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与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1 17:18: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数字经济与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数字经济与教育

篇(1)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6)05―0027―04

当代全球化的经济,同时被分解为“金融经济”(Ю.М.奥西波夫认为,在没有货币金本位制和任何介质标准的情况下金融资本在经济中的统治地位附属于总债务,即实体经济的信贷能力取决于自我的财力状况。)和“技术经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电子计算机革命和技术突破是所有产业和整个人类生活技术化的特殊现象)以及二者的结合,经济全球化正变得越来越依存于货币的高科技。电子经济学是现代生活的产物,包括网络、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它们通过数字通信、信息与通信技术(ИКТ)来运行并且形成了数字空间、区域空间和全球空间。黑龙江省自然也被包括在其中。

在新经济和欧亚经济联盟(ЕАЭ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ЭПШП)对接框架下,不仅是俄罗斯与中国,还有更广泛的跨国合作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一体化合作的最新合作模式,都要求俄罗斯和其他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在社会、文化、经济、货币金融、创新基础设施和政治体制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中国也该如此。在当展新范式和独创模式――“新常态”基础上,为实现国际合作和完成相关任务,全世界都在进行充分的准备,中国也制定了超长期发展规划。国际合作的实施不仅是中国到欧洲的古代丝绸之路概念和实践活动的复兴,而且也是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框架下完成对巨大经济空间和数字空间的控制任务,以及借助于基础设施、物流、货币金融及其他项目的落实来完成区域生产管理、基础设施、软硬环境、货币金融机构的改革,其中包括在区域经济范围内的数字化、创新化和制度化改革。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框架下统一数字空间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今后俄中、整体上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经济安全合作历程已经开始了。

一、作为新经济的数字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其范围

在当代经济最高形式新经济背景下,什么是数字经济?它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它代表着什么?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经济哲学学院院长Ю.М.奥西波夫写道:“计算机与信息非常发达并普及,不仅改变了信息本身的性质(信息被编号卖到网上),更无限地扩大了它的工作范围,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征服的不是时间而是空间,确保了高速运算的兼容性,它们还改变了所有的经济生活:从生产、交易、消费到工艺、研发、通讯,囊括了所有的经济。”更确切地说,改变了所有的成本和价值。

信息化和技术化导致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这引起新产业和生产、经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新模式的出现。它实现了“对空间和时间的真正征服”,使“经济变得轻盈、灵活、飞速发展”。云计算技术出现了。Ю.М.奥西波夫指出,经济及其背后所有价值的获得都归功于覆盖全球的电子信息网络的出现(是独特的集体的电脑)……经济突然从自由中间商集团变为强制性“情报网”,还从竞争一协调大中心区分出结构和可操纵的层次。网络突然成为网络“苍蝇”,或者网络“蜘蛛”,包括在更大甚至巨大的“蜘蛛网群”中。这个社会阶层的出现是网络的力量和智慧的力量所致。

新经济经过自身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技术革命世界上成立了数字重新调整中心,数字自动化中心,虚拟环境设计中心,创建了快速还原系统。数字经济最鲜明的例子是欧洲阿姆斯特丹桥梁的施工借助于3D技术和机器人的帮助。技术革命被定位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别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就是所谓的“数字化”。在2016年达沃斯论坛上,施瓦布教授已经论证了区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依据:一是世界经济发生变化的速度;二是其影响的范围;三是后果的系统性。数字革命创造了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这一术语是其创造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1995年提出的。其实质在于技术融合,以及消除物理、数字、生物系统之间的界限。这个概念与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相关,是基于纳米电子学的第六代技术规范,后来还出现基于量子技术的第七代技术规范。И.М.图什卡诺夫认为,数字技术不是终点,量子技术将出现来解决主要的“源泉”问题。数学仪器已经为采用叠加原理和产生真正随机性的量子计算机的制造做好实际准备。

数字经济已成为电子信息革命和数字化的产物。经济的数字化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存在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根据И.М.图什卡诺夫的建设性意见,数字化只是一个工具,它有助于解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任务(科学发展、教育、重新重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政府调控和经济规划等等),并实现一系列过渡性目标。数字化的宗旨是成为国家工业、农业等行业发展、预算支出透明、经济商反馈等的平台。对于个人而言,数字化应用的便捷性在于,在经济活动中规避中介机构直接获取资源,项目实现集约化(采购、施工)。

在经济生活中,电子信息革命对经济转型的显著影响已有四十余年,导致在生产关系和制度层面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变革。在数字经济中,当增加一些算法时,经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变得复杂化。生产或经济关系变革的特点反映出,在生产、分配、交易和消费(使用)过程中,信息相较于其他商业和经济活动显得更重要,并会对其产生影响。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电子信息革命导致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化,全球机构间的因特网(网络互联)正式联网,严格规定了电信网络的布局和信息的传播。一般来说,第一代和第二代信息化和计算机化的进程是卫星通信。技术经济使从世界上任何没有有线通讯设施的地方传输信息成为可能,形成了云计算基础架构。事实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开放和发展使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都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目前,已经有近40%的世界人口在使用互联网,而中国这一数据为60%。每天互联网上都会出现新用户。甚至在占全世界20%的贫困家庭中每十个人中就有七个人有手机。

伴随着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的出现,当代经济日益虚拟化。事实上,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理财学以及技术经济不是极限,电子信息革命及其产物――电子和数字经济改变了全球市场经济领域组织和机构之间的经济关系(最终试图在机器与机器的关系中改变人与机器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全球的经济部门,如金融、贸易以及工程、农业、建筑、交通、通讯、医疗、教育等都被卷入电子数字经济之中。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调查,2010年互联网经济达到2.3万亿美元。牛津经济报告显示,2013年数字经济的规模走低,为204亿美元。

在现代技术的第六代技术规范形式上,信息作为生产的主要因素,借助于以下方法和因素给出了经济量化增长的极大可能性:

第一,网上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发展、网上商品交易、金融(股票和外汇)市场的无限无界性;

第二,为了获得市场竞争的成功,企业规模缩小,横向管理系统得到开发并出现了虚拟企业(公司)和机构,也被称为“智能企业”;

第三,重复使用同一物质、劳动等资源,在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态系统的专业区域集群和企业云基础框架下提供各种服务;

第四,互联网覆盖范围限制经营活动的规模;

第五,对于数字经济来说,客户端转变为某种“神”,即数字化拜物教信徒;

第六,数字化产品的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包括通过降低生产成本;

第七,最重要的是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数字谷”(在垂直整合系统内大学的基础上)。

但应同时考虑到数字经济的范围。这首先是在亚里士多德理财学和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它的基础和应用方面被开发,也就是В.Ю.卡塔索诺夫所说的“货币文明”。Т.Н.尤吉娜认为依据亚里士多德经济学原理其并非是对社会有用的和谐(处于灵魂与自然的和谐之中)的道德经济。

第一,数字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忽视了伦理和精神道德原则。从这个角度无法评估机器人制造项目。

第二,众所周知,由于无法控制流通和涉嫌洗钱的极大可能性,俄罗斯禁止虚拟货币(比特币)。

第三,产生和加宽数字鸿沟问题。信息垄断权是获取知识租金和高额利润的要素。

第四,经济关系变得越来越失去个性,增加了经济犯罪的可能性。

因此,数字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科学研究,只能运用跨学科研究法,特别是经济哲学、经济理论和政治经济学以及应用数学的相互交叉。经济数字化――是区域和全球数字空间形成的客观过程。

二、欧亚经济联盟和俄数字空间的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经济数字化的新问题

2016年3月17日,欧亚经济委员会将提案筹备工作制度化,在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信息化及信息通讯技术理事会委员(部长)К.米纳相领导下建立欧亚经济联盟数字空间。

2016年3月25日,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信息化及信息通讯技术理事会成员工作会议在莫斯科举行。К.米纳相和俄罗斯通信与大众传媒部部长Н.尼基福罗夫讨论了欧亚经济联盟(EAOC)数字空间的建立问题。

上述两位部长评价了一体化进程中的数字现代化进程,数字化市场、数字化平台和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的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制度法规。此外,他们还讨论了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持续运行问题、建立可靠的跨国空间问题,以及一些经济部门的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标准化问题。

