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的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4 17:09: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物流管理的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物流管理的知识

篇(1)

在电子商务中,每一笔交易都涉及到了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流动,可以说,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子商务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那么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将产品送到用户手中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而现代化物流管理体系则是电子商务的保证。目前,电子商务最大的问题就是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之间的脱节,可以说,物流的效率决定着电子商务的成败。电子商务推动了物流管理的变革,给物流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使物流具有了巨大的发展前景。电子商务明确了物流管理的目标,完善了物流管理体系,成熟发达的电子商务使企业将竞争重心放在了物流管理的效率上,协调物流配送中的各个环节,将产品及时准确地送到用户手中,物流管理体系也由此得到了完善。

二、电商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电商背景下的物流管理存在隐忧

一般来说,我国电子商务的繁荣成就了现代物流业,而现代物流业则反过来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传统物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逐渐信息化、电子化,流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物流管理中的隐忧也隐藏在电子商务之中。互联网中的制度漏洞、黑客攻击以及网站bug等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改善;网络检索步骤过于复杂繁琐,并且网络平台中的各项制度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也不够完善;互联网中的虚假信息、欺骗信息层出不穷。可以说,在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现代物流业存在一些隐忧,这也表明了现代物流业仍然不够成熟。

(二)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本身存在较多不足

现代经济学研究表明:企业资金的流通速度在企业获得利润的各因素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果仅拥有大量资金,而没有良好的资金流通速度,那么往往不会获得较高的回报;反之,较少的资金可以高速的流通中获得较高的回报。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往往忽视产品的流通速度,只重视产品的生产,很容易占用大量资金和仓库厂房等,这就导致了传统制造企业物流发展较慢,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如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没有合理有效的管理机构,物流装备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其运行效率不高等等。从整体来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层次低、效率低、收益低,严重阻碍了制造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遭遇很大障碍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不仅可以延长产品的流通环节,还能够加强产品的宣传力度,将产品信息快速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这种呈现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文字描述,而是图文并茂,有时甚至会有视频等,因而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市场的反馈信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仅仅通过电视、报纸以及广播等进行宣传销售到现在的微博、微信、企业网站等多渠道多方位的宣传销售.但是,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时代也遇到了很大障碍,很多制造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现代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现代物流业优势所在,经常会忽视产品物流阶段与消费者的互动;制造企业也缺乏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基础设施,其物流主要装备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效率可想而知。另外,制造企业与缺乏现代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系统匹配的管理机构,不能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效率高、运行快的优势。

(四)电商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面临的具体问题

1.与电子商务相协调的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近年来,与电子商务相协调的物流基础设施如仓库存储设施、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以及货物的包装与搬运等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由于技术水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其布局规划、建设等都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兼容性与配套性较差,系统功能缺乏,与社会物流需>文秘站:

2.政府对电商背景下的物流管理缺乏重视

人们在重视电子商务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的物流管理。我国政府物流管理机制仍然以部门、区域分割管理为主,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涉及到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政策、税收以及运输标准以及投资融资等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但不同的管理部门对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不同的区域之间也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运行管理不够协调,这些都限制了电子商务时代下物流管理与配送的效率,难以发挥现代物流业便捷交易、快速交易的优势。同时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配套的社会安全保障制度、税收制度、纠结解决制度以及市场准入制度等还不够完善,阻碍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与配送的发展,从而出现了电子商务时代物流配送系统与电子商务发展脱轨的情况。

3.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发展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经验与物流知识,但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比较匮乏,物流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也不够完善。传统制造业物流部门在进行转型时,物流管理人员明显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需求,其物流知识与操作经验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传统制造企业对现代物流配送成功率,制约了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与配送模式的转型。

三、电商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一)树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理念

企业商务管理理念影响着企业现阶段的工作进度及长远规划,因此制造企业首先要树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理念,积极进行物流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制造企业要积极引入信息时代物流业信息化管理的模式,时刻关注国内外新兴的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并组织建立适合本行业、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另外,制造企业要牢记信息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现代社会企业发展的主流,并要将其融入到自身企业物流管理与配送过程中,从而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二)创新电子物流管理技术体系

一般来说,技术体系发生变革,社会生产力往往会发生巨大变化,如以蒸汽机取代手工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器的广泛应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必须创新物流管理技术体系,才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创新电子物流管理技术体系首先要建立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技术体系的标准,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体系,从而促进制造业物流管理的标准化发展;其次要建立一条覆盖整个生产、交易以及配送的信息流,保证信息流中的每一个环节能够

流畅运行;第三要建立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制造业物流管理风险控制体系,促进物流管理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三)推动物流配送体系的现代化

物流配送体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物流配送信息的网络化,而配送信息的网络化正是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基础。通常来讲,电子商务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用户必然比较分散,也就很难形成一定规模的产品配送方式,这就对现代物流管理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造企业要结合自身企业情况,对照电子商务发展要求,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起一个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另外,制造企业还要加强物流管理系统软件、硬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配送效率。

(四)加强电商背景下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指的是为了完成物流任务所必须用到基础设施,如仓库、铁路、公路或者飞机等。传统意义上的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从企业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所需要的机械、材料以及设施等硬件环境。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不仅需要足够大的仓储空间、先进的储运设备、完善的包装拆卸设施,也需要先进快捷的运输能力和吞吐能力,还需要快速先进的通讯设施和强大的网络平台。因此,要想促进电子商务时代制造业物流管理的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就要加强对一些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中心城市以及口岸地区等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并对一些重要的物流基地进行直接指导与管理,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落实到基层。另外,政府与制造企业还要吸收国外先进的电子商务管理理念,从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先进管理技术,提高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从而快速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管理发展提供外在支持。

(五)发挥政府对物流管理的促进作用

要想发挥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促进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物流管理部门,由政府牵头建立一个统一管理全国物流的机构,由该机构协调各地区、各行业的物流配送。其次,政府要从国家的角度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建立并完善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确定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并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并积极引导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加大对自身物流管理的投入力度,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物流管理网络,从而为物流业整体发展奠定基础。第三,政府要加大对铁路、航运、公路、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以保证全国交通的畅通性。最后,还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的支持力度,使其能够覆盖全国,从而形成一个信息流,从电子商务配送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

(六)打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队伍

篇(2)

近几年来,在物流产业迅猛发展的推动下,企业对物流人才产生了大量的需求,物流人才被列为十二类紧缺人才之一。据统计,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85%的人员在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随着信息技术、自动仓储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及先进物流设备在物流活动中的大量应用,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操作技能的物流管理人才。目前,全国有215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是由于专业设置的时间比较短,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在实验实训方面教学手段还比较落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比较低,从而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还不能满足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建设面向物流产业,操作性较强的物流专业实验室,重点是培养和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目标

从功能来看,物流专业实验室可以分为纯系统的演示、模拟操作实验室和具有一定物流设施设备和技术工具的实验室。从培养学生的层次来看,物流专业实验室可以分为以培养物流操作人才为导向的实验室(高职层次)、以培养综合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人才为导向的实验室(本科层次)、以培养高级供应链管理人才为导向的实验室(硕士研究生以上层次)。

鉴于物流专业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高职院校的物流教育既要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当以培养物流高等技术管理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基层操作型物流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务必建立面向市场的、可操作性强的物流实验室,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实践中发展理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应当是融演示性、操作性、教育性、研究性为一体的物流实验室,以操作性为主,演示性、教育性、研究性为辅,把操作性作为高职物流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和主要目标。

高职物流实验室的功能首先是为学生实训提供场所,培养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其次可以为物流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便利;再次是为教学服务,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在实验室进行教学;最后是为企业进行物流操作人才培养提供培训平台,为企业服务。

