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29: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充分认识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一)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确保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开发利用,全面推动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
(二)企业档案部门要做好对计算机系统及数字设备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数据)的采集、归档、存储和管理工作,做好对已有纸质、照片及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工作,为企业提供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
二、明确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以促进、完善企业信息化和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总目标。企业应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方案,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适应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建立科学适用的文件归档、保管和利用管理系统,正确处理循序渐进与整体提升的关系,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四)坚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步的原则。企业档案部门应加强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的联系,提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并将档案管理系统纳入企业信息化系统之中,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
(五)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以管理统领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促进管理创新。企业档案管理理念、方法、技术和手段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最新成果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管理的需要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整体要求。
三、建立健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
(六)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电子文件的形成、流转、处置和监控制度,收集、归档、鉴定和销毁制度,利用和保密制度,安全管理与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落实各项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电子文件的数据格式,实现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全程管理。
(七)企业应保证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和有效。对保管期限为永久和长期的电子档案,应同时保存相应的纸质档案,并确保相关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一致性。
四、建立适应企业信息化要求的档案管理系统
(八)重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软件的选择与开发。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应与企业有关管理系统(如设计、生产、经营、财务、材料、管理、服务等)相衔接,确保档案部门对本企业各类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收集、整合、控制和传递。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应遵循模块设计、分层实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九)依据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定、规范,档案管理软件应具备适应多种文件存储格式、支持实时浏览、具有互联网及内联网检索功能,能够实现收集整理、数据存储、检索浏览、借阅管理、权限控制、统计报表、鉴定销毁、数据输入(输出)及格式转换的控制与管理,满足企业文档一体化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
五、完善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信息数据库的管理
(十)企业档案部门应参照国家有关文件材料归档规定,根据文件和数据价值,确定电子文件归档的范围、内容及保管期限。企业档案部门应与信息管理部门共同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各类业务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制造、产品数据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及电子邮件系统等)所形成的文档及数据库信息提出归档管理方案。
(十一)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企业档案部门要建立严格管理制度,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确保档案实体与信息的安全,确保网络传输及档案数据库的安全。
(十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信息技术为档案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档案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根据企业经营需要,提供专题或集成的档案信息服务。
六、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
(十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引导;中央企业档案部门应加强对所属及控股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一)取得的成效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根据对全省9个市州,包括汽车、石化、食品、医药、冶金、机械、建材、轻工等11个行业中选择的有代表性的126户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更趋于理性,更加注重效益,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主要表现:
l、企业信息化进入加快发展阶段。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被调查企业中58.2%设立了信息化机构,62.7%设立了信息化专职主管,47.8%制定了信息化规划,45.6%建立了信息管理制度,53%制定了信息化培训计划。其中,大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好于中小型企业。
2、企业信息化建设已达一定规模。在网络建设方面,被调查企业中86.4%已接入互联网;4l%已建立企业网站,正在建设的6.4%。调查表明,吉林省企业网络建设不断加快,网络环境明显改善。在应用系统方面,86%的企业已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32%已建立人事管理信息系统,22%已建立产品数据库;50%以上的企业能够做到经常更新内容;64%的企业已采取网络安全措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规模。
3、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有94.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信息化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对降低企业成本、降低库存、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履约率、扩大销售、加快资金周转有积极作用,企业整体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经济与科技水平不够发达,企业各方面基础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进行的。从总体上看,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规模、层次和水平不高,发展也不够均衡,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还比较缓慢。
1、企业方面的问题
(1)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当多的企业决策者对企业信息化认识不够,投入不足,支持不力,甚至只把它看成纯技术性问题,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难以快速推进。已成为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首要因素。
(2)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严重短缺。许多企业在投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重视硬件购置,忽视软件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致使企业的信息化装备比较落后,拖延了企业信息化进程。
(3)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设计起点偏低,实施过程较长,软件升级缓慢,系统间集成困难,难以兼容,造成新的“信息孤岛”,既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也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升级换代。
(4)专业人才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更少。相当多的企业人才匮乏,特别是既熟悉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致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与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不适应,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建设。
2、环境方面的问题
(1)政策支持不够,引导性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国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倾斜度不够,缺少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和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鼓励性政策措施。
(2)相关的标准规范,法律和规章不健全。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不完善,信用认证体系不健全,行业编码等技术规范滞后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由于企业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上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影响了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加之信息市场上存在的无序化状态和不正当竞争,也阻碍着企业信息化正常发展。
(3)关键技术和装备过度依赖进口,安全隐患比较严重。主要是支撑企业信息化所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仍存在相当大的缺口,过度依赖进口设备,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增加且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4)行业管理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吉林省以企业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很少,专业从事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或监理的机构不多,造成企业信息化项目质量无法衡量,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三)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将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将呈现以下3种趋势:
