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构成情况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4 17:09: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资产构成情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资产构成情况

篇(1)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根据工信部、国统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2011年6月18日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的规定,国家依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把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

小微型企业在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和推动经济发展、繁荣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加快,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却遇到了很多限制和阻碍,其中融资问题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数据描述

1.我国小微型企业融资现状

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我国银行贷款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其中大型企业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在90%以上,而小型企业则不足20%,规模或限额以下企业更是不到5%。2010年度,授信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小微型企业占中国企业贷款总额不足5%。

2.样本年龄分布和规模

本研究首先选择了南京市小微型企业比较密集的主城区,为使样本企业更具代表性,我们选择了该市的城郊地区江宁、江浦和六合区的小微型企业作为调查对象。2012年7月,我们通过随机抽样法对112家小微型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行业涉及零售、仓储、建筑业、餐饮业、五金、电子、工业、房地产,其中有效样本为97份。同时,我们还对其中的70家企业的企业主或财务负责人就企业生产、经营、融资等情况直接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为我们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基础。

2.1年龄分布

根据Berger、Udell(1998)[1]和LeoraF.Klapper等(2006)的划分方法,由于南京市小微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蓬勃发展[2],我们将97个样本分为5组,其中经营年限小于1年的样本企业10家,占10.3%;2~3年的企业16家,占16.5%;3~5年的企业28家,占28.9%;5~10年的企业30家,占30.9%,10年以上的企业13家,占13.4%,样本企业的平均年龄为6年(见表1)。可见87%左右的小微企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成立的。为了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我们根据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特征,将经营年限在3年以下的小微企业归类为起步阶段,将3年以上的归类为成长型企业。

2.2样本规模

根据国家工信部等四部委2011年颁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小微企业划分标准为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这三条标准。由于受数据资料的限制,我们按企业营业收入划分企业规模(见表2)。

表1 样本规模分布

2.3企业银行信贷总体需求满足情况

从融资意向来看在样本企业中,约有52.5%的小微型企业有贷款意向,但是实际能拿到贷款的在12.5%以下,且实际申请到贷款的小微型企业类型多为经营年限在2-3年以上的成熟型企业(如图1)。

图1 企业贷款状况情况分布

二、融资结构

1.按企业的成长周期划分

生命周期理论表明,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信息、资产规模等约束条件的变化,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结构将随企业的成长周期发生变化,其基本的变化规律是,企业的成长阶段越早,外部融资的渠道也越窄。

起步阶段的小微型企业资信财务状况不稳定,经营风险较高,其融资结构基本以内源融资的自有资金为主,约占80%以上;外源融资中的亲友借贷约占5-10%,剩余为少量的商业信用,约为15-10%。内源融资占较大比重。

成长型小微企业已初具规模,其可持续发展经营和发展潜力都处于最高的阶段。其中有部分企业有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的条件和动机,开始通过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以扩大经营和资金周转。处于此阶段的企业,内源融资特别是自有资金的比重开始下降,外源融资中的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不断增加。

2.按企业的行业划分

经观察和比较我们调查的97个样本,我们发现:

(1)同一行业的样本企业,在其不同的成长阶段,其融资结构是有较大差异,其差异我们已在上部分进行了描述。

(2)不同行业的样本企业中,处于成长阶段的,其融资结构在部分行业中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其中,零售业、餐饮业和五金业主要以内源融资为主,其外源融资所占比例较小且基本为商业信用和少量尚未偿还的亲友借贷,商业银行贷款所占比例几乎为0;商业银行贷款比例(外源融资)较高的样本主要集中在仓储业、工业、电子业、建筑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三、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我们将影响小微型企业融资结构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种:企业规模、资产构成、成长阶段、经营理念和风险意识、盈利能力、有无抵押担保、融资目的、财务成本(利率)、时间成本。

1.同行业纵向比较分析

对于同行业的企业,我们按其成长阶段归类。比较同一行业的相关数据我们发现:处于同一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其融资结构的差异主要是起步阶段和成长型企业的之间的差异。起步阶段的企业,其融资结构特征是以自有资金为主,外源融资主要为亲友借贷约和少量的商业信用,留存收益较少,商业银行贷款基本为零;成长型小微企业其内源融资特别是自有资金的比重开始下降,外源融资中的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不断增加。因为同一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其资产构成和经营周期具有相似性,所以,其融资结构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企业规模、经营理念和风险偏好、资金需求量和成本、盈利能力稳定性上的差异。

起步阶段的小微企业,资产规模不定,经营风险较高,不属于正规金融机构放款对象范围。此阶段的企业盈利能力稳定性尚不确定,部分企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较少的留存收益不足以满足其内源融资的需求,其融资中以自有资金为主。而受信息和低信用的约束,外源融资仅有少部分的亲友借贷。

成长型小微企业其规模和盈利能力基本稳定,并累了一定数额的留存盈余,内源融资中留存收益和比重开始上升;其主营业务较为成熟,建立了稳定的上下游关系,随着商业信誉的提高,外源融资中商业信用逐步提高并亦占据较大比重。此时由于企业主经营理念和风险偏好的不同,融资目标开始分化,外源融资中商业银行信贷的比重呈现出不同情况。外源融资中有商业信贷的结构,其企业主的经营理念较为积极,风险偏好较大,其融资目的除了资金周转,更多是为了规模的扩张。内源融资无法满足规模扩张对资金的大量需求,而该种资金对时间的要求不高,加之此时企业具有商业信贷的基本条件,其盈利能力、发展潜力明显增强,综合考虑成本和未来的收益,企业偏向商业信贷,外源融资中商业银行信贷比例提高。

2.不同行业横向比较分析

横向比较各个因素后,我们认为,相似融资结构的企业间,其资产构成、经营周期、盈利水平存在内在近似性,因此我们将这3个变量作为两类行业融资结构差异的影响因素。

2.1资产构成对融资结构的影响

资产流动性越高,越易获得周转资金。从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的比值上讲,零售业、餐饮业、电子业和五金业的流动/固定资产的比值较大,且其资产主要为商品材料资产,该类资产的流动性较高,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企业留存收益和自由资金基本可以满足需要;且该种资产较易形成商业信用,在其扩张规模时也可满足大部分的融资需求。

仓储业、工业、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的固定或有型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较大,其资产基本为厂房、生产设备和工具器械,流动性较商品性资产低。该种资产的投入、维护和规模扩张对资金的需求较高,内源融资和亲友借贷难以满足大额的现金需求,因而该类行业中大部分发展潜力良好的企业选择向商业银行贷款,辅之以少部分的融资租赁。

