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1 17:18: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61-01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潜力,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从他们的个性特征入手,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从而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紧扣生活资源,让数学引领学生成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教育教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教育教学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力量,成为真正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紧扣生活学“有用”的数学。小学生的思维相对感性,数学是一门严谨规范的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僵硬、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感性知识,并尝试将生活中的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本质形成感性认知。学生形成自我体验之后,再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加以运用。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传统教学中只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转化为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层面,只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形成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才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例如,在刚刚接触“角”这个概念时,很多学生对这一抽象的知识难以形成表象认知,教师可引领学生从现实生活当中去寻找“角”。桌面上的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房顶的角……当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形状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对“角”就形成了初步的感性认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继续引领学生观察:钟面上3点和2点时,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角是不同的,从而再次强化了学生对角的J知。在教学中,教师没有离开生活实践,始终将学生的认知和运用浸润在生活实践之中,为学生创造了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机会。

二、相信学生,让数学促进其内在潜力的开发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师的数学教学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才是有用的数学,更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师要树立这样的意识:在数学学科面前,每个学生都是聪明的,他们都具备天生学习数学的潜力。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并不是学生自身能力的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激活他们内在的潜力。教师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注重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长和进步。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本着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原则,不要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为学生指明思维方向。学生纷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测:有的认为圆的面积应该跟圆的周长有关,因为线段越长所围起来的圆形面积会越大;有的学生认为,圆形的面积跟圆的直径有关,因为直径越长所撑开的圆形面积也会越大;有的学生则认为,圆形的面积跟半径有直接的关系,他们直接做起了实验,在一根短绳一头系着一块橡皮,另外一头用手捏着,做圆周运动,形象地看出线段所辐射的面积与线段的长度相互关联。

三、尊重认知规律,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意味着教学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独立观察和深入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后,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自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课堂,其本质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学习当中体悟到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位置和方向”时,教师并没有按部就班地对教材进行有序教学,而是引领学生走进校园,根据校园的建筑物来判断方向。由于校园较大,学生判断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于是他们就自发地组建小组,根据成员的不同特点,教师分配相应的任务,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并没有把自身的教学与讲授作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唯一途径,而是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自学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对象,更是教学主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有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上好每一节课。只有树立了这一理念,数学课堂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一、借助学科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先决条件,巧妙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课上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在此过程中加以引导,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即让学生脱离书本而亲身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强调“从做中学”,课本仅是参考,它不应该成为一个标准,束缚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初中生发展的空间非常大,教师的任务就是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帮助他们自由在美术世界里汲取养分,开发其最大潜能。在美术教学安排中有静物素描练习,学生学习兴趣有下降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我将所画内容换成鞋子、书包、文具等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体,然后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和构图,以线造型、结构素描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作画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认真主动地完成作业。

二、借助评价机制,扩大绘画空间

教学评价提供和反馈给学生的是强有力的信息和指导,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教师采用发展性教学评价,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譬如对学习习惯的评价,审美情趣的评价,兴趣爱好的评价,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的评价,实践能力的评价,创新意识的评价等。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舞台。如采用欣赏录像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动静结合,丰富学生的感官,增强兴趣,为画出丰富的画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多点写生课,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教师自身的行为效应在发展性评价中起到增进情感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作业讲评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其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三、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篇(3)

语文课堂是汇集美丽,展示美好的舞台。在这里要有悦耳的声音,富有韵律的话语,有美好的故事,动人的情节,还要有丰富的想象……总之作为教师,要把语言美、形象美、情境美融汇成一种高尚,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感悟到,体会到,同时,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我就特别注重教师的形象在课堂上给学生视觉上的美感,一次偶谈机会,我出席了教研公开课,一位女教师穿着一身淡绿的裙装,使人眼前一亮,她讲的是两首有关春天的故事,伴随着动听、悦耳的声音,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展现出了美丽的画卷,尤其是根据古诗情境,学生用彩笔绘图,那嫩绿的树、草和叶,使人不由自主地望一眼老师,这就说明了诗情画意在想象里,也展现在面前,这节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印象最深的教者的形象,她即是画面的构思着,也是构成者之一,就像构成春天画面的小树一样,不可缺少,引发了孩子们的美好想象,也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我们并不是一味追求外在形象,而忽略了内在美的传授与感悟,一位头发蓬乱,浑身泥水的老师,站在讲台上,讲一节有关卫生方面的知识课,学生们并没有嘲笑她,因为孩子们知道,老师在家里忙了一夜,修补漏雨的房屋,却没有耽误上课,这是一种神圣的、崇高的、内在美的展示,老师在用心讲,孩子们睁大眼睛用心听,这是美好心灵的感悟与交融,学生们领悟了“什么是真正的美”,他们有了自己的审美观,也领悟到了“美丽”的真正内涵。

