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52: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程信息管理的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49-02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信息化建设已渗透到各领域,在使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生产力发展加快的同时,信息化建设也由单个的、分散的信息系统建设发展为涵盖网络基础、信息服务支撑、应用系统等信息化体系性建设。
信息化体系性建设既是一个技术过程,也是一个管理过程,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融的结果,它把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工程管理技术作为信息化体系性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对工程进行综合管理控制的科学方法,是现代管理科学中发展很快的分支。
1 信息化体系建设工程管理的特点
工程管理作为体系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对工程进行综合管理控制的科学方法。管理对象是信息化体系性建设项目,管理范围覆盖项目的立项、实施和验收的整个过程。
信息化体系建设工程管理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三个
方面:
(1)管理工作内容具有方法整体性、应用综合性的特点。体系工程的工程实施管理涉及项目建设的各个系统的建设全过程,贯穿工程建设始终,具有“全系统、全寿命、全方位”的特点。
(2)管理工作组织涉及面广。体系工程的工程实施管理与项目建设的投资单位、建设单位、承建单位都有关联,特别是设备采办部门、最终用户、设备研制生产单位等方面的联系更加密切。
(3)管理工作体制需要根据用户的变化而变化。与一般的系统工程建设不同,体系工程更关注“满意”而不是“最优”,因此体系工程应注重用户体验。体系工程的工程实施管理制度上既要具有较高的规范性、科学性,又要有较高的灵活型,根据用户的变化不断演化,能够“随需应变”,服务于决策层、管理层、实施层等多个环节。
2 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模型及相关工程管理技术
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工程管理技术是指把用户需求转换为用户实际可用系统的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从工程实施的角度看,体系项目是以追求用户满意作为目标,强调各个组分开发运行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与复杂背景和运行环境不可分割,强调体系建设是逐步演化的动态进化过程。因此,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工程管理不同于信息化单系统建设的工程管理,存在着管理对象复杂、管理技术新颖、管理信息量大等问题。信息化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已成为管理学科新的研究方向,如何科学认识和解决信息化体系建设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以最优的方法、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好的效果,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信息化体系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强调通过平衡“投入”与“产出”来寻找适合用户的体系设计方案,并在使用过程中持续循环、演化,使用户需求与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不断地形成一系列的平衡解决方案或建设成果。这一过程的描述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体系工程建设的反螺旋式模型
整个建设项目可能会包括多轮建设,每一轮建设都要经历“规划设计实施集成验收维护”的多个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建设周期,并产生一个可以交付用户的阶段性成果。鉴于体系工程注重“适用”而不是“最优”的特点,在维护期内,随着用户新需求的不断涌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原本适用的系统将会不再适用于新业务和流程,因此将进入新一轮的建设循环,最终生成一个新的、更接近“最优”的阶段性成果,多个建设周期,将形成了一条螺旋曲线,产生向“最优”目标成果逐步逼近的的成果序列。
换言之,体系工程的工程建设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多轮的“规划设计实施集成验收维护”步骤,形成一系列用户“满意”的基准成果,并向“最优”目标逐步迭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用户需求逐步展现,基准成果不断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工程管理技术的有效性,应该按照系统建设的六个环节,分层次、分类型、有重点地开展工程管理技术工作,包括:建立适应项目建设、贯穿全过程、涉及建设各方的的工程组织机制,明确机构各方职责。制定涵盖各方责、权、利的工程管理制度,规范项目合同管理、综合计划管理、技术状态管理、工程信息管理、标准化管理、质量与可靠性管理、软件开发与基础数据管理等工作。在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综合集成环节,不断完善综合计划管理、技术状态管理的手段和制度,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3 结语
体系工程方法继承了系统科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它在体系的描述、设计、集成、演化、测度等方面探索提出了一批新的方法,丰富并发展了系统科学理论。从体系工程方法的角度看,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工程管理的内涵可概括为: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理论为指导,从项目全局角度和体系目标出发,将全部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控制,在优化配置管理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吸收整合、总结提炼、丰富扩展而形成以过程为基础的、以项目为整体的体系建设工程管理,用以规定和指导体系建设全寿命过程建设并保持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25-02\ 一、现阶段光电工程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有价资产,而计算机信息管理作为数据应用的基础也变得日益重要起来[1]。但是,多年以来光电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一直注重数理基础的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技能的培养相对较少,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一是学生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不了解光电专业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紧密联系。二是学生在行动上没有将充足的精力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多数学生仅仅靠上课听讲,课下并没有有效地复习,因此学习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三是多年以来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新时期学生的兴趣点把握不准,致使学生认为该课比较枯燥,使得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随着光电工程方向各种数据的积累,相关单位迫切需要具有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毕业生。为此,本文从光电工程专业特点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二、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方法
(一)兴趣点的发掘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他便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力求揭示其中的奥妙[2,3]。现阶段学生的兴趣点都直接或间接的源自于互联网,而互联网上的热点,变化迅速,此起彼伏。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网络热点事件,解析热点事件背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基础性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光电工程方向的重要应用,使学生明白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渗入到各个领域之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是学生兴趣点的启发者[4],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挖掘学生的兴趣点,结合网络热点事件,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学科特点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境界,从而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二)兴趣点的培养
要使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兴趣长盛不衰,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形成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良性循环,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到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有用”,这种“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道路上有用。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才是真正掌握的,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光电工程方向的学生比较重视数学、物理以及英语等课程的学习,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其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光电方向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紧密联系。学生行动上没有将充足的精力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多数学生都是仅仅靠上课时候听讲,课下也没有有效地对课程进行复习,致使学生兴趣点全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学生具有一定兴趣后,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获得信息进行思考,同时,转变了课堂中的学习气氛,对学生思考后的问题进行解析,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进入问题驱动阶段,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兴趣点能较长地维持,关键是培养学生做事要有始有终,有恒心,有毅力,这也是每个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重要方面。学生能学、爱学、会学,便为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兴趣变化大,做事缺乏恒心,情绪易于变化,因而很多事做起来不能持久。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持学”,不断地鼓励,适时地点拨,有意正确引导,长时间维持学生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兴趣。
三、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实施
(一)基于任务的兴趣强化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通过给定学生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任务中学习,能够大幅提高学生成就感,强化学生的兴趣[5,6]。实施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进行学习[7]。
随着近年来光电工程领域技术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数据也大幅度增加。因此,可以利用光电工程领域实际数据管理需求,设计任务,让学生进行解决。为此笔者将过去科研项目过程中生成的光电工程方面的数据以及一些需求作为学生兴趣强化的任务。在过去的十年中,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先后承担了国内多家光电工程研究院所的数据库管理项目,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可以很容易得到大量的不同难度的任务。
以通常的光电工程领域的数据为例说明典型任务的构建。通常光电工程领域的数据主要是图形图像数据,视频数据等。图形数据一般是指一些简单的、规则性的几何形状。图像数据是指图画、照片之类的静止画面。视频数据是指动态图像,由一系列静止图像组成的序列,也是一种时变媒体。一般的视频数据中还包含音频、图形、图像或文字等视频数据。因此如何对光电数据进行分类,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模型抽象。如何设计数据表和字段。如何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等方面都可以分解出一系列的任务,供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
(二)课程考核
传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考核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辅以平时成绩作为补充。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作为高校毕业生的一项必备技能,计算机实践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考核要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要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包括每次学生完成任务所得到的评价和上机测试。学期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是包括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上机完成任务情况、任务总体完成情况、课上反映情况和上课出勤情况五个部分,占总成绩的一半;考试成绩是学期末进行考试所得成绩,也占总成绩的一半。另外,试卷考试内容也不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在试卷中减少了理论性、记忆性内容的考核,加大了综合应用内容的考核。
通过笔者所在学校对光电工程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两年的试验,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且有一批学生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为基础申请得到了国创项目的资助。通过笔者课后的调查回访,发现兴趣驱动教学方法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学习效果,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乃至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亚利,韩卫媛.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30:114-116.