1、纵向升级。企业信息化将逐步从业务层、管理层向战略层发展。即企业在建成基础的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处理系统,并积累大量数据信息后,为实现“数据――信息――知识”的增值,企业将关注知识管理系统、商业智能、战略信息系统等高端应用层面。
2、横向扩展。一方面电子商务使企业信息化从企业内部迅速向外部扩展,另一方面企业的竞争模式由“竞争”向“竞合”转变,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沿着价值链向上游和下游延伸,这些都要求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横向扩展,扩大覆盖范围。
3、系统协同。吉林省主要是信息系统之间的协同。目前,我省企业已建立大量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能够满足各部门和具体业务的应用需求,却无法满足对各独立系统数据整合的应用需求,导致“信息孤岛”。新的竞争形势要求企业有快速的反应、流畅的流程衔接,迫切需要对各个“信息孤岛”进行系统协同。
(四)发展重点
1、用信息化改造企业的运营模式,实现管理创新。通过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对企业所有生产、经营和管理部门的信息进行管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综合分析整理信息资源,增强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可知性和透明度;改造提升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采购销售体系,利用国际互联网促进新技术的交流、推广和培训。
2、用信息化改进企业的生产过程,实现技术创新。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柔性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等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是改造企业的生产环节,加强生产过程的信息处理,实现程序化控制和生产自动化,推动企业的信息化。
3、用信息化改良企业的传统产品,实现产品创新。主要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专业的操作和控制系统,加快传统工业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如在机械行业,通过提高信息技术含量发展机电一体化生产设备、生产线;在电子、医疗器械、仪器仪表等生产行业,通过提高新产品设计能力,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用自动控制技术提升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用数字化嵌入式软件技术提升消费品、工业品的智能化水平。
二、推进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进一步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举措,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我省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采取综合措施继续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
(一)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府推进力度
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处在发展初级阶段,政府要按照“引导、规范、监管、服务”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从宏观层面加大政策力度,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建议我省比照国家和一些先进省份的做法,率先在财政、银行、工商、税收及其它综合管理部门制定出台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鼓励省内的基础网络运营服务商和网络内容服务商,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更经济的技术和信息内容服务;鼓励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机构,主动进入传统产业改造的经济主战场,为企业提供亟需的应用软件开发和关键技术的本土化工作;充分发挥各行业管理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作用,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优质服务。
(二)以企业为主体、加大行业突破力度
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要始终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努力唤起企业决策者的信息化意识,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从国内外发展情况看,先进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和经验,在所属行业内具有很强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但不同行业的企业情况千差万别,需要根据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要求,分类指导。建议政府针对我省各个行业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信息化示范工程。通过率先推进部分重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示范带动全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力争在一些优势行业,如汽车、石化、食品、医药、机械、建材等行业,重点抓好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装备和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与示范,发挥其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在企业信息化中率先突破、积累经验、总结推广。
(三)实行统筹规划,加大政府调控力度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行为,但是企业信息化还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事情,它的广度和深度反映着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水平。在实践中,一些宏观层面的事情,如“吉林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不是企业自身能够解决的,需要政府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为企业提供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并通过舆论宣传使企业决策者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遵循“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原则。建议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尽快研究制定全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指导方针、原则以及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并配以相关的政策,确保扎实有效地分阶段逐步实施企业信息化。
(四)营造良好环境,加大政府服务力度
吉林省目前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比较薄弱,企业的成熟度也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基于这样的基本省情,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设,重视企业信息化基础环境的建设,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1、制定出台相应的标准规范和规章。企业信息化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程序化,以此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政府应尽快建立统一、权威、规范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议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各类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规范、信息资源分类标准规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信息市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必要的标准规范和规章。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着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方式,为了适应这种变革,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而所谓的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在生产、流通及服务等各项业务活动中,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技术把企业的生产、经营、设计等各个环节,进行整合,从而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过程。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上面的一些缺陷,使得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如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1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生产管理模式,通过信息技术与产业相结合,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即可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又可提高产品质量,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1.2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所以,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改善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和自动化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3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企业为了适应这种发展变化的需要,就必须要对员工经常性地进行一系列的专业培训,使他们学习掌握先进的操作规程和技术,从而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1.4 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机 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特别是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环境的建立,为企业在网上做广告,利用网络宣传自己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企业在大大改善自己形象的同时,也通过方便的对外交流模式,创造更多的商机。
2 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尽管目前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大多数企业对于什么是企业信息化以及如何实现信息化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不少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对企业原业务流程进行“原版复制”,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
2.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不同步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在根本上对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来为企业服务。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和整理应该是同步进行的,然而目前的现状是企业的基础信息资源往往先行一步。
