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52:1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97-01
小学班主任肩负着学科教学、建设班级、全面育人的多重任务。新时代对小学班主任的要求更高。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核心管理者,在班级建设的开展过程中应该采取多样的方式,班级活动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班级活动在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中的意义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任教师,是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引导、帮助、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责任人。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素养的形成以外,还兼任着对于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道德心理的熏陶;科学素养的养成;基本生活能力的辅导等。小学阶段教育的主要着眼点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班级活动有着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特点,对于在情感发展不完善,认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的小学生开展多维度的教育无疑是极好的方式。
(一)开展班级活动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班级凝聚力是衡量班级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班级活动是全员参与的一项集体活动,它要求的是集体合作的力量,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班级活动丰富多彩, 不同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都能看到自己对活动的贡献, 体会到成就感,有利于学生形成班级向心力。
(二)开展班级活动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教育内容,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可以声情并茂的让小学生体验到德育教育的意义。比如:结合节日纪念日开展班级活动:“九一八”爱国书画展;母亲节:“送妈妈一枝康乃馨”板报征集等。通过班级活动的组织策划,深入了解活动的主题,动手动脑集结力量搞活动,将德育教育贯穿始终,意义深刻。
(三)开展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学习管理的新尝试
班级活动的开展,最直接的切入就是活动主题与学生学习内容的结合。传统教学枯燥无味,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没有新意,教师工作也无聊乏味。然而将教学内容与班级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新意,学生以更灵活的形式乐学其中,教师以新的形式组织教学,师生共同生成的课程内容更多。
二、开展班级活动的策略研究
学校是小学生每天所在的时间最长的地方,而班级活动应该是最吸引学生的魅力舞台。充满趣味性、建设性、教育性的班级活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亮点,是班主任教育的重要方式。一个优秀的小学班主任一定是一个乐于实践善于通过班级活动进行班级管理与教育的能手。
(一)班级管理中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班级活动首先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最根本在于使学生最大程度受到教育。活动的过程是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开展班级活动的目的一定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每一次活动的举办都是要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新的认知。
2.整体性原则。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出发点是整体发展,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开展班级活动是抓班级整体发展的最好机会。班级活动的开展要求学生的全员参与,有必要的情况下,要求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三方配合;班级活动的内容选择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多样性原则。班级活动的多样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正是因为班级活动的灵活多样,才使其成为班主任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首选方式。班级活动的多样性源于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特点,来自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生目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
4.创造性原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应是一项不断创新的工作,要求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班级活动的开展只有与时俱进才有意义。只有不断的创新,班级活动才具有吸引力。在活动的开展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二)班级管理中班级活动的实施
班级活动的实施是开展班级活动的中心环节,实施的效果关乎整个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
1.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活动。在班级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班级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扮演的是指导者的角色,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在于是否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活动的主角。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成为最大受益人,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的实施中施展才华。
2.在活动中体现教育的价值。班级活动的教育价值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及活动环节的开展过程中。班级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班级活动开展的环节中从设计到实施到最后的总结内化都要体现教育的价值,教育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得到发展,班级活动的实施就是给学生营造发展机会的过程。
3.活动后总结升华教育意义。班级活动的实施并非到活动形式的结束就结束了,对于小学生而言,班级活动的实施最难在于班主任教师把握每一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得到了什么,这些活动中生成的东西具有多大的教育意义。班主任可以以书写文稿、日记、活动后感等方式指导学生领悟班级活动的教育意义。
三、总结
班级活动是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班级管理的重要方式,本文作者探讨了班级活动对于班主任进行学科教学、班级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开展班级活动的策略。希望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学习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下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建设的现状,扬其长避其短。
参考文献:
[1]丁如许等.给班主任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6
[2]田恒平.班主任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功能定位,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从境外出版机构的角度来看,主要有版权贸易功能、版权保护功能、信息收集功能、市场培育和拓展功能、品牌宣传功能、作者培育功能、人才吸引功能。二是从国内出版机构的角度来看,也可以通过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的办事机构,发挥其国际交流窗口功能、版权输出功能、内容资源获取功能以及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借鉴功能。
1.对境外出版机构的功能定位
版权贸易功能。版权贸易功能是境外出版集团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大部分境外出版机构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除了采取纸质书刊的形式之外,就是通过版权贸易的方式。虽然版权贸易包括版权引进和版权输出,但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出版物贸易逆差的地位,境外出版机构更多从事版权输出工作。早期的版权贸易通过专业的版权机构开展,但后期,随着版权贸易以及图书、期刊等产品的交易量加大,很多境外出版公司直接在华设立办事处或者代表处,专门处理相关事项。迄今为止,培生教育出版集团、丹麦艾萌阁集团、汤姆森教育集团、施普林格出版公司、哈佛商学院出版社等跨国出版企业在我国均有战略合作伙伴,合作内容涉及医学、教育、儿童读物、音像制品等领域。可以预见,合作出版将越来越普遍和广泛,涉及领域也将越来越多。
版权保护功能。版权保护也是境外出版机构在华办事机构的重要功能。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渐加大了版权保护和打击各类盗版行为的力度,但在某些情况下仍然会由于缺乏对国际出版权益的了解,或者被非法商业利益所驱动,导致境外出版机构的版权内容被滥用或者盗用。2010年,在励讯集团(前励德·爱思唯尔集团)的倡议下,在华国际出版商版权保护联盟(IPCC)成立。截至2017年,已有17家境外出版商加入在华国际出版商版权保护联盟,成员包括励讯集团、企鹅兰登书屋、博睿等。在华国际出版商版权保护联盟作为活跃于中国的国际出版商代言人,已与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机构签订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战略合作备忘录,助力外国企业在华发展。
