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5 17:20: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篇(1)

作者简介:邹绍芳(1978-),女,江西赣州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信息与仪器工程学院,讲师。李新辉(1976-),男,江西抚州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电子系,讲师。(浙江?杭州?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度高教研究实验室建设专项项目(项目编号:SYYB1102)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110-02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开展科研工作的重地。高校实验室种类多,涉及机械、电子、能源、生物、医学、化学、材料等,还有很多学科交叉实验室。高校实验室里有很多贵重的仪器设备,有大量的药品试剂,有些药品试剂还是有毒有害的。实验过程中,仪器设备会产生电、热、光、射线等,有些化学反应还可能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在高校里,实验室几乎分布在每个大楼。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许多科研实验室以研究生为主,流动性大,情况复杂,安全管理难度大,最容易发生事故。为了确保国家财产安全,保障师生健康与安全,保护科研成果,高校实验室安全已经成为高校运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触目惊心

如果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没有做好,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高校实验室隐患四伏,近年来事故时发,给各大高校敲响了警钟。2008年3月13日,东南大学动力楼突发大火,约10个实验室被烧毁,过火面积近千平方米,师生积累多年的学术资料付之一炬。[1]2008年11月16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大楼由于酒精遗洒,引起一实验室突然起火,过火面积约150平方米。[2]2010年5月25日,浙江工业大学化工楼发生爆炸起火,原因是某学生将石油醚洒落地上,未及时清理,石油醚在空气中挥发弥漫,冰箱启动时电火花引燃。[3]2010年7月12日晚,浙江某高校外语学院一电子网络教室电源未切断,引发火灾,造成6台电脑、1台投影仪、46个显示器烧毁。2010年12月19日,东北农业大学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因采用未经检疫的羊进行活体解剖实验,且在实验过程中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导致28名师生感染严重的布鲁氏杆菌传染病。[4]2011年10月10日,中南大学化工楼顶楼四楼起火,火势持续3小时才被扑灭。据该校学生微博透露,火灾的原因是该实验楼四楼有学生在做实验,结果在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没有控制好发生了爆炸,接着着火的液体流淌到地上,火势迅速蔓延,几个学生能力有限不能扑灭火情,只好迅速撤离,随后大火迅速从一个教室蔓延到另外一个教室。因为实验室内的桌椅以及化学药品等物都是易燃品,所以火势非常大,并且浓烟滚滚。[5]还有更多的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不一而足。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不够。目前国内众多高校都开始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防止重蹈覆辙。

二、制定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制度

高校实验室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同时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实验室的安全有序管理是高校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与研究院所等专门的科研机构相比较,高校实验室安全投入少,设施不完善,专业性和规范性远远不够。所以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情况复杂,任务艰巨。长期以来,很多师生的平时观念是:不出事就是安全。然而高校实验室安全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危害国家财产安全,危害师生生命安全,还可能破坏宝贵的科研成果。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非常迫切和必要。高校不仅要重视实验室安全,还要正视实验室安全,对安全隐患要严查细排,及时整改。制定良好的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搞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基本保证。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标准。高校实验室除了制定常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外,对学科交叉实验室,还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可执行性强的管理办法。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章立制,并层层贯彻落实。通过实行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贵重仪器设备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实验材料等的安全责任也要落实到人,建立、完善各种记录。

我们应当学习借鉴国内外一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充分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和救援能力。[6]通过学习、培训和考察等各种形式,不断改进实验室管理工作,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每一个实验室都应有安全责任人,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可进一步将安全职责落实到学生及其他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人员,以此强化学生及实验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7-8]

篇(2)

一、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物理实验室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大。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因此,高校理工农科大部分专业都需要学学物理课程,物理实验自然成为一门面向高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除此之外,理工科的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专业性更强的物理相关课程以及对应的专业性物理实验。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高校针对师生实验教学的诉求建立了多种类别的物理实验室,包括基础物理实验室、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基础光学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实验室、单片机技术实验室等。众所周知,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但是每个实验室因为实验课程与设备不同在安全管理上又有所区别。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大是高校物理实验室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2.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不同类别的实验室,使用到的实验设备自然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实验室,也需要配备多种实验设备才能顺利进行实验。不同的实验设备有其独特的属性和特征,因此在实验室的管理上要特别注意不同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注意事项都不尽相同。比方说,在光学实验室中,最重要的是对光学实验仪器进行防尘,保护光学元件的表面,做好防尘防潮的工作;但是对于电学类的实验设备,如果长期不使用,就要定期给实验设备通电,保证实验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可见,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难点。

3.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物理实验室承担了高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基础实验以及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物理实验。由于参与实验的人数多且流动性大,势必会造成实验室实验设备使用频繁。同时,由于实验经验和安全意识的欠缺,极有可能带来实验室安全隐患。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实验设备、实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直接决定了实验的安全。因此,提高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是最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

