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7:18: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金融工程重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090-02
一、推行BOT、BT融资的必要性
为了迅速解决缺水问题,“十二五”期间,重庆市计划全面建成玉滩大型水库、21座“泽渝”中型水库,新开工观景口大型水库、20座以上“泽渝”中型水库和一批小型水源工程,新增蓄引提水能力15亿立方米。水利工程投资预计700亿元 [1],其中经营性项目约250亿元,准公益性和公益性项目约450亿元。经营性项目可以由引入社会资金投资。准公益性和公益性项目无收益(或收益很少,下同),社会资金不愿投资,需由财政资金投资,预计中央财政将补助230亿元,其余220亿元将由重庆市和区县两级财政配套。初步计划市级预算内资金、水利基金等可以安排约50亿元,其余170亿元拟依靠带项目储备2万~3万亩规划的城市开发土地(目前是农村集体地),通过出让土地获取土地收益来筹集。
从来源上看,水利建设资金均已落实,但准公益性和公益性项目的资金到位时间和工程建设时间无法匹配。水利项目一开工就需大量投入资金,但是中央资金和市级预算内资金及各项基金只能逐年到位,储备土地受到自身区位条件、政府供地计划、区域市场容量、储备土地出让前的征地整治需要花费两年左右时间等因素影响需要十年左右时间才能分批逐步出让变现完。重庆市准公益性和公益性项目无收益,不能凭据项目效益实施项目贷款,储备土地完成征地拆迁前其使用权属于原住户所属的农村集体,储备土地的水利项目业主也不能以土地抵押获取贷款[2]。若无其他新型融资手段,重庆“十二五”期间的水利建设无法按计划推进。
笔者认为,可以采用BOT、BT融资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BOT、BT融资的操作思路
1.BOT、BT简介。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或政府所属的投资公司,下同)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或社会投资者、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BT(build―transfer)即建设―转让,是BOT的演化模式,其与BOT不同之处在于项目建好后,政府立即回购并进行经营管理,私人企业或者社会投资者通过政府回购款回收投资并获取投资收益[3]。
2.重庆水利项目的BOT、BT应用。对于具有一定收益能力,但收益能力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准公益性项目,如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适宜采用BOT方式。操作方法是:通过签订项目特许经营权协议授权本国或者外国公司来融资、投资、建设,并在特定年限内经营和维护该项目设施。在协议规定的时期内投资者通过向使用者收取费用(如水费、污水处理费)来获取收益,并承担相应风险。政府在此期间保留对该项目的监督调控权,协议期满,投资者根据协议把该项目转让给政府。为了吸引投资者,项目收益少于合理收益的部分由政府每年进行补贴,或者政府与投资者签订长期购买协议,承诺在特许经营期内以高价购买、低价转卖的方式每年购买该项目一定量的产品。只要补贴和协议购买的结果能使投资者获得合理盈利,社会投资者就会有足够的投资热情。
对于完全没有现金流入或者现金流入十分微弱的纯公益性项目,如滨江路整治,不宜由社会投资者经营,可以采用BT方式。即,由社会投资者来组织项目的融资和建设,项目建成后直接转交给政府。政府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在以后一定年限内逐年向投资者支付回购款,以补偿其投资并使之取得合理的投资利润。
三、BOT、BT融资的可行性
从经济角度考虑,BOT、BT融资能否成功取决于项目对投资者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重庆市的准公益性和纯公益性水利项目能否成功则取决于政府在以后各年是否能组织足够的资金对投资者进行现金流量补贴,或者承担转卖水利产品的亏损。2003年以来重庆市组建了市级水利投融资平台――重庆市水投集团承担了全市绝大部分的大中型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财政安排的项目建设资金均注入该集团,作为该公司的资本金。笔者认为,重庆市水投集团无法在短期内筹集几百亿元的建设资金,但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计划内的财政资金逐年到位是肯定的;中国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价值总体趋势较好,储备土地逐年变现没有困难,而且以上两项资金来源在数量上也有保障。重庆市水投集团可以通过这些逐年到位的现金流对投资者进行现金流量补贴,或者承担转卖水利产品的亏损,从而成功实现BOT、BT融资。
从技术角度考虑,近年来中国对BOT、BT融资研究已有了较大发展,有些省市已经出现过比较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4]。
四、BOT、BT融资的意义
1.节省建设资金。水投集团直接投资时,建设资金在项目建设期就要全部投入。采用BOT、BT模式融资时,由社会投资者来安排融资,重庆市水投集团只需在较长时间内逐年补贴投资者不足的利润,每年需求的资金量少得多。这样就可以保证“十二五”期间计划的大批公益性水利项目集中开工建设。
2.避免债务风险。BOT项目由社会投资者融资建造,水投集团不承担债务,既避免了债务风险,也不会增大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金融机构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可以提高水投集团在其他项目上的融资能力。
3.引入先进技术。BOT、BT常被用来吸引外商和国内的知名企业投资,这不仅可以改善重庆市利用内、外资的结构,还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五、小结
常规方式解决不了“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难题,但是计划的财政资金和土地储备收益形成了重庆市水投集团稳定的未来现金流,重庆市可以运用BOT和BT融资解决资金难题,实现建设目标。BOT和BT投融资的实质是以时间换空间,把未来逐步到位的财政资金和储备土地收益提前集中到当期使用,使大批项目及早开工建设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谭柯.重庆水投水务合并建千亿级投资集团[N].重庆商报,2011-05-08.
[2]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Z],2003-06-13(2).
[3]侯维东,郑垂勇.水利基本建设运用BOT的探讨[J].水利经济,1999,(5):6.
[4]文.青海水利建设运用BOT方式的几点思考[J].水利经济,1999,(6):24-25.
