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发展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4 17:09: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市场经济发展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市场经济发展史

篇(1)

   

    国产ERP软件企业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要苦练基本功,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产品的技术水平、改进自身的实施方法、融合先进的管理思想、规范项目管理,形成研究、开发、实施的规范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要树立和维护自身的品牌,不能一心想着找“市长”,盯着政府的支持,靠政府的项目吃饭;不能期望通过获得地区或行业保护,给自己特别待遇;更不能寄希望于采用不规范的手段,一味拼价格,搞短期行为,误导企业,牺牲服务质量。如果是这样,再多的政府支持也改变不了自身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制造业企业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凸现实施信息化的主体地位。信息化是企业市场竞争的武器,ERP是尖端,制造业信息化说到底是企业自己的事。必须在理顺自身需求、制定信息化规划、明确信息化实施策略、确保信息化预算、评估信息化风险、做好组织准备、选择好咨询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再选择信息化软件产品、实施信息化工程,搞有效益的信息化;而不能盲目地跟风,草率决策,甚至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把搞信息化与买设备等同起来,忽视信息化软件,尤其是使信息化建设走向歧途;要高度重视ERP作为企业管理支撑系统的极端重要性、复杂性和系统性,要打长期战、艰巨战、持久战。

    各级政府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强化信息化的环境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政府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就是发出一个明显的信号,政府支持用信息技术发展制造业。但是政府不包揽信息化的一切工作,不能代替企业做企业自己的事。政府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在创造市场的同时,不能留扭曲市场,在同等条件下可以鼓励企业优先选择国产ERP软件,但不能搞地方和行业保护,更不能搞强制指定,干涉企业的选型,否则ERP难以实施好。政府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应该大力扶持中介服务机构,通过中介机构来推动制造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和ERP软件的深化应用。

    中介服务机构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进行市场化运作,与制造企业站在一起,担当企业的信息化顾问,为制造企业负责,发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保驾护航作用,严格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帮助企业选择软件产品,搞好咨询、监理和培训服务,保持中立、客观的立场,帮助企业有效地规避风险;而不是充当软件公司的,厚此薄彼,简单地推销ERP软件产品。

  

    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尤其是具有实战经验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和实施专家。由于ERP软件的应用成败直接影响客户企业的兴衰,因此,专家们必须注重理论结合实际,保持中立的立场,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共享出来,帮助企业少走弯路。中介服务机构应该依托具有实战经验的信息化专家来开展专业服务。

   

篇(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我国早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我国公路的建设也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个发展机遇的过程中,我国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的建设速度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公路建设的范围也从以往的城市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公路经济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广泛讨论。公路经济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连,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我国目前公路发展的主要现状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显得过时。特别是在现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公路的建设已经到了一个全速发展的新时期,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不管是高速公路,还是普通的公路,建设的数量都是十分惊人的。但是就算有着如此惊人的发展,我国公路发展由于起点低、限制因素多等方面的原因,总体的发展现状仍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有着诸多可以进步和上升的空间。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分布范围很广,公路的建设分布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性。很多海拔较高的区域,公路的覆盖率仍然比较低,不能完全满足当地居民对于公路的实际需求。同时,我国公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面对着很多的问题,其主要突出表现在建设施工质量上、公路经济体制不健全、公路建设人员素质偏低等多方面。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公路事业的整体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值得我们研究和讨论。

二、公路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主要关系

(一)公路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公路经济属于市场经济范畴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市场经济对于社会的推动作用更是无与伦比的。换言之,公路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与社会的繁荣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要想市场经济能够得以高速发展,公路经济也必须走上正规,与市场经济在相辅相成的氛围中协同发展。

(二)公路运输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现如今,物流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想要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而在物流领域中,运输业又是关键因素所在。繁盛的公路运输业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路建设能够让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让各地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尽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地域居民的需求。同时,与其他运输模式相比,公路运输门槛低,费用合理,是我们目前最为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公路运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健全公路运输业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

(三)便捷高效的公路运输能够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往,我国市场经济之所以迟迟得不到发展壮大的一大限制原因与公路建设的不理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现如今,随时我国公路建设里程数的不断增加,由于交通不便带来的各种限制与瓶颈逐渐得到克服,其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得到了扭转。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过去由于交通的不畅,经济发展的速度十分缓慢有的甚至几年几十年都得不到丁点的发展。同时由于没有畅通的道路,当地居民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绝,外面的资源无法到达山区,而山区的一些资源也无法外运。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因为欠缺了公路的建设,这些地方的区域经济根本无从发展。但是自从有了公路建设之后,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公路就像一座桥,让山里山外的沟通变得顺畅。两地的资源通过公路可以自由便捷的进行传输,偏远地区不再仅仅是一个封闭无知的”不毛之地”。相反,有了公路的沟通,偏远地区逐渐“摘下”了贫困的帽子,并逐渐积极的参与到市场竞争的洪流中,并凭借自身的优势资源,完成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自己应尽的力量。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经济长远发展的必要性所在

现如今,我国对于公路经济的需求和渴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公路经济的推动作用也是愈加明显。我国现在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城市、农村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而只有在可持续发展公路经济战略的指导下,相应的经济目标才能得以逐步实施完成。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领略了“公路先行”的重要性,对各地的公路运输、公路收费、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公路经济相应指标的逐一实现也使得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多元化且多渠道。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机制下,以往短期的、盲目的公路经济模式已经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公路经济模式。只有在维护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让公路经济与市场经济都充分发挥效用,最终造福于当地的居民,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

