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7:09: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女生心理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消极、被动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发育的不断成熟,大多数女生喜静怕动。体育课上守纪律、听话,但不爱动是女生的一大特点,尤其是进行一些强度较大、动作较难而又比较枯燥的练习时,她们的惰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常常要教师赶着、逼着去练,由于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心理状态,练习时情绪低落,练习效果自然不佳。
(二)害羞、害怕心理
进入初中后,大多数女生有一种近似成人感,性格上变得更为敏感,更关注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在行动上则趋向文静。因此当她们在大庭广众,特别是在男生面前做练习时感到不好意思,在做难度较大或自己做不好的动作时,怕别人笑,对穿运动衣体形外露感到不好看,怕人议论等。胆小是女生的又一心理特点,随着生理发育的逐渐成熟,女生的皮下脂肪增厚,重心降低,骨盆变宽,导致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的下降,所以在学习动作时,尤其在学习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产生犹豫、恐惧、信心不足等心理现象。另外,在以往中小学的体育课中,女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或看到别人受伤的经历,因而在练习时,特别是在做有器械的练习时,会产生怕受伤的心理反应。
(三)怕苦、怕脏心理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在下降,如大多数女生由于怕吃苦,对800米跑有较强的厌倦心理。另外,由于体育课大多在室外上,又经常要用到器械,不少女生怕晒黑,怕弄脏手及衣服而不愿参加活动。
(四)考试制度不合理
目前,中学体育考试主要以技术和素质为主,评分标准也没有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来制定,这使得部分因受身体条件限制(如身材矮小、单薄或过于肥胖),身体素质差的学生虽然花费了比其他学生多得多的时间去练习,却仍然较难通过考试或分数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她们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把上体育课作为一种负担。
二、体育教学应有针对性
(一)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本身要热爱体育事业,树立坚定的事业心。其次在教学中讲解生动、活泼,给学生产生美感。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时,开展一些学生兴趣较高的游戏或喜爱的项目,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第三,女生素质差,体质弱,胆子较小,易失去运动信心,产生胆怯、害怕等心理障碍,不敢锻炼,要多鼓励,多示范,多辅导,以此来提高她们的学习兴趣。
(二)扬长避短,合理安排
针对女生爱美怕苦,自尊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发挥其有利的方面,克制消极方面,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自尊心强,可以促进她们积极学习,以取得优于她人的成绩,有时为了表明不比别人差,会再现出超乎寻常的毅力,这对体育教学有着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的自尊感,促进体育教学。批评要注意方式,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并根据季节和运动后的清洗条件,安排运动项目。如冬季可安排一些耐力、速度耐力和力量项目,在夏季可以安排一些器械性和柔韧性等项目。
(三)掌握情绪,增加趣味性
一、体育活动中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
1.深刻而稳定的女生动机
针对高中所学的知识逐步增加,认识辨别能力的不断提高,女生对体育活动的意义、作用的认识渐趋于正确化,更为深层次的对社会性体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对此,针对那些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彼此关联较为密切的间接动机,一定程度上激发女生对学习的直接动机。他们上体育课或参加体育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动机,既是一种理想的追求,也是一种学习的理智态度,又渴望获得现实中种种满足与认可。
2.增加兴趣全方面的选择度
高中阶段,女生对体育的兴趣及其态度分化将更进一步加深。男生侧重于热爱竞赛性活动,与初中生相比,有过之而不及。女生则侧重于喜爱动作优美、运动力度与强度都相对适中的体育项目。与此同时,部分女生对体育欠缺正确性认识,或体育基础不牢的女生,则对开设的体育课及体育锻炼产生了厌倦消极的态度。特别是女生,因为自身性特征的明显变化,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要求技巧性较强的活动产生顾虑,由此而产生的惰性在体育活动中也更加突出。
3.初步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教育的正确引导下,高中女生基本上明确自身毕业之后,不管是继续走求学之路还是走就业之路,都需要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强硬的能力,而且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适应学习或参加社会建设的需要。他们逐步地明确了身体的健康与个人生活、学习、工作及其未来事业发展的利害关系。由此,她们不仅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而且开始注重体育实用价值的讲究,侧重于探究体育与人生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4.全面提高女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知识的获得、技能的熟练程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主要通过女生完成某项活动的具体状况来评测能力的高低。比如体育老师的熟练讲解、示范以及组织教学技能,并结合女生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操作、理解能力等各方面。女生到底具备怎样的能力,对自身的认识度与实践所能达到的水平和完成某项活动的可能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各种兴趣和能力是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老师有意识地培养而形成的。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培养兴趣和能力,意义很大,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与女生的主动积极性相结合,只有当女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时,兴趣和能力才能最有效地形成。
二、强化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去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不断地去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同时,气质是人的情感和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速度以及平衡性、灵活性等动态心理特征,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气质类型的不同特点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多血质的女生反应迅速、灵活、精力充沛、热情,但易见异思迁,坚持性不够。对这样的女生教学内容应多样化,练习中要有一定间歇。粘液质女生细心、沉着,但不够灵活,缺乏激情,反应慢,很能坚持学习,成绩和情绪也较稳定。抑郁质的女生缺乏战斗精神,技术差。所以任何一种气质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这要求老师采用适当的教育手段,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使各种气质的女生都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运动过程中,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必须克服种种困难, 如练习时的肌肉疲劳感觉,中长距离跑时出现的极点现象;以及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练习。如天气变化、上坡跑等,可见克服困难是运动过程的客观要求。为了克服困难,必须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坚强的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勇敢精神、自制力、纪律性等。
