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28: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事业单位财务专业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对事业单位影响重大。不仅仅影响着企业员工,也影响着整个体系的重整和组合。对于财务管理来说,其影响也是重大的,因为财务管理方式和财务管理方法都变了。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应该适应这样的变化,并且将这种变化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事业单位转制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单位,有其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公益性质的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主要目的。但是,我国逐步在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大部分事业单位创造的价值远远低于国家对其的投入,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因此,在保有一定的国有控股情况下,我们国家决定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同时,事业单位转制企业也在进行中。可以说,大部分事业单位面临着转制的情况。这一方面来源于市场经济给其带来的压力,另一个方面也是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事业单位转制企业能够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转机,同时更加加快市场经济的步伐,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
二、事业单位转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一)财务处理方法变更
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对财务最直接的影响应该是财务处理方法的变更。事业单位在改制以前用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处理方法,与企业会计处理方法截然不同。第一,事业单位会计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而企业会计用的是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转制后必然要从收付实现制转为权责发生制,这是事业单位转制会计处理方法的第一大转折点。第二,会计科目的不同。在事业单位转制前,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较少,且以核算简便为原则,但是转制后,企业的会计科目较为多,且以清晰明了为原则。第三,编制的报表不同。事业单位转制之前事业单位会计只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以及一些报表附注之类的。事业单位会计不关心盈利,只需要清楚收支。但是企业会计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企业会计重视利润,重视费用和成本,需要预算,需要盈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转制面临着会计报表的增多,也面临会计核算方法的各种变更。
(二)财务管理方法变更
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其财务管理方法也发生了大的变更。在事业单位转制前,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依靠国家的资助以及政府的拨款。既不需要盈利也不需要向外进行融资。但是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需要变更,企业需要从外界融资,然后进行资本运营,对外进行投资,计算资本报酬率,计算营业利润等等。企业的财务管理有自己的一套体制和方法,需要领导去调控。但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是根据事业单位本身的制度在运行,主观能动性差,并且不需要太多的自我决策。
三、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财务出现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素质跟不上
财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是事业单位转制企业过程出现的大问题,人才是生产力,人才是生力军。只有加强人才的培养才能造就更美好的制度,产生更多的效益。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在很大一方面会保留原来的员工,这使得财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转制后的变化。事业单位转制企业需要企业会计人才,但是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已经习惯了他们之前的管理体系,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他们的能力是明显不够的。在事业单位转制以前,他们用的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相对来说简单一些,但是转制企业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就已经变成企业会计了,相对来说复杂些。因此,要促进事业单位转制,必须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二)财务管理模式难转换
在事业单位转制以前,其财务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上级投资为主,以实际支出作为支出,盈利了就作为事业单位的收入。但是在事业单位转制之后,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核算方式的变化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发生变化,其次,投资和融资需要加强,这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非常不同的。企业需要自负盈亏,不像事业单位以国家补贴为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后的一段时间恐怕会不适应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导致其模式的难以转换。毕竟长时间以来一直适应了一种财务管理模式,突然间发生变化会让人措手不及。因此,财务管理模式的转换也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三)内部控制有待加强
事业单位在转制以前是以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执行,但是在转制之后,事业单位已经变成了企业,需要以企业的内部控制作为其内部控制体系去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这个转换过程是很痛苦的。在事业单位转制之前,其内部控制可能以国资委制定的章程来进行相关的内部控制,监督和检查也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然而,在转制企业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自己制定并且推广和实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同导致其执行方法的不同。因此,本文认为,在事业单位转制期间,内部控制制度还有待加强。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人员的素质与财务信息质量息息相关。只有加强人才的培养才能产生更多的效益。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在很大一方面会保留原来的员工,这使得财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转制后的变化。事业单位转制企业需要企业会计人才,但是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已经习惯了他们之前的管理体系,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他们的能力是明显不够的。事业单位转制需要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首先,应当对原来的员工进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培训。其次,在平时的做账中,对他们进行有效地监督,帮助他们改进自己的财务技术。再次,在平时需要对他们的财务管理行为进行相应地考核,考核优秀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不适应的员工应该加以淘汰。另外,还可以从外面引进更加优秀的企业财务人员,帮助企业更加良好地处理会计账务。
(二)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转制之后,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核算方式的变化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发生变化,其次,投资和融资需要加强,这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非常不同的。企业需要自负盈亏,不像事业单位以国家补贴为主。因此,事业单位转制之后需要健全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一方面,要明确现在已经不像以前一样可以得到国家的补贴和资助,需要自己去进行投融资。其次,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体系方法。明确自己的投融资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需要人才的引进和对资本市场的熟悉和了解。在自负盈亏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取得更多的融资,怎样的投资才能赚更多的投资收益,资本应该怎样运营才能持续不断并且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所有的这些,都需要领导去考虑,去实施,去执行。只有进一步地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这些要求才能慢慢地实现。这样的企业才能更加有效地运行。
(三)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才能拥有健全的财务体系,进一步拥有更加完美的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对于转制前的事业单位来说可能不是那么的严谨和有效,毕竟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是不大可能有非常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但是企业的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截然不同。企业需要自负盈亏,需要盈利,需要竞争。因此,一个好的内控制度有利于企业的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取得更多的利润。在现代企业中,加强内部控制,首先要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其次,要做到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再次,相关程序需要审批和预算等。只有加强内部控制,才能让事业单位更好地转制。
事业单位转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必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也会出现各种反复。但是,只要领导狠下决心,员工团结一致,那么其面对的各种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在财务管理中,应该加强内控制度,完善财务体系,以此来面对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林杰.事业单位转制中会计核算的几个问题[J].财会通讯,2004(11).