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实验中一切人、物、环境状态的管理和控制,是一种动态管理。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可以大致归纳为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安全、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以及实验人员的行为安全三个方面。既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确保实验室及实验设备正确安全地使用。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针,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推行有效地检查制度,建立正确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把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意外防范于未然。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 )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合理的安全检查;(2)实验室设备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大;(3)实验人员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几个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改善的措施:

1.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是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的规则。所有实验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承担工作任务,服从工作安排,共同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科学管理的高校物理实验室。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们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建立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当然,针对不同类别的实验室要建全各自适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并张贴在实验室最显眼的位置。健全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要做到明确责任分工、逐级落实,各负其责。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级安全责任人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建立安全员制度,推行有效的检查制度。建立一支专业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是顺利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管理好物理实验室的必备因素。有经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实验技术水平和实验创新能力,更重视实验设备仪器的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因此,高校要给予实验室管理人员充分的重视、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设立专职实验室安全员,推行有效的检查制度。安全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检查和监督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包括电、通风、照明、消防、门窗等各个方面。比如实验室电闸开关是否正常工作,仪器设备是否出现漏电现象,消防器材是否配备齐全,安全通道是否堵塞,易燃品、危险品的保管是否妥善,废弃物的处理等等。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必须按相关规定设置明显的危险标识或危险警告标志;在实验室内部、走廊、楼梯等处安装明显的疏散通道指示标志。同时,要注意天气等外在因素带来的影响,如南风天注意关闭门窗,及时采取有效的除湿措施,预防实验设备因潮湿发生短路,断路现象。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有条理地管理实验设备仪器,从而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做好实验室工作记录,包括实验室安全工作记录(见表1)、学生使用实验设备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对于出现故障的实验设备仪器,及时维修;老化设备,及时报废,避免一切能够造成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篇(3)

一、引言

2001年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发生火灾,烧毁实验室;2001年广东工业大学某实验室爆炸,造成1人生命垂危、2人重伤和3人轻伤;200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生火灾,烧毁整栋实验大楼等等,一个个案例轻则毁坏实验仪器重则危及师生的生命安全。随着高校的高速发展,实验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师生走进实验室,如何创造一个安全的实验室环境,保证高校实验室安全而稳定的运行,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实验室安全关系着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同时也关系的广大师生的安全。高校中大量的课程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室里面集中了大量的师生,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十分必要。近年来各高校安全事故频出,引发事故的原因层出不穷,实验室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数量越来越多,实验室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是目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中重建设,轻管理,尤其的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1.存在的安全事故。(1)进入实验室的人身危害问题。主要是师生在进入实验室后由于未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实验室管理也不严格落实安全制度,加上学生的安全意识不高,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容易造成火灾与爆炸事故、生物与有毒物质泄漏、触电事故以及废弃物安全处理等问题。(2)实验设备安全问题。各高校在实验室的软硬件投入的力度逐年增加,实验室中存放了大量昂贵的高端实验室设备和大量的计算机,由于广大的师生频繁的进出,但是由于实验室工作人员普遍较少,难以做到时刻紧盯。各高校实验室也经常出现被盗的情况,由于部分学生不爱惜实验室设备,设备损坏率居高不下。(3)实验室硬件故障。当前各高校虽然在实验室中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了大量的设备,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中投入轻维护的现象。在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由于人员多,操作不规范,实验室设备经常损坏,小问题逐渐积累成大问题、大故障。2.安全事故分析。(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当前各高校在实验室的建设阶段投入大量的人力、无力和财力,但是到了后期的运行中,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多数仅限于让实验室能用就行的情况,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甚至沿用过去的老规章制度,没有与时俱进。(2)实验室安全设施更新不及时。因高校办学资金不足,加之投入的短期回报率比较低,部分高校的实验室除了实验室设备陈旧,安全设施更是老旧,部分安全设备甚至无法使用,关键时刻根本无法发挥作用。(3)广大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广大师生都抱着侥幸心理,对于实验中的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开展实验室时,经常会出现不按实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的现象,极易引起安全事故,轻则毁坏实验设备,重则伤人害己。特别是部分高校的课程安排的大课,一个老师带着过百人上课,老师难以顾及所有学生,时常出现操作不规范、甚至违规操作的情况。一些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前没有从事过实验室工作的经验,缺乏安全知识,部分实验室相关消防安全器材的使用培训不到位,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难以正确的使用消防器材,应急能力差。

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1.制定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国家和地方相关安全和环境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验室建设发展与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本校当前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实验室应急事件的处理预案,规范实验室工作的操作流程。2.实行安全责任制。从高校领导到主管实验室的直接领导提高安全意识,真抓实干,明确责任,避免走过场,更要避免全部工作责任推到实验室工作人员身上,制定合理的惩处措施,对于先进的工作人员要加强鼓励提高工作积极性,存在问题的人员要加强教育。3.消除潜在安全隐患。安全工作预防为先,各高校要经常性的对实验室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问题要不留死角,防患于未然。4.加强验室人员人才队伍建设。高校进一步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可以适当引入一些高级人才到实验室队伍中去,建设一支有责任心、有能力、高素质的实验室人才队伍。5.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很多安全事故都给了我们血淋淋的教训,安全事故的引起也是由于某个不经意的小问题引起的,没有发生事故的时候总是无所谓的态度,发生事故了总是后悔不及。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需要承担着实验室安全的责任,学校需要对每一名师生都开展安全教育,在实验室显眼的位置粘贴安全宣传画册,让每一名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五、结语

实验室安全关系着每一名进入实验室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每一个学校都应该高度重视。强化实验室安全标准的建设,制定严格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投入足够的资源,明确实验室工作人员责任,加强师生的安全知识教育,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师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2]高淑芹,平梅.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0):149-152.

