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7:09: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全球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16
1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全球性的交际交流更加深入和广泛,在这个大环境下,商品物流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商品物流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由于商品发展种类越来越多,在质量、规格、客户需求等方面都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国外物流行业进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物流行业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竞争影响。
2 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2.1 信息化水平低、差异大
信息化水平是反映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物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信息化的重要价值,国内物流行业对信息化发展已经提高了重视,但是由于资金、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国内物流信息化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存在物流行业间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差异大的情况。许多物流行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但是在功能应用、统一标准等方面水平较低,制约着物流行业的发展。
2.2 商品信息识别技术普及率低
商品信息识别是提高商品信息交流以及促进商品运转的重要技术,目前商品识别技术主要以条码和射频技术为主,虽然这在我国商品识别中应用比较早,但是并没有广泛普及,多数商品在储存、运输等环节都没有很好的应用单元条码技术,这直接导致物流行业信息化应用的效能低下。此外,由于商品信息识别没有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物流企业间、企业与消费者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交流障碍,影响商品信息的有效交流,难以形成共享平台。
2.3 物流信息交换技术水平低
为了提高全球物流效率,提高信息交换成为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但是当前我国行业信息交换技术应用总体水平不高,许多物流企业并没有能力开发数据交换技术,无法与国际互联网互通互用,影响了物流行业全球化发展。此外,物流企业的网络信息应用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多数物流企业只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简单的商品信息采集与交换,无法形成局域性或者大互联网环境下的物流信息交换,影响物流业务深度拓展。
3 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物流行业全球化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电子技术,也离不开信息的共享与交流,给予这种发展以来要素,笔者认为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3.1 物流行业信息网络化、自动化
物流行业的全球化发展突出表现为商品能够在全球国家快速的流动与销售,而物流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订单业务,就需要快速获得信息、快速形成物流,这其中物流信息网络化平台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发现、交流物流信息,并通过互联网接洽订单,促进物流业务开展。因此,物流企业将来的发展将会在条码和射频技术应用方面有所提升。
3.2 物流行业信息标准化、集成化
由于物流行业环节较多,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如果衔接不通畅,就容易造成物流滞后,影响物流行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建立物流信息标准,能够有效保障商品在运输、装卸、储藏、保障、流通等各个环节信息无缝对接,物流企业间也能够快速识别商品的全套物流信息,便于提高物流识别效率,有效促进商品全球化;另一方面,物流信息集成化重点在于整合物流企业各个环节的信息,由于物流企业从接订单到送达订单,中间经历诸多环节,业务处理流程中的各类信息需要在统一的平台上集成化运作,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物流信息使用效能的提升,为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具有重要帮助。
3.3 物流行业信息全球化
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将更加注重全球化,物流行业全球化发展离不开信息的全球化,承接物流业务需要面对全球的消费者,需要获取消费需求信息,跟进物流服务,拓展全球物流信息品牌,以保障物流行业能够不断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此外,物流信息全全球化更容易了解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能够从中及时掌握物流行业的各类风险、商机,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实现物流行业的安全发展。
4 结语
物流行业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物流行业的全球化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是一种趋势,也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机遇,物流行业应该对信息化提高重视,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重点倾斜,突破自身障碍,形成信息化系统运作,为企业全球化发展夯实信息基础。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呼之欲出。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的电子商务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模式以开放性、全球性、高效率、低成本的强大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改变着传统的商务活动。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具有较高的配送速度和信息反馈。电子商务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决定着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因此,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同时,两者的发展也直接关系着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状况。
1 现代商务活动的内涵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顺应网络全球化高速发展的大趋势,对传统的商务活动进行了大的变革,给现代商务活动赋予了新的方式和意义。简单来说,现代商务活动指的就是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最佳配合完成的商务活动。目前现代物流的发展给电子商务全方位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以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现代物流也朝着专业化、科学化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发展。
2 现代商务活动发展的SWOT分析
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直接受到两者协调配合发展程度的影响。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SWOT分别为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英文单词的首个字母)能让大家对现代商务活动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客观的认识。
2.1 优势与劣势分析(SW)
现代商务活动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其优势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运作方式的高效率上,但同时各种软硬件资源和行业发展的不均衡也制约着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步伐。
优势S:(1)电子商务将促进现代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发展,使现代物流活动具有网络化特征,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活动顺利完成的保证。现代商务活动中还是以有形商品作为交易的主要对象,网络实现了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的要素,唯独物流这一要素是交易完成的一个关键性环节。现代物流产业的不断改革升级和发展也促进了商务活动的发展。
(2)新形势下对传统商务活动从内容和方式上的变革,为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共享,细分市场并集中优势的企业发展模式,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中能不断完善信息共享,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劣势W:(1)物流与电子商务不能很好地接轨,作电子商务的,埋头于开发新的信息技术,重信息网轻物流网;作物流的,埋头于车辆的利用率,忽视了信息共享。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脱节,重电子商务轻物流,导致配送效率低下,经常出现拖延交货期、出错等现象,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快速、准确、及时的现代物流服务要求。
(2)缺乏十分专业的人才。国外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人才严重缺乏,无法为新的体系建立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成为目前现代商务活动发展的巨大障碍。
2.2 机会与威胁分析(OT)
