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15: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首先,债券市场已经成为直接融资的主力军,对做强实体经济“筋骨”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净融资规模达3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16.8%,债券融资成为除贷款之外实体企业获得资金的第二大渠道,融资成本也低于贷款成本。如果没有债券市场,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每年至少上升1000亿元。与此同时,债券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稳增长方面,债券市场支持重点行业领域融资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停车场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重要领域和重大项目均通过债券市场融资,仅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就为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铁路建设、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提供融资上万亿元。调结构方面,债券市场已成为绿色产业、公共交通、环保技术等领域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在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补短板方面,债券市场持续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为新兴农业主体、家庭农场等“三农”企业建立绿色通道,并支持创业投资企业、融资租赁企业等以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企业发债融资,从多个角度拓宽小微企业资金来源;去杠杆方面,永续票据发行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发行2567.5亿元,有力支持了企业增加权益资本,同时企业资产证券化加快推进,2016年累计发行资产支持证券5123亿元,为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其次,产品创新有序推进,提高了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灵活性和精准性。近年来,结合各类企业的融资需求,债券市场的各类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比如,为方便小微企业融资,推出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产品;针对城镇化投融资机制透明度不高,推出市政项目收益票据;支持企业降低财务杠杆,拓宽权益资金补充渠道,推出永续类债券及可转换为企业资本的债券;此外,还有并购票据、碳债券、供应链票据创新品种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产品,提高了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灵活性和精准性。比如,近期推出的扶贫社会效应债券就是一个较好的例证。社会效应债券2010年起源于英国剑桥郡,目前在全球仅发行了60单左右,此次发行的社会效应债券是首只用于扶贫领域的债券,主要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推动扶贫投融资机制由“先财政投入、后提供服务”向“先提供服务,后财政购买”转变,缓解了扶贫资金需求与财政资金供给时间不匹配的矛盾;二是把扶贫效果与债券利率挂钩,激励投资人对发行人资金使用的监督,保证扶贫投入质量和效率;三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项目运行效应进行评估,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四是传统的金融扶贫主要集中在收益性项目方面,通过发行社会效应债券,可将收益性和公益性项目打包融资,实现了扶贫开发效益最大化。
第三,债券市场为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提供了操作平台和传导渠道。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初期,市场规模较小,债券品种也比较单一,市场深度与广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随着债券市场深度与广度的拓展,其在担当调控平台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步显现:依托这一平台,管理部门积极开展常规性和应对危机冲击的各项宏观调控操作。目前,债券市场已经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平台,也是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平台,债券市场的发展还推动了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成完善,为金融资产定价提供了良好基准。
债券市场进入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
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转型的新常态,与此同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加入SDR后国际投资者将有更多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此外,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努力维护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开放性,这些都需要一个具有深度广度、安全稳健、与大国开放经济地位相适应、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债券市场体系,这也意味着债券市场同步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新的关键发展阶段,未来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断优化资金要素价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要消除价格扭曲。我国债券市场已经是要素价格最为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最敏感、配置资源功能不断增强的金融市场,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市场定价的因素,要采取多方面措施提高市场流动性,包括完善债券做市机制,提高市场流动性,减少定价行政干预,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推动发展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提高评级公司揭示信用风险的能力等。
二是完善债券市场制度建设,为供给侧改革提供稳定的环境。债券市场成立之后很长时间处于零违约阶段,这使得我们的一些制度建设还不健全,比较突出的是违约处置机制不健全,债权保障机制不完善,这会使得投资人在投资信用债方面有所顾忌,因此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全面采取强化投资者保护条款、完善债券持有人会议和受托管理人制度、建立债券违约后的退出机制等事前预防、事中应急、事后处置等系统性措施。此外,一些新产品的推出也为我们的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绿色债券推出后,相应的评估认证机构也随之出现,但谁来认证、认证什么、怎么认证等问题没有明确,也不利于市场的发展。
三是以产品创新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支持企业发行长期限含权债务融资工具,如永续中票、可转换票据等。有序开展以企业应收账歉、租赁债权等财产权利和基础设施、商业物业等不动产财产或不动产财产权益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推动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试点,支持企业向轻资产经营模式转型。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并购票据、可转换债券等筹集并重组资金,推动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劣势企业,发挥资源整合和财务协同效应。
