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7:09: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54
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因而做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现阶段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影响着农村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和解决,以保证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1 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体制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步伐
近年来国家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使得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同时,却忽视了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革新与完善,总体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较低,不仅制约着农村农业经济与社会结构的优化,也难以保证利益协调与分配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1.2 农业经济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
农村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农业经济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而现阶段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对明确的管理规章制度,但还没有建立起专门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执行的监督体系,导致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执行中,规章制度内容与相应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影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1.3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素质能力不足
许多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都存在着综合素质能力不足的问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相关知识以及管理知识都有所掌握,然而多数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知识体系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单一性,综合素质与能力相对缺乏,加之多数管理人员自我提升和完善的意识不强,导致管理工作难以与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农业经济形势相适应,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速度。
2 加强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2.1 与时俱进,加快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为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需求,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必要手段,只有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跟上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才能扫清农业经济发展路上的障碍,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和国家也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国家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大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开发先进的农业技术,适当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立足现状,完善农业经济管理的体制,指导农业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最终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2 加强监管,保证农业经济管理规范到位
为了保证农业经管理工作的切实规范落实,还需要尽快建立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管理需求相适应的配套监管体系,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的监督与管理,在确保各项管理制度措施落实到位的基础上,还要针对利益分配不均,管理不规范,以及违规操作的行为,予以查处并及时纠正,要严格监督农业经管理工作中相关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农业经济管理中各类不规范问题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2.3 以学促管,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加快完善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和渠道,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教育与培养,高校方面主要是开设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专业,通过系统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社会方面,可以借助社会教育机构提供成人教育资源与课程,既可以作为人才自学的途径,也可以作为现有队伍成员再教育的有效措施,兼顾农业经济与管理两方面的重要内容,打造一支由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M成的优秀工作队伍,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未来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以科学完善的教育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推动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3 总结
在我国的农村经济增长过程当中,需要对农村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关系做出最大限度的研究,金融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增长当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金融的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其做出全面充分的研究,对于在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研究,从而最大限度的促进农村金融制度的约束和农业经济制度的约束,保证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约束效应的制度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当中,我国的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都具备了特殊的地位和性质,因此在两者当中在拥有农村经济共性的同时,在特殊性方面也是具备的,其中在对两者的关系做出探析的时候,需要根据制度变迁的理论,来对我国的整体金融和农经济制度做出分析,通过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在两者当中具备着不同的基本特点:首先,在制度的变迁主体方面存在着不同。在我国的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过程当中,可以分为政府和农村经济主体两大类,其中的主次和内部构成并不相同。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主体都主要是中央政府的最高决策层,农村的经济属于一个从属的地位当中。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变迁,对制度的执行者和信息的反馈者也出现了不同的特点,需要进行权力的集中体现。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当中,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中农村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的地位显著提高,对于制度变迁也已经参与到了其中,但是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是以中央政府为主,因此农村经济主体推动的金融制度变迁还处于被抑制状态。其次在制度的变迁过程当中是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在计划经济时期当中,我国的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制度变迁都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因此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上表现更加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制度则表现出了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制度变迁的过程。最后在进行制度变迁的动因也存在着严重的不相同。在计划经济的时期当中,我国的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都是政府为实现其发展战略而强制推动的结果,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其主体是完全不相同的。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主要是政府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在市场化的改革方面仅限于停留在了经济发展战略的初期当中,因此需要对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做出平衡,因此需要逐渐的面向农村经济来进行发展。
二、农业经济和农业金融的关系
在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和农业金融之间的关系当中,需要对两者的关系做出分析,在本文当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出了分析:1.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农业的经济发展当中需要建立在完善的财政补贴制度基础上进行分析。在我国很发达的地区当中,对于农业的经济比重是相当重要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农业仍然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但是相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农业经济和农业生产当地的比例中是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的,因此农业而经济的发展和农业金融任然是我国地区当中的重点研究对象。2.农业金融研究在我国的农业研究过程当中,需要对我国的金融体制做出充分的研究,其中农业金融属于对非农业部门金融体制的一种扩展,需要是现在农业部门对资金流动和运转的良好操作。因此在不同的经济体系下,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业金融的支持需要保持全面的推动,利用不同的角度来实现不同。在我国的农村金融研究过程当中,通过对金融资产总量和经济金融程度进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要低。
三、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金融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对其在制度约束下的发展做出充分的研究,从而可以实现在相关的制度研究当中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原则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一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其对应的模型,其中一般的经济计量方法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的计量,但是经济理论并不能详细地说明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第二步,需要进行指标的挑选,在对我国的农村GDP数值进行挑选的时候,需要对农村的金融关系做出分析和研究,对于全部的农村金融总资产来说,需要除以农村的GDP值,就可以得到其发展的数值。第三步,是需要对农村的信用社贷款和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的总和进行统计和计算,其中的农产品进出口的总和是指农产品进口总额和农产品的出口总额,在对数值进行计算的过程当中,需要利用不同的方法来做出分析,方法分别是基于回归系数的检验和基于回归残差的检验。第四步,需要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来做出研究,其中需要利用模型结构来对其数值做出有效的检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对于我国的农业经济会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区分,由于在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在资本方面就缺乏一定的配置效率,因此可以通过对制度进行减小约束来做到减少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农业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并且可以通过对农村金融的发展途径来不断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对于不同的地区要进行不同条件的考虑,最终可以从根本上来对约束制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减少。
参考文献:
[1]殷红霞.我国家村金融发展的制度约束及其化解[J].商业时代,2008(8):71-72.