信息收集功能。信息收集也是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初始目标之一。信息收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收集中国政府的市场准入信息。中国当前出版业务的基本行业规制包括出版社经营许可、选题管理、书号使用许可制度、刊号使用许可制度、出版社业务范围规定等,而这些是国际出版集团制定进入战略和开拓战略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华办事机构需要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获得上述信息或资源,更好地利用政府政策并争取政府支持。二是了解行业主管部门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信息。境外出版机构通过其在华办事机构,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中国出版业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中国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战略和动向。三是了解中国境内同行的出版机构信息。在华办事机构可以透过多种渠道,及时了解中国境内各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的发展战略与方向,以及下一步可能采取的行動,这样就可以提前发现市场机会,以便寻求与中国境内出版同行的深度合作。四是收集中国市场信息。在华办事机构身处中国市场,这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快速了解中国市场的机会。在华办事机构通过市场研究,能掌握各种有用的资料,如中国读者的阅读模式、消费行为模式、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等,从而使其出版的内容产品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
市场培育和拓展功能。市场资源是每一个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主要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进行市场培育。在供给侧方面,境外在华出版机构通过新设或与国内较有实力的出版单位合资、合作等方式,逐步实现机构、人员、内容、编印的本土化从而培育出版实体。
在华设立办事机构拓展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编辑出版环节渗透。编辑出版环节处于出版产业链前端,对境外资本的吸引力很大。因此,国际出版集团正试图以办事机构为依托,开展与中国出版企业的版权合作和其他项目的合作,逐步接近出版业的核心领域。二是向出版产业外的行业拓展新业务。如意大利迪亚哥出版集团通过迪亚哥商业(北京)有限公司在中国出售拼装模型以及可拼装机器人;贝塔斯曼传媒集团除与在我国成立合资印刷公司外,还设立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管理的资金超过10亿美元。
品牌宣传功能。在传统出版领域,境外出版机构通过多种形式传播品牌。一是通过合资或合作形式拓展品牌。比如,培生教育通过与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进行积极的合作,出版了《新概念英语》、Side By Sice、《大学英语》等耳熟能详的英语书籍,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二是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推广品牌。例如,培生集团通过举办“教师俱乐部”和培训项目来提升培生教育品牌的推广活动。三是在全国多家书店设立品牌专柜,在多家高校设立专用书架,增加读者认可度、熟悉度。四是在中国期刊领域,境外出版机构采用项目合作方式,授权境内出版单位使用其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
作者培育功能。作者是出版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谁拥有了优秀的、强大的作者资源,谁就有了占领市场的法宝。威立依靠中国的作者来发展威立的产品线,把中国作为威立内容创新的资源地。在威立的STM编辑部门,中国本土的研究成果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是成长最快的内容来源。在爱思唯尔占有的2000多种期刊中,来自中国的科研论文仅次于美国,占总数的14%且逐年上升;中国人用英文写作发表在爱思唯尔期刊上的比例达到28%,而这些文献被引用的次数占中国英语科研文献总引用数的34%。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在华设立的办事机构下设了出版部,其主要职责就是向公司总部报送中国作者资源以及相关学术资源和学术内容,由公司总部出版之后再在全球范围之内销售。
2.对境内出版企业的功能定位
在实现其功能定位的过程中,通过与中国读者的互动、与中国出版单位业务上的合作往来,境外出版机构在华开展业务活动不但直接影响中国出版业的发展,而且间接促进了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国际交流窗口功能。出版作为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承、传播、交流等职责。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软实力提升,出版业承担着文化“走出去”义不容辞的使命。国内出版单位期待了解国际市场。国内出版单位通过与在华境外出版机构合作,首先能充分了解国外市场的风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消费能力以及渠道规则等。其次,能知晓和熟悉境外出版机构所在国的文化、市场情况和读者阅读需求、行业游戏规则等,为这些出版单位开拓国外市场,以及做好经营和管理打好前期基础。最后,通过与外方合作会培养一批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可以提高国内出版机构的国际意识,有利于中国出版“走出去”。对中国出版业而言,在华境外出版机构已成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使者和沟通桥梁,促进国内科技、文化知识向外传播。
版权输出功能。通过对国内出版社的访谈了解到,三联书店通过与施普林格、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在华境外出版机构合作,带动了品牌图书的多语种版权输出;近几年每年40多个版权输出协议,年增长率10%以上。辽宁少儿出版社在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哈伯·柯林斯等境外出版机构开展图书引进合作的同时,也积极促成中国原创图书的输出贸易。目前,辽宁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动画典藏》系列中的5个品种已授权了7个语种。通过版权输出,中国出版单位借助在华境外出版机构,正将中国的优秀图书出口到世界各地,与其他国家的读者分享,让世界各地的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实现中国文化和学术的影响力传播。
内容资源获取功能。在传统出版内容方面,通过与在华境外机构合作,国内出版单位引进了打开国人全球化视野的畅销书、满足成长时期不同需求的“心灵鸡汤”、拓展读者眼界的经典图书、普及人文社科常识的思想性著作等各类书籍,国外图书品种数量不断增多、领域也越来越宽广,促使中国相关行业开阔视野,增广见闻,借鉴经验,提升能力。
在数字出版内容方面,主要体现在数据库产品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功能与监管策略研究的引进,如爱思唯尔Engineering Information、Elsevier数据库。通过与在华境外机构合作,国内出版单位将境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文学艺术等各行各业世界级优秀的、先进的成果引入中国,为中国学者、科研人员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鲜活资料和先进的研究方法,促进了我国科研能力的提升,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发展模式与战略借鉴功能。境外在华出版机构代表国外出版集团,而这些大型跨国出版集团平台很大、市场化程度很高。境外出版机构在华开展业务可把母公司出版物、品牌、营销、组织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先进的发展模式、发展思路与战略,以及数字内容收集、加工、与整合方面的前沿技术带人中国,成为中国出版单位学习的现实教材。
二、对境外出版机构在华机构业务活动监管的政策建议
随着中国出版业开放程度越来越深,可以预见,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力度仍将不断加强,在华业务的经营范围和出版业态也将不断拓展。因此,我们认为政府加强监管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转变”人手:
第一,从以办事处监管为重点转变为以外资(独资或合资)企业监管为重点。从1980年开始,我国先后出台了13个法规和规定。其中有8个文件已经因故废止,仍然具有法律效力的5个文件,对跨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相关行为进行规范,这些文件对国外新闻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也同样适用,但它们主要针对境外非营利性办事机构进行监管。由于境外出版机构早期在华设立的非营利性的办事机构大多已经转型,因此对办事机构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已经大大降低。据在华国际出版商版权保护联盟(IPCC)主席张玉国介绍,近年来,其联盟下属单位在华基本上没有再设办事处,大多数在华机构均以公司或者分公司的形式存在。因此,政府应从以办事处监管为重点转向以外资(独资或合资)公司监管为重点,加强对外资(独资或合资)企业公司经营行为的监管。
