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7:20: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短期债券投资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对于此项投资,投资成本是46000元,现账面价值是48000元(46000+4000-6000/3)。因投资成本低于账面价值,应按投资成本划转,差额计入投资损失。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6000
投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划转损失2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4000
——债券投资(溢价)4000
如果上述长期债权投资曾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500元,则其账面价值为46500元(48000-1500),仍按成本划转。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60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500
投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划转损失5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4000
——债券投资(溢价)4000
如果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是2500元,则其账面价值是45500元(48000-2500),此时则应按账面价值划转,以45500元作为短期投资的入账金额。
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55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25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4000
——债券投资(溢价)4000
如果企业购入的债券是分期付息债券,且是溢价购入,平时收到利息时并没有增加应计利息,随着溢价的摊销,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会越来越低。因此,无论何时将长期债权投资划转为短期投资,其账面价值肯定会低于投资成本,直接按账面价值划转即可,也不会产生划转损失;如果企业是折价购入的分期付息债券,债券账面价值会随着折价的摊销而逐渐增加。因此,无论何时划转,其账面价值都会大于投资成本,这就应当按投资成本划转,同时就会产生划转损失。
例2:甲企业在一年前购入分期付息债券一批,现拟转为短期投资。当时的购买价格是46000元,面值40000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0%,溢价按直线法摊销。
现在该债券的账面价值为44000元(46000-6000/3),低于投资成本,则应按账面价值划转。
借:短期投资44000
俄罗斯证券市场建立的基础是1991年上半年苏联政府实施的《股份公司法》,证券市场的发展是在《关于有价证券发行与流通及俄罗斯联邦证券交易所规则》法案、一系列的私有化企业凭证流通法案(1992~1993年)公布实施后,而国家有价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则是在1993~1994年期间。
俄罗斯证券市场是伴随着其私有化进程和政府筹集资金规模的扩大而产生和发展的。其中,短期政府债券市场成为俄罗斯最主要的资金市场,占全部证券市场交易规模的一半以上。外国投资基金和国内外商业银行成为这一市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在国内实体经济投资风险很大的情况下,俄罗斯商业银行将政府有价证券作为首选的投资形式。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际资本通过这一市场大量外逃,导致俄罗斯政府不得不拒绝偿付债务,终于引发了银行体系的全面危机。相比之下,企业证券市场则规模小而且具有不稳定的特征,交易只集中于少数企业的股票,不可能成为国内企业资本筹集的主要来源。
国家有价证券市场
俄罗斯国家有价证券市场中的债券品种主要包括国家短期债券、联邦债券、国家储蓄债券、国库券、内部外币债券、市属公债券、黄金债券。由于国家短期债券市场占有50%以上的份额,因而构成国家有价证券最主要的部分。
俄罗斯证券市场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工具是国家短期债券,它有很高的收益率和安全性。1993年初,俄罗斯中央银行制定了俄罗斯建立现代国家有价证券市场草案,为国家短期债券发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通过发行国家短期债券,大大减少了中央银行对财政部的直接贷款,国家短期债券的期限开始发行时为3个月,以后逐渐延长到6个月和12个月。这些有价证券均采用无纸化发行方式。
从1994年7月起,3个月的债券一个月发行两次,而6个月的债券一个月发行一次。债券不支付利息,其收入来自于一级市场卖出价与票面价格之间的差价,即贴现率;而每个债券持有人的收入是由买卖之间的价差决定的。所有的债券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的交易系统进行交易。1995年10月10日,新西伯利亚也有了交易中心;12月19日,圣彼得堡也可以进行交易,但莫斯科仍是主要的交易中心。经纪人主要是商业银行、金融公司、中介公司,而最主要的参与者是一级交易商,俄罗斯银行(即俄罗斯中央银行)是一级交易商,它给商业银行提供许多优惠,使它们承担购买国家债券的责任,并保持市场的稳定。据俄罗斯中央银行的资料,在国家短期债券一级市场上总交易规模的80%~90%是由一级交易商完成的。现在,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可以成为一级交易商。除了一级交易商之外,任何法人和自然人都可以参与这一市场的交易。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的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国家短期债券的交易,二级市场的交易每天进行,拍卖则每周一次(通常是星期三),旧债券偿还与新债券发行拍卖同时进行。
