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0 17:12: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思想政治理论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思想政治理论课

篇(1)

1.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精致化”教学打破只注重知识输送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思想是“为实现每个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注重教育资源的最优整合、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2.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精致化”追求在于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教育的主体精神,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从大学生个体成长的微观角度出发施以关怀。

3.有利于提升教育者的教学科研能力并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精致化”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加强科研能力,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增强了解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领路人”和“导航员”。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致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空泛化。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重理论说教,缺乏对实践的认知及对现实的理解,教育内容过于形式化、空泛化。

2.教学目标理想化。

现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目标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二是教育目标倾向政治化过于严重;三是教育目标忽视情感培养。

3.教学方法简单化。

目前思想理论课教学方法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总体上仍然未摆脱被动灌输为主的传统模式,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二是过于注重理论灌输,重道德认知轻道德实践、重课堂教学轻生活体验、重形式轻实效;三是显性教育方式往往带有被动性和灌输性,忽视隐性课程建设。

4.教学评价形式化。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知行合一”。道德修养必须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习得和获取,但道德认知并不等同于道德认同,更不等同于道德行为能力。在实践中,现有教育评估体系存在缺陷,尚不完善,在一定层面上制约着对大学生日常品德行为的把握和指导。评价中更多是以知识考核为主,思想政治实践活动、道德品行养成尚未真正纳入德育课程考核体系。

5.教学动机功利化。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功利化、工具化的价值取向:忽视个体发展功能和享用功能,片面强调社会现实发展需要的工具,以德育服务、服从社会现实需要来掩盖或遮蔽德育的本体功能和终极目标。

三、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致化”教学的有效路径探析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体的“精致化”追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体在自我理论素养体系中要完成以下基本纬度的建构。其一,向哲学要高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哲学素养。教师的哲学素养实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哲学的能力,是对哲学知识、哲学思维能力和哲学思维方法高度综合运用的结果。其二,向史学要深度。教师承担着人类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学工作的综合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备的能力素质中重要环节在于史学素养。其三,向前沿学科要新度。高校教师是一群在思想上、学术上均有一定造诣的特殊人才,他们应该有博大的知识层次,广泛的知识结构,对前沿学科的观察力敏锐,能够准确地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在某些领域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够把多种学科知识交叉渗透,从而在教学科研过程中能有力地促进高校大众化。其四,向相邻学科要广度。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其他学科知识“博学而笃志”,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学生听了老师的讲课如沐春风豁然开朗,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其五,追求自我创新度。大学教师在教育创新方面,主要应做到教育思想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客体的“精致化”培养。

作为接受教育的客体,当代大学生更要接受全面的、精致化的教育,以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其一,心理素质的培养。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更应该具备:第一,健康的人格、十足的信心、坚强的意志、明确的目标等;第二,积极的创新思维,富于探索精神,勇于突破常规和定式思维;第三,要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自控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立能力等;第四,顽强的社会适应性,学会观察环境,学会变通。其二,顽强的意志力。教师必须善于深入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抵抗诱惑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这是德育能否达到内化从而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其三,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个体根据社会要求和自我发展需要,在教育者引导下或外在环境作用下,通过主客体的分化,把自我作为教育对象,通过自我认知、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实现等过程,实现教育内容的内化和教育行为的外化,以提高和完善自我整体素质的活动过程,也就是培养大学生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道德践行的能力、自我修养的能力。其四,加强自我接受能力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认识能力、选择和调控能力以及践行能力。认识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客观公正地作出判断和评价;调控与选择能力强的学生能对一些道德要求生发强烈的欲望和深刻的情感,产生积极接受的愿望与情感体验;践行能力强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和省察,使正确的选择与正确的行动统一起来,从而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过程的“精致化”发展。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过程中有效把握其实践性,实现课堂教学转向现实生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会到现实生活中去,在实践中巩固认知、加强体验从而转化为行为。其一,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贴近的德育情景,把理论解说和教学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对具体的生活情景进行自主的选择和判断,以便于学生能很快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其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二课堂,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满足其自尊需要和归属需要。其三,加大社会实践力度。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使学生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增强社会责任感等,自觉培养高尚的品德素养。其四,建立以实践为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评价体系。把学生的操行表现和社会实践等情况也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不仅在理论上进行考核,也要对学生的生活表现、社会实践等进行测评,以激励学生投身德育实践。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结构的“精致化”构建。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结构的“精致化”要完成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完成教材体系向能力素质体系的转变;二是要完成由知识理论体系向信念体系的转变。因此要构建与“精致化”教学相匹配的学科内容结构。其一,徳智平衡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应注重大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积累,更要关注大学生们德性的培养与践行。其二,情感体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全面发展的人,它是一个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性完善和人格健全的过程,体悟生命之美好、体悟亲情之伟大、体悟友情之恒久、体悟爱情之纯美。其三,学习创新教育。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不断超越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于学生创新品格的培养,优良的创新品格是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其四,行为规范教育。自然之道、社会之规需要人人遵守。角色包含着规范要求,规范要求又包含着“应该”对“能够”的制约。人若是不受“应该”的束缚,就会在其“能够”的范围内无所不为。因此,在“能够”中应有规范限定,在“应该”中会有角色要求。其五,意志升华教育。青年大学生应具有主动支配自己行为并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目的的意志品质。这种意志品质的培养能使大学生坚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克制自己的情感。