物流实验室的具体设计目标是:(1)从宏观角度理解现代物流的内涵,直观地认识现代物流业的构成,认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义。(2)了解和熟悉国内物流企业、国际物流企业的运作流程,了解和熟悉生产企业物流、流通企业物流的运作流程。(3)通过物流流程的操作训练,掌握基本原理,提高操作能力。(4)通过物流技术和设备的操作使用,锻炼学生的物流技术和对设备的操作使用水平。(5)通过系统流程分析,提高学生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原则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关于开展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的有关精神,物流管理设置物流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四个专业方向。因此,笔者认为,本着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促进教学资源整合的目的,高职院校可以将四个专业方向的物流实验室合并考虑,共同建设,从而节约资金,提高效率。物流实验室建设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先进性原则在实验室建设理念上要强调先进性,追踪现代物流技术和实验教学手段的最新发展动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数码监控技术、信息管理与决策技术等多种新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运用,保证实验室建设的先进性。

教学性原则物流管理专业设置四个专业方向,每一个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约有10门,每一门课程都要加强实训环节,争取实训比重达40%左右。物流实验室建设要满足教学课程实训的需要,把满足教学需要作为实验室建设的目标之一。

系统化原则物流实验室建设要强调系统性,模拟物流作业全过程,其物流系统要根据大型物流项目实施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提炼总结出相对标准的作业流程。要以通用的、相对标准的、先进的物流业务流程为核心,结合条码技术、信息采集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物流技术,让学生在实训场所完成一系列物流操作,从而得到全方位的训练。

开放式原则物流实验室可以面向学生开放,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网络教学、实验室开放等措施,建立起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经济性原则物流实验室的配置要量力而行,注重节约,在系统和设备的采购上要考虑性价比高的对象,特别是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一些硬件设备可以通过仿真模拟来实现,以降低费用。

发展性原则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现代物流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应当是面向供应链物流运作的全程监控系统,以模拟教学为主,实现“全真动态”的供应链物流模拟,全过程运作要实现实时数据监控分析,为供应链物流提供实际的物流作业数据,为供应链流程优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实践还是教学都难以达到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因此,从实际出发,高职院校物流实验室可以采用分步骤实施建设,采用现有的软件和设备设施,同时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以便于与今后建设的项目实现对接。

物流实验室的场地规划布局

笔者建议物流实验室的场地规划布局分为多媒体教室和物流实训两个场地,两个场地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教室,场地规划布局根据场地面积、学生实训人数来确定。

多媒体教室主要是向学生提供投影模拟、软件演示以及辅助教学,教学场地可以根据一般多媒体教室的布局来考虑。要配置相应数量的计算机,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配送管理、MRP、ERP、国际物流、报关及报检、集装箱码头及堆场管理、货运、电子商务等软件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流实训场地布局配送是物流的缩影,配送中心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物流的综合知识与操作技能,如物流各环节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财务知识、营销知识与IT技能等,从而了解整个物流流程运作。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建立现代物流仿真模拟实验室,同时模拟配送中心和超市门店两个企业单位,采用模拟全自动立体仓库,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物流系统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现代物流仿真模拟实验室的实训区域布局如下图所示。

物流实验室的实训项目内容和软硬件配置

物流实验室建设从长远目标来说应当涵盖物流整个业务流程,从供应链角度来构建系统。系统从接收客户订单开始,涵盖物流中心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结算管理等物流核心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物流业务流程。物流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应当成为一个集服务器、微机、工作站、网络通信设备、输入输出设备为一体的中等规模局域网络系统,建立物流从订货开始,通过生产、存储、配送、发货直至到货过程的网络环境。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物流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四个专业方向,笔者推荐四个专业方向共享使用的物流实验室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如右表所示。

物流实验室为了提升实训效果和减少培训教师的工作负荷,核心系统要具备考核功能,即系统根据实际发生的数据随机出题,并实时判断操作的完整性和试题完成情况,教师可以掌控所有学员的考试记录。

加强物流实验室的管理,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物流实验室要建立规范、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健全设备保管、实验守则、安全保密、卫生检查、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等制度;要加强财产管理,做到帐、卡、物三者一致;要完善实验教学文件,编制好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任务书、实验卡片,建立名称统一、项目相符的实验教学档案。

物流实验室仅仅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动手能力的物质基础,教师要积极尝试各种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仿真教学法,可以模仿一个生产企业的真实环境,模拟采购与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与废弃物流、客户服务等环节;也可以模拟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安排学生在运输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配送、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中担任角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操作能力。此外,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安排学生有组织地完成某个研究性课题,师生共同寻找物流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任务,制定课题任务书,学生组成课题小组,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这样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将封闭式学习转化为开放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因、内容和策略[J].职教通讯,2006,(10).

[2]张广敬,邵清东.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讨[J].物流技术,2005,(10).

篇(3)

[作者简介]孟庆亮(1971- ),男,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江苏 连云港 22200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48-0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随着我国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现阶段该专业以物流管理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强调构建学生运输、仓储、配送等实践性工作能力。物流行业特点和高职学生定位决定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而情景教学模式很好地连接了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效果。

一、情景教学理论的内涵

情景教学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家哈茨霍恩等人在性格研究中使用的情景模拟。研究发现,人们在特定的模拟情景中,通过特定角色的扮演,切身体验事物发展的过程,能够有意识地分析其行为特点,从而积累和丰富自身经验,获取知识技能。在现代高职教育中,情景教学理论是以生动形象的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情绪、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协调统一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合理设计,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积极主动建构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经验的总结、工作方法的创新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职业体验形成自身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过程。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在物流管理工作中从事现场管理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组织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理论教学的效果,更要重视物流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使该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物流管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较强的综合职业技能。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无法让学生对实际工作场景和市场职业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学习过程缺乏针对性,也就无法真正从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活动中引入情景教学,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实际工作环境,采用情景模拟工作现场,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效果。在情景教学理论指导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应该以物流管理职业能力模块划分为基础,打破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之间、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之间的界限,强调学习情景的真实性与复杂性,合理地为每一项物流管理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有效的教学情景,探讨以培养学生物流管理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情景教学理论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的应用

国内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基于情景教学理论的教学活动在20世纪90年代初广泛开展,通过加强与行业协会以及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联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国外研究实践情况

1.以物流管理活动情景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实践。如德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采用双元制模式进行情景化教学设计,其整个教学培训过程在物流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简称BBS)进行,强调物流企业中的实践和高职学校的理论教学紧密联系,把相当部分的教学活动设计到特定的物流情景当中去,有的直接安排在物流企业培训和实践工作中,提高了高职学生学习目的性,也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成本。同时把高职物流管理课程分为15个职业能力,这些职业能力必须在企业实践或实训情景中完成,并且德国物流职业教育的考试均由与教育无关的行业协会来组织,保证了教学质量客观公正。

2.在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体现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重视情景教学。如英国的高职物流教育中引入ILT(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物流和运输职业资质标准和认证体系,该体系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接受。在英国的高职物流教育中直接以ILT考核标准来设计课程,强调物流是一项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职业教育,实现了将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质证书考试培训融为一体,重视情景教学在实践能力培养上的应用,如在ILT四个级别的物流职业认证考试中,一、三、四级均有情景题,按物流实践工作标准来考核。这样,可有效地避免学校专业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缺乏连贯衔接的问题,做到教育资源高度整合和高效利用、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相互统一。

3.高职物流管理实践性教学中引入第三方行业评价和考核,提高情景教学效果。如澳大利亚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中采用该国成功的TAFE(意为“技术和继续教育”)职教模式,教学过程实现与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培训过程得到企业的全程参与和指导,确保真正符合行业需要。TAFE遵循的教育理念是:“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企业界用人标准的需求同样重要。”从行业中挑选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高职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项目制定的决策过程,强调课程设置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课堂设计以工作场景为标准,同时行业的积极参与并做到全程监督也是TAFE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二)国内研究实践情况