[2]姚娟.科研事业单位转制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我国推行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由来已久,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将文化企业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确定我国体制分类改革的思路。2003年6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召开,确定了9个省市和35个宣传文化单位进行试点改革,这是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体制试点改革。2006年3月,国务院了《关于深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思路和方法,会议确定了89个试点地区和170个试点单位,文化体制改革范围扩大。2011年6月2日,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上释放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信号,首次明确给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时间表,事业单位将分类改革,目前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将转成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做好财务工作对转制单位尤其重要。
一、转企单位的现状
由于文化事业单位由政府主办,根据国家计划进行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经营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机构的设置由政府批准,人员列入国家事业编制,以至于它的财务管理比较薄弱,内部控制建设不完善,制度规范执行不到位,领导风险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与改企后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由于事业单位不用面临企业等单位在经营中的风险,以至于管理层和财务人员都不重视财务风险。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财务人员安于现状,由于不用去创收,财务人员只要把收入、支出审核无误后记入账中,就算完成本职工作,知识结构体系老化。
二、转企中应注意的财务问题
(1)搞好清产核资工作。转企单位在转制方案获得批准后,应依照有关规定提出清产核资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财政厅备案。转制单位应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清产核资领导小组,抽调财务、审计、设备管理和技术人员等组成专门工作机构,制定清产核资方案,对所拥有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登记,对各项负债和净资产进行全面的查实核对。一般应以转制方案获得批准的前一个会计月末作为清产核资基准日,清产核资工作应在备案后六个月内完成,并按规定将清产核资结果报主管部门和财政厅。转制单位要根据财政批复的清产核资结果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2)进行财务审计。转企单位在清产核资结束后,要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改制财务审计。转制单位对所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在审计过程中,财务及有关人员要积极配合中介机构。审计结束后,转制单位要与中介机构充分沟通,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相应调整会计分录和财务报表。(3)资产评估。转企单位在财务审计结束后,要聘请具有国有资产评估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整体的资产评估。资产评估主要是因为物价变动而造成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相差较大,采用国家规定的方法对资产进行估价。转制单位将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结果上报主管部门确认和财政厅备案后,根据评估报告调整账务,同时结束旧账,建立新账,执行相应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
三、转企后的财务管理
(1)调整模式,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成本核算及资金管理。转企后要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要把财务管理工作融入到企业的战略经营决策中,使它与企业的业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要有效地预防财务风险,还要建立合理的风险应对的策略,在风险来临的时候,使企业遭受的损失最小化。转企后的财务管理也要跳出微观,实现宏观视野,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办公条件,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配合改制的进程。建立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各项期间费用;加强财务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拓宽筹资渠道,填补资金缺口。转企单位要把预算作为重中之重,把它当作组织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使资金收支严格纳入预算管理程序中,对无预算支出要严格限制,对大额资金要实施跟踪监控,以确保转企单位的资金有序的流动。(2)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转企单位要组织对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方面的教育培训,使会计人员尽快掌握企业化财务管理知识和有关工作规范,提高其会计核算水平,转变财务管理理念。财务人员也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转企单位会计人员工作的重点必须转变,要从简单的算账、记账过度到参与企业的预测和决策上。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中,要求财务人员不但要精通财务管理和法律知识,还要懂得计算机和电子商务。财务人员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了解利用国家有关转企改制的政策来为企业服务。
参 考 文 献
1、事业单位转企的意义
事业单位转企,就是指将原本具有生产、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转换其体制机制,改制为企业,并在各自辖区下的工商局进行登记,通过审核并审批后正式成为企业法人单位。事业单位转企是顺应时展的产物,有利于实行企业化管理,完善事业单位的机制局限,获得更为长远的盈利。但是,事业单位转企有一个过渡期,期间遇到问题在所难免。
2、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常见的财务会计问题
2.1固定资产核算方式
在对资产进行核算的方式方法上,传统的事业单位一般采用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只核算账目原值,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但是这种核算方法却忽视了许多现实问题,由于择日费用不涵盖在成本以内,所以这样的成本核算并不完整。固定成本核算不考虑计提折旧,虚有的增加了盈余收入。由于人为的降低了成本,这样就不能与实际收入配比。
2.2会计核算方面
结余指的是该单位在特定时期内收入总和减去支出总额后剩下的余额。结余一般包括事业结余以及经营方面的结余。在会计核算方面,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实际的会计核算中,实行收付实现制,往往会出现收支项目难以配比的状况。
2.3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的内部成本核算主要是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管理水平和资金的使用率。但是这种粗放的核算显然是不够严谨的。与企业成本核算相比,事业单位目前的成本核算是不完全的成本核算,不严格的成本核算。所以在事业单位转企的过程中,成本核算方面仍然要加以完善,对于自身所固有的核算方法,必须在转企中加以变通。以此来真正提高自己的使用率,增强转企后的经济效益。
3、事业单位转企的财务会计改进措施
3.1完善会计科目的设置,做到合理又不失统一
在事业单位转企的过程中,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应该逐渐向企业的会计科目靠拢,以此来接近企业的运行速率。原本的“事业结余”可以考虑转为“未分配利润”。由于固定资产已经一次性列支,并进入到原来的事业结余中。所以转企后,“固定资产”以及“固定基金”这两个科目中原来的余额应该都不能存在。在原本的事业单位中,收入是属于“事业收入”,转企后就要做成“主营业务收入”,并且要计提流转税。
3.2设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
事业单位转企后,应该建立符合企业会计的资产核算制度。预先设置好固定资产的结构,使用范围,如何使用等。可根据转企的实际运营情况选择适当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比如折旧方法等。此外,还可以增加设立累计折旧的项目,这样就能够准确的显示固定资产的损耗去向。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该事业单位转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来设定转企后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与年限。
3.3选择合理的成本核算方式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成本核算的方式上,除了收付实现制,还可以适当采用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可以帮助企业在成本上加强宏观调控,及时反映转企后的业务效果。转企后的会计核算基础可以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不但可以区分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和国家财政拨款的收入,还能建立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3.4兼顾转企后无形资产的管理