中央银行通过对国家短期债券的操作使之成为调节货币市场的工具,商业银行以此调节自己的流动性,而短期债券利率则成为货币市场利率的重要导向。
1996年1月,俄罗斯中央银行采取了一项重要决定:非居民不仅有权购买国家短期债券,而且可以将获得的利润返回国内。1996年2月7日,在国家短期债券拍卖中就有外国投资者参与。第一个被授权的外国银行非居民是欧洲银行。参与拍卖的外国投资规模在1996年初时接近1200亿卢布。
俄罗斯政府希望借助于国家短期债券市场的自由化获得更多的资金。但是,尽管这一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据估计有上百亿美元),还是没有吸引大量的资金进入。其主要原因是对外国投资者存在较严厉的管制:首先,非居民参与国家短期债券的交易资金(外汇)必须要存入指定的银行账户;其次,外国投资者只能在拍卖时购买国家短期债券,而后就只有等待偿还,非居民不能参与国家短期债券二级市场的买卖。1996年7月,俄罗斯银行确立了新的关于非居民在国家短期债券市场发挥作用的规则,并于1996年8月15日实施。根据这一规则,非居民可以通过授权银行设立专门的“C”型账户,银行将这些资金转入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自己的账户中,然后进行国家短期债券的买卖。这样,非居民就可以通过这个“C”型账户自由地进行国家短期债券的交易,包括二级市场的交易。为防止非居民资金过快地流出俄罗斯国内,俄罗斯中央银行规定要冻结资金3个月,之后非居民才可以将利润汇回国内。1996年底,外国投资者通过这一账户共购买俄罗斯国家短期债券35亿美元,使他们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0%~20%。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因为国家短期债券市场中约60%归俄罗斯中央银行和储蓄银行所有。在以后的一年中,资本流入快速增加,在1997年第二和第三季度达到高峰,为80亿美元。到1997年10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外国投资者在俄罗斯国家短期债券市场中的份额达到了30%,名义价值达到600亿美元左右。
随着非居民资金流入的增加,同“C”型账户有关的限制逐渐软化,资金冻结期限减少到两个月,然后是一个月。1998年1月,所有同“C”型账户有关的限制都被取消,完全实现了自由化,于是大量西方国家的银行在俄罗斯的分支机构都进入了国家短期债券市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以后,国家开始对非居民资金流出俄罗斯加以限制,恢复了“C”型账户,并规定资金必须在俄罗斯停留3个月以上才能汇回本国。
俄罗斯国家短期债券市场的开放还促成了合资投资基金的建立。现在,俄美和俄德投资基金吸引了大量的居民资金参与国家短期债券市场的交易活动。专家认为,如果这样的基金不超过20~30家,那么它们是有前途的,但国家必须在给予它们自由化的同时加强监管。
有价证券市场的发展使得俄罗斯央行完全摆脱了对财政部的贷款,这成为俄罗斯1995年紧缩货币政策的主要原则。从此,国家短期债券和其它国家债券得到长足发展,成为俄罗斯政府筹集预算资金的主要渠道。不过,问题也产生了――获得大规模的债务资金是以俄罗斯政府有意保持的债券高收益率为前提的,这大大增加了俄罗斯政府的还债负担,目前这部分资金已占其预算支出的1/3。国家债券过高的收益率还破坏了信贷资金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对政府债券需求的旺盛必然导致资本不可能流向实体经济部门,只有降低实际贷款利率才能扭转这一局面。此外,自由化的国家债券市场还引来了国际热钱的流入和短期资本频繁流动,也不利于俄罗斯金融市场的稳定。当国家短期债券收益率下降时,这些资本便会外逃。1998年8月的危机便是例证。
企业有价证券市场
俄罗斯企业有价证券市场是在凭证式私有化过程中诞生的,但发展并不顺利。1995年,俄罗斯股票市场的资本估值约在220~260亿美元之间,而第四季度所有俄罗斯企业市场价值总和跌到190亿美元。同时资本分配也极不均衡,三家最大的俄罗斯企业-НK“ЛУКοйл” (鲁科伊尔石油公司)、РАО“Газпром”(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РАО“ЕЭС России”(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占所有私有化企业市场总价值的30%; 而12个最大的俄罗斯企业市场价值占全部的49%; 最大的30家俄罗斯企业占全部企业市场价值的60%。一直以来,俄罗斯企业股票市场上少数企业股票交易量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如莫斯科动力公司,1996年10月2日至9日这一周的成交量占交易所交易量的比重达到15.2%,成交量居前9位的企业占交易所交易总量的44.4%。同时,外国投资者对这些企业的股票占有较高的股权,它们主要是能源、石油天然气等俄罗斯的优势产业。
私有化企业股票在外国投资者的参与下,曾在1995年初时大幅上扬,某些石油天然气公司的股票月上涨达30%,但这一趋势没有稳定下来。1996年以来,许多参与私有化企业股票交易的俄罗斯商业银行财务状况恶化。法律的不健全,以及政治等因素一直在影响俄罗斯企业股票市场的波动,1998年金融危机使企业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
目前,俄罗斯企业股票市场的资本市场结构并未发生改变。这样的资本结构意味着,大部分的企业并无机会在资本市场上取得长期资金。与政府债券市场相比,俄罗斯企业证券市场规模较小,在交易集中的情况下,无法成为企业筹集资本的主要来源。在这种市场结构条件下,俄罗斯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要么靠自身积累,要么靠银行满足。当这两种途径都无效时,则必然是企业倒闭和经济衰退。
商业银行与证券市场
俄罗斯商业银行在减少对实体经济贷款的条件下,资产经营的重点放在了有价证券业务上。1997年,有价证券占商业银行资产的比重由年初的28.6%(包括俄罗斯储蓄银行)提高到10月1日的32.8%,1998年1月1日时为31%(不考虑俄罗斯储蓄银行,则三个时期的比重分别为20.1%、24.9%和23.7%)。专门从事有价证券投资的银行数量(投资有价证券占资产比重超过40%,不包括俄罗斯储蓄银行)1997年1月1日时为248家,1998年1月1日时为243家,没有明显的减少。它们占信贷组织总数的比重从1997年1月1日时的12.2%提高到1998年1月1日的14.3%,其资产占银行体系的比重相应从12.5%提高到15.3%。