以上国家在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充分应用情景教学理论,把物流管理情景直接与课堂教学衔接,同时与物流管理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国已有像北京交通学校等高职学校在物流管理教育引入ILT职业标准,实现了将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质证书考试培训融为一体,也有很多学校把课程教学与物流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相结合,使学生在校内学习阶段就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我国现阶段结合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探索适合我国的高职物流管理教学模式,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内容:充分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情景教学平台,加强具体的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做好实践性教学环节;认真研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情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加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情景教学应用研究,优化过程设计;情景教学法是目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途径。以上主要研究虽然提出情景教学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及相应的对策,但整体不够具体深入,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尤其缺乏适合我国实际的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改善情景教学实践的途径

(一)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法与情景教学的关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认真考虑学习情景的真实性与复杂性,要求学习情景能够支持学习者协作学习,并可以对学习的整体效果进行非量化的高效评价。传统的高职课堂教学是进行情景教学的基础,实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建构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情景教学则以职业素质分析为基础,强调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提高。两者不是割裂的,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和情景设计实现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如江苏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提出的“1+1+1”模式,即在校生一年集中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一年在校实训场所如物流实验室进行模拟环境下的情景教学,一年到企业开展现场实习,很好地实现了传统教学与情景教学在教学目标上的区分、在教学时间上的合理分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强调情景教学,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有机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是提高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内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二)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情景教学效果

首先,要创新情景教学的实践型教学平台。以“双师型”教学团队为主体根据职业能力对高职物流管理实践环节进行模块划分,如仓库管理可以划分为入库管理、在库管理、出库管理模块,而出库环节又可以突出订单管理、拣货作业、配载等工作情景,做到任务明确、重点突出。同时在进行情景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参考就业岗位分布和学生自身素质,在学生合理分工前提下布置情景任务和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活动,注意模拟实训、案例分析、参观考察等方式的多样性,切实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

其次,要不断完善情景教学条件和加强校企合作。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情景教学对于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要不断构建情景教学实训环境,适应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需要,如仓储模拟实验室、国际物流单证实验室、物流供应链与ERP软件机房等,通过校内以上环境的情景模拟,实现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学习与企业实习的有效衔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开展与校外物流企业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式教学,把实训基地和校内教学打造成一体化的教学平台,学生在熟悉物流企业实际业务运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相关知识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主性。重视建设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工作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这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情景教学的重要保障。

(三)合理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情景教学评价体系

对于高职物流管理开展情景教学的绩效评价,应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完善传统高职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起适应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和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评价体系。

一方面,在情景教学评价中重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在传统教学评价中终结性考核一般占有较大的比重,导致学生重理论学习、轻职业技能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引入情景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重职业实践能力的养成,考核中要不断提高形成性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教师应该依据学生在特定情景教学中表现出的工作态度、角色扮演水平、职业能力掌握情况、实训报告等确定成绩,把物流管理实践的工作标准和职业准则作为评价依据,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另一方面,在情景教学评价中注重校内教学评价和校外行业第三方鉴定相结合。在完善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高职物流管理职业能力考核中应该逐步引入行业标准和第三方鉴定机构,通过构建物流工作情景来考核教学质量和实践工作能力水平,这样的评价客观公正,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德国物流职业教育考核由相对独立的工商协会组织,主要包括物流配送模块、商业管理与控制模块、经济和社会福利模块、专业讨论知识模块等四个模块,由行业协会统一考试,合格者获得国家承认的职业证书,并且职业证书作为就业的重要依据。在我国也应对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与物流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在工作情景设计、鉴定考核目的和评价考核标准方面协调统一,既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习效率,又降低教学成本。

[参考文献]

[1]黎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情境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物流科技,2009(11).

[2]乐小兵.情景模拟教学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商情,2012(6).

篇(4)

摘要:物流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更具复合性。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对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管理人才的素质结构在品格、学识、能力、体质方面都有特定的要求。为解决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革培养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 :物流管理人才;素质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DOI:10.16083/j. cnki. 22 - 1296/g4 2015. 08. 03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8-0075-02

一、物流管理人才的素质结构分析

所谓素质就是指一个人的品格、学识、能力、体质等方面特性的总和。

首先,从品格方面看,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个人品格魅力。有全局观、不谋私利和良好的民主作风的品质以及很强的亲和力、强烈的事业心及不断开拓和创新的性格。

现代物流追求的是供应链上的利益共赢,也就是说现代物流施行“1+1>2”的模式。供应链上各角色之间的物流经营不再是各自为政,而是处于一个系统上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因此,一个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必须有很好的品格素质,才能较为妥善地处理在商品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业务合作伙伴利益上的矛盾。物流管理人员的品格必须是可以让人信任的,也就是说,物流管理人员个人的品格魅力直接影响供应链上其他组织角色对于该物流管理人员所代表公司的尊敬和信赖,进而影响整体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同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及不断开拓创新的性格是一个物流管理人才能够在物流行业成长的必备性格,是在物流行业立足和前进的动力所在。

其次,从学识方面看,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所谓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涉及到多种运输方式和手段的专业知识;涉及到满足物流个性化服务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仓储管理专业知识;涉及到境外采购结算和通关的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涉及到各种费用发生原因和数量以及各种成本分析的财务成本和经济管理知识;涉及到物流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处理的安全管理知识;涉及到物流服务供需双方各种物流服务合同合法性的法律知识;涉及到物流经营过程中各种主要元素和衔接环节控制的管理知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了保证境内外物流业务的顺利开展而应具备的外语知识:为保证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及信息平台应用于物流活动中而所需的计算机知识。

再次,从能力方面看,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专业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包括基本能力和管理能力。其中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适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管理能力包括:前瞻能力、系统思维能力、计划控制能力、组织管理和协调管理能力、专业指导能力、异常事故处理能力、物流实践能力以及物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力。以上能力有与前两个方面交叉的地方,但又从不同角度规定了物流管理人才的必备能力。

具体来讲,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是:能够用最短的时间适应物流行业的工作节奏,不需要过长的实习过渡期:能够很快地熟悉整个企业的物流运行状况,能够发现其中的物流运营问题,给予建设性意见,能够带领基层物流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流程优化;在工作过程中,熟悉物流的基本运营程序,能够知晓各种物流机械最前沿的应用,能够用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优化本企业的物流营运。

最后,从体质方面看,物流管理的‘丁作性质对管理人员的身心素质都提出了特殊要求。作为物流管理人员,首先,面对任何事情都要有积极的心态、宽宏的度量:面对极具竞争力的对手时,要表现出很强的自信,从而激励身边的人,赢得业务合作伙伴的尊重和信赖。其次,物流行业是一个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行业,作为物流管理者必须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带领自己的团队完成经营运作。

二、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物流管理人才的学校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物流管理人才的教育模式还处于不成熟的探索状态。目前,我国物流高等学校教育体系包括职业技术教育、专科教育、本科教育(隶属于管理学及T学)、硕士教育(隶属于管理学、工学及专业硕士)、博士教育(隶属于管理学)。各层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晰,尤其本、专、职业教育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确立。物流专业设置的课程内容陈旧、不合理,教学方式、方法缺少创新。

(二)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不良。伴随着我国经济及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格局对物流管理人员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物流人才的培养虽然在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但是以市场需求为驱动的教育体制还没有健全起来。物流人才培养院校缺少与各用人单位合作培养的良好机制,不能彻底解决供需接轨不良的问题。

(三)物流培训市场及企业物流培训不健全。我国目前现有的职业培训主要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实施的国家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布的“物流师”资格认证,还有其他类似于国际物流职业资格认证(ILT)的培训项目。但目前这些认证在物流企业的认可率并不高,这和认证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及培训体系还不能与高校相比有关,另外也存在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有偏差的情况。

三、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篇(5)