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过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现代商务活动所处的环境更为开放和动荡。这种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机会O:(1)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信息全球化的大趋势。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给现代商务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科学化水平,使电子商务信息和物流信息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现代企业的标志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随着现代企业商务活动方式的不断变革,能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零距离,实现产销一体化趋势,大大降低中转成本使企业和消费者互惠互利。
(2)网上市场的不断扩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16日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目前中国网民已达5.13亿,这无疑给现代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客户基础。网络覆盖面和用户群体的不断延伸,使得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商务形式。
威胁T: (1)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得不到有效保证。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是对传统“钱货两讫”、“一手交钱一手交物”的面对面交易方式的变革,而把资金流、商流借助虚拟网络加以实现的前提是消费者对网络安全和消费模式的信任。但这正好也成为了制约现代商务活动发展的一个因素。消费者对陌生商家和网络交易模式的抵触心理给现代商务活动的进行发起了很大挑战。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现代商务活动需求不足,而且专业化服务程度低。大批功能单一的企业服务范围窄,纵向发展尚浅,横向联合薄弱,不能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无法满足客户在时间性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
3 现代商务活动发展的几点对策
3.1优势——机会(SO)战略是一种发展现代商务活动自身电子商务与物流自身内部优势与利用世界经济大环境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虽然这是一种理想的完美状态,但是我们也可以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加强商务活动中的内因建设,突出特色,突显优势,把握机会。
3.2弱点——机会(WO)战略是利用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外部机会来弥补目前国内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自身发展中的弱点,通过企业不断创新和科研,使企业扭转乾坤,改劣势为优势从而获取新的生命增长优势。
在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融合协作发展至关重要。电子商务促进物流的发展,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保障,两者共同推进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目前现代商务活动在良好发展趋势中遇到的劣势和挑战,需要我们在关注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要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改变传统物流的运作方式,促进物流信息化,运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加强物流中心的功能建设。只有不断完善物流基础平台系统和电子商务配套的物流配送服务系统,才能促进现代商务活动高效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 包圆.现代电子商务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特点[J].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1.10
[2] 蒋云.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及发展趋势[J].广西轻工业.2010.9
1.轮胎产业概述
轮胎是车辆上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按照帘线排列方向不同,轮胎可分为斜交轮胎和子午线轮胎。与斜交轮胎相比,子午线轮胎具有生热低、高速安全;耐磨、耐刺、耐用;滚动阻力低、节省燃料; 减震、舒适;操纵稳定性强等优点。子午线轮胎按使用骨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全纤维、半钢丝和全钢丝子午线轮胎3种。子午线轮胎在世界轮胎产量中约占90% ,近几年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发展以及新的一轮工程子午线轮胎的发展,使子午化技术不断完善。从产品的使用特性来看,出现了防滑轮胎、绿色轮胎、跑气保用轮胎、智能轮胎、非镶钉冬用轮胎、仿生轮胎以及彩色轮胎等。从技术特性发展来看,轿车轮胎向着高速度、高性能、扁平化、节能、安全、环保、智能化方向发展;载重汽车轮胎向着子午化、宽断面、扁平化、无内胎、长寿命方向发展;工程机械轮胎也向着子午化、无内胎、长寿命方向发展。近几年,世界轮胎巨头纷纷把轮胎的生产能力从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移到中国、巴西、捷克、东南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预计2010年全球轮胎产量将达到17亿。
2.我国轮胎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1我国轮胎工业现状
我国轮胎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能生产子午线、斜交两大结构类型的轿车轮胎、2010年6月姜森:我国汽车轮胎工业发展趋势及其对合成橡胶需求的影响载重轮胎、农业轮胎、工业轮胎以及工程机械轮胎五大系列2000多个规格的产品。自2005年开始,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轮胎产量最大的国家。2003年以来,我国轮胎产量见表1。2008年,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我国轮胎产量仍维持611%的正增长,同期子午线轮胎产量的增幅为1416%。
目前全球共有28个国家了51条关于轮胎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有欧盟的REACH法规、美国的《FMVSS139轮胎测试标准》以及欧盟的EEC法规等。2009年9月,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高额惩罚性关税,这将使我国输美轮胎价格优势骤减。此外,欧洲和美国将分别要求在轮胎标签上标。
2.2我国汽车轮胎工业发展趋势
2.2.1产量稳定增长
在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国内汽车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汽车保有量超过6 600万辆、国内公路运输周转量连年大幅增长的拉动下,我国对原配胎和替换胎的刚性需求仍然旺盛。此外,欧美等国汽车使用没有也不可能大幅降低,我国以维修市场为主的轮胎出口也不会大幅下降。目前,我国出口到美国的轮胎中有部分产品为定制的特殊规格,还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的轮胎在产量和性能上很快填补中国企业的空缺,对美国的出口空间依然存在。因此,在今后的3~5年,轮胎行业在调整好总量与结构关系,国内与国外市场关系、产销关系的基础上,仍将保持稳定、较快的发展。
2.2.2产品高性能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对汽车轮胎提出了更高的安全、环保和舒适性的要求。子午线轮胎优越的性能随着使用范围和数量的增多越来越凸显,子午线轮胎的性能标志着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是轮胎发展的方向。在轿车子午线轮胎方面,实现无内胎和扁平化。重点发展65、60系列和55、50系列的S、T、H和V级产品,适当发展45、40系列V、W和Y、Z级系列高性能轿车子午线轮胎。在载重子午线轮胎方面,重点发展无内胎、扁平化载重胎,使产品的规格形成系列。静态和动态试验必须达到引进先进技术的内控标准,并要获得美国DOT和欧洲ECE标志。目前,大型载重货车已向高功率和多轴化方向发展。在工程胎和农用子午线轮胎方面,重点是宽断面、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工程子午线轮胎由于其在耐磨、耐切割、抗刺扎、节能、强度等方面优于工程斜交轮胎,在恶劣的作业环境下更显出其优势。
3.轮胎工业发展对合成橡胶需求的影响
轮胎是一种高科技的复合型产品,包含由200多种不同材料和产品所组成的20多种部件。根据用途和种类不同,轮胎各部件的用胶种类和比例也各具特色。一般而言,单一橡胶品种不能同时满足轮胎对低滚动阻力、高抗湿滑性和高耐磨性的要求,橡胶工业中通常采用2种或2种以上橡胶并用来实现轮胎性能的优化[1-4]。近年来全球轮胎用胶约占全球橡胶消费总量的60%,轮胎的生产总值占到橡胶工业的一半以上。2007年全球用于轮胎的NR数量估计在675万t左右,占NR总量的70%左右。轮胎用SR约615万t,占SR总量的48%。世界十大轮胎生产国的橡胶消耗量约为1516万t,其中轮胎用胶922万t,占到全球轮胎用胶量的71%。我国是世界橡胶消耗量和轮胎用胶量最多的国家, 2007年分别达到585万t和345万t,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总和。国际橡胶研究组织( International Rubber Study Group,IRSG)预测,我国2010年轮胎工业耗胶量将达到390万t,其中合成橡胶160万t,占总耗胶量的41%。2013年我国轮胎工业的耗胶量将接近500万t,其中合成橡胶200万t,所占比例与2010年基本相同。轮胎行业的产品结构和技术发展是影响合成橡胶各品种使用比例的主要因素。
根据国内轮胎工业产品结构精细化的发展趋势,今后的汽车子午线轮胎产品将由目前的全天候型过渡到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用途以及不同功能划分的定制型。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的比例将显著提高,而斜交胎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将逐年递减。目前,国产轿车子午线轮胎已全部完成了无内胎化产业升级,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宽断面、扁平化。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经过2002-2006年的快速发展,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产能上,都进入了成熟期。工程子午线轮胎的投资热对橡胶的消耗带来较大的影响。NR在轮胎中的使用比例有所增加,并且由于胎侧胶一般都是NR/BR并用,因此BR的消费量也增长迅速。以我国2010年汽车轮胎产量410亿条计,需要合成橡胶约170万t,其中SBR约88万t,占汽车轮胎工业合成橡胶总消耗量的52%;BR约62万t,占36%;HIIR约12万t,占7%;IIR约6万t,占4%。 [科]
【参考文献】
[1]陈志宏.中国轮胎用橡胶的现状与前景(一)[J].橡胶科技市场,2005(1):1-3.