第二,从以市场准入审查为重点转变为以经营过程合规性监管为重点。目前,中国政府对境外出版机构监管主要集中在出版业的市场准入,缺少对出版社尤其是数字出版产品与服务提供商的运营监控与风险防范规制。因此,政府对出版业的管理思路应由严格的市场准入转向对其经营过程合规性的监管,监管其经营过程是否遵守法律法规,以及是否存在超出批准的营业范围行为,重点监管其是否参与出版这一核心领域。相关部门研究跨部门规制和监管办法。各部委不仅要研究数字出版业的归口管理机构,更要会商出一套规制和监管细则,对数字出版的内容、环节、市场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政府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内容筛查与过程监管,以确保其不会威胁到我国的文化安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班级管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的重要平台,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管理肩负起育人的职责,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和资源适时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爱国情感和民主、法制观念,明辨是非善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我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与班级管理实际,认真探究在班级管理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的途径
1.日常教育管理
班主任在考虑开发、利用德育资源时,可以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和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八荣八耻”,同时结合学校和班级实情,师生共同制订出班级管理细则,做到依法治班,让每个成员在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感受并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2.解决具体问题
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必须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中心,以真实的内容教育学生,特别是针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增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感。当班级选举学生干部时,我让大家先听竞选者发表竞选演说,接着民主投票确定当选人员,最后当选者当众宣誓,明确岗位责任,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我请矛盾双方先对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谈谈自己的错误和犯错的原因,然后让大家唱“八荣八耻”歌,最后请矛盾双方谈对此事的看法和今后的打算,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上遭遇挫折时,我就和大家一起重温路上的感人故事和雷锋故事,让学生们在革命前辈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感染下,重拾奋勇向前的信心。
3.主题活动渗透
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融入德育全过程,班主任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张扬,在他们的热情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的过程中,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自觉地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紧联系在一起。
同时可以让主题教育活动成为学生自我展示、激发成才的重要舞台,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对“读书、明理、成才、报国”有了主动思考,道德认识水平有了提高,责任意识得到了增强,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在班集体的精神风貌中。具体做法是: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大内容结构为主题,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宣传月(九月,出专题手抄报比赛)、喜迎国庆(十月,征文比赛)、法制宣传日(12月4日,演讲比赛)、迎五・一(朗诵比赛)、尽责任(5月,开展为爸妈洗一次脚活动)等。②从中小学生主流价值观出发,开展各种形式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主要的特色活动有“幸福教育”“感恩,我们在行动”“我们的政策我们定”等 。
二、初中班级管理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的策略
1.在每一天的细节中体现育人
班主任应该特别重视挖掘早晨迎接学生、课间十分钟和课间操的引导、安排就餐、与学生交流、课后活动、打扫卫生和内务整理等班主任常规工作中的育人因素,结合具体的学习生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我坚持每天早晨第一个出现在教室门口,用微笑迎接学生,鼓励学生自强不息,以遵纪守法为荣,准时来校学习;每次课间十分钟我总要来到学生中间,看一看班上的学生,与他们聊一聊,一起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引导他们团结互助、诚实守信,事事规范自身行为;我利用参与课间操的机会,引导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公平竞争、规则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就餐时,我要求大家排队就餐,不挑食,引导他们以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我利用学生打扫卫生和整理内务的时机,倡导营造充满正气的浓厚氛围,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他人的事情帮助做好,集体的事情一起做好。
2.在每一期的细节中体现育人
班主任应该特别重视挖掘开学第一次讲话、安排座位、制定班规、推选班干部、布置教室、班会、集体外出活动、评选先进、填写学生素质报告册、与家长沟通等班主任常规工作中的育人因素,结合具体的班级管理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新学期班主任第一次讲话时,我总要向大家问一声好,说些祝福的话,择机说说文明礼仪的要求,与大家畅谈发展目标,勉励学生们自强不息,树立竞争意识。安排座位时,我总是做到不偏爱任何人,做到人人平等,这样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和互助观念。制订班规时,我总是请大家一起商量,做到“我们的事情,我们做主”,这样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主人翁意识和纪律观念。推选班干部、评选先进时,我首先请大家选前认真酝酿,人人积极参与,民主投票决定,这样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竞争意识。填写《学生素质报告册》时,我总是怀着满腔热情肯定每个学生的优点,指出他们的潜能,热切盼望每位学生都能自立自强、开拓创新、不断进步。
3.在每次接送一个班的细节中体现育人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在我国的职校,班级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是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班级文化不但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行为规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还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还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班级文化的建设还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与创业的观念。
一、班级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班级文化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班级文化,指的是一个班级中的全体成员在其特殊制订的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之中所形成的,同时要为了这一个特殊制订的目标所进行服务的组织的亚文化,这是对班级中的全体成员其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环境其内部的环境以及价值观进行的整合。班级文化的建设就是一种战略管理的手段。
(二)班级文化的基本要素
在我国的职校中班级文化有着较强的目的性,我们要依照这种目的性和班级文化中的文化这一涵义的角度来进行考虑,并且依照着班级文化的基本要素其层次性来对班级文化的要素进行划分,主要分成班级的行为文化、班级的物质文化、班级的精神文化以及班级的制度文化。
(三)班级文化的基本职能
班级文化是一种战略管理的手段,为了进一步对其进行强调,我们对班级文化的基本职能进行了一定的概括,一是强调其心理与价值观的整体作用,二是为了能够使班级教书育人这一目标得以实现而服务。
二、职校中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缺少一定的核心目标
现今在我国所有的教育者都很重视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可是对于什么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同时还要围绕着这一目标进行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教育者们都没有对其进行考虑,这样就会使教育者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没有工作的重点,因此就无法对班级文化进行很好的建设。
在我国的职校的教学过程之中,因为不需要直接面临很大的升学压力,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上对于学生学习的风气以及习惯都没有特别的关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在其毕业的时候能够找到工作,那么教师的就算是完成了其教学任务。并且还要很多的教师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完全的放手,这样是极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从而就会使学生养成的较差的纪律性,以及严重的缺乏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二)缺少一定的指导规划