[2]Shen Bo,Chen Ang,Guan Jianmin. Using achievement goals and interest to predict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2007,75(2):89-108.
[3]郭戈.关于兴趣教学原则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2,03:119-124.
[4]赵兰兰,汪玲.学习兴趣研究综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107-112.
[5]李占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12):52-53.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机电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部分,在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智能化需求的背景下,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机电工程包含设备安装、电气、给排水、暖通及智能化等多个专业,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工期、投资、质量、安全和使用功能。因此,必须有健全的管理体系,详尽完善的施工计划,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科学管理,统筹协调,确保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
一、建筑工程中机电设备安装的特色及现状
建筑工程中机电设备安装伴随新技术工艺,新材料设备的投入而显得高端专业,可这些技术的提升也促使了安装施工复杂程度的提升,且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其具备自身特色。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具有不独立性,多专业、多渠道、多工种的配合施工,全面协调是一大特色。因此,协调配合施工不仅仅能够加速缩短工期,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需要,更能够体现出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的客观规律,提供给项目安全保障。
建筑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管理存在管理不严、落实不清和督管不利的现状。根据建筑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管理的特点来看,管理的环节也众多,且互为带动和影响。因为机电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不得不相应做出合理、全面的调整,增加了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
二、机电工程管理方法――三阶段控制
三阶段控制原理是质量控制原理其中之一,它是指在项目管理中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这三个阶段构成工程管理的系统过程,这三大过程控制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过程,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
(一)事前控制
事情控制包括工程活动的准备阶段控制和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要求加强主动控制,预先针对如何实现管理目标进行周密合理的计划安排。建设工程项目事前控制的主要内容有: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专业施工方案等)的控制;物资准备工作的控制;劳动组织准备工作的控制;现场施工准备工作的控制。
(二)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包括自控和他人监控两大环节,是针对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控制。自控主要是管理过程中的自我约束行为,他人监控主要来自内部管理者的工程监控和外部力量的监控,当然加强自我监控是至关重要的。建设工程项目的事中控制的主要内容有:建筑原材料进场的控制;施工工艺及操作技术的控制;施工工序及流程的控制;质量检查的控制;质量控制点的设置;环境状态的控制;成品保护的控制。
(三)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管理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包括系统因素和偶然因素。当质量实际值与目标值超出允许偏差时,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措施以纠正偏差,保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建设工程项目事后控制的主要内容有:梭工图纸、施工资料等文件的质量控制;分项分部工程验收的质量控制;g位工程竣工验收的质量控制;工程维修保养的质量控制。
三、新时期机电工程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机电工程的施工协调管理
机电工程协调管理的相关工作主要可分外部协调和内部协调两部分。对于内部协调来说,其主要是指施工单位的内部协调工作,具体的工作内容有协调好施工进度、协调好施工工序、协调好不同的施工队伍、协调好施工设备的使用等,总之是通过一系列的协调措施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因为机电工程涉及的专业非常广泛,所以各项目之间的协调工作显得异常重要。除了内部协调以外,施工企业还必须要做好外部协调工作。
(二)最大限度的提升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工程施工的管理是所有管理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有一个管理者的技能达不到标准要求,就会拖累整个管理工作的运行。因此,要最大限度的提升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改变技能参差不齐的现状,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奠定人才基础。为此,首先需要对管理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质量管理理念,综合运用各种媒介资源、采用先进且生动的培训方式带动管理者学习的积极性,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借鉴他国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也是提升我国管理者素质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机电工程的施工合同管理
对于机电工程来说,施工合同管理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在制定合同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基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制定合同内容,确保合同内容不会出现纰漏、不会出现有歧义的条款,同时还要保证合同内容的科学合理且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其次,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规定的内容执行施工程序,比如机电工程的开工、通水通电等能源
供应、工人的住宿与伙食安排等。同时,还要明确机电工程中各管理人员的具体责任,根据业主要求的完工期限,合理制定相应的进度方案。
(四)图纸化设计管理
图纸深化设计是近几年机电工程中出现的一项新技术,为明确设计的工作制度,统一图纸设计的内容、标准及审核程序,保证设计的工作质量,特制定设计的工作流程,规范其工作程序,见图1所示:
图1图纸深化设计的工作流程
(五)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
施工工序是指从接受施工任务直至梭工验收所包括的施工全过程的先后次序,是工程项目在整个施工阶段必须遵循的顺序,具有周期短、范围广、工序复杂、种类繁多等特点。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整体施工管理及企业创造效益的最根本保证,项目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措施见表1所示:
表1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保证表
(六)机电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
对于机电工程来说,施工进度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控
制施工进度对于提高机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很多机电工程施工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强行缩短施工期限,加快施工进度,使得施工人员的工作压力骤增。很多施工人员为了赶进度,无法再顾及到施工质量,进而引起施工质量严重下降,埋下了严重的质量隐患。这不仅会给业主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还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的形象。因此,机电工程的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中必须要控制好施工进度,切忌强行加快施工进度
(七)工程的安全管理
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项目部都不会对这个工作采取无视的态度,为了更好地强化安全工作,首先,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要求是全方位、全过程,每一个成员均要参与,要让全体职工意识到这是人人有责的事情。要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建立起安全施工的总设计,对于比较贵重的水泵房、发电机房等进行安全的技术设计。在这些方面都做的比较完善,才可以确保施工的安全顺利的进行。
(八)工程的财务管理
这是竣工阶段必须要做的事情,施工结束,开始清算所有费用。竣工验收是由建设单位作出最后的结算报告,需要反映项目从开始准备阶段到最终的竣工交付阶段所花费的全部成本,包括建设费用、财务明细以及交付的成果,收集这些资料,并作出细致的分析,最后填写竣工结算表。
结语
建筑机电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建筑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智能化、经济性、适用性及舒适性。科学的施工管理是保证机电工程有序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不但要在规划、设计阶段上严格要求,更要做好施工阶段的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139
0 引言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传递的速度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的快速传递,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和普及解决了这一难题。越来越多的资料可以不经过打印而直接在电脑上显示,大大简化了办公时间。提高了传递信息的效率,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便利。但是我们了解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电脑办公对于一些人而言是挑战,工程建筑档案管理也不例外。近年来,工程建设的档案管理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有一些新的变化。需要工作人员不断的创新发展。在文中我们看一下当前我国在工程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
1 目前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
工程建筑档案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他直接记录着相关数据,反映着工程建设以及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我们可以这样说,工程建筑档案是对工程实施的最全面的档案记录,工程建筑档案的存在对于工程建筑质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1 工程建筑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速度缓慢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在与时俱进,加快了工程建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对其加以关注的同时也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但是这些只是杯水车薪。查阅资料后发现,目前我国的工程建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在工程建筑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没建立好,加之档案源于各地,使得信息相对分散难于整理。同时,在平时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建设过程中,仍有许多单位只注重实体的档案,忽略了建筑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在相关方面存在缺陷。
1.2 对于工程建筑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视度不够
虽然我们很清楚这个事实,我国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在信息化建设这一块仍是开始阶段,必然会暴露许多的不足。这些是情有可原的,档案的归纳整理不到位,纸质的档案转化为电子存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大量的案卷质量不高, 缺乏完整的检索工具,相关工作人员也没能按规定处理事务,同时相关专业人才不仅质量不达标甚至数量也不够,更有甚者对于信息化建设不屑一顾。这也严重的阻碍信息化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建设。当然,也不能忽视信息安全这一重要话题,党和国家也要不断地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专业技能,确保信息的安全。
