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15: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主流的云计算技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前言
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实际之后,能够有效的提升各种新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企业各管理部门整合数据资源过程中不可趋势的环节。当前阶段,云计算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不但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而且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IDC系统在运行的模式是一种是融合了集中式收集和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处理等多项功能单位的综合管理系统,其在同云计算技术融合之后,能够有效实现系统的应用价值。因此,依托云计算技术的IDC系统在应用于实践后着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1云计算技术的概述
云计算是一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提供便捷、可靠网络访问的全新模式,它根据使用量来进行付费,能够快速对计算机资源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并根据用户的需要将资源快速的提供给用户,实现了各种网络资源的智能化服务,而且,还大大节省了管理成本的投入。云数据管理系统的运作是借助先进云计算技术的有力支撑才得以实现的,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下,网络数据遵从管理系统的统一调配,实现了网络数据的储存、检索、调用[1]。云计算技术在时下的应用,为信息时代的互联网产业创造了全新的发展环境,铸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可谓是对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实践经验表明,云计算技术在数据的部署和任务的调度上都具有比较强的节能效果,基于此开发出的绿色云数据动态聚集法能够与IDC系统进行良好的融合,且取得了不俗的应用反馈。
2云计算技术在IDC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2.1云计算技术在IDC系统中的应用
所谓的IDC系统又称为互联网数据中心系统,其可视为一种全新的产业运作模式。从技术框架的角度看来,IDC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现有物理机房体系实现资源分配的综合性数据化管理系统。在通信产业平台的建设方面,IDC系统一个主流的发展趋势是整合以Hadoop为开源的云计算技术。IDC系统在同云计算技术结合后能够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下通过网络数据虚拟化技术加以辅助,从而有效的强化IDC系统的分布式存储能力。如今,我国IDC业务在各领域铺展开来,适用的企业变得越来越多,其不但能够对互联网终端数据使用效果形成有力保障,而且能够有效的避免IDC系统在以往应用中出现的数据平台“崩溃”现象。可以说,云计算技术在IDC系统中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价值。
2.2云计算技术和IDC系统的构建
云计算技术和IDC系统的有机结合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两者自身的优势,取得做好的效益。依托云计算技术的IDC系统能够将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应用软件等资源以标准化的形式服务于客户,具体可分为管理层、物理层、虚拟层、业务层这四种构架形式。在构架的物理层上包含有存储设备、宽带网络设备以及实体服务器等内容,这些可充分的给运营商IDC准备好物理资源,而虚拟层则是主要进行物理层设备的虚拟化,使其成为一个总的基础设施资源,这样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并能够实现管理好资源的分配;而在管理层上则是主要发挥管理的调控作用,实现对IDC业务的支持,做好计费管理、安全管理以及动态部署等工作。
2.3云计算技术在IDC系统中应用的优势
IDC系统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商业运作模式,其维持正常运作离不开云计算技术的支持。总的看来,云计算技术可以对原始网络数据信息进行定位处理,实现数据的备份和数据迁移的准备。此外,云计算技术还能够对数据信息处理的过程进行高效的智能化评估,这将会对数据的信息查询和调配处理做好充足的准备。其中,进行云数据管理的查询技术应用时,也需要用到云计算技术的数据控制环节。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进行互联网技术平台的服务或整合时,涉及资源对象的规模非常大,而且所用服务器的数量也非常多。在不同环境和地点运行IDC系统,运行中的服务器难以实现服务器设备的有效地管理。面对当下数据资源的内容不断扩容,整个IDC系统持续提供高品质服务的难度越来越大,这时候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作用的应用价值就变得尤为显著[2]。
3云计算技术在IDC系统中的实现
对IDC系统有效的实现商业运作和商业服务的研究,能够了解和明确云计算技术在IDC系统中的应用。就当前云计算技术在IDC系统中实际的应用情况而言,最具实用性和扩展性是云数据的查询技术,其能够在异构环境中实现有效的运行,通过丰富而灵活的用户接口,做到对不同用户差异化需求的全方位满足。现有环境下,IDC系统的运作模式存在一些的特殊性,即便拥有云计算技术的有效支撑,仍需要积极的适应当下发展趋势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创新,以便更好的实现商业化,不断实现运行模式的创新,积极的去寻找有利于巩固现有运行模式的渠道和方法。从IDC系统的整个发展过程看来,它是我国实现高科技技术做支撑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缩影,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增加对相关技术内核的调试工作,以便更好的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更好的与企业发展进行融合.IDC系统在同云计算系统融合后能够达到强强联合的现实效果,从而极大的促进了IDC系统的发展[3]。
4结束语
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在当下固有的科学技术中拥有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这些为云计算技术在网络通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平台。随着我国的网络规模在不断扩大,急需一种崭新的高水平运行管理模式来承载主机托管、资源调配、故障排除等工作,基于云计算技术的IDC系统能够较好的满足当下的需求,呈现出较高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彤林,宗华.云计算技术在IDC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研究[J].通讯世界,2016(7):76-76.