俄罗斯有价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并不长,政府利用这一市场筹集了大量的债务资金弥补财政赤字。为保证所需债务资金的规模,俄罗斯政府不仅对非居民开放了这一市场,而且使政府债券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其它投资收益。在有价证券市场的规模上表现出政府债券市场占据了有价证券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一半以上)。因此,商业银行的有价证券投资重点主要是政府债券。
在政府债券市场上,主要的投资工具有两个,一是对外经济银行的债券(吸收外汇资金),二是政府短期债券。1996年初,在政府债券市场上这两类投资工具占据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3%。其中第一种投资工具交易量占市场交易总额的29%,政府短期债券占54%。其余17%的市场份额被联邦公债、国家储蓄公债等分割。
对外经济银行的债券是俄罗斯国家外币有价证券。前苏联解体时,对外经济银行实际上也解体了,前苏联留下的外债经过与债权国的谈判转成了外币债券,并由俄罗斯继承。债券的面值有1000美元、1万美元和10万美元。该种债券只能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进行交易,年收益率可以达到40%。起初,市场的参与者仅限于国内少量的商业银行。从1996年开始,市场参与者的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市场中几乎一半以上的参与者是外国的金融机构,目的是获取投机利益。随着外汇交易市场的开放,大量投机性资金流入俄罗斯,其中主要的交易方式是外汇期货买卖。它不仅构成俄罗斯商业银行的主要对外负债来源,在金融相对稳定时期,为俄罗斯银行带来了大量投机收益。
此外,商业银行还广泛参与国家发行的欧洲债券的买卖,使商业银行的资产表现出较强的美元化特征。1997年1月1日,俄罗斯外币资产在银行体系中(不包括俄罗斯储蓄银行)的比重为36.7%,由于当年前三个季度卢布汇率稳定,因此同年10月1日时外币资产比重下降为31.5%。第四季度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蔓延到俄罗斯,商业银行为规避卢布贬值的汇率风险,将自己的外币资产比重提高至33.4%。其中贷款的美元化程度也相应提高:1997年1月1日时外币贷款在银行体系(不包括俄罗斯储蓄银行)的信贷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为44%,同年10月1日为40.2%,1998年1月1日又提高到41.2%。
政府短期债券是俄罗斯商业银行目前最重要的有价证券投资工具。1997年1月1日,俄商业银行资产中政府短期债券投资占9.4%,1998年1月1日,这一比例为9.6%。商业银行通过自营和客户委托进行有价证券投资,一方面保证了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另一方面由于负债的短期化特征和对实体经济贷款的高风险,商业银行选择投资政府短期债券实际上是必然的,从而使资产具有较强的短期性。
第二种情况,经济高增长、低通胀时期。此阶段常见的表现就是市场抛弃安全的债券资产,购入股票等风险资产。因为长期债券等被抛弃,长期债券价格下跌,债券市场进入熊市。此阶段短期债券不赚钱,而长期债券价格下跌。
第三种情况,经济高增长、高通胀时期。这个阶段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价格都是下跌的,只有做空债券才能盈利。这一阶段短期债券收益率上升,向长期债券收益率接近。
第四种情况,经济低增长、高通胀时期。此阶段,长期债券价格大幅度上扬,此后应尽量持有长期债券,因为经济已经或者即将进入衰退期。
在把握了大的经济环境之后,决定是否投资债券就变得相对简单一些了。目前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和较为宽松的资金面,均有利于债市行情延续。整体来看,债市基本面良好,短期监管政策的调整不影响中长期债市慢牛行情。债市基本面向好,固然有利于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实现理想回报,但并不代表在具体投资时可以率性而为。
目前整体债券信用利差仍维持在历史低位,短期内可能呈现供需两旺、收益率在低位盘整的格局,这意味着,在投资时必须积极寻找具有票息优势的品种,并优选个券进行投资。
中国近代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的企业大体有通泰盐垦公司、纬成公司、北平电车公司、六合沟煤矿、闸北水电公司、启新洋灰公司、江南铁路、大通煤矿等,其债券融资思想也具体体现在债券的发行章程中。以六合沟煤矿公司为例,其债券发行情况如下:
六合沟煤矿公司为整理债务改善营业,决定募集短、长期公司债两种。委托盐业、金城两银行经理发行,其发行公司债章程要点如下:①债额及债券。总额四百万元,分短期、长期两种。短期债券,共150万元,票额每张为1万元,短期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
七、八月间发行;长期债券共250万元,票额每张分为10000元、1000元、100元三种(民国二十四年二月为募足期)。②还付本息。短期债券自发行日起,6个月内只付利息,第7个月起还本,每年两期,每期用抽签法还债1/10。长期债券5年内只付利息,第6年起还本,每年两期,每期用抽签法,偿还1/10,分五年还清。③利率及付息。短期债券按月利息1分(第一期利息到期时,因公司经济情形不佳,未能照付);长期债券按年利息8厘,均按每半年付息。④担保。由公司指定本矿矿业权、不动产及各项建设物、机器、家具等,除扬子铁厂财产应作为该厂债务担保外,所有公司之全部财产,及其收入均作为担保品。⑤监理会。规定在债券还清以前,由发行银行推定5人组织监理委员会,其职权:监管占有担保品,保管债券,监管售出债券之现金暨审核及签署公司支出,重要职员的任用及辞退。⑥基金。自发行日起每月在营业收入内应先提发5.7万元,存储经理银行充还本付息基金。每届还本付息时,如基金不足,应按下列顺序支配:第
一、短期债券付息;第
二、长期债券付息;第
三、短期债券还本;第
四、长期限债券还本。⑦处分担保品。公司遇下列情形之一(即积欠债券应付本息逾两期以上,经催告无效时,公司宣告清理清算或破产时,公司违背本章程条款经催告无效时。)发生时,经理银行代表债权人,可将担保品部分或全部拍卖。担保品处分后,所得现款,先抵付短期债券付息,其次抵付长期债券本息,如抵付后尚有余额应交公司。
从六合沟煤矿公司债券发行章程来看,近代企业的债券融资就策划方面来说,是较为完善的。从承购主体看,主要是各个银行机构承购债权;发行方式涉及承购、包销和直接发行;发行费用包括折扣加利息,一般在8%-10%或是更高。