K.米纳相强调:“我们必须在选定的公共自动化进程中加快发起协同动作,在试点项目框架内解决技术和监管问题。这将创造出新的一体化效应,欧亚经济联盟的数字空间将迎来新的发展前景。”

俄方强调本国的企业界和科研中心参与对欧亚经济联盟数字空间建立提案的进一步审查研究的必要性。

在俄联邦经济中,新技术旨在推进生产多样化、重新重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世界银行的专家指出新经济获得成功。所以,А.霍瓦特给俄联邦的新经济如下评价:“俄罗斯第一大搜索引擎(Яндекс)、卡斯佩尔斯基在线出租车服务(Т.Н.尤吉娜补充:如优步打车软件等)只是国内信息技术发展的几个例子。此外,俄罗斯是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重要的是政府层面的工作:‘创新技术被运用到公共服务中,公开的数据系统得到发展,创建了电子政务系统。”’A.霍瓦特指出:“利用信息技术,产权登记期限缩短为10天”,这个成功的例子使俄罗斯在“做生意”(Do-ing Business)指标排名中被评定为第八位。

三、在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背景下以及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统一的数字空间建立与发展的制度进程

2015年5月18日在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上,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框架下讨论了“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新现实、新机遇、意向性合作和财务机制”,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信息化及信息通讯技术理事会部长K.米纳相定位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方式,以及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数字化和对接问题。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俄罗斯远东发展部、俄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政府、俄罗斯工商会和巴基斯坦工商会以及俄罗斯商会派代表参加了此次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

K.米纳相强调,上海合作组织不仅地理上相连,更是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周边国家建立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组织。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同时都是两个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而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则在寻求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的联系。K.米纳相指出:“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合作前景广阔。更何况成为两个组织的成员国将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伙伴讨论商业经营规程,联盟平台还会考虑到欧亚经济联盟条约框架内的责任义务。因此,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将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谈判的参与者。而且这与联盟的许多目标是相吻合的:修建更有效的基础设施、发展交通运输业、投资合作、贸易和服务便利化、简化海关程序、协调技术监管规程等。”

篇(2)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技术加快了学校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推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外语教学作为受益最大的一门学科更是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①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也直接推动外语教育出版由传统的纸质和音像制品出版转变为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出版模式。自2003年开始施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反映了国家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决心,基于外语教育模式改革的外语教育数字出版研发已成为外语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外语教学中的学习环境建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以英语教育为主体的外语教学受到了教育部门和学习者的充分重视,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全球化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近十年来,外语教学界对我国英语教学提出了“投入大效果差”的现实问题,其主要体现为大学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与其从小学到大学长达十年的外语学习投入不成正比,并指出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

传统的外语学习环境包括课堂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往往缺失语言运用机会,其改变又受到社会与政府力量的制约;同时,传统课堂环境有时间和空间局限性,而网络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开放性和集成性弥补社会环境与传统课堂环境的局限。因此,网络学习环境建设成为外语教学一个新的突破口。

1.网络外语学习环境的特点

网络外语学习环境是指在外语教学理论指导下,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设计出来的以增强学习者学习体验和提供语言应用机会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包括课程规划、学习资源、在线测试、在线互动、学习者监控等资源提供功能和管理功能。与传统课堂学习环境相比,网络外语学习环境具有如下特点:

交互性。外语学习过程具有极强的交互性,缺乏或缺失交互功能的语言学习环境肯定是失败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习者离开课堂就失去了学习体验的机会。而网络外语学习环境则可以通过网络聊天、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等形式实现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交互式学习。

虚拟性。虚拟现实技术把物理存在的环境转化为虚拟环境,但其环境的功能并不发生改变,如虚拟教师、虚拟研讨会、虚拟图书馆等。

丰富性和实时性。海量的语言学习语料库对于语言学习环境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筛选整合学习素材。在海量的语言信息基础上,网络的存在则淡化了知识传递的空间要求和时间限制。

多媒体化、超文本化和超媒体化。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尤其对语言学习中跨文化内容的传递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渠道。同时语言教学所要求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教学在强大的多媒体、超文本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更加得心应手。②

实际上,这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外语教学环境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如仍然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离开计算机就无法学习。尽管如此,建立在外语学习环境构建理论之上的外语教学新模式已成为当下最为时新的教学手段。

2.网络外语学习环境建设的实践

从20世纪末开始,诸多教育机构进行了网络外语学习环境构建的许多实践,应该说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形式为:

互联网外语学习环境。独立开发的外语学习网站为外语学习提供了网络外语学习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海量资源和互动实时的优点,实现了网络外语学习环境的功能并体现了网络外语学习环境的优势,如沪江英语()、普特网( )等。

局域网外语学习环境。该环境集中体现在校园网的教师和使用上。和互联网的海量资源不同,校园网外语学习环境的资源设置和管理模式更有针对性,对学习资源进行了整合,并利用软件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评估、师生互动等)。如高校的多媒体实验室、外语自主学习中心等。

移动互联网外语学习环境。随着手机和移动阅读器的普及,移动互联外语学习环境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强大优势。如苹果公司的APP工具开发、手机英语学习资料订阅推送等。

外语学习网络环境的建设包含学习平台开发和学习资源开放,这两个内容都离不开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出版社。

二、外语教育数字出版的主要形态

传统出版机构介入外语教学网络环境或数字平台是被动的。最开始,独立的互联网外语学习平台不遵照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而盗用出版社的内容版权,未经作者和出版社允许大量使用出版社纸质图书内容,多媒体实验室硬件设备制造商在设备中擅自刻录外语出版社音频资源等。但由于整个出版结构的原因,出版社并没有过多重视自身数字出版的发展。直至互联网技术大发展之后,数字出版才成为出版机构关注的内容。

外语教育数字出版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技术手段对外语学习者需要的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外语学习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我国外语教育数字出版的主要形态包括:

局域网上的外语学习自主平台。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大力推进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建设,旨在通过计算机技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各高校投入巨资购买硬件设备,建立自主学习中心,教育部通过专家审核,确定了四家外语教材出版社开发大学英语学习系统。建立在自主学习中心的大学英语学习系统包含了与纸质教材相配套的学习资源、拓展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目前全国有近300所院校利用自主学习系统开展教学和校园语言环境建设。

外语专项技能应用平台。这些平台一般建立在校园网或者局域网上,培训外语专项技能,如写作、翻译等。平台开发包含了供学习的语料库、自动批阅功能、分析评估功能等,学校可以根据外语教学需求购买不同的内容,售价一般在10万元到20万元,当然还包括后期的一些服务。

互联网学习平台。近几年来,互联网外语学习平台已由原来的知识集合功能转化为目标更为明确的应用提高功能,并日趋专业化,如测试网站、听力训练和评估网站等。这些平台通过销售学习卡等形式实现在线练习测试、在线录音口语表达、在线口语评价和指导。另外,各教材出版社开发了教材配套的教学网站,提供教材的课外学习网站,并以开放的姿态吸引教师上传自己的教学素材。

外语教学资源包。一些出版社联合外语专业院校或者具有国家级精品课的高校开发教学资源包,教学资源包包括教学课程设计、授课视频、课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等。这类资源包一般用于教师的培训和课堂教学改进。

电子书和手机出版物。随着移动阅读器和手机阅读功能的提高和普及,移动终端在外语教育中的优势发挥得更加突出,外语学习环境的真实性变得全面和有效。

外语教育数字出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且随着教育部门对信息化教学的越来越重视,外语教育数字出版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

三、外语教育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

与我国数字出版的整体情况一样,外语教育数字出版仍处于探索期,阅读习惯的广泛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为纸质图书出版起到辅助作用,数字出版应用终端的建设和技术开发还需要进一步低成本化。纸质外语图书出版更加倾向学习性,其数字出版模式也区别于大众出版,更是教育和专业出版的结合体。从目前纸质出版物的消费领域来看,外语教材出版占了外语图书出版的三分之二强。由此,外语教育数字出版应关注以下方面的研发。