体育教学中对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是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通过体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结合日常政治思想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1)需要强化课程的教学组织工作,协助女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教育女生严格遵守体育课堂纪律,遵守各项运动规则,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作风。(3)根据女生的具体状况,体育授课的特点,巧妙地使得具有计划性的教育与抓好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正确的结合起来。比如,对女生在运动时出现疲劳感时,要使用生动灵活的教法使女生的兴奋和抑制及时转稳;对个别女生欠缺自控力、好冒险时,老师需要耐心认真地做好思想工作,并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及时实施有效地安全措施,进行保护。(4)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女生的运动水平和项目特点,对教学难度、运动负荷量、女生心理品质等方面提出恰当的要求,使女生能顺利地掌握运动技术, 增强女生自身的信心度。
三、针对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体育教学的关注点
1.适当地进行教材教法改革创新
在开展的体育教学全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对女生系统化的讲解一些体育卫生、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其明确掌握体育科学锻炼的理论与方法。另一个关注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详细讲解技术方面的问题,语言具有吸引力、形象力以及简洁化,并能准确地运用体育名词术语。在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深入实际生活中,因人而异,对女生讲解一些适合我国民族传统的、简洁易懂的,并能长久坚持锻炼的项目内容与锻炼技巧,使女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乃至工作中,处处收益。
2.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与女生之间的传教、女生与女生之间的交流,都是人际交往的特殊表现之一,它不仅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对女生个性的丰富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心理特点的角度来考虑,高中女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自尊性较强,渴望老师把自己看成大人,并在尊重、敬爱老师的基础上,同样得到老师的尊重。师生关系的良好建立,女生尊敬爱戴老师,同时,老师尊重女生、爱护女生,增强女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师生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到体育的教与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女生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极大乐趣,并转变思想,真正懂得体育运动带来好处。
3.因势利导,发挥女生的个性优势
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教育,相对于其他教学比较容易些。一样的女生,个性却相差千里。不仅重视纪律方面的教学,还要注意技术技巧方面的个性教育,因势利导。由于性别、年龄、体育基础、健康状况、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甚至部分差别较大。老师在组织教学方面,既要保证全面地指导课程顺利进展,更需要针对每位女生的实际,着重于个别教育。在准备授课前,老师需要明确每位女生的实际情况,尽最大的可能性掌握每个女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取得教学的预期效果,甚至做得更好。
与此同时,性格是一个人在对待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比较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当我们明确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之后,即可有效地预见他在某种情况下将会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培养他的性格。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对女生形成优良性格产生巨大的影响。如表现出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果断性、顽强性、勇敢、机智、灵活、自制力、必胜的信念、积极、乐观、团结、友爱等。
一、体育活动中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
1.深刻而稳定的女生动机
针对高中所学的知识逐步增加,认识辨别能力的不断提高,女生对体育活动的意义、作用的认识渐趋于正确化,更为深层次的对社会性体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对此,针对那些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彼此关联较为密切的间接动机,一定程度上激发女生对学习的直接动机。他们上体育课或参加体育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动机,既是一种理想的追求,也是一种学习的理智态度,又渴望获得现实中种种满足与认可。
2.增加兴趣全方面的选择度
高中阶段,女生对体育的兴趣及其态度分化将更进一步加深。男生侧重于热爱竞赛性活动,与初中生相比,有过之而不及。女生则侧重于喜爱动作优美、运动力度与强度都相对适中的体育项目。与此同时,部分女生对体育欠缺正确性认识,或体育基础不牢的女生,则对开设的体育课及体育锻炼产生了厌倦消极的态度。特别是女生,因为自身性特征的明显变化,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要求技巧性较强的活动产生顾虑,由此而产生的惰性在体育活动中也更加突出。
3.初步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教育的正确引导下,高中女生基本上明确自身毕业之后,不管是继续走求学之路还是走就业之路,都需要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强硬的能力,而且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适应学习或参加社会建设的需要。他们逐步地明确了身体的健康与个人生活、学习、工作及其未来事业发展的利害关系。由此,她们不仅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而且开始注重体育实用价值的讲究,侧重于探究体育与人生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4.全面提高女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知识的获得、技能的熟练程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主要通过女生完成某项活动的具体状况来评测能力的高低。比如体育老师的熟练讲解、示范以及组织教学技能,并结合女生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操作、理解能力等各方面。女生到底具备怎样的能力,对自身的认识度与实践所能达到的水平和完成某项活动的可能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各种兴趣和能力是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老师有意识地培养而形成的。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培养兴趣和能力,意义很大,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与女生的主动积极性相结合,只有当女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时,兴趣和能力才能最有效地形成。
二、强化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去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不断地去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同时,气质是人的情感和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速度以及平衡性、灵活性等动态心理特征,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气质类型的不同特点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多血质的女生反应迅速、灵活、精力充沛、热情,但易见异思迁,坚持性不够。对这样的女生教学内容应多样化,练习中要有一定间歇。粘液质女生细心、沉着,但不够灵活,缺乏激情,反应慢,很能坚持学习,成绩和情绪也较稳定。抑郁质的女生缺乏战斗精神,技术差。所以任何一种气质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这要求老师采用适当的教育手段,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使各种气质的女生都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运动过程中,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必须克服种种困难, 如练习时的肌肉疲劳感觉,中长距离跑时出现的极点现象;以及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练习。如天气变化、上坡跑等,可见克服困难是运动过程的客观要求。为了克服困难,必须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坚强的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勇敢精神、自制力、纪律性等。