Practicing BOT and BT Financing to Crack Money Problems of Welfare Key Water Conservancy for Chongqing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
LONG Shu-fa
贵州省喀斯特石山区扶贫金融政策方面,创新金融服务进一步放宽。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扶贫金融工程规范化的运作程序是: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扶贫金融问题的诊断与分析——扶贫金融商品的开发——扶贫金融商品的定价——扶贫金融设计方案的交付使用。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扶贫金融工程从扶贫融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扶贫金融产品性能目标的确定,扶贫金融方案的优化设计,扶贫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扶贫金融产品的定价模型的选定,仿真的模拟实验,扶贫金融产品小批量的应用和反馈修正,直到扶贫金融的新型模式的推广应用,各个环节紧密有序。大型扶贫金融机构在扶贫金融工程师的努力下,面向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扶贫金融工程,运用数理分析、计算机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设计与应用扶贫金融数学模型,从而解决扶贫金融工程的相关问题,主要依靠扶贫金融产业界的技术工作者,设计各种扶贫金融商品在国内国际金融市场上交易,赚取超额套利利润,为大型扶贫金融机构设计出结构化的金融市场工具及其金融衍生产品进行扶贫融资风险管理,达到实现降低扶贫金融风险,提高扶贫金融效率的目的,提高了大型扶贫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大型银行金融工程师运用金融工程理论设计扶贫金融项目的实物期权投资策略和扶贫金融实物期权定价技术,为大银行金融扶贫贷款项目在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提供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服务。贵阳市扶贫金融项目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例如,贵州省赫章县核桃产业,建立扶贫融资体系,推动核桃产业发展投入多元化。银行信贷投放结构重点倾斜到核桃产业中,支持、帮助核桃加工企业和专业化合作社争取贴息贷款、小额信用贷款,推动金融资本、企业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核桃产业。例如,贵州省毕节市,地处乌蒙山腹地,是贵州喀斯特最为集中石漠化山区,是贵州省的矿产资源大区,具有煤、铁、锌、磷等矿产资源优势。贵州省毕节市的反季节高山蔬菜种植,贵州省威宁县海拉乡的党参种植,贵州省盘县北盘江花江段干热河谷种植花椒、砂仁、火龙果、枇杷等成功并实现了产业化。贵州省贞丰县和安龙县在海拔1200米的喀斯特山区种植金银花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入及生态效益。例如,喀斯特地貌约占82.65%的贵州省荔波县,贵州省龙里县和贵州省毕节市在生态示范区建设中,通过旅游扶贫金融、自然保护区建设、景区保护建设、生态移民、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生态经济县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又例如,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的纳雍县10年累计完成“长防林”工程总面积73.7万亩,也应该发挥油桐、核桃、竹林经济林的生态经济效益。贵州省喀斯特石山区贵阳市“林带”开展森林休闲度假种植竹林的活动,是开展全社会综合扶贫金融工程的结果。例如,贵州省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可以每年展开一次竹林认养活动。开展贵州省贵阳市溶洞暗河冷水鱼扶贫养殖金融工程,例如,贵阳市乌当区渔洞峡水库的养殖贷款金融工程,提高了金融效益。因为贵州的喀斯特大泉眼的泉水流量大于10L/S的有5214个,总流量为538060L/S,大于50L/S的喀斯特大泉有1710个,常年有水,长度大于2KM的地下河,贵州省有1130条,总长度为6246KM,总偶测流量为489856.29L/S。由于喀斯特地下水温度较地表水低,低下合理的鱼类生产速度很慢,营养含量高于一般淡水鱼,肉质鲜美,深受贵阳市城市居民及其外地游客欢迎。地下河鱼类养殖特别在贵阳周边的城市郊区发展较快。贵阳市乌当区新添寨渔洞峡水库的冷水鱼养殖及农家乐较发达,与贵阳市市区去渔洞峡水库观光游客爱好吃地下河鱼类的休闲度假活动密切相关,依靠实物期权定价技术,预防了贵阳市冷水鱼养殖扶贫的金融风险。
2 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地区扶贫金融工程面临的矛盾局面
贵州省金融业2011年增加值达到297亿元,2012年贵州省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58亿元,占同期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2013年,贵州省金融业已经进入贵州省支柱产业区间的新时期。
2.1 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区扶贫金融工程日益突出的重要性与贵州石漠化山区生态恶化关注度提升并存
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区是中国贫困问题最突出和森林生态最脆弱的区域。贵州省喀斯特石山区域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乌蒙山区是生态脆弱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区是国家开发扶贫金融工程深化和中国森林生态建设试验区。现实的情况是,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大型工厂和大型企业未能引进几家,且基层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很难指望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能将保护森林生态的环保配套设施能同步建成。
2.2 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区产业扶贫金融工程基础薄弱与贵州承接主导产业扶贫金融工程的巨大潜力并存
扶贫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乃至是制约中国扶贫开发最大的瓶颈,新阶段扶贫开发必须创新扶贫开发领域的融资机制,走出一条政银企合作的扶贫开发新路子。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把“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有机结合的“扶贫融资”新模式,将使财政性“输血式扶贫”扶贫资金真正发挥撬动和放大“造血式扶贫”银行信贷金融资金的“杠杆作用”,是一个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可行的新模式。
贵州省目前仍是中国农村贫困特困面最大、贫困特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连片特困省份,贵州省扶贫减贫事业是中国最繁重的贫困省份。产业扶贫金融项目是培育和壮大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要重点投融资,产业扶贫金融项目实行竞争立项,审批要符合贵州省产业倾斜规划,例如,民族药材种植产业及其中成药生物制药产业、老干妈食品配套产业、煤炭、铝和磷矿等绿色化工产业,等等;扶贫对象能力培训的扶贫金融项目是为了提高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对其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给予补助的资金;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帮助扶贫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支持贵州省喀斯特贫困山区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对扶贫贷款实行贴息等,可以充分运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实验,金融设计方案优选竞赛和银行信贷风险仿真实验等金融工程理论与方法。
2.3 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区扶贫信用管理的金融工程实施环境较差与贵州城乡信贷环境不断改善的局面并存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力争创建100个信用乡(镇)、2个农村金融信用县、50个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不遗余力地在贵州省喀斯特石山区开展信用管理能力提升活动是为了贵州省农村信用社采用金融工程技术开发新产品,发展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规避信贷风险,实现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扶贫金融科学的工程化。2012年末,贵州银行业金融质量提高,2012年贵州省金融成为第三大税源产业。
2.4 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区县域农村扶贫金融环境落后与深化贵州农村综合扶贫金融工程的难得机遇并存
2012年,贵州省银行等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540亿元,增速位列中国第3;贷款余额增速位列中国第6名。2013年上半年,贵州省银行存款增速首次跃居中国第1。2012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3.9%,增速位列中国第4。贷款同比增长21.1%,增速连续6个月稳居中国第5。贵州省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9.44%,增速位列中国第4。现在的贵州直接融资发展迅速,融资结构持续优化。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区深化综合性扶贫金融工程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贵州省农村妇女小额信贷将为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扶贫减贫做出可靠贡献,这都是依靠金融工程开发出来的金融产品。
3 贵州省喀斯特石山区深化扶贫金融工程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为了保持和改善贵州省喀斯特区域的森林和植被生态,贵州省各地喀斯特岩溶石漠化特困山区的金融模式各有特色。例如,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的湄潭县、凤冈县的茶海等,采用茶叶茶叶金融模式,金银花经济作物金融模式,种草养畜生态畜牧业金融模式,核桃漆树经果林种植金融模式,退耕还林(草)金融模式,森林绿化与农林牧业综合金融模式。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区采用金融扶贫工程和金融扶贫政策推进该区域化学化工产业、大农业产业和大服务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和生态化发展,可以利用数理金融工程等金融工程理论进行扶贫金融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1 金融支持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地区支柱产业发展
大型金融机构的金融工程师运用金融工程理论立足产业扶贫,开发农村产业链条扶贫金融,采用数理金融学全面调研和确定贵州省各县市区辖内支柱产业,以纳税排名前10位企业为重点,逐户认真进行筛选,科学计算和预测龙头产业和支柱项目的现金流,针对龙头产业产业链,实施支柱产业名单制管理和金融方案营销,运用扶贫金融工程理论实现对相关产业链的综合金融服务,金融支持贵州喀斯特特困山区支柱产业加快发展。
3.2 金融支持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地区吸纳产业转移和支柱重点项目
贵州省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主要有绿色民族医药生物制药产业、绿色化工产和旅游业,采用金融工程师是建议,金融支持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的金融扶贫减贫工程,推进减贫扶贫金融发展战略和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银行县域支行的金融产业良性运行。以开发优势行业重点客户、总分行级核心客户在贫困地区设立的分(子)公司和在区域内落地的优质项目为重点,优先金融支持投资主体明确、资本金来源有保障、商业化运作的大型优质支柱产业项目,对于立县强县大项目产业客户大型金融机构的金融工程师要在产业客户期货融资商品、产业客户外汇融资商品和产业客户证券融资商品开发领域多多设计出创新品种,以创新金融商品和新型金融模式寻求国内国际金融市场的超额利润,促进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扶贫减贫金融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3 金融支持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地区采用城镇化生态移民的生态项目
