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28: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土木工程市场前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土木工程建筑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然而,土木工程作为传统产业,改造与提升的任务十分艰巨。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土木工程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也是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土木工程面临信息时代的挑战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土木工程伴随着人类文明走过了几千年,每一次技术革命都给土木工程带来巨大变革,从手提肩挑到机械化,直至现代的自动控制、电子计算机技术,土木工程的管理、设计、施工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涵义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动企业团队的重组及施工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
2 土木工程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领导先要构建土木工程信息化发展框架,打破传统的思维观念,只要观念有了变化,思想方式的转变,就能带动整个行业的突破性改变。土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土木工程信息网络的发展,整个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一是土木工程信息网,另一方面也是土木信息的传播媒介;二是土木工程信息接收终端,其基本功能是工程人员可通过它随时与土木工程信息网进行信息交换,获取技术支持;三是土木工程信息的网络传输标准,一方面是保证不同土木工程信息网之间、信息网与接收终端之间能够顺畅地进行信息交换,另一方面保证土木工程信息可与中国电讯移动通讯网络相兼容;四是信息土木集成与交互系统,信息土木集成与交互系统由一系列大型程序组成,不同的土木信息制造商通过该平台可以准确、方便地向工程界提供合乎标准的各类信息,同时使信息通过该平台进行传输是按照土木工程信息的网络传输标准开发的能进行土木工程信息整合、传播的软件平台。
3 发展土木工程信息化途径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
4 土木工程信息化面临的实际问题
我国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建设信息化的土木工程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土木工程的实际设计施工中必须与一个人的经历、专业、悟性等均有关系,流动性大又要求土木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现场分析、解决问题的手段和能力指导工程建设,但由于信息无法共享,这些经验数据往往难以对其他类似工程发挥有效的借鉴作用;土木工程量大面广的特点则说明上述这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将会直接推动土木工程行业的整体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②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土木工程的建设科技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有效地使先进地区的建设科技水平迅速传播,带动落后地区建设水平的提高,必将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③从工程质量的角度分析就土木工程行业而言,其本身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我国现如今的土木工程建设,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就土木工程行业而言,其整体发展水平仍比较低,处于粗放型的工作模式,由此所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而出问题的工程面又很广,且以中小工程居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一类的报道,几层高的房子建好没几天就出现裂缝,新铺的路面过不了多久就出现凹陷,如此等等。从技术的层面讲,产生这种问题与从业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低有很大关系,因此如何有效地整体提高土木工程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5 土木工程信息化实施构架
关于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整体实施,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搭建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平台,即土木工程信息网的构建和土木信息移动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二是进行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研究,即进行信息土木集成与交互系统的研究;三是进行土木工程信息化的示范工程建设,由点到面,总结经验,推动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整体实现。
6 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安全控制
在施工的全过程,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的缺陷,确保没有危险,不出事故,不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要确保不会出现安全隐患,消除施工中的人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项目的安全控制目标应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管理体系内进行分解,然后制定责任制度,实现责任安全目标。最后还要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现场施工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建项目工地各项基础设施的不完备性等因素,开发出具备工程拍照摄影、现场办公、资料记录、储存、CAD图纸绘制、技术信息查询、即时通讯、交流等功能的、完全适合现场施工各项工作的手持信息终端。信息化管理不仅满足了施工现场工作的特殊需要,而且对促进各项新技术的应用,更好地保证建设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和技术要素的实施,方便工程监督与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土木工程信息化无论是对工程管理还是工程施工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我国土木工程产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土木工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扩散提高了企业的装备水平,改进了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降低了传统土木工程对资源的消耗,进而促进了传统土木工程产业的技术改造,实现传统土木工程产业结构调整的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土木工程信息化使得我国比以前更容易引进和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开发成果,采用新的生产工艺,从而实现跨越式的技术进步;在企业管理上,土木工程信息化加速了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在宏观及微观上管理模式的创新,信息化及信息技术的扩散改变了传统的管理及组织模式,推动了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了管理上的跨越式发展。②对土木工程的每一位从业人员来说,土木工程信息化通过及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极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设计、施工、监理等不仅仅是工作手段的变化,它必将深刻影响土木工程从业人员的工作形式和思维方式,使土木工程管理与技术人员与时俱进,在信息时代更好的发挥创造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③土木信息化对信息时代土木工程应该怎么做指出了一个方向,也将形成土木信息化这样一个新产业。土木工程信息化将彻底解决土木工程中长期以来生产效率低下,信息散乱不系统,知识资源不能共享等影响土木工程建设水平的瓶颈问题,大大提高土木行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而这一新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也势必吸引土木工程界和信息产业界等各界人士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潘猛主编.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08-01.