篇(2)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存的弊端

高校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薄弱环节。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其应有的责任和应发挥的作用还没有明显的显示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上定位缺乏全面性。对于认识上定位缺乏全面性,主要是指对实践教学这个概念认识不到位。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单纯理解为校外教学,或者把校外的一切活动都归结为实践教学,是不全面的。实践教学应理解为在社会实践中的教学,如果不明确界定其内容,极易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视为组织学生们参加课外活动,或做几次演讲报告即可。(2)教学上程序缺乏规范性。教学上缺乏规范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完善。一些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并没把实践教学列入其中,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混成同一种模式进行讲授。第二,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依基本教学程序据课堂课堂不同而巧妙执行。(3)管理上缺乏有效实时性。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比一般的课堂教学要负责许多,它一般是在校外或者课外进行,这就对其要求要比一般课程严格的多。在实施过程中,要全体学生都要参加,这就要求学校多个部门要做好配合工作。但实际上是一些高校往往没有实践教学的领导机构,其组织方式和配套设施也是很随意、临时的,在具体安排上也表现出不规范,这就导致实践教学很难全面、深入的开展下去。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存弊端的成因分析

(1)管理部门的权责不明确,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体归哪个部门管很不清晰,出现问题了,往往不知道该找谁,或者领导部门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不少高校缺乏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对正式课程缺乏步骤上的明确规范,对诸如教学大纲、课程进度等要求没有细分化,容易产生分歧,在实际中,实践教学的有效有序展开连贯性欠缺。(2)师资力量不足。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持续开展。一般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由侧重理论教学的教师来承担,而很多高校的理论课教师本来就少,他们自身课时多,工作量大,还要承担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就会有所会打折扣。(3)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部分人追求着自我利益最大化,这就很容易使人们滋生出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这将会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出现拜金主义倾向,导致一些大学生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缺乏深层次的认识,某种程度上讲,会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阻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存弊端的对策分析

(1)普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教学活动领导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知程度,决定了这门课能否得到有效的开展,这就要求高等学校的老师和领导要统一认识,纠正对其不正确的认识,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学生在理论课的学习中让实践和理论相互补充,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2)培育质素高有觉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实力,首先要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教育者要热爱自己的事业,信奉自己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人到事业的发展中去。其次要要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再次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只有掌握了较高的业务素质,才能在教学过程总游刃有余。(3)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队伍管理。对于教学内容来说,需要老师依教材为蓝本,注入实践认识或因素,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统一。这并不是说全部内容的统一,只是要求基本内容的统一,才能在其框架下,有效展开与此相对应的实践教学。在教学进度上,老师要做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在内容上要达到基本统一,这样既可保证实践教学规范实行,又可保证在实践中强化对理论的认识。(4)生动形象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才能吸引学生,便于教师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多样化的实践内容,逐渐形成属于学生自身的素质修养。教学方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实践教学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

参 考 文 献

[1]莫武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探析[J].民风.2008(9)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2007(7)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

篇(3)

“互联网+”逐渐影响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教育教学领域的影响最为深远。“互联网+”教育的结果使教学形式及教学活动发生了重大变革,整个教学活动可以有效结合课内外教学、线上线下教学,让学生可以随时随选择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接受教育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顺应教育发展的方向,不断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探索与创新,激发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与欲望,实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最终目的。

一、转变教学理念,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应该充分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借助“互联网+”互动教学平台,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资料,积极地与教师、同学展开讨论与交流。例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对学生崇高信念和远大理想的培养并非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就能全部实现,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展播、微课题研究、互联网互动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实践与讨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切身感受道德的重要性及在社会中的体现。教师借助现代化网络平台,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和关键点,将与之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专著等上传到网络平台中,让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并且随时阅读与复习知识。

二、结合“互联网+”时代特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互联网+”时代下,为了能够保证课堂教学与时俱进,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筛选,结合当前时代具有的特征,合理设计具有针对性、导向性的教学内容。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由于当前我国的形势与政策瞬息万变,教师应该结合当前社会实际,体现课堂教学的导向性,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便利性及时更新专题内容,在互动平台中组织学生针对专题进行激烈讨论,增强学生对国内外热点问题的关注意识,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关注与转发功能,及时关注学生感兴趣的实时话题,发现思想政治的动态方向,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有的放矢。

三、改革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改革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例如,当代大学生“低头一族”现象比较普遍,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手机辅助课堂教学,如为了增强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而使用微信点名,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回答问题才算签到。借助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布置课堂作业,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延伸课堂教学空间及内容,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合理安排与控制学习计划和节奏,反复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课、微视频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然后在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及互动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社会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充分借助互联网的教育功能,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实现课内外教育、线上线下教育、随机教育等方式的有效结合,实现培养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及政治意识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洪侠.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4-0109-04

考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近几年来,考试改革的呼声颇高,改革的尝试很多,取得的成果也令人瞩目,但是在考什么、怎么考问题上仍然存在相当多的困惑甚至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有必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进行深刻反思,以推动考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进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现状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针对考试改革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顿过。随着“05方案”的实施,教学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考试环节能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能不能与其他教学环节相协调,已经成为制约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各高校纷纷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有力地推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改革。总体来讲,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 考试方式多样化。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基本上采用单一的闭卷方式进行,而现行的考试方式主要有闭卷法、开卷法、笔试法、口试法、课堂考试法、平时成绩积累法、论文考试法、实践考试法、免试激励法,等等。这些方式还有不同的组合变式,并且这些组合变式因其吸纳考试方式的种类不同、各种类所占的比例不同,进一步形成了诸多的子变式。所以,目前究竟有多少种考试方式,恐怕很难统计准确。