2债券融资思想特点
近代企业债券无论在发行方式、发行主体、以及承销主体上,都是比较规范的,发行公司不仅规定了发行债额、期限、利率、还本付息方式、还对担保品的估算等细节作了说明。
2.1债券融资思想中关于债券基本特征的思想特点
2.1.1发行方式
近代企业的债券融资思想在发行方式上主要体现为银行承购认募。企业委托银行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如:六合沟煤矿公司委托盐业、金城两银行发行;茂昌股份有限公司债券由交通、中国、上海三银行分担经募;另一方面,近代企业公司债券并非是由银行全额承销,发行企业给予银行一定的承销折扣价。如茂昌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交通、中国、上海发行债券时,在其章程式中规定“九八发行”。
2.1.2债券种类
近代企业债券发行章程中明确有了债券种类的划分思想,分为“记名债券”和“不记名债券”。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记名或不记名两种方式发行债券,但规定不记名式者遗失不补。商办江南铁路公司发行的债券均为不记名式,但其发行章程中指出:“如持券人要求,得改记名式,不记名券概不挂失,记名券转让须经过户手续。”可见,近代企业发行的债券一般选择不记名债券,但并不限制记名券,并规定记名券的转让须经过户手续。
2.1.3债券期限
现代企业的短期债券是指企业界发行的还本期限在1年内的债券,中长期债券是指企业发行的还本期限在1年以上的债券。而近代企业债券的长短之分并不是以1年为期限,长短只是相对而言。
2.1.4债券利息
近代企业债券融资思想中对于债券利息的规定为固定利息制,债券的利息始终保持不变,一般为年8厘或1分,采取分期付息的方式,大多为一年两期。
2.2债券融资思想中关于降低债券风险性的思想特点
2.2.1注重抵押担保
近代企业债券融资思想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债券发行时必须提供抵押担保。发行债券的每个公司几乎均以公司之全部财产及收入作为担保品。这虽然是出于承销商为降低承销的风险性这个目的,但这种对发行者的约束和限制显然是极为苛刻的,增加了企业的发行成本和负担。
2.2.2设立偿债基金
所谓偿债基金是指债务人定期(一年或半年)向债权人代表(通常为金融机构)支付一定数额的款项,由这家机构代为收回部分债务本金。从近代企业债券发行的章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类似偿债基金的规定,六合沟煤矿公司在其债券发行章程中指明:自发行日起每月在营业收入内应先提发5.7万元,存储经理银行充还本付息基金。
2.2.3采取承销商监督措施
在近代企业的债券融资思想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债券承销商注重对企业经营的监督管理。这在现代企业的债券发行中是不曾有的。六合沟煤矿公司的债券发行章程中规定在债券还清以前,由发行银行推定5人组织监理委员会,其职权:监管占有担保品,保管债券,监管售出债券之现金暨审核及签署公司支出,重要职员的任用及辞退。这种思想特点从理论上说有助于降低债权人的投资风险,但在操作上必须运用适当,否则将会导致企业丧失经营自。
总之,近代企业融资中存在的债券融资思想是相当完善的,其发行和策划也是相当成功的。
3债券融资思想产生的原因分析
近代债券融资思想的产生并在企业中得到尝试也有其历史必然性。
3.1融资环境比较恶劣
从时间上看,20世纪20年代的几次企业债券的发行都是在金融动荡时期,1921年通泰盐垦五公司债券的发行是在信交风潮之时,人们的投资注意力集中在信托业和交易所投机行业,1926年北平电车债券的发行是在战后经济的短期衰退时。
衰落的王者
中国的货币市场基金曾经是基金市场上的绝对主力。2005年底至2006年初,规模曾经达到2000亿元,在基金总规模中的占比超过40%。之后,货币市场基金不断衰落,到2010年中,总规模仅为974亿元,在基金市场中的占比仅为4%。同期,中国的人民币存款总额高达67.4万亿元,与货币市场基金之比为692:1,即大部分国人依然主要使用银行存款进行现金管理。
而2010年,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约为2.7万亿美元,在9.5万亿美元的共同基金总规模中,约占28%,略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基金,三分天下有其一。同期,美国的存款总额为7.7万亿美元,与货币市场基金之比大约为3:1,即很多美国人会用货币市场基金来进行现金管理。在最近十年中,货币市场基金在美国基金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最低的时候,约为20%,最高的时候,超过40%。
中国货币市场基金衰落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对其缺乏了解,不知道其低风险、合理回报的特征(与股票基金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利率水平并未市场化,长期偏低,使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相对有限。另外,银行在销售货币市场基金时获得的好处较少,因此银行客户经理在向客户推荐基金产品时,不太愿意推荐货币市场基金。
收益稳定
货币市场基金一般不收取申购费和赎回费,只收管理费、托管费、和销售服务费。目前货币市场基金绝大多数的管理费率都是0.33%,托管费率都是0.1%。销售服务费率一般是0.25%,但是针对机构和大客户的B类份额的销售服务费率较低,一般为0.01%,但是要求客户投入的资金不低于500万或者1000万元。
为了考察货币市场基金的表现,我们把到2010年9月13日具备1年、2年、和3年回报的货币市场基金进行统计(针对机构客户的B单位未纳入统计,表1)。发现所有货币市场基金过往一年的回报都超过0.7%,高于0.36%的活期存款利率;其中4只更是超过2%,与2.25%的一年定存利率相仿;还有35只收益率介于1%和2%之间,与7天通知存款的1.35%和三个月定存的1.71%相仿。如果看过往两年的年化回报,则全部超过1%,其中还有18只超过2%。过往三年年化回报也全部超过1%,其中35只介于2%和3%之间,还有3只超过3%。
下表:介于某一收益区间的货币市场基金数目
如果看货币市场基金的平均回报,过往1年为1.56%,过往两年年化为1.99%,过往三年年化为2.55%,都远高于活期存款利率,也高于7天通知存款利率。
为何货币市场基金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还可以取得高于活期存款的回报?
