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的学习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6 17:28: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学的学习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学的学习方法

篇(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目标,经常先确定一个解题的方向,选用某一方法,试探性地力求达到解题目标。如果这种试探过程毫无结果,或许就可以从这一错误方法中获得正确解题的启示。这种做法就称为尝试错误法。

二、小结的作用及进行

当学习告一段落时,就需要进行小结。小结些什么?如何进行?这是一个“二而一”的问题,可以通过下面的顺序来实现:

1、考察知识的类属、性质、意义:考察知识的类属,就是将所学知识归到一个知识体系中去,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考察知识的性质、意义,就是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知识的本质及它的作用。

2、对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理解:理解知识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本质、相互联系及差异;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规则、方法、和步骤,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3、对知识间因果关系的理解:认识某一物理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某一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在某种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结果。

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是求知的捷径

如何才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⑴先明确认识对象之间在内容与方法上共同的本质因素,而后才能“触类”。但这只是“旁通”的前提。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重要客观条件。

⑵提高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化水平与新课题类化的能力。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化水平高,能够反映物理现象、过程的本质(这样有助于“触类”、“举一”),就能够根据新课题的特点准确地对课题进行分类,就会避免根据表面特点进行猜测、盲目尝试,或者不顾条件死套公式(这样有利于真正做到“旁通”、“反三”)。

四、原型启发――创造的源泉

篇(2)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数学是他们众多学科中最难的一门学科,可以说是他们的“瓶颈”。他们在数学上花费了很多时间,整天做数学练习题,但每次考试的结果总是不尽人意,没有明显的进步。因此,面对中学数学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我们不可能放弃,但又找不到能明显提高自己数学成绩的方法。因此,数学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根据我多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观察和积累的经验,在这里,我将跟大家谈一些有关中学数学学习方法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学习,我认为我们也应该做到这一点,在这里就是要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学科性质。只有了解了它的学科性质,我们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在平时的学习时采取恰当的学习对策。那么,数学这门学科的学科性质是什么呢?那就是: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及系统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数学的这种学科性质,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数学时必须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只有基本功打牢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够灵活运用之前的知识,将前后知识完美的衔接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在数学的学习中才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这些,对于中学数学的学习更是应该必须做到的。因为中学数学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而中学数学的学习成绩跟我们以后的命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把基本功打牢。

那么如何让打牢基本功呢?首先,对于书上的公理、定理、公式,我们不仅要理解透彻,还要将他们熟练的记住。所谓“理解透彻”,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即要知道这些公理、定理、公式产生的过程。同时我们还要能够熟练的记住他们,只有做到这两点,我们才能够在以后运用时做到得心应手。

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外,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即做好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和巩固的工作。具体而言,如下:

所谓“课前预习”,就是在上课前要对下节课将要讲的内容进行自学,对难点、重点及所涉及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争取自己能够在预习的时候,把课后题自己先独立完成了。在预习时,如果有涉及到之前所学内容的,要将之前所学的内容再认真的复习一遍,做到加强巩固或查漏补缺。在预习中,那些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要尽量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那就做上记号,这样在老师上课时我们就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听,同时还要思考,为什么老师能这样想,自己却为什么没想到。

所谓“课上认真听讲”,就是在课堂上,要让自己的注意力和思路紧跟着老师走,老师提问时要积极回答问题,跟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以让老师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接受、掌握情况,从而根据学生的反应来控制自己的进度。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课上,有时候学生可能有一个地方没听明白,在这个时候,很多学生会因纠结于那个没听懂的地方而不落后于老师的步伐。这是很不明智的选择。这个时候。学生应该做的就是把那个没听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到课下自己再思考或请教老师。然后继续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我们就避免了因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悲剧。况且,有时候我们自己跟着老师的步伐听着听着,之前那些不懂的地方就恍然大悟了。还有一些同学,在上课时努力的记笔记,有的同学甚至要把老师说的每个字都记下来,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跟买了本书有什么区别呢。做笔记固然重要,但那样就得不偿失了,我们要紧跟老师的思路。这样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在上课时,一定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紧跟老师的步伐,课上那几分钟所收获的比自己课下学习时间的几倍收获的要多。所以,只有课上认真听讲,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3)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而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从小学到初中,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我在这里仅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谈几点拙见。

