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分析案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4 17:09: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

篇(1)

[关键词]高速路安全风险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截止到2001年底,已建成1900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数居世界第二位。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建成和投入运营,如何管好、用好高速公路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于是高速公路管理研究应运而生了,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针对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安全及其股份风险管理我个人分析一下几点感悟,

一、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意义及内容

1.我国正处于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时期,高速公路发生重大事故,其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都十分严重,所以,研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高速公路具有行驶速度高,通行能力大等特点,由于高速公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交通事故大为减少,其事故率只有一般公路的1/3—1/4,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上车速快,一旦发生事故,其严重性增大,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是一般公路的两倍。。

3.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教育:即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普及交通安全的常识和高速公路的使用知识;法规建设:使得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车辆建设:对车辆进行注册登记并定期检查,核发牌照及行车执照;驾驶员管理:核发及审验机动车驾驶证;道路及其安全设施的验收与管理:当道路竣工之后对道路进行验收,对安全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维护高速公路安全秩序。

二、构建有效的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风险识别与衡量系统

1.风险的识别。风险识别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明确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的性质;二是找出引起这些风险的原因。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但在许多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些定型的分析方法。按照规范的程序来考察。如故障树法、“德尔菲方法等”。

2.风险的衡量与估算。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风险的衡量与估算,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省财政厅对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风险状况的衡量与估算,二是高速公路股份公司自身对其风险的衡量与估算。

(1)省财政厅对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风险的衡量与估算。目前,四川省财政厅对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风险的评价体系是按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的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性与流动性能力以及市场风险敏感程度等进行监测。

(2)高速公路股份公司对自身风险的衡量与估算。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依据省财政厅的风险评价体系,对自身的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性与流动性能力,以及市场风险敏感程度等进行监测;二是对信用等级与风险的分析。

三、完善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风险的规避与控制体系

1.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风险防范及规避的主要策略。

(1)风险规避。指高速公路股份公司根据其组织风险管理或控制的成本远远高于所获取的收益,而在经营决策中采取拒绝或退出该项目的方法。

(2)风险预防。是指对风险设置多层防线的方法,即高速公路股份公司对其业务活动中所承担的风险总额,通过一定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控制。

(3)风险分散。指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通过资产负债的多样化及资产证券化等控制风险的集中。选择一些相互独立的资产和负债方式,当某种资产或负债因一定风险遭受损失时,其他资产或负债不会受影响,高速公路股份公司不会受到较大损失。

(4)风险转移。指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通过合法的交易方式和业务手段,将风险尽可能转嫁给第三者。

2.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的风险规避与控制体系的内容。

主要包括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的外部监管控制体系和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两方面内容构成。

(1)建立和发展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风险的外部监管控制体系。

外部监管体系包括三个层次:①是要树立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充分考虑到高速公路股份公司自身特点以及不同高速公路股份公司所处的行业差异、地区差异和所有制差异,完善指标考核体系,针对各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的资产流动性,质量和盈利情况,实行分别监管;②是要把防范经济风险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建立严格、真实的报表报送、分析和信息披露、信用管理和违规处理制度,实现监管重点从合规性向审慎性监管的转移;③是要积极改进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监管的工作方式,实现多种监管手段,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防范,树立以预防为主的监管指导思想。第二个层次是社会监督,即借助中介机构、新闻媒体、人民团体等社会力量,使它们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对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

第三层次是行业自律,即通过同业公会这一社团组织统一制订行规、行约,促进会员守法经营,规范发展,从而达到互相监督、自我管理的目的。

(2)完善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

结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高速公路股份公司自身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股份公司内控机制势在必行,具体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①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决策、执行和监督三大系统。首先对重大业务经营问题实行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切实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以及职工大会的职能,明确各自职责,严格按公司章程开展活动,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公司重大决策中来。

篇(2)

目前,我国的医学护理教育尚没有医疗风险教育课程,而护士属于高风险职业,培养我国医学生特别是护理专业学生的风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护人员避免医疗风险的一个有效方法[1]。我校于2013年开设了《护理风险管理》选修课,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加强学生理论与临床实际工作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于2015年第2学期引入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在课堂中将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灵活运用,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以此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教程中[2]。案例分析法在《护理风险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2015年第2学期选修《护理风险管理》课程的学生,共计140人。学生均为护理本科生,均为全国高考统招生,学制4年,其中男生5人,女生135人,年龄21岁~24岁(22.4岁±0.5岁)。

1.2方法

1.2.1教材及教学内容教材参考田玉凤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第1版《临床护理风险防范》。教学内容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感染科5个科室临床护理风险防范,教学课时数共为30学时。1.2.2案例分析法教学的实施1.2.2.1分组将140人分为14小组,每组8人~12人。由组内成员选出1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内学习。上课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便于组内讨论。1.2.2.2案例准备案例贯穿于整个课堂始终,它的选择至关重要。授课教师根据各个科室常见的护理风险问题,选取临床真实案例并做适当修改,使案例标准化,既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使理论联系临床实际,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应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2.2.3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分析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将整个讨论环节分为3部分。首先,给予案例并提出问题;其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借助教材、学校图书馆数据库等工具查阅资料;最后,每组派一位代表陈述答案和理由,持有异议的小组以辩论的形式试图说服对方,通过组间辩论获得最佳答案。讨论期间每个同学都是参与者,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帮助者,起调控和鼓励的作用,以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1.2.2.4教师总结教师针对案例讨论情况,对遗留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同时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理顺本次课的内容,加深同学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1.2.3期末考试形式采取案例分析的考核形式,学生可以借助教材、以往的学习笔记、查阅网络资料等进行答题,综合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4案例分析法教学效果评价在查阅大量案例分析教学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对案例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案例分析考核形式评价,包括9个条目,每个条目设赞成、中立、反对3个选项。于考试结束后,以无记名方式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结果

2.1案例分析法教学效果评价(见表1)绝大部分学生对案例分析法的应用表示认可,其中121人认为案例分析法的应用效果很好,占86.4%;14人采取中立态度,占10.0%。2.2案例分析考核形式评价认为本课程适合使用案例分析考核形式的134人,占95.7%,中立的3人,占2.1%,反对的3人,占2.1%。

3讨论

3.1案例分析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次调查结果表明,86.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本课程总体效果很好,对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总体持肯定态度。《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应用性学科,通过课程培养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是规避医疗风险的一个有效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分析法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组间辩论使学生置身于多种观点中,有利于学生在讨论中学习他人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创造了良好的互教互学的氛围,且最终以团队的方式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另外,教师也反馈应用案例分析法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2突破传统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由于《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更适宜采用重视过程和思辨能力的半开放型考核形式。从专业特点和课程目标出发,侧重考核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考核形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肯定,95.7%的学生对这种考核形式表示认可。表明突破传统考核模式,应用灵活多样,贴近临床的新型考核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而且有助于改变“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消极学习态度[4]。

4小结

案例分析法是近几年教育学家较为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我校在《护理风险管理》课程的应用已发现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锡芝.护理风险管理课程设置探讨[J].现代护理,2006,12(17):1661-1662.

