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技术发展趋势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6 17:28: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云计算技术发展趋势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云计算技术发展趋势

篇(1)

中图分类号:TN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272-01

一、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深入,使网络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但海量的数据资源难免会影响到其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虚拟化技术为云计算的一项核心技术,通过对物理设备、逻辑业务层进行解绑定来实现对软件驱动资源的配置。既满足了网络服务需求,也有着较高的可靠性、经济性和通用性,故被视为升级版网络计算。该技术概念体现在计算、网络、桌面、存储、应用等诸多方面,基于提供IT基础能力的角度可将之分为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与存储虚拟化等,云计算的应用与发展为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新契机,并逐渐推广应用于不同的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云计算与虚拟化已发展成现代信息产业领域极受关注的新兴概念,而虚拟化技术作为信息资源方式先进使用技术也愈发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云计算也逐渐从新兴事物渗透至信息产业各领域,产业界各大公司正投入大量资源对云计算产品进行研究与开发。

二、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1、相关性

虚拟化计算模型为云计算技术的实质,是通过将计算任务分布于大量计算机所组成的资源池,以使各应用系统可根据自身需要来获取相应的计算力、信息服务与存储空间。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可根据需求提供动态可伸缩廉价计算服务,以创新计算模式确保用户经由互联网随时获取大量计算能力与多样化信息服务。

2、云计算服务层次

根据云计算服务集合提供的服务类型可将其服务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平台层、虚拟化层、应用层与基础设施层,这四个层次的每一层均有着一个子服务集合与之对应。应用层主要任务为软件实时服务;基础设施层其主要任务为软硬件环境基础设施服务的实现;平台层的主要任务则是以网络通信为基础的平台构架的实现;虚拟化层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提供强大“云”网络,通过连接并发网络设备来完成实时计算与服务。

三、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化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在此期间,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概念。目前,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1、虚拟化平台

以互联网为基础,形成虚拟化的运行平台,通过此平台虚拟化网络来实现将计算资源转化为远程资源的输送,这个过程是具有实时交互性的。而事实上,这种运行的虚拟化平台在数据共享与数据实时运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多层模式的在线业务系统

以多层模式为基础的在线业务系统是利用数据虚拟化技术,并结合着现代化的通信技术,进而成功完成对信息资源的统一部署、、继承与共享,还可以同时为不同用户提供在线服务与信息资源的开发。这种在线业务系统,可实现分布式资源数据的整合,促使各项资源能够达到互联互通。该业务系统对多组用户模式在线服务及开发予以支持,可以对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并按需分配资源,促进分布式资源数据间整合的有效实现。同时,利用在线业务系统,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分配与之相匹配的资源,有效避免产生数据孤岛。

3、云存储服务

云存储指的是通过网络技术、集群应用、分布式文件系统等相关功能,利用软件将存储在网络系统中的不同类型设备集合起来保持协同性,同时对外提供必要的数据存储与业务访问。这一系列过程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在该系统内,云存储就是将数据存储与管理作为中心内容的云计算服务系统。在分析云存储服务系统时,发现该系统的由存储层、基础管理层、访问层以及应用接口层组成。在资源共享与信息服务中,云存储服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云存储服务系统,既能保证系统信息存储的有效性,也能提高信息的存储率。与此同时,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云存储服务始终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云通信服务

云通信是以云计算模式的应用为基础的通信平台服务,在分析云通信原理时,发现不同的通信平台软件均集中于云端且能兼容互通。用户在使用时,只需登陆云通信平台,不需要再单独登陆其他软件。从当前的应用情况看,云通信具有的灵活部署促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通信分配与消费,已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总之,云通信服务在信息提供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平台开放化

作为基础平台,封闭架构带来不兼容性,无法支持异构虚拟机系统,也难以支撑开放合作的产业链需求。随着云计算时代的来临,虚拟化管理平台向开放平台架构转变,多种厂家的虚拟机可以在开放的平台架构下共存,不同的应用厂商可以基于开放平台架构使其应用不断的丰富。

2、连接协议标准化

目前有VMware的PCoIP,Citrix的ICA,微软的RDP等桌面虚拟化连接协议,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国内虚拟化软件公司―方物软件的FAP。多种连接协议在公有桌面云情况下,将带来终端兼容性的复杂化,终端将需要支持多种虚拟化客户端软件,对于嵌入式的云终端来说,限制了客户采购的选择性和替代性。未来桌面连接协议标准化之后,终端和云平台之间的广泛兼容性将会解决,从而形成良性的产业链结构。

3、公有云私有化

在公有云场景,政府/企业整体IT架构构建在公有云上,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也可以说,公有云的安全性没有得到解决,就无法推进企业IT架构转变为公有云模式。在公有云场景,需要提供类似于VPN的技术,把企业的IT架构变成叠加在公有云上的“私有云”,这样既享受了公有云的服务便利性,也使私有数据的安全性得当了保证。

