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概念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7 17:52: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环境质量概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环境质量概念

篇(1)

【关键词】喉罩通气 纤支镜 老年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7.018

纤支镜是一项应用于检测和诊断支气管疾病的检查技术,其具有官腔小、柔软度高、导光力强、亮度大以及视野清晰的特点[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无痛纤支镜技术逐渐成为临床检查的主要手段,而操作过程中纤支镜与麻醉共用患者呼吸道成为麻醉中最大的难题,患者大多会出现麻醉供氧困难、麻醉耐受力差等表现,尤其在老年患者、心肺功能较差以及术前并发症较多的患者中显得尤为突出,严重者可能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严重缺氧等呼吸抑制情况,严重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2-3]。因此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之一。我院通过对普通第一代喉罩进行改良并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麻无痛纤支镜检查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即将相关研究内容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行无痛纤支镜检查的10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手术前详细询问其既往史、心肺疾病史、癫痫病史以及药物过敏史,并对其ASA分级进行评定,排除重度肥胖、张口困难、具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既往有癫痫病史、相关药物过敏史以及ASA分级≥3级的患者。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局麻组和改良喉罩组,每组各54例。其中局麻组患者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25±5.36)岁,男性29例,女性25例,改良喉罩组患者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0.37±6.28)岁,男性31例,女性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ASA分级上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局麻无痛纤支镜检查和改良喉罩无痛纤支镜检查,对两种方法操作过程中插入喉罩的完成时间、一次置入成功率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监测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即刻(T1)、插入喉罩3 min(T2)、手术中(T3)、手术后(T4)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同时对患者检查过程中是否出现呛咳、喉痉挛、误吸及拔除喉罩后低氧血症、咽喉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另外于检查结束后由患者对其检查的满意度进行评价,以0~10作为非常不满意~非常满意的评价标准。

1.2.2检查方法①传统局麻无痛纤支镜检查(局麻组):患者于检查前给予2%利多卡因做鼻腔、咽部黏膜及声带表面局麻。纤支镜经鼻腔进入检查,鼻导管吸氧3 L/min,检查中患者呛咳强烈可经纤支镜钳道追加2%利多卡因2 ml。②改良喉罩全麻无痛纤支镜检查(改良喉罩组):首先对第一代喉罩进行改良,通过扩大喉罩底部的隔栅槽出口,在喉罩的直管上增加一个带密封圈的单向转角接,接头顶端作为纤支镜检查的进出通道,接头与呼吸囊或麻醉机连接进行吸氧,使之在纤支镜操作的同时能行辅助通气。患者术前禁食禁饮8 h,检查前30 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剂量为0.01 mg/kg。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和丙泊酚(1~1.5 mg/kg)作为麻醉诱导,患者睫毛反应消失后给予琥珀胆碱(1~1.5 mg/kg),患者肌肉松弛后开始插入改良喉罩。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上述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比较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检查过程各项指标监测结果比较

对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即刻(T1)、插入喉罩3 min(T2)、手术中(T3)、手术后(T4)的SBP、DBP、HR以及SpO2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其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局麻组患者手术中和手术后的血压和心率均较术前明显增高,而血氧饱和度在术中明显降低,改良喉罩组患者其血压和心率则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在血氧饱和度方面均未表现出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在手术中和手术后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将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情况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改良喉罩组患者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发生率较局麻组显著降低,且在患者满意度得分上也明显优于局麻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改良喉罩全麻无痛纤支镜操作情况观察结果

通过对改良喉罩全麻无痛纤支镜的操作情况进行观察,其结果显示插入喉罩的完成时间均≤3 min,平均时间(2.21±0.23)min,一次性置入成功53例,成功率为98.15%。

3讨论

随着近年来纤支镜检查的不断完善以及临床的逐步推广,其应用已逐渐从病灶的检查扩展到对病灶的治疗。而长期的临床应用多采用局部麻醉下对患者进行检查或治疗,使患者保持清醒的状态,由于纤支镜对气道具有较为强烈的刺激,因此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对其存在恐惧和抵触的心理,有研究对纤支镜检查患者的术后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 95%的患者认为检查非常痛苦,36%的患者认为难以忍受,75%的患者认为应在无知觉状态下完成检查[2]。而由此所产生的后果则是使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的配合度降低,并且出现体动、呛咳等不良反应以及不耐受现象,导致检查多次中断。这样不仅对医护人员的操作造成困难,同时也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因此如何安全有效的实施全麻手术成为临床研究的焦点。

目前我国采用无痛法进行纤支镜检查的技术尚不成熟,仅在少数大医院开展,期主要原因则是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生命安全的考虑。由于人类位于气道黏膜的神经较为丰富,反射强烈,若麻醉过浅不仅起不到麻醉作用还可能使患者发生喉痉挛,麻醉过深则会导致呼吸抑制,引发低血氧症。对于老年患者以及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严重缺氧等危急情况的机率则会明显增加,检查过程一旦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则只能中断检查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改善供氧,这样不但给内镜医师操作带来困扰,稍有不慎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老年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的麻醉一直是所有内镜检查麻醉中最难以攻克的难题。对此许多学者从麻醉方法、麻醉药物选择方面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应用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或利用硬质支气管镜的通气口实施高频通气等解决办法,但这些方法或需要相应的麻醉机设备、或费用较高,或麻醉管理复杂,不适应门诊检查的要求,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并为对无痛纤支镜检查在临床上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喉罩在临床麻醉的广泛应用,相比气管插管具有操作简单、刺激性小、血流动力学稳定、不损伤声门、易于保持自主呼吸的优点,在纤支镜应用中有着积极的影响[4]。但常用第一代喉罩只有一条管腔通路,检查中因被纤支镜占用而无法行辅助呼吸,且喉罩底部的隔栅槽出口较小,纤支镜不能通过,因此常用规格的喉罩并不能用于纤支镜检查[5-7]。因此,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1-7],通过对第一代喉罩进行改良,即剪去喉罩通气口底部的栅栏,扩大出口,便于纤支镜顺利通过,同时取37号一次性Roberts双腔管的Y型接头,取下一侧连接管,将此连接管与ID 8.0 mm气管导管的接头相接,就制成了一个自制导管连接管, 连接管一端连接喉罩,一端与呼吸囊或麻醉机连接进行吸氧,连接管接头顶端作为纤支镜检查的进出通道,由于其开孔具有一定的弹性,纤支镜既能顺利通过,而又不致漏气,这样在纤支镜检查时可形成一个封闭的气体回路, 保证了通气管在必要时可行手动辅助通气或控制呼吸,又完全不影响术者操作。

而在麻醉药物的选择上,丙泊酚是较为安全且临床镇静镇痛效果较好的药物之一,其具有起效快、代谢消除率快的特点,同时对抑制咽喉反射、松弛下颌有明显的效果,由此使用后可有效减少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同时芬太尼作为临床常用的麻醉诱导药物,可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对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因此对于提高患者对支气管插管以及其他呼吸道操作的耐受程度有着积极的作用[8]。因此在本研究中采用上述两种药物作为全麻的主要药物。