1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它学科。

1.1 预习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 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1.3 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七年级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1.4 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七年级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2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2.1 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七年级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篇(4)

一、语境严重缺失 

茱莉亚认为,“学语言关键在于听,在语境中培养听力理解能力是其它技能之首。而在中国,非母语的环境中,学习资料也比较有限,语境有很大缺失。” 

二、过于重视语法 

和外教相比,中国教师更注重词汇和语法教学,对此,朱莉娅认为,对词汇 

学习的重视源于中国人母语学习方式的影响,源于中国人语言教学的习惯。而实际上,“学习语法是为了忘记语法”。 

三、单方面教学 

现阶段,无论是传统的纸质教材,还是众多的光盘资料、语言学习机等都是单方面的教与学,缺乏互动和标准的语境,枯燥的英语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提高就更无从谈起。 

初中生英语学习热捧“q学堂” 

作为中国中小学教育教材的国家队,人教社一直致力于为广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习资源服务。针对中国初中生英语学习的误区与网络时代的学习特性,人教社组织国内外英语专家,携手中国多媒体互动教育知名品牌——创而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强强联手历时三年推出中国首部立体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网络教材——人教社《英语(新目标)》网络教材(简称“英语互动q学堂”),使得中国广大中学生都能享受到最权威、最智能、最优质的英语学习服务,帮助中学生全面提高英语成绩与提升英语能力,让中国学生彻底告别哑巴英语。 

英语互动q学堂构建在创而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成熟运营多年的“exfree.com自由风网络语言学习平台”之上,实现了教材内容数字化、交互功能智能化、运营平台网络化。“英语互动q学堂”整合“立体化”的教学资源。集成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需使用的如教科书资源、词典词解资源、语法教学资料、英语阅读资源、各类语音资源等,按照教学步骤和环节要点进行巧妙整合,形成一个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功能更强大的网络版教材,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自主性学习。 

一、学习方法指导,从源头解决问题 

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再努力也难。q学堂从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 

始帮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环境营造,带着兴趣来学习 

借助动漫导图与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在真实英语情境中,自由地进行纯正 

的口语训练与英语知识学习。 

三、知识系统梳理,便于自己总结问题 

最重要的学习关键环节。每单位同步归纳总结和练习,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 

解和巩固,学习系统提高。 

四、预习复习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帮助学生预习,提前了解课程重点难点,提高听课效率,学习事半功倍。 

五、先评测再答疑,知识漏洞无处藏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098-01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与其他学科比起来,有哪些特点?它有什么相应的思想方法?它要求我们具备什么样的主观条件和学习方法?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类比导入法运用了对比分析的做法,联系旧知,提示新知。这种比较有利于学生明白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而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的知识的各个侧面,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前后联系密切的知识教学具有温故知新的特殊作用。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类比的贴切、恰当,两种知识之间有很强的可类比性,才能使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园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七、直接导入法

篇(6)

一 、针对学科特点采用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的特点,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关键就是要针对学科特点来采取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做题方法。下面就高中化学的各个特点,来探讨一些学习方法。

(一) 抽象概念多,难记忆

初中化学是入门知识,主要是叙事化学事实,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来讲解化学观念和原理,而高中阶段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同时存在,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和探讨化学概念和规律。如氧化——还原反应就是一个理论性强而且很抽象的概念,摩尔一章出现了很多概念,记忆这些概念让有些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不适应。

针对上述特点,需要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化学学科的内在规律,采取巧妙的学习方法。

1.联系直观的实验来记忆

其实除了概念意外,化学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内容——实验,可以说化学是一门实验加记忆的学科,通过直观的实验去理解抽象的概念,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降低了概念记忆的难度。

