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7:20: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审计视角下文化艺术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与规避存在的问题
1.1风险控制意识欠缺,难以实现企业内部风险的合理控制
随着大众文化艺术消费需求不断释放,艺术审美水平持续提升,文化艺术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多数文化艺术企业将发展重点放在市场开发、经营效益等层面,缺少必要的风险控制意识。一是文化艺术企业经营者缺少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未能构建完整覆盖、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增加了企业经营难度与压力。二是经营者对文化艺术行业发展规律、全新发展业态缺乏全面认识,未能根据企业经营需求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方法及工具,影响了企业内部风险的合理控制[1]。
1.2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难以实现企业内部风险的有效规避
文化艺术企业内部风险具有复杂、动态的特征,为有效规避企业内部风险,需要充分整合企业风险治理资源,构建风险融合治理新格局。由于文化艺术企业未能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形成全面认识,未形成必要的风险控制体系,难以精准识别、及时化解企业内部风险,影响了企业风险的有效规避。一方面,多数文化艺术企业缺少独立、完整的风险管理部门,难以稳步、有序推进企业风险管理。企业未能制定符合实际的风险预警及管理体系,影响了文化艺术企业发展。另一方面,缺少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难以及时规避企业风险。由于文化艺术企业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未将风险管理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益[2]。
1.3风险治理架构不完整,难以实现企业内部风险的有效治理
由于文化艺术企业对内部管理风险、行业发展风险认识不充分,未能构建完善的风险治理制度、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以及实时反馈的风险化解机制,影响了文化艺术企业风险治理。一是智慧风险治理体系建设滞后,难以及时发现、识别内部风险,增加了企业风险的损失。由于未能将智慧技术广泛应用风险治理,影响了企业风险的精准采集、智慧分析与科学披露。二是风险治理架构不够完整,未能形成全面覆盖、广泛参与的内部风险控制框架,尤其是内部审计与风险治理机构缺乏有效协同,影响了风险治理效能。三是由于风险治理制度、规范相对缺失,未能结合企业风险治理需求,实时调整、优化企业内部治理体系,无法适应文化艺术行业发展趋势[3]。
2审计视角下完善文化艺术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与规避的价值
2.1导向组合,职能重构
在新的“增值型”审计视野下,通过以智慧平台驱动为基础,以组织战略为导向,充分关注审计对象的实际需求,利用数字化技术重塑文化艺术企业的经营业务及审计流程,实现了文化艺术企业审计质量、风险控制与经营效能的全面提升。通过合理确定企业内部审计优先级,持续扩大风险审计的覆盖面,打通企业内部不同环节风险信息的分享壁垒,在提升审计效能、精准挖掘审计风险的同时,构建基于企业实际的集成化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了企业关键风险、动态风险的精准识别与实时化解[4]。
2.2价值聚合,审计增值
推动审计与风险管理有机融合是创新文化艺术企业经营体系的重要诉求,通过将审计与企业经营有机融合,适时调整企业风险管理模式,促进审计从传统、被动的“咨询”功能向新型、主动的“建议”方向转型升级。一方面,通过从制度管理与文化认同等视角出发,正确解读文化艺术行业的发展走向,帮助相关企业制定科学、完善的经营决策,有效降低了文化艺术企业内部风险的发生概率,实现了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全面优化。另一方面,文化艺术企业要将审计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唤醒企业内部对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活动的高度认同,更好发挥审计在改善企业治理体系的独特优势。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通过以规章制度为基础,完善企业风险治理内容,建立科学完整的风险预警及处理机制,确保企业规范有序经营。
2.3功能整合,审计赋能
为有效控制、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全面提升企业风险治理水平,要对审计揭示的真实、客观问题给予专业建议,进而提升文化艺术企业的治理水平。一是通过围绕审计结论,完善文化艺术企业的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管理体系,积极变革治理形态,履行文化艺术企业的社会职责,使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与企业治理有机融合,全面提升了企业的运行效能。二是通过以科学配置企业风险管理资源为基础,充分发挥智慧技术优势,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架构,深度挖掘、利用审计结论,积极探寻企业经营的风险点与薄弱项,合理调整企业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经营风险合理规避的理想效果。