通过对改良喉罩全麻无痛纤支镜检查患者与传统局麻纤支镜检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基本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发现,应用改良喉罩进行检查的患者其术中的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均较局麻检查患者稳定性增高,并且术中也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显著优于局麻检查的患者。通过术后对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也表明,经改良喉罩检查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局麻检查患者。另外,改良喉罩全麻无痛纤支镜检查在操作时间上较短,本研究中其操作时间均≤3 min,并且表现出98.15%较高的一次性成功率。

由此,我们认为改良喉罩后行全麻无痛纤支镜检查可有效稳定老年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同时也能避免出现呛咳、喉痉挛及拔除喉罩后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缩短喉罩插入的操作时间,提高一次性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SCHMIDBAUER W,BEREKER S,YOLK T,et al.Oesophageal seal of the novel supralaryngeal airway device I-Gel in comparison with the laryngeal mask airways Classic and ProSeal using a cadaver model[J].Br J Anaesth,2009,102(1):135-139.

[2]黄祥,柴小青,谢言虎,等.i-gel喉罩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4):368-370.

[3]雷勇静,杜筱玲,宋进,等.改良喉罩全麻用于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2):164-165.

[4]邢祖民,刘永峰,吕文慧,等.喉罩吸入七氟醚用于支气管镜检查[J].现代医院,2011,11(5):49-50.

[5]曹加明,徐秋萍.自主研发多功能内镜给氧面罩在老年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5):685-686.

篇(2)

茶水煮饭可防治心血管病

米饭是中国人的主食,人们一般喜食新米,因为它带着清醇的米香。其实,想吃到清香扑鼻的米饭,并不一定要用新米,用茶水煮饭就可以获得色、香、味俱佳的饭食。最令人称奇的是,茶水煮饭还有去腻、洁口、化食和防治疾病的好处。

据营养学家介绍,中老年人常吃茶水米饭,可软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治心血管病。茶水煮饭还可以有效地防止亚硝胺的形成,从而达到防治消化道肿瘤的目的。

老年人回忆梦境可健脑

每个人都会做梦,但有些人梦醒后,什么也不想,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有些人则喜欢慢慢回忆。其实,睡醒后回想一下自己所做的梦,想想梦中的情节,可以帮助锻炼大脑活力。

老年人最不好的习惯就是不爱动脑、不爱活动,让自己经常处于发呆状态,这样很容易加速大脑功能的退化,使大脑提前萎缩,严重者甚至会患上老年痴呆症。专家建议,老人多试试回顾梦境,可以起到锻炼大脑活力的作用。

健身应该按照性格选择方式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投入到体育运动中的人越来越多,选择什么样的健身方式才最适合呢?体育专家认为,除了考虑年龄、职业、生活环境等因素外,将个人的性格因素考虑进去,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项目,对心理所起的作用不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缺乏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或是表现明显的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通过有针对性的适当运动,可以纠正不良性格缺陷,改善心理和精神状态。

“七岁看老”有道理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并非毫无根据。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时期的早期就能形成,从六七岁孩子身上可以预测出他成年后的一些行为。

研究者首先找来上世纪60年代对夏威夷州约2 400名不同种族的一至六年级小学生的一份调查。调查中,这些孩子的老师依照学生日常表现,以打分方式作出性格方面的评价。40年后,研究人员找到其中144人进行深入调查,并给研究对象接受调查时的情况录像,并与当年的评价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当年被认为健谈的孩子,中年时善于动脑,讲话流利,总是试图控制局面并表现出高度智慧;而当年被老师认为不健谈的孩子,中年时多表现为缺少主见,遇挫折容易放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当年被认为适应性强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现出乐观开朗,善于动脑,讲话流利;适应性打分低的孩子,成年后态度消极,缺少主见,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当年被认为易冲动的孩子,成年后倾向于大声说话,兴趣广泛,健谈;不易冲动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现得胆小害羞,与人保持一定距离,缺乏安全感。当年被认为自我贬低度高的孩子,成年后易内疚,喜欢寻求安慰,爱讲自己的消极面,爱表达不安全感;自我贬低程度低的孩子,成年后倾向于爱大声说话,善于动脑,表现出优越感。

不良走路姿势影响儿童智力

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孩子的走路姿势,低头、弯腰、外八字……这些走路的姿势不仅难看,还会影响大脑的健康。

专家说,走路抬头挺胸有利于周身与大脑的血液回流,可以让大脑得到休息,这个姿势使低头工作的状态变为“阳气升发”的抬头状态,正好补偿了人因为低头学习、工作,给大脑造成的紧张以及气血流通不畅。

专家建议,纠正不良的走路姿势,先从纠正站姿做起。可以在家里对着镜子自我检查。人在照镜子时会不自禁地挺胸抬头。然后在走路时注意保持端正的姿势,做到不偏不斜,不前倾。

悲伤情绪并非天生

婴儿呱呱坠地,第一件事情就是哇哇大哭。因此,很多人认为悲伤的情绪天生就有,但事实恰恰相反。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笑可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应对冲突、对抗的手段,如同呼吸一样,是一种天生的本领。婴儿啼哭只是肺泡张开,开始呼吸的表现。研究人员通过多项实验和调查发现,人不需要学习,就能发出笑声,在他们感到高兴、满意时,笑容会自然流露出来。但悲伤、烦恼等负面情绪,以及表达负面情绪的哭泣,则是通过亲身体验,在成长中慢慢学习来的。

老年人不宜多吃油炸花生米

花生,又称“长生果”,具有润肺、和胃、止血、催乳等功效。油炸花生米是中国人十分喜爱的一道菜,无论是当日常零食还是下酒,都非常适合。但缺点是经高温后营养价值低,特别是经高温后的油脂不容易被脾胃消化吸收,如与其他食物同食,还会妨碍其他食物的吸收。老年人脾胃原本比较虚弱,食用油炸花生更易影响脾胃功能,所以,应少食油炸花生。

充足睡眠使人外表迷人

瑞典研究人员证实,除了精心打扮能增加人的外在吸引力外,充足的睡眠更能使人较为健康,且是为美丽加分的关键因素。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卡罗琳斯卡研究所针对23名18~31岁的男女自愿受试者,请他们在第一天晚间11时前入睡,次日7时准时起床,在睡满8小时后拍摄第一张素颜照。

第二天则只让受试者睡5个小时,并在他们维持清醒后的31小时后拍摄第二张素颜照。此外,除了要求受试者的两组照片必须保持表情放松外,相机与人物也须维持相同距离。之后,研究人员邀请到65位民众针对受试者前后两张照片的吸引力做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民众普遍认为第二组照片中的受试者看起来较不健康,吸引力也相对降低。

篇(3)

中图分类号:X-65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住房制度改革,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吴良镛先生受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启发,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2001年,吴良镛先生出版著作《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确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学术框架。此后,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

本文以城市为研究尺度,选取西安市三环范围内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系统构成的分析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研究区域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为西安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人居环境基本概念

