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7:18: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物流工程的特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120-02
物流发展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水平的物流主要取决于一国高素质物流人才的拥有量。由于我国物流发展较晚,在物流人才的培养上滞后于经济发展,特别是物流工程专业人才供给缺口很大,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
物流人才分为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类,在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我国目前的情况是物流管理类人才多于物流工程类人才。物流管理在我国发展时间较长,各大高校关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也比较完善。而物流工程专业设立较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培养方案不够完善。有些院校对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定义不清,以物流工程专业之名,上物流管理类的课程。我国从2002年设立物流工程专业,大多数院校是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机械、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大连海事大学的物流工程专业,其前身为大连海运学院航管系在1989年创办的综合运输专业,1994年更名为国际多式联运专业,2002年,更名为物流工程专业。因此物流工程专业的定位多以原有专业特色为基础,专业定位局限在机电、运输、规划和管理的领域,少数高校以信息技术和系统仿真为特色定位。现在物流专业一般设置在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交通学院、机械学院(或系)下面,也有的单独成立物流学院(系)。国内还没有一家院校能够完全涵盖物流工程这一学科的所有领域。
2物流工程的专业特色
物流工程是从系统的观点对物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资源优化配置、对物流运作过程进行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物流工程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涉及范围广泛,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物流工程的特点决定了物流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特色多样性。目前,我国物流工程人才培养专业方向总体上分为物流机械方向,物流自动化方向,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信息化方向,物流工程设施方向。
物流工程是一个范围广泛的系统,要使学生在大学四年内学习到物流工程领域的全部知识和技能是不现实的。一方面,在师资队伍上,因为物流工程在我国是个新兴学科,与之匹配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完善。另一方面,由于大学学习时间和个人学习能力的局限,学生很难在大学四年将物流工程的全部课程学完。鉴于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和本科教育时限的瓶颈,建议我国高校结合自身的师资情况和办学特色及学校区域岗位需求制定具体的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就IT 类大学而言,由于其具备高水平计算机技术和应用教学方面的师资队伍并配备完善的硬件教学设施,物流工程人才培养应主要定位在物流自动化方向和物流信息化方向,以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软硬件优势。
3IT物流工程人才的岗位需求分析
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而物流信息化是调整和振兴物流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合理运用物流信息技术,企业可以获得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减少市场运营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有效地提高产品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化的物流系统和设施需要高水平的信息技术的支撑。如自动立体化仓库,自动分拣系统及智能运输系统(ITS)等。不管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前期的设计和开发,还是后期的应用和维护,都需要大量高端的物流工程信息化人才的参与。
“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物流人才是我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各类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缺口在200万人以上。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不管是生产类企业,还是专业的物流公司在企业的运营中都在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而随着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物流系统开发及物流相关工作的人员已经成为物流工程专业中炙手可热的人才。
4IT高校基于岗位需求的物流工程人才培养实践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作为大连地区培养IT应用型人才的大学,在物流工程专业的设立上,结合学院区位优势、办学特色和企业岗位需求,将物流工程专业定位在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物流系统规划和国际物流上。
4.1结合学院办学特点定位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我国东北地区以培养IT 应用类人才而知名的一所民办大学,学院拥有一支强大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和网络实验室等硬件设施。从学院建立之初到现在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IT人才。2007年学院获批设立了物流工程专业。在专业定位上,学院依据物流工程专业特点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将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定位在物流信息化方向。学院的主要办学特色是培养IT应用类人才,基于学院成熟的IT师资队伍和完善的硬件教学环境,将物流工程人才培养定位在信息化方向,并将该方向细分为开发和应用两个子方向。物流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是学院发挥其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