3审计视角下文化艺术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与规避的合理建议
3.1提升审计效率,提高企业风险控制与规避的精准度
全面提升审计效率是有效规避、化解文化艺术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前提,通过搭建智慧审计平台,建设智能审计分析模型,构建全面覆盖审计体系,深入开展经营风险监控、问题核查和专业判断等多项工作,将实现企业风险实时监控、智慧预警等理想成效。一方面,引入智慧技术,提升审计效率。为全面提升文化艺术企业的风险治理效能,需要打破传统审计界限,通过引入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技术,重构企业内部审计系统,使企业治理与风险管理有机融合。另一方面,聚焦审计重点,拓宽审计视野。为全面提升文化艺术企业风险控制与规避质量,需要聚焦企业风险关键点,除了关注企业财务会计、日常运营及合规合法等风险,还要拓宽审计视野,重点防范企业发展面临的战略风险、社会环境风险及互联网风险,通过构建主动预防、科学预测的精细化风险管理模式,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3.2增强审计效能,提高审计结论与风险控制的融合度
应用审计结论是全面提升审计效能、促进文化艺术企业管理增值的重要动力,通过充分应用审计结果,及时检验审计结论,真正发挥审计在改善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多元优势。首先,要以文化艺术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为前提,通过明确文化艺术企业的内部经营责任,推动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规避有机融合,构建风险防范、运行维护等多层次审计体系,全面提升企业内部治理水平。其次,为全面提升审计效能,需要以审计全覆盖为指引,充分关注文化艺术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及新服务,积极调险管理导向,通过构建风险管理与企业治理的协同机制,进而实现文化艺术企业发展风险的有效识别与及时化解等目标。最后,为真正实现审计价值增值的理想成效,需要充分考虑各类风险对文化艺术企业发展的实际影响,通过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治理体系,采用多种措施和科学方法,实现有效防范风险、促进管理增值等目标。
3.3创新审计技术,提高企业风险控制与规避的精确度
在科技强审环境下,要坚持以智慧技术应用为基础,通过构建文化艺术企业内部审计框架、建立智慧化审计分析体系,提升审计工作的专业水平,强化内部风险控制效能,促使文化艺术企业审计从传统、单一的监督职能向智能化审计升级。其一,要利用数据支持系统完整获取文化艺术企业的审计疑点、审计数据,自动收集、智慧处理企业审计数据,充分拓宽企业内部审计空间,全面提升审计结论的完整度,增强内部审计的实效性。其二,要依托智慧审计平台,构建动态识别、及时感知与科学预测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通过将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等技术融入文化艺术企业审计的全过程,全面提高企业经营数据获取的便捷性,增强企业管理数据分析处理的灵活性,实现企业经营风险实时感知、科学预警及有效处理等多元目标。其三,要以审计价值链为指引,积极适应审计对象数据化趋势,通过建立包含审计数据、业务及内部管理等多种功能的数字平台,实现审计与企业业务、财务及风险管理的有机融合。
4结语
审计是促进企业增值的关键手段,也是应对复杂时代环境,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举措。在文化艺术产业迅猛发展的现实环境下,文化艺术企业的审计范围、要求及内容得到持续扩展。因此,在审计视角下,为充分做好文化艺术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与规避工作,需要结合企业、行业实际,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发展战略、管理理念与风险管理有机融合,通过积极开展风险评估、经营监督和问题改进等活动,更好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实现文化艺术企业风险实时识别与有效化解的理想成效。
参考文献
[1]谢康,吴瑶,肖静华,廖雪华.组织变革中的战略风险控制:基于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6(2):133-148,188.
[2]李雅楠.不舞弊审计中的审计风险控制研究:基于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风险敏感度[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1):63-66.