1.1 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念

人居环境是在人类居住和环境科学两大概念范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的劳动成果。

人居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活动的空间,居民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构建的人工环境;广义的人居环境是指围绕人类这个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是与人类发展相关的各种要素的综合。

1.2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城市人居环境一般由3部分组成:(1)居住条件,它通过住宅本身的价值来体现,包含住宅面积、住宅质量和住宅设备等;(2)生态环境质量,它通过城市的大气、水、噪声以及绿化水平等指标来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水平;(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它可通过各文教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各类活动场所、道路广场、交通状况等指标反映。

二.研究区域概况

西安,古称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经济带最大的中心城市。西安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0.54万人,户籍人口764.25万人。本文研究的区域是三环道路内的建成区范围。其三环范围内空间的功能分区明显,不同功能区聚集不同产业;聚集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水平的人口,所从事的生产、生活活动差异性较大。

三.评价指标的建立与数据采集

人居环境的优化过程,实质上是人居硬环境和人居软环境的耦合过程。人居环境质量的评价实际上也就是对人居硬环境和人居软环境的综合评价具体而言。本文选取了居住条件、生态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水平3个大类评价指标,15个单项指标,构成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指标体系收集了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年《西安统计年鉴(2002―2007)》)(见表1)。

表1西安市区人居环境指标数据资料

四.研究方法与分析结果

4.1评价方法与步骤

在对西安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时,以定量计算为主,通过对已知的指标数据的综合计算得出结论。首先,应确定评价模型。为使模型尽可能准确和简化,可采用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以加权求和的方法求得综合评价结果。评价的模型公式如下:

Q=ΣNjWj,Nj= Xj/ Yj

j=1,2,…,m。

其中:Q―评价综合指数;

Nj―第j个指标的指数;

Xj―第j个指标的实测值;

Yj―第j个指标的评价值;

Wj―第j个指标的权重(0≤Wj≤1且ΣWj=1);

m―评价指标的个数。

其次,应确定各因子的评价值和权重。在此基础上,计算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的综合指数Q。Q值的大小反映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综合水平,若Q≥1则表明优于或等同于评价标准;若Q

4.2评价结果

依据以上评价步骤,通过计算得出西安城区的人居环境指标,具体结果见表2。

表2西安市城区人居环境指标评价结果[1]

注: [1] 以2002年的指标为基准(即以2002年的指标为“1”),处理后的指标数据不具备量纲。

根据表2的计算结果,再计算出2002―2007年间历年城市人居环境各大类指标得分与综合指标得分的增长率和同时期GDP的增长率(主要来源于《西安统计年鉴(2002―2007》),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西安市城区人居环境指标得分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较(2002―2007)

4.3结果分析

从表3可以看到2002-2007年西安市区的人居环境得分平均增长率是4.69%,而相应的GDP平均增长率是13.18%,明显高于人居环境得分增长率,这说明这期间西安市区的人居环境质量有一定的提高,但增长仍稍稍滞后经济的发展速度。整体来看西安市区人居环境改善的情况与经济的发展是相一致的。但是2002―2003年和2004―2005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增长率都为负,相应的经济发展增长率较高,是由于城市的发展模式比较滞后,城市经济的增长是以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破坏为代价,所以导致这种结果。

五.建议与讨论

1)优化城市发展模式,处理好城市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城市经济增长指标的同时应该加快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2)以人为本,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城市人居环境优化要落实在居住区这一尺度上。强化城市居住区的主导功能,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创造出能使居民身心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在发展需求的人居场所。

3)优化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加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提高人均绿地面积与城市绿化覆盖率。

结束语:

城市人居环境发展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巨大系统,本文仅考虑到影响西安城区人居环境的部分指标,即只是对人居硬环境进行评价,并没有对人居软环境经行评价,所以文中得出的结论具有局限性,只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建议性依据。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篇(4)

金融生态是一个仿生的概念,是指借助生态学的概念来描述的金融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各种金融机构根据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差异进行合理、科学、有效的配置金融资源和加强风险管理,而且当地金融监管部门可以把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定的结果作为制定和采取相应监管措施的依据。但是,区域生态金融环境质量的评价涉及多个方面,而且具有不同层次的指标体系,本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中提出的评价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九项指标,通过AHP方法对这九项指标分别加以权重,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提供参考。

一、AHP简介

AHP是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的简称,又称层次分析法。这是一种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最早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萨蒂教授于本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他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问世以后,就逐渐被应用在各个领域,自从该方法被介绍到我国以来,就被我国学者和研究人员等广泛地应用在经济管理规划、能源开发利用与资源分析、城市产业规划、人才预测、交通运输、水资源分析利用等方面。

层次分析法基本的思想是决策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层次和若干个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得出不同方案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对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分为如下三个步骤:

(一)明确目标,建立多层次结构

一般情况下,分为三层:最高层、中间层、最底层。最高层是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目的;中间层往往是解决问题必须考虑的准则,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准则层;最低层往往包含的是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和方案等。

(二)建立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两两比较”是指比较所在的同一层次的各个因素对上一个层次的某个特定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进而构造出判断矩阵。本文中采用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萨蒂教授的1-9标度法对需要比较的因素做重要性比较。详细见下表1所示:

数值2,4,6,8表示i元素相对于j元素的影响介于上述两个等级之间。

(三)各层因素权重的确定和一致性检验

权重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方根法、和积法。本文采取和积法来计算权重向量,计算方法如下:

1、将上述第二个步骤得到的判断矩阵的每一列元素做归一化处理,其元素的一般项为:

2、将经过归一化处理之后的判断矩阵的按行相加,即为:

3、对第2步骤得到的由wi组成的向量(w1,w2,……wn)t进行归一化处理:

这样处理后便得到归一化后的向量:

W′=(w1′,w2′,……wn′)t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近似解。

4、计算最大特征根,令最大特征根为λmax,判断矩阵为A。则

计算出权重向量和最大特征根以后,需要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如果通过检验,则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即为权重向量,也就是说w1′,w2′….wn′即为对应因素的权重。如果不能通过检验,则需要重新构造判断矩阵。本文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计算一致性指标CI,

一致性指标CI的值越大,表明判断矩阵偏离完全一致性的程度越大,反则反之。当n<3时,判断矩阵永远具有完全一致性。对于多阶判断矩阵(即n≥3),需要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利用一致性指标比率CR进行检验。当CR<0.10时,便认为判断矩阵具有可以接受的一致性。当CR≥0.10时,就需要调整和修正判断矩阵,使其满足CR<0.10为止,从而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一)建立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多层次结构

本文中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选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中提出的九项评价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设为最高层(A),从金融发展因素、社会因素、经济信用因素这三个方面来评定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将这三个因素放在同一层次作为准则层(B)。每个准则层下面有设不同的因素,作为因素层(C)。如下表3所示:

注:表中最后一列的数据是根据最后的计算结果填入的

(二)建立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向量和一致性检验

根据表3的层次结构结合问卷调查,应用1-9标度法,获得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如表4~表7所示:

三、总结

由表4~表7计算结果可以得到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三个准则指标和因素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3最后一列,得到评价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各个指标的权重。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对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的九个指标中,影响力较大的顺次为地方经济基础、地区金融发展、法制环境、诚信文化。这样的结果跟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中的结果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文中利用AHP法确定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的权重时,因问卷调查范围小,客观现实很可能得不到真实反映,再加上AHP法的使用带有一定主观因素,而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不过,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对金融生态坏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能够反映金融生态环境的真实情况,这在理论逻辑上是严密的,同时评价结果也可以作为信息反馈作为有关决策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董肇君.系统工程与运筹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篇(5)

1 区域环境管理的概念

区域的概念是一个包含了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概念,在环境学上将具有同等自然、人文、社会条件的链接地域或者资源体系称之为环境区域。而区域环境管理则是需要政府、当地居民、非官方社会组织等能动性高的个人与组织在本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等基本科学理念对于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进行统一管理的手段。这种管理手段以达到提高自然环境质量以及居民生活质量为基本核心,并保护自然环境的可再生循环。在持续增长的同时以不破坏环境为底线展开相应的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

在区域环境管理过程中主要包含了广义与狭义的环境管理概念。广义的区域环境管理是指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包含了对当下区域之内的环境管理制度以及区域之间的合作管理体系。并包括了区域内的一系列外援效应。狭义的区域环境管理是指在一种特定的环境区域安排的前提下对区域内的管理制度的安排以及管理制度的实现。管理的范围包含了当下区域内的特定自然资源(如:流域环境管理)或者是一切的自然资源(如:保护区环境管理)。并同时包括了当下区域内的人文文化、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居民生活与活动等一系列人文干扰的活动。这两个区域环境管理概念往往同时作用于一个或者多个环境区域中,进而形成了一种立体式的区域环境管理体系。

2 区域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的环境问题往往表现为面积广、污染严重、流动性强、持续性强等特点。如2011年7月3日发生在福建省紫金山的紫金矿业发生了严重的水污染事件。大量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污水被排入汀江。由于水污染未能及时控制,并具有明显的流动性。此次污染不仅对紫金山流域的河道造成了污染,还对下游的包括:上杭县、金桥等20多个县级地区,并且对汀江生态系统造成了短时间无法修复的破坏。又如,2011年7月发生在四川省阿坝州的锰污染事件,导致涪江流域水质异常,由于四川省与下游的重庆市环保部门采取了有效的环境管理区域联防联控措施,使污染水团控制在四川境内,从而确保了三峡库区的水质安全。

从上述污染事件可以看出环境污染往往是跨行政区位的,而在面临跨行政区位的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管理以及紧急事件的处理方面均无法做到有效的协调与快速的反映。因此,对于建立以环境区域为基本范围的管理体系具有明显的必要性。

此外,环境区域内环境具有一定的联系性,以及相似性,处于同一环境区位的环境从植物组成、土壤构成、水源情况、气象条件等诸多方面具有类似的外部条件。针对区域环境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外部环境进行统一的利用与管理。更好的达到治理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

3 区域环境管理的优势

3.1以环境条件为区域划分

在区域环境管理过程中的区域划分是以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行划分的。根据环境学中的区域环境管理的定义,需要管理区域中的环境属于一个体系,并且在环境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相辅相成的作用。针对此种区域中的环境问题的管理能够在政策的制定、管理体系的制定、管理办法的执行等多个方面达到高度的协同。在降低了工作量的同时增加了监管的可能性以及管理方案执行的针对性。能够又有效的提高区域内的环境质量。

3.2解决跨行政区域管理的矛盾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高度迁移以及影响面广等特点,导致了在环境区域外的环境以及行政区位的划分无法满足对环境管理的需求。在现有的环境管理制度下面以行政单位为基本的划分规范,对下属环境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表现为跨行政区域的监管不利,或者发现问题无法解决问题。此外,由于排污企业的不规范经营有意的选取具有争议的监管空白进而为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创造了可能性。通过区域环境管理能够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出现,利用环境区域之间的包围作用。有效的对环境区域内部的全部环境要素进行监管与管理。达到环境区域之间的无缝连接为压缩不遵从企业的生存空间,进而降低了环境风险。

3.3更有利于环境资源的分配

以行政区规划的环境管理往往以地区的发展为本位进行规划与管理,而对于周边地区造成的影响考虑不足。比如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往往由于行政区域内的规划容易照顾当地的经济发展而过多的对水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而造成了下游的河流生态系统的干旱化破坏。而采用区域环境管理由于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并不具有直属关系因此能够很好的站在全区域的发展视角去对资源的利用进行预算和规划。从而很好的避免了厚此薄彼以及资源的过度开发等问题。

4 区域环境管理的实施对策

4.1 建立区域环境管理职能部门

构建新的环境管理体系,将区域环境管理脱离政府的行政区管理范围内,而是采用中央直接负责的机制。在针对区域内环境问题的治理与管理中有权利问责地方政府。并制定相应的区域内环境资源的开发规划,各级政府不得以任何原因进行干预。此外,在新的区域环境管理体系中需要对区域共同体的概念进行强化。做到以内部区域为一个共同核心结构与外部环境“行政区域”进行平等的、互助的管理与监管环境。进而为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负责。

4.2 构建区域环境、政府、企业的互助关系

现行的环境管理是被当地政府垄断的,区域环境管理需要对国家的资源进行统一,合理的规划。在区域内形成以区域环境管理委员会为主导、当地政府以及区域内企业为核心成员的共同管理方式。在区域内的政府、企业、居民均受利于并受限于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因此只有建立多方面的合作互助的关系才能够在根本上解决环境质量问题。进而为区域内行政政府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4.3 建立区域领导制度

在区域环境管理的制度改革方面需要主导环保领导制度以及领导责任制制度。具体的实施方案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在环保领导制度方面需要遵循在环境区域内区域环境管理委员会对环境管理具有绝对的领导责任。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并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领导的权利集中。

在领导责任制制度方面,在对区域内环境的监管与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出现重大责任、环境恶化以及环关责任人与责任代为以领导责任制的原则对其进行相关责任的追究。

5 结论

本文从区域环境管理的概念、区域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区域环境管理的优势、区域环境管理的实施对策四个方面阐述了在提高环境质量的过程中实行与加强区域环境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关键性。通过论证得到了加强区域环境管理是提高环境质量的根本途径。希望为今后的环境管理工作以及相关和谐发展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易容娇.区域环境管理模式主流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篇(6)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03-01

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环境监测数据,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各类潜在的环境问题,及时响应突发环境事件。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1 环境监测的概念和意义

环境监测是由环境监测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有关法规的要求,对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趋势的各种环境要素进行技术性监视、测试和解释,对环境行为符合法规情况进行执法性监督、控制和评价的全过程操作。因此,环境监测必须科学、规范、及时、全面,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管理的需要。环境监测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指明方向,为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充分的依据,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新时期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内容

