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的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2 09:15: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音乐课的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音乐课的教学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58-02

“互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互动可让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音乐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重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反复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力图通过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二、营造音乐氛围,让学生“读”懂音乐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认识到:音乐教育首先不是教授技能技巧,不是造就一个提琴演奏家,一位歌唱高手,而是要借着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一首乐曲、一支歌曲,使学生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术和热爱艺术。音乐教育目的是培养音乐听众,合格公民。而不是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初中阶段教师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最好的音响资料,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接触和亲近音乐,从而激趣,陶冶情操。

师生互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为便于互动,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这些做法不仅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三、多形式激趣,鼓励学生全员参与

1、以“演”激趣。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在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例如在音乐课上设计“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师也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或者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就感。

2、以“赛”激趣。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分组表演或采取打擂方式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教师提前准备一些奖品予以鼓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乐理知识教学中还可采用分组进行抢答等不同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竞争的教学氛围。

3、以“活动”激趣。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如上器乐课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如需要配打击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锣鼓点外,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奏各种打击乐器,甚至与学生演唱的歌曲作伴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做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学生学起来兴趣更浓。

四、听、赏并用,提高音乐素质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曲而产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有些歌曲,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意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往往会被歌曲中欢快、热烈的情绪深深的打动而禁不住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起来。

在教学特点鲜明的民歌时,可以先播放相关影片让学生欣赏,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往往会被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染而纷纷在下面轻轻的模仿、视唱。教师便可以不失时机的带领同学们分析曲子的特点以及演唱风格等,同学们积极地发言、大胆地讨论,很快就能够准确、生动地演唱歌曲了。

篇(2)

以四年级《乒乓变奏曲》一课为例,我让学生在游戏、律动、歌唱、表演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这样的穿着最适合干什么呢?

生:做运动……

师:胡老师很喜欢运动,请你猜猜我在做什么运动?

师做动作学生猜。

师:你们在课间、课余时候都会做些什么运动呢?

师生一起律动。

师:跟着音乐一起做运动吧!

片段二:

听《乒乓变奏曲》。

师:是一场什么比赛呢?为什么?

生:跳绳、跑步……

师:对,因为它节奏很快,很跳跃……

师:这首歌的作曲家到底用这段音乐表现什么运动呢?

看图片,再次聆听歌曲,并模仿打乒乓球的动作。

师:你能给这段音乐取个名字吗?

片段三:

听变奏曲,画图形。

再次聆听,让学生用身体造型表现音乐的手段。

师:接下去我们换个方式,用身体的造型表现乐段,听到一个乐段就变一个造型。

再次聆听音乐。

这6个球的颜色是否有变化?

演唱主题旋律。

听琴默唱,跟琴唱并用手指表现音符的高低。

了解变奏,尝试变奏。

师:请你用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自己去尝试变奏吧!

[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快乐教学是指在音乐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美,在游戏、律动、歌唱、表演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课堂一开始从运动着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让他们聆听音乐并感受乒乓比赛的激烈场面,在快乐的聆听与体验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歌曲,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一、和谐氛围,快乐前提

快乐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联袂演出,师生面临的是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双方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快乐教学才能顺利进行。韩愈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教师对学生不热爱,甚至见到学生就厌烦,学生对教师毫无感情,甚至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愉快,还谈什么快乐教学!因此,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情感氛围,是实施快乐教学的前提。

二、参与体验,快乐动起来

音乐课,让学生快乐地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快乐地动起来,身体快乐地动起来,情感快乐地动起来。这种“动”,非“放羊式”的乱成一团,是在教师的科学方法推动、促动引导下,逐渐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乐美的沐浴,提高音乐修养,培养起音乐情趣的“动”,因此,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曲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把学生带进广阔的空间,探索神秘的音乐世界,让学生尽情地“玩”“乐”,在“玩”“乐”的过程中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

三、编创想象,乐中见智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作为一名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畅想的空间,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本节课中,我没有老一套地向学生灌输音乐知识,而是创造地设计了一些让学生自由支配的“空间环境”,解放学生的大脑,鼓励学生敢于探究,敢于实践。这样,学生们在自由编创中真正感受到了音乐变奏曲,享受到了音乐创作的无穷乐趣。