体育教学中对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是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通过体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结合日常政治思想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1)需要强化课程的教学组织工作,协助女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教育女生严格遵守体育课堂纪律,遵守各项运动规则,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作风。(3)根据女生的具体状况,体育授课的特点,巧妙地使得具有计划性的教育与抓好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正确的结合起来。比如,对女生在运动时出现疲劳感时,要使用生动灵活的教法使女生的兴奋和抑制及时转稳;对个别女生欠缺自控力、好冒险时,老师需要耐心认真地做好思想工作,并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及时实施有效地安全措施,进行保护。(4)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女生的运动水平和项目特点,对教学难度、运动负荷量、女生心理品质等方面提出恰当的要求,使女生能顺利地掌握运动技术, 增强女生自身的信心度。
三、针对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体育教学的关注点
1.适当地进行教材教法改革创新
在开展的体育教学全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对女生系统化的讲解一些体育卫生、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其明确掌握体育科学锻炼的理论与方法。另一个关注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详细讲解技术方面的问题,语言具有吸引力、形象力以及简洁化,并能准确地运用体育名词术语。在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深入实际生活中,因人而异,对女生讲解一些适合我国民族传统的、简洁易懂的,并能长久坚持锻炼的项目内容与锻炼技巧,使女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乃至工作中,处处收益。
2.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与女生之间的传教、女生与女生之间的交流,都是人际交往的特殊表现之一,它不仅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对女生个性的丰富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心理特点的角度来考虑,高中女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自尊性较强,渴望老师把自己看成大人,并在尊重、敬爱老师的基础上,同样得到老师的尊重。师生关系的良好建立,女生尊敬爱戴老师,同时,老师尊重女生、爱护女生,增强女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师生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到体育的教与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女生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极大乐趣,并转变思想,真正懂得体育运动带来好处。
3.因势利导,发挥女生的个性优势
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教育,相对于其他教学比较容易些。一样的女生,个性却相差千里。不仅重视纪律方面的教学,还要注意技术技巧方面的个性教育,因势利导。由于性别、年龄、体育基础、健康状况、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甚至部分差别较大。老师在组织教学方面,既要保证全面地指导课程顺利进展,更需要针对每位女生的实际,着重于个别教育。在准备授课前,老师需要明确每位女生的实际情况,尽最大的可能性掌握每个女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取得教学的预期效果,甚至做得更好。
与此同时,性格是一个人在对待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比较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当我们明确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之后,即可有效地预见他在某种情况下将会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培养他的性格。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对女生形成优良性格产生巨大的影响。如表现出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果断性、顽强性、勇敢、机智、灵活、自制力、必胜的信念、积极、乐观、团结、友爱等。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0-0016-03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更好地落实《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了解初中青春期教育的现状,探讨初中青春期教育的有效方法,2009年5月,笔者采用自编“初中生青春期教育调查问卷”在我校(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实验基地附属中学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初一、初二年级作了一次关于初中生青春期教育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68份。其中初一90人,初二78人,总共168人。初一和初二共有男生99人,女生69人。问卷调查过后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校青春期教育现状
1.学生了解青春期性知识的途径
学生了解青春期性知识的途径,有44%到56%的学生选择由学校下发的资料,其次是来自父母、家庭的教育,第三个途径是学校开设的课程。第四个途径是来自影视和网络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家庭、父母是我校学生获得青春期教育的主要渠道。由影视、网络途径获得青春期性知识初一是37%,略高于初二的21%,两个年级的男生都要高于女生。男生更多从网络、影视上获得青春期性知识。初中阶段的男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而模仿能力较强,更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这就更需要家长加强监控,避免低级、庸俗、黄色的网络信息对孩子的影响。
2.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程度
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程度:初一、初二年级“非常了解”的平均达到6%,“一般了解”的初一48%,初二 60%,“不了解”的初一10%,初二14%,两个年级男生对青春期知识“不了解”的人数都高于女生。由此可见,我校初中年级有一半学生对青春期性知识处于“一般了解”的程度。
3.学生想了解的青春期知识
学生最想了解的青春期知识:两个年级排在前三位的是青春期心理变化、青春期生理变化、异往。而对怀孕与避孕的知识、性传播疾病的知识学生的知晓率不高。首要原因与学生的年龄有关,这些学生处于13~15岁之间,年龄小,对这些知识还不太了解。另外,学校还没有在初中年级进行系统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大部分学生对生殖及性健康知识充满神秘感和好奇心。
从表中可以看出初中学生最想了解的知识是青春期心理变化及如何排解青春期的心理障碍,这就充分体现出青春发育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以性发育为标志的生理已经基本成熟,另一方面以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的内心冲突为标志的心理尚未成熟。即青春期生理发育越来越提前,心理成熟越来越滞后。这一矛盾、冲突给青春期的孩子带来更多的危机和困惑,所以他们迫切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初中的心理老师,更需要将心理辅导课与青春期性教育进行有效整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安度青春期。
4.学生对学校开展青春期性知识方面教育的态度
