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考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2 09:15: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97-02

中药药性不仅是中药理论中的关键部分,同时它还是临床中对中药的作用及其性质进行阐释的主要依据。它主要包含了中药的毒性、升降浮沉、归经、五味以及四性等内容,同时他(它)们还是构成中药药性系统的核心内容。本研究所说的系统就是指同类事物根据一定的规律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药性系统中,中药的各种性能主要是根据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根据其最终的效果而概括形成的,它是对中药的功效的高度概括,同时它还是中药理论的关键组成部分。

1 中药药性理论基础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现状

1.1 单纯的性能研究

目前,在对中药的药性理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通常只会侧重于对其某一方面的性能进行研究,例如针对中药的毒性、归经或寒热性进行研究,一般情况下,对于中药的研究,对于其药理毒性或药效的研究相对较多。在对中药的五味理论进行研究时,通常是从物质基础的角度着手的;在对其归经理论进行研究时,通常需要借鉴药待动力学或受体学说来对其进行研究的;不过在对单一药物的某个有效部位进行研究时,基本上不可能形成相应的研究规律。在温里性的中药药性系统中,不仅包含了温热药性,还包含了“辛味”;清热类药物除了含有寒凉类药物之外,还带有一定的苦味。

1.2 缺乏统一的中药药性标注

对于中药而言,它的各种性能主要是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来对该药物的某种特性进行认识、概括的,因此,对于药物的定性还缺乏一定的完善性。由此可见,在对中药的药性进行研究时仅从单一的角度来对其进行研究,就很容易出现偏差。此外,由于不同的研究者所站的立场不同,其判断依据以及学术观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此类情况的出现,导致了在对中药的药性进行标注时,缺乏统一的标注标准。在对研究对象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未能分清药物标注时的主次关系,甚至忽略了原有的药物认知分歧,这就为揭示药物的药性理论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1.3 中医药理论与研究思路脱节

在对中药的归经进行研究时,通常需要对中药中的每种特定的活性成分在人体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探查、研究,以此来对中药理论与归经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中药的归经与其有效成分在所属器官中的分布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谓的归经就是指中药对患者的病变部位在经络或脏腑的选择性作用,在目前已知的绝大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中,其在作用的过程中,通常是分布在患者的脏器内的,但其分布量较大的脏器并不一定是其靶向器官。基于此,在对重要的归经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并不能仅从其分布情况就确定其发挥作用的部位,这样的判断方式以及研究方法对于中药的实际作用部位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偏差。

2 中药药性系统中的内部规律

2.1 文献记录内中药各种性能之间的关联

在中药的药性系统中,它的各种药性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根据一定的内在规律而联系在一起的。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中药的四气与五味之间虽然有着不同的性质,但其可以并列存在,这就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因此,有学者将其作为依据,认为升降沉浮与四气五味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并将其应用到中药的四气五味的研究过程中。

2.2 中药本身就是一种药性系统的复合体

在我国历代中药著作中,对于各味中药的性味归经等药性均做出了明确的标注,从应用以及功效方面来对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并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来对该药物的安全性进行反应。由此可见,对于单一的药物来说,其不同的性能就可以形成一个单独的药性系统,所以,在对其进行研究时,不能将其分割开来研究。

2.3 中药特殊系统构架的形成以及中药的分类

在对中药的相关报道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时,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中药的分类基本上是根据其功效来完成的,不过,各类药物在药性系统方面的主体具有共性,换句话说,药性系统是以独特的构架而存在的。对于药性系统不同的药物组合,其最终形成的生物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在药物的药性系统中,其基础内容就是药味,关键内容就是四性,归经则是其核心特征。

3 确立药性系统的基础研究方式

3.1 研究药性系统基础的相关思路

大量的研究表明,温里药具有一定的共有药效谱,这是根据此类药物的共同药性所研究出来的,在对相同性味的归经中药进行推测时,同样也具有相同的药效谱。由此可见,中药药性中的各种不同的性能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对中药的药性进行研究时,也必须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的考虑在内。

3.2 多层次研究的相关思路

由于中药本身以及它的分类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因此,在对其进行研究时,不能仅仅从某个方面来对其进行研究,必须要对其进行多层次的研究,并以此来揭示药物的科学内涵。

参考文献:

[1] 王建,张廷模,曾南等.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与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2):212-213.

[2] 翟华强,张冰,艾明要等.基于复杂系统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8):522-524.

篇(2)

概念是指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生物学概念是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属性,是对生物的结构、生理乃至一切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阐述。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初中学生物教学的重点、难点。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成功的关键。新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50个重要概念,要求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笔者在认真学习《标准》的基础上,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重视凸显重要概念传递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生物学概念的原因

1.前生物学概念影响。前生物学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以前已经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生物学概念。由于现在的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生产、生活实际的机会太少了,生活空间有限,缺乏对复杂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又没有正确的指导,使他们对生物学形成片面的、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概念。例如八年级上册中的生活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鸟类”,有很多学生潜意识中已经把它认为是会飞翔的动物,这样的错误概念对我们今后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是学生接受正确概念的障碍。

