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7 17:52: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

篇(1)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6-0185-02

当今世界,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问题已被提高到空前未有的高度,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正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他们应在新世纪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使青少年从小接受科学思想,掌握相应的科技知识,让其具有与其使命相应的科技文化素质。

但是,与当前迅猛发展的科技不相适应,我国的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却存在种种问题,突出的表现在科技知识教育不全面、科技能力培养不尽如人意、科技精神培育不充足和缺乏科技价值观和科技伦理教育等几个方面,远未起到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科技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作用。

一、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全社会对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童视不够、认识不足,崇尚科技的舆论氛围尚未完全形成。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的危害,大多数家庭对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家长们所谓的全面健康成长,仅表现在热衷于让孩子们参加各种吹、拉、弹、唱、跳的兴趣班以及英语班、奥数辅导班,而很少重视科技素质的培养。学校正规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科技素养的重要阶段。然而,我国学校教育长期固守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升学考试是唯一的价值取向,灌输知识是教学过程的唯一目的。围绕着“应试教育”、“高考”指挥棒,学生们除了死记硬背、做难题、做怪题以便应付考试之外,已经没有了阅读科普图书、参加科普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更失去了对自然科学的任何兴趣。教学活动严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个中心现象,过分重视基本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技方法、科技实践能力等综合科学素质的培育则无暇顾及,更谈不上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去关心重大社会环境问题、生产技术问题。在这种接受式学习中学生得到了一些从系统科学体系中裁剪下来的孤立而又抽象的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获得一个探索和探险的“经历”,因而也失去了培育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

现在社会上各类竞赛比比皆是,如唱歌、体育、书画、演讲等比赛,而科技发明竞赛却很少,发明家不受青睐。重奖科技人员仅是偶尔有之,很多发明家为把自己的成果推向社会还要自掏腰包,许多发明成果由于受财力所限而被放入“冷宫”,这严重地挫伤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另外,我国科普工作比较薄弱,科普工作长期以来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所做的一点科普工作,也往往仅仅限于实用性的科学知识的普及,而对科学精神的弘扬则比较薄弱。作为一种外部环境因素,它对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的培育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课程设置缺乏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不足。

课程设置在青少年的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青少年素质的提升是通过合理的课程设景来实现的。但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严重缺乏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现代中小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有的科技课程有大纲无教材,有些学校课程形同虚设,或只是检查时应付一下。即使有的科技课也仅是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让学生读科学,而不是做科学、用科学。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缺乏培养学生科技技能和科技思想品质的课程。理工科的实验和实习的时间可为学生提供科技技能的体验,但由于随着大学的扩招,使得原本有限的实验设备、经费显得更加不足,只好将实习和实验的时间一缩再缩,只剩下少许的可怜的技能体验,科技技能的训练和科学品质的培养根本无法在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席之地。

科技素质的提高重在参与和实践。目前,我国有些小学建立了科技课外活动小组,而初高中很少,即使有些初高中安排了活动课也往往成为必修课的补习课,形同虚设。大学也同样如此,这么多年来,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定位在了“了解国情和社情民意”上,高校组织学生开展此类活动就成为“参观访问式”的实践活动。大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很少受到重视和组织。再者,社会上可供青少年参加的科技实践活动场所匮乏,也导致了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不足。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科技素质教育资金短缺。

2003年,有学者对驻马店地区教师的科技素养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81.6%的学生没有专职的科技教师;在有科技教师的学校,65%的师生认为,他们的素质较差,而且他们只熟悉本学科的学科结构与理论体系,应用科学、技术回答的能力较差,一些应用性强、技术性强的问题,不能给学生很好地解释,更不能引导学生从自然科学整体的高度去认识科学问题和科学方法。

我国基础教育主要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各地方市县乡财政普遍困难,教育经费更是短缺,相当一部分的农村中小学己不足以维持最基本的教育开支。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无钱购买实验设备,无钱配发图书、仪器、兴建科技教育实验室、科学活动室。经费短缺局面某种程度上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科技知识的获得和科技能力的增长。

二、改善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现状的具体途径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

造成目前我国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现状的首要原因是对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因此,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提高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的关键。首先,要教育人们养成正确的人才观、全面发展观,注重对子女科技文化素质的培养。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教育行政领导、学校领导及教师对“科教兴国”的认识,必须明确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是关系到“科教兴国”的大计,必须克服科技活动不是主科,有条件就上,没条件就少上或不上的错误思想。其次,切实加强对科技教育的管理和评估,建立奖励、考核机制。将科技辅导员辅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列入考核范围:把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取得的成果记入学生档案,作为评定学生成绩、评优的一个依据。

我们要营造一个倡导科技的社会环境,鼓励青少年加强科技文化素质的培养。首先,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建立健全各种培养、使用和奖励科技人才的机制和政策,完善与多种所有制相适应的科技人才管理机制,建立与现行分配制度相匹配的科技人才 经济利益激励机制,广辟渠道,促进科技知识、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形成开拓进取的舆论环境,营造民主的学术环境,提供良好高效的工作环境,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他们才能,以此来激发广大青少年学习科技的热情。其次,加大科普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备种组织、传播媒介不断向社会大力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并逐步实现科普教育的大众化、正规化、系统化和多样化;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科学,使广大群众了解、认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作用,感受到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严峻挑战的巨大压力,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良好环境和社会风气,使青少年耳濡目染,从小就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新的科技教育课程结构。

为促进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必须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首先要改善教学模式。要着力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讨论模式、探索模式和研讨模式,注重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多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把教学方法从传统的灌输式变向交流式、疏导式。其次,要改革教育评价机制,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大力改革应试教育模式下片面地用考试分数、单纯地用升学率来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教育评价机制,要突出科技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使基础教育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最终转向真正的素质教育。同时,在保证普及义务教育的质量外。还应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和加强高等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多、质量优的青年队伍。