2 考试范围扩大化。现在的考试不仅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而且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也纳入到考核范围,特别是随着实践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考核更是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考试成绩构成复杂化。随着考试范围的扩大,需要进行考核的项目种类也增加了很多,而且为了便于对学生情况进行合理的评定,每个项目又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考核指标体系,如此一来,一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必然是由多个部分所构成。比较常见的有期末考试、期中考试、课堂表现(如课堂考勤、听课状况、课堂讨论发言等)、课外行为表现(如无偿献血、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考试作弊、打架斗殴等)、课后作业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甚至有的学校将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及获奖情况都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评定中。这就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成绩构成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一般课程考试。

4 考试主体多元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考试中,任课教师是唯一的考试主体,考试的全过程都是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但是,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不断推进,不仅纳入到考试范围的项目增加了很多,而且有些项目的考核不可能由任课教师亲自组织实施,当然任课教师也不适合作为考试主体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于是考试主体由任课教师扩展到了辅导员、班主任、学生所在院系、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甚至扩展到了学生本身的自评和互评。

5 考试手段现代化。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用,考试手段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答卷,电子化考试已经开始进入到实际的考试环节,诸如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考试、制作并提交电子版材料等现代化考试手段,以其高效便捷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探索如此活跃,表明了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普遍采取了实际的行动,以开阔的思路和大胆的尝试,将探索的触角深入到考试环节的各个方面,为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考试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篇(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210-01

一、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特点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逐渐完善的过程中,由此带来的社会结构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和从总体型向分化型的转变,社会成员的群体人格向个体人格演变,突出了个人的自主独立趋势,由此产生了非组织观念的增长,组织纪律的约束力客观弱化,精神价值的贬值与人格操守的失范。社会分层、分化、分工复杂且转换运动频繁,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当代大学生主要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群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相应具有新的特点:更应强调隐性德育资源的利用。

二、隐性德育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类型

隐性德育建设是现代学校德育适应在特定历史阶段道德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阶级性与社会性、主导性与普遍性、稳定性与变动性共存的特点发展起来的。它所具有的隐蔽性、变动性更利于在保持适当张力的氛围中达到教育目的。

(一)场景资源

高校德育场景资源是指校园物质环境,是指由校园物质设施、建筑等组成的物质载体。高校校园的物质设施在功能上主要遵循实用价值的同时,还应体现大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的丰富性,体现出尊重一切主体需求的平等精神和人文倾向。建筑设计反映出设计者对所处时代精神的理性思维和感性解读,景观文化则展现出大学经久传承的文化特色和国家主流价值观,令学生受到情感上、视觉上、思想上的冲击与思考。

(二)制度资源

学校制度环境是指高校的课程设置、规章制度、管理体制等方面以及观念层面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发展战略,对学校成员的行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自然学科的教学和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可以体现德育的神圣性,这也是高校德育所普遍遭遇的神圣性危机赖以解决的途径之一。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面对知识的广博、真理的崇高激发起来的追求真理、勤于思索的探索精神和勇气、毅力对学生形成坚韧、积极的人格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接受相关自然科学发展历程的教育中所必然涉及的专业内容的社会伦理内涵、学科发展历史的介绍和评价也会引发学生对社会、人类等富于整体性的外部世界的关怀。

目前在高校中普遍开设的大量丰富多彩的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以其深厚的人文魅力构成了隐性德育的特殊领域,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总量,构建学生科学的知识体系,深化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观念资源

从狭义上说,是指学校历史上一直奉行且至今普遍被师生接受的价值、审美、文化观念并由此形成的校风;从广义上说,观念资源还包括社会风气的内容,本文采用狭义的说法。校风是指高校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成的学风、教风以及学校运转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念体系,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秩序、求知欲望等内容。

三、隐性德育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的途径

在资源类型分析和基础上,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可以运用的资源类型,就会发现其教学效果提升的途径。

(一)物质资源建设体现服务性、人本性

由于物质设施对学生的影响超过了他的使用价值,而且还要注重大学的教育特性和文化特性,深入挖掘可以更好地保证德育效果。具体而言,通过转变观念和管理方式,强调服务意识,使学校的物质设施建设和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成长发展。

(二)学校各种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实施中渗透德育观念

篇(6)

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共同发挥

教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共同发挥的“教”与“学”的统一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才能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确保相对完整并得以掌控,教学才能不断修正和实现教学目的,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才可完善,教学实效才能得以落实。只有两者协同一致,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增强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的主导,“主”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掌控,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把握必须以教师为主。应该引导学生向着理解问题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导”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想动态、行为方式等予以指导和引导,无论是在课堂讨论、思想争鸣,还是网上互动阶段,教师都必须注意“导”。学生主体即教师的教学“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中的“主”体现为自主,即学生是行为主人。“体”即教学主体,亦即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激励、自我强化和自我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主导下的认知过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互动式五步教学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融合。在整个过程中,问题的提出,课堂的讨论,思想争鸣以及网上互动,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而这些环节又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通过讲解与讨论,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学生充分探究、交流、讨论与合作。思想争鸣和网上互动阶段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可以与老师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以专题的形式集体互动,整个环节和过程由老师有意识地把握和掌控,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服务于教学目的,共同发挥二者的作用。

