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52: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3.3
正文:
2014年2月10日,丁某在兰州市某中学操场踢球时,与受害人张某发生口角争执后继而相互殴打,丁某用脚踢打张某腹部。后经司法鉴定,张某所受损失属重伤二级。法院以被告人丁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类似的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而且逐步演化为群体性的校园暴力事件,类似的案子值得我们深思,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沉痛的。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同时语文课教学中又应渗透着不可低估的思想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也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贯彻落实到语文教学工作之中,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氛围和机制。
一、语文教材给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教师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首先应该是情感的交流,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和体验,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文的作者或文中其他人物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自己健康的真挚情感去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然后辅之以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就会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2、教师要善于寻找突破口,做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都与的思想教育相联系,都有一定的思想性。但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抓重点,找突破点,使思想教育融入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把最重要的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效果。
3、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形式,多管齐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当然还可以以其他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进行教育,如口头作文、专题讲座、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义务劳动等,使思想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卓有成效。
二、有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方法,那么就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落实,这需要因“文”而异,巧妙设计教育思路,以便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下面就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作几点分析:
1、不失时机的渗透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中,表达爱国、爱家乡主题的作品很多,典型的如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字里行间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小弗朗士”,一个平日里不好好学习,调皮捣蛋的孩子尚且如此爱国,更何况其他的孩子呢!尤其要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教学中可结合课文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还有主席的词――《沁园春・雪》,既歌颂了伟大祖国河山的壮美,又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以爱国爱家乡为主题的篇目还有很多,教师在进行诸如这些文章的教学时,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爱国爱家乡的美好愿望转化为自己好好学习,立志报国,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中来。
2、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模仿某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将是一生的。古人说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要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修养,注重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表率作用,才能给学生带好头、起好步,这样的教育效果将是无法估量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行性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提高素质和加强学生身心健康。在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学到真知,受到教育、得到锻炼。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性
体育教学是一项室外教学活动,它需要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约力束来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集合、整队、队形、队列等体育教学活动的命令保证了正常的体育教学。这些体育教学思想包含着思想品德的思想,并延伸到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明确:良好的体育队列队形思想是一个集体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保证,这种思想应用于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能力,从而引导他们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对于那些违反集体利益、破坏集体荣誉的学生进行约束和批评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的表现性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爱表现自己上。这些主要体现在沉着、信心、自尊心极强、不求上进等。这些表现极大地反映了学生的心理表现,及时的做好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把握学生的动向,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做到课上安全教学。例如在进行课间操练习的时候,选取几名自愿担当训练员的学生来练习课间操,比教师自己领操练效果要好,原因在于自愿领操的学生积极性高,耐心强。如果分成小组来训练更是好了。这就是体育教学中的体现的学生的表现性。作为体育教学者要抓住学生的这种特性,不仅能搞好教学,还能拉进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
(三)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性
体育教学跟文化教学是一样的,它也具备着竞争的特性,大大小小的比赛无非都体现着这种特性,这种特性相应的激励着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发展这一特性能够加强班级的团结,能够加强学校的团结,有助于文化学习。因此,作为体育工作者不单单肩负着体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想品德,这样才能在比赛中通过整体竞争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例如,每年各学校举行的校级运动会,这就是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之间的竞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政治理论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不能满足现有的政治知识,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自己的知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积极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
新时代的政治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中,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不断探究和掌握政治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
(三)注重身教,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作为
政治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学生的楷模,能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必须要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品行,以此来带动学生修心立品。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政治教学中,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阵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所谓“读”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通过结合实际情况,抓住重点,把握难点,列出提纲,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议”指的是探究性学习,指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理论探究讨论,掌握知识,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确定好主题,明确相关的议题,通过及时引导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指的是教师对于一些重要问题的点拨,是发挥好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对于那些重点的知识要给予适当的开导,及时对学生进行纠偏、解疑。这些方式都是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手段,是提高政治课堂效果的重要渠道,教师必须精确把握,做到适当而科学地运用。
三、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在实践中锻炼,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深刻把握思想政治的价值取向,逐渐形成更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教学“文明交往”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打电话找老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有关的表演活动,去真正感受运用礼貌性用语的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政治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多种方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去领悟道理,加深理解,提高道德认知,激发参与课题教学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精心创设导入,积极引导课堂教学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一本好书如果有了一个精彩的序言,就会吸引读者更深入地读下去,甚至爱不释手;一部好的电影,如果有一个扣人心弦的序幕,就会激发我们观看下去的欲望,同样如此,一堂好的政治课程,如果有了一个精彩的开场,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想提高政治课堂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要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比方说用音乐、故事等来导入新课,让学生的思想情感迅速被转移过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人与人之间礼节的政治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初播放《我是女生》的歌曲,首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导入教学主题——男生女生的正常交往,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情绪是指个体在遇到客观事情之后的是一种心理倾向。情绪管理指的是个体最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它包括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调控能力、激励能力以及对他人的识别能力和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比如,攀比、骄傲、自卑、嫉妒、厌学、不安等,学困生更容易出现这些不良情绪,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从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那么,在初中语文中如何提高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呢?