2.2经营周期对融资结构的影响

经营周期和资金周转速度存在正相关性。零售业、餐饮业、电子业和五金业的经营周期较短,短的行业1星期以下,较长的也仅在至半个月至3个月之间,对资金周转速度有较高的需求,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繁琐的贷款手续和时间难以满足时间上的需求;仓储业、工业、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的经营周期相对较长,一般在三个月以上甚至更长,对资金周转速度要求不高,通过商业银行信贷的时间成本更低。

2.3盈利水平对融资结构的影响

盈利水平是银行考察企业还款能力的重要指标。在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的样本中,电子业和仓储业的平均资产利润率普遍较低,这限制了商业银行贷款的可获得性;房地产开发业、工业、建筑业的平均利润率则相对较高,其贷款偿还能力较高,更易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外源融资中的商业银行贷款比例较高。

3.环境因素影响

除了以上因素外,有些影响因素是与行业种类和成长阶段无关的,包括:财务成本和时间成本、抵押品有无。贷款需求随着利率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并且无论高低,它都增加了小微企业的经营负担;大部分小微型企业的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融资期限短;其大部分的资金用途为资金周转,商业信用即可满足,贷款的时间成本相对较高,难以满足小微企业这以一融资特征。抵押品有无和盈利水平影响商业银行贷款的供给,两者都是银行考察企业还款能力的重要指标。虽然政策放款,但很多银行仍视作重要条件之一,很多银行在放贷时对抵押品的要求严格至仅将房产作为小微企业抵押品的唯一种类。

四、主要结论

从分析结果看,本文可得出以下结论:

1.影响小微型企业融资结构的因素主要有资产构成、成长阶段、经营理念和风险意识、盈利能力、有无抵押担保利率和时间成本、抵押品有无、盈利水平以及经济政策从供给上影响商业银行信贷的比例。

2.不同行业和成长阶段的企业融资结构存在较大差异。零售业、餐饮业、电子业和五金业融资结构相似,其内源融资比例相对较高,外源融资较少且商业银行信贷比例几乎没有;而仓储业、工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内源融资比重相对较低,外源融资主要为商业银行信贷。

小微型企业在起步阶段的企业以自有资金为主,外源融资主要为亲友借贷约和少量的商业信用,留存收益较少,商业银行贷款基本为零;成长型小微企业自有资金的比重开始下降,外源融资中的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不断增加。

参考文献:

篇(2)

一、伊利的发展简介

2005年11月,伊利通过了全球最高标准的检验,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符合奥运标准,为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2006年,伊利集团品牌价值继续蝉联行业首位。2007年,伊利继续以全能冠军的角色领跑中国乳业。与此同时,伊利再次蝉联中国乳业的纳税冠军。从2003年至2008年,伊利集团主营业务收入高居行业第一,一直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并荣登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百强榜首。2009年,伊利还正式牵手世博会,为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由此,伊利将成为唯一一家符合奥运及世博标准、为奥运及世博提供乳制品的中国企业。2010年,伊利提出“绿色产业链”的发展战略,并进入世界乳业20强。2011年,伊利超额实现业绩增长目标,实现营业收入374.5亿元,同比增长26%。2012年,伊利牵手伦敦奥运会,再次成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连续8年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指定乳制品。

二、伊利资产项目分析

(一)整体分析

由表1可知,2013年在资产增长速度迅速,增长率达到70.37%,其中流动资产占较大比重,作出较大贡献,流动资产2013年较2012年增幅达到106%。2013年年末伊利集团母公司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68.42%,年初该企业的流动资产率为56.64%;2013年末该企业非流动资产率为31.58%,年初该企业的非流动资产率为43.36%。对比可知,该企业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有所上升,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有所下降。

(二)流动资产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伊利集团资产部分的流动资产部分由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和其他流动资产8个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各项目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除了货币资金和其他流动资产两项外,构成趋势和比例大体一致。相对期初余额而言,期末变化较大的科目有货币资金和其他流动资产。通过查该企业财务报表附注可以得知,引起该企业2013年货币资金所占比例大幅上升的原因在于,企业受限制的货币资金增加,企业与电力供应商达成协议,存入一定资金作为保证金,该保证金在2014年3月31日前不能使用。该公司其他流动资产大幅上升的原因是伊利集团在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存入结构性存款,并在中国建设银行呼和浩特东达支行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

可以看出,2013年年末伊利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三个项目为货币资金、预付款项和其他流动资产,其所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依次为40.31%、34.41%和17.09%。其所占比例有一些变化,2013年年初伊利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三个项目为预付款项、货币资金和存货,其所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依次为67.86%、14.77%和9.86%。但流动资产仍主要来源于预付款项和货币资金。从流动资产构成的结构分析可知,该企业购货以预付款项为主,2013年期末预付款项占流动资产的34.41%,期初预付款项占流动资产的67.86%,占据了流动资产的很大比例。

(三)非流动资产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伊利集团资产部分的非流动资产部分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8个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各项目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构成趋势和比例大体一致。相对期初余额而言,期末变化较大的科目有长期股权投资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以看出,2013年年末,伊利非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四个项目为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在建工程,其所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依次为76.53%、12.72%、6.44%和230%。对比期初的非流动资产构成图可知,该企业的非流动资产内部结构基本固定,企业的非流动资产主要来源于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其所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依次为76.72%、16.03%、2.23%和2.09%。对非流动资产构成对比可知,该企业期末长期股权投资比例比期初有小幅下降,但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期末比期初有所上升,说明在非流动资产增加的情况下,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所占比例上升。固定资产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由16.03%下降到12.72%,递延所得税资产由209%上升到6.44%,但递延所得税资产占非流动资产的比重很小,所以递延所得税资产对非流动资产的影响力虽然有所上升,但影响不大。在建工程变化及其微弱,基本没什么变化,结构比较稳定。

三、结语

本文通过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的资产项目进行了初步分析,详细而全面的分析了伊利母公司的资产方面的规模、变动情况和结构,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仅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不利于掌握伊利母公司的资产整体发展趋势;本文也仅对伊利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分析,不利于掌握伊利母公司整体财务状况。未来,研究者可以把本文方法拓展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个主要财务报表的分析中,结合伊利公司其他相关资料,对公司进行系统而全面的会计财务报表分析。

篇(3)

一、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 

1.资产结构分析。由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司流动资产合计占资产总计的比例三年平均为83.05%,非流动资产总计占资产总计的比例为16.95%,公司流动资产比重较高,非流动资产比重较低。流动资产比重较高会占用大量资金,降低流动资产周转率,从而影响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非流动资产比例过低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从而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2.负债与权益结构分析。由分析我们可看出公司流动负债占资本总计的23.19%,非流动负债占资本总计的2.10%,所有者权益占资本总计的76.42%。由此我们得出,公司的债务资本比例为25.23%,权益资本比例为74.77%,公司负债资本较低,权益资本较高。低负债资本、高权益资本可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减少企业发生债务危机的比率,但是会增加企业资本成本,不能有效发挥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效益。 