三、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相辅相成

教材体系即学科理论体系,它是由反映特定研究对象的概念、范畴和原理之间的逻辑联系构成的科学体系。它具有规范性、稳定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等突出特点。教学体系即教师授课体系,它是教师依据教材体系、教学大纲、计划学时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体系。其特点是比较重视和强调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和适应性。教材体系是建立教学体系的基本依据,决定教学体系;教学体系要体现教材体系的要求,服从和服务于教材体系。教社科[2008]5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合理构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模式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前提。互动式五步教学法通过五个相互联系、逐渐深入的环节,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通过课堂讨论,初步了解学生,一是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度,二是学生对讨论的参与度,三是对教材的把握度,四是对知识的理解度。通过网上一对一的互动,加大对学生的了解,掌握学生对问题的关心度,适时调整方案。通过专题讨论,深入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心理动态。通过模式的构建,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充分掌握学生动态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地讲解、引导,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完成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变。

四、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完美结合

课内教育是指师生在课堂内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进行的教育活动。课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在科学把握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多理论知识的理解,需要时间和社会生活实际的消化。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同时重视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的结合。课内教育是主课堂,但课内教育一是会受到时间和形式的限制,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很难区别对待。课外教育虽然在知识的讲解方面没有课内教育集中,却可以不拘形式,而且可以自由掌控,并且可以区别对待。

篇(7)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成因探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中一个普通又“特殊”的群体。教师不仅要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和道德思想教育,要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回答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教学水平,更要具备坚定的信仰,才能从容的解决当理论与现实冲突时自身的困惑和学生的困惑,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容易面临缺乏对自身理论的自信和教学能力的自信这双重的压力。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来讲,由于其个人经验、思想水平、发展程度、社会阅历等多方面不足,可能问题会更甚。教师职业压力是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因所承载的职责、要求、期望等超出自己的负荷而产生一系列消极情感体验,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和反应,这种改变可能是生理的、心理的,也可能是行为的,比如抑郁、焦虑、沮丧、疾病、极端行为等。毋庸置疑,职业压力的存在会给教师本人的幸福与安宁带来负能量,影响其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也必然会对学生、学校的发展也带来不好的影响。在今天这个信息化、“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这在工作负荷、教学效果、工作适应、职称评聘、科研方面、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可能都会有所反应。其压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课程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的特色,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倾向,容易使学生产生天然的反叛情绪。经常有专业课老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就是“吹水”就行,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任何人都可以做。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可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不道德现象丛生、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冲击。这些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加深了难度,而年轻教师经验不足更是苦于应对这个挑战,容易产生主观预期、付出与现实效果、回报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产生挥之不去的压力。

(二)自身原因。西摩•萨若森曾说过“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所有为人类服务的行业一样,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是职业要求和个性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职业压力的产生也是职业要求和个性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的工作,有些人却可以将压力转化出去,而有些人则无法排遣压力。辩证法认为,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存在也跟本身个人原因有密切关系。比如: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能力、自我减压消遣、人格心理条件、人际关系等方面。

(三)外部原因。首先是学生的原因,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和不重视给教学带来难度,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学的都是对学生没用的东西,殊不知专业课教给学生的是知识、技能,是安身之法,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给学生的却是做人之本。其次是组织的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工作环境、课题申报、工作负荷、职称评聘、生活压力、职业发展、社会认同等方面存在一定期望差。这些因素都可能会给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带来职业压力。

三、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建议与对策

(一)从个体角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1835年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地存在下去。”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明确自己这份职业的重要意义所在,因为我们的幸福也将属于千百万人。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正视工作中的压力,正确的认识自己,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将心态放平和,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另一方面,要认真钻研业务,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紧跟时代潮流,努力做一个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好老师,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成就感,增强职业认同度。

篇(8)

实践让我走向科技应用,走出课堂。当前,我们缺少的主要不是知识,而是缺少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与在实际当中遇到的是不尽相同的。其往往具有不具有明显的特征,这需要我们进行抽象概括才能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在大学期间我觉得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了解你将会面对的种种问题,对以后的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处的。

二、实践方式

采用“小分队式”社会实践,组员有15人

三、实践内容

(一)采取了以黑板报、广播、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法制宣传、平安宣传

我们在洪村和锁园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向当地村民介绍有关婚姻法、财产继承等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有关平安的诗歌。同时我们总结了宣传标语:平安在心,普法在行。另外我们利用网上的村民信箱给澧浦镇村民写了一封普法平安宣传的信,取得了良好的效应。也在广播上进行法律知识三字经的宣传,受到当地村民的好评。

(二)我们来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进行平安知识的宣讲

在实践期间,我们也注意到儿童这一相对弱势的群体,认为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平安知识的教育。于是我们联系了一家当地的幼儿园,给小朋友们上课。我们教他们学认交通标识、知识问答,还进行了简单的儿歌朗诵比赛。不仅他们学到了知识,我们也体会到了当老师的感觉,专业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了实际,这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历。

(三)配合区政法委等部门进行问卷调查

因为今年我们浙江省正在进行“平安浙江”创建活动,金东区也进行了具体的实施。现在活动开展差不多了,要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以发现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的改善。正好这和我们实践队平安宣传相一致,加上我们大学生也有这样的经验,于是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在澧浦镇上进行了问卷调查。