[2]陈志宏.中国轮胎用橡胶的现状与前景(二)[J].橡胶科技市场,2005(2):1-4.
引言
模具是国家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涉及化工、冶金、机械、汽车、轻工、电器、仪表等各个行业,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在当今制造业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中国已经成为模具生产制造大国,国内模具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模具生产的工艺水平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据不完全统计,60%―85%的零部件都依靠模具成形,由于用模具生产制品,材料利用率高,节能降耗效果十分显著,同时具有高效率、高质量、高精度等优点,模具已经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
1、国内模具制造业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一直以每年15%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模具生产企业(厂、点)约3万个,从业人员近100万人。“十五”期间,中国模具行业发展成绩斐然,模具制造业得到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20%。在中国模具制造业飞速发展、国际模具巨头的热捧下,2004年第十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的规模相当惊人,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2005年中国模具行业模具销售总额为610亿元,同比增长25%,排在世界第三位,加上20多亿美元的进口份额,中国模具市场容量已达800亿元人民币左右。
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我国经济一度跌入低谷,模具工业发展增速也明显放慢,直到2009年下半年,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全球经济回暖的影响下,情况开始有了明显的好转,我国模具行业在后危机时期获得了较好的恢复性增长,增长幅度又迈上了2位数。2009年我国模具总销售额约为1120亿元左右,进出口总额达38亿美元,其中进口19.6亿美元,出口18.4亿美元,出口模具约占模具总销售额的12.8%。2010年前3个季度,根据海关统计,模具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17.22%,并实现了顺差,全年达到18%左右。2011年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制造业快速升级,模具工业将处于稳定发展之中,优质精密模具的需求将不断上升,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模具产值可能突破2500亿。
“十一五”以来,我国模具结构调整取得较好的成效,模具市场进一步开拓发展,模具产业不仅规模庞大,而且档次也越来越丰富,行业总体水平提高较快,已有50多个模具生产集聚区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规模,新的增长点已倍受瞩目,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行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仅次于日本和美国,但是在模具制造加工精度、模具使用寿命及模具生产工艺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进一步的缩小差距,我国模具企业必须注重模具的研究开发及人才建设,提高模具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2、模具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模具根据国内和国际模具市场的发展状况,将成功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未来我国的模具经过行业结构调整后,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2.1绿色化
发达的工业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相应的带来了严重的工业污染,一个国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来限制企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染。自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全球低碳化的浪潮迅速来临,低碳经济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低碳、环保概念已深入人心,模具企业要想实现飞速的发展必须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主动加入到环保的历史进程中来,这样更促进模具制造企业迈向绿色化生产,当前,国内外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模具企业发展绿色生产,其目的就是“节能、减排和节材”,绿色化已成新时期模具企业的发展方向。
2.2高端化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自主能力不断增强,模具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向高端发展的趋向越来越明显,以大型、精密、复杂模具为代表的高档模具的比例不断上升,一些模具产品己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突出的例子有单套模具重量达120t的模具、精度0.001mm,寿命3亿冲次以上的精密多工位级进模、8注射头7800腔的精密塑封模具和制造精度达0.5µm的超高精度的模具等。随着零件微型化及精度化要求的提高,有些模具加工精度的要求会在lµm以内,这就要求模具企业要走精、专、强的高端化路线,使产品由价值链的低端走向高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决胜高端市场,这也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所导致模具市场未来趋势的变化。
2.3信息化
当前,电子网路、虚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这为我国模具制造业奠定坚强的基石。目前,信息技术已在我国模具生产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在模具设计中全面推广CAD/CAM/CAE技术,并已经得到较好的发展,取得不错的成果。实践证明模具CAD/CAM/CAE技术是未来模具设计制造的发展方向,它的普及与应用使得模具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不断涌现,显然,模具CAD/CAM/CAE技术将在模具设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信息化的应用是模具行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竞争中的作用,才能使我国的模具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总结
新形势下,现代模具产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驶向了快车道,模具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模具在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鉴于我国模具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许多模具企业十分重视模具技术发展,纷纷调整产品结构,加大设备和高技术手段的投入,促进联合重组,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今后我国模具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既要满足大量需要,又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模具人才,提高模具设计及生产制造水平,使我国的模具行业在不久的将来世界的强林之中。
参考文献
[1]紫妍.中国汽车模具企业占领高档模具市场[N].中国汽车报,2005-12-21.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进一步的加深,其机械制造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也给我国的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近些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和完善,也使得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然而,由于我国传统落后经济的影响,其机械制造行业在技术、管理、设备等方面都同世界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必须在今后的发展中认清国际发展形势,以此来调整和控制自身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当前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它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从而使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能够在短期内得到飞速的发展,进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领先的地位。
一、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特点
目前,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主要发展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
1.地位的基础化
机械制造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在种类、数量和贡献上具有较大的比重,同时其所生产的产品更是其他一些行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国家的现代化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地位。
