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活动的含义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1 17:18: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艺术活动的含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艺术活动的含义

篇(1)

   河北省劳动人事厅:

你厅《关于领取副食品补贴和生活补贴的职工死亡后其供养的直系亲属抚恤费、救济费如何发给的请示》(冀劳人险〔1989〕262号)已收到。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根据《国务院关于试行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变动给职工适当补贴的通知》(国发〔1988〕23号)的规定精神,对于已领取副食品补贴和生活补贴的职工死亡后,其生前供养的直系亲属由于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提价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困难,可采取适当提高困难补助标准的办法给予解决。具体办法,请你们根据实际情况请示省人民政府确定。

篇(2)

摘 要:设计与技术有着本质的联系,设计是一种理性的感知活动,而技术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运动,两者皆属于一种理性的范畴。技术所包含的方法、定理和公式等等属于微观的理性思维,而艺术中的设计在这种思维中属于宏观的理性思维。哲学中的设计思维活动,使技术与所有思想体系串联起来,并加以研究。

关键词:技术美 设计美

1、设计和技术的含义

1.1、设计的含义

我们从辞源学角度考察“设计”的本意,“设计”是指把一种方案、构思、意图、计划,通过某种方式,用视觉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的一种活动过程。《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的解释是:布置、图样、方案、模型、构思、意图和计划。《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其定义为“在正式的某件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目的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在古中国文章中队设计一词是分开使用的。《三国演义》中有“某为汝设一计谋”的语句。其中“设”指预想、策划,“计”指方法、策略。《管子。权修》中记载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这里都融入了丰富的语言词汇和深刻的思想。

设计就是把一种方案通过视觉语言的形式表达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过程。这里面包含两个方面:1、创造性。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拿出使大众满意的作品。设计的最高准则是使“人”满意。也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创造新的有用的事物。

通过对设计含义的理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设计的本质,人是设计的主体,物是设计的对象,因而设计是人类综合有机统一的创造性活动。

1.2、技术的含义

技术一词出自希腊文techno与logos的组合,基本解释为,在劳动生产方面的经验、知识和技巧,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在《史记。货值列传》中:“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精也”。《考工记》中“材其质,工其巧”。这个词被吸收入英语后,它的词义有所裱花,造型艺术方面的含义没有了,它仅指各种应用技艺。英国工业革命后,“技术”一词的含义有所扩大,它不仅指各种手工技术,而且也指运用机器生产的机械技术。

机械技术诚然比手工技术优越的多,由手工技术到机械技术被视为一场革命,但是,机械技术严格来讲还不能说是现代技术。现代技术产生于19世纪末叶。具体来说,它与电的发现、使用密切相关1897年10月21日,英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中成功的地进行了电照明实验。后来,《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就将这天定为现代技术的诞生日。

2、设计美与技术美

2.1、设计美

设计美从构成上来说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性不是指它的要素多元,而是指它的多种美的形态综合的产物。设计是诸多美的整合体。设计美的构成元素非常丰富,有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技术美,设置有一部分自然美。

从审美主体而言,不管是哪一种美,它的审美主体都是人。但是传统的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主要集中在人类心理构成中“知、情、意”的某一部分上。设计美的审美主体则是物质主体与精神主体的统一。

从设计美的范围而言,设计美是大众、公共的产物,这是设计美的第二特性。它与“艺术设计是一项社会工程”的特点直接联系在一起。设计美的社会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设计美感具有普遍性。设计美的社会性还表现在设计美感具有规律性和一定的可预测性。

2.2、技术美

技术美是工业生产的产物,它是人类的技术活动的精神结晶技术美与艺术美都是人工创造的,其美都凝聚在人工制作的物品上。由于技术制品与艺术制品具有不同的价值,它们制作的过程、手段也有所不同,因而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性。

技术美的创造理念是消费者的共同期望与共同情感。比起艺术美来说,技术美是更大众化的美,更贴近生活的美。

技术美的审美方式是静穆的观照与操作性体验的结合,而以操作性的体验为主。

3、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康德认为美有两种,即自由美和依存美,后者含有对象的合乎目的性。对康德而言,合乎目的是一个更有优先权的美学原则,它与功能相近。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实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这种实用化求美不是“化妆”,而是以专用的设计和语言进行创造。如工业设计常称为工业艺术(Industrial Art),广告设计被称为广告艺术(Advertising Art),等等。设计被视为艺术活动,是艺术生产的一个方面,设计对美的不断追求决定了设计中必然的艺术含量。设计的草图或模型,本身就可能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不可否认,很多工业设计作品的形式表现出与现代雕塑与绘画的密切联系。包豪斯时期,结构主义的抽象形式与新造型主义绘画和雕塑就存在着惊人的共同之处。康定斯基的抽象构成主义绘画与名信片的设计也就是构成主义的风格。荷兰画家蒙特里安《红黄蓝构图》就直接影响了里特维尔德的家具《红黄蓝》椅的设计,这表明艺术对设计有相当的影响,反之亦然。如果我们接受这一事实,艺术与设计截然区别便不复存在了。现代建筑是一种艺术形式,工业制成品也是艺术,至少部分是艺术。在近现代,设计与艺术之间的距离日趋缩小,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极易诱发新的设计观念,而新的设计观念也极易成为新艺术形式产生的契机。