货币市场基金可以把一部分资金存为定期存款,以获得与定期存款相仿的利率;还能用部分资金投资于短期债券、央行票据、同业存款等,这些品种的收益率一般都会高于活期存款,其中短期企业债券的收益率往往会更高一点,当然风险会高一点。
投资时机决定收益率
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债券,因此在债券的收益率曲线较为平坦,也就是短期收益率与长期收益率接近,甚至短期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时,能够取得较高的回报。一般,如果宏观政策偏紧,收益率曲线会较为平坦,甚至出现短期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的情况,因此在宏观政策偏紧的时候,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取得较高的回报。
与之相反,在债券收益率曲线较为陡峭,也就是短期收益率远低于长期收益率的时候,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较低。一般,宏观政策宽松的时候,收益率曲线会较为陡峭,此时投资货币市场基金获得的回报往往较低。所以我们看到2009年,国内的宏观政策较为宽松,短期债券收益率较低,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普遍较低;而今年宏观政策偏紧,短期债券收益率较高,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也明显上升。
在债券的收益率曲线较为平坦,也就是短期收益率与长期收益率接近,甚至短期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时,货币市场基金能够取得较高的回报。
TIPS:
机构投资者为主
目前股票基金中,个人投资者持有的份额远高于机构投资者。但是在货币市场基金中,情况恰恰相反。2010年6月,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接近600亿,而个人投资者持有的不到400亿。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占比超过60%。这一现象充分反映了个人投资者对于货币市场基金缺乏了解。
1、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分类的差异性
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贷款本金或利息在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贷款应作非应计贷款核算,其已入账的利息收入和应计利息予以冲销。但由于该制度未对计息期间做强制性规定,可能会导致同样的贷款由于计息期间的不同,银行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差异,从而削弱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如甲、乙两银行同时在1月1日向丙企业发放贷款,甲银行采用月度计息,乙银行采用季度计息,倘若丙企业在1月31日不能支付利息,那么,在4月末该笔贷款在甲银行业已归入非应计贷款核算,但该笔贷款在乙银行仍然处于正常的应计贷款科目核算,虽然该笔贷款在两行状况并无差异:均不能支付利息且呈连续状态。从而导致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的差异性,不能正常反映自身的经营状况。
2、措辞不严谨导致会计处理的无所适从
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短期债券投资的利息,应当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可见短期债券投资利息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同时该制度又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这样,减值准备的计提确认的权责发生制与短期债券投资利息确认的现金收付实现制形成了制度反差,在同一制度中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确认标准导致了会计处理的无所适从。例如银行在3月投资A债券30万元,4月A企业宣布支付利息3万元,并于5月收到,此时A债券的账面价值为27万元,倘若6月末A债券的市场公允价值为28万元,那么此时银行对A债券价值的核算则陷入两难局面:会计报表列示27万元则不合会计制度的规定;若列示28万元则不合谨慎性原则。其实我们只要将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改为“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账面价值和市价孰低计量”则可以很好的解决短期债券的期末计价问题。
3、债券收入的归类问题
按照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债券投资同发放贷款一样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同时从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情况来看,不外是发放贷款和投资两种,因此,银行业债券投资收益采用同一般企业的列示方法(投资收益归属于营业外收入)则有不妥:一则商业银行运用资金一般为信贷投放和债券投资,债券投资的收益占收入多为20%以上,将其列示为营业外收入容易让人误解为我国银行业主业不突出;二则银行业的利息支出为最重要的营业成本,其间有相当部分为债券资金的占用成本,如果将债券收益列示为营业外收入则容易导致收入与成本不配比,不利于进行损益分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修改会计报表的格式来解决债券收入的问题:在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上移至利息收入后面,同时将营业利润的公式修改为:营业利润=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利润总额+其它业务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其它业务支出。
4、资产减值导致的利润调节问题
由于现行金融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当期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如果高于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按照其差额补提减值准备;如果低于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按其差额冲回资产减值准备。同时,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则退市处理,由此导致了不少上市银行利用资产减值作为利润的调节杠杆,通过“计提”和“转回”的账面游戏,误导投资者的选择。在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通过明确规定“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年度不得转回”来避免企业利用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但这未免有矫枉过正之嫌,规定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则不符合资产自身的定义,其实我们通过严格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条件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条件则可以使利用减值准备来调整利润的情况得以改观。
