相关规定明确指出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民营资本通过参股微型金融机构,同时使政府和民营资本达到“双赢”局面。最后,积极引导大银行参股小银行。若成为微型金融机构的股东,资金供给量可以大大增加,从而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另大银行参股还可以提高微型金融机构公信力,吸收存款的能力。
2.降低营业成本
控制成本是实现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首先,微型金融机构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信用风险、通过债券发行等方式吸引资金拓展来源、引进风险分析技术降低风险成本。其次,健全成本控制制度,使运营资金的消耗支出有章可循,确保资源配置的高效。再次,完善财务制度,有助于微型金融机构分析过去经营成果,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最后,对资金加强监督管理,掌握资金运行情况,定期定量分析,做到账实相符。
3.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从微型金融机构发展的实际环境来看,在政策上应放宽管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债务人承受能力、资金供求情况微型金融机构可自主确立贷款利率。调查显示,低收入人群对借贷利率不感兴趣,资金获得远比资金成本重要。
4.加强风险控制
建立与自身管理相适应的信贷管理制度,健全审慎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微型金融机构要深入到基层,了解客户资料,以便降低因对客户信息不知情而导致的信贷风险。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相应的政策性保险体系,消除微型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
为了提高林业资源的管理及利用效果,辽宁省北票市按照国家要求对林业所有权进行了改革。在主体改革的过程中,实现了让农民拥有山地林地的权利,为农民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生产资料,从而有效激发了北票市林业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与此同时,林农也出现了增收速度过慢、规模化重复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北票市的林业可持续发展。
1.2林业、经济、环保三方工作存在矛盾
林业发展工作在北票市正处于激烈的博弈期间,特别是地方经济与环保工作博弈更是十分激烈。虽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矛盾,但是一旦在二者之间放入林业因素,就会产生交集。发展经济势必以利用自然资源为代价,林业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因此利用效率会非常高,而林业又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经济发展对林业资源的过度利用必然影响到环境保护。
1.3北票市执法刚性约束力太弱
国家虽然制定了《森林法》,但是相关法律未能有效在北票市得到落实,并且当地自主制定的一些林业发展法规也缺乏刚性约束力。
2北票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1建立健全林业法制
为了提高北票市的林业管理效果,有必要完善林业法制,实施依法治林,通过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对于敢于滥砍乱伐森林树木、参与非法运输、非法买卖的犯罪行为,必须给予严厉的打击与惩罚;一旦发现存在、以权谋利、贪污受贿、借助公职之变收受他人非法钱财破坏森林的,应通过建立社会监督举报制度的方式,对其进行严厉的打击与惩罚[1]。
2.2深化林权所有制改革
北票市应严格遵守上级部门及国家制定的林业产权所有制改革规定,不断深入林权改革工作,扩大林权改革范围,不段完善林权所有制改革效果。另外,当地林业行政部门要增强对林权体制改革的监督力度,积极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对敢于破坏林权所有制行为的人进行举报,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2.3制定合理的林业发展政策保障措施
北票市作为林业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一定要做好林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保障措施的制定。当地市政府部门要积极联合相关所有部门、单位,通过研讨的方式制定符合北票市发展的林业发展政策保障机制,为北票市林业信贷、造林开发、林业畜牧养殖、林业育苗技术等提供必要的政策制度保障,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北票市的林业可持续发展。
2.4鼓励林业产业发展,增加林业附加值
为了实现北票市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必要积极招商引资,建立以北票市特色林产品为品牌的新型产业市场。因此,相关部门应聘请专业团队通过建模的方式,对北票市林木采伐量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测,然后通过市场分析,引进对等的木材深加工产业,从而提高林业发展的主动性,避免盲目建设造成的损失[2]。对于北票市存在的鲜果类产品,可以打出无公害纯绿色的标语,吸引市场客户。
2.5通过大力宣传,提高社会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度
为了保证北票市林业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保护整个林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因为林业生态是大自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保护林业、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义务与责任。
3结语
及时发现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制定对策进行处理,才能够按部就班地实现北票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改善当前北票市林业发展的现状。
作者:孙廷志 单位:北票市娄家店林果服务站
前言
低碳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通过低碳旅游能有效地减少旅游中碳的排放量,从而改善气候条件,这样不仅能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还能实现经济发展的低碳化,这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低碳旅游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1.低碳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1.1低碳旅游的界定