从古至今,设计的艺术追求都在设计品中体现出来,半坡彩陶文化的人面鱼纹湓,彩陶中的小口尖底彩陶瓶,所以为尖底,是为了便于在土坑中固定使用,瓶的两耳位置适当,可用绳系住,口部也结一根绳,以利于提起时掌握重心,便于汲水和倒水,瓶上是红底黑色的螺旋纹,瓶底上绘以各种图案,使使用与美观统一于一体。1968年艾伦·琼斯设计了一张茶几,波普风格,在下面起支撑作用的是一个极为逼真的跪着的半裸女雕像,用她的脊椎托着玻璃台面,这样的造型与设计观念令正统设计师们非常吃惊,裸女是雕像,彩塑的极为逼真,极富调侃和戏谑的趣味。各种造型,既有各自的功能,又有各自的美感。

不同的设计门类体现着各自的不同的艺术特点,不同的美感。1950年代,丹麦的建筑及设计师雅各布森设计的“蚁”椅、“天鹅”椅和“蛋”椅这三大名椅,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由刻板的功能主义转变成细节的精练和经推敲的整体性和雕塑感。这种设计就孕育着现代有机雕塑艺术。

考察现代设计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艺术的变革以一种激进的方式影响了许多设计领域,艺术的发展与设计的发展并行不悖,二者都在追求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实质的理想形式。本世纪初,艺术的抽象形式,尤其是几何形式直接影响了设计的现代化,而设计的探索又同时影响了艺术形式,二者的合力诞生了机器美学,包豪斯典型地代表了艺术推动设计,艺术与设计结合的成就。

艺术家参与设计研究,投入设计实践,可以推动设计进步。“现代主义之父”威廉·莫里斯是个典型例子。设计师关注艺术,投入艺术研究,也推动设计进步。以包豪斯的学生和老师的布鲁尔为例,1920年他进入魏玛包豪斯学习,师从艺术家伊顿和康定斯基,学习色彩和形体理论,接受了相关的训练,为他后来的家具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合作则更有可能推动设计进步。艺术家包括导演、演员、编剧、音乐家、舞蹈家、制片和舞台美术家通力合作,能够制作出许多优秀的电影、电视剧和广告等,这是艺术与设计合作的结果。

总之设计与技术要处理的都是三大主体之间的关系:人、自然和社会。(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1.简述艺术起源游戏说。

参考答案: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3分)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并且可以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艺术即起源于此。(4分)德国美学家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德国学者谷鲁斯均持这样的观点。(3分)

2.简述艺术构思的含义。

参考答案: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的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6分)艺术意象是艺术创作者的审美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4分)

3.简述艺术批评的基本类型。

参考答案:在艺术批评出现过多种批评形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1)社会历史批评;(3分)

(2)心理学批评;(3分)

(3)文本批评;(2分)

(4)接受批评。(2分)

(二)

1.简述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答案:(1)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与艺术的联系相当紧密。(4分)

(2)一方面,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另一方面,艺术以审美的方式对道德观念进行思考并加以表现,从而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6分)

2.简述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艺术体验。

答案: (1)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4分)

(2)艺术体验通常包含三部分: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创作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6分)

3.简述摄影艺术的含义和分类。

答案: (1)摄影艺术是采用摄影技术和手法获取静态图像来反映客体世界,进而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艺术。(4分)构图、光线和色调是其主要造型手段。(2分)

(2)摄影艺术包括肖像摄影、建筑摄影、风光摄影、舞台摄影等。(4分)

(三)

1.简述艺术接受活动中的社会历史批评。

答案:(1)社会历史批评立足于“客体世界”来评价艺术,强调艺术作品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这个社会历史环境的印记。(4分)

(2)艺术作品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它对社会历史生活的深刻反映程度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4分)

(3)如19世纪法国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要素出发,进行艺术批评。(2分)

2.简述艺术风格。

答案: (1)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艺术作品的形式、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4分)风格是艺术家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2分)

(2)风格既包括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也包括流派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等。(4分)

3.简述园林艺术的含义和分类。

答案: (1)园林艺术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将山水、花木、建筑等要素组合成为统一的景观。(3分)

篇(4)

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除审美价值外,艺术还具有其它社会功能,如认识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其中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艺术的娱乐观念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它不同于生理。

艺术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艺术分为以下一些类型:

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美术主要是一种静态艺术。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美术中既有表现性的,也有再现性的。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艺术”与“美术”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在东西方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们的概念和使用它们。

篇(5)

美和艺术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五年前,法国当代最知名的哲学家Michel Serres在欧莱雅主持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美有没有价值”。随后对“美的含义”的思考就开始了,至今对于美的社会价值和含义的研究仍在持续开展。从2006年开始,欧莱雅就开展并支持了一项长期的社会科学研究计划,从历史和社会学的观点探求美的含义和真谛。欧莱雅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普及美的产业的知识;为关于美的社会科学研究做贡献;与尽可能多的人分享美的知识和问题;强调美的产业的价值。