[2]解丹.案例分析法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3(30):163-164.

篇(3)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地处多山的地带,山岭和高原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70%以上。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交通事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山岭间修筑公路隧道等工程已成为交通网络的重要构成,受到穿越地质条件的影响,山岭隧道的施工难度加大,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山岭隧道施工存在巨大风险。随着工程规模的加大,山岭隧道施工的技术与安全管理等研究工作没有跟上实际施工的需要,再加上缺少山岭隧道施工风险的科学认识,缺少风险的合理控制,很多不当的风险管理方式等因素,都使山岭隧道施工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一、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现场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1、实现科学化管理

进行安全风险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施工现场服务,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有一定的依据,而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学会风险的识别,学会评价风险,才能管理风险,将风险的损失减到最低,对风险做出有效的控制。可见,对安全风险与现场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对工程项目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2、利于减少工程事故发生

在山岭隧道中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实现特殊施工工艺,很多因素都会影响隧道施工的安全,主要为以下几种:

(1)在山岭隧道中,因为隧道边壁限制,由于隧道内的空气质量较差,而且照明条件不好,实际的空气能见度不高,在施工时产生的噪音很大,导致隧道中开展作业一旦发生了事故,就很难迅速的完成输散工作。

(2)山岭隧道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施工中很容易遭遇险情,很多隧道施工在施工前都没有准备齐全地质资料,使隧道的勘测和施工危险大大增加。资料不准确就会使隧道施工中发生塌方和变形,甚至发生岩爆和涌水等情况,严重时会造成人员的伤亡[2]。

(3)山岭隧道开挖时会破坏原有岩体整体结构,使围岩平衡被打破,影响了原有建筑物,隧道开挖还会破坏植被,使生态环境在短时期内很难恢复原状。

(4)山岭隧道施工的环境都是特定的,施工周期比普通工程长,施工周期最少一年,周期长的达到几年,有的工程会建设十几年,所以,建设环境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原材料的供应和施工机械、设备都会受到物价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使工程造价受到影响,产生经济风险。

(5)山岭隧道工程的建设会涉及到多个单位与部门,由于造成的社会影响会较大,相对的,社会风险也会很大。随着我国隧道工程施工项目的增加,工程事故频繁发生,事故造成的社会危害逐年增大[3]。

二、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现场管理分析

1、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和事故的管理

(1)风险类型的成因和危害的程度

山岭隧道施工的现场安全风险包括了坍塌、涌水、爆炸和高空坠落及火灾等。选取风险因素,进行隧道风险和安全管理的评估,对山岭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现场管理中风险和事故的成因、危害的程度分析如以下几方面内容:

隧道安全风险的成因:坍塌,施工现场的台架失稳会造成坍塌。危害的程度,施工现场的台架刚度如果不足,在使用很长时间后,就会失稳而发生坍塌;涌水突泥,施工现场的掌子面会出现涌水和突泥,地质探测和超前地质的预报如果不及时,不准确,就会遇到涌水和突泥,导致涌水与突泥等事故;火药爆炸,施工现场的火工品会发生爆炸,施工中多用乳化炸药与电雷管,现场如果管理不当,就会由静电等原因引发施工现场的火工品爆炸;高处坠落,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会在台架高处坠落,因为台架缺少安全防护,工作人员未正确应用防护的工具,工作时间过长,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都会使工作人员发生高空坠落;火灾,施工现场材料和物资会发生火灾,施工现场的易燃品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发生火灾等。

(2)风险源的控制

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要按照风险的清单进行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定期排查,进行岗位培训与教育,帮助管理人员更快了解岗位安全的重要性,工期内根据操作的规程,防止违章作业产生。对于可以辨识危险源要制定好目标与管理方案,建立起危险源的控制程序和应急预案。按照危险源,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可以使施工人员在山岭隧道施工中加强风险事故的预防能力[4]。

按照山岭隧道施工的地质特点,分析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安全风险的评价,对安全体系进行构建。对隧道地质情况和隧道进行认真分析,做出隧道施工的风险清单,可以了解隧道施工的风险与注意的一些问题。隧道的塌方和涌水、突泥等危险以一些简单的措施进行控制。对施工现场管理中不合理的情况进一步确定,才能防止事故风险的形成,防止事故的发生,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类型与危害程度,有针对性制定安全事故的应急体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对隧道进行安全监控,对预警信息处理进行分析,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控制与救援工作[5]。

(3)建立安全动态的管理模型

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资料进行收集,建立起完善的、系统的、可操作的隧道工程风险动态模型。因子和评价方法都是从综合隧道的施工现场和专家经验、理论分析中形成,有着科学性、合理性和全面性等特点。

隧道施工现场安全动态的管理模型的体系并不完整,在经验、局部和单一等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施工现场安全动态的管理方法与手段等划分的原理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可以在隧道施工的风险动态管理体系中,掌握最新风险的研究资料,而且施工现场一定要及时的、经常的进行山岭隧道各方面的风险信息,以表格的形式,做出风险的详细记录,而施工现场也要更新风险信息,才能方便施工队伍,更好的了解隧道内某区域的风险情况,及时做好各种预防工作。

(4)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动态指标评价

要对山岭隧道的风险清单进行分析,对隧道中发生的塌方与涌水突泥等风险,都要研究施工现场的围岩结构,研究对隧道施工有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带来哪些麻烦,以隧道的塌方、涌水和近水平围岩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施工现场的安全动态指标评价。

(5)现场指挥的结构体系

山岭隧道施工的安全风险在现场指挥结构体系上,大多形同虚设。当隧道出现风险事故时,根本不能及时处理,使风险的损失加大。任何风险都需要进行规避,才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所以,隧道施工的现场需要具备应急的领导小组,全面进行领导和组织隧道的施工安全预防与应急。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设立现场的安全指挥结构,设置应急中心和职能部门,开展明确的分工合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与现场管理等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要保障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就要以技术的手段,提高隧道工程对风险的规避能力。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现场管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建立动态的模型管理,为施工现场管理提供应急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春波.铁路长大隧道风险控制研究[D].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2010.

[2]欧尔峰,严松宏,梁庆国.岩体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判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30(4) : 38-42.