“自主学习平台+移动外语学习系统”开发。目前的外语教学模式是以课堂(包括自主学习中心)教学环境为主、校园英语实践环境为辅的整合应用平台。针对这个情况,数字出版应考虑两个学习环境的有效互动,开发基于互联网和局域网的英语自主学习系统,将学习资源、学习管理、学业测试和评价等功能集于一体,而移动学习平台则利用手持移动阅读设备下载与自主学习系统相配套的资源进行移动式和即时式学习。这个学习环境系统开发的关键点不是技术,而是自主学习平台和移动平台两者在内容和教学管理上实现有效的衔接和互补。

“外语学习技能训练和评估系统”开发。随着外语教学个性化和选修课制度的呼声不断增多,外语教学日益注重学生在语言技能上薄弱环节的训练,同时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学生学习评估分析则是寻找和解决薄弱环节的途径,因此,开发基于计算机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语言辨识技术等)的外语技能训练和评估系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目前,已有出版社开发了“英语写作平台”、“英语翻译平台”、“英语口语训练和测试系统”等,但并没有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需要强调的是,除了在校园局域网上可以建设此类系统,随着国家宽带战略的实施,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学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对社会公众学习者开放平台,也可解决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问题。

“外语学习和学术资源平台”开发。外语教学资源面对学习者和教学研究者两类用户,前者更受关注,但后者市场也需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外语教学研究工作的人数在10万左右,加上外语专业研究生,这一人群数量应在15万左右,更为关键的是这些用户会主导外语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首先,出版机构应将内容资源按照外语学习者的需要进行整合,按照语言技能和知识文化两大板块进行分类,用户可以通过搜索获取学习和教学所需的资源,如背景知识、语法知识等。其次,对于学术资源的集合可以尝试按照知网结构进行设计,但需要解决图书内容的搜索便捷化。

在确定这三种开发方向后,其商业模式则比较容易解决。三者的共同点是,用户对象环境可以是校园环境也可以是公众环境,虽然设计入口时需要考虑两个用户的不同使用特性,但内容资源和结构可以基本一致。第一种产品的商业模式应更多地与学校进行合作,由出版机构提供资源和服务,学校购买。第二、第三种产品的商业模式则可以是学校单独购买系统,建立在学校的局域网上,也可以依托互联网,学校或者学习者以购买资源和服务获取账号进入系统学习和测试。

随着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和国家宽带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外语教育数字出版的前景非常光明。同时,一定要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从学习者和教学者的体验出发,考虑到集团用户和个体学习者的不同诉求,开发相应的数字产品,并由此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篇(3)

一、中职《经济与政治常识》课程中数字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现状

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先进教学手段,已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有效的应用。中职学校《经济与政治常识》课程的授课,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多媒体手段,就目前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现状来看,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数字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大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我们主要分为两大类来具体探讨目前的问题:

(一)数字多媒体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存在教学效果差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数字多媒体这样一种辅助手段,占据了主要的位置。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逐渐淡化,师生之间缺少十分必要的互动,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弱化了。有师生共同参与的一堂课,其中就不单单只有知识信息的交流,还潜在的有着更为重要的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尤其是《经济与政治常识》课,运用多媒体数字教学的手段,可以使许多难以理解的问题,在多媒体演示中化难为易,使枯燥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更便于理解。但在实际的数字多媒体教学中,部分教师因为害怕漏掉课件上列出的要点,变成了照着课件宣读,而无暇顾及学生的感受和整个课堂的气氛,从而导致授课形式十分呆板,学生很难与教师心灵互动,这无疑削弱了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德育课程既定的教学目的。

同时,因为多数德育课教师年龄偏大,数字多媒体技术掌握不够纯熟,很多老教师甚至是边学边用,由此导致在《经济与政治常识》课教学实践中,如课件制作,影视、音像素材的处理等环节,不少老教师还存在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另有一些教师因为平时积累的素材不够,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只能大量堆砌和照搬教材内容,把多媒体等同于传统的教案和板书。当然也有教师,制作课件时脱离了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的形式上的美化,导致课件设计忽略了教学最根本的东西,实际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此外,实际教学中也有因为信息太丰富,也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数字多媒体课程的生动直观优势,使得一节课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量。但教学实践中因为为了赶时间,教师操作课件画面时切换太快,学生根本分不清重点和难点。对理解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中职生来说,更不容易接纳和理解教学内容,长此以往,会削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产生的效果也值得我们深思。

(二)数字多媒体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趋向应用多媒体但难题较多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配置仍不足。先进的教学设施,是开展德育课多媒体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现实中,目前部分中职学校教学设备投入存在不足,多功能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的办公设施若不能及时投入,将会影响多媒体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德育课在许多中职学校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且对德育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指导,许多教师很难有机会提高自己的多媒体教学能力。所以加强教师培训十分必要,进一步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水平,熟练掌握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获取最新信息,将其加工、整理、创新,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思想和各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制作适合学生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再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中职《经济与政治常识》的课程特色及应用数字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经济与政治常识》部分,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息息相关,是学生融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知识基础和重要桥梁。不论是讲理财窍门和消费观念,了解货币、银行和投资,还是讲市场经济、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税收制度和企业,又或者是讲公民权利和义务,讲选举、建议和申诉,都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

其课程内容本身的实用性强,既可以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和事业服务,也利于促进青年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但也因为课程贴近生活,学生对许多内容的熟悉程度高,反而导致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促使《经济与政治常识》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刻不容缓。在突出教学内容实用和贴近生活的特色中,革新教学形式,促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通过改善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课程本身的重要意义,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用结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也随之出现新手段,越来越多的教师利用数字多媒体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字多媒体教学本身所拥有的一些特点,比如丰富的内容信息、多样化的展现形式、便捷化的传播途径、互动的交流沟通、无限制的时空传播等特点,使得其具有的优势十分明显。实践中我们发现,应用数字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数字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学科教学创造了渗透德育思想的条件。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字多媒体教学中声、光、图、录像和动画的综合运用,可以促使学生对《经济与政治常识》的授课内容更感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在视觉、听觉上的注意力,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都能形象、生动而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有效增强《经济与政治常识》课内容的感染力,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经济与政治常识》课内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实践中我们还发现,数字多媒体教学,在解决学时矛盾方面体现出很大的优势。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快速投放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播放大量的信息,既节约了老师的板书时间,也可以有效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扩充德育理论前沿信息,缓解了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间少的矛盾。增加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实时性,增大了老师临场发挥的空间,也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与热情。

因数字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高度灵活性,借助这一特性,可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同时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及时反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有利于老师通过了解到的学生学习进度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式教学,制定巩固知识的教案。此外,多元化教学方式也有效地延伸、拓宽了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元素来制作教学信息的载体,传播教学信息,能够有效解除时间和空间对教学产生的限制,这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十分有效。教师则可以空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风格、人生观等方面上,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数字多媒体教学在中职《经济与政治常识》课程中的开发实践

(一)数字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我们发现,把数字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对于那些内容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部分,更多使用多媒体;而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适当进行板书,并辅之以提问讨论、举实例等各种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起到了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传统教学相比于数字多媒体教学,还是有其自身的优越性,比如,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互动交流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这对于管理课堂纪律、组织教学过程较为有利。另外,如果能巧妙利用板书,便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解决多媒体课件图文转换过快造成的学生注意力不足的问题。

(二)注意选择好数字多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

多媒体优势很多,但也要善于利用,才会起到最佳效果。比如使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够使学生更快的融入课堂。如在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时,用具体的国有企业中国石化的广告视频导入,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是德育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认识到,德育课堂的教学不仅是基础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德育教学,要提高对学生的关注,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课件制作到课堂演示、操作,再到日常的作业练习,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不应忽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四)注重积累和开发个性化教学素材

素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课件的优劣,优秀的课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对症下药、全方位的实现教学目的,实现预定的教学效果。数字多媒体素材的收集,必须立足教学实际,带有目的性地积累课件中常用的各种视觉和听觉材料,积累用以表达教学思想的各种元素,积累用于说明的图形和图像,积累用于喧染气氛的音响和特效等教学素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对教材图文进行再利用,将现有教辅影音光盘中的知识点素材重新分类、组合、归纳、整理,从各类公共的音像节目和影视资料中选取并重新编辑,从网上下载可以用于教学过程的图片、文本、音频、视频等素材,加以开发制作出个性化的多媒体教学素材。