作为这一研究的成果,丛书《十万年的美》(100000 Yearsof Beauty,Gallimand,2009)由此诞生。2010年4月9日,欧莱雅(中国)主办了《十万年的美》读书沙龙活动。这套丛书是一部立意颇为独特、结构甚为宏大的著作。全书以人类对美的认识的发展和响应时代在艺术品中的呈现作为“美”的主线,仔细研读下来,更像一本讲述人类视觉艺术的研究书籍,由法国学者ElisabethAzoulay任主编、著名的法国科学哲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米歇尔,塞尔(MichelSerres)任学术总监,参与工作的有来自于三十五个国家,包括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史、哲学、历史学、博物馆学和心理学等二十个学科领域的三百位专家。全书读来专业但不艰深,在传达“美”的概念上融合了来自各个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的论点,是一部跨领域著作,讲述人类在各个时期和各个文明中对美的追求,是第一部以时间与空间方法来研究该主题的书。中心主题是:通过人体这一完美的媒介,人类对美的追求在所有文明中从未间断。而这正是欧莱雅这个化妆品企业一贯的宗旨。

作为从事美的产业100年的企业,欧莱雅对美的文化有相当的沉淀和力度,同时,欧莱雅企业一直将美的探索作为企业责任和义务。在其商业过程中,根深蒂固的研究美的价值存在于何方,美的未来又在哪里。目前欧莱雅总部的基金会要求企业在全球贯彻三条公益活动的主线:女性、科学教育和弱势群体,在三个方向的研发和实施上,每五年有四千万欧元的投入。对于各地的分公司,在具体项目投资和项目数量上,没有固定的要求。而在文化艺术方面,对“北京到凡尔赛”中法美术交流博览会和赵无极六十年回顾展的赞助,使得欧莱雅中国分部走在全球的前列。

品牌与艺术相结合的公益事业在近年可谓多如牛毛,而《十万年的美》的推出堪称其中将品牌理念形象与艺术文化活动融合紧密而恰当的范例,这套丛书暂时还没有中文版本,不过欧莱雅已将书籍赠与多个国内美术专业学院和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科图书馆。

篇(6)

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从艺术理论建设和艺术教育的需要来看,现在需要切实的课堂艺术批评教学研究――一种改善艺术教学实践问题的学问。“课程是教育的现实形态”,释解艺术作品的知识技能要求赋予艺术教育和艺术批评重要的使命。

一、确认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问的关系

在以往较长的历史中,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各自沿袭自己的轨道发展而不交融。但在艺术批评领域,并未有人认同艺术批评是独立的学科。相反,艺术教育因其与它的相互联系而变得至关重要。

艺术往往被界定为一种意在创造出具有愉悦性形式的东西。“这些形式可以满足我们的美感。而美感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则要求我们具有相应的鉴赏力,即一种对存在于诸形式关系中的整一性或和谐的感知能力”。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悦的、思想上无拘无束、无偏见的探索,其目的在于加深对艺术作品中美的理解和自我实现”。

艺术教育的内涵是指,建立在以多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框架内进行的活动。其目标包括五个方面:美感知能与表现教育:创造力教育:审美文化教育:社会与生活教育:人格成长教育。这五个方面的教育功能体现了艺术学科的知识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综合教育的结合,其核心内容是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此,艺术批评应为实现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的长远目标发挥作用。艺术批评有助于实现重要的艺术教育目标。学会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努力使学生在审美经验中感到更自如,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此外,通过广泛接触艺术批评,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评价标准,这不仅在评估他人艺术作品时特别有帮助,同时也可以衡量自己在艺术方面的进步标准”。

在我们生活的文化里,对视觉艺术的欣赏并非社会化的一个有机部分,教育教学环境的力量可能甚至对它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美学家哈洛德奥斯本(Harold Osborne)曾说过,虽然艺术欣赏并不要求特殊的天赋,但与欣赏相关的态度和技巧却有悖于有组织的社会中实际生活的主流。它们(指艺术欣赏的态度和技能)的发展可能由于早年的教育影响、家庭状况或某种高度重视功利的生活方式而受阻减缓。奥斯本认为,如果这些态度和技巧没有在年轻时学到,那么要在成年之后获得的可能就困难了。学生处在培养理解力和鉴赏力的最佳年龄。如果教育者放弃这种教育责任,那么视觉艺术要在学生们以后的成年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就不大可能。因此,艺术批评融于艺术教学的实践,应是一个充满活力、持续不断的过程。

二、明晰艺术教育中艺术批评所起的作用

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的核心理解应该是,艺术批评、艺术史、美学和艺术创作实践等学科在教学中的融合。那么,从艺术批评这一学科获得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将会在课堂得到应用,以求增加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鉴赏。

艺术教育需要结合理解、鉴赏等艺术批评的目的去考虑教学方式方法。同时,要教给学生理解和欣赏多种艺术形式(绘画、设计等)而并不是局限于某些单个艺术。要实现这些目标,不仅要学习传统艺术,而且应学习当代艺术,还要学习审美和实用美术、民间美术等。教育者须把艺术批评的方法转变为教学实践,才能归纳总结,理顺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鉴赏艺术的教学活动。