2.3 企业重视信息化的硬件投入,而忽略管理方面的建设 目前,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往往只是一味地重视对硬件设备的投资,从而忽视软件系统的建立。使得许多单位的系统中存放的始终是过时的信息,基本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促进作用。
3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 转变观念,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识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其自身竞争力的基础,做为企业领导者应该积极地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直接决策和组织实施,并把这种观念传达给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
3.2 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好坏,人才是关键。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这就需要对这些进行统筹的规划和合理的安排,这就需要企业具备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因此,在平时注意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
3.3 扎实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需要足够的基础支持,企业就必须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计量管理等,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
3.4 开展企业信息化咨询和监理服务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为软件市场的开发和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有必要管理和规范企业与软件供应商之间的行为,使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之初,得到良好的信息化咨询服务。同时,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有良好的监理服务,以确保实施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企业和软件开发企业间的良好合作能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高水娟.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08年.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5-0265-02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很多的民营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因此都积极地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比较缓慢,而且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处于转型的时期,因此很多的地方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很多的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总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在2015年,我国的民营企业数量占到了全国所有企业总数的86%,而三分之二的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困境,民营企业转型难的问题已经凸显,因此很多的民营企业为了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都在努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提升企业的运转效率以及信息沟通机制,在我国对于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研究也很多的,但是较国外相比还是比较落后,因此本文的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ξ夜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民营企业信息化现状
现阶段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国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95%以上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数量很多,但是规模不大,在2013年-2015年,我国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比例分别为83.57%、89.68%、93.63%,而未能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民营企业占民营企业数量的16.43%、10.33%、6.37%,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普及还是很广泛的,但是在应用方面还不是很好,现在已经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民营企业有一半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初级基础应用的阶段,大约有五分之一的民营企业属于单机应用,还不能实现“无纸办公化”和“电子办公化”,其中在所有进行信息化建设民营企业中,搭建了基础网络的民营企业占到了47.73%,主要是邮件的收发和信息的查询以及OA等,同时,进行系统建设的民营企业占比达到了31.74%,系统使用主要是财务系统、企业的官网、邮箱以及办公自动化,能够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整合到一起的民营企业仅仅占比为15.63%,因此可以看出,高级信息化建设的民营企业数量还是不多,基金有2.83%的民营企业能够实现全面、成熟的信息化建设。
现在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问题不是“有”和“没有”的问题,而是信息化建设水准高低的问题,随着民营企业上市的冕宁县加强,而且融资渠道的逐渐宽泛,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能够达到高级信息化建设水准的民营企业还是寥寥无几。因此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加强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很有必要,找出制约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当下的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2 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观念落后
很多的民营企业管理者知识文化水准并不是很高,因此除了企业的一般业务之外,很难去针对民营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给予一定的关注,如果领导者没有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安么企业的中下层领导以及员工更是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很多的民营企业只有在业务发展的一定的程度或者成本实在太高的时候方可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放能够对信息化建设有所考虑,或者看到其他的民营企业进行了信息化方面的建设,自身的也进行效仿,很少有管理者能够自主的对本企业的经营进行信息化建设,而且由于重视不够,在政策、制、资金方面的投入也不够,因此这是导致了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迟迟得不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2.2 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资金短缺问题
民隐企业本身的运营资金就不是很足,再加上融资渠道不是很广泛,企业融不到相应的资金,同时,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是很强,利润空间很小,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很多的传统企业经营出境更加的困难,行业之间的竞争力不断的激烈,使得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极大的考验,这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因此,很多的民营企业有心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但是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因此导致了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资金保障,最后导致了信息化建设迟迟比佳落后。
2.3 民营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
民营企业的在信息化建设专业人员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到位,很多的民营切规模小,组织架构比较加单,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没有那么多的职能部门,更不可能将企业的信息化方面的管理工作单独的设立成一个部门,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信息化方面的管理都是内部人员兼职进行,所以,专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人员根本不足,比如很多的民营企业网站管理和维护一般都是市场部人员兼职管理,财务信息系统都是财会人员兼职管理,对于信息系统出现的问题,也只是找维修公司进行维修,根本没有企业自己的专业管理人员,因此在组织、人员等方面民营企业做得还不够。
2.4 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方面存在问题
很多的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是找当地的科技公司进行制作,比如在网站的制作之前,都是寻找当地比较知名的网站设计公司,但是一个地区的网站设计公司比较出名的不多,因此导致了一个地区的民营企业网站都出自一个网站设计公司,所以很多的民营企业的网站都出现了类似现象,网站的雷同使得民营企业缺乏差异化的企业形象,没有针对民营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所以很多的IT供应商为了利润,只是简简单单的设计,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不能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运营的效率。
2.5 民营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完善
现在我国政府尽管在民营企业信息化提出了加快的建设的意见,但是相关的支持政策做得还不够,比如与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使得很多的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病毒攻击、非法入侵等问题的时候没有法律保障。同时我国也没有针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税收、财政和金融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最缺少的就是资金,资金的不充实导致了民营企业靠自己根本无力完善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导致了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比较缓慢,同时,我国针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比如支付手段、配送体系等等都很落后,很的中介结构以及高质量的咨询结构还没有形成,因此这些外部环境都是制约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的主要因素。
3 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相关对策
3.1 提高民营企业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