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科技化、信息化世界的到来,农业对于促进金融发展的作用逐渐弱化。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占了较大的比重。目前,我国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不足,进而导致农村金融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我国经济整体发展过程中,部分学者认为农业是经济体系中的基础,其他工业产业的发展会弥补农业发展的不足,进而带动农村金融的发展。实际上,其他工业产业的发展会使得从事农业的相关人员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发展,导致产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
通过计算分析可知,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相互关系虽然存在不平稳现象,但总体来说,是一种平衡关系。也就是说,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村金融是否发展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村金融的发展并不完全呈现正比例的关系,但是前者的增长会对后者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与农村金融发展相比,农业经济的规模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并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的需要,且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从而阻挡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若想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解决现有的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
(三)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关系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较为落后,以至于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不够完善。农村的金融机构最初是由政府扶持与当地支持相结合的金融体系,但由于农村经济以及金融观念的落后,导致当地政府的扶持力度减小,农村金融机制的稳定性失调。加上农村金融服务形式单一,金融发展偏向边缘化,这些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农村金融机构与农业经济结构不协调。农村金融机构存在严重的区域化特点,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较为密集,西部较为稀疏。同时,不同地区不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进程以及发放条件没有统一。
二、加快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
由于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村金融的发展息息相关,而目前农村金融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落后的问题,需要做一些合理有效的方法用以解决。在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改善时,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是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只有构建好农村金融体系,才能保证农村金融有较好的发展。因此,在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构建时,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如利用金融机构、金融政策等,对于非正规的金融机构定期进行规划整理,形成一种相互扶持的体制,共同促进彼此的发展,从而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实现金融体系的现代化、科技化目标。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多媒体平台,搭建农村金融体系,将信贷等金融业务与网络相连,达到构建信息化农村金融体系的目的。
(二)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效率
在对农村金融机构效率进行提升时,尤其要关注区域问题。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首要问题是要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的相关政策能够有效的落实。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根据农村各地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科学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从而有效的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同时,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的投入,让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提升其内部的管理水平以及金融业务的处理水平,这对整体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水平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政府科学合理干涉
加强政府科学合理干涉,主要是让政府采用合理科学的手段,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干预,而不是忽略市场因素和农村实际金融情况,让政府进行强制性的干预。在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政府干预时,要充分考虑到政府干预的优点与缺点。在清楚政府干预的特点之后,要尽量避免其弊端,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活化农村金融资本,顺应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从而提高整个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国外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上主要存在三种观点: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二者呈正相关关系;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过分夸大,它并没有推动经济的发展;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国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也得出了不尽一致的结论。国内对整个中国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对区域性的某些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为负相关关系。结论的不同可能与学者采用的实证检验方法和度量指标不同有关。尽管在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有不同的观点,但主流的结论是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农村金融体系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安排,是连接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供给与需求的重要渠道,对农村经济增长应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外研究普遍认为农村存在金融抑制,需要对农村金融实施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国内学者对农村金融发展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也大多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落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2我国农村金融和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我国农村金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河北香河县成立我国近代最早的信用合作社。新型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完全由市场主体自愿参股,政府主要发挥监督、管理与引导作用。新型金融机构的引入不仅开放了农村金融市场,也给农信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促使其改革。我国农业的发展相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处于劣势状态,函待提高。同时,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几经改革,但发展水平一直以来都比较低。我国贷款几乎全数投向了工业和服务业,而农业仅仅占据了极小的比例。这些现象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不够完善,在对农业的金融支持上效果并不显著,即农村金融存在抑制。研究显示农业并不存在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农村金融并不存在抑制,与前面进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规模时得出的结果相反。但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农业贷款的余额大于农业存款,只能表明它相对于农业存款是有效率的;但这并不表示在农业的发展上,农业贷款的供给就是充分的。很可能是因为农业存款余额本身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所以农业贷款与存款相比才具有相对优势。
3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在农业方面存在抑制在本文中这种抑制主要表现为我国农业贷款的供给不充分,尤其是真正用于农业的农业贷款不足,它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农村金融发展没有显著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那么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为何存在抑制,即农业贷款为何不足。我国的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供给型金融抑制,即我国农业贷款不足,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不足。需求性抑制,即农户对该部门资金需求不足导致我国农业贷款规模小也存在,但它只是从属现象。