2 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建设的措施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识之士越来越认识到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对于工程建设突出意义。在他们的不断呼吁倡导下,政府和企业也对此加以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图使我国的我国工程建筑档案更加完善,易于查找管理。
2.1 强化工程建筑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建筑工程离不开工程建筑档案,工程建筑档案对于整个工程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一直以来,我国的工程建筑档案的发展和建设都比较缓慢,不注重相关部门和企业的交流发展,各人自扫门前雪,自然信息就比较闭塞了,对于当前的发展趋势认识不深,使得工程建筑档案没能发挥最大化的作用。我们要把工作落到实处,就需要树立现代化和信息化意识,就是让各类资料存档管理,在相关的网站上可以精确查找以便节省时间,完成其他任务,就需要创新新机制,注重工程建筑档案管理工作和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建立一套健全的、科学的工程建筑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2.2 培训一批专业合格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人员
档案管理人员对于工程建筑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本单位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与否。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因此要加大对工程建筑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工程建筑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自身完善发展,提高职业素质。同时相关的管理部门也要不定期的举办培训活动让从业人员意识到信息化是必然趋势,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先从思想上扭转劣势,然后,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开展技术培训使得他们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当然,实体纸质的工程档案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紧跟步伐,发展创新。
3 小结
总的来说,基于信息化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建设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的确很有优势,它的普及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施工的安全性。现在我国的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只是处于初创阶段,各项工作都不完善,但是我相信相关的工作人员和从业者认真学习法律法规,遵循相关规定,在实践中不断地进步,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发展,不断地推进全行业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信息化深入发展,以便使工程档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海燕.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工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探析[J]. 黑龙江科技,2012(01).
[2]杜娜.浅谈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工程档案管理环球市场信息导报[J].2013(15).
[3]郭文清.档案信息化建设工程探讨[J].山西档案,2011( S1).
在信息化背景下,自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开始应用计算技术、电子信息网络系统来实施项目管理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就发展现状来看,CAD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工程实例中已达到普及状态。然而,多数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并未应用各种高技术含量的应用软件,相较于国际上的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仍存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多半建筑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仅是采用了最为基本、简单的低端软件、局域网络,不仅难以发挥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有作用,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以下,本文就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具体有效的发展方向。
1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不够均衡:
自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开始推行信息化管理以来,受地域、文化、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城市的建筑项目,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途径、方法来获取各种信息,而在信息的数量、质量、内容让也存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在信息资源的数量、途径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进而提高了各种监管工作的效率、质量。基于此种现象,国内各城市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而随着时间的延长,此种现象也将越发明显、严重,不利于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1.2 对于信息化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与重视: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领域内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现代企业为进一步提高建筑产品的综合竞争力,通常会选择缩减项目管理经费的方法来降低工程项目的造价,由此不仅难以保证项目管理团队的人员数量、技术设施,更无法购入信息化管理所需的计算机、软件,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多数企业的领导对于信息化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与重视,或错误的认为信息化管理只是通过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上网就能实现,而全然不知信息化管理涵盖了成本核算、预算编制、资金使用、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阶段。此外,虽然一些企业的领导给与了足够的支持,但并未配合有关人员结合企业、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不但难以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应有作用,同时也虚增了项目管理的成本。
1.3 信息化管理的盲目投入:
近些年,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难度、施工规模日益加大,由此不仅大幅提高了项目应用信息化管理的难度与任务量,同时也对各种应用软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对于各种工程数据、资料的处理、储存,国内多数企业都是通过在局域网内的共享来实现具体操作,但由市面上可供选择的项目管理软件较多,许多企业没能结合项目的特点、要求来选择最为经济、适用的软件,以至于操作难度提高、使用功能不匹配。此外,目前国内仍有许多软件的技术水平、使用功能无法满足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运行要求,而其他产品的价格却远远高出国外市场,不利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2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2.1 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更大:
想要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加大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力度,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为此,国家在推进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加大了推广CALS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了足已覆盖建筑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庞大而完善的数据库,实现了工程管理信息化由传统模式向无纸化数字模式的跨越式转变,对实现工程管理的快速高效运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此外,伴随着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的增大,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通用平台也开始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建设活动中,进一步推动了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速度,有效的实现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的共享。同时,建筑企业也充分认识到了信息化在工程管理中的关键地位,并加大了自身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实现了工各部门、各领域间的有效互动,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2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更加均衡:
我国的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不同省份之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信息化水平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的不利影响,在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对不同地区间信息化发展情况的关注力度,重点加大信息化滞后地区的建设力度,从根本上确保信息数量与信息传播途径的平衡,从而为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
2.3 信息化管理流程的更为完善:
为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首先需要改进、完善项目管理工作流程,针对项目的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等内容进行分析,结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制定具体的工作内容、标准、计划,打破以往单凭工程资料、信息数据来实施具体的监督、管控工作的传统模式,改变一味依靠现场电话、无线电来进行通讯的固有方式,全面推行信息化建设、应用多种软件与通讯途径,以提高信息处理、传输、储存的效率与质量,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4 合理应用专业化软件:
现代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推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各项具体的技术操作,市面上可供选择、使用并符合自身发展、项目需要的专业应用软件较少。对此,现代企业除了进一步加大项目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还应综合考虑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电子信息网络系统应用能力,选择经济合理、科学适用的信息化产品,也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软件开发公司,自行订做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其不仅能够大幅提高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系统、软件的使用成本,节省了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而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3 结束语:
在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工作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开展,但是,我国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体系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该在具体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工程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打破传统的信息数据管理模式,克服信息以很多简单的通讯为主的传播途径,克服原来信息传递的速度慢、不全面的局面,消除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降低使用成本,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宇静,胡文发. 基于Web Service的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5,(06) .