3.资产与负债匹配分析。公司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方式为稳健型的匹配结构,在这一结构形式中,企业长期资产的资金需要依靠长期资金来解决,短期资产的资金需要则使用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共同解决。在稳健型的匹配结构下,公司融资风险相对较小,融资成本较高,因此股东的收益水平也就不高。 

二、资产构成要素分析 

企业总资产为422444万元,其中流动性资产为44820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68.86%;非流动资产为20269万元,占据的资产份额为31.14%。通过对企业资产各要素的数据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的资产构成要素分析如下: 

1.现金金额较大。企业货币资金的金额为40682万元,占资产总额的9.63%。这个表明企业的货币资金持有规模偏大。过高的货币资金持有量会浪费企业的投资机会,增加企业的筹资资本、企业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 

2.应收账款管理较好。公司2015年的应收账款净值为8501.44万元,占企业总资产的2.01%,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比例为0.7,表明企业对外融资(短期借款)获得的能力较强,应收账款管理较好。新材料、新产品层出不穷,更新换代非常迅速,拥有大量存货不便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 

3.存货金额相对合理。2015年登海种业存货金额为56077.8,但仅占流动资产合计的比率为15.87%,占资产总计的比率为13.27%。对企业而言过多存货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4.固定资产比率较低。公司2015年包括在建工程在内的固定资产净额合计为58031.02万元,占资产总计的比例为13.74%。企业的固定资产比重与行业特征有关,但一般认为,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比重为40%,商业企业固定资产比重为30%较为适宜,公司固定资产比重过低。 

三、财务指标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13年到15年间,登海种业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逐年下降,但降幅不大,总体稳定。15年负债减少,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尽管营业收入增加,但玉米价格的降低,使盈利空间减小,加上15年天气原因造成制种成本增加。市场竞争激烈中对市场份额的争夺加剧,也是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2.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持续增加,且高于行业标准,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很强,短期债权人的权益是有保障的。但也反映出现金、应收账款等可能占用资金过多,在保障债权人权益的同时忽视了资金的利用率。现金比率在15年依然呈下降趋势。主要是企业近年没有新增贷款,加快投资和发放现金股利致使货币资金大幅降低。总体来说,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15年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为23.58%。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较好。反映出经营风险较小的同时,也说明了公司获得外部负债较少,财务策略相对保守。而同行业隆平高科在经营风险较高的同时却通过举债获得大量资金,运用资金收购德瑞特等公司,并拓展了自身优势产业。现金债务总额比逐年降低,说明公司承担债务能力和财务灵活性变差,但总体来说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较强。 

3. 营运能力分析。固定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一直维持在正常水平上。由于种子行业的特性,农作物对种子的需求是一年一次的,所以种子作为存货的周转周期自然相对于其他一般存货较长,造成该行业存货周转率偏低。15年由于优质品种的良好销售,加快了存货转换为资金的速度,使15年存货周转率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行业高库存的客观现实不容忽视。在此情况下,玉米种子隆平206目前推广1000多万亩,却是供不应求。说明具备差异化的优势品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定销售。总资产周转率逐年降低,说明公司应采取措施提高资产利用率,提高销售收入,从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四、管理建议 

篇(4)

越来越多的事实已经表明,服务外包企业的无形资产将会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高度重视无形资产的开发、使用及管理,使企业的无形资产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认真研究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的存在环境和方式,从而分析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的基本特征,为加强服务外包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服务。

一、无形资产存在环境和方式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源于没有对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的基本特征进行理性分析研究,即忽略了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的特殊性问题,依然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去管理服务外包企业的无形资产显然不能适应要求。

(一)服务外包企业国际化特征的影响

服务外包企业在承接的离岸外包业务中,其所服务的对象和工作内容都是发生在国外的业务活动,业务的国际化特征影响了服务外包企业对无形资产的使用管理与保护。发包方在与业务承接方的业务洽谈中十分重视承接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及保护手段,严密的无形资产管理系统在扩大服务外包企业市场份额中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服务外包企业在其经济活动所触及到的无形资产资源范围扩大,包括企业自身的无形资产、发包方的无形资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和发包方共同拥有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具体包括:服务外包企业的品牌、核心技术、现代电子信息网络、长期客户、专利技术、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信息集成系统、创新型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另一方面,企业较多的接触到发包方的无形资产。这些都是服务外包企业国际化特征的影响所致。

(二)服务外包企业高科技特征的影响

服务外包企业大部分为高新技术企业,在ITO(信息技术外包)、BPO(业务流程外包)及KPO(知识流程外包)业务的运营中,服务外包企业必须具有较高的研发水平才能承接各种外包业务。在这一特征影响下,服务外包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研发、使用、维护及管理都给予了较大的投入。一方面采用了高科技的手段从事自身的业务运营,如现代电子信息网络和信息集成系统;另一方面在高科技特征的影响下,企业必须使用从事外包业务所应具备的核心技术,在业务运营过程中按照发包方的要求进行科技研发,其进行成果转化的无形资产使得服务外包企业具有一般企业没有的对研发成果的非独占性特征,即在服务外包实务中出现发包方和承接方共同拥有某项无形资产所有权的现象。

(三)服务外包企业高风险特征的影响

服务外包企业的高风险特征不仅仅表现在离岸外包业务的承接上,国际化背景下的经营活动时刻都在各种风险中进行,在外包业务的运营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人力资本和技术风险、国际市场变化的风险。服务外包企业在业务运营过程中对发包方无形资产的保护措施及效果对企业会带来致命的影响,一旦造成对发包方无形资产的损失,企业将面临巨额的赔偿以致陷入危机中。服务外包企业的高风险特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企业自身,即对企业科技研发的巨额投入及对自身无形资产的保护状况;二是源于对发包方无形资产的保护状况,无论哪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给服务外包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以上均可以说明服务外包企业的无形资产存在环境的复杂性及风险性。

(四)服务外包企业高收益特征的影响

服务外包企业更多关注无形资产产生的效益情况,如更加注重自身的品牌维护、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转化。在关注自身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一些服务外包企业也开始关注如何利用发包方的无形资产提升自身影响力并创造价值,即整合接包方和发包方的无形资产资源为企业获取更大的利益。在服务外包企业的高收益特征影响下,其收益的获取重要来源就是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所以对企业各种无形资产的保护,包括对发包方无形资产资源的保护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求企业对已经具有所有权的无形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对尚在研发中的无形资产采取保密措施,对发包方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维护也必须重视。

二、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存在环境及方式的基本特征

由于无形资产的存在环境和形式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对服务外包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进一步凸显出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问题。随着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快速发展,服务外包企业的资产构成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无形资产已成为服务外包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并已成为服务外包企业资产的主体。服务外包企业所从事的业务活动明显区别于一般企业,无形资产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关注这些特征对发挥无形资产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无形资产构成复杂化的特征