一、正视学生不良情绪的特点
据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大部分都与学习有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产生的不良情绪少,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较少,情绪困扰也教少。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更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厌倦、失望、焦虑、担心等,学业上的困扰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学困生因为成绩的不理想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会导致厌学、嫉妒、愤怒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辨识不良情绪的特点和普遍规律。有调查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在生气、沮丧及放松的情绪下没有太大的差异。通常情绪差异表现在自豪、希望、满足和羞耻等方面。在性别方面,男女生在平静、焦虑情绪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差别主要体现在女生的高兴、沮丧等情绪比男生高。
二、学生不良情绪现象表现
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大、自卑、嫉妒、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主要表现在学习上、人际交往上以及学生对自己情绪问题本身的调控上等。
1.在学习方面,首先体现在不会做题。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深奥,对学生知识量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也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有大量考核,如语文作业的检查、单元试卷及评估试卷的种种考核,学困生由于学习能力低下,不能顺利通过各种考核,不良情绪就开始产生,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学困生对完成作业有一定的难度,作业的质和量都不高,字迹潦草,书写不工整,充分表明他们的不耐烦和消极抵抗情绪。在考试考核上也可以看出消极情绪的产生,学生畏难情绪太严重。主要体现在作文和阅读上:作文字数达不到要求,审题出现很多的偏差,脱离了题意;在阅读题上,出现太多留白的空格。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消极影响,最终产生不良情绪表现。其次,体现在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上。课堂是教师教授学生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平台。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与课堂下有明显的差异,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就是学生行为习惯较差,从而影响情绪的差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会发现成绩好的学生上课的时候,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思维活跃。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大都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不会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时常表现出担心、羞愧等不良情绪。
2.在人际交往方面。学校是一个微型社会,学生生活在学校中,就要学会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个别学生虚荣心较重,表现出嫉妒、仇视等不良情绪。
3.在自身情绪的调节方面。中学生由于处世经验不足,不能正确认识到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危害,对自身情绪问题认识不清晰,没有积极主动地加以重视。
三、调控学生不良情绪的方法
1.树立积极的情绪意识,提高自我感觉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情绪意识。学生在正确的情绪意识下,才能感知什么情绪对自己有好处,什么情绪对自己有坏处。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关于畏难情绪的理解做出积极引导。学困生畏难情绪特别严重,主要表现在作文和阅读的教学上,面对作文阅读,大多数的学困生都会留白,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他们明白畏难只会给自己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困难,一个问题不解决,累积起来就会有一堆的困难。教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绪意识,自主积极地克服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情绪的自我感受能力。
2.严格要求,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学生在明白了消极情绪的不利影响之后,就会树立积极的情绪意识,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详细制定克服不良情绪的具体方法、实施途径和管理方案等。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该严格要求、积极督促学生提高情绪自控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自身情绪的调控能力。如学困生产生的“厌学”情绪,初中语文教学中,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害怕学习语文,讨厌学习语文,其中男孩子的比例较大一些。教师在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产生时,就应该仔细观察并寻找学生厌学的原因,再制定出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主动积极地引导学生对自己产生的不良情绪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从而制定出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再合理利用教育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主动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3.处理好人际关系,激励情绪的自控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同样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可以激励学生的自我控制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从而激励学生控制好自己的不良情绪。
总之,要想使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语文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状况,摸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从而正面积极引导学生的不良情绪,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比较教学法的深层意义,借用比较教育学说法,应是研究“多种成果,都是从一定角度,向人们提供比较丰富的教育信息、评价、看法和建议”。在其认识性功能与任务方面的体现,应是“能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向人们提供各种丰富的认识,扩大其对教育的视野。”简言之,即为学生选择一定数量的相同、相似、相近的阅读学习文章,用比较教学法全面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诗文鉴赏和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比较法,力求达到不教而自能读书、鉴赏和作文,以期真正提高其素质。
在我国,比较教学法古亦有之。朱熹曾说:“将精义诸家说比并,求其是,更定有合辨处。”(《朱子语类·论读书》)现代著名教授周振甫先生也说:“读书有一种方法,就是把几家讨论同一问题的话合会起来,看看哪一家说得对,对在什么地方,加以辨别”,这样“印象深刻些,可以开拓我们的思路”。还强调“凡读古书,皆须两本对看”。叶圣陶、朱自清两位大师,在《略读指导举隅》和《精读指导举隅》中不约而同地主张“参读相关文章”、“参读有关文字”,并强调应作为“国文教学”的一个原则贯穿在教学指导中。叶老还说“必须多多比较,方能进一步领会优劣得失的所以然”。“在精读文章以外,再令读一些相类似的文章。”张中行先生在《文言津逮》,夏丐尊、叶圣陶先生在《文章讲话》中,也都有此类观点。钱钟书先生研究《君子于役》中“闺思”这一情节,就先后反复比较了白居易的《闺妇》、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潘岳的《寡妇赋》、韩僵的《夕阳》和吕温的《药师如来画像赞》等多篇诗文。