篇(4)

论文关键词:调度操作;管控环节;重点监护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调度员的日常工作日益繁重。电力调度员正常拟写调度操作指令票的依据是调度检修申请票、电网运行方式变更单等;调度操作指令票从拟定到最终的执行都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控制方法,这样可有效保证电力调度的安全。但由于电力业务联系及电力调度操作均通过电话下达调度指令,鉴于这一操作方式的特殊性,调度操作监护制度却又难以落实到位。近年来,分析电网已发生的多起误调度事故,可知电力误调度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对电力调度核心环节的辩识上出现偏差,在最需要管控的环节上出现差错,从而导致误调度事件的发生。我们对调度监护制度实施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并结合黄山地区调度的工作特点,提出了调度核心业务的操作重点监护制度。实践证明,它的实施,有效提高了电力调度机构的工作效率,并保证了电力调度安全的“可控、在控、能控”。

一、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来,从全国情况看,电网调度安全情况不容乐观。如发生在2004年的一个事故案例:2004年6月3日XX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发生一起因疏忽了一张停电申请票,造成带工作接地线合闸的恶性误调度事故。再如:2002年,XX电网发生了一起调度误下令造成用闸刀误合空载变压器的误调度事故(该站接线为线路变压器组带线刀的结线方式);2000年,XX电网发生了一起因调度电话打错变电站误拉开关的误操作事故等。分析近几年电力调度发生的事故,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调度员未严格执行调度规程,调度操作指令票的拟票、审票制度执行不严,未与现场核对设备状态。

(2)未严格执行调度操作管理制度,工作许可及工作结束手续不清,造成误送电;当线路工作有多个工作组在工作时,在只接到一个工作组工作结束汇报而没有接到全部工作组完工的汇报就送电,造成事故。

(3)调度员值班期间思想不集中,造成调令下错变电站。

(4)现场下达调令时,对操作中现场状态未弄清,造成下达错误调令。

(5)设备维护单位对设备检修各自为政,造成设备重复停电,增加了操作的次数,造成误调度。

黄山地调要求每一位当值调度员在电力调度生产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查找每一个电力调度生产环节的危险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危险点的控制工作应明确到具体的工作点,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的开展记录必须全面、具体、有针对性;杜绝空话、套话,确保工作安全,最终实现调度安全生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自身迫切的需求,我们大胆尝试进行电力生产管理创新,提出调度操作过程中核心管控环节的调度重点监护制度,有必要在黄山地调范围内实行重点监护制度,实行重点监护制度并不意味着除上述环节之外的操作取消监护。实行重要操作步骤的监护制度符合黄山地调的工作实际,能实现电力调度安全的收益最大化,它是科学合理实施现有监护制度的具体体现,提高了调度操作的安全水平。

二、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的特征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理念,就是以调度OMS管理系统为平台,以规范化的电力调度操作管理流程为主线;分析重点管控环节并进行预控为特征;以防止误下调令为目的,实现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

现有的调度操作指令票系统通过对数据库的定义和维护,可以将调度操作指令票的程序转化成电子流程,使拟票、审票、预发等操作流程均通过调度OMS系统来实现。但是,目前使用的调度操作指令票系统功能比较单一,我们依据防止误调度、误操作的总体要求,在调度业务中划定几个重点监控的环节,其环节的执行必须经过监护调度员的确认,并将这些监护点加入应用到本系统,实现了重要调度操作环节的有效监护。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在实际运用中体现出的主要特征有:打破条块分割,充分利用现有调度资源;将制度规则数据化;在线联络,实时互动;调度操作全过程闭环管理等。

1.打破条块分割,充分利用资源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就是要打破条块分隔,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充分利用,将多个系统(停电检修申请票系统、调度操作指令票系统、电力生产PMS系统等)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系统内部条块之间、不同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达到资源共享、协调统一。

2.建立动态数据库,将监护制度规则数据化

利用计算机的程序控制和数据库的预置功能,将监护制度电子化、数据化。将调度操作全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与典型票合理加入调度操作指令票的拟写、审核流程中,有效地预防了电力调度操作中常见的漏项、错项或跳项操作等异常和未遂事件的发生,切实提高了电力调度操作的安全水平。

3.在线联络,实时互动

在调度票操作中,实现调度下令、监护调度员监控,两位调度值班员均能够在同一界面执行,实现监督,有效防止调度操作监护不到位的问题。

4.全过程闭环管理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中使用的先进技术,使得调度操作全过程实现了闭环管理,调度工作动态易于实时掌握,提升了电力调度操作管理的水平。

三、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做法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首先是建立与调度日常工作相适应的调度日志平台。整个调度日志系统自始至终以值班日志作为主线,借助调度日志平台,调度申请票处理及调度操作过程实现了电子流转,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也就有了物质基础。 转贴于

结合电力调度运行专业的工作特点,黄山地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使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得到了保障。

1.检修申请票的审核与答复风险防范

停电检修申请票风险主要体现在电网申请停役设备时,对需要停役的设备描述不清晰,从而造成运行方式人员在批复检修方式时,造成理解歧义,使得停电范围扩大或缩少,从而埋下事故的隐患点。一张合格的停电检修申请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批复停电设备应满足现场检修工作需要;相关停电设备间的申请停役时间上应保持衔接性;批复的停役设备应满足本地区电网的“N-1”原则;电网检修方式应能保证本电区的发供电保持平衡。可见,调度员在接到运行方式转来的申请票时,只要重点监护好上述几点,对于检修申请票的风险就可以降到最低。

2.调度操作指令票的拟写、审核与预发风险防范

调令的拟写、审核、预发环节是调度台内部流程中的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的风险点相似,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拟写调度操作指令票时,对当时的(检修申请票操作前时刻)电网运行设备状态不清楚,从而造成机械式地执行调度规程中的“三核对”,却遗忘了重要的内容,“三核对”的基础是电网的某一时刻点的运行方式,而非当前运行方式。

(2)多个申请单位的同一停役设备工作(如:线路及其两侧开关等工作),在调度指令票中缺少必要的对多个单位的开工许可、完工汇报等内容,易造成遗忘听取其中某一个检修单位的完工汇报而误送电操作。

(3)审核调度票与预发是操作前的重要一环,在该环节中,除了审核停役票的内容外,还需要核算电网停役后电网的潮流情况,恢复是否会发生停役时刻潮流的超限。

(4)审核指令票还需要考虑停役设备是否会对高危及重要用户的供电产生影响,若有影响,必须考虑其他相关线路的正常供电能否保证高危及重要用户用电。

3.调度操作指令票执行风险防范

调度操作指令票执行是风险最高的环节,以前环节中的一小点失误,必将在此显露出来。我们将需要监护调度员确认的步骤加入到操作票系统中,这些步骤必须经监护调度员确认后,系统才开放操作调度员对某项(或几项)的下令功能。在这个环节中的监护重点是:

(1)停役操作前,监护调度员先进行预判电网方式,判断与本次停役设备相关的设备检修是否恢复,是否存在着相关设备的检修延期情况,是否对本次操作产生影响。

(2)不过分相信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的电网信息,操作前必须核对现场设备实际运行状态。

