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核心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2 09:15: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程项目管理核心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工程项目管理核心

篇(1)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6-0060-02

建设方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高质量、低造价、保证施工工期,而这三者之间又存在着互相矛盾,同时又是互相协调的关系,一味的提高质量就提高了成本,一味的强调工期也会提高施工成本。同样,不科学的压缩施工工期,也会大幅度的提高是工程成本。但是我们又要看到,保证施工质量、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是企业效益的前提,所以要给他们有效的协调,即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期内,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才能达到工程项目带来的最好效益。工程管理中主要有三个核心问题:

一、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问题贯穿于建筑项目的整个寿命进程,工程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和方法。要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就必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质量严格控制,从根本上铲除工程质量的诸多缺陷与隐患。

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是进行可行性研究与投资决策,以决定项目是否投资建设,确定项目的质量目标与水平的阶段。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功能和使用价值是否能够满足业主的要求。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是根据项目决策阶段已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通过工程设计使其具体化的过程。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等,均将决定工程项目建成后的功能和使用价值,以及工程实体的质量。不少的工程建设实践证明,由于设计失误而造成的项目质量目标决策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没有高质量的设计,就没有高质量的工程,精心设计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决定性环节。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根据设计文件和图纸的要求,通过施工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这一阶段直接影响工程项目最终质量,尤其是影响工程项目实体质量。而工程项目实体质量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仍然是当前进行质量控制的重点和核心阶段。

竣工验收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后期工作,是全面考核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是工程项目由建设转入使用或投产的标志,是保证合同任务全面完成、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的最后把关。

二、工程造价

1.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正确的决策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它是设计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整个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和投资效果。决策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项目的建设规模、项目的建设水平和技术装备、项目建设地点、可行性研究及投资估算。

项目投资估算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合理的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设计方案优化程度,设计图纸是否完整清楚都会影响工程造价。在投资确定基础上,应该采取限额设计,在设计的每一个阶段及各个专业设计时都要具有造价控制的意识。

2.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论证: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工具。为控制工程造价,每一建设工程都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能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制度。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有效的控制。

深入现场,收集和掌握施工有关资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审价人员和费用控制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对照图纸察看施工情况,有时与监理、承包方及施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收集工程的有关资料,及时掌握现场施工动态,及时审核因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发生的费用,相应调整控制目标,并为最终的工程总结算提供依据和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要核准工程量、审查定额套用、把住材料价差调整关、查对各种数据、变更、签证。

三、工期控制

1.施工进度网络的制定。施工进度网络的制定是一种综合性的施工进度计划,需要把参与工程施工的各个施工单位进行统筹的系统的安排和部署。按照与项目相关工作的施工关系以及施工工期的估算,考虑和解决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以及各个局部之间的联系,利用科学的方法统筹的制定合理的进度、资源分配、财务资金需求和实践管理计划,确保工程项目从施工设计到投产时运行全过程的各项工程按照计划安排的日程顺利进行。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求计划的制定者对工程的资源情况、资金情况、人员情况等进行综合、全面系统地了解,明确所需要的资源情况和具体的条件限制等,并标出关键工作。

2.工期的控制。只有完整的计划而缺乏实际的执行能力,工程项目的按期完成是没有保障的。要严格按照计划,对照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出现偏差时要及时纠正,并控制整个计划的实施。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工程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和工程工期之间寻找一个科学的平衡点,是一个重大课题。这需要全体项目管理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保证工程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缩短工期,并在全过程坚持降低工程造价的原则。

第一,项目决策期的合理的统筹是影响全局的关键点。决策期,要明确工期要求、造价估算、项目预期的效能,以及关键工艺技术路线的选择,关键设备、设施的预订,资金计划的申请,专业团队的组建,合作伙伴的选择,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社会环境,风险评估等等。决策期的任务就是要将上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变成确定因素,形成明确的方案。具体实施过程距离方案偏差越小,前期的统筹就越成功。某个环节出现了较大的偏差,都会影响到项目的最终效能。上述各因素如果都能够按照质量工期和成本目标来控制,则总体目标就能够实现。

第二,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是实现项目目标的强大保证。完美的方案离不开专业的团队,完美的过程控制同样离不开专业的团队。人才济济的建设方,可以自己组建自己的项目管理团队;没有专业人才的建设方,最好通过竞标方式聘用第三方参与项目全过程管理,目前流行的PMC管理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第三,合理的设计、合适的施工工艺是平衡三者关系的主要技术支撑。当质量、进度和成本发生矛盾时,一个合理的设计,一个合适的施工工艺就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矛盾。这里所说的合理的合适的,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不一定是最快的,不一定是最经济的,一定是最适合的。

总之,质量、工期、造价是项目管理必须控制的三个核心要素,三者是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的关系,将三者预期目标作为项目建设各要素的控制原则,控制好每个要素,就可以实现总体目标。合理的统筹,专业的团队,合适的工艺,全员的管理是实现目标的保证。

参考文献:

篇(2)

充分控制和调配自然界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水利工程的主要工作。而在水利工程中,其项目管理又显得尤为重要。项目管理指的是在对项目的建设过程里,掌握科学有效的实践方法和理论知识并加以运用,再对项目中各个方面进行严谨地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以此实现原计划中设定目标的一种措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它的核心任务便是在对水利工程完善建设的基础上,对整个项目的质量、安全、投资与进度等重要目标进行有效地掌控。因此,水利项目管理的内容包括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投资管理、进度管理等等。

2.当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缺陷

2.1项目管理领导者不够重视,施工管理职责不明确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根本性的缺陷便是领导者对项目管理不够重视,施工管理职责不明确。然而造成这样根本性缺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领导者不为工程项目的长期发展作考虑,只是一味地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完全忽略了管理水利工程中的安全与质量。毫无疑问,安全与质量是企业是否能够在行业里赖以生存的关键。如果企业不注重自身的形象,在工程的安全与质量上毫不重视,只为了一些小利益不惜对工程进行偷工减料,那么整个项目将会陷入瘫痪的泥潭中而无法顺利开展。所以项目管理者的不够重视和项目在出现安全事故与质量问题时找不到相关的负责人便是当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根本缺陷。

