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7:12: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教育方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授课方式比较单一且单调,多生硬套入单词、语法、句型教学,很少涉及到英语文化背景,这一现象在七年级教学中尤为明显。七年级英语学习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转折点,若教师未能及时加以心理及学习引导,学生无法有效从小学学习过渡到初中更高阶学习中。为应对这一情形,教师应首先关注到由小升初学生心理动态的变化,掌握其学习基础及意志,并有针对性强化引导,让学生参与到议论、自学中,以提升其英语能力。
1阶段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征以及心理机制
小学英语教学侧重于语音、语感、语调等语言技能,突出简单词汇的教学,以游戏、活动组织形式为主,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逐步习惯到英语学习中;而初中阶段则上升到语法、句型等高阶学习中,学习范围逐步扩大,难度也逐渐增强。由于学习内容、强度以及方式存在较大区别,学生由小学初入七年级时,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躁、恐惧、害怕等负面情绪,害怕自己学习跟不上。早期,大部分学生仍沿用小学阶段的死记硬背、简单并记忆词汇等学习模式,不能满足初中英语学习的需求。加之前期相互之间不认识,学生心理波动大而无法快速适应并融入到新阶段的学习中去。
2阶段性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自学、议论、引导
考虑到上述提及的特征,初中英语教师应首先做好引导学生由小升初过渡工作,在短时间内让学生适应到初中学习及生活,调整学科学习方式,与同学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要实现以上目标,教师可应用“自学、议论、引导”的创新模式,具体如下:2.1激趣助自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个体参与学习行为的动力,强烈兴趣可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激发兴趣、调动学习行为机制是教师教学的首要目标,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是个体主观化行为,其中掺杂其心理状态、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在学习中自然也会根据个人情况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学习并探究。因而,为更好地尊重学习个体学习及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人教版七年级英语教材(下同)Unit6Doyouhavebananas?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导出一张图片,让学生用英语表述其中的食物,以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状态中。经由前面的词汇学习,学生大致上都能表述出“pears”“apples”“bananas”“tomatoes”等词语。刚初入七年级学习,学生在能够正确回答教师提问时,会表现出喜悦神态,英语自信心也随着升高。此时,教师应抓准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自学,让学生自主化深入到文章中进行阅读与学习。学生会产生强烈好奇心,“刚刚老师为什么要我们指出食物名称呢?难道今天要学习怎么吃食物吗?”“今天为什么要学习食物呢?”带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疑问,学生就更加乐意参与学习,而经过自学后,学生就可以捕抓到“Idon’t/likeapples/bananas...”等表达,明白文章主要是讲述喜好。如此通过自学与教师一人笼统摆出句型的效果完全不一样,自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情感意志、锻炼其思考与思维能力。2.2激趣助议论教师应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议论讨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多是以教师讲解词汇、文本为主,课文、习题都是“一股脑”给出答案,学生慢慢就会对教师产生一定依赖性。教师应认清这一现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积极组织议论活动,将学生带入到自主认知及感知的行为中,让学生在议论中学习,在议论中思考,发展思考、思维能力,以适应到更高强度学习中。以前文提及Doyouhavebananas?教学中为例,受知识、思维及社会阅历等限制,学生对文章的认知仅能停留在“Doyoulike...?”“Ilike...”“Idon’tlike”等表达喜好的浅层意思上,未能深入到背后内涵中。为此,教师还应予以进一步引导,以上述句型进行议论,让学生说出具体原因。在议论过程中,发现有学生表示“Idon’tlikeFrenchfires,”认为“Frenchfires不健康,对身体不好。”经过一番议论后,学生就会在潜意识里产生新的认知,不仅仅学习到了关于喜好表述,也逐渐形成健康饮食观念。2.3引导助成长英语教学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及成长特点进行引导,让学生从身心、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上逐渐适应到初中阶段学习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巧妙导入讨论、互动环节,为师生、生生间交流搭建良好平台,拉近彼此距离,增强情感。如在Whereisthepostoffice?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问路”用语,以强化知识实践运用的能力。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储备相关英语知识及表达,组织活动进行引导,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文章是以对话形式进行语言组织,为此,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问路”“指路”知识的认知及掌握,教师同样可以两两对话练习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相互之间对调角色进行练习,灵活掌握“whereisthepostoffice/bookstore?”“Itisoverthere”等句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英语交际的乐趣与意义,并积极参与到英语交际、语言运用中。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升初学生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过渡阶段,教师应注重根据其心理及学习特征创新教学,以自学、议论、引导”六字方针为核心,强化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其积极参与到课堂议论学习中,以有效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Keywords: subgrade treatment; mixing pile; vacuum preloading;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路基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路面共同承担车辆的荷载,它的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个道路的质量及汽车的正常行驶。随着城市扩大和城镇化的进行,为满通增长需求,越来越多的道路新建在一些原来地基条件较差的地区,修建这些道路,对路基的改善处理提出了要求,搅拌桩与真空预压都是较为成熟的处理手段,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分析了对不同条件下该如何选择更合适的方式。
1.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南京市辛更路工程位于南京建邺区,城市次干道,东西全长约3公里。道路红线宽35~42m。道路所处地区位于长江与秦淮河连接口形成的三角洲,现状为江漫滩地貌单元,自然地势标高约5-7米,道路路面设计标高约7-8米,普遍填土高度1.5-2米。土层分布情况由上往下依次为:
杂填土
素填土
黏土,分布不均匀,中等偏高压缩性土
2-1淤泥质粉土
2-2粉砂夹粉土
2-3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
粉土,中等压缩性土
粉砂,中~低压缩性沙土
粉土夹淤泥质粉质黏土,中等偏高压缩性土
粉细砂,低压缩性土
粉土夹薄层粉砂,高压缩性土
2. 处理方案分析
因为全路段普遍填土高度较大,地质情况较差,经过计算,路基沉降都超过要求,因此需要进行路基处理,项目在设计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了深层处理与浅层处理,本文只分析比较深层处理的部分。通过各种指标和沉降计算发现,淤泥质粉土(2-1)和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2-3)(以下为方便阅读,提及该两土层时用代号表示)这两个土层是形成大部分沉降量的主要土层(物理及力学指标见下表),
通过指标分析以及与沿海各地典型地区软土相比较(见上图), 2-1、2-3层,压缩模量小,属于中高压缩性土,尤其是2-3,天然含水率43.0%,压缩模量平均值3.73MPa,强度较低,力学指标较差,作为路基使用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因此,该层是我们解决地基沉降所需重点处理的部位。根据勘探报告,2-3该层具有分布普遍,局部缺失,线路里程桩号K0+000~K2+400厚度大,层厚0.60~19.00米等特点。
对于沉降及承载力计算不满足要求,需要深层处理的范围,根据当地工程经验以及经济比较分析,初步确定采用排水插板真空预压方式处理,排水插板施工快捷简便,真空预压加荷速度快、工期短、费用少、加荷中不会出现地基失稳、能加速地基的固结过程,对厚度较大的饱和软土和冲填土地基较为适用,而且在处理2-3层的同时,对其上的2-1的淤泥质粉土也兼有处理效果。
