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7 17:52: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计算机教学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计算机教学设计

篇(1)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普及的信息时代,掌握应用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且已成为当今合格人材的必备素质之一。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计算机操作这一信息处理的工具是尤为重要的。

教学设计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为了培养优秀人才,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下面就多年来计算机教学的工作总结,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根据学生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课程,有些概念比较抽象,不应要求学生理解,但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并注重实际操作,以适应该课程的特点。例如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给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这些教学软件,它们通过图形、声效,进行直观、形象地教学,加之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有较强的趣味性。它能把各种信息表现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这种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能充分协调地剌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且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重视实践,增加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学应注重实践,这样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普及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效的。中国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同志曾经讲述过学习计算机的问题,他说:“计算机对于绝大部分人重在使用,对于它的软、硬件理论部份,非专业人员可以不必要求”。计算机教学它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对于普及计算机知识层面的教学,学生基础薄弱,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应将教学的重点集中于基本知识的讲授,基本操作的掌握,侧重面应主要在于使用,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的实际技能,这既符合该学科的特点,又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从而能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应以上机为主。

三、合理组织课堂、增强教学效果

以往常规教学,先讲理论,再上机,但效果不理想,在教室里讲过的东西,到了机房,什么都忘了。了解学生情况发现,有的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所以并没有听懂,有的即使听懂了,也因为没有及时上机实践,等到上机时也很陌生了。所以,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要区别于普通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以往的知识传播者,而应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例如,讲授键盘的使用,以往在教室先讲键盘的分区、一些特殊键的功能等,详细的跟同学们讲解,并带上键盘实物图,告知每个键的位置及其功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数靠死记硬背。等到上机课时,上次讲述的内容,多数印象模糊,又得重新讲述一遍,同学们才能慢慢进入状态。通过学生调查发现,学生对实物教学记忆更加深刻,每讲一个键,操作一次就记住了。原本很简单的东西,由于教学方法不恰当,导致教学不理想。所以计算机实践教学要合理设计教学形式,针对学生特点应采取适合的学习形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计算机实践教学效果好,学生容易接受,有的知识点尽管教师没有介绍,通过学生上机摸索也能够较快的掌握。例如学习“画笔”一节,首先跟学生简单介绍绘图工具中一些常用的功能,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创意图画,可围绕老师提出的主题,也可自由发挥,要求是充分利用绘图工具,以达到同学们熟练掌握使用绘图工具的目的。学生经过摸索和相互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要领。

授课过程中还可设计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积极性。仍以“画笔”教学为例,当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后,教师可进一步提出“绘图中如何重复绘出某一图形”的问题,提示学生利用Windows 文件操作的技巧,引导学生自主寻找解决方法。并请最早完成的学生利用屏幕广播为全班进行示范讲解,操作过程、表达方式均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非常好。如此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钻研、探讨,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由此可见,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非常重要,形式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计算机教学要重视教学设计,从内容到方法,要区别于常规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要尽可能跟上计算机软、硬件形势的发展,教学形式要多样化,重视实践教学,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篇(2)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研究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教育的信息化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的过程,人们通过对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二者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开发和研究全新课题。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化是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完美结合的过程,对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显著的帮助。

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1.1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构建是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现阶段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已经不单单只是辅助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手段,更多的是指引学生更好开展学习的一种手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还比较小,大部分学习和生活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班级风貌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中职学校要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就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的信息化,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计算机课程习中。

1.2教学理论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教学理论,用特定的教学概念和命题等教学方案描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科学组织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教学理论研究和探讨工作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更好的适应中职计算机教学规律。

1.3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预测,更加高效的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序,帮助计算机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有价值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研究

2.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将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科学有序的安排,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过程中重点做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案、教学手段、教学步骤和教学课时的安排等几方面内容,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教学设计并不是指教案。教案只是对某一节课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而教学设计除了要对本节课进行科学设计之外,还要全面体现出本节课程的中心点,全面体现出教师对这节课程的整体看法和教学把控。