这些,应当是我们对比较教学法的感性认识。笔者以为,中学语文比较教学法的思想(或理论)拟作如下表述: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某些方面已涉及比较教育学的内容,它通过对不同时间与空间之间语言及文学的相似性、差异性以及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比较分析,探求与揭示汉语言文学学习的一般原理及规律。例如古今汉语词语、语法、句式、篇章结构的比较学习与习得,古今诗词(含歌词)的对比鉴赏,中外名家散文小说的比较阅读,文学与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的审美比较,古汉语翻译与英语翻译的意译现象的比较,以及论说文的汉、英语文章的思维方式、结构形式、表达模式异同的比较。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比较教学法起码可有如下几点收益。
1 比较法可提高学生识别力(比较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比较法既具理论性又是方法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不否认比较法的重要性,“没有比较,就不能鉴别,没有鉴别,就不能提高”。例如作文指导和讲评课,将优、良、中、差者展示出来,教师不语,学生也能评出个大概。经过探讨,教师点拨,然后进行二次作文,效果都有显著提高。实际上,教师都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比较法教学,而教师能否准确明晰地引导学生在思维、思路和方法上牢固建立这一思想,甚为关键!
2 比较能拓开作文思路。逻辑学上说,前提改变,结论也须改变(假言判断和推理),但高中教材已删除这一课程,学生便茫然。读了朱自清的《春》之后,多数学生陶醉而不可自拔,直至高中阶段,每每下笔写“春”,便生吞活剥地剽来几句。笔者印发了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优秀散文《春之怀古》作比较阅读,学生经过讨论,明确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道理,联系现实问题去思考,自然有的放矢,不落窠臼,有感而发。
3 比较可提高阅读鉴赏力。袁行霈先生在《中国文学的鉴赏》(见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品滋味、求意境、探寄托、赏情采”中也都广为举例,甚至将书法篆刻绘画进行了纵横比较,(已涉及比较教育学领域的跨学科内容了)。古人诗词唱和(如《红楼梦》大观园的诗社赛诗)、曲水流觞皆为同题作文吟诗,已成佳话;朱自清、俞平伯的同题作文《灯影浆声中的秦淮河》更是传为美谈。教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石壕吏》,比较阅读美国作家奥莱尔的《在柏林》;教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该文首尾及中间的三个比较句尤其应作重点分析),比较阅读唐瞍先生的《在马克思墓地》;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要体会其“叠词运用”的节奏明朗、韵律协调的美感,比较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此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发展性教学是现代教学三大流派之一。其思想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而且影响着当代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我国语文教育强调在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品格的养成。这与发展性教学理论中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是基本相通的。本文试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一个侧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缺乏人文性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导致语文学习人文性有所缺失。比如,在小说教学中,除了对人物、环境和情节三个部分内容的分析外,再无其他内容,忽视了学生对小说内涵的理解。教师的语文教学形成了模式化,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无从提起。
(二)语文教学脱离现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学生无法用理论知识指导现实生活,语文教学活动失去意义。事实上,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在掌握语文工具的基础上,寻求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教学活动无法面对现实,那么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三)语文教学以理性为主
就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过分理性化。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往往将课本中蕴含的知识内容、思想情感直接告诉给学生,使得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一些老师甚至忽视和否定学生的自我感悟,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四)审美教育明显不足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审美教学,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思想教育却占据了主导地位,导致审美教学严重不足。这种审美教学的缺失也体现在教材的选择方面,初中教学教材中包含了很多思想教育的文章,导致初中语文教学重点有所偏差。即使是选择了以审美教学为重点的教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往往将审美教学当作是一种对思想教育的点缀。
二、发展性教学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
发展性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教育,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强调兴趣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利用音乐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初中语文学习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音乐引入到初中语文课堂中,活跃了课堂氛围,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教《记作曲家施光南》一文时,就可以播放施光南的作品,让学生从作品开始了解这个人,加深学生对其了解,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了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幻灯机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让学生从声音、画面、文字等多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
发展性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活动是一个群体性的活体,需要同学、老师的共同参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群体信息交流和小组合作中,得到了有效提高。发展性教学模式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强调了语文学习的合作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强调学习主体的参与性
发展性学习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引导作用,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的规律,并通过辅助手段掌握这些规律。同时,确保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比如,七年级第一单元的课程是《石壕吏》和《卖炭翁》,教师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就应该教会学生品读诗歌的方法,再让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然后教师在课堂中答疑解惑,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六)采用探索式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语文老师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学习较为死板。发展性学习强调的是多样化学习方式,教师仅提供学习的框架,学生自行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索。比如,教师在上《藤野先生》这一课文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索课文的深层次内涵。