希望学校开展青春期性知识方面教育的有29%到38%,持无所谓态度的有52%到61%,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9%)是不希望的。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态度是积极的。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往往由于“羞于启齿”和回避心理而持“无所谓”的态度,并非不想获取青春期知识。
5.学生应对青春期的态度
有49%到61%的学生选择“面对青春期基本上可以应对,还需要得到一些帮助”,只有9%到12%的学生选择“还没有做好准备,可能会不知所措”,而且男生要高于女生。看来初中女生从生理发育到心理发展都比男孩子更加成熟,能从更多渠道获得青春期知识,能更加从容、主动地应对青春期。
(二)初中生对异往的态度
1.与异性同学交往,学生的感觉
与异性同学交往,学生回答“没有感觉”的初一占60%,初二占73%,男女生差异不大。其次是“有些紧张”“不好意思”“异常兴奋”。在传统观念中“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男女同学交往应该有些紧张、局促、害羞、不好意思的感觉,而我校学生有一半多选择“没有感觉”。通过与个别学生和班主任的访谈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
(1)现代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异性同学之间的神秘、羞涩、紧张、拘束越来越少。经常可以在初中的班级里看到男女生追追打打、推推搡搡的现象。
(2)初中的女孩子比男孩子早一两年进入青春期,相比而言女孩子更加成熟、自信、活泼、大方,阴盛阳衰现象明显,在一个班里成绩优秀、各方面都比较出色的往往都是女孩子。在女孩子心目中有品味、有魅力的阳光帅气男孩最有吸引力,而这样的男孩子在她们周围似乎找不到,于是这些女生对周围的男生往往不屑一顾,她们也更喜欢与同档次的女同学交往。另外,我校初一年级的一部分小男孩刚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还懵懵懂懂,不知道怎样与异性同学交往或者是害怕与异性同学交往。他们往往更热衷于玩网络游戏,更喜欢与同龄男孩子交往。还有些男生认为周围的女生“太强势”“太野蛮”,性格不太讨人喜欢,有些男孩“以貌取人”,感觉周围的女生“不漂亮”“不可爱”。于是乎就对女生退避三舍。这就造成了男女生彼此隔膜、彼此疏离的现象。
(3)在进一步的访谈中有些学生说:“同班同学在一起时间长了,男女同学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很自然,很平静,也就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了。”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说:“男女同学相处不可能完全像同性同学那样自然、平静。只是在填写调查问卷时心中有顾虑,担心别人看到自己选择“兴奋”“紧张”“不好意思”会说自己心理变态,所以只好选择“没有感觉。”
(4)目前家长和老师对中学生早恋比较敏感,一旦发现早恋的倾向便如临大敌。基于这种压力,初中生一般都会选择与异性同学保持一定的距离,将对异性同学的“好感”“喜欢”“爱慕”压抑下去,避免陷入“早恋”的漩涡之中。
2.与异性同学交往更愿意采用的方式
与异性同学交往大部分学生选择班级集体活动和课外小团体交往的方式,课外同学朋友的聚会、生日聚餐等小团体交往方式最受欢迎。“不想与异往”的占10%到13%。
3.学生对来自父母或老师的对异往的指导的看法
在与异往的问题上,有32%到49%的学生选择“不需要”“不希望父母或老师干扰”,这大概与初中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增强有关。有些学生担心父母或老师知道后会带来更多的麻烦,所以一般不会让大人知道。有15%到26%的学生选择“主动寻求他们帮助”。其实异往问题是困扰初中学生的一个大问题,学生也希望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宽容对待和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解决疑惑,可现实情况是父母和老师一发现早恋的苗头,就如临大敌,横加指责,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因此学生只好采取回避的态度。
4.学生对恋爱的看法
有49%到62%的学生选择“反对”中学生谈恋爱,我校学生整体上还比较单纯、幼稚,真正开始谈恋爱的很少,个别学生对某个异性同学会有“好感”“喜欢”“爱慕”等懵懵懂懂的情感,私下里会有发手机短信、QQ聊天、长时间打电话、写情书等行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年龄还小,还不懂爱情,学生时代要以学业为重,目前还不会考虑恋爱问题。
(三)初中生的性观念和性道德
1.假如非常要好的异性朋友提出身体接触等过分的要求,学生的态度
2.学生对性的看法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校有72%到79%的学生认为“性”“很正常”,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认为是“不健康”、“很丑恶”。说明初中生对“性”这个问题大部分都能正确看待,不认为性是羞耻、丑恶的。
三、建议与对策
【案例】
片段一:
器材准备:光具座、蜡烛、光屏、透镜、火柴,刻度尺
(上课铃响了,师生问好后,实验室里男生很兴奋,大部分仍在摆弄着桌上的仪器,教师没有加以制止,而绝大多数的女生则正襟端坐,集中注意力准备听讲了。)
师:在我们的桌上都有一个凸透镜,请大家通过凸透镜看书本上的字,看到了怎样的像?
(提问一女生,怯生生地站起来,瞄了一下本课前一节的内容笔记,小声且流利地回答,显然课前已经有所复习。)
生:正立、放大的像。
师:大家都看见书本上的字放大了吗?
众生:看见了。(男生中有几个人早已拿起凸透镜,靠近眼睛,观察起远处的物体来,师依然没有制止,一男生举手发言。)
师:大家还看见了什么?
男生1:我发现当把凸透镜离书本上的字远一点时,看到的像会大一点。(教师给予了表扬。)
男生2:(迫不及待地自己站起来)我看见了缩小的像。
师:请观察到缩小的像的同学讲一讲观察的方法。
男生2:我刚才拿凸透镜,观察前面黑板上的字,发现是缩小的像。
男生3:是倒立、缩小的像。
(回答问题的都是男生,他们经历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之后,能快速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此时女生仅作为“看客”,无声地聆听教师和男生的对白。)
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用点燃的蜡烛作为成像的物体,进行实验。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积极地讨论,研究方案。
学生活动:
小组1:两男生开始边操作边讨论,是固定光屏、蜡烛移动凸透镜,还是固定蜡烛、凸透镜移动光屏……两女生在翻看书本,全然不在讨论之列。
小组2:两男生动手操作,一个忙着固定凸透镜、光屏,另一人忙着移动蜡烛,在光屏上找到所成的像,两女生就座一旁,歪头观察他人操作。
小组3:两男生操作后,报出实验数据要求女生记录,女生持笔记下,全然不加思考。
……
(总体来看男生好动手操作,而许多女生常常畏首畏尾,许多操作由男生包办代替,自己选择担当“看客”身份,出现问题时也要由男生代劳提出,更羞于回答问题以及发言讨论。)
【分析】
由于女孩子在语言能力的发展上比男孩子早,因此,在小学及初中前阶段,她们利用语言上的优势和机械记忆的方法获得知识。而到了初中阶段,由于物理是一门观察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许多物理现象要从实践中观察,在实践中体会,而女生操作兴趣一般不如男生,因此,通过观察得到的物理知识少之又少。更谈不上深入地挖掘知识的内在必然性了。这样,女生不能很好地把抽象的物理知识用形象、生动、直观的语言传达给大脑,这就造成初中女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只能囫囵吞枣,而一味地只将物理学习停留在规律定理的熟记上,知识条理模糊。即使能把所有定理公式背得一字不差,她们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
在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意识影响下,有一些传统看法如“女生适宜读文科,男生适宜读理科”等,增加了女生认为学好理科的难度,从而也造成了女生对学习物理缺乏信心。长此以往,她们性格表现为内向、胆小、敏感、脆弱,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往往许多女生在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习题时,就开始自我否定,“我不是学物理的料”“我将来可不学理科”等。所以,女生在实验面前就会给自己做出心理暗示:我可以有几个不会,我可以比最好的男生差一些。这些想法的产生直接导致女生在物理动手实验学习中缺乏竞争力,因此,他们情愿选择充当“看客”的角色,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
【反思】
1.克服心理障碍,正确对待挫折
想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克服“看客”们在物理动手实验中的障碍心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正确对待挫折。教师可引导她们向著名的女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居里夫人及其长女伊伦、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王贞仪、当代著名的半导体专家林兰英和女华裔物理实验学家吴健雄等学习,鼓励她们以物理学界的女名人为榜样,树立学习好物理的信心,告诫她们:“学好物理不是男生的专利”,让她们在心动的同时找到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对一个问题专心、细心的特长,提高她们“敢想”“敢做”,参与竞争的意识,加强她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树立“不服输”的信心,彻底排除物理实验的心理障碍,正确地对待挫折。