5、短期债券投资收益的入账时间问题
对于非金融企业来说,由于短期投资一般金额较小,流动性较强,投资收益于实际收到时确认无可厚非。但对于银行业来说,为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其拥有的短期债券投资较多,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投资收益则不太符合实际:一来银行业持有的短期债券多为国债或金融债券,违约风险较小,且利率多为固定,适宜按期计提收益;二来短期债券投资所承担的存款利息支出多为按期计提,债券投资收益采用收付实现制则明显收入成本不配比;三来短期债券投资收益采用收付实现制容易造成银行业利润的期间波动起伏太大,不符合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原则。因此,我们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原则和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原则,可以对短期债券投资收益采用按期计提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予以确认。
6、短、长期投资的划转条件不明确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金融企业改变投资目的,将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投资,应按短期的成本与市价孰低结转,并按此确定的价值作为长期投资新的投资成本。拟处置的长期投资不调整至短期投资,待处置时按处置长期投资进行会计处理”。按照制度的理解:短期投资的划转的条件在于“改变投资目的”,而由于缺乏必要的现实标准,在实务操作中难以把握。而在现实中,由于短期投资在期末必须按照成本和市价孰低提取减值准备,相对来说长期投资计提准备的要件严格得多,因此,银行的财务部门会在短期投资市价持续下跌时完成短、长期投资的划转来规避短期跌价准备的计提,从而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7、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关注程度不够
金融衍生工具作为现代金融发展的产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会计处理难度较大,同时具有收益不确定性、高杠杆性、高风险性等特征,已经成为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和风险规避工具。但在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只是简单在第一百四十条提及“对于外汇交易合约、利率期货、远期汇率合约、货币和利率套期、货币和利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应说明其计价方法”,并未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计价和披露做出统一的规定,因此,国内银行一般将其作为会计报表的附注作一般性披露,难以客观的确认银行业的风险。
8、与税收制度的衔接问题
2001版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遵循会计的稳健性原则规范了银行业对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但现行的税收制度仍然按照“期末贷款的1%差额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可以在计算所得税中扣除,对实际计提超过1%的部分调增应纳所得税额”,由此导致不少金融企业出于利润考核的考虑对金融会计制度执行不严。当然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国家税务部门对税前的“呆账准备金”抵扣额进行调整。但目前我们可以通过在金融会计制度中明确:对由于会计政策与税务规定不一致产生的所得税差异允许单列科目“递延所得税”处理,同时将该科目归属于利润分配项下做增项理,以此来激励银行采用金融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对策分析
2001年度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基本适应了当时银行业发展的需要,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银行业在加入WTO时关于银行业开放承诺的逐步兑现,现行会计制度的不足之处便显示了出来:外资银行的加入带来的国际会计准则接轨问题;衍生工具的计量问题等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在理论和制度上予以完善,做到与时俱进适合银行业发展的需要:
1、减少金融企业的选择权,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其实,早在二十世纪末,在美国的会计理论界就展开过“会计艺术论”和“会计制度论”的争论,前者认为应当给予会计人员更多的会计判断权和选择权以促进会计学理论的发展;后者认为应当减少会计人员的判断权和选择权以维护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相关性。2001年的“安然会计造假”事件让这次争论划上了句号:美国国会2002年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现行的公司和会计法律进行了多处重大修改,以减少会计人员的价值判断来强化了当局的监管。而我国近年来上市公司年报的不断调整和不断出现的会计差错也从侧面映射出会计判断和会计政策选择权过多会削弱会计信息的质量。美国会计学界的价值形态的变化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2、注重银行体系的特殊性,如实反映金融企业的财务情况
与一般工商企业比较,金融企业的行业有着自身的特性,如果单纯地按照一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套用在银行上,则容易令人误解银行体系的财务状况,尤其在涉及到主营业务上。例如对投资收益按照一般工商企业属于非主营业务,归属于营业外收入是正常的;但投资收益原本就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倘若套用一般企业的归属方式则会影响外界对银行的公允评价。同样,在对短期投资收益的确认上也有必要考虑银行的特殊情况。