高职土木工程类专业包括铁道工程、公路工程、水利工程、工民建等各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都是面向土建类的施工企业,从事工程施工技术、测量、绘图、预算等基础性的工作。大多数工科类高职院校都有培养该类毕业生的专业,毕业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些学校的授课体系基本相同,培养的应用能力也基本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目前的就业市场前景如何,培养的学生如何适应市场需求以及如何提高就业率,是这类学校的头等大事。所以,有土木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院校必须深人了解市场,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就业指导,实现“出口”畅通。
国内国际基建市场形势
铁路建设2004年1月,国务院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6年铁道部又通过了《铁路“十一五”规划》,明确了铁路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铁路“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国铁路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建设新线1.7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复线8ooc)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万公里;到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复线、电气化率均达到45%以上,快速客运网总规模达到2万公里以上,煤炭通道总能力达到18亿吨,西部路网总规模达到3.5万公里,形成覆盖全国的集装箱运输系统。该《规划》还确定了铁路发展的六项重点任务,其中一项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路”战略,以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
公路建设2004年底,国务院通过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该规划确定未来2030年内,高速公路网将连接起所有省会级城市、计划单列市、83%具有50万以上城镇人口的大城市和74%具有20万以上城镇人口的中等城市,总规模约8.5万公里。目前已建成2.9万公里,在建1.6万公里,待建4万公里,分别占总里程的34% , 19%和47%。待建里程中,东部地区为0.8万公里,中部地区为1.1万公里,西部地区为2.1万公里,建设任务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建设任务相当繁重。建成这个系统大约需要30年。交通部印发的《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是: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3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45万公里,县乡公路180万公里。具备通达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公路,95%的乡镇、8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海外工程日益增多目前,我国承揽的非洲、南亚、东南亚等国的铁路、公路工程也日益增多,许多单位专门成立了海外公司,其中以中铁海外工程公司为最大,应该说这些单位的用人需求是比较大的。
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现在国内许多城市的道路建设都在向着构建城市快速干道、规划“XX城市X小时都市交通圈”的方向发展,目前在建或规划建设地铁的城市多达数十个,一般具有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造价高等特点,这些都是潜在的就业市场。
当前就业市场分析
就业潜力较大近期笔者走访了中铁、中铁建、中建、中交系统等部分单位。根据用人单位的介绍,目前整体来说缺乏人才,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包括测量、绘图、实验、公路检测、高速铁路、地铁施工等方面的技术人员相当缺乏,尤其缺乏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新的就业市场逐渐开放目前,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房建工程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市场全部开放,凡是有资质的企业都可以承揽相应的工程,中铁系统、中交系统、中建系统、中国水利水电系统以及地方建筑企业不断进人铁路、公路、房建等各个领域的建设,所占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例如,中建八局承揽了吉林省全部高速铁路的建设工程,上海四建在上海地铁项目中也占有一定比例等。这些都是潜在着的新就业市场。各单位招聘人才的数额也逐渐增加,例如中铁、中建系统所属的工程局每年计划招聘人数都在1000人左右,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达80%左右的比例。
民营、私营、三资企业力量逐渐扩大目前我国的民营、私营、屯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这些新兴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人才,尤其是具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因此,他们一直不断地从一些国有单位“挖人”,这一事实从国有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中不难看出。
用人单位的用人政策日趋务实据用人单位介绍,从现场需要看,专科生、高职生比较容易适应现场,而且务实、留得住,有利于施工队伍的稳定。用人单位没有盲目地将人才层次定得很高,用人单位的用人观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变得更加切合实际。
高职院校就业对策
(一)调整教学计划,努力适应市场需求
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应该是宽基础、强技能。同时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修改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使其培养的学生“型号”更加适应市场需要。例如,现在有些土木类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取消了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增加了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实用性的计算机实际操作的有关内容,如办公软件以及同工程施工有关的计算软件等教学内容。
调整专业设置,可以按照工程大类设置专业,分方向制定教学计划。例如,道桥专业可以设置道桥方向、公路隧道方向、公路与城市道路方向、基础(路基路面)工程方向、道桥测量技术、道桥维修与养护技术等;铁道工程专业可以分为铁道维修与养护、城市轻轨与地下铁道、高速铁路、基础工程等方向,建筑工程可以分为给排水方向、装饰工程、结构工程等。
(二)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教育学生理性确定就业期望值2006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公布了《2006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薪酬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北京高校2006届毕业生的平均起点工资为2262.31元,其中,近三分之二毕业生的起点工资在2000元以下,近四分之一毕业生的起点工资在1000元以下。结合近几年就业市场分析,可看出用人单位的用人政策在不断调整,有些用人单位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例如,前两年本科生就可以轻松进人的单位,现在即使研究生毕业也很难进人了;相应地,各单位对本科生、高职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前部分单位曾经给予研究生、本科生的就业优惠政策,现在要么降低,要么取消,而与此对应的是,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供大于求。面临以上情况,各院校必须教育学生降低就业期望值,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就业现实。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目前对毕业生最有吸引力的还是国有企业,尤其是由原来行业主管划转到地方管理的学校的学生,他们的传统和固有观念是本校原系统的各单位都是靠得住、效益好的,而对其他国有企业不感兴趣,对民营和私企更是不屑一顾。学生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一是学生不了解就业市场,二是许多学校多年来的就业惯性所致。各高职院校都有各自传统的、固定的“客户”,而对一些新的领域不认可。因此要帮助学生了解市场行情,教育他们树立新的就业观。事实上.现在民营、私企不仅工资待遇不低,而且同样有保障机制,例如有些单位明确提出代缴三金、保险等费用,与国有企业并无多少差别,相反,有些国有企业却因地域限制不能解决户口等问题,限制了用人需求。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各单位都建立了淘汰机制,对新招聘的毕业生先行试用一年。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吃苦耐劳、适应现场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这样才能稳得住,干得好,才能够打好基础。
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目前,凡国内的工科院校,几乎都有土木工程、道桥、测量等专业的毕业生。企业在选择哪所学校毕业生的问题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一方面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要树立品牌,取得用人单位的长期认可。
2005年夏天,赵军正式加盟德同资本并担任主管合伙人。
赵军对工作的态度不是一般的热情。据熟悉他的朋友介绍,“如果你这会儿硬要拉他出去放松一下,没准儿他还会担心因此而错过了看一个好项目。”
“我本人比较关注清洁能源、消费、医疗、制造业这四大领域,看成长期的项目会更多一些。”赵军表示,“其实做投资和打高尔夫比较像,当你彻底摸清了那些套路,就比较容易出效果。比如选企业无外乎看创业团队、市场前景、核心技术或者说行业门槛等要素,但也许不同的投资人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从赵军的观点来看,人的因素绝对是放在第一位的。“不过对人做判断没有一个可参考的标准,会比较难;但看市场就不一样了,因为企业的产品、服务都需要经过市场才能验定,市场是有标准的。”
对人的看重也缘自赵军的一次投资。“2001年的时候,我们曾投资了一家做软交换机技术的企业,其主要创始团队都是从朗讯出来的,技术做得相当不错。但最终这家企业还是被湮没在行业中,问题就主要出在团队环节。”