2.日常概念和生物学概念易混淆:日常概念是我们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和称呼,这些概念是不科学的、错误的。例如鲸鱼、娃娃鱼、墨斗鱼等都认为是鱼,这些日常概念对我们生物学概念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3. 抽象概念本身的影响:有的概念比较抽象,有的概念比较具体,具体的概念容易掌握,抽象的概念不容易掌握。如染色体、基因、细胞、光合作用等概念,抽象不容易掌握。

4. 感性认识欠缺的影响: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扦插、嫁接、胚、胚乳、种皮和果皮等概念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5.旧知识的影响:部分概念间有递进的关系,最基本的概念不清楚,必然会影响其他概念。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个概念,如果种群不清楚就会影响群落、生态系统,只有掌握了种群、群落才能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这个概念。

二、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意义

1.可以强化学生学习基础。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基础对他的后续学习很重要。50个重要概念的提出,要求学生平均每周掌握1―2个,免除了学生对大量孤立事实和知识的学习、记忆和耗时,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学生在教师重要概念教学设计下有时间加强对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获得扎实的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为将来学习高中的生物核心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助于学生知识迁移。由于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和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学好生物学重要概念,有利于巧妙地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学得更加灵活、主动、有成就感。如学生了解了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后,对布拖的土豆为什么特别好吃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等问题必然能做出正确的思考。这样既使学生在做题中深化了对相关重要概念的理解,又切实体会到能活学活用、学习知识的乐趣和意义,从而又更加愿意去学习、去探究、去关注生命科学、去完善自身,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衔接学生初高中生物知识。凸显50个重要概念的教学夯实了学生学习基础,学生掌握了较低层次的规则,获得了较强的生物知识迁移能力,有利于重新组合成较高层次的规则,即利于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使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许多。如学生在初中时对呼吸作用的重要概念记忆清晰,在学习高中生物学“细胞呼吸”这一核心概念,可以直接深入到分子水平。

4.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50个重要概念有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社会、生产、生活中,去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如学生掌握了呼吸作用的重要概念后,会知道:萝卜放入盐水中浸泡会变软,如何去让摘下的水果、蔬菜保鲜;如何去让粮食合理贮存;如何降低夜间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以增产增效……能正确解释身边发生的生物学现象,表现出学生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99-02

1运用右手定则与左手定则分析问题的常规思路

1.1左手定则。

已知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判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如图1所示,伸开左手,让磁感线穿入手心(手心对准N极,手背对准S极), 四指指向电流方向 ,那么大拇指的方向就是导体受力方向。 力F的方向垂直于电流I与磁场强度B所在平面,即力F的方向即垂直电流I,又垂直磁场强度B。

1.2右手定则。

确定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则。如图2所示,伸开右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穿入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则其余四指指向感应电流的方向。

1.3运用右手定则与左手定则分析问题的常规思路。

例1:如图3所示,导线ab在匀强磁场中向右运动,求:导线ab所受的安培力方向。

分析:先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出电流方向为b流向a,再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出导线ab所受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

2运用左手定则与楞次定律分析相关问题的新思路

2.1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现象中用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定律。它是指: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它所产生的磁场来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即感应电流带来的后果总是与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相对抗。而感应电流在原磁场中会受到安培力就是带来的后果之一。

2.2运用左手定则与楞次定律分析相关问题的新思路。

上例题可以这样分析: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导线ab所受的安培力F会阻碍导线ab运动,根据左手定则又知安培力F的方向即垂直电流I,又垂直磁场强度B,所以导线ab所受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再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电流方向为b流向a,如图4所示。

例2:如图5所示,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求:导线中电流的方向和所受的安培力方向。

分析: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会阻碍导线运动,即如图6所示沿虚线左侧方向。根据左手定则又知安培力F的方向即垂直电流I,又垂直磁场强度B,所以导线所受的安培力方向如图7所示。再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如图8所示。

篇(4)

包装的主要功能是保护产品、方便运输和促进销售。近几年,我国包装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丰富的同时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一些企业为追求更高的利润,采用夸大包装功能的手段对商品过度包装,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应当尽快建立并健全与包装相关的法律,对过度包装行为进行法制约束,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一、过度包装的内涵

所谓的“过度包装”,是指超出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介绍或说明商品功能要求的,即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

(一)过度包装产生的原因

1.法律规范不完善,缺乏行业自律

中国的包装行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受到利润最大化的驱使,往往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过度夸大商品的包装功能,从价值判断上误导消费者。行业自律能够约束行业成员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行业的整体声誉和形象,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我国包装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难以在行业内通过社会舆论、职业标准等措施,有效监督实施过度包装的企业。

2.消费习性的改变

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开始讲究商品的包装。在商品丰富的社会中,精美的包装,反映了消费者追求高档次的新型消费心态。商品外包装是否雍容华贵,几乎成了人们选择商品时最重要的标准。人们通过包装来了解商品,选择商品,认定商品,消费能力的提高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习性,改变着人们对商品包装的观念。一些企业抓准了消费者的这一心态,对商品进行过分包装,夸大商品的价值。

3.企业商品促销的需要

在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市场越来越开放,商品竞争愈演愈烈。制造商对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作了精心的优化和构思的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商品的包装上,豪华包装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使产品快速跨入高档行列,商品售价成倍提高而销售额并不减少,导致许多企业不惜增加成本过度包装,获取暴利。

