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和教育研究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4 17:09: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心理和教育研究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心理和教育研究方法

篇(1)

就初中英语教育工作来讲,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上的创新有利于全面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与品质,使学生运用创新性思维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对初中英语教育中创新理念的内容以及具体创新方法的内容进行重点研究与探索,促进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一、初中英Z教育中创新理念的应用

1.语法教学创新

初中英语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创新理念是对于语法教学的创新。其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得以体现。第一,就语言结构上来讲,需要充分运用图表进行表达,使英语的语法结构具有明确性。第二,对于语法的训练项目需要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第三,教学的具体方式需要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第四,注重对学生语法的实战化训练。

2.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创新

英语阅读与写作的创新是初中英语教育中进行理念创新的另一种模式。我们需要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培养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与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他们的英语阅读、写作成绩,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初中英语教育中应用的创新方法

1.明确教学的主体

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一种创新方法。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没有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思维与个人兴趣。因此,开展以学生为英语教学主体的课堂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充分运用网络多媒体、微课教学模式、云教室等技术手段与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英语教师通过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讲述灵活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对于英语知识的主动学习精神与探索能力。

2.活跃教学的氛围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非常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相关的工作,达到这样的效果。第一,对于学生采用英语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相关安排,使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促进他们英语学习成绩的提升。第二,应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彼此之间进入具体的英语语言训练环境中,全面提升他们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第三,鼓励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认真交流,对于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第四,充分尊重与发展每个学生的长处,使学生养成对于英语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对于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充分的思考与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

3.开展课外活动

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英语创新的另一个具体方法是开展课外活动。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英语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理解与学习,并且在这种学习中提升自己对英语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具体来讲,首先,积极参加英语讲故事、英语诗朗诵、英语演讲活动、英语猜谜、英语成语接龙等,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对于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充分运用,培养自己的独立运用意识和创新思维,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其次,在参加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深刻剖析与总结,寻找自己的不足,以便于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训练,全面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质量与效率,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创造出好的基础。比如,英语语法的合理运用、语言的灵活表达、英语单词的大量积累、注重英语写作的技巧、训练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等等。这些工作的具体训练会促使能力的提升。

对于初中英语教育中创新理念与创新方法的科学研究,有利于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可以对于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实践化应用,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对于初中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王晓琳.关于初中英语教育的创新理念和方法的探讨[J].学周刊,2015(1):69.

篇(2)

[中图分类号] C912.64 [文献标识码] B

社区心理矫正在当前的社会管理活动中还是一项新兴事物,要使这项工作能有长足的发展,还需要司法行政机关、基层组织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共同的努力。对于运用社区心理矫正,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实际困难提高矫正效果。

社区心理矫正工作是对在社区内监外执行罪犯进行心理学矫正的专门方式,矫正服刑人员的意识,促使其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诱导其自发的改过,能够适应社会,并预防被矫正者重新犯罪的专业活动。社区服刑人员一般存在三类心理问题:一是一般心理问题,表现为忧郁、暴躁、冷漠或自卑;二是严重心理问题,表现为人格障碍;三是心理疾病,如被诊断患有情感性抑郁症等。心理矫正包括: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

一、在社区矫正中,心理矫正的模式和一般方法

(一)心理矫正的模式

1.完全由行政机关主办:政府建立工作室,组织志愿者开展心理矫正工作;政府规划,向社会购买专业服务。

2.由行政机构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有心理咨询资质的社区矫正工作者自主开展的心理矫正工作;社会机构组织志愿团队,心理咨询师业余参与心理矫正工作。

(二)心理矫正的一般方法

心理矫正的一般方法包括:心理状态的基础性评估;对矫正对象心理状态的矫治性评估;对矫正对象心理矫正工作的跟进措施;矫正对象心理状态的预测性评估;对被矫正人员心理健康的教育;对被矫正人员心理咨询与治疗。

二、对社区矫正中心理矫正的评判和设计

(一)心理矫正对整体的社区矫正工作的支撑意义

为解决社区被矫正者回归社会,给社区被矫正者提供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社会化过度服务,提醒社区矫正者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面临的婚姻、家庭、法律等事物,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辅助被矫正人员改掉原有的恶习,从新做人,正视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感受,能自力更生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在这个矫正中,心理矫正担当的是,一是行动的监督人:收集整理被矫正人各种心理状况的资料。二是行为危险性的评判人:用心理干预手段检测被矫正人,对可能危险性进行监督。三是分类心理矫正的实施人:针对不同类型的被矫正人,注重其个体差异实施针对性心理矫正。

(二)心理矫正工作应达到的目标

1.让被矫正人员了解自身情况和特长。通过对心理矫治,让被矫正人反思自己从前所犯的错误,了解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消除被矫正人心理抵触情绪,诚恳地接受社区矫正。

2.调动被矫正人积极进取精神,唤醒重新生活的勇气。对有悲观绝望心理的被矫正人进行心理疏导,指导被矫正人消除悲观、绝望、忧郁、茫然等思想问题,保持平常心,学会控制情绪调节心情,保持心态平和。

3.改掉被矫正人员的不良生活习气,树立积极健康的奋斗目标。对被矫正人员的不良生活习惯,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地帮助其戒除恶习,纠正社会行为,使其周围的社会成员接纳矫正对象。