四、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长远发展的主要策略

(一)建立健全科学规划的公路管理体系。首先,在进行公路经济管理中,应该始终维持公路发展的正面形象,避免在管理中存在的乱收费、不作为等行为的发生。同时,为了保持公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设一整套与实际相贴切的公路管理体系。通过体系制度的约束,让公路经济的发展之路变得更加顺风顺水;其次,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约束公路经济中各个人员的行为规范。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理念的约束,部分的公路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端正,使得公路经济的发展十分不顺畅。为了扭转这一窘境,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进行及时的管理,并对照相应的规章制度重新树立公路经济管理人员的形象,并通过有效的财政制度避免工作中出现乱收费和公款私用的现象;最后,建立健全公路管理体系,只有严格进行质量控制,才能有效保证公路建设的质量,让公路建设的理论寿命和使用寿命之间的差距降至最低。换言之,科学规范的公路管理制度体系对于公路建设与公路管理的意义十分重要,也是提升我国市场经济效益的有效策略之一。

(二)通过具体的措施提升公路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相关公路部门必须从思想层面上加强对于各级员工的教育培训,通过过硬且到位的思想培训,让员工的思想得到彻底解放,相应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增强。同时,工作责任心也不断提升;其次,除了针对与普通员工的教育之外,对于公路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教育与培训也是不容忽视的。领导是每个部门的领头羊,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连领导的思想和工作思路都存在偏差的话,其带给员工的负面影响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应该经常对单位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工作,让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成为普通职工的榜样,并让普通职工争相学习学习和效仿,进而在单位内部逐渐形成一个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再次,公路经济要想始终保持长远的发展,对于懂技术、懂科学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是始终不能停歇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相关公路部门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的人才需求,不断招贤纳士,让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加入自己的队伍中,助力公路经济的发展;最后,公路相关部门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岗位培训模式,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组织在岗职工参加一系列的岗位培训,提升职工的业务素质,通过培训让职工时时掌握最前沿的行业资讯,有效的提升我国公路建设的质量与效率。

(三)强化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力度。首先,公路相关部门必须明确认识,重新定位,将公路养护工作摆在一个不容忽视的位置上。很多公路部门往往非常重视公路的前期施工建设环节,而对于公路的养护则显得漠不关心,很显然,这种思想观念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公路经济的发展;其次,相关公路部门还必须合理控制安排公路设计、施工、养护各个阶段的费用开支。避免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多公路日常养护得不到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短缺。而造成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即为资金安排的不合理;最后,在实施公路养护的过程中科学合理方法的选取也是十分重要的。公路养护工作归根结底就是一项预警工作,其应该渗透到公路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而非仅仅是为了应付所谓的检查,临时抱佛脚而已。相关的公路养护人员应该在工作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严格检查,并制定出相应的预警措施。同时,在开展养护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保障公路路面的平整度和完整度,并关注路面排水系统是否完好等。对于公路的日常养护而言,对于公路排水系统的维护维修往往是重点工作之一。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多公路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积水问题,最终导致公路路面出现严重的损坏现象。特别是在雨季时节,对于排水设施和系统的建设和养护更是十分重要,做好了相关工作之后,公路才能得以正常发挥作用。

(四)强化物流业的发展。要想实现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强化物流业的发展非常关键。第一,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在政策上重视物流运输业的发展与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于区域货物资源分拨中心的建设,加大对于当地物流行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第二,要想让市场经济下的公路经济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创新建设物流发展新模式也是一条可以逐渐摸索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各级地方政府都应该认真思考,严格探索,构建和谐健康的物流发展新模式,进而助力公路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物流业的良性带动,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有着科学严谨的依据作为最终方针政策。

结束语: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有了更多的机会与保障。在当前公路建设不断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公路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等都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公路经济与公路管理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科学规范的公路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公路经济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为了满足人民生活需求,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动态,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全胜时期,我国公路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包含高速公路,低速公路、铁路等多种类型。从农村到城市,从大城市再到周边城市,我国公路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我国锅炉事业的发展进程向教育法度国家极为缓慢,受到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修建水平等因素影响,我国公路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许多的缺陷,依然处在一个较为低下的水平,同时,我国公路覆盖面积虽然越来越广泛,但是依然达不到人民实际对公路需求的数字,许多山区去高海拔地区公路覆盖率依然达不到最低要求。公路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难题。例如:公路建设施工质量问题、公路经济体制不健全、公路建设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公路运行乱收费现象严重等都是目前我国公路发展的真实现状,这些想象的村子啊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公路事业发展造成了阻碍,公路事业发展需要从解决这些对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开始。

2公路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2.1市场经济与公路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市场经济对社会上各种经济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市场经济与公路经济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公路经济的发展,公路经济的发展在一定又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市场经济与公路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2.2公路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对市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是多方面,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合理的利用市场内现有的资源,公路作为基础设施设备,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机实体,公路覆盖面积以及覆盖率对经济发展具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缩短区域之间的距离,是连接两地之间实体运输的载体,它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时间条件以及空间条件。作为人类运输发展历史最为久远、使用最为广泛、也最常见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以及进行经济交往活动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利用公路运输进行经济活动、资源配置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一条完善的公路经济发展体系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公路运输对于推动区域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为公路建设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公路的铺设率越来越高,各地之间的联系因为有了完善的公路体系变得越来越频繁,地区之间经济增长互相作用。公路作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幕后推手”,功不可没。其中尤以山区发展最为明显,山区地带由于缺乏完善的交通体系,“山里的东西出不去,山外的东西进不来”一直是困扰山区实现经济发展,改变落后面貌的重要因素。而在一些公路铺设较为全面的地区,有了便利的交通体系,山里的人走出去了,山里的物被运出去了,山外的人走进来了,一些山区通过政府自然开发以及环境改造工程,以及交通水平的提高,大力发展旅游业、畜牧业、种植业将一些产品输出,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逐渐改变落后面貌,作为连接山区与城市之间的纽带,公路运输对于推动区域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如何促进公路经济发展