服务外包企业在其运营过程中,影响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的构成内容和形式具有复杂化的特征。首先是企业积累的无形资产资源。服务外包企业所承接的业务包括两大类型:一是信息技术外包(ITO),包括应用管理外包、应用软件开发外包、信息管理外包等;二是业务流程外包(BPO),包括远程财务管理服务、远程采购、存货管理服务、远程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呼叫中心等。接包方必须具备最优秀的服务优势才能承接发包方的业务,即具备为发包方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实力才能为发包方提供服务,所以接包方也就必须具有自己的品牌、核心技术、现代电子信息网络、长期客户、专利技术、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信息集成系统、创新型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其次是发包企业的无形资产资源。在服务外包业务的实施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接包方对发包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问题,发包方的各种无形资产由于服务外包业务的需要自然会由接包方所了解。如发包方的商标权、现代电子信息网络、特种权利、经济决策专家网、采购网络及销售网络及人力资源构成情况等。这些资源尽管在所有权上不归属于服务外包企业,但由于在服务发包企业的过程中必然要接触到这些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管理融合化的特征

服务外包企业在其营运过程中,一方面要依靠自身的无形资产的影响力承接外包项目,特别是离岸外包项目;另一方面在对已承接的外包项目的服务过程中要加强对发包方各种无形资产的保护,所以使得服务外包企业的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具有了较鲜明的融自身无形资产管理和发包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于一体的特征。这种管理融合化的特征将贯穿发包方与接包方服务外包业务合作的全过程。例如在ITO 业务中,发包方把软件开发的目的要求提供给接包方,其开发意图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市场的独有性,这些资料对发包方而言都涉及其经营的秘密。而接包方,必须运用自身的专有技术等完成所承接的业务,这一切就使得企业必须将自身的无形资产和发包方的无形资产纳入统一管理之中。由于一般企业的无形资产种类较为单一,所以其管理通常作为某一部门的附带工作来进行。而服务外包企业由于其既有企业自身的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等的管理,同时也面临着对发包方无形资产的管理问题,如发包方的商标权、现代电子信息网络、特种权利、营销渠道等。

(三)无形资产风险放大化的特征

服务外包企业由于其所承接的外包业务特点决定其无形资产管理的风险性特征加大。在离岸外包业务中,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具体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品牌持有数量多、科技含量高、业务虚拟化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当服务外包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了国际化后,无形资产的内外部管理责任加大,自然会带来较大的管理风险。例如,在企业承接的BPO业务中,发包方的金融与财务、收入和支付流程、客户资源等信息就全部被接包方所掌握,接包方就必须对发包方的这些无形资产予以保护,使企业面临巨大的无形资产管理风险。在服务外包企业的业务运营过程中,疏于对发包方无形资产的管理而造成的发包方无形资产损失索赔事件给承接方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面对自身和发包方的双重无形资产的管理,服务外包企业的风险自然被放大。

(四)无形资产比例扩大化的特征

服务外包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占总资产价值的比重较大,以知识形态为主的无形资产构成了服务外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外包企业借助对无形资产的巨额投入以加大其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并注重充分发挥其作用、取得在服务外包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通过无形资产的作用影响来取得离岸外包的“订单”,进而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发展。对无形资产的利用程度决定了企业未来的收益,对任何企业都是如此。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比例扩大化的特征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对无形资产的利用上,对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实质上是加大了无形资产的比例。服务外包企业自行研发或者购入的无形资产,在数量上增加了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会给企业带来较其他资产更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

三、加强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措施

服务外包企业要制定相应的制度、采取可行的措施保护无形资产的安全,加强对各项无形资产的科学利用,使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其经营活动中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提高对无形资产作用的认识

服务外包企业应认真分析无形资产的典型特征及其在承接外包业务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为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奠定基础。只有研究了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的特征,才能梳理出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路径和方法,使制定的管理制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服务外包企业应充分提高对企业无形资产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从而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的价值定位。在充分了解自身无形资产的作用和价值的基础上,尤其应强化对所服务的发包方所拥有的各项无形资产作用的认识,在积极保护的同时,应采用有效的方法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强化无形资产的基础管理

服务外包企业应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对所承接业务的保密制度、负责制定企业内部的无形资产开发策略、制定对发包方无形资产的管理保护制度、制定员工的无形资产保护培训方案及无形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负责服务外包企业自身无形资产的研制、投资、开发、申请、注册、维护、考核与评价等,加强开发性保护,进而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无形资产开发策略,最终取得无形资产开发的优势。负责对发包方无形资产的保护、对发包方的无形资产实行严格的管理。

负责处理服务外包企业所有的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法律事物。如企业商标的侵权问题、员工的专有技术泄密问题及服务外包合同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无形资产产权归属问题。在离岸外包中加强无形资产的法律支持对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强化无形资产价值管理

按照无形资产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只有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确认:与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服务外包企业应正确确认企业的无形资产,才能使企业的无形资产得到有效保护。企业应高度重视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注重积累与无形资产价值形成相关的原始资料和法律、制度依据。只有准确地进行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才能真正反映出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构成并进一步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情况,为企业未来利用无形资产进行各种经营奠定基础。充分披露无形资产的会计信息,除披露无形资产的期初、期末数以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还应充分披露企业无形资产构成情况、研况、后续计量情况等。对服务外包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信息要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对其他重要的无形资产信息也应予以披露。在制定对发包方无形资产的管理保护制度及建立对所承接业务的保密制度的基础上,服务外包企业应在认真分析外包业务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发包方无形资产的种类和其基本背景,建立备查账簿,用以记录在承接发包方外包业务中所涉及的全部无形资产的维护情况。具体包括承接人员、服务的内容、时间及其他有关应加以说明的情况,为以后进行检查保留必要的资料。

(四)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利用

我国《担保法》把土地使用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和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列为抵押财产。无形资产财产权抵押贷款为企业筹资开辟了新途径,服务外包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产为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客户源就是服务外包企业自身最好的无形资产广告。应充分利用客户源的广告效应,对客户的无形资产加以保密是极其重要的,在双方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对所服务的客户的宣传较少,而对发包方恰当的宣传对提高自身的企业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往往忽略了利用这一重要资源。

服务外包企业的实践证明,无形资产在服务外包企业有着特有的存在环境和方式,认真分析其特殊性对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提高服务外包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篇(5)

资本运作是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国际上一些成功的大企业都是通过开展资本运作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成功的资本运作,离不开科学的财务管理指导。现结合实践,对企业资本运作中的财务管理的有关问题处理作一分析。

1.前期调研的财务问题

开展前期调研是企业资本运作、并购重组的前提,通过调研作出实施决策,如果调研不充分,关键问题不了解,作出的并购决策可能就是错误的。在调研过程中,除对企业概况、人员、资产分布、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内容作全面了解外,更要关注企业的资产结构及组成情况,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全面分析或有事项,并根据调研情况,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客观评价,提出科学意见和建议。

