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7:20: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新农村住宅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新农村的住宅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处的环境贴近自然和各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再加上使用功能复杂,因此,要做好新农村住宅的规划设计,就必须深入地研究新农村住宅的特点,并在设计中认真地加以体现。
一、农村住宅的特点
农村住宅建筑,既是生活建筑也是生产需要,其特点如下:
既是生活用房又是生产用房,要求有一部分室外活动场地和产品、工具的贮藏室;建筑材料应强调以地方材料为主,不能不加分析的套用城市住宅的结构形式。由于各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很大,风俗习惯也不相同,建筑的地方特色比城镇住宅更为明显。
二、农村住宅规划设计的现状
(一)住房建设缺乏必要的布局规划
缺少村屯建设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差,道路路况不好,造成村容、村貌差的现象,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人均建设用地过大,超过规定的标准。村庄无规划,建筑无设计,队伍无资质,监管无机构。建设各类法规、规程、规范、标准等不适宜农村建设,致使广大新农村住宅建设处于无章可循、无人管理状态。村庄日益外延,空心村比比皆是,既浪费大量土地,又难以公用设施配套,这些都无法保障农村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农民住房缺乏必要的功能区分
目前,农民住房布局不尽合理,形式单一,功能落后,浪费严重,是农村建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建房大多数是自己摸索着建,房子虽一次比一次好、一家比一家好,但住宅设计不合理,给采光、通风、排水等留下隐患,致使房屋更新换代速度快。同时,有的农户生活用房和生产用房常常合二为一,卧室里存放粮食、杂物,住宅连着畜禽养殖等生产用房现象到处可见,严重影响卫生状况的改善。
(三)农村住房缺乏质量认定,建房质量整体欠佳
目前,农村修建住房一般都是凭借经验和建筑施工常识进行,整个建房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工程质量认定,农民建房几乎都没有正规设计图纸,施工队伍大多是个体工匠组成,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技术培训,专业水平低,工艺落后,缺少必要的质量监督,加之部分农户建房用的是旧房子拆下的建筑材料,质量较差,导致安全保障系数低,抗灾能力较差。
三、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的策略
(一)新农村住宅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齐全
优秀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对于村容村貌整治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对改善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意建设、模仿严重的状况,对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起到积极作用。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短缺性;新农村规划应该以土地的集约使用为宗旨,以节约尽可能多的土地,为农村长远的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1.道路建设要做到系统合理、科学
道路建设要结合当地的地形,今后产业发展方向等因素,来确定道路的规划,采用数学方法,经过科学分析调查,计算现状道路的车流量、人流量来建设合理的路网体系。
2.提高绿地覆盖率
绿地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随着小城镇的不断发展,逐步实现小康,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及工业将不断的得到发展,而使得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加大绿地的覆盖率,合理布局,将会使一些小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被生态系统自身净化,这是保护生态环境一个简便有效的途径。
总之,集中规划便于实现道路硬化、亮化、水源净化、村庄绿化等整体美化。大大缩短了村村通公交的进程,改变零散住户出行难的局面,同时也减少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等对物质资源的浪费,有益集中完善附属配套设施建设。
(二)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
村落是社会文化的最基层单元,其街巷、建筑、环境及居民生活状态、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等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传统特色。它是构成中华民族数千年古老文化的载体。我们在农村住宅规划中,要注重延续村落原有的建筑形态、空间构成、院落布局等建筑文化特色,协调好与旧村的关系,使新村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和功能设计与旧村能有机衔接,实现新旧村落脉络的延续和空间形态的自然生长。
1.坚持人居与自然和谐,避免破坏生态
新农村规划建设应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农村农业生态。不搞过度的“硬底化”工程,不轻易推山、填塘、砍树,尽力保护自然的原生态。要注意保持农村传统文化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应注意生活、生产和工业用地的适当分离与合理布局,防止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或者有了新村没了新鲜空气。
2.应充分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传统做法
地方材料大多适用、质朴、典雅,结合传统做法能使建筑周围的景观和环境彼此融合,浑然一体,自然天成。这样做,能赋予新农村社区住宅立面造型以浓郁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从而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因此在农村住宅建设中,应尽可能挖掘和使用地方材料,逐步探索出适合地方材料的建筑艺术造型和表现方法,从而形成独特的,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新农村社区住宅风貌。
(三)要适当兼顾农民生活习俗
以农村目前的文化习俗来看,有着很多不同于城市的特点:其一,农民空余时间多,居民之间交流的机会较多。其二,以种植业为主,粮食收获过程中的晒谷场、打谷场和粮食贮存仓库占用一定空间。其三,随着农村机械化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在生产和生活的配套设施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表现在农民的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上。因此,在村庄规划尤其是农民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就要尽可能考虑到农民茶余饭后及劳作休息纳凉、农民生产和交通工具存放、农作物晾晒、存储以及儿童活动游戏等场所的设计与布局因素。
(四)户型设计
在户型设计中充分考虑当地村民的生活习俗,在大中户型入口处均设有传统型式的堂屋,每户人家分别设有前、后两个院子,前院主要以日常生活为主,后院主要以种植为主;每个户型中均设计有较大朝南的露台,充分满足居民对晾晒的要求。其余功能均做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不互相干扰、交通顺畅,客厅与餐厅、厨房空间配置紧密协调,有直接采光,并保证了日照的要求。
(五)立足营造完善的社会服务环境,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
在新农村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村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乡村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村民方便顺路购买。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农村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村庄住宅规划中,根据居住规模设置垃圾存放点,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委托专人清运和处理。村民家畜各家应规划饲养场所,要集中管理,不得自由放养,以免粪便影响卫生。
(六)规划设计要强化和谐性
新农村建设是通过农村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充实农村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农民丰富活泼的生活空间和具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因此,编制设计村庄规划必要征求当地的农民意见,使规划设计编制的过程变成一个政府、专家和基层干部群众互动的设计过程,从而增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群众的认同感。
四、结论
总之,我国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走城市化的老路。应当循序渐进,不断的自我完善,寻找适合我国农村建设的可持续的规划之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的繁荣,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以达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农村住宅特点
新农村住宅是以农村家庭为单位,聚居住生活和生产活动于一体,并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住宅。农村住宅除了具有居住功能以外, 还兼有一定的生产功能, 它需要在住宅空间以外保留一部分生产空间。对于新农村住宅的设计, 绝不能照搬城市的别墅和多层住宅, 而是应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 体现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 反映农民家庭生产的实际需求。
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 必须考虑庭院和生产用房。庭院是农村住宅的典型空间, 可以说是农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核心场所, 其功能包括种植蔬菜瓜果、饲养家禽家畜、手工生产、农机具存放、晾晒农产品等, 同时,庭院还担当着联系各房间的交通功能。生产用房用于家庭生产、农具存放或粮食存放等, 是家庭生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新农村住宅设计原则
1、经济性
在农村,住宅并不只是农民生活的场所,同时兼有一定的生产功能。所以如何能以更加实惠的价格提供住房给农民和如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和仓储空间让他们用以生产和生活。成为了新农村住宅建设的首要原则。对农村住宅,我们更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体现节约材料,节约用地,节约能源的“三节”原则。
2、适用性
农村住宅与城市住宅相比,农村住宅功能要求更多。如有些家庭人口众多需要更多房间;与他们的日常劳动息息相关的农具与其他器具的存放;收获的农产品存放;甚至有些家庭有个小作坊等。这些对新农村住宅设计是个很大但必须面对的考验。所以应以满足农村不同层次农家生活和生产需要为依据,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美观性
我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在平面布局、结构构造,还是造型艺术方面,都凝聚着我国历代先民的聪明才智和光辉业绩,形成了各种风格特异的文化特征。但千百年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使我国农村居民的居住形态极其复杂。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夹杂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脏,乱,差成了现如今农村的形容词。所以如何改变农村现有面貌和对风格各异的文化特征的保护,美观又不失个性是个不能忽视原则。
三、新农村住宅设计要点
1、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