2.经济的规模化
目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扩张,外贸机械制造的规模化生产已经成为当前各大跨国企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各大机械企业通过不断的联合重组,以及对主干业务在投资研发上的加强,使机械制造系统的个性化和成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更加的适应当前多样化的市场变化形势。
3.生产方式的全球化
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在生产方式上具有全球化的特点:一是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并将其生产的产品销售到各个国家。二是在本国生产,并将产品销售到各个国家。
二、我国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在今后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上,具体包括:
1.规划策略创新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要想振兴机械制造业,使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机械产品能够牢牢的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就必须要进一步的适应当前及未来国际机械制造市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趋势,掌握机械制造行业在今后工艺、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技术,创新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未来生产规划策略,从而有效的把握我国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2.多领域技术的融合
在机械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中,其机械制造技术是向着多领域技术相互融合、作用的方向发展的,尤其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需求的增多,其机械制造业所涉及到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机械制造技术同其他领域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和作用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多领域技术的融合成为未来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全球性产品的研发
随着国际互联网络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参与到国际机械市场中的机会和范围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这就使得所生产的机械产品在研发上也要向着全球性产品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我国制造的机械产品能够更好的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进而不断提高我国机械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4.服务性思维的拓展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机械制造行业正逐渐向着完全化的买方市场过渡,也就是说不是机械企业按照一定的固定规格进行产品的生产,而是按照用户所提出的个性化、特殊化的具体要求进行产品的生产。鉴于此,服务性的管理思维势必会成为今后机械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思维管理方式必定会得到不断的拓展和更新。
三、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其管理、工艺、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相关企业和科技人员要积极的完善行业管理制度体系,勇于攻破技术壁垒,加快我国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从而使我国的机械行业真正融入到国际机械市场的贸易竞争当中去,促进和推动我国外贸机械行业的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胡克石: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2012(06).
[2]邓 武: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与先进制造模式[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10).
尽管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着诸多矛盾和缺陷,但由于美国占据着多项高科技,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制高点,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宏观政策调控更趋成熟,美国又具有优于其他国家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金融优势、地缘经济优势,以及灵活的企业机制和较强的对外转移危机的能力等,预计美国经济将于2002年后复苏。
2.日本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恢复时期和20年的高速增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制造业的总体竞争力一度超过美国,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由20世纪50年代初约相当于美国的6%上升为90年代初的66%,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然而正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达到高峰的同时,其经济泡沫也达到了顶点。泡沫经济的崩溃使得在此之前大量贷出资金的日本银行陷入巨额坏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并使日本经济在90年代以低于美国经济增长率2个百分点的劣势陷入经济停滞,这是日本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日本经济目前的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国际环境趋紧、出口下滑的直接原因,也有10年来扩大内需政策未见成效、各种矛盾累积的政策后果。
关于日本经济的增长前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报告称,由于存在着“惜贷”与扩大投资、消费的矛盾,巨额财政赤字与扩张财政政策的矛盾,结构调整与失业率增高的矛盾,官僚垄断与提高效率的矛盾等四大矛盾,日本经济真正摆脱困境尚需时日。
但应当看到,由于日本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其GDP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居西方七国之首,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外汇储备国和债权国,未来日本经济尽管不大可能再现以往的高速增长,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仍举足轻重。
3.欧盟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欧盟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是稳定的。目前,欧盟经济从总体上看状态良好,除对外贸易下降外,投资、消费以及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和财政金融等各项经济指标基本保持在正常水平。2001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4%,在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中,其增速是最高的。
欧盟各国的结构性调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框架。近年来欧盟在税收、福利、医疗、就业等方面纷纷开始改革。2000年普遍进行的税收改革,给经济增长助了一臂之力。同时,欧盟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也在加紧进行。据欧盟一个研究机构预测,仅减税一项就将使欧盟从2001年起每年拉动0.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欧元的经济货币联盟效应发挥了积极作用。2001年以来,欧元对美元汇率基本上稳定,欧元经济货币联盟所起的稳定作用不能低估。欧元的启动消除了欧元区内的汇率风险,增加了价格透明度,有利于投资和金融市场一体化,从而对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保护和促进作用。
受世界经济增长下降影响,欧盟经济增长放缓。受美国经济急剧减速和世界经济增长降温的影响,2001年欧盟各国的经济增长势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欧盟经济尽管保持增长,但增长放缓,并一再低于市场预期。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上市流通,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尤其是近年来欧盟加紧了内部建设,推行机构改革,统一税率,扩大欧元区,强化成员间的合作,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实现了统一市场、统一货币的欧盟经济,将逐步形成挑战美国经济“一超”地位的强极,并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最新预测,随着减税措施的采取,企业的增长潜力得到发挥,劳动力价格相应下降,加之欧盟经济不存在固定资本投资和库存过剩的问题,也没有受经济周期性因素的影响,预计2002年欧盟经济增长率将达2.9%。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1.东南亚地区经济普遍放缓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大多具有出口导向型特征,且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骤降,股市暴跌,特别是高技术股的暴跌,使企业商业投资赢利预期降低,这不但影响了企业的设备投资,还影响了个人消费。美国内需不振,进口需求减少,导致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口下降较多。刚刚摆脱金融危机的东南亚经济又面临着新的考验。