促进公路经济发展对提高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公路经济发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需要针对公路经济发展的现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公路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公路发展之间的联系、公路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公路运输对于推动区域市场经济发展具有的作用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探究,进而为如何促进公路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3.1制定完善的公路管理制度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任何行业在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都应该具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公路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如加快公路经济发展、提高公路经济发展效益、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益、维护公路发展正面形象、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出现等管理制度。确保公路发展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公路管理制度以及公路发展经济体系在今天现有尤为重要。对于在公路发展中一些基层单位出现的诸如:迟到早退、无故旷工、工作态度散漫、财务征收杂乱等现象,要及时的进行管理与遏制,通过制定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对这些不利于塑造良好公路人形象的公路经济发展现象进行严厉的打击。通过实行有效的财政制度,对于在工作中乱收费、违法收费、将公家费用中饱私囊等行为有效予以打击与制止。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对于在公路建设中涉及到可能会使公路建设成本出现偏差,公路建设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等现象,公路建设使用寿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因素,通过系统性的制度与核算政策确保工程质量以及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制定完善的公路管理制度对于促进公路建设以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确保公路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3.2提高公路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促进公路事业良好发展的保障,管理人员与职员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公路部门必须要对职工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以及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通过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其思想解放,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责任心以确保公路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对领导班子进行思想教育,领导班子作为部门的领头羊,其日常性以及思想观念对员工具有一定的影响,对领导进行思想教育,促使其转变不作为的形象以及思想观念发挥领导的领头羊作用,通过这种标榜的模式,在部门内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进而为构件和谐单位作保障。新时期,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公路行业发展同样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参与。作为具有专业素养以及职业操守的人,人才在行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智囊团,是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公路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公路建设是一项极为精密细致的工程,在公路铺设过程中,公路质量的好与坏以及公路使用寿命的长与短,对公路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公路质量的好与坏、使用寿命的长与短与公路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以及责任意识息息相关。公路部门需要不定期的开展一些与公路建设相关的技能培训课程,通过这种培训课程,一点点的去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为公路建设提供智力保障,进而为公路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与质量等方面保障。

3.3加强对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公路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具有一个漫长的设计、修建以及后期养护的过程。随着近几年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公路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脚步。公路建设由于其资金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很难快速开展,公路建设后期的的保养工作也是目前公路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快公路的建设脚步,资金短缺是其面临的最大难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保证公路质量,就必须尽量降低公路修建时的费用,这就促使我们面临着另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公路修剪后期的养护工作。公路养护是意见及其繁琐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加强公路养护对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对公路养护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在不妨碍公路正常运营的情况下,需要对公路养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与勘查,进而为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作准备工作。公路养护工作同业也是一项预警工作,公路养护人员需要对公路应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及时的盘查,提前预警以保障其能及时的对出现的问题作出解决措施。要保障路面设施的完整度,以及路面排水系统的完好性,公路养护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对排水系统的维护,在实际的路面处理环节,很多公路都是由于没有及时的将积水进行处理,进而造成路面损坏等严重后果。在雨季尤其需要狠抓排水系统的建设与养护,要保持路面纵向、横向排水系统的完好,加强对公路的养护工作,进而确保公路能正常运用。

篇(4)

1、 经济主导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产生了社会分工,出现了商品交换,逐步形成了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城市。1784年,瓦特发明蒸汽机,标志着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蒸汽机提供的集中力,使工业摆脱了过去靠人力及水力的状况,并创造了在城市集中的可能,使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农民渗入城市就业,使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使城市迅速发展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如日本东京,在讨论战后东京重建规划时,东京人口不足100万人,随着战后几十年经济、技术的发展,东京人口现已达1500多万人,城市规划日益扩大,成为世界著名的现代化特大城市之一。许多国家城市发展的实践过程可以证明,经济主导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2、 市场经济主导中国城市迅猛发展

在1949年至1978年间,中国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城市发展较长的时间内,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自党的以来,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逐步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轨道,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经济发展迅速,带来城市发展迅猛。以深圳为例,深圳是实行市场经济最早的城市,在特区建立初期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鉴于过去30年县城人口保持2.7万,建成区仅3平方公里的基础,城市布局按照二、三十万人口来考虑,在当时已是大胆的构想了。几年后,特区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已超过三十万,于是重新调整城市布局,按五、六十万人口来考虑,在1984年的总体规划,提出按照80万人口规模来控制,而现在已是人口超过100万的现代化大城市。中国许多城市发展的实践过程表明。市场经济主导中国城市迅猛发展。

3、 市场经济主导中国城市发展的本质原因

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动辄人口100万,用地100平方公里。从形势上看,好像是只有通过扩大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才能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实质上取决于城市自身的再生能力。发展市场经济明显增强城市的再生能力。一方面市场经济改变了计划经济仅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单一模式,使经济结构、投资结构多元化,既有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建企业,也有外引、内联、合资、独资、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这使城市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带动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城市就业人口相应增多,使城市人口迅速增大。另一方面发展市场经济,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行政、税收等多种方式能相应地收取较多的城市配套费,建设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就有了根本保证。反之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能为引进建设项目改善投资环境,从而促进城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再生能力的增强。上述两方面就是城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比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发展更快、更好的本质原因。所以市场经济是主导城市发展的内在因素。、

二、市场经济主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前面已说明,市场经济主导城市发展,就必然主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从政策导向上讲,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是我国的工作中心,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要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工作。市场经济对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主导作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要进行经济论证。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首先要制定城市总体发展纲要,而经济论证则是发展纲要的首要部分。进行经济论证是突出市场经济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经济论证就是针对市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条件,进行综合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确定市场经济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和目标,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运算,得出各个时期市域城镇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等具体数字,从而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尤其是近期规划提供科学的经济依据。进行经济论证时,既要解放思想,集思广益,要有超前意识,更有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切忌急于求成,标准过高的倾向,以免给整个城市总体规划与就是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以前,许多城市没有编制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即使编制过也没有请城市规划部门参加。面对这种情况,规划部门不能走老路,把计划部门或者是市领导决策的经济发展计划,当做指令性计划来执行,据此计算城市总人口和总用地,然后画在图上了事。这就要求规划部门在编制城市规划纲要时,进行经济论证,与全市的经济发展计划接轨,经过反馈取得协调。