作者简介:沈艳丽(1969-),女,沈阳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工程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2.2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2-63-02
一、问题的提出
工程管理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开设不足 15 年,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故国内大部分工科院校都设有工管专业。分为工程技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建设管理、房地产经营及物业管理 5 个专业方向。相关高校都是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战略的需要,在上述 5 个方向中选择一至两个方向,并依此确定该专业的主学科归属与办学设置,或偏重于管理或偏重于技术,进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方向。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工管专业是以管理学研究而誉满全国的品牌专业;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工管专业都是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型管理专业;而东北财经大学的“投资工程建设管理学院”则是培养工程投资与造价管理的高端人才基地。
依据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市场服务的宗旨,着眼于弥补电力工程建设中估价、施工及管理人才缺口,结合沈阳工程学院在经济学、管理学、电力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工程管理专业设电力工程建设方向。
二、电力工程建设专业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养要求
沈阳工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以工程教育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和未来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根据市场调研以及沈阳工程学院的定位,学院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手段,面向电力工程等工程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相关领域,从事项目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突出工程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过程;突出“产、学、研”结合的育人特色;突出具有创业和创新人才潜质的能力培养。也就是说,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充分考虑行业和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和电力建设行业发展调整专业方向,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电力行业和区域经济。
三、电力工程建设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
1、根据人才市场对同时具有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突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方向专业特色,在开设电力工程基础、动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工程技术类课程。开设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主要有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电力生产实习、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电力设备概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电力工程实训等课程。按照职业能力的要求,从职业资格认证角度增设了造价师方向,并结合注册造价师的考试科目,合理地安排了课程,增加岗位适应能力。
培养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应用型本科课程设置中至关重要。其中专业课基础实训课设置了工程测量实训、工程结构实训、工程估价实训和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并强化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实训、工程概预算软件实训、工程项目沙盘模拟实训,利用学院的优势学科的基础实验室优势,加大教学实践环节力度。如: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增加电力工程实训、发电厂动力设备实训等实训环节。实践环节中的毕业设计:安排学生到沈阳工程学院基建项目、校外实习基地的电建施工项目等建设单位参与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等实际工作,并结合所参与的实习项目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专业设置采用“教学阶段—课程平台—能力训练”模式。我们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参考了同类学校的培养计划,本着优化结构、保障重点和突出人才特色的原则,经过科学分析制定了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分为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这3个阶段。各个阶段根据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规律,按公共基础课管理基础系列课土木工程系列课专业课电力建设专业方向课的顺序,设置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系列课程平台。每个课程平台又与一个或若干个能力训练模块相对应,着重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工程技术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执业技能训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按照相互衔接、相互渗透、顺序进行、整体推进的态势组织教学,全过程地培养学生能力。
向社会用户开放共享高校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设备,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教技厅〔2015〕4号)的决策部署,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为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服务,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的重要手段。
实验中心服务转型目标
一般本科和高职院校,往往是以建设应用性大学为办学目标,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各类实验室,而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普遍不高。提高院校实验中心的对外服务水平,关系到我国创新转型的重大国家战略,保障大众创业者和中小企业的研发有便捷的实验室资源,但需要整合已有的资源,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提高高校实验室人员对外服务的积极性。所以,改革是一般高校实验中心服务转型的必由之路。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下称宁波理工)是国内最具实力的独立学院,办学十多年来在科研和社会服务上均取得了快速发展。拥有配套设施先进齐全的教学与实验楼群,投入1.9亿元建成8个实验中心,各类高标准实验室55个,部分仪器设备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准。目前在各个实验室已经建立起一支技术力量较强,专业、职称、年龄、学历等结构合理的实验人才专职队伍,积累了一定的科研测试和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和经验。但在实验中心服务转型的过程中,怎样理顺实验中心与学校和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怎样理顺社会需求与学校自身科研压力之间的矛盾,怎样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与运营机制,面临与其他一般高校相同的问题。
高校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同时还可以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各类服务收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政府要求高校开放实验室资源的指导思路下,宁波理工梳理了已有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情况,通过建立校级实验中心等方式,理顺运行管理模式,完善激励和评价机制,建立学校实体公共服务平台对科研仪器设备进行集中预约管理,探索联合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科研设施及仪器设备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学校还应充分利用宁波市政府“科技创新券”等优惠政策,调动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开放和共享的积极性,切实提高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对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特别是单台(套)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均纳入开放共享范围,提供开放共享服务。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实验中心对学校现有在各二级学院的分析测试与实验室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建立有偿使用服务机制,为科研测试项目提供服务;并积极申报相关分析检测资质,为开展分析测试等市场提供基本工作条件;同时积极开拓与承揽分析测试与检测加工服务项目,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后,建立和完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科研测试与工程试验检测平台,并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和服务平台,对科研仪器设备进行集中预约管理,实现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管理、服务、监督、评价的有机衔接。