[3]温光浩,周勤,程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4):153-157.

[4]胡婧.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共建和谐育人环境——浅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中国水运:理论版,2008,6(1):248-249.

[5]刘云,孟江.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体系建设,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5):127-130.

[6]王扬,从容.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提高水利创新能力,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30):39-39.

[7]仇新艳,李付亮.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学生职业实践技能,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28-30.

[8]范秋梅.加强实验室开放工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5):129-131.

篇(4)

通过对国内一些高校食品分析实验室使用情况及食品分析实验实际情况的了解与分析,确定无论是在食品分析上还是实验室维护上安全管理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导致食品分析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这不利于保障师生及实验室的安全。

食品分析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后。确保高校食品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保障师生及实验室的安全性,制定健全的、与时俱进的食品分析实验室管理体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诸多高校食品分析实验室管理体制比较落后,或没有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规定,科学合理的制定食品分析实验室管理体制;或直接照搬其他高校的食品分析实验室管理体制等,致使食品分析实验室管理体制并不适用于高校之中,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相应的食品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将难以有依有据的实施,进而降低其有效性。

食品分析实验室基本操作不规范。食品分析实验室内,无论是进行化学实验还是微生物实验,亦或是其他实验,都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程序进行实验操作,如此才能保C食品分析有效,同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性。但是,目前某些高校的食品分析实验室内存在基本操作不规范的现象,也就是说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食品分析的相关实验活动中并没有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操作程序进行实验操作或者一些学生安全意识不强,未规范操作实验,如天平秤称量未带上手套拿去化学品;烧瓶加热中离电炉上的火过近等,均可能引发安全隐患,给自身、他人及实验室带来危险。

高校食品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强化的措施

基于上文分析,确定当前高校食品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食品分析实验室的安全性不高。针对此种情况,应当注意强化食品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及工作经验总结,提出以下建议:

制定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安全工作有效落实。为了避免因为食品分析实验而引发安全事故的情况的发生,在强化高校食品分析实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制定健全的、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和约束食品分析实验各个方面,保证食品分析、材料使用、废物处理、仪器应用、环境维护等方面都要做到位,避免安全隐患遗留,提高食品分析实验室的危险性。基于此,根据国家相关安全管理法规及政策,同时详细了解高校食品分析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适用的、合理的、有效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室教师工作职责》、《实验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三废”处理制度》等,以此来约束、规范食品分析实验室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还要合理规划与有效落实安全工作,也就是制定岗位责任制,将各项责任落实到教师身上,以便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食品分析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检查实验室环境;标准使用化学品及仪器;处理好废弃物;检查水、电、门、窗是否上锁等,从而保证食品分析实验室的安全性。

加强安全和急救方面的培训,保障实验室及人员的安全。强化高校食品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除了要制定健全的、完善的规章制度之外,还要加强安全培训和急救措施培训,以便师生能够在进行食品分析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并且根据自身掌握的安全知识或急救措施,处理危险物品,提高食品分析实验的安全性。

(1)加强安全培训。为了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掌握丰富的安全知识,结合食品分析实验室实际情况,开展适合的安全培训很是必要。也就是在安全培训的过程中组织学习化学实验的特点,即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菌的特点,说明标准操作程序,要是师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注意自身的安全及实验室的安全。例如在进行六大营养成分测定的实验分析中,利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来进行粗脂肪测定,其实验的过程中会产生易燃液体,在28℃以上遇到明火易燃;在利用强酸混合至凯氏烧瓶中,对粗蛋白质进行测定结果,需要将烧瓶放置在电炉上,如若不能与粗脂肪测定实验操作分开来,那么无水乙醚或石油醚将会遇到明火,引发燃烧爆炸现象,这将给师生及整个实验室带来严重的危险。

(2)急救措施培训。为了使师生能够在安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好急救措施,保障人身安全,开展急救措施培训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急救措施培训的展开,需要的了解食品分析实验室会进行的实验操作,进而明确实验室内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师生可能受到的损伤,合理规划急救措施培训,以便在具体进行急救措施的过程中通过练习和演练,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及应对策略,如在化学实验中灼伤眼睛,选用水清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清洗,并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在烧伤或烫伤时,利用75%浓度的酒精清洁伤处,再涂抹蓝油烃等烫伤药;在创伤时,则使用3%双氧水将伤口及周围清洁干净,再涂上碘酒、红药水,之后包扎即可。