(四)举行法律知识灯谜活动

法律条例是枯燥而乏味的,为了增加村民们的兴趣使他们主动且更好的了解法律知识,我们特地准备了法律知识灯谜活动。我们从专业书上找了一些题目,写在卡纸上,绑上漂亮的丝带,系在红绳子上,非常的漂亮。当天村民们也非常的热情,竞相回答问题,也得到了一份小礼物。一位老爷爷说这种活动应该经常举行,形式很好,这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

(五)进行流动模拟法庭的表演

我们给政府工作人员、村官们以及村民代表进行了一场模拟法庭的表演。我们精心准备了一场民庭和一场刑庭,都是生活中经常存在的案例。之后镇长说我们这样的表演很有实际意义,现在是法制社会,村民们更应该知道要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六)进行宣传模式的调研

因为前几天我们进行了群众满意度的调查,发现这的群众普遍反映宣传不够到位。于是我们觉得很有必要进行新农村宣传模式的调查,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出谋划策以找到可行的科学的宣传模式。

四、实践体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10天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

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学长和领导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践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和道理。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以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而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经历实践后,我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很匮乏,综合能力还有待提升。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的培养非常的重要。同时还需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10天的实践,我感觉自己长大不少,终于认识到校园其实还是很小的,虽然它占地千余亩,但它仅仅是社会的一小部分,仅仅是一个引导人的机构。在学校,我们学的是理论,讲的是道德文化,而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我们学的便是素质与能力,讲的便是气质与内涵,但两者还是相通的,为的都是顺利进入激烈的社会竞争,求的都是出类拔萃。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就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文化,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更应该不断增强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二)

1、调查目的:

大学,众所周知,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很可能成为影响人们一生的重要时期。广大莘莘学子通过三年或四年的努力,终于踏上了自己满意或不满意的大学。但是,当学子们纷纷踏入大学校园时,又会感到迷茫。有人说,大学就是一个“亚社会”,也就是说,大学是人们步入社会的一个过渡时期,在大学的校园里,你会看到许多社会的影子,于是就有人说,大学,我们就是来锻炼自己能力的,学习就不那么重要。于是两个争议也就产生了:大一,在大学里,你毕竟是一个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第二,大学是锻炼你人际交往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时期,学习是次要的,只是辅助作用。对于初入校门的大学新生来说,这两种说法对他们的大学生活影响都会比较大,究竟该如何选择,会成为困惑他们的主要因素!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情况,也为了给大一新生以较好的参考作用,我利用暑假期时间,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发放纸质问卷结合网络问卷的形式,主要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进行调查,毕竟这些学生已经在大学里待过两年或三年了,对大一新生也有一个很好参考价值。

2、调查对象:在校大二、大三学生

3、调查经过:

1.调查时间:8月15日到9月1日

2.调查地点:河南理工大学

3.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以及网络问卷

4.调查过程:分发一个关于大学生暑假是如何安排的调查问卷,请同学参与调查;将调查表发到网上,请网上学生调查;然后通过统计得到调查的结果,最后分析该结果得出结论。

4、调查结果:

一、大家对这两种观点的看法

1、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55%)

2、大学生应该以社交为主,以提高自己的能力(45%)

在暑假之初,我对在校的一些大二大三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当面发问卷和询问的形式,最后又通过网上调查的形式,最终将这两种观点汇总,得到上面的百分比。通过数据可以看到,大家还是认为在大学里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毕竟,大学是一个学习的地方,不可能像社会上那样主要为了提升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大学里,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将自己的基础以及专业知识学好,试想一下,任何一家用人单位,都不可能找一个什么知识都不会的人。所以对于一些新生来说,还是应该以学习为首要任务!

二、有没有参加学校的社团

3、参加(80%)

4、未参加(20%)

社团,我想作为一个大学生大家都知道,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地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会参加学会生社团。但是,在当面调查时,大家都会说,这肯定是在自己学习之余,挤出时间来做社团的事。社团,的确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是在很多同学都是在学习之余吧!

三、如果你参加了社团,你会不会不顾学习而去做社团的事

5、肯定会(10%)

6、有时会(15%)

7、不会(50%)

8、看情况吧(25%)

从那些参加过社团的学生那里,我得到以上数据。大部分同学都不愿意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去做那些所谓的“提高自己能力的事”。也就是会说,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大家还是感觉学习应该是最重要的!

四、如果参加聚会,会耽误学习,那这样的聚会你会不会去

1、必须去的才会去(55%)

2、大部分情况下会去(35%)

3、一定会去(5%)

4、一定不会去(5%)

对于所谓的聚会,应该是社会上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吧!但是,我们能看到,虽然95%的人都可能会去,但是大部分都是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才会去!