市场前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府对高校开放实验室资源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但是社会是否需要高校开放实验室资源?或者是否希望不同的开放模式?高校对外开放实验室资源后,怎样为社会和企业服务中实现盈利,在尽量减少国家补贴的背景下实现了自我盈利才是高校、企业和政府多方共赢的选择。
通过对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市场情况、现有的人力和设备资源等方面分析,宁波理工实验中心的市场前景有一定的基础。以土木工程实验分中心和生化工程实验中心为例,国家“十三五”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宁波是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其已列入到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中,是宁波市“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宁波市在“十三五”期间,在土建工程领域,将要进行大量的土木工程建设及改造,如宁波轨道交通与城际铁路建设、“三江”高架建设、道路桥梁与城市基础工程建设、高速公路、机场港口扩建、海洋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工程等。在生化领域,宁波成立了宁波生物产业园,包括宁波生命健康科技城和宁波生物产业基地。其中,宁波生命健康科技城(研发总部),总占地面积280亩,宁波生物产业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3535亩,引进了体外诊断、生物技术药物、创新药物、研发试剂、新型疫苗、医疗器械、现代生物制造相关企业约600家,产值近10亿元。该领域中绝大多数中小型科技创新型企业并没有配备专业的研发实验室,对分析、检测的需求是刚性需求。而开放各级实验中心资源,可以大幅度的满足这些市场的客观需求,为本地企业节省大量的科研成本。
组织架构与运营机制
组织结构与运营 传统的高校实验中心组织架构采用实验中心主任为首,下设多个科技研发团队的简单模式。绝大多数实验室人员为国家事业编制,少部分人员为企业编制。这种编制可以满足高校实验中心的传统职能,即主要满足本校学生教学和教师团队进行科学研究的简单需求。而实验中心一旦同时开展对外服务后,服务对象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不但需要有条不紊的完成校内工作,还需要直接面向社会、企业、个人、创业创新团队的不同分析测试需求,甚至还需要担负起指导或辅导创业创新团队进行科研探索的任务,原有的组织架构和运营必须进行较大的改变,因为这不但涉及到实验中心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也涉及每个人的责任、义务和利益激励问题,成为了高校实验中心服务转型过程中的改革重心。
宁波理工为了把学校对外服务做到实处,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做了大量调研基础上,为加强和规范实验中心对外服务的运营管理,保障实验中心的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将实验中心对外服务部分纳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管理和经营。实验中心实行两级组织结构,下设不同的实验分中心,包括土木建筑工程实验分中心、生物与化学工程实验分中心、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分中心和机电与能源工程实验分中心等。
实验中心设主任1人和副主任若干人,中心主任、副主任及其他相应的高管人员组成测试中心运营管理班子。为了发展壮大对外服务业务并消除实验人员顾虑,学校提出三年过渡期来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保护。实验中心的管理和业务专职人员由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聘用和管理。三年过渡期的实验分中心的专职人员由测试中心和测试分中心共同管理,过渡期满后由测试中心直接管理。由组织人事部门讨论完成了实验技术岗位分类和绩效工资核定办法。学校事业编制的专职人员按照学校制定的相关配套人事政策进行分类管理,外聘专职人员依照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实验中心负责仪器设备有偿使用服务的组织实施工作,建立公共科研测试与工程试验检测平台,为校内外提供有偿分析测试与检测服务,负责仪器设备有偿服务收费标准的审核及相关业务的财务管理。实验中心按市场化进行管理运作,对仪器设备和实验室资源实行有偿收费服务,对资质、财务、专职人员统一运营和管理,分析测试分中心在仪器设备、业务人员和服务项目上相对独立运行。并对外申报和维护分析测试中心资质,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个人资质进行统一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第一,分析检测资质问题。要实现学校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的市场化运转,就需要以二级学院为依托的各实验中心具有相应的计量认证和专项试验资质,在现有条件下,这对于非独立法人机构的各实验中心是难以办到的。而成立的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营范围涉及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测试与风险评估,质检技术服务,工程测量勘察,环境保护监测,新材料、节能试验与评估,能源清洁利用与节能技术,机电与能源专业的试验检测及加工服务,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试验检测,生物与化学工程专业的试验检测等,这为申报计量认证和专项检测资质奠定了基础。
通过创新管理运作模式,经学校授权,由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利用学校实验中心下属实验室资源开展有偿使用服务工作,建立科研测试与试验检测等有偿服务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申报相关资质,并进行统一运营和管理维护。这样既能加强和规范学校实验仪器设备的分析测试和加工服务工作,促进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和使用率,提升科研测试和试验检测能力与水平;又能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室的场地、设备、人员等资源优势,并逐渐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宁波地区成立较早的宁波工程学院建工试验室在市场化服务中同样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和效益,说明为加强对外社会服务而建立新型组织架构与运营机制的实验中心既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有关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政策形势所迫,又是学校开源节流、逐步使实验室的对外服务工作走向市场化的必由之路。
进入实验中心(分中心)的科研实验教师,均为事业编制人员,不符合申报资质的人员条件。分析测试中心需要另行招聘企业编制的、各专业各级职称的试验技术人员,需不少的用工成本。申报相关资质,对于设备的归属有明确要求。目前所有的设备归属于学校资产,所以设备的资产问题需要进行技术层面的探讨和操作,需要学校协调关系和建立对应的公司设备管理台账。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验室资源的对外服务,政府也应该理解高校实验室资源有别于其他企业机构性质的实验室资源,建立新的适用于高校的资质认证途径。
第二,行业壁垒。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行业检测机构,这些检测单位针对本行业的检测仪器非常全,项目认证都有针对性。行业检测基本都是标准检测,而有些单位的标准检测只认可行业内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大专院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非标准检测方面,但非标检测项目分散,项目认证非常困难,而且没有规模性,检测成本高。
第三,计量认证。因为计量认证法规定每类产品检测都需计量认证,而学校面对的客户千变万化,需要非常多的计量认证项目,计量认证费用大,不利于对外分析测试服务工作的开展。这需要学校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
第四,仪器陈旧。由于分析测试科技进步得非常快,建校初投入购买的有些仪器面对现在的检测市场已显得没有优势。这些分析仪器即将进入淘汰换代和问题不断阶段。这可以采取和企业共建实验室,通过政府部门支持增加新型仪器设备,引入社会资本的投入购买和运营高精尖大型仪器设备。
结束语
对于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实验中心资源,从原来提供教学和少量科研的服务向对外提供地方产业服务转型,遇到的难题是较多的,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宁波理工在进行实验中心对外服务转型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也深刻的理解了只有不断的改革,才可以维持实验中心的稳定运行,才可以真正落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等精神,为地方产业的转型,为大学教育创新创业贡献智慧。
参考文献
[1]樊红日,张立颖,李健.关于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2( 23).
[2]丁颖,王立.注重文科实验室建设,促进人文社科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03).
[3]张春荣.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设备功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06).
[4]鲁成伟,施宙.强化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资产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9).
[5]王志强,姜旭东,周健生,秦凤志.高校大型实验室基础建设管理工作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 21).
[6]韩霞,韩润萍,刘勇.开放实验室是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有效途径[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7]刘桂艳,张喜刚.高校实验室危险仪器设备安全管理规范化研究[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