另外,我们注意到2-1与2-3之间还有一个夹层为2-2粉砂夹粉土,该层纵横向都具有很强的透水性(K水平=780.25×10-6cm/s,K垂直=706.00×10-6cm/s),另外通过地质剖面图我们发现,该层分布不普遍,零星出现(见下图阴影部位),
因此,如果真空预压处理范围内出现了2-2粉砂层,且该层如果横向面积较大,与道路范围外的粉砂层如果存在联通关系,那将会出现道路范围外的周边地下水通过粉砂层所形成的通道被不断抽取过来,使得真空度难以达到要求,固结速度降低,存在处理效果差的风险。而如果为了保证密封性而采用两侧加粘土隔水墙的方式,因为2-2层上方的2-1层厚度不一,因此为保证隔水墙的效果,需加大隔水墙的深度,从而也提高了真空预压的总造价,另外在2-2粉砂层较厚的路段,如果要处理它下面的2-3层,排水插板的长度将大幅增大,同样也提高了真空预压的总造价。
因此,在面临风险和造价双重问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采用深层搅拌桩的处理方式,深层搅拌桩在地基深部就把软土与固结剂拌和,使其成为具有较好整体性、水稳性,又能满足强度要求,在我国沿海的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的冲积盆地、河海湖相沉积软土的工程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高风险路段采用深层搅拌桩,能大大降低失败风险,而且在搅拌桩形成后,面对桩中部的2-2的透水层,搅拌桩的水稳性也为路基日后的长期使用提供了保障。
经过以上分析比较,我们在需要深层处理,而又没有2-2粉砂夹层的范围,采用排水插排真空预压方式(布置见下图),要点如下:
施工前要清除地表杂草、塘埂、建筑垃圾等,平整好场地;铺设砂垫层厚度不小于0.5m,材料选用当地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用碾压机具压实,干密度不小于15kN/m3;塑料排水带按等边三角形布置,间距1米, 上端高出砂垫层顶面10cm,下端插入软土层但不能进入3-1粉砂夹粉土层;射流真空泵空抽时必须达到95KPa以上的真空吸力,每1000m2配一套抽真空设备,每块预压区至少应设置两台真空泵;滤水管设在砂垫层中,其上覆盖厚度100mm的砂层;真空预压的膜下真空度应稳定地保持在650mmHg以上,且应均匀分布。
对于存在2-2粉砂层的路段,采用水泥钉型双向搅拌桩的处理方式,(布置见下图),要点如下:
施工前按规范要求清除地表杂草、塘埂、建筑垃圾等,平整场地;搅拌桩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钉形与双向搅拌桩,搅拌桩扩大头直径1m,下部桩径0.5m,搅拌桩间距2m,等边三角形布置,90天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复合地基承载力为100Kpa;根据规范要求,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桩身水泥掺入比应通过室内配比确定,水泥掺入量宜为被加固湿土质量的12%~18%,水灰比可选用0.5~0.6,下沉速度0.5~0.8m/min,提升速度0.7~1.0m/min;内钻杆转速≥50r/min;外钻杆转速≥70r/min;下沉时喷浆压力0.25~0.40MPa;搅拌桩施工时,停浆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300~500mm。
3结语
经过实际检验,该道路在使用过程中达到了一般路段工后沉降≤30cm的要求。深层搅拌桩与真空预压均为应用多年,成熟完善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但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尤其是在河流较多的三角洲等容易存在透水夹层、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使路基处理过后能充分达到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基础工程》凌治平、易经武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苏JG/T024-200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28-02
一、背景
环境专业是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的专业,目前环境专业教学方法问题主要体现在方法单一、教学时间有限、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传统的环境专业教学方式为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放弃主观能动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强记住水处理原理、工艺参数设计要点、调试方法等,很难将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之所以具有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在课堂上学生往往只能通过看与听来获得知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来解决这一矛盾。而将水处理仿真模型引入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弥补这一问题。水处理仿真模型与实际水处理设备相似,是实际构筑物的缩小版。利用仿真模型可以使学生快速了解水处理原理与水处理构筑物构造,并掌握水处理工艺基本设计方法,还可以弥补污水处理厂只能走马观花式的表面参观,无法弥补实际操作的不足。仿真模型引入到环境专业教学课堂中后,学生可以逐个选择水处理工艺所需管道配件和水处理构筑物,并完成整个水处理工艺系统的连接与仿真,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开阔思路,加强对水处理工艺的理解。此外,仿真模型还可以验证学生水处理工艺设计是否合理,并可对工艺流程进行改造,同时进行仿真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检验水处理仿真模型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我们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二、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1级环科专业58人为对照组,2012级环科专业56人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在年龄、基础课成绩、课程教学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2.研究方法:2011级对照组学生在相关环境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授教型教学方式,2012级实验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水处理仿真模型;学期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理论考试与实习阶段的测评成绩进行比较。
3.统计学方法:学生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成绩采用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p值,p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两组学生实习阶段的测评成绩。对于所有参与测试的学生进行了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核。对照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83.5分,实验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85分,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实验操作考核成绩为70.5分,实验组实验操作考核成绩为79分,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差异显著(p
2.学生反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访问,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为教学与实验中引入仿真模型很好(91.2%),有更多动手及实际操作机会(85.3%),能激发学习兴趣(77.5%),能增进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能力(79.3%),对巩固理论知识及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方面帮助很大(83.6%)。
四、讨论