第二,“情境教学”是促使学生从欣赏中感受美、发现美的最有效力的方法。“情景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可采用语言描绘,运用图画,借助音乐,角色表演等方式展示语文课堂上的美好,但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赏析这一环节,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基础上,感悟美,发现美,这就需要教师在各方面调动学生兴趣,使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描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例如:我在讲授《燕子》这一课时,就采用了谈话导入――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在这风和日丽的季节里,春姑娘给大地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小草百花争艳,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录音机里有小燕子的叫声和春天的歌曲)这就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对春景美、燕子美的感受与欣赏,在以后的“速读比赛”中,学生们也争先恐后的模拟声音,读出了韵律美,并感悟到了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说明学生们在一定的情境中,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与领悟,也会使教者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最后,就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体,通过语言、神态、智慧赋予语文课堂一直彩笔,放飞学生的想象空间,绘出每一节课中的美丽!

篇(4)

当前正值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党的18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拥有精湛技能的人才,更重要是打造综合素质高的技能人才。高职数学虽然不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但却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能否学好高职数学直接影响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终生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怎样上好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如何使学生明白数学课程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了。积极心理学强调充分调动受教者的积极性,将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应用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有利于提升受教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高职院校数学课堂的革新,提升教学效果。

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及主要观点

1.1 概念

进入19世纪,心理学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重要学科之一。对社会和大众来说,心理学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精神慰藉。随着社会的极大发展繁荣,积极心理成为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和流派,积极心理成为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共同需要,积极心理学号称为心理学的“第四次浪潮”。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1.2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2.1积极心理学弥补了早期病理式心理学的缺陷

早期传统的病理式心理学,以矫治社会或人所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为中心。但生活不是一种苦难和创伤的组合,生活有非常多的美好的一面,追求美好和幸福是人类的天性,心理学理所当然应为人类的幸福和健康做出贡献,为正常人过上有爱和尊严的生活提供技术支持。可以说,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个有益而有效的补充,它使心理学更加完胜完美,同时也使心理学更加平衡。

1.2.2积极心理学提倡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

积极心理学有一个核心目标――“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提升主观幸福感。”假设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可以用负10到正10来表示,那么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关系目标是如何让更多的人从0达到正10,而不是如何从负10变到0。

1.2.3积极心理学倡导蓬勃的人生

积极心理学是构建幸福2.0理论,不是生活满意度的主题,它的衡量标准是人生的蓬勃程度。积极心理学具体包括5大元素:积极情绪、投入、意义、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成就,即PERMA。

2 积极教学理念

积极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地位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到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积极教学理念充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积极心理品质。

因此积极的教学理念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基于积极心理取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人和主体地位,在积极的课堂教学和环境中实现学生积极素质和知识能力的培养。

3 基于积极心理学原则的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3.1 积极性原则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建构积极理念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首要遵循的是积极性原则。积极性原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是积极的价值观,教师应该具备积极价值观。第二是,开展积极的教育制度和积极教育环境的研究和实践。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教学法为主,看到学生的进步,从基础抓起,帮助学生弥补数学基础薄弱的不足。

3.2 发展性原则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人具有发展性,对高职学生教育教学应该是一个发展性的教育,因此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是具有发展性的。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身心发展接近熟期,思想上想独立但独立能力还不够,高职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不仅促进高职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成长,还应注重发展其健康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二是积极心理理念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一口吃不成胖子,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循序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目标。

3.3 自主性原则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自主性原则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自主的人必须是自由本性的人,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前提的;二是自主的人具有自我选择的能力,能够有理性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贯彻快乐教学的原则,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3.4 系统性原则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篇(5)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我国“新课改”全面、深入实施的历史条件下,创新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而且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效,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创新,但其有效性并不高,最为重要的就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必须对这些制约因素有清醒的认识,并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进程中认真加以改进和提高,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制约因素