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与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休戚相关,特别是随着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中国加入WTO,中国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对各类专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工程管理高级人才将有不断增长的需求。
所谓工程管理是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有效的利用资源,对于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可以说它不仅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也是一门管理型学科。一般来说,工程管理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分工明细,对于工程学这种复杂的学科来说,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仅仅要技术过硬,还要有专业的管理才能,单纯具有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为了适应社会的瞬息万变,从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人才,满足了社会对于这种人才的需求。
1工程管理专业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1.1工程管理专业的多样性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多样性的专业,它涉及的科目繁多,可以说,从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学生,都是复合型人才,他们所掌握的不仅仅是工程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为了应试考取证书的生硬知识,更多的是涉及沟通、管理、经济等多样化的知识,这些知识只有在通过实践,长期的投入学习才可能抓住其精髓。就学科分类而言,目前也有专家认为,将工程管理的“工程”仅限定为土木建设工程管理违反国际惯例,不符合全世界和中国工程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土木建设工程只是许多工程领域中的一个。工程管理的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土木建设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应该包括范围更广的其他学科,这正表现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多样性:
(1)由于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明确,社会生产职能越来越精细,隔行如隔山的情形越来越普遍;而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产越来越要求复合型的人才,即常说的T型人才。单纯的具有管理技能,或者是单纯的具有工程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同学,正是T型人才的典范,他们懂技术,又懂得管理,恰好适合社会所需。也可以说,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艺术,它将多门学科加以柔和伸展,变为了一个完整独创性强的多样性学科。
(2)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还会接受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基本素质训练,打好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外语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坚实基础。
1.2工程管理专业的综合性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工程管理专业只是单纯的管理型学科,也有一部分人觉得,工程管理学科培养就是工程类技术人才,其实两种都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部分,不同的是,工程管理专业将两种人才的培养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不仅让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人才具有先进的技术、理念,还具备了一定高度的管理才能,这也表现出了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
在这门专业的学习中,应明白一个基本的等式就是“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当然决不是简单的相加,而应当掌握几个基本的技能:首先是掌握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其次是要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关的经济理论;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从事工程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拥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能力;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要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从上述两个特点来看,工程管理专业的复杂性显而易见,工程专业和管理科学专业本身都是极其复杂难懂的学科,将这两种学科融合,加以调整,变为一个集合了管理和技术的独立学科,不仅对于开办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老师、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个挑战也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与发展展望
工程管理不仅是一门技术性学科,也是一种管理型学科,各大高校顺应社会的需求所开展的工程管理专业,巧妙的将经济管理学科和工程类学科结合在一起,使得原本单纯只注重技术,或者只注重管理的专业变为了一个于技术可以去前线工作,于管理可以做出决策支持的专业,不仅相连性强而且更加大了专业的实践性和考核性,让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学生成为了为社会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2.1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
(1)工程管理专业是一种系统性管理专业,为了实现复合型专业的唯一目标,工程管理专业将各个学科排序集成为一系列对此专业有用,并且可以实践的学科目录,让各个学科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知识更加全面,更容易记忆;
(2)工程管理专业十分注重工程技术的学习,工程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固定露天性等特点,决定了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对人、财、物以及时间性、空间性和整体性加以关注,而这些都基于工程技术的基础,因此在学科上开展了许多作图、工业制作,建筑工程等科目,以加强此专业的技术教学;
(3)工程管理专业中的许多学科,还具有极强的专业叉学科,例如建筑技术经济学、工程估价余成本规划等,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专业的综合型学科,其不仅涉及本身工程专业的技术性还设计了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学习。
(4)工程管理专业是一种具有着特定目标,资源和时间限制以及复杂建筑工程背景的一次性管理学科,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到的只是只可以作为今后工作的指导和引导正确工作道路的方针,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历练和学习。
2.2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可以说是如火如荼,相当多的工程建设案例的成功,让我国在工程建设上的造诣越来越深。虽然在工程建设上还存在一些至今无法回避和改变的问题,可是近年来工程建设的快速成长,已经说明了我国在建设工程的前景非常的乐观,这与越来越多的工程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出现息息相关。
在未来,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工程建设量会不断扩大,包括城市基础建设在内的大量工程建设会陆续涌出,届时将需要更多的技术和管理型双向人才,而各大高校开设的工程管理专业,也恰到好处的迎合了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将会经历建设工程上的优胜劣汰,不断的提高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水平和管理质量。
所以,现在看来,工程管理学科在外来的时间里不仅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也会具有更多的挑战,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和学校实践活动的质量都有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于工程管理专业走出来的学生,也多了许多管理类、技术类的要求,他们不仅仅只是能够考取证书,顺利毕业,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快融入国内工程建设氛围,积极为我国工程建设作出有见地性的策略。
3结束语
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初,工程管理专业的刚刚启蒙,至今,国内的建筑工程行业已经发展到了基本成熟的时期,可以说越来越成熟。对于正在走向完美的建筑工程行业来说,还存在着很多弊端和问题,需要加以发掘和改正,为了将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推向另一个新高,让我国的工程行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各大高校中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便将会是我国今后建筑工程行业的顶梁柱。
参考文献:
光纤传感器的基本构成和组成原理光纤传感器主要由光源、光纤与探测器3部分组成,光源发出的光耦合进光纤,经光纤进入调制区,在调治区内,外界被测参数作用于进入调区内的光信号,是其光学性质如光的强度、相位、偏振态、波长等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的信号光,再经过光纤送入光探测器而获得被测参数,光纤传感器中的光纤通常由纤芯、包层、树脂涂层和塑料护套组成,纤芯和包层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树脂涂层对光纤起保护作用,光纤按材料组成分为玻璃光纤和塑料光纤;按光纤纤芯和包层折射率的分布可分为阶跃折射率型光纤和梯度折射率光纤两种。光纤能够约束引导光波在其内部或表面附近沿轴线方向向前传播,具有感测和传输的双重功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智能材料。