2.2教学设计方案编制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含教材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课时设计、教学资源收集、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和教学总结反思等内容,这是对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方案编写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要考虑齐全,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2.3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后续支撑,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求将教学观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因素实现信息化。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景化教学,加强合作学习,对学习环境进行全面设计,积极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教学。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专业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促进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升。以网页设计为例,整体教学思路就是通过项目教学,安排和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内容,通过将学生分组,将计算机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借助信息化辅助手段,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程分为不同的教学阶段,围绕教学目标和项目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形式开展项目。然后让学生结合项目要求充分收集材料,设计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项目初期结果在校园网上公布,然后将制作好的网页在校园网上展示。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实现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操作,整个教学活动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利用项目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中职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教师的教学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更好的促进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信息化技能水平的策略研究[J].邱红.职业技术.2012(07)

[2]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践浅析[J].吴嘉竹.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

篇(3)

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应用领域逐渐扩大,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本专科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计算机教育由于经济条件、教学设备、师资人才等各方面原因相对计算机发展略显滞后。我院少数民族学生一半来自偏远落后地区,当地办学模式、教育经费的投入等都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步伐,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对于计算机很陌生,甚至有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计算机。

这样就造成了计算机教学的如下困难:

1.基础薄弱且不平均。

2.语言环境、汉语教材成为学习的障碍。

3.观念的落后成为继续学习的障碍。大多少数民族学生成长环境恶劣,当地的基础教育薄弱,信息不通畅,受教育的程度低下,无法理解计算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1]

二、《计算机》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对象分析我所教的班级共有六个,一个专科班全部学生来自新疆地区,其余五个全是本科班,其中三个理工班两个文科班。新疆专科班存在的问题是语言沟通障碍。表现为老师说话可听懂,不过问问题时无法表达;看汉字可识,不过输入汉字时拼音不会拼。计算机实践操作复杂操作跟不上,说明教学时老师说几句话能跟上并理解,不过如果步骤一多,一大段落的话就听不懂了。另外五个本科班的问题是基础极不平均,有个别同学在高中或者家里学习过WORD等软件,而有些同学完全没有接触,这样大家基础不一致,就造成老师授课的困难,讲的内容简单会的同学吃不饱,导致不吃了。讲的内容新且难,完全不会的同学跟不上了。而且班级与班级还不同。理科班整体水平优。文科班整体水平低。

(二)教学方法分析“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2]《计算机》的实践操作部分由WORD、EX-CEL、POWERPOINT组成,每种软件都有比较多的知识点,而且计算机是实践学科,光讲不练没办法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所以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将每节课的知识点设计在一项项任务当中,这样既让学生目标明确,同时能监督学生的完成情况,并通过记录学生成绩来检验任务的执行效果,另外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可对基础薄弱同学做单独辅导。项目课程以具体的产品及工作任务为课程切入点,因此必须以严格的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每节课的知识点为小任务,将一个软件的所有知识点贯穿起来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特定目标则为项目作品。例如WORD中我就布置学生完成报刊设计及个人简历制作。EXCEL中完成公司销售业绩分析。POWERPOINT中完成一节课的演示文稿。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和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使好学生能吃好,基础差的学生能吃饱。团队协作完成任务是根据新疆班学生沟通障碍的情况,将能听明白并完成老师话的同学作为每组的组长,带动全组同学完成课上任务。

篇(4)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体现在教学方法上的初级层次,其二是体现在教学体系上的高级层次,包括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与创新。笔者以软件工程师职业教育为例,从8个方面阐述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设计思想。

一、专业细分

目前,多数高职继承了传统的知识型学科体系教育模式,将计算机科学划分为软件、网络、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专业涉及面广,知识体系庞大,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面广,可选职业较多。但高职生起点低,加之教学设计体系不合理,学生很难在3年内掌握职业技能。计算机应用领域职业划分越来越细,分工协作、团队开发模式给高职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即把什么都会而什么都不精的“软件通才”培养模式,改为不要什么都会但必须有一技之长的特色培养模式。高职应以职业划分专业,即根据劳动力市场职业分工细化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可细分为需求分析师、软件工程师、测试分析师等职业方向;网络专业可细分为网络维护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电子商务工程师等职业方向;应用专业可细分为硬件维护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等职业方向。针对不同职业方向突出其职业技能培养,以专取胜、以能取胜,而不是以宽取胜,使学生毕业时具备这一职业所需的技能和职业素质,能直接上岗,达到成功就业的目的。