四、张扬个性,促进发展

篇(3)

关键词:音乐 教育能力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诉韵律美、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突出教学语言的韵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

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进入歌词意境。教师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阴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以歌曲“早晨的歌”为例:甜甜的风,微微的笑,早晨的空气多么好,露珠儿闪,树影儿摇,一扇扇门窗打开了,晨光里书声琅琅起,大路上人们在长跑,树上的鸟儿也在叫,告诉人们要起早,啊,早晨好,早晨好,早晨的歌儿多么美妙,这甜美的音色,轻快的节奏,诗一般的语韵,将学生带入清新的户外世界,在迎接明天的太阳,这将会激励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优美的朗诵韵律的激发下进行歌唱,定能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形象美

在歌唱中,许多学生五音不全,节奏不准,强弱不分,因而,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而在教学中,这往往是薄弱环节,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兴趣索然。教师应借助语言的直观性,形象生动的启发引导。如讲音阶,用板书,画成级高不等的阶梯形,醒目标出半音关系的音级,并说明音的阶梯与普通阶梯的区别,再强调音高的顺序排列及mi、fa、ti、to间的半音关系,然后教师在琴上弹奏音阶,用这种直观的教学语言增添了学生兴趣,易于记忆。

三、讲究教学语言的意境美

法国名家卢梭说:“除绝少例外,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

在欣赏课教学中,讲究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

管弦乐曲“春乐序曲”这一作品展现了我国人民在节日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喜庆欢腾场面,欣赏这一作品,教师先播放春节序英的音乐,然后在这轻快动人的旋律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在节日的欢乐场面中,兴奋陶醉,使他们仿佛看到多姿多彩的秧歌舞、优美飘洒的农绸舞,滑稽活泼的民间杂耍,看到人们尽情地歌唱幸福的新生活,憧憬美妙的未来。教师再有意识的作意境的描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紧接着欣赏全曲,听完后再要求进行简短的讨论,描述节目中各种喜人热闹的场面,情景交融。

四、感受音乐教学的艺术美

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让学生具有较为准确的感觉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音乐所表现的气氛、感情、形象的感觉属于理解音乐的范畴,是感受音乐,因为只有理解音乐才有可能使精神受到陶冶,故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视为重点任务去完成,这方面的任务主要体现在欣赏教学当中,在全国统编的中学音乐教材中,欣赏教学内容的确也占了较大的比重。但就课本的要求来看,在欣赏教学中基本上是让学生按照教材的规定,在教师引导下去听、去想。对于理解能力还不太强的学生来讲,这样做当然是必要的。但由于人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受环境和心情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同一段音乐对不同心情的学生来说,完全有可能引发出不同的心理反映,特别在不公开作品标题和不进行引导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当允许学生对相同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只要学生听后所产生的心理反映是有道理的,而且的确引发出了符合本人心情的联想与想象,教师就应当给予承认,因为音乐的作用就在于引发听者的心理反映,而这种反映并非仅仅局限于该段音乐的标题。实践证明,在欣赏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能使想象自由驰骋的空间,不仅不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有可能收到意外的效果。如让学生欣赏古曲《阳关三叠》时,竟然有个学生联想起自己家中亲人别离时的情景,故听得感情十分投入,经他一讲,给了全班同学一个很好的启迪,对帮助同学们理解这段音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见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一种引发心理反映的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精神受到陶冶,绝非只限于让学生联想符合作品的标题即了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听者的心情不同,引发出的心理反映有别是可能的,但对音乐所表现的感情的理解是不应该有分歧的(因为正常人产生感情的心理基因是相同的),如果有个别学生对感情的理解与大家出现分歧,必定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而导致产生了特殊的心理障碍,切莫轻易否定,要细心地诱导并研究,说不定会有新发现。