环境专业学生的很多能力和素质都是在实践教学中锻炼出来的,实验实践教学是环境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目前受外界环境的限制,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的时间较短,能遇到突发状况并尝试亲自解决的机会就更少,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等因素,学生普遍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太重视,有的仅仅是为了混个文凭。因此如何改进教学实习方法,增加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了环境专业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水处理仿真模型的引入可以弥补有限的参观见习的不足,学生借助仿真模型可以设计不同状态下的水处理效果实验,分析来水特点,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工艺设计。在强化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明显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仿真模型辅助教学与实验的方法具有可控性和可重复性,学生在进行模拟训练时对特殊情境可以进行反复实验验证,而不必担心自己的操作会给处理效果带来不良影响,且出错时可以被及时纠正,能够更积极地投入操作训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1-3]。应用实例结果同样表明,教学与实验中引入仿真模型,改善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有利于解决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失常现象。通过本课程建设,我们认为在环境专业教学与实验中运用仿真模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学习是为了更好应用于实际的今天,应该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因此,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在环境类教学中引入仿真模型强化教学效果已成为方向。与此同时,将仿真模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仿真模型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专业教师要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要将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然后根据教学重点来挑选最佳的模型,并能熟练应用各个仿真模型,才能在课堂上运用自如,使其充分发挥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②须正确处理仿真模型与常规教学的关系:仿真模型与常规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传统教学有着仿真模型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在鼓励引入仿真模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方式,两者应共存于教学过程,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动手操作模型前,要有充分的理论知识,而模型是检验理论知识的一个工具。③需进一步完善仿真模型的种类和细节。仿真模型的引入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是未来教学可以尝试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水处理仿真模型可以为学生提供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展开学习的模拟实践环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水处理仿真模型引入环境专业教学过程中后,学生们培养锻炼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的各种技能,了解、掌握了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的性能,为以后的课程学习及参与科研课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在仿真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了兴趣,不断地投入,并尝试各种变化,达到了我们追求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理问题的能力与过去相比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非常有益,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刘瑶,刘捷,曾超美.模拟装置辅助教学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95-96.
[2]康秀兰.仿真模型在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4):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 2015 13-0075-03
[作者简介]陈少航 1981― ,男,广西桂林人,研究生,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自动化系讲师,研究方向:信号分析及处理。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电类本科专业十分重要的基础课,该门课程理论性和抽象性都比较强,学习难度比较大,又由于课程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需进一步提升。因此,因系制宜改革教学方法及方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软件技术特别是仿真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将仿真技术引入到电类课程教学过程。下面结合我校相关专业特点及教学现状,详细介绍Multisim在“电路分析基础”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Multisim简介
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开发的以Windows为平台的仿真工具,是一款专业的电子仿真软件,可以模拟单片机应用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及混合电路的工作过程及结果,仿真界面人性化强,元器件模型、虚拟仪器仪表及MCU非常丰富,能够实时仿真“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各种电路,并能实时观察不同元件参数对电路造成的影响。
二、Multisim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目前,“电路分析基础”课堂教学主要是PPT静态演示为主,也就是课程的讲授是以PPT为主,这样的讲授方式持续了很多年,但教学效果并没有获得质的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对本课程抽象的理论知识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型,因此,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理解得不够深刻,有一种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感觉。
Multisim是一款很强的实物模型仿真软件,课堂PPT教学过程穿插对应的Multisim仿真电路模型,能建立起一种交互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空间实物电路的理解能力,下面介绍一下Multisim仿真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 一阶电路状态、响应的仿真
一阶电路的状态及响应分析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内容,它主要是分析电路中的零状态、零输入以及全响应,图2是用于仿真一阶电路的RC电路,激励是一个幅值为1伏,频率为1000赫兹,占空比为50%的方波。设计电路的时间常数,当方波值为1伏时,用来模拟电容的充电过程;当方波值为0时,用来模拟电容的放电过程。电容充、放电过程的电路响应实际就是图1的零状态和零输入响应过程。
采用Multisim10.0里的Simulite/Analyses/Transient Analysis 瞬态分析 对图2进行仿真分析,利用软件自带的虚拟示波器,得到如图3所示的响应结果。图2中的粗线是方波信号,细线上升阶段是电容充电过程,细线下降阶段是电容放电过程,在图2中利用Multisim的坐标定位功能,可以得到电容的充、放电过程是符合一阶电路零状态储能和零输入衰减过程,在一个时间周期内,图1的响应结果也是电路全响应的结果。
另外,图1中的电阻的变化会引起时间常数的变化、引起电路响应的变化,利用Multisim的Simulite/Analyses/Parameter Sweep 参数扫描分析 功能,同时观察不同电阻值对电路引起的响应结果如图2所示,图2显示了R1分别为50Ω、100Ω、150Ω以及200Ω的电路响应。
图2、图3 在仿真过程中,融合了一阶电路的零输入、零状态、全响应对电路响应的影响,利用参数扫描功能同时观察不同电路参数对电路响应结果的影响,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抽象的难点内容,同时,学生可以自行修改实验参数,进一步加深印象和理解。
二 谐振电路仿真
串、并联谐振是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的重要内容,图4 由电感、电容以及电阻串联构成,用来仿真串联电路的谐振,图4阻抗为:
将电路元件参数代入①式,计算出①式中的虚部位为零,由串联谐振条件可知,图4发生谐振,并且信号源和电阻R1上的电压值相同,同时电容、电感的串联支路电压为零,通过仿真软件内嵌的虚拟交流电压表测量显示,仿真和理论分析结果相同。
三、Multisim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实验内容较多、较难,而单次实验课时间又较短,以前,每次做电路实验都比较仓促,实验的效果也不是很好,需要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模式。Multisim的引入取得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达不到的效果。课外提前布置实验内容的仿真验证任务,要求学生提前用Multisim进行实验,而且学生可以在实验要求范围内自行修改Multisim仿真参数和仿真电路,仿真达到预定目标之后,再搭建具体的实物电路,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实验模式能缩短实验时间、降低实验器材的损耗,学生反应更能适应这种新式的实验模式,而且实验效果获得显著提高。下面用图5验证戴维南定理为例,介绍Multisim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图中的A图有一个由流经R4电流控制的电流源, 断开RL1,计算 也可以用Multisim内嵌的虚拟仪器测量 得到A图的等效Uoc=1V;等效Req=5Ω;其戴维南定理等效电路如图B所示,同时相同改变A、B图负载参数,仿真结果显示A、B图的直流电流表读数始终保持相同。仿真结果表明对负载RL的戴维南等效电路是正确的。
四、结束语