(二)市场经济要求扩大市域经济分析研究视野,深化市域宏观经济分析。

市场经济突破以往行政区划的界线,加强了城市与城市、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这就要求扩大市域经济分析研究视野,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认识市域经济的发展优势及制约条件,评价市域经济发展条件,必须以上一层的区域分析为背景,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就区域论区域,并以此条件分析为基础,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市场经济也突破了意识形态不同的障碍,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评价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经济发展条件,要以世界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为背景,也要分析研究倘若中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以后,城市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思考城市总体规划如何去适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城市的总体发展,不能靠国家恩赐计划性建设项目,要依靠发挥城市本身的潜力,因此更需要深化对当地的地理区域、经济辐射和吸引影响、资源、交通、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分析,才能准确地拟定城市性质、城市发展的规划和方向。

(三)市场经济要求强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整体性

《城市规划法》中明确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应包括市域镇体系规划。市场经济也加强了城市。区域间的经济、社会联系,这就是要求把整个市域的各个城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依据市域经济条件分析,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确定各个城镇的职能分工,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人口发展与就业,交通与运输和各项基础设施。研究如何发挥市域的整体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完善和强化市域中心城市的综合职能作用,强化城市对周围市域的辐射力和吸引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政府对整个市域宏观调控的作用和功能,才能更好地协调和加强城市与周围市域间的经济、社会联系,促进整个市域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所以市场经济拓展了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区域和规划概念,改变了过去只规划城市市区的做法。

由于市场经济加强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对于联系密切,规划范围跨越市(县)行政区域的地区,应把这一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由有关市(县)联合组成规划工作班子开展城镇群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四)注意考虑和把握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关键环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要有相应的思路和对策。

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其关键环节可归纳四个方面: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交通运输、通讯网络。商品生产与交换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基础,交通运输与通讯网络是联系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必要条件。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需要思考和把握这四个关键环节,这也是体现市场经济主导作用的主要方面。

关于商品生产,城镇商品生产的部门是工业,城镇总体布局要选择条件的地域建立工业小区,条件适宜的城市,要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许多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年实践的情况表明,由于经济结构、投资结构多元化,增加了建设项目的不定性,也使许多情况难以预见,因此,开发区实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按使用性质实行地块划分,各项控制指标要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用地内适建项目可考虑置换或兼容。这样,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作为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在用地情况发生变化进,仍能起到指导和控制作用,也让投资者在选址方面有更在的自由度,便于吸引投资由于建设项目的不定性,开发区总体规划原则是,控制近期规划与建设,留出发展余地,依靠城市再生能力,分阶段滚动发展。城市房地产开发可划为商品生产类。要结合旧城改造,搞好房地产开发规划。受级差地租的影响,城市中心地区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规划上要做出安排,要在平衡环境容量和基础设施负荷的前提下,努力发挥土地使用效益.

关于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的总和称为市场,城市是商品的集散中心,因而是市场中心.城市是依赖市场的是中心作用,才显示对周围市域经济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城市只有培育市场,特别是要素市场,才能强化城市的辐射力.为繁荣城市市场,就需要建设商业区或集贸市场,特别需要大力发展生产资料市场,积极培育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劳务、信息和房地产等要素市场。这要求将市场培育从城市总体规划上作出安排,城市有必要把市场培育规划作为专项工程规划进行考虑,按照一定的服务半径统筹安排,这样便于政府宏观调控。

当前,集贸市场规模发展不足,致使许多商业个体户以街为市,占道经营,造成城市交通混乱,严重影响了城市怕交通秩序,这一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要充分估算个体经营者的数量,用时规划和建设一批规模适度的集贸市场把常在道路上经营的个体户请到集贸市场来做生意。这样既繁荣了城市的市场,也为城市保持正常的交通秩序创造了外部条件。关于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需要交通运输。现代城市往往是现代交通运输枢纽,它以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以及地下铁路、电车、汽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组织城市内外交通运输。要实现城市现代化,特别要有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和运输系统。这要求作好市域交通与运输规划。大城市要尽快考虑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建立,要充分估计家用小汽车的发展,用早采取对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要从规划上落实。要搞好航空港、火车站、高速铁路客站、城市货运中心与城市道路系统的联接。

篇(5)

中图分类号:TE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石油也逐渐向国家化一体化开采和开采资本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趋同发展对石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行业标准,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我国石油钻井企业相比欧美等其他知名石油公司来讲,面临行业起步时间晚、设备配套有差距、行业核心技术的掌控、使用和研发能力相对较弱、作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各方面各层次上的不足,如何弥补这些不足之处,在世界石油勘探开潮中实现守稳国内领域,抢占国外资源进而实现海外“半壁江山”的油气战略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为此,笔者首先将从国际、国内石油钻井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予以论述。

一、石油钻井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

1.国际石油钻井市场经济的现状。由于国际钻井工程承包市场不断的增加,导致全球钻井工作量得到持续的增长,钻井市场的各项钻井指标也在同步增长。据相关资料统计,全球在用钻机数量从2007年的4870台增加到了2009年的6897台,增幅达到29.3%。在用钻机数目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俄罗斯与加拿大,其中美国在用钻机量占全球在用钻机总量的25%。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钻井总进尺为20.5亿万米,钻井10.5万余口。