贵州省喀斯特石山区生态移民城镇化要搞好生态森林融资,产业金融支撑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项目、新型社区建设融资项目、土地整理与土地开发融资项目、绿化工程金融项目、进城居民生产经营和消费升级改造项目的金融支持,要保证珠江源水源和长江上游支流乌江水源地的青山绿色。特别是紧盯具有城镇化建设职能的大型央企、地方国企、大型民营企业等优质投资主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保证森林覆盖率、生态植被,预防水源污染、河流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空气污染。
3.4 扶贫减贫金融工程为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地区植树造林促进绿色农业和绿色森林业
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特困地区绿色农业和绿色森林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运用金融工程技术为重点支持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大型龙头企业,特别是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通过量身设计特色金融服务方案、按需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为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的绿色农业、民族医药、绿色化工和绿色森林(核桃、板栗等经济林)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金融工程师是为大银行金融决策保驾护航的卫士。贵州省要大力支持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生产基地建设,贵州省金融业需要重点支持贵州省各地级市、县市区等林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以建设种养基地为重点的产业链延伸,发展订单农业,为专业合作社融资,增加对其产业链上中小企业、下游经销商、农户的金融支持。
3.5 金融支持开展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地区旅游产业扶贫金融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153-03
教育部和财政部2010年7月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指导思想别强调,本科教育应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在高等教学错位竞争发展趋势下,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研究型重点大学的培养任务,地方院校应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
金融工程本科培养以地方财经类院校作为中坚力量,51%的金融工程本科在地方财经院校。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受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严峻的挑战,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是“根据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确定财经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张进,2006)。因此,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也需要实施面向应用的人才培养改革,以顺应高等教学大众化趋势和响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教育部的本科质量工程。
一、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培养困境
国内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属于教育部认可的目录外专业,其培养是以国外金融工程硕士教育(Master in FinancialEngineering,MFE)为蓝本,要求学生具备金融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学科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从学科结构、培养层次和学生能力分析发现,作为金融工程本科培养中坚的地方财经院校根本就培养不了本科生具备这种金融、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的专业能力。
1.地方财经院校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基础薄弱。作为金融、数学和计算机三学科融合交叉的体现,国外金融工程硕士通常由大学的商学院(国外金融属于商科)、数学系和工程学院联合授课,其实质是以数学工具来建立金融市场模型和解决金融问题。然而,地方财经院校传统的经济管理专业和学科体系限制了其对金融工程的数学和计算机学科支撑:一是这些院校的数学教学以“经济数学(俗称数学三和四)”为主,要求较低,即使为金融工程专业开设“理工科数学(俗称数学一和二)”,教师长期习惯“经济数学”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的深度和难度以及课程的成熟度都难以达标;二是地方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也缺乏专业性,授课主要由偏重管理的信息管理学院负责,难以实现程序设计、算法优化等教学要求。数学和计算机偏科的现象不仅是地方财经院校,中央财经大学等教育部直属的财经院校也同样因为学科问题而被排除在“985工程”之外,与研究型综合大学差距明显。同时,财经院校学科偏科还体现在“金融工程”课程建设上,所有获得“金融工程”国家精品课程的高校都是具有综合学科优势的“985”研究型综合大学,没有一所财经院校,即使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财经院校也如此。因此,数学和计算机学科缺陷严重制约了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的培养。
2.地方财经院校本科层次难以到达金融工程的培养目标。在金融、数学和计算机学习过程,金融工程本科生面临工商管理专业同样问题,跨学科学习导致学生疲于应付金融、数学和计算机课程学习任务,泛泛的学习难以精通,因而数学建模的金融工程专业技术能力难以形成,这种天方夜谭式的学科交叉培养形同虚设。因此,以金融、数学和计算机学科交叉培养不适合地方财经院校当作金融工程本科的培养要求和培养定位,只适合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这不仅是国外金融工程只有研究生项目的原因,而且也体现国内实力雄厚的“985”综合性大学不设金融工程本科之上,例如四所“金融工程”国家精品课程高校仅武汉大学保留金融工程本科,而同是首批开设金融工程本科和“金融工程”国家精品课程高校的厦门大学2009年取消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
3.地方财经院本科毕业生难以胜任目标职位。从培养方案来看,金融工程本科定位培养面向投行、基金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高层次金融技术人才——金融工程师(Quant),从事衍生品定价、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模型验证、模型研究、程序开发和风险管理等工作。这些工作需要精深的数学建模能力,而事实上金融工程本科生只具备金融基础知识和常规业务素质。因此,地方财经院校培养的金融工程本科毕业生不能胜任需要数学建模的金融工程相关职位,同时各大财经招聘网站的相关职位招聘信息也从来不把本科毕业生作为招聘对象。
综上,地方财经院校难以将本科生培养成具有数学建模能力的金融工程师,因此,其金融工程本科培养必须重新定位。
二、金融工程本科面向投资理财的培养定位可行性
地方财经院校难以培养跨学科合格的金融工程人才,其金融工程本科培养必须顺应人才需求的趋势,经分析和梳理,面向投资理财的专业定位是现实的选择和最可行之路。
1.投资理财就业稳定而有潜力,是金融工程本科最佳的就业渠道。遵循著名哈佛校长德里克·博克将学生的发展与社会需求(就业市场)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思想(潘金林,2010),将投资理财作为金融工程本科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从培养规模来看,金融工程本科只需很小的金融就业细分市场,2010年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仅有2000—3000人,不到金融专业的8%;同时,整个金融就业市场前景广阔,2003-2007年我国金融从业人数比例不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齐小东,2010);再者,资本市场扩容和直接融资比例增长的趋势下,以证券业发展为基础的投资理财就业将获得结构性增长和突破,金融工程以投资理财作为就业方向将非常稳定。
2.投资理财紧密联系金融实务,是金融工程本科最好的切入点。由于数学和计算机培养的学科缺陷,地方财经院校实现不了数学建模解决金融问题的金融工程本科培养目标,只能退而求其次,弱化数学和计算机的培养要求,利用其经济金融的学科优势,凸显培养以投资理财为主的金融知识和能力,不失为可行之路。抛开数学和计算机课程,国外金融工程硕士的金融课程主要是股票市场分析、投资组合分析、期货和期权、资产定价、资本预算、固定收益分析、利率模型、金融风险管理等,这些课程正好构成投资理财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投资理财是金融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本科生可以从投资理财切入证券业,积累经验提升成为真正意义的金融工程师,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无限。
3.投资理财实务素材丰富,是金融工程本科合适恰当的教学内容。投资理财内容翔实具体,既可发挥地方财经院校的学科优势,又能作为金融工程本科生的培养定位:(1)投资理财教学内容充实丰富,与以期货期权为重的金融工程教学因国内实务匮乏而枯燥空洞截然相反,投资理财实务工作成熟而繁荣;(2)投资理财的教学素材易于收集,例如,丰富的证券软件财经资讯和各大网站财经专栏的投资理财专题;(3)投资理财不仅是有丰富的案例和实务可供讲解和学习,而且得到以资产组合理论为代表的现资理论体系强有力支撑。因此,投资理财非常适合用来培养本科生。
三、面向投资理财的金融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应用型金融工程本科面向投资理财的培养定位是一条现实可行之路,为了进一步理清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培养的教学改革,本文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考察金融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结构重新设计和课程改革。
1.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工程本科的背景介绍。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工程本科教学和培养由金融工程教研室具体负责,所属金融学科背景扎实、优势凸显,是贵州省唯一的金融学硕士学位授予点、金融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和金融学省级示范专业建设单位。同时,该学科的教学改革也备受关注,先后获得了教育部2009年度“‘面向基层、面向三农’的金融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贵州省级教学团队“金融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和2010年贵州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改革研究”等项目。
同时,金融工程教研室师资科研实力强劲,投资理财专业背景扎实。该教研室15名教师博士占10位,集中金融学科70%的科研力量。同时,教研室以投资理财教学为主,有“证券投资学”省级精品课程、“金融工程学”和“投资银行学”校级精品课程;教师证券研究和从业经验丰富,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金融研究》和《管理工程学报》权威期刊发表证券文章5篇。