2.理解记忆

除了依赖实验以为,另外还要探索化学的记忆方法,高一课本中的第一、三、五章里面出现了较多的基础理论,单凭死记硬背是无法记牢这么多的知识的,要首先重视对概念的理解。最初有的学生没有理解记忆的习惯,不懂得怎样才算是理解记忆,这需要老师详细地进行指导,如对于化学离子反应的概念,书上的表述是:“凡是有离子参加或者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叫离子反应”,如果想要对这个概念进行理解记忆,需要我们对每个字、每个字都要深刻理解。首先要明确这是所说的离子是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而离子自由移动的条件是什么呢?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知道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其次,要理解“有离子参加或者离子生成”的含义,第一层意思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一定非要同时都含有离子,就如同下面两个反应中的情况一样:(1)Ca(OH)2+Ca(HCO3)2=2CaCO3+2H2O,(2)2Na+2H2O=2NaOH+H2; 第二层含义是概念中的“有”的意思是只要反应物中有一种物质带有离子即可,而非要求所反应物或生成物都带离子,所以这个概念可以作另外一种更为简单的解释:只要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出现,该反应就是离子反应,这样理解后,离子反应的概念就很容易被记住了。

(二) 反应方程式多而复杂

高中化学较初中难度增加很多,而且内容繁多,往往让学生没有时间去消化吸收,而伴随这么每个章节的内容都会出现相应的反应方程式,这些方程式复杂多样,规律性不强。但是如果不及时理解并记忆,就会直接影响到后面内容的学习。如高一课本上出现的水、碱的反应,NaCl与浓硫酸微热与强热制氯化氢反应的各种情况,比初中所学的反应要复杂得多,虽然难理解、难记忆,但是如果不掌握牢固,就会使得后面的学习陷入被动。

(二)针对上述特点,建议采用的学习方法有

1.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加强记忆

方程式的记忆要力求形成网络体系,从而优化记忆的效果,同时要贯彻突出重点、分析对比、前后联系等原则,对于特别抽象难记的方程式可以做出形象的比喻,编程押韵的口诀来记忆。

2.在习题中去掌握和巩固

每次学完方程式之后,尽快去做课后的练习,检测自己的掌握情况。尤其是要重视课本上的习题,它们真正突出了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能够顺利完成这部分的练习,说明对于方程式的应用就没有问题了,当然往往还需求去找更多题来练习使用学过的方程式,但是对于课本上习题的启发作用始终不能忽视,可以在做课外练习之前先翻看一下对应的课本上的习题,尤其是注意用到了什么方程式。

二 、做好预习和复习

除了针对上述特点采取的方法外,无论是在学习课本内容时,还是在做习题时,都要注意做好预习和复习。预习内容不仅仅是包括课本上的章节内容,更要预习后面的习题,练习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复习的内容也要包括教材和习题两部分,对于做过的习题进行复习,可以起到不断警示自己思维缺陷的作用,预防在做题时总犯相同的错误。

教材复习要运用章略节详法,复习要以章为单位,先整个翻看一下本章的各个标题,形成一个前后联系的整体印象,这样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然后详细阅读每小节的重点内容,最后针对每章的重点做到脱离课本来列出完整提纲,并能在提纲上添枝加叶,避免漏掉某一知识。

三、小结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要想学好高中化学,跨越从初中到高中所上升的难度,离不开方法的运用,在学习中只有同时做到了“勤”和“巧”,才会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7)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化学而言,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

一、化学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培养应该让学生们感觉到学习很轻松愉快,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并且做到知识掌握得牢固性,这才是我们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根本目的。在对学生学习方法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摒弃以往的死记硬背学习方法,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学习的灵活性,通过一些实验获得的结论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可运用这一方法来进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集合生活小常识来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培养,这样一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头脑中留下一个深刻的烙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用通过化学实验一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也会将这一方法用到学习过程中,将生活融入到问题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学习目标明确化

人们从事任何一种活动,都需要动力,动力来自兴趣,学习活动更是如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兴趣的潜能,把消极的、较弱的动机,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其明白了学习的好处,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此同时,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确立学习的方向。一方面,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另一方面,要“量力而行”“积硅步以致千里”,依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习目标既有高度,又有实现的可能。