2.拉美经济面临严峻形势
新世纪伊始,拉美地区经济即遇到严重困难:外贸出口萎缩,生产下降,失业率攀升,经济增速放缓。
拉美地区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连带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鉴于美国和西欧经济增速明显放慢,日本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大大减少了对拉美国家的出口产品需求,从而导致拉美出口急剧下降,并严重影响该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其次,美国"9·11"事件使拉美经济雪上加霜。"9·11"事件对拉美经济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其中同美国保持最为密切贸易关系的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以及以旅游业为主的加勒比国家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此外,沉重的外债负担制约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拉美国家外债已超过7500亿美元,每年用于支付外债的资金就近1500亿美元,相当于本地区年外贸收入的三分之一。
3.非洲经济前景看好
非洲经济尽管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但由于一些非洲国家经济状况明显好转,2001年整个非洲经济仍获得增长,经济增长率达到3%。博茨瓦纳、喀麦隆、莫桑比克、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努力改善产业结构,增加吸引外资的投入,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超过整个非洲3%的平均增长率。
但是,目前非洲经济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尽快结束战乱,加快经济改革步伐,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消除贫困。战乱和政局不稳定是制约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非洲国家由于战乱不断,不仅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拖了整个非洲经济发展的后腿。
三、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在美国经济急剧减速并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慢的环境下,我国对外经贸将面临如下挑战:
第一,出口减少,经济增长对内需依赖增大。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同时陷入衰退,这从1975年以来尚属首次;另外,我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也大都放慢,这对中国经贸发展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2000年我国对美、欧、日的出口额超过140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5.6%;同年我国对韩国和东盟的出口额近400亿美元,占全国总出口额约15%。2001年头7个月我国出口增长率从2000年同期的35.8%降到8.5%,即回落27个百分点,据估算,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10多亿美元的损失。随着我国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从1980年的8%提高到2001年的23%,世界经济放慢导致我国出口减少,无疑会加大我国经济增长对内需的依赖。
第二,经济不景气往往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由于美国称中国已成为其最大的贸易顺差国,我国产品可能成为美保护主义的重点针对目标。
第三,美国经济形势对我国在美通过贷款、债券及发行股票等渠道进行筹资将产生不利影响。但与此同时,国际资金流动可能对中国引资有利。美经济下滑导致企业对内投资减少,大量资金向外寻找出路,中国如能抓住机遇,则可变不利为有利,吸收更多外资。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我国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第一,要加强宏观调控,继续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刺激内需,并深化国内消费、投资和技术增长的体制结构。
中图分类号: F4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人们对产品要求的提高,对生产厂家的生产有了新的要求,已经不再是某以固定的规格,需要根据人们所适合的需求制造适合的产品,也就造成机械制造行业的企业管理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必须重新认识机械制造业,认真探讨新世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制造技术特点,不断更新生产策略。
一、机械设计准则
1、技术性能准则
技术性能包括产品功能、制造和运行状况在内的一切性能,既指静态性能,也指动态性能。例如,产品所能传递的功率、效率、使用寿命、强度、刚度、抗摩擦、磨损性能、振动稳定性、热特性等。技术性能准则是指相关的技术性能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例如振动会产生额外的动载荷和变应力,尤其是当其频率接近机械系统或零件的固有频率时,将发生共振现象,这时振幅将急剧增大,有可能导至零件甚至整个系统的迅速损坏。振动性稳定准则就是限制机械系统或零件的相关振动参数,如固有频率、振幅、噪声等在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又如机器工作时的发热可能会导致热应力、热应变,甚至会造成热损坏。热特性准则就是限制各种相关的热参数(如热应力、热应变、温升等)在规定范围内。
2、标准化准则
与机械产品设计有关的主要标准大致有:
概念标准化: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名词术语、符号、计量单位等应符合标准;
实物形态标准化:零部件、原材料、设备及能源等的结构形式、尺寸、性能等,都应按统一的规定选用。
方法标准化:操作方法、测量方法、试验方法等都应按相应规定实施。
标准化准则就是在设计的全过程中的所有行为,都要满足上述标准化的要求。现已的与机械零件设计有关的标准,从运用范围上来讲,可以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个等级。从使用强制性来说,可分为必须执行的和推荐使用的两种。
3、可靠性准则
可靠性:产品或零部件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预期的寿命内能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可靠性准则就是指所设计的产品、部件或零件应能满足规定的可靠性要求。
4、安全性准则
机器的安全性包括:
零件安全性:指在规定外载荷和规定时间内零件不发生如断裂、过度变形、过度磨损和不丧失稳定性等等。
整机安全性:指机器保证在规定条件下不出故障,能正常实现总功能的要求。
工作安全性:指对操作人员的保护,保证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等等。
环境安全性:指对机器周围的环境和人不造成污染和危害。
机械设计技术是基于上述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性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出的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
二、我国机械设计的发展方向
1、远程机械设计
我国未来的机械设计要把远程机械设计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远程机械设计目前在我国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它是一个多学科、多技术的研究领域,涉及许多机械工程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领域。,因此要大力研究网络环境下设计资源获取及调用,这样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就能通过网络及时的进行分析计算或查询数库,很快的解决问题,进行下一步工作,相对来说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自动化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技术的自动化发展是必然趋势,科技发展推动了自动化的普及,自动化的发展表现在制造技术中系统技术、集成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等各个系统中,自动化给机械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人性化设计
机械控制技术的电子化代表了当今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微机控制技术,达到发动机的最佳功率匹配,减少发动机的燃油消耗,并自动诊断机器状态,使机器使始终能保持良好状态,因此控制和操纵的人性化能大大提高作业的安全眭和舒适性。
4、系统性设计
从系统观点入手,把机械产品看作一个总系统或整体,依赖计算机技术,实现人、机、环境相互协调。在具体实施上,是把总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采用各种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追求系统优化为目标协调各子系统的设计和匹配。
5、随机和动态性设计