因为凡声音都能导致人们产生心理反映,所以人们对音乐的感觉和感受往往同时产生,故而对音乐感觉和感受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割裂进行。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这样的经典名著,需先作较详细的乐曲介绍及内容介绍,挖掘作品的潜台词,并以强烈的感彩讲述作品。听了详细的介绍,再欣赏全曲,那抒情的引子音乐生动的呈示了,复杂多变展开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再现了音乐美感,回味无穷,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协奏曲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欣赏课定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参考文献:

篇(4)

以生为本原则在这里不仅包括以学生为本,还指以生活为本。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是观众,而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音乐的表演者、欣赏者和创造者,学生的主体性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都应该突现出来。初中生进入青春发育期,处于一个生理活动复杂多变的时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好奇、好问、好试、好胜的心理特点;在音乐情绪体验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性,情绪表达外露与内隐并存,情绪极富波动性。音乐科目属于非应试科目,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其进行音乐学习的主要动力。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呢·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初中生的好奇心是其学习的内因,是学生思维的先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引导其进入音乐世界的良好手段。学生的好奇心的调动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在课前准备好学生感兴趣、能调动其好奇心的教学内容。课堂上可以创设调动学生激情的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必须了解学生,以学生的原有音乐能力为基础。

好问是初中生心理的又一特点。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经验,在此基础上对音乐理解更深入探索便会导致其在音乐课堂上好问的性格表现。好胜也是初中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普遍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欲望很强,总想寻找一切机会展示自我,以便得到教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注意,而且在音乐课堂中也往往能表现出他们好动的心理特征。所以只有建立以生为本,宽松、民主的课堂情境,学生好问、好胜、好动的性格才能得到满足,才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完成教学目标。

二、加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将教师、专家的不同观点进行整理,组成一个知识库,学生可以从中对不同来源的意义进行评价和协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更是如此,由于个人的经历和环境不同,学生认知结构往往也是相异的,对同一个作品会形成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音乐活动和学习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合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中师生之间观念的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泾渭分明,教师总是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以居高临下的权威感,学生永远处于一种被教育的位置。对于音乐教学来说,音乐理解不以音乐知识以及音乐能力为唯一依据,所以在音乐体验方面学生与教师之间都会有各自的理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的关系。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仅应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对话、合作、交流,丰富他们的经验,教师也应该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歌唱、欣赏、创造等具体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促使他们在更高层次上音乐能力的建构。

三、培养学生主体音乐学习意识

篇(5)

记得一位教育名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教育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由个人自发地开展,教育不是通过听取话语获得,而是通过在环境中的经历得到的。”我们的课堂就是要营造一种气氛,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呢?那就是:愉快式教学的教学课堂。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陈旧的音乐课堂就要创新,要大胆改革,我们可以制造“快乐课堂”,实施“快乐教学”。“快乐教学”原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条核心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在于教学内容,而是学生乐不乐于接受教学内容。

一、创设互动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会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音乐课轻松、愉悦的特点,给学生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想说就说,想唱就唱.有疑就问,有问必答。

如:节奏教学能为师生、生生的互动提供较好的平台。可通过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学得更有趣。如有位教师在课刚开始时就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带学生去一个美丽的岛国旅游。课件上美丽的异域风情深深的吸引了学生赞叹声不绝于耳。但是教师此时给学生设了一道关说是必须走过一座独木桥才能到达那美丽的岛国。独木桥上出现了这样的字眼“慢 慢 地 走 走 踏 踏踏”。于是学生便开始练习这个节奏。在学生们掌握得差不多后教师竟真的让部分学生走上独木桥由几张凳子拼成要求是边念边走还请下面的学生当评委念对的人才可以通过。因为独木桥太窄教师便一个个地领着学生走到彼岸。在这样的环境下哪个学生会不乐意学呢?