优化科技教育的学科课程,是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关键。要完善科技教育大纲,编印科学规范的科技教育教材,学校要正式设立“科学”、“技术”等专门科技教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科技知识的传授与科学方法、科技能力和科技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不仅传授科技知识,也注重科学方法、科学技能、科学精神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习惯和科技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形成良好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习惯,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科学能力。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科技技能和科技思想品质,采取措施,切实保证理工科的实验和实习的时间,使学生科技技能的训练和科学品质的培养落到实处。

(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科技活动

各级教育、科技部门要不断拓宽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开展广泛多样科技实践活动,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妙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怕困难、挫折的科学精神和作风。各级科协要主动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组织科技专家定期为学校举办科学知识讲座,指导和辅导中小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技夏令营。有关科研机构和科技活动场地要为青少年开展科技活动提供条件,向青少年免费开实验室等实践场地。教育教学部门要结合学科教学和每个学生的爱好特长,组成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建立科技辅导站,指导学生进行科技设计和科技试验,组织学生深入到工厂、社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尽可能地让学生尝试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多渠道融资,充分利用社会科教资源

要提高我国教师的科技素质,首先要重视对现有科技教师进行岗位培训,不断地提高他们科技素质水平和实施科技教育的能力。在培训目标上,要使教师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技术应用科学知识。在培训内容上,要把科学精神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以确保教师确立正确的科学观。在培训方法上,要改革被动的,灌输式和式的陈旧方法,而代之以新型的,能有效培养与提高教师实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科技素质。再者,还应鼓励教师开展广泛的科学研究,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组,对科技教育进行专题性的、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优秀的科研成果指导科技教育实践。

在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资源方面,要坚持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原则。

第一,政府作为投资的主体,首先要建立持续、稳定的科技资金投入机制,保证科技经费较稳定的增长速度,使科技投入步入一个持续、稳定的轨道。其次,要树立“教育是最佳投资”的观点,政府部门要从政策上、资金上像保证经济建设任务一样,确保基本教育事业经费的投入。

第二,鼓励社会各界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募捐资金,根据市场经济“谁投资谁受益”的基本原则,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第三,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积极动员社会单位,提供各自所有的设施、场地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苏肖:《谈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年第4期。

[2]张翠花:《科技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太原科技》,2003年第3期。

[3]龚萱:《创新视野下的大学生科技价值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期。

[4]余翔:《高中与中师生科学素养发展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5]刘文军:

篇(2)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目前,国内青少年在实际教育中存在学习负担较重,并且校内、校外生活比较单调,所谓的素质教育是属于一种理想教育的模式,通过融入科普教育的素质教育,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将自身特长发挥出来。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素质教育也被越来越多地人所熟知和关注,希望可以通过合适地教学手段,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环境,从而让青少年的素质程度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以便可以对其未来发展起到一个积极作用。

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主要路径分析

结合当前的教育理论得知,针对青少年素质教育,其通常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共同形成的。在具体的学校教学工作开展期间,青少年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对知识技能进行学习、综合分析,学校教育无论是在何种情况下,其都属于教育的领导者。对于家庭教育,其对青少年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树立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在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也有着很大意义,严格意义上来讲,家庭教育属于素质教育工作进行的基础和关键,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少年的今后发展[1]。而针对社会教育,其通常是指除了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文化主体以及设施。与上述的两种教育不同,社会教育可以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能够尊重青少年,并且能够站在青少年的角度,最大程度的满足青少年需求以及实际需要,强调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此外,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教育更加注重青少年的全方位发展,更加侧重对青少年潜力的挖掘,可以引导青少年解决问题以及处理问题,培养青少年健全且良好的思想,树立青少年正确地价值观念,对青少年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常而言,素质教育中的社会教育,可以通过科普教育等各种基地以及团队教育等途径来实现。而结合以往的经验得知,通过科技馆来强化青少年素质教育是一种非常良好的途径,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非常有利[2]。

三、科技馆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对于青少年而言,其年龄普遍不高,并且生活阅历很简单,因此,青少年对于各类信息的呈现会保持开放的状态。然而,与成年人不同,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接受能力,其既不是非常成熟,也缺少一定的稳定性。并且,对于绝大多数的青少年来说,其很多都是在学校上学,接触最多的也是学校,而每天主要的任务就是将学校规定的各个学科学习好,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可以主动的练习、探索和实践,以保证可以不断对自身能力以及水平进行提高。所以,在进行素质教育期间,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科普基地,特别是强化对科技馆的利用,让青少年可以通过科技馆来促进自身素养的提高,进而让科技馆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全面发挥出来[3]。

(一)可以优化青少年的成长过程

新形态下,由于国家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政府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强化了对科技馆的建设和管理,对科技馆的硬件以及软件进行了升级,为青少年开辟了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现阶段,在不断地优化和改进下,科技馆已经逐渐成为了青少年最喜欢去的场所之一。在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进行期间,科技馆的存在,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硬件以及软件支持,进一步对青少年成长过程进行了优化,这为青少年的今后发展打下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一方面,在科技馆的硬件方面。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科技馆的硬件建设几乎代表了科技馆的整体建设方向,在建设过程中,涵盖了多个领域以及多个方面的科技展成果,这对青少年对先进科学技术、科学原理等研究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同时,在科技馆中,还会设立人物展厅,将我国及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科学家等作出的贡献等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将科学家发明的实物展现在青少年的面前,青少年通过解说员的解说以及自己的浏览,可以深入理解科学家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强化青少年的思想,可以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科技馆软件方面[4]。新时期下,科技馆在发展过程中,其对人才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于讲解员的要求,更是逐渐提升。从客观的角度来讲,高职业素养的讲解员善于交流,并且实时掌握科学的发展方向,能够善于启迪青少年,积极引导青少年,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地思想价值观念。