对于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制定好规划,农民自建住宅的科学合理规划设计,是构建和谐的、节约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科学规划既能使农民住宅美观便捷和生活环境美化,又能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减轻农民对附属设施的投资彻底改变农村布局混乱、建房不建村、建村不建路的恶劣环境。同时,对环境的改造也应加大力度鼓励农民积极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合理利用荒废的土地,种植绿化林,改善环境。还要树立以节约为先的理念,科学设计新型农宅,确保农民住房建设选址与设计安全。严格执行选址意见书制度,加强对农民住房建设选址的安全把关,防止农民在地震断裂带及滑坡、泥石流易发地段建房。以抗震规范与节能标准为基准,合理解决好农宅抗震设防、隔热保温等比较现实的问题,落实节能节地节材的要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防止重复浪费。
2、住宅功能设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在新农村住宅的单体设计中, 要根据农村住宅的特点和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 合理进行功能设计。农村住宅设计要在保护耕地、节约耕地的前提下做到以实用为主, 采取多种单元类型, 系列化拼接, 将住宅设计成大面宽、小进深的体型。由于冬天太阳有效辐射以南墙面最大, 所以合理延长建筑物的南立面; 而夏天太阳有效辐射东西向墙面远远大于南墙, 为使建筑物尽量少吸收太阳能, 要缩短东西向进深, 也有利于自然通风的组织和采光。
新农村住宅功能布局一定要做到生活功能与生产功能分区。生活用房主要包括堂屋、卧室、厕所、厨房等。堂屋不仅是客厅, 也是起居、生活的地方, 甚至是办红白喜事摆流水席的一个待客场所。堂屋多为一进深,考虑夏季引入穿堂风, 南面开大门大窗, 而北面开窗较小。卧室设计尽量向阳。
厨房和卫生间能够自然排风。农宅中厨房面积一般比较大, 由于燃料的多样性, 导致其灶具通常是柴灶、煤炉和液化气灶并存。卫生间做得较好的是在屋顶设一个水箱, 用水泵注水, 洁具用节水型, 基本可以做到水冲式厕所, 贮粪坑移至室外靠院墙处通过管道连接。
考虑生产功能还应有菜园、晒粮、农业加工、圈舍、粮仓、杂物间和车棚等附属用房。
建筑布局在满足实用功能、降低造价的基础上, 还应充分考虑抗震因素,上下墙体生根, 保证平面和空间都紧凑。
2. 3节能、家庭种植业、养殖业三位一体的生态住宅是新农村建设的特色
农村住宅占我国建筑总量60%, 而且多数属于能耗较高的建筑。适逢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倡导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 新建建筑增加抗震、节能、环保等先进技术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特色,它将对提高资源利用率, 改善生态环境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 采用绿色环保建材。围护结构必须平衡通风和日光的播求,并提供适合于建筑地点的气候条件的热湿保护,围护结构的设计对于建筑在运行中的耗能是一个主要因素。新型墙体材料具有质量轻、力学性能好、保温隔热性能优的特点,同时用于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原材料大部分是工业废料或其他非粘土资源,在建筑使用中的功效也基本接近粘土实心砖。新型墙体材料的保温热性能基本上都能满足目前节能标准要求。而坡屋顶的采用,使屋顶部分的保温隔热性能优于平屋顶。
2) 利用太阳能。在建筑设计中增加对太阳能的利用,其目的是为了使能源得到有效地利用并且增加人们的舒适感。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可提供日常生活热水及冬季采暖, 且所有的用水房间与太阳能集热板在竖向上对应, 减少热能损耗。在院落集水坑收集地面以及屋顶落下的雨水, 通过过滤净化, 用于冲洗车辆、卫生间的冲厕、草木灌溉等, 节约水资源等等。
1、新农村住宅的类型、特点
新农村住宅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村镇居民小康住宅小区,第二是非居民小康住宅小区;第三是村镇居民和非居民综合的小康住宅小区。建筑结构形式方面有: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等。层高有一层的、二层的、三层及多层或高层的。另外农村小康住宅在形式上很多,大体分为:单元式、单体式、公寓式、组合式、庭院式、别墅式、西式等。对于以上各种形式的农村小康住宅,建筑电气的设计与施工应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根据具体条件和资金来确定具体设计方案。
根据调查所知,原有的农村住宅主要是村落式,也存在着部分散居户,无论是集中或散居,基本上呈现出院落模式,院内北面是正房,东西方是厢房的一层四合院。用电负荷只有照明和电视机用电,基本上没有其它家用电器,所以用电电源只从外网引一路电压为220V,线径为2×2.5mm2的电源线即可。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农民住宅除了照明、电视机用电外,增加了各种家用电器设备,如空调器、电冰箱、电饭煲、微波炉等,由于这些大容量家电剧增,用电负荷也相应增加,2×2.5mm2的电源线已经远远不能承载用电负荷,线径2×10mm2的电源线才可满足用电要求。
2、新农村住宅的电气化基本功能设计
(1)供配电系统;
(2)照明系统;
(3)电话系统;
(4)计算机网络系统;
(5)有线电视系统;
(6)门禁对讲系统;
(7)防雷接地系统。
3、新农村住宅供电电源与配电系统
新农村住宅供电由小区变配电所引入,应采用三相四线(TN-C-S系统),经重复接地后进入单元总电表开关箱,改成三相五线制(TN-S系统)后再放射到各用户,配电箱中应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断路器应选用能同时切断相线、中性线的断路器。
住宅按面积一般可分为4类:一类住宅(34~45m2以下);二类住宅(45~56m2);三类住宅(56~68m2以上);四类住宅(大于68m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中规定:一、二类住宅用电负荷不小于2.5KW;三、四类住宅用电负荷不小于4.0KW。
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为避免电气线路过载和降低谐波电压的影响,户内配电系统应采用多回路形式,至少应设照明回路、一般插座回路和空调回路,如实际需要也可将厨房和淋浴室设置为单独回路。
4、新农村住宅电气设备的选择
住宅电气设备包括室内外导线及电器设备,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住宅用电的安全及经济效益,因而必须在工程设计中合理选用导线和有关电器设备。
导线的选择主要是确定导线的型号和规格,其原则是既能保证配电的质量与安全又能节省材料,做到既经济又合理。其中导线型号应按使用工作电压及敷设环境来选择;导线的规格(导线截面)可按下列要求进行选择:①有足够的机械强度;②能确保导线安全运行;③能保证电压质量。
电器设备的选择主要指电源配电箱、电表、控制开关、漏电保护装置及电源插座等的选择。
5、防雷与接地系统
防雷内容一般可分为:防直击雷、防雷电波侵入2个内容。就防直击雷而言,一般是在屋面屋脊、女儿墙等易受雷击部位设置避雷带,然后通过引下线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安装时要注意屋面突出的金属部件与避雷带全部可靠连接。为了防止防雷电波侵入的危害,可在电缆进出户处将绝缘子的铁脚支架可靠接地,同时安装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
在住宅电气设计时,为确保电器设备和人身安全,务必做好用电系统的安全接地。目前我国的住宅配电系统方式一般有3种:TT、TN-C-S和TN-S系统,在进行设计、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接地系统。
农村住宅安全用电是保护农民生命安全的大事,必须做总等电位联结及局部等电位联结。防止外电路的故障电流在接地电阻上产生得高电压沿PE线引入用户,采用等电位联结是防止事故的有效措施。
除了总等电位联结外,还应作局部等电位联结,特别是浴室等电位联结,将0、1、2、3区所有可导电设备外壳及外露导体连接起来,与建筑物接地体有效连接起来。
6、新农村住宅弱电系统(电话系统、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门禁系统)
电话、网络、有线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一般家庭应设三个弱电入户线路:一回电话线路;一回网络线路;一回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终端盒设在客厅、卧室;网络终端盒设在书房、卧室;有线电视终端盒设在客厅、卧室。弱电线路应埋管线至住宅内,分线盒或楼层公用分线箱,应设置在楼道等公共地方,便于维护检修。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农村住宅的功能具有生活和生产的双重性。农村住宅是农民从事生产活动的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农村住宅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的农村住宅设计应该适应新时代农民的需要,一方面,在住宅户型设计上,应该根据农民的职业和家庭结构特点,实现房型设计多样化;另一方面,农村住宅设计应体现农村的住宅特色,方便农民的日常生活。在新农村建设中,只有把现代的科学观、生态观等先进理念与农村住宅设计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人性的新农村住宅。
一、新农村住宅的概念
新农村住宅是农村中以家庭为单位,集居住生活和部分生产活动于一体,并能够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住宅。
二、新农村住宅建设的背景
随着多元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呈现出多元化,出现了养殖业、种植业、服务业等多种经济形式,人们对住宅样式的要求也相应多元化。目前,农村居住户家庭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是传统农户,家庭主要成员常年在村里居住,农业种植、养殖业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兼营工商业户,家庭主要成员常年在村里居住,仍种植承包田,但家庭兼营加工、运输、餐饮等;三是在外务工经商户,家庭主要成员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只有妇女、老幼在家居住并种植承包田;四是城乡两栖户,家庭主要成员在外有正式职业,在城市有住房,但其在农村的住所一直保留着,有的退休后回农村居住。这四种类型的家庭离县城或中心镇越近,其传统农户越少,其他类型户越多。所以在住宅设计中要充分调查当地用户的住宅需求,设计方案要因户而异。如经商户的住宅一般要求住房下层为商铺,上层为住宅;运输户更注重车辆出入的方便性,养殖户要考虑部分饲料的存放问题等。总之,新时代的农村住宅设计要强调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由于农村职业的不固定性,住宅也应该体现出使用的多面性,一幢房子可以使用20~60年,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职业却会不断变化。因此,农村民居的设计也应该体现出房型多样性的一面。
三、 新农村住宅的特点
新农村住宅由于使用功能较为复杂,所处的环境贴近自然和具有特色的乡土文化,因此具有五个特点:
1)使用功能的双重性
我国有九亿人口居住在农村(此处数据有待核证,2011年末统计局网站结果,中国大陆人口比例中城市人口已超农村人口,达到51.27%),广大的农民群众承担着全部的农业生产以及各种副业、家庭手工业的生产,这其中不少都是利用住宅作为生产活动的场所。因此,农村住宅不仅要有确保农民生活居住的功能空间,还必须考虑功能空间应兼具生活和生产的双重要素,同时还应该配置供农机具、谷物等的储藏空间以及室外的晾晒场地和活动场所。
2)持续发展的适应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急剧变化必然会对居住形态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农村住宅的建设应具有适用性、灵活性和可改性,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避免建设周期太短,反复建设劳民伤财。
3)服务对象的多变性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域、村庄、族性有着不同的风俗民情。对于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活习俗、邻里交往都有着不同的理解、认识和要求。这就要求在农村住宅的设计中必须针对服务对象,逐一认真加以解决,以适应各自不同的要求。
4)设计工作的复杂性
农村住宅不仅功能复杂,而且建房资金紧张,同时还受自然环境和乡土文化的影响,这就要求农村住宅的设计必须因地制宜,节约土地;精打细算,使每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都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废旧的建筑材料;采用较为简便和行之有效的施工工艺等。在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和结构安全的基础上,还要求所有的功能空间都有直接的采光和通风。力求节省材料、节约能源、降低造价,创造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农村住宅,这就使得面积小、层数低,看似简单的农村住宅更凸显设计工作的复杂性。