从以上这份调查中,我们能够看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大家在学习与提高能力这两个问题上,感觉两者都比较重要,但更多人是更加偏重于学习方面。大家也都知道,对于社团以及同学聚会,这些都是很能够提高大家社交能力的,但是只有少部分同学愿意放弃学习时间来提高所谓的能力。大部分同学都愿意而且赞同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来更好的提高自己。毕竟,大学生,来到校园里你就是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学生,你的天职就是好好学习,你就更应该偏重于学习,只有当你在大学里面认真学习了文化知识,才有可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且,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这种有用的、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大学生毕竟不是初中、高中生了,我们也应该试着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例如交际能力、为人处世之道等方面。从以上数据,我们也能看到,大学生也是相当注重社交方面的处理,因为大学也并不是只注重学习的地方,如果你只会学习,那么你很有可能被这个社会淘汰的!只有当你学会了这些方面,你才能在踏入社会之初,能够做到应对自如,不至于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大学生活很精彩,在大学这个大舞台里,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各种提高自己的方法之间的关系!正如开头所说“大学就是一个亚社会”,你如果不能适应它,那你只能被它淘汰。但是,在大家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也要同样认识到,大学毕竟是给我们提供学习的地方,必修要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让大学生活过得更加的精彩。以上调查报告,希望能对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起到一个一个参考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三)

半学期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中,我感悟到,思想政治确实是我们一生都不能丢的,我需要进一步学习。在老师把我们的课后实践学习材料发下来后,我们就开始准备,组队,讨论实践方向;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确定做关于08届农学院90后女生的恋爱观的实践学习;实践方向确定后,我们小组开始收集材料,编制问题,制作问卷调查表;然后我们在农学院女生中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我在调查以及分析问卷中有如下情况:

同学们积极配合,在问卷过程中我们不小心丢失了一份,因此有效问卷为45份。

现我对我们问卷的部分问题作分析。

第二题:你有无恋爱经历?其中有24人曾经有恋爱经历,有一小部分还恋爱了多次;对于恋爱,大家都很看得开,表现出大家心理较为成熟。

第三题:当看到别人有男朋友时,你也想交吗?绝大多数有点想,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女生需要我们大家呵护。当然这与恋爱校园环境有关。

第四题:假如在你渴望爱情时,刚好有位从未受你关注的人追求你,你会?有26人作出了“先不理睬,观察一段时间”,说明我们农学院的女生都比较理智。她们多信奉“因为爱,所以爱”,而不是“因为无聊、寂寞而恋爱“的恋爱观。

第八题:你心中最喜欢的异性类型是(限选两个):得出如下结果:

正文:活动内容,基本情况:

经验体会

理性思考

问题和建议

从相关数据发现:我们农学院90后大一女生比较实在,有自己的主张。

第九题:假如你爱上一个异性,你会?其中有7人敢于表白自己的感情,占总样的17%,可以得知:我们女生趋于开放,不太压抑自己的感情,这从心理来说这是一种叫好的现象,她们会为自己减轻心理压力。

第十题:如果失恋了,对你意味着什么?大多数选择认真学习。这也是非常好的事。

简答题:“大学生是否可以结婚”的问题。她们也表现得较为坦然,同时她们也注意到了结婚需要一定的基础。

最后,我得一个较为全面的结论,这也是我们这次实践的总体结论:

对于我院90后来说,大学恋爱是很为正常的。她们的恋爱观更独立、更自我,自控能力很强,不易受周围的人和事打扰,见多识广的她们更专注倾听心灵的声音,她们信奉“因为爱,所以爱”,而不是“因为无聊、寂寞而恋爱“的恋爱观。她们的恋爱观念方面(所能接受的亲密行为,恋爱可能带来的影响,恋爱对象的类型,表达方式以及失恋):较为开放,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易接受一般的亲热方式;同时她们注重学习,爱情可以服从学业、促进学习。她们在大学校园空闲的生活和紧张的学习中需要他人的关怀与照顾。对于失恋会有一定的痛苦,但痛苦之后还是能更好的自我调节,尽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恋爱心理方面(恋爱的动机,失恋等):她们爱情心理稳定,较为成熟;爱情心理承受较强,有自己的主张。但还是缺少恋爱方面的相关知识。

从这次调查中,我学会了很多,如何独立做事以及团队怎样合作,ppt制作过程中我也学会了相关方面的知识。

小组总结: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一共发放了调查问卷46张,收回有效问卷45张。大多数同学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做了认真的回答。下面就此次调查的细节做一下报告。

这次调查所用的问卷由十道选择题和一道问答题组成,问题覆盖到08届农学院90后新一代女生的思想观念和恋爱心理方面的大部分。

调查结果表明:我院90后女生的恋爱观更独立、更自我,自控能力很强,不易受周围的人和事打扰,见多识广的她们更专注倾听心灵的声音,她们信奉“因为爱,所以爱”,而不是“因为无聊、寂寞而恋爱“的恋爱观。

首先,我们从90后恋爱观念方面(所能接受的亲密行为,恋爱可能带来的影响,恋爱对象的类型,表达方式以及失恋)调查得知:90后的女生爱情观较为开放,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易接受一般的亲热方式;同时她们也注重学习,如果拥有爱情也希望爱情可以服从学业、促进学习。她们在大学校园空闲的生活和紧张的学习中也需要他人的关怀与照顾。对于失恋有一定的痛苦,但痛苦之后还是能更好的自我调节,尽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然后,我们在90后恋爱心理方面(恋爱的动机,失恋等)调查发现:爱情心理稳定,爱情心理承受较强,有自己的主张。

最后,我们从简答题分析可知:对于90后来说,大学恋爱是很为正常的,但对要结婚之事,她们也表现得较为坦然,同时她们也注意到了结婚需要一定的基础。

结论:我院90后女生心智较为成熟,没有被“缺少爱情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恋爱表象所误导,更独立自主,较为现实,但还是缺少恋爱方面的知识。

建议: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总结对90后女生的建议是:

1、端正恋爱态度,明确什么是真正的恋爱;