(二)可以强化青少年对爱国情怀的培养

严格意义上来讲,科技馆不仅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强化青少年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对青少年爱国情怀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特别是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新时期下,科技馆的建设以及改进期间,许多场馆不定期将我国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展现了出来,青少年在接受高科技熏陶的同时,更是强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民族自信。一方面,科技馆可以将先进技术与国民经济发展、国防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保证青少年可以更深一步的了解国家自主产权的科技,加深自身的印象,不断对自身知识储备进行丰富[5]。另一方面,与学校的模具相比,科技馆中的展品更加逼真,可以让青少年亲身体验科学技术的魅力,加深青少年的喜爱程度,可以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能力,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怀,加深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

(三)可以对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进行培养

对于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科技馆而言,其对培养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涵盖了很多方面以及领域,其不仅帮助人类改造自然,还可以对人类的未来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因此,通过科技馆,还可以进一步对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进行培养。一方面,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科技馆的存在,可以为青少年的科技启蒙打下一个良好基础[6]。在我国,很多幼儿园在教育期间,都会组织家长周末带领孩子到科技馆中观看展览,让孩子可以对身边的科技有一定的了解,对孩子进行启蒙,让孩子开启对未来科技探索的大门,进而确保其可以朝着正确地方向进步。另一方面,科技馆可以有效对科学文化进行传播,这可以进一步激发青少年探索科技的热情。因此,为了可以进一步发挥科技馆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实施流动科普大篷车走进校园、社区以及基层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可以了解科学技术,能够更多的宣传正能量,不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宣扬,保证青少年的素养以及水平可以综合提升。

篇(3)

1、成立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组织、教育、科技、科协、环保、团委、妇联等部门主要领导和各县(市)区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任成员的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规划制定和任务落实的督导、检查、考核。

二、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推进新科学课程的改革,在全市中小学校推广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探究性学习,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中小学校要按规定开足开齐科学实验课和信息技术课,普通高中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加强科技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加强创新方法的普及应用。

教育部门要会同科技、科协等部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的创新方法的普及应用,传播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提升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激发青少年的创新兴趣、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技能,从而为培养造就更多富有创新激情、精通创新方法、勤于创新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3、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系列活动。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配合科技、科协、环保、团委、妇联等部门,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科技课走进科技馆”、“科普大蓬车和流动科技馆进校园”以及“中小学生走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青少年科学主题实践和体验”等特色科技活动;利用主题周(日)和纪念日开展专题性科普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征文比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画展、青少年科技创新书画展、青少年制作网页、程序设计、科技小发明等系列活动,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和区、市每年一届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未来杯”中小学创意设计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鼓励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

4、加强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能力建设。

地区各类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高校、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和高新技术园区等免费向青少年开放,并广泛开展经常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鼓励支持各中小学校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科普示范学校”,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经常开展。

三、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1、建立专兼职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

各学校每个年级至少要配备一名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兼职科技辅导员,并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纳入教师岗位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注重科技创新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不断提高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科技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2、充分发挥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作用。

完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其在科技辅导员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学术研讨、学术交流和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四、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保障激励机制

1、加大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

各级政府对所属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每年进行考核,对考核获得优秀等次的学校,以以奖代补方式给予5—10万元奖励,专项用于“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示范学校”建设、运行和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同时,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和资助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2、充分保障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待遇。将

篇(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193-01

科技馆是面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阵地,从科技馆展览的受众上来看,青少年是科技馆参观的主要人群,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科技馆展览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馆展览教育在组织与设计科普活动中,也要结合青少年发展的特点进行明确的定位。

1 科技馆展览教育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作用

1.1 科技馆的展品有助于对教材直观理解

青少年在科技馆观看科技馆展览时,科技馆的展品有助于青少年对教材的直观理解。对青少年而言,传统的科技教育以课堂为主,青少年获取的科学知识大多来源于课本,知识获取的渠道比较单一,且十分枯燥。科技馆展览教育,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原本枯燥的课程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青少年在参观科技馆展品的时候,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进行深化和补充,不仅直观地理解了科技知识,而且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因此科技馆的展品有助于对教材直观理解。

1.2 科技馆展览教育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

科学教育是中国科技馆的主要功能之一,科技馆展览教育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作用,还表现在科技馆展览教育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方面。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科普资源十分丰富,科技馆展览教育创造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教育环境,使青少年在科技馆展览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提高青少年继续探索的兴趣,进而培养青少年的探索精神,对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3 科技馆展览教育有利于普及科学知识

科技馆的展品是开展科普教育的良好资源,因此科技馆展览教育有利于普及科学知识。对于青少年来说,青少年在科技馆进行科技馆展品参观时,面对着大量的科技信息,涵盖的学科和领域较广泛,除了可以学到学校里接受到的科技知识以外,所蕴藏的信息量较之课本更为丰富,还有很多科学知识是青少年这个年龄段尚未了解和涉足到的知识领域。在常设展览之外,不少科技馆还结合科技发展和公众需要,定期推出一些临时科普展览,在一定程度上也普及了青少年的科学知识。

1.4 科技馆展览教育有利于培养科学兴趣

科学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科技馆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手段,对青少年进行科技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一般来说,开展科技馆展览教育,其目的不是单纯地对青少年传输科学知识,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科技馆展览教育强调参与性和趣味性,通过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对于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作用的策略

2.1 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展览

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展览,是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作用的有效途径。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开展,需要多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的展览,与此同时,还需注意的是,青少年参观科技馆的过程中,对于青少年不懂的高新科学技术,要适当引导,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指导青少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青少年一定的科学知识讲解,以便青少年在参观科技馆展览的过程中,增长科技知识,进而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