2云计算技术概述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网络信息资源虚拟化技术的集中体现。自2006年美国亚马逊推出世界首个云计算系统——亚马逊云服务(AmazonWebServices,简称AWS),云计算开始在全球范围的快速的推广应用,据Gartner公司统计,2015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450亿美元,已经成为全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费组成部分。同样,国内互联网企业也对云计算技术基础架构的灵活性、可扩展性的作用高度关注,经过近几年发展,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企业已经完成云计算架构的发展,并在市场运营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云计算技术作为一个发展的理念,其理论研究者与技术实现者从不同视角对云计算技术概念进行多样化描述,现阶段较为权威的概念描述是美国NIST给出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服务模式,已以形成网络、存储、应用、服务等资源池为目标,实现对网络资源的虚拟化的整合优化,增强可靠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通过云计算定义可以看出,云计算技术以形成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资源池为核心目标,强化对网络资源的灵活调配、削峰填谷,主要具备以下特点:(1)强调对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2)强调对网络资源的均衡负载;(3)强调对网络资源的动态调控;(4)强调对网络资源的智能重组;(5)强调对网络资源的成本压缩。
3云计算技术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简单而言,“智慧医疗”是云计算技术域与医疗卫生业务域相结合的产物,包含医疗资源整合、医疗远程协同、医疗信息安全等方面,它以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核心目标,坚持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增强业务互联互通,加强机构远程联动,逐渐实现业务应用、基础平台、硬件设备等层级的信息共享。当前,云计算技术包含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及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三个维度,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3.1在Iaas应用层次上
云计算技术要求医疗卫生领域的服务器计算资源与光纤通道存储设备资源进行虚拟化,实现物理上分布的计算、存储硬件资源的集中管理与统一调配。强化以虚拟机(VM)的形式,对各医院、医疗点、卫生主管部门提供硬件环节支撑。初步估算,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推广应用,可以使国内医疗行业减少50%以上硬件设备采购投资及60%以上的设备运维成本,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3.2在Paas应用层次上
云计算技术要求以医疗行业公共云与医院私有云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形成全国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医疗管理、医疗业务信息的融合共享,实现面向公共与医疗卫生行业服务,包含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物配备、医疗协作等功能。
3.3在Saas应用层次上
云计算技术要求基于安全保密的前提,实现跨单位、跨部门、跨系统、跨领域中医疗数据的服务共享,形成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信息的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实施对患者的电子病历的增量管理,满足患者危急转院、异地就医的医疗信息动态支援保障。
4云计算技术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策略
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涵盖要素多,集成难度高的庞大信息工程,国内相关专家已经开始着手考虑智慧医疗在《医疗卫生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应用方式,因此抓好云计算技术域与医疗卫生业务域的融会,落实好国务院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必由之路,经研究,云计算技术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策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4.1以全国医疗公共云平台建设为着力点
持续推动面向社会公共服务与医疗卫生行业服务的信息化进程,提升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物配备、医疗协作等服务保障能力。针对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型医院看病难等问题,开展自助服务机、医院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初诊在社区,看病在医院,康复回社会”的新型医疗保障模式,提供医疗服务效率,加快患者、药品、医疗设备的流转速度,减少优势医疗资源的闲置浪费。
4.2以面向个人的智能医疗可穿戴设备为切入点
持续推动医疗服务由医院集中式向家庭分散式的延伸保障。依托智能手表(手环)与智能内衣等技术,实现对家庭危重病人与遗传病史的人员的生命体征实时监控,给出重大疾病威胁报警。同时,借助远程视频看诊可视化技术,实现对异地、分布的病人的病状判断,以及所服药物品种、剂量的在线指导。
4.3以医疗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修改完善为立足点
持续加强医疗信息标准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全民参与、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按照“统一系统架构、统一数据编码、统一服务接口”等方式,修改完善医疗标准体系中基础类、数据类、标准类与管理类等标准,推动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深度与广度,提供系统拓展性与适应性,降低系统建设风险。
5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作为当前主流的网络信息虚拟化技术,在国内外电子政务、企业指导、航空物流、金融证券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国内专家学者不断推出“智慧医疗”的研究专著,可以看出,今后一段时间,智慧医疗将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应持之以恒的加强关注研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实践。
作者:龙平 单位:和县中医院
参考文献:
[1]战国民.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研究应用[J].计算机应用,2015,05):22-24.
“网吧的上网用户在任一台装有云海平台的网吧电脑上重新登录后,所有的个人配置信息和使用痕迹都可以在新登录的电脑上再现,就好像这台电脑完全属于其个人一样,成为一个真正的个人云终端。”顺网科技副总经理李晴介绍说。
据顺网科技的数据,目前其占据了国内网吧50%的市场份额,国内安装顺网科技网维大师的网吧数量达到9.5万家,其覆盖的网民数量则超过5000万,这一“个人信息云端漫游”功能无疑将为在网吧上网的网民带来极大方便。
关键词 :会计信息系统;云计算;SWOT分析;共享服务
一、绪论
目前,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深远及变革性的影响。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采用了目前主流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一些大的企业甚至开发了自己的大数据中心。私有云或混合云作为一种共享服务架构为其业务处理提供支持。共享的服务方法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业务处理具有直接和显著的影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时代,商业的发展是与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同步。就技术和云服务而言,新的尝试引领了商业模型形式,这种模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商务运营策略,包括企业商务运行方法,硬件软件的定义,通信基础信息的建立,管理风险和管理成本等。
SaaS(Software-as-a-Service), IaaS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PaaS(Platform-as-a-Serviceand Business),BPaaS (Process-as-a-Service)都是现今广泛使用的新的云服务商业模式。同时,云计算技术在企业的财务和会计方面的应用也已成为现阶段研究热点。云计算已经成为热门的科技检索词汇。考虑到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和架构,云技术在外部和内部组织两方面影响着会计信息系统。考虑到云技术对现今商务处理的多方面影响,我们关注怎么样将这些技术运用于会计信息信息系统,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完整性和持久性。同时,我们将致力于研究云计算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并给出了SWOT分析。
二、文献综述
在史海燕,等的研究中,对云计算应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进行分析,研究云计算的各种应用形式,并指出中小企业应用云计算推进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易用性、安全性、低成本、可靠和共享协作性。云计算服务通常涉及以下内容: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基础设施供应商提供物理存储空间,处理能力,虚拟CPU和数据库服务。消费者通过Internet 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
PaaS(Platform-as-a-Service)意思是平台即服务。PaaS是托管在服务供应商基础设施之上的有关开发、测试和部署的一系列软件或产品开发工具。通过使用基于Internet的供应商平台,软件开发者可以创建各种应用。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
在云会计学院的基准研究报告中指出,财务会计管理是目前云解决方案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在准备采用SaaS 方案的管理者,74%管理者的目标是财务会计软件管理方案。
采用SaaS 软件解决方案的主要益处有三个:简化软件管理、降低资本和运营成本、易于实现。
采用SaaS 软件解决方案的主要关注点是:安全问题、与其它应用的集成问题、总成本的投入以及应用程序的性能。
集成云计算解决方案的好处是:减少重复数据的输入,生成实时报告进而改进管理决策。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云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本文以文献研究为基础进行讨论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技术因素、风险与安全因素、财务会计因素、企业战略因素。
我们制订了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SWOT分析),来分析云计算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采样包括了商业领域云计算技术最新的文献和研究。
四、结果讨论
本研究结果由两部分组成。首先,将讨论用云计算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其次,给出了使用云计算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影响的SWOT分析。
1.云计算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1)技术因素