大致来说,转企后的无形资产包括商标权、专利权、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等等、是属于必须进行直接转换的项目,这些无形资产一般而言会在事业单位转企后,一并转入到企业中,而不再隶属于事业单位中。但是由于这些资产和事业单位有相当的牵扯性,转企后必须滤清资产的各种关系,避免无形资产带来的经济纠纷问题,所以要兼顾转企后无形资产的管理,使这些无形的资产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出其本应发挥的经济效益。
3.5彻查统计,了解转企中的各个项目
总体来说,事业单位转企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即包括可以直接转换的会计科目、需要分析转换的会计科目、无需转换的科目以及增加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这四点。在转企的工作中,我们要对其中各个项目进行彻底统计了解,针对各个不同科目的要求进行工作部署,这样有利于事业单位转企的工作效率以及明确转企中要适当调整的各项工作。每个细节在转企的过程中都应该重视,这样才能避免做无用功。
3.6事业单位员工要转换工作态度
事业单位转企后,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员工的各项工作也面临着挑战。起初出现不适应性是很正常的,员工必须调节好心态,度过适应期。并以大局为重,以转企后的经济效益为先,为转企后的各项工作而努力。
结 语
事业单位转企是时展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创新性。虽然这个转换过程需要一个过渡期,面临各方面的问题。但是集思广益,这个问题中将会得到完善的解决。稳步推进事业单位转企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逐步在完善之中。
【参考文献】
1.各区、县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除了可为使用外国政府、世界银行或亚洲开发银行贷款进行转贷提供担保外,不得从事任何其它担保业务。
2.各区、县凡是违法直接从事担保业务的,必须即刻停止,并妥善清理已有的担保业务。
财务档案管理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信息提供的作用。现代是属于信息化的时代,一切信息的整合利用都有助于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财务档案可以完整、长久的保存下来,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所需,也可以帮助企事业单位规范化发展。
一、财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企事业单位中,很多管理阶层都忽略了对财务档案的管理,管理意识薄弱,无法正确的认识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每个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都是很繁琐,信息量很大的,因此,保存起来是一项工作任务很重的工作,但是,由于每个单位负责管理财务的人员有限,加上财务档案的整理归类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因此,工作人员会忽视。造成对档案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对档案对于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有些档案可能被损坏或丢失。
其次,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个人专业水平以及自身修养不高。由于财务档案管理与会计共组相联系,因此,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是由一些会计来负责的,会计缺乏专业知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不高,对于档案的管理较为模糊,并不能够做到归类整理,只是大概范围的整理。这样容易导致对财务档案资料查找不方便,资料整理容易分类错乱。
最后,财务档案管理不规范,设施不完善。企事业单位对于财务档案管理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由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有序的管理,而是对财务档案管理者方面工作处理的较为随意,对财务档案管理没有形成专业管理人员装订、整理、归类、查询。目前,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属于整理的属于会计管理,归类的属于其他办公室人员管理,查询的可能是另一个部门的,这样就容易形成分散化、不规范化,在查找的时候较为麻烦。财务管理设施的不完善,财务管理的不规范化,以及无专门机构,造成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果都大大降低。
二、规范财务档案管理的方法简析
(一)提高对财务档案管理的认识
企事业单位想要很好的提高对财务档案管理的水平,首先需要提高单位管理阶层对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视性,提高他们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了解其对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管理阶层人员应该积极完善单位对财务档案的网络管理,这样可以有效方便的寻找有用信息。除了建立规范的管理网络,管理层还应该制定规范、有效的规章制度,将财务管理工作纳入单位重要工作环节,明确分配好每一个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从而提高财务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二)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修养
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非专业的管理人员,提高管理层对财务档案管理的认识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第一步,其次还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修养。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一些档案管理人员时,需要考虑其专业知识水平、自身素质修养,档案管理人员在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还得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能够更好的管理好财务档案。单位还应该定期的对这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多途径的培训,采取多形式的方式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上的提升,提高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和自身能力,提高他们对自身工作的保密管理,端正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三)设置专业机构,管理财务档案
企事业单位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让专业管理人士对财务档案进行管理。对专业的财务档案机构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得档案管理能够更加规范化,将对财务档案管理纳入部门的工作考核中,实行目标制,通过将对财务档案管理的成果与自身的总体工作成果相结合,用这种方式来实行奖罚制,利用这种奖惩机制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管理人员不断的提高自我工作水平,提升自我修养,规范财务档案管理机构的有效性发展。提高财务档案管理的工作的积极性。
(四)建立专门的库房,保管好档案信息
财务档案信息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效利用资源。由于每个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档案都非常的珍贵和重要性,因此,单位应该建立专门的库房,保管好档案信息,以便档案遗漏、缺失、损坏等问题出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信息是永久性可利用资源,是单位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在保管方面要做到防潮、防湿、防盗、防霉等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对库房的管理采取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不可让别人随意进出。保证财务档案管理的完好保存,可以做到档案资料随时为其使用外单位所利用。
(五)加强财务档案信息化处理
现当代属于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快速发展,信息管理开始依附于互联网。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信息较多,数据较为混乱,分类不同,寻找起来相对麻烦。因此,财务档案管理应该利用互联网,将财务档案信息化处理,这样可以便于管理人员对财务档案的有效归类和管理,节省时间,节约人力资源。便于加快财务档案管理的数据库建设,形成专业化建设,形成资源共享,网络之间相互传递,服务更加便捷化。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和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开始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为企事业单位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优化财务档案管理的管理方式,大力培养专业知识丰富,自身工作能力较高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提高整体财务档案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及其他个本门的有效发展。尽快实行财务档案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使用的便捷化,以及服务的更加现代化。
参考文献:
一、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1.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内容缺失
就现有财务会计报告而言,其仅能够表达出信息需求者一部分内容,仍有诸多需求方面供给不足,其主要表现在现有财务会计报告仅能够表达出货币信息,难以表达出非货币信息。因企事业单位文化实力、发展潜力等相关信息不明确,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严重影响到企事业单位长期稳定发展。
2.财务会计报告预测信息空白