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还存在诸多问题,发展性教学思想的引入,对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性教学思想强调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而不是单纯地学会了背诵。
参考文献
[1]周光明,樊晓平.高校发展性教学评估体系的建构[J].社会科学家,2008(07).
【分类号】G633.3
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渐渐发展的过程,一蹴而就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发展阶段,正是性格转变最为关键的时期,因此这个时候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十分重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人物,因此需要不断的坚持和信心。
1、初中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1.1何为形象思维能力
顾名思义,思维能力主要指的就是通过人脑之中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观点的直接反应,这是通过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两部分整合而成的。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们对于思维能力的理解更多的倾向于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理解,也就是通过对于事物的逻辑性推理以及是非的判断来作出最为理性与合理的判断。实际上,形象思维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培养内容,相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更加的倾向于学生在对某个概念在头脑之中的还原和构建,进而对价值判断的合理性和精确度提供保证,这对学生的逻辑判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2形象思维能力的作用
之所以更加注重学生对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对语文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更强,学习效率更高。这种通过更加直观的形象以及通过表象的建构来加深认识的思维,它通过主观上和情感上的认识与识别使得对于世界拥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这种形象性思维能力更多的应用在文学写作之中,它发散了对于思想上的维度、增强了内心的感受、拓宽自己想象力空间,这样有利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发挥。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形象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人在审美上的水平高低。
2、现今初中语文教育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未得到足够的认识
传统僵化的思维模式仍然有很大的遗留,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特别是在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忽略了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大多数教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是运用传统的死记硬背式教学方式,认为学生只要掌握学过的生字的书写与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理解等就已经完成了语文教学的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忽略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是不过关的。因为,语文与其他的科目相比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的,因为在语文学习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古诗词不仅是背诵,更重要的则是古诗词的鉴赏,这不仅需要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需要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来完成,每一首古诗词都含有自己独特的情感,这其中包含诗人的思维与鉴赏,用学生自己的思想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因为“一百个人心中会有一百个哈姆莱特”也就是说,不同的人的认识对于同一个事物具有不同的认识。也就是说,只有真正的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够真正的了解诗人心中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所以形象思维能力的至关重要。
2.2在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选择上存在失误
传统的语文科目教学方式根深蒂固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就导致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教学承继上对于形象思维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多年来的教学观念僵化使得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引导产生了很大的问题,也就导致在对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上没有掌握到精髓,也就没有掌握到更加适合学生的一种培养方式,因此,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姑且教师都没有完全的掌握和消化,更何况在教学生是都没有办法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完全的发掘出来。教师在对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上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也就使得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没有办法完全的发掘,这都是由于在培养方式上的选择失误造成的。
3、初中语文教育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中问题的对策
3.1教师转变认识,创造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思考方式
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变换的多样性以及求异性,首先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首先,教师需要在观念上确实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没有办法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向,寻求最好的适应学生发展教学方式。其次,创造新型教学方式,教师需要改变传统上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小组讨论和小组学习的教学方式。小组讨论和小组学习的语文学习模式使得学生可以获得更大的学习空间,因为自主性更强就使得学生学习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此外越来越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得学生在思维方式的发散以及培养上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来讨论来改变僵化的模式,开放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2创设多样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巨大兴趣
俗话说:“兴趣才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本身抱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在内容的学习上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今最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情景模式,也就是通过建立与教授内容的相似情境的建设来带入学生的情感,感同身受之后就会有更大更深的情感体验。
3.3增强语文实践上的内容,进而拓宽思维发展渠道
俗话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可见语文遍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都被教师们忽略了。为了拓宽思维发展渠道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平台,开展实践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其中享受学习而不是被动性的学习,例如,在诗歌的学习上采取朗诵方式,打开学生的学习热情。