民营企业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审时度势,更多的了解当下市场的行情以及企业管理的相关信息,加强对民营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制定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按步骤进行改善,加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准,同时地区的行业协会也要加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宣传,鼓励民营企业不断得完善信息化建设,同时,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定期对企业自身的中低层管理人员进行开会,说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鼓励企业的员工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改进的意见,培养企业全员的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3.2 扩展融资渠道,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民营企业在每年的营业收入中应该留出一部分用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属于一个长久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民营企业应该根据现阶段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因此对于当前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要做好准备,不断的扩展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解决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的困难,通过科学的调研和分析,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技术,促进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
3.3 引进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
民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重新的构建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得切的组织架构与信息化建设相符合,同时设立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团队,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设立信息化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民营企业的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工作、监督、以及制度的制定、人员的管理等等,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应该招聘专业的信息技术相对精湛的员工,对企业自身的信息化问题给予指导和解决,同时也要定期对内部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建设
民营企业影噶根据自身所属的行业、经营的产品以及目前经营的处境进行信息化建设,不萌满目的随从或者任意而为,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不能人云亦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有符合了自身的经营实际情况,方可真正的起到促进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基恩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在网站的建设、OA的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以及财务系统的设计等方面都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方可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
3.5 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化的良好外部环境
国家应该不断地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引导,同时,民营企业应该加强在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给予的一定的支持,解决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鼓励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等合作,扩展融资渠道,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同时,政府应该增加资金的投入,进入竞争机制,消除垄断,营造合理的竞争环境,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 结论
民营企业走信息化的道路是经济发展形势所趋,也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为了能够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快速的信息化转型,提高民营企业对信息化的使用,因此有必要加强我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研究,通过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现在我国的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观念落后、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民营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方面存在问题、民营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完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信息化的步伐,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本文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具体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了做好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对企业流程进行调整与重组、民营企业信息化要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加强民营企业信息化队伍建设、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化的良好外部环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给予的一定借鉴,由于本文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
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加强和改善。
参考文献:
[1] 素. 民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 福建质量管理, 2016(1).
21世纪电子商务的发展迅猛,企业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顺利开展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的应用,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商业模式,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便利,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转型。目前国内学术上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方向多以技术为主,在企业的信息设备、软件和信息系统上给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而文章以电子商务理论提出建议,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电子商务能够有效弥补中小企业的不足。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以下缺陷:市场狭窄、信息不流通、人才与资金匮乏,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这些不足将得到有效的弥补。企业的信息化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初级信息化、中级信息化和高级信息化。初级信息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信息化技术的初级运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如OA/MIS、MRPII和ERP的使用率达30%~40%,网上营销普及率达30%~40%,实现支付型电子商务;中级信息化是在初等信息化的基础上提高计算机辅助管理的使用率,还有提高网络营销的覆盖率,分别提高到60%~80%,实现支付型电子商务;高级信息化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高度生产信息化,产品实现协同设计与制造,生产实现智能最优控制,计算机辅助管理的使用率达80%~90%,电子商务普及率达80%~90%。
信息化一般指的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大化的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技术,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以推动社会经济以及产业结构的发展。
企业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利用,来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工作的效率与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效益、A得市场。
1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遵循的原则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不只是局限于经营活动的某一环节,而是逐渐的拓展到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与管理环节中。根据分析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来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系统性原则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整合利用现有的资源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信息化建设必须正确规划和设计企业所需要的各应用子系统,确定各应用子系统之间的界限与衔接关系,避免无法有效支撑各业务规划目标的达成。
1.2 一致性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总体发展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和执行信息规划时,必须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信息化建设和企业中长期发展建设保持一致的原则。
1.3 有效性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以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为目标,并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信息化实施效率。信息化建设要在对企业各职能部门业务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信息化需求,并兼顾系统实施有效性与信息技术先进性的要求。
2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对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提升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与时代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以下就总结几点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2.1 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1)企业要建设统一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对企业核心资源集约化管理,提升对市场应变能力,增强企业整体风险管控能力。在近年来,大数据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企业重视,并多被应用与BI(商业智能)领域,并且云计算在现在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大数据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要建立超越“传统”数据源(如数据库,ERP/CRM等)的、具有全面数据源的大数据基础设施。企业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建立一个系统、规范、快捷的信息管理平台,覆盖企业大部分的管理层面,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实现对集团财务、人力资源、重要物资等核心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