(1)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资金的供给不足目前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组织机构主要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邮政储蓄所,但是它们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向农村尤其是向农户提供充足的资金。
(2)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受到严格管制,减少了农业资金供给来源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存贷款利率普遍较高,往往是官方金融组织的数倍,使借款单位的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影响了农村经济主体的发展后劲。同时它的组织行为不规范,部分经营混乱,容易产生金融欺诈,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甚至扰乱金融秩序,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另外,由于农村地域范围广,交通不便等原因,政府对农村金融组织监管的运营成本较高,难度很大,因此政府对农村金融采取比城市金融更加严格的金融管制,限制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减少了农村资金的供给来源。
(3)农业贷款风险高,农户缺少贷款抵押物
农业作为弱质产业,资金回收期长,收益率低且风险较大,因此农业贷款涉及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高,农民收入低,借款之后还款的风险较大。金融机构从规范经营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设置了繁杂的抵押担保等手续。由于农户本身资产较少,其拥有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并不能作为抵押物,金融机构缺乏放贷必需的担保物,再加上服务对象较为分散,大大提高了放贷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中多存少贷、或只存不贷的现象相当突出,甚至很多金融机构逐渐退出农村市场。这样一来,农户无法进入融资环节,严重影响了其融资能力。
(4)农户融资需求不足
市场交易中,风险大成本高。面对这些风险,在缺乏克服风险的政策工具的条件下,多数农户选择经营传统农业,不敢也不愿意改变,如改种植经济型农作物,发展牧业渔业等,从而减少了农户对资金的投资性需求。
3.2对策分析
一、相关文献回顾
针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不少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下面,将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
和张懿(2006)建立ECM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1991~2005年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互动关系。曹协(2008)结合结构建模静态分析与时间序列动态分析,从一个综合的视角来考察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于斐(2013)选取变量、查找数据和指标来构建计量模型从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的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的发展在长期稳定相辅相成的关系。张宇青、周应恒和易中懿(2013)结合空间计量方法,通过测量在不同的省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增长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和异质性,得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从显著到不显著,农业经济增长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在方向上从负效应转为正效应等结论。刘荣刚(2014)选取山东省作为样本研究,利用1986~2009年的真实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农业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是农村金融结构和农村金融效率,农业金融深化率的格兰杰原因是农业经济发展。田纪华(2014)从金融功能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分析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实现路径,得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基本态势。
综合上述学者的研究结论,不难得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回归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长期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
二、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一)指标的选取。金融发展的度量指标,考虑到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金融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获得性,我们决定选取时间系列相对完整、可信度比较高的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年末余额,即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之和与农业名义GDP的比率作为衡量农村金融发展的指标。经济增长的度量指标,能充分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能力的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采用人均农业名义GDP增长率作为衡量安徽省农业经济增长的指标。
(二)数据来源。选择2000~2014年的全国人均农业名义GDP增长率R代表经济增长系数,金融机构存贷款年末余额与农业名义GDP的比率P代表金融发展系数,分别来衡量农业经济增长水平和农村金融发展状况。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其平稳性,由检验结果表2可以看出Pt和Rt均为平稳序列。
(二)OLS回归和统计特征。建立回归方程:Rt=20.93009+0.256975Pt,模型的R2接近1,P值为0.0000,可以得出方程统计量均很显著。金融发展系数的回归系数为0.256975,与经济增长系数有着强的正相关关系。
(三)Granger因果检验。为了对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进一步研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从表3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滞后期为2时,R是P的格兰杰原因,P不是R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期为3时,R不是P的格兰杰原因,P不是R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期为4时,R不是P的格兰杰原因,P是R的格兰杰原因。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起决定作用,但是金融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金融随即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商品经济对金融有着不同方向的需求,这一点也决定了金融发展特定的结构、特殊的阶段和特别的层次。与此同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金融结构的不断优化无疑使得金融配置资源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进而也会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效率相应提高。但是,最终达到这一目的却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
(二)政策建议
1、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是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真正重视三农问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加工业。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农村改革,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
2、倡导和鼓励更多的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参与農村金融服务。为了打破对农村贫困、偏远地区金融服务成本高的偏见,需要合理制定定价策略,从而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并保持适当的盈利性。此外,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抓住农村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机,建立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通过提供多样性金融服务满足农村地区不同的金融需求。
3、在农村经济发展初期,需要投入很高的资金进行生产,而且资金的回收期一般较长。此外,农业还存在着很大的自然风险。农村经济的资金严重短缺,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资金自给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经济发展尚不成熟。因此,通过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农村金融服务的作用,从而有效带动经济发展。当然,政府通过各种政策促进各类金融机构扩大对农村资金的支持,例如采取税收减免政策,进行风险补偿或实行利率优惠等。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懿.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安徽省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6.11.
[2]曹协和.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11.