学院针对物流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构建了较完备的课程体系。在物流信息化开发方向主要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高级语言程序设计、JSP、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SAPR/3开发、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等专业课程;在物流系统信息化应用方向增加了SAPR/3应用课程。
4.2根据岗位需求培养物流人才
在物流人才培养上注重与企业对接,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办学理念的实践。学院与海尔、汇聚等企业合作,为企业培养定制化物流信息化人才,较好的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并通过ERP系统的培训,培养学生对企业信息系统应用和维护能力,满足企业对物流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上,通过各种物流信息系统的相关软件实践教学,模拟企业真实环境,提升学生的物流岗位能力。并通过SOVO公司和物流协会及社团,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3基于学院区位特色丰富专业内容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地处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大连由于地处沿海,国际物流公司和货代公司数量较多,因此对高端国际物流及港航物流人才的需求较大。学院根据这一区位特点将国际物流作为物流工程专业的辅助方向,在物流工程专业开设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与货运的相关课程,培养其从事国际物流业务的岗位能力,扩展学生就业方向,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的工作岗位,更好满足和适应社会需求。
4.4设立管理类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物流工程是技术和管理的交叉学科,而对于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对技术和管理都感兴趣,有些学生喜欢学习技术,而有些学生喜欢管理,所以学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大方向下,又开辟了供应链物流业务运营管理方向的培养目标,以弥补管理能力强而技术较弱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优势,扬长避短。
在供应链物流业务运营管理方向主要开设了生产运作管理、采购与分销管理、运输与仓储等课程,这些业务类课程丰富了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知识结构,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5结论
IT高校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及自身的资源禀赋,根据区位优势和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构建课程体系。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物流工程人才的培养上,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基于社会岗位需求和学生特点制定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法,为我国IT类大学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鲜活的实例。
中图分类号: U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物流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中融合了现代化及系统化管理理念,还引入了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以及现代装备技术等,而且在先进理念以及先进技术的前提条件下,借助现代物流设备统一规划、运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流网络及系统。物流工程对于物流业发展,提高物流经济效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进一步加快物流业发展步伐,应该不断引入一些先进的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来完善物流工程建设。这就要求能够充分了解物流工程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了解物流工程技术创新的要点。
1.分析物流工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1.1基础工程
物流工程中的基础工程属于基础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基础信息、支撑以及运营工程。
1.1.1基础信息工程
具体划分成公用信息平台、专用信息平台以及连接信息平台。①公用信息平台。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海量的物流信息,同时也支持物流信息分析、储存、检索等诸多功能,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物流企业的信息需求。②专用信息平台。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专用信息平台具有一定的独特功能,比较具有个性,主要功能是对物流信息进行监控和跟踪。③信息链接平台。主要是指比如像中心平台、EDI平台等相关的信息通讯平台以及信息交换平台等,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支持有线、无线交换服务,还支持远程信息交换服务。
1.1. 2基础支撑工程
这个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设计物流方案、规划具体的物流工作实施方法及步骤、收集相关的物流信息、深入研究创新物流科技、实施物流教育等。基础支撑工程的每一项内容都具有系统化、工程化的特点,该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物流信息,培养更多优秀的物流人才。
1.1.3基础运营工程
主要是指公路、水运、管道、铁路、空运等工程,也就是物流网络中可以运送商品的工程,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运营工程,可能很难顺利开展各项运营工作。
1.2设施工程