①在实施交付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资源规划(erp)中使用SaaS 解决方案效果最为显著。云服务提供商使用SaaS 模式,在企业共享服务体系结构内提供ERP服务。在SaaS模式下,企业租用一个ERP方案,大多数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交易和报告都会托管在云体系结构中。比如:SAP, Netsuite, Oracle ERP Cloud Services,Microsoft Dynamics ERP cloud-based等。
②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使用PaaS 模式来开发有关于财务流程,会计,市场和人力资源等通用模块和应用(例如SAP HANA 云平台)。如果在会计信息系统中,SaaS只提供标准的ERP解决方案,那么通过使用开发平台工具,PaaS将能够拓展制定这些解决方案。
③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使用IaaS 模式,可以建立数据库服务器和备份解决方案。IaaS模式提供了较大的存储能力和金融信息的数据处理能力。
总之,云技术能够创建一个集成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同公司企业在一个云端使用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相同的ERP,这也使企业间的电子数据交换更简单快捷。
(2)风险与安全因素
在多数研究中,风险与安全是云技术的最关键问题。尽管一些研究者认为迁移到云在安全层面是一种改善,但许多许多风险和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大多数云服务提供商都会采用有力的安全解决方案,以应对企业转向云服务时带来的安全问题。
在云服务中影响会计信息系统风险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①财务会计数据丢失。会计信息系统中处理和存放的数据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总账,工资数据库,销售数据库等)。它们是企业所有报告和分析的基础。将数据和信息存储在外部服务提供商的基础设施(SaaS或者IaaS)中,无疑将增加数据泄露丢失的风险。因为,企业只拥有数据,而基础设施由云服务商管理,致使企业无法控制和验证数据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②隐私权。当企业采用云技术实现会计信息系统时,隐私权是普遍关心的问题。会计信息系统处理和存储大量的敏感数据和机密信息(如员工数据,客户数据和财务数据等),这些都涉及到隐私权问题。
③法律和监管问题。
④知识产权盗窃。
为了提高使用云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①补丁管理。拥有一个集中的整体的架构,能够对应用程序或基础设施进行高效及时的补丁管理。
②灾难恢复和备份程序。云服务提供商应该拥有先进的数据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
③持久的监督和安全管理。云服务提供商应设置专门处理的部门或团队,确保基础设施安全。
对于云安全,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信息系统审计的保障服务。在会计信息系统中采用了云技术的企业将被强制要求对云基础设施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服务。在这种情形下云技术的持续审计将尤为重要。
(3)财务会计因素
采用云技术涉及的消耗,在云决策制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会计信息系统中采用云技术,将会大大减少企业在维护和管理基础设施时软件和硬件的投入成本。同时,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投资实现云技术,拥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因为云服务采用按需付费和按租用时间付费,所以在企业中采用云服务,将降低在硬件和软件方面(ERP 等)的资金投入,降低现金流需求。这也是采用云服务带来的积极的财务影响。
(4)企业战略因素
在企业中采用云技术,对企业的业务战略也会有直接影响。这些技术改变了企业的商务经营方式。对于大多数使用云或汇合云技术的大企业,将在共享服务架构下组织业务。因此,企业的经营活动变得更加灵活。另一个影响是在企业的每一个业务战略中使用和开发外包服务。从长远来看,这些突显了云模式在业务战略中的作用。2.云计算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的SWOT分析
五、结论
随着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相关技术作为其商业活动提供基础设施支持。迁移到这些技术同样对会计信息系统有重大影响。通过相关研究,我们致力于找出使用云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
很多的文献和研究强调了在业务开发中使用云技术的积极作用。这些技术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扩展能力,机动能力并降低了维护成本。由于会计信息系统处理和存储一系列敏感和机密数据,所以云技术的采用需要对数据和应用安全做严格的分析。因此,着重强调了云技术信息系统审计服务的重要性。由于成本低,搞扩展性和互联网的持久连接等因素,云技术解决方案在中小企业和大公司将被更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史海燕,锅艳玲.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2012(12) .
[2]Cloud Accounting Institute, 2013. Cloud Solutions BestPractices: 2013 Benchmark Study, retrieved from: amllp.com/documents/WhitePaper_BenchmarkStudy_2013.pdf.
[3]吴卫华.“云计算”环境下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11(05).
[4]李乔,郑啸.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1(04).
[5]ISACA, 2012c. Security Considerations for Cloud Computing,Cloud Computing Vision Series White Paper.
[6]邓仲华,朱秀芹. 云计算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初探[J]. 图书与情报,2010(04).
[7]林小勇. 云服务下信息用户隐私权保护[J]. 图书馆学研究,2010(13).
[8]周昕.“云计算”时代的法律意义及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对策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中图分类号:TP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1909-03
在IT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化办公早已不是一个新颖的名词。信息化的工作模式为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带来无与伦比的帮助和便利,使得各项工作的质量或效率均得到极大的提升。所以,很多企业将信息化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企业平台构成部分,不惜投以重金来搭建自己的企业信息化平台,以此来保障自己企业的工作任务在IT平台的支持下高效高质量的推进,从而为自己的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和利润。
诚然,信息化技术无论与当今何种工作模式,都可以带来极大的辅助和效率提升,所以合理的信息化部署对于所有企业来说都绝对是利大于弊的,而在这方面的投资,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也都是必要和值得的。不过与此同时,IT业内也在各个技术领域不断进行着新技术的研究,在很多领域也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前几年提出的云计算技术,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旨在提升硬件效率使用率和资源弹性整合,一被提出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肯定和质疑交错的声音中,云计算稳步发展,其中的某些技术在几年后的今天已经在很多领域投入使用,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以实实在在的应用功效打破了部分反对者质疑的声音,初步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如今,云计算的热度丝毫没有消退,相反很多企业也开始采用了这一先进的技术,得以使用少量的信息化投资换取更大的IT能力回报,大大提升了信息化投资的性价比,为自己的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1 企业云存储概述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对基于网络的、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的、能够方便并且随需访问的一种模式,近几年关于此方面的讨论和定义层出不穷,该文这里不做累述。要着重强调的是,云计算技术不是一种新的技术,它更应该是一种新型的交付模式。从技术层面来讲,它应该是分布式系统、网格计算、并行处理技术等多领域多技术的融合产物;但是从交付模式上讲,它却革命性的打破传统IT架构,创新的以面向服务为主体交付模式。而从信息化服务的基础问题――存储角度上说,云存储可靠的分布式多容灾存储模式,更是为云平台中数据存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解决方案。依托云计算,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大量数据和重要信息安全、可靠、便捷的存放于云存储池中。这对于以往企业不得不在私有的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存储集群的情况之外,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存储解决之道。
所以,当企业在自己内部进行云部署或者采用租用供应商ISP提供的云服务时,这种企业云的模式特征和优势就尤为明显。云存储不是单纯的依赖硬件部署和技术人员的配置支持,将传统的数据存储配置和管理方式从硬件级别上升至软件级别,使得整体运行更加高效,同时可以将运维技术人员从枯燥繁杂的运维工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面向用户所要使用的不同数据类型,以中心式管理模式对数据进行部署管理,从提供服务的角度解决多类型数据的读写和容灾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一般来说,云存储非常适合企业的发展。一个良好的云存储平台能够帮助企业解决诸多IT问题,还能够帮助用户节省大量的IT资金。以下是一个经典的企业云存储系统体系架构的部署示意图。
从架构图中可以看出,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访问云存储服务器。对用户的操作进行基本区分,大致可以分成两类:数据读写操作和属操作。所有操作最终经过访问控制器进行分析管理,根据其具体内容(属性或者规则)做出决策其是否允许执行。其中相关管理节点,均采用集群服务器以提供弹,以保障其突况下的运行性能。
由此,企业中应用云平台以及其基础支持部分的云存储中心,可以为企业的信息化等工作部署带来极大的帮助和推动。例如租用服务器、远程设备管理、视频监视系统等等多项应用,均可以在企业云中得到部署,为现代化企业的日常办公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1
Kaiyuan Cloud Computing Applications
Dong Xin
(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Beijing100018,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Kaiyuan cloud computing Openstack.Through the hospital's virtualization solutions to improve existing,and gradually build their businesses using Openstack within their own private cloud platform.Provide enterprises with cloud storage and cloud virtualization server platform.