一、农村金融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金融结构和农业经济结构不协调
最近几年,农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资金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首先,农村企业和乡镇企业等中小企业占据了农村农业资金的绝大多数,大部分都是需求类生产资金;其次,农民群众的资金需求,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相对来说所占比例比较小。在农村经济结构中,金融贷款需求一般包含了农业生产需求,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和农村贷款需求。上述三种不同的贷款需求给农村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所以地区的金融机构需要对不同的信贷进行科学分配,直接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能真正做到科学分类,重视乡镇中小企业信贷投入而忽视农业信贷投入,和现阶段的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适应的现象。
2、农村金融机构工作效率不高
农村金融机构是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和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农村金融市场比较滞后,导致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不集中,需要金融机构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此外,在金融机构中,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都是来自农村,其专业素质不高,不能紧跟时展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老化,从而影响到农村金融发展和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
1、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
要想实现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就应该尽量保证农业和农村之间的供求关系维持平衡,农村金融发展,使得农业的各个生产要素得到了很好的划分和配置。农村金融随着农业经济发展逐渐寻求全新的发展,需求也会不断增加,但是现阶段,全国农业金融供给还得不到满足,发展还不是很平衡,因此,农业经济增长必须依靠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撑。要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就必须发挥好农村金融的支撑作用。但是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农村金融量在持续减少,主要因素就是因为农村金融供给不合理,造成这种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业贷款额度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
2、农村金融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农村金融结构能够真实反映出其实际现状,对金融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对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经济增长有着很大的帮助。金融是经济行为的核心,农村金融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点,投资者通过减少费用来获得更多的资金,从而更好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对农村金融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还能够更好发挥金融各项功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从农村金融发展角度分析,农村和城镇发展相比还比较落后,农村金融的发展依赖于农村金融机构的规模和数量,而对农村金融结构进行优化,使得农民群众、农业生产大户以及农业企业有更多的渠道进行融资,从而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更好的激发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
3、农村金融效率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衡量农村金融效率的高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储蓄动员能力;其次,储蓄资金投入后转化率;最后,投资投向效率。在广大农村地区资金不平衡的现象经常发生,所以需要使用相应的金融手段将闲置的资金进行有效的分配,保证各个环节资金分配均衡。在农村金融体系发展过程中,资金的供求现状直接决定了利率的高低,投资者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应该选择收益较高,风险较低的投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农村金融体系对资金分配进行科学配置,保证资金能够得到高效利用,同时还对更好的促进资金流动创造了必要条件。农村金融在发展规程中,常常伴随着金融制度改革,改革更好的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不断趋于完善,同时,还会诞生更多新鲜的金融工具种类,这些金融产品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投资方式和储存方式以及途径。农村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更好解决储蓄和投资者不对称的问题,从而促进农村储蓄转变为农业投资,最终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尹希果,陈刚,程世骑.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再检验-基于面板单位根和VAR模型的估计[J].当代经济科学,2007(01).
[2]王虎,范从来.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影响机制的研究-来自中国1980-2004年的经验证据[J].经济科学,2006(06).
[3]张立军,湛泳.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三大效应分析及其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2).
一、研究背景
“三农”问题一直是近年来中央农村经济工作的主题。在“十三五”良好的开局之时,实现现代新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面对国外绿色贸易壁垒,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农业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相交相融,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发展与资本要素的不断投入。因此,要实现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金融资本在农村资本市场的充分涌流,使农村金融资本实现“1+1>2”。
二、文献综述
纵观国内相关文献对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大部分是围绕以下几个观点来阐述的:第一,农村资本的引入和运作问题,农村金融信用社化。这类学者认为融资难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资本的有效引入必须借助一定的外力。这个外力在农村的话主要就是发挥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合理地发放农业信贷,解决农民融资难、门槛高的问题。同时,将农村金融的界定十分狭窄,将信用社理解为农村金融,忽视了一些准正规和非正规的金融机构。侯宪华、玄承稳(2010)在台前县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机配件产业发展情况调查中分析了台前县农村信用社职能发挥情况和该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二,区域经济差异导致的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即城乡两个区域生产力及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金融规模大,流动性高,受金融结构和金融风险的约束小,监管充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金融规模小,流动性弱,金融效率低,信贷资金的流动性较差。罗飞(2012)就曾以四川省为例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布点、效率、资金外流等做过分析,认为农村金融服务农业的成果不足。第三,农村金融的法制化、规范化及监督和实际运作的探索。金融二元性使农村处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双轨运行的状态。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机制及放贷程序等问题导致难以满足农业发展需求,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利率、借款门槛及借款渠道是困扰农民的一大问题,这就使农村金融多以民间借贷、个人集资等为主。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交互发展难免导致金融乱象。易远宏(2012)认为,在正规金融难以满足有效需求的情况下,非正规金融是对农村金融的一种补充,农村金融的发展需要完善法律法规、改进监督管理体制等。四、农村金融的创新和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发展。农村金融要发展就必须创新,依靠互联网将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相结合,创建农村经济发展更大的平台。何玲、朱家明(2016)指出,通过加大农村互联网普及、提高农民群众的互联网知识水平和健全农村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来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就目前现实情况看,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发展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的研究离目标的实现还有一段距离。