(二)过度包装的危害

1.浪费资源

商品包装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如纸张、橡胶、玻璃、塑料等等。而这些原材料的制取,又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当中还有许多是不可再生资源。假如对过度包装不加以限制,它对资源的消耗将是惊人的。

2.污染生态环境

首先,在包装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各种废弃、废水、废渣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商品包装又多属于一次性使用,包装产品的80%最后会变成生活垃圾,对环境再一次造成污染。特别是类似塑料等包装产品,严重地污染了生态环境。据统计,在城市产生的所有垃圾中包装物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其中近75%都是可以减少的过度包装物。

3.误导消费行为

过度包装的费用最终由消费者为其买单,企业实行过度包装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高额的经济利益,但过度包装所产生的商品价值,消费者通常是并不需要的,甚至有些商品的包装超过了商品的本身价值,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有商家不惜通过降低产品的质量或数量来补偿过度包装的成本,这些做法都将误导消费者购买行为。

二、国内外对过度包装立法的现状

(一)国内针对过度包装的法律现状

目前,我国包装行业的法律不够完善,仅有几部法律、法规涉及到了商品过度包装的问题,如《环境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包装资源回收利用暂行管理办法》。此外地方政府也出台了部分条例和管理办法,如2000年,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一次性熟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哈尔滨市政府颁布了《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等等。我国对于产品过度包装的法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相关法律的规定还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仅仅制定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则,这在司法实践中并无太大意义。由于对过度包装的法律责任承担人还尚未明晰,这使得司法执行者在实践中无法有效地对过度包装行为予以规制。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性法规受到地域的限制,无法对其他地方的过度包装问题进行规制。

(二)国外过度包装的立法现状

日本的商品过度包装的现象也曾广泛存在。为制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做法,日本颁布了《包装新指引》,很好地控制了产品间隙率过大并解决了使用成本较高的材料进行包装的问题。之后颁布的《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不仅间接地制约了企业过度包装行为,而且促进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德国针对商品过度包装立法科学合理,因而在包装行业一直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废物回收与处理法案》、《德国包装法令》、《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在包装的回收处理上明确了责任,由此促使企业尽可能地减少商品过度包装或是采用可降解、可再生利用的材料进行产品包装,从而对企业的过度包装行为起到了规制作用。

笔者认为,应该积极吸收国外对商品过度包装进行立法规制的时间经验,以此来加强我过对商品过度包装的规制,以便为商品包装制定出统一的标准。

三、结束语

治理过度包装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我国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制过度包装是极其必要的。再者,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极大推动作用。政府部门采用法制手段对过度包装行为进行严格管制必定是一项成功之举。

参考文献:

[1]周斌.从科学发展观看我国对过度包装的立法规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4).

篇(5)

一、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可以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工作经历和工作年限分为不同等级,以便后期工作人员的提拔任用和转掉提供参考价值。除此之外,对人事档案进行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整理和归纳也有利于促进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工作人员可以参考自己在档案中的位置来判断自己近段时间工作状况,以及在后期工作中要改进的地方。干部人事档案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生平经历、学历水平、工作履历以及政治身份等,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和工作经验,工作人员升调的参考标准最重要的是工作人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总而言之,人事档案包括个人的所有资料,为后期工作人员的调动以及升级提供参考。除此之外,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公司把握工作细节,提升工作的效率,为人事部的调用提供参考依据。

二、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低

在目前的工作领域中,许多高层人士的管理工作人员不重视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这一领域,通常是面试者通过面试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工作面试考核进入到工作岗位后,将其工作人员的资料进行完善,但并没有后期对所有工作人员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这样就缺乏工作人员之间的竞争与对比,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所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工作人员工作较忙,休息时间较少,因此,相关工作人员缺乏精力和时间去对工作人员的档案进行整理和归纳。综合各种因素,大部分公司疏于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

(二)干部人事档案归纳及查阅率不高

工作人员的档案一般都是由相关工作部门进行管理和归纳,且一般存档于公司总部,因此造成在某些特殊情况是需要调用工作人员的档案时,由于地点、时间和空间上的不便,从而使得调用档案效率低下,这也是干部人事档案查阅率不高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管理人事档案的相关工作部门由于对这一领域重视程度较低,存在工作人员不认真对档案进行归纳与整理、许多新上任的工作人员档案没有得到及时的存档与更新、辞职员工的信息没有删除等,因此,则会造成档案状态较为混乱。此外当需要调用工作人员的档案时需要经过一道道工作审批与审核,这使得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查到工作人员的档案。这也是影响人事档案查阅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考核制度不完善

每个公司都会对员工建立绩效工作考核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司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积极性。在公司内的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中,人事档案管理方面所占比重较低,因此也造成相关工作领域人员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懈怠的心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找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企业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所以造成后期的一系列问题。

三、加强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高层工作人员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必须要提高对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相关工作人员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意识有所提升才能采取相关有效措施,比如可以筛选工作能力较强、工作态度认真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综合人才,使他们从事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领域。当公司领导足够重视干部人事档案的工作领域时,才能投入到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和精力去促进这一领域的进步与发展。除此之外,提高高层工作人员对人事档案管理重视程度的根本方法是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娱乐媒体的作用使得企业加强对此领域的重视程度。