2.金融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结构设计。参照刘德仿等人(2009)的“以能力为主线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框架”、发挥学科背景和教师专业背景优势,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工程教研室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培养定位为投资理财,以知识能力结构体系作为议题进行教研室讨论,采用逐层分解的结构化方法,将专业能力结构体系分为方向、岗位、能力和知识点等四个层次:(1)就业方向分为投资分析和理财规划,其中投资分析是理财规划的基础;(2)岗位以就业方向为导向,梳理出适合本科生工作的相关机构的基础岗位,投资分析方向面向实务投资、证券投资、金融市场创新等三个岗位;(3)能力则是岗位需要具备专业核心能力,为了凸显专业能力,省略通识能力,以证券投资岗位为例,以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投资组合等三种能力为主;(4)知识点是专业能力的知识基本框架,技术分析能力包括基本指标、分析指标、图形学、分析理论等四个知识点。
3.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与建设。与此同时,依据面向投资理财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体系,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工程教研室也提出了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和建设基本方向:(1)教研室集中精力重点建设专业主干课建设,专业课是教研室的主要任务和特长,而通识教育和基础课非教研室所专长,由基础教学部门负责;(2)选择投资分析作为专业主干课,理财规划为专业选修课,以体现投资分析作为理财规划基础的课程规律;(3)采用马建荣(2010)学科逻辑和问题逻辑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法,投资分析专业主干课以“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学”和“金融衍生工具”为原始蓝本,借鉴国内相关课程的主要成果,按照不同投资工具分为八门课程(详细见表1)。
四、展望
地方财经院校是培养金融工程本科的中坚,但在由于学科结构、培养层次和学生能力的原因很难培养出真正具有数学建模能力的金融工程人才。依据地方财经院校的学科优势、金融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本科培养的特点,地方财经院校将金融工程本科培养定位面向投资理财,以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与研究型综合大学错位竞争的地方院校应用人才培养趋势。与此同时,针对地方院校应用金融工程本科培养,面向投资理财梳理出方向、岗位、能力和知识点的专业能力结构体系,并提出按照学科逻辑、问题逻辑和投资工具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依据学科优势、金融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本科培养的特点,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与研究型综合大学错位竞争的地方院校应用人才培养趋势,作为地方财经院校的代表贵财金融工程教研室将金融工程位面向投资理财,并提出由方向、岗位、能力和知识点构成的专业能力结构体系和按照学科逻辑、问题逻辑和投资工具改革的课程教学方案,这种应用型金融工程培养模式可以作为其他地方财经院校借鉴的范式。
近两年,农行鞍山分行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推进“惠农通”工程。截至2013年7月末,开办助农取款服务点 843个,共布放电子机具3380个,覆盖三县全部68个乡镇、770个行政村,村覆盖率100%。现将农行鞍山分行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以来的具体措施和意义总结如下。
一、农行鞍山分行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的意义
1.金穗“惠农通”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农户金融服务状况。对农民而言,从基本的存取款、汇款贷款业务,到多种社会涉农补贴,再到新农保、新农合,
都能够在金穗“惠农通”工程的前提下取得最为便捷的金融服务。总之,一张“惠农卡”承担了多项服务职能,实现了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系统完善的现代化支付结算业务。
2.金穗“惠农通”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近些年来,我国很多商业银行都在农村渠道建设上紧跟农行的发展,争抢市场,相应地加快了农村服务网络建设,导致了农行现在面临着愈来愈大的市场竞争。另外,因为农行开展的金穗“惠农通”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创新业务,它的大范围开展已经对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造成一定影响与冲击,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水平。
3.金穗“惠农通”工程的实施为探索商业银行“三农”服务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农业银行一直以坚持服务“三农”为原则,在新农保、新农合和开展惠农卡、农户贷款等业务的同时,重点提高农村服务网络渠道建设,通过在农村各网点布放转账电话、POS机等为农民提供多种便民金融服务措施,突破服务渠道不足的短板问题,探求新途径新方法,从实践活动中证实了商业银行服务贫困农民的可行性。
二、农行鞍山分行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的措施
(一)突出重点,确保工作实效
在金穗“惠农通”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农行鞍山分行主要选取供销社、农家店、农资连锁店、农副产品批发店等,当地各大联通、移动等运营商网点,确保使最广大的农户享受到农业银行优质便捷的服务。自2010年以来,农行鞍山分行有效发挥了在农村地区渠道、产品和系统等方面的优势,并积极提高了“新农保”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努力促成“农行热心、农民欢心、政府放心”的良好局面。共了海城市、岫岩、台安及千山区“新农保”业务,覆盖46个乡镇618个行政村,累计发放惠农卡63万张,累计归集资金48000万元,累计发放资金38755万元。突出重点业务,对新农保、新农合业务的行政村实现服务全覆盖,实行服务点名单制管理,并组织人员加强业务宣传,方便参保(合)农民使用机具,切实提升服务质量。
(二)不断倾斜资源,完善机制,加大考核力度
为增强全行开展金穗惠农通工程的积极性,该行不断倾斜资源,完善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倾斜发展资源,对每个新增助农取款点配置一定的资费,并将新增和腾出的业务用车指标优先满足金穗惠农通工程重点区域县支行用车需求;加大宣传力度,在周口日报、电视台、电台以及龙都网等主流媒体投放大量广告,宣传工作成效,组织人员散发业务传单,张贴海报,并邀请政府、主流企业代表参观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以扩大惠农通工程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强化激励考核。把金穗惠农通工程建设和惠农卡发卡作为对各支行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权重,并把各支行惠农通的开展情况作为每月支行行长例会典型、表态发言内容,同时于年底对惠农通工程进行总结,奖优罚劣。
(三)加大管理力度
为严格控制风险,确保金穗惠农通工程规范发展,该行加大管理力度。防范操作风险,通过实地调查、侧面了解等手段,多渠道了解服务点人员的道德品质和服务质量,不断规范服务点服务行为。同时引导服务点操作人员如实登记包括取款人姓名、取款日期、取款金额等交易信息,定期对台账记录进行检查评价。防范合规风险,严格执行人民银行关于助农取款点的审批制度和《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管理办法》的管理要求,严格规范转账电话等电子机具的安装、操作和使用,防范声誉风险。在各支行设立助农取款点客户服务电话,对客户业务咨询或机具保修给予最快回应;及时处理客户投诉,掌握客户诉求和社会舆情动态。防范交易风险,积极引导客户开通账户信息通知功能,利用短信平台实时监控账户资金变化。
伴随着农行鞍山分行金穗“惠农通”工程的大范围开展,广大农村贫困农户金融服务状况得到改善的同时,农行的成功将会为更多的商业银行进入农村金融服务行业树立形象,提高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并最终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参考文献
虽然全区贫困人口总量不大,但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现有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的地方,减贫脱贫成本高。贫困户中老幼病残占相当大比例,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贫困群众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这成为当地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
日前公布的内蒙古“十三五”规划建议,“农村牧区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脱贫攻坚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自治区重点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到2020年实现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国家重点贫困旗县全部脱贫摘帽。
按照这一规划建议,“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将通过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强化简政放权、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三项重点工作来实现如期脱贫。
“十个全覆盖”工程启动自2014年1月,即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事业保障“十个全覆盖”。这项工程涵盖了公共服务的主要方面,统筹兼顾了内蒙古贫困人口当前和长远的发展。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全区最大的扶贫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工程。“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将继续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2016年,内蒙古计划完成剩余413个贫困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
简政放权也是内蒙古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式。推进脱贫攻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最根本的是要靠产业支撑,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简政放权能够激发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体内生动力,使贫困地区能因地制宜实现发展。目前,内蒙古已把扶贫项目的审批权全部下放给了旗县,建立起了权力、责任、资金、任务“四到旗县”和规划、项目、干部“三到村三到户”的工作机制。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将继续推进简政放权,通过“四到旗县”和“三到村三到户”的工作机制抓好精准识贫、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这三个关键环节,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二、创建原则
(一)突出重点的原则。紧紧围绕“十二五”国家惠民生、促和谐各项扶持政策,牢牢把握新形势下民生金融工作的新特点、新任务和新要求,以“民生金融惠农”、“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民生金融创业”、“民生金融安居”、“民生金融扶贫”五大工程为重点,着力推动民生金融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取得显著突破。
(二)聚集合力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多方联动”的长效创建工作机制,聚集各方合力,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的配合力度,积极构建民生金融组织协调机制和政策配套体系,大力营造民生金融工作推进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协力推动民生金融在产品、服务、模式、市场上不断取得创新与突破。