2.2 在科技馆进行现场科技教学

在科技馆进行现场科技教学,对于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科技馆现场科技教学,和学校教育相比,更加具有开放性,青少年在科技馆学校科学知识,可以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科学技术,因此,在进行科技馆展览教育的时候,不失时宜地进行现场科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标知识的理解。在现场教学时,可以由科技馆工作人员操作展品,启发青少年解释展品所演示的原理和现象,并提出问题。教师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讲解,帮助青少年分析问题。

2.3 开展实践性较强的科技制作

开展实践性较强的科技制作,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动手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很多科技馆开始意识到了开展实践性较强的科技制作的重要性,针对青少年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动手制作项目。比如:小小机械加工中心、无线电装配、制陶、造纸、模型制作等。科技动手园区为青少年提供了参与实践的场所和机会,让他们在动手制作中学会创造,施展才华,体现自身价值。科技馆应当充分发挥科技动手园区的作用,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到科技馆参与科技制作活动。

2.4 举行富有趣味性的科技活动

科技馆在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之外,有必要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举行富有趣味性的科技活动,也是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作用的有效策略。科技馆组织的科技展览教育,如:科普报告会、科普进校园、青少年科技创造作品展等比赛活动是科技馆展览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科技馆教育的展教功能。另外,科学表演的形式活泼、内容生动,趣味性强,具有观赏性,如:高压电演示,液氮表演等,也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总之,科技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结合科技馆展览教育,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科学文化知识,应不断探索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作用的策略,这样才能使科技馆展览教育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卞飞,孟庆虎.科技馆是提升青少年科技素质的重要阵地及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

[2] 董薇薇.浅谈科技辅导员综合素质对提升科技馆形象的影响[J].科技风,2009(13).

[3] 赖灿辉.关于科技馆创新展品策划与研发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4] 吴顺鹏.科技馆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

篇(5)

1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肩负着国家未来建设的重任,我国目前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习教育。在一些大城市科技创新教育模式已经很健全,在教育设施方面和教育内容方面随着国家对青少年的重视都已经逐步完善,这些对国家和国民有利的因素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参加到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中来,很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想教育并且提高了青少年自身的科技素质,这些对青少年来讲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比如,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就有全国性的科技竞赛。青少年培养对科技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思维能力的掌握对自己来说是一项很好的事情,而且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科技馆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在发展科技馆事业上已经有很多年的历程了,最近的几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青少年科技馆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青少年创新教育的科技馆开始走向全面发展的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科技馆对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教育非常的重要,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这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唯一途径。青少年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法宝就是教育和经济,青少年要想成为前辈的接班人,从小就要培养出探索、创新的能力。青少年正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最好阶段,需要对科学知识的掌握,青少年科技馆满足了青少年的这一愿望,科技馆可以让青少年在学习创新教育的阶段起到引导和增长知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科技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

3 科技馆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发展,现代社会形成了一个大经济体,传统的思想已经跟不上现代社会的步伐,在青少年从小的学习中引导他们学习创新教育,引导他们参加科技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科技馆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青少年的个性和兴趣,利用科普活动在青少年中普及和传播科普知识和科学创新精神。还可以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弥补了黑板教育模式的不足,让青少年在教室外可以学到教室内学不到的知识,激发出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3.1 科技馆在科技教育中的作用

我国得以发展靠的是科技,一个国家想要科技兴国,就要从青少年开始抓起,科技馆是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部分,在青少年创新教育中,实施科学发展,让科技在实践发挥作用,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的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创新技术带来更大的突破做贡献。

3.2 科技馆在教育中的启迪作用

科学创新就是求知答案的过程,是求知欲的动力。要培养青少年问为什么的习惯,我国教育喜欢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唯一明确答案的问题,对于那些发散思维的问题很少。科技馆通过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做出一些根据他们内心真实想法的题目,这样可以更好启发学生散发自己的思维,培养创新的能力。科技馆更好的在启发教育方面帮助孩子,科技馆在启发教育上为青少年做出了很做的努力和贡献。

3.3 科技馆培养竞争意识的作用

科技馆在开展的一些科普活动中,有青少年科技竞赛,它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对科技创新的主动性,通过一些实验参加实践活动丰富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模式。通过比赛的方式,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做到了对科学知识实践普及的效果,让他们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具有竞争的意识。

3.4 科技馆起到了青少年创新的作用

科技馆培养了很多教育科技人才,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是一件很大的教育工程,它是帮助青少年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的环境条件。科技馆是否能不断的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这关系到科技馆能否继续下去的因素,直接关系到科技馆的前途。利用可行的有限资源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具有创新能力,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

3.5 科技馆起到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

篇(6)

荆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市科协、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共青团荆州市委等五部门联合举办,荆州市科技馆为赛事承办单位。至2015年已连续成功举办30届,成绩斐然,多次获得“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奖”。

一、坚持“三公”原则,有序开展赛事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至今,赛事规模日益壮大,参赛选手不断增多,竞赛项目不断增加。一个赛事的健康发展,只有严格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原则,赛事才有生命力,才能获得社会各界认可,才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

市科技馆在研究全年工作时,就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提前与相关部门联系赛事准备工作,并安排专项资金对大赛活动给予保障。聘请市教科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事业心强的专家担任大赛评委,各主办单位均参与终评活动。评委会根据大赛章程和“三自三性”原则对参赛项目进行评选,在评选结果上签署评审意见,将评审结果在媒体上进行公示,确保评审结果客观、公正。

同时,邀请新闻媒体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详实的宣传报道,借助市科协公务网站、荆州市科普网站、科普长廊等科普平台的作用,宣传科技竞赛取得的成果,展示参赛青少年和科技辅导教师的风采。使全社会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入,为青少年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推行分级赛制,层层落实责任