4.完善矫正对象的自控能力。对被矫正人员的冲动型犯罪人员,采取心理情绪训练方法增强自控力,培养被矫正人员融入社会的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合作的行为方式,教会被矫正人员克服在社会生活中,可能因外界刺激而产生冲动和过激行为的方式。

5.树立守法意识。使被矫正人员养成奉公守法心态,明白守法与违法的利弊衡量,确立起用合法手段谋生,满足生活需要的观念。

(三)社区矫正工作应当建立与监禁矫正形成对应关系的司法工作系统

在市区县及街道乡镇等各层级的社区矫正机构,设立专门部门,专职岗位,负责心理矫正工作。同时,组织社会团体及社会志愿者开展心理矫正活动。

社会工作团体在心理矫正方面,应突出服务型组织的助人理念,更好地展示出专业特性和服务功能,特别是突显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社会工作者。培养和训练社工运用相关专业技能开展社区心理矫正,依靠心理学博大精深的知识,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被矫正人员发生心理问题,体现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工作的独特作用。

三、开展社区心理矫正工作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心理治疗与辅导人员的业务培训

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社区心理矫正队伍,优化心理矫正资源是社区心理矫正向前发展的正确道路。社区心理矫治活动最终对被矫正人员有多大效果,很大程度是由社区心理矫正人员的专业水平决定。以黑龙江省为例,实行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组织,公检法等部门密切配合,基层司法所具体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来统一领导、部署和协调社区矫正试点的各项工作。在黑龙江省开展社区心理矫正工作的主要困难可以归纳为: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制约了社区心理矫正的顺利开展;社区心理矫正工作者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在专职、兼职心理矫正工作者的资格确认上有待明确;社区矫正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与心理矫正工作要承担的任务不相称;经费保障不足,使社区心理矫正工作开展缓慢;社会公众对社区心理矫正的认知度不高,能参与其中的更是凤毛鳞角。因此,提高心理矫治队伍的专业素质,保证心理矫治活动的专业化运作,还应当以社会资源的整合为主。逐步建立起一支专门从事社区心理矫正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同时保持与社会其他心理学专业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是解决人才匮乏的好办法。

以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社区心理矫正人员的分工来看,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在社区心理矫正工作中起着组织协调和辅作用,而他们一般缺乏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参与社区心理矫治的实际经验,因此提高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在社区心理矫正方面的相关知识尤为必要。通过各种“心理矫正学讲座”“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相关知识,强化职能意识,可以确保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开展各项社区心理矫正工作。社区心理矫正的人员一般只负责对被矫正人员进行心理矫正,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更全面地掌握被矫正人员的全部情况,所以社工在社区心理矫正工作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应当鼓励社工通过短期培训、函授、自学等途径系统掌握与心理矫正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育一支具备心理矫正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社工队伍。还可以通过以师带徒、同事间个案讨论等形式,不断提高社工实际工作能力。

在打造社区心理矫正专业化队伍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专业力量的参与和社会资源的挖掘。社区心理矫正的特点,决定了社区心理矫正立足社区、依赖社区、调动社会力量对被矫正人员开展心理矫正的工作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组织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的心理专家参与心理矫正活动,来解决社区心理矫正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是解决社区心理矫正人才不足的好办法。

(二)克服经费不足的矛盾

各级财政历年来对社区心理矫正的经费投入都是不足的,社区心理矫正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财力的支持和投入,但由于社区心理矫正的开展还属初级阶段,资金不足在所难免。但开展社区心理矫正不能坐等物质保障完善后才开展,利用好现有的物质条件做好心理矫正也是有可能的。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的工作原则是解决经费和场所实际问题的最好方法,把现有的社区办公场所利用起来,把在职、聘用的社区工作人员组织起来开展社区心理矫正培训交流,都是解决经费不足的好办法。

(三)确定心理矫正的内容和项目

针对被矫正人员的个体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正。一是在心理矫正人员与被矫正人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这就需要社区心理矫正人员熟悉被矫正人员的具体情况、家庭背景,对被矫正人员保持热情、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二是全面的心理测试,将其与心理评估结合起来,在专业心理测试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被矫正人员的不同心理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矫正,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通过取得成功的心理测试成果,根据被矫正人员所处的社会环境,选择性的引导被矫正人员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让他们了解自身特点、了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为制定最恰当的矫正计划做好准备。三是在进行准确诊断和评估的基础上,将被矫正人员一个阶段的矫正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为下一阶段的心理矫正做准备。

重视心理档案在心理矫正工作的实际意义。心理矫正档案是通过心理测评、心理评估、心理咨询等方法积累起来的有关被矫正人员个性特点、缺陷、矫正过程及其效果等方面心理资料的系统记载,反映了被矫正人员的心理矫正轨迹,对综合分析及预测其未来的行为倾向,具有重要意义。心理矫正档案既可以动态跟踪被矫正人员的心理状态,保证心理矫正的效果,也可以为开展日常管理、教育学习、公益劳动等提供参考依据,提高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因此建立社区被矫正人员的心理档案非常必要。各社区还应加强信息交流,摸索心理矫正的新模式、新办法。建立社区心理矫正网站或交流社区心理矫正工作报告,组织开展心理矫正科学知识讲座,及时国内外心理矫正方面的最新动态及科研成果,交流各自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促进社区心理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