Keywords:Cloud computing;Cloud storage;Virtualization server
一、云计算简介
云计算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08年,是对英文Cloud Computing的翻译。云计算这个概念的直接起源来自Dell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亚马逊EC2产品和Google-IBM分布式计算项目。亚马逊EC2产品起始于2006年,是现在公认最早的云计算产品,但那时他们被命名为“Elastic Computing Cloud”,即弹性计算云。从发展过程看来,计算机经历了单机、集群、网格几个阶段。集群解决了单机性能的瓶颈问题,而网格又解决了集群计算不支持异构设备、资源无法动态伸缩问题。现在的云计算则可以支持异构多任务和资源的动态流转。最早从企业层次提出Cloud Computing的,则是Dell。具体关于云的定义有很多,不同公司都给了云不同的定义。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是:一个容易使用和获取的虚拟化资源池(如硬件、开发平台或服务)。这些资源可以动态地重新配置,调整到一个可变负载或者可变规模的系统中,从而允许获得最佳的资源利用率。这种资源池通常是采用按照使用付费的模式,即资源的保障是由基础设施供应商提供的制定化服务品质协议来提供。
云计算虽然定义很多,种类也很多,但是公认的将云计算分为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亚马逊的EC2就是典型的基础设施即服务的代表,谷歌应用引擎一般被认为是平台即服务,是软件即服务的代表。
云计算因为需要动态调整和划分资源,所以底层都是基于虚拟化实现的。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大量的服务器资源作为虚拟化资源池进行统一个管理与划分。
二、开源虚拟化技术选择
我们要用开源云计算平台构建属于企业自己的云,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虚拟化问题。我们知道所谓云的底层架构都是虚拟化。我们既然要用开源软件构建云,那虚拟化自然也选择开源产品。目前主流的开源虚拟化软件主要就是KVM和Xen两款。KVM一直作为linux内核的一部分,虽然比Xen技术出现的晚,但是性能和Linux的兼容性都很好。Xen技术成熟,稳定性很好,而且现在也将被加入Linux内核中。
我认为两种虚拟化技术没有明显优劣差距。所以选择哪种全部根据技术熟练程度决定就可以。如果熟悉某种虚拟化对将来的云构建和以后的维护都带来很大的优势。主流的云计算平台对于以上的两种虚拟化也都可以良好的支持。因为我们单位以前的虚拟化都选择的Xen,所以后面的云平台的虚拟化部分也就继续采用Xen的开源技术了。
三、开源云计算技术选择
开源云计算技术有很多,包括Eucalyptus、OpenNebula和OpenStack等。其中很多开源技术都存在商业版,导致开源的版本功能很少或者不完善。我选择用OpenStack来实现开源云构建,因为OpenStack是完全开源的技术,没有任何收费版本或者商业版本。
OpenStack是由Rackspace和NASA共同开发的云计算平台,帮助服务商和企业内部实现类似于Amazon EC2和S3的云基础架构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OpenStack包含两个主要模块:Nova和Swift,前者是NASA开发的虚拟服务器部署和业务计算模块;后者是Rackspack开发的分布式云存储模块,两者可以一起用,也可以分开单独用。OpenStack除了有Rackspace和NASA的大力支持外,后面还有包括Dell,Citrix,Cisco,Canonical这些重量级公司的贡献和支持,发展速度非常快,有取代另一个业界领先开源云平台Eucalyptus的态势。
四、开源云技术构建
随着信息建设的发展,每个单位的信息中心都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服务器和越来越多的部门需要自己的服务器。原来单位里是按照部门给分配服务器,这样虽然看起来很好,每个部门有自己的服务器。但是资源浪费很大,因为并不是每个部门都可以把服务器资源使用到满负荷,而且每个部分还要有人管理服务器的硬件维护。虚拟化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对于多服务器的资源整合和动态分配,资源的统一管理等方面虚拟化并不能全部解决。
“2015 年3 月10 日,CAD 云平台Onshape 开放公测,同时,Onshape 还获得了由North Bridge 和NEA 领投的64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2015 年的春天,Onshape 的这条新闻让整个CAD 领域感到了燥热,并重新开启了一个沉寂已久的关于“未来”的讨论:在技术、市场和服务趋近成熟,已形成某种定式的CAD 领域,该如何寻求突破?
