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解决问题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2 09:15: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一数学解决问题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一数学解决问题

篇(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75-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探究法去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常,我们大致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思考合作——解决问题这几个环节去组织实施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上,这其中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独力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等方面。

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大胆付诸实践,现将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作法归纳如下。

第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新教改中,我们强调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以感兴趣为前提的。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指由于某些事物或活动带来情绪感染而引人入胜所直接引起的,间接兴趣是由于事物所导致的结果具有意义而发生的。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将两种兴趣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持久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掘兴趣的作用,用有趣的小游戏,生动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精心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们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表现出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规律》一课时我们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的注意力因集中在生动的图文中而进入到教师预设的情境中:小白兔去集市买胡萝卜,黑兔大伯的胡萝卜60元买10个,灰兔大婶的胡萝卜24元买4个,只有白兔姐姐的胡萝卜6元钱买1个,小白兔说,还是白兔姐姐的胡萝卜最便宜啊!同学们,你们说小白兔说得对吗?这样生动的小故事和我们要讲的课密切相关,而形式新颖,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非常有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

2、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数学知识本身较抽象,它是从诸多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事理,如果要将数学学好,还需要学会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这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创设一些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们从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还能让学生懂得学以致学的道理,同时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会进入到死学的误区。

例如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去春游时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租车的问题:有大巴和中巴两种车型,如何租车最便宜?还有买门票的问题:有个人票和团体票等不同的选择方法,如何做才能最省钱?这些问题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境,要综合考虑价格、人数等,老师以这样的情境去引导学生的探究,比较容易发现问题。

3、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孩子的特点是具有好奇心,有探索精神和挑战意识。依据这一特点,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将问题创设得富有挑战性,有创意,有新意,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才能发现新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与创造的过程,只有出现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会有新的发现与新的创造。

例如,在比较8607和7086这两个数的大小时,我们可以用卡片组合式的游戏法来设置情境,让同学把四个数制作成卡片,然后进一步深化到如何组合出最大四位数与最小四位数,学生不仅要考虑排列出的数的大小,还要考虑到四个待用的数中零是个特殊数,不能放在千位,这样,将问题的情况情境化中又提高了难度,同时又具有开放性,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多方引导,解决问题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导”的作用着重体现在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将本堂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掌控,一般性问题可由学生自己做自己讲讲思路,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学习,最后经教师点拨来让学生掌握。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总结学习的经验与方法,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有效反思,这是提升能力的一个关键步骤。

1、独立思考在前

当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后,教师不宜着手帮助解决,首先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即便学生不能想出最后的解决办法,这思考的过程是熟悉问题,整理思路的过程,没这一个基础过程,接下来的合作探究就缺失了自己的观点,而且不明白自己是在哪个环节中存在疑问。所以,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掌握情况来把握好独立思考的时间。

2、小组合作探索

当有的学生对问题有了答案,有的学生知道自己的疑问所在时,教师对于那些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可以根据情况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家对问题不同意见的争论中,理越辨越明。同时让那些水平高的学生当一把水平低的学生的小老师,这样,有利于学优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篇(2)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1.“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去发现问题,使得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团体协作的意识。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会审题,能合理地、科学地分析设置的问题;第二,学会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想方设法通过数学来实现“问题解决”;第三,学会归类运算,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已转化好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和总结;第四,学会反思,对已总结的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反思,找出不足;第五,学会自行创设问题情境。能结合实际提出类似的数学问题,并创设相应的数学情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2.“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中“问题性”的设计:教师应花大力气寻找相关材料,坚持“四问”,即问自己、问资料、问同事、问网络,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以“恰时恰点”的设问来引导学生的数学活动;展现与现实世界生活相关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激发提问热情,孕育创造精神,让学生在不断有收获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首先,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有意识地、巧妙地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研究的兴致。可以这样来进行:(1)用通俗的语言把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正确的描述,进一步拉近问题与现实的距离;(2)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形象地、逼真地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还原和分析。

其次,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在“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活动。学生在自己理解和尝试“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会难以把握问题目标,并且因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到位,对学生是否能够进行知识的正确运用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做好以下几点:(1)温习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复习问题的解决方法,理解知识与问题的联系和它们的不同点;(2)充分利用联想、猜测、化归、类比等数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探讨,尽量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简单的问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而难度相对较大的问题通过共同分析、共同完成也能增强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篇(3)

1.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2.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3.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4.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5.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6.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知道了培养目标,那么该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呢?“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2.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

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常用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3.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

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常用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