三、实证研究
1.模型选取
本文通过截面数据建立重庆市各大区县2015年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出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其形式为:
其中,Y代表农业总产值,X代表各区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随机误差项。
2.数据说明
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2015)》。其中,渝中区没有农业总产出数据,故在进行分析时不计入。样本观测值见表1-1:
根据估计结果,模型虽然符合正相关的情况,但拟合优度不高,F值也较小,是因为市区贷款流向主要是工业和第三产业,农业比重小甚至完全无流入。因此,论证了前文的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四、潜在问题的分析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程中,中国农村金融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远远不足,农民融资难、资本使用效率低依旧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根据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几点原因:
1.政府职能的发挥问题。在一些农村地区,政府部门及官员之间或许存在相互推诿的情况,从而造成政府决策低效率,无法最快地做出有利于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决策。
2.资源配置及财政投入及资源的使用问题。我国中西部、城乡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资源配置和财政投入分配不均,在东部城市如浙江、上海、北京等,中国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在镇级地均设有网点。而在西部城市如湖北恩施,其最低机构就是县级支行。同时,财政及农村金融等资源的使用也存在缺陷。农村多以民间借贷为主,利息低且建立在亲情或者是友情的基础之上。有相当一部分r民由于受教育水平低和文化知识缺乏,对银行信贷了解甚少,在他们资金缺乏的时候,不会选择银行信贷,也会出现违约等问题。
3.金融机构的职能发挥及资本准入的问题。信用社、村镇银行等作为农村金融中最主要的金融机构,由于体制难以创新,产权明晰度不高,并未发挥好政府政策与农民衔接的纽带作用。贷款审查手续复杂、利率高、亲情贷款存在、农村贷款抵押物难以变现……银行与农民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抑制农村金融的发展的瓶颈。资本准入有门槛,一些金融产品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难以进入农村市场,这样就损失了金融市场合理竞争带来的农民效益。
4.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有待提高。正如前文所说,农民金融知识的缺乏使其在金融产品选择时更偏好民间借贷,这样银行信用难以发挥,农村金融的建设有效需求减少,从而阻碍发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下,为合理地利用广大的农村市场、实现农村农业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和统一发展,我们该如何斡旋农村金融支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又该如何把握和利用好现有的财政金融条件,拓宽农民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放宽限定条件,从实际出发来解决农民融资难、用资难的困境?
五、以农村金融支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1.创新传统金融模式,提高金融机构效率
在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信用社一直是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核心。但程序多、放款慢、利率等问题以及僵化的运营模式和内部管理体制阻碍着信用社在农村市场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改革和创新信用社的管运模式。如重庆地区改信用社为农村商业银行,一方面处理了一些不良资产,又改进了业务质量和风险管理;另一方面,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也提高了信用社运营的效率。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管理者审时度势并且相机抉择。如果当地经济发展条件不佳、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且自身的业务能力有限,则信用社的改革更需谨慎。信用社的创新和改革不仅能够促进自身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更能够扎根农村的广阔市场,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客户忠诚。以信用社自身的发展来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必将为农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2.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放宽资本准入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要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要加快政策性金融改革,释放农村金融活力。地方政府可以单独设立本行政区域金融改革的领导小组,完善工作责任制,同时完善绩效管理以及业务执行机制。对政策性银行要加大资金投入,以便更好地发挥其服务三农的作用。要促进农村发展,还必须得改变农村资本的现状。放宽资本准入,允许一些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本进入,这不仅能加大原有农村资本与新资本的竞争,也能有效的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合理的资本数量及资本规模,必将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知识
农民受教育水平过低早已成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农民的知识水平必须提高是促进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一些农村居民文化知识缺乏、金融素养不高,在融资问题上仅仅依赖于民间借贷,而这种建立于亲情或友情基础之上的民间借贷往往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资金的缺乏抑制着农民创新创业的活力,也阻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特别是金融知识水平,如建立农村图书馆、开设农民科学文化知识培训等。使农民能拉到资本,会使用资本并用好资本。
4.以城带乡,城乡发展“手拉手”
二元体制中,金融作为经济发展一种因素,体现在农村与城市展现着不一样的活力和面貌。要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光靠农村一个点来拉动远远不够。需要将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相结合,以城市金融的发展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城乡互助,更好的发挥金融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以重庆市为例,发展较好的区可以带动发展较慢的区,充分发挥资本流动性,实现资本“手拉手”。
5.发挥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道路上,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在十的号召下,为更好地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合理地发挥政府的职能,为农村的金融与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政府应不缺位,不越位,以实际行动服务于农业经济。地方政府更应该明确自己所辖地区的资源和优缺点,因地制宜促进产业发展与改革。既不能缺乏效率,又不能冒进,需要把握好政策力度,及时发现发展中的问题并改进。