(2)企业要通过信息集成建立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企业主体流程统一化、规范化、集成化。同时通过系统集成功能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减少手工传递信息环节,减少人工操作的随意性,提高企业管理和业务操作方面风险控制的能力。另外,还要有机整合现有各种应用系统,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解决原有突出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便于加强集团层面的数据分析。
2.2 强化信息化建设人员的专业水平
企业管理和发展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各部门人员必须不断的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的应对企业发展的需要。要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有较高的质量,就需要信息管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
首先,企业要重视高能力、高素质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定期对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学习活动,并对培训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以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重视一个问题: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整合数据工具及系统将会是企业发展的必要趋势。因此,企业要重视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学习与运用,并将其应用在生经营过程中。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引进人才的优良机制,不断引进高技术素质的信息专业化人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活力。
2.3 统一规划管理企业信息资源
企业的信息资源是企业非常贵的资源,要发挥其应用价值,必须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提取、规划和开发。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这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要求之一。对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日常各项业务数据进行集中的存储和管理,而且要对企业的决策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积累。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繁杂分散,只有在企业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收集、存储、加工和利用这些信息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将信息提取出来并管理运用,才能发挥企业信息资源的真正作用。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拥有完整的信息数据体系,以及各类报表统计和分析工具,围绕着企业管理的不同业务,对信息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智能分析,不仅能有效地支撑企业业务动态管理,也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与数据依据。
3 结语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及发展中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导致企业发展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市场的需求。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经营的重要作用,将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机制以及经营管理模式与信息化建设相融合入,利用数据对各业务流程提供决策、审批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华.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2]周琳.基于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创新研究[J].新课程(下),2011(04)
[3]周毅.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青岛海湾大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作者简介
一、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当前我国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据统计,我国小微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7.3%,实现信息化建设的不足10%。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化水平不高和层次不均、资金短缺和管理不规范等成为制约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大部分信息化项目仅停留在表面的信息化,缺乏对于企业生产、运营、发展等全方位的管理和原始数据的收集,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影响我国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发展不足。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IT规划、IT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系统集成、软件实施、电子商务等方方面面,这涉及计算机、通信、软件、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等信息产业群的各个领域。同时,也与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政务信息化建设有关。只有从一个地区的整体出发,全盘考虑,才能消除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不平衡,解决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才能优化信息产业结构,提高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率,提升跨部门公共服务的水平。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意愿整体偏低。资金薄弱、筹资能力差、抵御风险的能力差,使很多小微企业在没有看到信息化带来的效益前,不愿意承担高额的信息化费用。同时,小微企业的技术实力相对薄弱,信息化队伍不完善,缺乏能够建立、使用、维护信息化系统的专业人才,导致很多信息化项目上马后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甚至仅仅作为摆设,深层次的信息化更是举步维艰。小微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不扎实、战略管理不到位、综合管理不系统。小微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等管理手段和方法,离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导致小微企业内部的物资、财务、技术以及其他信息不共享、不集成,沟通不足,大量信息是孤岛式的、滞后的,甚至是虚假的和部门利益化的,严重影响了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
二、信息化对小微企业的影响
1.信息化对小微企业生产能力的影响。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信息化所涉及的范围不仅仅是企业的管理,同时还包括了各种设备的信息化,小微企业只有做到将各方面都信息化,并购入大量先进的设备,不断的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灵敏度、适应性和可协调等,使得企业能够建立起生产能力更为强大的生产系统,更好的适应市场和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从而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2.信息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的小微企业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导致所生产的产品很难满足市场和群众的需求,从而使得企业很难再竞争激烈的局势中生存下去,而在信息化时代,优秀的技术是一个企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技术创新,更及时、更准确的获得各种数据,开发出更多的新产品和新的生产工艺,使得企业的产品能够更加的符合市场和群众的需求,从而在市场中生存下去,并获得更好的发展。
3.信息化对小微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在企业管理方面,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够避免一些以人为的方式可能造成的错误,并不断提高企业在信息处理上的准确性,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精确,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不断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共享系统,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4.信息化对企业外部环境关联能力的影响。小微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起电子商务,在网络上企业产品,对自身的产品进行宣传,从而为企业建立起良好信誉,并不断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同时通过网上交易用更少的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使得企业的交易范围能够更为广泛。
三、我国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路径
加强政策引导与推动,为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优惠政策,通过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等办法,激发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要加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力度,通过专业培训、政策宣讲,提升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意识;要积极构建信息服务平台,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和突出困难,鼓励信息化服务商与地方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产业集群、工业园区与小微企业开展合作,促进供需对接,提高信息化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意识,加强信息化能力建设。小微企业要真正认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把信息化建设纳入整体发展战略之中,努力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所必需的软硬件建设,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保证;深化企业内部流程管理改革,推动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以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积极培育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四、信息化时代小微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建议