一份健全的财务会计报告既要涉及到历史数据,又要包含对未来经济交易事项的预测信息。然而,实际上,企事业单位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实际上是一份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未涉及到未来经济交易事项的预测信息,以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未来相关性严重缺失,时期价值性难以充分表现。另一方面财务会计报告预测信息对于专业人员应该有所帮助,但对于一般公众则存在看不懂的情况,也就没有多大实际用处。
3.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可靠性缺陷
2011年合肥某单位在科目运用中人为进行调节,尤其是三公经费在商品和服务类支出中其他项目所占比例较大,导致财务报告信息雾里看花,不能准确掌握有关信息。专项资金使用中由于财务人员和项目具体执行人缺乏沟通,导致资金核算不明细,交叉、挤占现象严重,核算处理模糊,实际使用情况披露不清楚、不真实。
年度终了或财务结算期,企事业单位需以配比原则为依据对财务数据进行调整与转账,这一过程本应依据实际发生的交易事实予以会计确认与计量,但因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主观性,或者因会计人员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意欲于向投资者和债权人表达单位的良好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而对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会计数据进行粉饰,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准确把握企事业单位实际经营状况,给予其决策带来较大的风险。
二、改进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对策
1.正确认识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内容及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根据新会计准则之规定,财务会计报告能够准确反映出单位一定时期内财务收支状况,其中财务会计报告为单位管理层科学合理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持。因此改进财务会计报告,充分发挥财务会计报告功能对企事业单位发展至关重要。
现行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反映单位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使用者实施管理决策,尤其是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可以作为评价单位的财务状况的主要信息来源。
2.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的改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不断深入,原有的财务会计报告内容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所以需要以财务规律和内在要求为依据,采取有效的手段改进财务会计报告内容,具体表现在:(1)增加发展的未来预测信息的计量。即结合企事业单位文化实力、营销实力及经济实力等多方面因素,增加发展的未来预测信息,并做好对其信息的计量工作;(2)将人力资本信息引入财务会计报告中。企事业单位竞争优势是否取得关键在于人才、人力资本等因素,所以这就需要企事业单位加强对人才、人力资本的计量理论和方式方法研究,将人力资本信息引入财务会计报告中,用于反映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本状况。
3.财务会计报告的改进方向
首先,财务会计报告的方式。打破原有的财务会计报告的传送方式和表达方式,由侧重以表格、文字表达逐渐向侧重以音效、图像表达转变,以增强财务会计报告的易读性、感官性;其次,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财务会计报告涉及到负债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内容,其能够准确反映出企事业单位一定期间的财务收支状况,因此需要保证财务会计报告内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做好为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实施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最后,财务会计报告的模式。目前,国内现有财务会计报告大都必须为盲目地提供、被动的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极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为规避这一现象的发生,需要实施互动的信息需求模式,构建良性的沟通互动机制,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可依托于这一机制进行沟通与交流,促使会计信息提供者为使用者提供所需会计信息,以确保会计信息使用者科学合理决策。
4.定期的对财务会计报告人员做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思想觉悟
加强财务会计报告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财务会计报告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伴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许多财务会计报告工作人员已丢失了以往那种艰苦奋斗、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他们只疏于物资享受,导致其不能够紧跟当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步伐,专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知识是财务会计报告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缺乏专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知识,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财务会计报告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是不容忽视的,故而,应对相关的财务会计报告工作人员定期的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其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以及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知识从而,为实现企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开始进行创新、改革,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事业单位中财务会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实现企事业单位在现代化企业中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就需要提升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工作没有有效落实等问题,严重阻碍我国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根据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现状,本文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措施,以期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主要是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对各项经济活动内容的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的人数和资产比较多,因此在进行财务会计管理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我国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也缺乏完善,使得我国事业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受到制约[1]。在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具体表现为:一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核算基础有待完善。因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多,所以在进行财会核算过程中需要涉及很多数据汇总、整理、核算工作,使得财务会计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性。部分事业单位的流转款项管理过程中,也会出现财务人员在单位购买财务以及与其相关的设备款项时,没有及时进行清算工作,导致账目时常发生坏账、死账的现象。
二是,事业单位内部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有待提升,事业单位有着较多的总资产以及经济数据,同时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时,缺乏有效便捷的核算方式,使得事业单位资产核算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缺乏效率的同时核算结果也容易因财会人员的核算失误导致固定资产核算结果出现错误[2]。这些问题都会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决策建议无法有效进行,也会导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核算实际价值时无法顺利进行,同时财务账目也无法发挥其真实功效。部分事业单位得到上级单位下发的资金后,没有进行资金的预算以及使用控制工作,在资金挪用中没有严格的管控,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分配的资金使用面积覆盖范围较大,部分本不属于专项活动范畴的费用也被归属到其中,专项资金的随意分配不仅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为一些不法人员创造了贪污的机会。
三是,财会人员素质较低,主动工作意识较低,有些财会人员并非从会计专业毕业,使得对于财务会计工作无法有效进行,同时财会人员的岗位分配并不完善,从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部分工作人员忙碌工作,而部分工作人才无所事事的情况,同时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也存在兼岗现象。
(二)财务会计档案内容缺乏完善