艺术批评作为一种学科也给教育者提供了可用于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欣赏艺术的一套内容。学科“内容”一般被确认为知识种类,例如概念知识和基本原理。艺术教育中所包含的理论探讨也会用来对不同批评形式作出描述、阐释、评价等等。批评不单单是作为一种评论形式,而是一种探索方式。探索意味着艺术作品给观众提出了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思考。因此,设计“批评教学”就成为了教师的一项任务。也只有规划设计好这种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更具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的能力。这种设计必须包含教会学生一些基本概念、技巧、态度和习惯,必须给予他们获得知识背景知识的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学研究室主任藤守尧先生认为,一切“理论必须解答实践中的问题,脱离考察艺术本体和直面问题的态度,就会成为逻辑推理中的文字游戏,视觉艺术必须诉诸视觉效应,不能把握整体构成和视觉心理反应的关系,所谓设计、审美、评价、鉴赏就没有起码的依据”。由此,艺术批评的终极目标显而易见。法国画家马塞尔杜尚说:“艺术是连续的。视觉是间歇的”。意思是说,艺术想象的机会随时都有,不过我们很少利用这种机会而已。在艺术教学中,每件艺术品都是一种潜在的刺激物。艺术是一种想象,与生俱来,还可培养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终生受益。就创造和欣赏而言,艺术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培养这种意识,使我们能更充分地体验周围多种文化的世界,从而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

艺术批评也是对艺术作品质量和意义的评价,单凭学生的社会化难以充分有效的使其获得明确的认知。所以,只有通过艺术教育,通过对个人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才能使年轻一代学会欣赏那些创造艺术,感受并认识艺术的特殊方法,从而丰富生活,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立足于把艺术批评融于教学实践

现行艺术教育中,立足于现实生活和艺术实践,立足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从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融合的角度出发,重点放在艺术课堂中的艺术批评教学研究上。从理论到实践,探求内在含义,伸延教学效应,将十分有益。

吉伊根(美George Geahlgan)认为。“批评探索可以被认为是判定艺术作品含义和价值的尝试或努力,这也是艺术批评的一个主要目的。因此,批评探索可以界定为对艺术作品含义和价值的探索”。在教育课堂中,教师应该设计采取多种探索方式,如学生对艺术作品的不同反响活动、概念和技巧教学以及学生进行研究的活动。探索不可避免会对艺术作品的美学和道德价值、对艺术家的观念、对作品创作和欣赏的背景等提出问题,这符合教育的特性。

(一)学生对作品的反应活动

艺术作品具有潜在的疑问,因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是立体的、多方面的。在课堂上有三种方法能够促进批评探索:第一,可以让学生交换对某件艺术作品不同的观察和意见。这样,教师才有可能为学生提供检查他们对作品反应正确性的机会,并从他 人的经验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第二,可以让学生比较、对比相关的艺术作品,避免对艺术作品看法的局限。第三,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那些挑战他们自己观点和价值观念的作品。以上三种方法都能帮助促进批评思考,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引领者又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并与学生一起确认艺术作品的含义和价值。

(二)教学概念和技能教学

艺术欣赏与评价在艺术教育中还需要其他的活动。首先教师需要有计划地获得相关的美学概念和必要的艺术技能。美学概念的知识扩大可以改善人们的反应。提供观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增加感受。概念和技能的教学活动要求老师扮演一位权威的角色,这是一种要求。

(三)学生的研究活动

了解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等,以提高探索艺术作品含义的能力。教师除了通过讲授或布置课后读物提供这类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去获得这种知识。在学生的研究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充当导师和指导,帮助学生计划研究课题,帮助他们进行图书资料查询。

四、设计艺术批评课程

设计,是指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批评探索,了解和掌握全部相关的教学活动,并协调地组织好这些活动,对艺术教育工作者至关重要。艺术批评教学也是为了产生学习结果。这牵涉到课程设计的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得到持续发展的能力。欣赏能力的获得不能停留在告诉学生作品的好坏,还需要学生去直接体验这种作品价值。这就要求在设计艺术批评课程中,考虑到学生应该有机会表达、共享、思考他们对艺术作品的个体反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二)理解艺术是一种发展现象,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为个人的观点创造了可能性。规划教学需要容纳学生的差异性,能够容纳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养成批评思维的习惯,鼓励学生思考其他评价,并引导其在事实证据和逻辑一致性的基础上的评判。

篇(7)

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如果想要表现出形象准确的艺术特征,在创作过程中首先应该进行艺术体验,体验出艺术韵味从而进行艺术构思,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要经过深入的构思活动,使整个作品富有灵魂寓意,“立意”过程也是是赋予艺术作品灵魂和内涵,没有意蕴的艺术作品是没有灵魂的躯壳。

作品当中包含的内在意蕴首先要求平面设计作品具有灵魂要素,艺术设计外在形态决定着艺术的本质内涵,艺术形象内涵要素是形象表现的依据,例如用中国传统的吉祥形象凤凰作为平面设计的要素,传统中的凤凰图案表现出飞黄腾达的美好寓意,好运连连的情感也注入其中,通过平面设计的艺术设计理念,运用美观抽象的变形原理使艺术的深层次意味得到了提高,提升了设计品牌自身的形象价值因素,增进了观者对艺术设计的理解,使整个设计的意味表现更有文化价值,使人们的观念和品牌形象结合在一起。平面设计的艺术形象,是设计者在预先的效果中首先设想好的,在理想理念的驱动下,对艺术创作中的构图、色彩、图形有深层次的挖掘,才能表现出深层次的意蕴追求。