“通过在过去的10 年间不断在桌面上安装CAD 系统,人们都看到了一点:CPU的速度很难无限增长,对于传统桌面级的CAD 系统来讲,能优化的空间已经很小;但云计算的性能和网络性能的提高空间是无限的,因此对于一个完全基于云计算技术开发的CAD 平台,Onshape 能够提高和优化的空间就很大。”笔者辗转采访了现任Onshape 公司CEO, John McEleney 在邮件中如是说。
熟悉CAD 软件的人都知道,CAD 软件近年来就一直有这样的趋势:社交化、移动化、互联化非常明显,越来越多与CAD 系统原本枯燥的算法技术、架构体系等不同的新兴IT 技术被引入到CAD 系统中。这不仅使CAD 软件的性能得到了提升,功能日益丰富,更使得CAD 软件变得越来越生动,不再刻板。只是这种趋势,在Onshape出现前,还没有成为CAD 软件技术升级的关注核心,也没有成为彼此争夺市场的竞争点。Onshape 的出现打破了原本的平衡,将原本的“趋势”变成了“产品”,使得原本循规蹈矩的演进陡然加速。
而Onshape 所采用的技术、推出的产品和发表的言论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并且被认为足以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核心创始团队极深的CAD 领域背景:John McEleney 曾担任SolidWorks 的CEO 长达11 年7 个月;而Onshape的创始人兼总裁Jon Hirschtick 更是堪称CAD 领域的传奇人物,很多主流的CAD 软件和软件公司都与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之前,Jon Hirschtick 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传统主流CAD 软件SolidWorks 的创始人,并掌控其长达近18 年。
CAD 主流市场的云应用
“Onshape 是世界上第一个和唯一一个完全基于云技术(fullcloud)的CAD 系统产品。”John McEleney 在邮件中告诉笔者:Onshape 不是将原本桌面级的CAD 软件向云端转移,而是完全基于云技术进行开发,因此与现有CAD 软件的最大区别在于所有的建模计算、数据管理和存储都是基于云端,用户只需通过电脑、平板或手机访问云端的设计工具,就可以进行设计。
“开发Onshape 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因此我们不得不在原有的CAD 行业外去寻找技术精英人才来组建一个研发团队:包括云架构、移动、浏览器、安全和DevOps 等领域。The OnshapePart Studio 确切地讲,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几何内核,它是用户在我们的CAD 系统当中的工作环境。我们吸收了经过验证的Parasolid内核的优势,你可以认为我们的CAD 系统内核就像是一个来自桌面实体建模、谷歌应用、GitHub 和Salesforce 的结合体。”JohnMcEleney 说。
对于主流CAD 市场来讲,Onshape 还是一个新兵。而且公平地说,第一个让用户从市场化的产品当中真正尝试应用云技术的是欧特克。
从十几年前推出Autodesk Buzzsaw 开始,欧特克始终希望借助将云计算应用到CAD 软件重新赢得市场的尊重。到2010 年AutoCADWS,AutoCAD 基于云端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大量的真实用户。
“ 云计算对所有软件都有巨大影响,CAD 也不例外, 所以CAD 采用云技术是必然的,”欧特克Fusion 360 产品总监KevinSchneider,这位在欧特克制造业部门工作17 年的资深CAD 业者,在接受笔者邮件采访时谈到:“用户需要更易于评估、集成度更高、互联性/ 协作性更好的CAD 工具,云技术就是一个可以提供这些能力的平台。但是,设计并不会因为云而改变,云只是一个能让设计更优、更快、更经济的平台。”
自2011 年9 月宣布推出欧特克云(Autodesk Cloud)后,欧特克应用云技术改造现有CAD 工具的进程进入了快车道:陆续推出了用于查看、编辑和共享文件的A360,用于智能手持终端的AutoCAD360;用于管理文档、模型和数据的Buzzsaw;用于构建三维点云的ReCap 360;用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Autodesk PLM 360;用于对制造流程进行分析优化的Process Analysis 360,以及对进行仿真分析的Sim360。其中,A360 和Fusion360 也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
如果说欧特克是为了保持市场和技术领先的“荣誉而战”,那么对于SolidWorks 来讲,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更多是为了顺应公司产品战略整合的要求。
成立于1993 年的SolidWorks,1997 年被法国达索系统收购后,一直以独立的软件形象面对市场和用户,至今22 个版本,都与达索系统面向高端的定位保持了差异化市场存在——面向中端市场。
2012 年, 达索系统基于云端的3DEXPERIENCE 平台正式面世。2014 年,SolidWorks Conceptual Design(SWCD)——SolidWorks 第一个在达索系统3DEXPERIENCE 平台上的应用。
作为一种尝试,SWCD 这一具有明显云特征的应用,事实上开启了SolidWorks 与达索系统产品层面的整合:3DEXPERIENCE 平台成为SolidWorks 与达索系统产品融合的基础——云技术解决了达索系统多年来一直试图解开的难题。
与以上两个CAD 软件提供商不同,PTC始终希望通过与更专业的合作伙伴一起实现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2013 全球用户大会上,PTC 推出了针对Creo 的虚拟化应用。
所谓应用虚拟化,是基于应用/ 服务器架构,采用类似虚拟终端的技术,把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操作与计算过程分开操作。而此次的Creo 虚拟应用,PTC 就联合了IBM、Citrix和NVIDIA 共同实现。
时至今日,PTC 将更多注意力投入到建设物联网系统当中。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对于PTC 来讲,用于物联网的云平台何时会被平移给Creo 应用,也许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对最佳时机的判断。
云技术应用的差异
事实上,要理清云技术对CAD 软件的影响,首先要弄清楚以下几个事实。
首先,CAD 软件的行业属性明显:企业类型、规模、业务模式的不同,都对CAD 有不同的属性要求。客观地说,虽然采用云计算和网络技术改变CAD 软件的易用性是必然趋势,但对具体的CAD 软件是否要采用该方式升级,则完全取决于CAD 软件提供商对软件本身的定位——越是大型企业的CAD 用户,对新型CAD 的需求和适应度越低。
第二,在功能日益趋同的当前CAD 市场,新兴IT 技术所带来的新型应用模式、服务模式等,极大提高了专业用户的使用体验,也降低了CAD软件的使用门槛,扩大了CAD 软件在工业企业当中的应用范畴。同时,也减低了软件的拥有成本。
第三,从软件发展的角度看,应用模式的改变,也说明CAD 软件进入了成熟期——现阶段,想要在CAD 技术上实现某种革命性、天才式的突破,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对应用模式的改变,则有可能替代纯粹的技术升级,为CAD 软件带来再一次跳跃的机会。
第四,基于云技术的CAD 软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某些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使得设计工具能够更进一步地符合设计行业的新型生态关系,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同时,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应用了云技术的主流CAD 产品,虽然所实现的功能和用户体验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究其根源技术和实现手段,是不尽相同的。
那么问题来了:都是基于云技术的CAD 产品,到底有哪些差异呢? IT 技术对CAD 软件的未来到底能有多大的决定作用?