农村经济变革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资本作为支撑,推动农村金融发展与创新的改革势在必行。金融发展的不健全要求我们需要重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并加快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只有农村金融水平提高,并得到充分的运用,农业经济才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以政府牵头,从全方位着力,用“以一个核心,向四周发散”的思维,从实际出发促进农村金融的创新,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宪华,玄承稳.农村金融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台前县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机配件a业发展情况调查[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7)
一、我国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1.消费者的需求决定农产品的生产
在现在的市场农业经济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一直是农产品发展的关键,而且还会对农产品的生产结构、销售情况等产生严重的影响。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农产品生产者为了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在大力销售已经推出的农产品的基础上,还在持续推出全新的产品,从而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虽然现阶段农产品的种类一直在改变,但是消费者的需求仍然没变,因此,我国市场农业经济农产品的生产都是在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
2.农业经济趋向国际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农产品也逐渐进入了国际市场,使我国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变成为了国际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变的更加适应农业市场的发展,充分满足了市场发展的需求,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3.对农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农产品的质量、产量以及价格等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而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上升,对农产品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想使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其质量是最有效的方法。从农产品供求关系出发,在产品供大于求时,产品的质量通常都会对其销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市场农业经济培育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1.围绕市场的需求不断发展
对于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而言,一定要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农业生产,创建相关的农业生产基地,从而实现市场农业经济的培育。另外,还要对市场的变化引起重视,如果市场的需求量比较大,就要根据地区的优势来进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创建,促进企业龙头的建设,推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再有,还应该转变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理念,在进行农产品的生产时,预测市场的消费水平,有一些地区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限制,经常会忽略市场消费需求的作用,导致农村经济不能实现持续发展。所以说,要想实现市场农业经济的培育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一定要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农产品的生产,提高企业的销售水平。
2.创建农业市场的种植基地
一般来说,消费者都希望能够买到质量好、无公害以及价格合理的农产品,而且还要在人们需求的基础上稳定供货。因此,可以在适合的地区创建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种植基地,可以专门向国外市场进行流通。拿吉林省来说,松辽平原地区是种植玉米最适合的地区,所以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该地区的土质、气候条件以及各种优势条件来创建玉米种植基地,从而提高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该地区的玉米还可以向国外市场销售,实现农产品市场化的营销,进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销售效率,增强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3.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体制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受到市场规范化的影响,我国的市场农业经济体制一直在不断完善,但是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体制还不够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农业经济不能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而且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来保障市场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因此,一定要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标准,建立健全的市场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尤其要对农产品质量体制的建立引起重视,对农产品的销售情况进行控制,进而提高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4.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
在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只有具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才会将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带上正轨,提到更高的发展层次。在进行人才的选择时,要采用竞争上岗的机制,避免出现腐败的现象,而且对于综合水平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人才,要适当的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进而加强工作人员的动力。另外,企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掌握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时俱进,从而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结束语
一、引言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笔者认为,两者是相互依存在关系。农村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经济,农业经济的繁荣又为农村金融提供了业务需求。强化农村金融有利于解决农业发展、农民进步、农村安定问题。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
二、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与实证分析
资本以及劳动力与政府投资、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的。政府经济政策,尤其是金融政策,可以为某地区带来资本投资,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村地区储蓄总量大于消费总量,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转化为贷款,推动了农村地区的资本投入,而资本投入是农村地区各项经济活动的直接投资来源。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完善,使得农村金融配置无效,这是阻碍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一)指标的说明和相关数据的获得
选择农村投资比率(RI),农村储蓄率(SR),存贷比(RLD),金融相关性(FIR)和农业总产出(RGDP)作为本文的基础研究数据。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比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和第一产业增加值,这三个数据能够直接反映出农村资本投入的边际效应;农村储蓄率,农村储蓄和农村GDP比率,则是农村储蓄水平的衡量标准;农村金融机构将存款转化为贷款的衡量标准采用农村存款余额与农村贷款余额之比来表示;储蓄投资差异公式运用三者之和(金融相关性,农村余额和农村贷款余额)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比,乘以100%。农业GDP作为衡量农村经济指标的指标。