综上所述,在《经济与政治常识》课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数字多媒体教学手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的实现教师的教学意图,也为教师减轻一定程度的备课压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操作技能,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时展的需求,则显得极为重要。必须不断探索数字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艺术,使新的技术手段更好地为日常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教材:德育・经济与政治常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4

[2]周双娥:多媒体教学在德育课中的现实意义,零陵学院学报,2004.6

[3]熊剑峰:德育课中的多媒体教学,史地政论坛,2011.12

[4]高敏捷:德育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尝试,职业技术教材教法,2008.4

[5]黄华芬: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职专德育教学中的优越性,考试周刊,2013.5

[6]赵国敏:论职业院校德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个辩证关系,教育与职业,2009.4

[7]孔敏:浅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过程中的作用,2009

[8]申伟:浅谈多媒体形式下的专业课教学,科技咨询导报,2007.11

[9]陈雄伟:谈谈多媒体教学的几点隐忧,中国科教博览,2004.8

篇(4)

本文所说的网络是指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实现便捷通讯和资源共享为目的,发展人的本质的虚拟世界。它主要是指互联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认清网络本质和影响为前提,利用网络促使网民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虚拟实践活动。in原则是指人们在既定目标和特定条件下,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遵循的准则和标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原则,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客观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的原则。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网上和谐发展的可能性

由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构成的互联网诱发的数字化及其运用已渗透到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教育等领域,涌现出数字经济、数字农业、数字军事、数字教育等。数字化是网络的一个主要特征。网络可以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是地地道道的多媒体。虽然目前仍存在如电视、广播等远距离教学的模拟教学手段,但这些都将迅速被数字化电视、广播等所取代。

数字化技术是支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是由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传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检索浏览前端平台组成的用于人们教学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数字化将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核心。离开了数字化,现代与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将成为无本之木。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网络教学或其他教学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当然,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不纯粹是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简单应用,它是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一整套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输快速的通讯网络和效果良好、操作方便的前端平台是数字化教育技术发展的核心,而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确立,则是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可靠保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网络技术使得其外延有了无限扩展的可能,如果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角度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高科技飞速发展与人文科学被冷落,正是我们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二律背反。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处理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第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多元化并由此带来人文精神的散乱化。客观事物形态多样化带来人们主观思维模式的多样化,这是现实世界网络信息多元化的必然结果。网络世界是一个广裹的虚拟世界,是一个无视国界、无视种族、无视地域、无视权威、无视等级的世界。网络文化新观念诱导着人们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审视社会,审视周围一切环境,而行为方式也表现为千变万化。网络新观念的特点是:非线性的网络思维、信息传递的多感觉通道、时空无限放大或缩小、中心消解的边缘化、信息无终极的流动、将抽象变为现实的虚拟手段等。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多了一些散乱,少了一些凝聚,行为就缺少人文精神。

第二,知识资本、数字化技术产业化显得红红火火,人文精神却变得异常冷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培养特定网民的品格和精神,唤醒他们的心灵良知来支撑自己的一切行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它的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功能加大加强,但人文精神欠缺所造成的社会不良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数字化技术竞争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越快,往往越是不能很有效地培育人的真善美,反而把人性中好的因素压抑了或是扼杀了。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字化技术为人类造福的优势的前提下,必须注意抑制数字化技术发展给人们带来的负面效应,认真处理好信息技术发展与人文思想教育的矛盾,克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大于内容的劣势,积极培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努力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模式,把人文精神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1.网络的双刃剑作用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数字化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是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网络信息污染等危害人类的不利因素。网络信息中的黄色信息和黑色信息对沉溺其中的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至于那些利用网络从事数字破坏、盗窃、诈骗和洗钱的行为,则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由此观之,数字化技术必须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在提高产品的数字化技术含量的同时必须与高度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即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人才,不仅仅具有高度的科学素质,而且还必须具备高度的人文素质,是一种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整合类型。

2.网络人文精神所具有的独特时代意蕴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人文精神,是人文文化的核心。人文文化一般而言是在一定时代一个民族认识人、对待人的思想观念、文化艺术、伦理道德,以及关于人的学说,这使人文精神带有时代的印记、民族的特色。但在网络时代,人文精神具有了不同于以往时代的意蕴、普遍的价值。网络技术第一次使人文精神的传播获得了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为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的人文精神的交流,奠定了广泛的基础。网络的即时性和共享性,为人文科学的研究,为共享人类思想文化成果提供了普遍现实的条件。但是,我们站在网络时代,发掘网络人文精神的时代意蕴,并不否认网络给人文精神带来的消极影响。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在看到网络给人文精神弘扬造成消极影响的同时,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弘扬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精神的境界。网络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科学人文精神的弘扬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广阔舞台。我们要在“网络世界”的新舞台上,清扫各种思想垃圾,清除各种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以技术与知识的创新促进网络人文精神,以网络道德与网络法的建设保障网络人文精神,从一个境界走向一个更高的境界。IZl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虚拟空间,没有人文精神支持的网络虚拟空间恐怕要变成虚无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要沉重地思考这些问题,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协调发展科学技术精神与人文精神方面迈出一步,哪怕是一小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价值。[3]

我们要立足于数字化技术时代,倡导人文精神。如果只在网络上生活,人就会被工具化、数字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导上网者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但如果只讲人文精神,就会忽视隐含在网络里的科学精神,忽视教育手段的进步。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把人文精神融人到网络里面去。f41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是把发展信息技术及其集中表现的数字化,作为加快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大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与其他国家相区别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的新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是实现数字化,其中的关键是要把数字化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一个经济目标,也是一个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包括人文精神及其指导下的各项制度。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以及生活更加殷实,无不包含着人文精神,即使是经济更加发展,科技更加进步等,也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所以关键是要把人文精神与数字化结合起来。!习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人文精神在数字化中的作用,在现代化中实现人文精神与数字化的结合,也就是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上要把时代性和传统性结合起来;在空间上要把引进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先进的东西与本土化结合起来;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上要把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合起来。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统一的主要途径

第一,对学生网民实现人文关怀。在现实物理空间,思想政治教育是直观的,它的有效性几乎全依赖于热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关怀情结。到了陌生的网络虚拟空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否保持有效性的关键在于能否使受教育者在冷冰冰的网络空间感受到彼端传来的温暖和人文的关怀。在许多网络交流比较发达的高校中,流传一种网友现象,其重要程度超过了10年以前人们津津乐道的笔友。在网友圈中形成的相互关怀要比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关系还要凝重得多。许多网络爱好者认为纯粹的网友之间交流并没有特殊之处,其交往形式和程度几乎雷同物理空间的知己好友。不少网友认为在网络空间得到的关怀和帮助并不亚于在现实空间得到的一切,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差异。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他们认为在网友圈中更容易得到关怀和帮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敏锐地抓住这些细枝末节,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I61

网络生活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在网络时代到来的时候,遨游在“虚拟化”的网络空间中又生活在真实的物理空间的上网学生,既需要网络技术给他们带来物的福扯,同时也需要获得一种人文的关怀,让他们寻找到一个精神上的家园。在网络时代,对上网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方式多种多样,其内容主要着眼于提高上网学生的网络素质,使上网学生在思想、技术、道德、法制和心理上有承受、控制网络的能力,能适应虚拟社会并能安全地回到真实社会中来。要教育他们用一种非常健康的心态来进行网络活动,教育他们既能上网也能下网。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自然的浩大和精妙,看到网络领域人类太多的空白和无知,要教育网民学会谦虚,学会自律。

篇(5)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且日益发展的应用型专业,日益受到关注。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国际及国内贸易领域越来越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在当今国内外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商务英语能力成为了高校毕业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就业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作为一个新兴师资群体,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具有令人瞩目的社会身份。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商务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的现代化,使商务英语各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但另一方面,一些由于科技进步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随之产生了。最近几年,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认同危机的问题日渐显露,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并解决身份危机,以有效应对教育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教育技术的革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的新特点