如何深入表现“立意”:第一,立足于设计作品的主题,平面设计的主题是“立意”的核心主旨,是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深层次挖掘,从而使艺术设计理念更富有韵味。第二,表现形式深刻性,主题内容的发掘使整个平面设计的酝酿观念增强,提炼出的形式语言更符合创作内涵的需要。第三,从形象个性的语言形式出发,确定合理的造型语言,表现的艺术语言更符合观者的艺术感受。第四,从外在形象可以看内在的深层意蕴,通过外在形式表现艺术形象,通过艺术形象窥探作品中的本质内涵。经过深思熟虑的准备工作,把艺术构思的“立意”体现在平面设计中,反映出作品内容的主旨和内涵,创作出富含意蕴的平面作品,使艺术创作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在艺术的构思阶段,运用思维模式创作确定作品的主题,赋予艺术载体适合的艺术意蕴,对于形象设计要素的内涵充分把握,作品当中的深层内涵表现出来,接着确定画面的象征感受,也就是“立象”。

二、“立象”——艺术的形象要素特征

所谓“立象”主要是运用象征主要的原理,从借鉴、模仿的方式入手,把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抽象、提炼、概括,使物象更加符合创作者的意图,从而创作出具有形式美感和艺术气息的艺术作品。万事万物的艺术设计法则在设计规律中离不开对具体事物的设想,对形象要素的提炼形成思维理念的主要要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形象给观者直观印象和具体感受。在平面设计中对形象的色彩、造型、元素的结合,以及对整体设计中一丝一毫差异,都和整体呈现出的艺术效果息息相关,各种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了平面设计最终的形象。

运用“立象”韵味表现在平面设计的作品中,体现传承的艺术体系,对图像符号的再创作,在充分认识“形”的具体含义当中意蕴,传其象征的神韵,这样有利于观者对艺术形象产生的共鸣,领悟作品当中的艺术情感,使形象更为生动的传达。象征的运用使设计作品提升了一个层次,比如说中国联通的标志设计,它是由中国传统富含吉祥图案寓意的中国结演变而来,象征着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寓意,使得观者从灵魂深处认识并认可品牌,一方面用象征理念提升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使品牌自身价值从深入层次理解更具有人文精神和历史价值。

在平面设计中运用图像象征性原理来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情怀,运用图形本身呈现出来的感受和角度来表现作品当中的意味,图像的意味与文化发展相适应,时代内涵赋予了它新的文化含义,在长期的总结与概括中,实现图像与象征、隐喻相结合,从而使平面设计中的“立象”更加深刻的艺术感受。在平面作品中“立象”不仅可以使信息传播,通过它丰富的内涵可以使观者认可,带来传播的广泛度和认识度。因为设计出来的艺术形象既可以使人们接受消息,同时感受信息和接受信息。“立象”可以使审美感受升华,在美学的视觉感受中抒写动人的艺术氛围。在平面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精神,增强作品的意境,

运用民族语言的象征和隐喻含义表现,使作品中含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人文风貌,结合本民族文化传统来进行设计,利用文化精神来阐述作品中的含义,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作品本身的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彩中象征着吉祥如意的韵味,以金石篆刻相结合的原理象征着文化精神的博大精深,创造出来的形象是具有民族精神和民族情结。在平面设计中艺术形象是向观者传达,在传达过程中作品形象中象征性元素也被人所关注,一幅优秀的设计作品可以使人心旷神怡,享受到视觉传达的快乐。在当今的艺术潮流中,图形的象征含义更多带动人们的审美情感,同时人们被作品当中的意境、寓意、含义的图形元素吸引。运用“立象”作为设计作品要点,可以使平面设计在形式法则之中找到切入点,表现过程中象征和隐喻都是设计要素,在观看形象美感的同时,透过形象看到事物的内在本质,就是形象的精神含义,“立象”是对形的理解,对形象的解读,将平面设计的设计理念含义包含在其中,使形象设计更加贴近艺术的表现方式。

在表现象征主义元素的的过程中,借鉴和模仿是运用到平面设计的方式之一,各种体现民族艺术精神艺术语言,书法、篆刻、剪纸、吉祥图案等都是平面设计的可以运用的元素,我们开拓艺术创新思维,谱写设计中“立象”的新篇章。在平面设计的教育中,运用好“立象”可以使观者达到心灵上的震撼,这就需要设计者的作品是在文化底蕴上设计出来的,作品中富含哲理的韵味,通过图形、色彩、字体传播给观者,这样使设计者和观者达到了沟通,使观者感受设计者的思想内涵达到心灵触动。

运用“立象”的表现手法可以使艺术形象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除了图像中传达出来的信息要素之外,更多的是图像象征的内涵,所以艺术形象可以感染观者,令人回味。当在平面设计中运用“立象”这一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进行创作时,运用的图形具有深刻的内涵,使创作具有丰富的联想,从传达出来的审美感受看,图像传达出来的艺术感受具有意境,表现出作品中的艺术魅力。

篇(8)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艺术和设计在其各自的领域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与此同时,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相当的微妙;设计从最早对时期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工,慢慢演变为当今包含人类审美需要和功能需要的创造性活动。笔者认为就此演变而来的人类对美的需求,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艺术了。

设计与艺术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想要很好地理解“设计与艺术”的概念,对于首要了解设计这一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设计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含义,但设计终究会升华成为艺术。