正如John McEleney 始终强调Onshape 完全基于云技术开发的纯正技术基础,其自然是最具有云端应用的特色,因此Onshape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直指传统CAD 软件的软肋:Onshape 从软件的应计算、存储、部署、服务和升级等各个环节都基于云端,因此无论是计算速度、对文件的调用还是对数据的管理,都具有一种后发的优势。
“首先,一个设计团队的多个成员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个CAD 模型进行操作——无论这个设计团队的成员是同一个办公室或者分布在全世界的不同地方。”John McEleney 在给笔者的邮件当中总结说,因为Onshape 系统与由Onshape 所产生的CAD 数据都基于云端服务器, 从未被拷贝,所以来自云端的单数据流使版本和版本控制只需控制Onshape 内的一个单独文档。因此,对于用户来讲,应用Onshape,不需要从云端服务器下载任何东西,不需要同步或者定义最新版本,不需要锁定、登出自动保存……从而避免了混乱的签出、文件拷贝错误。同时,对于整个设计团队来讲,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并应用相同的原版的CAD 数据, 所有的用户都可以编辑任何数据,而不需要担心覆盖了别人的工作。
“而且由于Onshape 系统也是基于云端部署,所以Onshape也是唯一一个可以让用户可以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设计和编辑模型的CAD 软件。它使用户可以访问到完整的CAD 系统,随时随地——不仅仅是查看。”John McEleney 说。
相对于刚刚出现仅3 年的一款CAD 软件来讲,传统主流的CAD 软件的优势是功能完整。当然,其对于云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很多的系统提供商的解决方案,都是同时提供桌面级和基于云端的两种解决方案。虽然没有Onshape 那么新鲜纯粹,但是从用户的角度考虑,这也并不完全就是劣势。
“我们并不完全依赖云技术来运行该应用程序。Fusion 360 也可以在用户桌面上本地运行,所以并不需要始终保持联网。对于我们的客户而言,这是一个主要的关注点和需求。我们的客户希望能够在离线的状态下工作(例如在旅行中),完全依赖浏览器和互联网的CAD 工具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在Fusion 360 中,云技术拓展了CAD 的功能,增加了一些十分强大的能力,但并不是时时刻刻依赖云连接来运行。”Kevin Schneider 的说法相信应该能够获得更多工程技术人员的认可。
事实也是如此,CAD 工具是来帮助用户企业解决关于产品相关的设计问题的,所以从用户的角度看CAD 软件的进步,一定不是从IT 技术的层面。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用户设计更好的产品,科技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对用户而言,理想的合作伙伴应该专注于解决设计问题,一切从应用出发,而不只是着眼于技术。”Kevin Schneider 说。
笔者无意比较两者之间的优劣,事实上也并不存在绝对的孰优孰劣:优势和劣势都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相对而言,从用户的角度看,所谓的优势和劣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且一个多元的CAD 环境与一个多元的世界一样,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到真正合适的CAD 软件。不过,还是有一个原则应该遵循:从使用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尝新不应该被鼓励,守旧不应该被嘲笑,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CAD 软件。变化的是工具,不变的是对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改变的价值
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以及Onshape 在CAD 业界引起的讨论,在客观上,正在将CAD 的应用向深度和广度上推进。市场的一个最大变化是:软件行业多年以光盘交付为标志的永久许可证销售模式受到了挑战,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租用方式正在替代多年的软件试用许可证销售模式,成为最新型的CAD 销售方式。
这也就这意味着,未来,工程师与软件之间的互动模式也将发生变化——软件不再是应用企业或工程师的所有物,其仅仅是用户获得软件功能的方式,是系统提供商为用户提供的一种功能服务。
2014 年4 月份,SolidWorks 宣布接受北美和欧洲用户的预订, 采用SAAS 模式为用户提供基于云端的SWCD,其月租价格初步定为249 美金。
2014 年年底,欧特克在“拉斯维加斯大师汇”上宣布,将在24 月个内,调整对CAD 产品的销售模式——从销售许可证到租用模式。
2015 年3 月,Onshape 宣布对普通的用户采取免费的策略——测试阶段的Onshape 提供了免费版、专业版以及企业版三种套餐,其中的差异在于,免费版与专业版的功能一样,但是私有文件数为5 个(这种方式跟GitHub 有点类似),而专业版需要每用户每月收费为100 美元。
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和服务方式到底能多大程度上影响市场格局,仍需时日去验证,但是至少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点值得欣喜的地方:现在的三维CAD 已经不再是往日的庞大系统,也不再需要应用企业投入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精力和资金了——CAD 应用的普及拥有了最佳的技术基础和市场时机。
记者手记
放眼现在的中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呼声此起彼伏,而且无论是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还是学术、科技领域,每个人现在都在谈工业4.0、三维打印……似乎中国的制造业之所以落后,完全就是因为管理手段落后、制造工具不先进以及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所致,似乎只有新技术才能帮助中国的制造业真正走向强大。事实上,与一味强调个体的领导作用相比,整个产业的均衡发展更是目前中国制造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制造业是讲究配合的行业,只有相关产业链上的每个企业都到达了一个高度,才能真正在某个领域实现某种程度的升级——单个企业效率的提升往往不会最终形成明显的效益提升,就是因为产业链上相关上下游企业的效率并不见得同时提升,短板效应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和效益。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讲,中小企业的短板依旧存在。虽然在经历最近30 年的高速发展后,有些行业和领域的制造业企业在工具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甚至仍然需要从普及三维设计开始。
一、云计算的最重要的存在意义及服务内容和基本意义的概念及应用
(一)云计算的最重要的存在意义及服务内容
简单来说,电子邮件、在线办公软件、网络硬盘、即时通讯等一些广大消费者经常用的网络通讯工具、服务都是云计算里的服务方法,现如今我们的生活都在向云计算的模式不断的靠拢。动态升级以及对储存的资源虚拟化这都是组成云计算的一些主要的构架,而这些资源都是在网络空间上能被用户共同分享、储存的一些数据文件,就像QQ、MSN这些网络通讯工具一样,使用者并不用了解太多的运用云计算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根据自身的需求使用就可以很好的运用云计算的技术。
(二)云计算的基本应用概况
从现代人的生活模式以及生活需求来看,云计算不仅仅是某一种特定的新技术产品,而是许多IT精英发展后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一种商业模式的技术。而云计算在传播网络信息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理念方面的应用,每个行业都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来对云计算的理念进行有效创新。
(三)以互联网应用领域为代表的大数据处理
现有的互联网公司要根据上述的操作程序对用户的所有数据进行收集和存储还有文字检索及效果呈现,最终的目地就是让用户高度满意;不仅如此,在对数据收集、存储、文字检索以及效果呈现的过程中,系统和构架还是需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而这些内容都是以前的商业IT计算方式所不能精确完成的。
(四)企业、行业信息化系统的私有云改造
企业、行业都信息化后,其生产效率及企业的管理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并给企业引进了新的成本,但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的提高,信息的处理方式也需要一个更高端、快速的方式来处理信息,传统的IT制造企业想将大型机、超算中心等一些传统的方式改成云计算技术的服务方式,把原来的IT构架变为虚拟化网络服务,并对以前的数据进行数据库的综合,实现了资源共享和自动调度的系统,这就可以让企业拥有合适的数据计算技术,还可以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五)社会化的IT服务
一些私有云服务是大多数大型企业所用的,中小型企业一般都不能利用私有云服务。而社会化云计算将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将来中、小型企业都可以使用私有云服务并摆脱一些专业的硬件设备的束缚,那么云计算商业发展将有一种明确的方向,但是目前,云计算的发展还是有些许的阻碍的,需要我们想办法去解决。
二、数据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于数据的安全保护方面可以采取主要的两方面的保护:第一,可以对数据采取法律方面的保护,通过法律的一些规章制度对数据的安全进行保障。第二,在IT系统的应用上对数据的安全性进行保障,可以通过建立防火墙、安全监测系统、数据加密、权限设置和数据备份等方式对数据的安全进行保障。下面将以亚马逊公司的私有云数据安全保护方式为例对云计算服务中的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分析。
主流的私有云保护措施是将企业的全部数据从传统的IT基础构架方式转变为高效的自动化管理模式的云计算IT基础构架,实施私有云计算的第一步就是将现有的处理器、储存、网络等IT资源高度虚拟化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新的整合和组织,构建出具有高扩展性能的IT构架,然后使用高强度的管理应用软件进行辅助,最终实现高效率的自动化的IT资源管理系统,这样的应用构架能够让客户的企业本身对IT资源进行高强度的资源控制能力,同时,建立网络控制和系统防火墙对数据进行保护,这样,客户企业在私有云上的数据就能够得到同程度的安全保障。