环境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关系到环保工作依法行政和执法监管的能力水平。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必须依靠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2.1 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环境监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益性事业,“技术执法”和“政府行为”是各级监测站的唯一定位。要始终遵循第三方公正原则,要深入思考,理直气壮,把监测的牌子“立对、立住、立稳”。把握监测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把监测工作的重心放在“碧水蓝天”工程服务上。环境监测数据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的基础,是环境管理、执法、统计、信息和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依据

2.2 深化环境质量监测,说清环境质量状况

科学制定环境监测方案,确定环境质量监测范围、项目、频次,组织实施环境质量监测,组织开展环境质量监督性监测,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评估和预测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规范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说清污染源状况,做好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促进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使用自动监测数据计算。

2.3 做好预警与应急监测,说清潜在环境风险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要加强对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数据和自动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发现数据出现明显异常或者显著变化的,应分析原因并及时向同级环保部门提交异常报告或者预警信息报告。应急监测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理顺应急监测管理机制。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4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高监测数据科学性和规范性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要加强采样、样品运输和贮存、样品前处理、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等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加强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规范性。完善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考核工作,形成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落实“环境管理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必须满足环境管理”的基本方针。切实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2.5 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和监测信息公开,提升监测技术水平,满足公众知情权

要建立和实行环境质量公告、环境监测信息制度,统一综合性环境状况报告和重大环境监测信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定期组织编制各类环境质量报告、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报告等,并按要求报送。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规范环境信息内容、方式,进一步扩大范围,满足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

2.6 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领导,关心监测队伍的发展

在国家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投入的基础上,加大环境监测能力投入,强化环境监测基础能力,调整结构,加大技术人员培训,解决监测用房,更新监测仪器,增加监测运行经费,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加快监测能力建设,保障运行经费,各级环保部门要足额拨付环境监测运行经费,保障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3 结语

新的形势、新的挑战为新时期的环境监测工作跨运势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通过环境监测工作者的努力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将有力地推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以便于更加有效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主动、积极、优质、高效“的服务。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提升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能力水平,开创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 D922.68 文献标识码:A

一、环境监测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检测对人类与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以及排放量就是环境监测。它主要是对环境的质量的变化进行跟踪,对环境质量的水平进行确定,为了环境的管理以及治理污染等工作而提供的基础与保证。环境监测一般包括背景的调查、方案的确定、布点的优化、现场的采样、实验的分析、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等过程。整体来讲,就是从计划到获取信息的过程。五十年代,环境监测采用的是分析化学的方法来分析污染物,但是,因为环境污染物的含量太低,并且变化也较快,就变成了分析化学的发展过程,也称之为污染源的监测时期。到了六十年代,人们对于环境有了重新的认识,它不但包括化学物质的污染,也有噪声的污染,环境监测具有非常大的范围,也有很多的方法,此时的阶段叫做环境监测阶段。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环境监测技术变成了自动化,计算机化,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建立起了全国性的自动化监测网络,这时又叫做自动监测阶段。环境监测的手段有很多种,如物理手段、化学手段以及生物手段等。按照监测对象来划分的话,环境监测分为两种,环境质量监测与污染源监测。要想科学的管理环境,并进行相应的监督,其基础就是环境监测,它也是在环境保护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想把污染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搞清楚,就要通过环境监测来实现,对污染途径进行明确,对污染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可能会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预警。环境监测对环境质量有了正确的认识,把存在的环境问题有效的解决掉,对生活及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起到了协调作用,在人类的持续发展中起到的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环境监测概念性分析

第一,环境监测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等 。第二,按专业部门分类可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此外,又可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第三,按监测区域分类可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第四,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其一,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 包括对污染源的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 其二,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时及时深入事故地点进 行应急监测,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扩散方向、速度和污染程度及危害范围,查找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控制污染事故提供科学依据。这类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车、船等)、简易监测、低空航测、遥感等手段。另外,还有纠纷仲裁监测 ,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执法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提供公证数据。其三,就是监测考核验证,这个有人员的考核与方法的验证,新建设的项目的环境进行考核评价及相关的监测,对于项目竣工后的污染治理的相关监测。 其四,监测咨询服务,此种监测主要服务于政府部门、生产单位以及科研机构,为国家的政府部门制订出关于保护环境的法规与标准。

三、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分析

第一,在制订环境标准中环境监测所起的重要作用,其主要基础就是生态基准以及人体健康的基准,制订此标准主要是依据环境目标的需求及各种环境的不同功能与技术的可靠性。第二,在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的发放中环境监测所起到的作用,通过相关的监测,国家有关部门就能对一个地区的功能区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核定,并发放排污许可证,实行的原则是超量减排,削减交易。第三,在排污统计与征收排污费的工作中环境监测所起的作用,通过相关的统计,对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的排污量进行估算,根据单位具体的排污情况来征收排污费。第四,在环境监督管理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监视与监督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以便对环保 的法律法规进行落实。除此之外,环境监测还把一个地区的环境状况充分的反映了出来。第五,在纠纷仲裁中环境监测所起的作用,在生产的过程中,也是有可能发生环境污染的事故,这需要相关的仲裁监测来处理,进行实地的取样并加以分析,才能对污染来源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有效的避免生活或经济上的损失。第六,在科学的研究中所起到的作用,第一生产力就是科学技术,包括节能科研以及工艺改革的环境监测等。如果把这方面的环境监测做好的话,对于科学研究以及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业与科学都在快速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对工业污染原的监测,而是走向了一个更大的环境监测。监测的对象不只是对环境质量带来影响的污染分子,还有对生态以及生物变化的监测。监测环境污染物一般不仅仅是对它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还要对它的结构、形态以及分布的规律进行监测。对于生物污染以及物理污染的因素也要进行相应的监测,唯有如此,才能对环境污染进行全面的确定,确定对生物及人群的生存带来的影响,才能作出准确的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的意义就在于对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发展做出及时的、准确的、全面的反映,对环境的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同时,为控制污染源及环境的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小艺.环境监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 

【2】 孙子健.环境保护实用知识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2012

年1月 

篇(8)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211

0 前言

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下,环境保护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不仅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有为日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关系,以此来为我国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持,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1 环境监测基本概念

环境监测主要是指对地区范围内,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进行监测,以此来实现对地区内环境的质量以及整体趋势的掌握和预测。其作为一种国家监测部门,主要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以及设备进行主要数据的测定,其中包括环境的污染程度、变化趋势等。通过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对当地的环境综合质量进行评价以及预测,以此来对日后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防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1]。

从其内容上看,环境监测的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双重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具有两种基本特征,首先是以统计学为基本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实时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其中也包括许多多元化的学科知识。其次,是以为社会服务为主要目标,根据其监测的结果来开展我国的环境管理和保护,是其主要的数据保障。