此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去参加。而精彩的导课就像桥梁一样连接着旧课和新课;像序幕一样预示着主题的和结局;像路标一样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像鼓槌一样重重地敲击学生的心灵;像钥匙一样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既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使学生进入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又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

二、鼓励上台表演

在教学中,学生最喜爱上台表演。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跟教学内容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会自告奋勇,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一次公开观摩课上一位老师执教了《数鸭子》。在最后的游戏与表演环节中有一个细节处理使我大有感触。“清清的河水巍巍的小桥,鸭妈妈要带着小鸭子穿过小桥去游泳了”在老师的情境创设中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想上台表演了。于是有十多位小朋友两人一组搭成了几座小桥其他小朋友表演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小鸭子们边唱边游玩得可开心了。本来这时已是本课的部分老师可让学生直接游出教室结束课堂但她并没有忽略表演桥的小朋友最后他们也表演了小鸭子在老师这座“大桥”下欢快地游出教室。

三、开动脑筋编儿歌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我编了如下的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自制乐器练伴奏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没有那么多,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6)

【中图分类号】G533.23【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146-01

在大量的随堂听课和观摩听课活动中,经常能听到老师们这样的评论:“这堂课比较有意境”。“这堂课把我们带到美的意境中去了”。“听了学生的歌唱,使我们身临其境”。“这堂课如果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再细些,则意境可能会更深些。”……。可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正在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从许多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小学音乐课意境教学的心得体会文章中,也可以看到,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正在成为广 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

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挖掘教材的意境因素

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意境教学服务。

二、用色彩来营造意境

教师应当运用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色彩。如:杭州市学军小学任一波老师在教学《秋天多么美》(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七册)一课时,精心制作了金黄色稻穗的头饰,绘制了金黄色田野里稻浪滚滚的图画,准备了农民在金黄色田野里开镰收割的镜头,学生被金黄的色彩所吸引和感染,犹如置身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意境中,用明亮的音色,明快的节奏,演唱了《秋天多么美》,脸上也露出了像金灿灿的秋天那么美的笑容。这说明,美的色彩,能造成美的意境,学生在美的意境中,能唱出美的音色,取得美的效果。

三、用电化多媒体来展示意境

现代电化多媒体在展示音乐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 特点。学生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象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这一组影视镜头的播放,具有整体上的跌宕起伏、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使学生既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过程,又很自然地进入了《国歌》的音乐意境,并产生了强烈的学唱愿望。

四、用钢琴演奏来渲染意境

钢琴家肖邦曾经用钢琴演奏,把一批调皮的孩子带到夜色朦胧的大 森林的意境中去,他用琴声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大森林的故事,竟使这些调皮鬼安静下来,并一个个进入了梦乡。这说明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在音乐意境的渲染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上述教学实例说明,只要教师能根据教材实际设计出丰富多彩的钢琴伴奏织体,就能有助于音乐意境的渲 染,取得较好的意境教学效果。

五、用语言来描述意境

教师在用音乐语言构筑音乐意境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如:杭州市下城三小方琦老师在上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十册)时,先让学生听这个交响童话的音乐,在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发展渐入佳境后,又及时启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它,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出在这个交响童话故事中猫的馋嘴与狡猾,小鸟的机灵活泼,鸭子的愚蠢笨拙,狼的阴险、毒辣,彼得的机智勇敢,老爷爷的善良、可亲等音乐形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交响童话音乐的艺 术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进入音乐意境后,必然会对音乐的旋律织体、和声节奏赞叹不绝,激动万分,并有一种急于表述的激情。这时,教师就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尽管他们往往辞不达意,但教师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性的画龙点睛式的意境表述,这将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

六、用形体来表现意境

首先,教师应当运用自己富有表情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如:在范唱《可爱的羊群》(浙江省编义 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三册)时,可以用一个较大幅度的缓慢抬手、远眺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辽阔的草原意境。又如:在为学生演奏《码头工人歌》(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八册)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沉稳的演奏姿势,痛苦而愤怒的脸部表情,来表现受尽煎熬的码头工人挣扎反抗的情景。

其次,教师应当组织学生用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如杭州市西湖小学肖桦老师在教学《走啊走》(浙 江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一册)这首歌时,积极启发学生创编了老大爷、小朋友、走路的形体动作,在教师富于表情的钢琴伴奏下,学生兴致勃勃地表演了各具个性的老大爷、小朋友、走路的情景。

音乐意境的形体表现,应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促使意境教学的直观形象化。

七、用歌唱来赞美意境

篇(7)