赵建才强调,要认清形势,顺势而为;要持续求进,务实发展;要落实责任,务求实效。健康是民生之基,是幸福之源。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当好人民群众健康卫士,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刘学周在工作报告中首先用“七个最”全面总结了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他说,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省广大卫生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我们的各项卫生工作都取得巨大的成效,有些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新农合在全国率先实行全省跨区域直补、住院补偿封顶线全国最高,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做得最好,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倍增计划总量全国最多等。这些可以用“七个最”来概括:领导最重视;社会最关注;建设项目最多;财政投入最多;卫生发展最快;群众受益最多;卫生系统最辛苦。
刘学周的工作报告共分为3个部分:一、改革创新,克难攻坚,卫生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医改任务基本完成;资源总量显著扩增;民生保障不断增强;难题破解有力有效;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行业形象显著提升;中医药强省步伐加快;各项卫生工作协调发展。二、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开创卫生改革发展新局面。各地要把握良好机遇,始终坚持积极作为;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坚持头脑清醒;要转变领导方式,始终坚持务实发展。三、务实重干,持续发展,推动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各地要加大改革力度,持续实施“五大工程”;持续培养卫生人才;持续扩充资源总量;持续改善保障民生;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中医强省建设;持续提升行业形象。
会上,刘学周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河南省将持续加大医改力度。老百姓关心的取消以药补医,今年在县级医院试点,到2015年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他说:“今年,全省将持续实施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倍增计划,新增县级医院建设项目10个。新增卫生院建设项目50个,启动乡镇卫生院‘温暖工程’,实施600所乡镇卫生院取暖设施和房屋保暖工程改造项目;继续加大村卫生室建设力度,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重点支持100万以上人口大县和10个省直管试点县(市)综合医院逐步发展成为三级医院,通过规模倍增实现服务能力倍增。同时,2012年,参合农民在乡级、县级、市级和省级医院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90%、80%、70%、65%。住院补偿封顶线由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
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定位: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立足和依靠现有资源、产业的比较优势,走优势资源的培育、特色产业的发展和特色经济的形成相结合的路子。目前,根据##实际,在产业定位上必须加快培育壮大林竹、纺织、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巩固提升机械、建材、化工三大传统产业,不断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实力和水平。
——林竹业。要加大林竹资源培育,重点建设10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和100万亩竹林基地,继续扶持培育永林、亨雅等林竹龙头企业,大力开发木竹高效加工利用新产品,打造福建林竹强市。到2010年,力争林业总产值达60亿元。
——纺织业。要以尼葛开发区建设为载体,强化纺织技工培养,加大纺织产业链招商力度,促进纺织产业升级步伐,打造福建纺织强市。到2010年,力争纺织工业总产值达50亿元。
——旅游业。要深度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以天宝岩生态旅游、石林奇观、安贞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品牌,开发建设吉山抗战文化遗址,发展旅游商品,树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形象。到2010年,力争旅游总收入达10亿元。
——机械工业。要抓住##汽车厂被列为省卡车生产基地的有利时机,加快汽车工业园建设进度,支持##轴承扩改、壮大,促进地方企业与其配套协作,做大做强汽车及汽车配件产业集群,使机械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0年,力争机械业总产值达20亿元。
——建材工业。要力促谋成、金银湖两个100万吨旋窑水泥尽早投产,加快安砂300万吨旋窑水泥项目招商工作,促其尽早动工建设,加大现有立窑水泥企业的改造力度,提升建材产业水平。到2010年,力争建材工业总产值达30亿元。
——化学工业。支持智胜公司和##化工厂通过技改、扩建,以及合作建设硝铵项目,大力发展化肥化工和精细化工,提升化学工业水平。到2010年,力争化学工业总产值达20亿元。
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1、着力提升区位优势。地理区位优势以及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发展的速度、发达的程度。针对我市区位优势有所减弱的状况,要以交通、能源、市场等地位的提升为主要内容,变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促进跨越式发展。交通方面,重点抓好泉三高速公路##段建设,争取长永铁路、永武高速公路、永宁高速公路##段等交通要道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完成农村路网建设,构建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县乡村公路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强##作为闽西北交通枢纽的地位。能源方面,在完善城乡电网建设的同时,重点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电厂、##火电厂机组扩建项目和安砂水电厂机组扩容项目,加快丰海电站、西门电站、文川溪开发等电力项目建设,加强##作为能源基地的地位。市场方面,依托产业建市场,依托资源建市场,大力培育建设区域性的专业批发市场,重点培育建设粮油副食品、建材、汽配等专业批发市场,发挥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的辐射作用。
2、着力加强项目建设。项目是发展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事关经济发展后劲。抓项目就是抓经济增长点,就是落实发展第一要务的具体措施。目前,##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特别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大项目、生产性项目偏少,与晋江、石狮、福清等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当前,在抓好在建的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要强化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等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区建设、旧城改造等项目招商力度,加快提高城市建设步伐;着重围绕林产、纺织、机械等优势产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引进建设一批项目,增强产业竞争力;以京福高速公路开通、三泉和永武高速动工建设为契机,加强与沿海地区的合作,主动接受沿海产业转移、辐射和上下游产品生产项目的承接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机制,班子要围着项目转,干部要跟着项目干,努力形成想项目、议项目、干项目的良好氛围,形成抓项目的集合力。版权所有
