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认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1 17:18: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统计学的认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统计学的认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97-02

社会学中运用统计学方法始于上一世纪30、40年代。几十年来,统计学的思想、技术和方法对提高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科学研究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社会统计学》已经成为社会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然而,在实际教授这门课程时,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程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片面认识,还有些甚至抱持着错误的认识。这些认识上的不足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且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这门课程的效果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将探讨在《社会统计学》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且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认识误区,以及纠正错误认识的办法,以便更好地进行这门课程的教与学。

一、《社会统计学》课程的三种认识误区

1.将社会统计学数学化。在社会统计学的教学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原因在于,许多学生认为社会统计学就是数学中的一种,主要讲授的是数学计算方面的知识,而他们往往数学基础比较差,认为自己数学学不会,社会统计学也肯定学不好,因此对这门课程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并难以克服。许多学生在面对这门课程时,往往心情复杂:一方面认为这门课程高深诱人,另一方面又觉得这门课程与数字打交道而令人生畏。正是由于思想上产生这种认识,所以许多学生对这门课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将社会统计学工具化。这种认识误区就是把社会统计学视为由一堆统计公式和方法组成的工具箱,这门课程的教学就是把这一件件的统计工具教给学生,学生运用这些统计工具就可以正确地进行研究、解决问题。根据这种认识,社会统计学的内容就是一个个零散的公式和方法。其实,这种认识没有看到社会统计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没有看到隐藏着这些知识背后的严密一体的一整套统计思想和观念。的确,社会统计学实质是通过各种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认识事物和问题,它的研究分析对象是数据,但是这些公式和方法的背后有一个系统的逻辑思想为基础,只有掌握了统计背后的思想,才能正确运用这些方法,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因此,如果学生对社会统计学进行工具化理解,也会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只注重统计学知识、统计公式和方法的学习,忽视对统计思想和观念、统计知识整体的理解和把握,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就难免出现认识模糊,看不到这些统计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最终也不能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合理运用。

3.将社会统计学本质化。这种认识将统计视为科学分析的代名词,认为只要运用社会统计学的知识和方法,就能够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一些人认为,当数据充足的时候,统计就可以代表一切,通过统计计算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除此之外,不需要了解其他的东西。的确,统计可以帮助人们观察、测试,可以为人们用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使人们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认识事物。然而必须明确的是,尽管统计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思考和研究,但统计不能代表一切。在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中,人的思考是核心,脱离了思考的统计分析,这种分析不会是可靠和有效的,将会带来不可预测的结果。简言之,统计分析不能代替人的思考过程。社会学家邓肯(Duncan)将这种认识讥为统计至上主义。他(1984)曾指出,仅有量化并不等于科学推理,事实上,量化反而可能会引人误入歧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我称之为统计至上主义的病态:把统计计算混同于做研究,天真地认为统计学是科学方法的完备基础,迷信存在能够评价不同实质性理论之优劣或是能够评价任何‘因变量’之各种原因重要程度的统计公式;幻想一旦分解了那些随意拼凑起来的变量间的共变关系,就可以以某种方式不仅证明了一个‘因果模型’,而且能证明一个‘测量模型’。”

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出认识误区的办法

上述三种认识误区对社会统计学的教与学都起到很大的消极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纠正这些错误认识。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教师首先要告知学生,社会统计学并不是单纯的数学方面的知识,这门课程的重点不是数学推导,所以对学生的数学水平要求并不高,学生只要具有初等代数运算水平就完全可以满足本门课程的学习。和数学相比较,统计学不仅仅是进行计算得到答案,也并非推导定理、证明公式。社会统计学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是描述,即用某种方法对资料进行总结概括;第二是归纳,即根据从总体当中抽取的样本的分析来对总体进行概括。统计学的核心是统计思想与观念,而不是列示统计表、绘制统计图、求解平均数、建立模型等知识与技能。因此,在统计学习过程中即使碰到复杂烦琐的定理证明、公式推导,也只是手段、方法。这门课程关注的重点是以这些定理和公式为基础的统计分析方法所得到的信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定理和公式涉及较少,并且也不很复杂。因此,并不是数学基础不好,就注定学不好统计学。通过这样的讲解,尽可能地消除学生的误解,打消学生的疑虑,使学生放下心理包袱走进这门课程。

2.注重社会统计思维方式的培养。统计思想是统计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是否很好地建立统计思想,是统计学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讲解社会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观念,强调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统计思想、概念、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统计思想和观念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换言之,社会统计学教学的过程,就是统计学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教学的过程,而不是统计方法和统计公式的讲解、学习和套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非常重视学生的统计学思想和观念的塑造,对学生进行统计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而不是重点关注知识的讲授、公式的讲解和推导。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如何处理数据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基本的统计思想和观念,掌握了如何进行统计思考,如何搜集、利用和分析数据来达到认识和了解事物的目的,懂得了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来探索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重要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统计思想和统计能力都更为扎实和牢固,真正达到这门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

3.合理看待社会统计学的作用。首先要明确的是,统计并不必然意味着科学,统计方法不能将任何研究“点化”成“科学的”。统计学不能用来检验任何想要检验的观点,也不能防止那些滥用、误用或弄虚作假的人借此乱作结论。实际上,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有严格的规则和范围,对由统计获得的结果的解释不能超越数据的限定范围。其次,统计学可以帮助人们正确深入地思考问题,但不能代替思考本身。对事物的认识和解释的决定权不应该留给统计工具和数据分析,而应该留给人的思考和思维。学习和运用统计学时,常会发生的一种倾向就是过于依赖程式化的统计检验,而不是实质性的知识。事实上,普遍的经验是,只有对社会过程有实质性的理解,统计方法才能够产生富有成效的研究。过于专注统计方法本身,而缺乏对实质性问题及其背后的社会过程的理解,往往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统计模型和方法都要严格服从以科学为中心的任务。统计方法在指导研究时不应该与所关注的实质性问题分开。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C8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1