二、教学大纲

新的高职教学计划应从职业能力要求人手,确定相应的知识体系和课程内容。知识体系在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下,大力简化学科体系中不必要的知识,以创造性、实用性职业技能为主,课程突出专业的针对性,注重应用职业能力和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

以软件工程师为例,高职应以培养软件蓝领为目标,即以专业技术熟练的软件生产、编程、维护为具体目标。软件蓝领从事的是中小型应用软件、大型应用软件子系统而非系统软件的开发,因此对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算法语言等课程应大力简化,以介绍为主,而对开发工具及软件工程等实用课程加大教学时数。

以上述思想为指导,软件工程师新的知识教学体系构建如下:开设基础英语、软件工程师基础,SQL server数据库、oracle数据库、VB. net程序设计、VC++程序设计、delphi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专业英语、职业素质共12门课程,其中VB为基础,VC++、delphi , java三门编程开发工具,要求学生精通一门,掌握一门,选修第三门。

职业素质教育对个人职业生涯影响极大,也是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调查数据显示,职业生涯中各项影响因素的构成比例为;专业技能占25 %,创新能力占25 %,职业素质占50070。因此,有必要将职业素质教育纳人新教学体系中并贯穿整个高职教学过程中。职业素质教育应包括法律意识,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己任的职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内容。

三、教材选编

教材选编应以实际开发案例为主,模拟真实职业环境下的应用。例如,delphi程序设计这门课,可以选择《delphi案例入门》作为教材,通过案例的学习掌握delphi开发工具的应用及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将其中的某些案例扩编为真正的商品软件,使学生既学到必需的知识,又具备开发程序的实际工作经验。教材选编应在内容上与职业应用有机结合;教材建设应包括主教材、多媒体演示文稿、实验指导等相关内容,形成立体化教材建设模式。

四、教学方法

高职教学应以案例教学(即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辅以互动教学、讨论教学等方法,融知识于案例中,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构建新的相关知识。在案例教学中,既传授学生必需的知识,又向学生渗透实际工作经验。

案例教学过程可以分解为案例演示、分析讲解、总结提高3个步骤。如在de场hi案例教学中,以简单人事管理系统开发为例,先演示案例效果,再分析讲解,融人delphi开发工具及编程知识,以软件工程为指导,讲解案例实际开发过程,最后总结提高,指导学生改进案例,编写出商品软件。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应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学习、开发中遇到困难时,应指导学生学会查找资源网站,获取帮助,从而指导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五、实训保证

计算机教学的成功需要有实训保证。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分模仿学习、自主学习提高、实践锻炼、团队开发4个阶段,在硬件环境许可的情况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训:一是构建先进的多媒体网络课堂,配置必需的系统教学软件,人手一机,边讲边练,这是模仿学习阶段;二是在管理上实行部分计算机房全天开放,以保证学生每学期都有充足的上机时间,提高动手能力,这是自主学习提高阶段;三是创建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提前为企业编制和修改软件、建设和维护企业网站等,使学生就业前在企业真实环境中接受锻炼,这是实践锻炼阶段;四是以团队开发为项目,覆盖软件工程的全过程,用以培养学生大型软件中团队开发的协作精神。

六、教师素质

原有教学以知识讲授为主,涉及实际应用很少,教师多是从书本学来知识再传授给学生。在新的教学设计中,以实际应用、职业技能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要求多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并采取必要措施,创造条件,鼓励现有教师向“双师型”方向转变。

七、班级管理

篇(5)

[2]陈晓端.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杜淑娟.形成性评价机制下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2(9).