在整个物流工程发展过程中,设施工程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物质基础,可想而知设施工程的重要地位。想要进一步完善、优化设施工程应该深入、全面的研究、分析物流设施设计及规划方案,比如,改进物流网络,选择更合理的物流中心位置等。物流效率设施工程建设的关键,搬运物资的工具以贮存设施的工具对于物流效率有极大影响,通常都需要结合运输物资、搬运物资以及存储物资等多方面要求选择合理的搬运工具以及贮存设施,尽可能将物流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提高物流效率。其次,对设施工程中的运输、搬运、包装等设施进行有效设计以及管理,还可以有效提高物流质量以及物流效益。
1.3管理工程
物流工程中的管理工程主要包括基础性管理工作以及工程构建管理工作。其中基础管理工作主要是负责工程管理体系的研究以及设计,提高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运营成本管理体系的工程化、系统化、标注化、规范化。而工程构建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1.4技术工程
针对技术工程主要包括设施设备技术以及物流技术支持两大方面内容,其中设施设备技术主要是指设计标准、工程材料技术以及装备技术等等;物流技术支持主要是指为物流中心的规划布局、物流运营的配套设施以及物流装备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1.5运营工程
运营工程主要功能是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并且为系统运行提供相关的服务。运营工程根据不同的层次可以划分成低端和高端两种运营工程。其中低端运营工程的大众化以及产业化特点比较突出,面向一般的用户,因此对于运营并没有很大的要求,运营的覆盖面较广。高端运营工程必须依赖信息网络以及IT技术的支持,主要是为一些具有特殊要求的客户提供运营服务,精细运营以及增值运营往往是高端运营工程的运营条件。
2.分析物流工程的技术创新
2.1关于技术创新的几点要点
根据相关的实践研究表明,必须不断创新物流工程技术可以将物流工程各部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物流工程的技术创新。现阶段,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日益加快,现代化科技水平日益提高,这也为物流工程实现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有利条件。笔者认为,物流工程创新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①物流工程技术必须要求具有一体化以及高度集成化的特点,这是因为物流技术和军事、生产以及流通等领域有一些联系。②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目前在物流工程中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到管理系统、集装系统、定位系统以及RFID系统等各种现代化科技技术,这样可有效提高物流工程的技术创新能力。③具备跨学科特征。因为物流工程涉及到多学科领域知识,在吸收这些不同学科知识后,再组合、创新、利用后所得,因此在创新工程技术的同时,也要保证其跨学科的特征。
2.2信息技术应用
为了真正落实物流工程技术创新,应该积极引入现代化先进的信息技术。比如,在物流工程中引入射频技术可有效减少物流管理的人力、物力投入,有利于促进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发展,从而提高整体物流管理的动态化、整体化程度。又比如,在物流工程中应用条码管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扫描,因此常用于物流仓库以及管理物流供应链环节;应用GPS技术可以对运输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可有效监控运输管理过程。
总而言之,物流工程对于物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对物流工程的技术管理水平,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进一步完善物流工程,进而有效提高物流的实际运营水平,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工程项目物流较为复杂,需要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供应商、业主、设计商、承包商、分包商等各企业间的高度协同。因此,分析与研究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框架模型,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工程项目物流
工程项目物流的实践正在发展,形式多种多样。迄今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分别对工程项目物流进行定义,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或者被广泛使用的定义。
2.1工程项目物流的定义
A.Agapiou5认为工程项目物流指从原材料的获取到最终成为完工的建筑物一部分的物料流。JeanlucGuffond16和FredBorgesdaSilvei7认为工程项目物流指施工所需各种资源(原材料、产品、设备、
劳动力、技术以及相关信息)的流动,且在此过程中确保这些资源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位置被用来进行生产。显而易见,这些定义都过于零散,不全面。
通过综合已有专家、学者的定义,本文认为,工程项目物流指施工现场所有物料、构配件、设备等的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商向生产商提供原材料,生产商向供应商提供建筑材料,供应商向工程承包商提供订购的材料以及材料在现场被运送到施工地点等过程。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指通过施工活动之前及其过程中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活动,寻求在合适的时间、正确的位置、以低廉的成本和较高的质量保证:物料供应、存储、加工处理;计划控制;现场基础设施和设备位置;见场物料管理;以及所有与物流和服务流有关的信息管理。
2.2工程项目物流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物流,从结构和功能角度来讲,工程项目物流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 是汇聚型的物流。它是一个单向、汇聚型的物流。所有的材料、设备最终被运送到建筑现场,建造成最终产品185。因而,通常只有材料流入物流却无产品流出物流。
(2) 物流计划不确定性大。工程项目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的不均匀性,使资源的需求和供应不均匀。资源的品种和使用量在施工过程中大幅度起伏。这些因素使得建设体系不允许所有材料和构件定期供应。
(3) 不易确定库存和作业层材料。通常情况下,到达现场的材料按事先的布置堆放,并没有在任何系统中登记。有些施工现场,虽然有电子表格记录,但往往由于人工处理滞后于材料移动而有缺陷19Jo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不同工种、不同工序的生产、加工几乎在同一施工现场完成,统计作业层材料情况也异常复杂。
另外,工程项目物流还具有约束性和一次性,其过程协调环节多、复杂,仓储成本高等特点。
3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框架模型