2.国内石油钻井市场经济的现状。据非官方统计,我国2007年全国总钻井数目为16300口,总进尺3718万米,我国年钻井总数仅占世界钻井总数的15%,年进尺仅占世界总进尺数的18%。但是到2009年仅中石油就实现了钻井专业完钻井12900口,钻井进尺2479万米,其中国内完成11570口,占89.07%,国外1330口,占10.73%。石油钻井在国外的主要作业区域有委内瑞拉、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苏丹等,而国内钻井市场近年来由中原地区逐步向西部推进。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西部地区拥有大概53万平方千米的可供油地区,蕴藏着超过198亿吨极的丰富油气资源,是我国在新世纪进行油气开发的战略地区,同时还是国家在新时期油气开发的重要战略接替区域。目前,西部地区的油田主要包括塔里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塔河油田、吐哈油田以及胜利油田新疆勘探开发新区等大型油田,这些油田在开采过程中都实施油气并举的战略,通过西气东输的战略来实现油田效益的持续增长。

二、石油钻井市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石油钻井市场的经营过程中,不同国家根据国情、地区特征和企业自身特点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采用不同的经营模式,如美国石油跨国集团多采用发展战略是美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日本则是日本—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我国油气发展战略则是:我国西部和中亚地区,中东、俄罗斯和南美地区,北非这三个战略开发区域。在细分我国石油钻井市场分布区域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石油钻井行业设备、人员素质、技术研发等现状,笔者认为要提升我国钻井行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国家制定的油气发展战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强化:

1.加强人员管理,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人作为推动整个石油钻井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由于行业特点决定了大多数员工都是在野外进行作业,长时间远离家人,情绪难免波动,从而可能引起不安全作业,因此,应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企业对员工的关怀和关爱,让员工能够心无旁骛地安心工作。其次,培育能满足不同作业市场需求、不同层次要求的复合型员工。在全球一体化服务的当下,只有发挥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软实力”才能实现更快更好地占领市场,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自主培训、送外培训以及增加国外项目作业的方式来提高人员技能,提升人才素质,从而打造高端技术人才,实现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2.持续开展技术研发,推广使用新技术,适当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消化吸收再创新利用,提高石油企业钻井设备的竞争力和科技技术实力。打仗靠枪好,钻井当然得靠先进的设备。目前,美国、俄罗斯等国都使用上了智能钻机、超深井钻机,这些设备的使用在节约作业时间、减少人工、加深钻井井深等方面都具有传统钻机无可比拟的优势,我国钻井行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获得更多的机遇,就必须加强设备的配套,投入更多的资金自主研发或引进更先进的钻井设备,增加企业竞争的“硬实力”。同时,加快国产技术的配套集成,加快瓶颈技术的攻关,注重新能源勘探开发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3.积极开展与国外知名钻井公司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积极开展与斯伦贝谢、威德福、壳牌、雪佛龙等国外知名石油钻井公司的合作,通过联合投标共同进入新开发区域进行作业,通过联合作业而学习其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方法和标准、以及先进的钻井工艺技术,并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模式。

4.注重环境保护,切实履行好环境保护职责。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能源开采量持续攀高,由此对环境的破坏也不断加大,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是一个有责企业应切实履行的职责。为此呢,应该持续推行节能降耗,加强安全环保,减少或杜绝环境污染,实现石油资源的可持续钻采。

5.强化石油钻井企业的品牌战略经营。当前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形式已经由单纯的技术竞争向品牌、名牌方向竞争,其归根结底为质量与信誉的竞争。因此,石油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应该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提高企业信誉两个方面工作的强化来实施品牌战略。只有这样,石油钻井企业才能做大做强,依靠品牌来拓展钻井市场。

三、小结

我国石油钻井业务应在现有专业化发展模式基础上不断完善,逐步实现专业化、一体化、集约化,同时抓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要积极与国外石油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持续不断地开展技术攻关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切实搞好生产经营中的环境保护,从而实现能源行业的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志国,陆冉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5).

篇(6)

一、引言

在1998年以前,中国的棉花加工企业仍旧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因为棉花市场尚未放开,而生产和价格都由国家进行控制,并且收购和销售环节由供销社统一经营。199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逐步建立起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棉花资源合理配置的新体制。从1999年开始,棉花流通领域开始出现松动。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了“一放、二分、三加强,走产业化经营路子”的改革思路,从而使得新的棉花流通体制基本确立。

国家相继放开棉花市场,为棉花流通开辟了新的道路,棉花加工企业更是异军突起。按照国务院的决定,凡符合《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经省级人民政府资格认定的国内各类企业,均可从事棉花收购。棉花市场放开后,棉花加工企业根据市场合理安排自身的生产与经营,经济效益明显增长;由于国有企业占据资金、设备以及技术和人员方面的优势,规模迅速膨胀,依靠其雄厚的实力,很快赢得了市场;同时,打破了棉花经营中的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实现多渠道经营和有序竞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调节棉花生产、流通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私营加工业的成长带来了发展空间。目前,棉花加工企业已经从计划经济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现在市场上具备棉花收购资格认定的企业有8000家,但据棉花协会不完全统计,实际存在的收购企业达1.8万家。

放开棉花购销的政策的实施,意味着几十年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形成的棉花加工行业体系被彻底打破,一种新型的、具有活力的棉花加工新格局、新机制将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棉花加工企业如何适应新形势,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棉花加工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放开棉花购销渠道后,我国仍然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凡符合《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经省级人民政府资质认定的国内各类企业都可以从事棉花收购、加工业务。因此,供销社棉花加工企业要抓住深化市场化改革的机遇,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广采博览,以新的姿态迎接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

(1)棉花加工企业的机遇。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棉花加工业将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这正是涉足国际市场的有利时机。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发挥集团优势,做到优质、高产、安全、低耗,才能以优质的、低廉的棉花产品扩大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从而促进我国棉花生产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同时,放开棉花购销渠道,更有利于棉花加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社会经济实力充实自己、发展自己。