篇(6)

教学设计指的是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局性的统筹分析以及详细安排,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良好的计算机教学设计理念对计算机教学起到了提纲挈领的关键性作用,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指导教师合理地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教学设计理念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学中,计算机课程具有内容复杂、设计领域广阔、实用性强等特点,因此,我们要培养的计算机高素质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实践操控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也开始逐渐提高,教师必须学会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转换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不能单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讲述和演示老旧教学模式,避免枯燥、乏味的课堂给学生学习带来阻碍。计算机教学一定要本着时间原则,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

1.全面细化教学内容,用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广泛应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参考既定目标,选择适合的案例融合到实践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积极进行渐进式、连续性的探究和思考,实现自我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目标。这种方法可以达到实践和理论完美结合的教学效果。利用任务驱动法是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事前细化教学目标的各个环节,将其分为若干个零散的教学内容,要求设计中每个步骤都具有十分强的可操作性,并且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将问题设置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引领学生进行步步完善和加工,最终完成一个整体性的大的任务。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巩固课堂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发挥余地,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进行excel办公软件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环节设计一个让学生做成绩表的具体任务,引导学生查看样本,自主探究和思考,引导其把这个连续的内容细化到各个环节,熟悉和掌握此项计算机操作技能。另外,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进行创新和拓展,将所学知识加以深化,借以提高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来促进设计理念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互提高,教师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一定要融入学生,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师生共同思考和探索,一起解决问题才能拥有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设计理念的完善和发展。师生之间的和谐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课堂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快了,计算机知识学习也就变得不那么枯燥乏味了,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对学好计算机充满信心。教学环节丰富起来了,学生参与的多了,所学内容也就会记忆深刻,这样,从被动地死记硬背,变成了主动地想学,乐于学 ,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学生增加了积极主动自我探究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有利于课后自学,为未来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提炼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能力以及课程的最终目的,来选择和提炼想要让学生掌握、理解和接受的具体内容。必须由浅入深地展开教学,围绕课程目标设计知识点,有意识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展开区别式的指导,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借以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优秀人才。课堂上所学是有限的,但是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一定要重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能,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便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持的基础。

综合以上,教学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统筹规划,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和饱满,有助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合理性。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充分结合学生自身能力来调整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创造精神,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教育已成为职业中学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但职业中学计算机教育目前处于落后状态,尤其是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如何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造力、思维和想象力,是每一位计算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尤其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由于计算机教学的自身特点,我们的知识点往往是穿插在一个又一个的任务中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教学内容的具体化。

任务可大可小,一节课可以完成一个任务,也可以完成多个任务。任务设计的多样性,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本文就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设计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一、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渗透到任务设计中

计算机教学不是单纯的学习操作技能,其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游刃于信息社会的能力。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通常以其他学科知识为载体,把计算机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中,从而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贯彻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开展计算机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计算机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使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计算机技术,并把它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铅笔、橡皮那样自然。

二、将现实生活背景融入到任务设计之中

在职业中学,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因此,作为计算机这样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重视教学任务的生活化。教师设计的任务,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和普遍性,调动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并且要充分考虑到现在职业学校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原有的智力背景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三、将基本任务与拓展任务的理念结合到任务设计中

教师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中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一个任务包含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或每个小知识点对应一个任务,造成任务过大或过多,给学生带来繁重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学设计中,我们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和自我拓展的空间。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采用基本任务与拓展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基本任务要求设计的很具体,很明确,大部分学生都能很顺利的完成;而拓展任务则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基本任务用于完成教学目标,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拓展任务用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展示自己的才华,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一个阶段以后,教师要进行总结、表扬、反馈,使他们在教学中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活动中开动脑筋、大胆实践、体验成功。

四、将人文精神的氛围带入到任务设计中

在计算机教学中,有的老师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我们在轻视,甚至放弃计算机课程中的人文精神的教育,使得各种不良信息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侵蚀青少年的思想。例如,我们在讲述病毒、黑客等内容时,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编制病毒程序和黑客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甚至犯罪的行为,而不是让学生把“黑客”当成“网络英雄”一样的崇拜。

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充满趣味性、艺术性、科学性的网络环境,使学生能够安全地在互联网里冲浪,领略网络世界的美景。同时,在我们的任务设计中,可以创作更多、更好有人文精神内涵的作品。

总之,任务的设计、编写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除了要考虑以上几个方面之外,教师还要对教材的内容在深度、广度、难度上合理把握,并兼顾学生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发展性等因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精心设计,使之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启发性、创造性,以利于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朱红梅.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浅谈. 中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网.2009.10.