荆州市所辖有8个县市区及1个开发区,约有670万人口,2015年统计,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128所,在校生85.9万人。每届创新大赛都会收到大量学生作品,涉及参赛作品的筛选、指导、申报、初评等工作。如果仅只组织一次全市大赛来完成评审,不仅时间仓促工作量大,不能保证参赛作品质量,也不利于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推广。

荆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推行的是分级竞赛制,即参赛选手先参加所在辖区(县市区)组织的竞赛活动,由各辖区组办单位对本辖区的参赛作品进行评比筛选,所产生的优秀作品再报送参加市级竞赛终评活动。各辖区大赛基层组织单位指定的联络人就是本辖区赛事的责任人,实行专人负责管理。每次大赛前我们都组织联络人学赛章程和工作动态,使他们能够按规则组织赛事活动,从赛事源头就开始规范各项要求。这样既保证了作品在参加上一级赛事时,申报的资料格式符合要求,也便于参赛项目的评审、信息收集和资料整理。并要求各县市区对本辖区参赛作品进行展示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前来观摩,启迪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营造出良好的大赛氛围。

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各辖区赛事的联系人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联系人不仅是各辖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组织者、责任人,也是科技馆平时到县市区开展科普活动的联系人或负责人。通过联系人我们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学调查体验、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会、高校科学夏令营等科普活动,以及各类青少年科技培训,有力的落实到各县市区,将科普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实现点对点精准科普服务,让更多青少年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三、秉承大赛宗旨,提升创新活力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宗旨,是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竞赛只是结果,不是目的,是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手段。围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深入开展了许多深受欢迎的科技活动。

一是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类科技活动。组织开展了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高校科学营活动、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会、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七巧科技竞赛、无线电制作竞赛、全国科普日活动、科技影像节活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等系列青少年科教活动,使我市青少年科技蓬勃发展,启迪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掌握科研方法,提高实践能力,感受科学魅力。

二是组织科技教师开展培训交流活动。组织开展了湖北省西南片区青少年科普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湖北省青少年无线电制作竞赛器材选定会、湖北省求知计划年会、科技教师恳谈会、科技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交流学习活动,汲取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同行的先进经验,培养了一批科技辅导员和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工作者,积极推动我市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三是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技教育培训。利用科技馆青少年科技工作室作用,充分发挥科技馆的科普教育资源优势,开展求知计划培训、机器人竞赛培训、机械科学工作室培训、无线电制作培训、七巧科技培训、科幻绘画培训等各类校外科学素质培训,促进科技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青少年教育相结合,走馆校结合之路,全面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长效机制的建设,以大赛为指引,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和培训;以科技活动和培训促竞赛,为大赛打下良好基础。着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加强创新教育,搭建创新平台,储备创新人才。

篇(7)

“弯弯清河水,巍巍嵯峨山,正谊书院换新颜……”换新颜之后就是今日的三原县正谊中学。它坐北向南,位于三原县嵯峨山下、清麓塬脚、正谊书院的遗址上,由鲁桥人民集资于1984年修建。占地49316平方米,建筑面积8214平方米,绿化面积50余亩。近二十年来,先后扩建了教学楼,增建了行政办公楼、实验楼。如今它已是一所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农村初级中学。

正谊中学在省、市、县各级部门的关怀支持下,从1980年开始,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并把科技教育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1982年开始,学校开设科技课,增设科技活动室,添置了活动器材,选派专职教师并兼任科技教研组组长,把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劳技教育作为教学改革和端正办学的方向,至今从未间断。该校历任校长都对青少年科技教育非常重视和支持,特别是现任校长张杰自2005年到任以来,就把青少年科技教育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他推崇素质教育,确定了“全面育人、提高素质、创出特色”的办学目标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同时,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下设以科技辅导为中心的科技(劳技)教研组,并在学生中组建了无线电、摄影、微机、天地生、粮棉、果树、蔬菜、环保、养殖等十多个科技兴趣小组,由此,开辟了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新局面。

学校设有两个科技室。第一个科技室是获奖成果展室。这里保存着由1982年开始至今参加全国、省、市的获奖作品和各项荣誉。第二科技室保存着展览会后评出的科技、劳技、工艺、美术制作的精品。每个班一个展柜,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玻璃柜陈列着,感到非常欣慰。这对于激发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实践和创新活动起到了启迪和推动的作用。

20多年来,学校辅导学生搞的科技、劳技创新作品数以万计,撰写的科学小论文、实验报告在数千篇以上。获省级以上的青少年科技成果奖160项,其中全国大奖26项(金牌3枚,银牌5枚,铜牌6枚,还有奖牌、小星火杯、锦旗等)。正谊中学成为本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起步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和获得成绩很大的学校。学校三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县科协、教育局命名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授予“劳动技术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和省教科所授予“科技教育科研基地”,并在名校论坛中获得二等奖。如此的成果,使得正谊中学多次被评为省、市、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1998年国家督学、省督学、省教委以及市、县领导来学校考察,国家督学张克俭欣然挥笔题词:赞正谊中学“科技教育之范”;同年5月,中国科协青少部部长牛灵江来学校考察,听取了校长的汇报和参观学校科技成果展览后惊叹不已,最后总结了十个字两句话:“三个没想到”和“三个了不起”。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他们对科技教育有了更深刻地认识:科技教育拓展了学生受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是开展科技活动的基本素养;整合、巩固、再提高是开展科技活动的自然效果;实践、创新、发展是开展科技活动的必然结果。它将引领着正谊中学的教育更上一楼。

篇(8)

一直以来,国家都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教育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再仅局限于课本内容教学,各种非正式科学教育活动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国内外教育界都力图通过非正式科学教育工作提高我国青少年,尤其是农村地区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等,从而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的工作。所谓非正式科学教育,就是指在课堂或者教室之外的科技教育活动,它们与各种正式教育活动一道,共同构成了科学的教育体系。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的科技文化教育工作集中于理论指导,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没有重视起来。尤其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物质条件相对较差,限制了科技活动的开展。为了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高青少年尤其是农村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下面,笔者将对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展开调查,以期对农村地区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的意义