4.练结,把知识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常用练习形式:(1)例题变式。(2)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3)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命题,相互考察。

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071-01

1 问题解决法的内涵

问题解决法的教学方式也可称为“问题式”教学法。顾名思义,该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方式。“问题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核心,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搜索资料、讨论交流,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思考、举一反三、解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的过程。“问题式”教学法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特定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设计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开拓思维,获得问题解决的技能。目前,“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2 问题解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程序

2.1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要创立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在课堂内容上、知识点上、原理运用等处发现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去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诱导学生主动探究。比如在教授《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椭圆的含义是什么?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是如何得出椭圆的标准方程?以此为基础如何去求出双曲线方程?针对这些引导性问题,学生就会积极地去回忆之前课程中关于椭圆知识的学习,并举一反三,思考、讨论、交流、独立探索,这时就会有学生开始对双曲线的定义有一些感知,教师可以做出适当的鼓励与赞扬。

2.2 独立探究,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有效桥梁。“问题式”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分析探究问题,学生需要收集信息、整合资料、研究探索、分析问题。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立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并创建一个实践的活动环境,让学生能够手脑并用,自由发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利于分析问题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架构体系上进行再思考。教师在学生分析问题时要进行适当点拨。

2.3 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靠单个人的力量解决,更多的时候需要与他人合作。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模式,加强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去伪存真,还要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把控,收集出大家共有的问题、难题、核心问题等,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汇报,最终形成知识。比如在上述教授《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过程中,学生针对问题“如何求出曲线方程”,学生在分析后可能会得出曲线的标准方程,这时教师就要适时地提问:椭圆方程是否可以认为是双曲线方程,椭圆的标准方程与定义式方程之间要经过怎样的变换等问题。

2.4 实践应用,深化问题

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到实践中并以此举一反三。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基本习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同时也可安排一些拓展性的习题,让学生发散性地从不同角度进行解决。

3 问题解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创建合理的数学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和学生已有知识的结合点设计出数学问题,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但切忌好高骛远。通过创建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独立、创新、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在教授幂函数概念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创设情境引入:我们学习过的函数y=x-1,y=x和y=x2有什么不同点与共同特征。这些函数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熟知,因此学生比较容易接受。通过学生发现它们指数的不同点和共同特征,教师就可以引进幂函数的概念。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幂函数的概念。

3.2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问题

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对幂函数还只有一些直观的认识,深刻了解其内涵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去引导学生探索。可以用电脑展示幂函数f(x)=x3的图像,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幂函数的图像是对称的吗?然后再用电脑展示y=x-1,y=x,y=x2,y=x4的图像,然后继续问学生这些函数的图像有何特征?这时候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各幂函数的图像就可以知道有些函数是关于原点对称,有些是关于y轴对称。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关于奇函数与偶函数的概念,学生也容易接受。另外,教师也可以用电脑呈现y=的图像,让学生发现它既不关于原点对称,也不关于y轴对称,因此也可以避免学生走进误区,更清楚的认识到并不是所有幂函数都是对称的。

篇(5)

如何解决贸易盈余高增长问题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马骏

2006年11月28日

对中国贸易盈余增长成因所作的实证分析显示:

首先,各因素对贸易盈余/GDP比重变化的贡献的排序是:汇率、外资、外需、内需。在过去11年中,汇率的变化解释了贸易盈余占GDP比重变动的34%, 其次为外资(31%)、外需(25%)和内需(10%)。

其次,贸易盈余/GDP比重对汇率、外资、外需、国内消费的弹性,分别是0.4、0.08、1、0.08;即名义有效汇率、外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OECD国家GDP增长率和中国国内消费各下降一个百分点,将分别造成中国贸易盈余/GDP比重下降0.4、0.08、1、0.08个百分点。

假设中国的政策目标是在三年内逐步将贸易盈余占GDP比重下降为接近于零,则所需的主要变化包括: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累计升值7.5%;外企占出口比重从目前的57%降低至50%;OECD国家GDP增长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因此,如果要在数年内明显改善国际收支平衡,一个可能的政策组合是: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年均升值约2.5%;将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控制在零左右;加速资本项目管制的开放;切实拓宽外企在中国的融资渠道(包括允许外企发债);逐步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争取在一年内分几次将每日波幅扩大到上下2%)。

(全文见《财经》杂志网络版省略“财经文萃”)

宏观

经济转型导致消费波动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耿等

“消费波动小于产出波动吗?”