1 设计的解释

“设计”这个词起源于古罗马,并可以追溯到拉丁语的“designare”,它的含义有很多,比如说追溯、标记、描绘、计划、和做事;1548年,对于“设计”的解释首次出现在《牛津英语词典》中,这时的设计还是动词,与“指出、制定”的含义等同;1588年,它又身兼了名词的意思,意思是指“目的、目标和意图”;几年以后,对于它的名词的解释变得更加精确即“做一件事之前的计划,行动之前的打算”。这些比较原始的关于设计的含义一直沿用至今,随后新的含义也在不断地出现,有些解释则比较笼统,有些解释则比较精确。

笔者认为,设计可以简而言之的这样去定义,设计就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东西,设计就是符合自然的客观规律,一切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进行创作的,同时设计出来的东西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和谐,更加的丰富多彩;更进一步来说,设计就是将平凡变得不平凡。

假如你从来没有见过智能手机,当你第一次接触到它的时候,先不看它的外形,怎样才能猜出它的用途呢?如果光是盯着它看,当然无济于事。你完全无法从这个玻璃、塑料、金属材料的组合中得到丁点的暗示:它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用的?它该怎样使用?使用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你无法想象到这样如此小的玩意居然比一辆推土机还要厉害,这样一个小型的数码装备居然容纳了相当大的内存容量,单从它的外形来看,你怎会发现它既可以当电话、相机、浏览器、家庭数码管理系统、播放器、游戏机、音响、电视机、闹钟、日记本、笔记本、地址簿、计算器、气压计、导航仪、指南针等等这些设备。这如此厉害的数码设备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具备足够勇气、想象力、知识和技术的科学家对晶体管进行发明,使得数据的传输成为可能,将其进一步的压缩使它越来越小,当百万个晶体管同时存在于一部手机里的时候,就形成了我们所惊叹的这一部数码设备。假想,如果没有设计,科学家的劳动成果将永远停留在实验的范畴之内,则更不可能改变人类的生活,无法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当人们谈论到手机以及其他物品的设计时,往往只停留在设计物品的外表上,但是物品的外形设计只是设计的一个部分,实际上,设计指的是分析事物、视觉化实现、计划以及执行的过程。设计创造了许许多多人类意想不到的不平凡的东西,这些设计使得科技不断地发展,使得科学技术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使得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更加的丰富多彩。

2 艺术的解释

曾经在课堂上就听老师说过“艺术是生活的反映,不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是不存在的。”所谓的艺术就是指人类根据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遵循审美和反审美规律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物质文化手段,创造出富有极大的美学特征的精神文化的创造。以往以来,人们对于“艺术”并没有固定的解释,在西方,“艺术”一词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文学、戏剧等。从广义的范围上来说,“艺术”还包括医学、科学等方面的技艺,其概念与技术大致相同。官方则从它的社会学、认识论和审美三个层次来进行定义:第一,从社会学方面来说,艺术是注重意识形态和精神的生产,它的目的是生产艺术品;第二,从认识论方面来说,它着重寻求真理、靠近真理以及获得真理;第三,从审美方面来说,艺术着重其审美性,它的目的是生产出具有审美性的艺术作品。艺术不仅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同时也包括精神与物质结合的产品。

3 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对于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解释,笔者最喜欢的是美国杰出的家具与室内设计大师查尔斯・伊姆斯的做法,当有人问到他,设计是否是“一种艺术性的表达”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更愿意说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表达,它可能(如果它足够好的话)在之后会被当成艺术。”

艺术与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区别。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的审美性在以前的原始社会内原始人类打制石器的行为中就得以体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的提高以及造物范围的不断扩展,促使了艺术与设计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设计是一种把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活动过程,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而艺术是一种人类创造的一种具有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随着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自然而然地生产出“好的设计”,与此同时“好的设计”也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因此,设计与艺术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4 结语

以上的内容是笔者关于设计、艺术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一个理解,本文着重对设计进行分析来深入探讨艺术与设计的内容。关于设计笔者还需强调几点:

第一,设计的开放性是其中之一。在这个资源开放的时代,就保密来说,它变得不再诱人,因此设计应该放下偏见,敞开胸怀,寻求与其他科学的合作。第二,设计要更具有人性化。设计需要更善解人意,更好地注意到我们生活中的经常出现的小问题,虽然这些问题不能用理性进行解决,但是它却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第三,设计需要大胆和谦逊的态度。设计师如果想要在工作上有所进步,这两种特质是他们必须具备的。他们必须要勇敢地接受设计的局限性。第四,设计应更有策略。设计师是设计的沟通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要认真地完成设计,还需要练就一些传播的技巧,以便进行有必要的宣传。

参考文献:

[1] 江黎.椅子的变异[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篇(9)

是艺术评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某种思想原则和审美标准,对电影艺术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评价的一种艺术研究活动。他以具体影片创作为其研究对象,评美析丑,褒优贬劣,探索揭示了其成败得失的规律。

第一章 影评的特征

一、与政治评论相比:突出审美判断

电影艺术:电影技术为手段,画面音响为媒介,在运动的时间与空间里,塑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 电影评论:从电影自身艺术属性出发,对作品艺术特色美学风格的总结,对作品艺术成就美学效果的判断与评价。

二、与姊妹艺术评论相比:重视画面语言分析

真正的影评是对银幕造型时空观念的认识,是对电影运动本性独特欣赏,是对电影色彩、音乐、剪辑的领会和完善。

评论画面方法

(一)可把画面作为独立的评论对象和角度

1、明确指出画面出现的位置

2、简约而精粹的文字描绘画面的景象

3、深入到为剖析画面内涵

4、评价该画面产生的艺术效果

(二)可把画面作为评论影片的人物、主题、艺术特色的切入点

三、论述方式:评,是文的主体

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表达方式。

不能叙述过多(影评并非故事梗概、内容提要)