一、统计信息的特点

为了能够使统计工作在人事管理领域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首先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统计学的相关知识,统计信息的特点包括间接性、数值性和背景性。一般社会人事信息是就近发生的事实直接、客观的叙述式描写,在表现上要求真实地再现事实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而统计信息主要是运用统计数字来反映事实。用事实说话是一般社会人事信息的主要特征,用统计数字说话是统计信息的显著特点。统计数字构成统计信息的基本内容,分组比较等统计分析方法构成统计信息叙事说理的基本表现手段。社会人事信息是反映“现在事实”的,背景材料在整个信息材料中处于次要地位,对现在实事起补充、注释和说明作用。

二、统计信息的功能

(1)存贮功能:统计信息首先就是将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之后这些整理后的信息为备不时之需对其进行存储。人们把已经发生的人事社会活动和这些活动的规律趋势用统计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才算是保存了下来。

(2)创造的功能: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必然就会产生一定的信息这些都是统计工作的范围,不存在的也就没有信息。但是它不是被动的反映,也不是机械刻板式的存贮记录,它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活动。

(3)交流与沟通功能:统计信息来自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以最原始的信息为支撑,从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形成有利的信息系统。统计信息是人事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产物,因此统计信息就具有了沟通和交流的功能。这一功能呈现为一方面垂直双方运行,运行的两端是上下两级。

三、统计信息在单位人事管理中应用

通过有效的统计手段能够帮助单位规范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同时政府也能够有效地了解单位的相关活动。统计工作的过程也是检验和监督单位是否全面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过程,可以增强单位遵纪守法的观念,促进单位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营方向。统计工作是单位加强人事核算,提高人事效益的重要途径。如在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可以利用材料成本统计资料总结分析,加强人事核算,努力增产节约,讲求人事效益,是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单位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由此有效的统计工作能够帮助单位充分找到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得到改善,进而能够使得单位的经营活动有利于自身人事利益的提升。

另外统计工作所统计的相关信息能够给单位的相关部门和管理者的活动奠定有利的信息基础。市场人事条件下的单位统计,必须以单位为主体,为单位的微观人事管理服务,并作为单位微观人事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真正发挥出统计的强大信息、咨询和监督功能。如在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产品合格率统计,质量管理环节指标统计。统计工作都能够将这些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从而为单位的相关决策提供有力的分析,进而采取对单位最有利的决策。

四、统计在人事管理领域的重要性

作为认识事物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统计能够将人们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统计的根本任务就是对单位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整理、分析,提供统计数据,进行统计监督或预测。将统计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是社会人事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统计在人事管理领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通常反映的是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状况、发展阶段、主要的人事成果等指标;二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性质,通过分配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统计资料来说明;三是反映社会、人事现象的发展规律,比如两个现象间的依存关系、比例关系、结构变化以及因果关系。通过充分的运用统计信息,能够帮助人们更好更全面的分析事物,同时还能够分析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五、单位统计发展的方向分析

(1)牢固树立为单位服务的思想

单位的统计工作的管理需要充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从而推动单位能够更好地经营管理。积极引导单位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其次是建立全县的统计信息服务平台,让单位享受到提供统计信息后的社会服务,增强单位做好统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能够为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正确信息的统计指标体系,从而使得单位和政府之间能够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

(2)科学整合单位内部资源

单位应当合理的调整自身的核算工作,保证自身的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这要求单位有关人员之间要相互联系,加强协调与沟通,不能相互脱节各搞一套。单位需要加强自身内部相关制定的建立健全,尤其是财务核算方面,通过有效地制度才能够保证单位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3)政府与单位之间实现统计信息资源的共享

政府需要充分改善自身的统计工作,重点建设其统计基础,和单位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渠道,从而逐渐完善单位的统计工作。并且政府还需要对自身的人员行为进行管制,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陈崇娟.论信息技术在学术交流中的应用[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

篇(3)

[中图分类号] O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183-02

一、引言

2009年8月5日的《纽约时报》刊登题为“当今大学毕业生唯一关键词:统计学”文章。[1]文中介绍,哈佛大学人类学家格赖姆斯改行就职Google,从事海量数据的分析工作,整天就是和数学、计算机打交道,用数据分析方法改善Google搜索引擎。文中援引Google首席经济师范里安的话说:“我坚持认为今后10年最性感的工作是当统计师,我可没开玩笑!”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布林约夫森说:“我们进入了一个一切都可以被监测器和科学仪器数字化和记录的时代(大量数据在不断产生),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利用、分析这些数据,让其为我们服务。”数据中有大量的珍宝。IBM组织了200名数学家、统计学家和其他数据分析大师为商业分析和优化服务,在数据中探宝,他们计划将探宝队伍扩充到4000人。网络数据的样本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康奈尔大学克莱因伯格说,社会统计中,相比传统采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的抽样,数百万计的网民的网络互动产生的样本量是令人惊奇的。专家警告,统计学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单就网络数据的体量就足以使得传统统计模型丧失能力,而且,数据的强相关性未必就有因-果关系。