一、认真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要设计好一节音课,必须在认真学习、理解音乐课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教材的特点、结构、体系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明确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方法,此外,再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方案的时候,还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分析演唱的歌曲,比如每一节课上让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孩子自己说出明白了什么道理,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让学生对小组进行分析、讨论。2、反复聆听歌曲,熟悉作品,了解有关资料(音乐常识、音乐家介绍等),分析歌曲的情绪,让学生们说出歌曲是欢快的,还是缓慢的。3、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总结方案,思考如何将识谱、节奏,演唱技巧等知识巧妙地结合,灵活的应用,

二、了解学生情况,巧妙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听觉与视觉,创造真实生动的氛围,我在教唱《嘀哩嘀哩》一课时,就改变了传统的教法。在唱之前,先播放录音资料,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欣赏春天的美丽风光、感受优美的音乐和歌词的意义,以及形象意境中的美感。然后跟着哼唱旋律,经过反复对照,唱与听一致后再开口唱歌,通过老师范唱,加上一些手势、表情等提示性的示范,是学生感受到鲜明的音乐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这样学生演唱情绪十分高涨,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三、熟悉弹唱及伴奏

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练好歌曲的弹唱和伴奏,伴奏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因此,练好歌曲的弹唱和伴奏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歌曲的弹唱应准备两个调:一个调是老师自己范唱用的,另一个调是教唱时用的。在学生歌唱时歌曲的伴奏不要配的太难,要突出歌曲的旋律。

四、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1、正确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是音乐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它是音乐课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我在音乐教学中,利用直观挂图、多媒体课件、录像等手段,创设音乐情景,唤起学生对视觉、听觉美的感受。特别在每次出现新知识、变换新内容之前,都千方百计的设计引起学生的注意,怎样才能迅速、顺利的突破难点,使整个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在组织教学中,针对低年级学生宜采用引导、鼓励、表扬等方法进行诱导,中高年级学生则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诱导。

2、兴趣是孩子学习音乐的前提,要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感染他们,在课堂上有意提问,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情境中去。特别是节奏突出的教材,例如《嘀哩嘀哩》、《幸福拍手歌》等歌曲。并引导学生找出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休止音符等,并加强这方面内容的学习。

3、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新知识。如训练口腔打开时让学生找打哈欠的感觉;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唱高音时要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先向下蹬,身体再向上抛的感觉;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住,等等;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4、教学中我把吹奏与识谱结合起来,在学生对曲谱熟悉之后,再让学生用竖笛对照曲谱吹奏出来,,以体会音高,把握节奏,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吹奏的方法而且很快学会了歌曲。在课堂上我鼓励会弹电子琴的学生到台上伴奏,其他同学们边唱边用沙锤、碰铃、三角架、双向筒等打击乐器伴奏,,还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歌词的含义,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但是,在选择教学形式和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的兴趣爱好,要是音乐课充满生气和欢乐;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特长;要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相适应;要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篇(8)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音乐艺术的创作核心,如果缺少优美生动的语言,音乐课就会变得单调、枯燥无味。教师要有语言功底,这就要求老师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当前的音乐教学与其他相关学科渗透,要求教师对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懂一些,以便在授课时把歌曲的历史、背景介绍得更完美。有了一定的语言功底,还要讲究语言的教学艺术。一个老师讲课的语气、速度、音色、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笔者曾听过一堂欣赏课——《春江花月夜》。从课程的设计、教学的环节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是无可挑剔的,但由于教师讲话语气生硬,脸部表情呆板,特别是讲话没有节奏,缺少抑扬顿挫,学生不能配合,也谈不上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原本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一堂课变得平淡无奇、枯燥乏味。

三、课堂教学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是一堂好课不容忽视的环节,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往往有很多老师不重视它,但实际上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它直观、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所以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老师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加上精致独特、富有情趣的板书设计,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图片的色彩美,文字的造型美,音乐语言的简洁美,音乐表现的形象美、丰富美。此外,板书还能锻炼一个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艺术素质。板书应字迹清晰、工整,简洁明快,不能过于纷繁杂乱,色彩也不能太夸张、多变,一般色彩不能超过3种。课题要放在整块板书的上方,重点、难点部分应放在突出位置,挂图、节奏练习、卡片等教学工具要安排合理,错落有致,板书要严谨、大方,重点、难点部分可以适当用一些彩色粉笔突出一下。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采取不同的黑板演示,或老师画,或学生画,或演示与范图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美观大方的板书往往会给一堂好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78-01