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提升教育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首先,科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身心发展并不成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而多样化的科技教育活动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为了达到此种目的,教学者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出发选择合理的课题,提高课题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等。其次,科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科技活动的开展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并接受系统性的科学思维训练,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养成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再次,科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劳动技能。与教材学习不同,青少年科技活动带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科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在科技活动开展过程中,沟通、相互理解是十分必要的,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总之,科技活动的开展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二、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调查研究

为了对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有更为深入的了解,笔者决定对当地青少年活动的开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与分析。

(一)调研活动的时间:2016年6月20日-2016年6月27日。

(二)调研对象:黔东农村地区两所初中学校学生及老师,如德江县平原中学、思南县大坝场中学,调研对象随机,包括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访谈对象为学校的科技活动教师。

(三)调研活动的方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

(四)调研过程及结果:该次调研活动主要分为两个环节进行。

首先,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一百份问卷,两个学校各五十份,共收回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达到96%。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第一,82%左右的学生认为科技活动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10%左右的学生认为科技活动是可有可无的,对自己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7%左右的学生认为科技活动可以直接去除,因为没有什么意思。

第二,40%以上的学生认为当前学校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科技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多样,与学生的预期设想有较大的差别;30%左右的学生认为目前的科技活动符合自己的兴趣点;20%左右的学生认为目前科技活动中活动设备不足,无法保证科技活动顺利进行。

其次,访谈法。访谈活动的主要对象为两所中学课外科技活动的六名教师。通过访谈,发现目前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该地区农村青少年科技教学的组织活动机制不够健全,活动开展力度不够;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工作中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科技教育活动大部分局限于形式方面;通过访谈,笔者发现目前很多科技活动的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能有效应对科技活动的开展。

总之,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虽然已经基本开展起来,但是实效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学校对科技活动开展的支持力度不足,设备不足、师生科技意识不够、资金不足等,科技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应试教育理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科技活动难以有效开展起来;科技活动指导教师的素质偏低,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三、加强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相关对策

正如上文提到的,做好农村地区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当前黔东农村地区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相关人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要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从而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机制。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科技教育水平偏低的问题,关键举措在于完善科技教育的相关对策,加强政策引导。相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要求所有有条件的学校立即完善现有科技活动体制;对于那些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要加大支持力度,为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要完善配套机制,从而保证黔农村地区的青少年科技活动都能落到实处。要建立科技教育活动的问责监督机制,保证所有活动都能有序开展;要完善科技教育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做好教育保证工作;要完善科技指导教师的聘用机制,从而保证指导教师的素质符合教学活动的要求。

第二,要转变思想观念。农村学校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努力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工作,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学习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要努力实现科技教育活动的规范化与日常化,将科技教育活动贯穿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建立科技学习兴趣小组,包括科技制作、航模制作等小组,将学习活动内容与兴趣小组结合起来;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深入体会科技活动的魅力。

第三,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保证科技活动师资力量充足;努力完善教师开展科技活动的相关条件,并定期为教师举办各种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与能力。鼓励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到青少年科技活动中,为教育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总之,黔东地区的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结合目前地区教育实际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保证科技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对黔东地区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燕,谢芬兰.关注青少年人口的文化素质增强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青海青少年人口文化素质分析[J].青海统计,2013(07).

[2]冉云梅,刘闵.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状况研究[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04).

[3]侯佳伟,黄四林,辛自强,孙铃,张红川,窦东徽.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1980-2011[J].中国社会科学,2014(04).

篇(9)

0 引言

党的十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国际环境看,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都把新技术、新能源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工作都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优势。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和重视青少年科技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才要从青少年开始进行培养,而创新意识更要从青少年开始抓起,这样才能充分地开发青少年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鼓励他们去实践、探索和创新。

1 认清形势,转变理念,提高创新思维意识

在这个现代化和充满竞争的世界,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国家综合国力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工作主要是创造性的工作,而科技实力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由于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社会需要很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大批懂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和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但是我国的教育目前仍旧处于应试教育阶段,虽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并要求实施,但是无论是学校、家长甚至是学生本人都把升学作为唯一最主要的目标,从培训班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与中考、高考有关的数学、英语以及物理等课程,学生会主动去,并且家长也支持去。从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衡量和评价学生的标准一直都是考试分数的排名,在此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影响下严重束缚了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学习的本质就是指把学生生活中和精神世界与科学世界的一个交流。仅仅靠灌输思想是不能够有效地完成学生理解的科学转化、科学的体验过程以及态度转变和精神的提升。只有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上教师或家长的指导解决问题。在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深化了对所学科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提高了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得到成就感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此外,通过探究性的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不仅培养了青少年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更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把握机遇,丰富手段,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2.1 武装思维头脑要以科学教育为根本。科学素质是指公民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的思想和崇尚科学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并且能够运用知识和方法去处理实际的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总量在不断地急剧增加,这样就缩短了更新知识的周期,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需要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对青少年进行有效地科学教育。

2.2 以创新活动为载体,丰富思维形式。在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了使青少年在未来社会更好地具有生存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创造性的能力,就得使青少年掌握学习的技能和领悟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和兴趣,在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必须加强对学生注意力、思维能力、想象力、观察力和判断力等方面的训练。这些都可以促进青少年从中受到探索求知的教育以形成创新意识,激发他们自己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能力。

2.3 扩展青少年的思维领域要以网络教育为平台。相对于传统的教育体制,网络传播的内容更加广泛和丰富,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狭隘专长和技能人才的不足,网络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满足了社会对科技创新信息知识多元化的需求。在当今现代化的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科技创新状况的影响,随着网络传播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因此,为了建立一支传递科技资讯和信息、普及科技知识和方法、传达科学思想和精神为传播内容的网站,不仅要提高传播者自身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受众的需求选择传播内容。只有传播者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才能保证传播内容的科技含量,而传播的内容只有符合受众者的需求才能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