作为一项科学的社区矫正方式,心理矫正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构成特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心理矫正,探索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矫正的有效途径,是我们追求和想要达到的社区心理矫正工作目标。

[参 考 文 献]

篇(3)

1 研究、探索“提高听说能力”的背景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英语教学难以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需要。从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战略高度看,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特别是面对四、六级改革以及社会的新需求,原来的应试教育已暴露出各种弊端,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同时由于某些学校教师对四、六级考试认识不到位,把重点放到了片面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为考而教,为考而学,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提高,造成普遍的“聋子英语”及“哑巴英语”现象。英语教学费时多,效率低,所以各方面对深化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极为强烈。

因此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势在必行。如何提高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创新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2 研究英语听说能力新教学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英语不仅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更重要的它还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手段。在国际交往中,英语被广泛使用,已成为一种世界上相对通用的语言。因此,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针对大学英语的改革,研究提高听说能力的方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英语教学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其次,从人才培养角度考虑,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外语教学的目的也应该越来越突出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应用能力。英语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学生应用语言的综合素质。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关心的问题。把握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

3 提高听说能力的探索

3.1 提高听力能力 四、六级改革后,听力部分比例和题量大大提高,听力材料涉及对话、讲座、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形式更多样化,这充分反映了提高听力能力的重要性。听力是决定英文水平的要件,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英语交流能力。听的能力是在听的实践中提高的。任何理论的讲解都是辅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以下几点:(1)熟能生巧。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多听、勤听。(2)精听为主,泛听为辅,精泛结合。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有的材料要仔细听,注意用精听来提高准确率。(3)材料的选取要难易适度,并注意趣味性。(4)注重词汇量的扩大,尤其注意归纳一些词组、习语的用法;了解口语表达特点。(5)重视语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6)要学会区分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并忽略次要信息。(7)听力提高并非“听力”提高。它其实代表着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即发音、词汇、词组、习语、文化思维等诸方面能力的提高。(8)增加对英美文化的了解。(9)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同时又贴近生活的一些资料,既提高学生的听力,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

3.2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能力的提高也是这次四、六级考试改革的目的。衡量英语口语水平有四大要点:(1)语音、语调是否正确,口齿是否清楚;(2)会话的流利程度;(3)表达当中语法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4)内容是否充实,逻辑是否清楚。

总的来说,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具体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文化导入,创造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2)学生要熟练掌握口语,就必须掌握范围广阔的、基本得当的日常用语,以服务于交流目的。(3)以主题为基础的训练法。这可使说和写的训练更为有序,目的更为明确。(4)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会话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的练习中,而不是被动的被老师提问。(5)注重话题的实用性与趣味性。(6)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7)复述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将听到、看到和读到的内容经过思维加工,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达出来,进行口语实践。(8)教师还可凭借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图像刺激,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绘声绘色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因材施教,还应从教材中挖掘和创新,通过不同方式把课内外口语训练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活动中去,从而使语言学习变成真正有意义的语言交流。

参考文献

篇(4)

1 前言

威信通常是指领导者在群众中所具有的威望、信誉以及对他人的感染力、号召力和支配力。教师的威信是学生对教师所持有的一种信赖而又尊重的反应态度,是师生之间积极、肯定的关系。

体育教师的威信对顺利进行体育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威信的体育教师指挥自如,事半功倍;相反,缺乏威信的体育教师虽令不行,事倍功半。很多中学体育教师刚刚开始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缺乏教学经验,工作不顺利,甚至遭到学生的直言违抗或曲意敷衍,很难适应中学体育教学。因此,青年体育教师如何在学生中尽快树立威信,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相关因素分析

2.1青年体育教师威信的构成因素

2.1.1如图所示,我们把体育教师的威信看作是强制性效应和自然性效应两部分组成。强制性效应又称为权利性效应,它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称、地位和权利所构成,这种效应是青年体育教师本身不能具备,或者说不能自主的。而真正能够使青年体育教师建立起自己威信的是自然效应部分。

2.1.2自然效应不同于权利性效应,这一部分结构是由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行为所决定的。在教学中探讨对学生能够产生更大刺激作用的自然效应以及它的构成,这对于每一位中学青年体育教师搞好体育教学工作、树立威信有着重要的意义。

3 中学青年体育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方法和途径

3.1 以身作则,加强师德修养树立威信。

这里的师德,应从广义去看,不仅仅是品德、道德,还包括人格影响力、仪表风度等等,因为这些都可以反映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和他对待本质工作的态度。青年体育教师树立威信,首先必须以身作则,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影响学生,将学校体育工作视为培养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自己既成为学生的师长,又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可信赖的朋友。

3.1.1良好的人格影响力

优秀的品格是体育教师人格影响力形成的基础。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激励精神、热爱自己事业、有责任心、生动活泼的教师,其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学生的行为也有规范性和建设性。丰富的情感是体育教师人格影响力形成的催化剂。教师若感情丰富,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处处为学生着想,将换来学生的无限崇敬,由此而导致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其通过感情纽带,将师生双向的教学建立在相互理解、支持、友好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感情愉悦、关系融洽的良好教学氛围。