2.激发并培养“看客”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女生心理敏锐的感知特性是使其对物理实验产生兴趣的心理基础,新颖奇妙的物理实验正是引导她们步入物理之门的阶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原理突出、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一方面可帮助她们理解物理知识,突破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可鼓励她们课外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对实验的兴趣。
3.积极动手操作,变“看客”为“做客”
教师在授课中做演示实验时,鼓励“看客”上台操作,让她们积极参与演示实验,叙述自己的想法、体会;在做分组实验时,尽量将男女分开,鼓励女生亲自动手,变“看客”为真正的“做客”。教师让“看客”通过合作学习,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打开其心灵之门。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既培养众多“看客”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激发团体成员的热情和行为动机,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更可以建立学习的“多元世界”,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让“看客”有更多的机会向其他人提出问题,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师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和谐的境界。
总之,要提高女生的物理实验动手能力,就必须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发挥其自身优势,让充当“看客”的女生亲近物理,从而产生兴趣,彻底和“看客”说“88”,真正地变“看客”为“做客”,使每一个“看客”成为科学实践活动的参与者。
参考文献:
一、对象与方法
本次心理健康测验对象是黑龙江省阿城市一中2004级高中生,测试时间是2004年9月。从所得的有效问卷中抽取一部分作为研究样本,样本的抽取方法是分层随机抽样,每班抽取20份问卷(男生10份,女生10份),共220份问卷。
测验分析采用的工具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SymptomCheckList90),即90项症状校核表。使用的测验版本是汪征宇的翻译本,测验采用五级记分。将所抽样本数据录入电脑,利用SPSS11.0社会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高中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
研究得出,症状总均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学生有3名,占总人数的1.4%。在一个或多个因子上检出的人数是45人,检出率是20.5%。据表1可知,各因子均值(M)由高到低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偏执>敌对性>焦虑>精神病性>躯体化>恐怖。
有的研究者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等,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对初中到高中生活环境变化的不适应,很多学生第一次住校,而且进入省重点高中,学生强强相遇,对自己要求较高,学习压力大;2)对学习方式变更不适应,高中需要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很多学生由过去初中老师的掌上明珠“沦为”普通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3)高中生源的差异较大,农村、城市学生聚到一起,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需要协调和相互了解;4)经济、社会的巨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人面对变化后的不适应而产生心理压力,调整不好就表现出各种心理问题。
2.高中生与常模SCL-90各因子比较
从表1可知,高中生样本数据与常模统计比较后的结果是,高中生样本的躯体化因子显著高于常模(p<0.05),强迫极其显著地高于常模(p<0.01),人际敏感显著低于常模(p<0.01)。从各因子得分排序来看,位于前三位的在高中生样本组依次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常模组依次为人际敏感、强迫、偏执。
从高中生研究样本与常模比较看,学生躯体化和强迫问题较多,应该引起重视,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强迫是指主观上体验到源于自我的某些观念和意向的出现是不必要的,或其重复出现是不恰当的,但又难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加以抑制,从而引起强烈的紧张和严重的内心冲突并伴有某些重复动作和行为。这种强迫的心理问题也可能引起“躯体化”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躯体化。
科学地休息和调控情绪,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闲暇时间有自己的爱好,在饮食上注意调配等措施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强迫和躯体化问题。
3.高中生SCL-90各因子的性别比较
由表2知,各因子≥3分的检出率中,男生在躯体化、强迫、敌对性、恐怖、精神病性5个因子上的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生;女生在抑郁、焦虑、偏执3个因子上的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经过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男女生在抑郁因子上有显著差异(P<0.05),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见表3。
从各因子分≥3的情况(检出率)和男女生各因子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中发现,在心理问题上存在性别差异。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心理教育、辅导时要注意性别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有学者研究表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女生在焦虑、抑郁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多于男生,反映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特点,即女生大多感知细腻、思维具体、情感上脆弱、敏感、多疑及自卑自轻,她们产生内心冲突的机会比男生多,因此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结果同国内有关研究是一致的”。总之,性别的差异是生物基础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三、建议
2002年8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对在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以下几点建议: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师生共同确立活动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学生学会自助为归宿,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谈话交流、行为训练等。心理教育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心理室,排解学生的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学生实际上是赞成学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笔者对阿城一中2005级398名学生的调查显示:47.5%的学生赞成学校开展个别心理咨询(赞成课堂心理教学的占24.6%,赞成集体心理讲座的占27.9%)。
学校心理咨询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教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学生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工作过程。心理咨询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直接咨询、电话咨询、信函咨询、报栏咨询、网络咨询等等。
3.各学科教学渗透