积极进行安全专业知识的传授,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在食品分析实验室内除了进行食品分析实验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之外,实验室本身的安全防护不到位,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所以,还要对食品分析实验室维护人员进行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维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以便其能够做好实验室防火、防电等方面,从而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

篇(5)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本科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逐步增加,以及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用于实验课教学的化学试剂的种类和数量也快速增加。有些专业基础实验课,从简单的基础实验到综合和设计性实验都会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学生、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是这些化学试剂的主要使用者。而且本科实验室使用化学试剂的种类较多,各种化学试剂的性质也不同,主要包括剧、易燃、易爆、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等化学试剂。这些化学试剂,以及实验室使用的气体,还有实验室的废液、废气、废水等废弃物都会引起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发生。近年来,高校与化学试剂相关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实验室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本文对高校本科实验室化学试剂的合理购买、正确使用、存放管理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降低实验室事故的发生率。同时,规范实验室的化学试剂的管理和危险废弃品的处理方法,从源头控制好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实验课能安全顺利地开展,保证高校本科实验课教学的质量。

1化学试剂的购买

由于年度做计划购买化学试剂时,没有检查实验室试剂库存量,存在化学试剂重复购买的现象,或者没有实行优先使用旧的化学试剂,造成个别试剂过期浪费,以及在存放过程中引起危险事故的发生。因此,在购买化学试剂前,首先清点好实验室试剂库存量,以及理顺年度实验课大约需用化学试剂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按需打计划购买化学试剂。还要对试剂公司购买的化学试剂的生产日期、含量、规格等进行严格检查,对不符合使用要求的试剂要及时进行退换,把好试剂质量关,避免因试剂质量差造成实验失败,保证化学试剂在正常供给的情况下减少重复购买,防止试剂浪费,降低试剂存放过程中引起的事故发生率。以学院为单位建立化学试剂调剂信息平台,使得一些急需的和长期积压的化学试剂能在学院实验室之间相互通用,也可以提高化学试剂的使用率,避免重复采购造成浪费,既保证了实验课的正常开出,还可降低实验成本。建立健全的试剂购买、使用、管理机制,比如做好试剂进库登记、分类存放、安全管理、定期检查、使用记录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可促使化学试剂的采购更为合理。

2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

化学试剂的存放和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化学试剂的安全存放和正确使用是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责任。因此,在实验室存放化学试剂时,要保证做到每瓶试剂都要有标签,标签上标明名称、规格、化学式及主要杂质含量等,坚持试剂的移取在通风橱中进行,使用时要佩戴合适的手套,穿戴好防护服及防护眼镜,防止试剂通过呼吸道、皮肤等进入人体,造成职业伤害[2]。配制好的试剂也必须贴好标签,标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等,再根据试剂的性质分别存放管理。大多数高校本科生入学时,对化学试剂的安全问题认识不够全面,除了常见的强酸强碱等腐蚀性试剂外,学生对一些接触毒性物质、易燃易爆危险试剂并不了解,更不用说发生伤害后的紧急处理方法[3]。所以,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要做好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和管理的培训,以及警示教育,让学生全面了解化学试剂的使用管理注意事项和存在危险及基本的防护意识,从而降低危险化学品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在使用危险化学试剂时,实验技术人员也要充分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性能和使用技术,懂得具体的操作规程,以及一些补救与保护知识,确保试剂使用过程的安全。试剂使用完成后,将使用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还要把乘余的试剂放回原来存放的位置,避免危险化学试剂的泄露和误伤其他实验技术人员的身体健康。

3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

高校本科实验室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中,而且是一项比较繁杂琐碎的工作。由于条件限制,高校本科实验室化学试剂存放条件大多比较简陋。为了降低化学试剂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化学试剂存储管理中,由于其种类、规格和性质的不同,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化学试剂的性能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以免造成试剂变质,影响实验效果。同时不同类型的化学试剂要分开保管,避免试剂之间相互反应,引起危险事故的发生。目前使用的危险化学试剂主要分为强氧化性和强腐蚀性试剂、易燃试剂、易爆试剂、剧毒类试剂等。这些化学试剂的存储方法,强氧化性和强腐蚀性试剂在存储管理中,应该放置在阴凉、干燥处存放,确保其稳定性。易燃、易爆试剂要做好密封保存管理工作,选择存放位置的温度要适合,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试剂的影响。部分有机试剂需要在适当温度的房间保存,避免挥发。还要根据试剂基本性质的不同实行分类存放,比如采用棕色瓶盛装,确保其使用质量等。剧毒类试剂分为剧和有两种。前者危害性较强,后者易引起中毒。需将其置于存储柜中存放,并采用双人负责制的管理方法管理。在化学试剂使用过程中,还应该制定明确的管理职责,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制定奖励和惩罚制度,从而加强试剂使用的安全性。实验室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与不可预知性,因此,要制定事故防范应急制度,还要在各类实验室配备相应的应急处理设备,避免发生危险时对实验技术人员和国家财产造成更大的伤害。平时,广泛开展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安全知识和防护措施的宣传,达到不断提高每个实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的作用,以及做好预防工作,定期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减少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安全事故,保障实验技术人员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4危险废弃品的规范处理