3.1.2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谈吐

仪表风度是人的学识和内在气质的综合表现。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仪表风度看起来似乎不太重要,但其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教师良好的仪表风度给学生以美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树立自身的威信。因此,青年体育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仪表风度,服饰朴素整洁、大方得体、便于教学,谈吐简洁精练、生动形象,性格活泼开朗,意志坚强、自信,富有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感觉。

3.2 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人与人相处首次接触所形成的第一印象总是很深刻的,也是很牢固的,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青年体育教师来校工作时间不长,学校里的学生对其了解不是很多,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印象的创造实质是其自身形象的自我设计、自我塑造,学生将从教师留下的良好第一印象中认识教师并扩大到他们的其他方面,更有助于青年教师威信的树立。

3.3 具备教强的业务能力水平。

教学是体育教师树立威信的关键所在,教学能力是赢得威信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青年教师不应该刻意追求威信的树立,而应在教学能力的自然流露之后,逐渐树立自己的威信。

3.3.1要有教好的运动能力和示范能力

这两个因素有其特殊性,但也是最基本的能力,是每个体育教师都必须首先掌握的。对于青年体育教师来说,也是展示自己、树立威信的前提。再如教师优美的示范动作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美感,产生崇拜心理,因而受到尊重,有利于树立威信。

3.3.2要具备教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的组织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搞好活动比赛的关键,体育教师能否合理地组织教学,正确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将关系着体育教师的威信。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可以体现出一名体育教师的干练和经验,会使学生对教师有信赖感。

3.3.3 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娴熟的语言运用技巧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若能讲究语言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就既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情感变化,又能给课堂增添乐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产生一种向心力,教师的威信就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定要懂得个体是如何学习和发展的,并能提供机会帮助学生有效地发展自身的体力、认知水平以及社会的和情感的需求。体育教师要制定和执行教学计划,指导体育活动。

3.4应与学生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

心理学研究得出结论:适度的心理距离所产生的人际感召力比“亲密无间”要强得多。青年体育教师活泼好动,与学生有许多共同语言,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但也要注意与学生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做到亲而不密、疏而不远,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树立和保持自己的威信。

3.5 中学青年体育教师如何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从被调查者看,关心、爱护学生是被调查者最为看重的一个因素。学生渴望教师的关心爱护,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如果教师缺乏这种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最终导致教学的失败。关系爱护学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际的行动。教师对学生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关心也会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青年体育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前提之一。青年体育教师在年龄上与学生差别相对较小,更容易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青年体育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一起活动,并及时给予他们指导。青年体育教师只要敞开心扉,热情地与每一位学生沟通,就会受到学生的拥戴。

青年体育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可以使教学工作顺利地进行。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得到身心的愉悦,教师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不断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其威信也将逐渐地树立起来。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 中学生喜欢青年体育教师进行授课,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4.1.2 威信对中学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4.2建议

4.2.1 中学青年体育教师应关心、爱护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4.2.2 青年体育教师应热爱本职工作,并热爱学生。

4.2.3 青年体育教师应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具有敬业奉献精神。

4.2.4 身教重于言教。青年体育教师应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言谈到举止,从思想到行为,真正做到“师者,人之模范也”。

参考文献:

篇(5)

作者简介:王秋生(1971-),男,河北丰润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崔勇(1982-),男,河南漯河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北京 100191)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探索和实践”(项目编号:40037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46-02

随着通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广泛用于军事、航天、航空、遥感、控制、雷达、医学等各种领域。[1,2]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不再局限于通信与电子工程学科,已逐步成为自动控制、模式识别、生物医学、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的重要选修或必修课程。与此同时,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研究日益深入,涉及教学内容[3,4]、双语教学[5,6]、实验教学[7]、辅助教学[8]、教学改革[9-12]等方面。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有如下特点:一是内容抽象。用抽象的数学符号描述数字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二是内容丰富。包括数字信号和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处理技术和典型应用等。三是实践性强。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基本概念来源于工程问题,而分析和处理结果又应用于工程实践。

在自动化学院开设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存在如下问题:课程内容抽象使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与工程联系紧密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课程内容丰富与学时较少之间的矛盾突出;名称相似或相近的概念较多,容易产生混淆;缺少先修课程基础(受学时所限没有开设“信号与系统”课程)使得学习困难;课程设置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适值研究生入学考试准备阶段,部分学生存在抵触情绪。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知识耦合关系的教学方法。它充分利用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通过建立完整的概念体系和知识结构从宏观上理解和掌握授课内容,避免学习知识的孤立性和盲目性。

一、基于知识耦合关系的教学方法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主要讲授数字信号/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典型应用。虽然涉及内容很多,但是彼此联系密切、耦合关系很强。基于知识耦合关系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系统分析和信号分析两个方面。

1.系统分析的知识耦合关系

数字信号处理的系统分析以线性时不变系统为对象,以傅立叶变换和z变换为主要工具,以分析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因果性和稳定性为核心,在时域和频域分别论述有理系统的分析方法和实现技术,包括时域卷积、系统函数、信号流图、差分方程、有理函数系统(FIR和IIR系统)等。彼此之间的耦合关系如图1所示。