5)乡土文化的独特性
农村住宅不仅受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因使用对象对生产、生活的要求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即使在同一个村落,有时也会有所不同,对农村住宅的各主要功能空间及其布局也有着很多特殊的要求。
四、新农村住宅的设计理念
新农村住宅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应对传统农村住宅持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改善;也不能照搬城市居住建筑的形式,毕竟城、村居民生活习惯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建设新农村住宅并不是简单的将农村住宅城市化,新农村住宅设计提倡创新的同时也要避免走入误区,要在有限物力之所能及的前提下,探索多种能尊重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的建筑形式。在新农村住宅的建设过程中,要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居住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掘当地的建筑文化,传统农村住宅长时间积累的丰富营造经验与技艺,是新农村住宅建设的基础。同时利用政策、经济、科技等途径,推动经济在农村的发展。
4.1科学合理规划
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单元是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在设计中可以采用组团式的布局方式,形成具有层次的空间构成模式,既符合传统农民的生产关系,又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产业的集中。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改变以家庭为单位的零散、粗放的建筑施工。
4.2房型结构、布局要合理化
房型好的住宅应体现在功能性、合理性、私密性及美观性等方面。在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上应进行有效分割。在农村住宅的室内布局上应注重实用性、合理性,堂屋的面积不易过大;卧室、贮藏室等面积应进行有效配置,追求生活起居的标准与质量的提高以及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独立性和私密性。人口多的用户可向立体分割方向发展,利用空间设计的不同高差分隔出不同的功能区域,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合理设计开间、进深尺寸是提高空间效益和使用率的关键因素。如图1所示为农村住宅的庭院。
图1农村住宅的庭院
4.3局部空间的设计应尊重农村使用习惯
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对外相对封闭的经济形式使得农村广大农民对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倍加爱护,十分珍惜自然所赐予的一切,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因此,除了田间劳动,在家中也使每一时刻都用在财富的创造之中,这种刻苦耐劳的精神使得农村住宅的居住形态与城市住宅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在设计新农村住宅时应尊重农村的使用习惯。如图2所示为农村住宅厅堂主墙壁的布置图。
图2农村住宅厅堂主墙壁的布置
4.4推广低技术措施,实现生态节能设计
房屋的体型设计需紧凑,力争最小的建筑体型系数,以减少室内外的热传递。在一些条件合适的农村地区可使用乡土保温材料来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如农作物纤维块、草泥粘土等建筑材料,具有施工简单、价格低廉、坚实耐用等优点。另外,设计上可采用墙体绿化及种植屋面,或者结合构造采用屋顶架空层,来改善房屋的热工性能。这些措施均能达到间接减排的作用。
自然通风技术可有效改善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通过合理的场地设计和建筑设计,调整建筑物的朝向、平面布局及空间组织,利用地形、植物等并结合传统的自然通风手段,使通风形式多样化,如天井、冷巷、廊道等,以取得良好的通风效果。还可利用烟囱效应于建筑高处和低处开孔形成竖向通风,或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采用通风屋顶、首层架空等设计方法,来加强通风效果,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农村建筑面积小且分散,利用自然采光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合理布置建筑朝向。房屋坐北朝南排布;合理设计房屋尺度,减少建筑体型系数:南窗采用节能型外窗材料设计成利于采光的大窗等方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然采光,节约电能和其他常规能源。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太阳能以及沼气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太阳能技术发展迅速,已有不少应用成果。利用太阳能集热装置或太阳能电池板,为住宅提供能源,可降低常规能源的使用比例,减少CO2的排放量。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推广使用生物质能有利于保护环境、提供能源、保持农田。 结束语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了解农村居民这一特定人群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发展,把科学发展观、生态观等先进理念与农村住宅设计结合起来,设计出人性的、生态的新农村住宅。另外我们必须认真深入地发掘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优秀乡土文化,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以弘扬,使其焕发更为璀璨的光芒,创造更具独特地方风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孟磊,杨茂川.现代住区的弊端及对策[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2层的新农村住宅建筑,为二级民用建筑,按三级负荷供电,三类防雷建筑物、二级防火进行电气系统设计。在设计中,要求完成对某新农村住宅配电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低压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插座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等设计。
本次设计具体项目为某新农村住宅配电系统项目。本设计配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电压为380/220伏,接地形式采用TN-C-S系统进户处设重复接地,采用综合接地方式,接地利用建筑物基础作接地极,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电源进线采用YJV22 0.6/1KV铠装电缆直埋引入,埋地深度0.8米。本次电气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照明、插座,防雷与接地系统。
2 低压配电系统线路的选择
2.1 低压线路接线方式
低压配电线路采用放射式、树干式、环式及链式四种接线法。
2.2 负荷等级及电源
①本工程均为三级负荷。
②根据负荷分级要求及供电要求,由配电变引入三路380V低压电源。其中一路电源供给住户总电箱,另两路电源供给电梯。公共配电总箱,该两路电源应满足二级符合要求。进线电缆采用YJV22型铠装电力电缆,进入建筑物处穿钢管保护,保护管伸出建筑物基础至室外手孔井,电缆在建筑物内主要沿电气井道桥架内敷设。
③各单元由电表间总箱采用BV线,放射式向住户供电;电梯、消防设备,公灯采用两路专用回路末端自动互投方式供电。
④每单元住宅的电源进线引入处做重复接地,并进行等电位联结。
3 设备选型要求
3.1 配电箱及电表
每套住宅进户处必须设嵌墙式住户配电箱,住户配电箱设置电源总开关,该开关能同时切断相线和中性线,且有断开标志。每套住宅应设电度表,电度表箱应分层集中嵌墙暗装设在公共部位。住户配电箱内的电源总开关应采用两极关,总开关容量选择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避免出现与分开关同时跳闸的现象。电度表一般选用5(20)A。
3.2漏电开关
为了保证家庭用电安全,对人手很容易触及的家用电器的电源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漏电断路器(俗称漏电开关)有电磁式和电子式两种,电磁式的相对可靠性要高(寿命也长),区分的方法:手感比较重的为电磁式,较轻者为电子式。漏电断路器是小型塑壳模数化断路器,它不仅具有电击保护功能,还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作用。额定电流有6、10、16、20、25、32A六种。住户配电箱内一般根据漏电断路器控制的回路数和负载电流选用16―32A。漏电断路器的一定要选用正规品牌的,千万不可选用不合格的产品.。
3.3 各种电线的保护管
电源、电话、电视线路应采用阻燃型塑料管暗敷,电话和电视等弱电线路也可采用钢管保护,电源线采用阻燃型塑料管保护。
3.4 配线
电气线路应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设方式配线。导线应采用铜导线,家庭装横中线路已转为穿管暗敷,既符合安全又达到防火要求,由电度表箱引至住户配电箱的铜导线截面不应小于10mm2,住户配电箱的配电分支回路的铜导线截面不应小于2.5mm2。
3.5 配电箱
家庭或类似场所使用的配电箱,属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组合电器,因此主开关应采用具有明显隔离断口或者明显隔离指示的隔离电器。当发生电气故障时,只要分断隔离电器,用户端就与电源切断,此时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可安全地修理电器设备。
3.6分路开关
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分路控制十分重要,如把插座和照明分为两个分路,分别设置开关加以控制,此开关应具有过载、短路保护功能。分路开关可采用双极或单极塑壳断路器;额定电流有6、l0、16、20、25、32A六种,家庭用作分路开关时,宜用10A断路器。
3.7 照明开关
照明开关其种类很多,选择时应从实用、质量、美观、价格等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跷板开关:其体积比扳动开关小,操作亦比扳动开关轻巧,家庭装横中用得很普遍。选购时首先要考虑质量,其次再考虑价格。质量的好坏可从开关活动是否轻巧、接触是否可靠、面板是否光洁等来衡量。跷板开关的接线端子,有螺丝外露和不外露两种,当然选购螺丝不外露的开关更安全。此开关有单联单控、双联单控、三联单控、双联单控、双联双控等,可根据需要进行选用。
防水开关:在浴室中,由于环境潮湿,为了用电安全,可用防雨开关取代拉线开关;但如果开关设在外面就可选用一般的跷板开关;家庭装潢中还有触摸开关、声控开关等,用开关时,每户应选用同一系列的产品。
3.8 插座
家庭装横中选用的插座,其品牌很重要。插座一般有二三也插座(10A)多用在除空调、热水器等大功率的其它用电设备上;三孔插座(16A),空调、热水器等必须选用三孔16A插座。
4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预防雷电的方法有“抗”和“泄”两种,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泄”。防雷系统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泄电回路,即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把雷电流泄人大地,避免直接雷击造成机械破坏、电磁力破坏或热效应破坏。对于不同防雷等级的建筑物,在进行防雷设计时,对防雷系统的三部分要求是不同的。
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认真调查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本建筑位于云阳县,其建筑物长52.80m,宽13.00m,高6.80m,当地平均雷暴日为36.6d/a。根据计算本工程属于三类防雷建筑。
等电位联结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防雷以及保证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简单有效的措施,规范GB5O054-95明确提出重视人身安全的思想。由于家庭住宅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电气设计首先要从供电系统上考虑用户的使用安全。TN―C-S系统最能满足这一要求。对于防止直接触电,可采用安全型插座及加装漏电保护装置的方法,安全型插座作为防止直接触电的主保护,住户配电箱内的漏电保护装置作为后备保护。