低碳旅游是指在低碳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利用低碳技术,并合理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节能减排,从而确保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最大效益。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相比较,有一定的差异,对于生态旅游更加注重自然型的旅游,强调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生态责任;对于可持续旅游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基础上,开发旅游资源,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低碳旅游的侧重点在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低碳旅游强调低碳技术、清洁技术的利用,希望构建一种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旅游发展模式。
1.2低碳旅游的内涵
对于低碳旅游的内涵,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通过节能减排,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旅游发展目标;(2)利用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3)构建一种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旅游发展模式。低碳旅游从旅游发展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出发,利用低碳旅游交通、低碳餐饮、低碳住宿、低碳活动来有效地控制旅游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发展模式,是根据全球气候变化提出来的,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是低碳旅游的直接目标。要想实现低碳旅游,就必须采用先进的低碳技术,包括低碳管理技术和低碳应用技术,加强清洁能源的利用,改变以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旅游发展理念,树立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新型旅游发展理念,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低碳旅游发展的出发点是低能耗、低环境污染、低温室气体排放,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消耗,从而降低废弃物、环境有害物的排放,这种发展模式其实就是通过利用清洁的能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旅游资源,这样一方面能促进我国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还能实现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2.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1政府部门支持
政府部门的支持是实现低碳旅游,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政策、资金、制度、标准等方面为低碳旅游的发展提供支持。首先,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低碳旅游指导文件,为低碳旅游的行动提供指导;其次,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国内旅游行情,制定相应的低碳旅游规范标准,统一对国内低碳旅游发展进行规范,并组织开展低碳旅游示范基地,特别是在低碳旅游景区和低碳旅游餐饮方面,以此为国内低碳旅游的发展提供示范。此外,政府部门还应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或者为旅游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帮助其更好的开展低碳旅游工作。最后,政府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应的低碳旅游管理体制,建立低碳排放审核体系,对低碳旅游企业、低碳旅游餐饮、低碳旅游酒店进行低碳等级认证,以此促进低碳旅游的顺利实施。
2.2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
在旅游产业中,对于主要碳排放结构,旅游目的地应该投入低碳理念,利用先进的低碳技术对其进行管理。旅游目的地应该构建良好的低碳环境,提高旅游者的低碳理念,并为低碳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构建良好环境。旅游目的地还应该结合实际,合理的开发、利用森林、草原、海洋等资源,根据政府出台的相关低碳旅游指导文件,对区域内的旅游交通、产品等进行低碳化建设。同时,旅游目的地应该以低碳旅游为核心,积极构建低碳旅游经济产业链,通过低碳旅游的发展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此外,旅游目的地应该构建完善的低碳管理系统,并邀请知名的低碳专家、学者对低碳工作进行有效地指导,从而全面促进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3旅游企业的低碳建设与管理
对于旅游企业,主要包括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开发公司等,在发展低碳旅游时,也要注重旅游企业的低碳建设和管理。首先,旅游企业应该坚持低排放、低环境污染、低能耗的发展原则,积极的更新自身技术水平,主动使用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严格控制旅游产业的碳排放量,例如旅游酒店要主动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尽量不用一次性用品,以此体现出旅游住宿的环保。旅游企业还应该制定严格的低碳管理制度,要将低碳责任落实在每一个员工的身上,通过旅游企业的员工来带动旅游者树立低碳理念。另外,旅游企业还应该加强市场宣传,依靠自身的低碳企业文化和低碳旅游资源,构建知名的低碳旅游文化品牌,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发展。此外,旅游企业还可以为旅游者提供自行车、电动车等生态环保交通工具,以此促进旅游企业的低碳发展。
3.总结
低碳旅游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各个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新环境下,政府部门、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应该共同加强努力,加强低碳旅游建设和管理,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男.我国低碳旅游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4,17(05):190-191.