在图1所示的知识耦合关系中,时域卷积是从系统输入、系统输出和单位脉冲响应角度描述系统;系统函数是应用有理函数在复频域(z变换域)描述系统;差分方程是从输入与输出关系角度描述系统;信号流图是从实现系统的体系结构角度描述系统;频率响应是用特征函数在傅立叶变换域描述系统;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FIR)和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IIR)是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两种重要形式。

根据图1所示的知识耦合关系,在授课过程中以时域卷积为出发点、以系统函数为中心,侧重强调时域卷积、系统函数、频率响应、差分方程和信号流图的等价条件和转换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讲授FIR系统和IIR系统,对于建立数字系统的概念结构和知识框架、从宏观和系统角度理解数字系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信号分析的知识耦合关系

数字信号分析涉及信号转换、信号表示等内容,授课内容的耦合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和分别表示模拟非周期信号和周期信号;和分别表示的拉普拉斯变换和傅立叶变换;和分别表示数字非周期信号和周期信号;和分别表示的z变换和傅立叶变换;和分别表示的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和的离散傅立叶级数(DFS)。

图2所示的知识耦合关系主要包括:模拟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和傅立叶变换及其相互关系、数字信号的z变换和傅立叶变换及其相互关系、数字非周期信号的离散傅立叶变换和周期信号的离散傅立叶级数及其相互关系等。此外还包括模拟信号的采样与重构、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的相互关系等。具体内容参见相关文献,不再赘述。

根据图2所示的知识耦合关系,在授课过程中以数字信号的转换关系和表示形式为中心,重点讲授采样和重构关系、时域和频域表示、离散傅里叶变换、离散傅里叶级数等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既强调多种变换之间的转化条件、表示方法又强调数字信号表示方法的物理意义和转化关系,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概念和方法的混淆,降低学习过程的盲目性。

二、教学实践与体会

虽然图1和图2所示耦合关系分布在不同章节,但是它们的内在联系非常严谨,且涵盖了绝大部分的授课内容。在讲授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时,充分利用授课内容的耦合关系,一方面能够使讲授内容更加系统,避免讲授知识的孤立性,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获得完整的概念框架和知识体系,有利于正确和全面地掌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主体内容。

上述基于知识耦合关系的教学思想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其有效性已经得到教学实践检验。四年多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渗透基于知识的耦合关系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听课学生普遍反映,授课过程中的概念清楚、重点突出、内容完整,所学知识的印象深刻、联系密切;与此同时,基于知识耦合的教学方法也得到有关专家的认可和赞同。

三、结论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基于知识耦合关系的教学方法,并对系统分析和信号分析进行了全面论述。它通过建立授课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获得完整的概念体系,有利于全面掌握课程内容;所提出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教学实践检验,赢得了有关专家和广大学生的认可和赞同。该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概念抽象、内容多样、知识耦合关系复杂的专业课程。教学研究工作受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教改立项项目的支持和资助,特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Mitra S K.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A Computer-Based Approach(Second Editon)[M].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1:1-40.

[2]Oppenheim A V,Schafer R W,Buck J R.Discrete Time Signal Processing(Second Edition)[M].Pearson Education.1999:1-7.

[3]高军萍,王霞,李琦,等.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体会[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2):19-21.

[4]李梅,陈玉东,崔艳云,等.“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泰山学院学报,2005,27(3):96-100.

[5]阔永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双语教学体会[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82-85.

[6]彭启琼.“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4):12-14.

[7]袁小平,王艳芬,史良.基于Matlab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1):58-60.

[8]翟因虎,潘保昌.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改试验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s1):131-132.

[9]朱学勇,杨谏,蔡竟业,等.浅谈“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4):13-15.

篇(6)

一、关于问题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国内外都已经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在国外,研究者们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和心理危机的构成,更多的是具体个案和微观的研究。比如研究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大学生心情抑郁的经济、学业、人际交往等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一些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的个案研究[3]。他们的研究对于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心理危机因素的分类和组成结构、应对特定心理问题的个案干预方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具有较明显的实践效用。然而,对于高校整体的心理危机管理和预警的研究国外比较少见,这或许与高校管理制度和文化有着一定的关系。而在国内,我们除了对出现心理问题进行关注和研究之外,更多的研究者们把焦点放在了如何防止心理危机事件的出现,以及如果对可能产生的心理危机事件进行管理和预防。所以国内的研究文献中更多的是对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心理危机管理的研究以及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

纵观国内有关心理危机管理和预警系统的研究,虽表面看五花八门,但实际上思路基本一致。多数是对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总结性结论。例如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一般心理问题的应对办法;通过校园文化团体开展活动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通过学生心理工作干部的反馈作用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建议动员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建立学生—老师—咨询中心—校管理部门及家长沟通联系机制,等等类似的措施对于心理危机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预警。这么一种思路是各高校长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结晶,是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心理危机管理和预警办法措施。