经课堂和实验教学双重实践证明,将Multisim仿真技术引入“电路分析基础”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结合理论分析不断穿插仿真案例,实验教学前布置仿真任务,实验中加入电路的仿真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电路、分析电路、解决电路故障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思维,有利于降低实验器材损耗,并能加强师生之间交流和合作,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关源.电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张新喜,许军,王新忠,等.Multisim 10电路仿真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资料:2003年1月~2004年12月选择ASAⅠ、Ⅱ组阑尾切除术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19~52岁,随机分为四组,Ⅰ组为单纯高乌甲素组,Ⅱ组为曲马多组,Ⅲ组为高乌甲素PCEA组,Ⅳ组为吗啡PCEA组。
方法:每位患者均采用T11-12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待术毕缝合皮肤时,硬膜外腔注入不同镇痛药物并随机分组,每组20例。Ⅰ组为高乌甲素8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44022158,规格:每支2ml含高乌甲素4mg),0.75%罗哌卡因2ml(AstraZeneca,公司生产,进口药品注册证号为H20020253,规格:每支10ml含75mg),总量6ml。Ⅱ组为曲马多(X20010264,规格:2ml内含100mg),按1.5mg/kg计量+0.75%罗哌卡因(同上)2ml+适量生理盐水稀释到6ml。Ⅲ组在Ⅱ组的基础上再接镇痛泵(北京科联华应用技术研究所生产升华牌一次性使用持续注入器,国药管械准字2002第3660353号,规格:2ml/h,容量100ml)内含(高乌甲素24ml+0.1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56ml)。Ⅵ组为吗啡(国药准字H21022436,规格:1ml,内含10mg)1.5mg,然后再接同样镇痛泵(同上)内含(吗啡5mg+0.1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到100ml)。
观察与镇痛测评:分别于术毕后4小时、8小时、24小时、48小时各时点观察与测评以下项目:①各时点的镇痛效果(VAS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不能耐受的剧烈疼痛,0-2分为优,3-4分为良,5-6分为差,>7分为镇痛无效;②不良反应,有无呼吸抑制、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等并发症。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输入SPSS10.0软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或p
结 果
一般资料:各组皆为20例患者,均完成研究。四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利多卡因用量差异无显著(P>0.05),见表1。
四组比较,经t或X2检验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
四组VAS的评分比较。
术后4小时,四组VAS评分相对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8小时,四组的VAS评分值有所增加,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Ⅱ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点的VAS明显高于Ⅲ、Ⅳ组(P>0.05),但镇痛效果均优良。
不良反应:高乌甲素组恶心呕吐2例;曲马多组恶心呕吐5例;高乌甲素PCEA组恶心呕吐3例;吗啡PCEA组恶心呕吐4例、皮肤瘙痒2例、尿潴留13例(72%)。以上说明,吗啡PCEA组的尿潴留发生率较其他三组显著增多(P>0.05)。四组患者均无发现成瘾及其他并发症。
讨 论
本研究中选用四种镇痛方案用于阑尾切除术后镇痛,镇痛效果优良。
吗啡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尿潴留受诸多影响,吗啡可增加输尿管张力,并使膀胱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从而引起尿潴留[1]。而高乌甲素、曲马多无类似作用。高乌甲素是从毛莨科植物高乌头中提取的总碱,经化学分离获得的二萜类单体刺乌头碱的氢溴酸盐,为非成瘾性镇痛新药,镇痛强度是氨基比林的7倍,与度冷丁镇痛效果相当,且有显著的抗炎消肿、降温、解热和局部麻醉作用[2]。无成瘾性,起效慢,作用持续时间长,尿潴留发生率低,其优点为广大外科医生、患者所赞许。尿潴留对生理、心理皆许生了影响,又大大影响了尿道的感染率,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
罗哌卡因是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高度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及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低的特性。所以低浓度罗哌卡因引入应用,对呼吸、循环及运动影响更轻微,更有利于患者早下床活动,有利于更快恢复。
曲马多与单纯高乌甲素应用比较,术后镇痛效果相差不大,但曲马多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稍高于高乌甲素组。
单纯一次性应用高乌甲素与并用高乌甲素PCEA相比,后者持续时间长,但不良反应有所增大,也增加了经济费用,对于某部分患者可酌情选择。
阑尾切除术四种镇痛方案比较,以高乌甲素(或PCEA)为首选,因其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尤其是尿潴留发生率极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064-03
一、电路基础课程的教与学现状分析
电路基础课程是我系电子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待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学生自己动手画电路原理图并搭接电路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由于该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接受困难,在实验验证过程中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则需要反复调整参数、重新测量,直到电路参数达到预期效果为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计算机仿真引入电路的学习和设计,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学习和设计中加入仿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电路的动作,对电路的Y构和参数进行优化,对假设的实验方便地进行验证,对难以测量的电路参数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从而减少了电路课程的学习时间,也避免了设计中出现的错误。
二、Multisim10简介
Multisim10是美国NI公司最新推出的仿真软件,它的界面直观、操作方便,为用户提供了创建电路所需要的元器件库及电路仿真需要的虚拟测试仪器仪表,可对各种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和设计,并且在操作中不消耗任何元器件,不受元器件种类和数量的限制。在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不仅改进了电路的学习方法,降低了成本,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因此,许多国内大学都将其作为电子类课程的辅助教学使用。
三、Multisim10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Multisim10是一款很强的实物模型仿真软件,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理论分析不断穿插对应的Multisim10仿真电路模型,实验教学前布置仿真任务,实验中加入电路的仿真环节,能建立起一种交互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空间实物电路的理解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详细介绍Multisim10仿真技术在叠加定理、网孔电流分析法、直流工作点分析和交流分析、功率因数及其提高方法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Multisim10验证叠加定理
叠加定理是电路基础中一个很重要的定理,其定义为:在任何含有多个独立的线性电路中,每一个支路中的电流值或电压值等于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此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值或电压值的代数和。以1.1所示电路图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和利用Multisim10仿真来验证此定理求解电压源、电流源共同作用时通过电阻R3中的电流、电压及功率。
1.理论计算验证叠加定理。电流源Is开路,电压源Us单独作用时,求得:I″■=■I■=0.5(A);
U″■=I″■R■=20(V);P″■=I″■R■=10(W)
电压源Us短路,电流源Is单独作用时,计算得:I■=I′■+I″■=0.8(A);U■=U′■+U″■=32(V);P■=I■■R■=25.6(W);P■≠P′■+P″■
应用叠加定理,计算求出:I′■=■=0.3(A);U′■=I′■R■=12(V);P′■=I′■R■=3.6(W)