小微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应多向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企业学习,深刻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发展不足的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明确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并制定出准确的发展战略和思想,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来发展信息化,然后进行稳定的发展,在稳中求进。除此之外,在技术创新和开发方面,小微企业需要选择规模较小的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合作,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企业的软件,双方共同探讨发展之路。在电子商务方面,公司应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不能一味的为了降低成本而提高较低质量的服务,较好的服务能够为企业赢得更好的信誉,不断拓宽企业的经营范围。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资源,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改造,充分开发、利用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及企业内外信息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以达到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企业的生产、设计、经营、管理、采购、仓储等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过程,它包括生产过程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商务活动电子化。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层次越来越高,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和价格的竞争,逐步转向信息应用的竞争。企业信息化实质就是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信息化,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沟通信息化,其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辽宁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据对企业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辽宁省部分大企业对企业信息化认识较高,很好地实施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如2005年1月,朝柴ERP系统成功上线运行,5月CRM系统在朝柴销售公司、全国27个驻外办事处和600多家服务站正式运行。系统上线运行虽然才几个月,但其在企业的规范化和流程化管理、生产计划的科学制定、准时化生产组织、库存管理、财务和成本数据的动态反应、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等企业经营各环节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2005年9月该项目通过省级验收,验收专家组对朝柴ERP/CRM项目的技术先进性、整体集成性和应用效果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朝柴ERP系统与CRM系统、条码系统、质量系统和供应商的MRPⅡ系统充分集成,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以及与客户、供应商在因特网上的信息交互,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今后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整体的信息平台。
辽宁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又处于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前沿,其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令人堪忧。在对辽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中发现,辽宁省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认识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的现象,在被调查的123家中小企业中,处于企业信息化中级阶段占30%,初级阶段占56%,还有14%的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进行任何信息化工作,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网站,大部分中小企业核心流程信息化只占到5%,更多地停留在办公自动化阶段。由于辽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薄弱、结构不健全、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信息化管理尚未深入到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使经营管理中各环节出现不协调,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因素较多、时间长、风险系数又大,在实施中必须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加大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和宣传力度。充足的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先进的管理水平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先进的设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网络设施建设,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完备的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制定有效措施吸引高级人才,改革管理模式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重组,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现代社会企业面对着极为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要面对全球一体化的新市场,自觉走上信息化道路,尽快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和大企业在管理上的差距,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在制度、技术、管理上进行创新,更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方面。把握时代变化的趋势,研究制定科学的战略,下定决心,加大力度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投资上要克服“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等结构的误区。
(二)结合企业实际,注重实效性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既要有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实际,避免盲目性,尽量少走弯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分阶段、分目标、有层次地推进,在循序渐进中实现信息化。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所以,要使企业信息系统服务于业务系统,使信息化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循序渐进,从企业内部出发,实现集成化、价值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管理,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集成,这样才能走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路。
(三)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据资料统计,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因素。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及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计划,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实处真正到位,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同时,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要大力建设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网络安全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等,全方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四)选择经济实惠的信息化建设方式
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1、充分利用资源,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也将不可避免的进入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企业必须建设充分体现本企业特色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同享用。伴随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将逐渐从辅助管理过渡到主要管理,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2、分步实施。这种实施也被称为渐进式实施,主要是指企业为了避免项目实施风险,使信息化能够在平稳状态下顺利执行,在具体实施步骤上遵循“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采用从最需要的部分开始的层层开展原则,这是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最佳途径。从辽宁省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薄弱,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多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想一次解决所有问题存在很多困难。中小企业信息化切忌盲目追求大而全,而应从最基本的做起。首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目的在于增进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内的信息交流,这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中小企业可利用企业局域网首先实现办公自动化,达到信息的快捷传递和共享的目的。其次,从最基本的管理系统开始,各种管理软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比较早,大多比较成型,因此选用成型的管理软件对于中小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没有任何风险。再次,建立企业网站,逐步探索电子商务,企业上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网站在现代及未来的资讯社会将成为不可缺少的企业识别标志之一。由于因特网在全球迅速普及,建立企业门户网站,这样不仅可以展示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而且更有助于加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沟通及信息互动交流。最后,在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包括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管理决策的信息化等等。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分步实施”具体过程来说,每一步的目标应该是“一步到位”的,而对于建设的长远目标,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3、制定有效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它要求管理人员精通信息技术,技术人员掌握经济管理,因此,企业要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必须制定有效措施加强综合人才的培训,通过各种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进行融合,发挥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渠道造就大批既精通企业管理又掌握过硬专业知识的综合型高层管理专门技术人才,有效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模式选择