图2描述了工程项目物流管理的模型框架。工程项目物流的汇聚性特点决定现场物流是整个物流的核心。且工程项目物流中原材料供应商向生产商提供原材料,生产商向供应商提供建筑物料这两个阶段的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相似。因此,本文将此部分省略。
Agapiou15]建立的物流管理框架模型包括材料协调员,供应计划,需求计划,卸载计划四部分。SvenBertelsen等14J引入JIT的概念,采用总物流计划和日耗物料JIT交付计划这两个层级的物流计划方法,控制建筑现场的物流管理。笔者认为这些模型或者不符合工程项目物流的特点,不能紧密结合整个物流的流程;或者只反映了某一部分,不全面。特点决定管理模式,本文认为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框架应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
3.1业主、设计商和承包商的三重角色
物流为工程项目的施工服务,始于设计,终于工程现场安装。工程设计处于物流流程的开端,是物流的确定性因素。工程项目管理贯穿物流管理,同时也是物流的目标。因此,在物流过程中设计商、承包商和业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建设全过程中,他们任何一方都扮演着三个不同的角色:供应者、过程处理者和客户。如图2所示。业主是设计商的客户,为设计商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要求。通过设计商为他提供的服务,业主审核设计方案和材料需求计划,为承包商提供材料规格等信息。在此过程中,承包商成为设计商的客户,通过设计商的计划和要求,进行施工,为业主提供满意的建筑设施。
为保证工程按期完成设计商、承包商和业主必须高度协同分析在各个环节上的物流信息,合理制定和调节物料需求计划。
3.2物料需求计划
SvenBertelsen采用总物流计划和日耗物料JIT交付计划。本文认为这种方法不适合实际运作。建筑工程的进度计划一般分为总进度计划、单项工程进度计划、年(季)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日施工计划。故本文采用三个层级的物料需求计划方法,即供应计划、需求计划和日耗物料交付计划。
供应计划指整个项目所需材料、构配件等的计划交付日期,且包括对与每一个供应商材料协调的详细说明。此计划在详细设计阶段制定,并且要详述材料属于哪一个单独工序。制定计划时,设计师、承包商和供应商必须密切合作。因此,要求供应商在设计阶段就进行参与。
需求计划是供应计划的详细版本预测近期所需物料,由所有分包商合作草拟。在施工阶段,承包商、供应商、物流管理小组等有关人员举行材料控制周例会。各方代表要识别提前三周的材料供应,确定提前两周的精确需求,对提前一周的材料供应提出申请,并根据周预测分解以识别每天的材料需求。在下次例会中,根据施工进度以及现场材料的实际情况,依次提出后续的材料申请。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曰耗物料交付计划是对需求计划的补充,仅交付第二天所需的材料。在日耗物料交付计划中采用“组合单元”的概念11(0。一个组合单元就是一包材料,指在建筑现场某一位置、某一工种、一项作业所需材料的集合。因此,日耗物料交付计划就被分成很多个单元。某一组合单元计划由相应材料供应商与材料协调员协力制定。承包商详细说明组合单元数量、材料类型、供应商、接收的承包商,以及计划规定的交付时间、运输方法、交付所需设备和包装细节。由于包括单元的描述及其计划交付日期等所有的细节,承包商也可以在早期向供应商下订单。
供应商按不同的订单和作业及工作区域进行包装,按正确的顺序将组合单元装到准备好的集装箱内。同时为每一组合单元规定一个特定的号码以便识别。单元交付应尽量靠近工作区域。在整个项目材料交付过程中,最好雇用某些固定的司机装货和交付,使他们熟悉现场布置的变化,选择最好的卸货顺序。同时,要求任何错误被立刻、直接反馈给有关各方。因此,必须与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3.3库存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准确确定库存非常复杂。文章借鉴制造业先进的管理技术通过跟踪现场仓库收到的材料和从仓库支出的材料建立材料库存信息。跟踪技术要求所有的材料交付都配备一个识别码,贴在交付的材料上。当材料到达或者从仓库取出时,这些识别码用一个跟踪系统来登记。然后,跟踪软件将识别码、库存地点和时间传送到跟踪
数据库。如图3所示。同时建立信息反馈系统。由于此库存数据库建立在跟踪进货、出货基础上,还可以从中获得以下信息:某项作业所需各种物料的位置;某一特定位置的物料;某一次所发货物的位置以及材料在某一特定位置的停留时间。
3.4作业层物料流跟踪系统
由于有些材料直接交付到施工地点,理清库存时,也要确定作业层的材料。因此,要求在材料和作业之间也要有链接。本文引入材料清单(B0M)来解决此问题。一项作业所需材料可以被认为是该任务材料清单(BOM)。例如,某项目作业的B0M如图4所示。将所需信息输入库存信息跟踪系统构成完整的库存信息。
反过来,如果提供了所有作业材料的信息,可以决定项目作业的材料约束。图5表示某一单项工程周计划各项作业及其各自材料之间的链接。当项目作业具备了材料信息,可以发现那些仍然具有材料约束的作业,并且将它们重新计划至往后的日期,同时修改材料需求计划。
3.5供应商的主动交付
本文将物料需求计划分为供应计划、需求计划和日耗物料交付计划。通过早期参与设计过程及局域网,供应商会清楚地看到这三种计划,因而了解即将交付的材料需求。因此,他们可以主动通知项目有关管理人员可能的交付问题,且根据已经发现的材料问题,调整生产计划。此方法使供应商可以被赋予按时交付现场每一作业所需材料的责任。
对主动交付,我们采用项目管理中常用的参数一时间缓冲器,来确保某项作业所需材料不会耽误施工。这样,供应商有了材料需求计划,按照缓冲天数进行交付。如图6某一单项工程周计划。假定项目的时间缓冲器为2天,某供应商交付钢筋所需时间是两天,另一供应商交付砖的时间是一天。则对周五的作业,钢筋供应商应该在作业开始前四天发货,砖供应商则应提前三天发货。
3.6专门的物流管理小组
鉴于工程项目物流管理的复杂性,本文指出指定一个专门的物流管理小组经营整个物流的运作,作为现场建设管理的一部分。这个专门的物流管理小组由所有参与工程项目企业的高级管理代表组成,或者称为委员会。此委员会审视整个物流管理过程,解决不可避免的冲突。委员会制定每天的运作计划,提供所需材料,协调单个承包商的工作,跟踪与供应商的合作。其主要责任如下1451:
①准备现场计划,指示交付地点;
②组织计划材料交付的周例会;
③参与且帮助定义“组合单元’,确定需求;
④检查交付到现场的物料;
⑤与材料供应商保持每天碰头,监控材料的交付;
⑥协调普通材料处理设施的使用;
⑦评价供应计划的变更。若确实需要变更材料供应,采取相应措施;
⑧组织收集和归还可再度使用的材料;
⑨浪费处理;
中国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JG12DB085)。
基金项目:大连海事大学教改项目(2013Z05)。
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随着知识总量的激增,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分科课程的弊端和局限愈加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而引发了理论界对分科课程的反思和质疑,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掀起了课程综合化研究的。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以及国家将“卓越工程师计划”列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有一些学者从“卓越计划”的视角,对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课程综合化等进行了探讨[1-4],同时,部分学校也尝试针对物流专业开设“物流综合课程设计”课程。然而,作为一种新型实践教学方式,因其独特的课程地位、培养目标和课程价值,物流综合课程设计的实施相对于其他分科课程而言有更大的难度和挑战性,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物流综合课程设计的内涵与特点