各学科的教学都要求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要认识到智力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道理。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通过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增加心理教育内容,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健康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不仅扩展了心理教育的空间,而且还有利于各学科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心理教师不应将自己封闭于咨询室中,要积极与广大学科教师、领导交流教育教学心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资料的收集意义重大,许多资料具有保密性,由专职心理教师负责收集和管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学生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监控自我完善过程;为学校心理辅导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收集信息。
学生心理档案收集要全面,既要有班级和学校的团体资料,又要有反映学生个体各方面特征的资料;既要有数量化的资料也要有非数量化的资料。最为重要的是要从积累的档案资料、数据中分析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而不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和存贮档案,要为师生和学校提供及时有价值的反馈,为有效开展高中生心理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8-0692-02
【关键词】 青春期;性;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学生
青春期是人类发展的特殊时期,是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随着身心发育的加快,极 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青春期性教育一直是一个敏 感的话题。本调查旨在了解怀柔区中学生性健康知识、观念、行为现况及教育需求,为政府 制定和完善学校青春期性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怀柔区城镇、平原、山区各抽 取2所初中,在每个学校的初一~初三年级中各抽取4个班,以被抽取班级的所有学生为调查 对象。共收取有效问卷2 430份,其中男生1 198份,女生1 232份。
1.2 方法 采用结构式问卷,以匿名方式由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分4个部分 :(1)一般情况;(2)青春期与性健康知识;(3)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和观点;(4)学 习需求。
1.3 资料处理 应用Epi data数据库对获得数据进行双录入和逻辑检错,采 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初中学生的青春期和生殖健康知识 调查发现,男女初中生已具备一定 的青春期和生殖健康知识,对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多数在50%以上,尤其是对艾滋病的传播 途径,正确率达到82.6%;但对胎儿是在哪里成熟的,正确率只有26.4%,女生高于男生( χ2=19.609,P<0.01)。见表1。
2.2 对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认识
2.2.1 对月经的态度及认识 在被调查的1 232名女生中,有36.5%的女生对 月经初潮感觉恐惧,有29.0%感到厌恶,有4.2%对初潮感到自卑,有24.3%的女生说不清 楚,仅有6.0%的女生感到骄傲;对月经的认识上,有72.3%的女生认为月经是正常事,有14. 1%的人认为月经是倒霉事,感觉很讨厌;有13.6%不清楚什么是月经。
2.2.2 对遗精的态度及认识 在被调查的1 198名男生中,对于初次遗精, 有18.2%感到厌恶,有19.7%感觉恐惧,有8.1%感觉自卑,有40.5%的男生说不清楚,仅有13. 5%的男生感到骄傲;对遗精的认识上,有59.3%能够正确认识遗精,有6.5%认为是一种疾病 ,有害身体健康,还有34.3%不清楚什么是遗精。
2.3 对恋爱和的态度
2.3.1 对谈恋爱的态度 有26.2%的男生和32.9%的女生对中学生谈恋爱持反 对态度,有20.7%的男生和28.1%的女生不太赞成。他们主要认为身心发育未成熟、学习任务 重、家长和老师反对、社会责任感不够。持支持态度的男生有13.0%,女生有5.8%;默许的 男生有10.1%,女生有7.3%;无所谓的男生有29.9%,女生有25.9%。
2.3.2 的发生情况及态度 男生发生率为7.5%,女生发生率为 2.5%,男生高于女生(χ2=32.045,P<0.01)。对的看法,有40.6%的男生和 41.5%的女生认为不太正常,是一种病态;有46.5%的男生和51.1%的女生说不清楚;仅有12. 9%的男生和7.1%的女生认为很正常。
2.3.3 发生情况及态度 有4.8%的男生和3.2%的女生有过,男 生高于女生(χ2=4.451,P<0.05)。发生时采用避孕措施的只有7.0%。对 于婚前的态度,认为有必要的男生为4.8%,女生为1.9%;认为双方都愿意就行,男生 为20.2%,女生为10.5%;认为无所谓的男生为9.9%,女生为4.2%;认为是不道德、不负责任 的行为的男生为32.9%,女生为48.3%;说不清的男生为32.1%,女生为35.1%。持赞 同态度的男生高于女生(χ2=63.810,P<0.01)。
2.4 性知识来源和学习需求 性知识来源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学校(56.5%) 、同学(45.5%)、大众传媒(40.2%)、医学书刊杂志(36.8%)和家长(34.0%)。有61.8 %的调查对象认为青少年性教育是必需的。受青少年欢迎的4种性教育方式为:多媒体授课、 分性别授课、小班授课和小组讨论。所期望获得的性教育内容按其需求依次为:自我保护( 81.5%)、青春期心理特点(72.3%)、青春期性生理特点(66.6%)、两往(51.6%)、 避孕知识(33.8%)。另有近50%的学生认为家长(50.2%)和教师(56.4%)也需要学习青春 期性知识。
3 讨论
3.1 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变化 月经和遗精是男女青少年性发育的重要特征 。调查发现,大多数青少年已具备一定的青春期知识,能够正确认识月经和遗精,但尚有34 .3%的男生和13.6%的女生不清楚什么是月经/遗精。有69.6%的女生在月经初潮时和46.0 %的男生在首次遗精时感到恐惧、厌恶、自卑,女生高于男生(χ2=139.438,P< 0.01)。为使青少年能自然地面对青春期所出现的正常生理变化,应让他们正确了解有关的 青春期生长发育知识,使他们对自身的生理变化有正确的心理适应过程。
3.2 正确培养性观念
3.2.1 随着性生理的发育,会产生正常的,是正常的性自 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青少年的性发育状况和性意识的成熟,是青少年一种性补偿和 性宣泄的行为。此次调查的发生率男生为7.5%,女生为2.5%。有41.0%的学生认为 是一种病态,是不正常的,与张小松等[1]报道相近。“有害”的观点在世界 上已流行了几个世纪,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很容易使人在后产生负罪感和焦虑感,因 此要科学地看待。
3.2.2 和性态度 此次调查发现,有3.2%女生和4.8%男生回答有 过。而首次的最小年龄为12岁,其中93.0%的人在首次时没采取任何避 孕措施。关于对婚前态度的调查可知,现代中学生的性观念较传统道德观中的要求已 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再把性看成是极其严肃、不能公开的。因此,在性教育中需强化 我国传统道德中正确的一面,有必要向学生强化青少年不要过早发生,强调婚前性行 为的弊端,加强责任感、义务感、羞耻感等道德情操教育,以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3.3 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初中生是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群体, 初中阶段是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必须重视初中生青春期性教育。在调查中发 现,山区学校根本没有开展性教育课程,使青少年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性知识。中学生正 处于性发育高峰期,性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生理的、心理的教育,还应包括伦理的和道德教育 [2]。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婚前有必要的占3.4%;认为双方都愿意就行的占1 5.3%。这也可以看出由于性知识的缺乏以及青少年性伦理教育方面的薄弱,导致青少年对婚 前的危害性、危险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从而观念上产生了一些偏差,甚至已反映到他 们的行为当中。由此可见,普及性知识,加强性道德、性伦理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使学生懂 得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培养优良的品质,能做到自尊自爱、自我调节和克制,从而为中学生 道德的发展和将来正常的婚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参考文献
[1] 张小松,赵更力,周敏.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中学生青春期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中 国学校卫生,2005,26(12):999-1 000.