(3)检查电网的实时运行方式与本调令的初始状态是否完全一致,若不一致,是否对本次操作(潮流、电压、重要用户供电)产生影响。

(4)同上级调度联系的合解环申请和下令的合解环操作,需监护调度员的确认后系统才开放执行功能。

(5)复役送电操作,判定申请单位数目,是否所有检修单位工作均完工。

(6)复役送电,还需判定是否对下级调度产生影响,是否已通知下级调度等。

4.调度交接班管理风险防范

篇(5)

电力行业作为宏观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电力行业的生产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方面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安全管理仍然存在着管理片面化,体系不完善,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增加了电力行业的风险管理因素,另一方面也制约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1安全风险管理的简述

安全风险管理是指分析识别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再运用定量以及定性等的分析方法确定风险的性质和大小。通过对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进行排序采取相对应的轻重缓急的风险控制措施,达到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以及降低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率的目标。

2电力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电力行业内部因素导致的风险管理问题

电力行业内部普遍存在着以“安全为主,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在电力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帮助员工们规范操作,降低操作风险导致的安全事故。但普遍而言,电力行业的执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仍然不甚明晰,企业内的安全职责的划分与落实也不彻底,在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习惯性违章也难以根本杜绝。这些以预防为主的措施不能彻底贯彻落实,增加了电力企业的安全隐患,是造成电力行业安全风险管理问题的主要方面之一。其次,电力行业内部的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疏漏。设备的检修记录不完整,设备档案的记录与保管不善也相应会带来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的问题。最后,电力行业的风险管理存在片面性。往往只抓住生产过程中某一个导致风险的小因素做集中处理,而没有从企业的流程,全方位系统地看待风险管理。事实上,电力企业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整个的企业瘫痪。因而在对待风险管理问题上,应系统性全方位的看待解决问题。

2.2电力的现实需求量与安全生产之间的矛盾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电力供电的结构与方式的弊端逐渐出现,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巨大电力量的供应。另一方面,人民日常生活对电力供应的依赖性愈发增强,因而对供电的可靠性与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其次,由于电网建设数量的增加以及规模的扩大在电力安全管理方面也需要相应增大投入。对电力基础设施的质量检测,对施工器械的维护与调整以及对电力现场的安全控制等都需要加强相关工作。综合而言,快速发展的电力需求要求更高的硬件设施,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等也带来了较大压力。

2.3电力体制改革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电力体制改革的相关配套文件的,标志着我国电改工作进入了落地实施阶段。改革文件对推进输配电价、电力市场的建设以及电力交易机构的组建和运行等方面做了全面和系统的安排和部署。确保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风险在政府与企业的可控范围之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风险管理的范围,增加了安全风险的不确定因素。

3风险管理对策探究与分析

3.1建立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

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建立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十分有必要。国家可以颁布对电网事故做应急处理的相关法律文件,加大对应急救援预案的制订、启动、管理等工作的投入。通过这种应急机制的预警功能帮助企业降低安全事故的概率。从企业内部的角度看,目前我国的电网系统日益复杂,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千变万化,对事先确定恢复步骤带来了难度。因而统一研究,确定事故的恢复处理是第一原则。电力企业应制定和规定在事故发生后,由上级的调度中心统一指挥,按企业电力恢复原则采取有序操作的规定和办法。电力企业的事故应急预案以及“黑启动”方案应采取从上到下逐级编制的方法,并申报电力有关部门和其上级调度机构,进而由电力有关部门和上级调度机构对电力安全事故制定统一部署事故恢复的原则。

3.2对电力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结构优化并明确其责任范围

对组织结构的优化设计是在明确分析并确立了电力企业的基本目标与宗旨的基础上,需要明确电力企业的基本战略与核心能力,进而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通过明确各个部门使命和职责,运用权利三角形,注意权与利的对等,进行岗位设置以及职责和人员的编制,建立起企业的权力体系。其次还需要明确企业组织决策以及冲突解决的规则,帮助电力企业建立内部协调以及控制机制,有效降低企业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

3.3加强风险管理的教育和培训

风险培训主要是指对电力企业的员工做定期安全教育和培训。在风险管理的五个步骤中,风险培训首当其冲。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风险的培训与教育加强其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安全风险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是对员工的安全思想教育,这是安全风险教育的基础也是其核心;其次是对员工普及电力安全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如一些一般性的生产技术知识、基本的电力安全技术知识以及各个岗位的安全技术知识等;然后还可以对员工进行事故案例教育,教训往往比经验具有更沉重的意义;最后是变换工种时的安全教育,帮助员工了解不同工种在进行工作操作时应注意到的安全风险问题。

3.4提高电力设备的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内的电力设备的生产管理常常受到行政干预,对电力设备的管理程序也不规范,缺乏相应的规范对电力设备的管理做指导和约束。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出现设备秩序混乱,违规行为普遍,管理效果差的情况。对电力企业的资本控制带来了不利影响。在电力设备的管理过程中,需要转变原来的传统观念,将以修为主的观念转变为以管理为主的理念,对电力设备的管理树立以维护保养为优先的理念。同时调动员工在电力设备维护与管理方面的积极主动性。其次,通过对企业电力设备的性能和结构参数的分析掌握其简单故障的处理措施,做到现实意义的设备自主维护与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对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以及使用等方面进行专门化的管理,帮助提高企业物料以及电力设备的利用率。

4结语

目前我国庞大且高速运转的电网承担着远距离并且大容量的输送电能的任务,因而需要保持用电与发电的平衡,保证电网的安全性能与稳定性能。电力行业必须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运用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的方法,从系统性的角度降低电力行业的安全风险,以促进电力企业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龙韬.分析电力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新通信,2013,(19):14-14,15.

[2]胡鹏.电力企业调度安全风险管理与运行机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5):710-710.

[3]高子静.浅谈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10):71-71.