2.2设计更改次数频繁

水利工程项目能否顺利进行,设计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设计的好坏或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影响水利工程项目的走势。根据有有效数据显示,因为设计的不合理或是不规范导致水利工程在施工的时候出现各种问题的大概占65%;图纸设计完成后的阶段影响施工的大概占30%;其它原因所占的比例小,约为5%。施工企业忽略或是抱着一种不重视的心态,完全忽略了设计阶段对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重大影响。设计出现问题必定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而在一边施工的同时一边更改设计方案,无疑会给水利工程项目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3施工管理没有明确的标准

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管理体系是做好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证。施工企业只有在科学的施工管理体系和各种规范制度的约束下,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但是,绝大多数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和制度的设定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有些企业即使在施工管理和制度的设定上能够做到完善,但企业施工工程领导者在执行力上的不足,也会导致管理上的失误。

3.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对策

3.1项目管理人员定期培训方案的实施

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水利工程施工人员作为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前提下,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地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想要做好这一工作,首先就要在招聘环节下足工夫,在招聘的时候应该注重应聘人员的个人能力、个人专业水平和个人素养,这三点是招聘需要充分注意的。然后,对于经过招聘进来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队伍中的管理人员,水利工程管理企业应该在培训中做到足够的重视,在其管理与培训方面都需要做到尽量完善。最后,培训通过的管理员工据情况分配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当中去为了提高新人的工作效益,企业也可以制定一些相关的奖励措施,让新加入的管理工作人员明确自己工作性质的同时对自己的前程也抱有一定的期许。鉴于此,项目管理人员定期培训方案的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科学有效顺利地进行。

3.2强化工程设计管理和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项目在实施之前,强化工程设计管理是完善整个工程的基本,而强化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则能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降低在经济层面上带来的损失。在项目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中,培训师就应该注重培训者的设计专业水平,好的根基决定好的上层建筑,只有强化工程设计管理和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才能为工程建设带来希望与完美前景。当然,这些小细节在实施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水利工程项目企业构建良好的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管理体系的确立能让在施工管理中充分利用资源,而不至于在资源上导致严重的浪费。

3.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时,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员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职责结合实际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还没有进行施工的时候,很多施工方案都是不够完善、不够成功的,但这也是很正常的,这时切合实际充分认识到施工过程的立场非常重要。为此,在进行方案的审核与抉择上需要充分地做好严谨的把关工作。利用资源从技术、操作、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数据的分析,确保方案的完善性和最优化。在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

3.4建立完善的项目监督管理机构,制定健全项目监督管理制度

项目监督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全项目监督管理制度的制定是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想要在这两方面做到完美,首先应该在管理监督机构的监督管制下进行水利工程工作的建设;然后应该将系统性的建设任务分配给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让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需要做什么。最后创立一个项目监督小组,以此防范个别工程人员徇私舞弊的恶性心理。鉴于此,在水利项目管理施工过程中实施上述方案既能提高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又能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结语

通过对本课题的探讨和研究,充分认识到在当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也重点例举了几点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最后,深刻地体会到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工程项目的管理现状,对突出的不足应该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策略,以此完善并优化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慧斌,李云鹏.试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滑模技术[J].科技传播,2011,11(06):12-13.

[2]刘金良,王述前.如何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08(09):12-15.

[3]蔡光荣.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0,07(12):12-13.

[4]贵.浅析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J].商品与质量2009,12(03):100-102.

[5]李向涛,田育寅.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J].人民黄河,2009,10(45):67-69.

篇(3)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建筑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施工的主战场,它不仅可以成为企业形象展示的窗口,还可以成为企业的源泉来使经济效益有保障;它甚至还可以成为摇篮来培养和造就企业的管理人才。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具体会通过组建分级管理机构的形式来实施项目管理的创新,这样才能达到按期给顾客提供既安全又优质产品的目标,实现经济收益。实际证明,在质量监控、资金管理、施工管理和安全保证等方面,组建分级管理机构的模式取得的成果是不可否认的,但它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管理人员冗余、无法合理有效配置资源等。而且项目管理随着我国越来越复杂的建筑工程环境也日益变得复杂。在对以上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建筑企业应该意识到需要对项目管理实行更加严格的要求。所以,建筑企业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上不断摸索,最终使施工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深化。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还仅仅是局限于一个简单的管理框架,而没有将项目管理的本质与精华吸收进来,还仍旧存在许多地方需要结合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进行创新。所以说,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具有极强的必要性。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方式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制度层面的创新

首先,应当创新工程项目的承包评估机制,将责任考核指标不断细化,应当将施工进度、安全生产、材料设备管理、人员管理、造价控制等各项指标全部纳入到承包评估机制中来。除此之外,还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考核量化标准,从而有效实现项目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应当创新风险抵押机制。目前,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构建起了“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体系,由项目经理按工程产值的一定比例,拿出较大数量的风险抵押金,对项目全责经营,赢利重奖,亏则重罚,逐步构建起了“责任、风险、权利、利益”相互协调的项目管理模式,从而有效扭转传统的项目承包包赢不包亏的问题。从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发展来看,这种风险抵押机制日趋发挥出其积极作用。再者,重视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通常情况下,分项工程多、合同管理和施工管理难度大、规模比较大等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减少管理层次,减化生产关系,就需要建筑企业以精干主体为出发点,把管理形式从传统的金字塔式变为扁平式。虽然不同的工程项目在管理重点上是不同的,但项目管理始终是以项目成本核算制和项目管理责任制为核心,这两个核心制度的落实与否,是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协调有序实施工程项目的保证。所以建筑企业内部要通过对市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监督机制和用人机制等有效机制的完善,来使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得以保证。

(二)造价控制层面的创新

首先,应当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造价管理体系。构建包含法人、项目负责人以及基层作业队伍三个层次在内的造价控制体系,并科学有效的对待三者之间的关系。法人是整个工程项目决策的核心;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经济核算以及资金回收等工作;基层作业队伍是现场施工以及人员管理的重要基础。只有构建了三位一体的造价控制体系才能够有效实现整个项目管理的积极作用。其次,加强企业目标成本的管理。工程项目建筑企业产品成本目标的确定是与产品价格直接联系的,所以企业目标成本的确定要密切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有针对性地作出评估测算。要按作业层直接成本费用、项目部间接费、上级管理费等不同部分进行分层测评,然后再根据各项目造价较低指标确定企业的目标成本,测算出市场能够接受的成本指标。