3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展创新思维模式

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并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是研究青少年的“科学问题”意识,以及如何激发青少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模式具体来说,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要坚持时代性的特点。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和问题的提出要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要善于从身边,从现在发现科学问题,积极地探究与时展相一致的社会热点以及科学热点问题。其次,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思维,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青少年的特长,爱好出发,发挥自身的长处,并多组织一些科技创新的活动。第三,要坚持自主性的原则。自主性主要指的是科技创新的主题,最好是由青少年自己来选择,青少年自己根据自身的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研究的方向,对自身的发展更有好处。第四,要坚持积累性。要提升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思维,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够见效的,这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够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4 总结

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提高青少年的实践能力,是增强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创新意识,为建设强大中国提供智力支持和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卫平.国外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国外中小学教育,2006.

[2]邓可,刘恩山.美国对科学教科书中科学素养的评价及其启示[J].生物学通报,2008(6).

[3]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Z].2006.

[4]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研讨会.青少年科技竞赛获奖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状况的研究[R].2008.

[5]韩素华.网络环境下大众科技传播受众行为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3.

篇(10)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9-0044-03

21世纪的教育正在出现一系列的变革趋势,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加强创造力研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问题上存在着两大误区:其一,认为创造力不能培养,即使能够培养,那也是高等教育的责任,与基础教育关系不大甚至没什么关系;其二,认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学校的责任,与其他社会主体关系不大甚至没什么关系。本文在辨析这两大误区的基础上,以中国科技城――四川绵阳的实践探索为例,对建构与优化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讨论。

一、青少年创造力开发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创造力开发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然而,对于创造力能否培养的问题还存在着广泛的质疑。有学者认为:“人类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才的稀缺是基因注定的,不可更改的,至少在基因工程启动之前的历史中是这样的……我们知道怎样摧毁创造力,特别是根据中国的经验;我们不知道怎样判断和促进创新潜力,即使囊括全世界的经验。”[2]中小学生不能侈谈创新,这种观点在中小学教师中具有广泛的市场,在他们看来,创新成为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不必要的负担。教育观念上的种种迷惘必然会最终反映到人才培养质量上来。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在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3]。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教育结果,与基础教育领域长期盛行的神秘主义创造观有关系,也与创造力科普工作不到位有关系,导致了对青少年创造力开发必要性、可行性的质疑。

事实上,包括创造力在内的人的素质发展是具有明显的连续性特征,即使会在某个特定的节点表现出明显的飞跃性特征,但也必定离不开一个量的积累。一个人的创造力不会在某个特定的人生节点突然出现,它需要一个累积的过程。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学者研究发现:青少年是个体科学创造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表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但在14岁时要下降,在17岁时趋于定型[4]。还有学者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创造力整体呈阶段性发展,在同一阶段内其发展呈连续性。青少年创造力从小学四年级起呈上升发展趋势,六年级到初一时水平明显提升,到初三时达到最高峰,进入高中后,其水平有所下降并呈稳定状态[5]。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就是要帮助青少年有意识地去完成个体创造力的累积过程。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弊端之一是对创造力培养的重视不够。因此,青少年创造力开发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它是培养一大批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工程,更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

二、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理论阐释

当今社会还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认识误区:人才培养即教育是学校的任务,是教师的职责,其他社会主体的教育责任被严重边缘化。就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来说,普遍认为这是学校的事情,殊不知学校根本没有强大到可以独自承担如此艰巨的责任。我们从来不曾质疑过的“教育”和“学校”本身需要得到理性的检视。丹尼尔・科顿姆提出“教育是无用的”这一命题。他说:“如果我们打算全面彻底地思考教育的本质,那么,我们就必须想想教育的无用性……如果教育有任何价值可言,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教育是无用的。”[6]这种观点无疑挑战了大多数人的教育常识,但却不乏其真知灼见。同样受到挑战的还有学校,家长们往往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尤其那些所谓“名校”,似乎就给孩子的人生买了一重放心的保险。盖托却提出了“上学真的有用吗”[7]这一质疑,尽管这是针对美国教育和学校而提出的,但是,其独特的视角无疑能够引人深思。根据某研究机构的《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国内约有1.8万学生没有在校接受教育,而选择了“在家上学”[8]。学校具有其自身的功能局限性,它难以独自完成其教育使命,以开发青少年创造力为旨归的科技创新教育需要建立和优化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支持体系。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就是从大教育观出发,建立相关组织、制度与机制,形成以学校为基地,社会各类主体协调配合、共同开发青少年创造力的社会系统。它至少包括以下重要的构成要素:一是学校。学校依然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主阵地。面向青少年创造力开发,学校应当在教师专业素质、课程教学体系、教学设施设备等做出相应调整。二是家庭。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其创造力开发。三是企业。企业应当肩负起社会公民的责任,承担起促进教育发展的社会义务,尽其最大能力为青少年提供参观与实践的机会。四是社区。社区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环境,社区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校开展青少年创新实践活动。五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是建立机制、搭建平台、统筹协调各类社会主体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六是群团组织。如团委、关工委、科协等组织应当多组织校际之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区域范围内形成科技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七是科研院所。科研院所是地方的智库,应该为青少年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能够走进实验室、走近专家学者,亲身体验创新过程。八是科技场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各类展览场馆都是人类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青少年们走进科技场馆,能够从无形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建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实践

近年来,绵阳市的高校和中小学校,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开展了课程教学、创新实践、创新竞赛、创业实践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尤其是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成绩喜人。在科技博物馆建设、创新中心建设、乡村少年宫建设、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投入,成效显著。