《经济研究》2006年第11期

消费通常被认为是宏观经济中最平稳的变量之一,但东亚主要经济体普遍存在消费波动大于产出波动的现象。对中国而言,居民总消费在1990年之前波动较剧烈,其幅度(以标准差衡量)比同期总产出波动幅度高出30%以上;之后则显著趋缓,并开始低于总产出的波动幅度。这主要应归因于居民消费行为的转型――转型期中的居民需要时间来理解社会经济环境的变革,需要时间来掌握在新环境下的最优消费策略。此外,耐用品消费不能解释中国居民消费的大部分波动性。

由于经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因此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波动并不同步。1990年之前,农村居民消费波动相当剧烈,达到产出的两倍以上,之后显著下降;而城镇居民消费波动幅度在20世纪90年代反而出现了上升。

政策

“中国输出通缩论”不成立

哈佛大学公共政策教授

肯尼斯罗高夫(Kenneth Rogoff)

“全球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比较》第27辑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简直幼稚得不可救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迅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确实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工资、物价水平下调的压力。但中国出口的高度竞争力仅仅影响相对价格。只要中央银行的目标是长期的整体物价水平,则中国廉价商品出口便意味着其他商品的价格变得更加昂贵。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向全球经济其他部门出口通货膨胀。

不过,“中国输出通缩论”也指出了某些重要的事实。过去十年,发展中国家出乎意料的持续高增长,导致通货膨胀低于预期。但如果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出现急剧下滑,则人们预期的贸易条件变化趋势就可能难以实现,导致通胀压力短期内骤增。因此,如果中国经济增长崩溃,其全球结果就相当于出现石油危机。

国际

中印竞争不会加剧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

威廉马丁(William J. Martin)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

篇(6)

信息技术学科在中小学的开设,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全民素质的提高有划时代的意义。当前教育形势是各门学科都和信息技术相关,用信息化的手段处理和研究教学势在必行。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信息技术发挥出它无处不在的便捷性。虽然在起步阶段,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还无法彻底消除,应试教育还是人们视线中的最终标准,一时难以完全转变到素质教育的层面。但我们还是看到,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教育界都非常重视和关注青少年的素质培养。实践证明,一个真正意义的人才,必须德才兼备,不能只会读书,而不会处理社会活动中的各种信息。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正是在培养学生如何处理信息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为他们将来顺利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注意采取分层教学模式来改变目前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状。

篇(7)

目前,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效率存在影响,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全过程中应用导学案,阶段性的对导学案进行创新等,高中数学教师如果可以有效执行导学案教学,就能够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我国家培养数学专业人才。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问题:第一,编写的形式较为单一。近年来,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各个高中教师之间传播较快,已经形成了属于导学案的教学形式,主要因为高中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教学的经验,对导学案形式加以完善。但是,目前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过程中,机械化的搬用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这也是编写形式单一的重要原因;第二,编写的内容不准确。目前,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存在编写内容不准确的问题,数学教师直接将传统教案中的内容填写在导学案中,致使导学案的内容出现偏差。

在高中数学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首先,在课堂教学之前,导学案的编写问题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不能利用导学案对学生的预习效果加以掌握,主要是因为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不科学,学生难以根据这些问题对课程进行预习,缺少教师的指导,这样,不仅影响学生的预习效果,还会为课堂教学埋下隐患;其次,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只对学生进行课程的教授,没有意识到引导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设置的问题进行学习,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对知识学习的效率就会下降,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降低;最后,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缺乏反思意识,没有对教学效果加以总结,不能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教师也不会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学习加以反思,教师与学生都认为反思工作在课堂上进行就可以了,直接导致导学案教学模式失去开展的意义[1]。

二、高中数学教学导学案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导学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要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数学三年级《数的概念的发展》一课时,准备一些复数教学用具,要求学生自主探讨相关知识,教师只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有主动权与发言权,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良好体现,学习兴趣也会提升,导学案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2]。

2.课堂教学之前的优化

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导学案的编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材对导学案加以编写,设置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复习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数学二年级《曲线方程》一课时,为学生设置容易理解具有导学价值的数学题,使学生可以在预习过程中,对知识有所了解,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3]。

3.教学过程中的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挣脱教材的束缚,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一年级《函数》一课时,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要求其进行小组学习,相互探讨、互相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之间的区别,待学生探讨过后,要求每组学生选出一名同学总结规律,总结良好的小组,教师要给与其奖励,反之,教师要给与其鼓励,使学生在学习效率提升的基础上,充满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息。

4.教学之后的优化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之后,必须注重自身的反思与学生的反思,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一年级《等比数列》一课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时间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加以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导学案教学方法。