[2]李杰,王全凤. TOC在建筑业信息化集成管理中的应用[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08,(04) .
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与作用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针对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而定义的,其内容涵盖了保障安全生产进行的所有措施,管理者通过对生产要素的控制来降低甚至杜绝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种因素,从而大大降低引发人身伤害的生产事故,消除施工项目中影响其正常进行的安全隐患。
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施工中作业条件相对恶劣且大部分劳动都需要人工参与,所以容易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安全管理是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说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安全管理措施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其管理制度也包含了整个工程项目的全部环节。所以说安全管理的制度是影响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模式与制度则会导致安全管理的失效,进而增加工程项目的潜在隐患。可见工程项目中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工程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二、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
1、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在工程施工项目中,技术措施、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往往是工程管理的重点,而安全管理的制度和管理措施往往被放置在前面三者之后,由于安全管理措施的效益并不如其他措施来的明显直观,所以一些企业和相关各方对于安全管理的认知较为片面,更没有将其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其他内容结合起来;虽然提出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口号,但是事实上却没有将其落实到管理中,从而导致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与滞后。
2、安全管理的手段和水平落后
在安全管理的实施中,一些管理的手段与措施不能及时适应技术发展,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而利用原有甚至落后的安全管理手段应对日益先进的施工措施和技术显然是不能满足工程需求的。尤其是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制度与实际生产脱节;不能紧密地结合实际需求,使制度规范落空;不能对实际的施工行为加以准确而有效的控制,导致安全隐患不仅没有消除而大有增加的趋势。
3、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建筑工程项目中因为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建筑工程项目多数都存在恶劣的作业环境,高空露天作业多,立体交叉作业多,临时人员多等等,这些特点都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所以建筑工程项目中安全管理所面对的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在这个作业条件下,人员结构相对复杂,虽然进行了安全管理教育与培训,但其基本素质仍不能适应安全生产的要求,所以需要强化的制度与高水平的管理人员,而一些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的水平有限,制约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管理的制度不到位,这样的双重因素就会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下降。
4、安全管理制度缺乏监督
近几年随着安全生产的监督体制不断完善,社会各界对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视都在不断加强,但是由于过去普遍安全观念比较淡薄,因此施工方面的安全监督的力度仍然不够,一方面表现在安全管理制度中监督与管理的相关规范与规定不够健全,导致管理制度的缺失;另一方面是在监管工作中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针对安全管理的监督中不能细致工作,巡视与检查存在走过场的情况,对安全管理的制度与工作中的不足不能及时地发现与提出,也不能及时地进行改正,所以在项目施工中安全监督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建筑工程项目中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方法
1、安全管理模式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先从宏观上进行改变,即改变安全管理的模式,如建立“双赢模式”,也就是针对安全管理的责任项目管理层与施工单位可以签订相关安全合同,针对安全管理与事故责任上进行明确的划分,同时提出双方在安全管理上必须承担的投入力度,如资金等,并在最终施工完成后对安全管理的成果进行评价,如果效果理想则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奖励,这样项目管理者与施工单位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双赢模式,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项目管理单位则不需要进行更多的细致工作,仅仅需要进行监督即可。
再如利用“安全区域模式”进行管理,即针对整个建筑项目进行区域性划分,针对建筑项目的特征将建筑项目划分为多个责任区块,每个区块按照类似分项工程或者施工工艺划分,安全性问题有其共性特征,因此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管理,这样就可以有目的的安排人员或者设施来保证施工的安全。同时从管理角度看可以将责任细致划分,从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安全主管、安全员、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等都会担负起相关的安全责任,可以实现更加直接的管理,某个区块出现了安全问题则可以直接找到相关的责任人,同时也可追溯其主要的领导,这样就可以提高相关责任人的安全意识,以此提高其管理的细致程度。
2、安全管理制度的改进
2.1安全责任制度
责任制度是多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全管理制度的调整中也不例外,应将责任制度作为改进的重点。在创新安全责任制度的时候必须重视对责任与利益的统一,担负相关的责任也就会得到一定的利益;必须将奖惩制度与安全管理制度衔接起来,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可以获得相关利益。对于工程项目中的安全责任也是如此,安全管理制度应在惩罚的同时建立奖励制度,如设立奖励基金,针对违规行为或者造成事故进行集中处罚,而针对没有造成事故的安全管理相关人员应进行奖励。同时也可将法律法规中的安全管理条款引入到安全管理制度中,这样就可以在出现事故时有据可循,以此明确第一、第二乃至第三责任人,从而提高责任方的责任意识。
2.2完善保险制度
安全管理不能实现百分之百地消灭安全事故,因此在安全管理制度中重视保险制度的完善,包括施工人员的人身保险的投入,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在安全管理中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与监督,也有对安全事故进行处理的责任。如果没有保险与责任划分机制,出现事故的时候就会导致扯皮的情况出现,不但影响了对事故的处理,也会对施工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中应增加对强制保险的投入,将索赔的风险进行转移,充分利用商业保险来保障工程各方的权益。
2.3完善安全业绩评估制度
完善安全业绩评估制度,建立一个系统的安全业绩评估体系,实现多个评估机构的信息共享;制度的建立和加强,必须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而且是建立在科学的分析基础上的详细、系统的评估制度,其评估结果应在相应机构存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项目中的安全管理所涉及的是整个工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的控制,如果其制度不能全面和完善就会导致管理的缺失,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针对施工情况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从宏观的管理模式到细化的制度完善都应具有针对性与适应性,这就要求进行创新的工作方法,以此保证制度在实施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英豪.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创新探讨[J].建筑安全,2009(6).