   

    “物流”( Logistics)早期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我国80年代才接触“物流”概念,此时的物流不单是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从生产者到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方面全面、综合的提高经济效益与效率的问题。

    国外物流管理先于企业内部充分发展,而后随着物流共同化趋势的发展,物流子公司、专业物流公司等专门的物流企业相继涌现,是一个由小到大,滚动发展的过程。我国的物流企业出现于90年代初,与企业内部的物流发展几乎同步。由于国内大多数企业内部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物流制度尚未建立,这就注定我国物流企业的建立,不可能基于国内企业对物流的需求,而只能面向一个特定的顾客群——“三资”企业。可喜的是,经过短短10年的发展,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如科龙、青岛啤酒、长虹、春兰等著名厂商,或为了进军国际市场,或为了与进入国内市场的国外知名品牌竞争,纷纷将提升企业的物流能力看作加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亦准备将本企业自身的各种物流活动交由专业物流公司。可以说,经过近10年的艰苦创业,我国物流企业终于迎来大发展的春天。但也应看到,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望,国外的大型物流企业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完善周到的服务,一方面将国际上先进的物流理念导入国内,使社会物流企业服务的对象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势必对国内物流企业造成冲击。因此,国内的物流企业有必要苦练内功,加强管理与学习以便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1 我国企业物流

   

    1.1特征

    企业中,物流是指工厂从支持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进厂,直至成品出厂送达顾客全过程的物料流转、移动和储存(含停滞、等待)及与之有关的咨询管理活动,并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性 厂内物流是社会流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物资流通的现代化、合理化对生产企业的外委物流、销售物流起着制约的作用。而企业物流各个环节的合理化程度也直接影响社会物资流通的效率。二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为前提。

    2)经济性 完整的物流成本应该包括从原材料开始直到商品送达消费者的全部费用。降低生产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是物流管理所肩负的两大使命。

    3)配合性 企业物流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生产工艺流程的需要,并以之为核心交织在生产工艺流程之中,配合生产管理的统一运作。

    4)动态性 企业物流随着生产节拍而准时、均衡地从原材料提供者向产成品方向动态的流动,同时,这种均衡性又是随着生产环境、条件、市场、产品型号、加工工艺、分工方与客户的改变而改变。

    5)复杂性 产品逐渐向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方向发展,导致了生产的复杂和多变,要求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必须具有高效率和高柔性的功能。

    6)立体性 产品的工艺性能要求各类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分区域管理,同时在异地应解决流水线(总装线)上的零部件的准时化需要。

    7)系统性 物流活动一端连接着生产、一端连着消费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物流系统进行系统综合、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等系列过程称为物流系统化。

    8)协调性 企业物流与工厂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企业以物流系统化为总目标进行物流革新,重新构造微观物流系统。

    9)持续性 按照生产原理,最佳的生产组合是保证所有资源正常有序的运转。

    1.2现状

    我国生产企业原有的物流管理形式,源于前苏联50年代的管理基础,采取自货自运与委托国营专业运输企业代运的模式,至今有很多大中型企业几乎沿用这种没有实质性变化的模式(如武汉钢铁公司等)。这与发达国家或跨国集团企业、外资企业(如通用汽车公司、IBM公司等)的先进生产物流管理模式相比,我国的生产管理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物流管理观念和运作手段较落后。加之我国工业基础(设备、资金、工艺、专业化生产、生产结构等)薄弱,导致我国生产企业物流离现代化物流有较大差距。经过五十年的演变,企业物流从节约资源到提高生产率的两个利润源,已有了较为稳定的框架,使我国传统的生产企业物流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传统的计划生产的物流模式,即计划性强、劳动密集程度大,反映大多数生产者的思想观念和操作素质、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手段与目前国内平均生产力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发展的日趋国际化,尤其是即将加入WTO,国际物流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必将促使我国生产企业物流同步发展。但尚未改变产业结构沿袭传统生产方式的企业必出现停滞、低效、高消耗的传统生产企业物流管理方式与柔性大、成本低的现代化企业生产和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或由于人们思想认识的滞后,会出现传统生产企业物流管理形式对物流现代化改造的不理解与排斥,从而导致对传统生产企业物流改造的难度增大。建议:对企业物流的改造,必须顾及全局,力求物流合理化、有效化,推动全员参与,逐步统一认识,逐渐纳入到能与国际接轨。当前,我国企业的物流务必对自身企业物流现状反思,更新物流管理观念,切忌盲目照搬先进国家与企业的先进物流模式,逐步引进和借鉴现代物流模式(如生产物流模式中准时化配送—JIT)并结合我国实情,稳步向现代化物流方向推进,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在五年或稍长时间内缩短与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物流的实际差距。

   

    2 我国物流企业

   

    2.1物流企业的优势。

    相对于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物流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进行物流合理化活动的领域极其广泛,可以与多个企业合作进行物流共同化,参加有关企业集团的全部物流活动,与营业仓库联合协作,开展搬迁物流业务,寻找新货主,合理组织运输及回程车辆的运输等。这些合理的物流活动,都是企业内部物流部门鞭长莫及的。

    2.2现状

    我国一些沿海大城市,专业物流公司已经出现,但由于这些物流公司成立时间不长,知名度尚需提高(他们的客户多为三资企业),再加上我国城市的物流设施“先天不全”,使他们在经营中困难重重。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使各部门普遍存在自给自足的现象,导致货运市场出现货源封闭,信息不畅状态,必然有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下格局。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出现了多主体,粗放型的单车或几部车经营模式,更不利于货运行业的规模发展与规范管理,对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的主体地位造成巨大的冲击,使其在运输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和被动地位。目前,社会专业运力提供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水平不高,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行业的多数企业尚处于传统的分散经营与运作管理,未能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物流服务状态,在一段时期内尚难以达到物流专业化程度。

    在公路货运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业内竞争日益激烈,在众多个体与私营业户的包围下,国营(或大集体)大中型运输企业普遍存在经济效益滑坡。由于转变旧观念所用时间过长,改革旧机制、旧经营模式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退休经费支出,设备更新,用人与管理机制转变难等),以及经营手段缺少灵活性,自然很难在竞争的市场中找到清晰的市场定位,必然导致竞争力薄弱,缺乏优势,经济效益难以好转,无力在技术装备的改造方面有所投入,不得不仍然使用已不符合市场要求的车型车种。面对运价下降,运力大于需求的不利局面,难以调整运输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由于政府的相关部门对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和规划,对优化运力结构和布局,对有形货运市场的动态管理和跟踪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加之在培养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体系上可供操作的有关法规和规定还不健全,使运输行业的法制化管理程度未能达到应有高度,造成运输市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市场秩序紊乱,运作效率不高,不利于货运市场的健全和发展。

    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必然推动货运市场向高效率、高灵活、高服务质量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具有完备的信息系统,沟通各运输企业之间的信息,发挥互助补缺优势,避免各运输企业各自为阵,相互之间存有各种利益冲突,阻碍运输市场向综合物流运输系统方向拓展。由于整个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而货运市场的主体目前还停留在各自经营、激烈竞争阶段,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长此下去,必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大趋势下,原有的运输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摆脱目前的困境和不利局面,力争在二~三年内完成向专业物流公司的过渡(可合资、参股、兼并、转制等),积极参与为外资、中外合资企业进行物流服务,努力扩大市场的服务面,在动态运作中逐步完善和发展自身实力。

    物流公司如何开展适合国内企业的物流作业,可借助外资企业这块市场来提高物流的服务水平外,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肩负起在社会上推广、普及物流的重任,能否持久、有效的进行这项工作,扩大第三方物流服务范围是物流企业成败的关键。

    2.3 物流企业服务于企业物流的运行机制

    在当前我国物流业尚处于启步阶段的状态下,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于企业物流的运行机制应立足于:灵活、高效、动态、优质服务与管理,并能与国际物流运作惯例接轨的运行机制。