[2]谌利.浅论低碳旅游的内涵及发展对策[J].网络财富,2010,(21):132-133.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但是这种抽象的环境意识概念太模糊,一般的平台老百姓很难理解和实行。那么,林业生产就可以成为一种将其物质化的媒介,通过林业的开发、保护与利用的过程,让人们了解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途径与意义,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2、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进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不仅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治理和恢复方面也是发展的有序有力。有效的遏制了环境恶化的步伐和速度。虽然说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革命尚未成功,我们的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依旧需要加强。如果不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力度,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后果不堪设想。只有努力改善好生态环境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林业产业,作为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不仅对生态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实现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3、通过林业生产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
优化能源结构的关键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不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应当优化用能结构和企业布局,推进有利于节能的行业结构调整,引导和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限制高能耗投资项目。比如说,新开发或者是新规划的住宅区、商业区或者是旅游区,都可以进行风力发电,将道路两边的传统路灯换成顶端可进行风力发电的装置,也可以变成是太阳能发电。这从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煤炭等资料的消耗,也给大气污染排放减轻了负担。另外一个方面,政府应该有计划的把一些老旧的没有发展的老式企业进行淘汰或者是重组,比如说锅炉厂,纺织厂等等。鼓励利用余热、余压、垃圾、农作物秸秆和低热值废弃物生产电力、热力;鼓励、支持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业和产品。
二、基于林业生态考虑的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策略
1、加强科技在林业生产中的运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肯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同时,任何产业的发展也与科学技术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持,在林业的生产过程中要加大科技的投入。人才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林业生产若缺乏人才,其发展步伐便会止步不前。科技科技人员要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如技术承包,技术转让,等途径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坚持科技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
2、实行退耕还林制度,合理采伐
由于人们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大面积的滥砍滥伐,一味的向大自然进行索取。导致土地沙漠化趋势加重,泥石流,山洪爆发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要想林业产业能够继续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改变这一现象。因此,大力实行退耕还林制度是当下发展林业的当务之急。同时,在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要进行合理采伐,从而有效的减轻生态环境的破坏。退耕还林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森林的覆盖率,扩大林业的总体面积,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除此之外,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可以直接的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所以说,要想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有效的实施退耕还林制度,合理的进行林业采伐工作。
3、加强宣传教育,尤其是山区地带
森林资源管护在机制建立方面可以从健全森林法制、加强林区管理。而我国林业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90%的林区面积都是在偏远的山区地带,就是在这贫穷而又落后的地区却也是我国森林生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不仅经济比较落后,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也是有限的。所以,林业管理部门应该要加强林业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工作,以此来增强人们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特别是偏远的山区,一定要落实好宣传工作,通过广播,报纸或者是书刊等方式进行基层的宣传工作,让与林业进行最直接接触的普通老百姓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相关法律在制定的过程中药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力度。让人们在生活中学习到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带领大家爱护植被,保护森林。
4、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要做到自然保护
生态环境是一个大的环境。这其中,不仅包括了人类的生存,还包括了生物物种和非生物因素等等一起组成的。所以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产环境。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然保护。这里所说的自然保护,就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自然资源,让自然资源一直处于一个可循环利用的状态,人们通过合理有序的可持续利用来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还有加强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大力建设和保护工作,珍惜稀有物种并对其保护,从而使林业生态处于一个平稳向前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人们开始对传统的林业经营思想和模式进行了思考,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从单纯的为了木材的取得而进行的林业建设,转变到对整个生态大系统的建设中,先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而后逐渐演化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林业的大力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方向,这也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最有利的结合,从而实现双赢的结局。