物流综合课程设计,是指学生以具有一定工程与应用背景的物流案例为设计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物流理论与专业知识,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独立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物流综合课程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探究。物流综合课程设计不是提供或寻求正确答案的教学,实际上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只存在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对还是错,完全受时间、地点、条件等的限制。
(2)以问题为中心。物流综合课程设计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它不空谈一大套理论,也不挖空心思构件复杂的学术体系。它的理论十分简明扼要的,它的体系是隐含在一系列物流案例中的。久经推敲的物流案例中,实际上隐含了科学合理的物流理论和行动过程,因而对学生起着启示和引导作用。
(3)以综合能力为主。物流综合课程设计强调“知识点”的巩固和训练,强调“知识线”的贯通,通过课程设计全面强化训练和考查了学生独立、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物流综合课程设计的精髓不在于教师阐述理论,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深入思索,从而提高其物流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同时,要学会对自己的决策、管理自我评价。
(4)形成学习机制。物流综合课程设计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不断向学生施加压力的学习机制。这个机制体现在它的教学上,也体现在它的评分上。
二、物流综合课程设计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作用
(1)有利于加快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物流综合课程设计所提供的案例不是虚拟的,都来自于企业实际,在设计中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即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
(2)有利于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物流人才。最近几年,我国物流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还存在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等情况。与其它专业相比,物流专业是一个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不仅具有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特点,更要求学生养成系统化、整体化的思维方式。
(3)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单一的物流专业课程使得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割裂开来,而物流综合课程设计提供综合运用多种专业知识的方法和视野,易于激发整体“顿悟”,有助于培养学生超越已学专业知识相互割裂的界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想像力、创造力,比如设计一物流方案,需要熟悉数据的采集、分析、归纳等方法,也会考验团队的分工协调和组织能力。
(4)拓宽学生的视野。物流综合课程设计所提供的案例大多选取能及时反映物流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容纳物流专业发展和社会需要而提出的新内容。因而,通过物流综合课程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比传统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更生动,有利于教学相长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物流综合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与学生实际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经验、兴趣和活动,重视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独立的设计物流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因而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三、物流综合课程设计内容的拟定
在拟定物流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内容时,除了应考虑教学学时和软硬件条件外,重点应考虑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专业课程结构等因素。
(1)物流综合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一般而言,无论是物流管理专业还是物流工程专业,其综合课程设计内容都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的一个或几个项目:物流战略优化设计、物流网络优化设计、物流系统重组设计、物流增值服务项目设计、物流绩效评估体系设计、物流设施设备优化设计、物流标准化运作流程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供应链物流系统集成设计、物流各环节运作的优化设计、物流技术应用系统设计、物流管理理念创新。
(2)不同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方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是管理学,与管理类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共享基础平台课程,如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同时,物流管理专业是物流类专业,应与其他物流类专业共享专业平台课程。
参考文献:
[1]贺政纲等,高校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探讨,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8):158-15
中图分类号:F512.3 文献标识码:A
一、交通工程项目物流活动分析