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的同时,也使教育教学模式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目前,在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学实验室的建立、教学辅助软件的使用、实践实训式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融合度进一步等方面,以往传统单模态教学方式逐渐为多模态教学模式所取代,多种符号资源(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联合使用共同创造一个立体环绕式、体验性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有助于模拟商务环境下真实的商务交际活动,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和沟通能力。

正是在这样教育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教师的身份建构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与其他模态形式一起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立体环绕式、体验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性的教学信息。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和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媒介、渠道,特别是互联网,获得不同信息,进而对信息进行整理、筛选、重组、去伪存真,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但同时,教师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教学压力。

商务英语专业属于复合应用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是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媒介获取当今国际、国内社会中的各种商务活动信息、经济新闻和与之相关的评论。在商务英语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商务英语教师必须将书本上相关商务理论与经济现象、商务活动等通过英语这一语言媒介清晰地向学生进行讲授和解读,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在课外遇到的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和解释的现象进行答疑解惑。可以看出,新的时代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与以往传统意义的教师身份相比表现出了显著的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唯一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身份是权威的,学生多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较少有质疑。但是,在数字信息化环境下革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权威地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各种渠道媒体信息的冲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均已大幅度提高,对课堂上教师传授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比对、判断,甚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一切知识和信息。因此,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较之过去更加复杂、多维和具有挑战性。

二、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影响因素及表现

“身份认同具备两个方面的内涵:其一,自我追寻的部分;其二,社会规范的部分。”[1] 身份认同的动力源自自我追求,同时受社会规范的制约。商务英语教师出现身份认同危机的根源在于其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个体性和群体性身份特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失去了身份认同自我追求的源动力。

从影响因素来看,教师身份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宏观社会环境、中观学校改革环境和微观个人因素的交互影响和制约。首先,商务英语专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既懂商务知识又具备英语语言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在特定的宏观社会环境下产生并变化发展的,受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制约。其次,商务英语专业是中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对专业调整的必然需求。近年来,特别是中国高等学校扩招之后,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校专业趋同化现象,英语专业便是其中之一,随着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饱和状态的出现,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英语专业在危机中求发展、求变革,逐渐朝着多元细化的方向调整。因此,自2007年对外经贸大学首次开办商务英语专业之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门高招专业,更加突出开办专业的应用性和复合度。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身份也正是顺应这一学校改革环境而发展变化的,历经旧身份的解构和新身份重构的转变过程。再次,在宏观社会环境和中观学校改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自身身份发展的诉求和愿望也逐渐产生并愈发强烈。作为一种内在动力,这种积极的自我追求和发展参与并加速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建构的过程。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开办了商务英语专业,但据笔者考察,并非所有院校都具备开办商务英语专业的充足条件和深厚实力。很多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办学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最常见的有师资不足,教学设备、设施不全,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匮乏等。出现这些问题的本源之一在于这些院校中的绝大部分院校是在传统师范英语专业毕业生出现饱和状态后专业朝着应用型转型发展这样的教育教学改革环境下而出现的。因此,这些院校在被批准开办商务英语专业之后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逐渐显现,其中之一便是商务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问题。从英语语言文学教师过渡到商务英语教师,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知识结构和身份属性的改变。面对这种教育数字信息化背景下的身份转型,很多商务英语教师无法正确面对,难以接受,出现了心理迷茫和不知所措,不能树立科学的身份意识,无法用正确的身份观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主要表现为教学热情的减弱,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降低,教学目的不明确,课堂教学组织缺少条理性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和教学目标的难以实现。

三、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认同的实现路径

商务英语教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真正实现旧身份的彻底解构和新身份的成功建构,身份认同危机的克服和身份认同的实现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从科研和教学两个维度逐步解构旧身份,建构新身份,最终实现身份认同。

第一,商务英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身份时间观,认识到身份认同的建构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耐心对待这一身份转型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第二,商务英语教师要培养科学的身份意识。身份不是一层不变的,具有动态属性,可以建构和发展。商务英语教师应该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成功实现新身份的建构。第三,商务英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构建身份。身份不仅是个人特性,也是群体属性,与教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因此,在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教师应该在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设定目标身份,明确身份定位,高度重视自己的决策行为,并且不断地通过教学评估、自我反思、经验总结、论文或专著撰写等方式在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成功实现新身份的建构和旧身份的解构,以灵活应对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数字信息化环境下的商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危机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做到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教师的自身定位与社会期待的和谐统一,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2]

四、结语

数字信息化环境赋予了商务英语教师身份研究以新的时代内涵,商务英语教师成功的身份建构不仅可以促进自身专业素养及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时可以为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可能,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提升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等职场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篇(6)

1交通运输资源和交通运输两者的关系

交通运输必须要有交通运输资源,交通资源包括固定交通资源和可移动交通资源如公路、铁路、水路、航道以及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等,还包括从事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以及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等软资源。因此,交通运输经济实现的前提条件就是有交通运输资源的存在。交通运输经济作为一项经济活动要想能够正常运行必须依赖于交通运输网络、实施交通运输的基本设施、参与交通运输的基本对象如旅客和货物等以及交通运输的管理体系等要素。交通运输的功能必须依赖交通运输资源才能实现,交通运输资源是交通运输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2交通运输资源和交通区位两者之间的关系

交通区位是指利用固定交通资源所具有的成本优势从而将交通运输行为和交通运输资源互相结合的区位,主要包括交通区位线以及交通区位点两方面。交通区位线主要是指交通运输线路或者通道,交通区位点主要是指车站、停车场以及公路、铁路交通枢纽等。将交通运输资源与交通区位相联系的是交通运输行为,也就是将旅客或者货物进行空间转移的活动,这种活动有的是运输公司从事的营利性的服务活动,也有旅客自身通过自己的交通工具实施的运输活动。交通区位根据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五种区位:一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和其他交通区位的影响而设立的交通行为和交通资源交错的区位,主要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设立,虽然社会对这种区位有一定的需求,但是没有形成真正的交通区位。二是没有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建设,或者所需要的投资建设资金很少而形成的交通区位,这种交通区位投资成本低,交通行为一般是自发形成的。三是通过人们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规划而形成的最佳交通区域,是交通资源的聚集区,这种聚集区分布合理,布局恰当,是理想的交通区位。四是根据交通运输发展制订的规划方案中存在的交通区位。五是现实中存在的一种有人工建设的交通区位,这种区位的缺陷是如果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发展实际不符的话很难改善。

交通运输资源和交通区位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赖。存在交通运输行为和交通运输资源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交通区位,而如果交通运输行为和交通运输资源是潜在发生而没有实际发生就不一定存在交通区位。因为交通区位的存在必须要投入一定的基本建设资金,比如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和转运能力较好的港口等,如果没有基础设施建设,就不可能形成交通运输区位。交通区位的形成需要真实的交通运输行为的发生,如果仅仅具有交通运输资源也无法形成交通区位。建设交通区位一般需要大量的基建资金,因此建设交通区位一定会考虑投入产出的关系,如果某一地区交通运输资源有限,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一般也就不会建设交通区位,否则会导致投资亏损。因此也只有存在比较频繁的交通行为和丰富的交通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相应的交通区位。

3交通运输资源和交通规划两者之间的关系

交通运输行为会耗费大量的交通运输资源,由于交通运输资源的形成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资建设,因此为了节约交通运输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益。合理的交通规划需要整合运输经济学中的先进经济理念,通过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来保证交通规划的合理性,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能够发现比较理想的交通区位并进行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交通运输资源,降低交通运输资源在交通运输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提高运输行为的经济性。判断一项交通规划是否合理主要是看规划考虑的是否全面、能否将交通运输行为与交通资源和交通区位三者整合在一起、交通资源是否适应交通区位以及在具体的交通运输实践中是否能够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促进运输经济的发展。