2. 光纤传感器的类型及特点光纤传感器的类型很多,按光纤传感器中光纤的作用可分为传感型和传光型两种类型。
传感型光纤传感器又称为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主要使用单模光纤,光纤不仅起传光作用,同时又是敏感元件,它利用光纤本身的传输特性经被测物理量作用而发生变化的特点,使光波传导的属性(振幅、相位、频率、偏振)被调制。因此,这一类光纤传感器又分为光强调制型,偏振态调制型和波长调制型等几种。对于传感型光纤传感器,由于光纤本身是敏感元件,因此加长光纤的长度可以得到很高的灵敏度。
传光型光纤传感器又称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它是将经过被测对象所调制的光信号输入光纤后,通过在输出段进行光信号处理而进行测量的。在这类传感器中,光纤仅作为传光元件,必须附加能够对光纤所传递的光进行调治的敏感元件才能组成传感元件。
3.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光纤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重要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可以安全有效地在恶劣环境中使用,解决了许多行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的技术难题,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 城市建设中桥梁、大坝、油田等的干涉陀螺仪和光栅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光纤传感器可预埋在混凝土、碳纤维增强塑料及各种复合材料中,用于测试应力松弛、施工应力和动荷载应力从而来评估桥梁短期、施工阶段和长期营运状态的结构性能。
(2) 在电力系统,需要测定温度、电流等参数,如对高压变压器和大型电机的定子、转子内的温度检测等,由于电类传感器易受强电磁场的干扰,无法在这些场合中使用,只能用光纤传感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实时测量空间温度场分布的高新技术,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不仅具有普通光纤传感器的优点,还具有对光纤沿线各点的温度的分布式传感能力,利用这种特点我们可以连续实时测量光纤沿线几公里内各点的温度,定位精度可达米的量级,测温精度可达1度的水平,非常适用于大范围多点测温的应用场合。
(3) 在石油化工系统、矿井、大型电厂等,需要检测氧气、碳氢化合物、CO等气体,采用电类传感器不但达不到要求的精度,更严重的是会引起安全事故。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光纤气敏传感器,可以安全有效地实现上述检测。
(4) 在环境监测、临床医学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由于其环境复杂,影响因素多,使用其它传感器达不到所需要的精度,并且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采用光纤传感器可以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精度,可实现对上述各领域的生物量的快速、方便、准确地检测。目前,我国水源的污染情况严重,临床检验、食品安全检测手段比较落后,光纤传感器在这些领域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
(5) 医学及生物传感器。医学临床应用光纤辐射剂量计、呼吸系统气流传感系统;圆锥形微型FOS测量氧气浓度及其他生物参数;用FOS探测氢氧化物及其他化学污染物;光纤表面细胞质粒基因组共振生物传感器;生物适应FOS系统应用于海水监测、生化技术、医药。
4.光纤传感器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1) 传感器的实用化研究。即一种光纤传感器不仅只针对一种物理量,要能够对多种物理量进行同时测量。
(2) 提高分布式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灵敏度,降低其成本,设计复杂的传感器网络工程。注意分布式传感器的参数,即压力、温度,特别是化学参数(碳氢化合物、一些污染物、湿度、PH值等)对光纤的影响。
一、困境
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现阶段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已经由专业设立之初的供不应求、高质量就业转为就业困难、就业质量难以保证。以笔者为例,笔者1999年稀里糊涂考进某省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学习时,尽管成绩一般、缺少特长,但仍然能够进入某老牌省属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系担任教师,因为那时扩招、各高校纷纷建立教育技术学专业伊始,正是用人之际,自然好就业。到如今,非但大学教不了,连进中学教书都困难。如此困境,相差悬殊,究是为何?首先我们要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入手。通过查阅我国多数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大致有如下5个:
(1)教育技术理论方面:主要侧重于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工作。
(2)信息技术教育:担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和企业培训人员。
(3)影视媒体创作:在各中小型电视台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创作工作,或在一些私营影视公司从事图形图像处理工作。
(4)教育软件工程:在社会各个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和管理教育软件、教育资源、教育平台和教育游戏软件。
(5)现代远程教育:在网络学院、电视大学、函授学院、企业等单位承担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开发、学习支持帮助及维护等服务性工作。
上述5个方向设立之初,较好的反应了社会需求,也能够体现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优势。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专业的不断细化和时间流逝,这些传统的教育技术学本科生专业的优势就业渠道已经人满为患、日趋饱和,留给后来的毕业生就业门路几近窘迫、无路可走。但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近3年我校该专业毕业学生186名,38名能力较强的毕业生能够考入中小学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和为企业员工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各级电教馆工作的学生几乎没有,还有极个别的学生从事了影视媒体创作或者教育软件开发的工作,部分考试发挥较好的就读本专业或其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几近半数的毕业生不能再本专业或行业内就业。这既反映了我们专业培养计划的失效,也不能够真实体现专业发展的前景和魅力,更对学校的招生和学生的就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二、析因
造成困境的原因一方面是前面已经讲到的外部环境问题。但单单就教育技术学这个专业而言,又可以分为专业原因和人的原因两方面。一方面,教育技术学专业本属二级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应用性专业,学科的历史、广度、深度不够,对于专业长远的发展、应用和学生的成长、就业缺少足够的规划设计和宣传推广。其他诸如机械制造、土木工程等等专业行业建设发展的深度、广度都比较成熟。这是专业的原因。另一方面还存在学生学艺不精和教师教授不细。有人将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称为“万金油”,说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学而不精,无一专长。话虽尖锐了一些,但也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目前多数院校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基本上都具有这一特点。在计算机能力方面不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电子技术上不如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在教学的基本技能方面不如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影视节目制作方面不如影视专业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结果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下失去了竞争能力,造成就业困难。这个当中除了个别学生学习不努力、积累较少以外,也有专业设置的问题。太多东西要学,所花时间和精力有限,自然只能泛泛而已,比不过人家术业专攻的。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教师身上,学科中的新技术、新理论的更新,甚至部分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师资本就是稀缺资源。
三、解困
尽管由于之前讲的种种原因造成了一段时期内,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的困局。但笔者发现相对于当前学校教师相对饱和、入职条件高、难度大的困境,广大培训机构、民营学校和各大企业内训中培训教师的需求大、准入门槛低、市场前景广阔,只要积极引导、切实投入、加以时日,广大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能从培训师这样一个岗位找着既对口、又轻松,并且发展前景可观的工作平台。
(一)什么是培训师?
培训师是指根据市场发展状况和企业自身需要,运用现理念和手段,策划和实施培训项目,并从事培训咨询和教学活动的人员。培训师在市场上主要分为两类:企业培训师(TTT)和职业培训师(PTT),他们的主要职责和特征有:
(1)产品培训课件的制作、宣讲,对客户进行产品知识培训、答疑;
(2)擅长领域广泛,比如: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建立和企业内部流程改造、沟通学、LT思维管理、头脑风暴、企业教练、执行力提升、团队激励和个人激励、个人职业生涯开发和规划、成功学、巅峰潜能销售等;
(3)专业、高效、形象气质佳,能对客户产生一定或者强烈的思维冲击和洗礼,帮助客户有效提升进步;
(4)能适应经常出差讲课。
(二)培训师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1)在特定、专长领域内不断学习研究,根据市场需要设定系列培训课程;
(2)根据不同行业、公司的培训需求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课程的开发和调整;
(3)运用各种培训方法和培训工具,讲授培训课程,实现培训目标。
(三)如何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培训师?