任何机械产品都是在随机动态下完成其功能的。传统设计是在不得已条件下用静态分析设计,即使考虑随机动态,也只是凭经验选取系数进行修正,故不能反映实际工况条件下机械产品运行的行为。而现代设计要考虑载荷谱、材料强度谱,零部件的损伤谱条件下来设计,运用有限元法,可靠性设计法,数学规划法等,达到定量、动态、可靠的设计,以达到满足性能要求、实现最大性能优化,节约能源的目的。
三、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过去的十年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国家之一。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销售市场。相比制造和市场的成熟状态,工程机械行业的资源流通状况令人担忧。资源的粗犷式利用,同样成为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相比欧美国家成熟的工程机械产品回收体系和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中国发展节能、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结合目前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现状,进军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域机不可失。
近年相关政策的连续出台保证了再制造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但是与国外成熟的再制造行业相比,我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工程机械再制造由于处于发展初期,国家政策并不健全;其次,再制造的行业标准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再次,国内用户对再制造产品普遍存在排斥心理,需要行业对再制造进行宣传引导。虽然国内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政策的支撑和丰厚的利润,已经引起了工程机械行业巨头的关注。
四、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前,由于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强劲增长的需求拉动,全球机械制造业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速发展。
全球经济的增长离不开机械制造业的持续进步,而机械制造业也始终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变化着。
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前,由于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强劲增长的需求拉动,全球机械制造业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速发展。但在随后的经济危机中,全球机械制造业遭受重创。根据IMS、VDMA(德国设备制造联合会)的相关数据和行业分析,罗兰贝格预测全球机械制造业在2010年-2015年间的平均增长率将在7.8%左右。
展望未来的全球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有三大趋势影响深远,将显着地改变未来行业的版图,这三大趋势为:整个机械制造业的重心将迁向亚洲;全球市场的竞争将聚集中端市场;节能环保将越来越受到用户和制造商的重视。
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亚洲地区的集中,作为设备供应商的机械制造业也越来越多地移往亚洲,以获得本地化的成本优势及更好地报务本地客户。与此同时,以中国机械制造业为主的亚洲竞争对手也在快速成长中,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逐年扩大。整个机械制造业的重心将逐步移到亚洲地区的趋势已几成定局,其中中国在201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械制造国成为见证这一产业迁徙的重要标志。
在未来,中国必将成为主导全球机械制造业的主要力量。
首先,在2010年-2015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制造业仍将保持远高于发达国家普遍3%不到的增长速度,无疑会拉动今后几年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高速增长。
其次,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以萁巨大的规模优势正逐步获得全球机械制造业的领导权,到2015年接近半数的全球细分市场将由中国领导。
最后,中国正在技术水平上加速追赶领先国家。由于产业的亚洲地区迁移的殷墟,欧洲厂商未来几年处境艰难,也缺乏继续推进技术进步的资金和意愿;而中国的机械制造商本身还处于市场的中低端,他们一方面很清楚的看到自己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明确的学习对象;另一方面,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也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和动力去提升技术水平来获得更大的增长。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下,中欧两地机械制造业技术的差距预期将在未来几年不断缩小。
结束语
机械制造的首要前提就是机械设计,为满足人民不但发展的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从机械设计的传递和发展角度来讲,应该不断迎接新挑战,拓展新路,制作出更好更加完美的机械产品,更好的服务与社会。
参考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的不断进步,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只有不断完善采矿设备、采矿工艺以及采矿技术,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矿产的需求量。煤属于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更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能源。当前,虽然新能源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但煤炭资源依旧在资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某些领域的生产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我国很多工业生产过程中,煤不仅仅是一种能源,更是重要的生产原材料。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中,煤矿井下采煤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发展井下采煤对于推动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煤矿井下采煤技术的发展现状
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我国的煤矿井下采煤技术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完善,极大地提升了采煤效率,保证了采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引入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其成就可以说是极其辉煌的。但是,受经济发展和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的井下采煤技术仍存在不少缺陷和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
1.1 整体水平较低
我国的煤矿井下采煤技术与国外先进煤炭企业相比,整体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设备的制造、技术水平等方面,尤其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机械控制和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辅助技术方面,存在着较为巨大的差距。对于中小型煤矿企业而言,资金技术的缺乏使得其使用的仍是炮采的方式,工作面较短且安全性不高,效率低下。
1.2 机械化程度低
虽然大型煤矿企业基本实现了勘探、开采、运输的一体化,机械设备的使用率较高,但是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在采煤、运输等方面的技术设备整体偏低,机械化程度不高,不仅影响采煤效率,而且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1.3 安全性不足
一方面,是由于煤矿管理人员片面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安全防护工作,导致井下开采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在先进安全设备的使用方面不够重视,虽然认识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但是整体水平偏低,效果不够理想。
2.采矿新技术概述
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在煤矿开采水平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各种地形、煤层类型的煤矿都具备了相对应的开采方案。适用于我国的煤矿开采新技术包括缓倾斜开采技术、硬顶板技术、深层井开采技术等。
2.1 缓倾斜开采技术
不同的煤层类型中对于缓倾斜开采技术的应用是不同的,主要包括厚煤层缓倾斜开采技术应用、薄煤层缓倾斜开采技术应用两种[1-2]。在煤层类型为薄煤层的煤矿开采中应用缓倾斜开采技术,主要的作用是对煤矿开采的精度、安全与稳定进行保障,选用的采煤机一般体积都较小,但其功率较为稳定。缓倾斜开采技术主要适用于具有一定斜度的煤层,能够使开采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2.2 硬顶板开采技术
硬顶板开采一方面能够促进煤矿开采效率的有效提高,另一方面能够确保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硬顶板开采技术主要适用于对顶煤的开采过程中,在确保顶煤顺利开采的同时能够为后续的开采工作奠定基础,使煤矿的开采工作能够更加的高效与安全,从而使煤矿开采企业的生产效益得到提高。