实验室的危险废弃物是指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反应性、毒性、传染性等实验后的废弃物。危险废弃物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把高校本科实验室化学试剂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环境是化学试剂规范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建立规范的危险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比如在所有做实验的实验室配备专门收集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各实验室应将回收的废弃物根据类别、性质等分类密封、规范存放,并贴上标签,详细记录废弃物的来源、名称、重量等。当废弃物达到一定数量时由学校统一联系专业公司进行回收处理,从而减少实验室的危险废弃品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化学试剂废弃物引起的风险事故发生。平时,在做实验时,还要注意做好废液回收再利用工作,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化学溶剂的使用率,在保障实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实验成本。

5结束语

实验室安全的核心是杜绝发生安全事故,防止人体伤害和国家财产的损失,以及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通过对高校本科实验室化学试剂的购买、合理使用、安全管理等问题进行探索,起到减少与化学试剂相关的事故发生,提高化学试剂的管理效率,促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规范、安全、有序地运行。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本科实验室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工作,从源头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还是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合理制定各类实验人员的岗位安全责任,以及奖惩制度。建立规范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开展形式多样的危险化学品的宣传培训和警示教育,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定期进行事故隐患排查,为实验课顺利开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达到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海旦,姜周曙,亓文涛,等.高校实验室化学试剂安全管理规范化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7):300-305.

篇(6)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1、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相关人员对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从根源上解决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有利于减少实验室的人为性的火灾、爆炸、机械器材的损坏等事故,减少学校的重复性投资,保障实验室安全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一些高校最近开展的安全讲座、播放实验室安全教育的DVD等,使学生更加直观的面对这些问题,印象深刻,收获颇多,有利于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2、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反映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实验室又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存放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的特点,因此,其安全管理问题不容小视。制定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解决好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有利于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的安全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获得的。学校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种制度,是一种约束,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自我约束力和自控力。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安全知识,而且在实验室中知道如何避免发生事故,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在危急关头知道如何自救与救人,这对学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长期以来,各高校都把教学科研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安全工作的本质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对于一整套的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缺乏统筹性的思考,宣传教育趋于淡化,仅凭经验就想当然做出决定,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2、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监管机制。现阶段,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都由校办、保卫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或负责学校环保的部门来负责,形成了管理部门多,体制相对松懈的局面。而且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必要摩擦,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容易出现互相推委,导致“三不管”。而且,学校保卫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实验室的安全进行专业管理。

3、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也存在一个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力、执行落实不细的问题。例如,实验室“三废”处理缺乏专业部门统一管理。大部分高校实验室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对未经严格处理的“三废”(废气、废液、废渣)尤其是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的废液只采取了简单的直排或稀释后直接进入下水管网的处理方法。日积月累,产生的毒性,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

4、设备实施老化,安全隐患大。有些实验室设在上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的楼房内,楼道狭窄、通风状况欠佳、防火设计不合理;再加上实验仪器增多、用电功率增大,供电设施老化,致使多年前布置的线路难以负荷。有些实验室乱设防护门窗,阻塞安全通道,加上由于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消防设施不足或老化,没有一套完整的应急逃生的方案,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1、明确管理职能,落实安全责任制。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能,搞好岗位责任制度建设。建议成立校一级的安全管理组织,执行主管校长负责制,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管理。缩减过于繁琐又相对松散的管理部门,建立院系一级的安全管理体制,明确具体负责人,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责任到人。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教育,使其充分了解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让学生安全地参与到实验中,并掌握科学、严谨、规范的实验手段。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实践证明,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通过开辟安全教育宣传栏、建立安全教育网页、开展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教育,普及安全卫生防护和救护知识,传授安全操作技能,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和发生事故后的逃生演练,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增强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安全教育要落实在实验室工作的各个方面,把安全教育贯彻到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3、完善监督机制,开展不定期安全检查。完善学校的安全管理监督机制,由校实验室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要通报批评,下发治理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治理完成后由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每次安全检查都认真做好纪录,参加检查人员签字并写出书面报告上交安全职能部门存档,对管理好的实验室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鼓励。建立一个完善的奖罚并存的监督机制,消除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4、加强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为高校创造安全、安定环境的重要保证。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并通过安全工作的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1] 王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9).

[2] 陈红琳: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改善实验室环境[J].赤峰学院学报,2006(12).