2、摆正爱情的位置,找准自己的定位;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52-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虽然当前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进行了改革,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情景教学是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教学内容,达到教与学最佳结合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情景教学主要是利用某种富有感彩的活动创设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这种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教师往往片面强调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以接受程式化的知识为导向,讲究记忆,注重知识的接受和积累,试图做到理论传授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而忽略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着的十分丰富的理论品格、思想方法、伦理价值等方面的讲解和传授,忽略了学生希望通过学习以解决他们思想困惑的实际需求。可以说,“单向式教学”、“注入式教学”一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瓶颈”。教师往往以说教的口吻阐述着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停留在训导的层面上,忽视了对大学生真实情感的剖析和引导升华,极易导致学生的理性德育知识与感性思想体验形成较大断层。

(二)教学内容枯燥

长期以来,由于“知识”主宰了整个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脱离实际的泛政治化倾向,很多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远离学生的道德生活,远离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审美生活,“假、大、空”现象非常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变成了一种缺乏情感,缺乏活力的枯燥、被动、空泛的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回避社会生活中的尖锐矛盾及敏感问题,只向学生展示一部分信息而隐瞒另一部分信息,以达到改变学生行为的预期目标,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成为政治标签、政治口号,无法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主导和控制地位。教师往往采取单向灌输的方法,将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相对教师的满堂灌来说,学生就成为“接受者”,往往只是把书本上的内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奉为金科玉律,一并吸收。同时,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合班上课的方式,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难以实现相互切磋、共同讨论的互动教学局面。从考核形式上来看,多数学校采取考试形式,学生为了能够通过考试,把鲜活的思想政治理论变成了死记硬背的知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被严重地扼杀,这也直接导致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效果不佳的状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情景教学的意义

(一)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在情景教学模式中,教师既要讲解基本的道理,又要结合我国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不再是刻板艰涩的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和逻辑演绎,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及真切实在的亲身体验,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具体、形象、生动。这些鲜活的生活情景进入大学生的视线,成为他们思考的对象,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起其内在情感的共鸣,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强化教学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情景教学中,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展现、分析、解决,可以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角色扮演,可以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是非常愉快的,真正用心来听课。只有让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充满了一种体验的,激发出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才能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为教学活动的继续展开并取得成效打下基础。此外,创设课堂情境,把抽象的内容转化成直观情景,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教材知识内化,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景教学类似模拟实习,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进行联想思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所讲事例做出价值的判断和界定,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际动手能力不足的缺点,解决了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的能力,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增强其判断能力,使其形成与社会主体价值取向相适应的价值观。在情景教学中,通过大量身边的真实情景再现,可以很大程度上将知识、生活和社会三者联系起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所无法具有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惰性是一种极具隐蔽性的消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情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把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精讲,其余略讲,把不讲留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提前安排布置好。情景式教学对教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教师既要有高度又要有广度,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可以伸缩自如,解决好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需要以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及思维能力,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设计情景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调研、分析准备工作,为教学选取准备各种声像资料,有时甚至要自制某些资料。教师需要实现角色的转换,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变控制为协调,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情景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社会和学校向学生提出的要求与学生已有的身心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形成学生发展的内因。教师要根据社会和教育要求,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设计、构建适合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情景活动。情景设计应真实、贴切,具有适时性、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需要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我们必须认识到情景设置只是教学手段和方法,而非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活动形式必须服务于特定教学内容,不可单一地为了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安排情景,不能追求那种只是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的内涵的情景安排,不如不要。教师应该注意把“情景”与“教学”紧密结合、有机融合,以情景为手段、为载体,情景为教学服务,并将情景反映和体现的信息贯通于整个教学过程。此外,要避免学生只关注情景本身而忽略新知识的建构和思想的转化。

(二)启发性原则

从现代思维科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生疑(设疑)—质疑—释疑—再生疑的动态过程。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教师的任务就是科学地运用好这个循环锁链,精心设疑,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智力潜能,从而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因此,教学情景一定要含有强烈的问题色彩,能激发起学生踊跃思维的愿望和冲动,给学生以启发和思考。情景展开,问题提出来后,必须给学生仔细思考的时间,不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分析、结论灌输给学生,也不能任由学生漫无边际地讨论,偏离问题的核心,教师要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并予以点评,要善于在教学情景活动中挖掘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师对结论不做评价,或只关注分析结果,不去考量学生的分析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或不能及时纠正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偏颇思想,都将影响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既要使学生有充分发展思维的过程,又要通过点评使同学们获得对情景事件较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达到很好地理解、掌握和利用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可行性原则

学生作为教学的认知主体,其认知水平、行为能力是不完善的,其正处于不断成长、发展过程中。在选择材料时,首先要考虑他们的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注重材料的趣味性、代表性和新颖性,选取有吸引力和新鲜感的材料以引起他们的注意。教师又要充分认识到,当代大学生有思想,有头脑,他们对国内外实事热点问题非常关注,因此,情景内容的选择要有时效性和教育性。在情景教学中,教师要以生动、具体的方式向大学生呈现各种具体的道德情境,尤其是根据道德冲突情境,通过设置生动、具体的行为情境,使大学生参与讨论,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作出理性选择,并解释自己的选择理由。教师也要对学生参与情景教学的模式进行有效地组织和控制,设计好学生参与情景教学的大致内容、时间、形式、考核方法。设计好某一问题,可以是课程涉及的、学生关注的、网络上最新的社会热点问题,每一次发言就是一个个小专题。只有真正遵循可行性原则,实施情景教学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情景的感染,是一种体验式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只有在开放的、互动的、特定的情景之中,学生的情感才能被激发,学生才会去主动建构知识,实现社会思想道德要求的真正内化。而情景教学是建立在情景、参与、体验、感悟、思考、引导等要素有机结合基础之上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学思想,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理念相吻合,在实践中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

[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景教学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小微.现代教学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社,2004.