作者:刘建荣 单位: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实际规划设计中,要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利用科学方法来进行规划设计,使城市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实际需要。随着社会进步,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也将会有更好的发展趋势。
二、制定城市规划发展的目标
城市规划要寻求人类新的居住模式,需要在不影响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在满足现代化城市居住环境要求的同时,注重自然环境自我发展的健康性,譬如土地资源的退化恢复能力,尊重生物区域的相关参量,提高开发模式和景观形式的适应能力,防止过度开发而超出土地的承载能力。与此同时,需要在自然绿化带范围内,划出永久性的绿化带范围,并合理规划人类居住的密度,以及优化现有的能源,降低能源的损耗,譬如太阳能、地热、风能等的开发利用,创造出安全健康的城市居住环境。 在社区建设方面,要以“社会平等”、“经济结构合理”等原则,对现有历史遗产进行保护,譬如近期济南琵琶山为开发商业住宅,将“万人坑”遗址土地公然掩埋,这种行为违背了城市规划在精神理念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道德,是不值得提倡,甚至需要强烈抵制的。 笔者认为,城市规划应该是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于一体的城市发展,讲究的是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够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盲目规划。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思路
生态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前提,着力于城市生态承载力和社会承受能力的提高,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相结合最佳效益。基于此,生态城市规划要切实负起未来环境和社会责任,才可能实现其可持续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建立和实施各种方法、体系和政策,保障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态城市规划各个环节中得到充分的落实。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规划应该具有对未来发展的导向性。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城市发展目标尤其是长远目标给予充分预测,城市发展的远景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它就会对城市未来的建设起到引导作用,以努力实现规划中确定的远景目标。要科学确定城市发展的远景目标,必须要在目标确定前,充分研究城市所在区域的资源水平、特点及承受能力,使城市各方面的利益得到综合平衡同时,要保持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协调,在扎实完成近期目标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应对近期规划进行不断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趋向于长远发展目标,从而保证城市的整体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规划应该具有对生态环境的导向性。所谓城市规划的环境导向性,即将城市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城市规划,注重对城市的环境与资源承载力进行研究,并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保护,使城市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动态的平衡,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地利用资源与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要保证城市规划的生态环境导向的实现,就应该确保制定城市规划与实施战略环境评价同步运行,使二者有机结合互为反馈从而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专业规划设计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对规划实施后所产生的不良环境后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
四、城市开放空间可持续设计策略
(一) 建构连续的城市总体山水格局在城市扩展过程中应维护区域自然山水格局,并主动补充构建对城市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的自然山水地貌。建构连续的城市总体山水格局具有“环境”、“生活”、“意象”三个方面的意义,它以地形地貌三维空间为基础,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二) 城市绿地系统设计
1) 城市绿表皮设计。城市景观物质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欣赏建筑美为主的城市硬质景观和以植物等自然景物为主的城市软质景观两大类。软质景观不仅能美化城市,还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因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可将硬质的景观进行“软化”、“绿化”,如对城市建筑物表皮进行改造,通过建筑立面绿化、屋顶绿化、桥梁设施绿化等措施来提高绿化率。
2) 城市平面绿地设计。不同地域的城市绿化应有自己的特色,通过绿化来彰显城市个性,重视建群种的筛选、引种,以使城市绿化更接近自然,保持其稳定性,提高生态效益,体现城市特色。具体可从广植乔木、巧植灌木、普植花卉、草坪这三个方面来完成。
(三) 城市水系统设计策略水体系统不仅能美化市容,还具有生态调节作用。在滨水区开发中应保护其自然格局的完整性,还应保护水体不受污染。滨水绿化应多采用自然化设计,尽量符合水滨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还可设计河岸绿色通道,打造城市慢速交通系统,创造宜人的开放空间。
(四) 节能与气候适应性的城市广场设计广场是城市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应针对城市的气候条件,提高广场的舒适性,降低广场的能源消耗,改善广场周围的微气候。在炎热地区的广场,可增强周围建筑界面围合度,以减少广场的夏季太阳辐射。广场设施的材料、色彩和布局也要根据具体城市的气候来选定。广场的地面铺装应从节能与气候适应性的角度来提高其低反射率、渗水性等相关的物理性能。
五、城市广义通风道设计策略
建构城市广义通风道
沿城市主要道路、河流、湖泊等规划一定宽度的绿带,不仅可美化环境,还能有效地将郊区和城市湖泊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改善城市局部气候,真正起到通风道的作用。从城市尺度通风降温的角度看,城市通风道主要起到传输作用(传输新鲜空气)、切割作用(通过绿廊、水廊切割城市热场) 和散热作用。所以在城市的绿化通风道上还需要整合市内和近郊的河流、湖泊和森林大型生态资源,使他们成为城市通风道的放大器和中转站,起到通风道枢纽的作用。
控制和保护城市广义通风道
在城市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前面提到的通风道容易受到改变或侵蚀,影响通风排热效果。所以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和保护通风道及其降温和清凉风产生的节点、源头,从而保证广义通风道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城市森林、公园、江河湖泊水体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可结合城市整体景观设计策略来保护,如编制城市生态绿线规划,控制绿线范围内的建设。而对于广义通风道,由于道路和街道是结合生态资源和城市夏季主导风来进行规划的,所以不可随意更改,此外,通风道上的绿化植被和开敞空间也应予以控制和保护。
六、建筑布局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
不同的地域气候,其建筑的朝向、间距和群体布局等适宜的城市建筑布局也是不同的,合理的建筑布局有利于缓减气候条件带来的不适。
街道、建筑群体的合理布局
街道方位决定了两侧建筑物的朝向,从而决定其日照条件,并影响到地面行人的舒适性。一般狭窄的街道能使其两侧建筑物为行人提供良好的遮荫效果,所以在满通需求的条件下,炎热地区南北走向的街道宜狭窄,有大量行人的商业街当以南北向为主,同时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东西方向的太阳辐射,西边建筑可稍比东边高。而寒冷地区则相反。并且街道方位应与主导风向成30°~60°,取得最佳的城市总体通风条件和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条件。
高层建筑的合理布局