与其它类型的物流活动相比,交通工程项目的物流具有以下特点:
物流涉及面广,需要有各方共同遵循的规划。现代交通工程项目的参建单位数量众多,主要有业主(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物资供应商、咨询单位、金融机构、政府部门、最终运营管理单位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上述各方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价值流往来交错,综合的物流规划能将工程建设物流纳入有序、高效的轨道。
工程建设阶段紧密重叠,物流计划经常受外部因素影响。现代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工期相对紧迫,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的紧密搭接使得工程建设因为缺少完整的信息和经常发生变更,增加了计划和成本控制的风险,最终影响到工程建设目标。
整个工程建设的工作面大,物流组织和管理工作复杂。交通工程项目占用空间大、跨地域广、参与方多,在工程建设计划阶段必须对整个工程进行切块划分,各切块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得建设过程中的物流组织和管理相应复杂化。
工程建设物流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各阶段。交通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主要由设计过程、采购过程、施工过程组成。在设计阶段,业主方物流管理部门应参与设备选型,帮助设计方明确对工程关键材料、设备的详细定义,同时估计工程物资需要量和资金使用状况。在采购阶段,业主方应根据设计文件统计物资清单,根据工程总进度计划确定采购供应计划、制定询价计划、询价、选择供应商、谈判、签订合同。
工程建设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
二、加强交通工程项目物流管理的措施
目前,项目物流管理已成为项目管理的一个分支,一些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企业引入了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方法以优化其物资管理系统。但在具体的工程项目物流管理中还存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全面综合的项目物流规划,从而产生了物流过程本身存在的“二律背反”现象;物流系统对物资控制力度较弱;项目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资金占用量大;物流设备、人才不足;自备仓储和运输设施利用率低等。针对上述问题,各参建单位应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规划与管理,以提高物流效率,优化实现项目目标。
1.完善物流管理体制,进行科学的工程建设物流规划。工程建设物流规划是工程项目物流管理的首要任务和重要依据。它是在收集所需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工程总进度规划和工程结构分解,建立SCOR模型并设定缓冲空间,从而形成工程建设物流管理的规划文件的过程。工程建设物流规划形成的规划文件是指导工程建设物流管理的文件。
2.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 优化供应配置。交通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企业可根据施工现场的物资材料流动快的特点,建立全球供应商资格认定系统,全方位的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合理选择供应商,并与其中部分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优化供应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和资金占用。首先,企业在组织材料招标采购时,应结合工程施工预算所提供的材料质量、规格和工艺要求,要求供应商按照约定的时间、数量、质量和型号规格,组织生产或供应,基本实现施工现场“零库存”, 并提高材料一次利用率,减少材料的二次加工量,以降低储备资金占用。其次,对库存物资进行ABC分类管理,并加强与供应商共同管理库存,在满足现场工程施工的需要的前提下努力降低物资购置成本、储存成本及应急成本。第三,通过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建立直供通道,克服物资采购链中的迂回、重复和浪费现象,降低管理成本与经营风险。
3.提高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从目前我国交通工程项目物流管理的现状分析, 物流管理的信息化首先应解决的是基础信息化,即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使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其次是流程信息化,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第三是在较大的或者施工段比较分散建设项目中,利用网络技术将散布在不同区域的施工网点联结起来,对各个施工点的物流情况进行统一管理,形成物流服务平台。
4.加强现场管理,降低人工费支出。为促进施工现场的物资材料的高效有序流动,减少资金占用,施工场地的规划布局要合理,现场管理要有序,尽量减少材料和设备在施工现场的多次搬运和转移。
5.加快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对物流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企业一方面应加快物流人才的引进力度,从社会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知识全面、业务能力强的成熟人才,从大专院校引进一批理论水平高,年轻有为的毕业生,以改变物流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另一方面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更新观念,提高业务能力。
三、结束语
交通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不仅仅是传统观念认为的一系列有次序的转化活动,也是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过程和为相关各方产生价值的过程。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规划与管理对优化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有极大的作用,它不仅能保证工程项目按总进度规划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助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效率,确保质量。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席相霖.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实用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10-116.