住宅中涉及人身安全的另一个重点是浴室,人体在浸湿状态下允许通过的电流为50mA,安全接触电压为25V, 因此从安全角度出发,住宅浴室(有的浴室放在卫生间内)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在卫生间墙内或地板内暗敷25×4的镀锌扁钢与卫生间内的水管、暖气片、洗脸盆、坐便器、金属地漏、浴盆、扶手、浴巾架、浴帘杆、毛巾架及地面、墙内钢筋网做等电位联结连通。建筑物电气装置在电源进线处,还应实施总等电位联结,并采用联合接地,宜利用建筑物基础做接地装置。为有效保证人身安全住宅内应设两级漏电保护。第一级设在用户配电箱处,在插座回路上装设,目的是保护人身安全,应选用瞬时动作、动作电流30mA的漏电开关 第二级设在住宅楼总配电箱处,在总开关上装设,目的是防止接地故障引发的火灾,应选用延时动作、动作电流为300mA~500mA的漏电开关,以便与下一级保护在动作时限和动作电流上取得配台。
5 结束语
“以人为本”不是一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它是一种理念。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就应当考虑到人的活动和设备的安装,乃至建筑建成之后的管理和服务种种问题。我们只有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思想才能使我们的电气设计不至于落伍,才能使我们的技术得到充分的体现发展,才能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更为完美的新农村住宅。
参考文献:
[1]俞丽华.《电气照明》.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能源危机是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建筑节能都被视为节能工作和能源政策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开源节流,即增加能源和节约能源并重,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节约能源是首要任务,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住宅建设,统领农村住宅建设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拆除),建设“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的“省能节地型”农村住宅,使农村住宅建设由传统的资源浪费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化。实现新农村低能耗住宅的关键是要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措施,需要开源节流两手抓。
一、什么是开源节流及我国农村低能耗住宅设计的背景
开源节流是既要利用农村住宅的特定的地理条件,充分享用大自然赋予的再生资源,也要注重提高用能效率,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利用,鼓励村民利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
开源节流原则上应考虑:一是要尊重自然地形地貌,集约化使用土地等自然资源;二是要创造安全、整洁、文明的人工环境;三是要充分考虑住宅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将自然及人为因素对住区的副作用减至最小;四是要保留足够的绿色空间,完善农村住区生态协调;五是要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自然生态系统。
我国低能耗住宅设计的背景有:
1. 农村的生态环境比城市好,绿色和水资源等比较充足,可通过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的能源环境。
2. 可利用土地比较宽余,可以将目前分散的居住地进行集中布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节约土地资源,同时也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改变农村基础设施不配套、集结程度低、资源浪费的现状。
3. 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为达到一定的通风效果,方案设计时根据当地的风向、风速对建筑平面与剖面进行气流分析与通风设计。由于自然通风能加快夏季建筑的散热与降温,从而实现舒适的室内风环境,对于农民住宅应最大可能地组织自然风、穿堂风,这样既节约能源又经济实用。
4. 农宅的屋顶,多数以坡屋顶加局部平屋顶晒台,坡屋面下用竹木做平顶棚,既可储物,也可保温隔热。建筑结构符合模数制,便于工厂预加工,减少施工现场对环境的污染;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大,增加冬季得热,北向开窗面积小,较少失热;建筑的围墙为透风式,有利于通风;庭园内种植阔叶植物,有利于调节建筑的得失热。
二、新农村低能耗住宅
在能源紧缺的中国,低能耗住宅能够实现在任意气象条件下,通过对住宅的合理设计、合理选材,使室内自然温度接近于或保持在人体舒适温度20℃―26℃的范围内,从而在为居住者提供舒适、自然的居住空间的同时,抑制并降低了建筑物的运行能耗。那么,低能耗住宅的定义是什么呢?低能耗住宅是指不用或者尽量少用一次能源,而使用可再生能源对建筑物进行采暖和制冷。
(一)低能耗住宅的设计原则
首先,住宅采暖和制冷上尽量不使用一次性能源;其次,依据住宅能耗的分配比例,在技术上抓主要矛盾,以外墙、外窗、屋面为重点;第三,充分考虑我国的经济条件、气候条件、生活方式和习惯等方面的因素,利用现有的建筑材料和资源、建设资金等;第四,造价低、高效率,使低能耗建筑技术在、具有在社会中普及应用的价值。
(二)低能耗住宅的设计方法
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应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当地气候情况,改善建筑外环境,包括冬季防风、夏季及过渡季节促进自然通风以及夏季室外热岛效应的控制。同时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及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以改善建筑的微气候环境,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利用,鼓励村民利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大力推行绿色环保节能材料,既可以减少大量的土地资源,也可以减少大量的建材。
1. 清洁能源的利用,提高用能效率
(1) 沼气。着眼环境、因地制宜的思路为农民打开了改变环境面貌的突破口――发展沼气:在以务农为主家庭中,大多设有猪栏禽舍,与粪池靠近,其下做沼气池,利用人畜粪便和青草料制成的沼气基本可以满足做饭烧水用。沼气是作物秸杆、杂草、人畜粪便等有机物质,在适当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和密闭条件下,经沼气池内微生物发酵分解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1立方米的沼气完全燃烧,可释放出5203~6622千卡的热量。沼气可和为能源,用于发电、照明及家庭和工业燃料。我们利用沼气,就是用它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来做饭、点灯照明。
沼气在农村经济可行,一个8m3的沼气池,一年可产沼气350m3左右,造价仅千余元,而其产生的热值相当于800~1000煤。沼气相比液化气每年可节约燃料费500元以上,两年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沼气作燃料实现了“生态利用――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01
(2) 太阳能。太阳能建筑即是利用太阳的辐射能量,代替部分常规能源,使房屋达到一定温度环境的建筑。太阳能建筑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大类。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是通过建筑方位的合理布置,通过窗、墙、屋顶等建筑物本身构件的相互配合,以自然热交换的方式,使房屋取得冬暖夏凉的效果的建筑。主动式太阳能建筑是指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基础上,附加一套太阳能采暖设备(如太阳能集热器、管道、泵等)。
2. 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增加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利用。
新型建材是绿色环保节能材料,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向农民推荐使用各类不同的新型建材。用混凝土砌块或混凝土多孔砖代替黏土实心砖,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能源,而且它们的使用费用方面基本持平。提倡使用经过科技处理的天然材料,提倡使用生土掺稻杆、麦秸加工而成的空心砌块作围护结构;或运用高新技术将农作物秸杆直接转化成轻质高强的建筑墙板。还可以回收处理一些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如用煤粉灰做原料,生产隔热、隔音、防潮、保温等性能优于黏土砖的新型多孔承重砖,用旧轮胎制成建筑泥土。
生物质复合材料环保墙体模块系列的新型建筑材料将秸秆或树木碎片用于材料过程中,并使其成为主导材料(秸秆占总重量的85%以上)。这样的墙体具有隔热、保温等多种功能,同时也可作为多种类型的建筑墙体,且可以在报废后再生循环利用等附加利用的环保型墙体模块。
CL建筑体系是适合于广大农户居住的节能省地体系。它是继“砖混体系”、“框架体系”后又一新型建筑体系。这种新型住宅模式凸现三方面优势:首先,提高了保温隔热性能,不用粘土制品,可以达到节约耕地的目的。其次,结构安全,抗震性能好,比砖混结构提高两个烈度等级,优于框架结构。三是造价比其它结构低5%,住房使用寿命比砖混结构延长1倍,可实现建筑工厂化、住宅产业化。此外,与CL建筑体系配套的“CL秸秆气化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将多余的秸秆压缩成秸杆块,秸秆气化后,可以用于冬季供暖、四季做饭和热水洗澡。
建材选择应遵循无害化的原则。从舒适、健康、环保的要求出发,建筑材料的选用应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同时要使用无污染、易降解、可再生的环境材料。近年来,由于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日益严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建材、家具、地毯、涂料、油漆等室内材料作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在选择时首先一定要看是否满足国家有关部门的“绿色”标准。
三、新农村低能耗住宅设计实例
1. 长沙莘田村与江湾村的比较
莘田、江湾两村在自然条件、农户经济条件、人口数等方面大体处于同一水平,因此沼气作为主要住宅能源是导致两村能源支出差异的直接因素。莘田村春季户均能源消费133.4元,而江湾村使用沼气之后,煤等商品能使用数量的降低导致该村春季户均能源消费只有93元。此外,从能耗总量来分析。使用沼气后,江湾村每人少烧270薪柴、46.6秸秆和26.81标准煤。以两村各计1000人计算,春季江湾村将比莘田村少烧270吨柴薪,46.6吨秸秆和26.81吨标准煤。以此推算,一年下来节约的能源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2. 利用沼气能源后的广西恭城
广西恭城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还只是一个小山村,广大农民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着眼环境、因地制宜的思路为当地人打开了改变环境面貌的突破口――发展沼气:用人畜粪便和青草料沤制后产生的沼气烧水、煮饭、炒菜和照明,既省柴省力,又方便卫生。目前恭城的沼气入户率居全国第一。
沼气作燃料具有显著的效益:用来煮饭做菜、点灯照明,若按一户弄家每天用两千瓦时电计算,每千瓦时电费0.58元,一年节约电费42元;每户每月节柴200,每50以10元计算,全年节约48元,这是最直接的经济效益。用沼气取代柴草作燃料,实现了“生态利用―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
农村住宅建设的改观来自点滴,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农村日常生活中的废料可以得到妥善处理,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能源的消耗,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随着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进行,商品能市场的逐渐规范和生态能源工程的推广,商品能和生态能源将会逐渐替代生物质能的使用。实现农村住宅的低能耗建设,就必须开源节流两手抓。
参考文献:
[1]金虹,安艳华,郑审.房屋建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98.