[2}梁田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安全管理创新[J].山西建筑,2009,35.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5-0117-01
工程造价管理是国家借助法规、经济、行事方式对工程建筑的构建本钱与项目承包方价钱价格实行管理,它包括了整个项目的各环节,即可用性解析到完工决算,也包含了工程的主方、授予方、工作方等各个部门与企业。水利水电项目造价管理的主要是经过合理的办法与方式决定项目造价。价格体制问题是它的中心问题,它也是投资宏观决策和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的一个核心问题。
1.信息技术在造价管制角度的使用情况
1.1 电脑定额套价软件的使用
电脑定额套价软件的使用是电脑信息技能在项目造价行业使用最成功的一面,电脑信息技能在项目造价行业使用也来于定额套价软件, 现今的使用技能已很熟练。
1.2 项目造价信息站
各省和地市项目造价管理部门都对应构建了各自的项目造价网站, 因为技能水准、消息源始、金钱等层面缘由各有特征,但方式大体相同,关键内容有: 政策法律、公告告示、新闻、构建准则、造价软件、材料价钱消息、指数消息、造价监管、咨询部门、专业人员。可是已存的文件内容不按时更改,消息数少,更改内容过少等问题。网站的使用未展现它的现实影响,仅限于日常的管理,通常是发公告、查人数等,而且维护资费很多,不同行业网站独自运转,很程度上导致了很大的资源耗费。
1.3 定额管理软件
这种软件常使用数据技能帮助造价机构维护定额库, 且在制度定额时直接形成要用的样版样式,从而降低制度定额的工作量,减少排版时间, 降低人为失误,是管制管理信息体系的范围。
1.4 指标采集和解析体系
此体系用来采集完工项目的数据, 且从多个方面上进行解析,它的结果被用在投资核算等方面。
1.5 工程量核算软件
在用施工图核算工程量时,主要借助于自动核算软件,它是一种带有高技术和良好使用进展的造价软件。
2.信息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2.1 把电脑辅助管理系统作为基本,构建现代化管理
在保证原本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增强预(决)算体制的准却性,给出多样、准时、正确的建材价钱,且要全面扩及到项目造价管理的整个阶段,也就是造价管理可包括构建的决策、实行于运做的每个阶段,把每个阶段的造价管理的统计按照计价方式改善变成一个全面的系统。中国的改革力度慢慢增强、市场竞争模式也逐渐全面话,还有建筑业规模更是在不断扩建,建筑项目实行全阶段、全角度的变化式管理是项目造价管理工作逐渐进步的趋势。全面使用准时的消息、先进化的软件、现代性的网络来管制反应工程造价每个阶段的工作,提高投资确定过程、策划过程、招投标过程、动工过程、完工检收及后评过程的全面掌控,提高真个过程的监管与变动管制,切实地达到信息技能对项目造价管理全阶段、全方面、全风险、全组队的综合管制管理,切实的达到决算低于预算,预算低于概算,概算低于估算这一成效。
2.2 改善与调整造价和它的管理软件
改善与调整造价和它的管理软件是信息技能在项目造价管理中使用的重点。它的部门构成一定要由国家组建各行、各部、各省市的项目造价层面的管理人与相关电脑专业者一起建成专业组,总结当今研发的各个项目造价管理软件,解析它们的好与坏,使用很潮流与共用性很多的软件开发体系,确定软件的使用条件。构建一套共用的网络项目造价管理软件。详细路线为:第一,保证现行的工程量详单计价方式下的软件研发;第二,项目造价管理机构带头把不同的软件(包含纯管理软件、造价管理软件及别的配套软件) 研发单位做出资源合拢,一起分配;第三,按照一致的信息号码分种类、分阶层实行计价、管制、网络操作等策划研发;第四,对研发完的各种类、各阶层软件实行合并,反复证明,最终得出国一致的网络版造价管理软件,且按时变更信息。
2.3 构建
一套完整的水利水电项目程造价管理信息体系
若想提高宏观控制水平, 完善项目造价管理的体制与方法;提速章程设立,调整建筑市场, 保证整个市场的合法权益。清楚了解各个项目造价管制主管机构的关联,构建和每个机构、每个项目造价管理信息体系间的按时调整关联章程,让水利水电工项目价管理的准线与指标可以完美地和别的建筑项目造价体系的连接、配套。由府组织管管制慢慢转换到行业协会管制,需要鼓舞建立专门的项目造价询问中介部门,国家机构对政府与非政府投资各自管制。
2.4 设立水利水电项目造价网络方面使用平台
借助信息技能构建水利水电项目造价网络市场交易界面, 在网络上构建简陋的水利水电材料市场,网络管制, 公放网上买下等电子商务应用。使水利水电建筑业管理的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与综合信息共用。在这个使用平台上, 能实行出去当前只下达水利水电项目招标通告外、还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实行投标单位网上报名、对投标单位的网上资格初审、网上随机选取专家评审、网上交上标书、网上开标、评标、定标, 网上做好合同保管。这不仅提高了水利水电项目管制的公正性、公平性、透视性,更方便水利水电项目造价管理地方的良好进步。
总的来说,水利水电大多是建立国民经济进步中占有很主要的地位, 95年至今,中国水利基建投资年年都超过200亿。每年大约提高20%。把这笔巨额资金合理分配好后,展示出它的巨大的经济成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相当关键的。信息技术使用在水电项目造价监管中,可以在水利水电构建当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前基于供应链进行的成本管理研究基本上聚焦于各节点之间进行的交易成本,但对于如何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则研究得非常少。制造企业作为整个供应链中最重要的生产节点、作为将原材料转化为生产生活工具的重要节点,很有必要关注那些对自身运营存在重大影响的供应商,并将与其发生交易关系的所有标的与行为都纳入供应商成本管理范围之内。这样,制造企业不但可以逐步与供应商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还能够较之其他企业拥有更大的成本优势,从而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笔者基于ERP系统,结合作业、管理和标准成本法,提出了全新的TS-ABC成本管理法,希望借此来提升企业的供应商成本管理效率。
一、三种传统成本管理法的比较分析
(一)相同点
1.都是基于成本管理思想建立的。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想要获得最高利润,不但要提升收入,还要控制成本。一般成本管理思想非常重视原料、生产过程、人力等可计量的成本,并针对这些成本建立了全过程管理机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企业都应用了ERP系统进行成本管理。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现代企业基于市场导向进行成本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这同时也令成本管理的范畴变得更广,由原本的生产成本扩展到生产与管理成本。三种传统成本管理法中,作业成本是基于价值创造环节建立的,其聚焦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致力于研究如何降低这些环节的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
实际上,三种传统成本管理法都是以控制成本为导向的,都希望将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只不过每种方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很多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局限于一种成本管理法,而是有效结合三种不同方法的优势,借此来控制成本。
2.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希望借助其提高工作与管理效率,可以说信息系统已经成了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因此,现代成本管理自然也就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不管标准成本、作业成本还是目标成本管理,都需要配备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成本信息的传递与整合,从而令各成本管理责任主体明确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
成本管理子系统是企业ERP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作业成本法来说,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都已基于这种成本管理法开发出了适合自身运营实际的成本管理软件,不过我国暂时还没有较为成熟的这类软件。笔者分析国外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之后,认为作业成本管理(ABCM)软件的架构可以用图1表示。
(二)不同点
目标成本法是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因此,其重视的成本控制环节是由产品设计开始的,这样就能实现在源头上控制好成本的目标。
标准成本法则关注制造过程,因此,其重视的是制定成本目标并将其分解落实到各个制造环节之中,这样就能实现在过程中控制好成本的目标。
作业成本法对不同成本与费用进行了划分,并根据产生这些成本与费用的具体作业来控制成本,这种方法的成本控制精度最高,当然管理与核算过程也最复杂。
二、TS-ABC方法在供应商成本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TS-ABC方法的主要思想
1.ERP系统扮演的角色。作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工具,ERP系统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ERP系统有效集成了企业的业务与财务信息,并保持这两类信息的实时同步,不但让企业管理者更加了解当前的成本管理情况,还能够避免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决策与操作失误。因此,对成本管理工作而言,ERP系统不但是重要的执行者还是有效的监督者,当系统中出现了异常数据或者指标值超出了预设范围时,系统就给出提示,从而为相关成本管理人员提供重要的管理指引,进而提升后续成本管理的效率。