数据在爆炸,我们在惊梦中进入了大数据(Big Data)时代,大数据正在引起一场革命,它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2],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它迎来了一场变革,是机遇也是挑战。[3] [4]

二、大数据的产生及其特征

数据化是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标志。社会网络、电子商务、移动通信、深空探测、卫星遥感、基因测序以及其他科学测量仪器时时刻刻都在自动测量和记录着数据,而且这一趋势在不断增强。2007年所有数据中只有7%是存储在报纸、书籍、图片等介质上,其余全部都是数字数据。Google每天要处理超过24PB2的数据,它是美国国家图书馆所有纸质出版物所含数据量的上千倍。科尔尼公司科学家统计结果显示,仅2012年就产生了2.5ZB的数据,并且数据产生量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2011、2012两年产生了全球90%的数据,到2020年将达到45ZB,这是天文数字。

我们用中国移动公司为例大致描述一下大数据的产生。2015年中国移动已经达到12.93亿个用户,用户数近似12G,给用户提供通话、短信、上网等服务。若网络流量包月30MB,每天1MB,平均每天网络数据流量达到12PB,若每天还记录用户信息(姓名、身份、职业、位置等),通话(时刻、时长、内容),短信(内容)等,保守估计所产生的数据可以达到300PB,一年将超过100EB=0.1ZB。再看这些数据的形式,它们有文字、表格、符号、图片、语音、数字、影像、上网轨迹等等,如果还考虑这些数据时时刻刻都在改变,每个用户有自己的偏好,可以想象这些数据的体量、变化性、复杂性,如果移动公司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和行业规划,这些数据还具有巨大价值。图1描述了大数据的产生及其演化过程。[5]

人们从不同的方面对大数据进行了描述和定义。从特征来看,大数据具有“4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6]Volume:由于当今数据的体量大,其处理和管理只能依靠专门的技术,驾驭这些先进技术是开启大数据宝藏的钥匙;Velocity:快速处理大数据并获取有用信息;Variety:要开发利用的大数据的数据类型庞杂、数据源众多;Value:大数据中隐含着商机,隐含着企业、行业乃至国家战略决策的依据,它是煤、石油、金属矿产、水等之外的一种新型资源。

图1 大数据的演化图(据科尼尔分析修改[5])

从统计的角度,李金昌认为大数据不是基于人工设计、借助传统方法而获得的有限、固定、不连续、不可扩充的结构型数据,而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工具可以自动记录、储存和连续扩充的、大大超出传统统计记录与储存能力的一切类型的数据。[6]

从技术的角度,维基百科的定义是,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处理的数据集合。从产业角度,常常把这些数据与采集它们的工具、平台、分析系统一起被称为“大数据”。

三、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统计教学

大数据时代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时代,是数据驱动的时代。作为关于数据的科学,统计学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统计学教学面临着重大变革。20世纪中叶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统计应用的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使其应用范围遍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无所不在,使得统计学趋向成熟。如今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和社会网络等的发展又将统计学推到了风口浪尖,国际、国内很多统计学家纷纷撰文对统计学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所需的变革进行了论述。

孟生旺和袁卫[7]根据2014年11月美国统计学会的统计学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纲要,强调了4个方面:(1)数据科学日益重要,统计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和统计基础,还要有强大的统计计算和编程能力,可以熟练使用专业统计软件和数据库;(2)真实数据是统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需要更加多样化的统计模型和方法;(4)通过语言、图表和动画等用户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数据分析结论的能力。他们还从统计方法与统计理论、数据操作与统计计算、数学基础、实践训练等几个方面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具体要求。

结合他人的思想,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几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思想方法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1)对数据的认识,传统统计数据类型包括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面板数据以及空间面板数据等,结构性强,针对每类数据都有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模型。然而,如上文提到的通信数据,还有社交网络记录的数据、电子商务记录的客户数据等等,它们往往是传统数据类型的混杂体,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既有结构性的也有非结构性的。另外,数据库与数据库之间存在大量数据交换与关联,这些数据都不适合传统统计模型,要想在这些数据中挖掘到有用信息,要进行市场分析与决策。面对这些因素,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处理,如何思考?另外,这些数据中的变量可能是一个Word文档,可能是一段语音,可能是一幅图片,是不是需要将它们都转化成数字再处理呢?

(2)关于抽样,首先由于网络和科学仪器的进步,数据获取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加上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通过抽取样本推断总体的属性是不是造成信息浪费呢?维克托主张,当数据处理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抽样技术就像汽车时代骑马一样,一切都变了,我们需要的是全部数据而不是样本,统计需要“全数据模式”:样本=总体。

(3)精确与简单,维克托估计大数据中只有5%的数据是结构化的,是可以用传统统计学模型进行分析的,然而其余95%的数据是混杂的,其中隐含的信息不仅多而且可能是更有用的,如果因为追求精确性而拒绝混杂数据将是资源的巨大浪费。他认为,大数据的简单算法比小数据的复杂算法更有效,我们不应该拒绝混杂性,而要以混杂性为标准设计新型数据库进而快速有效地获取有用信息。

(4)因果与相关,相关性回答的是“是什么”,因果关系回答的是“为什么”。维克托主张,大数据时代,我们不必一定要知道现象背后的原因,而是要让数据自己“说话”,知道是什么就够了,知道了是什么就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大数据时代探索世界的方法需要改变。然而,维克托的《大数据时代》中译本作者周涛对“相关关系比因果关系更重要”观点不认同,认为放弃对因果关系的追求就是放弃了人类凌驾于计算机之上的智力优势,是人类自身的放纵和堕落。我们同意周涛的观点,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尽快、尽量多的知道是什么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商业界来说。探索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统计学的重要使命之一,然而与小数据相比,大数据中的因果关系可能被大量的混杂性掩埋,望远镜和显微镜如何有效地配合使用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

统计这门学科的发展一方面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其理论、方法体系。这样一来,大学的统计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传统统计学知识,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们大胆探索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应用。

[ 注 释 ]

[1] STEVE LOHR, For Today’s Graduate, Just One Word:Statistics[N].New York Times,2009-08-05.