[2]李嵘,祁斌.从资源的循环利用探讨可持续的农村住宅设计[J].村镇建设,2006.1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房屋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和21世纪初期。通过这三个阶段,农民依靠政策和自己的力量明显改善了住房条件。根据现阶段农村的现实情况,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又是当前湖南实现“两型”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村庄规划和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合村容村貌,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1黄兴、柏加两镇农村现状
当地的村落经过多年发展的积累,形成了一个生态有机的空间布局,以地方条件和居住者需要为基础,使黄兴柏加的住宅具有了亲切宜人的尺度,当地材料也带来了一定特色的立面风格,但在农宅选址时“逐水而居、沿路而住”的观念依然沿袭至今。对河堤安全警戒线、道路退让等考虑不周,常有被河水淹没及车辆撞击的危险。大量的占用耕地,占地面积过大,规划布局凌乱使得农村建筑现状混乱。
层数上则以一层、二层房屋为主,形式有坡屋顶、平屋顶。其中一层房屋多为坡顶,二、三层房屋中,近年新建的也多为坡屋顶。结构多为木结构、砖混结构,也有底层框架结构,材料主要是粘土砖、小青瓦、红瓦等。现有农村住宅单体功能较落后,功能布局不尽合理。不少地方依然沿用七八十年代的房屋格局,造成功能上的混乱及外观上的突兀,各房间的流线无法得到保障,不符合现代居民的生活习惯与要求,且村镇部分住宅间距不足,日照、通风、采光条件较差,配套设施也相对缺乏。
总之,黄柏两镇的大部分农宅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设计人员统一的规划指导,施工前对材料没准确的估计和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是套用一个固定模式建筑布局,欠缺对建筑立面的考虑,不符合建筑形式审美要求,不仅增加了农民自身的经济负担,还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2住宅改造
2.1平面设计
2.1.1在平面功能布局上,黄柏两镇的农民根据平时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性质已经处理得较为成熟,只是在少数的房间联系上不够到位,改造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占地面积上略为浪费,本案在设计中注重节约用地,本方案建筑基地用地仅为139m2左右。节约用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将辅助用房和居住用房联合为一体,共同建设,减少了分离设置时居住用房与辅助用房之间的交通用地;B、平面呈较规整的小进深、长面宽设计,不仅有利于住宅单体的节能,有效地降低造价,同时为组团布置节约用地创造了良好条件;C、平坡结合的屋面及南北方向的退台不仅丰富了立面,又缩短了日照间距。
2.1.2充分考虑现代农村家庭生活行为的需要,合理组织各功能空间的布局,减少室内的交通面积,较好地体现了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私密性和安全性。本设计力求人流走向流畅,动静、内外、洁污功能分区明确、合理,住户使用方便。现提出三种基本功能空间分区:
A公共活动区:由庭院进入室内,宽敞明亮的客厅是接待客人的首选场所,用餐区把客厅和厨房分开,则就餐时仍可以与客厅互动交流。B私密区:二层设有起居室、卧室、卫生间、储藏室。亲朋好友可在二层起居室进行交谈、娱乐等各种休闲活动;住户可根据个人喜好安排主、次卧室。南向卧室设有凹阳台,既可在阳光明媚时沐浴阳光,又可在晴朗的夜晚欣赏星光夜色。而在上楼梯的左侧则布置了一个客房,为亲友探访时提供休息的地方。同时,还考虑到家里的老人行动不便,在首层安排一间老人卧室。C储藏区:一层的车库可存放农具、储藏粮食,二层还有一个储藏室可存放生活用品。
2.2立面设计
在黄柏新农村住宅改造设计中,我们追求的是质朴亲切的建筑形象、健康温馨的家居环境、轻松优雅的生活氛围,所以立面设计是本案的重中之重,针对当地的建筑现状情况,我们构思了四种不同程度的改造方式。
2.2.1“移花接木”法
本方式将植物和庭院小品引入建筑中,如植被屋顶、棚架、植物暖房、绿篱围墙、草被、花卉、盆景、乔木、硬地、石桌凳、小水面相关配置等(图1,2),形成了具有一定生态性、休闲性的旅游特色,改造重点部位在入口,改造对象是所有的农宅。
2.2.2“改头换面”法
针对一些重点地段,如农家乐、集镇、进行全方位改造,如平改坡、双重外墙、搭建玻璃暖房等(图3,4),特点是荷载小,施工方便,色泽鲜艳多样,耐久性好,但经济性较差,改造周期长。
2.2.3“犹抱琵琶”法
只对立面的主要部位如大门、窗套、护窗、山墙等进行重点处理(图5,6),改造后的仿传统民居花格窗,垂花窗,使整个住宅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可以大量使用,但形式需因地制宜,有所变化。
2.2.4“略施粉黛”法
本方式专门针对20世纪70~80年代的民宅,将原有小青瓦屋面增添新瓦,使其屋面加厚变匀,外刷灰白色外墙涂料,是一种原生态的民居形式(图7,8),特点是施工方便,价格便宜。
以上四种方式在立面处理上充分利用当地盛产的各种材料,石材、木材和抹灰为外墙主要材料,形成立面肌理;屋面采用传统的小青瓦,部分运用透空排架的造型变化与建筑体量相呼应,增加并丰富了空间层次;门窗采用木材为框料,局部引用一些传统的木格栅作为装饰;栏杆采用石材与小青瓦拼花结合混凝土过梁的处理手法,达到了突出农村生活气息,尊重历史文脉,继承传统民居的特点。
2.3院落布局
本设计采用了庭院与街道空间相互渗透的模糊空间布局。前庭院休闲活动空间,中间房屋居住空间及后院工作空间。前庭院空间主要提供给居民一个半室外活动空间,较其他室外空间具有私密性。可供休闲、晾晒之用,是个利用率较高的活动场所。考虑到农民的生活习惯,在前庭院内设置苗圃,可供农民在院内种植蔬菜、瓜果或其他花草植物。
3几点启示
3.1设计人员通过与村民的交流,让他们根据需要对自己的房子提出改造意见,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这样既符合了改造的目的,又调动居民参与的热情。
3.2集约化的规划布局,在最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进行农村规划,以提高农民工作效益和效率。
3.3新能源的有效利用方式A在向阳的屋面布置太阳能集热板以解决采暖、热水等问题,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B多户统一布置沼气池,人畜排泄物统一排入沼气池厌氧发酵,形成可利用的清洁能源,保护薪材林木,同时也改善了卫生条件。
3.4充分利用当地盛产的各种材料。采用石材和抹灰为外墙主要材料,形成立面肌理;屋面采用传统的小青瓦,部分运用透空排架的造型变化与建筑体量相呼应,增加并丰富了空间层次;庭院铺青砖或石材;门窗采用木材为框料,局部引用一些传统的木格栅作为装饰;栏杆采用石材与小青瓦拼花结合混凝土过梁的处理手法,突出乡野特点。
3.5防水、防潮在屋面、外墙板缝和厨卫间均作防水,屋面防水为三级防水设防,选用高聚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和刚柔结合防水。由于湖南地区一年中潮湿周期较长,所以一层地面使用架空地板,防止地面返潮,同时考虑地面防潮层和墙体防潮层结合处的防潮处理,以达到最好的防潮效果。
总之,新农村住宅改造应从实践出发,本着“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原则,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为基准点,着意打造优质人居环境,努力为居民塑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的怡然栖息之地。实现建筑空间的公私分离、动静分离、洁污分离、居寝分离、食寝分离,延伸邻里交流空间;注重增强人与建筑的沟通,使人们在感受传统建筑形式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同时,增强了对家的归属感。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住宅改造情况复杂,难度较大,它是一项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协作的系统工程,人民强烈企盼有一个舒适优美的居住坏境,它将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新农村住宅建设中综合了农村经济、生活、产业发展等诸多因素,已经超出了传统建筑学理论的研究范畴。建立全新的农村住宅建筑设计学,指导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时代所需,迫在眉睫。愿以本文抛砖引玉,与关注新农村建设的人士共同探讨,开创农村住宅改造及设计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方向发展
时下,富俗起来的农民常说“小康不小康,主要看住房”。在新农村建设中,改善住宅条件、人居环境,成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强了农村饮水、道路、电网、通信、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和规划管理、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按照集约和节约使用农村建设用地的要求,加强对旧村改造的规划指导,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的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农村住房的建筑质量。在各方努力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村的住宅、居住环境均得到了很大改善。从整体来看,我国农村住宅建设正在向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康住宅”发展。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新”字,并树立一套科学、系统、健康的住宅理念,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农业社会的理想社会图景为“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种小农经济、家族伦理式的村庄模式,对现代农村管理和社会转型造成障碍,有必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今日,我们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农村“节能型住宅”与“文化型住宅”的开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双赢道路。农民住宅建设是一个关键环节,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农民居住条件改善的过程,更是一个以改善居住条件为基础,最终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创建农民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的过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一个时期,不断会有山区村迁入平原,自然村并入中心村,小村并入大村,部分大村还进而发展成集镇或者小城镇,小城镇则向城市化发展。此时,农民会逐渐从贫瘠山区迁入肥沃平原,从小村庄迁入大城镇,源源不断融入工业化、城市化的大浪潮中。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空间运动规律,农民数量会逐步减少,村庄数量也逐步减少。但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即便再经过50年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国依然会有4亿农民,村庄依然是他们的居所,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乡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为艰难的部分。必须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正视和加强乡村建设。具体加强乡村建设,应该先成功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行动之一。农民是中国弱势群体,处于中国社会最底层,乡村建设要获得更多资源,依赖于各级政府能够顺应时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谋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制定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在城乡之间公平分配制度、财力和才力等各项政府资源。