职校在对其班级文化进行建设的时候,通常都会由教师来对其进行管理,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自主性有所降低,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叛逆心理,这样对学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没有提前制订出一个详细的计划,这样就无法根据其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阶段管理,这样就很难形成一个具有其特色的班级文化。
(三)缺少一定的职业特征
对于不同的班级其所建设的班级文化业要有所不同,这样才能够体现其特有的班级文化,同时还能够使其班级成员的个性得到一定的体现。现在在我国职校中所建设的班级文化都没有充分的使其个性得到发挥,这是因为很多的职校都没有把职业的道德以及企业的文化充分的融入到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管理之中,这样就是学生能够对于职业没有一个基本的认同感。
三、职校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以对职业文化的氛围进行创建为核心
教师要对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团队精神进行培养。在班级中,学生通过集体共同进行学习与生活,能够使其对于集体与个人、纪律与行为等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政治觉悟与道德品质都得到一定的体现。
教师还要使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得到提升,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工作前对于企业的氛围进行充分的感受,使学生对于企业的陌生感得以消除,从而能够使学生在对于企业的激烈竞争的环境有所适应。
(二)建立一个教师与学生同为班级主体的机制
班级文化的建设是教师与学生在其中充分的发挥其主体性的主要教育过程。我们在班级中使教师与学生同为班级的主体,就是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关系,只有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中才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正确面对并解决问题。只有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这种平等主体关系,才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就能够对班级文化进行更好的建设。
(三)以职业规划来作指导,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进行培养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地适应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同时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的氛围,并且还要适当的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教育。教师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于当今社会中职业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分析与预测,从而才能够对社会职业的岗位需求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一定的规划,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职校中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对班级的管理中一定要积极的引进班级文化,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树立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的一种良好的班级风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接受班级文化。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还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而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充分的提升,进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都能够有所提升。
中职班级的建设主要包括班级文化建设、精神建设以及心理文化建设等。心理文化建设是最重要的,因为健康的心理是开展一切活动的保障,良好的心理可以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和辅导者,教师应该在学生进入中职院校的时候就开始开展班级的心理文化建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建立良好的基础。心理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也能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开展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的策略
1.将班级心理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个性意识比较强,对于不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主张,班级管理就是对班级环境的布置、班风建设的活动等。教师要根据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班级的心理文化建设,在班级中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激励,实现自己的价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心理。
2.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积极引导作用。人格高尚的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是积极创建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的前提,教师应该要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和心理,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不要刻意批评,耐心地为他们解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轻松氛围。
3.开展班级活动实现心理文化建设。有效的班级活动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在班级集体活动中,教师要及时鼓励参与活动的学生,表扬他们的拼搏精神,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是可以的。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要每周都安排集体活动,为学生提供放松身心的机会,在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深化师生之间的感情,消除学生烦躁的心理,形成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119-02
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与其所在班级的班级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什么样的班级文化中熏陶,关系到学生能否形成良好品行和积极人格,进而关系到学生今后能否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班级文化是班主任老师和班级全体学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都会受到影响。职业学校的学生中大部分人是带着许多无奈走进高职学校,因此,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带有挫败感和自卑感。在这种心理基础上,如果班主任老师引导的好、师生相互作用的好,其班级文化就会向积极文化发展,反之,就会向消极文化发展。当前,班级文化建设在职业学校学校得到重视,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重视日常班级管理,忽视创建积极文化
积极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班主任老师根据班级发展提炼文化内涵,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内化,它要求班主任要走在积极文化建设的前面。职业学校里的许多班主任在处理日常事务中勤勤恳恳,但班级教育与管理的效果不尽人意,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积极班级文化的创建。在一个不能形成积极班级文化的班级里,学生经常出问题,从而增加日常班级管理的工作量。
(二)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也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现在走进每一班级,都可以看到墙上有名言、班级制度和黑板报之类的文化内容,但是,这不能代表这个班级的班级文化能象墙上文化一样“好看”。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比较容易建设的,而积极的精神文化是最难建设的,它需要一个很长的建设过程,从而出现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甚至错误地认为物质文化完成,精神文化也随之完成。
(三)重视思想认识说教,忽视实践活动体悟
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是建设积极班级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将积极班级文化内化的重要渠道之一。正确的思想教育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认识水平,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体悟。相对而言,班主任开展思想教育比开展实践活动要容易一些,这往往导致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出现重视说教轻活动的现象,或者开展活动也是留于形式。
积极探索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规律和建设策略已成为提高职业学校教育质量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职业学校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