三、结语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阶段性的对导学案进行更新,保证导学案的教学效率,在教学之前、教学过程中、教学之后,都要注意强化导学案教学的应用效果,在编写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导学案的特点进行编写,避免按照传统教案对其进行编写使导学案失去应用的意义,进而逐步提升导学案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人们通过多种途径需求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与技巧,然而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高中数学对学生十分重要,同时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虽然现代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文就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目前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使得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变得举步维艰,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存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展开论述。

(一)没有对课堂导学引起重视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学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前奏,这个前奏能否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如果能够在导学阶段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巧妙的设下悬念,那么就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然而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并没有对导学阶段引起重视,很多课堂教学都人为的省略了课堂导学,上课之始教师就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点地讲解,使得学生的学习激情没有得到有效调动。

(二)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

目前存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那么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数学学科的性质来看,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十分重要,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困难,因此有趣的课堂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地讲解,但是却忽视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学生独立进行思考的时间有限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十分重要,很多知识点只有通过学生个人的思考,才能真正得到答案,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很多思维障碍,也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加以解决。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难点问题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产生疑问的关键时期,教师更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然而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被教师的讲解所占据,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四)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也是目前存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高中数学不仅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知识点比较抽象,很多知识点单纯依靠教师地讲解难以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教师只有借助于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知识点更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无疑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二、解决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首先应该引起重视,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一)提高数学课堂导学的有效性

课堂导学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对课堂导学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导学阶段的有效性。在正式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之始开展导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二是为了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课堂导学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将知识有效融入课堂导学之中。在提高课堂导学吸引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样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学生的数学学习时间是十分宝贵的,因此,教师要做好导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为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针对目前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不强的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很多学生感觉数学学习是十分辛苦的,如果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那么无疑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现代教学要求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将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篇(9)

纤维艺术是一种历久弥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纤维艺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并慢慢步入高校课堂教学中。相对于西方,中国的纤维艺术教育还比较薄弱。八十年代才从美国引入到国内,发展相对滞慢。高校展开纤维艺术教育,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还受到制约,致使纤维艺术发展进程举步维艰,很难在国际上有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高校中顺利开展纤维艺术课程的教学,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成了我们深思的问题。笔者就几年来对纤维艺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探索,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

1 对于高校纤维艺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课程结构安排的不合理性

纤维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开设此课程和专业的院校较少,且学时普遍安排较短,教学间隔时长太久。百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纤维艺术课程是从2013年才开始设立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学术交流严重匮乏。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非常被动。

纤维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基本符合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要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然而,在我院的课时设置方面仅占48个学时,并被认定为产品设计专业的选修课程。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学生学到的都是凤毛麟角,很难掌握纤维材料的特性,更别提纤维语言的表现手法,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学生上完一段课,若想毕业设计往此方面延伸,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做出来的作品从材料到技法万变不离其宗,缺乏创新。

1.2 错误的传统观念

长期形成的错误观念导致学生上课非常被动,这种错误的传统观念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纤维艺术只是女性的艺术。大多数人认为它就是靠手工编织的技术,无异于妇女的织毛线活。正是由于这种错误观点的滋生,导致学生上课呈两性分化的现象,很多男生上课不够积极,有逃课、缺课的现象。不可否认,纤维艺术创作中渗透了女性主义的气质和因素,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也有相关研究。而且在其他许多国家,有很多男性从事纤维艺术,他们创作的作品具有女性无法达到的新颖和神秘。这可能源于男女的思维方式不同,换位思考往往会有不同的收获。男人大多偏于理性,而女人大多偏感性,男人在从事纤维艺术的时候,所体现的女性因素和敏感度是与众不同的,独具魅力的。

第二,纤维艺术离我们太远,实用性不强,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这种观点也是源于他们对纤维艺术的了解程度不够,乃至对传统工艺的不自信、不认可。我们知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然而能真正理解并贯穿到自己创作中的人并不多。在现代社会,全民呼吁保护传统文化的今天,它也是我们传统文化弥足珍贵的一部分。在人类产生之初,它就注定与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远古稚拙的结绳记事到唐代织物的富丽堂皇,从宋代丝织物的艳丽华美到现如今纤维艺术的丰富多彩,它一直在紧跟人类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这种柔软的材质,色彩丰富,极具亲和力,容易从视觉上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纤维艺术作品可以达到笔墨、油彩其他绘画、艺术形式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1.3 教学模式陈旧,创作手法单一