篇(6)

如今社会中,各行各业都开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纸质记录管理渐渐被取而代之,电子信息档案管理,随之因运而生。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是指保护该档案、保护该档案的核心内容、数据文件,不受到破环、丢失和窃取。与传统纸质记录比较,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显得更加方便。但是在带来巨大快捷的同时,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隐患。

一、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可是就我国目前来说,电子档案系统的构建才刚刚开始属于萌芽阶段,自身存在着很多缺陷,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重在于对其的预防措施太单薄,很难去规避风险,不知道该如何加强信息保护,问题往往出现在电子信息管理人员缺乏科学技术,该管理人员对于电子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够清晰,没有加大管理力度。管理中缺乏信息反馈。电子档案信息的风险主要来源于网络黑客或其它网络病毒,一旦受到攻击和传染,那么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将无从谈起,这种风险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导致就算经历了恶意网络攻击传染后,也并没有及时加强管理补救措施,并未对电子信息档案系统定期及时更新升级,导致系统老化,容易被袭击。在传统的管理方式落后的状态下,新的管理模式仍然还尚未研究、补救、总结、反馈,使得风险系数大大提升。未及时缓解突然风险。在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中会存在很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原本简单的风险防御系统失效,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本身就自带不安全性,而在面临突然情况时,如果稍有疏忽那简单的防御就会彻底崩盘,许多企业在选择了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同时,也做好了风险转移的准备,而往往也有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未能及时采取措施,未能及时发现风险、未能解决风险[1]。

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应对风险的对策

(一)设置访问权限,减少泄漏风险。诸多企业都存在着蓄意或者非蓄意的人为疏失,有关企业部门并未严格执行人员个体确认,因为档案工作管理人员,都曾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不同层次的档案实体,该工作人员包括,企业人员异动、岗位调换、退休、离职等因素,都很有可能造成电子信息档案泄漏的风险。该风险需要靠企业落实到个人,对其个人设置访问权限以及在有效期内个人可以对某部分区域的电脑进行管控和掌握使用权,这样可大大减少人为泄漏的风险。所谓的电子信息档案泄漏风险,除了人为泄漏因素外、还包括病毒泄漏。各个企业不光要大力宣导信息安全的观念,更是要投入科学技术防护,安全观念提醒我们,防毒措施以及相关资料备份的重要性。网络这个大载体中可以无形间夹带着病毒侵入电脑中,造成电子档案信息系统的感染,导致电子信息资料可能会被某病毒摧毁或者泄漏。与此同时,档案部门应该建立更好的防毒环境。将重要资料尽可能备份在光碟中,让备份可以工作法智能化。从而以保证电子信息档案的安全。(二)维护信息档案,规范操作流程。在各个企业档案部门向外提供档案资料的同时,尽可能的采用电子邮件或者网页浏览的方式进行传递操作,在信息档案发送前应进行强力扫描杀毒,该内容使用过滤方式循环阻隔其它普通网页的侵入,以此来保证信息档案的安全,监督保持杀毒扫描前后原件数量是否一致,维护发送信息档案的原件未受到恶意损坏或丢失,并组织确保已经发送后的系统网页攻击事件的出现,以及被他人侵权或盗用其他用途的可能。在当下科技发展如此飞快的社会,电子信息档案的操作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学习,不光防控防病毒这一单方面,在信息系统维护上也要加大学习力度,不能一直停止在一个阶段,维系着已经过时的病毒库,新的病毒体已经出现,就需要档案部门操作人员及时更新,研究对策,不能持续“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应该多方面掌握信息安全的资料,重点关注,就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人员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对电子信息档案的每个环节能有严格把控、缜密的的分析、迅速的决定。而多年来,档案工作都普遍存在着“轻管、重用”的问题[2]。(三)完善培训计划,统筹管理风险。控制风险作为损失缩小的最佳方法,加强培训防御措施不但能够有效的控制风险,更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学习引进最先进的防御系统,不被外界其它网络网页肆意侵略,确保电子信息档案的安全性能,学习对于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加密处理。档案部门人员可以再通过学习培训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以及各个电子信息档案所相关资产的重新布置等计划。管理中的黄金定律就是预防胜于治理,通过培训做到把风险预防放到首位,当风险真的出现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缓解和风险转移,尽可能降低各种风险所带来的危害,这才是最为关键的[3]。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识别;层次分析法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safety production;risk identificatio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026-04

0 引言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万起,死亡4.1万人,其中电力行业较大安全生产事故45起[1],近几年电力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如图1[2]所示,纵观整个电力生产行业,安全事故仍然不断发生。

这些事故在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也反映出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水平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何降低和消除安全生产风险,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电力企业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转所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3]。

1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识别

1.1 安全生产的范围界定

电力安全生产主要包括电力生产安全、力基本建设安全、电力多种经营安全三大部分[4],本文研究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主要指电力生产安全。

1.2 风险识别

本文采用专家调查法进行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领域的风险识别,调研的多位具有电力行业专业背景的专家,其中包括45%的工程师、55%的高级工程师,工龄少则6年多则17年,分别来自电力行业的不同领域,包括技术支持、运行生产、财务及行政管理等;专家单位或者主营电力生产,或者承包电力工程,或者电力多种经营,充分保证了调研对象的广域性、全面性、权威性。

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方式,了解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风险问题主要有人身伤亡事故风险、设备事故风险、电网事故风险等。通过对访谈结果和文献研究的整理,归纳出主要影响电力企业生产的安全风险因素有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劳动管理失误、违章指挥、交叉作业管理混乱等二十多个,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调查问卷,进行细化调研。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特性(系统整体性、过程连续性、劳动环境复杂性、高度密集性等),进行归纳整理,可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分为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其他风险等五大类。

2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分析

2.1 技术风险

安全生产过程中因设备、工艺技术等引起的风险统称为技术风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工艺流程,生产工艺自身未有充分的安全保障,人机界面设计是否符合人因工程原理,工艺规程有缺陷以及再设计及变更可能导致人身、电网、设备等的事故;功能设计,主要包括抗震设计、强电设计、暖通设计等;设备系统,指生产设备尤其是关键设备,如变压器设备、开关设备、调度自动化设备等,因具有一定的寿命周期,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隐患等危险;应急预案,指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设计出的应急处置方案,必须保证它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

2.2 管理风险

安全生产过程中因管理不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导致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力因素(生理及心理),例如作业人员的身体素质、作业能力、行为方式、随机应变能力等会直接左右作业人员的工作状态,影响工作效率,严重时引发安全事故;管理组织,管理者需具备沟通、协调、决策等的能力,应注意防止出现管理决策失误、违章指挥等问题;规章制度,不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责任制度和操作程序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包括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模式等,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懂,都记的清楚,也不可能永远保持警醒状态,安全意识差,凭老经验办事、侥幸心理的存在以及员工教育与培训的落后,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以上因素均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3 环境风险

安全生产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期间必然受来自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自然环境,指不可抗因素,如地震、洪水、台风等恶劣气候条件;作业环境,包括空气状况(有害气体、固体粉尘、放射性物质等)、噪声状况和微气候等因素,而作业现场涉及的高压和低压电气设备多,高速旋转机械多(如发电机、风机等),特种作业多(如高处作业、焊接作业等),因工作场地光线不足或光线太强,容易使视线受阻而引发操作失误等风险;市场环境,主要指行业竞争和市场消费需求变动引起的风险。政治环境,国家的政治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稳定性,一旦涉及到企业,就会使企业发生十分迅速和明显的变动,而这一变动是企业掌控不了的。

2.4 经济风险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变化密切相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利率,法规,汇率。外汇汇率引起的人民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等会直接或间接促使电力企业调整生产进度而可能引起生产风险。目前国家相关的安全生产法规并不健全,其中甚至出现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导致我国电网事故频频发生。