(三)人员管理层面的创新

首先,应当明确整个项目组织的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建立层次化的目标责任体系,在企业全员范围内开展目标责任绩效考核,使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明确自身在项目目标系统中承担的重要任务,这是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建立的基础。其次,应当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项目管理人员除应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以外,还应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这有利于使项目参加者对项目的总目标达成共识,有利于各种人各方面相互理解,相互了解,以建立和保持好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减少磨擦,减少对抗,化解矛盾,有利于组织目标趋于一致,从而提高项目的组织效率。再次,应当加强法制教育。法制观念淡薄是造成重大事故的隐患。譬如重庆綦江虹桥的倒塌,造成了生命和经济的双重损失,究其根源就在于项目管理机构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可以讲是知法犯法,一味追求经济效

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四)确定需要改进和创新的目标一旦你对过去的项目建立起了回顾,确立了质量对小组的意义,你就要建立短期以及长期改进的一些目标。目标要尽可能量化,所以你要划分几个简单的阶段,标明你是否采取了适当的过程朝着目标前进。作为缺乏创造力的的最后避难所,轻视“过程”很流行。虽然事实上,能找到改进其工作的方式。当然,如果你总是用已有的工作方式工作,你也就不要期望你会得到比以前更好的结果。有两个强烈的原因要求改进过程:校正问题,防止问题。确保你的改进努力要围绕着已知的或可预知的可能威胁项目成功的问题。找出当前正在使用的方法的长处和短处,以及项目面临的风险。建立可度量和可达到的目标,便于你集中精力实现改进。要使目标具有明显的优先级,并可周期性地监视过程。记住你的目的是,提高你的项目和公司完成的技术和业务上成功,不要满足于一些过程改进书籍里提到的期望细节。要把改进的工作视为迷你项目,具有可分发、资源、计划和有责任的小项目。否则,过程改进活动将总处于比诱人的技术工作低的优先级上。

三、结束语

创新是建筑工程企业得以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且能够将本企业的项目管理框架不断完善与充实,使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而为建筑工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鹏.浅谈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J]. 科技创业月刊 ,2010,(09).

篇(4)

Abstract: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based on a network in the information age,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apid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in project management. This paper studie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中国分类号:TH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1前言

21世纪是一个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战略资源,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进入21世纪后,建筑业在我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实现工程建设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交流,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运而生。信息技术主要依托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及其他办公设施,信息技术管理即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管理、基层业务处理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本文就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2目前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2.1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指在项目实施阶段,通过项目的策划和项目控制,以实现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进入21世纪后,建筑业在我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工程规模逐步扩大、施工难度日益提升,面对日益大型化、综合化、复杂化的建筑工程项目,知识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的特点亦越来越突出。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已很难满足现状工程管理过程中更为严苛的安全、质量、环境等的要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工程项目的管理提供了有利平台。信息技术主要依托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及其他办公设施,信息技术管理即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项目管理已成为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筑企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费用、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信息采集、分析管理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与之相符,如多用户并行服务、更精准直观的形象测量与管理、综合分析安全与环境等要素,通过科学分析更加精确地保证物资运输与现场暂存。

2.2信息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项目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较低,造成工程建设信息使用率、有效率及工程完成的效率偏低,同时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进程缓慢,影响因素主要为信息化效益低、行业标准不统一、软件应用存在误区、信息化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以及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体制不健全等。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现状与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尤其与国外成熟的信息技术应用要求间的差距较大。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2.3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中的特点

传统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围绕项目管理中的进度、质量、物资、人员、费用等的管理需要组织信息,以图表等形式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进度检查与控制、物资周转与消耗分析,资金流动管理等。现在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储存等,以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同时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管理和基层业务处理。其特点如下:

(1)信息传递中断。在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试运行、运行等过程中往往由于信息的不连贯造成中断,如在设计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传播载体主要是纸质图纸,即使采用CAD图纸进行传递,也很少通过网络进行;同时,基层施工单位反馈的的有关信息无法通过一条有效地链条以数字转换的形式传递给设计单位,导致施工及设计信息中断,建设单位无法得到与竣工图纸相一致的信息,使得项目建设过程中信息传递效率和可靠性降低。

(2)信息的分析、利用率偏低。在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不同部门间有时需要相同信息时,如:技术人员需要图纸中提供的钢筋规格、配置、参数等,预算、统计等不同部门都需要这样同类信息,由于信息无共享渠道,造成重复处理,降低了信息处理效率。

3提高信息技术在程项目管理中有效运用的改进方法

目前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信息技术运用水平较低,造成工程建设信息使用率、有效率及工程完成的效率偏低,同时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进程缓慢等问题,为提高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有效运用,现提出以下几点方法。

(1)从立法角度来讲,国家政府应优化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的有效环境。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法律制度体系和权责利相结合的项目管理体制。如进一步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制等,强调从立法、执法上加大违规检查和惩处力度。其次,规范软件开发与应用推广。国家有关部门牵头编制行业通用标准,建立行业专业数据库、搭建有效数据平台等,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协调合作,开发技术先进、通用性好的软件,并对其进行专利保护,采取相关措施鼓励企业应用相关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最后通过建立一套合乎我国国情的工程项目管理培训和认证考核体系,努力提高行业人员管理信息化的水平,确保持证人名副其实,能承担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任。

(2)建筑工程企业应积极提升自身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大对信息建设专用资金的投入,如购买电脑、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积极配备安装设施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等。其次,在实践中寻找一款适合于自身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软件。然后,专门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人才,保证其能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灵活应用。虽然信息技术依托于计算机、网络等,但是信息技术管理还是以人为主导,通过计算机、网络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所以组织专业培训势在必行。

4结束语

目前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程度相对偏低。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在现在建设工程环境愈发复杂的情况下已暴露出诸多弊端。在建设过程中适时采用信息化程度高、资源耗能低、能有效控制预算、确保工期和质量的新型项目管理措施势在必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也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更为项目建成后的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工程项目管理的进步不能单单依靠信息化技术,更需要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努力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

参考文献:

篇(5)

一、工程项目市场合同信息化的现状

在现代化工程项目管理中,企业越来越强调系统的集成,在工程项目中界面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项目的各类系统,如目标系统、技术系统、行为系统、组织系统等,他们的系统单元之间,以及系统与项目质量、项目进度、材料供应、工程安全、外部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界面。

然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看看:

(一)项目的各类组织系统之间以及项目整个系统与外界环境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管理界面。例如,政府主管部门、项目管理组织、承包商、材料供应商等项目参建单位之间的工作往来形成了复杂的管理流程界面。

(二)在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之间的管理流程界面。建设项目自可行性研究至设计、设计到施工、施工到验收,在这些界面的两侧的管理环境及参与单位都有着显著的不同从而导致管理流程的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不同的工作、人员行为以及控制方针,从而形成了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之间的管理流程界面。

(三)各管理子系统之间的职能管理流程界面。在建设项目的管理中,项目管理的各个职能以及各个管理部门在项目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关系,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由于各子系统的功能不同、目标不同,按其职能可将项目管理系统分解为进度管理子系统、成本(投资)管理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合同管理子系统等,从而各个子系统之间构成复杂的职能管理流程界面。

二、影响企业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因素

(一)合同文件管理模块:收集、整理合同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资料以及其他一些与合同管理密切相关的资料,进行合同文件的检索、查询、合同数据的输入、修改等。其涉及的数据有:建设工程合同协议条款,建设工程合同条件,洽谈、变更、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纪要、协议,招标工程中标通知书,投标书,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标准规范和其他有关资料,技术要求等。

(二)合同条款检索模块:可对各类合同条款进行检索,以便监督合同的履行和合同的实现。合同条款检索可分为无条件检索和有条件检索,无条件检索是按合同条款的自然顺序进行检索;有条件检索是按使用者所选择的条件进行检索查询。选择条件可分为:条款检索、条款项检索和主题词检索。

(三)合同管理模块:它主要涉及的数据是在工程建设中,关于工程质量、费用、进度等方面的信息。它分为合同实施控制子模块,合同变更管理子模块,索赔管理子模块。合同实施控制子模块:主要是对工程质量、费用、进度等方面信息进行分析和实施动态管理,将合同实施结果与合同计划目标对比,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及时调整合同实施计划。合同变更管理子模块: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合同变更,可自动生成变更清单,计算变更费用,生成变更详情表,计算变更净值,以及变更与原合同的对照表,并及时反映变更后的总投资变化情况。合同索赔管理子模块:主要包括索赔证据管理,索赔鉴别管理,索赔计算管理,索赔文件管理及有关数据库的管理等,为管理人员提供有关收集、查询、加工、更新有关索赔的各类工程数据的服务,提供索赔意向通知书,索赔报告,进行索赔计算等。

三、如何强化信息化管理建设

(一)合同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合同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合同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任何一个建设项目的实施,都是通过签订一系列的承发包合同来实现的。通过对承包内容、范围、价款、工期和质量标准等合同条款的制订和履行,业主和承包商可以在合同环境下调控建设项目的运行状态。通过对合同管理目标责任的分解,可以规范项目管理机构的内部职能,紧密围绕合同条款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2、施工合同是承发包双方履行义务、享有权利的法律基础。为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明确承发包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可以合理分摊承发包双方的责任风险,建设工程合同通常界定了承发包双方基本的权利义务关系。

如发包方必须按时支付工程进度款,及时参加隐蔽工程验收和中间验收,及时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和办理竣工结算等。承包方则必须按施工图纸和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向业主提供符合约定质量标准的建筑产品等。

3、合同是处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争执和纠纷的法律证据。建设项目由于建设周期长、合同金额大、参建单位众多和项目之间接口复杂等特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不同承包商之间、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以及业主与材料供应商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争执和纠纷。而调处这些争执和纠纷的主要尺度和依据应是承发包双方在合同中事先做出的各种约定和承诺,如合同的索赔与反索赔条款、不可抗力条款、合同价款调整变更条款等等。。

(二)大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流程的构建步骤

1、为了保证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成功实施,必须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流程体系,而一个理想的流程体系结构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流程同步,指流程应具备在质量、数量、时间等方面准确满足建设项目合同目标实现的能力。(2)流程高效,是用总的流程成本来计算,理想水平是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来保证项目信息流程、资金流、物资流的运转。

篇(6)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在发展中,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大型建筑企业势必要走上总承包管理道路。所谓总承包管理,就是项目管理班子利用其在管理、资金、技术、各类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契约管理、商务管理、信息流管理、技术管理、风险管理等管理途径,合理组织各类资源,对分包实行统一的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最终确保项目完成的一种管理活动。该管理活动在规范工程项目管理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为建筑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突出总承包管理的资源管理

作为工程资源管理中的核心环节,资金管理能否顺利的进行,将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管理效果。而在整个总承包管理中,资源管理的加强途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在收取资金时,相关负责人应第一时间对所需资金进行收取,同时还应按照合同中的相关条款,与业主之间进行及时的沟通,针对拖欠款,需要管理人员使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避免伤害双方关系的事件发生。其次,工程管理人员应严格控制工程支付款,双方在合作时必须具备一定的诚信基础,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最后,针对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垫资状况,应结合着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收取计划,确保资金的及时回收。

2.加强总承包管理的契约管理

契约管理作为推动一些项目管理的主要依据,加强总承包管理中的契约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项目的总承包管理质量。在完善的总承包管理中,常见的契约管理主要体现在与业主的契约、各专业分包契约、材料供应商契约等几个方面。在整个契约管理中,需要总承包班子中的各个成员充分理解中标合同中的内容,同时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可以建立其相应的合同交底制度,以便合作双方对合作的内容、条款、管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为今后的索赔工作做好铺垫。在整个契约管理中,范围最广的应属分包契约范围,除了包括相应的专业工种外,还包括分包项目的工种、设计方案、劳务及材料供应等等。管理人员在管理这类契约时,应仔细分析契约中的各项条款,避免文字隐性条约的出现。与此同时,要想达到好的契约管理目的,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管理人员可以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也可以出台统一的分包合同示范为本。作为工程项目的总承包班子,应充分重视契约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契约管理制度,实现工程契约的科学管理。