    1) 以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功能,为货主及时提供货物分类、包装、批发、装卸、中转、加工、联运和保障运力服务,并提供物流设计、优化运力、选准路径、沟通信息、代办运输中各种手续(报关、报检、仓储理货等)。在全国相关货物集散中心设立若干受理网站,向货主提供信息源、网络联系、上门服务、实现直接的门对门服务,达到方便、省时、经济的物流全过程。

    2) 针对能长期服务于大型企业的稳定大宗货源,可与货主签订长期服务合同并公证。为消除货主心理上的不放心,可主动预付适量资金作为风险抵押,以获取包贮、包运组织形式的联运业务。对于零担货与散装货,通过信息沟通与传递,积极组织仓储,及时组织运力,做到稳妥而安全的货运服务。

    3) 在动态运作与管理中,不断改善服务内容与质量,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资质标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与吸引力,向货主提供全方位的合理运输与仓储方案,提出尽力减少货损货差的措施,提示优惠运费结算方式(如每月结算一次或其它结算形式)等。

    4) 为三资企业提供符合国际物流运作惯例的优质服务,对于涉及到国际物流的企业则应制订物流服务全程的供应链计划和保障条件,以良好的信誉和灵活、高效、服务到位的手段展示实力和形象,为进一步扩大服务面并争取更多的客户打下雄厚的基础。

    5) 不断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既保证自身经济利益又考虑货主的切身利益,货运过程做到安全、可靠、到达及时(JIT),在不断发展的市场中提高竞争力,适度保持企业经济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模式,在一定的时期内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物流企业。

    2.4物流企业服务于企业物流的模式

    针对上述所作的种种分析,建议物流企业应从培育物流市场做起,量力而行,通过采用灵活的物流策略来弥补现今存在的物流设施的不足。

    1)加大对国内企业的宣传、推广力度,努力扩大客户范围。针对国内企业对现代物流认识不多,企业内懂物流的人员少特点,物流公司应针对那些有能力开展物流活动但又不知从何处入手的企业,通过邀请对方来公司参观,为对方免费培训物流人才等方式来推广现代企业物流知识及提高物流公司的知名度,努力培育、挖掘潜在的顾客群。对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应采取灵活的结算方式,为更好服务于生产企业,应将以一个月为周期的结算方式转向与生产企业的生产周期相适应的结算方式,这对于争取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是很重要的举措。

    2)努力参与到企业各个环节的物流活动中去,与之建立一种共存共荣的伙伴关系。针对国内企业“重生产、轻流通”的特点,物流企业从帮助对方改进供应与生产物流,提高生产效率入手与企业开展合作会更容易。因为供应、生产物流是销售物流的前提与基础,很难想象一家供应、生产存在巨大浪费的企业会有出色的销售物流服务。依据前章对我国生产企业物流现状的论述,生产企业的物流现代化水平较低,物流公司可利用自身在物流管理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开展合作,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物流公司可以凭借自身在流通领域的优势帮助企业采购原材料、零配件等,并以企业生产流水线为中心展开分供方到供方的配送。如此,企业减少了库存保管费用,提高了物流意识,物流公司也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介入到企业的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销售物流服务中去。

    3)以人为本,运用灵活的物流政策开展高水平物流服务。在中国开展物流活动,最忌讳不顾实际情况投入大笔资金购买昂贵的物流设备“赶时髦”。目前,我国的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沈阳等城市道路堵车现象较严重,成为发展城市物流业的瓶颈。如果发展货柜车配送,势必事倍功半。针对中国人力资源丰富的特点,沃氏公司采用装配冷藏柜的自行车为其生产的冰淇淋进行配送;可口可乐雇佣了成百上千的“街道委员会”成员用手推车和自行车代替机动车难以到达的地区进行配送。这些灵活的配送策略都取得了成功。

    4)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我国的物流企业中学物资管理出身的管理人员少,大多是半路出家,对物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缺乏应有的远见卓识。他们自身对物流理论与实践接触不久,甚至有一种将物流神秘化的趋向。其实,在国外,成功的物流专业公司早已将“神秘的物流”送(配送)入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十分大众化的事业。物流业的发展需由精通物流管理的人才采取适合我国的物流经营策略,最终将物流业大众化,一般化,转变为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服务。因此,物流企业可以与院校、研究所中的相关机构合作,通过参与对具体物流课题的研究或派遣人员进修等方式,既可提高自身的物流作业水平,又可以从中培养、造就物流人才。

   

    参 考 书 目

    [1]日通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M].北京:物资出版社.1986

    [2]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 戴维J克劳斯 .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3]宋 华,胡左诰.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篇(6)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3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 万亿元,同比增长9.5%,2013 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 类紧缺人才之一。[1]目前高职院校中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还是比较庞大的,但是有大部分的学生不能顺利地就业,因此不同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就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出现劳动力与市场需求的脱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的培养,更轻视了职业资格证书的价值,而以证代考的教学评价模式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以证代考的概念内涵

“以证代考”是指以与培养目标中的能力模块和专业教学计划中的相关课程知识与相应的考试机构组织开展的全国性各级各类的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等证书的考核代替学校组织的课程的期中、期末考试。学生通过考试,既可以拿到相应的等级证书,又可以获得该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从而避免了任课教师因素对学生成绩评定的影响,也可以使学生手握资格证书,为就业增加砝码。[2]简单来讲,“证”指的就是职业资格或者技能证书,“考”指的就是教学中的结业考试如期末考试等,那么以证代考就是用职业资格证书来代替教学结业考试,这种考核方式能够满足市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需求,更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可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有计算机二级证书、全国英语四级证书、物流师证书、仓储管理员证、报关员证、货运职业资格证、叉车证、驾驶证、采购员证等,这些证书都能够使学生在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但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中物流管理专业考核评价中存在一些问题,还没有及时更新观念,创新模式,不能有效地实践以证代考模式。

二部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 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造成劳动力与市场需求脱轨

中国教育一直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部分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中教师也往往是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重视学生的课题研究、学术探讨,当然重视学术研究是理所当然的,但不能一味地进行理论研究,而忽视了与现实社会的连接与契合。学历证书固然重要,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才是教学的根本。部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更没有严厉地要求学生进行职业证书的考试,而造成学生毕业之后很难顺利地过渡到工作岗位上,最终导致了物流服务业的劳动力与市场需求脱轨的局面。

2 忽视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不对应

现代社会的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注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把职业资格证书当做进入用人单位的硬性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学也要把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到位,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完善,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不仅能够为社会提供急需人才还能使得学生在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并不能与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相互对应,不仅不利于学生资格证书的考取,还导致学生不够重视资格证书,不能及时获取。缺乏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更让学生有所懈怠。

因此,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中实践以证代考的教学考核模式是现实所需,大势所向。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就业制度对个人的一种特殊要求,是一种符合职业要求的考试制度,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估和鉴定个人的职业资格,具有一定的国家权威性,符合用人单位对个人的需求。

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以证代考模式的路径

1 明确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

高职院校要想有效实践以证代考的考核模式就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证书为关键进行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清晰地确认学习的方向,真正重视职业资格证书,而代替传统的应试考试模式。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是顺利从事物流职业的必备名片和职场通行证,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已经于2003 年1 月23日由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3]

2 加强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教学的导航者,虽然教师不是教学的关键和主体,但却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学生的指导作用是不能轻视的,加强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践以证代考的必要条件和保障。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要求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不能一味地要求教师做学术、搞理论而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对市场的敏感度,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继续学习和培训。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优秀的、具有一定物流管理专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引进来,他们可以是企业的厂长、物流公司的经理等,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是其他教师不能相比的。同时创造机会使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走出去,去物流公司、著名高校、国外院校等进行深层次的培训,不能放弃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吸收。