4、结语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教师在教学中也不断的探索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初中语文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践行者,也在不断地为构建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而努力。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教育的需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但是,子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强调,但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仍是占据着特殊的位置,教师仍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导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灯塔。因此,教师的教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未来的成长,影响学生成长道路的选择。所以,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至关重要。
一、强化思想教育
我们都知道,当前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有文学作品构成的,而这些优秀文学作品表现的都是作家积极健康的思想意识,表达的作家超越于一般人的思想意识。因此,初中的语文教学,必须要把这些文学作品的内在精神,内在品质,即作家意识形态领域内的精神内涵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必须要着眼于语文教育中的思想领域的教育,也就是精神层面的教育。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不仅仅是传授经验,更是精神启发,启迪学生的智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从一个精神的高度,去把握语文教学,把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与引导作文教学的一个主方向,这样才能避免语文教育只是语言教育的弊端。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精神教育为向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语文教师教学思想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握了这个思想方向,就为思想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我们知道,从当前的语文教育形式看,用专门的时间进行思想教育,那是不现实的,语文教育毕竟是开放的,蕴含许多内容,思想教育更多的是思想政治课的范畴。因此,要进行思想教育,为学生树立发展方向,就是可以从日常的教学中进行有目的性的渗入,使思想教育,精神教育成为一种常态。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中,教师不仅仅要从常规教学方式上,让学生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不仅仅是批判孔乙己的迂腐,更需要从精神,从思想意识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阐述。孔乙己是迂腐,但是其有着所有中国知识分子所蕴含的基因,即信念和理想。孔乙己的要面子,不仅仅是自尊,更是作为中国传统士大夫所具有的坚韧和傲然。这一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有值得肯定的一面。特别是现在,随着文化环境的恶劣,知识分子已经世俗化,功利化,失去了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和内涵,许多大学的教授抄袭事件,正是有力的证明。
因此,从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信念和思想从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行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当前语文教育中意义重大,应成为教师的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文化教育
语文是人文气息浓厚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学习语文就不能不学习其中的文化因子。对初中语文教师而言,教学思想的确立也应该考虑到文化因素。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无法恒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对于这一点,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将文化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神,这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也教师教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文化是个大的范畴,要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完全实施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文化教育上,教师应该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将文化思想传播到学生的心田。如在学习《塞翁失马》这篇文章时,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上,绝不能仅仅把故事当成故事,也不要局限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简单寓言教育。教师要以学生“灯塔”和“导师”的圣神职责出发,从更大的方面进行精神指引,而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又必须是具体化的。因此,从老庄思想哲学出发,阐述我国道家文化中的辩证思想入手,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让学生认识到老庄哲学的思想精髓。老庄哲学的辩证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对后代文化的形成影响重大。认识这一思想,无疑的对老庄哲学,对中国古代哲学观的基础。而教师进行这样的文化阐释,是对原文知识的进一步扩展,是对中国道家文化的一次窥探,对学生的文化精神,文化意识的形式,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可见,从宏观上看,文化教育的渗入,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思想更深邃,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更深厚,有助于语文教育在思想层面的提升。从微观上看,这样的教育渗入,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增长知识,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养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看待人生的挫折。这是语文教育的又一要以所在。
三、结束语
总之,对初中语文教育而言,教师的教学思想是纲领性的,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执行都起引导作用看,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从教育的发展要求出发,丰富和调整自身的教学思想,努力为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是指语文教育具有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作用和功能。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意人文教育:
1、构建民主和谐、平等参与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保证学生“童言无忌”,一定要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创造一种朋友与知己的情感氛围,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
2、提供自由和自主的学习机会。在教学中,要保证每堂课给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和机会,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后,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有个人不同的感悟和个性化的理解,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感悟、思考、生成的问题必须是自由的。教师不对学生做任何引导和暗示,更不能有硬性的统一规定。