我国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这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事业。在遵循“以人为本”和“节能省地”的原则下,生态住宅应该成为农村住宅建设的目标和追求,所谓生态住宅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因此对于生态环保型的农村住宅来说,首先在方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基础上,更要满足农民居住的舒适性、安全性、私密性,以及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交往的需求。住宅在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已有资源,实现农村住宅与农村环境和谐共存。这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即自然景观与农村社会文化相融合。
历数以往传统村落存在的诟病
村庄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又是城乡体系的最末梢。大多数村民是受教育年限较短,以农业为主要谋生手段的穷人,“才”、“财”双缺。加之农业经济的自然生产过程较长,农户往来稀少,如“一盘散沙”。农民的生存景况和村庄建设状况,极少引起社会关注,对农民和村庄的“注意力短缺”,是当前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单个村庄规模都不大,小村不足百人,大村不足万人,但村庄数量多,群体大,全国约有300多万个。这种“小规模、大群体”的村庄,容纳了中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因此,村庄是8亿中国人的福祉所在,也是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农宅作为一种普通的居住形式,是农民安身之本,是农民用以遮风避雨的生活设施,同时又是生产劳动的直接或间接场所。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宅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若干文件,通过政府的“千百工程”和农民危房改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容村貌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应回避的是,城乡差别仍在加大,农村住房状况与城市住房状况很有差距,农村普遍卫生状况差、设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建筑质量低级,一度出现了农民建房难和旧村改造举步维艰的局面,这也是广大农民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传统村落与当代村落的形成,都有其自然、历史等渊源,它的形成往往经历了漫长的自然演变过程。风格迥异的村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与民俗信息,它不仅是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村落是一个以血缘、亲缘、宗缘、地缘等社会关系网络构成的生活共同体,主要围绕垦荒耕地、打猎捕鱼自然发展而成。当今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给传统村落造成了很大影响,农村产业结构变化使劳动力得到解放,大量农业人口奔向城市,许多房屋闲置无用、任其败落,众多珍贵的农村老建筑因年久失修频频倒塌,无人问津。因此,在村落的“建筑空缺”现象下,原有村落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城市型的聚落结构及住房形式不断侵蚀其应有的特色。
多年来,农村住宅建造完全是农民自筹自建的个人行为。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家庭联产承包的小规模生产方式,以及放养家禽等,许多农户寻觅坡地、山地及村头、村尾建房,形成布局分散的自然式农宅。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先富起来的农民首先考虑的是新建住房,但由于村民文化素养的有限和农村建房的无规划性,令房屋功能不全,拼凑、扩建或重建时有发生,出现极大随意性及不稳定性。旧农宅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受到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厨房与卧室不分、客厅与卧室不分、卫生间设在院内,没有室内供水系统,人畜混杂、空气污浊、卫生条件极差,对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具有很大制约作用。近年来新建的楼房质量明显提高,摆脱了一些弊病,可也存在用地不够、平面布局不合理、立面处理欠大方、建筑空间利用不足等问题。在农村住宅建设中,农民往往只关注自家住房,却无意或无力参与农村整体环境的营造,多数农宅布局分散、院落空旷,村落占地十分惊人,土地利用率却很低。村庄无规划,建筑无设计,队伍无资质,监管无机构,各类法规、规程、规范、标准等不适宜农村建设,致使农村住宅建设处于无章可循、无人管理状态。村庄日益外延,空心村比比皆是,既浪费大量土地,又难以配置公用设施,这些都极大影响了农村持续健康的发展。
目前,农村的危房改建标准也不能满足建房要求,除边缘山区外,市区农村建房大多为原拆原建或人均40㎡,没有考虑结婚及生儿育女的空间发展需求。现在村民少批多建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给相关部门的执法带来难度,还给村民建房带来后患。危房改建后增加旧村改造难度,村民在原有的宅基地上大兴土木,甚至逾越审批规模进行建设,普遍盖到4层或5层,给今后村庄改造带来更大难度。同时,村民无规划性的扩大房屋建造规模,于室内增设生产与排污设施等,给原本狭窄的道路、有限的采光间距、脆弱的基础设施雪上加霜,令建筑住户和周边群众的矛盾日益突出。
新农村住宅建设的结构特征
农村住宅的重要特点是生产与生活功能兼容,所以农村住宅除了居住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生产特征,它需要在住宅空间周遭保留一部分生产空间。对于新农村住宅的建筑设计,绝不能照搬城市的别墅和多层住宅,而是应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尊重、体现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反映农民家庭生产的需要,考虑到农民对新农村住宅的购买能力,以及使用时所能承受的生活支出水平等。
房型好的住宅应体现在功能性、合理性、私密性及美观性方面,房型结构、布局要合理化,在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上有效分割。农村住宅的室内布局上应注重实用性、合理性,堂屋的面积不易过大,卧室、贮藏室的面积应配置合理,追求生活起居的高标准、高质量,以及保障家庭成员间相互的独立性与私密性。人口多的用户可向立体分割方向发展,利用空间设计分隔出不同功能区域,提高空间利用率,局部空间的设计应尊重农村使用习惯,合理布局开间、进深尺寸,以提高空间效益和使用率。
庭院。居住的舒适不仅来自于室内空间,还有让人们遐想的院落,这在农村非常普遍。庭院是农村住宅的典型空间,是农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核心场所。小小的庭院是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空间场所,包括家庭种植、手工生产、农机具存放、邻里交往等,同时院子还担当联系各房间的交通功能,以及晾晒衣物、副业生产、休憩纳凉,甚至生态种植等作用。现代意义上的农村庭院空间,不仅是一个家庭内部的空间,也属于一个集合的公共空间和生产空间,在农村居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庭院的设计要与自然环境、乡土文化巧妙融合,形成富含人情伦理的自然空间。
生产用房。多数农户家中有可独立对外的生产用房,用于家庭生产或农具、粮食存放等。
厨房。很多农村传统住房呈现四合院型设计,一般围绕庭院建造堂屋、厨房、卫生间、储藏室,尽管各种新能源的开发令农村摆脱了烧柴的岁月,但布局中仍然欠缺对室内二氧化碳及空气污染排放的设计,未来设计重点应更注重住宅卫生和人体健康。
厕所。厕所质量好坏决定住宅质量,现在农村很多厕所还是人畜混合,不卫生也不方便。农村的厕所设计不同于城镇,一方面要求卫生、干净,另一方面又不能一冲了之。因为农村需要粪便做肥料或作为一种烧火、做饭、用电的能源,所以农村的厕所是一个重要设计课题,要做到有墙有顶、注意通风、清洁及时。如今农村普遍发展沼气,提高了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能使粪便安全用于农田,切断各种病源。
具有模糊功能的空间。现代功能主义讲究纯粹,强调空间功能分区,把住宅中厨房、餐厅、卧室等不同功能的空间分开,使居住空间井然有序。然而农村生活是丰富的,除了卧室、堂屋、卫生间功能固定以外,很多空间功能模糊,这意味着空间在同一时间可以承载更多活动,并随着居住人员的变动和年龄增长不断变换。每家都有一定的空间,既可以用来储藏物品,又可以做客卧,还可以在孩子长大后当书房用。农村住宅的这一特点,与农村居民多种不同职业变换的现状相适应。所以,农村住宅除了最基本的几间住房,还要根据不同情况留出一定的模糊空间,以适应农村居民生活不断变换的需要。
低建筑面积、高使用面积。农宅建筑面积一般不大,但有效使用面积往往远大于城市,同等面积的住宅,农宅厕所一般独立设于院中,其他房间均对堂屋开门,或直接经过院子进入,基本没有内部的交通面积,大大降低建房的经济投资。从当前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考量,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治理“散、乱、脏、差”,通过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为农民营造良好的从业环境、居住环境,使新农村成为农民的“舒心家园”。具体方针有:一竖向齐整。按村庄规划搞建设,无私搭乱建建筑物和构筑物;二环境卫生。田边、河边、路边、宅边绿化,垃圾集中存放,及时清运,消除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三设施配套。修建村庄主干道,完善给水、排水设施;四布局合理。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新村规划,实施宅基地清理规划,小村并大村和旧村改造;五组织有力。村委组织能为农户提供与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
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的城镇郊区,应当建设一批农民“小康家园”。“小康家园”是“舒心家园”的高级形式,是“舒心家园”发展的旗帜和方向,对“舒心家园”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因此对“小康家园”的要求高于“舒心家园”。村庄布局合理、个性鲜明、美观大方,合自然地形,借山用水,错落有致。同时,农户住宅实用、美观,道路硬化、亮化,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另外,通村主干公路达到4级以上标准,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100%,村庄和农户庭院有绿地,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均实现绿化。此外,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规范合理,自来水普遍入户。村庄内有公共厕所,农户普遍会使用清洁能源,保洁制度健全,垃圾等废弃物集中处理,基本消除垃圾及废水污染。