财会人员在事业单位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忽略了财务会计档案的重要性,使得财务会计档案的内容不全面,部分档案在归档过程中也存在不符合规范,或者归档不及时的问题[3]。财务会计档案内容不全面和不规范的原因,是因为财会人员对于自身工作职责认识有限,在进行财会管理工作时,特别时财会档案核算整理过程中,财会人员工作时没有认真审查核实,只是粗略的进行查阅工作而已,没有根据相关标准严格执行财会档案核算整理工作。使得其他财务工作人员在查阅档案时,无法快速准确的找到所需资料内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财会档案也会存在缺漏,使财会人员的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三)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企事业单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从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财会人员更是需要专业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的双重达标。财务工作是比^复杂、繁琐的工作,工作内容较为单一,所以需要从业者不仅能熟练应用专业的财务知识,同时更需要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工作中能够具备足够的信心与耐性,能过面对枯燥乏味的财会工作,才能使财会工作可以顺利完成[4]。但是我国现有的财务会计人员虽然具备专业财会知识,但是在实际的财会工作中,部分会计人员无法熟练应用财会知识,同时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是较低,无法适应单调繁琐的财务共作,使得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开展过程中,无法有效提升财务工作效率。面对现今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培养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进行财会工作。
(四)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利建设
部分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缺乏重视,导致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以及缺乏有效的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缺乏费用审批的合理程序,一些流程控制在制定过程中缺乏严谨性,特别是经济事项忽略了前期控制的重要性,财会人员在经济事项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只重视事后审批结果[5]。事业单位对于一些不相容的岗位还是存在未分离、职责不清、权限不明的现象,无法进行有效的责权管理工作,同时少数事业单位对于保障会计职能、资产保管与处置工作进行统一办公,没有准确的审核人和明确的经手人员对其进行财会工作。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完善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财会工作无法提升的根本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同时没有形成完善的财会管理机制,使得事业单位无法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因此,提高我国事业单位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力,就需要事业单位的有关管理部门,根据单位自身的财会工作的实际表现,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工作可以顺利开展[6]。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不是制定一个制度模板,而是能够解决事业单位在财会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内容要包括财会管理的方向、管理的具体内容、以及对制度设立的目的进行明确,同时将财会工作内容流程化,明确财会工作人员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相应的职责范围等内容,根据上述内容制定一个更适合事业单位财会管理的制度,制度制定之后要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落实监督,同时根据财会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实施改进,从而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为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一份保障。
(二)财会档案内容的完善
由于过往财会人员对于财会档案缺乏重视,使得财会档案内容缺乏完善。档案格式不符合要求,使得在档案二次查阅过程中无法快速有效的找到相关内容,增加了档案查阅的困难性,使财会工作顺利开展受到阻碍[7]。想要解决财会档案中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就需要加强财会人员对于财会档案的重视程度,财会人员在将财会档案进行整理存档时要真正审查整理,从而使财会档案管理更加完善。财会档案不仅是对过去事业单位的资产、经济的数据记录,更是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参考依据,管理人员在进行财会档案查阅时,可以客观的了解过去事业单位的发展历史,通过数据对其进行一个精准的评价,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数据结合实际发展局势,可以明确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客观角度出发去看待事业单位过去、现在,从而更好的展望未来使财会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三)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水平的提升
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财会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影响。人都有懒惰心理,面对无聊的财会工作很多财会工作人员都会感觉到烦躁,无聊,对于一些领导不看重的数据表格,在整理时很有可能敷衍了事,这对财会部门和所在单位都会造成严重影响[8]。因此,想要改变财会人员的现状,就需要事业单位加大对财会人员的管理工作,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明确财会人员在职的具体职责,不能出现一人身兼数岗的现象。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的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四点进行,一是,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财务相关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的培训或者讲座,在培训结束后管理人员也要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使其可以准确掌握财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同时可以熟练应用于财会工作当中。
二是,事业单位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可以选择通过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的高效的专业财会人才,通过招聘年轻的财会人才,使其与现有财会人员组成一个新的团队,老员工在指导新员工时也可以使自身重新掌握财会工作的要点,同时通过互相学习交流,使双方工作能力均得到提升[9]。于此同时,新员工的加入也可以使事业单位的财会部门更具生机和活力,年轻人也会有新的想法和冲劲带动老员工,提高财会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财会工作的效率。
三是,事业单位要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并严格落实,财会人员如果在财会工作中发生错误,导致财务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时,需要根据相关的奖惩制度进行惩罚,同时对于在实际财会工作中表现良好的财会人员,要及时予以鼓励,从而提高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四是,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综合能力的主动提升,不仅需要事业单位为财会人员提供一个良性竞争的工作平台,更需要财会人员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再学习提升自身对财会专业知识的了解,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需要培养自身爱岗敬业以及对于财会工作的热爱,从而能够适应现今财会工作的繁琐、单一的工作内容,同时满足现今事业单位对于财会人员的要求。
(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改进
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也迎来的一场新的改革,事业单位的投资方向也从原有单一模式,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中,最基础的环节就是财务的收支预算工作,财务的收支预算时企事业单位对单位内部的资金流向以及使用情况的详细记录[10]。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企事业单位需要对自身的发展情况通过财务报表的形式清楚呈现,因此,企事业单位必须对合理安排单位内部的财会工作,改进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引进适合事业单位自身的先进管理报告体系,从而改变原有的财会报表体系,使其更适合现今社会的要求。原有的财会报表内容过于单一,对于一些具体内容也缺乏详细的记录。因此,在引进先进的管理报告体系中,对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净资产、专项存款、投资回报等报表分开记录核算,从而对事业单位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清晰有效的呈现出来。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也需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更加完善、适用的单位报表管理w系,从而使事业单位对自身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了解。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叙述,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不仅需要制定完善的财会管理机制,同时也要提升财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其更适应现今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为了更加适应现今经济市场对于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要求,事业单位需要完善自身所使用的财会报表体系,从而使我国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亚青.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0):142-142.