2.正确运用成本管理方法。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很多制造企业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改造,不少以前需要人手操作的生产环节已经全部由自动化机械负责了,因此,成本结构也较之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直接成本的比重持续降低、间接成本的比重不断升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制定成本管理决策时就会更加关注间接成本,作业成本法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目标成本法是基于市场导向建立起来的,其自然也就非常适合当前的买方市场环境,不过其应用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目标的制定与分解工作,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以下就基于精细化成本管理思想,以作业成本(Activity-Based-Costing,ABC)为基础,以目标成本(Target Costing)与标准成本(Standard Costing)为辅助,构建了TS-ABC成本管理方法。
(二)TS-ABC成本管理法基本架构
TS-ABC成本管理法的构建思想是:基于ERP系统,以作业成本法为导向,同时结合目标与标准成本法,对成本进行全方位控制。TS-ABC成本管理法的基本架构见图2。
1.基础层。TS-ABC成本管理法是基于ERP系统建立的,因此ERP系统自然也就是整个结构中的基础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ERP管理系统中的成本管理模块和其他管理模块共同配合,实现对企业成本的信息化管理。
2.实施层。TS-ABC成本管理法以作业成本法为导向,并综合另外两种成本管理法的优势,形成双向运作的稳固结构,并通过结构内成本信息的集成与处理实现企业控制成本的目标。
3.目标层。通过上述两层的共同工作,企业能够实现对自身成本的有效控制,并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进一步确保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实施流程
供应商成本TS-ABC管理的实施流程如图3所示。
1.有机结合作业与目标成本法。
(1)综合环境分析。首先,外部环境。企业应进行细致深入的市场调查,了解客户当前的真实需求、计算客户可以接受的价格与实际购买能力、分析供应链运作流程,以此为基础制定成本管理目标,并将该目标在供应商与自身之间进行分解。其次,内部环境。企业应深入分析当前的成本管理情况,并适当参考过往成本管理记录,确定供应链成本所处水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成本管理措施。
(2)优化作业流程与产品设计。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作业五花八门,基于作业对产品价值的贡献形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图4所示的两大类。
首先,优化作业流程。第一,企业应梳理出当前各作业流程,并分析这些流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必须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果问题是由作业自身的原因产生的,那么只需要对作业进行改造即可,如果问题是因为作业之间衔接不畅的原因产生的,那么就必须优化它们之间的衔接模式,以提升流程运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第二,重新设计作业流程,对那些存在严重问题的作业流程企业应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重新设计,尽量将流程设计得扁平一点,减少不必要的作业环节,这样不但能够提升流程的运作效率,还能有效降低流程运作成本,从而实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标。其次,优化产品设计。买方市场环境下,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是企业产生利润的根本途径,因此,企业应提升对产品设计的重视程度,切实结合市场调研与分析结果,优化产品设计,在控制其制造成本的同时也提升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有机结合作业与标准成本法。
(1)预先安排。确定了供应商成本管理目标之后,企业就可以进一步执行成本管理措施了。考虑到制造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与对其他供应环节的影响,笔者认为其需要与供应商共同落实成本管理目标的细化与分解工作;同时,把这种管理思想融入ERP系统中。制造企业应把成本管理目标分解并落实至各具体作业上,并按照预先安排的成本管理目标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与改造,直到其能够满足成本管理的基本要求。供应商作为企业重要的生产原料供应者,不但是企业的合作伙伴也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利润,因此,在划分作业中心时,制造企业应综合考虑各中心与供应商的关联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后续的成本管理计划。实施流程与责任分配为:产品设计环节就制定成本管理目标,采用作为成本法清晰列明该目标制定的过程;成本管理执行环节则具体落实,细化与分解之后的成本管理目标,并及时修正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事中控制。基于ERP系统的标准成本法主要对各流程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进行管理,这同时也是现代企业最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途径之一。在ERP系统中,我们可以预先设定作业标准,这样当作业实际发生时系统就会对其产生的成本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分析其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如果系统分析之后,认定实际成本与预先设定的成本接近一致,那么就会开放后续环节的工作;如果系统分析之后,认定实际成本与预先设定的成本存在差异,那么就会关闭后续环节的工作,相关人员必须对作业进行整改,直到其满足系统要求为止。
基于ERP系统的TS-ABC事中控制运作流程见图5。
通过图5我们不难发现,整个运作流程中的基本要素包括:①网络环境:想要保证系统运作流畅必须拥有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只有这样系统数据才能实时传递,保证各成本管理责任主体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②受控对象:成本管理工作涵盖了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与环节、所有的职能部门与岗位,只有保证这样的全面性,我们才有可能实现预先设定的成本管理目标。③探测器:企业必须实时搜集各成本管理责任主体的活动信息与成果,并统一各项数据的存储与调用格式,在作业实际发生时将产生的所有成本信息及时采集到ERP系统之中。④分析器:搜集到成本管理信息之后,企业就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并对比得出的数据与预先设定的标准,从而判断作业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有,必须马上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⑤控制器:企业需要控制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功能性,确保系统实现预期的运行收效,并以现有运行数据为基础制定后续的控制方向。实际上,现代企业借助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已经完全冲破了成本管理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形成了跨地域、跨时间的高效成本管理模式。
(3)事后分析。企业成本管理的收效究竟如何,只有通过分析与论证才能得出结论。基于此,制造企业在实施了成本管理流程之后,还要对其运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那些在整个流程中没有任何价值创造意义的作业,将这些作业剔除或者进行有效整合以提升流程的运作效率。①分析作业实际成本与标食杀局间的差异。我们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很多时候都会与实际成本之间存在差异,但差异产生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制造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认真分析成本差异产生的具体原因,如果是作业本身存在问题,那么就对作业进行整改;如果是与相邻环节衔接时出现了问题,那就要对衔接过程进行整改。②分析差异的具体责任。一是非增值作业成本。尽管企业都希望在自己的所有业务流程中都不存在这类作业,但实际上想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很多非增值作业都比较隐蔽,而且就算企业剔除了原有的非增值作业,也很有可能有新的非增值作业产生。其实,许多非增值作业成本往往都是因为产品设计作业存在问题导致的,因此,企业应优化产品设计流程,从而在源头上控制非增值作业出现。二是增值作业成本。企业如果没能控制好作业的数量与价格,就很容易导致增值作业成本高于预先设定的标准。基于此,制造企业必须要求作业执行者严格按照企业规定的标准作业程序完成操作;同时,积极与供应商协商原材料与能源等的价格,以便将增值作业成本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之内。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制造企业都存在增值作业成本虚高的情况,如果分析结果表明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来自于供应商,那么就有必要考虑更换新的供应商了。
参考文献:
[1]沈陆君.在建工程项目程序化管理初探[J].财会月刊,2014,(11).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所以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确保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及规范化,这有这样才能对工程施工中的工作效率及质量进行进一步的提高,满足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发展的需要,为工程项目产生更大的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1、对建筑工程项目决策的客观性进行了强化