企业规模不同,信息化建设模式不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信息化建设模式也可能不同,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主开发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能够充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业务要求,系统实施比较容易,风险较小。但对于企业自身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对于中小企业很难使用这种建设模式。
2、合作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是企业与系统集成商、软件公司合作联合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回避企业自主开发模式中开发经验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企业人员参与开发与建设全过程,使得系统实用性得到保证,且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也比较方便,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中小企业。
3、整体引进模式。该模式实际上是通过购置商品化软件来实现企业信息化,一般商品化软件功能完善、使用方便、价格昂贵,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成本较高,可能造成软件包中的很多功能模块根本无法使用,据统计,购置成套商品化管理软件的用户模块使用率不足40%,浪费严重。由于商品化软件不是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制的,容易脱离企业实际,适用性较差,项目实施风险较大,这种方法一般不太适合于中小企业。
4、系统托管模式。这是一种适合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比较差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最佳模式。该模式是指中小企业租用专业的软件托管服务商的融合商务平台提供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在该平台上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与维护及升级工作有托管商完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价格昂贵是最主要的问题,在线托管企业信息化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大问题,从一次性大的建设投入到租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模式减少了企业的费用支出,这种模式适合所有企业的信息化实施工作,尤其适合于中小企业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如果不重视信息化建设,必将在日益激烈竞争中逐渐被淘汰。对于大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而实现信息化是企业发展必然的需求,而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中小企业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系统地进行信息化建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日趋完善,同时也使企业的生产高效率及管理科学化,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豪锵.电子商务实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管会生.大学信息技术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竞争的层次也越来越高,从单纯的产品质量竞争、价格竞争,逐渐转向信息应用的竞争。例如,市场信息、政治信息、金融信息等,都对企业的管理、发展决策,以及战略调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了,加强信息化建设已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虽然当前大部分企业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处于探索阶段,不少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决策层认知不足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效益取决于企业决策层对这项工作的认知程度,有不少企业领导者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比较笼统,没有发现企业与信息化建设之间的联系,甚至不相信信息系统能为自己提供有价值的决策的信息。一方面,有些发展比较好的企业,决策层满足于现状,缺乏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要比人做得更好;另一方面,有的企业领导者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期抱有较高的期望,希望能够在短时间能看到信息化带来的效益,一旦觉得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看不到明显的效益,便会对信息化建设失去信心,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非常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此外,有的企业领导者将信息化建设单纯地理解为购买一套管理软件,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忽视了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
(二)软硬件设备欠缺
从当前各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来看,不少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加上信息化建设对技术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也较为可观,因此,软硬件设备的欠缺就成为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缺乏运营资金,不能购置齐全的信息化硬件设备,进而影响了企业正常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虽说具备了硬件设备也不能够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完善,但它毕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设施,才能实施信息化。
资金的短缺不仅会导致硬件设备的欠缺,也会影响软件设备的完善,虽然管理软件与硬件设备的性质和用途不同,但它也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甚至要高于硬件设备的投入。因为在使用周期中,硬件设备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采购成本是一次性的,只需要在后期使用中支付维护、耗材、操作等方面的费用,而软件设备的功能、结构、用途、维护会随着企业的管理需求而不断变化,而且管理软件系统是不断更新的。因此,软件设备的采购成本不是一次性的,企业不仅要支付因为技术革新和管理需求变化而产生的费用,而且后期的维护要远远高于首次采购费。因此,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了软硬件设备欠缺的问题。
(三)人员信息素质缺位
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同样,企业信息化建设也离不开人才,但当前不少企业由于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在招贤纳士时没有关注这方面的人才,导致企业缺乏信息化技术人才。人员的短缺导致信息化建设的力量薄弱、力度不够,各部门无法通过有效的合作来共同完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除了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和业务的限制,使计算机方面的员工主要负责计算机网络和设备维护的工作,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知之甚少,因此企业非常缺乏既具有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能力,又懂得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另外,有的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缺乏个人修养和责任感,在工作中有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不但不向领导提出建议,即便发现了领导的错误或不当之处也不说出自己观点,这种工作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强化决策层信息化意识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企业的决策者应当转变陈旧的管理理念,从根本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实施信息化建设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具体来说,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经营、组织结构、售后服务等进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是对企业的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的革新,因此决策层要把信息化建设当做企业未来的出路来看待,而且要有坚定的态度,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另外,在强化企业决策层信息化意识的同时,还应当强化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重视和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践证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决策层的重视和参与,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二)对软硬件设备进行更新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相应的软硬件设备是这项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基础。大部分企业的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来说是一项投资较大的工程。因此,企业在对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对自身的管理体系、生产技术、财务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作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信息化建设的基金,用于购置和更新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设备,使资金投入落实到位,进而营造先进的管理和生产环境,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对员工进行信息化培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的重要性在企业竞争中日益凸显,良好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屹立不倒。同样,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要依托于人才,尤其是需要一支既有技术、经验,又了解管理知识,且具有一定个人修养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因此,企业应当加强信息化团队建设。首先要招聘一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其次应在企业内部挖掘一些有基础的员工,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达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用人标准,进一步解决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人员不足的问题。信息化培训不仅能够帮助员工吸取新知识、新技术,还能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四、结语
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是其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涉及工作的方方面面。新时代的企业领导者应当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并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稳妥地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为延边大学草仙药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吕先平.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光盘技术,2008(2).