3、着力加快园区建设。园区汇聚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形成企业的集聚效应、投资的洼地效应,是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生长极。当前,园区开发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招商引资的主要因素。要加快园区规划建设进度,明确园区定位,搞好规划布局。要广开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克服园区建设中资金、征地等因素的影响。要加大园区招商,引进一批项目落户,全力推进园区建设的落实。特别是抓紧抓实尼葛开发区和汽车、纺织、林竹工业园区及曹远大兴、贡川水东、大湖金银湖、小陶长坂乡镇工业小区等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经济发展。
国务院总理在2012 年初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涵
所谓虚拟资本一般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如债券、股票)存在的未来预期收益的资本化。是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是用钱生钱的资本运动,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
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价值,是实体资本的“纸制复制品”。在《资本论》第 3 卷第 5 篇中,马克思对虚拟经济进行了准确的定义和细致的分析。马克思认为,虚拟经济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它本身并不具有价值。
虚拟资本是用货币表示的现实资本,代表着对现实资本的所有权,但并不能支配现实资本的运作,只是作为实体经济获取收益的凭证。虚拟资本主要采取有价证券的形式,但有价证券并不都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也不是借贷资本,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而虚拟资本表现为有价证券时才成为生息资本。虚拟资本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其价格的高低反映了市场对有价证券未来收益预期的高低,与它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虚拟资本所获得的利润来源于实体经济中现实资本的生产活动。
所谓实体经济是指国民经济中一切以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活动为目的的经济活动。这种生产经营活动所生产的产品既包括了有形产品也包括了无形产品。实体经济始终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支撑力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实体经济是与虚拟经济相对应的概念。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关系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具有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一)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
第一,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第二,实体经济发展的规模与程度决定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与程度。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附属物,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会带来虚拟经济的协调稳健发展;实体经济发展萎缩,那么虚拟经济最终必然萎缩。实体经济根据其发展需要决定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发行数量与交易规模,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是虚拟经济的载体,所以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决定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性根植于经济社会运行的最终目标,即通过资源配置的优化带来效率的改进,满足微观个体的真实消费需求。第三,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水平的测量器,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晴雨表。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就会带来虚假的繁荣,从而危害实体经济,引发泡沫经济,而金融危机是泡沫经济破裂的必然结果。泡沫经济破裂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反之,若虚拟经济满足不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总而言之,只有实体经济繁荣、强大,才会有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虚拟经济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第一,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会促进实体经济的繁荣稳定。当一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协调、稳健、相适应时, 必然带来实体经济的繁荣。虚拟经济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为企业规模扩大提供资金支持;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有效利用能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等。虚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的适度流动,提高了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当虚拟经济发展适度时,虚拟经济可以通过自身的资本价格发现功能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还可以凭借市场价格与供求机制引导资本向生产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的实体行业与领域流动,从而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第二,虚拟经济的不健康发展,会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不健康发展会产生经济泡沫,经济泡沫的破灭, 会扰乱投资与消费市场, 使实体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动力。对投资与消费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而会引发通货膨胀。当虚拟经济的货币体系中存在着过多的市场流动性时,不仅会引发虚拟资产市场价格的非理性上涨,还会带动实体经济中固定资产、生产原料以及生活消费品等价格的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诱导大量境外“热钱”入境,产生大量的资产价格泡沫。资产泡沫的产生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导致投机盛行,利率提高,高利率诱导商业银行扩大信贷,集聚潜在的经济风险,引发金融危机。
三、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简介】黄锡富,广西师范学院学院教授,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F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3—0122—04
一向自认为经济制度优越无比的美国于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并通过贸易、投资和金融等传导机制向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蔓延发展,引发了国际性金融市场的激烈震荡及世界性经济衰退,至今仍未见到尽头。美国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开始认真探究其爆发原因,也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如何等,思考如何更有效地防范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等问题。
一、实体经济及其在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以及直接为此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能源、交通运输业、通信、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发展的基础。