近些年来,我国音乐课程的改革,尤其是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音乐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的向新的音乐课程目标靠拢,在某些程度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我们的教育在方式方法与手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些问题。

一、现阶段高中音乐课教学情况的分析

目前,我国高中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够走进学生情感世界,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足,音乐课是脱离实际生活的,教学目标也不明确。由于音乐课不参加各种升学考试,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就成为了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机。现在的高中音乐课内容繁、难、偏、重,教学内容显得太复杂,尤其重要的是,教学内容并没有突出音乐课的艺术特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分离,缺乏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大部分的高中音乐教师,只管传输音乐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学方法过于死板、硬套,脱离了实际的教学目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对创新过程的研究,旧的理念和方法已不能再适应新的发展的需求。教师们常常用不突出的音乐艺术特征,教学方法与音乐教学的其他学科教学知识相结合,强调知识性、逻辑性,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如此只重视教学结果的教学的方法,不重视教学的过程,注重知识技能教学的重要性,忽视音乐课的实践与参与活动,教学的方法十分单一,教学的效果也不理想。这就造成了一部分高中学生喜欢音乐,但是却不喜欢音乐课的情况。在我们以往的高中音乐课教学中,音乐课教学评价与其他学科都是一致的,这是由于我们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只看重分数,不重视素质教育造成的。这不仅使教学效率变得低下,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只以基础知识为核心,轻视对过程的评价,更多的以智商思维的理论为依据,单纯的试卷测试评价成为许多学校的唯一途径。

二、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理论

在学校里,教学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新的时期就要有新的教育形式,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我们高中音乐课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用多元化的眼光去看待和实行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从各个方面全面的研究高中学校音乐教学方面的问题。

1.教学目标。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教学课程,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全面发展是国家和人民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高中音乐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具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提高、个性进一步展现。

2.教学内容。

高中音乐课的课程内容,应反映出多元化的特性。根据所有学生的可能性,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将教学生的个性与他们的能力相结合,让学生普遍参与进来并得到全面的发展。优良的音乐课堂,教学的艺术特性是非常明显的。多元化强调的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和理解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以促使多种智能的发展,智能发育的不同,教学内容相对的就会就不同。高中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广泛的知识,学校和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意识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扩大艺术魅力,使学习变得更有趣,更容易接受。如此,就充分展示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使学生感受到美,欣赏到美并具有美的艺术再创造的能力。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它既包含方法中的教,也包含方法中的学。随着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的发展,新的教学方法也将继续出现。多元化发展音乐课程的方法,是努力开发学生在智力上的优势,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的使用,让学生在得到审美上享受的同时,从而收到审美教育的效果。多元化的艺术课程推广理论认为,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多方位的看待问题,这样,我们的音乐教育和音乐课程,音乐技能培训班就会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是音乐课的学习得到新的发展。我们应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对音乐的一个积极的态度,以及音乐的理解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可能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开放思维,进行有效的教学目的。

4.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育政策,以评估技术,做出价值判断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根据评价来改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关键点,它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多元化评价中,注重现实的体验,是我们测试学生学习的多元化的最佳方法和途径。

多元化教育教学理论,是近些年来在我们教学中的重点关注的思想,这个定位是为素质教育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音乐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支点理论,同时提出了多元化教育视野中的一个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我们如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因材施教,我们的教育改革,特别是音乐课程的改革,就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人文的变化而变化。

总而言之,学校高中音乐课堂中采用的多元化教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应该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并且紧密结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特点,创建一个适合我们自己国情的,与我们的广大学生的学习实践相统一,在这个基础上,要突出音乐课的审美特性,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音乐教育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普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M]. 2004年

篇(10)

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音乐教学要贴近学生,音乐教师则应同学生一起享受喜怒哀乐。音乐教育对人们的智能开发、性情的养成所产生的综合影响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是可以培养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纯洁优雅的风格,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提升。