2.仿真软件验证叠加定理。①打开Multisim10,从Source库中选取电压源、电流源、接地端,从Basic元器件库中分别选取三个电阻R1、R2和R3,再从Indicators Components库中选取电压表、电流表、瓦特表并设置适当的参数,按图1.2所示连线电路。电压源US、电流源IS共同作用时,激活仿真软件后,电流表、电压表、瓦特表的读数分别是0.8A,32.000V,25.6W。②将电流源IS,电压源US单独作用时,运行仿真开关后,电流表、电压表、瓦特表的读数分别为1.3(a,b)图所示。
即叠加定理不能用于功率的计算,只能用来求解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讲授该定理时,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它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地应用该定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计算和利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来验证此定理。因此,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创建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叠加定理,进而熟练应用该定理。
(二)网孔电流分析法仿真实验
仿真电路如图2.1所示。
理论计算
有网孔电流分析法,可列KVL方程:
80I1-20I2=40
-20I1+60I2-40I3=10
-40I2+80I3=40
联立上述方程,解得:
I1=0.786A,I2=1.143A,I3=1.071A
比较仿真分析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同。
(三)直流工作点分析和交流分析
直流工作点分析(DC)用于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确定,是其他分析方法的基础,在仿真分析中,交流电压源和电感被视为短路;交流电流源和电容被视为开路;交流(AC)电源输出为零,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利用Multisim10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的步骤:A.在电路工作窗口建立待分析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1所示电路。B.执行OptionSheet Properties命令,在Circuit选项卡下,选定Net Names中的Show All,把电路中的节点标志显示到电路图上。C.执行Simulate\Analysis\DC Operating Point命令,即打开直流工作点分析对话框,该对话框包括Output、Analysis Option及Summary共三个选项卡。在Output选项卡上,从左侧备选栏已罗列的电路结点和变量中,选择需要分析的结点或变量,通过“Add”按钮添加到右侧的分析栏中即可,当系统自动选中的电路变量不能满足用户要求时,可通过“Output”选项卡中的其他选项添加或删除需要的变量。完成相关分析设置后,点击Simulate按钮即可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由图形窗口输出。如图3.2所示。
交流分析(AC)是一种频域分析,是对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进行分析。进行交流分析时程序自动将所有直流电源置零,交流信号源、电容及电感等元件用交流模型代替,非线性元器件使用交流小信号模型。无论用户在电路的输入端输入哪一种信号,交流分析时都将自动以正弦波替换,并且以设定的频率范围扫描。
建立如图3.3所示的RLC串联电路,执行Simulate/Analyses/AC Analysis命令,设置交流分析的初始频率、终止频率、扫描方式、采样数量、选择输出波形的纵坐标刻度,点击Reset to default 按钮,可把所有设置恢复为程序默认值,用户也可以自己重新设置。在Output输出窗口中,选择I(l1)为输出量,点击Simulate仿真按钮,可得到如图3.4所示的交流分析结果。
(四)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应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对日光灯电路进行测试。在电路窗口中放置万用表、瓦特表,并设置相应参数,执行仿真开关后测得该电路的电流为415.623mA,功率为34.563W,功率因数为0.378。如果想得到功率因数为0.82左右的日光灯电路,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可以得到并联电容值的大小。
C=■(tgφ-tgφ′)
=■■-■
=■×■-■
=4.04μF
为得到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为0.82,在Multisim10窗口中搭建图4.1所示的仿真实验连线图,执行仿真开关后,不断调节可变电容的容量,将功率表指示的功率因数值达到0.82左右,测得并联电容后,通过观察万用表、瓦特表的读数得到为190.806mA,功率为34.54W,功率因数为0.823,如图4.2所示,观察可变电阻的容量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一致。
四、结论
1.借助于Multisim10仿真软件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同步进行,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理解力,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2.Multisim10仿真软中拥有一个元器件齐全、设备精良的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搭接各种电路,接上虚拟实验仪器和仪表,运行仿真就可以测试到精确的数据和直观的波形,使实验做得既快又准,从而提高实验效率。
3.利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对电路课程进行仿真,并将仿真结果直接显示出来,具有形象又直观的特点,使学生直观感受、理解课程知识,并且操作中不消耗实际的元器件,所需元器件的种类和数量不受限制。
4.学生可以利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课前先在计算机上做仿真实验,观察“实验结果”。这样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解电路原理课程。
5.采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将虚拟仿真技术与真实实验结合,在动手操作实践过程中,全面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同时,仿真软件借助计算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特别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使学习过程从被动变为主动。
虽然电路仿真软件有它的种种优势,但从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角度出发,仿真件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实验方法,应将仿真教学和传统的实验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种教学的优势,让学生从中更多地受益。
参考文献:
[1]张腾予.基于Multisim仿真教学模式分析及应用[J].计算机仿真,2014,(6).
[2]王廷才.电工电子技术Multisim10仿真实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李若琼.Multisim在“电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2011,(2):124-126.
[4]吴青萍.Multisim2001在电子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5]崔建明.电路与电子技术的Multisim10仿真[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6]牛百齐.电工技术基础与仿真Multisim10[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Multisim10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Circuit Basis" Teaching and Practice
WU Ling-min,WANG Wei-na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在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一些工科类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应用比较广泛,对提高实训水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在中职,特别是农业类专业中应用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此,开发和应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也应作为中职农业类专业建设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项目予以重视。本文以畜禽解剖生理课程为例,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从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建设的背景分析入手,阐述农业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的内容及其应用。
一、资源建设的背景
1.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是信息技术在专业教学应用的需要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知识信息传递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学科知识信息传递的角度来思考,信息技术具有效率高和效能高的特点,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之一就是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的开发则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形象而具体的体现。