不能说明过多(影评并非说明书)

第二章 评的内涵

1、评是剖析:所谓剖析就是对画面的结构、色彩、音乐、摄影、人物性格刻画、主题思想展示、艺术种种表现手法等诸多因素做由浅及深的分析。

2、评是判断:也是对作品的思想、流派及艺术家做出中肯的评价,或者肯定或否定兼而有之。 整体的表达方式:判断+剖析+判断

每一段的表达方式:判断+剖析+判断

3、评是选择

4、评是创造:评论是一种独立的具有自我价值的创造性劳动,他要挖掘作品的内在价值。赋予作品未完成的艺术形象的新创造。

影评写作基本要求

一、先有所感悟,后发而为文

有所感是写作的动因,也是写作的首要条件。

1、感并不是观后感

2、感觉点要准

二、新颖的角度、独特的构思

1、文章要有立意和角度

立意:即文章的评论对象及其作者对该评论对象所持的见解和观点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

2、立意要新颖,构思要巧妙

3、角度要小,立意要单一集中

1)善于选取综合性角度进行评论。(人物形象、主题、艺术特色、艺术成就、创新突破)

2)从小处着眼,往深处挖掘

三、结构严谨,起落有致

(一)标题

1、单标题:文章只有一个标题

凝练、醒目、优美

2、复合标题:一正一副两个标题

副标题需明确指出文章的评论对象

正副标题要对应

(二)开头

倒论式结构:把文章的结论放在前面,然后从各个方面开始论述这个结论,又称演绎法。

特点: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一目了然

(三)正文

1、并列式结构:以一个中心内容贯穿始终,分作几个问题陈述,他们之间是平行并列的,既独立又紧密联系。

特点: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2、剥洋葱式:揭示一部影片的深刻内涵,剖析人物或情节,采取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层层分析,最后发掘出内核因素。

特点:层层深入,富有逻辑和论证力量

3、事件发展式结构:节的开头就是文章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结尾,基本上是按照电影发展顺序进行结构,或沿着基本问题的线索顺序递进,体现着一种时序性或论证力量。

特点:有条不紊,脉络清晰

(四)结尾

紧扣立论点展开总结和升华。

影视评论角度

角度一 人物评论

一、评人物性格即评论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人物性格的独特性鲜明性。

作为电影为了打动观众,应在外貌气质举止习惯作风等方面显示其独特鲜明性,为此,才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可亲可信。

(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由于所处社会关系复杂,性格的形成要接受多种多样的社会影响,每个人性格虽然独特鲜明,但绝不能单一纯粹,而是在不同环境中程度不同的显示出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

(三)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性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命运的变化和社会变化的变化,人的性格也往往呈现出相应的发展变化。 角度二 主题评论

主题是影片通过人物塑造和生活场景描绘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

一、主题意义的深刻性

1、事件2、人物3、台词4、环境空间造型与道具5、音乐、色彩

二、主题表现的多义性

一方面是指一部作品可能有一个中心主题,另外还有数个副主题,相互配合深化。另一方面指面对同一部影片,同一时代或不同时代的观众对其主题做出了不同阐释,使主题呈现出多种意义。

角度三 画面分析

(一)景别

全景

意义及效果:1、更好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物性格的形成、变化、命运的转折都是环境造成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与影片戏剧电影美学风格相得益彰

特写

1、特写镜头的功能在于对某些事物的细部加以选择放大,这种镜头能将演员细微的表情和某一瞬间的心灵信息传达给观众,因而,他常被用来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心理情绪。

2、特写镜头有时也用来突出头像以外的其他部位,或景物的细部特征,已引起观众注意,或强调其特定含义。

3、大特写的取景范围更小,可以更突出更强烈的感受到人物神态细微的变化,从而引起观众更强烈的心灵震撼。

评空镜头作用

空镜头含义:至画面没有人只有景和物的镜头。

作用:

1、介绍整个故事或某个人物活动的环境。

2、常被用来表达某种情感和意味。

一切景语皆情语。导演在表达某种特定情感时,常常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创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3、空镜头还常被用来赋予某种象征意义。

他通过类比,揭示事物关系,借助镜头与画面组接,将不同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突显出来,使所表现的内容更为含蓄。

4、唤起观众的联想

可是观众通过看得见的画面想象某种看不见的情景。

分析取景角度及其审美作用

取景角度:指摄影机相对被摄对象的方位角度。

1、平摄:指摄影机处在与人眼相等的高度而进行的拍摄,接近于常人视线的感受的镜头,它可以使观众产生真实、平稳、庄重的感觉。

2、仰摄:指高于水平角度、摄影机由下向上由低向高朝上仰拍的镜头。

1) 可以使被摄的人或物显得崇高和威严,从而让观众产生崇敬或惧怕的心理反应。

2) 可造成人物的夸张变形,从而产生一种讽刺的效果。

3、俯摄:指低于水平角度、摄影机由上向下由高向低朝下俯拍的镜头。

1) 常用来描述环境特色,或表现大的场面,还会造成壮观宏伟的气势或优美抒情的情调。

2) 能使人或物的体积压缩以至于形状奇异,常用来表现遭受危险或威胁的情况,也能使人物显得软如无力,从而使观众产生一种压抑感或悲剧感。

4、顶摄:摄影机拍摄方向与地面垂直而得到的画面。

会造成奇特新颖美妙的意趣。

快慢镜头的功能

快镜头功能:1、省略细节,推进叙事进程2、通过人物的夸张起到浓厚的喜剧效果。

3、揭示人物心理活动。

慢镜头功能:1、通过动作速度的改变创造不同的意境,赋予动作以新含义。

2、揭示人物心理活动。3、可以点题,把编导者的主管思想情感突出表现出来。 色彩分析

色彩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它不但可以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可以暗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某些情感上的细微变化。