任何一个班级都是文化存在物,但积极的班级文化是不会自发形成的,它需要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创建。积极班级文化创建的主体是班级的学生,创建的引导者是班主任。在职业学校班级中创建积极班级文化一般分为三步:
第一步,班主任与学生商讨后提炼出班级文化。这里的班级文化包括班级奋斗目标、班级口号、班级格言、班级各项制度以及各种班级文化标识等,这些外显的文化,在文字上要做到简洁、易记、朗朗上口,在思想上要做到深刻性、务实性、励志性和启迪性,在情感上要做到有人文关怀,在操作上要做到具有可行性。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班级文化,加强班级文化物质层面的建设,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
第二步,努力促进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和内化。班级学生是创建班级文化的主体,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和内化是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关键。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进取心不强,或有进步的愿望,但是让他们根据积极班级文化的要求改变自己,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畏难情绪。这种畏难情绪影响他们对积极班级文化的认同和内化,即便他们在道理上认同应该这样做,也愿意选择积极的班级文化,但在行动上也难做到。
第三步,加强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努力形成积极班级文化氛围。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但是,在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过程需要一定的强制力作为基础,尤其在班级建立的初期。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较小,自制力普遍不强;他们有追求个性自由愿望,但对个性自由理解不够深刻;他们会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但辨别能力不足。加强以积极班级文化为导向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对班级的教育与管理纠正学生的不良现象,是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以上三步揭示了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机制,这个机制就是班主任与学生协商提炼班级文化,班主任促进学生认同班级文化并内化,班主任加强班级教育与管理矫正不良现象三者的有机统一。在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协商提炼班级文化是创建的前提,班主任促进学生认同班级文化并内化是关键,班主任加强班级教育与管理矫正不良现象是保证。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职业学校学生本身就是受到多种文化影响的文化综合体。在一个职业学校的班级中创建积极班级文化就是通过班主任的教育引导,整合各种文化的影响,在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独具特色的新文化。在创建过程中,学生既是创建的主体,又是被改造的主体,同时也利害关系的主体。因此,积极班级文化能否形成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即班主任的教育与管理、学生认同和内化积极班级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级文化。其中,班主任的教育与管理对积极班级文化创建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对积极班级文化认同和内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积极班级文化创建的进程;班级文化的多样性对积极班级文化创建的影响是复杂的。
三、职业学校积极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班级是他们活动的重要场所,班级文化对他们成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形成积极班级文化的班级里,学生心情舒畅,人际关系和谐,有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和进取心;班级有凝聚力和积极的转化力;班风正、学风浓。遵循积极班级文化形成规律,从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职业学校积极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主要有:
(一)坚持思想教育、心理辅导、情感关怀相结合
虽然积极班级文化的内容是班主任与学生协商确立的,但是要让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都做到积极认同和主动内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学生是一个变化发展着的个体,往往会出现对自己之前认同的东西产生怀疑。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到在理论上占据至高点,在逻辑上有说服力,在频率上常态化。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他们在认同和内化积极班级文化方面产生的问题许多是他们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班主任要懂得一些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人和集体心理辅导。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悦纳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关怀。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过:“没有情感的支持,理性也将毫无力量。”没有教师积极情绪情感的激发,无论多么正确的理论和道理,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顶多就是正确而已,极少产生行动的冲动。
(二)构建规范、引导和激励相结合的积极的班级制度
班级制度是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班级正常秩序、促进班级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班级学生的行为准则,也是班主任教育和管理班级的重要依据之一。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创建初期必须保证班级制度的严肃性。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在一开始总会或多或少地与积极班级文化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为减少缩短差距过程中的阻力,班级制度要在班主任的主导下通过师生协商来制定。班主任要坚持最近发展区原则提出要求,即使学生不能马上逐条做到,也要通过商协促使学生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认同。积极的班级制度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规范、引导和激励相结合,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要避免违背科学发展要求的、简单生硬的约束性规定。具备上述特征的班级制度才会深入学生的内心,才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才能形成遵守班级制度的文化氛围。
(三)正确处理班级文化与文化的关系,培育积极的班级舆论
要在一个班级创建积极班级文化必然要受到来处班级文化的影响,包括其它班级、学校和社会,这种文化影响实质上价值观的交锋。文化从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来看,基本可分为传播正能量的积极文化和传播负能量的消极文化两大类,积极班级文化归根到底属于社会积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创建积极班级文化既要汲取文化中积极因素,又要消解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文化对班级文化的影响最终会通过班级舆论表现出来,培育积极的班级舆论是创建积极班级文化应有之义。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少、认知水平不高、心理不成熟,加上本身就是一个积极文化与消极文化的矛盾体,如果顺其自然发展,极容易接受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班主任要把握班级舆论导向通过多种方式培育积极的班级舆论,确保班级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班级能够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文化的各种言行。
(四)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积极班级文化的成就体验
班级文化是学生将其内涵内化为信念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状态,积极班级文化的创建过程是学生价值观和信念的再造过程。这一再造过程是学生对积极班级文化在认知上接受、情感上认同和实践上成就体验三方面统一过程,而且,成就体验就是决定性的环节,它可以使先前的认知和情感发生转变。对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单纯的理论说教式的思想教育和单纯以维护秩序的班级管理是很难实现文化价值观上的认同与内化。班主任要积极指导学生围绕积极班级文化建设,结合班级发展情况,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主题,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文体活动、校内外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全班参与。每次活动都要有论证方案,不能采用放羊式活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而要让活动为创建积极班级文化服务。活动的重点要让学生体验到按照积极班级文化行事的成就感,从而增强积极班级文化的感召力。实践证明,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成就体验,对于积极班级文化的建设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正平.文化建设.班主任专业化的灵魂[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06).