1、实体经济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发展,必须首先要解决吃、穿、住、行等所需物质产品。而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都是实体经济生产出来。若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人们的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没有了基础和可能。若没有实体经济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人们也就无法提高生活水平。若没有实体经济提供人们精神生活所需的各种产品,增强人们综合素质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实体经济发展繁荣了,人们才可能日益缩小其为生存而奔波的时间,才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才能更好地发展。
2、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直接创造各种物质财富。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而要实现此目的就必须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坚实的物质基础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繁荣,才能为人们提供就业,其才能得以发挥。只有实体经济繁荣发展,才能使民众收入不断提高,才能为稳定物价、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物质条件。没有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人类社会也就难以发展。
3、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体经济是支撑一国发展的基础,是改善人民生活及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具备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实体经济强盛,则国家强大;实体经济衰退,则国家没落。改革开放前,我国由于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实体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各种物质产品匮乏,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提高,国民经济发展到了崩溃的边沿。科技、教育及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发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发展生产力,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充分利用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及其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的粮食、棉花、肉、蛋、鱼等大量农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工业经济实力也显著增强,水泥、钢铁、造船、煤炭、电解铝、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汽车、电脑、服装、制鞋等220多种工业品的产量世界第一。占我国国民经济40%份额的工业,已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不断前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实体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也得到了快速繁荣发展。
4、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强大的实体经济是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的前提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看,强大的实体经济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法宝。英国曾因“食利”、忽略实体经济而丧失强国地位;拉美因过度城镇化、实业衰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日本经济大衰退,就与当时日本产业空心化、房地产泡沫化、日元大幅度升值、实体经济青黄不接,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和衰退。同一时期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相关国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过分脱节、实体经济虚弱所致。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充分揭示了过度金融创新、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所造成的“物极必反”的结果。而德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中仍然“一枝独秀”,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德国一直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其工业制造业成为经济“脊梁”。正因德国长期以来没有离开过制造业和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也没有离开过革新创造,因而确保了经济增长始终具有活力,经济能长期保持一种健康稳定发展态势。由于我国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品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高端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在电工电器、高精密机床、工程机械、重型矿山等行业的出口产品中,成套设备、高附加值的产品占较大比重,也使得我国能较好的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发展一再证明,只有发展实体经济,壮大实体经济,社会的基础才会扎实,经济发展的动力才会强劲。
二、虚拟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虚拟经济是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与传统的物质生产及其有关的一切劳务活动相区别的经济形态,是指金融证券及以资本“运作”为手段实现增值的经济形态,是基于信用、未来收益索取权等符号经济。其表现形式就是以钱炒钱,以钱生钱。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是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发展。
1、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越是发展繁荣,资本所起的作用就越突出。虚拟经济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可以高效地集中社会大量闲置和零散资金投资实体经济,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从而成就某一产业的发展。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19世纪后半叶,美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并迅速超过欧洲各国钢铁产量的总和,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就是虚拟经济的发展。又如1913年,阿根廷人均GDP约4000美元,美国5000美元左右。但经过20世纪的发展,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阿根廷已元法同美国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有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持,而阿根廷没有重视虚拟经济发展,缺乏高效的金融市场,社会大量闲散资金无法有效地为经济提供支持。从而丧失一次次工业化机会。虚拟经济通过资本价格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引导资本向生产效率更高、且经济效益更好的实体经济的相关行业与领域流动。使相关行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并借助产业链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从而提升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主要是为解决实体经济运行中的资本流动、资金筹措,减少交易成本,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与促进调整产业结构。