(二)强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干部人事档案查阅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畅通,因此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领域应当纳入现代信息化的建设,实现全网能够查询工作人员的档案。但为了避免泄露工作人员信息及档案,应当在公司的电脑系统中纳入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并设置专门的网站,使得相关工作人员拥有密码才能登陆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查询。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对干部人事档案的科学有效管理、能够方便相关工作人员实时实地进行查询,极大的极高了工作的效率。但是需要重视的是,相关工作领域人员应当确保工作人员档案信息的准确性,这样工作人员档案的查询和档案的存在才有其意义。

四、结语

加强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的对策还包括加强制度建设与绩效考核、加强专业培训,提升人事档案开发利用能力等措施。在所有的措施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公司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只有对其有足够的重视程度才能够实施配套措施,以便促进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领域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6)

一、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建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有效的投资成本控制,可以增强资金的利用效率

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中重要的一种竞争方式,通常情况下,在工程投资公司中,其会通过公开投标的措施,选择最为合适的承包商,在招投标合同书中,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价款等进行确定,在招投标过程中,所包括的内容具体为工程质量、进度、投资金额等等。只有做好了招投标工作,才能够有效帮助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要想最大程度的发挥招投标工作的作用,就一定要高度重视招投标工作中的建筑经济管理,通过有效的建筑经济管理,来确保企业可以科学、合理的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分配,利用组织来对各种人才进行调动,并充分考虑到投资的投资环境,在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实际要求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升效益,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合理的招标文件。就我国来看,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当前工程预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在应用该模式的情况下,许多施工企业都会钻空子,所以,在进行审核的过程中,相关招标人员必须要对不宜标价的工程量清单展开严格的审核。通过投标的方式,能够实现对建筑设备供应商及施工材料的充分管控,进而实现对投入成本的减少,为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招投标工作的技术性及规范性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影响下,各个行业的竞争都变得更加的激烈,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行业,建筑行业间的竞争往往更加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从根本上增强自身实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此,企业必须要对管理能力及科技水平方面有高度的重视,并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关招投标管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确保所有招投标管理人员都能够有足够的决策能力,同时能够深入掌握工程投标活动的策划流程,以此来帮助企业选择更加合适的投标项目。此外,除了要有足够投标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有具备专业的商务金融工作人员来进行协作,保证所编制的投标文件更加科学,更有依据,增强企业的中标率。

3.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监管体系

根据我国当前所出台的法律法规来看,在进行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时,对于招投标单位而言,其必须要在相关的招标文件中,严格明确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各项参数,此外,设计方案内,投标方应明确具体的施工工艺与工程参数。如果投标方要想中标,那么就要对资源进行优化的配置,但在此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拟建工程的招标单位的各种要求。而通过对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实现对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深入反映出其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以此来使得企业监督体系及监督方法更加健全。在此过程中,应结合招标的实际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对相关的监管和合同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实现对监管能力的增强,为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实施做出保障。此外,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成本问题。根据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最大程度的发挥招投标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深入落实对企业日常建筑体系的建立、完善。必须要注意的是,针对其中的各种问题、缺陷,政府应结合相关部门来制定出科学的整改措施,以此来为各执法部门的合作、交流做出帮助。在招投标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更加高效的对招投标中相关工作人员的审查,并进行严格的登记,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于施工现场中安装摄像头,来实现对招投标工作全过程的监督、记录。在进行施工时,为了防止出现转包工作而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招标企业必须要做出不转包的承诺,从而有效增强工程监督的经济管理。最后,在合同内,必须要明确的规定业主及承包方的权责,防止双方在之后产生纠纷。总之,通过合理的措施来促进招投标企业间的建筑管理效率,并使得监管体系更加的优化,对企业建筑经济管理的开展有很大帮助。

4.有利于建筑经营成本的减少和施工工艺质量的提升

篇(7)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企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能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能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薪酬管理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薪酬管理水平,首先应该明确薪酬管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如公平性、公开性以及平等性等。近几年,企业薪酬制度得到快速发展,薪酬管理向具体化、智能化以及公平化的方向快速前进。21世纪经济市场上充满了挑战,要想在激烈的舞台上站稳脚跟,企业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目前,薪酬管理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较多问题,如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薪酬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薪酬管理的重要性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在市场和利润的竞争上,企业之间越来越注重人力资源的竞争。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如果企业留不住人才,那么,该企业也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众所周知,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薪酬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薪酬管理一方面能够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反映出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建立健全的薪酬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建设者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始终坚持公平、公正以及公开的原则,为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要想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首先应该明确薪酬管理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除了上文中介绍的内容外,其重要性还表现在:

1.1激励作用。对于求职人员来说,薪酬是他们求职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他们是否愿意从事该项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薪酬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因此,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利于员工队伍稳定,必须建立健全的薪酬管理制度,使薪酬具有最佳的激励效果。