4、虚拟化客户端硬件化

当前的桌面虚拟化和应用虚拟化技术对于富媒体的客户体验和传统的PC终端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其原因是对于富媒体,如:2D/3D/视频/Flash等都缺少硬件辅助虚拟化支持。随着虚拟化技术的逐渐成熟及广泛应用,终端芯片将会逐步加强对虚拟化的支持,从而通过硬件辅助处理来提升富媒体的用户体验。特别是对于PAD、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如果对虚拟化指令有较好的硬件辅助支持,将促使虚拟化技术在移动终端的落地。

五、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逐步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也在逐步深入。云计算时代是开放、共赢的时代,作为云计算基础架构的虚拟化技术,将会不断的有新的技术变革,逐步的增强开放性、安全性、兼容性以及用户体验。

篇(2)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云计算概念是2006年由美国谷歌的首席执行官提出的,并在美国多所著名学府中进行推广研究。它主要是一种以网络为依托的以付费的方式向使用人群提供其所需要的网络资源的方式。其原理主要是利用该系统有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这部分计算机上含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一优势,形成一个类似于互联网虚拟覆盖网,将大量资源进行共享,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在存储和计算系统中查找自己的信息。其优势在于运用此技术能使平台有更强的灵活性和明显的技术优越性。

1 云应用技术的现状

云应用技术从提出到发展才经历短短的几年,虽然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但毕竟实践经验不足,所以预期设计中强大的存储能力和超强的计算能力还处于研究方面,并没有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起来,因此目前云应用技术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不管是技术层面还是普及度都有待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21世纪终究是移动终端的天下,随着移动终端的智能化、移动宽带网络的普及等等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如资源的有限性、空间成本等。这时云应用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就在信息领域占有自己强有力的一席之地了,今后移动互联的发展绝对离不开云技术的应用。

2 云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人们对于云应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已经看到了它所拥有的强大优势,对其未来一定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毫不质疑。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云应用技术将逐步融入政府、企业以及个人,会慢慢的被整个社会所接受。那时候对于云应用的创新和个性化设计将达到一个新的要求。总的来说,云应用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易用性、运营管理提升、开放体系、移动互联网和动态整合几方面(见表1):

2.1 易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习惯在各种网络平台、移动终端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这时面对各种信息提供方,方便快捷是影响用户选择方向的重要因素。云计算的研发者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这一点,从用户操作界面到操作流程都做了精减,力争做到操作界面简洁,操作流程简单,完全是以提升用户使用满意度为重点开发对象的,坚持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各种需求,在市场占有利地位。

2.2 运营管理提升。每一种服务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盈利,云应用技术也并不例外。所以企业如果想要一直利于不败之地,首要任务就是提升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努力向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一切以用户满意度为前提,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用户满意了,我们的技术才有了盈利的可能。

2.3 开放体系。云应用系统要为广大用户所接受,那系统的开放性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求其必须是安全的并且是开放的系统。只有安全了,用户才会放心地去使用。这就需要云应用要不断创新改进云技术,目前云应用技术实践的先锋们也在不断公布相应的开放平台和注意每一个细节,让云应用系统尽可能的做到安全。而开放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每个人都变成创新者,用户使用体验反馈也可能成为一个改善的关键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不断提升改善自己。

2.4 移动互联网。云技术的出现,大大地加快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各种各样的移动终端都在为云端服务。云技术的创造者发现移动终端本身具备强大的发展潜力,也是目前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而云应用技术的发展不只是从技术上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成本上也体现了强大的优势。云应用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地对定价模式进行简单化也能很好地促进用户体验,没有人希望去购买商品的时候面对繁杂的价格计算公式,用户更希望看到的是自助式定价模式,而这种期望有望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改善。

2.5 动态整合。云应用技术的出现带来信息网络资源的一个重大变革,它正在无声息地对企业内部资源,乃至整个社会资源进行动态的整合。例如教育领域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同时,随着云应用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政府对电子政务办公的要求也必须与时俱进。它将带来又一次信息革命。

结语

虽然云计算才刚刚起步,其强大的存储功能和计算功能还没有被完成开发出来,但是其仅凭借易用性、开放性等优势就已经在现今网络平台表现出十分明显的优势了,越来越多地被各行各业所接受。它诠释了目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未来受重视的程度只会愈来愈高,它的前景只会越来越好。只要再给它一点时间,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云计算应用和创新模式,云应用技术的普及度也会越来越高,政府机构、学校、企业等也会逐渐加大投入和研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也会使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工作效率产生质变。

参考文献

篇(3)