[2] 维克托著.周涛译.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 耿直,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统计研究,2014(1):5-9.

[4] 邱东,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的挑战[J].统计研究,2014(1):16-17.

篇(4)

一、《统计学》教学中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原因

(一)《统计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统计学》是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统计实践技能,其教学效果不仅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就业实践产生极大的影响。统计学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发现客观规律的强大武器,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要真正发挥《统计学》的作用,我们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在教学中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课堂学习有效性的需要

《统计学》是历届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传统的教学主要依靠“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分析,学生练习”来完成,教学效果差。犹他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学生如果单纯听课,只能记忆5%的内容;单纯读书能记住10%;如果在听课或读书过程有听觉或视觉辅助,记忆有20%;如果其间有讨论,记忆会增加到50%,而如果学生有动手参与的机会,记忆会达到75%。要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给学生提供讨论和动手参与的?C会,需要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需要

以往的《统计学》教学中,统计各阶段的设计都是学生在教室讨论制定,统计工作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始终未能走出校园。虽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是单一的校园环境和学生将来要步入的社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单纯的校内实践,统计工作涉及面相对狭窄,学生无法应对一些特殊问题和突发事件,无法真正适应市场。《统计学》教学中,应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四)知识能力系统性的需要

《统计学》教学围绕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展开,每个阶段都配备有具体的操作方法,配套有例题和练习题,但是各阶段之间是脱钩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片段,没有围绕某一目的和任务系统性地学习。《统计学》教学中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各阶段围绕同一目的和任务展开,提高了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学生可以快速适应社会,承担起具体的统计工作。

二、《统计学》教学中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践

(一)深化《统计学》课程实践能力培养

近年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对《统计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首先,开展了“统计从业资格培训”,提高了学生的《统计学》学习积极性。据统计,该系学生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高达98%,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其次,更换了教材,将传统的教材更换为项目化教程,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目的和任务展开,提高了《统计学》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创新开发《统计学》课程

笔者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模式,首先在班级中分组,每6人一组,每组设一个小组长,统计设计阶段各小组确定好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可以由教师给出任务,小组选择,也可以由小组自拟),然后编制计划任务书。接下来的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全部围绕已选定目的和任务展开。最终,小组要上交的资料包括:计划任务书、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报告、整理方案(含分组表、汇总表等数据资料)和统计分析报告等。任务的完成实际上也是学校教育与模拟工作场所的有机结合,创新开发了《统计学》课程,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以学徒制试点为契机,培养“统计调查员”的岗位能力

2014年8月,我国《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出台,标志着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进入实质推进阶段。但是,学生直接到企业统计部门参与统计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涉及企业机密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问题,企业一般都不愿学生直接到企业统计部门去实践。

企业要占领市场,需要及时掌握市场动向,经常进行市场调研,然而调研项目费时费力,企业很难从工作岗位上抽出太多人力资源。而学校的人力资源得天独厚,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承担企业的市场调研,或调研项目中的某一专题调查,企业有师傅指点迷津,徒弟(学生)按照要求带着任务进行市场调研,既解决了企业的市场调研难题,也让学生真正当好了学徒,接触了市场实践,培养了学生“统计调查员”的岗位能力。

三、完善《统计学》课程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考评方式,调动学生的实践学习积极性

《统计学》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其中,融入情境,才能充分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考评方式,增加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学习积极性。整个实践过程中难免有滥竽充数者,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出现,各小组要做好讨论记录,一方面,可以督促小组成员积极发言,集思广益;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有区别的确定实践成绩。

(二)教师严格把关,提高知识能力培养的系统性

《统计学》课程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必须要严格把关。统计工作的目的和任务是在最初就确定下来的,整个统计工作阶段必须围绕目的和任务展开,后续工作可以不断补充和完善,但不可以中途变换目的任务,不能“知难而退”,更不允许后续的调查分析和前面的目的和任务脱节。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系统性地掌握统计工作流程,提高知识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任务驱动模式和多种实践指导手段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37-02

一、引 言

描述性统计作为统计学专业的基础课,其内容广泛,既有中学知识的回顾,又有后续专业课程的介绍,但没有就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讨论。学生听课感觉跳跃性很大,虽然内容浅显,但理解不深,学习上体现出眼高手低,每年这门课出现许多学生考试不及格的现象,而且重修生大有人在。