[2]马士华. 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6-62.
一、引言
物流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其定义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国内外存在多种表述形式。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并于2001年8月1日实施的《GB/T18354物流术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随着生产实践的逐步深入,以“物的流动”为本质特征的物流活动已经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尽管上述定义能够较为全面地表述“物流”的基本特性,但经过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同样是物流活动,因项目的内容不同,其优化目标、管理方式、技术手段等有着明显的不同。例如,在作业程序上,有的物流活动是循环型的,有的则是一次性的,程序上没有重复性;在实现目标上,有的是以成本最低、获得经济利润最大为全部目的,而有的则是以时间保证为前提,或者是以安全可靠为首要目标,当次物流活动是否盈利则在其次,如此等等。在具体实践中,同样是物流项目,在作业程序和优化目标等方面竟然有着如此大的差异,说明在物流领域中必然存在有分属不同类型与层次、具有不同性质和内涵的两种体系,为了将现代物流研究引向深入并指导实践,在理论和方法上必须予以分清。
本文认为:对于现代物流的活动,实际上一开始便存在有两大类型,一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物流活动,流动程序一旦建立,便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其效益体现在规模和连续性上;另一类是独特的、不具有重复性的物流活动,物流目的地一旦到达,便意味着工作基本结束,其效益体现在技术含量高、风险性大和一次性上。按照语义,前一种类型可称其为“产品物流”,后一种类型可称为“工程物流”。物流活动的这种分化具有其必然性,是社会生产大型化、物流市场细分化、技术手段专业化以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达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工程物流的定义
工程物流是由“工程”和“物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这两个基本要素以其独立形态存在时,有其一般性的含义,当两者以前者修饰并限定后者的关系结合在一起之后,其含义便有了一定的范围约束,不再完全遵循原来的解释。在实践中,工程物流主要解决建设项目、救助支援、会展、大型迁址以及战时后勤保障等具有综合型复杂内容的物流组织,其特点是高风险、强时效、一次性,一般需要多种特殊设备、多种运输方式、多家不同企业协作进行,因而具有典型的第四方物流运作特征。根据工程物流的实践范畴,其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工程物流,就是指具有工程特性的一切物流活动。按照这样一个定义,它所研究的范围可涉及工程项目物流、会展物流、搬家物流、应急物流和战时物流等。狭义上指工程项目物流(project logistics),即围绕工程项目,由物流企业提供某一环节或全过程的服务,目的是通过物流的专业技术服务,给予投资方最安全的保障和最大的便利,大幅度地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项目的如期完成,它可以包括工程项目的设备采购、拆卸、包装、移动、装箱、固定、海运、空运、陆路运输、拆箱、安装、调试、废弃、回收的全过程。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在理论体系和方法上基本是一致的,属于同一类型。
三、工程物流的特性
工程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物流活动,具有自身内在的特性:
1.实施经历的一次性。工程物流在实践上少有重复性,再好的物流方案也仅能使用一次,以往的经验对未来只能是定性的、仅供参考的,因而组织方案始终要有创造性。
2.各单项的整体性。每个工程物流项目都是由多个环节或多个部分组成,这些环节或部分是相互依托的,往往牵一发而动全局。一步有误,全程失败,就像一台大型机器中的每一个部件对整体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少一颗螺丝也不能正常运转。
3.环节的不确定性。物流服务商在提供工程物流服务前,通常要设多套应急方案,以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对每一种方案,必须尽可能将各种问题全都考虑到,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在紧急情况下有时需要当机立断、出奇制胜。
4.技术的复杂性。工程物流一般是一些非标准化作业,组织者需要有丰富的综合性知识,要动用各种专用的特种设备,对物流环境有着特殊要求,技术含量相对较高。
5.过程的风险性。工程物流项目往往投资巨大,服务对象各异,不可预见情况始终存在,因而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所以,进行各种风险的评估和管理,是这类物流项目的关键内容。
四、工程物流与产品物流的区别
工程物流与传统意义的产品物流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两类物流最本质的区别是工程物流具有“工程”的性质,这一特征使两者在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1.供应链特征不同。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供应链的环节和组成两个方面。一方面,工程物流供应链单一,通常不涉及多种物流组合方式的竞争,重点放在运输线路和多式联运的环节上,一些现代物流所具有的分拣、配送等服务功能基本淡化;产品物流一般使其“物”在物流系统中进行不间断的流动,往往包含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运输、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环节,最终到达目的地。另一方面,工程物流的供需双方一般仅限于物流服务的提供商和物流服务的需求方,每次物权的转移便意味着物流活动的结束,供应链关系也基本解除;而产品物流在供应链中是不断地向前传递,从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供应链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