[2]黄蓉蓉.对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新课程.2009.11.

篇(8)

1、内容实用性强。高职计算机课程内容实用性强的特点是由高职学校本身的性质决定的。高职学校属于职业学校的一种,它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计算机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普通高校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多设计让学生自作的环节。

2、应用领域广。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而且毕业后就要进入工作岗位,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追求,课程内容就显得很全面,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多设计出针对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

3、逐步增加难度。一般而言,高职学生进校时的计算机理论水平不够,学习计算机知识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从基础的开始学。因此课程的安排也是从易到难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能一开始就设计过难的环节。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设计中的问题

1、没有按照整体性的原则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教给学生单一的计算机知识,而没有用整体性的思维进行教学。例如:教学生制作广告时,只是教学生Flas应该怎样做,文字怎样编辑,而不是直接以某一广告为案例展开教学,这样不符合高职生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的实际情况。

2、没有照顾到学习基础薄弱的情况。正如前面所说,高职学生关于计算机知识的储备不是很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步进行。很多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任务的教学,不顾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实行式的教学,学生不能有效地吸收,不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还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3、没有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在高职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学生练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模式。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变成了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练习的机会很少,这和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二、如何将教学设计理念有效地运用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

教学设计就是要解决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评价的问题,故将教学设计理念运用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也就是要注意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职计算机课程应该教什么

1、教学生广泛而实用的技术。关于广泛的技术,意思是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下,结合社会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以便最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但广泛并不代表走马观花,什么技术都教,什么又都浅尝辄止,不进行深入学习,这里的广泛也是要有重点的。关于实用,对于高职生,教师不能大谈特谈理论知识,研究计算机的发展史等做法都是不行的。而是要教学生怎样处理实际问题,不至于在工作中一筹莫展。

2、教学生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高职学生的学习时间短,在校期间掌握所有和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够灵活处理,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额外设计一些较难的问题供学生练习,形成解决问题的敏感度。

(二)高职计算机课程怎么教

1、进行小步子教学。考虑到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易到难,让学生先适应计算机课程的节奏。教师要保持耐心,不能因为开始几节课学生跟不上速度、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就对学生失去兴趣。

2、教师应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在经过几节课后,教师应该已经对学生的特点、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吸收较快的,教师可以继续保持,哪些方面吸收较慢的,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以促进课堂更好地进行。

(三)高职计算机课程怎样评价

1、多布置实际操作任务。对于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评价学生这门课的学习情况,肯定不能用原始的考勤率、回答问题的次数等这些作为标准,而要偏向于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布

置一些实际的灵活的任务,来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参考平时成绩。对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显然不能用传统的期末考试的办法,而应该参考平时的每一次实际操练中。某一次成绩会带有偶然性,而平时的无数次操作则大致可以反映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后在计算机操作上的真实水平,防止考核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影响评价结果。

篇(9)

中图分类号:G71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加快,社会各行业的建设和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之一。在今天,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和发展,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的、能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要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离不开合理的“教”与“学”设计。本文以如何加强中职计算机“教”与“学”设计为主题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加强“教”与“学”设计,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加以实施,并由此进行评价和修改,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的过程。它是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各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强调运用“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综合一分析一综合”的思维方法,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各教学要素相辅相成,提高和确保教学系统整体的最优效应。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教学设计入手,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从课程特征角度认识设置教学目标的原则

首先,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工具,它在不断发展和升级,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也正在迅猛发展,中职计算机课程必然要随之发展。中职计算机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及网络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形成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普及计算机文化,使学生具有现代人的素质。所以它不是一门单纯的劳动技术性课程,更不能把它作为一门活动课程,以培养竞赛尖子为教学目标。我们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科教学的普遍教学规律,结合计算机课程的特征,正确设定教学目标。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教学目标的认知水平的层次,把它定位在了解或理解的层次。在情感领域,主要破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和对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愿望与兴趣。

(2)要充分运用课本插图、实物演示、录像等进行直观教学。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过程。