1.2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的薪酬管理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合理的薪酬体制是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的一个分支,代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特征和企业人才管理的宗旨,是企业管理理念的践行。科学的薪酬管理基于企业合理的内部管理秩序,在满足企业员工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能够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在管理中能够做到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的最大效用,是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3薪酬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基本利益,如果薪酬管理制度存在问题,职工工作热情将会明显降低,企业工作效益也会因此降低。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制,提高企业成员的配合力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益,所以说,企业的薪酬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整体形象。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发展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薪酬管理水平。

2提高薪酬管理水平的方法

2.1实行经营者年薪报酬制度实行经营者年薪报酬制度是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我国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应用频率最高的是经营者年薪制度,年薪制的执行方式有很多种,通常情况下会直接将经营者的收入划分为基本年薪和绩效薪金两部分,基本收入是经营者的固定收入,绩效薪金与经营者的年度经营责任指标相关联。在实行年薪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经营者的年薪数量,如果数量过高或者数量过低,企业都很难有效控制经营者,薪酬管理的激励作用也因此难以发挥。年薪制度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一方面能强化企业绩效考核力度,另一方面还能调动企业经营者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推行年薪制度后,企业职工要想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在实际工作中会积极贡献,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2.2建立科学规范的岗位评价系统科学规范的岗位评价是企业设计薪酬体系的基础。建立科学规范的岗位评价系统要求企业在结合实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所设岗位的职责大小、难易程度、技能要求等方面进行测评,评估出各个岗位的相对价值,并根据岗位相对价值和对企业的贡献度,划分出职位等级,确定各个岗位之间相对工资等级。引导企业职工明确岗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岗位评价必须从自身岗位生活以及状况出发,从劳动多样化的角度对企业职工薪酬待遇进行分类设计,以职工的实际价值判断职工的薪资水平,引导每个职工都能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的发展建设服务。另外,企业还应该明确各个岗位位的评价标准和薪酬分配指标,提高职工对企业的信任度,为后期薪酬分配提供基础保障。

2.3重视内在薪酬分配重视内在分配制度是企业提高薪酬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内在薪酬分配制度的确立必须综合考虑职工在物质和外在薪资上的实际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薪酬管理水平,必须结合员工知识层次水平,建立有效的内在薪资分配制度,引导职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为企业发展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薪资水平。因此,薪酬分配制度的合理化发展要求企业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安排职工参与到具有挑战性的职务中,让员工主动地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从而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第二,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目前,企业越来越注重人力资源的发展,要想提高人力资源的薪酬待遇,企业可由通过培训教育手段提高职工自身能力,为薪酬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始终坚持公平性分配原则始终坚持公平性分配原则是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众所周知,要想提高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必须在建立健全薪酬管理制度的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注重薪酬管理制度公平性的发挥。企业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在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同时还应该保障薪酬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绝大部分职工对企业薪酬的公平性关注度较高,企业应该结合员工心理特点,注重内部薪酬的公平性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平性发展原则已经深入人心,只有确保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公平性才能全面提高薪酬管理水平。

2.5丰富薪酬管理模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企业薪酬管理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企业要想提高薪酬管理水平,必须从薪酬管理模式的更新变化上着手,为提高薪酬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已经使用了多种有效的薪酬管理模式,如宽带薪酬体系、自助式薪酬管理以及全面薪酬管理模式等。多样化薪酬管理模式的应用一方面能满足企业在不同环境状态下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还能满足不同环境状态下职工对薪资待遇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3结束语

总之,薪酬管理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提高自身整体发展水平,应该在明确薪酬管理重要性的前提下,从实行经营者年薪报酬制度、重视内在薪酬分配以及丰富薪酬管理模式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徐蓉.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薪酬管理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04):29-30.

篇(8)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1-0086-03

[作者简介]叶,石家庄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博士后,会计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公司理财;(河北石家庄050031)杨光,浙江万里学院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浙江宁波315100)裴富才,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天津市无形资产研究会副会长、高级会计师,新加坡国立大学EMBA,研究方向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无形资产管理。(天津300410)

在人类进入新世纪的过程中,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时,正在全速把企业带人知识经济时代。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已成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有效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经济竞争从有形竞争转向无形竞争,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比重和地位日益提高,无疑是企业竞争中强有力的武器。

一、21世纪我国企业管理的变革趋势

随着技术时代的到来和产业领域进入知识时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利润源已发生实质性变化。从以土地、物业、设备、存货等实物型资产为主,演变为以实物型资产和现金、存款、应收款、信贷、投资等财务型资产为主,进而演变为以无形资产为主。实物型资产和财务型资产依然重要,但管理及运作这些资产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更为重要。在发展比较超前的企业群体如跨国公司中,企业的核心利润源和核心竞争力更多地体现为高价值无形资产。相应地无形资产管理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

1 由有形资产管理向无形资产管理转变。在工业社会,物质资本是主要资源,企业主要管理有形资产;在信息社会,企业的最重要资本将是以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所组成的知识资本。21世纪我国企业资产管理需要将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品牌形象、商誉、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作为重点,实现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管理转变,以企业知识的整合与重建来铸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未来企业“劳动力”靠的是技能和技术,而不是体力。在发达国家,脑力劳动者已占全部劳动者的60%以上,高于一切的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面对复杂多变的管理影响因素,开发知识资源,还应高度重视“外脑”的利用,借助于众多专家的知识和智慧,帮助企业领导进行战略与管理的重大决策,促进企业发展。