[2]张俊伟.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1 班集体的定义与理论基础
《教育大辞典》中班集体的定义为:――是由整个班级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具有作为集体有机整体的行为与特征,不是班级个别学生的总和,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王宝祥.新时期班主任工作》中班集体的定义为:班集体是高级班级群体。它是经过以班主任为主的各种教育力量的教育培养和引导而形成的具有正确的奋斗方向,具有较强的核心与骨干力量,具有良好的纪律、舆论、班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高层次的班级群体。《实用班主任辞典》中班集体的定义为: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结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班集体,是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经过以班主任为主的各种教育力量的教育培养和引导而形成的具有正确的奋斗方向,具有较强的核心与骨干力量,具有良好的纪律、舆论、班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使班级全体成员德智体等方面素质不断提高的高级班级群体。
2 班集体建设的内容与目标
2.1 落实学校管理目标,制订班集体工作计划并保证顺利实施
班集体建设的工作计划,是班集体建设目标的具体实施步骤,也是学校管理目标的“班级化”。班级建设目标越明晰,越扣紧学校管理目标和贴近学生,就越容易实施。
2.2 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文化
通过丰富多样的班集体活动即日常活动、主题活动、系列活动,开展好班集体文化活动,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文化及制度。
2.3 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班集体日常工作不仅是落实班集体工作计划的一个个具体的环节,也是使班集体能够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涉及的具体内容很多,主要是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开展各项活动的一些管理内容。
2.4 重视班干部队伍的培养
教师可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班干部日常培训与指导;二是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本管理机制。在班级管理中,要制定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班干部责任条例。任职前,对每一位班干部进行岗位分析和任务指导,指出今后班级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给他们基本的工作方法与策略,要求他们遇事要多动脑筋,办事要有计划性,力求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2.5 协调班集体各种主导力量,共同建设和谐班集体
在班集体建设的主导力量中,班主任是学校和学生的中介人,他需要及时地把学校意图贯彻到学生中去,又必须把学生的情况反映到学校领导中来,班主任还是学校、社会与家庭的沟通者,班主任要通过班集体建设,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人。
3 班集体建设中的常用策略
3.1 目标制订要明确
树立班级建设的“目标”时,立志要高远,但落脚点要实际,表述要简洁,内容要全面,条款要概括,条条可操作、可评估。
3.2 培养班级骨干力量
在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工作中,班主任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发现骨干,培养骨干。要从学生的思想作风、心理状态、学习态度、办事能力、群众关系、主动精神等方面发现和培养骨干。
3.3 用正确的舆论作为班级导向
正确的舆论来自明确的是非观念,所以进行正确的观念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要在重大的、基本的人生价值观念、社会观念、道德观念上对学生进行明确的教育,使他们懂得是非曲直。
3.4 树立良好的班风
班风是学生思想、道德、人际关系、舆论力量等方面的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班主任抓班风要狠下工夫,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
3.5 向“活动”要成效
班级开展各种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要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每次开展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解决什么问题,哪些人可以做骨干,重点教育对象是谁,可能会出现什么阻力和问题,通过谁去组织,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借助哪些外部力量等,班主任都要心中有数,要经过反复的思考,都要做好准备。
3.6 制度建设要坚持不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14
Abstract Good class culture plays a positive effect on student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project.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class culture, explore the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construction of class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way of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strategies of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Keywords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strategy
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与幼儿教育质量息息相关,“幼师国培”是国家提升整体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举措,2007年7月国家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幼师国培”项目的开展对于广大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犹如“雪中送炭”。如何切实提高“幼师国培”项目实施的实效性是“幼师国培”项目承担机构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班级管理工作提高项目实施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培训班级的管理工作包括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团队建设等内容,本文将重点探讨“幼师国培”项目班级文化创建的途径与策略。
培训班中的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国培项目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培训效果的保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对学员参训起着积极的影响,对提升培训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注重培训班级文化建设,探讨培训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途径和策略,对提高当前幼师国培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培训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在班级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特色的价值追求和一种规范,是班级所有成员共有的态度、信念和学习观,代表着班级的形象,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对班级成员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幼师国培”中的班级文化因其特定对象与培训意义而更加丰富,我们探讨的“幼师国培”的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从班级组建开始,班级文化就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培训班级的每一个成员,而每一个成员自身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及言行又反过来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
2 培训班级文化创建的目标
“幼师国培”项目的培训对象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已入职幼儿教师,培训时长以10至15天的短期培训为主,所以班级文化的创建在项目启动之前就应开始。培训班级文化创建的目标是: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和学员在项目伊始就要致力于共同创建一种自觉投入、自我管理、自主研修、自由思考的班级文化。
自觉投入。幼儿教师相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学历偏低,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学员来源存在地域、园所性质(民办或公办)、年龄、职称等诸多差异,如何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点燃学员自主参培的热情,是班级文化创建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做为项目管理者,在培训前的沟通中应尽可能全面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培训需求及其他特殊情况,传递人文关怀,激发学员参培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促使学员能自觉地、较快地进入培训角色。
自我管理。学员来自幼儿园各个工作岗位,已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关键在于项目管理者应有让学员自我管理的理念。项目管理者不能成为包办者,首先,要充分意识到每个学员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其次,要为学员自我管理提供机会和平台,如班委会成员的产生、优秀学员评选、优秀小组的考核与评价等,均提倡由学员自主参与。管理者应引导并悦纳学员的自我管理,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学员的建议。