2.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现代化的需要
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应能满足教学、实训、科研等多方面的需要。一是适合教师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资金、场所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将大型的流水线和重型设备搬进实训室,就需要将这些操作对象和设备经过模块化、模拟化、仿真化处理,使之既具备实物的一切特征,又能放在一定的空间里作为训练工具,从而有助于教学应用。二是适合学生学习。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制订详细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即便于学生使用与掌握,又能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上无法感受到的职业氛围,达到教师授课生动形象、学生操作方便的目的。三是适合经济发展。中职培养目标必须与区域行业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培养的学生不仅能直接从事生产一线操作,还能成为引领行业技术革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是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的需要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满足专业建设需要。职业教育资源的开发,要求能满足校内教学中理论验证及单项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的需要。二是满足公共服务需要。资源开发需有利于面向区域企业及兄弟学校开放,实现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资源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满足学校发展需要。专业资源建设的规划、建设必须服从学校整体规划的需要,不仅要为其他专业的规划、建设提供示范,还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更好地发挥基地的投资效益。
二、资源开发建设的内容
1.资源开发的技术基础
中职畜禽解剖生理课程是养殖及牧医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依据的技术基础为三维动画,即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三维世界,按照要表现对象的形态结构和大小建立一个模型及场景,并根据要求设定形态结构的运动轨迹、过程和其他动画参数,最后按要求为表现对象赋上特定背景,都完成后让计算机自动运算,生成特定的画面。
2.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搭建
将三维动画技术应用于课程资源的建设并实现共享,还需要建立一个技术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用来解决资源的建设、整合、开放与共享问题,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虚拟实验教学环境。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方案设计是从虚拟仿真实验应用、教学资源、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四个维度切入,从而解决实训应用的统一管理,达到教学资源最大化。
3.动物虚拟仿真解剖软件
动物3D虚拟解剖软件主要是依据动物解剖学的教学要求,采用三维立体仿真技术,根据采集到的特定动物真实影像的解剖位置及比例参数,对犬、鸡等特定动物进行3D真实还原。软件设计主要是基于系统解剖学的教学理念,对特定动物各个系统的解剖结构进行逐层讲解与展示,从而充分展示各个解剖结构特点和内在联系。
动物3D虚拟解剖软件共有三个模块:结构认知、随堂练习、随堂测试。结构认知模块可对动物各个器官进行360°全方位展示,可从各个角度对特定器官进行缩放、旋转观察及拆分操作,对动物多个系统整体结构有立体的认识。同时,还可对单个器官结构进行放大观察,使学生能够观察到微观复杂的解剖结构,如具体的神经、血管、淋巴等。重要的解剖结构还会有文本注释,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随堂练习和随堂测试模块,可检测学生使用解剖软件后的学习效果,可有效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三、资源的应用实践
1.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3D为基础的动物解剖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其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动物主要器官系统的解剖结构、内部形态,改变以往仅靠有限的实物展示、挂图或文字描述等途径,通过动画演示并配以图解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更直观有效的方式加深对器官结构的认知,且这种实训过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比如在动物循环系统的教学中,以前一般先是用静态实物或挂图展示心脏及血管模型,再通过文字反复描述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过程,内容抽象,教学一般需要4课时,现在通过3D解剖软件演示教学,学生只需2课时就可轻松掌握。
2.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
现代教学提倡一对一的教学,其教学模式是灵活的、多样的,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这就需要创设适合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虚拟仿真教学实训软件设置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菜单功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的程度,随时打开学习链接,针对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反复开展学习,同时,还可通过配套的测试内容反复练习,直至将知识点完全掌握为止。比如学习泌尿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教师只要做一次讲解和点评,学生就可根据自己的了解程度,通过3D演示资源有所侧重地去自主学习,掌握相应器官的结构特点,让学生感觉有趣而不枯燥。
3.有利于降低教学成本
关键词 :高等数学 定义与定理 教学 数学素养 数学能力
在现今很多领域中,数学的身影无处不在,高等数学作为非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地位。而在高职教育中,因为生源大多是来自技校或高考落榜的学生,其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高等数学中部分定义与定理内容较抽象,不好理解,这对于授课的教师来讲,是一个不好处理的难点,以至于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针对这一难点,很多数学教师在对这些抽象、不好理解内容的处理时,进行了删减,把大量的抽象的理论知识一句话带过,甚至直接删除,而把教学的重心完全放在了高等数学的计算方法与计算技巧上,以直接教会学生数学的计算为目的。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承接了一些中学的“应试”教育,数学的潜在价值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同时也违背了开设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初衷。
一、学习定义定理的重要性
1.教学大纲需要抽象的定义定理
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明确地说明了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他们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把所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为后续各课程的学习奠定较好的数学基础,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
从大纲可以看出,该课程除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收获能终生受益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由于很多数学思想都在这些抽象的定义与定理中有所体现,所以大量地删减这些内容,只注重于学生的解题方法的教学,不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使学数学成了应付期末考试的一种途径。并且,高等数学的学习一旦结束,学生也将会把这门知识抛到九霄云外,这样完全没有形成教学大纲里提到的应有的数学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了。所以要满足大纲的要求,学习抽象的定义定理必不可少。
2.培养数学能力需要抽象的定义定理
虽然定义与定理知识较为抽象,但它对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无外乎是要把现实中的问题抽丝剥茧,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再用数学知识解决,也就是所谓的数学能力。关于抽象定义定理的学习,例如定理的证明,都有其具体的推理过程,对于这些推理过程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进而形成思考问题时思维的缜密性,以利于在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时,能准确无误地将其转化为恰当的数学问题;而对于这些定义定理知识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在分析问题时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能力。正如一位大学老师所说:“学数学其真正目的是为了驱逐大脑中愚蠢的想法,让我们的大脑真正地聪明起来。”