2 由资本化管理向知识化管理转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中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以及知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就更要加强对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以及企业品牌、企业形象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当今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秘密武器和获取利润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企业发展战略将从“以资为本”转向“以智为本”。知识经营与人力资本、技能等无形资产相联系,是创造、使用、保存并转让知识、智力的全新管理模式,其核心是通过知识而不是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来获取新的竞争优势。美国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曾超越通用汽车公司,《纽约时报》就此评论说:微软公司惟一的财产是员工的想象力,最大的保证是员工的大脑,而非地产或公司设备。

3 从传统型管理向创新型管理转变。随着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制高点,企业为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纷纷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等知识资产的投入力度,无形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拥有量明显增大,甚至处于支配地位,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化是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唯一永恒的真理。在激烈的竞争中,那种固定未变的传统型管理已难以满足时势的需要,必须推行创新型管理。即为紧跟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持续不停地进行战略创新,将创新渗透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面对未来,需要的是能够激励人们不避风险,勇于创新探索管理机制。

4 由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实行刚柔相济的企业综合管理。“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而“柔性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注重激发个人最大潜能和创造力。从企业实践角度看,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密切相联,相互包容。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运用刚柔相济的综合管理思想,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管理方法。应以尊重人为前提,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融为和谐整体,实现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最佳组合,企业才能提高效率,在发展中前进,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5 从国家战略向全球战略转变。21世纪企业决胜的关键是实施全球战略。“无国界、无疆界”的全球化时代的降临,使处在开放性世界的每个企业都要直接遭到全球化的挑战和冲击,同时也为每个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找到立锥之地提供了机遇。每个企业面对激烈的全球化竞争,都应以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研究国际市场变化的动态和各国或地区需求的特点。弄清竞争对手状况,琢磨怎样适合国际市场多样化的需要,考虑有效利用世界资源尤其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之道,规划自己的全球竞争战略。致力创造达到世界标准的一流产品、一流服务、一流管理,寻求自己应有的发展空间和最适合自己的现实路径。

二、无形资产管理对企业兴衰存亡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利用是现代企业成熟的标志。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瞬息万变,企业只有尽快实行管理革新,适应未来动态趋势,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然而,长期以来,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对所拥有的以物质或资金形式表现出来的有形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淡漠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在国有企业改制、改造过程中,无形资产流失仍很严重,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和危害。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与人的社会心理需要的增强,在企业现代管理中越来越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其对企业发展成败具有非常紧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 无形资产管理可为企业创造价值和超额利润。无形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资产是硬件,技术、知识信息、商誉等无形资产是软件,后者对前者进行优化使用和合理配置,使企业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无形资产管理主要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功能、提高商品声誉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创造价值并产生超额利润。据统计,西方国家提高劳动生产率对技术进步的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5~20%上升到70~90%。

2 无形资产管理能发挥规模效应急骤膨胀的作用。企业要扩大经营规模,传统做法是通过增加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来实现低水平扩张。而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的企业减少有形资产投资,以技术转让等无形资产为主的非股本生产合作日益增加。可口可乐公司、肯德基公司利用配方和商标权转让,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跨国公司。四通、联想、北大方正等高技术企业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从几万、几十万元的借款或主管单位的投资起家,现在销售额达数亿、数十亿元,产品享誉全国,甚至在国际高科技竞争的舞台上也有一席之地。

3 无形资产管理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的法宝。现代市场经济,既是物质资本实力竞争,更是技术、知识、人才、商誉、品牌等无形资产的竞争。在合资经营过程中,一些国外商家将原先我国企业的品牌,通过合资、购买办法拿过去后却弃之不用,目的是缩小我国企业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扩大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美国“可口可乐”执世界无形资产之牛耳,这种以充过气的水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其中仅有1%的“神秘物”不为世人所知,而该公司就凭籍绝密产品的配方及工艺,雄踞世界第一饮料宝座百年不衰。

4 无形资产管理国际化是当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将与国际市场接轨,无形资产竞争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是考察其技术经济实力、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准。发挥无形资产的独特优势,可大大增强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为企业赢得生存的空间。世界名牌产品的出口能力很强,“可口可乐”70%的收入来自海外,“壳牌”石油经营业务遍及120个国家和地区。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一些大公司就是靠无形资产管理去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

5 无形资产管理是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手段。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无形资产保护制度,可防止无形资产的大量流失。只有重视无形资产的有效利用、投入市场买卖之中,才能使无形资产不断扩大、膨胀或增值。大量企业的成功实际也正是源于其各自具有的核心竞争力。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通常被竞争者所模仿或被替代。企业开发和运作无形资产的过程,其实就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过程。应将无形资产运用到生产经营中转化为生产力,节约资金,降低消耗,加速产品更新,以提高经济效益。

三、强化我国现代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必要途径

在现代信息社会,有形资产效益的发挥已越来越有限,而企业的无形资产的效益却越来越显著,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建设、管理与开发利用。