[2] 张丽.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2):169-169.
[3] 孙炳信.浅谈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295-295.
[4] 邱宏利.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7):80-80.
[5] 李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商,2016(9):137.
[6] 年伏涛.试分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J].现代营销,2014,(2):77.
[7] 王静.新时期我国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探析[J].商情,2016(27):289.
[8] 王丽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6(18):124-
125.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是具有公益性为保障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无偿服务的社会机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分为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两部分,其中预算资金是事业单位进行公益事业的资金保障。随着我国一系列财政改革的实施以及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逐渐多样化。事业单位加强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工作方式,加强了同银行等政府财政部门的信息共享,提升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的快速沟通,同时加强了信息传送及处理等整个过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加强了会计人员电算化的能力培养,以便在事业单位实现财务数据的共享,促进财务核算的统一管理。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缺少严格的经费审批程序,财政经费的审批关系到上级事业单位的资金压力和下级事业单位的工作范围,如果高层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放松对下级单位的经费使用管理权限,则会造成经费滥用,长期会导致上级事业单位资金周转不良,严重会导致下级事业单位出现滥用经费等不良行为。其次缺乏财务使用分析,预算编制不科学,同时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财务管理人员同各部门管理活动相脱节,不能全面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问题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太过片面,不能为上级决策单位提供准确的意见。再次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单位的部门管理人员往往一人多职,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使得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缺少专业的人员进行核算盘点,长期会导致部分实物资产短缺来不及上报或者账目不符等状况。最后缺乏对票据的管理规范,对各单位之间的款项来往不能及时核实处理,部分事业单位缺少规范的票据收款格式,相关部门又缺乏对事业单位合理使用票据的监督,长此以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2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
财务人员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但我国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少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时间能力差,缺乏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知识结构老化,不能利用先进的管理办法进行高效工作。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主动管理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的财务管理工作,对相关法律知识不够了解,缺少法制观念,容易出现利用职务之便的违法行为。
2.3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深入影响了部分事业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重要环节,是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物质保障,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中,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还不能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往往将财务管理同基础的会计工作想混淆,不能发挥财务管理的实际意义。
3.加强财务管理措施
3.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财务审批制度,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财务经费的管理,有效约束财务支出,为经费使用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防止滥用经费现象的产生。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制度,预算申报前要先进行科学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的调整,同时严格控制预算开支,加强预算经费使用的监督,加强内部控制力度。最后,要建立完善的票据使用规范,加强同银行等相关政府财政部门的合作,明确资金来源及去向,确保票据使用的真实性,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3.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首先要加强现有财务人员的培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优化现有的知识结构,提升业务能力,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从业标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严格的考核。其次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管理意识培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按照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操守。事业单位要做好财务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发挥其主导作用推行新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顺利完成管理人员的职能转变。
3.3加强财务监督体系建设
首先要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做到事业单位内外部监督机制的协调一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将财务管理及财务监督同法律法规相结合,增强约束性。其次要发挥管理人员在监督体制中的作用,发挥其主动性及灵活性,及时进行财务状况的分析,对财务预算进行合理分配,提高管理水平。最后要做好事业单位之间及事业单位同政府间的内外部监督,有利于提升监督执法力度,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严格处理。
3.4提升财务管理意识
只有从意识上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做好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有利于管理人员对财务制度的实施进行有效掌控,并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进行及时的变更,有利于财务管理最终目标的实现。财务管理意识的提升有利于更好的进行财务预算的控制和约束,更好的进行财务分析,能够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制度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有利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改革和创新,保证事业单位经费的最优化使用。