1.引言

智能交通是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今天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到目前为止,它的发展经历了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物联网系统两个阶段。本文基于国家相继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促进物联网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时机,结合目前公路道路交通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指出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物联网系统之间的技术区别,以及在实际推广应用中对行业主管部门和用户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并根据物联网系统的下一步发展趋势,进行积极地应对。

2.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物联网系统的关系

智能交通是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采集、处理、、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运输参与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本质上是利用高科技使传统的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安全、节能、高效率。

智能交通系统的前身是智能车辆道路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从功能到信息的应用模式,即形成由上而下的信息采集应用模式,由基本独立的交通运输业务功能域需求推动应用,基于应用需求构建各自的信息采集渠道。

智能交通系统“功能->信息”采集及应用模式会导致四大弊端:(1)功能系统推广成本较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2)信息编码、通信接口标准不一,不能实现全国形成信息联网;(3)信息只是作为工具使用一次即作废,信息的潜在巨大资源价值没有挖掘利用;(4)交通运输要素信息的重复采集,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交通运输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目的是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最优化运行。具体来讲,交通运输物联网是基于RFID技术、传感网技术、泛在通信与网络等物联网技术,将交通要素唯一化接入互联网络,实现交通要素的互联互通,实时获取交通要素的运行状态和功能状况,通过实时仿真和决策,促使交通要素间的互动和协同运作,实现整个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最优化运行;同时利用对实时数据的运算处理,获取对社会大众有价值的交通运输信息,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化水平,推进行业纵深化发展。

交通运输物联网能有效建立“信息->功能”应用模式,即基于云计算的由下而上的信息资源开发应用模式。交通运输物联网的各个组成系统和各种功能都是基于标准化的交通运输信息标识、采集及存储开发的。实时、全面、准确的交通信息是实现交通运输智能化的关键,也是交通运输物联网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是交通运输物联网的灵魂。实际上,在许多系统中采集的大量信息除了用于生产运营业务管理外,同时还可以服务于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数据统计和大众信息服务。

从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统以及交通运输物联网三者的基本概念来看,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运输物联网都属于智能交通的范畴,它们都推动着交通运输的不断智能化,只是智能交通系统属于智能交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而交通运输物联网属于第二阶段。[1]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简单归纳如表1。

3.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物联网系统目前在高速公路ETC领域上的技术应用特点

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物联网系统在高速公路ETC领域里都得到了很大的应用和发展。目前国内的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从技术层面区分,主要分为两大派系,一类是基于DSRC技术为基础的5.8G有源电子终端现场业务交易系统,它属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典型应用技术代表;另一类是以RFID技术为基础的无源电子标签后台业务交易系统,它属于交通物联网的典型应用技术代表。

3.1 基于DSRC技术的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

车辆进入RSU主机射频区以后,车载OBU设备被激活唤醒。接着车载OBU设备响应RSU主机的交易指令,经过多次的业务交易指令,先后完成了车载OBU设备的身份认证和扣款交易,如果交易成功,由现场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系列控制,从而完成抬杆放行[2]。

现场的交易信息经过几天或者若干时间后,通过网络将交易信息上传给后台的数据库,进行存储,如图1所示。

3.2 基于RFID技术的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

车辆进入RSU主机射频区以后,RFID电子标签被激活唤醒,接着RSU主机接收RFID电子标签发射的ID后,通过网络传输传递给智能处理层,后台系统进行业务交易,先后完成RFID电子标签的身份认证和扣款交易,如果交易成功,由现场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系列控制,从而完成抬杆放行如图2所示。

3.3 两种技术系统的应用比对

这两种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的技术路线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如表2所示。

4.高速公路ETC领域上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包括中国,大力推动的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政策正在逐渐地深刻影响着高速公路ETC领域的技术应用,由此作为指导的行业管理部门和运营的高速公路运营单位需要进行相应地了解和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4.1 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应用设备的技术发展趋势是应用终端简单化,无源化和免维护,业务交易通过网络传输和云计算技术,在后成处理。作为在高速公路ETC应用而言,仅仅需要获取车辆的ID即可,通过日益发达的网络传输,借助云计算技术等强大的功能,不仅可以完成最基本的电子收费,而且可以完成其它更多的功能,从而使得运营部门和主管部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行业的发展上。

作为目前炒来炒去的“车车间”和“车路间”通讯,都是以专用的车载OBU设备为载体,这种技术路线就是发展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设备终端,而这不是交通行业信息化部门制定标准并推动技术的优势。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发展设备终端强大处理功能的技术路线,已经被“腾云(计算)驾物(联网)”的技术路线所取代。终端设备的发展趋势有以下特征:

A.显示屏折叠化,设备尺寸小型化

终端设备在不久的将来,显示屏会变得和计算机一样大,但是折叠的,这样设备将会小型化。

B.设备仅由RFID、显示屏和网络芯片三部分组成

设备具有一个代表自己身份的RFID,用手指在显示屏上完成所有的操作请求,通过网络芯片将请求通过网络传输以及云计算技术进行处理。

4.2 应对策略

目前越来越多的领域正在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的技术,因为这不仅是全球和国家推动的技术政策,确实也符合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带来的相应变化。高速公路ETC的技术应用也不例外,物联网系统逐步会取代目前的智能交通系统。那么如何适应这个过渡阶段,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哪?首先对于高速公路ETC的应用,可以考虑将以RFID为代表的物联网系统技术与以DSRC为代表的智能交通系统技术进行融合,及早进行准备,这样虽然每一个ETC收费口会增加3-5万元的RSU设备费用,但是却可以减少车载OBU的数目,让更多的车辆选用廉价的电子标签,从而让整个系统的费用迅速将下来。其次,对于“车车间”和“车路间”通讯,可以采用和工信部以及全国电子设备厂商合作的方式推动,将“车车间”和“车路间”的应用成为一个纯民间应用,激活民间的群智群力,这样才会像手机的发展一样,价格又低,功能又强,彻底摆脱由交通部门去发展信息产品的劣势。

5.结束语

交通运输物联网以面向交通要素的方式来实现整个交通运输领域物联,将整个交通系统看作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对象(旅客、货物)以及交通基础设施(道路、铁路、港口、机场、航线等)所构成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的功能交互构成了整个交通系统的功能域。高速公路ETC的技术发展趋势,也必然是按照这个思路和方向发展,从而提高高速公路安全监管及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4)

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67.31亿元,同比增长81.4%;从2010年起的未来三年内,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90%。云计算市场的蓬勃发展将给整体IT产业的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等技术已经兴起,而云计算技术与上述技术可谓一脉相成。云计算真正成为市场热点是从2008年开始的,这表明云计算技术已经找到了一个适合它的应用和商业模式。赛迪顾问股份公司电子信息与IT系统业务总监孙会峰归纳出云计算的五个典型特征:基础资源租用、按需弹性使用、透明资源访问、自动业务部署和开放公众服务。孙会峰表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点发展领域,云计算将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支柱领域之一,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将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加速培育。”

云计算已在中国落地,电信、金融、互联网及政府等行业已经开始积极部署云应用。孙会峰预测,未来云计算在中国将从局部应用扩展到大规模应用,超过50%的IDC将转向云计算,5年内云计算将成为基础架构的核心,可以支持N网融合。

云计算带来的改变

云计算主要有三种服务模式,包括SaaS、PaaS和IaaS。目前在中国,IaaS的应用最广泛,而PaaS的应用比较少。

IaaS的发展将给传统的硬件厂商带来冲击。硬件产品的销售对象将从终端用户逐渐转变为云计算服务商,而越来越多的云计算系统将构建在低成本的x86平台上,低成本、低功耗的产品将大行其道。IDC的业务模式也将发生改变,从以出租机柜为主转变为直接提供整体的IT服务。PaaS的兴起将大大缩短用户部署和使用云计算系统的周期,即使是个人用户也可以十分方便地在云计算平台上开发适合自己的软件。目前看来,SaaS应用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未来它将加速传统软件厂商向在线应用的转型。

面对席卷而来的云计算大潮,相关厂商应该如何应对呢?SAP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张侠表示:“为了更有效地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厂商应该深入了解企业内部的应用情况,构建云基础架构,采用共同创新的模式丰富云应用,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加速云计算的市场覆盖。”

云计算面临的挑战

篇(5)

一、云计算概述

(一)概念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计算方式提供给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共享的软件信息、资源。云计算简单的说就是由分布在互联网上的大型计算进行数据存储、运算,网上全体用户共享计算机软、硬件等计算资源,对数据资源实施配置、安装及维护等服务资源。

(二)应用原理及形式

通过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分布计算,不采用远程服务器及非本地计算机,实现将企业的资源切换至需要的应用上,依据需求进行计算机的访问和存储。这与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电厂集中供电模式相类似,这意味着计算能力可以作为商品像水电、煤气一般进行流通。不同的是,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

云计算的应用服务形式有三种:SaaS、PaaS、laaS。简单的说,SaaS是提供给用户访问应用的客户端或Web界面;PaaS是提供用户中间部署界面或数据库连接串或应用的部署管理界面;laaS则是提供用户远程的登陆中断界面(虚拟服务器)或Web Service接口(云存储)。