2.5 其他风险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资金风险,能源风险,合同风险。相当一部分电力事故发生是因为企业资金链的短路、合同管理的不规范,雇佣缺乏专业知识的临时工,采购劣质个体防护用具等;电力生产的能源类型有火电、风电、核电、水电等,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3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评估

基于上面风险识别、分析的结果,本文采用AHP法[5,6]进行风险因素的重要度排序,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3.1 建立风险评估层次结构

结合以上风险分析结果得出一级指标有5个,分别为环境性风险、技术性风险、管理性风险、经济性风险、其他风险;二级指标为18个,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层次结构图,如图2所示。

3.2 判断矩阵和相对权重的确定

抽样选取调研专家中的部分专家(50%),采用九分位比率标度法[7]进行指标间两两重要性的比较、打分获得判断矩阵中的系数,根据比较判断得分表可直接得到比较判断矩阵结果,如表1-表6所示。

采用方根法求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w1,w2,…,wn)和最大特征根λmax。经过对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总排序计算结果的一致性检验,计算过程略,详细计算可参考文献[8、9],结果如下:

W=(w1,w2,w3,w4,w5)

=(0.3403,0.3248,0.2037,0.0789,0.0523)

w1=(0.3452,0.3701,0.0997,0.1850)

w2=(0.1320,0.5541,0.1715,0.1423)

w3=(0.1504,0.0901,0.6017,0.1578)

w4=(0.5499,0.2402,0.2098)

w5=(0.2000,0.2000,0.6000)

根以上计算结果,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指标权重表,如表7所示。

3.3 重要度排序

依据W中各因素的相对权重大小,按相对权重从大到小顺序给出下列风险因素重要度排序结果:

因素层:技术、管理、环境(权重>0.1);其他、经济(权重

指标层:技术风险:应急预案、功能设计、设备系统、工艺流程;

管理风险:人力因素、规章制度、安全文化、管理组织;

环境风险:作业环境、政治环境、自然环境、市场环境;

其他风险:能源、合同、资金;

经济风险:汇率、利率、法规。

根据上面结果可知,技术性风险中“应急预案”指标和“功能设计”指标分别约占37%、35%,管理性风险中的“人力因素”指标约占55%,环境性风险中的“作业环境”指标约占60%,应将其作为关键风险因素重点研究,如图3所示。

4 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

控制风险是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是落实“ 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措施。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电力企业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

4.1 以人为本,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落实安全教育与培训

管理风险在系统中占32%,其中人力因素指标占该类风险55%,针对这类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管控:

①必须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首先,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个体防护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维模式;其次,定期举办电力生产风险控制方面的讲座和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最后,电力企业应当加大对员工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程序。严格执行标准程序、实施安全检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将规章制度落实到实践中去,保证员工有章可循,防止人因差错的发生。

③定期进行安全文化宣传、安全技能竞赛和安全培训,树立员工安全意识;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个体防护意识,有效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操作失误。只有进行适时、内容合理、方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形成制度,才能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位。

④监督管理是搞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内因,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对安全生产起决定作用。只有加大安全监督的管理力度,从已发生的事故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切实有效地防范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证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发展。

4.2 不断优化技术设计,做到科学、合理、及时、有效

技术风险在重要度排序中以34%排在第一,而其中的应急预案和功能设计两项指标又是该类风险中的重中之重,分别占37%、35%,针对这类风险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①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尤其是火灾应急预案、防地震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等的管理。定期进行应急培训和事故演练,以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的处理能力,并在演练结束后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改意见。同时,电力企业应针对情况的不同,遵循综合协调、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包括预案体系及相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和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②定期M行设备系统的维护检查和更新。通过对设备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对过时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新,不断降低故障设备诱发的风险事故。在土建安装阶段,严格做好检查和监督;在设备系统的运行阶段,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员工熟练掌握设备的详细性能,依据指南操控设备,从而降低设备破损,延长设备使用周期;在设备的检修阶段,应严格执行检修制度对设备进行拆解检查,保障设备系统的安全性、整体性。

③不断优化功能设计,如抗震设计、给排水设计、强电设计、弱电设计、暖通设计等,以降低后期因技术变更带来的安全生产损失和风险。

④及时调整工艺流程,设计合理的人机界面,充分考虑人的特性,满足能见性、清晰性、易操作性要求,避免不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人机设计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

4.3 提高作业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安全性

环境风险在整个系统中占20%,其中作业环境指标占该类风险60%,针对这类风险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风险管控:

①对于定义极高风险的作业,提前做好防范,及时关注空气浓度,做好疏散工作;如遇极高危险作业,或者放弃改选其他方案,或者使用机器人代替,避免人身事故等发生;针对危险区域,加强保护措施,如适当地屏蔽电源、热源等;通过实施现场6S管理,改善作业环境等。

②针对性地选择个体防护装备工具,不仅是预防和减少风险发生、防止人员受到伤亡的必要手段,更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屏障。例如进入生产现场配备安全帽、防砸鞋,焊接作业配备护目镜,粉尘超标的场所配戴口罩,带电作业配备屏蔽服,进入高辐射区域配戴防辐射服等。

5 结语

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是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将风险管理理论与我国电力行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任重而道远。我们需不断深入研究电力领域风险管理的特点,切实做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力求为我国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北极星电力网.国家能源局2016年12月全国电力安全生产情况-电力安全事故[DB/OL].http://.cn/special/?id=805156, 2012-08-03/2017-01-22.

[2]http:///newpage/.

[3]田振雨.安全风险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4]杜明峰.电力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化工管理,2013(10):41-41.

[5]钟登华,张建设,曹广晶.基于AHP的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2,35(2):162-166.

[6]苗后营,王伟,宋波,等.改进AHP方法在工程评标定标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2):23-25.