1.2 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对在地区范围内所开发的活动以及项目,对周围的环境质量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即在一定区域内的项目规划工程实施过后,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影响的评价,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三个基本层次,首先是对环境的影响,即通过实地调查、采样等,对地区内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测,确保其环境是否存在质量问题等[2]。其次是预测,即在调查采样后,结合项目开展前的环境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以分析项目工程是否会对日后的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包括可能发生的环境质量问题,都要进行合理的预测。最后进行跟踪评价,通过日常对周围环境的监测,对地区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定期跟踪,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2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下的必然趋势,环境监测作为其工作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对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的研究,也成为了确保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开展的主要途径之一[3]。

2.1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基础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核心基础,对其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周围的环境质量进行长期的监测,才能有效开展接下来的一系列工作,由此可见,环境监测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2 环境监测是监督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手段

环境影响评价,通常是由项目建设单位通过对环境质量监测部门的委托,从而开展的一项环境评估工作,而环境监测作为对环境质量数据调查的主要方式,也成为了监督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手段。在项目建设单位开展工程的过程中,势必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影响的大小、好坏等,均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和预测分析,得出相应的评价,才能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合理开展。因此,通过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进一步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进行检验和监督,逐渐成为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3 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有引导作用

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环境监测,它是贯穿于整个评价体系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确保评价质量的基础保证。在评价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项目工程开展的区域范围进行环境监测,并通过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和预测,判断项目开展的可行性。

3 提高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途径

3.1 环境监测的规范化管理

环境监测作为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的基础保障,必须实现对其的规范化管理,才能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健康开展。在环境监测站内部,应对制定出严格的管理制度,通过对员工的职责分配,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符合实际。同时,对监测设备、材料等,也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确保其符合国家的标准,可以有效的监测出精密的数据。

3.2 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监督

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应当进行严格的监督。环境监测站的管理者可以成立工作监督小组,通过对环境监测过程的全面监督,包括监测的方法、监测设备的使用、实验室内的分析调查等,都需要进行合理的监督,这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监测数据的误差,同时也为日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有利于应对措施的研究和日后环境质量的预测,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开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 结束语

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使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内容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环境监测作为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对环境监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从其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关系入手,从而进一步提出提高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途径,以此来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国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篇(9)

本研究拟采用遥感影像像元的空间分辨率,货币化城市地域居住空间邻近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9?20]及环境污染损失的综合效果,从而整合不同指向的生态资源的环境效应评估生态质量。因此,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原理,分析城市内部生态质量以及生态质量指数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也可以为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水资源和城市噪音质量数据来自《深圳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5》,区发病率数据来自《深圳市卫生局统计资料汇编2005》,深圳市2005年土地利用图(空间分辨率30m)及数字高程图(DEM)来自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相关统计资料来自《深圳市统计年鉴》。

1.2生态质量评价方法

Ehrlich等[21]在1974年提出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本文基于此,考察生态系统价值和人类建设活动对生态质量的影响,即将两者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价值增减统一为生态质量指数的度量。由于生态系统具有服务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对生态质量产生增加值,其评价方法借鉴Costanza等[22]的研究成果,认为同类型生态用地产生的功能值相同,生态用地面积与其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增加值成正比。提取研究区域内各生态用地面积即可得生态系统增加值:,ijiY=∑Y×Q(1),iY=∑Y(2)Yi表示某类型的生态用地产生的增加值,Yij表示某类型某生态用地斑块产生的增加值,Qi表示该斑块的面积,Y表示全部生态用地类型产生的增加值。人类建设污染环境,对生态质量产生减损值。采用环境经济学方法,对废气、废水和噪音3种具有较强空间影响的减损项使用不同方法计量。根据人力资本法[23]将研究区内大气污染导致的健康损失成本作为废气相关的生态质量减损值,包括住院损失的劳动时间价值、医疗费用以及患者死亡损失:0[()]()iiiiiiL=p×∑T+D×d+Y×M×R?R,(3)L表示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失值(万元);p表示人力资本(取人均净产值,单位:元/(年•人));Ti表示i种疾病患者人均丧失劳动时间(年),即住院时间;Di表示i种疾病患者死亡的平均误工(年);di表示i种疾病的患病死亡率;Yi表示i种疾病患者平均医疗护理费用(元/人);M表示污染覆盖区域内的人口数,单位(万人);Ri,R0i表示分别为污染和清洁区i种疾病的发病率(人/10万)。参考污染损失?浓度曲线法[24],对不同污染物计算曲线参数a和b以及复合污染损失率R,由式(7)得到水污染的经济损失。即:a=[(1?RB)/RB]^((1+CM/CB)/(CM/CB?1)),(4)b=21×G^(99/(CM/CB?1)),(5)×r=1/(1+a+e?bc),(6)S=K×R,(7)CB表示污染物的本底浓度,CM表示引起水体严重污染时的临界浓度,RB表示本底浓度时对应的污染损失率,RM表示最高浓度时对应的污染损失率,r为单类污染物损失率。对不同的污染物类型使用概率理论计算复合污染损失率R。S为污染物价值损失,K为水资源价值。根据防护费用法,计算将现实噪音降低到无害的程度所付出的防护工程成本:Y=Q×C,(8)C表示单位长度防护成本,Q表示噪音路段长度。根据城市生态特性,考虑3个基本效应。其一是距离衰减规律,受体距离主体距离越近,受其价值增减的影响就越大;其二是面积效应,作用距离相等时,面积越大的主体对受体的作用越大;其三是综合效应,受体的生态质量指数是所有邻近主体产生的增减量算术之和。通过上述三种效应综合,分析城市生态质量空间分布,计算过程均在ArcGIS9.3平台上实现。

1.3影响因素空间评价方法

数据经上述计算后汇总到矢量图上,在ArcGIS9.3平台上对不同用地类型数据进行缓冲分析,与土地利用数据保持相同的空间尺度。通过距离分析和栅格运算取得衰减效果,最后将各类型结果进行叠加分析。

2结果分析

2.1居住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

根据以上方法得到生态质量空间分布图(图1),可以发现:生态质量指数最低的栅格大部分位于宝安区;生态质量指数最高的栅格大部分沿东海岸分布。在30m为分辨率的栅格图层中按照Percentile划分法将生态质量状况归为5个等级(表1)。30m分辨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整个深圳市的居住空间生态状况,对此结果进行分区统计则有助于分析影响生态质量的宏观因素,为改善生态质量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其目的性和针对性提供依据。由于深圳市的特区占地面积较广,从大小上与市区大致相同。在特区内按照市区、特区外按照街道为单位提取范围内的数据栅格点统计区域均值,得到生态质量等级图(图2)。从表2可以发现:全市生态质量指数均值为49208.0,属于中等水平。大鹏和南澳街道,即龙岗区南部的生态质量指数在深圳市最高,其北部生态质量指数为最低。以福田为中心向两侧居住空间生态质量指数逐渐降低,东部地区的生态质量多优于西部地区,北部地区的生态质量稍劣于南部地区。特区内的生态质量平均来说优于特区外,特区内由东向西生态质量变差,特区外则呈斑块状交错分布。#p#分页标题#e#