普法依法治理全面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实现“六五”规划目标,法律“六进”全面深入;《法治安徽建设纲要(2011-2015)》全面实施,基本建成法律制度健全完备、公民权利保障有效、公共权力配置合理、执法严格高效、司法公正权威、法治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法治省份。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为总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着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能力,为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思路
坚持创新发展,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调整教育结构,加快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激发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巨大活力,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与支撑。
坚持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统筹推进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教育发展,推动珠三角地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加快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以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结构优化作为提高质量的主攻方向,提升教育结构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推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相互开放、衔接融通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坚持绿色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立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研究和遵循适应时展的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育人生态,建设绿色校园,建立完善人才绿色评价制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促进每个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坚持依法治教,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
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面向世界,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拓展教育资源,培育形成教育发展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粤港澳台教育合作交流,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快推进区域协同联动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丰富教育开放内涵。
坚持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教育发展差距。切实改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残障儿童、学习困难学生受教育状况,全面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维护和保障不同人群公平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8年,教育结构更加优化,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教育公平保障、教育发展质量、教育贡献程度、教育治理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到2020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和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高,基本形成在国内有广泛认同度、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南方教育高地。
二、具体目标
――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完善幼儿保教体系,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6%以上。坚持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2年以上,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20%以上。
――教育供给更加优质多元。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建成覆盖城乡、开放便捷,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素质教育导向的教育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环境逐步完善,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教育创新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分类发展体系,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强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推进省市共建普通本科高校,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加快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F代职业教育体系。全省高校的整体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增强,成为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高地。
本刊讯(记者 崔建玲)1月19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强调,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陈晓华指出,“十二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攻坚克难、快速提升的重要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各项工作稳中有进。2015年全国蔬菜、畜禽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为96.1%、99.4%和95.5%,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3.0、0.3和4.2个百分点。五年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陈晓华强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农业标准化,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的任务要求,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明了方向。各级农业部门要以此为指导,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切实谋划和推进好“十三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陈晓华要求,“十三五”期间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快推进 “五个提升”和“两个完善”,力争“十三五”末主要农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7%以上,基本实现农产品产出安全,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全面提升源头控制能力,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和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力争5年内基本实现生产档案记录和休药期制度在规模生产主体全覆盖。二是全面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加快标准制修订和转化应用步伐,抓好“三园两场”和“三品一标”建设,力争5年内使全国“菜篮子”大县规模经营主体和规模生产基地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三是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加大风险监测、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力度,强化执法监管和专项治理,力争3-5年基本解决突出问题隐患,严防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四是全面提升质量追溯管理能力,建设国家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出台追溯管理办法及标准,开展全国性的追溯试点,力争5年内大部分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主要获证农产品、农资产品实现可追溯。五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深入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抓紧健全机构队伍,强化手段条件,确保“有机构履职、有人员负责、有能力干事”。同时,“十三五”时期还要加快推进“两个完善”。一是完善监管制度,推动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药、畜禽屠宰等配套法规,围绕农业产业链条,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协调配合、社会监督和责任追究,推进社会共治。