(2)棉花加工企业面临的挑战。首先是来自国内的挑战。放开棉花购销渠道以后,棉花加工企业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非棉花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涉足棉花加工行业,使加工能力已经过剩的现有棉花加工企业受到严重威胁,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在所难免。对此,棉花加工企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其次是来自国际的冲击。“入世”以后,国外一些棉花财团,会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到中国的棉花加工行业。他们有可能不惜代价,占领中国棉花市场,直接挑战中国的棉花产业。一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景象可能会在棉花加工行业发生,并最终达到平衡,形成新的格局。

三、市场经济背景下棉花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棉花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现象是比较突出的,棉花加工企业的实力与规模仍然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国内和国际棉花市场。

(一)重复性投资严重,原料供应紧缺,造成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由于市场的放开,棉花加工企业经济效益尤为可观,一些小型棉花加工企业纷纷上马,棉花加工能力急剧扩大,虽然当地许多棉贩每年都会从相邻棉区购进大量棉花,但仍然不能满足当地棉花加工企业的生产需要,企业普遍存在着开工不足和设备闲置的问题。

(二)技术装备落后。由于我们国家棉花市场长期没有放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棉花加工企业缺少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所以,长期以来棉花加工企业的设备存在老化想象,不能够适应提高生产率的要求,这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棉花加工企业实行《经营许可证管理制度》不规范。国家放开棉花市场,只是不再由政府直接进行统购统销,改为许可证管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棉花加工企业必须持有省级以上工商、计划、经贸等五部门核发的《棉花收购与加工资格认定证书》,但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这部分无证企业给予一定的保护政策,使得新上无证棉花加工企业越来越多。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新上棉花加工企业并没有棉花加工许可证。

四、市场化条件下棉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的对策

针对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棉花加工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目前棉花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当引起重视:

篇(7)

1.1成本难以定价

房地产市场化,住房商品化,那么住房的价格自然要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市场化本身存在很多问题,因为与房地产相关的一些东西难以由市场来正确定价,房地产成本就不能完全由市场决定。土

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稀缺资源本身就不是一种商品,虽然表面上可以在市场上流动,但其价格很难反映其真实价值.而且其定价权往往掌握在政府手里;房地产开发成本中的与政府有关的一系列费用根本

没有办法用市场来定价。因此.商品房成本中只有建筑安全成本真正是由市场来定价的.而总成本不能很好地由市场来定价。

1.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冲突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于情于理人民都应该居有其房。但是我国实行的又是市场经济.住房商品化.老百姓要到市场上去买房子,但又买不起(有效供给与真实

需求脱节),买不起的原因之一又是土地价高导致房价高,这就是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冲突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反映。

二、当前商品房价格剖析

研究房地产市场不外乎三个理论——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极差地租理论。探讨房价的总体水平从前两个规律人手就可以了。

讨论房地产市场需求要区分两个概念:有效需求和真实需求。

目前,中国住房的有效需求和真实需求都非常强劲。高收入群体除了真实需求外还有很大的投资需求,低收入群体没有合理的居住条件,形成很大的真实需求。但是,有效需求与真实需求重合率并

不理想,真实需求难以与供给挂钩,不能得到很好地满足。因为有效需求方形成一个强大的“资金池”,足够吸纳供给方提供的商品,这个“资金池”在有效供给与真实需求(没有能力购买的真实需求)

之间建立了一道隔离墙,这个隔离墙不仅割断了供给与没有能力购买的真实需求,而且还会将两者的距离越拉越大,导致房价越来越高。这是近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

三、对解决我国房市问题的思考

1.政府应该在房地产市场中发挥什么样的调节作用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政策干预一次,房价上涨一次”的现象?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得到解释。以提升利率为例,政府提高利率不但加大了开发商的财务费用,从而加大开发成本,而且这种政策加大了

市场风险,使前景变得不明朗,开发商必然要求提高投资的风险溢价补偿。在供不应求的强大“资金池”面前,开发商自然而然地会提高房价。

2.构建第二个房地产市场,形成二元房地产市场体系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使住有所居,这使我国发展廉租住房的政策得到明确,为政府调节房地产市场指明了方向。政府调节房

地产的重点要放在建立隔离墙外的第二供给上。我国政府在十七大之前已经开始采取措施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如建立廉租房制度、提供经济适用房、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行旧村改造工程等

。但是这些措施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在政策上也没有提升到一定高度。十七大的召开,大大提高了这些措施的政策高度,可以想象未来的执行力度也将大大加强。因此,未来几年,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

房将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有一个重点。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将形成一个市场主导型的商品房市场和政府配给式的商品房市场共同存在的二元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善同,侯永志.中国城市化状况与政策取向[J].经济参考研究,2003(2)

[2].杨明炜,王小广不要让高房价损害宏观经济[J].中国经济时报,2004.3.8.

论文关键词:房地产市场思考与探讨商品房价格

论文摘要: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可还是有很多居民买不起商品房.这是目前我国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将运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来讨论目前我国房地

产市场的高房价问题,并揭示房地产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在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Abstract:Theeconomydevelopsfast,therealestatemarketislikearagingfire,theresidentmaycontroltheincometopromotelargely,mayhavemanyresidentsnotto

affordthecommercialhousing.Thisisapresentourcountry''''srealisticquestion.Thisarticlewilldiscussthepresentourcountryrealestatemarketusingthelawofvalue

andthesupplyanddemandrulethehighhousepricequestion,andwillpromulgatetherealestatetotakeaspecialprofessionsomequestionswhichwillexistinthe

marketabilityprocess.