2.3 深层井开采技术
深层井开采技术主要针对的是比较复杂或者比较深的一些煤层的开采工作。深层井开采技术中是将安全作为第一考虑要素的,通过矿压控制、通风设备完善等方式来对由于瓦斯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进行防范。
3. 井下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井下充填技术的发展趋势
井下采矿技术众多包括干式填充技术、尾砂胶结技术、碎石水泥浆胶结技术等。随着矿产行业的不断发展,以上这些井下采矿技术已经无法在满足矿产行业发展需求。更先进的采矿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井下采矿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的井下充填技术也逐渐向高浓、高尾砂方面发展,不仅降低了胶结材料的用量,节省了生产成本,还有效的改善了井下采矿环境,对于机械化、大型化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2 井下深部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井下采矿作业是一项高危险性的工作,井下支护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井下采矿技术的发展,使得井下支护技术也在不断革新,锚杆桁架就是全新的井下支护技术[3-4]。锚杆桁架主要由高强度钢杆和两个涨壳式锚杆结合形成,该支护技术在井下采矿作业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新型的井下支护技术不仅能有效避免井下采矿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能进一步提高采矿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
4.结束语
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应用采矿技术的意义非常重大,一方面能够确保采矿工作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煤矿开采的高效性。井下采矿工程是一项既复杂又系统的工作,要高效高产的同时,还需要相关采矿企业根据不同的地质结构、矿山条件,采取灵活、正确的井下采矿技术,本着技术、方法、设计、效益以及成本最优配置的原则,推动采矿技术向着安全化、机械化、智能化、程序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5]。鉴于目前国内井下采矿技术的欠缺与不足,现代采矿企业应该将重点放在提升自身采矿水平上,并结合不同采矿技术及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顺应时展,有针对性地改善,加大人才的引进,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同时提升,同时促进我国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常文生.探析我国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家苑,2011(11).
[2] 胡晓军.浅论井下采煤技术[J].中国信息化2013(10).
从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来看,富有文化正在成为主流文化,而奢侈就是富有最具代表性的形容词。追求时尚与形象、展现个性与发展自我正逐渐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愿望与需求。近几年,国外高档奢侈品在我国内地市场的渗透力迅速扩大就是这一现象的最好表现。世界各国奢侈品市场销售份额下降和维持的情况下,中国奢侈仍然表现为上升趋势,预计5年后,中国奢侈品市场将会达到146 亿美元以上的全球份额,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的顶峰,越来越多的全球奢侈品企业已经开始陆续抢占中国市场,中国势必成就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贸易与消费中心。如何正确把握该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运用怎样的营销策略,显得格外令人关注。
一、奢侈品的涵义
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奢侈品的不同定义。
1.词典上的定义:
甘亚平(2010)指出,牛津辞典对Luxury 的定义是:A thing that is expensive and enjoyable but not essential(奢侈是昂贵的、让人喜欢的但是非必需的东西)。我国 辞海 将奢侈一词解释为:不节俭,过分,过多,如奢望、奢愿;阔,夸大。
2.经济学定义:
李晓鹤(2010)指出随着收入的增长,该商品的需求量也在增长,但需求的增长幅度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该商品就是: 奢侈品,其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恩格尔曲线呈下凹形。
3社会学角度的定义
肖 爽(2009)中引用了沃夫冈?拉茨勒在 《奢侈带来富足》 中关于奢侈的定义: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
4.从多位数学者角度定义:
高兴佑 向长福(2008)认为可以将奢侈品理解为那些从使用价值的意义上讲并非是生活中必需的,而从价值的意义上讲其价格又超出其本身固有价值许多倍,主要功能在于彰显产品本身的品质、品牌或者拥有者的品味、财富、社会地位、阶层等象征性元素的商品或服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奢侈品就是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可称为非生活必需品,是满足了基本物质需要的更高层次的享受和生活方式。
二、奢侈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奢侈品发展现状整体概况综述:
改革开放将西方的生活方式引入了我国,我国的奢侈品消费也因此被唤起和激发,整体的发展势头很猛,正涌动着一股强劲的奢侈品消费流,这是消费品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规律,同时也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之处。
魏华飞,方文敏(2010)中指出贝恩咨询公司近日的报告,2009 年我国奢侈品市场增长了近 12%,达到 96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5%,我国奢侈品消费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预计未来 5 年,我国奢侈品市场将会达到 146 亿美元,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的首位。同时高兴佑,向长福(2008)指出法国精品企业联盟 “科尔贝委员会”提出,我国将在2011 年前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杨琳,王徽(2010)中认为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极大地刺激着全球奢侈品公司的扩张欲望。一个人均GDP排在世界100位以外的国家,其奢侈品的消费却占据世界前列,这个看起来似乎是相悖的现象引起了研究者以及业内人士的关注,同时也表明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确实具有其独有的特征。
2、从奢侈品消费者结构方面看:
从消费者结构上看,中国奢侈品结构比较特别,彤欧美有较大的区别,如刘薇(2010)指出目前,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特征。在西方发达国家,40岁一70岁的中老年人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而在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集中在25—40岁的人群。杨琳,王徽( 2010)也指出在中国,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是一个跨越不同社会阶层、构成复杂的群体。
笔者认为,现代的中国的年轻消费群主要以80后为主,他们一般都是生活负担少、观念超前,视野国际化,这也可能是他们成为奢侈品消费主力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从奢侈品消费特点上看:
沈耀(2010)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随时外显的、更易获得的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发达国家,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更向往的奢侈品。与此同时有的学者也从总结类型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贺 敏,贺慈浩(2009)认为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消费者往往追求最新、最流行的个人物品,属于“商品驱动型消费”,发达国家的奢侈品消费者偏爱“体验驱动型消费”,追求能够缓解压力的舒适假期或者高品质的服务,绝大多数人追求的是家庭的“生活奢侈”,奢侈品消费变成是一种生活的体验,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笔者认为,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心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在这一点上国内许多研究者都达成了共识。总结起来,影响我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意识以及集体主义对组织的高度依赖。
4、从奢侈品发展的趋势上看:
高国庆(2011)指出从高端消费产品市场强劲走势来看,全球经济危机好像根本就没有影响到中国。据我国商务部预计,到 2010 年,中国将有 2.5 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高端消费产品,将近目前数字的 17 倍,有一部分分析人士甚至预言,中国在 2011 年前后有可能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的高端消费产品消费国。(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沃夫冈?拉茨勒[著],刘风[译].奢侈带来富足[M].中信出版社,2003.