4交通运输资源和其他运输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

以往关于交通运输经济的研究很少联系到交通运输资源,因此研究结构并不完整,随着人们对交通运输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交通运输经济与交通运输资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对于交通运输资源的分配以及是否公平越来越看重。运输经济中的资源分配以及公平制度可以在交通运输资源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我国很多交通资源有公益性和公共性的特点,是因为很多自然交通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大量人工交通设施投入的沉淀性。因此,关注运输经济学就需要关注如何将外部资源转化为交通运输资源以及现有的交通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等问题,以免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资源的浪费。任何资源都是稀缺的和有成本的,一种资源以某种用途利用以后就无法在其他地方继续使用,因此在交通运输资源的使用中一定要考虑机会成本的问题,因为无论是交通运输内部资源还是外部资源都是稀缺的,交通运输的经济性就是要以最小的交通运输资源消耗来得到最大的利益,在节约交通运输投资成本的同时,能够加强对交通运输资源的补充,提升交通运输技术水平,改善运输行业的管理制度,最终能够加大我国交通运输的负荷和能力,满足我国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对运输行业的需要。

对于交通运输部门和地方政府来说,首先要关心本部门和本地区如何能够获得更多的交通运输资源来满足本部门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国家而言需要考虑的是交通运输资源如何保持平衡,在宏观系统上能够平稳运行。而交通规划和基本建设能够把外部资源转变成交通运输内部资源并保持内外部资源的平衡。而运输企业自身应该关系如何利用有限的交通运输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交通运输参与者更关系如何运用交通运输资源满足自己以及货物的运输需要以及自有交通工具的资源分享问题。而对于社会公众来说,他們更关心国家交通资源的分配制度体现出来的公平和公正问题以及通过交通运输资源的运用到底能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多大的便利等问题。

总之,对交通运输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交通运输经济学的发展,提高交通运输经济学科的完整性。同时,交通运输经济学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了对交通运输资源的有效利用,两者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共同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代雪霞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9)

[2]郭平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5(9)

[3]赵淑芝运输经济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篇(7)

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内蒙古能源消费和能源供给急速增加,内蒙古不仅承担自身着高耗能产业规模扩张对能源的巨大消耗如: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建材等产业,还肩负着为东部地区输送能源的使命,因此,2008年内蒙古能源生产总量远远大于其消费总量,能源供给总量是消费总量的两倍。

2000年到2008年内蒙古能源消耗的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8.3%,高出全国同期平均增速6.1%,10个百分点。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和能源消费速度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内蒙古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是1,0951,即内蒙古能源消费每变动1个百分点,带动经济增长变动1.0951个百分点,1990-2008年间能源供给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56%,说明内蒙古能源供给对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加之内蒙古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消耗高,这不仅对宝贵的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和破坏,这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相悖。

内蒙古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升级缓慢。近几年,内蒙古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产值已经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总和。二次产业中,金属冶炼、煤炭开采、电力热力、食品制造、农副食品加工、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等支柱产业在全部行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超过60%上,而且其整体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是这些产业都存在产业层次低,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内蒙古支柱产业大多属于上游产业、初级加工业、重化工业,这些产业的发展是以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为背景,人力资本水平低,产业自主增长能力不强。虽然,内蒙古的支柱产业经过几年的大力发展已具规模。但是还存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工艺水平低,产品档次低的问题,这与发达地区的先进生产力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必然影响产业结构调整。

(2)科技创新能力不足。2008年2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了《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3]在该报告中创新指数共包含8个方面创新要素,分别是创新资源、攻关能力、技术实现、价值实现、人才实现、辐射能力、持续创新和网络能力。其中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包含自主研发创造能力、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市场创新实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工艺设备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效率和创新绩效等7个子要素的50个指标,能够非常直接地反映生产领域的创新能力。在该报告中,利用这些指标测算了全国各省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并对各省制造业创新指数进行排名,结果显示内蒙古制造业创新指数是37,居全国倒数第三。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北京、广东和天津其指数分别为67、66、65。这充分说明,内蒙古经济生产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差,与全国各地区相比处于低水平。

(3)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缓慢。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02年到2010年内蒙古GDP和人均GDP增长速度远高于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人均GDP的平均增长速度是24.73%,人均收入平均增长速度是14.05%,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比人均收入平均增长速度高出10个百分点。

2010年,在全国各省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排行榜中内蒙古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698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109元,在全国排第10名,远低于上海31838元、北京29073元、浙江27359元、天津24293元以及广东、江苏、福建、山东、辽宁等省。内蒙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30元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919元,排全国16名,远低于上海13746元、北京13262元、天津11801元、浙江11303元等。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对2010年全国各省市GDP的含金量进行测算,测算方法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人均GDP即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人均GDP中所占的比重。该指标可以体现每单位人均GDP的增长能够提高多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幸福指数”的增加程度。测算结果显示内蒙古GDP的含金量是20.04%在全国排名中倒数第一,这一排名前三位的是北京、上海和安徽。而世界其他国家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75%。由此可以得出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是缓慢的。

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资本的概念应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即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物资资本是相对而言的,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生产过程中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他曾估算,物力投资每增加4.5倍,利润相应增加3.5倍,而人力投资每增加3.5倍,利润将增加17.5倍。

1.内蒙古人力资本现状

但是,目前内蒙古人力资本紧缺,经济发展对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迫切,如表2所示:与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北京的从业人员占37%,其中从业占3.38%,上海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比值分别是31.3%、2.02%。而内蒙古的这两个比值分别是8.2%和0.05%。如此大的悬殊与内蒙古目前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严重不符,制约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1990-2008年相关数据的测算,内蒙古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平均年贡献率仅为8.34%。这说明内蒙古经济增长是以物质资本投入为主,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

2.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形成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一是人力资本含量的提高,及劳动者知识、技能、能力的提高将直接促使劳动者本身劳动效率的提高。二是人作为整个生产过程中唯一能动的要素,其人力资本含量的提高会促使物质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改进与提高。三是人力资本含量的提高将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管理水平,进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四是由于人力资本存在外部性和扩张性(随着知识存量的增长其所蕴含的生产能力将呈现倍增的扩张趋势或质的飞跃),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出收益率递增的特性。

(1)促进生产领域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而科学技术的进步最终都要通过人的素质提高来实现,也即靠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来完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企业要想在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永葆活力,就必须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创新由很多因素决定,但是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力资本水平,即企业的从业人员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才能够真正为产业的创新发展寻得出路。

(2)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直观上表现为生产要素在三次产业、部门、区域等层面的重新配置过程,是生产要素在部门间配置不合理趋向合理的过程,实现形式是产业间要素的转移。通俗的说它包括物质资本转移和人力资本转移两方面。一般来说,物质资本的转移是较为容易的,只要资金充足,新设备、新技术等物质资本都很容易转移。但操作这些新设备、运用这些新技术的劳动者,却不能马上培养出来,他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即产业结构的升级首先是人力资本的升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人力资本升级的过程,也是对人力资本长期投资的过程。因此,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3)增加人民收入。人力资本水平的整体提高可以促进人民收入的增加。从个体人力资本水平来看,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越高,所从事工种的技术含量就越高,因此获得的工资收益就越高。从整体人力资本水平来说,如果某个行业或某个地区其整体人力资本水平很高,其生产效率就高,整个行业或整个地区的的产量或生产总值就高,自然的这个行业或地区人员的收入水平就高。根据测算:内蒙古城镇人均教育支出每增加l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会增加10.07元;农牧民人均教育支出每增加1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1元。而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l年,居民人均收入就会增加478.03元。

因此,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内蒙古区居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充分说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低水平的人力资本积累已难以满足内蒙古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尤其是近几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迅速扩张,对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使收入对人力资本的依赖性增强。3.加大高等教育投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完成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很多,主要包括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健康保健以及迁移等。其中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最基本的方式。教育投资是指以一定的成本支出为代价来获得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教育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从表3中看到,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劳动者80%以上分布在第三产业,具有小学学历的劳动者85%以上分布在第一产业,初中学历者60%以上集中在第一产业,高中学历50%以上集中在第三产业。由此我们得出,产业层次越高对劳动者的学历要求就越高,技术含量越高对劳动者的专业素质要求就越高。因此,内蒙古经济要改变目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要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要增加人民的收入就必须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内蒙古高等教育要发展,教育经费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加之内蒙古教育基础薄弱,教育经费紧缺一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根据教育经济学理论,合理的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高等教育经费危机。下面我们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的角度,对内蒙古高等教育经费问题展开研究。