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城乡差距明显。在农村的中小学,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导致国家的音乐教育政策方针不能很好地在农村中小学实施。各级农村教育管理部门的轻美育的观念较为严重。导致农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轻美育的原因主要是中考和高考两个“指挥棒”。同时在全国统一的高考录取中,各地的录取分数也是不一样的。升学录取中存在着学校的等级之分――重点与普通,这样就“造成了全国不同地域考生之间受教育权的不平等”。只有考试升学的科目才是“主课”,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都是“副科”、“小三门”,对这些科目视作可有可无。

在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只是一味的自己说、唱,学生只是跟唱、听取,虽然对音乐感兴趣但是在音乐课上还是无精打采。因此,教师的正确定位很重要。我们在进行素质教育时,没有音乐教育是不可行的,再加上都是农村学生,从小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有的学生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都不会唱,更别说国歌的曲作者是谁,严重欠缺的音乐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是不利的,所以农村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农村学生渴望像城市孩子那样在课上载歌载舞,欢快的表现自己,但是老师的过场教学让学生一次次的失望。作为农村音乐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音乐教育,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在此与大家探讨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和解决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教师素质低下。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就我校的音乐教学设施来说,音乐教师的教学工具只有录音机、磁带、课本,上课时就是呆板的放放磁带,学生听听歌,欠缺大量的音乐器材。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中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农村音乐教育解决对策

我国音乐家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

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音乐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关心、支持音乐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音乐教育,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从而与城市学校音乐教育并进,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俞文娟(河北省张北县两面井乡中心小学河北张北076450)

国语是基础,那么在小学阶段,我们的语文课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可是,在我看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如何吸引学生牢牢抓紧40分钟,这是我一直在深思的问题。现将自己的一点浅谈与教育同仁们分享。

一、将音乐,美术和表演等丰富的方式带入课堂

记得我小时候在语文课堂上时不时思想就跑别处去了,或困乏了。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充分抓住学处的心理,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毕竟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好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时,课文即将结尾,学生对我国这一由劳动人民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来的结晶而钦佩感叹不已,这时音乐响起,学生的各种情感油然而生,这无疑不对我们的课堂增光添彩。再如《去年的树》一课时,导入部分播放一只鸟在一棵树上欢快地歌唱的图片及鸟叫声,使学生感受到它们俩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插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搭石》这一课的最后三段的时候,有意识的把乡亲们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情景和课文中人们走搭石的两个场景等让学生充分地通过表演,更好的去理解课文的真谛.体会课文蕴含的看不见得心灵美,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情感课后,同学们还不停的将课堂上学到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三)、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这一课中,我先自已画一幅很好看的荷花,让学生通过图,先了解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对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要不然单从课文上简单的文字来理解,他们对此还是茫然.例如:在教学古诗《题西林壁》这一课中,我在讲解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句时,先理解了词义,接着又根据词义画了庐山不同姿态的画面,让学生通过图,不但了解庐山是什么样子的,还从课文上简单的文字来理解,他们对此体会的很到位。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巧妙运用多媒体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生动

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的工具。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能创设直观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运用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的直观特点,使语文课堂言简意赅,反馈及时,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语文课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创设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优化教学过程,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

多媒体教学能将一言堂内容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直观的把教材内容展示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够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推向,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真正走进课堂,走进课本,去探索知识。语文课堂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极大的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索的兴趣,使单调的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让全体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到各方面的内容,而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尤其是农村小学生,更是见识不多,知识积累不够丰富,有些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而多媒体教学整合了投影、录音、录像、摄影等现代教学手段,用图形、图像、文字、动画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显示不同的教学信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知识,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将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变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的学习,从而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拓宽想象的空间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正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素材集于一体,并形象化展示给学生,比学生从书本和黑板上的得来的要容易得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再发展到逻辑思维,从而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提出疑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放飞学生想像的翅膀,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展示出多媒体教学在拓宽学生想像空间方面具有其它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锻炼学生听、说、读、写

上一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下一篇: 城乡规划建筑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