2.2生态质量空间结构形成的驱动因素

2.2.1城市规划的影响

深圳区内包含丘陵、盆地、谷地和沿海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生态环境破碎而复杂,为保护区内环境,明确城市发展方向,政府在早期就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划,其中基于地形条件对用地建设的相应准则对生态质量空间格局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全市可建设用地的标准包括:特区内海拔不超过50m;特区外不超过80m,坡度<25°等。在此规定下,海拔较低、坡度较缓的土地先被城市建设利用。可以通过地形与生态质量的关系证实城市规划的影响,坡度(30m分辨率)与生态质量指数(中位数)的相关系数达到0.71(图3),即地势越陡处生态质量越好。以罗湖为分界,罗湖西部、福田以及南山地区地势平坦,使其成为20世纪80年代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主要空间,而罗湖以东的区域则受地势限制发展甚缓,即便与香港接界也由非城市景观主导,从而在生态质量上有较大潜力。此外,特区外条带状的生态质量分区和山脉分布也说明了这一点。可见,政府基于地形条件的用地规划是生态质量空间分布状况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

2.2.2城市功能演进的影响

篇(10)

中图分类号:X196;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环境保护观念的深入人心和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的倡导,人们力图寻求经济与环境的平衡点,因此对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日趋重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假说是一种体现环境与经济关系的假说,它认为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在经济发展初期,环境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恶化,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环境会随经济发展而有所改善。本文通过整理现有大量文献,分析和归纳EKC假说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及其局限性,并结合我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情况,针对环境质量改善提出相关建议。

1 EKC概念及起源

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首次提出“倒U假说”,即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这种倒U形关系曲线称为库兹涅茨曲线。1991年,Grossman和Krueger对全球环境监测系统的城市大气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SO2和烟尘随人均收入的增加呈倒U形关系,与库兹涅茨曲线相似[1]。随后他们首次将反映污染水平和收入水平关系的倒U形曲线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2],即:随着经济增长,污染水平逐渐增加,当经济增长超过一个转折点后污染水平开始随之下降(如图1[3])。从经济发展总体趋势上看,这一过程也是从清洁的农业经济到污染的工业经济,最终变为清洁的服务经济的过程[45]。

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影响因素

2.1 环境质量需求的收入弹性

环境质量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

图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的条件下,由消费者收入变化引起的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发生变化的程度。有学者认为这是排放量下降的主要原因[67]。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清洁环境的需求也随之增强。较高收入者不但更愿意消费绿色产品,也会促进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

2.2 经济的发展

影响环境质量的经济发展因素有:经济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结构[1,810]。随着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经济过程中会消耗更多自然资源,并排放更多废弃物,导致环境水平下降。但经济发展会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将过时的污染型技术更新为清洁型技术,又可以改善环境质量。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会随之从能源密集型工业发展为清洁型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从而促使EKC转折点的到来[3,11]。EKC假说表明,在初期经济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占上风,但技术水平提高和结构变化带来的积极影响会逐渐抵消负面影响,趋向于降低污染水平。

2.3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对EKC的影响有几种形式:污染转移、外国直接投资、技术传播、国际援助和全球化等[10]。污染转移指的是污染密集型工业有从环境法规较严格的国家向法规较不完善国家转移,一般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2],这是增加环境不平等和拖后EKC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技术传播加强了清洁型技术在全球范围的普及和应用,可能允许发展中国家“潜水通过”EKC。国际援助则是为相关培训、政策改革、信息收集或公众环境教育等活动筹措资金,在降低和压扁EKC中起到重要作用。全球化则一方面增加了投资和职位的竞争,使污染转移的趋势加剧;另一方面又为较落后的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从而提高环境质量。同时国际贸易发展必将激励清洁型新技术的发展和环境法规的完善,这方面对环境改善有积极影响。

2.4 市场机制

市场中买卖的自然资源内在的“自调节市场机制”可能使环境质量避免随收入而继续恶化[13]。伴随经济发展和市场机制完善,资源的稀缺性通过价格反映出来。这种价格机制激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等技术创新,以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降低开采量和成本,这会推动非资源集约型技术的发展。同时市场主体(包括公民、企业、决策者、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环保观念的增强和对企业施加的压力对维持或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消费者选择购买绿色产品、银行把环境指标作为企业贷款的主要依据等[3]。资本市场在鼓励清洁型产品方面也可以扮演重要角色[10,1415]。

2.5 法规

一些研究者认为,环境法规的不完善会导致污染持续加剧[16]。而强大的政策和法律体系能促使EKC“变平”[17]。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展中国家一改往日环境管理体系匮乏、保护不力的局面,正从管制政策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法律监管形式转变[1819]。

3 EKC假说的实证研究

目前已有EKC实证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有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法[2021]、广义矩方法(GMM)[2223]、汇集平均组评价方法(PMG)[24]等。采用的环境指标主要分为3类:空气质量、水质及其他环境质量指标。水和空气污染数据多为以下途径获得:全球环境检测系统、联合国统计年鉴、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生产年鉴、世界健康组织健康数据库、国际能源署、国家实验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纲要等。经济数据(人均GDP、贸易等)多来自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表、世界银行等[10]。

早期EKC实证研究、研究方法和主要发现见表1[25]。

表1 环境和经济关系以往研究概括

注:EC为能源消耗,VAR为向量自回归模型,VECM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ARDL为自回归分布滞后过程。

3.1 空气质量指示剂

空气质量指示剂的一些实证研究证实空气质量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符合EKC假说,但多是在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未证实EKC假说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经济尚在飞速发展,第二产业份额仍在增长,环境友好型技术尚未广泛采纳。因此发达国家应更积极地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援助,以此提高能源效率,改善全球环境。

3.2 水质指示剂

水质指示剂的EKC实证证据更加错杂。研究水质影响时采用3大主要指示剂:(1)水中病原体(排泄物和大肠杆菌总数)的浓度;(2)重金属(铅、镉、汞、砷、镍)的量和人类活动排放到水中的有毒化学物质;(3)水中溶解氧、生物和化学需氧量。目前许多水质指示剂EKC实证研究得到的曲线形状和峰值相矛盾[26]。也有一些指示剂如河水中的排泄物大肠杆菌群显示N形曲线[27]。

Lee选择了1980年-2001年97个国家的样本,采用GMM方法研究了水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假说[23],发现不同地区水污染有不同的EKC关系。在美洲和欧洲存在实际收入和环境恶化的倒U形EKC关系[2,28]。但生物需氧量(BOD)排放的EKC假说在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并不存在。其原因可能与不同区域的收入水平有关。所选的20个非洲国家中有17个属于低收入组,说明非洲国家的实际收入水平还未达到转折点,因此未发现EKC关系。至于亚洲和大洋洲,28个所选国家中有16个属于低收入组,12个属于高收入组,因此EKC效应可能被稀释。而美洲和欧洲大多数所选国家属于高收入组,其收入水平达到了转折点,因此其实际收入和BOD排放之间存在EKC关系。综合分析97个国家,实际收入的改变不会影响BOD排放,说明目前在全球范围并不存在倒U形EKC关系。