在主流的私有云构架之外,亚马逊公司的虚拟私有云专门为客户企业提供一套全新的安全性强的私有云构建方案。一般的主流私有云安全解决方案都是在IT资源的虚拟化和自动化管理方面加强技术的发展,而亚马逊公司主要是为企业建立一个企业个人的虚拟网络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安全保障,并且服务公司还将虚拟网络与现有的IT构架进行巧妙的联合。这样,企业就能够在在公共的私有云平台建立自己额虚拟网络,然后通过企业自身对数据进行密码加密设置,在将自己的企业的私有云与整体进行联合,构造自己的私有云的安全构架。在申请创建EC2实例时,能够把自己企业的私有云与特定的虚拟私有云进行绑定,在EC2实例启动之后,该实例也就相当于运行在整个大的企业局域网之内。虽然VPC网络中所有的EC2实例仍然位于公有云平台上,但是在这种IT架构下,企业内部的防火墙和亚马逊的安全保护措施能够双重的对数据的安全进行保护,增大了私有云数据的安全性[2]。
三、总结
根据以上表格数据显示,不同解决性的构架表都有利有弊,所以,要结合客户本身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构架选择,同时还要全面的考虑各方面因素,来保证最有效的构架对数据产生最有效的处理。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云计算水平也在不断的变革,而数据安全方面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也同样越来越多,而这就要求工作人的自身素质和社会法律知识也要不断的提高,全面的做好对云计算安全的工作使命,这样才可以避免云计算中的数据安全失误率降到最低,以此来保证云计算数据的稳定性格安全性。
参考文献:
开源+节流 化解“找油难”
在今年的研讨会上,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处理中心总工程师赖能和特别强调了石油勘探行业目前面临的三大“计算”挑战: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日产数据采集量直线上升,计算压力进一步加大;高密度高覆盖采集提高了勘探的精度,使精细化的数据分析成为可能,对计算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更强烈的需求;高密度采集成为一种新趋势,数据体越来越大,导致了计算效能的降低。
和去年相比,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处理中心今年承接的高密度海量数据3D项目更多、数据体也更大。赖能和告诉记者,处理中心目前承载的萨科桑3D、塔里木哈7、新疆玛湖、新疆大庆3D、博孜3D等30个宽方位资料和科研攻关项目共涉及19029平方公里、384.8TB的数据量,均是采用高密度海量数据处理。这对处理中心的软硬件处理能力、技术和资源配置都带来了巨大压力。
事实上,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处理中心的压力恰恰来自“找油难”。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当大区块开发告一段落后,石油勘探业一方面要用更精细化的手段在原有开采区块发掘新机会,一方面则要积极向海洋拓展或到过去“看不上”的区域去找油。这种转变带来的直接影响正是赖能和所说的因数据体量飞速增长而产生的计算压力。“地质结构越来越复杂,对计算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以海洋石油的开采为例,其计算量往往要比陆地石油开采大好几倍。近年来主流软件的演变从时间偏移到深度偏移再到逆时偏移,计算量越来越大。尽管集群单个节点的计算性能在提升,但集群节点量的增速也并没有降低。”英特尔(中国)企业解决方案部能源行业资深企业客户经理杭晓东认为石油勘探行业产生的“开源”需求,仅依靠提升CPU的计算能力已无法满足,这也是让英特尔改变产品发展方向,从异构向微异构调整的原因。今年,英特尔推出的Xeon Phi协处理器就是这样的产品,在提升单点性能
得到大幅提升,从而让高性能计算的效能提升。
在英特尔数据中心及互联系统事业部技术计算和平台应用支持团队平台架构师何万青看来,高性能计算技术不仅能帮用户“开源”,还能帮用户“节流”,以提高产量。他说:“Xeon Phi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用比较少的节点提供更高密度的计算能力。如野外的数据采集工作,就可以因为显卡被集成到处理器中的特性而实现现场粗粒度的计算处理工作,减轻数据总量负担。”云与大数据应用的可能
高性能计算与可视化应用难以落实到云计算系统的现实,曾一度让业界认为“云”将与石油勘探行业无缘。目前,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更有价值的Hadoop,对于几乎没有非结构化数据的石油勘探行业似乎也是无用之物。云计算与大数据真的不适合石油勘探行业吗?这个问题已经出现了新的答案。
在石油行业,斯伦贝谢、兰德马克、Nice等服务公司正在提供功能较为完整的石油软件云服务解决方案,并已被多家国际知名石油公司所采用。中石油也已经启动了云技术平台建设项目。
“三年前我们开始探讨虚拟化机制,尝试勘探开发上的一些应用。去年正式立项做云计算的技术测试、跟踪并组织队伍,主要进行四点应用的实验,今年争取搭一个实用的环境。”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铁刚如是介绍了中石油云计算平台项目的进展情况。他说,目前中石油总部的云计算平台主要在考虑如何实现数据中心的整合、资源优化、高效利用,结合能源应用的特点,让云平台在地学综合研究、办公经营管理业务以及生产管理方面发挥价值。
对于高密度采集这类应用,中石油已经完成了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实验,实验证明云平台确实可以大幅降低地学应用研究的成本。张铁刚很看好云平台在中石油生产管理效率提升和办公运维管理简化方面的前景。据他介绍,初期测试结果显示,通过资源整合,中石油可以将各单位门户服务器的利用率从20%提高到70%,将专业应用服务器的利用率从20%提高到40%。他直言,在中石油云技术平台建设项目中,英特尔提供了很多重要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将其为互联网公司构建云计算系统的经验,传递到了高性能计算领域。
在石油勘探业,高性能计算集群规模越来越大,却未必能带给用户最佳的投资回报。计算的高峰期资源不足,低谷期资源却被闲置。特别是,在集群空载状态下同样要支付巨额电费。与互联网企业的需求一样,不少高性能计算用户也希望能弹性调配计算资源,分享低谷期的计算平台,用于日常生产、办公。今天,中石油的尝试已经把云的设想变为现实。
石油勘探行业是个典型的海量数据行业,但它对数据处理的需求与大数据目前的定义还存在很大差距。虽然目前石油勘探行业的典型应用还没有必须依赖Hadoop的需要,但赖能和认为,这项新技术依旧值得他们长期跟踪。因为如果Hadoop发展到了适合其应用模型时,就会成为大幅降低硬件采购成本的一个选择。
相关链接
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广东省在“十三五”规划中,对广东地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题规划,提出了适合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设计,提出在十三五区间将广东建设成为全国的云计算大数据创业创新高低,成为世界领先全国一流的云基础设备和云终端核心制造基地。为此,广东制定了珠三角“联云计划”人才支撑计划,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人才和智力支持[1]。根据不完全的统计,2016年广东的云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云终端制造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整个广东云计算的产业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产业规模化。图1珠三角地区云计算产业概况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产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目前的培养供给无法很好满足产业需求。特别是对人才结构出现严重的倒挂现象,一方面产业所需要的大部分是属于产业下游的技能型的人才,人才的需求结构类似于“金字塔”结构,处于金字塔下方的技能人才占据六七成;另外一方面目前在培养人才上面主要是本科院校,其所培养主要是研究性信息技术人才,云计算人才的供给多集中于产业链的中上游,而下游产业链人才的供给相对偏弱。下游人才主要集中在操作类岗位,主要是技能型岗位,从事重复操作的维护、服务类工作,以虚拟化工程师为主[2]。珠三角地区产业概况如图1所示。根据招聘网站2016年12月的统计,云计算领域人才需求量56%为大专以上,与金字塔结构对应。
1云计算应用型人才需求现状
云计算技术应用是研究描述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分布式应用、并行化应用、虚拟化应用的理论与技术,它把当前各行各业所产生的呈爆炸式增长的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并行分析和处理,发掘出海量信息中的数据价值。同时,云计算也具有虚拟化的特征,它把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等领域里面的一些基础设施、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等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用户,就像用户使用电力设施或水资源一样,实行按需付费使用。根据云计算技术的特色及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目标要求。从所需人才类型上划分,云计算产业所需人才结构主要呈现“金字塔”型。据监测结果显示,应用产业作为云计算发展的重点领域,面对未来云计算产业的飞速发展,企业人才急缺的问题日益显现。以云计算产业应用领域相关的IT人才需求为例,截至2016年下半年,IT人才的需求量已突破30万人,其中一线城市IT人才需求最为明显,上海IT人才缺口将近7万人,其次分别为北京、深圳和广州,分别突破6万人、3万人和2.5万人。目前云计算类岗位的薪酬已居行业前列。应届生工资在4500-5900之间,整体工资水平在10000-15000元,远胜行业类似岗位。国家“十三五”规划将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云计算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云计算专业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为广东地区培养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人才[3]。
2人才培养定位