2.鼓励经常化

当一个同学的一科成绩好,教师、同学、家长对他的评价就会高,这位同学对这门课的兴趣和学好这门课的志向水平也会随之升高,对这门课的学习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努力。学习积极性高,花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多,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就会增强,该科的成绩就会更好,如此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在某门课上成绩一般,兴趣不太大,但因偶然的机会,他在测验或某次提问中,取得了极好成绩,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了成功的体验,常常会像换个人似的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每一步思维过程做出正确及时的评价,对学习结果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通过得法的引导与适当降低难度,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的表扬,经常多给学生“戴高帽”,通过获得同学、老师的认可来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规范使用化学用语习惯的培养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特殊语言,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的工具。化学用语掌握得不熟练、不准确,学生就很难学好化学。纠正化学用语中的读、写方面的错误习惯,比学习新知识更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处理这部分知识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严格强调。

使用化学用语习惯的培养,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规范使用,二是要经常使用。规范使用,要求学生使用化学用语要用得正确,符合规范,比如,化学符号中大小写的区分、上下标的规范,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以及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等,教师可以布置足够的练习,让学生暴露错误,然后抓住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促其进行自行订正。经常使用,则要求教师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比如,书写时遇到物质时尽可能使用化学式替代名称,做到“名”“式”结合;描述物质的性质、用途、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时,尽量使用化学用语表达。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用,逐步熟练,直至学生能做到运用化学用语思维,并形成习惯。

四、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

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离不开解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方法。例如我在辅导竞赛的化学计算时,通过具体的例题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化学式计算中的公式法、关系式法、估算法、待定数值法;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关系式法、守恒法、差量法、极值法和平均值法、讨论法、数据处理等。除了掌握基本的方法外还要灵活运用。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就帮助学生总结了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获取信息,二是处理信息,三是应变创新。若学生再遇到类似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五、结论

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生领入化学学习之门,在教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好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境界是永无止境的。

篇(8)

二十一世纪将是高科技、高竞争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素质、知识、能力的结合。我们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要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而未来的中学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运用鼓励性原则,创设最佳的英语学习状态。教师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媒体协调课堂环境,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并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满自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英语学习活动真正成其为主体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习英语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才是决定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教材、媒体等一切外部条件虽然是重要的,但都只是影响学习的间接因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要根据中学生好问、好奇、爱做游戏的特点,深挖中学英语教材中的“快乐因素”与知识点紧密结合,进而在情景中设难解疑,培养学生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中学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按照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活动可分为:呈现活动;练习活动;交际活动。每一类英语活动都有很多方式,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课前预习。在英语预习中,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而且要求把难领悟和不领悟的单词、句勾划出来、记下来。看完书后,能合上课本,回忆一遍,记下文中主要的语句,能大概了解课文内容。对于中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步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找出不领悟的内容,特别是单词、短语及句子进行预习。而到了中学高年级段,则应对找出的内容和问题作笔记,把预习笔记作为英语课堂笔记的基础。预习就是知己知彼的准备,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总之,预习就是上英语课前的自学,也就是老师讲课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学习新课的内容,使自己对新课有初步学习和掌握的过程。英语预习搞得扎实、劳固,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

篇(9)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涵

根据新课程标准,现代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有课前预习、课中探究、拓展训练、巩固与延伸学习的几个重要方面。教学中,坚持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同时还可适用其它学科的教学。

1、课前预习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课前预习,也不知道课前预习起什么作用。所以课前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为此,我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时,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先粗读教材。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教材的知识概貌。然后是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它们的含义,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做出记号,记下自己的疑惑,以便带着疑问到课堂开展学习。其后是信息资源查询。我教育学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自主通过网络查询有关自己的疑惑答案,把问题尽可能地解决在课堂学习之前。在方法上,我们可以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的方法。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课前预习。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课中探究学习法的指导