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水平、地理条件、自然资源、民俗习惯都有很大差别,况且随着经济社会格局变化,有些村庄要搬迁,有些村庄要精简,有些村庄要扩张,有些村庄要升级,还有一些村庄要整体跃迁为城镇,每一个村庄对未来发展的愿望和建设的要求都不相同。因此,很难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村庄发展愿景和建设蓝图,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时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切忌脱离实际,一刀切、一律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保护历史文化遗迹,突出区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与当地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当然,还要坚持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每一个村庄都要根据自身区位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方风俗习惯,做好本村庄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把村庄建成农民的最美归宿。
新农村住宅的规划与设计精髓
加强新农村住宅规划建设有以下要点。一是要与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优先解决没有规划的问题,然后逐步提高标准,既要适当超前,又不能标准过高,既要科学,又不能脱离实际;二是要由农民选择。充分吸取农民意见,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由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才会变成村民的自觉行动;三是要有约束力。要防止“规划规划墙上一挂”,关键是村委会、乡政府,以及县级政府建设、土地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审批庄基申请;四是要突出重点。今后一个时期,大规模扩大住房面已结束,农民建房主要任务是提高质量,因此规划应兼顾拆旧建新,控制和新增宅基地的合法审批;五是规划要适时调整。规划不能多年不变,要随村庄人口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重大建设事件进行调整,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优秀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对于村容村貌整治具有重要先导作用,对改善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意建设、模仿严重的状况,对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起到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具有短缺性,因而新农村住宅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齐全,以土地集约使用为宗旨,为农村的长远发展留出足够空间。
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充斥交融的今天,我们应该保持传统文化精髓,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保持特色。传统的民居有诸多鲜明的地方特色,村庄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形成秀丽的田园风光,为开发田园风光旅游资源提供了发展空间。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的新农村住宅体现了生态美观、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因此,新农村建设应从地域性、生态性出发,遵循“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原则,并找出一条既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又适合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同时节能、节地、节约资源,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农村建设思路。
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产量迅速提高与生产合理化的同时,也消耗了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为城市服务的垃圾站、污水厂、电站等,也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特色,降低了乡村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手段的日益完善令旅游业蓬勃发展,交通优先的策略带动各地区经济发展,却为传统的村落景观带来负面作用。超尺度的、片面追求便捷的过境交通,把古老村落的景区简单一分为二,令村落中原有的绿地、街巷和广场,变成了晒谷场和停车场。所以医治村落创伤,对村落进行合理有效的更新发展已势在必行。我们既考虑经济、生态,也考虑美学及历史文化,这关联到村落的发展哲学,是乡村健康发展的前提。在对村落特色、价值及现状重新认识与评价后,需制定全面广泛的村落发展样板或理想模式,它必须为村落内在和外在同步发展起导向作用。比如村落中心的变化和村落边缘的扩展,都必须朝向一个共同点,不能是对城市郊区聚落的粗劣模仿。我国传统民居无论是平面布局、结构构造,还是造型艺术,都凝聚着历代先人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聪明才智,形成了风格特异的文化特征,它们以其独有的建筑语言,形成了当地的景观特色。新农村住宅应延续传统、美观大方的建筑设计风格,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考虑通风、日照、景观等多方面因素,积极采用遮阳形式,考虑空间心理及视觉需求,将功能与美观融会贯通。在外型和细节设计中,汲取当地具代表性的建筑符号和造型元素,采用灰瓦、白墙的色彩基调,门窗、栏杆、檐口等部分选用稍深色调,如此可与自然环境相映生辉。优美柔和的屋脊曲线、富于变化的露台、阳台,使建筑的面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但建筑风格上仍保持农村文化的基本特色,传承的美好一丝未丢。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体现地域性设计的一种直接有效途径。新农村住宅应简单易行、经济实用,材料质朴、典雅,结合传统建筑方法,体现浓郁的乡土气息与生活气息。农村住宅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外墙采用新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施工便捷,抗震防水性能好,仅厚200mm的节能墙体,为房间增加了使用面积。尽量把各主要功能空间的面积和尺度加以统一,非常有利于开发农村住宅的配套产品,可有效帮助农村住宅实现定型化、模数化发展。安全耐久、节能舒适、因地制宜,是传统民居高理念、低技术、低成本的节能策略,是一种质朴、广义的生态设计。
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对人体舒适程度的测定没有具体数字标准,但冬暖夏凉的感觉却令人惬意。探索和学习传统民居如何解决气候适应性问题,其策略和思路极有价值;从传统建筑模式、风格中学习节能办法,对当今生态节能建筑设计很有现实意义。搞好乡村建设,是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已成为农民群众衡量党和政府是否关心群众疾苦的一项重要指标。把乡村建设好,顺乎民心,必将密切加强党和政府同广大农民的联系,增加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焕发亿万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新农村住宅闪耀出
迷人的新时代特色
我们应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实现房型设计多样化。随着多元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呈现出多元化,出现了养殖业、种植业、服务业等多种经济形式,人们对住宅样式的要求也相应多元化。目前,农村家庭大致有4种类型:一是传统农户家庭。主要成员常年在村里居住,农业种植、养殖业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兼营工商业户家庭,其主要成员常年在村里居住,种植承包田之外,家庭兼营加工、运输、餐饮等;三是在外务工经商户家庭,主要成员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只有妇女、老幼在家居住,并种植承包田;四是城乡两栖户家庭,主要成员在外有正式职业,在城市有住房,但其在农村的住所一直保留,有的退休后回农村居住。这4种类型的家庭离县城或中心镇越近,传统农户越少其他类型户越多,所以在住宅设计中要充分调查当地用户的住宅需求,设计方案要因户而异。例如经商户的住宅一般要求住房下层为商铺,上层为住宅;运输户更注重车辆出入的方便性;养殖户则要考虑部分饲料的存放问题等。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c)-0000-00
当前,加强对村镇建筑活动的指导与监督,提高村镇建筑的质量,已经成为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历时两年完成的小城镇住宅国标图集,是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专家完成的。全套图集共22册,包括16个地域的农村住宅通用示范设计图、以及建筑构造图、结构构造图、给排水构造图等内容,内容通俗易懂、具有地域特色与传统文化风貌,充分体现了“四节一环保”原则,对乡村农房的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推广《小城镇住宅国标图集》对塑造农村建设新风貌也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意义。
1 小城镇住宅建设现状分析
广大农村的住房建设是一个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但却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住宅建设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方面,村镇的住宅建设量大面广,切实关系着广大农民的人居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它作为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聚、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和乡村现代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城镇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这正是城镇建设的差异所在。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提速”,想去精心塑造和规划城镇的时间被压缩了。以中国目前小城镇居民的收入来看,通过设计单位去设计建房是极其不普遍的。没有经过专业设计,小城镇住宅建设也出现一些不规范现象。近日,国家建设部在京举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房建设送图下乡暨试点村庄签约”仪式,向全国1887个重点乡镇赠送系列小城镇住宅国际图集,并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两个试点整治的村庄签定定向支持协议。充分体现了国家建设部对小城镇住宅国标图集推广极其重视。
2 小城镇住宅国标图集的内容