(三)争创实效的原则。通过对创建“民生金融创新示范县”工作的组织推动、政策激励、监测评估、总结推广以及形式多样、主题鲜明重大活动的开展,促进民生金融工作外延不断拓展、内涵不断深化、成效不断凸显、影响更加广泛。
(四)防范风险的原则。以防范风险为前提,支持促进民生保障和改善,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积极创新民生金融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措施。
三、创建目标
到201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整体贷存比在全市和全省处于领先水平,整体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民生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引导民间资金投资金融,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组建融资性担保机构,引进大型担保机构来旬开展业务合作;民生金融示范点不断增加,在各金融机构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百花齐放的民生金融支持格局;建立县级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民生金融贷款投放增幅高于全部贷款增幅,民生领域信贷投放占全部信贷投放的比例达到50%以上;财政资金用于奖励金融机构民生领域信贷投放的支出逐年增加;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有突破性进展,支持建成2个循环工业园区;农村支付环境得到大幅提升,ATM机实现镇镇通,助农取款POS机村村通,涉农惠农资金一卡通,在县城主街道建成刷卡无障碍一条街。
四、创建内容
(一)“民生金融惠农”工程。一是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低成本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打造“信用高地”,优化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等传统“拳头”产品,提高农户贷款满足率;三是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全面创新,重点加大对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四是推动农村现代化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实现助农取款“村村通”,加大农村地区ATM机、POS机、农商通等自助机具投放力度。
(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程。一是以扩面为核心,推动更多小微企业享受到公平高效金融服务;二是向县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倾斜,促使小微企业受惠户数占比持续提高;三是积极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引进“区域集优”债务融资模式,通过发行短期债务融资工具实现直接融资,努力开拓小微企业多层次、多元化融资渠道。
(三)“民生金融创业”工程。一是突出做好对大学生“村官”、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青年、妇女等群体的创业金融支持,促使他们及时享受普惠金融服务;二是突出融资服务模式的探索与推广,鼓励“财政政策引导+金融知识普及+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建+信用示范创建+金融服务改进”的五位一体融资培育新模式的应用与推广;三是突出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和政策配套,努力扩大民生金融促进创业的政策覆盖面。
(四)“民生金融安居”工程。根据城乡统筹发展及住房保障规划,重点做好避灾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民进城安居及城市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等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金融支持工作,力争信贷投放和支持项目数明显增加。
(五)“民生金融扶贫”工程。一是紧紧围绕国家新十年纲要和省市县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以绿色产业为依托,以特色项目为载体,以循环发展为方向,充分整合各类资源,统筹推动金融扶贫工作;二是坚持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区域发展”的原则,一方面提高扶贫开发贷款的受益面,探索金融支持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的更多途径,另一方面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三是提高财政扶贫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融合水平,有效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
五、创建步骤
(一)动员启动阶段(2013年10月1日—10月31日)。制定创建方案,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举办创建“民生金融创新示范县”工作启动仪式。
(二)强力推进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9月)。扎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加强沟通交流和协调磋商,研究解决创建中的共性和难点问题,积极推进创建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三)总结申报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对创建成果进行自查自评,整改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文本资料,申请省市有关部门对我县创建工作进行评估验收。
(四)考核阶段(2014年底)。对在创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各金融机构,按照《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目标考核实施办法(试行)》有关规定,严格考核,落实奖励措施。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镇和部门,给予通报表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人行行长、县金融办主任为副组长,县财政局、经贸局、人社局、住建局、教体局、扶贫局、总工会、团县委、妇联会、残联和各金融机构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民生金融创新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人行,负责做好创建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树立创建工作“一盘棋”工作理念,加强沟通衔接,夯实工作措施,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二)强化信息反馈。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编发“民生金融创新示范县建设工作简报”,及时将“民生金融创新示范县”创建工作动态、问题研究、经验成果向上级部门汇报、向本县各部门反馈通报。加强“民生金融创新示范县”创建工作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与成果活动。各部门以及各金融机构要落实专人,负责本单位(条口)信息的收集、材料的总结,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推进动态典型经验与做法。
(三)加强创建指导。县人行要加强创建指导,引导各金融机构提高信用甄别和管控技术,并在利率定价、征信服务、培训宣传上给予指导;引导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加大帮扶力度;以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及融资扶持试点工作为抓手,推动各类创业群体的信用示范创建,帮助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县金融办要引导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金融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支持。县扶贫局、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工会、团县委、县妇联会、县残联分别负责对扶贫贴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大学生“村官”富民创业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创业贷款、康复扶贫贷款工作给予积极指导和扶持,制定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标准,积极推进县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
(四)加大支持力度。人民银行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督促金融机构切实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制”改革,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深化改革;改进支付结算、经理国库等基础金融服务,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积极提供方便、高效、快捷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县经贸局负责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行业政策的把控,企业相关信息的采集以及财税政策的争取;县扶贫局、县人社局、教体局、县工会、团县委、县妇联会、县残联充分发挥各自管理和信息优势,加大创业能力培训,组织所辖部门帮助金融机构把好客户信用甄别关口,及时跟踪监测借款人经营状况,配合做好到期贷款的催收,有效降低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成本和风险;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局、县人社局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财政扶持资金,加强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融合,及向金融机构划拨、兑现各类基金、贴息资金、费用补助和奖励资金。县住建局负责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信息,帮助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重点支持项目库;支持保障房建设平台通过融资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发挥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主力军作用;稳妥推进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保障房信息库,与人民银行实现信息共享。
(五)强力推广普及。县人行要积极推广“信用共同体贷款”、“劳务经济联保贷款”、“三大中心”和“一厅式、一站式、一揽子”等行之有效的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推广应用为依托,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县金融办要积极推动农村担保体系的完善健全,推动农业保险的强化和农村金融财税奖补制度的完善,积极营造良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六)加强沟通协调。县财政局负责指导推动建立激励有效、衔接配套的扶持政策体系,协调有关方面促进担保体系发挥更大杠杆撬动作用,促进财政资金更好发挥倍增效用;协力营造良好的鼓励金融支持创业环境。县人行、人社局、扶贫局协调推动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机制、金融扶贫工作机制的完善。