高层建筑的选址、布局会对城市局部地区乃至整体环境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避免将大量高层建筑布置在城市上风向,以免阻碍空气的正常流通,从而影响市区的空气交换频率。高层建筑的高度还应控制好,相邻高层建筑之间的高差也应协调好。
结语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必将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而且其地位和作用也将日益突出,同时城市规划的作用也必将越发的重要。在城市规划中要做到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必须突出城市的生态化,重视资源和环境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承载作用,积极推进生态化城市建设,使城市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得到协调发展,这不仅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关键,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负面效应的覆辙。
二、辽宁地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一)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优势有待发挥。辽宁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是从近几年兴起的,与其他一些旅游业发展较好的省份或者一些沿海城市的旅游业相比,辽宁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因为,辽宁的旅游业是从近几年才开始迅速发展,缺乏坚实的发展基础作为根基,并且其旅游发展的区域也比较有限,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比较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优势有待发挥。大连作为沿海城市,一直被国内外游客称为“北方明珠”,但当地对于旅游业的认识仍然不够充分。旅游业是能够为一个地区以及国家创收的经济型产业,属于“无烟产业”,但在大连发展的历程中,旅游业一直被当作不能创造价值以及社会财富的活动,民众对于旅游业的意识不足,而且对于旅游业的开发来说,大连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是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与数量严重不足,城市对于游客的接待能力较低,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在旺季,大连会出现交通拥堵、旅游车辆供应不足、住宿困难等问题.因此,大连地区旅游业若想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就需要将这些存在的现实问题解决掉。辽宁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要想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就要将富有旅游资源的区域优势发挥到极致,让旅游资源充足的地区将旅游业达到可持续性的发展。(二)城乡统筹发展体系不完善。一个地区要想将旅游业发展好,就要充分利用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包括这个地区城市与乡村的自然资源。但就目前来看,辽宁对于旅游的发展多数集中于对城市旅游的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体系不够完善,致使辽宁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不够均衡。辽宁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旅游资源的分布不够均匀,制约着当地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很多地区农村的自然风光也可以作为旅游的资源发展当地旅游业。在前几年比较火的电视剧《乡村爱情》中,象牙山作为农村的风影,当地人为了发展其旅游价值一直在为招商引资做努力。这就从侧面反映出,要想使经济能够达到可持续性的发展,就要发掘新兴产业,旅游业作为第三大产业,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剧中,象牙山的例子就告诉我们,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要统筹全面,建立完善的城乡统筹发展体系。(三)循环发展理念有待提升。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若想使旅游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就要将循环发展的理念作为发展的核心。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循环经济发展的目的是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共赢,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要想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首先就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为旅游业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以及减少污染等问题。但当前辽宁省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认识仍然不够全面,循环发展的理念不能应用到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理念的行动力有所欠缺,以此,若想旅游业能够达到可持续性的发展,就需要让资源、环境等达到可循环的状态。循环理念同时也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升华,我们在使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对循环发展的认识。(四)旅游生态承载力面临挑战。在辽宁各地区分布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每年来辽旅游的游客不计其数。旅游生态承载力通俗一点将就是指旅游容量,指的是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下,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旅游资源在保证其旅游结构以及功能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的旅游活动的承受能力。近年来,由于来辽的旅游人数不断增多,旅游城市没有旅游生态承载力限制的概念,对于一些大型的旅游城市,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适应旅游的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包括的是垃圾承载力与土壤承载力,如果一个地区不顾生态所能承受的力量,一味地吸引游客来当地旅游,只注重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那么这个地区的土壤将被破坏,垃圾成堆,造成生态被破坏,无法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五)低碳理念贯彻不力。经济与环境被越来越多的人定位为同等级别的,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全球气候变暖使人类的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人们提出了低碳经济的理念。低碳旅游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旅游生产与消费低碳化。旅游的生产低碳化是指一些旅游城市的酒店、景区景点等在生产的经营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全新的节能能源与材料,运用节能与节水技术,将资源达到高效利用。但由于一些人对低碳理念的认识不足,所以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辽宁地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根据区域资源特点来发展旅游业。对于旅游资源来说,每个地区与每个地区的旅游资源的特点是不同的。比如营口、大连沿海,海资源比较充足,对于这些沿海城市就要大力发展海滩等旅游业,利用这些海资源,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游客来观海、洗海澡、品尝海产品等。