二、ERP发展概述

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ERP的发展理论由传统的四阶段论发展为五阶段论。传统的四阶段发展论认为,ERP最初的原型是20世纪40年展起来的物料需求管理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它是约瑟夫·奥利佛博士提出并总结出的,较好地解决了库存管理和生产控制中的难题,即按时按量得到所需要的物料,因此被称作基本的MRP。到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初,基本的MRP发展为闭环MRP,相比基本的MRP,闭环MRP理论增加了对能力的约束。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生产管理专家奥列弗·怀特提出了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为了与传统的物料需求管理MRP区分开,所以将其命名为MRP-II。MRP-II除了供应链管理之外,还集成了财务管理,便于企业更好地制定生产计划。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便是我们所熟知的ERP时代,企业资源规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Garter Group Inc.咨询公司于1990年提出,它与MRP-II相比最大的进步是与Internet的发展相结合,使企业信息管理更加高效。ERP发展五阶段理论则是在传统的这四个阶段之后,又加上了A ERP或者成为iERP阶段。即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基于Internet的ERP系统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与Internet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

三、ERP系统的局限性

虽然基于Internet的ERP系统相比较之前的MRP-II系统在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当前IT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内外部日常经营所接触到的数据和信息承爆炸式增长,面对海量数据和大数据,最初基于Internet B/S架构的ERP系统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不仅如此,它还具有以下几个局限:

(1)无法很好地支持电子商务。传统的基于Internet B/S架构的ERP软件系统虽然能够更好地集成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企业日常管理,但对电子商务的支持还显得十分不足。

(2)ERP软件系统缺少决策机制。当前的ERP软件系统只能完成企业经营信息化中的管理信息化,并不能完成决策的信息化。这是因为在当前信息爆炸的环境下,传统的ERP系统甚至都不能实现数据的时效性,更不用说在大数据和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分析和决策的信息化。

四、基于云计算的ERP系统

云计算技术自身所具有的超强计算能力和超低成本,以及节能环保的独特商业特性,让目前发展受限的ERP行业看到了希望。当前ERP系统不但花费高,成功率低,数据处理能力也渐渐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据IDC的统计,2011年已经有四分之一的企业积极向云计算演进,Gartner也预计云计算市场将于2013年增加到81亿美元,基于云计算的产业技术发展趋势日益凸显。

基于云计算的ERP系统不仅能够很好的支持电子商务,而且能够帮助企业高效处理其所面临的大数据和结构信息,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决策。除此之外,企业无需为了构建自身的ERP系统而花费巨资购买必要的硬件和基础设施,仅需通过向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交纳租金便可以使用计算能力超强的ERP系统服务。这使得ERP不再是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的专属,还让广大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成为了可能。

五、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成本低、耗能低,有效利用云计算技术优势,能够很好的解决ERP系统的局限性,使ERP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基于云计算的ERP系统是ERP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宫达伟.云计算技术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J].科技资讯,2012,(18).

篇(6)

2010年以来,APT攻击日益增多,震网、火焰等病毒肆虐。依据CNCERT数据统计,2012年我国被植入后门的网站有52324个,其中政府网站有3016个,较2011年月均分别增长了213.7%和93.1%。进入2013年以来:3月,朝鲜、韩国爆发网络安全战;5月,中国台湾、菲律宾相互进行网络攻击。

一系列安全事件凸显出了在云计算背景下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7)

物联网掀起投资热潮

网络安全服务市场前景广阔

物联网是当前最炙手可热的新兴产业之一。号称全球下一个万亿元级规模的新兴产业的物联网已被纳入中国政府的产业规划视野。而在资本市场上,与物联网有关的上市企业也受到热捧。

然而物联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表象并不能掩盖其将要遇到的众多问题。信息安全就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个。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指出,与传统网络相比,物联网发展带来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问题将更为突出,要强化安全意识,把安全放在首位,超前研究物联网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实际上,物联网与互联网有着本质的不同,物联网将实现“物网互联”,这不同于互联网的“人网互联”。物联网处理的是“物”,而互联网主要处理的是“文件”。这些特征决定了物联网规模更加庞大,网络环境更加复杂,网络信息安全要求更高。物联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已经暴露出了一些信息安全问题,如物联网设备的本地安全问题和在传输过程中端到端的安全问题等。信息安全正在告别传统的病毒感染、网站被黑及资源滥用等阶段,迈进一个更加复杂、严峻的新时期。

正是这样严峻的物联网信息安全形势,为网络安全服务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驱动力。中国各地在大力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加大对网络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采购成为大势所趋。与网络安全产品有关的软件支持与服务、网络产品支持与服务等细分领域的需求将明显增加。这就形成了网络安全服务市场的潜在需求,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已经逐渐显现。

网络安全服务市场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目前网络安全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基于传统的网络安全理念,缺乏针对物联网特征的网络安全服务。物联网本身所具有的高安全级别、高环境复杂性决定了相关厂商在为客户提供安全服务的时候必须突破种种技术瓶颈。但无论如何,物联网产业的崛起为网络安全服务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云计算产业风生水起