篇(8)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类型较多,例如施工技术上的风险、施工材料上的风险、施工制度上的风险等等,不同的安全风险需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另外,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评价分析方法,解决固有的安全风险,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价分析展开讨论。

一、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一)注重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生产理念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它不但关系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给建筑企业未来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当中,必须注重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生产理念。首先,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要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将每一个部分的施工风险都计量在内,通过制度上的硬性措施和管理上的弹性手段,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必须将预防工作做到位。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建筑工程安全风险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重视,唯一的有效措施就是预防,尽量不让风险发生。例如,通过调查研究,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提高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要能够在遇到突况时,在短时间内疏散工作人员,将损失降到最低。第三,企业内部应树立以人为本安全施工理念,通过定期展开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以及安全文化的培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二)加强建筑安全监督机构自身建设

安全监督机构在保证工程质量以及各项制度落实上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应加强建筑安全监督机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机构各成员综合业务水平,使安全施工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需要相关机构的介入,减少恶性循环,提高安全系数。因此,在日后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监督机构的建设。首先,加强法制建设。安全监督机构的执行标准在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要在未来的工作中,结合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风险类型,制定相关规范,强化执行力度。其次,必须从源头控制安全风险,也就是“招投标”问题。当下的很多公司都在招投标的工作中,通过某些操作来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并没有顾及到安全问题,导致在后续工作中,产生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第三,实施监督时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规定,从事监督工作,出现违反行为应给予严厉的处罚,以此保证监督工作有效落实。

(三)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就建筑工程本身而言,必须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这不仅仅是安全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更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趋向于综合性的管理,要从客观上和主观上进行努力。首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必须对人员施工、排班安排、技术实行、材料加工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以材料加工管理为例,管理人员不能是单纯的管理者,需懂得一些技术,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减少与施工人员之间的冲突,提高材料的性价比,促进建设的质量提升。其次,现场安全管理还表现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上。这需要在施工之前,设定好相关安全措施,安全疏散通道,甚至是安全避难所,要随时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建设安全,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第三,现场安全管理措施,需在固有框架上进行有效的更改。一方面要不断的融合新情况,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工作的承受能力,避免恶性循环。

二、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识别与评价分析

(一)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识别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多,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形式多种多样。对之前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可将其概括为倒塌、高处坠落、触电等。首先,倒塌事故。在建筑工程当中,倒塌事故波及的范围很大,甚至是造成大量工程人员死亡,导致工程搁置,引起社会舆论,日后需通过技术性的措施及安全管理手段,彻底杜绝倒塌事故的发生。其次,高处坠落,这一安全事故完全可以避免。多数情况下,高处坠落是由于主观上的疏忽,以及客观上的工作不合格所导致的。第三,触电事故。该事故在前几年发生的比较频繁,因此国家开始大力整顿,近几年的发生频率较低,并且基本上被杜绝。

(二)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评价分析

综合多方面的情况来看,建筑工程安全风险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在日常工作当中或者是施工的起始阶段,就已经埋下了较大的隐患,日后需通过有效措施来解决。

1.实行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评价体系。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社会对建筑工程的需求量也在提升,此时的安全风险管理非常重要。从以上的阐述来看,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较多,日后要想在发展中取得更加理想的结果,必须实行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评价体系。首先,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是一项持久性的建设工作,不断的融合最新情况、最大风险、最有效解决措施,实时解决建筑工程当中的各项风险。其次,安全风险体系的建设或者是执行,要与当地的发展互相配合。部分地区在未来会大力发展建筑行业,部分地区会努力发展农业,不同的发展重点,促使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存在差异。第三,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强执行力度,实现更大的发展,间接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性循环。

2.从人、事、物三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评价。以往的安全风险评价,都是统一管理,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果,但并不符合当下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日后的安全风险评价,需从人、事件、物三个方面来进行。“人”的方面,主要是减少主观错误,提高理性判断;“事”的方面,体现在对施工的有效谋划,协调进度与质量;“物”的方面是提高施工技术、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彻底降低倒塌、高处坠落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价分析,需从客观实际进行,逐步消除固有问题带来的影响,通过全新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方式,实现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总结:本文就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价分析展开讨论,从目前取得的工作成果来看,还是比较积极的。在日后的各项工作中,需将安全风险管理与评价分析作为核心工作,以此来展开,减少主观上的错误,实现客观上的良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建筑工程比较特殊,其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价分析,也要从特别的角度来进行,才可以得到理想的成果。相信在日后的工作中,安全风险管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6-01-01

随着时代的发展,通信已经渐渐的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联络方式。而通信安全是人们现在最关心的事情,通信监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目前的通信信息和内容常常出现被他人盗取等不安全事件,所以监理企业对于安全风险管控的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强,监理企业的责任和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地增大。保障通信的安全所需要的各不相同,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也存在很多,这些因素均影响着通信的安全效果,这也对监理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有着更高的要求。

一、 通信监理安全风险工作

(一) 通信事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行各业、各方各面的发展都很迅猛。在通信方面也有了迅猛的发展,从过去人们手中的呼机到风靡一时的“大哥大”,都可以看出我国通讯事业的发展。再到现在每家都有的电话和以互联网为支撑的中国通信,可以看出中国的通信事业已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性的进步。通讯事业的发展一直是人们热点关注的事情。到现在人们所进入的3G时代和正在向我们招手的4G时代,都让人们为之疯狂与欣喜。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在。但是,就算通讯技术发展如此之快的中国,也不是世界的佼佼者。通信市场在世界上来说竞争力很大,看往外面的国家我国的通信事业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我们还应继续努力,迎接通讯事业上更大的挑战。

(二)通信监理安全风险工作的概念

所谓风险是指在预期的结果之外可能会发生的损失的不确定性。通信监理安全风险工作就是指在人们正常的使用通信设备时可能在预期的好的结果之外不良的后果或不利的影响,我们对这些不好的结果或不利的影响进行监督和管制,并做好预防的措施。简单点来说就是监理在通信中所能出现的任何的安全性的不利因素。而这些风险确实随机的、客观存在的,有可能因为人们通讯设备的不良所造成安全性问题的出现,也有可能因为我们或者企业不正当的使用通信工具或通信设备所带来的影响,这些风险的发生有可能是偶然的也有可能是必然的。这些风险的发生是一个随机的事件,是众多的风险因素所造成的。所以通信理安全风险工作不仅要防治那些恶意的破坏和盗取,还要尽量减少这些偶然因素对通信安全造成的影响。

(三)通信监理工作的内容

通信监理工作包括对于通信安全的网络监控、对于通信的日常维护、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对于通信障碍的合理处理和做出一些对于通讯安全障碍的应急措施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通信监理要求我们对这些可能出现或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和处理,还要求我们对那些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并对其加以处理。对那些客观存在的风险,我们应该做好应对的措施,或者从客观上彻底的解决这些存在的风险,这个工作似乎很困难,所以我们要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以最低的消耗,实现对风险最有力的、最有效的解决。对于一些恶意的破坏,我们要做好多方面的防御和追踪,让我们尽量的将这些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我们的工作就是做到对于这些风险运用最合理、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来实现安全风险最小化,合理的处置这些风险和这些风险带来的不良的后果。或者说通信监理安全风险工作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对通信安全的最大的保障。

(三)通信监理工作的意义

通信现在为大多数人和大多数企业所使用,而且还被用在很多重大事件的通信方面,所以保障通信的安全是最重要的,这也就体现了通讯监理工作的重要性。通信监理工作可以有效地保障通信内容和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防止一些破坏分子的恶意破坏,导致通信的瘫痪或紊乱,有效地保障人们和企业的通信的顺畅,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还可以通过通信监理工作对一切有客观原因引起的通讯安全与障碍的进行处理应对,有效地降低风险,提高通讯的质量与安全。