对于小学课堂教学来说,由于小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理解能力以及自制能力都比较弱,因而必须创新小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但深入分析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特别是按照“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小学课堂教学在有效性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通过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能够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为提升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深入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制约。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来说,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所限,因而更要注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的创新,但目前我国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方面仍然缺乏理念创新,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偏重于课本知识的灌输,而对于知识的拓展以及紧密联系缺乏有效的研究,导致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受到极大的影响。比如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乐”精神,导致很多小学生对小学数学存在畏难心理,进而无法更好的深入学习小学数学知识。

二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制约。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能够随着“新课改”的要求积极研究数学教学改革创新问题,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但仍然存在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多元化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比如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由于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教学活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现象还比较多;再比如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性的方法,游戏教学、互动教学、情感教学等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教师讲、学生听”是其重要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

三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制约。由于小学生的特点,特别喜欢形象的东西,因而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应当更多的采取形象化的教学模式。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这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不会制作多媒体,有的尽管制约了多媒体,但缺乏直观性、形象性,导致小学生不易于接受,甚至出现了“事与愿违”的问题。还有个别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过多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同样会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造成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制约因素的解决对策

一是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理念是行动的指南,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在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方面取得突破。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寻找理念创新的好路径,要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成效作为重要的目标,只要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要有利于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都可以大胆的尝试,对于在创新过程中,好的要坚持,不适用的要学会修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安排,要把“学生参与”作为重要的措施,这样能够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是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在方法创新上取得突破,这一点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将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穿插,这样既有利于提升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也有利于提高质量,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能够喜欢课堂教学;再比如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教学,这样有利于使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学会知识,不至于使他们落下功课。

三是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最为重要的就是在教学模式创新上狠下功夫,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自身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基本情况,积极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比如对于一名很有激情、学生很愿意接受的小学数学教师,就应当更多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重点要在提升自身的吸引力方面狠下功夫,而多媒体教学则是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不能为了运用多媒体而使自身的优势被“削减”,这一点应当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再比如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不能盲目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而是能够运用的尽量运用,不能运用的则不能勉强,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师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对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高度重视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问题,积极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最为重要的就要在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新的跃升。

参考文献:

[1] 朱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评价探索[J].科技信息,2014(1).

篇(6)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04-01

受小学生既定特征及特点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除了具备基础的教学特性外,还需要具备趣味性等特点。构建快乐课堂,不仅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张力,同时还能从多样化形式上获取更多优化点,提升教学质量。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是奠定学生基础逻辑、推理思维及能力的重要课程,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学生今后理工类课程的学习基础,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依然面临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抗拒心理突出等问题的挑战。

1、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意识的萌芽期,他们对数学课程的认识并不全面,缺乏自律;加上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是一门“入门两极化”较为严重的课程,如果学生对数学课程了解不足或是兴趣不足的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多动的情况。纵然一开始比较全神贯注,但是上着上着课,可能就去关注其他事情了。从这一现状来看,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除了课程教学外,还应对课堂管理引起足够重视。所谓课堂管理并不一定指非要通过硬性管理的方式来实现,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来达到引导和管理的目的,游戏化教学便是有效策略之一。

2、抗拒心理严重

除了认识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的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抗拒心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天性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而是采用较为传统、死板的方式,按部就班照着教学任务进行。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效率高,但是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抗拒情绪,重则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观念、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不从学生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的话,不仅会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对于其他科目也可能会产生连带影响。游戏化教学是将学生天性特点与教学任务结合的科学方式,既能顺应学生的需求,同时又能兼顾教学目标,实现二者的有效统一。

二、构建快乐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措施及测策略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快乐课堂构建,不仅能有效改善当前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丰富整个课堂教学的张力和延伸力,同时还能最大程度契合小学生的天性和特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意识。具体做法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找准兴趣点,进行合理设计

快乐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首先应找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点,有计划、有目的的展开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情绪化较为明显的阶段,纵使教师已经不断进行教学手段及措施的革新,但是依然无法满足学生简单的学习需求。就这一现状来说,主要在于教师始终站在自己的立场,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基于这一点,建议教师应从小学生的普遍特点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形式,进行科学的过程设计,培养教学过程中和学生默契同时,最大程度提升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就《认识时钟》这一教学内容来说,基础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以及竞争兴趣发起竞猜游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设置一定的奖励(小物件),然后在学生都激情高涨的时候展开教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加深学生对时钟读法的印象,还能极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整个课堂的活力与张力。