扩大内蒙古高等教育投资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投资

根据《教育法》(1995年)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第三章的分析中,内蒙古教育经费的绝对数额都在不同程度的增长,无论是教育总经费还是生均教育经费,或是生均事业费中的个人经费和公用经费都在增长。现在对相对数值进行比较:

(1)教育财政性拨款与政府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情况如图3:从2002年到2006年内蒙古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远远低于政府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007年和20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高于政府经常性收入增长,但2008年和2009年又有所下降,这说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支出存在波动性。而GDP的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20%-30%之间。

(2)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如表4)。厉以宁曾利用38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数据建立国际比较模型,计算出人均GDP达到不同数值其教育经费应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及增长系数。当国民收入增加到14000亿元时,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的比值应该达到6.27%,国民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教育经费相应增加1.14个百分点。2011年内蒙古生产总值刚好达到14246.11亿元,但是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却只有2.8%(如表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内蒙古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支出较低,而这一比例与世界其他国家5%-6%的比值相比也相差很远。

2.扩大社会捐赠范围

社会捐赠作为目前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潜力,所以我们应该积极鼓励社会捐赠,使得社会捐赠能够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1)培养社会捐赠文化形成。我们要培养社会捐赠文化的形成。首先,我们要在全社会培养广大群众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使命感,让群众意识到公益性捐赠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从而转变群众的捐赠理念。相比美国,每年数千亿美元的捐款中,有80%是个人捐款,其中70%来自普通人,2003年美国人均私人捐款为828.7美元。其次,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社会捐赠的宣传工作,向公众介绍国外先进的捐赠理念,深化群众对教育捐赠重要性的了解和认同,逐渐提高全民捐赠意识。最后,要向社会大力宣传捐赠的相关优惠政策,让大众了解到社会捐赠不是无偿是可以互利的,从而提高广大群众捐赠的积极性,促进捐赠事业的发展。

(2)在高校建立专门的募捐机构。捐赠收入作为教育经费来源的重要补充渠道,应该受到高等学校的充分重视。首先,高校应该改变以往观念,从只会向政府部门跑项目跑拨款转变为向全社会寻求捐赠,意识到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而且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社会的力量更加巨大。其次,高校要建立专门的募捐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专门负责募捐筹集工作,并将募捐工作当成一项重要事业来做。在具体工作中,高校应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募捐的先进经验,制定严谨的募捐策划,对每个捐赠项目编写详细的计划书,以提高捐赠率。最后,建立规范化的捐赠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捐赠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捐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让捐赠者了解捐赠资金运作的整个过程,充分取得公众信任,从而促使高校社会捐赠的有效进行。

3.大力发挥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自身优势,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增强高校自身创收能力。

(1)政府方面。内蒙古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引导,为高校与企业的广泛合作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和优惠政策,对不同形式的合作提供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政策,尽快扶持这种合作行为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使双方合作规范化制度化,为双方顺利、有效的发展扫清道路;

篇(8)

中图分类号: TU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一个合理的楼盖体系是建筑总的经济指标中的重要因素。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形式的不同,不仅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受力与变形,而且还对工程造价、施工难易、工期长短及室内建筑效果等造成影响。一个建筑物中,楼盖约占土建总造价的20%~30%甚至更多,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中,楼盖的自重又约占总自重的50%~60%,因此,在不同场合下,针对不同的建筑工程,如何合理经济地选择楼盖的类型,对于设计、建设以及施工单位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文章结合工程中的应用,对两种楼盖体系作了技术经济上的比较。

两种楼盖体系的设计技术

井字梁楼盖的设计

井字梁楼盖是肋形梁板的一种,它可以分为正交与斜交井字梁两种形式,是由双向板与交叉梁系共同组成的空间受力结构体系。双向板是受弯构件,当其跨度增加时,相应的板的厚度也会随之加大,当双向板的跨度太大时,只利用增加板的厚度来增加板的承载能力,显然是不合理也是不经济的做法,这时,为了减轻板的自重,把板的下部受拉区域混凝土挖掉一部分,让受拉的钢筋适当的集中在几条线上,这样双向板就变为两个方向形成了井字形的区格梁,这种受力体系能满足建筑物有较大空间的使用要求,其截面高度明显低于单跨梁,受力合理,故可降低层高、节约钢材,技术经济效益比较的显著。

井字梁结构的平面布置形式有正交井字梁、斜交井字梁、三向井字梁、设内柱井字梁以及有外伸悬挑的井字梁5种,井字梁的间距一般控制在1.2到3m之间比较经济,但是不宜超过3.5m。两个方向井字梁的间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当不相等时,则要求两个方向的梁间距之比在1.0到2.0之间,在实际的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建筑及结构的受力情况,尽量使梁间距之比在1.0到1.5之间为宜,采用井字梁楼盖时的平面结构跨度宜在8m24m之间,两向的跨度应当相等或者比较相近,对于正交的井字梁楼盖,井字梁长向的跨度与井字梁短向的跨度比不应该大于1.5,否则应采用斜交式网格的井字梁体系,或在井字梁的长向上加设大梁而形成两个井字梁体系。

2.钢筋混凝土密肋楼盖的设计

密肋楼盖是以可重复利用的塑料模壳、玻璃钢模壳或一次性填充的轻质块为模板,其原理类似一块大厚板,由薄板和小间距肋梁形成的大跨度单向或双向板。密肋楼盖的设计一般按双向受力有限元计算,框架主梁是变截面的,刚度的计算则比较麻烦,肋梁按纵横向等刚度计算,一般采用SPA程序计算,但柱子与梁的交界点的配筋较为的复杂,由于所采用的材料所限,一次性的投资比较大,网柱可以做到8×8m左右,适合做商场、会议室、图书阅览室等大开间。密肋井字梁楼盖体系双向受力,梁肋的间距小,所以高度比一般的肋梁楼盖小,适用于跨度比较大、对建筑要求比较严的场所,可以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在施工时,顶托粗调标高后,安装10cm×10cm主木楞,其间距大约为60~120cm。之后在主木楞上安装7.5cm×10cm次木楞,其间距为40~60cm。次木楞的间距要根据密肋的间距确定。次木楞的两侧安装∠50×5的角铁(可预装)。安装次木楞前要在主木楞上放出模壳的边线,即准确地放出密肋的位置线,以使次木楞(即密肋)轴线位置准确。

两种楼盖体系比较

1.井字梁楼盖

(1)井字梁楼盖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梁底模板支设梁钢筋绑扎梁侧模板模支设绑扎板钢筋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2)井字梁楼盖的施工特点,①井字梁梁侧易开裂,在施工中应严格按混凝土配合比要求进行配比,选用合格的原材料,并采取可靠的养护措施,减小混凝土收缩应力;②当井字梁周边有柱位时,可调整井字梁间距以避开柱位,靠近柱位的区格板需作加强处理,若无法避开,则可设计成大小井字梁相嵌的结构形式;③根据楼盖面积,确定井字梁板钢筋绑扎方法及混凝土浇筑顺序。该例采用梁板模板全部支设完毕,再对梁、板钢筋按先后顺序绑扎就位,最后整体浇筑混凝土;④井字梁最大扭矩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四角处梁端扭矩较大,其范围约为跨度的1/4~1/5。建议在此范围内适当加强抗扭措施;⑤从质量要求和经济效益上比较,该例采用普通组合钢模板为基本模板体系;⑥梁格间距的确定一般是根据建筑上的要求和具体的结构平面尺寸确定,通常取跨度的1/12~1/6,且一般不宜超过4m,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刚度和经济指标要求。

2.密肋楼盖

(1)密肋楼盖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抄平放线安装支架安装主次木楞调整密肋梁底标高及起拱安放模壳堵气孔刷脱模剂用胶带堵缝绑钢筋(先绑梁后绑板钢筋)安装电气管线及预埋件隐蔽工程验收浇筑混凝土养护。