二、当前关于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虽然上述关于心理危机管理的方法途径被许多高校广泛采用,甚至成为高校标准化的一种心理危机管理模式,然而,我们认为,这些方法方式的普通适用性尚可,对于学校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一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它是适用于常规的普通学生管理的套路,但是面对危机的对象时,显得有些不足。对于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和预警这样一个紧迫的任务而言,仍然欠缺一定的及时性、针对性,从而缺乏一定效率。对于心理危机的管理和预警,我们需要及时与准确性,所以我们需要把这项工作的范围缩小,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从以往的研究中我们知道,心理危机的产生是有原因的,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引起,比如前面所述,经济、人际、学业……等等因素,这些因素如果在学生当中产生了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心理危机。另外,从去年引发国人热烈讨论的“北大问题学生会商制度”事件中,虽然众多群众对于北大的做法不理解,作为高校工作者却能够深刻理解,问题学生的关注是极其重要的,北大的会商制度中需要会商的学生包括:思想偏激、学业不良、经济困难、人际困难等等系列问题学生。问题学生应该作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和预警的一个重要范围和对象。只有抓住问题学生这一个点和圈子,危机管理和预警机制才会更具效率性。所以,我们认为,应该从问题学生出发,研究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管理方法。问题学生从一方面可以定义为心理危机潜在群体,是心理危机管理的直接对象,我们要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管理和预警,必须重点关注问题学生,重点研究问题学生,才能更有效的应对学生心理危机的管理和预警。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对问题学生进分类和定义,可以将学生从经济困难、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及心理障碍等等可能影响学生学业和生活情绪的方面的因素进行分类和定义,划分出危机管理的重点对象。其次,对问题学生进行分类建档,定期了解和掌握这些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再次,建立困难学生的培训和辅导机制,每个学期或每个月采用不同形式的活动、讲座及其他文化活动方式进行干预影响。

对于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管理和干预,并不能以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对待,而应该区别于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把心理危机的高危对象区分出来,以此为管理的抓手和把柄,特殊管理,优先干预,这样才能够更有效率,更及时地避免和控制危机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志红.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 教育探索. 2007.12

[2]朱斯琴.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探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的是患者呼吸系统存在气流受限现象,造成患者无法正常呼吸或者呼吸困难的呼吸累疾病。该类型疾病一直是呼吸科的主要疾病,在近期的调查中显示,该疾病一直是临床上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之一,其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目前仍没有研发出一种治疗该类疾病的特效药,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我院在这方面取得较高的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5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8例;年龄在40~55岁阶段有12例,56~60岁阶段19例,61~81岁阶段2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5岁。患者中单纯慢性支气管炎16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4例,哮喘13例,慢阻肺11例。病程5个月~9年。

1.2 方法

1.2.1 护理

护理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祛痰方法教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心理护理:一般而言,患有疾病的人均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本研究54例患者均属于中老年人,很多对于该疾病的认识非常浅,当确诊为慢性疾病后表现出紧张、焦虑的心理,加上该病会反复发作,难以一次性治愈,因此很多老年人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会在直接影响疾病的治愈情况[1]。因此,为了尽快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尽早解除不良心理带来的治疗障碍,护理人员需要对每一个护理的病人给予最真心和全面的关心和呵护,耐心且亲切的给患者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知识,并给患者保证只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将可能更快治愈,激发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缓解紧张和恐惧心理,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治愈的可能性。

饮食护理:保持充足的营养对于提高患者抵抗率,促进疾病的痊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患者由于疾病原因食欲大幅度消退,有些患者甚至每天仅进食一些食物,远远无法满足一日所需要的营养量,长期下去直接导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病情越来越严重,治愈遥遥无期。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沟通,努力说服患者每天按照摄入需要的营养,同时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一些营养较高且易消化的食物是患者食用。在护理期间尽量做到少量多餐,多加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吸收,断绝其他受到其他病菌的感染加重病情。

祛痰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般痰比较多,影响患者正常呼吸以及每天的睡眠,有些患者甚至因为时刻有痰在喉咙导致整夜无法睡眠。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该教患者一些祛痰的方法,如多喝白开水、睡觉时多翻身、勤叩背部以及使用吸痰器等,让患者在受到痰干扰时能够快速解决。

1.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包括健康训练和健康知识宣传,具体内容如下:

健康训练:教患者进行各种呼吸体操,如扩胸运动、伸展运动以及深呼吸运动等,每天进行15~30min,护理期间每天都要进行[2]。

健康知识宣传:定期给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尤其是刚入院治疗的患者。一般宣传的内容为:注意生活卫生、对于环境质量较差的地方少出入、季节变化应多加注意、每天规定要进行正确的清洁等。

2 结果

54例患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有较大程度是认识,有6例重症患者在护理后症状得到改善,患者的生活护理能力也得到较为显著的提高,生活能力在4~5 级的患者从原来的25例降到5例。

3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经常反复发作,治愈比较困难。由于当前临床仍没有研制出有效治疗该疾病的药物,因此从护理和健康教育方面进行治疗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祛痰护理、健康训练、健康知识宣传等护理和宣传工作后,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较大程度的患者,生活能力也得到显著的提高。可见,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促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减轻疼痛、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使用和推广。

篇(8)