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逐渐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中,笔者首先明确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然后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以及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笔者从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财务监督体系建设及提升财务管理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如何加强财务管理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赵秋梅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会研究,2007,(9).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近些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地改进,但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很多财务领导对会计业务和资金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在实际资金运行过程中,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以及内部管理体制严重滞后等后果。在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没有一个健全的财务制度去约束,会导致很多财务人员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而是出现了很多不良风气。等、靠、要等旧的恶习使得财务人员开源节流的积极性很低。再加上财务人员严重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使得财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同时,事业单位经济责任的追究制度并不健全,财务监督机制薄弱,财务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2.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财政拔款,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相对稳定,加上工作并没有相应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这就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在各项活动中不需要考虑相应的收益率,时间长了,往往会出现对财务工作应付了事的态度。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其中有些人更是后来改行做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这就会出现财务管理水平低的现象。这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日益更新的相关财经法律并不了解,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有限,这就极大地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3.财务预算编制不合理。事业单位在做预算编制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执行力度弱,执行进度缓慢,对预算缺乏约束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管理的有效运行。一般情况下,我们在编制预算收入前应当考虑上一年的情况,以上一年的数据作为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财务人员并不按照相应的制度来进行编制,例如,在编制中只是简单按照基数加增量编制的模式来进行预算,这样就会出现编制赤字预算的现象。而在绩效考核方面,很多因素也影响了财务预算管理的可行性和科学性。4.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事业单位由于自身建设的力度不够,在财务监督方面不健全。单位领导不重视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很多事业单位缺少内部监督机制的监督。而有些事业单位,虽然有相应的内部审计,但是担任此重任的大多是一些不懂专业知识的人员,这就使得内部审计监督有名无实。正是因为单位缺少了这种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财务相关人员的财经法规意识淡薄,而无法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性。
三、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的有效措施
1.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事业单位应在国家财务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单位发展的规范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时,应先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广泛征求意见,得到认可后再正式出台。在制度出台后,要做好财务制度的贯彻和学习,正确的理解制度是执行的前提,避免因对制度理解的偏差而造成执行的误差。同时,要建立财务制度的持续改进机制,保持制度的活力,财务制度在修改和完善时,要以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和大局为基础,使资金流向更透明,资金落实更到位,同时借助现代化的财务设备和技术手段来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2.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建立考评机制。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是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单位领导必须要加强财务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其次,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在行业准入上,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通过从业资格考试,考试的设计上除了专业知识方面的内容,还要考虑相应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法律意识。事业单位应当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更新相应的专业知识,使其适应财务知识的发展。最后,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将绩效考评管理运用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管理当中,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可以淘汰,对于优秀人才予以奖励。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整体提高,而且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从而改善单位整体的财务工作质量。3.强化科学预算管理,提高资金效率。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也是保障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预算收支评价管理是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贯彻落实预算法,把事业单位各项收支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坚持零基预算收支分离,通过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首先,要处理好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之间的关系,保证单位的预算包括各项资金,促进预算内外资金结合使用。其次,要正确处理运行与业务发展支出之间的关系,先保证运行支出,然后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安排发展性支出。最后,要正确处理重点性支出和一般性支出的关系。在各项支出的安排中,应当分清主次,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来分配支出,以此发挥资金的最大效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4.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增强内审力度。为了保障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必须加强财务监督机制的建设。及时查出隐藏在单位中的危害因素。单位在内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结合合理的分配程序,配备相应的审计资源,以此来提高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时,要落实相应的经济责任,这样才能有效的审计出财务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控制其带来的影响,使得事业单位能够平稳发展。另外,还要积极实施管理绩效审计。虽然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于政府,但其生存和发展仍然与社会效益紧密相关。国家为事业单位制定的经营目标是为实现社会效益,事业单位就要以低成本收获高利益为原则,扩大收入节约支出,实施管理绩效审计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不断地完善财务监督机制,来增强保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屏障。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正面临制度调整与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形势下,要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从思想上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同时要加大财务管理的力度,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够发展得更加科学、规范、合理。只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的核心作用,事业单位才能发展得更加稳定、健康、协调。
作者:王彬 单位:太原市经济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杜红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适应新形势[J].经济工作,2006(8)
[2]梁静波.浅谈经济全球化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措施[J].经济视野,2013(20)
关键词:
基层财务人员;职业素质;分析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法规性和政策性以及技术性,然而高效的财务管理需要有高素质管理队伍。因此,事业单位要积极培养管理强、业务精、爱岗敬业与知法守法的财务骨干,从而打造一个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这也是事业单位在改革创新路上的必经之路。但就目前而言,事业单位的基层财务管理人员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目前事业单位的基层财务管理人员的问题,探究提高基层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强化财务人员素质建设,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一、基层财务管理人员现存的问题
(一)缺乏自主性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中,财政人员的薪酬是由国家财政进行支付,因此大多数财务计算人员并没有受到社会压力与竞争压力的作用和影响,将事业单位当作铁饭碗,没有形成正确的财务管理工作意识。相比于企业单位来说,事业单位没有企业单位中竞争压力,员工也忽略自身的职业素质,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计算停滞不前,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财务计算工作的健康、快速的发展。另外,很大一部分的财务人员进入事业单位任职后,逐渐放松对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要求。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使得自身的财务计算水平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甚至在财务计算工作有不严谨和不规范的错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基层财务人员知识面窄
事业单位的基层财务管理人员对岗位轮换制度没有落到实处,使得一些财务人员在岗位上会任职很多年,这些基础财务人员也许具有本岗位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对其他岗位的专业知识还了解得比较少,从而造成基财务人员的知识面比较窄,甚至出现思想僵化的现象,从而无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另外,由于事业单位的竞争环境比较薄弱,基层财务人员处在安于现状的懒惰状态中,使得基层财务人员的探索和创新精神逐渐丧失,甚至是出现在工作中懈怠和不思进取的现象。另外,有很大一部分的基层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不高,在单位或是国家的利益受到侵害时视而不见,严重损害了事业单位或者国家的利益。
(三)服务意识不强
事业单位虽然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继续教学,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的继续教育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大多数的基层财务人员没有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对新技能和新知识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虽然很大一部分的财务人员已经进行职称考试与学历教育,但是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合理的运用其中,继续教育基本丧失其作用和意义。此外,有的基层财务人员具有严重的自负心理,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态度恶劣,职业道德素质很低。有的基础财务人员的财务专业能力很低,财务工作只能接受简单核算,无法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从而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二、提高基层财务人员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基层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培养
事业单位基层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主要有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及财务综合能力。从政治素质的角度来看,事业单位要加强基层财务人员的规章制度与政治法律知识,提高基层财务人员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并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切实捍卫事业单位和国家的利益。事业单位可以将法律与教育相结合,从而提高基层财务人员的政治素质。使得基层财务人员通过会计信息把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反应给领导,并提出有效的建议来增收节支,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从业务素质的角度来看,事业单位要强化基层财务人员的法律法规和新制度以及准则的学习,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更具有完整性与真实性,为事业单位的决策者提供精准而有效的会计信息。从财务综合能力的角度来看,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财务业务处理的多样性,给财务业务处理带来了挑战。对此,事业单位的基层财务人员要摒弃以往的死记硬背,要着眼于未来,全面提升自身的交流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二)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
完善的财务监督系统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长久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完善的爱财务监督体系才能对基层财务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建立健全的财务监督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事业单位主要重视内部监督,并构建更为科学的财务人员结构,利用合理和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将财务管理的各个财务信息进行严格的监管,避免因财务人员的违法乱纪造成事业单位以及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第二,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监督力度,对违法、违纪的现象进行严厉监管与惩戒,提高事业单位监督检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另外,要提高对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综合性素质,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质量和风险意识以及法律责任意识,增加会计师的公正性与客观性。事业单位的财务部分也要提高其监管质量,从而保证基层财务人员的职业质量。税收、工商和审计以及财政等政府职能部门,要为注册会计师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并积极地引导和支持给注册会计师的依法执业,从而构建整个监督系统的外部监督体系,同时将内部监督体系与外部监督体系相结合,形成一张有力的约束网,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构建财务管理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除了要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之外,还要加强基层财务人员的岗位管理责任制度,提高对资金清算和成本管理以及经费核算控制的监管力度,要对基层财务人员工作业绩定期进行评估与考核,并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鼓励业绩优秀的基层财务人员,对违规人员按照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惩罚和处分。另外,事业单位要彻底落实岗位交流机制,从而使得基层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提高基层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财务综合能力。不仅可以让事业单位发现与寻找到财务优秀人才,而且还扩展了基层财务人员的知识面,加强岗位工作技能。但是在事业单位的岗位交流不是简单的工作轮换,而要对资历比较接近的财务人员进行轮换岗位,充分利用业绩考核来提高基层财务人员对财务工作的责任心,从而提高财务人员对专业财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适应事业单位科学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另外,事业单位要注重财务人员的执业培训,从而提高基层财务人员的从业技能与财务理论水平。无论是事业单位或是企业单位,其管理的核心都是实现现代化管理。在自身方面考虑,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与时俱进,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基层财务人员上考虑,事业单位要大力发展基层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使得财务人员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从而提高自身的从业素质与专业知识,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打破传统人工财务管理模式,进而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代化,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基层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基层财务人员是事业单位的“理财者”,基层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影响着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因此,事业单位要积极培养管理强、业务精、爱岗敬业与知法守法的财务骨干,从而打造一个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晓伟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芝瑞镇农业经营管理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