1.1系统了解目标企业的资产构成情况

资产构成情况是企业状况的重要方面,优质的资产情况是企业规范畅通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并购重组时,应将资产构成状况作为重点进行调查,包括并购目标企业的总资产情况、净资产情况、注册资本构成、负债结构、企业负担情况、经营性资产状况等。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对目标企业在财务角度有一个大体的评价。

1.2准确把握目标企业的财务风险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是衡量企业财务运作能力的重要尺度,要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是否完善、专业人员业务素质情况、财务机构职能情况、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措施能力等作出正确判断,并判断目标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财务决策能力,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根据财务状况对今后企业的营运发展能力作出科学判断。同时,应审查企业隐性负债,对或有负债及潜在的危机等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2资产评估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

资产评估是双方谈判的基础和依据,应结合目标企业的实际,选定评估基准日,确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对有形、无形资产进行客观的评估。整体资产评估包括:机器设备、专业生产、建筑物、房地产、长期投资等各类实体资产的整体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包括目标企业的商标权、商誉、商(字)号、专利权、专有技术、销售网络、著作权(版权)、软件、网站域名、企业家价值、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资源性资产等。①聘请质信高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明确评估范围,选取恰当的评估基准日评估。评估基准日应当有利于评估结论有效地服务于评估目的,有利于评估资料准备工作和评估业务的执行。②在全面深人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评估,根据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恰当选取评估方法,客观公正评估。③认真抓好账实核对。要根据账面资产情况进行资产核实,对资产质量与账面不符的,要进行科学调整。

由于目标企业经营是个动态过程,在评估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和风险:

(1)担保问题。许多企业都存在着诸如担保等或有事项,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巨大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多个企业间相互担保形成的一种担保链,担保责任纵横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其中一家企业担保事项出现问题,就可能会使其他相关企业承担连带偿债责任,给相关企业带来风险。

(2)或有事项问题。尽可能恰当地估计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性是正确认定企业资产的重要环节。相关中介机构除了以企业取得的资料为依据,并充分考虑内外环境各种因素来作出估计外,必要时还应征求专家的意见,将其影响因素及其性质、估计的程序和公式披露在报表附注中,以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对企业净资产有影响的重要合同问题。对净资产而言,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收人及成本等费用,评估值与账面值以及收购方最后支付的购买价可能相差较大,这种情况在企业改制收购时表现尤为明显。应依据现有的会计准则,并结合相关合同研究而定。

(4)土地使用权、商标及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合理确定问题。企业拥有的如土地使用权、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是企业多年经营的结晶,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进行资产评估时,不能忽略此类资产。

3拟定谈判协议

资产评估工作完成后,双方具备了商谈并购价格的基础。应围绕充分利用财务理论,开展并购价格及相关并购协议有关事项的谈判。

(1)确定并购价格。应根据资产评估结果,以目标企业净资产为依据,适当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预期发展情况及成长性,确定并购价格。一般地,对具有成长性的目标企业,并购价格可以适度高于评估净资产的价格,而对于亏损企业,应低于净资产值的价格。

(2)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对方意愿,确定并购重组的方式。包括股权受让、增资扩股、股权置换等。对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可通过授让股权达到绝对控股的方式,实现并购目标;对资产质量不高、但通过改造后可迅速扭转的企业可收购其净资产,对规模适中、急需注人资金金的企业,可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实现重组目标。另外,还可以通过换股等渠道实现控股目标。

(3)确定支付方式。应结合企业资金实力,确定有利于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支付方式。①现金支付方式。需要收购企业筹集大量现金用以支付收购行为,这会给收购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②证券支付方式。包括股票支付方式,即收购企业通过发行新股以购买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票。③债券支付方式。即收购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取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票;此类用于并购支付手段的债券必须具有相当的流通性及一定的信用等级。

(4)对一些或有事项,要着力在合同中予以明确,避免在接收重组过程中出现不利于并购方的或有事项发生,引起并购方的损失。

(5)对于重组整合的企业,应明确享受财务收益分配的方式和起始时间。

4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

并购协议正式签订后,按照协议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后进行的重组整合,对做好资产划转、资产过户手续、账务处理,真正与母体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无缝对接,实现实质性重组,达到收益最大化和对并购企业经营、投资、融资等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管理有重要意义,并且也使并购以后的生产要素发挥出最大的效应,最终实现盘活资产存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篇(6)

资本运作是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国际上一些成功的大企业都是通过开展资本运作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成功的资本运作,离不开科学的财务管理指导。现结合实践,对企业资本运作中的财务管理的有关问题处理作一分析。

一、前期调研的财务问题

开展前期调研是企业资本运作、并购重组的前提,通过调研作出实施决策,如果调研不充分,关键问题不了解,作出的并购决策可能就是错误的。在调研过程中,除对企业概况、人员、资产分布、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内容作全面了解外,更要关注企业的资产结构及组成情况,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全面分析或有事项,并根据调研情况,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客观评价,提出科学意见和建议。

1.1系统了解目标企业的资产构成情况

资产构成情况是企业状况的重要方面,优质的资产情况是企业规范畅通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并购重组时,应将资产构成状况作为重点进行调查,包括并购目标企业的总资产情况、净资产情况、注册资本构成、负债结构、企业负担情况、经营性资产状况等。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对目标企业在财务角度有一个大体的评价。

1.2准确把握目标企业的财务风险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是衡量企业财务运作能力的重要尺度,要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是否完善、专业人员业务素质情况、财务机构职能情况、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措施能力等作出正确判断,并判断目标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财务决策能力,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根据财务状况对今后企业的营运发展能力作出科学判断。同时,应审查企业隐性负债,对或有负债及潜在的危机等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二、资产评估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

资产评估是双方谈判的基础和依据,应结合目标企业的实际,选定评估基准日,确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对有形、无形资产进行客观的评估。整体资产评估包括:机器设备、专业生产、建筑物、房地产、长期投资等各类实体资产的整体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包括目标企业的商标权、商誉、商(字)号、专利权、专有技术、销售网络、著作权(版权)、软件、网站域名、企业家价值、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资源性资产等。①聘请质信高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明确评估范围,选取恰当的评估基准日评估。评估基准日应当有利于评估结论有效地服务于评估目的,有利于评估资料准备工作和评估业务的执行。②在全面深人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评估,根据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恰当选取评估方法,客观公正评估。③认真抓好账实核对。要根据账面资产情况进行资产核实,对资产质量与账面不符的,要进行科学调整。

由于目标企业经营是个动态过程,在评估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和风险:

(1)担保问题。许多企业都存在着诸如担保等或有事项,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巨大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多个企业间相互担保形成的一种担保链,担保责任纵横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其中一家企业担保事项出现问题,就可能会使其他相关企业承担连带偿债责任,给相关企业带来风险。

(2)或有事项问题。尽可能恰当地估计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性是正确认定企业资产的重要环节。相关中介机构除了以企业取得的资料为依据,并充分考虑内外环境各种因素来作出估计外,必要时还应征求专家的意见,将其影响因素及其性质、估计的程序和公式披露在报表附注中,以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对企业净资产有影响的重要合同问题。对净资产而言,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收人及成本等费用,评估值与账面值以及收购方最后支付的购买价可能相差较大,这种情况在企业改制收购时表现尤为明显。应依据现有的会计准则,并结合相关合同研究而定。

(4)土地使用权、商标及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合理确定问题。企业拥有的如土地使用权、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是企业多年经营的结晶,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进行资产评估时,不能忽略此类资产。

三、拟定谈判协议

资产评估工作完成后,双方具备了商谈并购价格的基础。应围绕充分利用财务理论,开展并购价格及相关并购协议有关事项的谈判。

(1)确定并购价格。应根据资产评估结果,以目标企业净资产为依据,适当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预期发展情况及成长性,确定并购价格。一般地,对具有成长性的目标企业,并购价格可以适度高于评估净资产的价格,而对于亏损企业,应低于净资产值的价格。

(2)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对方意愿,确定并购重组的方式。包括股权受让、增资扩股、股权置换等。对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可通过授让股权达到绝对控股的方式,实现并购目标;对资产质量不高、但通过改造后可迅速扭转的企业可收购其净资产,对规模适中、急需注人资金金的企业,可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实现重组目标。另外,还可以通过换股等渠道实现控股目标。

(3)确定支付方式。应结合企业资金实力,确定有利于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支付方式。①现金支付方式。需要收购企业筹集大量现金用以支付收购行为,这会给收购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②证券支付方式。包括股票支付方式,即收购企业通过发行新股以购买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票。③债券支付方式。即收购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取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票;此类用于并购支付手段的债券必须具有相当的流通性及一定的信用等级。

(4)对一些或有事项,要着力在合同中予以明确,避免在接收重组过程中出现不利于并购方的或有事项发生,引起并购方的损失。

(5)对于重组整合的企业,应明确享受财务收益分配的方式和起始时间。

四、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

并购协议正式签订后,按照协议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后进行的重组整合,对做好资产划转、资产过户手续、账务处理,真正与母体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无缝对接,实现实质性重组,达到收益最大化和对并购企业经营、投资、融资等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管理有重要意义,并且也使并购以后的生产要素发挥出最大的效应,最终实现盘活资产存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篇(7)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以来,我国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下同)发展迅速,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有关资料显示,全国6000万以上的小微企业对中国GDP的贡献率早已超过60%,并提供了70%以上的就业机会,创造了一半以上的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显然,小微企业是创业富民,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在扩大就业、促进稳定、增加国家税收、活跃市场经济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尤其是融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最为关键问题,文章主要就小微企业负债融资评价问题进行分析。

一、小微企业优惠政策与债务融资

为了能够使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长期以来,尤其党的十以后,中央和地方政府从多个方面密集地出台了针对小微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以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些政策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直接优惠,二是中介传导优惠。

直接优惠政策是政府利用经济利益分配手段,通过直接让利方式对小微企业优惠的政策,这类政策作用的特点是把经济利益直接输送到调控对象,且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类政策对鼓励创设小微企业作用巨大,但对其未来发展的作用效应却呈递减趋势。我国当前为鼓励小微企业发展采取的流转税、所得税的减免优惠政策,以及正在逐步取消的各种不合理行政性收费,均具有这样的特点。而中介传导优惠政策是政府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需要通过引导特定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为变化最终对调控对象产生政策效果的优惠政策。这类政策的作用效果主要取决于中介传导机构的行为变化,对小微企业未来发展和升级具有长期的政策效应。我国当前实施的对小微企业分行业优惠利率、财政贴息,以及对担保公司为小微企业负债融资担保给与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等均具有中介传导优惠政策的性质。这种优惠政策的作用效果如何直接取决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根据自身利益对政策的响应程度。

当前我国对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出台的密集程度可谓空前,但综合分析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地和作用效果却不难发现,负债融资优惠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矛盾重重,难以落地。一方面大量的小微企业需要资金支持,却无法通过商业银行系统获取正常利率条件下的融资,无奈之下选择民间高成本融资,形成沉重的利息负担,严重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有些甚至使用高利贷融资的方式,给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灾难性后果;另一方面,各商业银行体系适应政府政策要求,纷纷成立服务于小微企业专门机构,并配置专门资金,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但当资金的供应方与需求方真正对接时却总难达成交易,形成难以粘合在一起的两张皮,究其原因是传统的企业偿债能力评价体系很难真实对小微企业偿债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所致。

二、传统的企业融资评价体系与小微企业特殊性的矛盾严重阻碍了小微企业的融资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主要是围绕大中型企业提供负债融资服务,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企业偿债能力评价体系,即把企业(法人)作为债务主体评价其偿债能力,而企业出资人偿债能力以及出资人之间偿债能力连带性责任几乎不列入未来债务偿还考虑的因素。在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制企业组织结构条件下这种偿债能力评价体系是科学的、合理的,但是,这种评价体系很难对小微企业偿债能力进行客观评价,这是有小微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

首先,特殊的组织形式。大中型企业在组织形式上已经实现了有限责任的公司制改制,无论是股份有限公司还是有限责任公司,从资本的构成上看是完全的“资合”公司,从出资人与企业法人之间的关系看两者的财产界限非常明确。因此,出资人自身的偿债能力几乎对法人偿债能力几乎不产生影响,而小微企业的组织形式却具有其特殊性。我国小微企业的组织形式可能是合伙制、一人公司、个体工商户等形式,即使存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小微企业,其责任形式的规范程度也远低于大中型企业。而合伙制企业则更有普通合伙、特殊的普通合伙、有限合伙等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从资本构成上讲具有人合性质,属于“人合公司”或者“资合加人合公司”,从出资人与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看,两者之间的财产界限是模糊的,出资人承担的责任形式更多的是无限责任,出资人之间又可能是连带责任。小微企业的这种资本结构和权责关系的特殊性,使得小微企业偿债能力评价不再是简单的对小微企业自身偿债能力评价,而是包含了对出资人偿债能力以及出资人之间连带责任能力的评价,甚至有时后者的偿债能力对债权的保障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成为小微企业偿债能力最为关键的因素。而这些对产债能力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在传统的企业偿债能力评价体系中去人被完全忽略了。