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多数院校的纤维艺术课程仅仅停留在编织技法上,教学方式的单一致使学生所使用的材料、技法、空间形式、作品内容几乎如出一辙,很难塑造个性。纤维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装饰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取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了解到它不仅可以运用到平面的壁挂上,而且还能转化成雕塑作品来体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纤维艺术除了在室内公共空间进行装饰,并试图脱离建筑物内部,逐步走入外部的公共景观,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从观念到实践,多方面提高高校纤维艺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完善纤维艺术课程体系建设

相应增加课时,保证授课的连贯性,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纤维材料的特性及其表现技法,为学生毕业设计乃至以后从事设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的设置应该不仅仅停留在一段课,可以将其教学涉及三大构成、基础装饰画、民族图案创意设计、民俗工艺欣赏、纤维艺术理论、纤维编织艺术、纤维软材料造型、纤维雕塑等课程,形成一套完备的课程体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学生从纤维材料入手,指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形态的模仿构造进行创意设计,不断地去熟悉并掌握各种材料,并设法延伸至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2.2 适时地更新传统观念,随时关注纤维艺术学术动态,主张学生参加各类比赛

纤维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需要我们开放思维,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来权衡它,而不能单纯地认为它只是简单的编织技术。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有利于我们在古老的纤维工艺上进行再创造。主张学生在表现意境上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进去,创造出新的形态,赋予作品生命力。除此之外,在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等方面延伸,使作品既具实用功能,又有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教师大力协助、鼓励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参与“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展”和全国美展综合材料作品展等。

2.3 多元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上课之初,让学生做适当的市场调查,充分了解纤维材料的丰富性。使学生了解到纤维艺术的创作材料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羊毛、丝绵等。其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天然材料,如麻绳、竹子、树枝、头发、金箔、蛇皮、藤草等,二是人造材料,如大头针、人造丝、玻璃丝、鱼线、尼龙、皱纹纸、棉毡、各种布等。在技法运用上,除了平织,还要引导学生根据作品要求进行环结、缠绕、缝缀、拼贴、印染、捆裹等,实现表现技法的多元化。在空间表现上,除了传统的地毯和壁挂,鼓励学生往立体公共空间方面延伸,做成软雕塑,抑或做成产品,运用到包装设计上等等,全面打开思维,实现纤维艺术表现的多样化。

2.4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纤维工作室,实现校企合作

在学校没有足够条件和设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和校外的企业或单位合作,实现双赢。百色是壮族聚居密集的地方,其纤维工艺表现形式也非常多样。过去,纤维艺术课程都是带学生去靖西壮锦厂参观,回来写篇心得,走马观花,收获甚微。现在,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学生实践的基地,每年安排一定的时间去现场实习操作,掌握一些操作要领,还可以聘请当地的民间艺人来我院驻讲,使纤维艺术课程不仅限于课堂,增加校外的合作交流和项目经营,校内建立纤维工作室等。

2.5 充分调动本土优势资源,融入纤维艺术中来,形成一定的地域特色

广西传统的纤维材料和工艺多样,如壮锦、水族竹编、博白芒编、瑶族刺绣等,民族元素、图腾纹样也非常丰富,为我们提供了灵感来源。我们立足传统,进行有必要的提取、概括、解构与重组,使作品既具有现代感,又富有民族特色。

综上所述,我国的纤维艺术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校纤维艺术课程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其发展前景不容小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为纤维艺术教育做出自己的点滴贡献是理所应当的。我们应该坚信,中国未来的纤维艺术将会在国际上绽放出光芒。

篇(10)

高一数学期末复习方法:掌握基础知识,勤加练习,提高分析、转化问题能力和运算能力。制定计划,按时完成,并且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一数学期末考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的运用情况,所以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题难度一般不会很难,要全面掌握知识点,把握基础知识点的前提下在弄比较难的知识点。

1、回归课本、明确复习范围及重点范围,多做题巩固。

2、高一数学期末复习的时候要弄懂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基础知熟练掌握。

3、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就要规范答题,要点一个都不能少,该有的步骤一定要有,不要觉得写得少就有能力,严防扣分。

4、在平时联系的时候要掌握好做题的时间分配,提前养成良好的习惯,为高二高三的学习做准备。

复习方法:

1、期末复习分成四个阶段:

⑴基础复习;⑵强化能力;⑶查漏补缺;⑷模拟练习。拿出一半的时间进行基础知识复习。对这些内容一项一项地归纳、整理,真正搞清楚,弄明白。然后,侧重能力测试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的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以求尽善尽美。最后做两套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

2、我们要努力:要勤于思考,勤于动脑;要强化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要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要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上一篇: 自然资源分析 下一篇: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