笔者接手这门课后,上第一次课时,发现学生绝大部分不愿听讲,喜欢自己看书学习,但又理解不透,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分析了本课程的特点,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①内容难度虽然不大,但讲课时却不能深层次发挥,造成学生藐视这门课程的心理。②课程章节之间跳跃性大,前后联系不像数学分析课程那样,有一根主线贯穿,逐步深入,缺乏一定的连贯性,造成学生学习计划的混乱。③课程覆盖面广,包涵了抽样调查、统计图表的制作、概率分布、总体参数的估计与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等学科的初步内容,许多章节的公式不讲来历,只简单介绍如何用,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惑。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成为核心任务。任务型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中设计或创造一种与实际社会活动相仿的活动,让学生在进行这样的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演练技能、提高能力,它强调“做中学、学中做”。

笔者以此为指导思想,根据“描述性统计”这门课程的特征,以“任务型”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

二、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明确目标后,笔者就按以下步骤对描述性统计课程进行任务型教学。

1.教学任务的分解

笔者花1~2次课,把描述性统计的基本思想、脉络以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知道知识的连贯性、重难点,以便他们课后查寻资料。笔者充分发挥班干部同学的作用,引导他们根据同学们各自的兴趣成立制作课件、讲演小组:共分为14组,让两个班63名同学全部参与进来。

尽管他们学习过计算机基础课,但在做PPT课件时也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如字符的上下标如何设置,数学公式如何输入,希腊字母如何输入,Excel如何使用等,笔者都要事先给他们演示,做一些启发性示范,让他们知道从什么地方可以深入下去。所以,在让学生做PPT课件之前,老师要通盘考虑,而不是兴趣所致,随意的安排几名同学简单的做课件和讲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有步骤、有计划、有目的的有序进行。具体来说,就是按以下方法进行:

(1)充分发挥班干部同学的带头作用。在进行实验之前,把讲明老师的意图与打算跟全班同学进行多次解释。尤其是要跟班干部同学讲清老师的意图和打算,争取班干部同学的意见。这是其他上课方式所难以体会到的,充分锻炼了班干部的领导能力。

(2)充分体现民主与集中的原则。首先让同学们根据兴趣爱好以及同学们之间相处的关系自由组合进行分组,当出现分组不均衡现象,也就是有的组的成员多,内容相对简单些时,老师要进行调整,鼓励部分同学参加到其他组。

(3)充分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各组同学根据分配给各自的任务,读教材,查资料,对其负责的内容进行讨论,形成共同的认识,然后设计出PPT的板式,并进行分工,制作课件。当他们把课件做好后,就用QQ或者E-mail发给笔者,笔者可以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他们的PPT课件,如果发现问题,立刻跟他们进行沟通,提出改进意见。

2.学生讲课

PPT 课件做好后,就安排同学们上台讲课。每次三节课,每一节课由一名小组代表上台讲解相关内容,笔者与其他四名同学当评委,根据学生的PPT内容和表达能力给予成绩,这个成绩作为本课程结业成绩的20%计入总成绩。

有的学生讲课速度慢,准备一节课的内容讲不完;有的学生讲课速度快,几分钟就把一节课的内容讲完了;有的学生喜欢发挥,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书中的内容。针对这些情形,需要老师及时的进行提醒,但尽量不要打断他们的讲演。既要保护同学们的积极性,又要纠正他们存在的问题,这也是一门管理与组织艺术。

3.对学生的讲课内容进行点评

让学生讲课,并不意味着老师更轻松更省事。每当同学讲完之后,笔者都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点评。把未讲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把学生没有讲清楚的地方再解释一遍。这些都需要老师对课本内容要相当熟悉。有时,学生把他们查资料中看到的其他说法提出来让笔者解释,笔者得查资料给予准确的回复,否则就会令学生失望。

4.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相互配合,真正进行了学习,笔者采取了过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平时作业+讲课得分+课后作业+开卷考试(上机考试)。考核方式将以往的期末一张卷子对学生进行考察的“终结考试”变为具有过程和动手能力考察的“形成性考核”。

开卷可以带电子版本,可以把书上的内容录入到Word文档上存储下来,保存到U盘带入考场,但不能带书。目的是让学生真正的进行复习,掌握知识点,所涉及的公式计算、画图,全部用Excel软件完成,书中的作业全部要做,可以分组完成。

如果有些学生在平时依赖其他同学,在考试时,尽管是开卷也难以完成任务,因为他们平时没有联系,考试时翻书也来不及。考试后很多同学都发出了感慨:虽然不是裸考,如果平时不下功夫,突击学习过关也很难啊!

三、效果与思考

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64份问卷,全部回收。统计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满意度分析,见下表。

学生对《描述性统计》任务型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分析

篇(6)

统计学是一门用来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解释的科学,目前,统计学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上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金融等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在长期实践和应用的过程中,统计学已经成为了高校理工学?的一级学科。应用型人才指的是在社会实践中能够将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应用,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高校统计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目前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向导,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的统计学知识和相关的统计技能,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好的应用统计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

一、优化课程设置,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优化是实现统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根据学校统计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统计类专业的课程实行探究式教学,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建立研究课题,通过对课题相关的实际问题提出、探究和解答来提高学生对于统计学知识的求知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具有创新精神[1]。在统计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多采用贴近生活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统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学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技巧,培养出应用型统计学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优化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学校统计类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需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统计学的实践教学,构建多维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包括基础操作性实验教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及研究创新性实验教学,层层递进,全方位的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2]。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可以包括:①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小的课题,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利用寒暑假针对该课题进行调查和统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非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课题的调查研究,并且要求学生在开学报到的时候向教师将调查结果采用正式的调查报告进行上交,完成实践教学。②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根据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联系,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各小组成员自行对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对一些统计学理论进行探究,而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以教学课程的设计、学年小论文或者学位论文等内容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统计学知识的应用能力。③可以在学校的社团中组建统计建模协会,开展一些课题的调查活动或者统计任务,可以让学生参与自行组织的调查实践活动,也可以申请参与社会商业性调查活动。④组织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实习,让每一个学生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验。