Keywords:Therealestatemarketpondersanddiscussesthecommercialhousingprice

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可还是有很多居民买不起商品房.这是目前我国的一个现实问题。深入研究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

篇(8)

在不久前闭幕的江苏“两会”上,一个数字令人印象深刻:10%。这是该省为“十二五”设定的GDP增速目标,它比“十一五”时期下降3.5个百分点。此前,上海和浙江已宣布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目标,均为8%。在多年来两位数增幅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目标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属于靠后。

”在经历多年领跑之后,长三角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将整体进入相对低速的增长通道。”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说。

区域面积仅占全国2%略多的长三角,贡献着中国五分之一以上的经济总量。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GDP乎均增速为12.6%,全年经济总量接近7万亿元,有13个城市GDP超过2000亿元,其中6个城市GDP超过5000亿元,总量排前五位的城市为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和宁波。

正在经济快车道上行驶的长三角各省市为何不约而同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踩刹车”?郁鸿胜说,这不是行政命令使然,而是传统发展模式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遭遇瓶颈之后作出的战略抉择。

既能领先发展 又能率先转型

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之后,长三角的投资密度、环境承载能力等均已接近饱和。而且,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频波动,外向度过高也使该区域的经济发展风险不断加大。

在《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是这样描述浙江省“十一五”状况的:“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产业层次低、创业能力不强、要素制约加剧等问题依旧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服务业比重和城市化率还没有达到‘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这样的认识,在长三角省市中具有代表性。

于是,转型成为长三角省市的主动选择。较早转型的上海,其2010年CDP增幅为9.9%。上海还取消了对区县负责人的“GDP排名”考核。而这背后,是上海同时在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全国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蓄势担当“二次领跑”的历史使命。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蓝蔚青说,“十二五”期间,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转型升级,“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增长速度上,有利于集中精力抓好转型升级”。

“长三角的减速发展与前两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而降低增速完全不同。”郁鸿胜说,“既能领先发展,又能率先转型,这是长三角经济成熟度高的表现。”

减速实为“蓄势”期待再度发力

8%、10%的增速目标实在不够起眼,但谋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长三角省市减速实为“蓄势”,是为再次发力领跑。

篇(9)

如今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整个营销环境。市场营销观念从产品观念、生产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到社会营销观念的逐步演进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发展和变化的,每一种营销观念都深刻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营销理念已经表现出了诸多与新经济不相适应的方面。应该看到当前一个时期以至未来,营销观念的发展将着重体现“战略、合作、知本、顾客”四个方面。

营销理念将更加重视战略。传统计划经济下诞生的国有企业,甚至包括一些知名的民营企业,大都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和长期的战略规划,常常为了追求眼前的利润,只重视商品一时的畅销,不注重维护、创造企业的经营特色,在生产经营设施和技术开发上不愿进行大的投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特征明显。

更加重视合作。“商场如战场”,竞争的成功建立在对手失败的基础上的,这是传统的竞争观念。这种观念在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看到的国内企业竞争基本上都是低水平的价格战和广告战,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这种传统的营销竞争观念显然落伍了,客观上要求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的战略联盟、企业间合作已是大势所趋。

更加重视“知本”。以前企业营销活动中更多地依靠的是有形的资本,一旦资本缺失,营销活动就难以开展。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知本”即营销人才的作用,没有资本但如果有“知本”,企业营销同样可以开展。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曾经说过:“如果我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财产,而只要我们的员工还在的话,我同样可以重新开始。”从这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营销“知本”的重要性。“知本”,是未来营销致胜的核心资本。

更加重视顾客。从营销观念的发展进程中就可看出,每一次营销观念的重大变革,无不是向重视顾客方向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未来营销观念的演进也是如此,不过,更加重视的是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差别化需求亦或更加细化、深化的需求。

2不局限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孤立的确认营销策略

提到营销策略,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多会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四个方面着手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分析。那么,这孤立的单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营销策略发展的需求的。

2.1服务的价值将高于产品本身。

在产品方面。随着市场由以“产品技术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服务正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据有关调查显示,服务正在成为IBM最大的一张王牌。2001年IBM服务的营业收入占IBM全部营收的1/3.在IBM的盈利模式里,有这样一个算式:产品+服务=1+3=4,也就是说,1元的产品加上服务后可以卖到4元,这充分体现了服务的价值。

2.2知识因素、创新成本将计入产品价格

在价格方面,价格构成因素发生变化,知识因素、创新成本等计入价格之中;价格导向发生转变,即由传统的以生产成本为导向的定价策略转为真正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定价策略;定价方式也发生变化,通过网络技术运用价格策略的方式出现。

2.3营销渠道结构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转变。

如有的企业由多层次批发环节变为一层批发,还有一些企业在大城市设立配送中心,直接面向经销商、零售商提供服务。这种扁平化结构的销售渠道通过通路层次的减少来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增加了品质保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把握消费者需求。渠道方式实施E化分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渠道E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E化渠道以跨时空、交互式、拟人化、高效率为特征,能够适应新经济时代消费者快速、便捷并富有个性的需求。

2.4网络广告、网络公共关系将成为促销的新兴手段

网络使得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公众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互式沟通,站点宣传、网上新闻、栏目赞助、参与或主持网上会议、发送电子推销信、在网络论坛和新闻组发送信息传单等等网络公共关系出现。与此同时,电子邮件广告(E-mail)、电子公告牌(BBS)广告、Usenet广告和Web广告等新型网络广告形式将成为未来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习型、网络型、虚拟的组织将成为营销组织建设的发展趋势

未来营销组织的发展趋势主要朝向学习型、网络型、虚拟三个方向发展。

首先未来的营销组织将是学习型的营销组织。圣吉博士在《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它是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对4000多家企业的调研而创立的一种具有巨大创新意义的理论,如今愈来愈引起理论界及企业的浓厚兴趣,并被喻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他在研究中发现,1970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大公司,到了20世纪80年代已有1/3销声匿迹。通过深入研究,他发现,是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和成长,并最终导致组织的衰败。组织智障,顾名思义,指的是组织或团体在学习及思维方面存在的障碍。这种障碍最明显地表现在:组织缺乏一种系统思考的能力。这个障碍对组织来说是致命的,许许多多的企业因此走向衰落。因而要使企业茁壮成长,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即将企业变成一种学习型的组织,以此来克服组织智障。