会议还对2016年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对我市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各区(市)县和市级各部门要迅速传达学习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各区(市)县和市级各部门要联系我市实际,认真安排部署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工作措施。三是各区(市)县和市级各部门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学习活动,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特别是水务干部职工对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自觉性。
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过程中,要结合学习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把握我市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通过认真学习、宣传辅导等,使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是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基础。
二、按照全域灌溉的理念,全面提升水利设施建设
一要狠抓灌区续建设施配套。加快区配套建设,深入实施渠堰引水枢纽及干支渠改造,全面提升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水准,完成各级防渗渠道、新增节水灌面、改造中低产田土等方面工作,进一步提升都江堰等核心精华灌区渠道功能。
二要狠抓山丘区抗旱能力提升。尤其是以山脉“百湖”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兴建梯级人工湖等山丘区水利设施,新建改造蓄水池、山坪塘、石河堰、小型提灌站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1.25万处,新增恢复蓄水能力1.1亿立方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50万亩,进一步提升山丘区抗旱能力。
三要狠抓现代化水利建设。以标准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和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为载体,以国家小农水重点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智能高效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水利现代化示范区100万亩,建成“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水利基础设施。
三、按照城乡一体化的供水理念,全面提升城乡居民饮水保障水平
总书记和家宝总理都讲到,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城乡一体化的供水,算得上是具备条件的地方,我们要因地制宜,提升城乡居民饮水保障水平。
一要着力提升县域城乡居民饮水质量。在区,加快新改扩建大型自来水厂,推进跨行政区域集中连片供水,确保到2012年底实现二三圈层平原浅丘区自来水满覆盖。在深丘区,加快建设引泉、漫滤、打井、集雨工程等小型供水设施,全面解决深丘区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二要着力提高中心城区供水抗风险应急能力。加快完成应急水源建设,加快推进水七厂和凤凰山20万吨高位水池建设,尽快启动建设第二水源,力争今年完成前期工作,切实提高实际供水能力。同时,健全中心城区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完善管网抢修快速反应机制,有计划地实施管网改造,提升管网运行可靠性。
三要着力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快推进《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完善饮用水水源地全流域环境安全防护措施,建立水源地上游河道巡查监管长效机制,细化分解饮用水水源管理和保护责任,强化日常管理和执法检查,加大违法排污行为查处力度,有效保护饮用水水源安全。
四、按照城乡水域联动的理念,全面提升防汛减灾能力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防汛责任人要严格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要求,坚持领导带班、到岗到位;各地防汛部门要坚持24小时值班,水文、气象、防汛、国土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预测预警;基层防汛巡逻员、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要按照要求加强巡查,掌握防汛工作主动权。要加强河道日常管理,及时清理河道,建筑不得违法占用河道,对河道边公路的护坡要进行巩固维护,避免水患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损失。这次我市遭受强降雨使得部分地区受灾,要安排好受灾群众。
二要强化重点防范。要针对今年汛情来临特别早、雨量强度特别大、洪水流量特别大的严峻形势,加强江河、水库、山洪易发区、低洼易淹区、城市地下空间、下穿隧道、地铁工程和城市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监测防御。特别要针对本月3日至4日我市遭受强降雨过程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逐一分析问题原因,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的7月上旬和8月下旬容易下大雨,要抓住现在到8月下旬这段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范,全力确保重点部位安全度汛。
三要强化抢险演练。要时刻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准备,坚持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强化防汛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训练,充分发挥部队、民兵和公安消防的抢险骨干作用,从实战、实情和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汛抢险演练,提高抢险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按照综合治理的理念,全面提升城乡水环境
一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编制全市水环境“十二五”治理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大力推进中心城区100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建成18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积极推进50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二要加强河道排污治理。积极采取雨污分流、全程截污等方式,加快治理市域范围内所有河道下河排污口,实现污水不下河。大力实施河道清垃圾、清淤泥、清漂浮物“三清”治理,强化河道清洁化、规范化、生态化“三化”建设,确保实现河道无垃圾、无淤泥、无漂浮物的“三无”目标。
三要加强河湖生态治理和再生水循环利用。加快河湖生态保护修复,积极规划建设生态河流和人工湿地,提高城乡水环境容量。加快规划建设再生水厂和配套管线,有效改善出水水质,确保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补充中心城区河道环境用水。