三、加强社会实践

篇(7)

自19世纪70年代第一块单片机问世至今,单片机以其优异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而芯片制作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单片机需求量的不断加大,也为单片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随着单片机广泛运用于工业控制、汽车、生活用品、办公室自动化、通信系统等领域,学生是否具有单片应用甚至开发能力已成为相关产业的一个招聘衡量标准。教育当然也要与实际需求接轨,才有可能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目前就业市场的要求。

一、利用汇编语言结合电路理解单片机原理

在笔者学校历年来的教学检查中,大多数教师反映本课程难教,除了教学设备没跟上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高职中技目前的生源质量不高。很多学生特别是中技的学生对于英语的认识基于字母,所以一看到编程所用的操作码就头大,从而一开始就放弃了学习。111条汇编指令就令他们产生畏惧,更不要提什么C语言编程了。对于掌握C以及C++的人来讲,采用它们来编程序易修改,使用灵活方便、可移植性强,而且不需要考虑到寄存器存储空间,当然比汇编来得容易。而汇编语言也有它自己的优点:汇编语言比较贴近于硬件,而且时间比较精准,且学习汇编有利于更为细致地了解对程序。鉴于在校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汇编语言更适合于初学者,即便111条汇编没有C语言方便灵活,但对于学生学习单片机入门也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单片机的原理理解,利用汇编语言结合电路的方法是很有效的。在指令的讲解中多结合实例,通过实验板演示,以提高学生对指令的理解和兴趣。如果没有实用器材,那么采用软件进行模拟仿真调试并观察程序的运行结果,对于学生理解程序也会有帮助。人喜欢感观认识,以眼见为实,见到了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就有很好的帮助。最简单的单片机软件是Keil uVision系列。但对于教师教学而言,应该就是Proteus,它与Keil uVision结合给学生进行展示程序执行结果,可谓是“两个搭配,干活不累!”但是同时也要提醒学生,软件的应用和仿真不能代替实际电路。当然如果有条件,用硬件来调试软件是最好的,但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它们的组合将是不错的选择。

二、采用任务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任务教学法。在讲解完各个指令后,会要求学生根据具体要求写出指令通过调试,并在单片机开发实验仪上进行简单的实验。按指令功能分类进行教学和实验:例如数据传送指令,可利用它来实现控制灯亮和灯灭。如下列程序:

LINE SOURCE

1 ORG 0000H;程序开始,ORG是一条伪指

令,表示程序从地址0000H开始

2 LJMP MAIN;跳转到主程序

3 ORG 030H;主程序从地址0030H开始

4 MAIN:MOV P0,#00H;对I/0清零,即无信

号输出,灯灭

5 MOV P1,#00H

6 MOV P2,#00H

7 MOV P3,#00H

8 ACALL DEL;调用延时子程序DEL

9 MOV P0,#0FFH;对I/0置1,即无信号输

出,灯亮

10 MOV P1,#0FFH

11 MOV P2,#0FFH

12 MOV P3,#0FFH

13 ACALL DEL

14 AJMP MAIN;跳转到主程序

15 ORG 0200H

16 DEL: MOV R5,#04H;以下为延时子程序

17 F3: MOV R6,#0FFH

18 F2: MOV R7,#0FFH

19 F1: DJNZ R7,F1

20 DJNZ R6,F2

21 DJNZ R5,F3

22 RET

23 END

该程序只是让灯全亮全灭,把程序烧录到单片机实验板上,先分析程序,再演示实验结果。让学生从知识的理论层面到感观层面进行认识。再给几段差不多但灯亮灯灭不一样的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实验演示。当学生了解了指令的格式和作用后就可以让全班同学按8人一组进行分组,并提出想要实现的不同结果功能,让学生们通过自主讨论和分析写成程序,并通过现场调试再演示出结果。让组员上来讲解程序以及各条指令运行的结果。学生们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可加深其对指令语句的理解。在此,不仅让学生巩固指令,同时还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在他们自己的电脑上安装Keil uVision3,可以在平时进行软件仿真程序的调试与运行。

虽然上面所演示的程序很简单,而且只能算是简单实操辅助理论课程,但它可以使刚入门的学生在成功的结果后面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热情。作为一个单片机的入门程序并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应该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该课程的学习和引发学习兴趣。人往往在知道了一点后才会有想深入学习的欲望,这种欲望是学生学习好该课程的动力。因而,无论教或学都应该由微入细,由易到难,逐步实现教学目的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单片机的学习中,难的并不是硬件也不是接线,而在于指令学习与运用。硬件相当于人的身体,软件相当于人的思想,只有强壮的身体而没有思想是傻子。想要更好地发挥硬件的作用,就必须更好地掌握软件。加强对指令的熟悉程度是必要的,对于44个操作码,笔者首先用最笨的方法――背和抄,先记住它们,再与7种寻址方式相结合进行记忆;其次是多看程序,现在单片机的发展使它有着各色各样的程序,从程序中了解指令的功能和应用。对于小程序要懂得分析每一步运行结果,及其对其他寄存器内容和各种标志位的影响。对于较复杂的程序要学会分析出最终的结果和执行目标。在不断地看程序中掌握指令。最后就是利用指令对一题用不同指令进行编程,也可以加强对指令的灵活运用。

总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现状进行教学,通过多展示、多总结、多分析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要注重引导,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层面上让学生自主编程、调试和演示,并学会与同学进行知识的交流,把自己的程序讲解给同学们。而且师生之间要多交流和沟通,对学习过程中的难疑点要进行一一突破。

参考文献:

[1]陈亮,康娟,刘涛.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6(1).