3 与时俱进地更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更是不断变化的,时代不同要求就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使之能够与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相呼应。为实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就应该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本位,进行专业知识的内容教学。具体来讲就是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知识点内容融入课堂学习的教材中,将其要求的四大模块的知识设计到教学课程方案中,并删除那些不能为现代社会所用、脱离现实社会的内容,注重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和物流服务业发展趋势的研究,最终使得课堂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有很大的一致性并且更具有物流业市场的前瞻性。

4 校企结合以开展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习训练

物流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真正能够推动物流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因此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学生的实习训练是关键,可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完善实习训练的基础设施,建立多样化的培训实习的基地,以提升学生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满足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并不是重视学历文凭或者是职业证书,最重要的是在某一个职位上的实际工作能力,职业资格证书可以说是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但学历或者是职业资格证书的背后应该是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学校通过开门办学的方式,与企业进行合作,特别是物流公司,如顺丰、德邦等国家的大物流企业,这些企业有着完善的设备和技术,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技能,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解决了公司对专业内劳动力的需求。

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以证代考模式的效果评估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以证代考的模式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职业证书考试需求,提升自身就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简化对员工培训的过程,还能使学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赢得荣誉,可以说是一箭三雕的选择。

1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统一与效果的评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比较不确定,没有规定必须达到怎样的知识掌握程度或者是技能掌握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缺少规划,教师和学生都没有什么积极性,但是以证代考的考核模式确定了物流管理专业统一的教学目标,能够完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体系,并要求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操作能力,这样促使学生更有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其次能够更加公正公平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的质量进行量化评价,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就是一种量化的数据,根据数据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对教师进行激励或者指导。

2 有利于提升学生实践积极性与就业竞争力

以证代考的模式改变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一直以来对理论课程考试的态度,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积极地进行实践训练,将自身专业知识尽快与职业岗位相互契合。学生为了顺利地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取得毕业证;为了更好地参加工作,达到职位要求,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越来越注重专业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此外,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使得学生在专业人才就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职位要求,胜任物流管理专业的各项工作。

总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积极实践以证代考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能够有利于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评估,积极推动着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甚至是物流服务业的发展。但是在实践以证代考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将其演变为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能仅仅为了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而进行教学,而不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7)

【分类号】F250-4;G712 引言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极为迅速,传统物流业、新兴企业,外资物流企业等都逐渐在成为现代物流行业的前身,它们均需要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高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在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上基本达到了企业发展的要求,而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物流行业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问题,面对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该何如选择发展之路,怎样让毕业生能够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成为了高职院校思考的一大问题。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起步晚、发展快。随着物流行业队伍的迅速扩大,在物流人才的需求上不断的增加,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一定程度基本解决了岗位需求,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对物流的操作作业,企业的总需求超过了千万,我国近十几年的物流人才的培养仅仅是其牛毛。在操作需求人员中所能占到的比例仍然很小。高校物流专业的开设需要的是软硬件条件的建设,条件的不满足是没有资格进行物流人才培养的,因此,培养的数量总的来说较少。

学校的办学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培养模式则是影响高职高专学生与物流人才需求是否一致的关键因素。在我国,有较多的大学,在开设物流专业上盲目的跟风,没有认识到严格的教学条件和物流人才需求多样性及变化性。加之,办学时间段,教学经验不丰富等因素,使专业成为了摆设,没有真正的培养出有较强专业的物流人才。

三、影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因素

在我国,与本科相比较而言,高职教育的不同点主要则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面。高职高专注重的主要是技能型人才,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知识重要,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实际操作也非常的具有必要性。而本科的要求则更加偏向于对理论框架和管理的学习。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越来越多,招生数量也逐渐上升,在如何培养学生方面,也是经过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了较多的宝贵经验。但物流的发展较为迅速,培养出与企业需求相符的人才则是高职院校一直研究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目的。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

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影响的往往是几届学生,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是否相符,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反馈。物流发展较为迅速,洞悉人才需求市场的发展特点和未来的趋势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上起着较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物流人才需求市场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传统物流企业的转变,新兴企业的产生,国际物流企业的流入等,给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带来了多元化的需求。面对不同企业,物流人才的需求不同。因此,确定物流人才服务对象才是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首要任务之一。企业的物流人才需求是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影响因素。

2. 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

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框架,集目标、方法、途径和教育内容为一体的思想构架。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对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也是实现物流人才与企业企业相符的根本途径。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求满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同时,也要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是实施要求,理实一体化是教学设置的重点。好的物流人才模式培养方案能较好的指导课程设置,而好的教学体系则是实现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途径。

3. 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是对课程设置的要求,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过程中教师教授形式。掌握理论知识是基础,进行实践是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是理实并重的理念,过多的强调理论则是偏向于本科教育方式,过多的偏向实践则容易忽略物流基础的夯实。因此,教师应该在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让理论与实践并重,用较为简单的方式,实现更加扎实的知识传递。 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方法

1. 制定适合的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符合与否,需要较多的因素进行评判。高职教育的培养首先就确定了培养的群体特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同时,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岗位层次定位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中成为了重要因素。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从教学条件、学生基础和社会物流人才需求等因素综合决定。

2. 加强课程设置建设

课程建设需要、物流岗位需求,培养目标等因素相结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根据物流人才职业定位来实现,在安排理实课程过程中因根据学校的条件,寻找和凸显其专业特色。

3. 提高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提高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与学生相适应的方法来实现知识的传递,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显得尤为的重要。高职物流管理强调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除了对培养模式进行不断优化使其能与人才需求相符之外,实施教学的老师也非常的重要。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素质外,对技能型学生的培养,更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老师,与物流行业密切联系的老师。因此,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现物流人才培养的基础之一。 总结

物流的现代化让物流岗位需求成为了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的物流学生培养需要在全面的了解社会需求,结合学院自身条件来进行因地制宜的培养。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现代化物流专业人才的基础,也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篇(8)

物流管理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已逐步趋于稳定和成熟物流信息化更是力兴未艾。但随着个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山化的加强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多跨囚企业如马十基、TNT.UPS早已开始着手实施知识管理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小断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竟争力。

1知识管理概述

1.1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出现的一个新事物日前还没有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囚内外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纷纷提出厂自己的见解。

简单地说知识管理kncnv1o<协mamagcmcntKM是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组织的知识资源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系统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延仲以提高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厂}一存能力为企业带来商业价值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知识管理无处小在遍及社会厂}一活的各个领域任何组织和个人都需要知识管理惟一的区别在于管理的力法和内容小一样。当然物流企业也小例外。

1.2知识管理的特点

知识管理是一种商业战略而小只是管理}_具它建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信息技术是其实现的}_具和手段。知识管理执行过程中知识的收集、了!<}}、利用、共享、创新都需要借助信息系统来完成所以知识管理的发展与信息化的进展程度密切相关。物流信息化管理卞要是对企业运作过程中显而易见的信息如业务资料、数据、报表等显性知识进行处理。而对于那此小明显的信息如员}_个人的经验、想法、特殊技能等隐性知识则无能为力隐性知识小会自动显现出来需要被挖掘这也正是信息化走向知识化的必然。

实施知识管理要有良好的知识共享氛I}}而这也正是许多传统企业的缺陷。企业员}_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没有他们的参与企业的发展就会停滞实施知识管理也是一样它需要企业员}_通过卞观能动性地发挥来小断利用、挖掘、产厂新知识。管理者要善于解放思想突破l冻III的思维模式和}_作作风小是下达命令让员工呆板地执行而是要激励他们充分调动员}_的积极性让他们卞动参与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来’。员}_将自身积累的知识如经验、教训卞动贡}’rR出来和其他人分享大家勺_相交流裨辛hl谰漏共同提高。在吸收厂别人有用的成果后再在}_作中通过结合实助、把自己有创意的想法运用到其中实现知识创新。如此小Ikl}Tl环企业的知识结构才会小断完善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链和价值链。