又比如丹东地区距离朝鲜比较近,就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发展民族旅游,且丹东地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草莓、樱桃、桃等水果的产量相当高,当地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发特色采摘园,吸引游客到当地旅游,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所以,不同的区域要发展不同特色的旅游业,以满足人们对旅游服务的不同需求。(二)结合两型、城乡统筹的相关政策开发展旅游业。环境与资源是我们当前发展考虑最多的因素,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应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作为旅游业发展的纲领。经济的建设建立在对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同时也需要尊崇两型的建设,并且城乡要统筹发展,缩小城市与乡镇的贫富差距,充分利用各地的旅游资源,积极响应国家对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实行各项措施,保证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顺应国家的开发政策,使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保持持续性的发展。(三)利用循环经济理念调控旅游业。旅游产业属于“无烟产业”,这种说法是区别于工业而言的,因为工业产生的工业废弃物种类较多且数量较大,成分比较稳定。旅游业产生的废弃物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是废水以及一些生活垃圾,如废弃的饮料瓶、纸箱等。这些废弃物都是可循环利用的,所以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运用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以调控旅游业的发展,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游客的数量较大,产生的生活废弃物也较多,因此,各大景区酒店应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如酒店的一些生活物品,能够不设置一次性生活用品的就不要提供,提倡游客自己携带。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游客的节约意识,另一方面还能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使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四)利用环保生态措施提高区域旅游生态承载力。很多区域的景区由于经费不足或者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发展整体意识不足,导致区域的旅游生态承载力较低。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注重对景区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特别是对于高峰期的游客来讲,如果景区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那就只能是人满为患,使生态承受巨大的压力。比如,对于景区的区域分布,景区要做好标志工作,且对于景区的地图,可以用电子地图来代替传统的纸质地图,既节约资源又提高景区的接待效率,还提高了旅游生态的承载力,又能使当地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五)导入低碳理念,提高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球变暖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前全球变暖为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许多不可预想的灾害,比如洪水频发、暖冬等。因此,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人们提出了低碳经济的生活理念。同样,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也应将低碳的理念融入其中,这样才可以保持其可持续发展。比如,在旅游地区可以多设置共享的交通工具,如共享单车,倡导人们文明低碳出行;鼓励人们自带生活用品,以保证资源不被浪费。提高游客的节约意识以及对当地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强游客以及当地居民对低碳理念的理解,以此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二、保险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1.完善保险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市场行为监管、公司治理监管、偿付能力监管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保险企业经营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显著特点就是资产负债管理的特殊性,保险监管应该在资产负债管理监管上双管齐下,既鼓励保险企业负债(业务)方面又好又快发展,又要为巨额的保险资金运用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既对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产品销售、理赔服务等负债管理环节严格监管,更要对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市场并购等资产管理环节严加把关。
2.保险自身产品创新保险业为适应当前市场竞争的需求,必须以市场险种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针对当前风险保障需求的改变,保险业应适时地推出有特色的、技术含量高的和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险种,尤其是各类责任险和高科技产品的特殊保险,对旧险种加以革新,进行升级改进,以适应国内国际业务条款的并轨,确保保险业快速适应国际市场,完善国内国际接轨的步伐,实现保险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保险业人才队伍建设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任何企业经营战略发展都离不开称职的人,人才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特别是对保险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事业来说,能否吸引、培养和留住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影响行业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1)保险业要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监管、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和保险营销在保险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确保监管人才成为保险业发展及风险防范的有力保障;经营管理人员所做的决策成为保险业科学持续发展的指导方向;专业技术人员为保险品种和管理不断创新,推动保险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有力支撑;保险营销人才队伍成为增强社会保险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保险业重要性的主要渠道。
(2)完善和创新保险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保险业要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保险业是一个朝阳行业,为高素质人才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空间,应引导和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大力实施人才兴业战略,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发扬拼搏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诚实守信精神,建立科学的、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和考评管理体制,用制度选人、制度用人、制度管人、制度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