自主研修。参加培训的幼儿教师都是成人,成人应该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管理,成人学习者具有支配自己学习活动的能力,他们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宰者。参培学员如果没有探究的主动性,处于被灌输的被动状态,培训学习自然没有效果。外在的督促机制固然不可少,但是激发幼儿教师参培的内动力、引导其自主研修更为重要。只有创建自主研修的文化氛围,才能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自由思考。思考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活动的呈现,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主动思考,且最大程度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培训中,应该倡导自由思考的文化,例如众筹课程、每日一思、世界咖啡等形式,给予学员更多思考的机会,鼓励学员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语言、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并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
3 培训班级文化创建的途径与策略
培训班级文化的创建可以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进行,最后落实到行为文化。
3.1 培训班级物质文化创建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学员学习发展与生活需要所创设的环境、条件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具体包括可见的各种形式,如学员之间初步关系的建立、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资料的准备、后勤服务保障等。具体创建策略有:
(1)初步双向关系的建立。第一,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口袋助理和学员信息的收集等方式建立初步关系,传递班级的文化,充分了解学员的培训动机与基本情况。第二,将课程安排、专家介绍、交通提示等内容的电子文化用易企秀、初页等信息技术媒介进行传递,让学员对培训班级产生亲切熟悉的情感。
(2)学习氛围的营造。理想的学习氛围是指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整洁的室内学习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健康的舆论环境。具体的做法有:尽量将培训会场安排在校园内,布置和谐、宽松、舒适的,能体现班级特色的学习环境;通过座位摆放、照片墙、欢迎横幅、名牌制作等展示班级文化;通过领导和专家致辞、开班欢迎片的制作等体现班级文化。
(3)学习资料的准备。学习资料应当在项目开班前提前制作和准备,如项目启动之前精心制作学员手册,学员手册是学员学习的导航册,通过学员手册,学员能清晰了解和记录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过程、学习反思等。其次,用心为学员准备学习用品,有条件的培训班还可以为学员准备成长档案袋,将学员的照片、学习期间的作业、思考感悟等收集到成长档案袋,真正做到个性化学习。
(4)后勤服务的保障。后勤保障是国培项目实施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在项目开班前要准备安全、舒适的食宿及学习场地,精心安排交通出行,开班及结业时安排细心、温馨的接待和送行。其次,常用生活用品、常备药品的准备也可以传递爱心,让学员感受到关怀,有条件的项目还可为学员准备茶歇、咖啡等。
3.2 培训班级制度文化创建
制度文化,是为了保障培训效果,在满足学员培训需要和引领学员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具体创建策略有:
(1)班委会的组建。通过破冰活动、素质拓展等途径组成一支有战斗力、有影响力、有感染力,能自主管理的班委会队伍。
(2)班公约的形成。通过班徽、班级誓词、班歌等形式建立班级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公约。
(3)规章制度的众读。通过考核评价标准众读、出勤管理、作业考查、奖励机制解读等建立制度文化。
3.3 培训班级精神文化创建
精神文化,是指在培训教育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群体意识等意识形态。精神文化无处不在,课程安排是文化,组织管理是文化,管理者和学员的一言一行皆文化。具体创建策略有:
(1)项目管理者要树立高级榜样。在培训班级的精神文化中,要特别强调榜样作用,领头人是影响力、感染力,能点燃所有人的热情,这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激励。作为培训管理者,应是学员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服务者、陪伴者、点灯者,国培管理团队成员要具备有情怀、懂尊重、善合作、肯做事、勤思考、多面手的专业素养,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成为学员的高级榜样。
(2)引领学员认同培训理念。项目负责人要充分利用学员见面会、开班典礼等环节对项目的培训理念进行解读,并通过培训班级的破冰活动增进认识、培养感情,使整个班集体迅速变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班主任通过破冰游戏活动传递班级培训理念,首席专家通过众筹课程活动解读课程理念。在培训全程可安排每日分享,分享中有理念的强化、班级正能量的传播,包括培训现场的分享、网络平台的分享,引导学员认同班级培训理念。
(3)引领研究文化的形成。通过每日一思、每日一读、每日一说等活动,促使全体学员积极反思和分享;通过专题研讨、培训反刍、简报制作等环节,促进小组行动学习出成效;通过指导学员撰写论文、申报课题、出版专著,在培训班级中倡导研究文化,形成研究氛围,并积累研究成果。
(4)丰富学员的课余生活。幼儿教师普遍能歌善舞、活泼开朗,在严谨有序的培训学习之余,应为学员提供更多展示才艺、交流感情的平台,如组织辩论赛、集体生日会、集体舞会、茶话会等文娱活动,增进学员与学员、学员与专家、学员与培训管理团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培训营造健康、和谐、快乐的氛围。
4 几点反思
(1)“幼师国培”项目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项目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其班级文化创建应根据幼儿园教师的特点和项目的具体要求量体裁衣,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班级,应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2)培训班级文化创建应充分考虑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培训管理者要善于发掘地域特色与地域文化资源,将这些特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从而形成更有价值的班级文化。
(3)培训班级文化应实现在项目结束后的延续性,班级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培训过程中,更要延伸至国培项目后期跟踪中去,通过现代化的传播途径,实现培训班级文化的持续影响力。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师国培”项目组织实施的实效性研究――以湖南省“幼师国培”项目实施为例》,编号:XJK015BCR001
参考文献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荷兰教育家埃拉斯莫斯就率先使用了“班级”一词。班级不仅是学生接收知识教育的资源、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资源、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资源。而首次给文化作出完整定义的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他在其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而笔者对“文化”的理解是:文化是一种认同。即一定社会条件下对人类社会存在和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共同理解和认同。建设的本义是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或充实新精神。从词义分析,建设的重要特征是一个“新”字,而“创立”“增加”“充实”这三个词汇都同时表达了建设的人为特征,即建设是人们自觉的、有一定目的性的实践行为。曾有人对班级文化建设作出以下定义:“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以建立班级精神为核心,以班级群体行为为基础,以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为目标的班级管理模式。”[1]该定义较好地诠释了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班级文化建设的确需要教育者的指导与管理,也要求学生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但班级文化建设显然不等同于班级中某一具体的管理模式或方式。
二、显性层面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
1.班徽文化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其《人论》中提到:“我们应该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animalsymbolicum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因为人是一种符号动物,人会对一个符号产生反应。为什么人类对姓名那么重视?见到小朋友,我们通常都会问“你多大?”、“叫什么名字?”说明人对名字有一种非常强的符号感。而班徽,是一个班级的标志,代表着班级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色。班徽所蕴含的教育学意义、文化学意义是深远的,它带给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设计班徽,可以增加班级成员对班级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对班级管理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设计班徽还可以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品位,丰富班级的课余文化生活。班徽的设计,是教育微观环境的设计,也是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的设计。
2.班服文化