其次,规范管理的程度。传统的企业评价体系是基于企业提供规范的财务、经营、管理等方面信息对企业偿债能力进行评价,而小微企业尤其是初创时期的小微企业很难实现传统偿债能力评价体系所要求的信息,这不是某个小微企业的个案,而是普遍存在于小微企业之中,不仅我国小微企业是这样,国外小微企业发展历程同样沿着这样的轨迹运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小微企业管理不规范成为可以效仿的典范,而是说在评价其偿债能力时必须面对我国的客观现实,否则就失去了相应的环境基础。小微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不规范使得小微企业的财务、经营、管理等方面信息很难真实反映其偿债能力,利用这些信息也很难对其偿债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价。这就需要根据小微企业的特殊性对传统的企业评价体系进行调整和创新。

再次,资产构成的特殊性。当我们阅读小微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或者到小微企业现场进行考察时会发现,小微企业的资产规模小,资产构成简单,这是事实,但这种事实并一定反映小微企业的资产全貌。会计准则对资产确认和计量的谨慎性原则决定了小微企业可能存在的关键资产并不符合会计准则确认条件,不可能在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显示,也不可能通过对资产实体的现场观察发现,这些资产是小微企业的无形资产或者“软资产”―发明、技术、创意、管理理念等,也正是这些资产的存在促成了小微企业的创设,并成为其未来盈利能力最为关键的因素。雅虎、华为等中外著名企业的成长史无不对此做出证明。

三、构建适应小微企业特点的负债融资评价体系

(1)传统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与现代企业估值技术相结合评价小微企业偿债能力。小微企业具有特殊的资产构成。现行的会计准则对资产确认计量的标准决定了小微企业某些特殊资产在其财务报告中无法列报,而这些资产很可能构成其未来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最为核心要素,这种情况在小微科技企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企业中更为普遍。如果采用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虽然可以牵强的对小微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构成及其比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盈利能力和产生现金流量能力进行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小微企业的偿债能力,但是,小微企业财务报告自身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真实情况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偿债能力的评价结果并不一定代表其实际偿债能力。同时,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将构成企业整体的会计要素分解为若干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评价,严重割舍了会计要素之间及其内部构成之间内在联系和转化关系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有悖于系统论“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的科学观点。

篇(8)

关键词 企业 兼并重组 资本运作 财务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兼并重组能够结束散乱的低层次工业格局,形成大集团运作的规模经济,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资本规模。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仅仅追求重组的表面效应,忽略了对资本的良好运作和管理,那么企业的兼并重组必须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现结合笔者的多年工作经验,就企业兼并重组中资本运行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本运作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

一、 企业兼并重组中资本运作的重点事项

1.前期调查工作的资本运作

作为企业兼并重组中资本运作的前提,前期调查工作的开展能够对目标企业的人员、资产分布、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全面揭示企业的并购风险。在开展前期调查工作时,重点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资产构成状况。在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时,要对目标企业的资产构成状况进行重点调查,包括其注册资本构成、总资产情况、负债结构、净资产情况、负担情况和经营性资产状况,从而对目标企业的价值有个大概的评价;(2)充分把握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企业兼并重组是一项风险性很高的活动,因此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充分调研,对企业的潜在危机进行充分评价,从而有效预防企业的兼并重组风险。

2.资产评估过程的资本运作

企业兼并重组是为了扩大其整合资源的界域,使企业能够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配置资源,从而实现企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企业兼并重组中必须重点关注资产评估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结合目标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对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不可辨认资产和可辨认资产进行客观的评估。其中有形资产评估包括建筑物、机器设备和长期投资等各类实体性资产的整体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包括目标企业的两权价款、土地使用权等资产的评估;不可辨认资产评估如商誉的评估等。在对目标企业的各种资产进行评估时,要重视以下方面的问题:(1)聘请资信高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使其有效地服务于评估目的;(2)根据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恰当地选择评估方法,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估;(3)认真抓好账实核对,一旦发现资产质量与账面不符的,要立即进行认真的调查。

3.融资过程的资本运作

企业的兼并重组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首先兼并重组需要支付大量的前期费用,包括对目标企业资产情况的调查、财务与会计有关资料分析的费用等;其次兼并重组过程中需要支付给目标企业大量的费用;最后兼并重组后还要注入大量的资金以确保对并购企业进行整合和营运。企业兼并重组融资过程中的财务管理,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借入资金的财务管理。举债会使企业背上高利息负担,可能提升负债比率,从而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与此同时,如果借入资金不能够产生效益,导致企业不能按期还本利息,就会使企业付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做好筹资的各种预测和预算工作,保持适当的负债比率,根据兼并重组活动需要确定资金需求总量,合理安排筹集资金的时间的数量,避免因资金不落实或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的筹资风险;(2)所有者投资的财务管理。这部分融入资金的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具体表现在资金使用效果低下,而无法满足投资者的投资报酬,使筹资难度加大,资金成本上升。因此要加强对所有者投资的财务管理,谨慎使用筹集到的资金,注重最后的回报效益,从而促使资金使用人员有效地使用所筹集到的资金。

4.支付过程的资本运作

企业兼并重组时,所采取的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杠杆支付、换股支付和混合支付等方式。为了建设企业兼并重组支付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在支付方式上尽量选择现金、股权和债务等方式的混合支付方式。

5.整合过程的资本运作

企业兼并重组后,需要对新成立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重点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接收后,为了确保财务管理的平稳过渡,并购企业要尽快委派财务负责人,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开展相应的整合工作,硬化产权约束。(2)实现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对接。企业实施整合后,目标企业要按照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整合,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3)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为了确保并购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需要构建健全且与并购企业相配套的资金管理系统,采取全面预算、内部审计和动态监控等手段,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经营风险。(4)制定并购整合失败的补救策略。兼并重组后,如果企业不能实现财务上的协同效应,那么对目标企业和并购企业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在并购前制定并购整合失败的补救策略,避免因并购整合失败而造成的巨大损失。

二、 结语

近年来企业的兼并重组活动日益频繁,而资本运作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企业兼并重组的成功与否。对于企业的兼并重组而言,必须充分重视前期调查工作、资产评估过程、融资过程、支付过程和整合过程的资本运作,从而确保兼并重组后企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彩霞.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山东大学.2004.