云计算的产业链是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软硬件与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云计算业务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构成,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专业定位非常明确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和领域云计算建设的需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云计算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和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等能力。目前广东部分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培养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维护、运营的人才;外省的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成都学院、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等也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很多高职高专开设了云计算课程,20多所高职院校已开设云计算专业。以上可看出,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及教师都意识云计算技术的重要性和专业的必开性,但由于云计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云计算这门课程如何定位、如何讲、讲什么还不清楚,相关课程的教师迫切的需要有系统地讲述云计算专业基础知识的教材。市面上的云计算相关图书大多为店销书,偏重产业和技术介绍,没有适合高职高专作为教材的书籍,这一现状大大的制约了高职院校云计算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影响了高职层次云计算人才的培养。因此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云计算专业的培养目标、核心课程体系应如何建设,经过深入的调研,在云计算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上需要非常明确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能力为目标,以平台产品为载体,项目化教学为模式,重点培养具有云计算平台搭建和云计算应用设计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云计算人才。
3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
3.1培养模式
按照基于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具有应用技能和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在专业课教学中培育职业素养的意识和手段。在培养模式上采取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作为引领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实现校内校外实训,通过与教学企业的合作,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完成实训内容后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企业化教学,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中重点培养具有熟练掌握至少一个国际知名云计算平台技术的云计算系统工程师及云计算系统运维人才,学生通过大量实践操作,熟练掌握设计、开发、规划、安装和管理云计算系统所需的专业知识,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对云计算平台进行配置、优化以及局部改进的能力,能够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引进云计算系统进行设计、规划、安装和管理。主要可从事云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公司、互联网企业、学校、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云计算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搭建和运维。
3.2产业融合,就业导向
首先人才的培养是以就业为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规划需要体现紧跟市场、一线定位的原则,需要在国内的产业背景为依托,跟产业发展相配套,培养的人才需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因此,在专业规划、课程体系等各个环节需要做到“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此外,在专业校企合作方面,需要与真实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办学、构建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符合企业需求,打造“入学有就业保障、毕业即可就业”校企合作新格局。校企合作,师资“互聘共培”。通过学校聘任企业工程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企业聘任教师参加项目研发,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3.3不同层次培养
坚持教学改革,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逐步改善教学条件;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具有不同特点进行结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分类培养,提高整体专业教学效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应用创新型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人才来说,其岗位包括了云计算维护工程师、云计算售后服务工程、云计算测试工程师,可以按照学生对于专业特长和兴趣,设计相应的专业能力,配套相应的教学知识,,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云计算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和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等能力。
3.4引入工程项目
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就是把工程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以项目设计为主线完整地、有衔接地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目前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不是特别成熟。为此,根据本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能力实训、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训设备主要包括主流的PC机、服务器、网络互联设备和网络安全等设备等。根据本专业(方向)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以“教学企业”、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构成。其中“教学企业”主要承担综合实践和企业真实项目实训,校内实训室主要开展专业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训练、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开展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训练。其中“教学企业”按照企业应用实际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室按照校企共建模式建设专业技能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建设。
3.5课程体系创新
高职院校云计算应用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上需要按照采用“平台+方向”的思路,这个思路是符合高职院校课程特点和要求的。“平台课”需要大部分的学生都具备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以后学生发展的后劲所在“专业课”。此外,在课程体系上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在课程的开发上,可以让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来开发课程,将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场景带入到课程中,更加符合一线定位的理念,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打造“校企双主体”的课程体系。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构建由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综合性实践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综合素质等六个模块构成的基于职业岗位(群)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工学结合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和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整理专业相关材料和成果,建精品课程建设团队。
3.6校内外一体的“云实训”
全面规划、合理设置和布局校内外实训基地,突出实训基地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一批以专业群为基础的跨专业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需要校内实习公司和校外真实企业共同参与,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构建校内实习公司,通过企业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做项目,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将课堂搬到企业来利用项目作为载体实现实训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利用一线企业市场、资金、场地、设备、项目、人员等的优势,充分利用企业方的资源,在教学中使得学生对实际工作任务、工作场景等有直接认知,实现基于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同时,规范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总结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对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按照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产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
作者:郑海清 廖大强 单位: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