2.运作模式不同。产品物流的服务模式一般有“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及“第三方物流”等形式,并以“第三方物流”为主要的发展趋势;但在工程物流中,由于工程物流项目自身具有的特点和属性,需要大量外协性、组合性、协调性的物流服务,其运作往往需要或不可避免地采用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因而具有更为明显的系统工程特征,是现代物流运作模式的高端层次。工程物流的一次性特点导致了这类物流作业的实施不能照搬传统的模式,需要具备资源整合和解决突发事件能力的服务商。因此,工程物流更需要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利用强大的信息系统网络,通过整合、综合、集成的方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完成这类复杂的物流活动。
3.管理的核心内容不同。工程物流能够为物流服务商创造出比产品物流更丰厚的利润,但是高利润与高风险并存。产品物流周而复始,操作上具有借鉴性、可重复性,供应链也比较稳定,实施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性相对较小;而工程物流是一次性的物流活动,而且往往项目投资巨大、有时有着浓厚的社会色彩,安全要求高,从最初的方案设计、实施到任务结束的整个过程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情况,问题随时会出现,这就要求物流服务商必须对项目进行充分、全面的风险评估,将风险管理贯穿始终。
4.决策的方法和技术不同。在工程物流项目实施之前,制定出较为可行的方案是工程物流成功运作的关键。尽管产品物流在运作之前,也要有物流方案的支撑,但因时间、效益、成本、利润及供应链组成等因素相对比较确定,形成的方案有着很强的确定性,具有明显的静态特征,制订这类方案的决策手段一般利用横道图或网络计划法即可。工程物流项目的方案形成十分复杂,不仅需要由多家企业合作完成,同时存在有多种方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相应的设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这种方案设计的方法显然不宜使用横道图或网络计划法,而是应使用类似决策网络计划法(DN技术)进行决策。这一方法通过在网络计划法的编制中加入了决策点和不同情况出现的概率,因而能够提供在不确定情况下讨论具有动态和概率特征的优化方案。
5.对特种设备和技术的要求不同。工程物流运作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作业的非标准化,这也是工程物流与产品物流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区别。工程物流往往需要应用特殊的、大型甚至是超大型的技术设备及综合交通运输设施,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保障。而产品物流通常需要的是常规性设备,技术上也相对成熟。
五、结语
现代物流存在有“产品物流”和“工程物流”两大类型,尽管它们具有物流的共同属性,但在供应链特征、运作模式、管理内容、决策方法、对特种设备和技术的要求等诸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使工程物流在实践上得以稳步发展,需要在理论上和方法上进行全面的开拓和创新,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4
[2]刘国冬: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4
[3]欧阳文霞:我国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16)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近三年我国招生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数
专业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
等等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物流经济
等等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近三年我国招生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数
专业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
等等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物流经济
等等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1 引 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 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近三年我国招生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数
专业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
等等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物流经济
等等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 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 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 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