2、虚拟经济有利于提高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为经济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实体经济要健康运行发展,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虚拟经济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规模扩张提供资金支持,如企业可以凭借股权置换、控股收购等方式,为企业实现低成本规模扩张。虚拟经济的发展带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技术、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流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使有限的经济资源优先流向更有发展前景的实体经济部门,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实体经济发展增强其后劲。
3、有助于分散市场风险,充当实体经济的缓冲器。市场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适度发展可以分散市场风险,缓冲实体经济的过分波动。当市场货币供应超出实体经济实际生产能力时。必然出现过剩储蓄资本,进而导致社会物价上涨。而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引导大量的社会闲置资本进行投资或投机,从而降低资本集中投资到实体经济中的风险,缓冲实体经济运行波动。
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两面,尽管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若其脱离实体经济盲目扩张,过度炒作,对实体经济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破坏作用。首先,虚拟经济的过度炒作会引发经济泡沫。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离开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若虚拟经济过度炒作,资本脱实向虚,实体经济无法获得资金支持或资金成本过高,必然会催生经济泡沫,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破坏。其次,虚拟经济过度炒作会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资本过度炒作的结果都是各种物品价格的大起大落。资本炒作结果的受益者往往是大量资本持有者即炒作的最先发起者,而后跟进者往往是受害者,造成财富集中在少数群体的集中,加大社会贫富差距。再次,虚拟经济易于扭曲人们致富观。任何社会财富的创造都是实体经济创造,都是靠人们辛勤劳动。资本的过度炒作,社会极少数人的暴富,扭曲了人们的致富观,诱发了社会上捷径致富、追求暴富的致富观,使许多曾经靠艰苦创业、勤劳和实业致富的生产经营者不愿意从事实业。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要扭转需要很长时间,从而加大了社会发展的风险,阻碍社会发展。
三、重视和加快实体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虚拟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但是我国近年经济发展过程中,虚拟经济发展有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倾向,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就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荒和成本高的严重生存困境,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垄断使得民间资本投资实业发展受阻,迫使大量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金融行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由于行业利润分配缺乏合理规制,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两极分化”:做实体经济面临高成本和高税费两头挤压,利润“比刀片还薄”,大量亏本运营;而金融行业利润赚得“不好意思说”,虚火好旺。因此,为了在竞争激烈且变化莫测的现实世界中掌握主动,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更须重视和加快实体经济发展。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加大财税对实体经济的扶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生产成本上升、税负重、利润薄、资金困难、压力大等。因此,要制定财税扶持政策,进行结构性减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通过贴息贷款、低利率贷款、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符合产业政策的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创新型的小型、微小型企业发展。二是加大政府资源的支持。为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政府应把更多的政府资源投入到实体经济发展之中,并发挥“种子资源”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实体经济的投资与发展,以形成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中长期预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放宽市场准入。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让实体企业有利可图,有空间可以发展,让所有做实业的人感到有奔头、能致富、受肯定、得支持,增强民间资本专注于实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引导资金流回实体经济。四是要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政府要加大遏制投机炒作,改变个别领域一段时期以来非理性暴涨、轻易获取暴利的状况,促进更多资本从虚拟经济转回归实体产业。同时,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改变一段时期以来人们浮躁及快速暴富心理,让人们脚踏实地从事实体经济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中国实体经济增速明显放慢的现状
从客观来看,中国从08年春到09年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10.6%到10.1%到9%到6.8%再到6.1%,这么长时期的持续下降,这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这给中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了许多严重问题:大量的企业破产,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据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中国城镇劳动力2亿多人,4%是多少呢?2亿多人的4%差不多就是一千万。2008年是4.2%,就是一千多万。失业问题就是由于实体经济增长速度直线下降,导致实体经济宏观层面出现突出矛盾。因此,我国实体经济政策应做出调整,在法律、法规上进一步完善,并通过利率、消费、投资、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从而助力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实体经济与“区域竞争力”应相互促进
什么是实体经济?权威的解释是:“指关乎货物与服务实际生产的那一部分经济,是与金融市场买卖活动联系在一起的那一部分经济相对应的经济活动”。现实世界的“直接生产活动”涵盖了三大类有形与无形新产品的生产,分别为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无形服务。实体经济实际上包括了所有这三大类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等各个环节。实体经济现包括工、农、商与交通、通信、建筑等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强化“实体经济”是时下一个很热的说法,也是一些地方政府最容易听得进去的说法之一,因为单从字面上来理解,似乎就和地方政府多年养成的“GDP数字偏好”搭牢了,也和“区域竞争力”等颇具“忽悠效应”的概念相靠近。因为地方政府都清楚,这块最能出GDP数字。然而,究竟什么是实体经济,却没几个人去仔细探究。