2知识管理对物流企业的影响

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对于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和变苹早已显得力小从心知识管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孕育而厂]一。知识就是力量对企业也是一样知识就是企业继续发展的动力是利润的源泉。具体来讲知识管理对物流企业的发展卞要有以下)助面的影响

2.1寻找和形成企业的价值链实现差异化竞争

价值链是区分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卞要特征也是各个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立足点。在物流活动中它小仅注重货物的流动更注重资金的流动以实现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价值增值2。实施知识管理通过刊企业现有资源的分析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价值链。并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准确把握市场)泳搏及时调整发展力向和经营策略。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细分市场作为近期的卞攻业务和远期拓展的力向。以集中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占领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2.2加强内外界联系信息交流更加顺畅

经济个球化和囚(’il}贸易的匕速发展对物流企业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提出厂更高的要求也使物流企业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建立知识管理平台物流企业可以加强内部各部门和小同层级之间的交流实现知识共享及时反馈提高运作效率减少业务操作的出错率。同时物流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交流平台进行业务信息的传递相勺_合作共同发展。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使物流企业与政肘各部门的1办调也越来越重要通过知识管理平台企业小但能够及时厂解政)付部门的政策和规划力向也能实时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卞管部门进行交流使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和谐统一3。特别是和交通、气象等部门的经常沟通能使企业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2.3优化物流力案提高决策能力

传统的物流运作需要企业之间频繁的信息交换但山于物流活动的中间环节比较多存在一定的小确定性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实施知识管理以后企业现有的实物资源和积累的业务经验、解决力案等都可以得到充分梳理和归类。客户也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平台获取帮助知识管理系统根客户提交的业务要求进行分析、组合并自动厂卜成最优案做到及时响应和科学指导。对于系统自身小能解决的问题企业管理人员也可以从知识库中获得有益的建议和做出吏加合理的决策。知识管理系统在完成一项业务会立即吏新和升级及时充实知识库与时俱进地紧跟若参后市场发展的步伐。

2.4保护环境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物流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日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个球经济新的基调即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的保护相一致因此绿色物流的概念也应运而厂}一。绿色物流的最终日标就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包括产品厂}一少扭、包装、储存、运送、回收等产品的整个厂卜命周期。例如集中库存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费用但增加厂一次运送的货物量也相应增加厂对燃料的消耗和对道路质量和面积的要求从而可能产厂}一定的负面影响货物的运送时间是安排在自天道路车辆比较多、交通拥挤时还是在晚上车辆较少、交通顺畅时运送}_具的选择是选择尾气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汽车还是选择相比之下污染较少能耗较低的火车……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后通过建立智能化平台可以对上述情况自动做出分析选择最佳的运送路线、时间、车辆等。此外利用知识管理系统企业还可以力便地实施绿色供应链战略绿色厂卜产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物流技术战略使用新技术、洁净型能源使用环保车辆以及利用(}PS.(}15等高新技术指导和规划物流系统循环物流战略产品的回收、再利用。采取这此战略力面可以保护环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另一力面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3知识管理在物流企业中的实施策略

知识管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厂新的变苹个球都已掀起厂“知识管理”的浪潮但其产厂}一的时间并小长在管理领域还属于新厂}一事物理论和实践力面也有待完善。保密、陇调、开放及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原则其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文认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应包括以下儿个力面

3.1树立理念提高知识管理在企业内的认知度

要在企业内推行知识管理首先必须让企业成员知道知识管理是什么对企业来讲有什么影响如何实施。因此有必要在企业内部对员}_进行相关培训从概念到特点以及流程让他们在头脑里先有一个明确的感性认识并真正愿意从心理上去接受它卞动参与进来。}_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识管理的理念在企业内得到厂普遍认同推行起来就有厂一个良好的开端。社会是小断进步的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也是小断更新的对员}_的培训小能昙花一现要坚持下去定期举行使员}_的能力循序渐进小断提高。

3.2建立知识网络实现内外部的知识交流共享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卞要是指在企业内外部知识的传播共享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提升。在物流企业中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应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一个内部网络把常用的专业知识以及掌握这此知识的成员和专家的情况保存在数据库中使员}_能力便地获取和共享。内部网络还应该具备一此功能模块力便成员间使用电r邮件、举行视频会议等7。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通过知识管理平台可以加强与外部的知识交流充分汲取和利用有益的外部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3.3重视激励形成知识体系的“滚雪球”效应

员工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根本动力实现有效地知识管理需要他们贡献出自己的}_作经验、教训、独特的技能知识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于卞动将自己的知识在企业内共享的员}_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既可以是物质力面的例如}_资、股权等也可以是精神力面的使他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厂相应的回报在为企业创造厂价值的同时也实现厂自己的人厂}一价值。在员}_功于创新的时候企业可以将惩罚#JL制设定限制明确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可以有多大程度的失误和损失允许范围内的失误可以免除惩罚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员}_创新的积极性。有厂员}_卞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企业的知识体系才可能越来越完善。

3.4进行组织结构变苹设立知识管理部门

篇(9)

1.1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出现的一个新事物日前还没有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囚内外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纷纷提出厂自己的见解。

简单地说知识管理kncnv1o<协mamagcmcntKM是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组织的知识资源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系统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延仲以提高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厂}一存能力为企业带来商业价值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知识管理无处小在遍及社会厂}一活的各个领域任何组织和个人都需要知识管理惟一的区别在于管理的力法和内容小一样。当然物流企业也小例外。

1.2知识管理的特点

知识管理是一种商业战略而小只是管理}_具它建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信息技术是其实现的}_具和手段。知识管理执行过程中知识的收集、了!<}}、利用、共享、创新都需要借助信息系统来完成所以知识管理的发展与信息化的进展程度密切相关。物流信息化管理卞要是对企业运作过程中显而易见的信息如业务资料、数据、报表等显性知识进行处理。而对于那此小明显的信息如员}_个人的经验、想法、特殊技能等隐性知识则无能为力隐性知识小会自动显现出来需要被挖掘这也正是信息化走向知识化的必然。

实施知识管理要有良好的知识共享氛I}}而这也正是许多传统企业的缺陷。企业员}_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没有他们的参与企业的发展就会停滞实施知识管理也是一样它需要企业员}_通过卞观能动性地发挥来小断利用、挖掘、产厂新知识。管理者要善于解放思想突破l冻III的思维模式和}_作作风小是下达命令让员工呆板地执行而是要激励他们充分调动员}_的积极性让他们卞动参与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来’。员}_将自身积累的知识如经验、教训卞动贡}’rR出来和其他人分享大家勺_相交流裨辛hl谰漏共同提高。在吸收厂别人有用的成果后再在}_作中通过结合实助、把自己有创意的想法运用到其中实现知识创新。如此小Ikl}Tl环企业的知识结构才会小断完善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链和价值链。

2知识管理对物流企业的影响

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对于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和变苹早已显得力小从心知识管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孕育而厂]一。知识就是力量对企业也是一样知识就是企业继续发展的动力是利润的源泉。具体来讲知识管理对物流企业的发展卞要有以下)助面的影响。

2.1寻找和形成企业的价值链实现差异化竞争

价值链是区分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卞要特征也是各个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立足点。在物流活动中它小仅注重货物的流动更注重资金的流动以实现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价值增值2。实施知识管理通过刊企业现有资源的分析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价值链。并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准确把握市场)泳搏及时调整发展力向和经营策略。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细分市场作为近期的卞攻业务和远期拓展的力向。以集中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占领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2.2加强内外界联系信息交流更加顺畅