1 管理者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手段,规范无形资产评估标准与方法。在现代社会,管理者直接同事物本身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少,而更多的则是同信息打交道。现代企业已普遍建立起高效能的信息管理系统,电子计算机是现代化办公手段和决策的重要工具。信息已成为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管理者如果不重视同信息打交道,而仅热衷于同事物本身打交道,就可能陷入挂一漏万的危险境地。现代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信息资产的管理。通过对无形资产评估标准及方法的规范,使无形资产评估价值更加客观、公正。

2 充分发挥高科技优势,提升企业经营者的人格信誉。据2002年4月北京的“第九届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调查结果”表明,96%以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家的人格对企业信用的影响最大。企业家的人格信誉是企业信用行为人格化的代表。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核心,是从企业的管理机制人手。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管理者要严格自律,率先垂范。既要在企业构建良好有序的无形资产管理机制和制度规章,还必须致力于培养自己的诚信人格,带动社会自然营造理想的道德风尚和文化氛围。为了企业生存发展,管理者还要追求技术进步,加强技术改造,努力使企业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3 不断完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和精神塑造是管理的核心。制度管理通常是外在硬性的调节,而文化管理往往是内在自律与软性引导。文化管理注重自主性,强调心理“认同”,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当企业倡导无形资产管理文化时,应培养典型、开展活动加以推广和传播。要将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无形资产管理过程,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则是最佳的途径。必须借助制度文化的配合,通过变革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采用增加接触,鼓励参与活动,传递客观的、真实的信息和知识,促使团体规范化等方法,全面推动公司价值观共享,最终使员工形成自愿的无形资产共享观念。

4 善用公共关系,重视无形资产的开发培育和维护。在现代社会中,企业间的各种纵横联系交错复杂,这些无形的“关系”在经营管理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在外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是其最重要的“软资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公共关系,自觉运用各种手段,加强传播与沟通,联络感情,在广大公众心目中建树良好形象。企业在自行研制新产品、广告宣传和开拓市场过程中,可能开发出专利、技术秘密、驰名商标、营销网络、企业商誉等无形资产。这当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无形资产价值倍增。但假若忽略无形资产的维护,就会导致开发出的无形资产贬值,甚至使无形资产烟消云散。因而加强无形资产开发与维护,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篇(9)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发展

工业发达我国的建设项目管理也曾经历过类似和目前我国样的路。但是,这些国家的投资者们由于以往付出的代价和切身的体验,较早地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早就开始求助于技术专家,从项目决策、项目实施到工程改进都尽可能地利用专家的智慧和经验,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管理的发展速度。与以前相比,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国际上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相比,我国电力建设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当今电力基建施工企业中,基本采用以下管理模式: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的模式;以施工图预算控制人、材、机资源消耗的模式;以电力基建企业“内部定额”编制施工预算,进行工程成本控制的模式;其他管理模式。

二、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各行各业纷纷引进项目管理的目前,项目管理在电力建设领域的应用也极大地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效率。但是,由于我国项目管理起步比较晚,在诸多方面还亟待改进。不可否认,尽管国内的水电、火电建设在整体水平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我们仍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电力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差距。我们应正确意识问题的所在,根据笔者在电力公司工作多年的体会,将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如下几点: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有的项目负责人严重混淆了电网管理部门、投资方与项目业主之问的关系,破坏了工程建设责、权、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安全生产基础还不牢固,有的项目法人及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设施不完善,还存在不少事故隐患;工艺质量不高,有的施工工艺和现场管理还没有引起项目法人及施工企业的足够重视。施工企业制度创新不够,管理基础薄弱,集约化管理程度很低,技术装备差,内部经营机制不活,现代化管理手段应用层次较低;施工企业功能单一、结构趋同、互补性不强,企业总量过剩,电力建设市场保护严重,严重束缚了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以及员工的管理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对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思考

投资、质量和工期是电力建设项目管理追求的三个目标。笔者认为,对电力建设系统而言,其基本目的是加快能源建设,缓解供需矛盾,以适应国民经济协调稳步发展的需求。所以,电力建设施工队伍必须做到: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防止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的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对施工企业和项目部而言,并非是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工期点成本,从而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

(一)对项目组织结构的思考

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具备快速重组能力的项目组织对项目管理的成败至关重要。大多数电力工程企业更多地采用矩阵式的组织结构。由于矩阵式组织结构适合于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并且有些突出的优点。因为矩阵组织的特点可以很好地服务于项目的实施:一是资源共享,一般用这种管理模式的企业能比传统企业少用20%的员工。二是能迅速解决问题,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配人才,组成一个团队,把不同职能的人才集中在一起。三是员工自己能有更多机会接触企业的不同部门。矩阵型组织结合了职能型组织和项目型组织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

(二)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

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完工并经过一段时间运营后,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是对项目产生的财务、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效益与影响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项目后评价一方面确保了可行性研究和前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投资管理体制的需要。从总的看,电力工程项目的后评价都遵循一个客观的、循序渐进的基本程序,大体上可概括为提出问题、筹划准备、深入调查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和编制项目后评价等几个步骤,其中关键性的工作就是对资料的分析研究。根据电力工程项目的特点,可以把电力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划分为管理后评价、经济后评价和运营后评价。