二、突出落实地区发展规划,加大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地区发展规划〉行动方案》和市政府《开发-年重点工作分解(六六六工程)》的要求,积极加强与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对接,及时保证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资金需求。加大对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加大对徐圩新区、市开发区、柘汪、板桥、燕尾、灌河等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的信贷投入,切实提高地区的项目承接能力;加大对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持,适时组织开展项目对接活动,对新海石化三期、田湾核电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及时保证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专精优特企业的信贷支持,严格限制向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重点支持生物技术、新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及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产业。
三、立足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改善对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
通过开展进乡入社区工程,服务覆盖面明显提高。一是新增建档(评级)农户数1495万户,总数已达到1.1亿户,覆盖率达44%,新增授信农户数817万户,“扫街、扫村、扫企业、扫社区”等有效方法得到试点推广,农民基本信息和服务需求收集整理的规范化、系统化水平取得长足进步。二是增设乡镇、社区及以下标准化网点7233个,增设简易便民服务网点和流动服务网点6.3万个,助农取款服务点、驻村便民服务中心等新型服务方式不断涌现,网点由乡入村的步伐加快。三是新增各类电子机具44.3万台,其中,ATM2.2万台、POS机35万台、服务终端7.1万台,ATM乡镇覆盖率达到59%,POS机行政村覆盖率达42%,有效拓展了网点服务半径,延伸了服务触角。四是增发银行卡7692万张,新增网上银行用户596万个,新增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用户1180万个,加快推广了现代支付结算渠道。
通过开展阳光信贷工程,服务透明度不断增强。一是全面推行公示制度,增设各类公示牌(板)33万张,其中,服务承诺公示板18万张、信贷员公示牌15万个,做到了信贷产品、条件、流程一目了然。二是全面实施全过程阳光操作,增设阳光办贷大厅、窗口2.9万个,推广“一站式”服务,在推进阳光信贷的标准化、流程化、品牌化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三是全面强化外部监督,新增授信评议小组6.4万个,增聘信贷监督员7.2万人,增设信贷监督箱3.6万个,新设信贷监督电话2万个,有力地杜绝了信贷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通过开展富民惠农创新工程,服务满意度持续提高。截至6月末,共创新金融产品5349个,其中,创新农户(农村个人)信贷产品3150个,创新公司类信贷产品1965个。一是大力创新担保方式,深入研究解决“三权”抵押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与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创新推出“直补保”、农业设施抵押等新产品。二是探索实施流程再造,切实简化操作手续。部分机构已经率先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三个工作日授信,三小时放款”,有效提升了客户体验。三是不断创新特色产品和服务模式。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微贷技术,大力发展产业链融资等商业模式,推广行商式的营销方式,深耕产业、深耕客户、深耕品牌的理念得到全面践行。
把准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
当前,我国进入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农村人口向城镇居民转变。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人口还将持续向城镇转移、就业、定居和落户。
二是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随着农业发展的形态变化和农业市场化程度加深,以小规模分散经营和传统种养为主的经营体制逐步被打破,农业生产领域加快向产前、产后延伸,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比例明显上升。
三是农业经营主体向各类新型经营组织转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正在逐步成长壮大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
四是农村消费向多元化转变。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农民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转型,农民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在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多。
五是农村金融向强竞争格局转变。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日益提高对农村地区金融潜力的关注,回归农业农村,发掘新的增长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点多面广的优势正在不断削减。利率市场化跨出实质性步伐,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科技、人才、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互联网金融正处于加速创新、加速发展时期,它所引发的变革,必将深刻改变金融交易模式,甚至有可能撼动传统银行市场地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正在受到传统竞争与新型竞争相互交织的冲击和影响。
在农业农村和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前所未有,面临的新挑战、新考验也前所未有,可持续发展与突破性创新的空间也前所未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必须牢牢把握自己的使命任务,加深对这些变化的理解和认识。要将“三大工程”建设作为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作为差异化竞争的根本路径,作为提升服务“三农”水平的根本手段,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寻求新突破、寻觅新战略、寻找新举措。
明确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三大工程”建设为“三农”金融服务提供了总抓手,指明了总方向,但在实施中还要因地制宜,明晰重点,持续探索。
拓展乡村服务网络。要划分乡镇和村庄两个层次,按照覆盖基础服务、布设物理网点、实现社区融合三个阶段,循序渐进,梯次推进。一是要做好基础服务全覆盖。在乡镇层面,这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当前的重点是通过布设自助终端、转账电话等电子机具,推广应用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现代信息科技服务手段,满足农民转账、取现等基本金融服务需求。二是要增加物理网点。目前,全国仍有1685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分布在12个省份。这些省份要加强分类指导,对具备设立标准化网点条件的,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的,继续采取“两点两机包村包片”等多种形式提供简易便民服务。对已经实现乡镇金融机构全覆盖的地区,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村庄设立物理网点,实现网点由乡向村延伸。三是要推动社区融合。国际经验表明,提高客户的金融知识和专业技能,符合银行和客户的共同利益,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与社区的共同繁荣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将网点设立作为工作起点,以网点为平台,积极开展送知识、送信息、送服务等多项活动,紧密与广大农户的联系与互动,在普及推广金融知识的同时,强化自身地缘优势。
着力加大对规模化新型经营组织的金融支持。一是建立特色化授信体系。要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纳入评级授信范围。根据不同主体的生产规模、投入产出特点,建立有别于一般农户的信用评价系统,作出差别化的授信安排,合理划分授信权限,适当扩大授信额度。二是健全特色化的管理模式。鼓励组建多种形式的专营机构,建立适应新型经营主体特点的独立运营机制。在有效识别风险基础上,通过信贷工厂等模式,探索将零售业务向批发模式转化,实现对农业特定市场主体的专业化、标准化、批量化营销服务。要加大组织架构改革力度,重点加强前台部门力量,不断前移服务平台,更好贴近农民,深度服务农民。三是创新特色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针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实际需要,研发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细化产品条线,满足参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客户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要规范开展银(社)团贷款业务,满足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大额资金需求。围绕地方支柱产业,综合运用订单融资、动产质押、应收账款保理等融资工具,推广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链金融模式。积极开展与农用机械设备生产企业、供销商的合作,探索以厂商、供销商担保方式,推广农用机械设备按揭贷款业务。
积极稳妥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试点。对于“三权”抵押贷款这项工作,我们的主基调是打好基础,试点探索,总结经验,逐步推广。近年来,重庆、浙江、安徽等地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要深入总结,借鉴推广。今后的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依法自愿。二是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积极推动做好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颁证、登记、流转等基础性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协调地方政府和司法部门,对“三权”抵押设定有效性予以明确,有效缓解“三权”抵押的法律风险。三是要注重贷款管理和风险评估。要针对“三权”抵押业务的特殊性,密切跟踪抵押资产状况,加大贷后管理力度,认真做好贷款风险评估和动态监测。四是要注重总结完善。从业务理念、操作办法、制度流程、服务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总结完善,推动试点工作稳步开展。
在积极探索开展“三权”抵押试点的同时,各地还要结合“三农”发展特点,积极创新设计多样化的抵押担保模式。大力拓展农村可用于抵押担保物品的范围,因地制宜推广农机具、运输工具、订单、仓单抵押贷款业务,试验开展粮食直补等奖补资金抵押担保等方式。要充分发挥由政府主导发起设立的农村贷款担保公司的作用,积极探索通过建立村级互助融资担保基金等形式,为成员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切实做好城镇化建设配套金融服务。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提前介入区域城镇化建设规划论证,提高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前瞻性针对性。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产业结构、人居环境、就业方式、消费方式等一系列转变的需要,找准区域切入、产业切入和客户切入,前瞻性开发城镇化建设系列金融产品,提高金融对接的层次性协调性。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民生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支持的导向性科学性。
把支农服务“三大工程”不断推向新高度
要认真总结经验,将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的成果,融入“三大工程”的实施当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担当起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的历史责任。