(1)增加企业培训课程设计等相关学习课程;
(2)注重学生教师普通话、备课、教学等教师基本素质培养;
(3) 加大学生培训设计、教学实践能力的实训;
(4)打破学生一定要考编、稳定等固有“铁饭碗”就业思路的局限;
(5)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帮助学生结合专业、兴趣、特长合理设计学涯和生涯;
参考文献:
[1] 胡乡峰,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探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8)
[2] 胡凡刚,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困境及应对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04(9)
[3] 刘志翔, 祝娟, 戚国银,浅析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科技信息,2008(11)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1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定义
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策划是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生命周期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前期,通过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针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或决策和实施中的某一个问题,进行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科学分析和论证。这将使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有正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的,也使建设项目设计工作有明确的方向并充分体现业主的建设目的。
2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重视项目前期策划工作安排
在建设工程项目前期阶段,项目管理专家、财务专家和工程经济专家没有介入,或介入太少,或介入太迟。在许多建设工程项目过程中存在如下现象:
(1)不按科学的程序办事,投资者、政府官员拍脑袋上项目,直接构思项目方案,直接下达指令作可行性研究,甚至直接作技术设计。
(2)在这个阶段不愿意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一经产生一个构思,立即就要上马这个项目,不作详细的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不作细致的目标和方案的论证,常常仅作一些概念性的定性的分析和研究。在我国的建设项目中这个阶段的花费很少,这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也很短。
(3)在作项目目标设计时,许多人过多地考虑到自己的局部利益。为了使项目能够获得上层的批准,作非常乐观的计划,甚至罗列和提供假的数据。在我国在相当长时间以来,由于上述原因导致项目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在现代建设工程项目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个阶段的工作。项目管理专家介入项目的时间也逐渐提前。在国际工程中,咨询工程师甚至承包商在项目目标设计,甚至在项目构思阶段就有进入项目。这样不仅能够防止决策失误,而且保证项目管理的连续性,进而能够保证项目的成功,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
2.2循序渐进
一般在项目的前期策划阶段,上层管理者的任务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期望,或将总的战略目标和计划分解,而不必过多地考虑目标的细节以及如何去完成目标,更不能立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许多上层管理者喜欢在项目的早期,甚至在构思阶段就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甚至提出技术方案,这会带来如下问题:
(1)如果在构思时就急于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研究完成目标的手段(措施或方案),就会冲淡或损害对问题、对环境的充分研究、调查和对目标的充分优化,妨碍集思广益和正确的选择。
(2)在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由高层战略管理者承担,由于行政组织和人们行为心理的影响,高层管理者如果提出实施方案常常很难被否决,尽管它可能是一个不好的方案,或还存在更好的方案。这使得后面的可行性研究常常流于形式。
(3)过早构思方案,缺少对情况和问题充分的调查,缺少目标系统设计的项目有可能是一个“早产儿”,会对这个项目的生命期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
2.3应争取高层的支持
这里有两方面问题:
(1)建设工程项目的立项必须由高层人士,如投资者、政府官员、权力部门、企业管理者决策。所以在这个阶段他们起着主导作用。实践证明,上层的支持不仅决定项目是否能够成立,而且是项目过程中能否得到实施所必需的资源和条件的关键,所以国外有人将它作为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2)由于项目是由上层驱动的,则常常政治因素在左右项目。上层管理者以及项目经理的政治目的、形象、政绩要求,甚至他们的知识结构、文化层次、生活水平、与项目的关系都会产生对项目不同的评价,进而影响项目的决策。这种状况会造成项目决策的问题。许多人为了使得项目上马,提出十分诱人的理想化的市场前景和财务数据,忽视工程中潜在的风险。这会导致项目决策的失误。
2.4协调好战略层和项目层的关系
上层管理者一般不懂项目管理,也不是技术经济或财务专家,但要作项目决策。这是项目的一个基本矛盾。他们决策的依据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必须有财务和工程经济、项目管理专家的支持。所以在项目前期就应在组织上、工作责任和工作流程上建立战略层和项目层之间的关系,使整个前期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5达到项目目标需要的条件标准
这些条件构成项目的要素。对一般的建设工程项目,这些要素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资金、技术(专利、生产技术、工艺等)、原材料、生产设备、劳动力和管理人员、土地、厂房、工程建设力量等。获得这些要素是使项目顺利实施必要保证;要使项目有高的经济效益,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在前期策划中应考虑,获得这些因素的渠道,如何获得这些因素,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优化组合。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在整个国际范围内取得这些项目要素。在项目前期策划中应注重充分开发项目的产品市场,边界条件的优化,充分利用环境条件,选择有利地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当地的供应条件、基础设施,充分考虑与其他单位的合作机会和可能性。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常忽视这些问题,常常仅注重对项目评价、设计和计划必要的问题和目标因素的研究。
2.6注意上层系统的问题、目标和项目的联系与区别
例如,问题:某处交通拥挤,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严重;目标:解决交通拥挤问题,达到每天40000辆车的通行量,通行速度120公里/小时;项目:道路和桥梁的建设。
3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工作主要是产生项目的构思,确立目标,并对目标进行论证,为项目的批准提供依据。它是项目的决策过程。它不仅对项目的整个生命期,对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对项目的整个上层系统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项目前期进行系统策划,就是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提前为项目建设形成良好的工作基础、创造完善的条件,是项目建设在技术上趋于合理,在资金和经济方面周密安排,在组织管理方面灵活计划并有一定的弹性,从而保证建设项目具有充分的可行性,能适应现代化的项目建设过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夏会朋.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重要性[J]. 中国房地产业.2011(7)
砌体结构是最古老的一种建筑结构。我国的砌体结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纪录。在历史上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它是两千多年前用“秦砖汉瓦”建造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砌体工程之一;建于北魏时期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为高40米的砖砌密檐式塔;建于隋大业年问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净跨37.37米,全长50.82米,宽约9米,拱高7.2米,为世界上最早的空腹式石拱桥,该桥已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选为世界第12个土木工程里程碑;还有如今仍然起灌溉作用的秦代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自豪和继承的。解放后我国在砌体结构方面更有了很大的发展,下面分三个方面来概括介绍。
1.砌体结构用量大、范围广