纵观湖北,由于历史和现实种种原因,导致一些地方的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瓶颈。
“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再次警示人们,回归实体经济本位才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正途。
发展实体经济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战略,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笔者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需要产业的支撑,没有产业支撑的经济那将是“空壳经济”。我们搞经济工作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引进增量,一条腿是做大存量。而在经济结构当中,一产是基础,二产是关键,三产是重点。因此,对于湖北而言,当前的产业发展还存在空白和薄弱环节,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并不是虚拟经济,而是要统筹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湖北而言,实体经济要与区域经济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实体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新舵手”的作用。
发展实体经济,必须建立四大体系
近年来,我国的实体经济面临四大难题。一是生产成本攀升较快;二是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不断加深,出口大幅下滑;四是面临国际市场“两头挤压”。因此,笔者认为,要使中部崛起,湖北的实体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首位,着力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处理好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的关系,不断完善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一,要加强实体经济的创新体系。实体经济要争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领航,创新商业格式,使之成为一个重大的投资领域。
第二,要调整利益格局,形成有利实体经济发展的市场体系。笔者做了一个调查:比如,城市道路建设中所铺设的管材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而劣质产品使用寿命不到5年。而有一些用户,却弃其优而选其次。究其原因,是不正当的市场竞争所致、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所致。目前的湖北实体经济,存在一些不正当市场竞争因素。如一个开发区的建设中,一条两公里的道路总投资3000万元左右,但两公里优质管材的价格不到70万元,相当于总投资的四分之一,如果管材质量不好,相当于给政府造成40倍的损失,如果使用一千万的水货管材,势必给政府带来4个亿的损失。因此,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以及垄断性行业的调控力度,势在必行。
第三,要建立先进技术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要更加注重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网络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中小型企业的传统产业改造,实现成本下降和技术更新。
第四,建立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助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要转变方式、优化结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上规模、拼数量的外延式扩张老路已走到尽头,金融业要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理念,转向内涵式发展,在供给侧更加注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创造价值,靠竞争力吃饭。要下决心优化融资结构体系,打造能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金融链。直接融资要补短板,把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多层次市场体系;间接融资要调结构,加快完成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完善中长期融资制度,满足准公益性产品和基础设施融资需求。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要聚焦主业、强化服务。金融是现代服务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聚焦主业是金融业安身立命之本,强化服务是金融业发展壮大之道。各类金融机构应当加快转变经营模式,做优主业,做精专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价值和利润。要继续降低金融机构收费标准,坚决治理“不服务、只收费”现象,清理规范中间环节,缩短资金链条,避免以“通道”“名股实债”等方式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努力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是中国金融领域最富有创新思想和影响力的年度盛会之一,我们大家在这金秋时节聚集到山川壮美、热情好客的呼和浩特举办本次年会,会议得到了银监会党委、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民生银行对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守住风险底线,服务实体经济”。这个主题既契合当前形势,又关系股份制银行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众所周知,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尤其是在逆经济周期的情况下,守住风险底线就是守住银行的生命线。同时,实体经济是银行发展的基础,只有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银行才有可能健康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的经济和金融发展经验表明,不管是金融危机还是经济危机,总是和银行突破风险底线,脱离实体经济自我膨胀相联系的。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银行与实体经济在互相支持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按照名义价值简单计算,30年间银行贷款增长了192倍,支持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9倍,实现GDP 增长约87倍,支持了大量新增就业和社会民生的改善。但是,随着西方国家全面经济金融危机的到来,并进一步加剧,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主导力量,整个银行业正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
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中枢下移,传统产业面临重构或淘汰,落后技术和落后经营模式下的中小企业风险加大,银行资产质量压力增加;另一方面,经济全面转型和产业提升开始起步,金融对外开放、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趋势加速,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正在复杂化、多样化和差异化,经营模式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对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一是强化公司治理,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银行战略决策的核心领导作用;二是深化商业银行组织制度与运行模式创新,更好适应经济转型及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三是加大员工队伍建设,全面更新观念,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四是认真贯彻会党委要求,积极落实巴塞尔协议三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奠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这几年,和各家兄弟行一样,民生银行也一直在建设特色银行、效益银行和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归纳起来: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透明、高效的管理体系;二是明确战略定位,把民生银行办成民营企业的银行和小微企业的银行;三坚持专业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加快与国际商业银行的接轨;四是坚持合规经营,不断完善风控制度。