3、完善会计制度、准则建设,适应银行业发展状况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并不为过,尤其是在外资银行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关注程度后更加带动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同时,由于立法的滞后性,导致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和披露的关注程度不够,而金融衍生工具大多只是一种合约,它只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实际的交易事项可能尚未发生,从而与历史成本计量原则不符,因此在资产负债表内不能够具体量化,企业多在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提及,进而掩饰了银行业的潜在风险,难以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因此,银行业的发展对会计制度的同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情况下,可以通过根据新出现的情况进行新准则的制定来予以补充。
一、投资快到期的长期国债。
众所周知,市场利率和债券价格之间具有一定的反向关系,例如市场利率平稳提升可能导致债券价格在一定幅度中持续下降,从专业角度看,“久期”便用来描述一支债券的价格对于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度。由于每一支国债的要素特点不同,它们的久期也不同。通常情况下,国债的期限越长,它的久期也越大,因此,所受市场利率变动的风险也越大。但是对于即将到期的长期国债就不一样了,它们的久期会随着到期日的接近而逐渐减小,所以,是市场利率波动时最优选择之一。
二、投资新发行的短期债券。
相对长期国债而言,短期债券则受到市场利率变动的风险就小得多了,尤其在加息预期下,新发行的债券的定价会更加便宜,看准机会后,投入到新发行的短期国债市场当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投资票面利息较高的国债。
从定义来看,固定收益证券是依据借款人按预定方式、时间向投资人支付利息、本金的一种债务合同,包括企业债券、国债、资产抵押证券等内容。理论上讲,固定收益证券投资具有较高稳定性,但从金融市场实际来看,收益本身的固定性是很弱的,其主因源自金融市场本身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总体来看,金融机构在对固定收益市场进行金融活动或交易时,因其自身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诸多风险。
(一)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基于现金流的现值,随市场变化而变动。当市场利率升高时,债券价格随着下跌,反之则上升。对于利率风险的评价方法较多,多以久期、凸性为主。久期主要表现为平均到期期限,我们可以利用麦考利期限修正VaR模型来进行说明。如下:■,对于式中的P表示债券价格,R表示到期收益率,C表示票面利息、n表示付息次数、F表示债券面值。对该式进行变换可得dp=-MDXPXdR。也就是说,对于债券市场风险=利率敏感度X价格值X收益不利变动。当然,从利率波动较小时,所采用的修正算法较为恰当,但对利率波动较大时,还要考虑债券的凸性。
(二)违约风险
对于违约风险主要是债务人因无法支付利息或本金而带来投资者的损失风险。在衡量违约风险时,多采用VAR模型,但因本身具有与其他模型的交叉性,使得准确度衡量偏颇。因此,通常采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企业信用等级,藉此来判断违约风险。
(三)再投资风险
从固定收益证券市场投资环节来看,再投资风险是对期中现金流进行再投资而面临的利率波动风险,实质上也是利率风险。由于我国在固定收益证券市场管理上存在监管不足,一些投资者会将利息投资于本金投资金融产品。因此可以将再投资风险与利率风险作为衡量金融风险的主要指标。
(四)通货膨胀风险
金融市场中的通货膨胀风险多表现为现金购买力风险,如果不考虑物价变化,固定收益证券的现金收入是稳定的,但事实上,这种稳定是相对的稳定。当经济形势稳定时,通货膨胀风险可以忽略,但对于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实际,通货膨胀率一直在攀升。因此,在衡量债券风险时,也应该关注通货膨胀风险。
二、固定收益债券市场投资策略
从我国货币政策导向来看,随着国家对流动性资金投入的加大,当前债券市场处于资金泛滥状态,尽管央行也从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进行调控,但对于公众来说,投资热潮并未减退。
反观固定收益证券市场,一方面国家从宏观调控上来力促债券市场平稳,比如在资金回笼政策调整中,央行从提高货币的购买力上来保障货币供应,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货币市场并未出现恐慌局面;另一方面,对于货币升值难度依然存在较大阻碍,尤其是国外货币对债市的冲击,与我国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状态,可能潜藏债券市场整体稳定性下降风险。为此,国家从整体金融调控层面来优化债券结构,必然需要从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加大债券发行量、平衡公众的投资方式等方面来着手。
(一)短久期策略
固定收益证券市场风险的规避,可以采用短久期策略,来降低中长期债券市场的潜在风险。从债券市场收益图走向来看,随着债券投资期限的延长,其风险相对较大。为此,利用短期债券,特别是对于金融债券、信用债券,其整体收益要高于长期债券。同时,在选择投资方向上,不同短期债券本身因资金流动性差异性,通常短期债券向中长期债券方向的演进,使得短期债券市场也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在选择短期固定收益债券时,还要考虑到利率的波动性。
(二)保持与宏观经济相一致策略
我国宏观经济从大局上保持持续稳定态势,但由于人口?多,对宏观经济消费需求的增加,必然对经济结构带来主要影响,经济持续过热,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食品、能源、服务价格的上涨,必然带来政府金融政策的调控。比如当前我国房地产业、机械制造行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多以国内贷款为主,由此带来的边际贷存比呈现上升趋势,在经济上升期,企业投资资金相对富足,导致投资渠道的多元化,而当经济处于停滞期,则投资资金陷入困境,加剧了企业风险。因此,面对固定收益证券市场风险,在优化债券投资策略上,要遵循宏观经济走向趋向,加强对宏观经济的适应,充分考虑股市的走向、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来有效应对债市的风险。
(三)保持与货币政策相一致策略
优越的现金管理
货币市场基金的特征在于其收益与定期存款类似,流动性则与活期存款相仿。也就是说,管理的比较好的货币市场基金,其年化收益率可以与一年定期存款差不多;而且可以随时取现,与活期存款相似。当然,严格意义上说,货币市场基金取现的灵活性要比活期存款略差一些,在T+2赎回的情况下,需要等待两天之后才能拿到现金。
笔者数年前在美国求学时,就发现个人银行账户中,有三个户口,分别是:储蓄、支票和货币市场基金,相互之间可以方便的进行网上银行转账。其中,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是最高的,取现的灵活性则略差一点,每个月都有转出次数和最低金额的限制,但是已经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因此,笔者当时把大部分流动资金都放在货币市场基金中,以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收益。