二、安全风险管控

(一)风险因素分析识别方法

中国现如今有很多大型的通信企业,这些企业就要对风险做好提前的预防和解决的措施。首先我们要对这些依然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常采用调查法、对未来信息的预测法和根据时态发展的复杂性对其进行有效地辨别。并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常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进行。由总体到细节,层层瓦解分析,并得出可能造成的威胁和潜在的后果,并对这些威胁和后果做出有效地防范措施和合理的应对方法。

(二)防范安全风险的措施

有效的防范这些安全风险可以减少监管企业的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并且可以有效的保障一些大型企业的商业机密和个人的通信质量和安全。所以我们要做一些有效地措施对其进行防范。首先,我们要避免一些内部通讯人员的不良的操作。为了避免内部人员带来的安全风险,我们应该定期的对内部人员的操作进行审核和监督,并对内部人员恶意破坏通信安全进行处罚,如屡教不改也可加大对其内部人员破坏的处罚力度并借助政府的力量对其进行处罚。其次,我们要尽量的减少由外部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的影响,在通讯设备上我们尽尽我们的努力做到最好,消除由外部通讯设备的不良而造成的通讯安全风险的影响。最后,对于通讯企业和通讯监理企业,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做好风险的识别、分析,并对这些风险做好防范,提前做出应对措施。保障每个人的通讯安全。

在通讯中,风险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不确定性的,主要包括资源的访问和控制、鉴别、完整性、机密性和有效性等。

(1)访问的控制:只能允许已授权的设备和个人使用网络资源

(2)鉴权认证:可以确认要参与到的身份(如设备,个人等)。AAA认证技术可用来进行鉴权认证

(3)完整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可被未经授予权的删除、修改、复制或添加

(4)有效性:在受到意外影响时,不会拒绝授权用户的行为

(三)通信监理工作的意义

通信现在为大多数人和大多数企业所使用,而且还被用在很多重大事件的通信方面,所以保障通信的安全是最重要的,这也就体现了通讯监理工作的重要性。通信监理工作可以有效地保障通信内容和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防止一些破坏分子的恶意破坏,导致通信的瘫痪或紊乱,有效地保障人们和企业的通信的顺畅,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还可以通过通信监理工作对一切有客观原因引起的通讯安全与障碍的进行处理应对,有效地降低风险,提高通讯的质量与安全。

三、 小结

在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里,通讯已经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成分。而对于通讯的质量和安全是我们最为看重的,通讯安全的保障同时也保障了我们的私有生活的安全和企业机密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就通讯监理风险管控进行分析和探究,意在保障通讯的安全,将通讯安全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刘铁忠;张振华;陈妍;李志祥;;国防科研人员保密素质影响因素SEM建模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李晗;魏海燕;潘炜;;校园网络中信息安全及保密问题浅析[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年03期

[3] 李洪敏;刘鸿强;陈志;卢敏;凌荣辉;;新时期科研机构保密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8年09期

篇(10)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建筑行业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而党和国家对于建筑行业的财政拨款也是逐年增加,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道路桥梁改建,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样庞大的工程量就为建筑速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在速度得到提升的同时,一些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质量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这些问题带来的就是建筑行业危险系数越来越高,影响着业主的人身安全的同时,施工中的建筑人员的安全也正受到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行业的从业者已经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但是问题依然存在。所以该如何去提升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水平,仍然是我们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我们想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出现安全问题,就需要我们明确之所以会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在这方面,无论是相关的研究人员,还是一线的施工人员,都在不停的进行着探索,并且在多年的积累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他们对于之所以会出现建筑行业的安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可能性:第一种是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认为,建筑安全事故是由5大因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起连锁反应而引起的。即社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A1促使人为过失A2的发生;又造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质及机械危险A3:A3又导致意外事件A4的发生;并从而产生人身伤害或意外损失A5。这五个因素是彼此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果关系,五个因素的连锁反应就构成了建筑安全事故。第二种是综合因素影响理论。该理论强调,在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在研究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的研究造成这次建筑安全事故的基本要素,并将这些基本要素进行分类、排序,采用从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入手,找出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并分清其主次地位的研究分析方法。实质是分清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领域的主次矛盾。第三种是人的失误理论。该理论主要是强调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类型和这些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但是上面的这些建筑安全事故分析的理论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虽然通过分析能够找到导致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但是对于为什么这个事故会发生以及它发生的关键原因是什么等等问题,这些理论没有给出满意的答复。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就必须要不断的提升对如何避免安全隐患的研究力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安全事故实际上都并不是由一种简单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多个或者大部分的施工程序都出现了巨大的纰漏,才会导致建筑工程出现不可挽回的事故。我们必须要意识到,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在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的同时,也为建筑行业的高水平发展带来了阻碍,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建筑行业就成了他们就业的首选,所以目前施工团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农民工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也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想要让他们按照最为标准的工作流程来进行施工非常困难,而施工进程的随意化和不标准操作都是安全隐患的来源,这将会直接导致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可能得不到保障,无论是对于一线施工人员来说还是对于这些即将入住的业主来说,这些安全隐患都无时无刻的不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

三、建筑安全风险管理方法

1.利用经济杠杆作用,有效调节建筑安全管理的成效。中国的建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的时间不过二十年,这短短的时间内很难形成有效的完善的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杠杆又没能够做到它应该完成的作用。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经济手段并没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而许多施工单位为了确保本公司的经济收益不受影响,对于安全工作也是得过且过,而一旦发生了安全问题,出现了安全隐患,施工单位也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度等等一系列问题正在每一个建筑工地不断的上演。2.制定完善的安全量化考核指标。想要避免安全风险的出现,就必须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操作不出现问题,将安全考核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有规可查。这不但能够降低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还能够给即将入住的居民提供一个准确的衡量标准。然而在实际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其实很多施工单位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指标,但是在一些欧美的发达国家,一套完整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早已经发现成型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种安全风险管理系统一般由施工范围的经营状况、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以及出现事故的赔偿金额几部分组成,这能够全方位立体化的将一个施工单位的整体施工安全质量体现出来,这样在选择施工单位的时候,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依据来判断施工安全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我们不断的提升安全施工意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出较以前更为高效更为严谨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积极的吸收现代化的管理经验,持续更新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手段,才能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出现安全隐患,这样在投入使用后才能不出现事故,为百姓的人身安全负责,也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负责。

参考文献:

[1]基于博弈论的建筑安全管理研究[D].李美玲.沈阳建筑大学2011.

[2]多方参与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李陶然.重庆大学2011.

[3]政府治理视阈下陕西省建筑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苗立群.长安大学2014.

[4]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彭本.大连理工大学2013.

上一篇: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下一篇: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