1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府的发展思路和理念问题。政府的思路决定政府的政策导向,又决定经济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地方政府,过度注重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过度看重房地产对GDP、财政收入的贡献,有的还视为政绩。大炒房价、地价,不仅使房价脱离国情,脱离老百姓的购买力,影响“安居乐业”,并造成开发商的投机和暴利。使实体资本大量流向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导致实体产业“空心化”,将影响实体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问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三个基本特点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产品大量出口、依赖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投入。这已不适应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由于全球失衡在平衡中调整,外部需求收缩幅度加大,内部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能过多损害,所以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效扩大国内需求,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挑战。
三是国家税负水平偏高问题。近年来生产企业普遍反映税负过重,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在某经济论坛上表示,当前经济环境下,若严格执法,90%的民营小微企业不偷税漏税肯定会倒闭。中央财经大学财经学院2011年5月的报告显示,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目前税负水平高于中上等收入国家,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过高,从而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不是“放水养鱼”,而是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是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资金供给紧张,融资成本高,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有的去借高利贷,融资难、融资贵,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有的出口加工型企业,由于外需萎缩,加之人民币汇率波动,在生产经营中资金周转难度更大。
五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挤压实体经济问题。近年来社会上炒风盛行,炒房、炒借贷、炒古玩、炒大蒜、炒绿豆等,有些人一夜暴富,吸引了不少人加入到炒的队伍中来,一些实体经济的经营者看到了别人炒发了家,致了富,而自己吃苦受累还赚钱少,于是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使实体产业“空心化”,影响实体经济发展。
2实体经济问题的危害
一是有些实体产业不适应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长方式形势,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没有转型能力而破产倒闭了。相当一部分工人下岗,给就业问题造成严重危害。二是由于大量游资涌进了房地产业,开发商投机倒房、炒房,会使我国房地产调控难度进一步加大,房价回归压力大,给房地产业带来更大危害。三是资本转入民间借贷会引发非法集资、高利贷、债务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同时高利贷也将进一步恶化金融环境,干扰我国金融市场正常运行,把中小企业逼上绝路,给金融形势带来危害。四是有的资本转移到国外,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实力。当前美欧等发达国家为了走出困境,通过放宽移民签证等政策和手段招揽我国投资和高科技人才,这种抢钱、抢人的行径会造成我国人、财外流,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影响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发展实体经济的对策措施
1发展实体经济,转变政府的思路和理念
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各级政府要扭转思路,转变理念,把生产力、资源都转到实体经济上来,把国人从投机炒作氛围中解救出来。要把财政和货币政策落实到实处,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部门,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各级政府要制定对实体产业的支持、保护、倾斜的政策措施,确保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2发展实体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要尽快调整我国的依赖投资、出口、低成本资源及要素的高投入经济增长模式。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扩大国内市场需求,降低外需出口份额。因此,我国要对行业布局、地区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以技术商品化为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我国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发展实体经济,发挥国有资产投资的导向作用
国有资产的投资目标和方向,直接影响其他投资主体的目标和方向。近年来,实体资本大量流向房地产等虚拟经济,甚至对其他投资主体形成挤兑。所以要求发挥国有资产投资导向作用。尤其是央企,必须把投资重点放在事关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与方向的产业、行业及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方面。特别是有房地产等非实体产业的,只要不是企业的主业,一律退出,给其他投资主体留出空间,要让资本回归到发展实体经济。
4发展实体经济,减轻中小型企业的税费负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税制改革。要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同时要求延长小微型企业所得税减半政策,在提高营业税增值税起征点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尤其是转变政府职能,采取积极行动,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松绑,再辅之以财税、金融政策的支持,更好地为发展实体经济服务。一个与时俱进的税收政策杠杆,很可能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5发展实体经济,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信贷结构,加快财政结构支出制度的改革,向战略性行业倾斜,特别是向中小型企业倾斜。要在商业银行之外,发展专为小微型企业服务的机构。还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培育面向小微型企业和“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解决融资难问题。
6发展实体经济,防控虚拟经济的投机和暴利
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这无疑是一件令人不安的事情,就目前股市行情的发展来看,信贷资金流向股市短期内是有利于当前股市活跃的。不过,从股市的健康发展来看,信贷资金流向股市绝非股市之福,而是股市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