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覆盖子宫颈内口,被称为前置胎盘。前置胎盘不仅会导致妊娠晚期出血,还可能导致胎盘早剥和宫颈病变,给患者的生产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近年来,前置胎盘作为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其治疗和处置受到医学界的普遍关注,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确保前置胎盘患者母婴健康,更是成为医疗工作者重点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大量的资料和案例表明,加强前置胎盘孕期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孕妇的病情,使前置胎盘在孕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在前置胎盘发现后,如何做好孕期护理和健康教育,则成为广大医疗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某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前置胎盘病例47组为观察组,孕妇年龄介于21~45岁,其中完全性前置胎盘6例,部分性前置胎盘28例,低置和边缘性胎盘13例,患者文化程度无统计学意义。以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前置胎盘孕妇41例为对照组,孕妇年龄介于22~41岁,其中完全性前置胎盘5例,部分性前置胎盘26例,低置或边缘性胎盘10例,患者文化程度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患者的年龄、前置胎盘类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P>0.05,案例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正常的孕期健康教育和孕期知识讲座,内容包括前置胎盘的危害性、病理学简介、应对策略及孕期营养管理、孕期生活作息管理、孕期生活习惯管理等内容。讲座主要由负责的医生和护士一对一对讲解为主,并给予正常的健康检查。观察组给予与对照组相同的孕期健康教育和孕期知识讲座,但加强了前置胎盘入院健康教育、急性期健康教育、稳定期健康教育、出院健康教育等内容。这些教育方法均采用医生或护士一对一口头教育的方式。其中入院期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疏导、病理学简介、紧急处理方案讲解等。急性期则主要给予详细的治疗策略和方案,并加强对患者和其家属注意事项的宣讲和要求。稳定期则主要开展详细的病理学介绍、治疗措施、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生活起居指导、正确的肢体训练和心理健康指导等。出院时则对预防复发、用药、饮食、休息、复诊等为要点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完成统计,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共有47例患者,在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后,44例患者最终通过顺产或剖宫产等方式成功分娩,其中有3例在妊娠期由于病情加重保胎失败。观察组经后期调查表明,其中有46人对治疗表示满意,满意度达到97.87%,几名保胎失败患者均对再次怀孕有较大信心。对照组41例患者中有32例最终通过顺产或剖宫产等方式成功分娩,9例由于病情加重等原因保胎失败。经后期调查,满意度为75.61%,其中7名患者明显对妊娠有恐惧心理,表示不会再到本医院生产。经统计学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前置胎盘相比于其它孕期问题,由于会有出血现象,因而会给孕妇和其家属带来极大的恐慌和恐惧。普通的孕期健康教育并没有注意对孕妇和其家属这种恐惧心理的缓解,而是按照正常的医疗程序给予健康教育与管理。这导致孕妇的心理健康没有得到保护,孕妇由于对出血现象的恐惧心理,很容易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其孕期的心情和状态。除此之外,由于患者家属缺乏对病情的了解,很容易使他们见到出血现象后,将问题归咎于孕妇,在很大程度上更加剧了孕妇的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的加大,抑郁情绪得不到控制,正是导致孕妇保胎失败的关键原因。除此之外,前置胎盘患者相比于普通孕妇,在孕期护理上需要格外注意卫生和保胎,如果健康教育、心理教育不到位,则容易导致孕妇在孕期不良的生理和生活习惯被放大,最终给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带来威胁。除此之外,前置胎盘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诸如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癌、阴道壁静脉曲张破裂等问题,这些问题同样会导致出血频率增加,并加大出血量。但通过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情,教会患者和其家属正确的孕期健康知识,并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辅导,则能够有效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出现。通过本次研究与实践表明,加强前置胎盘孕妇的孕期护理和健康教育,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入院时由于患者和其家属承受较大心理压力,医护人员一定要照顾到患者和其家属的情绪,不能过于夸大前置胎盘的危害性,而是应该多采用积极、鼓励的话语,动员孕妇和其家属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孕期护理工作中。尤其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孕妇,医护人员更要加强其心理健康辅导,通过和患者和家属亲切的交流,尽量平复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向患者适当讲解部分病理学知识。待患者和家属初步接受病情后,医护人员可以在急性期加强健康教育,并为患者讲解诸如诊断检查、医疗方式等并针对性地向大出血的患者详细交代交叉合血,建立静脉通道,给氧,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尽力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增高腹压的动作,使患者主动配合各种急诊治疗及护理,以安全渡过急性期,最大程度地保证母婴安全。稳定期健康教育则应该以病理学讲解为主,指导患者用药和了解正确的饮食、起居以及生活注意事项。实践证明,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策略性的孕期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降低前置胎盘并发症出现几率,最大的保证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篇(9)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7例。试验组男69例,女58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7.5±0.5﹚岁;对照组男71例,女56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8.5±1.0﹚岁。2组年龄、性别比、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状况及疾病知识由主治医生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并给出指导性建议,做好第一步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然后由护理人员进行患者的集中健康教育,集中教育的时间在1h以上,此外,护士还要逐一对每位患者进行病情的沟通及心理安慰,并根据情况进行反馈,每次沟通时间15min左右。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采取电话回访的方式,了解患者在家的饮食、运动等情况,同时掌握患者在家药物的使用及疾病监测的情况,根据患者提供的信息,给予正确的指导意见,针对问题督促患者及时改正不良习惯,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每次电话沟通时间为10min。