经济个球化和囚(’il}贸易的匕速发展对物流企业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提出厂更高的要求也使物流企业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建立知识管理平台物流企业可以加强内部各部门和小同层级之间的交流实现知识共享及时反馈提高运作效率减少业务操作的出错率。同时物流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交流平台进行业务信息的传递相勺_合作共同发展。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使物流企业与政肘各部门的1办调也越来越重要通过知识管理平台企业小但能够及时厂解政)付部门的政策和规划力向也能实时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卞管部门进行交流使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和谐统一3。特别是和交通、气象等部门的经常沟通能使企业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2.3优化物流力案提高决策能力

传统的物流运作需要企业之间频繁的信息交换但山于物流活动的中间环节比较多存在一定的小确定性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实施知识管理以后企业现有的实物资源和积累的业务经验、解决力案等都可以得到充分梳理和归类。客户也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平台获取帮助知识管理系统根客户提交的业务要求进行分析、组合并自动厂卜成最优案做到及时响应和科学指导。对于系统自身小能解决的问题企业管理人员也可以从知识库中获得有益的建议和做出吏加合理的决策。知识管理系统在完成一项业务会立即吏新和升级及时充实知识库与时俱进地紧跟若参后市场发展的步伐。

2.4保护环境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物流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日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个球经济新的基调即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的保护相一致因此绿色物流的概念也应运而厂}一。绿色物流的最终日标就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包括产品厂}一少扭、包装、储存、运送、回收等产品的整个厂卜命周期。例如集中库存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费用但增加厂一次运送的货物量也相应增加厂对燃料的消耗和对道路质量和面积的要求从而可能产厂}一定的负面影响货物的运送时间是安排在自天道路车辆比较多、交通拥挤时还是在晚上车辆较少、交通顺畅时运送}_具的选择是选择尾气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汽车还是选择相比之下污染较少能耗较低的火车……5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后通过建立智能化平台可以对上述情况自动做出分析选择最佳的运送路线、时间、车辆等。此外利用知识管理系统企业还可以力便地实施绿色供应链战略绿色厂卜产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物流技术战略使用新技术、洁净型能源使用环保车辆以及利用(}PS.(}15等高新技术指导和规划物流系统循环物流战略产品的回收、再利用。采取这此战略力面可以保护环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另一力面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6。

3知识管理在物流企业中的实施策略

知识管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厂新的变苹个球都已掀起厂“知识管理”的浪潮但其产厂}一的时间并小长在管理领域还属于新厂}一事物理论和实践力面也有待完善。保密、陇调、开放及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原则其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文认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应包括以下儿个方面。

3.1树立理念提高知识管理在企业内的认知度

要在企业内推行知识管理首先必须让企业成员知道知识管理是什么对企业来讲有什么影响如何实施。因此有必要在企业内部对员}_进行相关培训从概念到特点以及流程让他们在头脑里先有一个明确的感性认识并真正愿意从心理上去接受它卞动参与进来。}_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识管理的理念在企业内得到厂普遍认同推行起来就有厂一个良好的开端。社会是小断进步的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也是小断更新的对员}_的培训小能昙花一现要坚持下去定期举行使员}_的能力循序渐进小断提高。

3.2建立知识网络实现内外部的知识交流共享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卞要是指在企业内外部知识的传播共享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提升。在物流企业中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应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一个内部网络把常用的专业知识以及掌握这此知识的成员和专家的情况保存在数据库中使员}_能力便地获取和共享。内部网络还应该具备一此功能模块力便成员间使用电r邮件、举行视频会议等7。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通过知识管理平台可以加强与外部的知识交流充分汲取和利用有益的外部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3.3重视激励形成知识体系的“滚雪球”效应

员工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根本动力实现有效地知识管理需要他们贡献出自己的}_作经验、教训、独特的技能知识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于卞动将自己的知识在企业内共享的员}_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既可以是物质力面的例如}_资、股权等也可以是精神力面的使他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厂相应的回报在为企业创造厂价值的同时也实现厂自己的人厂}一价值。在员}_功于创新的时候企业可以将惩罚#JL制设定限制明确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可以有多大程度的失误和损失允许范围内的失误可以免除惩罚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员}_创新的积极性。有厂员}_卞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企业的知识体系才可能越来越完善。

3.4进行组织结构变苹设立知识管理部门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042-02

1 引言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知识在整个经济体系所占比重逐渐增大,而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极具前瞻性的管理理念,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作为专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过程主要是整合资源和提供增值物流服务的过程,而此运作过程极大程度上是知识沟通的过程,物流运作的效率依赖于信息沟通的效率。因此,知识管理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中起到关键作用。

2 知识管理概述

2.1知识管理的含义

1979年霍顿提出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的概念,其后各国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纷纷对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德尔福集团创始人之一的卡尔・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提供新途径;Arthur Andersen公司将知识管理表达成KM=(P+K)S,其中K是指组织的知识(Organization Knowl-edge),P是组织的成员(People),“+”是指技术(Technology),而S是分享(Share)。其要表达的是“组织知识的累计,必须通过将人与技术充分结合,而在分享的组织文化下达到乘数的效果”。由于各种提法的出发点不同,到目前仍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本文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系统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知识的整合利用,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并最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管理过程。

2.2知识管理的价值链分析

知识价值链就是对企业内外的知识进行过滤、整合、转换、创新,从而形成一条动态的知识网链,在这条网链的每一个环节上业务和经营知识都会被加入到产品或服务中,形成价值增值。借助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模型,从企业内部知识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来构建知识管理的价值链模型。从图1可以看出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个体的知识与企业的知识不断转换,相互融合,不断丰富个体和企业的知识库。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动态的运动过程,不断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 知识管理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作用

3.1第三方物流企业概述

第三方物流(r11Ilird―Party logistics,TPL)就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Third-Party Logisitics Service Provider,TPLS)的概念是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被首次提到的。TPLS指的是“通过合同的方式确定回报,承担货主企业全部或一部分物流活动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形态可以分为与运营相关的服务以及二者兼而有之的服务三种类型。无论哪种形态都必须高于过去的一般运输者和合同运输业者所提供的服务”。

3.2知识管理在TPLS中的作用

3.2.1实现快速反应,降低成本,提供客户企业满意的增值服务

TPLS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各种有形和无形服务的集合,包括核心服务、便利和支持。增值服务是在核心服务的基础上,增加的便利和支持,这就需要TPLS在日常运作和服务内容设计中时刻考虑到客户的感受,在为客户谋利益的同时,实现“Win-Win'’的双赢思想。

3.2.2整合各方信息,实现流程优化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解决的是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这种关系成熟后,就需要用一套知识系统把它固化下来,以简化协同过程。如果在TPLS与客户企业之间建立一套知识交互系统,这些知识可以通过TPLS在供应链中整合、升华,最终被转换成可以为整条供应链增值的系统方案,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供应链知识的整合。

3.2.3推动管理创新和知识创新,提升TPI,S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对价值链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企业知识的管理,考虑TPLS的最大优势就是对客户企业知识的整合管理,因此知识管理的实施对于增强TPLS的核心竞争力发挥着关键作用。

4 知识管理在TPLS中的实施途径

4.1搭建TPLS知识管理系统

发达的Internet、Intranet、Extranet和大型数据库技术为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知识管理系统的综合模式可以用图2来表示,TPLS的知识管理系统应当能够实现如下功能: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获取物流业务信息中的隐性知识;能利用在线网络(e-learning,BBS留言板)等技术帮助员工学习知识、软件操作,鼓励员工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保证知识的交互性;还应该能与企业其他系统中的知识资源统一成“知识地图”;该系统也应能提供简单易行的知识桌面,使员工可以通过信息分类和搜索引擎,快速获取知识,从而对

4.2培育良好的知识共享和创新文化

上一篇: 智能制造技术的概念 下一篇: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