此外,在处理业主与分包关系上,可以从合同授权这一方面出发,以此来避免分包合同管理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同时还能将合同风险降到最低。作为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施工管理能否得到科学有效的落实,将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及今后的投入使用。在整个施工生产管理中,需要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工程管理中的各个条款,将其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来提高自身项目的履约能力。

3.完善总承包的技术管理

在整个总承包的技术管理中,除了相应的技术攻关外,还包括总承包项目班子的技术管理。其完善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技术应用上的管理。在整个技术应用管理中,作为总承包班子,应当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跟踪技术的进展情况,不断予以检查和反馈。尤其要关注高难技术及各类专项技术,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其次是技术支撑管理,即所谓的项目攻克技术管理。在管理活动在进行中,需要确立相应的管理课题,该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对直接关系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今后的发展。再次是技术协调管理。即对工程项目施工中所需的施工技术进行协调,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科学的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工程成本投入。最后是技术优化管理。在该管理活动中,重点在于突出项目班子对管理方案的优化,并以此来增加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该方案管理中,需要管理人员结合着工程项目的实际发展状况,对施工技术进行彻底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管理目的。

4.做好总承包管理的商务管理

作为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务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商务管理活动中,总承包管理需要面对业主、分包、咨询等多个单位,这就要求总承包班子能够在开展商务管理前,结合着工程商务管理中的各个事项,提前做好策划管理、过程管理及竣工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签证、沟通等工作上,同时为今后的工程结算及索赔工作奠定基础;而针对各个专业分包,则需要结合着分包工程的实际状况,确保分包施工的顺利进行;在竣工商务管理中,管理人员应抓好结算、索赔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为工程的顺利竣工画上完美的句号。此外,在整个商务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应随时与造价单位保持联系,确保工程预算、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5.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提高工程项目总承包的管理水平,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建筑企业的负责人能够认清行业发展形势,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加大工程项目总承包的管理力度,为其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红.我国发展工程总承包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1(12)

篇(7)

一、BIM和BIM相关软件简介

目前,工程建设行业正在运用的BIM和BIM相关软件约14种,这些软件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类:

第一大类:创建BIM模型的软件,包括BIM核心建模软件、BIM方案设计软件以及和BIM接口的几何造型软件;

第二大类:利用BIM模型的软件,除第一大类以外的其他软件。

不同类型的BIM软件可以根据专业和项目阶段做如下区分:

1.建筑:包括BIM建筑模型创建、几何造型、可视化、BIM方案设计等

2.结构:包括BIM结构建模、结构分析、深化设计等

3.机电:包括BIM机电建模、机电分析等

4.施工:包括碰撞检查、4D模拟、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等

5.其他:包括绿色设计、模型检查、造价管理等

6.运营管理FM(Facility Management)

7.数据管理PDM

对于一个项目或企业BIM核心建模软件技术路线的确定,可以考虑如下基本原则:

①民用建筑用Autodesk Revit

②工厂设计和基础设施用Bentley

③单专业建筑事务所选择ArchiCAD、Revit、Bentley都有可能成功

④项目完全异形、预算比较充裕的可以选择Digital Project或CATIA

当然,除了上面介绍的情况以外,业主和其他项目成员的要求也是在确定BIM技术路线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基于BIM及其相关软件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

基于BIM技术的信息管理模式极大地打破现有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屏障,集成工程项目各阶段、各关键指标、各组织、各专业、各项目的信息融合,形成更加广泛的集成,协调工程项目系统目标、外部资源、内部资源的信息流网络。

基于BIM及其相关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在信息集成模型中的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BIM中央数据库是信息流的枢纽,是沟通平台和存储中心。BIM中央数据库连接不同工程对象数据、过程和资源,是一个包含丰富数据、面向对象的、具有智能化和参数化特点的建筑设施的数字化表示,支持项目生命期中动态的信息创建、共享、更新和管理,保持信息的清晰度、一致性。

(二)通过网络交互平台,各阶段、各关键指标、各组织、各专业、各项目当前的供应信息范围内都可以和其他节点进行信息访问与共享需求。信息的使用性可表现为一对一电子提交、小规模封闭群体之间数据交换和多对多集成和高水平协同作业,保持信息的及时性、交互性。

(三)随着工程项目的深入和进展,BIM信息模型逐步深化、逐步细化,不断更新、修正和补充,使得项目全生命期的信息得到有效的组织和追踪。信息不仅要管理好当时的用途服务,还要管理好其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重复利用的用途,保持信息的完整性。

(四)信息集成管理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成本,提高项目收益。提高信息对称都能够增加项目收益,但同时需要支付更多的成本。信息串联共享后,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成本减少,此时信息不对称的适度空间扩大许多,由此,取得同样的信息对称度,支付成本减少,体现信息对工程项目服务的增值性。

(五)通过信息集成管理对项目目标主动控制,动态优化。基于BIM技术的信息集成管理可以进行设计中各专业协调、管线碰撞检查、节能计算、能耗模拟、可持续分析、施工方案模拟、脚手架支撑体系验算模拟、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安全管理等,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实施动态优化,主动控制,进而提高工程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的质量、工作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体现信息对工程项目服务的动态优化性。

三、BIM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就在提升工程造价水平,提高工程造价效率,实现工程造价乃至整个工程生命周期信息化的过程而言,BIM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BIM数据库的时效性

BIM的技术核心是一个由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信息在建筑全寿命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工程施工及市场变化,相关责任人员会调整BIM数据,所有参与者均可共享更新后的数据。数据信息包括任意构件的工程量,任意构成要素的市场价格信息,某部分工作的设计变更,变更引起的数据变化等。在项目全寿命过程中,可将项目从投资策划、项目设计、工程开工到竣工的全部相关造价数据资料存储在基于BIM系统的后台服务器中。无论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工程竣工后,所有的相关数据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参数设定,从而得到某一方所需要的相应的工程基础数据。BIM这种富有实效性德共享的数据平台,改善了沟通方式,使拟建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及后期项目造价人员及时、准确的筛选和调用工程基础数据成为可能。也正是这种时效性,大大提高了造价人员所依赖的造价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避免了传统造价模式与市场脱节、二次调价等问题。