2、构建立体课堂,实现多样化呈现

除了找准兴趣切入点外,还应灵活采用多种呈现方式,构建立体课堂,最大限度放大快乐教学的效果。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完成相应教学目标,教师惯用的方式就是理论灌输,即有条不紊的为学生示范解题思路,通过反复演练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随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学生的认知度和信息接受面也逐渐扩展开来,书本上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变得枯燥无比,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加上传统死板的理论教学方式,学生更是感到排斥和厌烦。基于这一情况,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对多媒体教学工作进行利用,比如就《认识立体图形》这一内容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资源平台收集一些在学生生活中经常出现但是课堂中难以找到的立体图形,或是播放一些有趣的视频或是短片,让学生在视频里寻找关键信息点或是相应教学任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的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快乐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来说,基于当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抗拒心理严重等情况,建议可以从教学的合理设计,立体化课堂的构建以及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几方面入手,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容,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好基础,为小学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赵 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对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 王秀燕.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篇(7)

一、设置符合学生心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应该是有生命力的,应该体现小学生的活泼与可爱,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心理特点相关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提供趣味性;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投入学习。

例如,在学习《数一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一些视频,有小羊、小兔、小猪等小动物,用这样的小动物吸引学生的视觉,使学生自觉地数一数各个小动物分别有几只;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玩数数的游戏,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趣味与生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直接体验、观察数学问题,不仅是尊重了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特点、学习能力,还让学生的学习充满趣味,使小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有效探究,加深小学生理解的深度

在小学,学生的自制能力很弱,这就需要教师更多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多督促学生学习。虽然,小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比较差,教师还是应该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促使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全面发展,提升各项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发放事先准备好的小剪刀和纸,激发学生的好玩心理,让学生自觉裁剪图形,这时教师巧妙地加入教材内容,让学生裁剪圆、三角形等图形,也许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怎样裁剪,以此激活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求知欲,想要进一步探究数学知识。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发挥课堂小主人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自觉体验、探究数学知识,全面、有效地学习。

篇(8)

一、课堂导入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一般包括复习导入、演练导入、生活导入、设疑导入等多个类型,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导入都需要教师设置相关的活动开始具体的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学导入是一堂新课的起始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简短的导入能够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巧妙的导入,可以逐渐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复习与总结性的导入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地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四,每个导入都帮助学生顺其自然、快速地进入课题。这是导入最直接的作用。

二、课堂提问活动

提问活动是每一个学科必不可少的活动,更是小学数学课堂比较常用的教学技能。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主要分复习式提问和启发式提问两大类。一方面,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需发挥复习与启发作用。通过该问题的引导,学生经过讨论回答,可以促进其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其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难易适中,要注意学生的特点及课堂时机等。

三、课堂结束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束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四方面的作用:

第一,归纳整理知识,使学生接受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圆柱的表面积”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将课堂的知识点以框架图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学习将本堂课的知识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整理。

第二,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强化,使学生快速把握课堂所学的关键。例如,“圆柱的表面积”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将课堂的知识点以框架图的方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的系统化巩固。

第三,教师快速地获得反馈信息,检查本堂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立体图形的认识”章节结束时,教师可以最后以“比较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特点;比较圆锥与圆柱的特点。”两个问题复习课堂所讲。

第四,教师引导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及情感进行拓展与延伸,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学习完“正反比例”时,教师可通过“设置练习题”结束课堂所学。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参考文献:

篇(9)

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体现出教学的优势和特点,使小学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适应,促进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升将是目前小学教学的工作重点和工作难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以创新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改革,从而更好的吸收多种元素,使小学数学教学能够适应发展需求,体现发展趋势,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教学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为了彻底的摆脱小学数学教学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就必须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创设情景教学,使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的、自主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同时,强化情景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动力,其能够促进教师多元化的进行自我的发展,在不断的提升自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小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必然的联系,以此带动小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一)创设情景教学的必要性

情景教学是近些年来所提出的一个重点内容,在任何学科的教学改革中都有所涉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化情景教学,使情景教学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动力。

首先,创设情景教学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兴趣的形成,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并充分的融入到情景学习中,这样就能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在进行情景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主要的。

其次,对于教师而言,创设情景教学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对于一些老教师而言,在他们的教学理念中没有形成情景教学的理念,因此,在创设情景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能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环境中来,就必须进行情景教学。