加强政策引领和组织推动。要加强组织保障,建立长效机制,做到一年一个重点,年年都有新进展,不断取得新进步,并根据组织实施情况对实施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要树立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标杆机构,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对经实践验证好的业务产品、好的工作方法,要及时加以推广,形成品牌效应。要探索将实施情况与高管履职、业务准入、新设网点、监管评级相挂钩,促进形成一级抓一级、事事抓落实的常态效果。
加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合作。必须加强与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加强联动,深化合作,形成合力。要将进乡入社区工程与商务部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要将阳光信贷工程与地方政府开展的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户评定工作相结合,共同维护和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要将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部开展的示范社评定工作和培育新型农村经营组织结合起来,推动合作社规范管理,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和信贷主体。
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集聚载体,在明晰政策信号、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推进市场交易主体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手段创新,提高政府服务经济的综合能力上有着独特的作用。档案部门要按照建立档案资源整合和利用服务两个体系的要求,围绕经济运行的新特点、新问题、新方式,开拓性地指导好、服务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旺盛发展活力的企业相关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真正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器,软实力的存储器,可持续发展的孵化器。
一、优质高效服务中央积极财政政策。中央提出今后两年要安排4万亿投资,强力启动内需。在积极财政政策中加大投资力度和优化投资结构放在了首位。各级档案部门应根据国家确定新增投资的安排方向和重点,适时出台有针对性的重点工程及项目档案业务标准,指导业主单位或项目法人做好工程档案工作,应充分发挥工程档案、基础档案资料、民生民情档案、企业档案在项目选择、可行性研究论证、招投标、工程设计中的作用,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各级档案执法机构应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的档案执法检查力度,确保重点工程档案的齐全完整,发挥档案信息要素和法律凭证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档案部门应将本区域重大民生工程档案,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档案,大型工程项目档案,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关键项目档案作为工作重点。重点档案工作应通盘考虑,做到有决策有部署,有督促有检查。应将档案工作作为重大投资的管理基础工作抓好抓实,将国家有关宏观调控的政策信号通过各级档案部门政府信息查询和平台实时提供,编研国家产业政策有关材料,提供深度服务。应将档案信息系统建成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互动性的功能系统,积极为鼓励和引导市场自主投资服务。用以奖代补的方法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积极服务民间资本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切实为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服务。
二、推进民生档案工作,服务拉动内需消费。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是中央宏观经济政策一个重点。政策举措中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落实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收计划、安排财政转移支付离不开民生档案工作。各级档案部门应继续深化民情档案系统,完善民情档案系统分类和实时采集制度,科学制定民情指标体系,将民情档案系统与财政转移支付,居民就业帮扶,中低居民收入增收计划,粮食、农业直补相结合。应将扩大就业,劳动合同档案,劳动关系档案,社会保障档案作为重点领域来抓。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为引导和促进居民扩大消费需求提供必要支撑。
三、精确制导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金融需求。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资金面偏紧,流动性不足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困境。维系资金链成为中小企业生存的第一课题。在积极争取国家金融政策扶持的同时,金融工具创新和细分信贷客户成为解决银企博弈困境,利用信贷规模控制倒逼机制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信用评级作为细分信贷客户和争取低成本资金(优惠利率)的重要参数,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各级档案机构应按照所在区域征信机构的征信模式、评价体系、评测方法编制各类型、不同行业形态企业信用档案的构成、分类和收集方法。条件成熟的地方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应和信用综合管理部门可合作适时《企业信用档案构成指引》,建构不同行业和组织形态的企业信用标准模块,为企业档案工作和银企信用评价工作提供无缝化标准作业流程。“企业成长性报告”是金融企业正确评价放贷风险,确定风险预期回报(利率),保证经济发展中正常合理的资金需求的重要信息支援。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好企业生产要素资源档案,企业现金流档案,企业市场策略及实际执行情况档案,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档案是正确评价企业成长性的基础条件,档案部门应与有关企业开展合作,委托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企业编制上述档案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方法,在区域内推广。
金融创新的核心,是合理界定各种权利,并在市场的条件下给出相应的价格,从而在全社会的范围内配置资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基本事实判断是受制于银行信贷规模和不动产抵押贷款的路径依赖。实现企业各种具有经济利益价值权利的市场界定和给价,直至流通是金融领域创新的制度基础。产权档案是上述经济权利的法律凭证和流转依据,规范有序地做好产权档案工作是支持金融创新的重要保障。在三农领域,应继续做好土地流转、山林定权、专业合作社的档案工作,为土地承包权、林权、乡镇企业财产抵押权进入市场领域做好确权的基础。中小企业各种应收账款档案、知识产权档案、金融票据档案、股权档案、动产档案、不动产档案、出口退税档案是企业进入金融市场,寻求融资的工具。目前招行创设的“融资担保一路通”就是基于产权档案金融创新的最好实例。各级档案部门应深入研究产权档案和金融创新的相互关系,指导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形成齐全完整的产权档案。
游资借助衍生工具放大效应,引发的流动性缺失,是市场失灵,价格扭曲的重要原因,各级档案部门应密切配合金融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监管指标基础数据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金融监管实时有效,监测指标真实可靠,防范金融风险。对于正在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要注意收集、整理高管人员任职资格档案,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控机制的档案,对于信贷档案应反映贷款流程和操作过程,应
实现文档一体化,使得每笔贷款档案的关键指标可以实时反映在监管信息系统上。要指导各类金融企业做好基础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档案工作;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确保我国金融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强化基础,稳定出口。目前稳定外贸形势的关键在于商品结构调整、开拓国际市场和防止收汇风险上。档案工作应围绕“科技兴贸”战略,做好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研发项目档案。注重农产品质量档案,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档案。应将加强出口品牌档案建设提升到更重要的高度。投入一定资金帮助企业建立出口品牌档案。品牌档案的重点应沿着营销模式,研发或售后服务能力,并购获取国际知名品牌等方向拓展。今后一个时期企业开展各类国际标准认证和境外商标注册,开展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境外工程承包、资源开发和劳务合作形成的档案是外贸工作档案的收集重点。上述档案是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打开国外市场的保障条件。要防范出口收汇风险。就必须做好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档案收集、整理工作,降低其经营及投资风险。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贸易壁垒等在目前形势下显得尤为迫切。公平贸易档案、对外贸易预警体系档案是现阶段档案部门服务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国际贸易争端诉讼实例,档案部门应重点指导企业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档案工作(并且该类档案是符合国际通则的)。如公司质量方面的档案、公司与政府之间关系档案、会计档案、销售及产品档案、成本核算档案、生产要素档案、物流档案。贸易预警档案关系到政企合作,档案部门应积极配合商务主管部门、海关及出口企业、商会等组织,协助上述机构做好此项工作。指导出口企业继续做好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出口押汇、出口保付业务、出口商业发票融资等金融产品业务档案。
(一)农牧业生产形势
20*年,全区农牧业经济是几十年来最好的一年。第一产业生产总值达到847亿元以上,增长8%。预计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50元,比上年增加697元,增长11%,也是近年来较高的一年,主要农产品粮、油、菜、肉蛋奶全面增产。尤其是主要农产品粮食单产533斤/亩,总产420亿斤,分别较上年增加60斤/亩和58亿斤,均创历史新高。肉类总产量220万吨,较去年增加14万吨。为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确保我区市场农产品有效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结今年的农牧业生产丰收主要得益于一是国家的惠农政策力度大、含金量高、落实的好;二是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三是老天帮忙,风调雨顺。今年的农业形势很好,但问题也不少,尤其是当前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就足以显现出明年我区的农牧业形势比较严峻,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一是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米11份的价格比6月份平均下降40%;国内市场三种粮食价格11月份比9月份最高点下降4.2%。虽然我区粮价11月还未出现下降,进入十二月东部地区已反映出粮价开始下滑;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停产休业的企业增多,农民工外出打工难;三是我区的农牧业规避自然灾害能力较差,靠天吃饭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因此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
(二)千方百计增加对农牧业的投入,夯实农牧业基础设施
2009年我们要抓好几个重大项目的投入和实施:
1.生态工程。一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今年我委牵头会同几个部门编制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八年规划,其中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建专项资金77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十一月批复了并下达了建设任务,今明两年合并实施,投资为19亿元。二是退牧还草工程。我区退牧还草工程一期规划3亿亩,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1.7亿亩,尚有1.3亿亩。争取明年退牧还草规模和投资超过今年2100万亩和3.6亿元的数额。三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现已经落实2009年国家投资6.6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争取将沙源区的禁牧舍饲项目重新启动,到2010年争取国家投资达到8亿元。并做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工程、“三北”防护林等建设工程资金争取和落实工作。
2.水利工程。按照水利工程结合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增粮计划,争取加大对14个大型灌区的投入,并对尼尔基和绰勒两大新灌区向国家申报立项。请有关盟市督促灌区管理部门按照国家要求尽快做好可研报告编制。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我区进入国家第三批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的有13座水库,请有关盟市严格按照病险水库管理程序和流域机构复核意见加快修改上报,批复初步设计后及时上报国家争取安排资金。
大江大河治理工程。2009年重点是力争开工建设黄河宁蒙河段段除险加固工程。
牧区水利工程。自治区已编制完成牧区水利建设规划,2009年全区进入规划的54个牧业和半农半牧业旗县拟争取一半旗县国家给予投资安排。
3.粮食增产工程。2009年我们要组织实施新增百亿斤商品粮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水资源和节水灌溉为依托,集中连片打造东部西辽河、嫩江流域和西部河套灌区两大粮食核心产区。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建设,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加快实施33个旗县优质粮食工程,同时兼顾10个旱作农业旗县旱作技术推广示范工程,以此为契机,使我区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上新台阶。
4.抓好民生工程建设。2009年继续组织实施的一系列涉农民生工程。抓紧改善农村牧区生活条件,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一是20*年我区解决了86.7万人口的农村安全饮水基础上2009年再解决100万人的安全饮水;二是20*年全区解决了8万户沼气建设基础上,2009年再解决新增户用沼气10万户;三是通过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等措施,对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安置。做好林区2万户、垦区9千户危旧房改造工程,逐步改善林区、垦区居民生活状况。四是加强“菜蓝子”工程建设。继续对奶牛和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牛羊育肥基地、优质马铃薯大型喷灌圈建设、城郊蔬菜温室大棚建设项目进行扶持。
5.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我国今年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对我区农牧业生产的冲击不可低估。先是9月份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对我区农牧民奶牛养殖业造成了沉重打击。此外,国内先后还发生了毒蛋事件、柑橘大果实蝇事件、猪肉瘦肉精、面粉漂白济等等。暴露了农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不规范、标准化水平低,监管体系缺失。明年要充分利用国家拉动内需加大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的有利时机,我们选择了30个农牧业生产大旗对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项目建设。另外要全面完成动物防疫体系第一期规划国家给我区安排的建设任务扫尾工程。结合奶牛标准化牧场项目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在5年内把全区60%的良种奶牛纳入标准化牧场饲养,基本保障现有奶业企业对优质鲜牛奶加工的需求,进一步规范奶牛养殖秩序,提高养殖安全水平。
6.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包括加强重点工程专项规划和年度项目申报工作。在做好项目和资金落实的同时还要做好几个重点工程规划的编制工作,一是开始编制接近规划建设期尾声的京津风沙源、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四期防护林和退牧还草接续规划;二是启动编制四大沙地三大沙漠的锁边规划;三是完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规划。四是开展安全饮水2010年到2013年项目建设规划;五是开展编制林区棚户区、垦区危房改造项目、动物防疫二期规划。各盟市要做好年度计划申报项目库建设,经常更新补充项目,以备急时之用。
(三)加强项目监管
一是加快项目计划下达进度。国家下达投资后自治区盟市要尽快下达任务和投资计划,力争项目早开工,快开工。二是加强管理。首先不能因为事情急,就不按程序办事,在项目的前期工作,建设实施和运行各阶段,都要强化相关措施。努力实现工程良性运行。三是自治区和各盟市要争取做好中央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工作。四是对项目建后要跟紧验收审计。2009年自治区将对京津风沙源、退牧还草、14个大型灌区进行全面总结、稽查并审计。总结验收方式采取由气象局、国土资源厅等技术部门的空中遥感、地面人工验收和资金由自治区审计厅全面审计等三种方式配合共同完成。希望各盟市也可采取以上方式开展总结验收工作。
(四)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
目前我区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大约在250万人,区外150万人,区内100万人,主要从事建筑、餐馆、保安等工作。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外省的农民工回流率20%以上,现仍在增加,到春节达到高峰,明年农民工外出务工更加困难,而我区是农牧业大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畜牧业和养殖业发展很快,加之沼气等一些民生工程开展用工空间很大。对此各盟市、旗县都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技术培训。
初步统计,在能吸纳农民工的几个农口重点建设领域加强技能培训,能够解决回流农民工就业问题。一是在沼气建设方面,按照第一期规划,到2012年,全区要累计完成70万户户用沼气、4500个旗、乡、村三级服务网点、500多个大型沼气工程建设,需要建筑技工、沼气维修工人、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人员、日常管理工作人员等8万多人;二是“十一五”末到“十二五”初期,我区规划建设规模化奶牛场2500个,生猪养殖场1600多个,建设设施蔬菜暧棚50多万亩。在这些重点建设领域,需要近百万有技术有能力的农业工人。加上参与生态重点工程、扶贫移民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解决大部分回乡民工的就业。自治区劳动、农牧业、扶贫等业务主管部门,要整合培训资金,要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使回乡民工加快就业进程。
(五)加强支农资金整合和信贷资金的利用
近年来,随着自治区财力不断增强,财政用于支农支牧资金总量也不断增大。2007年全区财政支农支牧支出108.4亿元,比上年增加24.1亿元,增长28.6%。到20*年底,财政支农支牧支出预计达到130亿元,比去年增长20%。其中,国家基本建设投资2007年22亿元,20*年达到31亿元,增长了40%,加上生态项目的粮食补助折款30亿元,共达61亿多元。据预测2009年将达200亿元。
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资体制和机构职能配置等原因,全区支农资金使用和管理分散的问题一直存在。一方面由于旗县缺乏统一的农牧业建设项目布局规划,旗县各涉农行政部门都向上级争取投资,名目繁多、交叉重复、投资效益低下。另一方面,旗县项目建设重点不突出,形不成规模较大的体现现代农业的投资重点项目,投资效益不显著。2009年国家已明确建设投资中央只负责建设任务,安排原则、补助标准和管理要求,具体项目和建设内容由地方政府负责安排。这就从国家和行业层面给我们松了一绑。下一步推进支农资金的整合,以资金渠道不变,实行同类项目资金整合。
一是要以旗县为单位编制支农资金整合规划,合理布局建设项目,突出地区重点,办实事,办成事。
二是要建立支农资金整合协调工作机制,推动支农资金整合,避免互相矛盾抵触和彼此交叉重叠,为支农资金整合提供制度支撑。
三是盟市和旗县级要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的支农资金整合协调领导小组,主动协调,明确各自的工作重点和职责范围,建立相应的工作责任制,形成协调、互补的工作联系制度。
另外要充分利用农村金融和信贷。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金融信贷的改革有明确意见。《决定》中指出要“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实际上是金融服务与农业的综合体制。即:商业金融讲赢利和安全,主要服务于龙头企业、乡镇企业;合作金融主要服务于小农户;政策性金融可以服务于重要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三者各有服务侧重,而三者又缺一不可,而且《决定》中进一步明确“综合应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如果政策性金融信贷和国家的投资、地方政府的投资很好的衔接起来,这个力量可以几倍的放大出来。
二、关于明年的利用外资和经济协作工作
利用外资和引进区外资金是我区项目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近几年,这两块资金大约占到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40%左右。目前我区利用外资和经济协作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形势恶化的冲击,但也有机遇的一面,这就要越需要我们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按照扩内需、调结构、促增长的要求,切实做好明年的利用外资和经济协作工作。
(一)利用外资和走出去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拓宽间接利用外资的领域。要与我区的实际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相结合,特别是环境治理、节能减排以及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是我们今后利用外资的重点和方向。我们在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环境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成效。在解决点源污染的同时,我们可以策划诸如奶牛小区建设这种既解决面源污染,又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取得规模养殖、环境治理多赢的好项目。再比如医疗卫生设备的引进。要分析国外需求不足对其出口设备价格的影响,变对外不利为对我有利,抓住机会引进必要的设备,提升我们的医疗硬件基础条件。我们要加强这些方面的项目组织策划工作,积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为各盟市、部门做好服务。
2.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在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同时,抓住当前国际资源性产品价格回落的时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一是充分利用我区区位优势,加大向北开放工作的组织,特别是利用俄、蒙资源的开发项目策划工作。二是对开发输入的资源要积极发展口岸落地加工,促进转换增值。
(二)经济协作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巩固和扩大已有的区域协作基础,加强与环渤海、辽西—蒙东协作区、黄河协作区及长三角、珠三角的联系,推进高层协作机制的建立,并力求在一两个合作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