目前,国内需要通过网上银行购买货币市场基金,操作起来没有美国那么方便,而且一般无法做到T+0,但依然是一个很好的现金管理工具。笔者一般在留出少量可以应付一个多月日常开支的资金于活期存款账户之后,会把大部分闲置流动资金放在货币市场基金中,以应付不时之需,并获得合理收益。
衰落的王者
2010年中,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约为2.7万亿美元,在9.5万亿美元的共同基金总规模中,占大约28%,略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基金,三分天下有其一。同期,美国的存款总额为7.7万亿美元,与货币市场基金之比大约为3∶1,即很多美国人会用货币市场基金来进行现金管理。在最近十年中,货币市场基金在美国基金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最低的时候,约为20%,最高的时候,超过40%。
中国的货币市场基金曾经在基金市场上是绝对的主力。2005年底至2006年初,规模曾经达到2000亿元,在基金总规模中的占比超过40%。之后,货币市场基金不断衰落,到2010年中,总规模仅为974亿元,在基金市场中的占比仅为4%。同期,中国的人民币存款总额高达67.4万亿元,与货币市场基金之比为692∶1,即大部分国人依然主要使用银行存款进行现金管理。
中国货币市场基金衰落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对其缺乏了解,不知道其低风险、合理回报的特征(与股票基金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利率水平并未市场化,长期偏低,使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相对有限。另外,银行在销售货币市场基金时获得的好处较少,因此银行客户经理在向客户推荐基金产品时,不太愿意推荐货币市场基金。
细看收益
为了考察货币市场基金的表现,我们把到2010年9月13日具备1年、2年和3年回报的货币市场基金进行统计(针对机构客户的B单位未纳入统计)。可以发现,所有货币市场基金过去一年的回报都超过0.7%,高于0.36%的活期存款利率;其中4只更是超过2%,与2.25%的一年定存利率相仿;还有35只收益率介于1%和2%之间,与7天通知存款的1.35%和三个月定存的1.71%相仿。如果看过去两年的年化回报,则全部超过1%,其中还有18只超过2%。过去三年年化回报也全部超过1%,其中35只介于2%和3%之间,还有3只超过3%。
如果看货币市场基金的平均回报,过去1年为1.56%,过往两年年化为1.99%,过去三年年化为2.55%,都远高于活期存款利率,也高于7天通知存款利率。
为何货币市场基金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可以取得高于活期存款的回报?货币市场基金可以把一部分资金存为定期存款,以获得与定期存款相仿的利率;还能用部分资金投资于短期债券、央行票据、同业存款等,这些品种的收益率一般都会高于活期存款,其中短期企业债券的收益率往往会更高一点,当然风险会高一点。
何时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债券,因此在债券的收益率曲线较为平坦,也就是短期收益率与长期收益率接近,甚至短期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时,能够取得较高的回报。一般,如果宏观政策偏紧,收益率曲线会较为平坦,甚至出现短期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的情况,因此在宏观政策偏紧的时候,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取得较高的回报。
与之相反,在债券收益率曲线较为陡峭,也就是短期收益率远低于长期收益率的时候,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较低。一般,宏观政策宽松的时候,收益率曲线会较为陡峭,此时投资货币市场基金获得的回报往往较低。所以我们看到去年,国内的宏观政策较为宽松,短期债券收益率较低,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普遍较低;而今年宏观政策偏紧,短期债券收益率较高,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也明显上升。
潜在通胀风险加剧
宏观调控压力增大
央行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货币供应量M2余额达到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货币供应量增长幅度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物价增长幅度之和。
此外,去年我国M2和GDP之比已经达1.8,远高于美国的0.54和日本的1.29,该比率越高整体支付风险越大,说明信用过分集中于银行。而且M2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5年后货币供应量将达到45万亿元,CDP按8%的增长速度,5年后仅为15万亿元,通胀压力显而易见。
因此,业内人士分析,货币政策调控必须关注潜在的通胀风险,现在,央行需要大量回笼市场流动资金。此次发行央行票据,目的就是为增加货币政策可供选择的工具,以控制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
发行央行票据
商业银行欢迎 某银行资金部的人士称,2月11日以来,央行连续20次正回购,累计回笼货币2140亿元。但货币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并没有消失,也未有效引导市场利率回升。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加权的同业拆借利率已由年初最高的2.2甜%下降到近期的1.如5%的最低点,这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资金业务的利润。
一位银行的交易员表示,央行一直反对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股市,可货币市场资金又明显供过于求。债券市场也不例外,前4个月国债发行的数量较少,而且,现在流动的国债和金融债多是5年以上的长期债券,长期债券比例过高、且利率较低,不利于银行控制风险。 他告诉记者,资金供过于求引致的债券发行利率的下滑,已使债券投资者面临的由日后利率上升所带来的风险日益凸现,尤其是对债券最主要的持有者商业银行。此次发行的央行票据视同短期债券,完善了我国债券市场利率的期限结构。头寸宽裕的银行可以增加短期债券的持有,以便相应调整债券的期限组合,有效地控制市场风险。
央行票据长期发行
必然影响股市资金
证券业人士就不像商业银行那么乐观了。某券商的分析师说,市场的资金总量有数,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资金多了,股票市场的资金自然少了。如果央行把发行票据作为长期的政策工具,必然会对股票市场的资金面产生较大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投资基金和信托投资公司在银行间市场的融出资金量分别较上一季度增长了25.42%和199.97%,融入资金量却分别减少了55.38%和87.40%。近年,货币市场和银债市场发展迅速,与央行的大力扶持密切相关。可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关注程度、支持力度,明显比对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