(2)密肋楼盖的施工特点,①在支承肋梁的钢梁或方木两侧,设置可拆的小角钢或小方木来支承塑料模壳,施工的时候可简便的安塑料模壳,拆模时,只需将小角钢或小方木拆下即可脱下模壳。②由于减少了楼板的混凝土量,楼板自重大为降低;节省了吊顶、降低了层高,建筑自重也减少较多。又由于支承楼板建筑物的梁、柱、墙和基础荷载也相应减少,这样又可减少构件截面、减少配筋,节约混凝土和钢材,降低造价。③采用组合式塑料模壳技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关键是对整个塑料模安装技术的熟练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密肋楼盖须结合密肋楼盖的特点,采用可多次重复利用的模壳新型施工方法。④与一般的平板、无梁楼板等相比,密肋楼板的刚度大、变形小、抗震性能好。与一般楼板体系相比,可节约钢材和混凝土30%~40%。可降低楼板造价1/3左右。⑤)钢支撑系统的支模拆模比较灵活,在浇灌混凝土后,一般气温下约3h后即可拆除模壳,而肋梁的支承梁与支撑则是按照一般的混凝土施工。可利用一般施工的钢管柱在顶部加可定位支撑钢梁或木梁的节点。

3.楼盖经济指标的对比

通过对两种类型的楼盖施工技术材料进行的统计分析,楼盖的经济指标见下表。

注:以上的数据为楼盖结构体系平均每平方米的经济指标

表 工程主要的经济性指标的对比

4.综合的对比分析

在选择楼盖的类型时要依据使用的功能、建筑空间的要求及经济承受的能力等,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综合考虑后在选择楼盖的类型。

(1)从工程的造价上看,井字梁楼盖比肋梁楼盖造价要多,相对于小面积的工程来说,它只占了小部分,因此相对于造价,这两种楼盖形式都可以采用。只有在大面积楼面情况下,采用肋梁楼盖要经济得多。

(2)从施工的管理上看,井字梁楼盖支模比较复杂,但对技术人员要求不高,运用普遍。密肋楼盖主要是组合塑模施工,即关键在于做好塑模排列组合与肋底成骨及支撑设置的质量控制。

从结构受力上看,楼盖是处于主体结构的连接处,此处的竖向荷载很大。井字梁楼盖,受力比较均匀,楼盖刚度好,在地震区和强风区的应用不受限制。密肋楼盖的整体性比较好,竖向的刚度和水平刚度都较好。

结语

通过对井字梁楼盖与密肋楼盖技术经济上的比较,可以对技术人员在选择楼盖形式时作以参考,楼盖的优化选择是一门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学科,必须权衡利弊,综合评估,才能优选出最好的结构形式。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R7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a)-0061-03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的高发病、常见病,临床文献研究普遍认为30~50岁为该病高发时间段,肿瘤主要位于浆膜下、肌壁间或阔韧带等位置[1]。当前,尚无治疗根治子宫肌瘤的药物,因而手术切除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近年来,腹腔镜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为进一步对比其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该次研究方便选择2014年3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外科治疗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了腹腔镜和经腹两种术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在该院接受外科治疗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指征,术前宫颈细胞学检查显示无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术中切除组织病理诊断为良性,已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术前严重营养不良者、肝肾功能异常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等[2]。观察组,年龄36~52岁,平均年龄(44.26±8.26)岁,其中单发17例,多发13例。对照组,年龄36~52岁,平均年龄(44.26±8.26)岁,其中单发17例,多发1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适当抬高患者臀部,便于置入举宫器,采用四孔法,脐孔上/下缘处作1 cm切口、麦氏点水平左、右旁侧7 cm处作0.5 cm纵形小切口,脐孔左旁5 cm、下2 cm处作1 cm小切口,置入腹腔镜和3个套管放置,穿刺气腹针完成后建立人工气腹,探查腹腔内器官情况,确定肿瘤位置、大小及时数量,按肿瘤情况作分离、电凝及切割。肿瘤全部剔除后,检查切面止血是否彻底,再缝合关闭肿瘤腔,注意避免留下死腔。生理盐水作腹腔冲洗后,关闭缝合腹壁切口。对照组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常规作腹部纵形切口,探查腹腔情况,分离瘤体并剔除,缝合关闭瘤腔,逐层缝合关闭腹腔[3]。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中转时间。术后,观察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无中转为开腹手术者。观察组手术时间(75.65±14.52)min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术后并发症监测

两组均未出现脏器损伤、电灼伤等术中损伤。观察组,术后出现泌尿系统感染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切口脂肪液化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皮下积液1例,术后并发症率为16.67%(5/3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妇科肿瘤治疗中应用逐渐增多,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也较为广泛,与传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该术式对患者子宫正常生理功能及结构影响较小,可基本保持盆底解剖结构,对于患者保留子宫或术后妊娠较为有利[4]。当前,较多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文献报道,该术式安全性更好,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医源性损伤大大降低,出血量可控制在150 mL内,患者术后可快速恢复,术后排气时间可缩短至15~25 h,多可以实现术后24 h内排气,住院时间可缩短至3~4 d[5-6]。该次研究也发现,观察组无中转为开腹手术者,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13.02±19.58)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8.26±2.36)h,术后排气时间(19.26±4.69)h、住院时间(4.68±1.6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知腹腔镜下术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段、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较为理想,与上述文献研究一致。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可知患者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发症风险较低,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7]。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注意针对肿瘤位置,采取不同切除方式:浆膜下肌瘤,直接采用电凝切断瘤体,并电凝止血;肌壁间肌瘤/宽蒂浆膜下肌瘤者,先肌注缩宫素 20 U+ 生理盐水20 mL,便于后续止血,然后同时电凝及作钝性分离,分离出肿瘤后电凝切断,小肿瘤直接从切口处取出,较大肿瘤,需使用粉碎器旋切后再取出。当前,部分研究报道认为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时间较长,手术时间多在70 min以上,部分肿瘤较多、病情严重者,可达到100~120 min,手术时间的延长可能增加感染等风险,需注意患者术后并发症等情况[8]。但是,该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为(75.65±14.52)min,而对照组为(62.32±16.25)min,观察组手术时长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增加在可接受范围内,但观察组术后并发Y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并发症风险并未增加,可知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并未增加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安全性相对可靠,综合其他优势,评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优势性相对明显。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术中出血控制、术后恢复及并发症风险方面优势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惠英.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米非司酮预处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3):381-383.

[2] 陆宏,刘佳,王晓彬,等.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2):102-106,111.

[3] 简江琰.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分析[J]. 吉林医学,2014(19):4257-4258.

[4] 王瑞敏,侯懿.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 重庆医学,2014,4(7):852-853.

[5] 韦奇秀.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较[J]. 河北医学,2014(9):1418-1421.

[6] 吴海峰.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分析[J]. 中外医疗,2014,33(24):11-12.

篇(10)

1.报考、缴费时间:

2009年4月15日至25日,节假日不休息,逾期不予办理。

2.网上查询《考试通知单》时间:

2009年6月18日至考试结束,查询期间可自行下载或打印《考试通知单》。

二、收费标准

1. 笔试课程:30元/科次

2.非笔试课程: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收费标准

(元/科次)

03A0004 文秘专业 30410 英语听说 80

03A0010 饭店管理专业 31013 饭店口语 40

03A0011 装饰艺术专业 31102 素描 70

31103 色彩

31117 表现技法

31113 电脑平面设计 80

31107 建筑装饰设计

31108 家具与陈设

03A0007 网络技术应用与服务专业 30717 JAVA程序设计 75

30723 程序设计基础(一)

三、报考相关问题说明

1. 报考成功的标志是所报考课程的缴费状态为“已缴费”。 报考期间考生可随时查询、修改和补报课程,但不能退报课程(即付费成功后不能退费),4月25日以后,可以查询但不能修改、补报和退报课程。

2. 网上报考缴费系统支持的是北京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考生或助学单位在报考前需先开立北京银行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帐户,存款金额要足够支付本期报考费用。缴费方式只能在北京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

3.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国家教育考试前要求考生填写及有关要求的通知》精神,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技术教育考试的考生在进行报考的同时须确认《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未对此项程序予以确认的不能办理报考手续。

上一篇: 学校管理合理化建议 下一篇: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