四、项目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搞好责任成本管理,对所有资源要素按时问节奏进行动态优化组合,以保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生,也就是说,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就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控制。项目成本控制,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关键在于控制项目前期工作的成本,即项目规划和设计方案时的成本控制。项目负责人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可以具体从组织、经济和技术等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二)加强质量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当前,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电力施工企业的“产品”是构成庞大电力网络的变电站和输电线路。项目部管理,在施工质量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质量管控体系和制度。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必须设置专管质量的机构。专管质量的机构的职能是对工程施质量的检查、监督和管理。在施工质量管理中,施工单位通常应建立图纸会审制度、质量自检制度、质量互检制度、专管人员检查制度、工序、工种间交接验收制度、隐蔽工程现场检查签证制度、施工质量记录填报制度、电气装置验收制度等等。

2.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1)施工中的管理。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按图纸,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方案施工,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按质量标准检查、监督。

(2)电气装置试运行管理。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完成后,要进行试运行上作、试运行是对电气装置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在试运行时及时处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使电气装置的试运行符合图纸及技术规范的要求。电气装置试运行后通过验收移交使用单位,施工单位在保修期内要做好质量跟踪服务工作。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1-0039-02

1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企业文化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才能不断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求,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提高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于现代的企业来讲,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是公司员工的信仰,强大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加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挖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为公司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企业文化的创新有助于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文化中的道德力量,能够以一种更加柔性、更加人性化的手段规范员工的行为,促进良好企业风气的形成,进行企业的文化创新,传统依靠硬性规定规范员工的管理模式,将会逐渐被柔性化管理所代替;第二,目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的各个方面,技术、人才和管理是比较重要的几个因素,企业文化的创新来源于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类似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需求与企业文化创新需求是一致的,所以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企业管理模式的创造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12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形成

企业的创新主要依靠两个方面的动力,第一,在企业的管理中,通过将企业的创新写入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中,或者是依靠物质奖励、绩效奖励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第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企业管理的创新推动力,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员工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比较深远的。一般对于企业来讲,通过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的共同创新,才能使得企业管理方面创新能力的生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帮助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13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企业之间创新合作局面的产生

目前,由于我国企业的规模和经营范围都在不断地扩大,企业间相互合作的事情比较常见。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也在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企业文化是企业间合作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的创新有助于企业间创新合作局面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的文化创新能够使得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间合作的重要性,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很难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在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创新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第二,企业文化的创新能够使得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共性,例如:相同的文化发展策略、相同的价值观能够拉近企业之间的距离,巩固企业间合作的纽带,对于开创新的企业合作局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14企业文化的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管理的竞争力

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讲,企业的管理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所以,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需要依靠企业管理的创新,提高企业管理的竞争力就需要企业文化的创新,这是因为:第一,企业文化的创新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这一理念对于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目前,在企业管理中如果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就能够体现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理念,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竞争力;第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企业文化的创新可以说是企业管理的创新,创新作为一个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发展方向,自然能够提高企业管理的竞争力。

2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企业管理来讲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众所周知,企业文化的创新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其创新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进度执行,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但是在企业的发展之中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所以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过程中,必须要树立对企业文化的正确认识,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质与文化同等重要,在企业的激励机制中,一些企业往往只是利用物质化的激励手段,但是随着以人为本概念的提出,人们开始认识到自己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所以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物质和精神必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第二,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其形成的过程中需要企业各方面的配合,在进行企业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内涵,才能选择以合适的方式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

22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相适应

企业文化的创新最终目的还是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对于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所以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需要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相适应,与市场对企业的要求相适应,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保持企业文化的先进性,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的产物,有着特定的文化背景,所以要进行企业的文化创新,就需要让文化保持一定的先进性,不同时期的文化代表不同时期的企业发展;第二,确保文化的适应性,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沉淀下来的财富,有着企业自身的特点,同时企业文化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必须保持适应,否则企业文化有可能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征形成,如果企业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偏离了企业发展的道路,应该给予及时的修正。

23将企业文化融合在企业的管理之中

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讲,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附属品,而且是企业对外形象的重要展示内容,同时企业文化以一种更加柔和的手段,帮助企业的管理并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我们在企业文化的创新过程中,需要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的管理之中,为此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起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例如:与企业中的文化组织结构相互合作,通过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更加庞大的、覆盖范围更加广阔的企业管理体系;第二,不断补充和完善以企业文化为主导的企业管理制度,将原本生硬的、古板的管理模式打破,用企业文化建立一种新型的、更加柔和的企业管理模式,让企业管理更加深入人心,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起到约束员工行为的作用;第三,建立企业文化沟通系统,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高效的企业管理体系,需要同时建立企业文化沟通系统,例如:员工意见反馈渠道、员工例会、文化宣传措施等。

24克服企业文化创新遇到的困难

由于我国企业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现在在企业文化的创新过程中遇到比较多的困难,这些困难阻碍了企业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我们必须要克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提高企业领导自身的素质,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企业领导是企业的决策者、是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者,企业领导者自身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层次高低,所以要创新企业文化,就需要提高企业领导者自身的素质;第二,企业文化创新中强调企业道德和价值观,企业的道德是职业道德素质和员工行为规范的概括,它通过自身的渗透力参与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加高尚、崇高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周秀红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创新探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 茶文化的市场分析 下一篇: 股权转让的税务风险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