IaaS和公共云市场潜力巨大

“云计算”已经成为IT行业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流行词。“云计算”这个略带浪漫色彩的词汇为人们描述了“像用水电一样使用IT”的美好应用前景。在方便个人IT应用、削减中小企业IT成本、提高大企业IT运行效率方面,云计算具有极其诱人的优势。云计算在风靡全球的同时,也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纷纷对云计算产业进行密集调研,将其纳入产业规划的视野。

在如此诱人的产业提振政策下,各IT服务商蜂拥而至,纷纷抛出自己在云计算方面的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等,IBM等IT巨头已经与地方政府展开深入合作,建立区域性的云计算中心,力促云计算尽快在中国“落地”。

目前,在各地政府的推动下,中国公有云市场成长较快。多个省市联合主要IT厂商建立公共服务云平台。此外,由于IaaS代表云计算的技术发展趋势,未来的市场潜力也不能小觑。事实上,中国典型的IaaS和公共云市场已经进入了“概念落地”的实践阶段。

IaaS指架构即服务,提供给客户的是处理能力、存储、网络和其他基本的计算资源出租,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公共云则由云服务提供商运营,为最终用户提供从应用程序、软件运行环境,到物理基础设施等各种各样的IT资源。IaaS和公共云能够最大化地集约IT资源,提高IT资源利用效率,方便客户“即取即用”、“按需付费”。

IaaS和公共云市场的发展为IT服务商带来了巨大商机,云平台提供商、云系统集成商、云应用开发商、云服务运营商皆能从该市场觅得良机。IBM、Microsoft、HP、Google、Dell、Oracle等IT巨头已经在该市场的各环节布局。

综上所述,在将要制定中的“十二五”规划的积极促进下,云计算产业在中国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特色的新兴产业投资模式决定了公有云市场将持续成为云计算的热点,而云计算技术发展趋势则决定了IaaS将引领云计算的发展。IaaS和公共云作为新兴细分市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各IT服务厂商将在这些细分领域大显身手。

中国IT服务年会即将开幕

群英荟萃热议内需新机遇

篇(8)

Internet技术已经改变这个世界人们的生活方式。但随着人们对地理信息需求的增加,基于Internet地理数据,供全球用户查询、检索并提供GIS 服务的网络GIS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WebGIS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分布式计算技术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标识。网络GIS相对于传统GIS的优点重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更广泛的访问范围。(2)真正的信息共享。(3)与平台无关。(4)成本低廉不需要专业的GIS软件。(5)支持地理分布存储的多源数据。具备这么多优势的网络GIS将是GIS发展的主要方向,我们将迎来网络GIS的时代。

2.WebGIS现状

由于传统GIS的数据互操作性差,共享能力弱,分析能力有限,数据冗余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传统GIS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需求,使得GIS的推广受到很多的制约。但是网络GIS的出现使GIS大众化及空间数据的分享成为可能。这也使得网络GIS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迅速发展。

现在用的网络GIS是基于服务器端体系结构。它通过Internet来实现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换,这也意味着信息传递是全球性的,数据资源是分布的。它是分布式系统,客户机和服务器可以分布在不同地点和不同的计算机平台上。但随着网络GIS的发展三层及多层结构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三层客户服务器模型可以分为数据存储服务器,Web服务器和GIS功能中间插件和GIS客户端。扩展的多服务器技术也在WebGIS中得到一定的应用。网络GIS的安全机制也得到相应改善通过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技术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网上传输数据的安全性。

现在的网络GIS的主要应用系统有基于Autodesk MapGuide的互联网土地信息系统,基于Maplnfo MapXtreme的水利信息系统和基于ESRI ArcView IMS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可以提供的功能有空间数据,空间查询检索,空间数据的可视化,空间模型分析服务,Web资源的共享等。它是基于internet标准的分布式体系结构,服务范围广且与平台无关,成本低操作简单而且支持地理分布存储的多源数据。

3.当前WebGIS存在的问题

3.1 技术层面的缺陷

现在WebGS存在的技术性问题主要有一下两个方面:(1)网络带宽及硬件设备的限制,海量的空间信息数据的传输速度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服务要求,再加上WebGIS要处理大量的图形图像数据,使得访问WebGIS站点的速度越来越慢。(2)WebGIS有自己的运行平台和支撑环境,还无法完全做到数据共享、相互分工与合作,此外数据规模的扩大,数据的异构性,复杂性都导致了无法实现空间数据的跨平台访问,这也导致了大量空间数据的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2 实施和应用层面的缺陷

网络的安全,网络的CA认证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另外还有硬件的环境,是否有合理的备份方式,是否可以集群,可不可以进行双机容错来保障安全。除了以上这些网络环境和软件技术的多种多样性也是导致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复杂甚至难以实现和加大工作量的主要原因。在WebGIS的应用中一般会同时存在多个网络,如局域网,广域网和无线网以及Internet等,这些异构网络都都给WebGIS的实施和应用带来复杂性问题。