视听语言分析思路

一、画面

景别运动镜头取景角度快慢镜头光色

篇(10)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05-01

一、声乐美学的含义

声乐美学隶属于音乐美学的范畴,通过人声来表达思想和情感,从而探求声乐艺术美的本质与普遍规律的学科,是音乐美学的重要分支,从音乐美学的视角来看,声乐艺术美学是音乐美学与艺术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确立了声乐美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和理论研究方法。

二、声乐美学在演唱艺术中的体现

(一)演唱中的音色。音色是歌者在艺术实践表演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演唱中的音色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响:一是演唱者的嗓音条件及音色,嗓音条件及音色是由歌者先天的条件所决定的。二是演唱的技术方法与音色,音色变化的条件是后天通过技术要素运用来予以实现的。三是演唱者的心理因素,在演唱过程中歌者的知觉与感觉以及表象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二)歌者的修养。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歌者的修养、演唱水平及自身的文化基底显得尤为重要。对声乐作品演绎的效果是否够好,与声乐艺术的美感及歌者的修养有直接的关系。歌者需要全面加强个人艺术修养及能力的培养,才能将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及蕴含的思想情感准确地传递给欣赏者。

(三)演唱艺术的情感体验。演唱艺术的情感是歌者自身对声乐作品的情感体验,是歌者内心最真实的反映。想要把声乐作品演绎到极致,歌者必须将自己设置在特定的大语境之中,了解作品的创作环境及背景,将自身的认知体验与声乐作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艺术性,还要注重真实性。作为有声艺术,声乐作品需要歌者通过演唱来表达,把蕴藏在声乐作品中的声情、曲情完美展现,只有在感情上引起观众的共鸣才能够达到声乐艺术情感的审美效应。

三、声乐美学在演唱艺术中的作用

(一)演唱艺术中的声乐美学原则。演唱艺术中的声乐美学原则主要通过三方面来体现:一是客观性与真实性的统一,声乐演唱的过程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在演唱之前要客观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以及蕴含其中的深层含义,声乐艺术的演唱是在演唱过程中以真实性为基础并使其富于创造性。二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不同时期的声乐作品都具有时代的鲜明特征,并且具有特定的艺术风格及审美理念,所体现的是不同的声乐艺术表演主体。三是歌唱技巧与表现性的统一,演唱技巧的掌握是歌者的必修课,声乐技术是为了突出艺术表现性的,也是要通过演唱技术来加以保障的。

(二)演唱艺术在声乐美学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四方面:一是语言艺术的表现,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的特殊工具,生动的演唱都要建立在鲜明的语言之上,从而抒感体现艺术美感。二是音乐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节奏与润腔两方面。节奏是声乐艺术表现的重要因素,歌者要对节奏及速度有所控制,只有准确地把握和审阅作品的节奏及速度,才能让演唱的效果更具感染力。润腔是演唱艺术的核心,是抒发美的体现,同时创造美、深化美,从而深拓作品的含义,突出作品的韵味风格。三是歌者神韵的艺术表现,声乐演唱中的润腔不是作品中的定,而是歌者在演唱过程中以自身的情感为中心的艺术再创作,润腔的功用主要是装饰美化,突出作品的韵味风格。四是演唱风格的艺术表现,声乐演唱艺术是一种情感交流活动,歌者的神韵体现其演唱艺术的灵魂,在演唱过程中要有精气神,要注重艺术美学的要求,借助演唱音色的变化和节奏的急缓,通过神韵抒发美的体现、创造和深化。

(三)声乐艺术美学的演唱艺术分析。声乐艺术美学的演唱分析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声乐演唱的音质美,作为专业的声乐演唱者要树立起声乐的专业敏感,通过改善纯音的条件来提高嗓音的发声素质。声乐演唱的音质美主要是由声音的本质决定的,通过练声逐渐达到改变音质的目的。二是声乐演唱的字音美,声乐演唱艺术既要掌握好字音的结构特点,还要在艺术实践中掌握运字行腔的方法,字音的纯正可以作为判断音质美的标准,因此在声乐演唱时,要注重曲调、字调的有机协调,突出演唱艺术的美感。三是声乐演唱的行腔美,实际上是歌者通过充分调动嗓音的方法来对演唱效果进行美化的艺术活动,只有具有了声情的美,才能更好地向欣赏者传递听觉的美感。四是声乐演唱的节奏美,声乐作品中的节奏结构具有丰富的变化手段与方式,作为节奏因素,不仅在旋律中发挥其造型功能,与此同时还显示出它独立存在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股市中的经济学原理 下一篇: 安全生产基本规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