(二)实证分析
1、平稳性的检验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首先取指标的对数,并在数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时间序列必须平滑,因此第一次检验的稳定性,防止伪回归现象,结果, 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序列在每个测试值中不稳定,但是其一阶差分在10%显着性水平下是稳定的,其中D(LOGRDL)和D(FIR)在10% 变量稳定在5%水平。
2、协整检验
原始序列的一阶差分是非固定的,排列不整齐。但每个序列拥有相同的积分。显著水平10%下,序列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平衡的。
3、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
结果表明,农村投资率是农业生产在10%显着性水平下的格兰杰因子,反之亦然; 贷款存款比率与农业产出的比率为格兰杰因子; 农村储蓄率,金融相关率和农业总产出不是格兰杰因素。
4、实证结果的分析
格兰杰因果的检验里,农村投资比率以及贷存比都是农业生产整体数值的格兰杰因素。格兰杰因素是保证内生经济增长的AK模型一致性的基础因素。公式表示为:
在此公式中,Y是常数,代表经济增量;AK是投资边际效应,代表农村资本的投资比率;公式的结果表明:RI是RGDP的Granger因子,反之亦然;RLD和RGDP是Granger因子;SR,FIR和RGDP不是格兰杰因素,即农村金融发展和中国农村经济稳定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农村存贷比率对RGDP的影响较小,即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而其投资信用存款比率。
三、结论与相关的政策建议
在不同的实证研究中,农村金融与农业发展都表现为一种稳定的、均衡的关系。这说明:农村金融与农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农村经济发展既得益于农村金融的发展,也反作用于农村金融,并起到正面推进作用。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农村存款,并将其转化为资本的方式是经济增长的资本来源。农村经济增长,则可以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农业经济利润,刺激金融产品需求,最终带来金融市场的进步。
农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并不乐观,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尚且不明显。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供给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在数量上不能全部覆盖全部农村地区,在质量上不能对农业经济起到正面推动作用。
二是农村资本损失问题。中国农业经济模式仍处于传统模式,专业化和产业化程度低,存在高交易成本和高交易风险,投资回报率低。农村金融机构在吸收了农村存款之后,并没有转向投资农业,而是投资工业或高利润行业。这实际上导致了农村资本的流失。
三是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规模。由于政策原因,我国的农业金融机构具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农业合作机构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农村金融市场份额,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截至2015年底,全国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为75,900家,占银行金融机构总数的39.3%;虽然在数量上比较可观,但在资金实力和经营条件上,农村金融机构则不具有竞争力。贷款总额无法和国有银行抗衡,真正能投放到农业农村中的资金总量限制于其资金实力,虽然机构众多,但农业发展呢依然经常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
根据实证研究和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一是国家出台资金流动指导性政策。给予农村金融机构更多优惠政策,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资金投放到农业生产经营中,提高农村存款转化为资本的比率;二是引入竞争机制,改变农业合作机构一家独大的局面。降低农业金融的市场准入门槛,在合适的地区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不少地区的个人融资渠道已趋完善,这不失为农业融资的一个来源。同时,个人金融机构的准入,也能起到调节市场的作用;三是促进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农村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通畅,缺乏技术指导。农村合作组织可以提高个体贷款的授信额度,降低贷款风险。
参考文献:
[1]周小斌,李秉龙.中国农业信贷供给的区域分析[J].调研世界,2013(5)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及发展环境存在差异,造成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与此同时,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同样存在差异,那么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是否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必然的联系呢?本文通过运用面板单位根、协整检验以判别农村金融是否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1.文献综述
1.1 国外相关研究
第一种观点认为,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如King和Levine(1993)从金融功能角度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证明了金融功能的确对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贡献。Levine和Zervos(1998)通过在回归模型中加入反映股票市场状况的一些指标而扩展了King和Levine对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第二种观点恰好相反,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不产生影响。如Singh(1997)也得出了股票市场发展无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Buitle(1984)和Van Wijnbergen(1983)认为正式金融市场的发展争夺了非正式的民间融资市场,从而减少了国内企业可贷资金数量,从而阻碍了经济增长。
1.2 国内相关研究
曹啸、吴军(2002)、谭艳芝(2003)、沈坤荣(2004)认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无关;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单向或者双向因果关系,如宾国强(1999)实证证明了,实际利率、金融深化在Granger意义上构成经济增长的原因。周立、王子明(2002)通过对中国各地区1978-2000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促进金融发展,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增长。龙海明、柳沙玲(2008)指出农村正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产生多重的、稳定状态的均衡,运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二元经济条件下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多重均衡。
综上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于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长期关系并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通过运用分省面板数据,研究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长期关系。
2.面板协整方法介绍
2.1 面板单位根检验
近二十年来,非平稳的面板数据在经济计量学理论和应用领域引起了大量的关注,尤其以面板数据单位根的检验方法最为热点,Levin,Lin,Chu(2002)、Im,Pesaran,Shin(2003)等人研究均表明了基于单个时间序列的计量检验显现出了其低功效,而基于时间序列数据与横截面数据混合形成的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日益受到青睐,尤其是当时间序列数据相对较短以及从跨越横截面的单位获取的类似数据。M、Pesaran和Smith(简称IPS方法)提出面板单位根检验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且分析结果较可靠,本文利用IPS检验方法去进行单位根检验。
IPS回归模型如下:
(1)
其中i表示个体,为截距项,为独立同分布序列,均值为零,方差为。面板单位根检验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分别为:对任意的i以及(对所有的i)。令:
,,
其中为单位矩阵,,从而得到个体的DF检验统计量:
(2)