4.WebGIS的发展前景分析

4.1 大数据和云计算下的WebGIS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提出和发展也在悄悄的改变这网络GIS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将为网络GIS 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背景下网络GIS的发展方向将是可扩展的海量动态数据管理,多源数据的空间分析与挖掘,支持丰富的数据类型,支持大数据快速处理。在GIS领域,有必要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云地理信息系统,以便简化网络GIS应用程序部署和管理、降低网络GIS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网络GIS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的灵活性。

4.2 网格技术下的WebGIS

另外基于网格计算的新一代WebGIS网格可以称之为第三代互联网应用, 它是把整个互联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各种资源的全面共享。网格计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或专用网络把地理上分布的各基于网格计算的GIS平台, 能够分布式、协作化和智能化地处理地理信息, 特别适合用于解决涉及大量空间分析的问题, 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空间信息的网格化。

4.3 移动的GIS

手机等移动通信的普及也必将为GIS带来一次革新,如今,国内正掀起一股布局移动端的浪潮,移动成了越来越时髦的前缀,移动GIS也逐渐升温。移动定位,移动办公成为众多企业和个人的迫切需求。移动GIS就是以互联网为支撑,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终端的又一新技术热点。移动GIS摆脱了有线网络的限制和束缚,通过无线网络与服务器连接进行信息的交互。

总的来说未来WebGIS的发展将有下面3个规律:(1)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2)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集成将更加突出。(3)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将更加开放和面向社会用户。可以预计将来会有更多的应用构建于GIS之上成为地理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也必将朝多元化发展而且会更加细化,开放的集成模式也将代替传统的系统模式,数据的开放性也将使它更易与其他应用融合,在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未来网络GIS必将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背景下向具有存储,管理和处理海量空间数据能力和三维信息的可视化、移动服务及应用的方向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的网络GIS将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和更广的应用,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实现。

5 结语

网络GIS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用户还不能通过网络终端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较为复杂GIS空间分析,离商业化和实用化应用还有一定距离。但是不可否认地理信息系统从传统GIS到WebGIS实现了一次跨越,经过几年的发展,WebGIS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构造模型和实现方法。目前WebGIS正处在发生重大技术变革的前夕,随着地理信息用户的需求、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方法论的提高等,势必大大加速WebGIS普及应用的进程,最终真正实现大众化。

参考文献

1.尚武.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的现状及前景。地质通报,2006.4

2.张迪霞,陈红霞.WebGIS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测绘通报,2008.6

篇(9)

今年的微软技术节围绕着自然用户界面(NUI)和主动计算(computersthat act on your behalf)两大主题,集中体现了微软公司对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愿景,前者的目标是让未来计算能更智能地实践人类的行为(More likeus),而后者则是运用计算技术更多地为人类服务(Doing more for us)。

作为微软公司核心研发主题的自然用户界面(NUI),其宗旨是让用户能够综合地使用语音、触摸和手势等行为与计算机进行更自然的交互。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语音组的“能说会动的3D真人头像”技术就是其中一个典型项目。它可以为任何人定制新一代的3D真人Avatar头像,并通过调整相应参数自由控制头部动作及面部表情。这项技术是由语音组多年研究成果积累而成,有望在人机交互界面、多模态媒体的网络游戏和不同语言之间的口语互译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样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人机交互组的“所握即所得的数字笔”技术,展示了如何通过在数字笔上附加多点触摸和方向感应,识别用户握持笔的方式。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握持钢笔、画笔、素描铅笔、刀和圆规等工具的方法各不相同,而该技术使用户可以通过变换握持数字笔的方式来实现不同功能之间的切换,无需切换按钮,如同使用实际工具一样自然。

篇(10)

规模庞大、日益增长的客流和物流,需要铁路内部坚实的信息系统支撑,更需要适应当前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面对时代的变革和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需要,铁路信息化部门需要建设更高效灵活、部署简便、自主可控的IT基础设施架构,以支持向客户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线上购票和预订等网络服务。同时满足中国铁路总公司内部管理创新、业务创新和应用创新等对IT基础设施日益增长的需求,支撑企业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从过去生产计划型向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转变,借助云计算、数据分析、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不同类型的创新技术改造铁路传统业务。

顺应新兴IT技术发展趋势,落实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需要我们有新的IT建设与运维思路。传统的“烟囱式”IT基础设施建设模式难以适应快速增长的IT资源需求,昂贵的设备成本、复杂的异构运维、隔离的信息孤岛、高额的资源消耗让中国铁路IT建设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更无法满足中国铁路总公司面向未来的转型需要。中国铁路急需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IT基础设施架构,而兼具成本优势和弹性伸缩优势的云计算成为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不二选择。