(二)创设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其创建情景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因为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相对简单且灵活,使教师能够有更多的空间去驾驭,在进行情景教学的时候就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师的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想象和学生的学习之间形成一种必然的联系。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其情景创立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法,这种多媒体展示的方法能够更为直观的展示,并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关于三角形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和三角形相关的视频,以一些实物为基础,让学生了解一些与教学三角形相关的知识,并能够充分的了解三角形的制作过程。这种多媒体的演示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情景教学,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使学生能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除了多媒体演示法,还可以利用制造悬念的方法,即教师为课堂教学制造一个悬念,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充满好奇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实物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和数学学习相关的实物,并通过观察了解实物的一些特性,从而总结出所传授数学知识的特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而言,情景教学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

二、强化合作式教学

合作式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发展,其实质上是在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教学的创新,合作式教学有效地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在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下完成。合作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和教师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带动下,教师和学生将更好的发挥主动性,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呈现。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呈现出以下几种模式:

(一)小组教学

教主教学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较为鲜见的教学,因为许多小学生在幼儿园都进行过分组的游戏,这些游戏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小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更加乐于融入到小组教学中。对于小组教学而言,其首先就要是要进行分析,即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分析,以讲述的知识为依托进行分组,在分组中可以体现出学生之间角色的互动,也可以落实具体的任务,使学生能够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其次,要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无论是分组教学还是讨论教学,乃至是沟通教学都适合相对灵活的数学知识,比如说在进行加法交换律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不同的参与加法的数字分配到不同的学生手中,使学生能了解自己的位置,并进行交换,这样得到一种更为简单和方便的算法。这种分组合作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树立责任意识,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范围。

(二)讨论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学生心目中的难点和重点,这些难点和重点是帮助学生打开学习数学大门的一把钥匙。教师要积极地利用这些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组织教学,进行讨论教学。在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并抛出问题,使学生和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比如说教师可以问,为什么在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而三角形的面积则不是?针对这样一些简答的问题使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能自主的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在教室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讨论的方法,教师也可以适当的提出反面的论断,让学生去进行反驳等等。这种讨论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十分奏效,促进了学生主动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沟通教学

沟通教学使教师利用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开展的一种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要想和学生建立一种良性的关系,就需要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创建一种合理的关系,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实现有效的沟通。当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可以进行数学知识的沟通,也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沟通,比如说可以进行为人方面的沟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一种钦佩感,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强化教材的创新

在我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也在进行改革,教材无论是表达的理念还是教学知识,都呈现都体现出了与时俱进的特点,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教师需要运用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强化对教材的创新,使自己能更好的把握教材内容,理解教材内容。

(一)用好教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教师的重要依托,也是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用好教材则成为了教师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关键环节。从目前教材的编写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教材编写都是依照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而言的,其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要抓住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的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比如说在进行加法交换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编写进行拓展教学,将生活中的具体常识引入到教学中来,这样就能真正的促进教师进行深化的教学。

(二)呈现教材

呈现教材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是另外一层的创新,用好教材是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而呈现教材则是切实的保证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教师的带动下融入到教材中的过程。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相互借鉴和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对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够带动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拓展。在小学数学教材的改革过程中,没有一种教材是完美的,每一次的教材改革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发现教材中所展现的问题,使教材能够以一种完美的姿态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对于学生理顺数学知识和进行深入的数学学习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实践教材

无论是数学知识也好,还是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好,其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需要与实践相结合。从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来看,其没有过多的设计关于实践的环节,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没有体现出应该具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说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减法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货币为媒介,让学生去超市或者是其他地方选购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购物,并合理的进行购物,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建立一定的加减意识,以固定量货币为基础,在合理的选购和消费之后剩余的货币的就是减法中的结果。在这种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延伸,促进学生更好地深入的到实践中去,利用实践组织教学。

(四)善于就地取材

对于消息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其可以有很多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进行就地取材,通过一些简单的素材来促进学生和教师一起在教学中进行互动。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班级中的花草或者是班级的人数,乃至是班级最近参与的活动为基础进行教学,这些素材的选择对于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且是学生乐于参与或者是乐于了解的,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这些简单的素材就能够很好的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其主要涉及的对象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需要结合这三个要素进行,要尽可能的使这三者在目标上达成统一,这样才能在过程中有一种团队精神。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良好的教学环境的营造过程中离不开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一种合作的关系,或者是以一种沟通的关系,总之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相互学习的关系,这样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时候发挥其应有的主体地位,也能促进教师以一种合理的姿态进行组织教学,发挥好主导的作用,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的呈现。