3.实际生活需要抽象的定义定理
很多抽象的定义定理知识,它的出发点就是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例如常见的某一个变速物体的速度,学生觉得求这个随时都在变化的速度成了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难点,但从高等数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求变化率,也就是抽象的导数定义学习的切入点。所以对抽象定义定理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并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高等数学教学中定义定理知识的处理方法
不少数学教师反映,不是不想授课时强调这些定义与定理,只是因为它们太过抽象,讲解的过程花费的时间长、精力多,但学生理解的效果还是不好,典型的“吃力不讨好”。笔者多年担任高级班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对于这些抽象的定义定理的处理有一些个人的看法,总的归纳为以下四个
关键词 :引—化—启—控。
1.“引”——引数学史,丰富内容
高等数学中很多定义定理知识抽象,让学习的人容易身陷迷津,而数学史却如指引方向的“路标”,给人以启迪。在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当地引用数学史的知识作为补充和指导,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内容丰富起来。
例如在学习解析几何时,教师给学生介绍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以及他的经典心形线的相关轶事,让学生明白数学可以神奇地让单调的式子变成美丽的图形,并且体会到数学不是枯燥的,它也可以创造浪漫。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数学中的代数与几何的紧密关系,为后续的解析几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逻辑源头,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思想,这为紧接着数学概念及定理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另一方面,数学史里记录了很多数学家为了得出正确的定义与定理,如何排除万难、历尽艰辛的。学生学习数学史,除了了解定义与定理得出的过程,还会为数学家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而感动,这将让学生在精神层面上得到一次提升。
我们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能使那些看似抽象的定义、定理变得丰富生动起来。
2.“化”——化繁为简,重视直观
对于抽象、繁琐的定义定理知识,为了能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师只有把知识直观化、简单化。
如在讲解微分这一概念时,可以从其字面意思上下工夫,举例地球本是一个球体,其表面应该是曲面的,可为什么我们站在地球上看到的大多却是平面呢?答案是人肉眼看到的范围同地球的表面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也就是微分概念中的以直代曲的思想:曲面上微小的局部可以认为是一平面,一条曲线微小的部分也可以认为是直线。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具体的想象的空间,使他们懂得用无数个简单的平面代替复杂的曲面,利用微分这一数学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又如对数列、函数极限概念的处理,教师可改变教材中的定义方式,注重直观,采用通过画数列或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图形直观性的特点来解释定义,从图形中得到极限定义的本质,让学生对极限定义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此外,我们通过多观察实际生活中与数学有联系的例子,把数学概念尽量与周围实事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便于理解。比如在讲解定积分定义时,介绍美国著名麻省理工学院的圆形大礼堂,从外形看它的屋顶是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的半球,但实际上仔细看是由一个个近似矩形(曲边梯形)的小玻璃窗构成的,这个看似不容易求的表面面积,实际上就是定积分的基本概念——求曲线下面积的办法,即“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同时也巧妙地表明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这样使学生对抽象的定积分的定义,即求曲线下面积的方法加深了理解。
3.“启”——启发引导,自主讨论
对于很多知识的掌握,学生自主探索要比教师一味灌输要来得好。在教学时,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讨论课,通过合理有针对性的引导,启发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例如,微分中值定理的内容抽象、内容理论性强,对初学的学生是一个不容易处理的难点,如果单凭教师的讲授,教学效果一定不好,这时可以选取一些难度适当的典型习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按组自由讨论。在思考讨论过后,学生对微分中值定理中的构造辅助函数的方法有了深刻的印象,以此加深了对这一抽象定理的理解。同时,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又如,在学习洛必达法则时,很多学生都知道这个法则的作用是求无穷大比无穷大或无穷小比无穷小的极限,却并不理解它为什么会与导数有关,是利用分别求导来解题的,但如果引导学生从无穷大增长的趋势来进行分析,同时得到导数的定义其实就是与增长趋势密切相关,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这就是洛必达法则的本质所在。
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自主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到发现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了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4.“控”——掌控有度,注重严谨
数学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其严谨性非常强,教师在支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的同时,要注重掌控好想象的“度”。一些教师为了让课堂更加活跃与生动,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想怎样解释就怎样解释,这样的结果必定是歪曲了知识的本意。所以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思考学习,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引导方向,并且要适时纠正一些学生错误的偏离事实轨迹的想法。
比如学生在学习极限时,对于其中的一个零比零的极限类型,学生误认为高等数学里的分式的分母是可以等于零的,这时应强调此时出现的零是在某一条件下一个趋于接近的结果,并非真正等于零,强调出极限的定义,突出语言表达上的严谨性。
三、小结
大量的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教学上的所谓教学效果而忽视了数学教育的本来意义。数学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理解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和目的,注重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把学生从做题、解题的“题海”中解放出来,让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成为他们关注的对象,并且能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增强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才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浅析高等数学教学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2007(6).