1.2.2试验组:在进行传统护理教育的同时,再实施护患互动自护教育。具体措施:首先,护患互动自护教育的开展要由年资较高、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实施,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差异及心理状态制定与护患互动有关的护理教育。另外,还要求护理工作者需用饱满的热情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真诚地对待患者,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今后进行护患互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友好的态度及和善的语言是赢得患者信任和安全感的基本途径。护士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不仅要让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院方的各项治疗措施,同时也要让患者做好长期与病魔作斗争的心理准备。再次,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及支持对患者至关重要。最后,培养患者自护能力技术支持是保障,根据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其原因进行补偿护理和教育。

1.3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和6个月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进行评价和比较。

1.4评价方法

此研究在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方面的评价是采用高金姣[1]开发并研制的量表来进行,一共有7个维度。主要包括有:患者不良嗜好的管理和生活管理以及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管理、急救管理、症状管理、治疗依从性的管理、情绪认知管理,7个方面的管理,总共有27个条目。采用Liker5级评分法[2]对PICC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调查和评价。每个维度条目得到进行相加则为维度总分。维度总分相加则为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分数越高则表示自我管理行为越好。自我效能采用Sullivan[3]编制问卷来评价。一共16个条目,2个维度。主要为功能维度和症状维持。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分数越高则表示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教育前2组患者自我管理与效能得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教育前,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教育前后2组患者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得分情况6个月护理教育后,2组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护理教育前,且试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篇(10)

【摘 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选取30 例冠心病患者,通过相应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后均获得非常满意临床效果,实施护理后SAS和SDS 分别为(41.02±9.35)分、(41.11±8.34)分。并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坚持运动、按时用药和保持乐观情绪,有效控制疾病。结论:心理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冠心病主要是患者管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其血管管腔狭窄、痉挛和阻塞等,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且伴随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压力的升高,冠心病患者发病年龄逐渐下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同样重要,显著降低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1]。为寻找较为理想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30 例冠心病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检查显示ST 段压低,且休息或是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得到缓解。其中,男23 例,女7 例;患者年龄49-70 岁(59.62±5.13)岁;根据临床症状分类:14 例单纯性心绞痛,5 例无痛性心肌缺血,11 例心肌梗死。

1.2 方法

(1)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休息、生活方式和服药等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充分休息,科学合理饮食,选取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食用清淡和富含纤维含量的食物等。日常生活中根据自身状况做适量运动,不易过度疲劳。

(2)心理护理,耐心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冠心病基础知识、长期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便于患者了解疾病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等。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对其实施富含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稳定患者情绪,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激动和紧张等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战胜疾病信心。同时,根据否认、焦虑、忧虑和紧张恐惧等状况进行相应护理,稳定患者不良情绪,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展开各种娱乐活动,增添生活乐趣,并指引患者在活动中适当宣泄自己情绪,保持乐观和轻松的生活态度。

3)健康教育措施,护理人员指引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指引患者多食低热量、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低盐、低糖等食物,切忌暴饮暴食。根据自身状况做适量运动,以不感到累为宜,经常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如轻便体操、步行和打太极拳等,便于提高患者耐力,建立侧支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冠心病发作平率。护理人员通过宣传栏和编写冠心病健康知识册子让患者了解该疾病,自学相关知识,通过开展冠心病座谈会和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状况。同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一步了解冠心病基础知识,让患者了解冠心病发病诱因。告知患者服药过程中不要擅自停药或是加减药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检查状况进行相应的饮食指导。除此之外,告知患者应规律作息,尽可能午睡,但时间不宜过长。对于出现失眠现象的患者,可通过适量镇静药处理,为避免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应指引患者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等。

1.3 观察指标[2]

通过Zung 编制的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详细记录不同组别患者护理后SAS(焦虑)和SDS(抑郁)评分,分数越高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程度越高。

2 结果

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后均获得非常满意临床效果,实施护理后SAS 和SDS 分别为(41.02±9.35)分、(41.11±8.34)分。并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坚持运动、按时用药和保持乐观情绪,有效控制疾病。

3 讨论

在心血管系统中冠心病为一种常见疾病,其包含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等,目前发病率逐渐上升,威胁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冠状动脉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等其冠心病病例生理基础,引起患者局部血小板聚集和血黏度增加等,威胁患者健康。尤其是当患者出现情绪激动和不规律服药等现象时,会出现冠脉狭窄和斑块破裂等,进而出现严重的缺血缺氧改变。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相关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并非全部因冠动脉狭窄程度和痉挛等产生的,同时,心理社会因素也给该疾病带来一定影响。在患者发病时其极易出现恐惧、焦虑、角色紊乱和担心等心理问题,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此时,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较为重要,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促使疾病早日康复。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为预防冠心病发生关键,基于患者住院时间较短,出院前仅接受简单的健康教育,其对出院后的日常生活缺乏具体监督,因此,应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便于获得良好效果,改善患者预后[3-4]。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对冠心病患者护理时心理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获得良好效果,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漫红. 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4):739-740.

上一篇: 新课改的德育要求 下一篇: 一体化经营模式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