篇(7)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随着快速发展。由于各高校的扩招后学生对实验室迅速增加的需求,以及在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新的要求,各高校都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力度,使得高校实验室建设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由于忽视安全、管理不当而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实验室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部和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并被列入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是指人、物、环境,不受到威胁和破坏的一种良好状态。实验室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冯瑞院士说:“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形象地说明了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其中人、物、环境是实验室必须的组成部分,保证其安全性。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加之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和大量的仪器设备及其技术资料都存放在实验室,使得高校实验室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危害种类繁多。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人员伤亡、仪器设备损毁、教学科研停滞等影响。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安全的教学和研究的实验环境,减少实验过程中发生灾害的风险,确保师生员工的健康及安全,从而满足人性安全感的基本需要。

二、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意识浅薄

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的思想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随着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新设、新增了一些学科专业,实验仪器和设施、实验项目、科研项目都有相应的增加,实验手段也不断改进和更新,而人的安全意识没能跟得上,特别是学生使用实验室时的安全意识不高。人是实验室的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首要因素。据台湾慈济大学实验室安全卫生教育训练教材介绍,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火灾引起的事故比例仅为2%,而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比例却为98%。因此,尽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实验室内人、物、环境诸方面因素交错反映的结果,但是人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给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2.缺乏准入制度

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第一环节,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能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有效减少和防范事故发生,保证实验室安全。但很多高校切没有改制度。

3.监管评价机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

目前,不少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监管评价机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现有制度不严、执行落实不细、检查督促不力、奖罚不明。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流于形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对安全工作做得好的也没有奖励,从而不能够充分的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只是一纸空文。

4.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不够

现很多高校大学生存在实验技术不熟练、关键操作不清楚、实验安全观念淡薄、安全知识不完备等突出问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实验室人员和学生对安全的防护的认识不深,凭经验或平时的不良习惯,或疲劳,或遇到经济危机是处理能力不足等造成。因此,加强对实验室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大多高校目前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或是在这方面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是否对相关师生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取决于实验室负责人对安全的认识和态度。

5.体制不健全,体系不完善

缺乏全校性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专门组织体系。院(系)没专人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无法层层落实管理职责,安全责任不明确。职能部门缺少专门的科室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实验室安全进行专业管理。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安全意识

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责任重大,加强对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的教育和实验室管人员的培训力度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实践证明,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增强师生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我们要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在我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入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其内容包括: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教育,普及安全卫生防护和救护知识,传授安全操作技能,进行消防演习和发生事故后的逃生演练等。学生要通过考试合格才能加入实验室。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坚决做到不培训不上岗,新上岗员工一律得进行岗前培训,需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要组织好岗位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其安全实验意识和技能,确保在实验中安全运行。在我校经常会组织参加上级举办的安全培训,如今年笔者参加了省教育厅举办的“2012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2.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防范于未然

篇(8)

许多高校实验室安全多头管理,缺乏全校性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专门组织机构和体系,缺少专门的专业管理人员,学校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造成许多管理盲区、责权不清晰等问题。

1.2实验室安全意识淡薄,制度执行不力

实验室安全管理不仅要建章立制,更重要的是要落实检查。在高校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全、执行不严、检查督促不力,安全培训、宣传教育淡化,部分师生员工缺乏安全环保意识,思想麻痹大意,不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对紧急事件处理能力不强,没有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

1.3实验室建设规划不合理,安全设施投入不够

许多高校实验室用房紧张,部分实验室由办公用房改造而成,水、电路、环保设施均不符合实验室建设要求,有的实验室乱设防护门窗,阻塞安全通道,一些贵重设备放在简陋房间内,压力容器、气体钢瓶安置存放位置不当、未固定、易燃气体和助燃气体放在一起等,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很多专业实验室没有防毒、防辐射、洗眼、喷淋等设施,在实验室安全投入上严重不足。

1.4实验室环保设施、危废处置不符合环境安全要求

一些发达国家,其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很到位,如废水、废弃物的处置是自成系统的,单独处置,排放和处置的标准规定得很仔细,执行得很有力。而国内高校由于没有专项资金,或对环保工作不重视,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室未配备通风系统,一些应进行处理方能排放的有毒有害废水、废气因设施不完善而放任自流,根本达不到排放和处置标准,日积月累,产生的环境污染是不容忽视的。

2高校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

2.1健全实验室安全领导体制、明确安全职责

高校要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和领导体系,制订、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条例及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学校、主管部门、院系单位、各实验室负责人,应实行层层负责制,安全责任到人。

2.2加大安全建设投入,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实验室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各种仪器设备有不同的安装运行环境。针对不同类型实验室的特点,以及事故易发环节,应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如我校对各实验楼、重点实验室都安装了实验室安全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电子门禁系统,实行实验室安全分类准入,给具有特定类型的安全风险的实验室如同位素实验室、转基因生物实验室等贴上专门的警示标志等。同时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喷淋、洗眼设施

2.3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实验室安全考核制度

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形成日常管理、定期检查制度,从实验室用电用水、危险品情况、废弃物处理、消防安全、工作环境、设备安置六方面进行检查,强化实验室安全的监督管理,重在落实,建立严格的安全考核制度。