就目前来看,建筑行业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而对工程项目的利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施工管理,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导致项目产生亏损。所以,对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进行强化,可以为建筑工程管理层提供决策的依据,对项目管理决策的客观性进行提高,以此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使资料更完整和全面
建筑工程具有周期长以及信息量大的特点,因而导致信息管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没有对信息进行合理的收集、整理和存储,很有可能会导致信息发生遗失,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一定的损失。对信息管理进行优化,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保存,可以对其安全性进行保证,对信息的查阅以及传递的效率进行了提高,使得信息资料更加完整和全面地得以收集和保存。
3、有效地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成本进行降低
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过程中,运用相应的成本管理系统软件,可以保证成本相关数据的准确和完整,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便于进行成本管理工作,对成本控制目标进行有效的实现。另外,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对信息传递的及时和准确性进行提高,有助于避免因沟通不畅或信息不全而引起的纠纷,以此降低损失,节约成本。
4、信息沟通更便捷
信息传输和处理是基于互联网的,在对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的过程中,建立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并且有助于施工企业内部上下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公费用开支及相关的工程成本管理费用。
二、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的内容
1、信息的收集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主要包括项目个体信息以及公共信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设备、物资、人员以及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因而其产生的信息源也是比较多和复杂的。因而,要保证项目有序地进行施工,对其进行信息的收集工作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2、信息的加工
所谓信息的加工指的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排序和压缩。不同的管理层面,对信息的详细要求也是非常不同的,信息加工人员应该将其分成不同类别以及不同形式的信息,将信息加工完成之后应该以不同的报告形式送到不同层面的管理层。
3、信息的传递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存在三种不同的信息流,包括从上到下的信息流、从下到上的信息流以及横向之间的信息流。信息的传递与项目的实施单位以及组织结构是具有重要的关系的,应该以确定的信息流程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息传递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方式进行确定。
4、信息的更新
信息是不断发生改变的,所以说随时都会发生信息的更替。因而,对信息的更新工作必须保持其常态。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丰富,并且涉及到的面非常广,其建设周期也相对较长,另外其经济环境也是错综复杂的,所以在项目管理中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落后的信息管理局面进行改善是非常重要的。
5、信息的存储
通常来说,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的存储需要建立比较统一的信息库,将各种信息以文件的形式组织成为一体,其具体组织方法需要根据各自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自行拟定,但是必须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规范。目前,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信息组织方式:
(1)以工程的组成为依据进行组织,相同工程按照工程的合同、造价、进度以及质量进行分类,各种信息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加深入的细化。
(2)对其文件名进行规范化,将定长的字符串作为文件名;③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协调统一存储方式,国家技术标准规定有统一的代码时尽量采用统一代码。
三、优化建筑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建筑工程信息管理工作不单纯是技术上的问题、设备上的问题或者机构上的问题,根据当前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对项目信息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的主要问题就是对思想认识问题进行强化。多年来,建筑工程施工行业大多习惯于吃大锅饭,即使改革开放已经不断深入,并且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传统观念没有被改变,比如施工企业存在重物质、资金,轻视信息和管理的做法,并且在实际工程管理工作中仅仅依靠工作经验,而不采取现代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那些存在的旧的观念与现代信息管理是不相融合的,因而要想优化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手段,必须从观念上进行转变,提高对信息管理工作的认识,保证建筑工程信息管理工作能够得到顺利的展开。
2、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效率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应该根据企业内部人员结构以及其生产规模的大小,设置专门的信息管理组织结构,比如可以设置一个信息经营管理中心,设置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在中层设置信息员,在基层设置兼职信息员。加强对现代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的运用,做好对信息资料的收集、整体、存储和运用,对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行提高,保证信息更好地为工程项目管理服务。
3、健全制度,规范运作
要在工程信息的管理过程中建立其完善的鉴定、保存、奖惩的制度,保证信息可以进行有效的鉴定,确保工程信息的可靠。比如:制定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制度,可以从制度上明确不同的固定信息的更新周期及对流动信息的传递期限,明确传递信息的内容和类别,才能保证工程信息及时且有效。
4、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对局域网、因特网的应用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都比较大,参与建设施工的人员比较多,涉及到的文件和信息量都比较大,传统的纸质为载体的信息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并且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错误,导致建筑工程项目产生经济损失。所以为了对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行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借助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提高项目信息管理的效率。
5、开发基于因特网的网上项目管理等各种应用系统
建筑施工企业应开发应用以互联网为平台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上查询、网上会议、网上投标、网上材料采购等功能,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联结,变纵向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交流方式,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改进沟通与合作,保证信息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6、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加大对计算机辅助技术及工艺控制软件