在创新教育机构方面,绵阳师范学院成立了专门开展创新教育的创新学院和国家级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西南科技大学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综合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绵阳市建有以展示中国核科技发展历程和展示“两弹一星”功勋获奖者及感人故事为主题的绵阳科技博物馆、绵阳市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担当创新策源地和孵化器的绵阳国家科技城创新中心,等等。

在创新实践活动方面,由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教育体育局等单位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优秀科技辅导员评选、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等;此外,2014年还增设了科技城“小发明家”评选活动。由绵阳市教育体育局根据中小学课程组织开展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大赛、“为生活而设计”创新实践活动成果展、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等活动。绵阳市团市委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热情和活力,在全社会大力营造青年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当然,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科技创新教育存在多头管理,缺乏必要的协调统合,主要涉及的政府部门有教育体育局、科协、团市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单位,中国科技城的科技人才、科研院所、科教场馆等科教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多为业余性质,许多单位缺乏专门的、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经费投入需加大,相关政策制度需完善;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的层次较低,制作较粗糙,知识与技术含量偏低。

四、优化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对策

绵阳市作为中国科技城,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此同时这方面的工作还大有潜力。根据创造学原理和系统原理等理论,建构科学的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能够极大地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

(一)明确一个目标

中国科技城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总体目标:全面提升青少年创造力,倾力打造科技城创新文化。系统、科学的科技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能够促进青少年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助于绵阳市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工作。

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在“软实力”方面还需要提升。通过系统、全面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建设与实施,在全市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提高青少年创造力的同时,带动中小学校、社区、教育机构的创新氛围,同时影响家长和教师,形成更多、更大范围的市民关心、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能够促进绵阳市创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这对中国科技城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搭建三个平台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是在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需要搭建合理的创新实践平台以促进创新教育的实施。创新实践平台主要包括三类:教育培训平台、实践活动平台、展示提升平台。

第一,教育培训平台。科技创新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对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从现有的教育体系来看,传统的师范教育没有相应的创新教育师资,高水平的创新教育师资是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主要瓶颈之一。一是在教师培训方面,教师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主力军,需要组织开展市级、区县级、校级的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教师不仅要学习创新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而且要掌握如何在校内外有效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二是在学生培训方面,应该在最大范围内开展科技创新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方法的培训,并结合学生兴趣、需求、知识背景等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类型的学生培训。三是在家长培训方面:可在有条件的学校中开展家长培训;可借助“绵州讲坛”等形式,向更广泛的市民进行宣讲、培训。此外,在培训形式方面,可以借助“科技夏令营”“智能机器人培训班”“创造发明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生动有趣的、互动式的、体验式的不同方式,激发创新创造的兴趣,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创新实践活动。

第二,实践活动平台。实践活动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国内外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往往是各种类型的创新竞赛,通过竞赛来吸引青少年进行学习和实践,并从中启迪创意思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目前,创新竞赛包括多种类型,尤其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智能机器人竞赛、青年创新创业竞赛等。一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主要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类层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环保总局等联合主办的青少年学生科技竞赛和展示。二是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活动是一项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青少年科技活动,通过计算机编程、工程设计、动手制作与技术构建,结合青少年的日常观察、积累,去寻求自己最完美的解决方案,发展自己的创造力。三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是一项更贴近社会、更为复杂的创新实践活动。目前,国内有多个创新创业竞赛,例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2014年5月,绵阳市启动了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四是各类专题创新竞赛活动,例如:创意设计竞赛、航模比赛、劳技创新作品竞赛、“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等,都是激发青少年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载体。

第三,展示提升平台。通过教育培训和创新竞赛,将产生较多创新成果。为了营造创新氛围,激励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创新实践,设置不同类型的展示提升平台,不仅促进青少年自身的成长,而且能够较好地营造城市创新文化。首先,设立“市长创新奖”,每年评选2至3名在创新创造或创新竞赛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取得突出成果的青少年,颁发市长创新奖。通过对获奖者的宣传报道,营造创新氛围。其次,设立科技城发明奖,每两年进行一次评奖,对突出的青少年创新发明成果进行奖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科学家”评选活动。此外,还可以利用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在科博会上对绵阳市青少年的优秀创新成果进行展示。在绵阳市的新闻媒体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展示等活动,营造科技城创新文化。

(三)提供四项保障

为了确保中国科技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力促进绵阳市创新文化的宣传,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中,还需要明确保障措施。

一是人员保障。人是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主体。在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方面,需要确保三类人员。首先,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全市科技创新教育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其次,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专家委员会,聘期国内外科技创新教育领域的专家,由他们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项目评审、指导等工作。最后,各类学校的“种子教师”,从各个学校抽选出骨干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然后回到原单位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培养,扩大科技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

二是条件保障。青少年在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时,需要一定的实验室、资料室等条件,因此需要必要的条件保障。首先,在绵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设立开放实验室,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其次,遴选科技创新基地,将绵阳科技博物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绵阳国家科技城创新中心等作为基地面向青少年开放。此外,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经验,成立“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并借鉴北京市的“翱翔计划”、重庆市的“雏鹰计划”,设立专门的、系统的、科学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三是制度保障。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还需要在制度方面跟进,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明确职责、规范经费使用、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建章立制,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创新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四是经费保障。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保障。绵阳市在已有的相关资金的基础上,需要增加部分经费开展预算。此外,依托创新教育相关机构,可以以“命名”“赞助”“资助”等多种方面向社会募集资金。

参考文献:

[1]陈伟.构建科技创新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0(7).

[2]郑也夫.吾国教育病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赵永新,王昊魁.中国儿童想象力太差[N].人民日报,2009-08-17.

[4]胡卫平,俞国良.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研究[J].教育研究,2002(1).

[5]沃建中,王烨晖,刘彩梅,林崇德.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9(3).

上一篇: 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 下一篇: 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