[2]林格,程鸿勋,唐曾磊.自主学习[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

[3]袁道香.《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1(10)

篇(8)

通用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术设计和应用能力为主的实践性课程,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着力于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以学习设计和操作为主要特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载体。如何让这门课在短暂的四十分钟里生动有趣,如何让学生带着十二分的兴致积极领悟教学内容?结合三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假期培训,个人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融入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学生对其充满了好奇感和新鲜感,如果教师把握得不好,一味地灌输教材内容,课堂将会变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失去最初的新奇感,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教师应当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这一先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来看,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构成一个交互系统。在教学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具体形象化,从而渲染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第三节“技术的未来”时,首先为学生播放“人工智能”的电影,学生看的很认真,然后我接着提问:“大家从这个视频中得到什么启示?”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总结,引出未来的技术将走向何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精心设计好教学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情境导入不仅可以避免课堂枯燥乏味,创造灵动的氛围,还可以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教学任务圆满完成。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准备,做好情境导入,让课堂一开始就充满趣味,使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愉快的心情中跨入知识的大门。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情境导入,通过提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较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例如:在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时,我带了三款不同的手机到教室,让学生来选择并说明理由,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顺势引入课题,一下就把学生的激情带动起来了。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体会到了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有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三、走进生活,选择最佳教学素材

“实践出真知”。通用技术是一门以基础性、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技术内容作为载体,展开技术与设计的基本知识、思想方法的学习和技术能力的培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联系学生身边的技术实例和经验,让学生对技术的实际运用有真实的感受,始终兴趣高昂地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讲第三章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时,我引导学生从设计的经济性原则出发,对木桶和塑料桶进行比较,从它们的制造成本、维护成本、使用寿命、储存成本等诸多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从整体上有了具体的评价,进而做出最佳的选择;再例如,讨论课上与学生根据学校食堂的整体环境和服务设施进行评价,由于讨论的课题贴近现实生活,因此学生很容易找出其中合理的地方以及存在的不足。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有哲学家说过:如果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想象则是“维系美丽花朵的源泉”。一堂生动有趣的通用技术课,不仅需要做到以上几点,还需要有发散的思维空间。设计一个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典型案例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断地引导他们发散思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充分想象,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通用技术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教学还尚未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教学研究、教学经验的总结还显得不够完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比其他学科更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不断地实践、探索、创新,努力构建出符合这门课的创新教学模式,实现这门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即“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认真履行职责,正确引导学生,不久的将来,理想的教育之花就会遍地开放。

篇(9)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243-02

一、儿童人格及其影响因素

(一)儿童人格及其重要性

人格,是个体的性格、气质、智力及体格的相对稳定且持久的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气质、性格、能力、需要、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连续性和动力一致性的自我,决定了个体适应环境的独特性,是个体社会化时所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精神分析学认为从个体早期的成长经历中可以找到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儿童时期是个体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的人格,具有基础性、可塑性、动力性及稚弱性等特点。儿童的人格,可能会朝好的方面发展,形成高尚、健康的人格;也有可能是向不好的方面发展,而形成畸形、病态甚至是的人格。儿童时期,个体的自主性、合作性等社会性需要都很强,这促使了人格自身的发展;而儿童身心发展脆弱,易受到伤害,所以儿童的人格需要得到特别的保护。儿童人格的积极特征能促进个体智力的快速发展,并且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是个体青少年期、成年期心理健康的有力保证。

(二)儿童人格的影响因素

人格的发展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文化、家庭、社会阶层等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遗传因素,母亲的行为举止会严重影响胎儿的生理,而这种影响又在人格的形成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如各种畸形及胚胎发育的不正常都会造成智力低下和人格障碍;环境和学习作用的影响,个体在儿童时期的学习需求非常强烈,习得各种行为,以保证个体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人格正是在这样的学习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个体的人格结构及其对社会的应对方式主要受儿童早期生活的家庭环境所影响。儿童早期经验不仅制约着个体儿童期的生理成长,而且还严重影响着个体青少年期以至整个成年期的性格、智能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儿童人格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只有认识和承认了儿童具有人格,才能良好地实施人格化的教育,从而才能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儿童积极人格的培养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二 积极心理学及其人格观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20 世纪末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是一种利用目前较为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及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的力量、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3]。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科学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三项使命:治疗精神疾病;使普通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有意义;发掘并培养人才。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研究不同,其更注重人类的健康、勇气和爱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用一种更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二)积极心理学的人格观

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人性论,注重积极人格特征的培养。积极人格是指个体能在生活中不断地主动追求幸福并时常能体验到幸福,同时又能使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自我决定、积极心理防御机制、智慧、乐观和创造性等。积极心理学的人格观既不像人本主义那样过分强调人的能动性和“人性本善”的论点,也不像主流心理学家一样认为人格是稳定不变的。首先,积极心理学崇尚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对人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强调研究积极的个性特征,如乐观个性等;同时也特别强调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研究,如爱、宽恕、同情、幽默、意志、自信、自尊、适应等。其次,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格具有可塑性,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可以通过干预和培养予以改变。另外,积极心理学还提倡人格发展中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性。认为人格的成长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体的力量不可忽视,但是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预更是人格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没有外部的影响而仅靠自己成长的力量,个体很难发展我自并实现自我价值。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拥有积极品质的人能更好地体验生活的意义、更好地发挥潜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 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儿童积极人格的培养