朱小丹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是立足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推动我省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实现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十八届历次中央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全面提升教育发展质量与水平为中心,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加快教育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教育优质化、信息化、多样化、国际化,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朱小丹要求,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增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坚持以提高教育供给质量为主线,坚持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坚持以制度创新为保障,精准发力、重点攻坚,补齐短板、完善机制,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各项重点任务。一是推进教育优质化,全面提升教育发展质量与水平。坚持德育为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二是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保障教育公平。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缩小区域间教育发展差距,切实维护特殊群体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多关心关注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教师,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三是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扩容提质,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促进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四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夯实教育现代化发展基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骨干教师和高水平教师培养,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五是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和多样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深化教育国际及港澳台交流合作,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朱小丹强调,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教育“放管服”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督导考核,特别是对投入教育的财政资金要实行更加严格的绩效考核与审计监督,确保推进教育现代化取得实效。
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工作情况
会上,省教育厅通报了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工作情况。“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教育系统以“创强争先建高地”为总目标、总抓手,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促进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多样特色发展,加强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建设,全面提升高校教学、科研、创新能力,推动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目前,全省有教育强镇1572个、教育强县(市、区)132个、教育强市20个,覆盖率分别为99%、99%、95%。珠三角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和先进市分别达42个和7个,覆盖率分别为86%和78%,教育创强争先取得阶段性成就。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化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设置,这会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起到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产业机构进行调整可结合市场发展走向,依据具体的市场需求改善农产品的结构,促使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方面实现协调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实现优化革新,需结合市场的具体发展需求,也要同时满足市场不断拓展的要求。推动产业结构革新的目标为优化农业发展的质量,全面提升农业发展的内涵。首先需结合市场具体发展方向来推动市场的拓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但需迎合农产品的需求,同时还需准确把握市场的发展走向。其次需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出发来调整格局。最后需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通过发挥技术优势来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产业转型能够直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更高的关联性,更可推动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需以绿色理念为指导,在市场的引导下结合地方的实际条件来整体提升农业产业的发展质量。
2加强乡村规范治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不但包括生态方面的环境条件,同时还指积极的人文环境。较高质量的人文环境不但能够体现出生态文明的追求目标,同时还能为人们带来福祉。提升对乡村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可促进人居环境的优化改善,可作为乡村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新时期,需先对乡村治理的理念进行革新,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的水平,通过实施更有效的治理措施进行管理,改善人居环境,让生态文明有效地渗透到乡村发展的各阶段。提升生态文明的建设效果,便需在实施乡村治理期间更为重视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形成与自然环境相契合的人居环境,这也是形成乡村绿色发展新趋势的体现。在提升乡村经济期间,需将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作为基础和前提,坚决落实尊重和保护自然的发展原则,不能将资源的破坏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此外还需形成长效的机制和策略,提升发展策略的严肃性和稳定性,不可随意更改。形成乡村理想的风尚也是优化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在提升乡村治理工作效果的同时,还需形成积极的氛围,从内外两个层面来实现乡村建设工作,不但将乡村作为维护生态环境的示范基地,同时还能够综合汇聚更多的自然风光。
3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与会并指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总体稳定、逐步向好,但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不乐观,存在不少风险隐患。农业部将在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以执法监管和加强农业标准化为抓手,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陈晓华表示,近年来,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总体稳定、逐步向好。但是,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不乐观,还存在不少风险隐患,特别是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再加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晚、基础弱,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艰巨繁重,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陈晓华进一步表示,农业部门将按照《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务院的要求,在抓好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以执法监管和加强农业标准化为抓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结合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认真梳理、严格落实各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形成常态化的制度和模式,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二是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查处“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案件,切实解决蔬菜禁用高毒农药、畜产品“瘦肉精”和禁用兽药、水产品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假劣农资等突出问题。加大案件侦办和惩处力度,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严惩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坚持从产业化、组织化入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从生产源头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下大力气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资源整合,切实夯实工作基础,加快提升基层队伍的监管和服务能力。陈晓华指出,食用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既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我国的食品安全必将得到有力保障,老百姓将会吃得更安全、更放心。