(二)BIM形象的资源计划功能

利用BIM模型提供的数据库,有利于项目管理者合理安排资金计划、进度计划等资源计划。具体地说,使用BIM软件快速建立项目的三维模型,利用BIM数据库,赋予模型内各构件时间信息,通过自动化算量功能,计算出实体工程量后,我们就可以对数据模型按照任意时间段,任一分部分项工程系分其工作量,也可以细分某一分部工程所需的时间;进而也可结合BIM数据库中的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信息,分析任意部位、任何时间段的造价,由此快速地制定项目的进度计划、资金计划等资源计划,合理调配资源,并及时准确掌控工程成本,高效地进行成本分析及进度分析。因此,从项目整体上看,提高了项目的管理水平。

(三)造价数据的积累与共享

在现阶段,造价机构与施工单位完成项目的估价及竣工结算后,相关数据基本以纸质载体或EXCEL、WORD、PDF等载体保存,要么存放在档案柜中,要么放在硬盘里,它们孤立存在,使用不便。有了BIM技术,便可以让工程数据形成带有BIM参数的电子资料,便捷的进行存储,同时可以准确地调用、分析、利于数据共享和借鉴经验。

BIM数据库的建立是基于对历史项目数据及市场信息的积累,有助于施工企业高效利用工作人员根据相关标准、经验及规划资料建立的拟建项目信息模型,快速生成业主方需要的各种进度报表、结算单、资金计划,避免施工单位每月都花大量时间核实这些数据。建立企业自己的BIM数据库、造价指标库,还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对比指标,在编制新项目的投标文件时便捷、准确的进行报价,避免企业造价专业人员流动带来的重复劳动和人工费用增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也可以利用BIM技术按某时间、某工序、特定区域输出相关工程造价,做到精细化管理。正是BIM这种同一的项目信息存储平台,实现了经验、信息的积累、共享及管理的高效率。

四、结语

只有解决了BIM数据传输及信息分类互用标准问题,才能够真正将整个BIM体系的相关软件、技术统一整合到一起,产生合力,发挥放大效应。

篇(8)

[中图分类号] F2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9-0036-03

[作者简介] 杨耀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工程监理中心副总经理、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供应链管理。

(河南 郑州 450011)

供应链管理是从制造行业起源并得到广泛成功应用的管理概念,其主要管理理念是:系统、集成的思想,互信合作,信息共享。在工程建设领域,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围绕核心企业形成的供应链之间竞争,当工程项目从竞争环境转向竞争合作环境时,采用供应链管理就是必然结果。本文从工程项目的特点出发,研究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性和设计策略。

一、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双核心特征分析

借助制造业以制造企业为供应链核心的特点,许多学者认为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施工承包商,应围绕承包商构建工程项目供应链。但是,仅仅把承包商作为工程供应链的核心是片面的,虽然有些学者也认识到了项目业主在工程项目供应链中所发挥的作用,但并未认识到项目业主是工程项目供应链中的核心。实际上,工程项目供应链具有双核心特征。

(一)项目业主是工程项目供应链核心的分析。项目业主应是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主要原因是:

1.项目业主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工程项目寿命周期是从项目产生到报废的全过程。从项目运行角度来说,整个寿命周期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包括:项目需求产生阶段、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项目施工(或采购)阶段、项目竣工移交阶段、工程运行和维护阶段、工程报废阶段。工程项目的六个阶段是相互联系、逐级推进的,形成了一条寿命周期链条。在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过程中,每个阶段均需要项目业主的直接参与和控制。项目需求需要项目业主调研和分析;项目规划决策需要项目业主做出判断和决策;项目施工需要项目业主的整体控制;项目的竣工移交使项目业主获得工程实物;运行管理需要项目业主负责;工程报废处理也需要项目业主来处理。所以,项目业主是工程管理的主体,工程整个寿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均需要项目业主的参与和控制。

2.项目业主采购方式决定了工程项目供应链的结构。工程项目供应链是典型的用户驱动供应链,工程项目供应链的结构受项目业主的控制,项目业主的采购模式不同,供应链的结构就不同。

目前,项目业主采购方式的变化趋势是:由分别部分采购转变到一体化采购,由实物资产的采购逐步转向最终服务的采购。由分别部分采购转变到一体化采购,意即不再分别采购设计服务、工程产品、运行服务等,而是把所有的服务和产品一起采购。由实物资产的采购转变到最终服务的采购,即突破传统的采购工程产品的概念,转向采购最终的服务,真正实现由项目业主到项目用户的转变。这种采购模式,以传统的采购中心施工承包商为中心,沿着工程供应链,沿着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逐步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图1表示了三种扩展的结果,随着采购范围的扩展,分别出现了DB、BOT、BOO等方式。

3.工程项目施工过程需要与项目业主直接接触。工程项目施工是现场进行,不同于制造产品的工厂化生产,所以受外界尤其是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同时,工程项目的供应链是汇聚式的供应链,所有的材料和服务送到施工现场用于工程施工;工程施工过程复杂,施工工期长、技术含量高、涉及的专业多;工程项目供应链构成系统众多,涉及的部门包括:总承包商、分包商、材料生产企业、设备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监理公司、设计公司、业主、政府部门、银行、保险公司等,供应链管理比较困难。从产品特征来说,工程产品为不动产,不需要产品的物流配送。所以,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离不开项目业主的参与和控制。

4.项目业主是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受益者。有效的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工程建设各方的信息共享和互信、合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的实施绩效,表现为工程项目工期短,成本低,质量好。工程项目工期短,可以使工程项目尽早投入运行,使项目业主尽快获得正的现金流,提高项目业主的收益;工程成本低,可以有效地降低项目业主的负现金流,使项目的效益更加显著;工程质量好,可以提高工程运行保证率,保证工程的顺利运行,保证工程的预期产出,保证项目业主的正现金流的实现。同时,良好的工程质量也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降低了项目业主的负现金流,提高了工程运行效益。

(二)承包商是工程项目供应链核心的分析。正如许多学者的观点,承包商也应是工程项目供应链的核心,主要原因是:

1.施工承包商是项目业主的主要供应商。若以项目业主为中心来看整个工程项目供应链,项目业主的供应商则包括贷款银行、设计方、监理方、运输商和施工承包商等。在项目业主的所有供应商中,施工承包商是项目业主的主要供应商,因为整个工程项目产品主要是由施工承包商生产的,施工承包商是最直接的产品供应商,所以,他是项目业主的主要供应商。

2.施工承包商的供应链比较复杂。一方面,工程施工过程比较复杂,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由于大型工程项目空间跨度较大,尤其是大型的引水工程项目、铁路工程项目等,线路一般较长,建筑物类型多,对施工企业的要求过高,所以,这些工程的实施需要分成许多标段,由多个承包商分别进行施工。对于每个标段,又包含大量的施工作业内容,该标段的承包商需要大量分包商的支持。同时,承包商和分包商又需要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劳务供应商等的支持,而每个支持方又需要其上游供应商的支持,并可能在下游同时是几个分包商的供应商。所以,工程项目施工供应链是一个包含大量交叉链条的复杂网络。另一方面,施工承包商的供应链比较复杂。无论项目业主采用何种工程采购模式,围绕施工承包商的供应链都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施工承包商的上游供应链比较长,而且复杂。因为,为了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承包商需要大量供应商的支持,如图2所示。

3.施工承包商对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影响大。施工承包商对工程项目供应链的绩效影响非常大,因为在整个工程供应链的总成本中,施工承包商的成本占了大部分,所以,直接影响着工程供应链的成本绩效。另外,工程的完工时间主要是由施工承包商的施工作业进度来确定,因此,施工承包商对工程供应链的时间绩效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施工承包商的作业质量直接影响供应链最终工程产品的质量,影响工程的运行。再者,由于工程项目的施工主要是由承包商来实施的,承包商是否能够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供应链,并和项目业主以及项目业主的其他供应商很好的协调合作,决定着工程项目施工能否顺利实施,影响着工程项目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三)两个核心的比较分析。由上述论证可知,不同于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单核心的观点,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具有双核心特性,下面把两个核心进行比较。

从对供应链结构的影响来说,由上述的论证分析可知,项目业主的采购和管理模式,决定着工程项目供应链的结构,采购模式的不同,必然使供应链结构不同。而供应链的结构是供应链的根本特征,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的流动,包括其流向、流量等,影响着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过程和实施策略。而施工承包商仅是项目业主供应链中的一个供应商,虽然其对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影响较大,但是对工程项目供应链的整体结构没有决定作用。

从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来说,虽然工程施工主要由承包商来完成,施工承包商的绩效对供应链管理整体绩效影响较大,但是,项目业主在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中,起到了更大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工程项目供应链是业主驱动型供应链,整个供应链的管理主要由项目业主进行决策和控制;另一方面,工程项目供应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供应链网络,其中有大量的协调工作需要完成。而对于工程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来说,由于地位和能力的限制,施工承包商无法完成对整个供应链所有节点的协调工作,只有工程项目业主才能完成这些协调工作。由以上分析可知,工程项目供应链可以认为是:整个供应链网络以项目业主为主核心,同时在该主网络中,包含着以施工承包商为核心的次网络。

二、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设计策略分析

由于工程项目供应链具有双核心特性,所以其设计策略不同于具有单核心特性的制造业供应链的设计策略。一些学者认为,工程项目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困难是项目的临时性和单件性致使承包商与供应商的关系难以达到长期稳定高效。临时性和单件性是项目的根本特征,是无法改变的,但并不是说不能建立高效的工程项目供应链。认识到工程项目供应链的双核心特性,就可以有效消除项目单件性带来的障碍,实施高效的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

根据工程项目供应链的双核心特征,基于上述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设计思想,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独特的设计策略为:

(一)供应链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均专注自己的核心业务。对于供应链中的总承包商、分包商、材料生产商、设备生产商、物流商、劳务供应商、监理公司、设计公司、运营公司、投资公司等节点,都要专注自己的核心业务,形成、培养、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分包商应关注自己的核心业务,注重核心能力建设,比如可以专注于基础处理施工,形成专业的基础处理公司,能够进行非常复杂的基础处理施工,如大型地下连续墙施工、深度基础灌浆等。

(二)形成不依赖于具体工程项目的、功能齐全的总承包商次供应链。总承包商是工程项目供应链的次核心,围绕总承包商形成的次供应链是构成整个工程项目供应链的重要基础。所以,必须通过总承包商和自己的供应商建立跨项目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形成围绕施工承包商相对稳定的次供应链,该次供应链的功能齐全,能力强大,能够为工程项目业主提供必要的服务。而且,该次供应链是不依赖于具体工程项目的,面向的是供应链的能力建设,准备为项目业主提供必要的全面服务。

(三)集成承包商的次供应链,形成围绕项目业主的工程项目供应链网络。项目业主是工程项目供应链的主核心,所以,项目业主需要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特性和最终用户的需求,确定具体工程项目供应链的结构,并集成承包商的次供应链,构建高效的具体工程项目的供应链网络,以达到提高工程项目总体实施绩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伟,赵振宇,朱营玮.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2003,(5).

[2] Koskela L.. Application of the new production philos-ophy to construction[R]. Technical Report 71. CIFE, Standford University., CA. 1992.

[3] Akintoye A., McIntosh G., Fitzgerald E.A survey of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UK construc-tion industry[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2000, 6: 159-168.

[4]London K.A., Kenley R.. A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conomic supply chain approach fo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 review[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2001, 19: 777-788.