2.4规范实验室有毒有害废弃物处理,保证环境安全

我校十分重视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每年拨出专款,做好实验室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实验室有毒有害废液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集中处理,每个实验室配备专用的贴上警示标签废弃物桶,并规范放置地点,避免实验室源的污染。建立实验室有毒有害废弃物暂存库,将暂时不能处理废弃物入库存放,并为暂存库配置了通风、喷淋、报警、视频监控等装置等,有效地防止实验室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2.5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高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从上至下真正认识到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观念。实验室人员的安全素质是衡量实验室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针对高校实验室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易产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特点,我校要求各实验(中心)室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工作前都要进行实验室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教育培训,对于新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也规定了必须经过一定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核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在师生员工中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自觉的安全行为,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篇(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13-01

近年来,高校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例如:2013年,上海某大学发生剧毒化学危险品投毒事件,造成一名研究生中毒死亡;2015年12月,清华大学何添楼学生在做实验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一名博士后死亡;今年9月,东华大学3名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引发爆炸,导致1名学生受轻微擦伤,2名学生进一步检查治疗。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国家财产,危害了他人的生命。所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尤为重要。

一、常见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安全制度不健全

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安全制度不完善,只有常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对有毒物质的排放,“三废”(废气、废液、废渣)的处理均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长期以往,导致实验室有毒物质污染严重,给学生及实验人员带来严重危害[1]。

2.监管不当、制度形式化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多由校办、保卫处、设备管理处、实验中心等多个部门同时管理,从而导致部门之间缺少沟通,管理责任不明确,责任相互推诿等现象,而且管理者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只能停留在管理层面,不能对实验室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专业的处理,增加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风险[2]。

3.安全意识薄弱、操作不当

实验室安全事故很多都是由于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主管领导大多重视科研成果,忽视实验安全问题,认为实验安全问题就是定期召开会议,定制度、搞个培训,就可万事大吉,同时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安全问题也没有重视,常大意或违规操作[3,4],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没有掌握实验安全常规知识,对安全问题淡漠疏忽大意,这些都是引发实验事故的因素。

4.潜在安全隐患

实验室由于环境的特殊,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例如:⑴实验仪器多,线路复杂,有的线路老化,导致超电荷工作易引发火灾;⑵有毒物质及三废(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不当,造成环境污染;⑶实验动物的抓取方法不正确,导致被动物抓伤、咬伤、可能引发伤口发炎或感染实验病毒;⑷实验动物尸体处理不当,导致细菌疾病的传播,后果不可想象;⑸实验室危化品的使用和保存,有些化学物品燃点低,如保存不当会引发自然;⑹实验室面积不足,安全操作空间不够,物品摆放紧凑,造成安全隐患[5,6]。

二、安全管理的对策

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实验室要制定科学、完善、可行的规章管理制度,包括健全的岗位安全责任制;有毒污染物排放制度;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等[7]。要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并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管理。

2.加强监管、领导责任制

学校的各管理部门要有明确的管理职能,并逐级签署安全责任书,上到校级领导,下到实验技术人员及每个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同学,责任明确到个人,确实的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8,9],实验室安全管理者要是从事实验及科研的专业人员,了解各实验项目及实验室内存在的危险,具有事故的应激及处理能力。

3.强化安全意识、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

实验室应开设实验安全课程,每个做实验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要针对不同实验项目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安全知识教育,如何防火、防爆、防生物性机械性损伤,并要求学生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防止意外发生。

4.开展安全事故演练,提高应变能力

实验室要针对火灾、爆炸、生物污染、机械性损伤等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进行事故演练,提高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以便安全事故发生时,降低财产损失,减少人员伤亡[10]。

三、结语

实验室安全问题无小事,它不仅涉及实验成果和财产的损失,更加威胁人的生命,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所以实验室管理者与实验技术人员要共同努力,消除安全隐患,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义全,鲍洪刚,宋世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J].科学与技术,2012,10(1):173-175.

[2]温光浩,周勤,程蕾,等.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53-157.

[3]李佳玮,刘志东,郝存江,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2):150-152.

[4]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67-168.

[5]孙忠,王洪肖,张锡良,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7):11-14.

[6]高淑芹,平梅.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7,26(10):149-152.

[7]鲍敏秦.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 :188-190,193.

[8]王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9) 179 -182.

[9]赵志成.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10(1) : 862,920.