方法:在检测时被测者在条件下,保持正确的测量姿势,测量身高、体重,求出BMI值。使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学生进行群体测试,EPQ问卷包括E(内外向)、N(情绪稳定性)、P(精神质)和L(掩饰倾向)4个量表。测试完毕后分别计算出4个个性维度的原始分、T分,并以T分确定其个性倾向。采用团体调查方式,主测教师经短时训练,统一指导语,被测学生均为自愿合作。为使资料准确,学生可以不署名,也不得与他人讨论或受他人影响。测试结果运用电脑统计分析,本文根据国内使用标准,所得数据应用SPSS12软件电脑统计分析处理。
体重指数测定(BMI):BMI=体重/身高2(kg/m2), 按年龄及性别的肥胖及超重患病率根据季成叶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法计算儿童的BMI值。以体重超过相应性别、年龄别的BMI肥胖值为肥胖。
结 果
肥胖患病率总体高中学生高于初中学生(P<0.05);女生患病率高于男生,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肥胖学生与体重正常学生的个性比较:L值低分的人数比例在肥胖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肥胖组学生掩饰性低的人数比例高于于对照组学生。P值高分人数比例在肥胖组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肥胖组学生精神质高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学生。E值高分的人数比例在肥胖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表明肥胖组学生外向性格人数比例高于体重正常组学生。其余各维度无显著差别。
男女肥胖学生的个性比较:P值高分人数比例在男生和女生肥胖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表明肥胖组学生精神质高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学生。E值低分的人数比例在男生肥胖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表明肥胖组学生内向性格人数比例低于体重正常组学生。L值低分的人数比例在女生肥胖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表明肥胖组学生掩饰性低的人数比例低于对照组学生。L值高分的人数比例在男生肥胖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表明男生肥胖组学生掩饰性高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学生。以上数据说明肥胖组学生外向、精神质明显,较体重正常学生在适应周围环境及与人相处方面要差。
不同年级肥胖中学生与对照组中学生的个性特征比较:L值低分的人数比例在高中肥胖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表明肥胖组学生掩饰性低的人数比例低于对照组学生(P<0.05)。P值高分人数比例在初中肥胖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表明肥胖组学生精神质高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学生。E值高分的人数比例在高中肥胖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表明肥胖组学生外向性格人数比例高于体重正常组学生。N值高分的人数比例在初中肥胖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表明初中肥胖组学生神经质人数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L值高分的人数比例在初中肥胖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表明初中肥胖组学生掩饰性高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学生。其余各因子无显著差异。以上数据说明肥胖组学生外向、精神质、神经质明显,掩饰性强。
讨 论
青少年肥胖通常是指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简称肥胖),本次调查显示,柳河县朝鲜族完全中学学生肥胖患病率高中为14.56%,初中为10.82%,差异显著。女生患病率高于男生,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的检出率为12.46%,女生为14.38%,与以往报道不同。
说明青春期是青少年的肥胖敏感期,但少数民族有其特殊性,有饮食习惯的不同,朝鲜族的饮食多以清淡为主,致使学生营养不均衡。另外,由于学生是朝鲜族学生,有2/3学生属于留守学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致使学生愿意食用一些高能量的饮食。由于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紧张,学生就会食用过多的高蛋白,高能量的饮食,致使学生发胖。
单纯性肥胖不仅易产生生理问题,还会影响个性特征的发展。本次调查表明肥胖学生性格外向,这可能与是由于与肥胖中学生掩饰性高有关,或者随着时代的变化肥胖人群真正做到了心宽体胖。精神质明显,这些人性格孤僻,对人抱敌意,缺少同情心,好冒险,倾向进攻性,脾气急躁,易激动。神经质明显,这些人表现为常常焦虑、紧张、担忧、郁郁不乐、忧心忡忡。并且情绪起伏较大,遇到刺激,易有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可能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这可能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致使心理上有偏差,也不容易被发现;学校对心理健康不够重视,开展不彻底,应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有资料表明,引起肥胖的原因不外乎是:①过食和不合理的膳食习惯;②运动过少;③社会心理因素;④遗传因素;⑤胎内因素。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合理膳食,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本次调查由于例数少,女生占大多数,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新的时代呼唤课程改革,新的课标要求教育创新。女生和男生在智力上并不存在差距,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女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突破她们的心理障碍,培养她们的实验技能,引导她们学好物理。具体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消除女生做实验的惧怕心理
女生初次进入实验室,对于较为复杂的仪器(如天平的使用),或认为有危险的实验(电学实验)等,常常会产生心理上的压力,不敢动手操作。这时,如教师强制他们操作,往往会事与愿违,即使有一些学生勉强动手,也可能是无章无法,乱七八糟,甚至有些女生会半途中止实验,影响今后的实验情绪。对于具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女生,教师首先要指导她们熟悉仪器,了解仪器性能,熟悉操作过程,分解操作程序,让她们多接触仪器,以进行“心理减压”,消除惧怕心理。例如:有些女生在做连接电路的实验时,有“谈电色变”的惧怕心理,不敢操作。我在指导时,首先简单介绍“学生电源”的性能,故意用手指接触接线柱,以示并没有危险,再让她们从最简电路开始连接,直到符合实验要求为止。有时我也采用有意回避的方法,如背向她们指导其他学生实验,让她们的减轻“教师注意着”的压力,进行自我尝试。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女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喜欢哪一位教师,就对哪一门功课感兴趣,就能学好哪一门学科。在第一堂物理课教学中,我力争用幽默故事、谜语、脑筋急转弯、有趣的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留下物理有趣好玩的印象,让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同时也喜欢物理教师。这样女生会觉得与物理教师很亲近,从而消除对物理的畏惧心理。同时,我严格要求自己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女生。女生在心理活动上往往比男生敏感,好为一点小事烦恼,也易于因一句知心话而兴奋。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多与她们交流感情,注意尽量多地发现女生学习物理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要充分调动女生兴奋的神经,让女生觉得学习物理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通过一些趣味性、参与性较强的实验激发她们的兴趣,如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摩擦力”时,组织她们亲自参与拔河比赛,赛后讨论“拔河比赛”的胜负力学问题,使她们对物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使女生真正实现从“要我学物理”到“我要学物理”的质的飞跃。