[5] Saad M., Jones M., James P.. A review of the progress towards the adoption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lationship in construc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 2002, 8: 173-183

篇(9)

全过程造价管理现已成为了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其中的基本内容就是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之中,根据工程经济规律及造价管理的要求,首先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工程造价,然后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管理手段对该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以达到提高整个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目的。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如下:

由上图可知,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包括项目的决策、设计、建设准备、施工安装和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整个计价过程是一个由粗到细、由浅到深、前者制约后者、后者补充前者的环环相扣的过程。笔者结合多年的造价工作经验,拟从以下几个环节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进行探讨:

一、重视项目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的作用

依照国家的投资主管部门对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的要求,在投资机会的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误差应当控制在±30%以内;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实际上也就是对工程造价估算精度的要求,直接关系到下阶段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编制的准确度,经审批的投资估算即作为下一步指导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依据。因此投资估算对于项目的决策及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工程造价前期控制与管理。

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以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于设计。据资料分析,设计费只相当于建设工程总造价的1%~2%,但正是因为这少于2%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达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的建设效益是何等重要。因此,建设单位应抓住设计这个关键阶段,为控制工程造价把住龙头。

1、实行设计方案招标制度。通过设计方案招标来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从而保证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合理性、准确性,避免因设计质量问题而出现的设计修改,同时还可选择技术先进、投资节省的最佳方案。

2、在设计阶段开展监理工作。目前,工程监理主要在施工阶段进行,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尚未全面展开。在设计阶段开展监理工作,对设计质量及工程造价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事前控制,有利于减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

3、利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优化。价值工程侧重于设计阶段开展工作。特别是随着“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模式的推广,以达到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如采用灌注桩基础,与预预制桩相比,每平方米建筑可降低投资30%,节约钢材50%。

4、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限额设计对各专业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强化造价意识。

三、推行工程招标投标制度,加强招标管理。

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制度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招投标可以提高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以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缩短建设投资的回报周期,建设单位可以充分利用招投标这一有效手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1、合理编制招标文件。建设单位或招标机构成应根据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试行规定》及相关附件(九部委文件56号令)的内容:如投标人须知、合同条款及格式、图纸、技术标准和要求、投标文件格式等编制招标文件,同时还必须将招标答疑、以及对招标文件的澄清、修改等资料及时寄送到投标单位,以便投标人及时掌握情况修改投标书。

2、尽量编制标底,做到心中有数。建设工程标底的编制应该由具有较强造价业务知识且要求熟悉现场施工条件的造价工程师来编制,并考虑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使标底价尽量准确且符合实际。同时,编制标底可防止投标单位串通投标、故意抬高工程造价。

3、认真审核投标报价。投标人在编制预算报价时,往往会将工程量可能变化较小的项目单价降低,将可能变化较大的项目单价增大,以期达到在竣工结算时追加工程款的目的。所以建设单位应当对投标报价进行认真审核,防止高估冒算,防止错项漏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经济损失。

四、认真对待合同内容与条款,重视合同管理

1、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签订严密的施工承包合同,同时在施工中加强合同管理,才能保证合同造价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减少履行合同中甲乙双方的纠纷,维护合同双方利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签订合同时,要仔细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市场因素及各种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尽量在签订合同时考虑周到,在合同条款中表达清楚。又如,某合同规定:如果钢筋、水泥、红砖、木材等主要材料价格因政策原因波动在±15%以上,方可协议调整。

五、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

1、了解市场信息,合理确定材料价格。材料费往往占工程预算造价的60%以上,因此在施工阶段合理确定材料价格,特别是按实结算或甲供材料的工程,尤其要控制好材料用量和材料价格,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2、严把设计变更关。在施工中引起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设计粗糙,使工程实际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符;为此,建设单位应指派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常驻施工现场,随时掌握并控制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

3、严格现场签证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督促施工方按图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严格现场签证管理,是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六、加强竣工结算造价的审核管理

竣工结算造价审核是竣工结算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经审查核定的工程竣工结算是核定工程总造价的依据。建设单位的审核人员应坚持按合同办事,对工程预算外的费用严格控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应进行认真审核。为此,建设单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审核合同条款。在审核工程结算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合同文件,正确理解合同内容的含义。其次要熟悉合同双方约定的结算办法、计价定额、取费标准、主材价格及优惠条款。

2、审核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所有隐蔽工程在隐蔽前都有相关人员如乙方施工员、甲方现场代表现场监理工程师、设计人员等的签字认可。所以在审核竣工结算时应该核对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和签证资料是否属实。

3、审核设计变更签证。设计修改是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图纸,经设计人员签字和设计单位加盖公章,并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同意。同时,还要对设计变更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方能列入结算。

4、审核工程量和价。审核工程计量的准确性,防止多计工程量、重复计量计价的错误;如工程量计算单位与定额单位不一致的错误经常发生,定额子目很多是以100或1000为计量单位,这样很容易出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错误。

综上面所论述,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是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建设单位不应该只局限于工程预结算的审查,而应当加强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的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造价,实现预期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1、观念创新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国内外从事工程项目管理企业都积极探索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项目管理行业的整体发展,相关企业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管理经验。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立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立足市场发展的层面上进行定位。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制度和体制进行创新是工程项目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对制度和体制进行创新最主要的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创新方案要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出发,要根据信息时展需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2、组织机构体制创新

直线职能制成为现今我国建筑企业组织机构的主要组织模式,由于该结构形式只适用于生产行业而不是建筑行业,因此,必须建立新型的组织体系以适应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有结构设置、用人方式、文件制定、合同管理方式等。在机构设置上应做到个部门职责明确,人员设置合理;在用人方式上应按照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合理配置各专业人才,在文件制定上应按照健全本公司管理体系的要求认真编制项目管理手册、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等;在合同管理上应积极探索高效的合同管理模式。在项目施工管理中,项目合同签订后,有必要把建筑企业管理的范畴进行延伸,应从项目招投标开始直至项目竣工验收,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管理。

3、技术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建筑企业要采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采用新的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来提高企业适应力,形成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

4、项目管理信息化

在信息化时代,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管理的成本效率和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决定着工程管理工作的成败,因此必须加快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开发适合自己企业的信息集成化管理。其次,应积极引进市场上比较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等,借助管理软件可以对合同、工程进度、质量、成本等进行综合管理,可大大减轻各部门的工作量,减少错误的发生,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方法

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还同时需要两种方法:项目管理方法和项目实施方法。项目管理方法是为项目实施方法得到有效执行提供保障。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起始阶段,执行阶段和结束阶段。 其中,起始阶段是为整个项目准备资源和制定各种计划,执行阶段是监督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完善各种计划并最终完成项目的目标,而结束阶段是对项目进行总结及各种善后工作。根据各阶段的施工进度采用针对性强的项目管理方法,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加强质量管理 。2、加强进度管理 3、工程成本管控 4、安全管理 5、合同管理。

三、结语

上一篇: 小额经济纠纷起诉流程 下一篇: 债权法案例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