[10]黄文霞,罗一帆.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93-196.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12-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实验室的设备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其种设备在理工科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工作、国防军工项目等方面得到广泛使用。高校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的特种设备主要有承压类的储气罐、气瓶、压力管道,承重类的起重机械、场内专用机动车辆叉车等。这些设备危险性都比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威胁高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十分必要。

二、特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宣传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在高校,部分工科类实验室的压力储罐、起重机、气瓶等特种设备的使用十分普遍,部分场所使用到叉车,化学实验室中经常使用各种气体的气瓶。这类实验室使用特种设备较为普遍,且使用历史较长,因此实验室师生普遍存在麻痹思想,对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操作特种设备的学生没有接受正规的安全教育,为特种设备的使用留下安全隐患。长期以来,高校都存在重视教学科研、轻视安全管理的思想,因此实验室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往往被忽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在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工作;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目前,高校对特种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没有定期进行相应的培训。因此,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对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不能积极履行各项规章制度。

2.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对特种设备整体的制度设计,未能建立完备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缺乏对管理网络中各个节点职责的规定,学校使用单位与管理部门之间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难以形成全校特种设备全面的管理体制,容易形成工作责任缺位、工作责任不清的状况。高校实验室在采购特种设备过程中容易出现没有及时到管理部门备案以及没有及时注册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易遗忘年检、特种设备人员培训等事项。在管理过程中,易出现台账更新不及时、没有操作规程的情况。这些问题都会产生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因此,完善特种设备管理的制度设计十分必要。

3.特种设备涉及面广、数量种类多,管理难度高。高校实验室中的特种设备分布广泛: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场内车辆主要分布在机械工程类实验室,气瓶普遍分布在化学化工类实验室中,其中不乏氢气、氧气等易燃易爆的气体。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理工科实验室大量购买、安装、使用机械类或承压类设备,特种设备的使用量增长十分迅速。不同类型的特种设备检验周期和保养要求差别很大,一般情况下,场内车辆每年需检验一次,起重机械每两年需检验一次,安全附件中安全压力表每半年需检验一次,压力阀每年需检验一次,压力容器根据投用时间的长短以及使用的情况不同,检验的周期会有所变化。高校实验室类型复杂,不同级别的实验室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投入大相径庭。等级比较高的重点实验室,投入的设备安全管理的经费较多,对特种设备的管理较为规范;反之,一些级别低的实验室难以配备充足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经费,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安全隐患更大,这也为高校特种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挑战。

三、解决路径与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特种设备管理事关重大,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安危,因此加强针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规范管理的宣传教育至关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特种设备应当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都需要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高校相应管理部门应该建立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档案,在设备购买时告知设备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及时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操作证过期后及时复训。高校应该设置系统的特种设备管理安全教育模式,除了日常工作中的安全宣传教育之外,高校应定期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邀请相关的专家到校,组织各个学院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学习特种设备的相关安全知识,交流经验,提高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认识。通过定期分发安全手册、装贴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挂图、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等活动,可以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宣传力度。

2.完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规范特种设备日常管理。高校应加强特种设备制度设计,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首先,应落实特种设备管理责任制。应明确校、院、系、实验室、具体设备每一层的安全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其次,应建立完备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包括日常管理、购买、使用、报废,以及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预案。高校管理部门应对特种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及时更新台帐并且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安全管理部门与设备管理部门应密切联系,在设备进行采购审批或固定资产登记时,如果其中包含特种设备,及时与安全管理部门联系并进行备案,由安全管理部门提醒设备负责人进行操作证的培训以及特种设备注册等相关事宜。再次,应针对每一台特种设备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且张贴上墙。最后,学校的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应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和抽查,监督操作人员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针对于不同类型的特种设备,学校职能部门应分类管理,针对不同实验室对特种设备管理重视程度不同的情况,学校管理人员应形成管理细则,积极予以监督指导。

3.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是特种设备从购入、安装、使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的技术资料。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是特种设备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有助于规范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它可以使学校安全管理人员、设备负责人、操作人员等全面掌握设备的基本参数、使用历史和当前的安全技术状况,规范设备管理和操作,并且可以作为设备年检、维修、改造的重要依据。高校应为每一台特种设备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并确保设备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4.推进特种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将高端科学技术应用于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已是大势所趋。对高校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应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特种设备总体情况进行把握和掌控,可以通过建立特种设备台帐以及统计系统实现;二是对于每一台设备进行标码,可以用仪器或者二维码的方式进行特异性识别。在每一个设备上设置独特的标签,通过特异性识别可以调出该设备包括年检日期、危险性因素、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信息,以实现对特种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因为日常工作疏忽造成管理上的不到位,有助于提高特种设备管理的效率、实现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结语

高校的特种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广大师生提高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积极采用科学、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严格规范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使用,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有效地运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龚群辉.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4):224-225.

[2]程国倩,汪红.加强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建设和谐平安校园[J].价值工程,2011,22(205):234-235.

[3]刘春宁,范辉.高校实验室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及管理[J].广州化工,2015,43(6):229-230.

[4]李淑春.对高校特种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87-189.

[5]周利刚,丁珍菊.新时期高校特种设备管理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76-277.

[6]汪锡鑫.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0,13(1):162-164.

[7]卢杨,杨博.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思考[J].成功(教育),2008,10:229-230.

[8]朱育红,周健,叶肇敏,蓝闽波.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6-8.

[9]何钧.浅谈高校机械设备的系统化开放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2008,(3):115-116.

上一篇: 预算会计特点 下一篇: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前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