3、提供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学生自主学习后,总会有交流的需要,总要有机会和时间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共享或征求他人的认同,我们应该提供给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个人的感受和理解得到丰富和完善,使个人在自由阅读中生成的疑问得到解决。
4、教师是引导者、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引导者,平等参与的一员,应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间,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创造平等融洽的对话氛围。
二.古诗词教学的文学本位
在阅读和鉴赏诗词时,应当深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包括诗人的生平和思想。诗词教学的文学本位立足于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则有利于我们从当时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深入体察诗人的心路历程、了解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貌。诗词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每一个优秀诗人的诗作都是具有独特生命的,因此,对诗歌的阅读和欣赏,就不仅要了解介绍生平履历,而应该落实到具体文本的“细读”和“审美”上来。也就是说,从作品文本的语音、语言、语法、章法、乃至意象组合等具体细节上一一细致审读、潜心咀嚼,在此基础之上,进入诗歌的审美艺术境界,与诗人心神相应,从而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深刻认识诗人的独特的心灵世界。
古诗词教学时,应注重文学文本的理解:一要知人论世,了解时代背景。了解诗人气质,熟悉诗词创作背景,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魅力的前提和基础。要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必须将诗词放归“故土”,从诗词生长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诗人自身的气质来品味诗词,方能感受其真正的魅力。二要细读,理解诗词主旨、写作思路、写作手法等方面。三要反复诵读,感受到文化审美。通过诵读,能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三.寓教于乐的课程理念
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寓教于乐”,就是要求通过“乐”的手段实现教化功能,保证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行,使学生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兴趣的培养是“寓教于乐”的核心内容。教师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寓教于乐的关键。“寓教于乐”是师生同“乐”,若引不起学生的共鸣,那便是自我陶醉。“寓教于乐”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艺术化语言的运用。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那么,如何使自己的语言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关系到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掌握程度,思维的启发程度,兴趣的持久程度。因此,教学中要尽量使自己的语言艺术化,富于变化,有节奏感。
2、尽量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我们要尽量利用和创造更多的直观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手势、直观教具、电影、幻灯、图画等。
陶行知先生堪称‘万世师表”,他提出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活相结合。他反对“死读书,读死书”,让学生从生活中获知,在大自然及社会中受到各种知识的陶冶,增长才干,培养手脑并用、富有创造能力的人才。陶行知的这些思想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完善和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
在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教得好,学生有可能学得好;教师教得不好,学生未必觉得不好。学生想学,有好教师教,他会学得更好;学生不想学,有好老师教,他照样觉得学不好。学生学不好的关键不在老师而在学生。从哲学的角度看,教师是学习的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这个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学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陶行知先生一向反对死教、死学、死考。他明确指出,学生应该以学为主,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应该“教学做合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把陶行知思想与实际联系起来?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一、坚持“教学做合一”原理,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
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做一个实践型,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陶行知强调,“真正的教育确实应该帮助造就手脑都会用的人。我们需要的一种教育,是造就脑子指挥双手、双手锻炼脑子的手脑健全的人。”否则,“教书的人是‘教死书’、‘教书死’;读书的人是‘读死书’、‘读书死’。充其量只是做一个活书橱,贩卖知识而已……”语文教学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只有身体力行,亲自去“做”,并且做好,才有资格去“教”学生。“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学高为师,身正是范”,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如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这些最基本的技能,语文教师应率先实践并做好垂范。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学做合一”模式还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从而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创新教育的模式。确实,创新精神应该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只有不断创新的教师,才能有不断创新的学生。
语文教材内容不断变化,学生素质不断提高,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达最佳水平,以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语文教师。正如陶行知所言:“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
二、密切联系实际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需求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应延伸到大自然和社会的每个方面去。生活是一部特殊的“书”,是永远向每个人打开的,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用好生活这部书。比如在学校中的一次“告别错别字“的活动中,学生们靠死记很难改掉一些错别字现象。我就要求他们平时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在街头巷尾,家庭生活中,遇到错别字,及时记下来,并及时改正,到活动结束时竟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经常给学生留看电视作业,可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对焦点访谈中的焦点内容写出提要并把自己看完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这样无形中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认识现实的能力。还可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唇枪舌剑进行有理有据的辩论。在每一课的教学时尽量与生活联系起来,寻找生活当中的影子,因为脱离实际的知识是很难让人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