2.1编制原则
为体现国家发展小城镇的战略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小城镇,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小城镇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科技部决定启动小城镇科技发展重大项目。
图集对小城镇住区规划设计导则与住宅建设标准化研究--小城镇住宅通用(示范)设计技术研究课题成果的总结。
针对西南地区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设计以南方骑楼出发点,提取传统的建筑元素,运用简化的方法,使用现代的建筑手法和材料如玻璃、混凝土等对于传统的骑楼街区进行抽象。图集内容为示范工程的全套施工图,主要包括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专业,可直接用于施工建设。
2.2适用范围
适用于西南地区商业较为繁华的街区,是商业和居住相结合的小区。同时为了促成到传统街区高低错落的感觉,每栋建筑单体虽然一致,但均在空间组合上有所进退和错落。
2.3工程基本特点
2.3.1建筑:①采用标准宅基地,既有小面宽、大进深,又有大面宽、小进深的户型。②商业和住宅相结合,商业借鉴传统骑楼的形式,采用标准的柱距,富有商业气氛;住宅内院形成小区内部街道空间,富有居住气息。③利用进深差异形成公共院落,使大进深的房屋也能直接对外通风采光。④所有房间均有自然采光通风。⑤总平考虑将住宅与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划成片区,并充分利用房屋的临街面和建筑间距形成临街的商业店铺,形成两面临街的形式。⑥建筑整体形象轻盈,反映出南方地区建筑特征。坡屋顶采用素色瓦面,⑦屋顶采用平屋顶和坡屋顶两种类型相结合:平屋顶作为露台可以晾晒物品,也可以乘凉休憩之用。
2.3.2结构
根据建筑方案功能的特点,在骑楼部分为了满足商业需要,采用框架柱子承重结构,在楼梯间及厨房、卫生间部分,采用砌体承重结构,既可满主小城镇住宅要求,又可以降低工程造价。既经济,又安全、适用。水平支承结构,采用现浇钢筋砼楼板。基础采用天然独立柱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形式。
2.3.3给水排水:①给水管采用铝合金衬塑管,明装敷设在外墙上。②给水进水管上靠近外墙明装低水头损失的管道倒流防止器。③塑料排水立管沿外墙明装敷设。④卫生间内选用自带瓷水封的蹲式大便器,采用脚踏延时阀冲洗。
2.3.4 电气:①楼梯照明采用声控延时开关,既便于控制,又利于节能。②住宅和商铺分设计量表及配电箱,满足住宅用电和商业用电的不同计费标准的要求,同时考虑了商铺出租时的收费要求。③采用磁卡电能表,以先买电后用电的方式,简化街区住宅用电收费手续。④接入网考虑有双较线和光纤两种方式,提高接入网的灵活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用户对接入网的要求。⑤设置访客对讲系统,方便来访客人呼叫及开锁。
3 城镇节能住宅的持续发展
未来5年我国住宅的发展目标是,城镇新建住宅27亿平方米;农村新建30亿平方米。到2005年末,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2平方米,基本实现平均每户拥有一套功能相对齐全、综合质量相对较高的住宅;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全面推进“四节一环保”住宅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建设7000万平方米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生态环保住宅。
近年来,全国各地加大力度建设环保节能型住宅。截至目前,已经建设完成一批节能、环保效益突出的住宅现代化示范小区,建筑节能效率大大提高。 建筑环保节能住宅建设成就主要表现在:节能措施比较得当,已率先进入全国建筑节能先进地区;节地效果比较突出;在节水方面推广设置了中水处置与回用系统,一些新建项目设计了雨水收集与利用或采取收集雨水补充地下水措施,有效加大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今后几年,建筑节能技术将加大运用并不断完善七项,包括新型工业化住宅建筑结构技术体系、符合国家墙改政策要求的新型墙体材料和成套技术等,引导更多开发企业和开发项目积极参与产业化示范工作,,不断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
《小城镇住宅国标图集》的编制以具有地域特色与传统文化风貌,充分体现了“四节一环保”原则,对持续良好的绿色居住生态环境,提高城镇住宅使用寿命也起着重大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新农村建设的脚步不断的加快,就促使农民的宅居地面积缩小,主要就是为了切实的保护农业,保护耕地,毕竟农业才能够保障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有序,而且新农村的建设是将农村原有的居住环境和条件进行全面的改良,但是新农村的建设问题还是层出不穷,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建筑的设计上农民不满意,造成新农村建设的不科学性。以下我们就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性和主要解决方法进行分析,从而肯定就进一步的新农村建筑设计要掌握的原则,切实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一、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1.是对全面贯彻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个国家要进步和发展,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程度必须是一致的,我国地大物博,新农村的建设是对农村地区的全面改造,从住房问题和建筑面积的规划上,就将农村的落后、贫穷面貌进行了全新的突破更新,而且我国的国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将更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条件,更大程度上推进对农村的普及,改善农村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落后现象。
新农村的建设首先就表现在对农村住宅的建筑设计上,而且新农村的住宅一定要符合农民对于生活基本条件的要求,才能够全面的建设推广。所以尽管新农村建设在当前的推广发展较慢,但是只要能够将农村宅基地的住房建筑设计整体质量予以重视,加大技术投入就能将新农村的建设不断落实和推进,同时解决住房建筑设计问题才能够建立起适宜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新型住宅,才能够从真正的意义上达到对于国家建设新农村的要求。
2.促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筑设计更加的人性化
新农村的建设就是为了节约建设用地,保护耕地,所以农村的建筑设计就成为了单元房式的高层叠加,这不符合农村的生活习惯,农民对自己的理想住宅建筑要求就是有屋有院,扛几把锄头回来能够看见自家的炊烟升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新农村的建设将这一理想画面全面的打破了,层层设计的单元房格式,是农民的生活苦不堪言,进进出出的都是泥土,整个生活住宅的质量也不可能上升,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建筑过程中设计一定要科学,还要切实的尊重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民俗传统,在节约耕地的基础上全面的开展设计和规划。
因此新农村的建设只要能够从建筑设计中实现尊重人的标准,那么农村的旧面貌就会全面的被更改,而且实际上的农村地区更多的农民希望自己能够居住高楼洋房内,只要设计能够将农民生活的细节要求和住宅条件进行规划和布局,就能够将农村地区的住宅建设全面的推进改变。再加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农村地区的新建设还要参考节能技术进行推广,从而在建筑结构上提供安全,在生活设备上保证节约能源,新农村的建设就会更加有力的推进,所以新农村的建设意义才有保证,在进一步的新农村住房设计中就会将人性化的标准推展开来。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建筑设计的实践方法
1.立足现实进行调查
农村地区以其独特的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延续我国的文明和发展,但是农村地区由于长久的农业经济发展,和现实社会中的现代化发展要求脱节甚远,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较为落后,而且农民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也不理解,更不用说认同了。所以新农村的建设就是要立足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传统要求、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将农民的住宅要求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进行追踪,从而找到最适合农民理想中的住房设计理念,再加上农村地区大多数的群众是比较认同现代化的建设的,其对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也有初步的认知,所以新农村的建设就是将现代化建设推进广大农村地区的第一步,在住房上实现了现代化的设计和建设,就能够实现农民对于洋房的追求,因此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就回迎刃而解,建筑设计也能够有效的实践。
2.实施资金补助推进新农村住房建设
大多数的农民都有恋旧情节,对于老宅感情深厚,更重要的是新农村建设中往往把农民的小院要求忽略掉,从而新农村的推广和建设被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制约,宅院就像是村民的感情寄托,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对宅院的要求和建设,所以从感情和现实中都对新农村的建设实施提出新的难题,要全面的推进新农村的住房建设就是要把现实的问题面对,将要实施新农村建设地区的农村宅基地借助评估部门的科学评估措施,对于将要拆除的老宅子给予经济的补助,使农民收益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新农村的推广虽然时间较短,但是将会是我国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实施方式,节约建筑用地是对我国人口众多的实际分析,耕地保护好才有经济的有效循环发展,并且农村地区将会是未来我国工业经济集中开展的根据地,为了将来的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和质量,农村地区的基本面貌一定要全面符合现代化的要求,首要体现在住宅条件上。因此实施农村旧宅基地的拆迁补助是最有效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手段。
3.实施宅居地的科学规划
农村地区的住宅要求就是将农民的住行全面的解决,在住宅设计上除了要设计空间宽松的住宅面积,更重要的还有对于农民的出行方便的设计,建立地下停车场或者底层车库,建议扩展地下空间建筑。所以建筑的设计不能再是一味的高层叠压,而是讲究实际的结合当地村况进行落实设计。
要使设计科学合理就必须进行实地的勘探和考察,将当地的土质、地理情况全面的综合分析,再进一步的实施建筑的设计,从而在进一步的新农村建设中找到可以被支持的依据。
结语:
新农村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就是农民对屋院的要求,但是建筑设计可以从室内空间距离上满足村民的要求,在加上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也在飞快地发展,相信新农村的建设只要是能够将建筑设计工作按照村民的实际要求开展,即使是高层建筑,也能够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和落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