篇(9)

一、引言

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发展很快,已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而迅速地运用。早期企业采用购买保险的方式对财产方面的风险进行转移,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企业面临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遇到越来越多的不可保风险,公司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转变成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Brealey和Myers,2004)。学术界和实务界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能否提升公司的业绩和价值。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论和管理层效用最大化理论在这个问题上是不一致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论认为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会对公司经营会产生直接影响,其通过降低市场摩擦成本改变公司现金流量影响公司财务状况和政策,最终降低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性,提升公司价值。管理层效用最大化理论则认为,虽然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可以通过降低市场摩擦成本提高公司价值,但也会因管理层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产生的问题对公司价值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将取决于两者的权衡,并不一定能够产生正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探讨风险管理和公司价值与业绩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有关参与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对于企业价值和业绩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外。Anayannis和Weston(2001)首先提供了公司价值和风险管理之间关系的证据。他们调查了1990―1995年间720家不同行业的大型美国非金融公司(资产总额大于5亿),检查了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对公司价值(Tobin’s Q)影响,发现外汇套期保值与公司价值正相关,套期保值可以提高公司的价值,平均可以提高4.87%。当然也有许多学者的研究持相反的意见。Guay andKothari(2003)的研究结论表明公司衍生品的使用太少以至于不能解释Allayannls and Weston(2001)的价值奖赏,衍生品和公司价值之间的正相关性更多的是成功的公司使用衍生品的趋势的反映。Guay和Kothari(2003)认为风险管理,例如汇率和利率风险管理,实际上是很小的风险,管理这种并不大的风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很小,因此,其溢价也不显著。jin和Jorion(2006)使用119家美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公司1998―2001年的样本,研究了套期保值交易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后发现,套期保值和油气生产者的系统风险BETA值负相关,即套期保值降低了公司股票价格对于石油天然气价格的敏感性,而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套期保值并不影响公司价值。但如同他们所承认的那样,可能由于样本选择的关系,他们选择了投资者宁愿不进行套期保值的公司,歪曲了套期保值和公司价值关系的结论。这类研究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国也有不少公司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由于披露数据要求等原因,还没有建立起相关的研究数据(王志诚等,2006)。本文尝试以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和公司价值与业绩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本文以2007年的沪深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对这些公司进行筛选。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执行了以下筛选程序:金融行业是某些衍生金融工具提供者,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较大区别,剔除这些公司。sT公司和一般的公司相比较业绩和财务状况较差,会有极强的动机操纵下一年度的会计盈余,因此剔除ST公司。经过上述筛选后,最后的样本公司为1151家。

篇(10)

水泥企业并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分析

0 引言

水泥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主要的建材业行,在促进我国经济建设较快发展的同时,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严重的问题,同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都试图通过重组、并购摆脱风险。传统的水泥行业在发展中受到多种限制,当前低碳、高效的生产模式才能让其在行业中立足、长远发展。因此,为了降低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应该对其风险的控制做详细分析。

1 水泥企业并购的风险识别分析

1.1 资产风险 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加入了并购的潮流中,为了让并购过程更加规范、有序,对并购的程序和过程做了规定,很多中小型的水泥企业需要调整自身的薄弱之处才能进行并购,同时也为很多大型水泥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好机会。水泥企业的并购过程非常复杂,在准备并购、并购过程中和并购以后都存在风险。在水泥企业并购前,其往往会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只有当其价值符合自身的发展,满足自己的生产经营理念,才有继续合作的可能性。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主要集中在其自由现金与时间的评估上,在这个评估过程中需要掌握足够的正确信息。被并购的水泥企业常常在被评估过程中出现隐瞒真实信息、伪造虚假信息、散布对自身有利的信息等情况,由于企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产系统,对其评估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深入的了解,这就需要在评估过程中注重信息的真伪,对其生产情况、盈利情况等进行总体的评估,避免给将来的评估过程埋下隐患。在水泥企业的并购过程中,重点关注被并购企业的矿山资源储量、生产工艺、采矿权数,因为其资源储量能够为并购后的生产提供重要的来源。如果在并购前不能全面准确估计,容易导致并购后双方物力和财力的不平衡,不能实现有机结合,实现不了资源和经验的统一,为并购企业带来损失。

1.2 财务风险 水泥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要了解并购过程中的详细业务,并且对自身或者被并购企业的财务做认真的分析,以免在并购过程出现财务风险。在并购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财务风险。并购双方都需要对自身,或者对方的财务有清楚的认识,比如对被并购企业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各种无形资产的审核,包括对其安全与权属的了解,并且要关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否有资产债务、资产纠纷,与别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有没有进行资产抵押。同时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有很多的财务往来,需要通过现金、支票、股票等多种支付方式完成,运用不同支付方式会存在不同的风险。财务风险关系着并购企业中的利益,在现金支付过程中,需要企业运用流动资金,这就导致水泥企业自身可能因为动用了流动资金降低了自身防范外在变化的能力,造成的资金不足影响自身的生产经营。被并购企业通常是由于自身的实力不足,大量的现金支付导致其负债额度上升,威胁其安全。在并购过程中往往通过融资筹集资金,融资过程会带来一定的债务风险。同时双方并购过程中存在着财务制度与管理的重新整合,这期间需要双方的协商、调整,否则会为将来的财务流程和管理带来困难。

2 水泥企业并购风险的控制分析

2.1 资产风险的控制 水泥企业的并购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对抗有可能发生的一切风险,需要做好各自规范、运营管理过程的同时,强化自身的实力,应对意外风险,尤其是对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评估,尽量选择可靠专业的评估机构,同时进行合理法律程序的控制,对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法律条款的约束。对资产的评估需要通过对员工思想的调整,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建立人才机制,选定有经验、有实力的人员,创立一个高效的团队,对被评估企业资产进行全面地评估,其能够严格地执行工作程序,对被评估水泥企业进行长时期地调查、研究。对被评估企业的资源储量,应该走访与其相关的机关单位,通过确实的数据、信息,作出详细的分析报告,避免单纯地接触被并购企业。同时被并购企业的管理、生产制度严重影响并购过程,要对被并购企业的管理制度做评估分析,创建全新的管理体系,尽可能地建立一个地点的紧密的生产线,制定有效的生产经营战略,保障双方的生产效益,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也能实现并购目标,推进水泥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2.2 财务风险的控制 为了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在并购之前,就应该对被并购水泥企业的内外财务情况做详细地调查和分析,减少在并购过程中的损失和风险。对被并购企业的调查包括对其内部财务情况、税收情况、与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财务情况做全面调查。对被并购水泥企业的资产构成进行资产评估,可以选择专业可靠的评估机构、确定评估内容和项目,进行客观评估。并购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财务支付,在全面研究自身的资产、被并购水泥企业的资产、资产构成、支付意愿等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双方满意的支付方式,科学、正确的支付方式能够维护企业的稳定发展。进入并购阶段,要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加强财务管控水平。通过派遣专门的财务负责人走进被并购企业中,对其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规范,将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引入到被并购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帮助其调整、完成合理的财务管理工作。

3 结论

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一直在朝着低消耗、高科技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水泥行业也要努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并购和重组是很多水泥企业进行长远发展的有效战略,对其可能产生或者面对的风险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制定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帮助其并购过程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延霞.我国水泥行业并购绩效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3.

[2]殷允红.水泥企业并购案例分析[J].中国外资,2012,7(13):82.

上一篇: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下一篇: 资产智能化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