首先,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继土地、资金、劳动等生产要素之后的又一重要经济资源。对中小企业来讲,信息运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企业之间的差异实际上也是由信息和知识的差异所造成的。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其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应对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站在经济竞争最前沿,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是中小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
其次,有利于推进中小企业发展。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传统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正在被打破,促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化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没有信息化,中小企业的改造、重构和工业化的进程就会大大减慢,其生存和发展就会面临越来越大的问题。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只有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及时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较快发展。
再次,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主要表现在实现设计、生产、办公、决策辅助和电子商务等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其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它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因此,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四,有利于实现国家信息化战略。据统计,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9%,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在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而且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有生力量。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战略就难以实现。加快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早日实现。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具备加快推进的条件。但也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等问题。
首先,思想观念陈旧。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单纯在企业中运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进行重组,以建立一套符合信息化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从思想上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结果是许多企业花大量资金购买了硬件,但最终未能获得理想效果。落后的思想,陈旧的理念、传统的模式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要素。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讲,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上的创新。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僵化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信息系统,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还挫伤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缺乏统一规划。我国企业信息化尚无统一规划和标准,对引进的信息技术和产品的中文说明缺乏强制性措施,影响到企业的应用与管理,对计算机和网络犯罪缺乏有效的法律和技术防范手段。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和设置专职领导。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规划。有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由于没有领导进行统一的指挥和领导,各个部门自行其是,仅从本部门出发,而不考虑其他部门是否已建立起与本部门相当的技术和能力,这就造成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不畅通,从而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再次,服务层次偏低。据调查,我国已有70%的企业接通互联网,但多数仅在网上建立了Email地址,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今天,电子商务在全球得到高速发展。但我国,由于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现货市场、有形市场还不完善,企业信用差,资金拖欠严重,缺乏配套的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支付系统和制度保障,绝大部分企业对发展电子商务缺乏紧迫感。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一直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信息化的应用更是得不到普及。真正实现CAD、OA、MIS系统的企业在全国1000多万中小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ERP系统,已实现的企业仅为2.9%,而且,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第四,建设成本过高。国产信息技术的支持能力弱,建设成本高。现阶段,我国IT厂商主要能提供PC机、硬盘、显示器、终端等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而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方面能力明显不足。从国家重点企业调查结果看,这导致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后期维护与协调难等,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第五,信息人才匮乏。在我国从事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部分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甚至有些员工对计算机的应用仍停留在较低层面。当前,我国信息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信息人才总量不足;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三是人才资源配置不科学。其结果造成人才资源浪费,人才成本的加大,不能适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三、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建议
为了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理性地面对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趋势,从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审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与价值,将企业的管理技术、研发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应用,推动供应链协同商务模式、相互信任和双赢机制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产品研发模式和设计理念的创新、产品制造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从而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首先,增强企业主体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企业主体意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保证。企业主体意识主要包括环境意识、危机意识、管理意识、信息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企业主体意识,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与方法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只有增强自身主体意识,并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全过程,才能有效的提高主体能力,发挥主体作用,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其次,认真做好发展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进行变革的一项系统工程。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是要通过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变革,达到学习、研究和应用国外先进管理思想、产品设计和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全面创新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努力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的。因此,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分期实施。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逐步实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一是适用性原则。企业信息化建设要结合实际,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选择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法和策略,构造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系统;二是经济性原则。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以及系统实现和维护等都要体现经济性;三是效益性原则。即一切以系统的目标为中心,一切信息系统的结构和机理都是为实现系统的目标而服务的。
再次,推进管理体制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和管理模式的再造与创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的过程,为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引进和运用先进管理软件的同时,要注意从我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消化和吸收其中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而不是让先进的管理软件迁就落后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