[2] 甘亚平.企业奢侈品化营销策略研究[J].财经论丛,2010 .
[3] 高兴佑 向长福,从凡勃伦效应谈奢侈品的营销策略勃伦效应[J],商业时代,2008
[4] 杨浩.国际奢侈品在中国的营销策略及启示[J].商业研究,2008,(2).
[5] 乐吟吟.我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071
煤矿的生产安全性以及其相关设备的实际性能、采煤成本的主要控制以及经济的整体效益,与煤矿开采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纵观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历史,其主要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就是放炮开采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普通机械化开采阶段;第三的阶段就是相对较高的机械化开采阶段;第四个阶段就是综合性机械开采过程;第五阶段就是综合性开采放顶煤的过程;而第六个过程就是现阶段的段强力综合开采过程。
1 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
因为我国在发展中其不同地区的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缺乏均衡性,导致在不同区域范围内其煤矿开采的技术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实践中主要应用的模式多为机械化与半机械化的融合,其整体结构内容相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一个多元化的发展过程,对于煤炭行业的开采也较为重视,积极探究环境保护与资源开采中的平衡点,对此逐渐的发展其各种较为成熟的技术手段,这些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我国煤炭行业的开采奠定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对此下面就会现阶段主要应用的相关煤矿开采技术进行以下简单的分析。
(1)深矿井开采技术手段。此种技术手段就是指针对在实际开采深埋距地面在八百米到一千二米范围之间的相关煤层。其主要归纳起具有以下相关特征:第一,就是原岩应力过啊;第二就是其整体的岩体塑性相对较大;第三就是矿山压力相对较为剧烈;第四就是其整体的地温相对较高;第五就是其整体的矿井瓦斯相对较大。这五种特征主要就是对煤层开采的技术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此与其相对应的技术主要就是矿压控制技术、瓦斯以及热害治理技术、围岩控制技术、巷道布置技术、冲击地压防治相关技术以及深井通风等技术手段等。
(2)采场围岩控制技术。现阶段此种技术在采矿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一种核心技术手段之一。此种技术在研究中为今后对于采场顶板的相关结构理论、采场顶板的相关运动参数、采场支承的相关压力分布规律等理论的研究奠定夯实的基础。
(3)“三下一上”的矿井采煤技术模式。这里所谓的“三下”就是在建筑、铁路以及相关水体物质之下;而“一上”就是在承压的水体之上,在操作中此种技术手段并不会对地面的矿井采煤技术造成破坏,此种技术手段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获得了较为普遍的应用。现今技术的发展可以应用计算机对采煤层进行模型构建分析,对此可以对一些岩层地表运动中存在的各种规律进行探究分析。对此在实践中可以通过此种模式对于实际矿井采煤需求的相关数据以及参数进行系统的预测,进而实现工艺的环保、设计的科学、装备的完善,进而有效的提升了其整体经济效益。
2 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
煤矿开采技术在实践中可以对各种研发技术进行系统的预测,进而对这些技术在实践中的安全性以及合理性进行分析。现阶段,在全球经济发展融合的趋势之下,在世界范围之内的能源匮乏已经较为严重,对此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的煤炭也是如此。
(1)采煤方法以及相关工艺。采矿科学发展的本质就是采煤方法以及相关工艺的优化。我国在发展现代化的采煤工艺的过程中,要探究多元化、多层次的工艺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可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技术。
(2)开采技术。我国在实践中基于具体状况对于其相关开此技术以及手段进行探究分析,主要研究了“三下”采煤技术手段,在实践中逐渐呈现着浅埋煤、硬顶板、硬煤层”的技术手段。
(3)优化巷道布置的相关开采技术。要想真正的提升煤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要对现有的采煤方式与开采布置进行及时的完善与优化。煤矿企业在尽可能的做到开发方式以及布置的科学性,使其与实际的地质条件相契合。
3 我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
(1)可持续的发展趋势。要想提升我国的整体煤矿生产质量与效率,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必然要基于高效集约型、智能化以及可持续的发展趋势。
第一,高校集约型的发展趋势。现在煤矿企业为了提升其整体的开采效率与质量,避免各种安全施工发生,增强其整体经济效益,就要提升企业的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强各种设备的完善性,充分的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而全面的实现综合性的采矿技术,实现其集约化,进而增强其整体的生产质量与效率。
第二,智能自动化发展趋势。我国煤矿企业在发展中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要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上,不断的促进其机械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发展,进而有效的提升其整体技术水平。
第三,可持续发展趋势。煤炭企业要想真正的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提升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进行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努力探究与环境和谐的平衡点,进而共同发展。对此哟啊通过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开展工作,提升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避免因为人类自身原因对环境带来破坏。
(2)加强对煤炭地下气化的相关技术的研究。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是一种绿色能源开采工艺,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较为良好。在低下深层埋藏的煤炭是一种具有高效性的能源,对此可以通过各种高科技术手段加强对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利用热化学相关反应产生一些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在对其进行利用。
(3)基于实际状况,全面优化煤矿技术。在整体上来说,我国的矿区技术差别相对较大,在实践中的研究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状况对其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利用各种高新技术手段,全面的优化、完善采煤工艺,进而有效的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4 结束语
科技的发展有效的促进了煤炭开采的科技化发展,对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不断的对一些传统的技术手段进行淘汰,要积极的引入各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与设备应用,提升煤矿开采技术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