(二)建立完善的测评机制

建立完善的测评机制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和创新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有强有力的教学评价作为基础,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需要建立动态的、良性的测评机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更好的动力,促进教师和学生以格外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持二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并在这种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体现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

总之,要想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就必须以小学教材为依托,在充分理解小学教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使学生每一天都能以不同的精神面貌应对学习,促进学生更好的发挥学习中的优势。同时,要通过情景教学的设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最终达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

篇(10)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转型过程中,让“课堂互动”更高效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小学生获取学习信息、进行师生对话交流、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如果师生互动不好,小学生是不可能进行高效数学学习的。有效的师生互动能为打造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服务。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由于对“师生互动”的概念有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出现了互动形式单一、互动对象狭窄、互动过程“线性”的现象。教师要充分认识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的重要意义,要善于把握师生互动的“趣度”“广度”与“深度”。

一、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三度”失衡现象剖析

互动形式、互动对象、互动过程是构成“师生互动”的主要元素。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在这三个方面出现了“趣度”“广度”与“深度”失衡的现象。

(一)互动形式单一,缺乏“趣度”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师生互动时,主要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使课堂教学变成了“问话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低下,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不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五的乘法口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这一教学内容时,在引出九句口诀以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五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学生回答:“一共有九句。”教师再问:“这九句口诀的得数有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后面一句口诀的得数比前面一句多五。”教师继续提问:“如果老师忘记了‘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怎么办?”学生回答:“可以先想‘五六三十’这句口诀,因为后面一句的得数比前面一句多五,所以‘五七三十五’。”教学中,教师围绕“五的乘法”口诀的特点进行提问,课堂教学成了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

以上案例中,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围绕“五的乘法”口诀的特点一问一答,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是不浓厚的。从表现上看,师生对话似乎十分热闹,但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效果。

(二)互动对象狭窄――缺乏“广度”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与优生进行互动,其他学生成了“旁观者”,根本没有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由于师生互动对象过于狭窄,导致了师生互动缺乏“广度”。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在引导小学生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前设计了两个问题:(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圆的哪些部分?(2)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两个问题是小学生都自主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核心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小学生能有效地把握这两个问题的基本内涵。因此,教师提出这两个问题,只是和部分优生进行互动,然后,就让学生进行操作探究。在操作探究中,很多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无从下手。

以上案例中,正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只与优生互动,掌握的仅仅是优生自主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情,从而导致了其他学生并不能有效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去。这样的课堂教学没有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所以是低效的、不可取的。

(三)互动过程“线性”――缺乏“深度”

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教师有效预设下的板块式的互动过程。但是,现在很多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过程“线性”化现象突出,结果是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缺乏思维深度,在这样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的。

以上案例中,师生互动的过程是“线性化”的,第一位学生的发言在教师的预设内,教师就阻止了其他学生的发言,这样,就会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失去了思维的空间,也让课堂失去了生成。其实,对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学生不仅可以从糖果的数量上进行思考,还可以从糖果的种类上进行思考。“平均每个人分到6颗”仅仅是平均分数量上的意义,因为糖果的种类不一样,有的学生可能还会这样分:“每人水果糖分2颗,牛奶糖分3颗,一共分到5颗,留下的不分,这样才是真正的公平。”这样的分法,不仅在数量上是公平的,在种类上也是公平的。但是,由于在“线性”化的师生对话过程中,学生的这种观点没能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因而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缺乏了深度。

二、把握“三个度”,让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更有效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互动形式要有“趣度”、互动对象要有“广度”、互动过程要有“深度”,从而让师生互动更有效。

(一)借助有效情境,让师生互动有“趣度”

兴趣是激发学习需求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驱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的高效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小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要走出师生互动“一问一答”的单一化形式,从而让师生互动有“趣度”。

(二)借助开放问题,让师生互动有“深度”

在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应该是一种思维的活动,要有师生之间充分的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在这样的交流中,迸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高效的数学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问题,从而让师生互动有“深度”。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开放性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问题解决的办法,大胆发表观点,这样的课堂互动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我问你答,学生进行数学的建模和解决方法的探究,互动是建立在数学思维基础上的高效活动。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教师要正确认识“师生互动”的价值,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上一篇: 数学文化笔记 下一篇: 金融工程实战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