并据此构造IPS统计量为:
(3)
其中:。
2.2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立在Engle and Granger两步法检验基础上的面板协整检验,具体方法主要有Pedroni检验和Kao检验;另一类是建立在Johansen协整检验基础上的面板协整检验。在小样本的面板数据中协整关系的检验,Johansen检验的功能可能失真。为此,本文采用Pedroni(1999)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其检验方法如下:
考虑下面的回归模型:
(4)
(5)
(6)
其中:,,,为模型中解释变量个数,参数和是每个截面个体和趋势效应。变量和被假定为一阶单整。原假设为非协整,基本做法为:首先根据回归方程(12)获取残差序列,然后利用下面模型(15)或(16)对此再进行估计,利用辅助回归检验残差序列是否为平稳序列,辅助回归形式如下:
(7)
或(8)
Pedroni构造了不同的统计量来检验以非协整()作为的原假设。Pedroni面板协整统计量根据回归模型(15)或(16)的残差构建而成。由于尺度不同(不同的N和T)而总共生成了11个统计量,Pedroni进一步研究指出统计量服从渐近正态分布,即:
其中:和根据蒙特卡洛模拟产生。
3.实证检验及结果
3.1 样本数据及变量的选取
本文选取2003-2009年全国31省市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年度数据,数据根据有关年份各省统计年鉴整理而得,其中,文中的农业经济增长是以第一产业GDP指标来衡量,表示第i地区第j年的农业经济增长;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用各省农业存款、贷款之和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来反映(单位%),为第i地区第j年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为了消除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对数据取自然对数进行预处理,取自然对数不会改变时间序列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这里,记,,其时序图分别如图4.2和图4.3所示:
图1 全国各省市农业经济增长自然对数时序图
图2 全国各省市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自然对数时序图
根据图1和图2,可以明显发现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呈现非平稳状态,但需要从单位根角度进一步分析其非平稳特征。因此,需要进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3.2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表1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单位根检验
IPS Fisher ADF检验 Fisher- PP 检验 LLC检验
LGDP 2.29231 29.8494 57.7401 -4.50495***
ΔLGDP -2.78952*** 103.432*** 139.463*** -11.3712***
LJR 2.92347 39.2539 47.9304 2.68705
ΔLJR -1.90576** 92.8969*** 113.810*** -7.38086***
注:①***、**、*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②单位根检验过程中的最优滞后期数是按Schwarz评价标准(SC)确定的;③Δ表示该变量的一阶差分。
由表1可以看出:全国31个省市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增长均含有面板单位根,并且都是一阶单整。这说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可能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需用协整检验进一步确定。
3.3 面板数据协整检验
表2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
组内统计量 组间统计量
Panel v-Statistic0.047598 Group rho-Statistic 3.593380
Panel rho-Statistic1.581881 Group PP-Statistic -4.251616***
Panel PP-Statistic-1.887927** Group ADF-Statistic-2.982212***
Panel ADF-Statistic-1.888375**
注:①***、**、*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②单位根检验过程中的最优滞后期数是按Schwarz评价标准(SIC)确定的。
通过上述检验可以看出:有四个检验统计量支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4.结论及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必然的联系,农村金融的发展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鉴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鼓励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开办农村金融业务,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快培养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机构。逐步完成农村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形式能够在功能上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引导更多资源投向“三农”,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2)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开发产品多样化,发展适合农村中小企业的债券产品,开拓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提高农户的贷款满足率,丰富“三农”贷款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3)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建设。利用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优势,借助发达的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和扶持一些与金融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专业化中介结构,形成良好的中介职业规范。
注释:
①具体构建过程请参见Pedroni,P.B.Critical values for cointegration tests in Heterogeneous Panels with Multiple regressors[J].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Special Issue),61,November 1999,pp.653-670.
②图4.2和图4.3中横坐标轴上的标记,形如“4-06”表示的是第4个省市2006年。其中,31个省市的排序是按照全国统计年鉴上的排序。
③本文关于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主要采用IPS检验。这里表2同时也给出了其他检验统计量,目的是佐证IPS检验的结果。
参考文献:
[1]Im,K.S.,Pesaran,M.H.and Shin,Y..Testing for unit roots in heterogeneous panel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03,Vol.115,pp.53-74.
[2]Jo¨rg Breitung and Samarjit Das.Panel unit root tests under cross-sectional dependence[J].Statistica Neerlandica,2005,Vol.59,nr.4,pp.414-433.
[3]Jörg Breitung.A parametric approach to the estimation of cointegration vectors in panel data[J].Econometric Reviews,2005,24(2):151-173
[4]King,R.,Levine,&,1993,Finance and Growth: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i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8,PP.717-738.
[5]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7):13-20.
[6]曹啸,吴军.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格兰杰检验和特征分析[J].财贸经济,2002(5):40-43.
[7]谭艳芝,彭文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3(10):3,12.
[8]沈坤荣,张成.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甚于跨地区动态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7):15,20.
基金项目: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研究基金(20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