2.冯达成.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景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4)

3.孔祥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情景教学模式研究[J].北京教育,2010(9)

4.张耀灿.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

5.杨芳.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方法论基础[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6.韦丽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景教学可行性探析.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0)

7.张晓丽.情景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8(12)

篇(10)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的形式、空间、时间等存在的局限性影响了思政课案例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实现了案例的展现,却无法真正实现对案例的分析,无法实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案例教学资源不足

目前所有的思政课教材均为统编教材,在教材中主要是理论知识,对于案例的设置并不多。而教师参考书中虽然设计了较多的案例,但案例内容往往比较陈旧,不能贴合新时代的发展实际与学生的现实要求,没有很好地找到学生的关注点,导致案例缺乏吸引力。思政课案例的选择则需要真实性、情感性和政治性并存。这些都给思政课教师在案例选择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应用不当

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较多使用列举式、模拟式、讨论式等案例教学方式,但在教学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举例式的应用往往只是案例内容的讲授,缺少对案例的分析。模拟式的应用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往往较少使用此类案例教学方式。讨论式是教师最经常使用的案例教学方式,教师一旦放任学生充分讨论,往往会出现课堂胡乱的失控局面。

(三)案例教学认识偏差

案例教学作为思政课课堂理论讲授的辅助方式,必须占用一定的课堂学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强调案例教学而忽视课堂理论的讲授,仅仅是为了实现案例教学方式而使用案例教学,并没有真正实现其辅助理论教学的目标。因此,案例教学方式只能是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辅助形式,而不能喧宾夺主。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的优势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制作要求突出主题、内容短小精干,针对教学内容的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长度一般在10-15分钟左右,具有直观、方便、快捷等优势。例如校史档案资源,“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光辉历史,这些真实的轨迹和历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而高校校史档案资源是记录一所高校奋斗征程的具有高度保存价值的文字、照片、录像等档案资料,展现了一所高校创建、发展、壮大的真实历程,承载了一所高校的精神传统与历史风貌,最能够代表一所高校的深层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1]通过微课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加充分发挥校史档案资源的教育意义。

(一)实现教师教学的自主

微课的实施能够充分实现教师教学的自主,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充分选择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以及选择教学方式,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结合最新的教学理论程度,灵活安排教学内容。[2]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兴趣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段将微课传递给学生。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天的大学生已经是95后,是网络生活的原驻民,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高度的敏锐性和关注度。一方面微课注重真实情境的再现,能够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选择微课这种新鲜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微课视频资源往往是共享的,学生既可以通过教学客户端浏览教师上传的微课视频,进行互动讨论,实现知识的共享与互动,促进学习效果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三)拓展思政课的教学空间

每门思政课都有着自己固定的教学学时,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教师必须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但繁杂而且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想要在规定内的教学学时内完成必需的教学内容,对于思政课教学来讲并不容易,因此利用微课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利用起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微课视频内容的学习与分析讨论,既不受教学学时的限制也不受教学地点的限制,能够拓展思政课的教学空间。

(四)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微课视频教学的开展,需要充分实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学生通过微课视频一方面能够预习即将学习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够复习已经学过的教学内容,还能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料与案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微课视频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其他同学或者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与研究,这种自主性的交流能够扩发学生的四维空间,也能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火花,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三微课与案例教学的结合模式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微课与案例教学协同应用,将案例教学中无法在课堂实现的内容与环节以微课的形式加以实施完成,使案例教学的内容与微课教学的形式充分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微课与一般案例的结合模式

一般案例指的是篇幅较小的案例,只提供少量的核心关键资料,仅涉及教学内容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学生通过案例的展示能够很容易根据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总结,得到问题的结论。此类结合模式主要适用于已经有明确结果的案例内容,具体结合模式如下。

(二)微课与综合案例的结合模式

综合案例指的是篇幅较长的案例,提供大量的丰富负责资料信息,但有些资料信息是有效的,有些则是具有干扰性的,并且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教学内容捋顺资料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提炼出关键点,进而分析案例内容,总结出自己的观点。此类结合模式主要适用于当前出现的并无明确结果的热点事件或典型问题,需要教师自己编辑视频内容,需要学生做好充足的理论准备。

四微课与案例教学结合模式的注意事项

无论是案例教学、微课教学还是微课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都只是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永远都不能替代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辅助教学手段。既然是教学手段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一)微课与案例的准备

教师在课前必须精神收集整理最符合教学内容的案例,既要注重实效性、典型性,同时也要注重案例的可讨论性。选择到适合的案例后制作微课视频,对案例内容进行呈现,并根据案例内容提出适当的讨论问题,从而启发学生的思考。

(二)微课与案例的展示

案例与微课结合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完成对案例内容的了解与分析,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教学客户端上上传课外学习资料,方便学生的自主探究效率。

(三)微课与案例的讨论

上一篇: 高中学校劳动教育 下一篇: 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理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