实施素质教育,应建立客观、科学的教育评价标准,端正教育系统内部的舆论导向,才能促进初中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正确的教育评价系统,应该以学校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前提,并且学校必须以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把能否是全体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一代作为衡量初中教育质量优劣的根本标准。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的质量标准,不能眼睛只盯教育,重点应看学校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素质(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和教育质量是否全面提高。评价学校质量,不仅要看考试的成绩,更要看教学计划的执行、活动课程的开设、德育面貌以及毕业生追踪调查状况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衡量。而学校内部评价学生素质,不仅要看学生成绩,还应该看学生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情趣、艺术修养等非智力因素。学校在评价教师工作时,不仅看教学效果,还要看教师育人的成果。在运用正确的评价标准考核学校时,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还应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重要的人和事进行个案解剖分析,最终结论应产生在考核调查之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学校教育才能在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标准引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初中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成功转轨。
评价学校的标准要以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准,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是目标系统和评价系统之间形成对应的关系,确保目标系统的导向与规范作用和检测调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根据素质教育的特点,在评价学校的手段上,要注意运用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发挥两种评价手段在养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在评价内容上,也要注意德、智、体、美、劳(心理)的全面考核,综合评定。特别是进行总结性评价,一定要按素质功能综合性特点做评定。在评价方法上,力求做到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使考试内容具有全面性,评价结果具有准确性。
总之,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在考试制度上应淡化升学考试的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
(一)某某小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某某小学现今在校人数共有263人,教师21人,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分为7个级别。该校全面实行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从小学3年级开始对学生开展外语教育,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以后英语知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校并积极培养在校教师进行继续进修和深造,提高教师的领导教育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从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某某小学的教育方针
该校的教育方针,多数实行教师聘任制,分为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把工作成绩与实际相结合,大大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正因为该校的教育方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该校的毕业生都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初中,为初中的初级教育培养了较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
(三)某某小学的教育优势
该校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办学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多为无固定师资,无固定校舍,无稳定经费的“三无学校”近年在行政部门的引导下,学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开始注重办学投入增添教学设备,美化校园环境。
从以上情况看来,该校的教学水平已具有相当的素质,办学加强教育素质,该校在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采取坚决措施、营造教育环境
该校改善了办学条件比例的下限,并建立小学的评估制度和评价原则。在全校公布评价结果,还鼓励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好的教育素质,而且要不断培养自己、深造自己,保证自己的职称评定、标准、等于或高于重点学校。
2、理顺关系、拓展空间
该校对义务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使学校尽快完成体制改革,明晰产权,并按规范对学校进行了改善。
3、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工作
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特别是建立了健全教育评估制度,通过检查评估促进了社会办学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管理科学化。
二、某某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问题
某某小学基本上都已经推进了素质教育,办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个别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不够严谨
该校部分教师放松了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得不够严谨。使得学生放松了学习,对学习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这也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该校教师的调动性大,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稳定性。教师之间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使学生对教师没有习惯性,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不是一时就能适应。
(三)教学方法单一
该校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学生上课时精力不够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识。第二课堂活动和文娱活动开展得不够多,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三、今后的设想和建议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是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教学素质,根据市提出的:“重点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素质,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选题监测制度”的要求。笔者针对以上某某小学所存在的几点问题,结合今年全市教育系统“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活动精神,认为要加强某某小学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某某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留级,浪费义务资源,妨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小学生毕业进入中学以后因学习有困难极易中途辍学,影响初中的教学质量,普通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
(二)多种形式并举,提高某某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该校要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战略重点,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界水平为标准,认真落实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的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依法辞退教学水平低,不能履行职责的教师。
(三)注重实效、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工作,某某小学必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条件为依据,按照《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认真规定和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教育工作规范有效地进行,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制度建设:1、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2、要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和师生考勤制度;3、要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4、要健全听课制度;5、要建立教研、教改成果检查、评比、交流制度。
(四)综合评价、开展教学质量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