目前,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不同类型的云服务不一而足,如何选择适合中国铁路实际需求的云计算平台架构,是摆在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者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云计算的关键基础是虚拟化技术,基于过去对虚拟化技术的技术储备和实践经验,2014年底,中国铁路信息技术中心决定研发基于OpenStack的开源云计算解决方案,由此,“铁信云”云管平台应运而生。铁信云由中国铁路信息技术中心组织建设和运维,并通过下属的北京中铁信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云途腾科技有限公司组成联合研发团队,为铁信云提供技术支持。

“当前,随着OpenStack开源云计算技术的逐步成熟,我们发现开源软件的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明朗。从刚开始,我们从对云计算、开放系统抱有怀疑态度,到慢慢认为可以尝试,到现在已经开始部署,这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我们认为这一切都是顺其自然:一个是企业自身存在需求,一个是当前IT发展的趋势,这两者正好走到了一个交汇点。”这是中国铁路信息技术中心技术支持部高明星部长在介绍铁路选择OpenStack开源云计算解决方案的背后考量。

“为了支撑铁总的项目,我们创新地与北京中铁信实施了联合研发的模式,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北京云途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OO吴凯介绍。铁信云的生产上线部署,作为项目技术支持团队的北京中铁信和云途腾联合攻克了很多难关。面对OpenStack复杂的模块组件带来的不稳定性和松耦合性,双方通过大量的测试、验证以获取更高级别的稳定、可靠性。同时,一期部署近800台服务器的庞大规模,超十万台虚拟机的正式生产上线前的规模化测试,也让双方积累了大量部署和运维的经验。此外,双方也借助广泛的研究和实践实现了统一的资源纳管和系统整合,帮助中国铁路总公司有效地实现了对原有IT资源的高效管理和有效利用。

“铁信云未来的部署不仅仅局限于中国铁路总公司这一级,而是有全国性的规划,仅靠一家公司或者某一个团队来支持全国性的运维无法实现。” 北京中铁信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广谦介绍:“对于OpenStack的部署和运维而言,我们研发的目的就是将实际部署和服务交付过程中的‘坑’填上,让OpenStack向自动化、简约化的方向发展。”对于OpenStack的后期运维,铁信云也规划部署了OMS系统,其中云途腾贡献了MagicStack模块以实现自动化联动,而北京中铁信则将大数据的底层架构引入到OMS系统,通过监控、日志分析来采集IT系统的数据源,结合大数据进行预测分析与告警。

作为OpenStack技术的推动者,英特尔作为提供底层硬件平台和软件优化的合作伙伴也参与了铁信云项目的部署和优化。“英特尔对于整个开源社区的支持方面一直力度都非常大,我们与英特尔合作了至少四五年的时间,他们对于很多前沿技术在开放系统中的使用方面投入了很多资源。一方面他们自身有很多研发,另外这些研究成果也比较慷慨的给类似我们这种创业公司或者前沿型的技术公司采用。”吴凯肯定了英特尔在开源社区和铁信云项目中作出的技术贡献。

截至目前,铁信云在中国铁路信息技术中心的2015公共信息处理平台扩容工程中开始部署应用,按照工程的设计规划,在铁信云IaaS平台上应部署包括铁路客运、货运、调度、机务和公共基础平台五大类共计15个应用,目前应用迁移和部署正在进行中。

作为全球领先的IT企业,在云计算领域,英特尔一直致力于携手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以OpenStack等开源技术,推动企业客户搭建灵活高效、负载均衡、运维简便、成本低廉的云计算平台。“就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软件定义存储等技术而言,英特尔与中国合作伙伴有共同、深入的展望。”

英特尔中国云计算战略总监陈绪博士表示:“我们相信,铁信云在中国铁路信息技术中心成功的应用部署经验,将为更多公司与相关行业提供参考。我们也期望,未来,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大型国企的大型数据中心的规划过程中,我们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能够帮助确保整个项目从架构上、从实施上不会遇到任何困扰,同时还体现一定的前瞻性。”

相关链接

北京中铁信公司和北京云途腾公司采用OpenStack等开源软件联合研发的私有云产品SRCloud OS/T2Cloud OS,目前已完成了一期规模化部署。北京中铁信是中国铁路信息技术中心的下属企业,为铁路等行业提供IT服务。云途腾则是国内知名的云平台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是国内OpenStack资深玩家,并在1年内完成两轮人民币融资。铁信云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为铁路及相关行业的IT基础设施建设服务。

选择OpenStack的原因是什么?北京中铁信公司副总经理饶伟说,在最初做选型的时候,“软硬件分离”、“自主可控”是明_的设计要求。开源软件的自主可控还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选择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自主可控,代码可审计

上一篇: 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下一篇: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