三、多做激趣实验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物理实验的水平和技能,也是推动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精心组织、梳理实验内容,找准学生兴趣的最佳触发点,并因势利导,使她们产生的兴趣不只限于一时的好奇。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初中女生接触生动的物理实验和现象,并让她们多做实验,在情境中捕捉各种信息,产生各种疑问分析信息,并引出各种设想,这样才能提高她们物理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她们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
教师可从初中女生感兴趣的实验现象入手,要打破向学生“灌实验”的观点,鼓励她们大胆操作,通过主动地探索和积极地思维获取结论,从而提高她们学习的兴趣。如:在讲解机械能守恒时,我做了滚摆、锥体上滚等实验,并介绍了与之相关的“怪坡”现象;在讲解静电学时,做了静电跳球、静电摆球、静电滚筒、静电除尘原理、避雷针原理、电风吹火等实验。这些实验使学生眼睛一亮,许多女生都跃跃欲试。
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和婚姻基本问题的看法。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作为占据师范院校半壁江山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的婚恋态度、价值取向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男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关系到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导向,更影响着中国未来社会发展和稳定。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婚恋心理教育,笔者于2007年9月对师范院校1073名女大学生进行了婚恋观的问卷调查。
对恋爱的认知
师范大学女大学生在恋爱对象的选择上,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志同道合、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占41.1%(441人),对方的个性占38.5%(413人),对方的经济情况占12.8%(137人),对方的身高相貌占7.6%(82人)。
在对恋爱的理解上,58.8%(631人)的女大学生认为恋爱是为了选择终身伴侣,25.1%(269人)认为恋爱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未过多考虑将来,3.26%(35人)表示恋爱是为将来的事业做跳板,还有12.9%(138人)选择“其他”。
在对大学生同居现象的看法上,48%(516人)的女大学生宣称应克制自己,13.9%(149人)要求学校严格管理教育和疏导,32.3%(347人)认为可以接受别人的同居但自己会慎重考虑,而只有5.7%(61人)表示会欣然接受。
在对观的认识上,选择很重要,是衡量道德水准的标志占43.6%(468人),反对用观衡量道德水准的占41.9%(450人),无所谓的占8.39%(90人),选择其他的占6.1%(65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女大学生的主流有着正确的恋爱动机,并非完全跟着感觉走,但也有部分女大学生因为空虚、寂寞而谈恋爱甚至对此怀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信奉“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传统的观对师范院校女大学生有深刻影响,她们的性道德观念基本上与目前社会上占主流的道德观念保持一致,对各种非婚姻的认同率较低,但也有一部分人持理解、宽容或与己无关的态度,这是目前社会道德观念多元化在性道德问题上的反映,这与有关的研究相一致。
谈恋爱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谈过一次恋爱的学生有36.6%(393人),两次以上的有17.8%(191人),没有谈过的占38.5%(413人),说不清楚的占7.1%(76人)。
在恋爱的影响上,表示恋爱浪费了很多学习时间的有28.9%(310人),感到恋爱失去很多自由的占21.6%(232人),认为恋爱增加了消费开支的占29.3%(314人),宣称恋爱无任何不良影响的占20.2%(217人)。
在认识恋爱对象的途径上,39.3%(422人)的学生通过社交活动,35.42%(380人)的学生从同学或同乡中找,16.17%(179人)的学生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而在互联网上交友的只有8.58%(92人)。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半数以上的师范院校女大学生谈过恋爱,绝大多数女生表示恋爱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造成了影响,这是由于恋爱中的学生过分沉溺于自己的“两人世界”而与外界隔绝开来缩小了自己的人际圈子的缘故,仅有20.2%的女生宣称不受影响。
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在认识恋爱对象的途径上,绝大多数是通过传统的社交活动、从同学同乡中找或亲戚朋友介绍,只有8.58%的女生是在互联网上交友,这一方面说明师范专业教育让学生对网恋持谨慎态度,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
对婚姻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18.9%(2D3人)的女大学生表示大学生结婚利大于弊,39.9%(428人)认为弊大于利,26.1%(280人)表示很难说,15.1%(162人)选择利弊各半。
对于男女婚配的年龄模式,38.3%(411人)的女大学生选择男大女小,4.1%(44人)主张女大男小,选择同龄的有5.87%(63人),认为只要有感情,不在乎年龄的有51.73%(555人)。
68.5%(735人)的女大学生认为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22.3%(239人)的女大学生则主张婚姻应以经济为基础,4.74%(51人)选择以需要为基础,4.46%(48人)选择以生育为基础。
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对婚龄差的认识不同于传统的“老夫少妻”模式,而更强调婚姻中爱情的成分,说明女大学生能理智对待婚姻,追求婚姻关系中男女平等、彼此尊重。
婚恋观的影响因素
在获取婚恋信息的途径上,30.1%(323人)的女大学生选择家庭教育,15.7%(168人)选择学校教育,24.8%(266人)选择同伴影响,29.4%(316人)选择“其他”。
如果长辈、其他亲朋好友反对自己的恋爱、婚姻,47%(504人)的女大学生会参考他们的意见,26.36%(283人)的学生会劝其接纳自己的意见,表示顺从的有23.76%(255人),我行我素者占2.88%(31人)。
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所接受的学校教育的差异,同伴间的影响,社会文化、道德观、价值观、社会传媒等因素的作用,导致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婚恋观上各具特色,绝大多数主张在婚恋问题上会尊重长辈及亲朋好友的意见,这也沉淀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内涵。
对当今高校婚恋心理教育的看法,选择满意的有4.94%(53人),选择还算满意,但仍需改进的有45.95%(493人),选择不满意,必须改进的有37.4%(401人),无所谓的有11.71%(1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