其次网络型营销组织将是未来营销组织的潮流。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激化和复杂、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很多企业已逐渐认识到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改变组织结构,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靠单干保持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战略联盟的道路,营销的重点从交易转至关系,采用关系营销战略,进而又不断地转移到管理独立组织间的战略联盟,企业从交易型营销向网络组织型营销模式转变,企业及其市场环境间的传统外部界线变得日益模糊不清,企业不断开发与供应商、分销商、顾客的战略营销伙伴关系,以取代传统的竞争模式。西方国家已出现了营销交流公司、营销联合公司、虚拟公司等网络组织形式,通过网络的开发,网络成员都提供了一种其他成员所缺乏的核心能力,网络成员通过高度复杂的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互相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价值增值系统,为企业带来优势。

篇(10)

新经济的实质是高新技术与新金融的有机结合、交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在新经济时代,高新技术和新金融是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两大支柱,两者缺一不可。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如果仅有发达的科学技术而没有一个功能强大的金融体系和良好的金融环境,科学技术的经济增长效应将大打折扣;如果仅有一个金融体系而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支持,则这种经济迟早会成为泡沫经济。所以,一个经济体要想在新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既要有先进的高新经济基础,还要有健全、发达的新金融体系和良好的金融环境。而且,正确认识新经济,认真研究新经济条件下金融发展的新现象、新规律,对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是十分必要的。

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与不断转型,以及金融制度的不断变迁。新经济在发生着一些影响。金融创新的程度和速度也随着信息通讯技术革命的兴起而大大加快,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和特点,这些变化和特点既是新经济革命的结果,也是促成新经济革命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可以说,金融市场的演变和新经济的发展互相影响,二者存在密切的联系。

一.新经济下的严峻考验。

首先,对货币资金运行的影响。由于新经济的发展,货币资金运动产生了又一次“大提速”,这次“大提速”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不仅极大地节约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特别是随着纸币而产生的、具有纸币某些职能的信用工具大量使用,更极大地加深了整个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拓展了货币的职能,这也是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互联网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带来的必然结果。实际上,当货币资金运动的载体电子化、货币资金运动的路径网络化之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金融市场得以形成,资金的融通、资本的流动,完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资金配置引导全球资源配置的功能迅速提升。

第二,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爆炸性增长带动了无形资本投资的热潮,大量新产品和新服务被创造出来,对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的重要设计也迅速进行。由于这些变化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企业的短期赢利状况也不能反映其长期生存状态,因此股票市场的价格出现许多的不稳定。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加速、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竞争的加剧都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巨幅波动,这成为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三,对金融机构的影响。金融机构能够快速地处理和传递大规模的信息,传统体制下严格的专业分工将经受强烈的冲击,各种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日趋类似、非金融机构也同样有能力提供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因此,不同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将趋于模糊。

第四,对风险投资市场的影响。新经济可能导致金融泡沫的出现。在新经济背景下,由于对新经济产业的前景充满信心,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大多数投资者对新经济产业进行投资,可能造成新经济产业的服票价格远远超出其实际价值,从而导致金融泡沫。

最后,新经济对中央银行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新经济的发展,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出现可能导致货币政策的失灵,同时,电子货币的出现也使得中央银行的传统地位受到挑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能力可能降低。

一.新经济促使金融业的发展。

首先,提高金融市场的交易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金融工具在传统的货币、证券、债券和存款的基础上,出现了电子货币;交易方式在传统的人工交易的基础上,出现了电子交易、网上交易等新的交易方式。电子货币、电子交易和网上交易的出现,使交易的效率大大提高:不仅大大简化了交易的手续,降低交易成本,而且提高了交易的成功率。

第二,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和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统计方法和监督管理手段应运而生,为中央银行进行有效监管创造了条件。

第三,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电子银行业务蓬勃发展。网上银行打破了传统金融业的地域的局限,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提供的电子支付结算服务、电子数据信息交换和电子资金转帐等都在网上实现,不仅为广大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而且节省了交易费用,提高了银行的经营效率。

最后,在新经济时代,全球金融体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金融市场上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和交易品种的不断丰富,将吸引更多的金融交易从传统的金融机构转向金融市场,以银行为主体的传统金融体系正在转向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新金融体系――从透明度低的金融机构转向透明度高的服务机构。在新金融体系的架构中,银行扮演的角色逐渐弱化,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更多地由资本市场来承担。因此,在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特别是风险资本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推动了新经济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能够有效地转移或规避各类风险,降低借贷成本,提高资本运用的速度和效率,从而提高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另一方面,风险投资的发展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推动力。

二.新经济下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国家,后进的现实和国情的比较优势意味着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须发展和完善传统经济。但是,人口与自然资源比例的失调、经济改革和增长的压力又决定了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新经济,以赶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因此,发展新的经济客观上成为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

加强对新经济产业投融资政策的倾斜,为社会化风险资本进入创造条件。由于新经济企业在开发、初创阶段的失败率较高,因此,政府的投融资政策需要从对新经济企业的全过程支持转向重点支持其初创时期。具体来说,可以由政府作为出资人成立风险投资机构,出发点是为社会化风险资本的进入创造条件。

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资本市场体系,为新兴科技企业的成长提供后续融资渠道。这也符合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逻辑。从美国新经济发展经验中可以看出,推动新经济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资本市场。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风险资本的正常运作必须有一种有效的退出机制,以此来保证风险资本的收益分享与风险规避。

上一篇: 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 下一篇: 社区治理经验交流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