课中探究学习是现代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在课中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过程中,我的实践感受是要处理好“听”、“思”、“研”、“记”几个方面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听好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好知识内容及其知识的形成过程;听懂重点、难点、疑点的剖析;听好典型例题的解法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听好老师对知识结论的诠释与评价、小结、运用等;同时还要听好现代教育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演示支撑作用,在帮助理解与记忆所发挥的优势。指导中,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旧模式,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的指导时,应使学生多思、勤思,随听随思。要让学生深入思考,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的思考。善于在听和观察的过程中产生联想、猜想与归纳。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要让“听”成为“思”的基础,“思”成为“听”的深化,会思维才会学习。“研”是现代学习的主要活动,“研”即研究,是“听”和“思”的继续,是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思考的综合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的主要方式,教师要认真组织好研究活动,不要流于形式。“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中学生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做到记笔记要服从“听”,要掌握记录时机,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记得是自己需要的东西。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数学学习重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3、课后复习巩固法的指导

初中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把握知识运用的核心。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理解知识应用的功效。为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课后复习巩固法的指导。我要求学生在每一节教学内容听完后,必须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反思性地理解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回顾所讲的知识、方法,公式、定理的运用条件等。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做到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表现在: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出来;如何正确地由条件汇出图形,在根据图形反映数学关系。于是,我在教学中积极做到了教师板书的示范作用。为学生作业提供了模仿训练,逐步养成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示范。

4、小结和总结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中学生容易依赖老习惯由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基本思路和途径,如,看书、看笔记、看习题等。通过看和回忆所学内容,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理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数学问题,通过练习、理解、反思,从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应该说学会总结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基本条件,它能使学生学习数学达到最高的境界,使学生的自主学生水平向更高层面发展。

二、数学学习法指导的形式

篇(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的角色也开始转变,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传授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习惯,才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

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学习有关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或趋向。学习方法则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措施。在数学学习习惯方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作业辅导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密而且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容不得半点纰漏。然而,在教学中往往发现部分学生粗心大意,经常审错题目、抄错数字、算错式子,导致平时的作业练习正确率低,考试成绩不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在平时多练习、多演算,多体会,并制定严格的评分标准,让学生意识到严谨的态度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必须保证授课语言的科学性,即严密、准确地使用教学语言,尽量不出差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

初中数学开始涉及平面几何、坐标系、函数等知识,这些内容对于解题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数学的内容较浅,解题步骤也相对较小,因而大多数学生在解题时比较随意,并未形成规范的解题格式。进入初中阶段,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例如,在一题多解的题目中要标明方法一、方法二等,在涉及复杂运算的题目中要让学生写出完整的步骤,不可跳步骤,在解证明题时,要让学生运用相关的定义或定理,从题设或结论出发,根据规范答好题目。规范解题的习惯可以保持思路的流畅性,还有助于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三、培养复习和反思习惯

复习和反思是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的重要保证。初中数学的内容多,而且环环相扣,如果前面的内容没有学好,会对后面的学习内容造成阻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越学越差。例如,如果学生没有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那么在学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时将会更加困难,同样,如果学生未能掌握坐标系和函数的概念,那么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会更加百思不得其解。因而,让学生养成每天复习一课时,每周复习一单元的习惯显得迫切。此外,平时还可以通过非正式的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及时反思错题和薄弱环节。

除了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初中数学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方法的培养方面,要注意以下两点:

1.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材施教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科学,取得了较好的数学成绩,而有些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针对具体情况,加以引导。例如,有些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偏向于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而较少向同学或老师请教,有些学生则一遇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还有一些学生一旦遇到难题就放弃。面对这些现象,教师要及时指点偏好独立思考的学生,启发喜欢向老师求助的学生,鼓励不想面对难题的学生积极思考和求解,在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请教问题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布置学生预习任务,提升自学能力

进入初中以后,数学课堂的知识量大大增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课堂内容,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并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当学生预习后,上课会更加积极主动,更快地接受新知识。由此可见,预习在初中数学的学习非常有必要,教师要在教学中试图让预习这项任务逐渐成为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三年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最适宜的时期,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打好数学基础,为学生以后升学和继续深造提供优势。

【参考文献】

[1]曹效林.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1期

上一篇: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 下一篇: 房地产投资风险研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