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与质量、成本、进度这三个关键问题的软件应用。在质量的控制方面,因为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量较大、综合性较强、技术的难度较高,并且在施工项目的管理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在管理的过程中利用质量管理的软件,要比传统质量管理的方法加强其可靠性,并明显的加快处理的时间;质量管理软件系统可用于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和评定,包括各种质量评定报表的生成,各种质量评定曲线的绘制以及根据各种实测数据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从而为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在进度控制方面,使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控制进度,可明确关键工作、机动时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特性,结合施工进度及时调整资源和优化时间,提高进度管理的灵活性,能有效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对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对项目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进行提高,从而促进综合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吴光英.优化建筑工程信息管理对策和措施[J]. 《中华民居》,2014,(18).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 信息时代也随之而来。监理的信息管理对整个建设工程来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该工作的开展是以工程的设计方案、工程的施工进度、投资情况等为基本性材料的。做好信息管理工作不仅能够确保工程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能够直接的反映出监理的实效。
一、施工中监理信息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信息管理的范围。(1)监理信息档案的建档是在所有的文件办理结束之后,依据档案的类型、档案所显示的特征开展种类的划分和整理工作。(2)监理信息资料对于整个建设工程来说是工程原始记录的保存,其完好性对于监理工作的查询提供依据,同时还是工程进行验收的基本依据。并且是在工程施工当中唯一能够准确的反映工程现场的有效文件,具体的反映内容包括施工工艺种类、施工方式和方法、施工的过程。做好监理信息工作,把好资料收集、审核、整理关,对于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十分有利的,同时还能够对监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促进的作用,故从这一层面上来讲,监理信息管理在整个建设工程项目当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3)这里面所说的监理文件不仅包含有上下级来往文件、工程的设计文件、决策相关文件,还包括各相关单位的来往文件。(4)在信息管理当中的计算机辅助资料是指在利用计算机进行以上信息处理的同时所进行的相关资料和信息的补充部分。
(二)信息管理的作用。对于信息管理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其作用是能够对工程监理质量提高基础性以及重要性的依据,另外其还能够为日后工程项目的检验和查证提供依据。
(1)监理信息的资料涉及到监理规划的具体制定、监理实施的各项细则性的内容、监理图纸、监理工作实施的方法、工程相关的报告、各项监理相关的会议纪要等等,范围较广,涵盖了监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所以其管理的详细性和完整性直接决定了监理工作的质量好坏。(2)建设单位所保存的信息管理资料是设计到整个工程的所有环节的,所有其所要保存的资料应该是比施工单位的更加详细和完整,包括投招标资料、图纸设计资料、施工当中的资料等等内容。在这其中施工中的监理信息管理资料获得的主要方式是抽样检查以及平行检查。这些资料都利于审计部门开展后续的审计工作。
二、施工中监理信息管理的所存在的问题
(1)信息管理手段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在施工当中所开展的监理信息管理目前很多单位使用的还是人工进行填写,人工传递的方式进行的,这样过分的依赖人工的信息管理很容易就会出现人为性的填写错误,主要是填写不规范、填写的效率相对低,这些缺点都和建设监理的规范性要求不符合。(2)信息技术应用管理的水平较低:很多的监理单位虽然都是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但是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是比较初级的,仍旧停留在计划的编制阶段,没有将其应用到计划的监督、调整等方面当中。同时在工程的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方面的管理水平也是比较低的,没有充分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潜力。
三、做好施工中监理信息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要想让信息管理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笔者根据以上两点施工中监理信息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只有保证监理信息管理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才能够确保其最好的发挥出为建设工程保驾护航的作用,才能够为整个监理工作提供好服务。
(一)建立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组织架构。 信息管理不管对于企业,还是对于监理工作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要想使整个监理信息管理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建立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组织架构,具体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统一编码;(2)输入和输出进行规范和统一;(3)建立完善的信息流程;(4)注重基层数据的收集和传递;(5)进行合理的人物分工;(6)建立数据保护制度,确保信息安全、完整和一致性
(二)开发和引进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建设工程当中所涉及的项目管理软件是比较多的,所以在开发和引进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1)统一规划,分布实施;(2)开发团队的合理构成;(3)注重开发方法和工具的选择。这有做到以上三点才能保证所使用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和整个监理项目、整个建设工程相匹配。
(三)建立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平台。(1)注重相关硬件性能的可靠性:硬件平台对于整个信息管理工作来说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其硬件性能必须是安全、可靠的,只有可靠性上去了,才能使信息管理的稳定性能提高。(2)采用高性能的网络硬件平台:现代信息技术在监理信息管理当中的应用已经逐渐的增多,并可应用到的领域也是比较宽泛的。计算机的具体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述:首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作为监理相互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现今,建设工程项目一般规模相对都是比较大的,参与到其中的单位和人员相对也比较多,文件、资料需要进行传输的、需要进行交流的信息量也是比较大的,所以这时候现代网络技术就能够起到简化工作流程、利于相互沟通的桥梁作用。有关资料可以在相关单位之间进行资源共享,资料可以利用一些网络交流软件进行传输。当然这些功能对于信息管理工作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都是最为浅显的,监理单位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开发出信息管理系统,比如互联网项目信息管理等,实现对信息以及济源的共享。同时还应该尽快的开发出能够对整个监理项目有效管理的软件,比如进行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成本管理等方面的软件。其次计算机辅助进行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对于监理工作效率的提高、质量的提高都是比较高效和全面的。所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监理信息电子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这套系统首先需要的是能够将计算机的技术对施工流程、施工设计、施工质量等信息管理资料进行自动的分类、归档管理,管理者需要做的是及时的将相关信息和文档录入系统,同时还需要对发包人的要求进行编号归档。这些在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之下开展的监理信息管理工作的条理性是比较强的,同时查找资料也相对比较方便。
总结: 监理信息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中最为重要的是将信息传递到最终开展工作的人手中,也就是将信息传递到监理工程师的手中。现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被更多的监理工程企业认识到,并且也在不断的寻求着能够改善的措施。要想破解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管理应用不足这两个问题,应该从建立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组织架构、开发和引进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建立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平台三个方面来解决。但是建设工程是比较复杂的,所以保持监理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对建设工程的监理工作做到严格的把控,提高整个监理的质量,对监理信息管理工作的改进也应该是不断发展的,随时发现问题随进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