当前一些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全面严格的履行诚信独立审计原则,忽视了审计单位公允性及会计报表科学合法性,导致上市公司、企业信息的不良失真,令其独立性审计有所丧失,从侧面则反映了独立审计科学诚信的现实重要性。
一、独立审计缺失诚信的根本成因
(一)上市公司欠缺健全的治理结构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欠缺健全的治理结构主要体现在国有性质上市企业以公有制股份为核心,其董事会或股东会无法真正发挥经营管理层独立控制作用,体现出国有产权的不良缺位,董事会构成不完善、不合理。同时审计市场构成审计关系进程为,审计委托人由于现实需求而形成审计行为,并由审计人供给审计,实施相应审计,审计对象则接受审计。倘若委托各项关系中人与企业委托人形成了不对称的信息,股东大会及董事会便无法实际发挥作用,管理经营者则由被审计对象转变为审计委托人,影响审计机构的收入、聘用等行为,进而令审计独立性无从保证。正是由于上市公司不合理的治理结构及由此形成失衡的审计关系不仅令其真实性会计信息受到不良影响,还会对提升独立审计诚信水平产生严重阻碍作用。
(二)会计事务所欠缺完善的组织结构
相关注册会计师规范规定,我国可设立有限责任制与合伙制事务所,两者虽然在审计报告的出具上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然而在清偿债务承担法律责任层面却包含较大差别。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会令会计师压力风险有所降低,其赔偿责任被限定于一定范畴中,不包含连带责任。因而当获取利润较注册资本金大出许多时便会令会计师受到造假驱动并存在逃脱经济巨额赔偿的风险。由此可见我国会计事务所组织结构与制度设计包含一定缺陷性。
(三)从业人员水平素质存在较大差异
独立审计主要由注册会计师完成,其自身职业道德与素质水平是保证独立审计科学诚信的关键因素,然而当前我国会计师从业人员却呈现出水平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具体体现在审计队伍存在较严重的老化现象,知识结构过于陈旧,人员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较差,无法良好适应注册会计师团队强度大、节奏快、持续学习进取的需求,体现出有限的专业胜任力。同时现行从业人员平均学历层次始终较低,同国外以中青年为主的团队年龄结构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本科学历结构相比还存在显著差距。另外行业中会计师审计人员体现出不合理的整体知识组成,即会计师团队中精通财务审计的人员较多,但却缺乏掌握科技知识、现代管理技能及综合分析能力的人才,同时由于小规模事务所受到经济实力的限制,较难通过聘请、雇佣方式扩充人才队伍,构建审计机构。
二、重塑独立审计诚信科学策略
(一)合理构建上市企业治理结构
为重塑独立审计诚信,上市企业应完善解决所有者缺位现象,科学建立规范董事会、股东大会、管理经营层制度,尤其应创建独立董事体制,构建完善的独立激励选拔机制,依据证监会相关规定,改革选聘独立董事制度,应用累计投票制采取第一大股东回避科学方式令独立董事全面代表股东利益。激励机制除支付董事固定报酬外还应支付其股票期权,令企业效益与其利益挂钩,科学结合上市企业披露信息制度,公开独立董事信息及工作绩效,令其受到股东、社会的有效监督。
(二)全面改革组织体制,创建有限合伙会计师事务所
诚信独立审计应以有效组织方式为保障,基于上述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结构弊端我们认为较为可行的科学组织形式应为有限合伙模式,即部分合伙人担负有限责任,而另一部分则担负无限责任,通过两类责任的优势结合,各个合伙人之间不需要担负连带责任,体现了一定的科学合理性。针对我国现行普遍应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体制,事务所出资者仅担负有限责任,对独立审计诚信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为抑制不良影响我们应科学建立令合伙人负起无限个人行为责任的事务所有限合伙组织形式,体现独立审计的科学诚信。
(三)全面提升审计人才队伍素质水平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均会对其审计诚信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应着重开展会计师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其整体素质水平。首先应对人才的选拔严格控制,考察注册会计师对审计、会计、税务、法律、企业管理实务、标准的熟悉程度,衡量其是否具备独立审计与高水平专业判断力。同时,选聘员工阶段中应以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为准则,选择责任心强、热心从事审计事业、精通业务技术的注册会计师成为中坚审计力量。再者会计师应全面具备高尚职业道德品质、担负起经济卫士职责,真正为社会提供可信赖、优质性专业服务。另外审计队伍应定期接受业务培训,快速推进知识更新,强化对新审计业务领域的全面了解,有效预防由于蒙蔽而无法及时察觉审计误差,降低审计风险,持续累积业务知识进而全面提升综合专业能力。
三、 结语
总之,针对独立审计诚信缺失不良问题我们只有探析其成因并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规范上市企业治理结构、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组织体制,全面提升审计人才队伍素质水平,并真正促进独立审计的科学诚信发展。
利用三年时间着力打基础、促基本,到2022年底,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政府安全监管能力明显提升,安全监管体系、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与风险防控体系、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逐步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县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巩固提升。
二、重点工作
(一)深入推进专业化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配合相关部门单位开展好各项工作。
(二)大力推进科学化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
配合相关部门单位开展好各项工作。
(三)广泛实施全民安全宣传教育工程。
1.提升领导干部安全能力素质。积极参加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灾害信息员培训班等,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理念,全面提升综合防范能力和安全生产工作水平;促使应急管理队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街道应急管理队伍打造成为“应得了急、担得起责、打得赢仗”的应急铁军。
2.将安全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内容。秉承“小手拉大手,以学生安全意识的提升带动全社会安全素质的提升”的理念,高度重视校园及周边安全和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达到以学生安全带动家长安全,以校园安全促进社会安全的效果,以此推动社会全员重视安全防灾,走出一条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助推安全发展的新路子。
3.构建全民安全教育培训全覆盖网络。通过宣传栏、微信、短信等宣传渠道,持续面向公众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常识。持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陇原行”“11.9”消防宣传日等主题活动,引领辖区单位积极参与宣传,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在全社会形成浓厚舆论氛围。
(四)组织开展风险隐患大家防行动。
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公众举报身边的安全隐患。向全社会公开安全监管、消防、林草防火、自然灾害等的举报、报警电话,营造人人关心安全,全力消除身边安全隐患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7月15日前)。结合实际制定细化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做好宣传发动和工作部署。
(二)组织实施(2020年7月至12月)。各村、各单位按照实施方案有关工作要求和任务安排,全面分析本辖区推进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措施,加快推动落实。
(三)重点推动(2021年)。各村、各单位要坚持统筹推进、持续深入、重点突出、务求实效,紧盯隐患排查治理等重点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进度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各村、各单位要根据安全生产“强基固本”行动情况,梳理总结一批典型成果,报送镇安监站,供全镇学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