3.3 其他环境质量指标

其他一些环境质量指标也用来检验EKC假说,如市政固体垃圾、城市环境卫生、安全饮用水入口、能源使用和交通量等,其中大多数并不支持EKC假说。研究发现对人类健康有直接影响的环境问题(如城市环境卫生和净水入口)有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好转的趋势。相反地,当环境问题可以具体化(比如市政固体垃圾),在高收入水平时曲线可能也不会下降。

综上所述,EKC假说可能对某些影响局部且较短期的污染物(如空气质量指标)更实用,而对那些更全球化、非直接的和长期影响的污染物不一定适用[10]。只有本地空气污染物与经济收入之间存在典型的EKC关系,如城市空气中SO2、SPM、NOx和CO的浓度。相反,全球环境指标(非直接影响)如CO2、城市垃圾、能源消耗和交通量等,则会随收入单调上升,或者存在很大标准误差的高转折点[29]。倒U形关系的转折点根据污染物和环境指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数污染指示剂的预计转折点在3 000~10 000美元收入范围内。

4 对EKC假说的质疑

对EKC假说的研究文献众多,也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但EKC假说也存在以下缺陷。(1)环境指标的选取问题。单一环境指标难以代表整体环境质量,而使同一指标的污染物总量、人均排放量、排放密度及污染物浓度也反映指标的不同方面。指标形式不同会得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2)数据来源问题。由于很多环境质量数据难以获得或者时间序列短,其代表性值得商榷。(3)EKC假说忽视了生态系统阀值[30]。图2中ABCD曲线即传统EKC曲线的前提是认为生态系统可以自我净化,污染容量无限大。而实际当污染超过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将无法自我恢复乃至崩溃,此时曲线为ABE轨迹。只有当环境拐点小于生态系统阀值时,EKC假说才适用。(4)EKC研究往往根据单一国家的单一环境指标进行的,而不同国家的经济背景、经济结构、自然资源等都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同时,由于本文前述的污染迁移等因素,污染型工业往往从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转移,导致不发达国家难以遵循发达国家的EKC曲线。迄今为止,现有很多国家的环境-经济关系研究并没能给出EKC证据[21,22,24,2627]。

图2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30]

5 结论与建议

首先,EKC假说一般适用于空气质量等影响局部且较短期的指标(即本地空气污染物如SO2、SPM、NOx和CO等),且有一些实证证据;而对长期的、影响范围较广的全球环境指标(如CO2,城市垃圾,能源消耗和交通量等)则不一定适用。另外,与人类健康有直接关系的环境因素(如城市环境卫生和饮用水)有随经济发展而好转的趋势。

其次,EKC假说本身具有其局限性,它忽视了生态系统阀值,并且难以选取可以表征整体环境质量水平的代表性指标。另外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背景、自然资源都有所不同,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差异巨大,不能一概而论。甚至我国东西部地区,由于发展模式不同,经济和环境关系也不同,对其研究还应更细致一些。

EKC假说的基本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发展中国家应借助国际贸易的大环境,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清洁型技术、政策改革、公众教育和法律体系,力图降低环境拐点,压扁EKC曲线,寻求经济、环境两不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在EKC曲线研究过程中,建议尝试对各项环境指标进行耦合,以反映整体环境水平的变化,收集、记录长序列环境数据,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EKC假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JP2]Grossman G M,Krueger A B.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JP]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1991:3914.

[2] Grossman G,Krueger A.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Q.J.Econ,1995,110 (2):352377.

[3] 李正升.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质疑与思考[J].生态经济,2010,(11):5558.(LI Zhengsheng.Considerations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J].Ecological Economy,2010,(11):5558.(in Chinese))

[4] Agras J,Chapman D.Analysis a Dynamic Approach to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28:267277.

[5] Arrow K,Bolin B,Costanza R,et al.Economic Growth,Carrying Capacity,and the Environment[J].Science,1995,15:9195

[6] Carson R T,Jeon Y,McCubbin D 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Pollution Emissions and Income:US data[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2:433450.

[7] McConnell K E.Income and the Demand for Environmental Quality[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2:383399.

[8] Vukina T,Beghin J C,Solakoglu E G.Transition to Markets and the Environment:Effects of the Change in the Composition of Manufacturing Output[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9,4(4):582598.

[9] [JP2]Xiaoli H,Chatterjee L.Impact of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on CO2 [JP]Emission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J].World Development,1997,25(3):395407.

[10] [JP2]Dinda S.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A Survey[J].[JP]Ecological Economics,2004,49:431455.

[11] 甯江冰,张川,苏仕军,等.成都市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9,35(5):2931,65.(NING Jiangbing,ZHANG Chuan,SU Shiwu,et al.Case Study of Water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in Chengdu City[J].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s,2009,35(5):2931,65.(in Chinese))

[12] Copeland B R,Taylor M S.Trade and Environment:a Partial Synthesi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5,77:765771.

[13] Unruh G C,Moomaw W R.An Alternative Analysis of Apparent EKCtype Transitions[J].Ecological Economics,1998,(25):221229.

[14] [JP2]Dasgupta S,Laplante B,Mamingi N.Pollution and Capital Market in [JP]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1,42:310335.

[15] Dasgupta S,Mody A,et al.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Development:A Crosscountry Empirical Analysis[J].Oxy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001,29(2):173187.

[16] Hettige H,Dasgupta S,Wheeler D.What Improves Environmental Compliance Evidence from Mexican Industr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0,39(1):3966.

[17] [JP2]Panayotou T.Demystify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Turning [JP]a Black Box into a Policy Tool[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2:465484.

[18] Dasgupta S,Laplante B,et al.Confront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2,16(1):147168.

[19] Panayotou T.The Economics of Environments in Transition[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9,4(4):401412.

[20] Abdul J,Mahmud S F.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 for CO2 Emission:A Cointegration Analysis for China[J].Energy Policy,2009,37:51675172.

[21] Acaravci A,Ozturk 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CO2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Europe[J].Energy,2010,35:54125420.

[22] Jaunky V C.The CO2 Emissionsincome Nexus:Evidence from Rich Countries[J].Energy Policy,2011,39:12281240.

[23] Lee C C,Chiu Y B,et al.The 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for Water Pollution:Do Regions Matter[J].Energy Policy,2010,38:1223.

[24] [JP2]Iwata H,Okada K,et al.A Note on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P]for CO2:A Pooled Mean Group Approach[J].Applied Energy,2011,88:19861996.

[25] Wang S S,Zhou D Q,et al.CO2 Emissions,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A Panel Data Analysis[J].Energy Policy,2011,39:48704875

[26] Hettige H,Mani M,et al.Industrial Pollu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Revisited[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0,62:445476.

[27] Shafik N,Bandyopadhyay S.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Time Series and Crosscountry Evidence[R].Background Paper for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World Bank,1992

上一篇: 汽车维修的基本常识 下一篇: 初一地理课程教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