儿童积极人格的培养,即在生活中更多地发掘影响其积极人格形成的积极因素,使儿童形成稳定的积极生活态度,从正面预防消极因素对儿童人格的影响。

积极人格的基本理论假设人类是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具有适应性的整体。

积极人格研究的主要方面

自我决定性

自我决定性指个体对自身的发展能做出某种合适的选择并加以坚持。Ryan和Deci从个体的内在动机出发,研究发现当人类的三种相关的需要:能力、归属和自主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时,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将是乐观的。儿童时期,个体各方面都相对稚弱,我们要给予儿童较大的自主性,不要过多地束缚和约束其行为,让儿童在合理的范围内自由成长,促进自我发展;要注重儿童能力的培养,促进儿童智能的发展,激发儿童潜能的发挥,让其能体验到自我实现;要使儿童在一个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产生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更多的主观幸福感。积极人格的儿童会表现出更具主动性和开放性,具备更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赢得更多的正性社会感情支持,从而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积极发展。

积极心理防御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处于挫折与冲突的紧张情绪时,其内部心理活动所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稳,确保心理健康的一种适应性倾向。积极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个体采取更加有效的应对策略。儿童时期,个体身心都还不成熟,问题的应对能力有限,要使儿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累经验,从小养成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去应对心理冲突;要使儿童学会将被压抑的欲望或冲动升华和转移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级行为,不要以社会所反对的形式表现出来。积极的人格也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使自身能积极健康地成长。

积极教育

教育不只是纠正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更应该帮助学生获得各种积极人格品质,教育的作用不仅是“事后修补”,而且更在于“事前预防”。学校应关注积极的教师、学生及师生关系和积极课堂的培养。学校应给予儿童更多的关心、信任和尊重,提供一个友好、支持的氛围使儿童能够自由探索,促进儿童自我的形成和发展;学校还可以通过制定计划并鼓励儿童,以此来帮助儿童达成目标、实现自我;学校要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要教会他们积极地、不断地与他人交流所学、所感,使他们成长为一个拥有爱心和乐于奉献的人。

总之,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儿童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能为他们今后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使之形成积极完整的人格。以积极心理学独特的人格理论为指导来培养儿童的人格,更能促使儿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提升儿童追求一生幸福的能力。但目前可利用的人格培养方法还比较有限,还需要我们研究者不断努力予以加强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 个性品质的行程--理论与探索[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6.

篇(10)

在当今高科技高信息时代社会里人们生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生存问题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学知识储备知识就是为了将它用到社会上,也是为了在这社会上生存。通过知识的积累,说大了就是为社会和公民造福做贡献说小了就是为了谋生之道。我们知道知识是渊博的,人一生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说这个道理。通过各种各样的科学学科储备知识,而这些学科之间紧密相连的。例如:统计学和新闻专业也有本质的联系,也许有的同学可能问我们为什么要学统计学?统计学和新闻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搜集信息是他的职责范围,那么他用什么方法搜集数据信息呢?这当然用统计的方法搜集。统计学对于写论文具有很重要作用,比如:动态数列分析方法在各经济类学科中的运用很频繁。

资料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2011[2]

表1的数据表明,随着人均收人的增加,奶制品的消费也在逐渐增加,所以,收入水平是影响和决定乳品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

二、统计学是实践性很强而且应用性很广的学科

(一)统计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国家各大要害部门,像国家统计局、省、自治区、市、人民政府统计局及地区、乡、镇各部门都设有统计部门,还有非统计行业各企事业单位都设有专门统计部门和所需的专门统计专业人员。例如:医院需要统计人员,对病人、职工人数的统计,还有各种病情性质不同方面分为神经科、外科、内科、耳科、眼科、少儿科妇科等等都是用统计方法进行分类的。法院也需要统计人员,如对死刑犯的统计,各类死刑案件的统计。学校里对各院(系)的分类,每院系里各专业分类,学生人数和学生宿舍的统计等等都用了统计方法。还有人口普查是利用统计学的各种统计方法进行统计的:

还有古代也很早就用了统计方法,如: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统治世界时,他把军队分为十户、百户、千户、万户等,十户有十户长、百户有百户长、千户有千户长、万户有万户长这样有利于作战,有利于管理军队。

1.统计学是一门不可忽视的学科

同学们将来就业的时候,都想以后找个好工作,有个好前途,发挥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上有用。大家想过吗?就是拿统计学这门课来说,学好统计学我们就有机会到各个统计部门上班。统计学对于写论文具有很重要作用,比如:动态数列分析方法在各经济类学科中的运用很频繁。

2.统计学与我们工作生活紧密相连

对于学校来说,学校是很多院系组成的,系里有很多老师和员工组成的而这些老师当中的班主任是有很多学生,学生公寓来说,公寓有长,而公寓长管理着各个楼,楼里分为宿舍,这些都是用统计方法统计的。

(二)统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统计学家不像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一样在家里就可能推断谋中公式。统计学家(人员)必须进行实地调查。因为、统计学中所涉及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都是来源于仔细的调查和整理。

上一篇: 高一数学知识 下一篇: 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