(3)教师在讲授这部分课程的过程中要围绕课本中习题的内容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提问、小组交流、形成性练习等,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把握不同课型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由于中职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决定了计算机这门课的认知层次要求不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介绍计算机的初步知识,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计算机;它能干些什么;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处理信息,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技能学习的研究表明,技能的学习要经过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在此阶段学习的是关于知识的叙述。

(2)联结阶段:在此阶段学会完成技能的方法。

(3)自动化阶段:在此阶段技能变得愈来愈快、愈自动化。当技能变得自动化以后,就很少注意,我们就会失掉了用语言来描述这种技能的能力。

技能动作既包含外显行为,也包含在应用时在记忆中的变化,高度的技能不再为其他因素所干扰。技能训练主要根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进行。研究表明,最佳的训练组合也许是最初时使用连续强化安排,然后固定间隔强化安排,最后是变化比例强化安排。随着训练期的推移,比例也可以改变。

以上这些观点是进行操作训练教学设计时的理论依据。要加强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加强操作训练阶段性的整体规划,认真研究上机训练内容的合理编排组合。一般而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复杂技能分成组元素来练习,采用部分训练、分类操作的形式;采取多层次结构,特别要用好教材中有关实习内容,并以它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好上机操作的内容。要善于帮助学生克服技能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技能学习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往往会出现一个抗拒训练的消极心理。设计教学时应通过恰当设置训练指标、选择和编制优秀的训练软件和材料、优化训练组织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训练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即时反馈、评价、调控在技能训练中的积极作用,要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错误何在。动作和反馈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对纠正错误动作越有利。所以设计即时反馈、评价,及时调整训练的方法与方案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三、结语

中职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要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注意它的特点,根据它的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伟华.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实操课的教学质量[J].职业.2011(11)

篇(10)

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课堂教学仍然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设计改革与创新是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何践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笔者在课堂设计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设计中要充分研究学生

布卢姆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个人得到发展,主要任务是充分培养与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而不是预测和淘汰大多数人和选拔少数英才。对于中职来说,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尤其重要,所以,我们要研究每个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

对中职学生的这种需求和特征分析,我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测验、谈话、观察等任何可以反映学习者特征和需求的技术方法,当然问题可以是特定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利用这些结果来帮助我们决定教学策略。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设计要认真研究行业特点,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确定课堂教学内容

中职计算机专业主要是培养符合IT行业标准,具有基本IT理念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材类型上是范例式教材,结构上要注重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要素的呈现。而现有的中职教材大多是一些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介绍和范例式表述。针对这种特点,我们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做到课堂教学内容要与IT行业的新技术发展相同步。2.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考虑课堂教学内容与学校教学设备相匹配。3.在确定课堂教学内容时,还要考虑中职学生的现状。

当前,各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知识结构零乱、接受能力较差、认知水平偏低,他们普遍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在确定课堂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智水平,把教学内容转换为中职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目标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为了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可以将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目标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维度。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目标陈述中,应该使用表达学生具体行为的动词,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笼统、含糊的词语,如“了解”、“理解”、“欣赏”等,用这些动词表述的教学目标,教学后无法测量是否达标。教学目标的陈述主体不应是教师(或讲授内容),而是学生(或学习结果)。

四、中职计算机课堂设计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设计主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来开展,不能武断采用某种理论一刀切。在课堂中我们常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1.任务驱动法;2.互动式教学法;3.案例教学法;4.项目教学法。

五、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设计应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

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以及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对知识目标的评价。评价学生是否深刻理解并掌握每节课所学的内容,但并不是局限于对一些概念、原理的机械记忆,而是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能与以前所学的知识建立关联,达到同化和顺应,成为学生自己知识体系的内容;2.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评价学生能否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确定与该任务有关的所有知识点。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效度(创新性);评价学生获取、筛选、利用与任务有关的信息与资料的能力;3.对合作学习能力的评价。评价合作学习主要考察以下几点: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聆听、理解、接纳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动手参与制作的贡献(互助);自我诊断和反馈的能力等。

面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如何优化中职的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还值得我们长期探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着眼于使教材逐步完善、教法逐步改进、考核逐步规范,这些都需要我们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不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走出误区,为培养社会合格的IT应用型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思想政治工作考核细则 下一篇: 汽车维修的基本常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