一般学校,都有代表各自学校精神文化内涵的校服,或者代表地区本土文化特色的市服(广东省深圳市、惠州市等几个城市)。校服一般是为了减少学校内同学相互攀比的情况,而市服则是为了减少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也是为了树立一个市区中小学生的统一良好的形象。但随着学生自由开放、彰显个性的呼声日益强烈、中学生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学校班级渐渐出现了极具班级特色的“班服文化”。“班服文化”具有自发性。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全部的“班服文化”都是由班级学生自主倡导、自愿自发形成的,基本没有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般自行设计班服,并在班级同学中获得认可后,由一两名热心班级事务的同学联系社会上制衣的厂家,定制全班班服,以留作纪念。班级同学可以在校运动会、班级集体活动、半户外素质拓展、班级纪念日着穿班服,既可以向外集中展示班级文化和精神风貌,也有利于班主任在人群中快速找到本班同学,极大地便利了班级管理。由于“班服文化”获得了班级同学的普遍认可,增强班集体的文化认同,凝聚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对中学班级管理具有积极有利的影响。同时,设计班服还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品位,丰富班级的课余文化生活,且还具有极高的纪念意义,因此,学校也默许了学生“穿班服”这一代表班级集体精神和文化内涵的行为,也使得“班服文化”日益发展旺盛,成为当代中学生最彰显班级个性的班级文化!但是,由于设计班服属于学生自发行为,在设计、制作班服中要与社会接触,在钱财安全、人身安全可能面临存在的风险。因此,对于学生自主设计班服,班主任应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可轻易打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学校教育肩负着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做好班级管理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集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认为班级管理必须讲究以下策略:
一、和谐理念下奋斗目标的建设策略
(一)奋斗目标应具有层次性
和谐理念下的奋斗目标应该是层次分明而非杂乱无章的,有必要从时间和对象上对奋斗目标进行层次划分。按时间顺序可将奋斗目标设置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对近期目标的落实以及朝着远、中期目标去努力。按对象可将奋斗目标设置为班级整体目标、小组目标以及个人目标。和谐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应该将班级整体目标自上而下进行层层分解,通过促进下层小目标的实现来推动班级整体奋斗目标的实现。
(二)奋斗目标应具有适度性
要推进和谐理念下奋斗目标建设,首要解决的就是设置一个适度的奋斗目标。和谐理念下的班级奋斗目标应该是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符合初中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能被全班同学接受并实现。
例如,我通过观察学生、与学生当面交流、从其他学生那里侧面了解以及与家长沟通等方式对所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作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将此作为制定目标的依据。由于据此制定的奋斗目标能够使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所以我所任教班级的凝聚力得以大大加强。
(三)奋斗目标的制定应具有普遍性
在进行班级目标的制定时,班主任可以仅指出目标制定的大致方向,而将具体目标的制定工作交给同学们去讨论和确定。这种集思广益、民主操作的过程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还有利于形成一种群体性的监督管理局面,给学生一个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
在实际工作中,每一次考试过后,我都会组织主题班会,让全班学生对上一阶段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的制定出谋划策,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二、和谐理念下班委会的建设策略
(一)班委会成员的职责应由全班学生共同确定
和谐理念下的班委会建设应具备强烈的民主色彩,并能激发出所有学生的主体意识。班委会不是班主任的下级工作人员,更不是班集体里的特权阶级,而应是沟通班主任和其他学生的桥梁,是为班集体服务的人。
在日常工作中,我通过召开确定班委会成员职责的主题班会,将班干部职责交由全班学生来讨论确定,这样,班干部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从而让全班同学支持他们的工作。
(二)实行班委会流动机制
初中班级的班委会建设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动态生成的,在实际工作中,有必要采取班干部竞聘制和轮换制。只有在民主和谐的基础上选出来的班委会成员,才能赢得同学们的尊重和信服。
(三)进行班委会的多元构建
除了设置由传统的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等成员组成的班委会外,还应考虑对班委会进行多元构建。
例如,我由全班同学去轮流担任值日班长,负责管理班级纪律和处理班内事务,给每一位同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样,不但使全班同学得到锻炼,而且大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和谐理念下组织规范的建设策略
(一)班集体的组织规范应由师生共同制定
在制定班集体的组织规范时,应走出由班主任包办代替的传统模式。例如,我在制定班规时,先组织全班同学对班内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使班规切合本班学生实际,可行性强。从而大大降低了同学们的逆反心理,让他们自觉自愿地遵守班级纪律。
(二)制定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规范
班规虽然是具有约束力的条文,但在制定时必须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进行综合考虑。首先,所制定的规范应尽量少使用“禁止”、“惩罚”等命令性太强的字眼;其次,应考虑到初中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型,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处于不自觉犯错的状态,所以制定的规范不应太绝对,而要侧重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再次,班主任也应该在班级规范的约束范围之内,这样才能使全体学生心悦诚服地遵守班规。
四、和谐理念下集体活动的创建策略
(一)创建内容和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传统僵化的、生硬的、说教式的活动只能淡化学生的活动热情,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为了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有必要创建内容和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从而让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例如,我组织开展了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的活动,并将本班同学做的好人好事编成小品在班上表演,这样,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大做好人好事的热情。
(二)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应交由学生去完成
班级活动不但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还要体现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需要班主任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启发和激励学生,让他们扮演活动的主角。
五、和谐理念下人际关系的构建策略
(一)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白一个集体中因个人性格差异而出现一些摩擦是难免的,重要的不是要彻底杜绝摩擦,而是要在摩擦发生时如何做到。
例如,我班有两位学生曾经因为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但通过与他们的多次交心,终于让他们懂得了应该用善意、阳光的眼光去看待彼此,不要将对方与自己的差异当作恶意。从此,这两位学生不仅成为了好朋友,而且在与他人交往时更具有亲和力。
(二)开展合作学习
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几乎所有的教学和班级活动都是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环境之中进行的。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注重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意义重大。
六、和谐理念下评价机制的建设策略
(一)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班主任在制定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时,应征询学生的意见,例如可以在制定标准前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在收集评价资料时,应鼓励学生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鼓励他们自主提交评价资料;在分析评价资料时,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并慎重对待学生的反馈意见。
(二)实施发展性的评价方法
以考试为主的传统评价方法极易造成“教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思想,这极易使教育陷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在现实中,学习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对学生的全面检测很难通过一次书面考试来实现,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文华富.加强人文教育构建和谐课堂[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Z1):71-72
[2]王晓明.初中班级目标管理策略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