解放以来,我国砖的产量逐年增长,1990年砖产量增长到6200亿块,是世界其它各国年产量的总和。全国基本建设中,将砌体作为墙体的已占90%左右。在办公室、住宅等民用建筑中大都是采用砌体结构,50年代砌体结构的房屋一般只能建到4~5层,而现在很多城市已可建到7~8层。我国许多中小型单层工业厂房和多层轻工业厂房及影剧院、食堂、仓库等建筑也广泛采用砖墙、柱承重结构。砌体结构还用于建造各种构筑物,如烟囱、排气塔、粮仓、水渠等。此外我国在古代建桥技术的基础上还建造了多座100米以上的石拱桥,有些还在不同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我国积累了在地震地区建造砌体结构房屋的宝贵经验,我国的绝大多数大中城市在6度或6度以上地震设防区,在地震裂度≤6度地区的砌体结构经受了地震的考验。经过对设计和构造的处理,还在7度区和8度区建造了大量的砌体房屋。据不完全统计,从80年代初至今,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建造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已达70~80亿平方米。
2.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
60年代以来,我国粘土空心砖(多孔砖)的生产和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南京建造了8层空心砖承重的大桥旅馆。当时空心砖孔洞率为22%,与实心砖强度等效,但可减轻自重17%,减少墙厚20%,节省砂浆20%~30%,砌筑工时少20%~25%,墙体造价降低19%~23%。根据进一步节能要求,近年来我国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制造出规格为280mm×2~XlU1]×19、孔洞率为40%的烧结保温空心砖(块),这种保温砖的密度为1012kg/m3,抗压强度10.5MPa主要力学和热工性能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同时《多孔砖砌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行业标准为这种砖的推广创造了条件。近10多年来,采用砼、轻骨料砼或加气砼,以及利用砂、各种工业废料、粉煤灰、煤矸石等制成无熟料水泥砼砌块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硅酸盐砖、砌块等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砌块种类、规格很多,其中以中、小型砌块较为普遍,在小型砌块中又开发出多种强度等级的承重砌块和装饰砌块。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全国砌块总产量约为2500万立方米,各类砌块建筑约5000万平方米。近十年砼砌块与砌块建筑的年递增率都在20%左右,尤其在大中城市中推广特别迅速。这些砌块建筑大多是多层的,至于中高层、高层砌块建筑我国于80年代就着手进行试点工作,在几座城市都做了试验楼,为我国中高层砌块建筑的发展做了开创性的工作。90年代初期,在总结国内外配筋砌块结构的配套材料、配套应用技术的研究上获得了突破,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更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试点工程。试点工程实践证明,中高层配筋砌块建筑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将中高层配筋砌块结构体系纳入我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是理所当然的。砌块作为粘土砖的主要替代材料,在某些功能上强于粘土砖,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和约束配筋砌体对应的是所谓均匀配筋砌体,即国外广泛应用配筋砼砌块剪力墙结构,这种砌体和钢筋砼剪力墙一样,对水平和竖向配筋有最小含钢率要求,而且在受力模式上也类同于砼剪刀墙结构,它是利用配筋砌块剪力墙筋砌块剪力墙承受结构的竖向和水平作用,是结构的承重和抗侧力构件。配筋砌体强度、延性好,和钢筋砼剪刀墙性能十分类似,可以用于大开间和高层建筑结构。我国从80年代初期主持编制国家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起,对配筋砌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配筋砌体可建造一定高度的既经济又安全的建筑结构。
3.砌体结构理论的发展
1950年以前。我国可说谈不上有系统的砌体结构设计理论。国家建设部于1956年批准在我国推广应用原苏联《砖石及钢筋砖石结构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60~70年代初,在我国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在全国范围内对砖石结构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试验研究和调查,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比较先进的砖石结构理论、计算方法和经验。在砌体强度计算公式、无筋砖体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按弹性方案考虑房屋的空间工作,以及有关构造措施方面都具有我国特色。
4.对我国砌体结构的展望
砌体结构是由砌块和砂浆砌筑而成的构件,而砌块有多种材料的砌块,我国最古老的砌块即为砖和石。几千年来,由于砖、石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可就地取材、生产和施工方法简便,造价低廉等优点,所以至今仍为我国主导的建筑材料。解放后我国也确实研制出多种材料的砌块,但都存在着自重大、强度低、生产耗能高、毁田严重、机械化水平低、耐久和抗震性能差的特点,所有这些都抑制着砌体结构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发展高强轻质的砌体材料
目前我国的砌体材料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强度低、耐久性差的问题。如粘土砖的抗压强度。我国一般为7.5~15Mpa,承重空心砖的孔隙率≤25%,体积质量一般为4KN/m3。而发达国家的砖抗压强度一般均达到30~60Mpa,甚至可达到100Mpa,承重空心砖的孔洞率可达到40%~60%,体积质量一般为1.3KN/m3,最轻的可达到0.6KN/m3。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条件,只要在配料、成型、烧结工艺上进行改进,可显著提高砖的强度和质量。如中美合资大连太平洋砖厂生产的百岩砖强度可达20100Mpa。这种材料强度高、耐久性和耐磨性好,并且有独特的色彩,可作为清水墙和装饰材料。根据我国对粘土砖的限制政策,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粘土较多的地区发展高强度粘土砖、高空隙率的保温砖和外墙装饰材料等。而在少粘土的地区大力发展高强砼砌块,承重装饰砌块和利用废材料制成的砌块等。在发展高强块材的同时,也需研制高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目前最高等级的砂浆强度为M15。要与高强度的块材相匹配时需开发大于M15的高强度砂浆。我国的《砼小型空心砌块浆和灌孔砼》行业标准中砂浆的强度等级为M5~M30,灌孔砼的强度等级为C20~C40,这是砼砌块配套材料方面的重要进展,对推动高强材料结构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据预测,干拌砂浆和商品砂浆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干拌砂浆把所有配料在干燥状态下混合装包供应,现场按要求加水搅拌即可。天津舒布洛克水泥砌块公司已供应这种干拌砂浆,价格比普通砂浆约高0.2%左右。商品砂浆的优点同商品砼一样,这类砂浆一旦取代传统砂浆,将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4.2积极开发研究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
1988年第一次国际材料研究会议上首次提出“绿色建材”的概念,1992年联大巴西里约热内卢以“环境和发展”为主题的各国首脑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宣言,确认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其目标是依据环境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然的原则,尽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对废弃物再利用和净化,保护生态环境,以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发达国家在实施《绿色建材》计划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国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为契机,遵循同志的“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指示精神,迅速行动起来,积极研制“绿色建材”产品,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现已加大力度限制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品的生产。如对粘土砖(按1996年生产6000亿块粘土砖就毁掉10万多亩农田、耗能6000万吨标准煤)国家早就出台了限制政策。近年来力度更大,一些地区如上海、北京等在建筑上不准采用粘土实心砖,其实这也就间接促进了其它新型建材的发展。如蒸压灰砂废渣制品、利用页岩生产多孔砖、废渣轻型砼墙板、GRC板、蒸压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和砌块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几种新型建材制品。
4.3进一步加强配筋砌体和预应力砌体的研究
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配筋砌体结构体系,但需研制和定制生产砌块建筑施工用的机具,如铺砂浆器、小直径振捣棒、小型灌孔砼浇注泵、小型钢筋焊机、灌孔砼检测仪等。这些机具对保证配筋砌块结构的质量至关重要。这种砌体的原理同预应力砼,能明显改善砌体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国外在预应力砌体和配筋砌体方面的水平很高。我国直到最近才有少数专家对其研究。
4.4加强砌体结构理论的研究
进一步研究砌体结构的破坏机理和受力性能,通过数学和力学模式,建立完善而精确的砌体结构理论,是全世界各国都关心的课题。我国在这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但目前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应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加强对砌体结构的试验技术和数据处理的研究对促进砌体结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施楚贤.砌体结构理论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