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52: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254-02
国内外很多成功的职业教育办学实践表明,形成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必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制度是: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目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已经明确,各职业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现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作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建立与生产实践相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最终促进各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提升。
一、增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
多个事实证明,办好职业教育,必须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宠物美容类人才培养水平以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最高,多为社会机构办学,行业参与度高。其中,以韩国CHOICE宠物美容培训学校、日本立志舍专科学校最具代表性,它们均按世界犬业联盟(FCI)资格认证的要求培养相关从业人员。我国宠物护理与美容专业在各高职院校中也取得了空前发展,但总体来看,校企合作方面依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例如,我国宠物类大型企业相对较少,以宠物医院、宠物美容保健店、宠物用品专卖店等小微企业居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够。与国外行业主体办学相比,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同时,我国宠物行业国家标准匮乏,在宠物行业健康发展中,高校发挥的引领作用较少。
针对宠物企业小微的特点,应重视企业话语权,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提高宠物类小微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针对宠物护理与美容专业面向小微企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完善教学内容,为小微宠物企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针对小微企业的共性需求,开发针对性强、灵活性高的开放式培训课程,形成对员工全方位培训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教学和校企点对点的辅导、答疑,提高培训效果。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员工培养培训作为自身解决人才难题的主要途径,完善定时、定期、定质、定量员工培训制度。发挥专业优势,校企共建连锁店、加盟店、冠名店、定向培养班,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及人力支持,在各小微企业间建立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小微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为学生的技能实践提供顶岗、轮岗岗位。
二、改革现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不可否认,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体系多沿用本科教育体系,在创新和实践方面存在短板。一是实践教学内容与国际通用宠物行业职业资格要求的结合度不够,真实生产经营性实训资源相对不足,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国际一流水平有一定的差距,须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二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达不到行业要求,主要体现在教育目标和内容设计没有很好的衔接,学历证书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没有很好的衔接,考核依然存在以学科考试为主、职业资格证书为辅的现象。三是教学内容依然难以摆脱学科教学束缚,课程安排上过分强调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门数和理论学时设置较多,实践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不够突出,核心课程体系不够明显,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可用于职业能力训练,实施工学结合,导致学生职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从职业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将工学结合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学生技能素质培训,将实践教学从理论教学体系的附属地位中解放出来,确立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打破传统教学体系的局限,体现教学创新的要求,协调多种要素,逐步实现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加强实训中心、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保障学生有质量的实习实训需求。强化实习实训环节的评价考核,注重发挥行业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机构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推进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拓展社会服务。
三、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院宠物护理与美容专业教师虽已全部获得宠物美容师专业资格证书,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但国让挥杏泄爻栉锢喔高层次的教育,入职教师存在职业再培养问题,且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领军人物,教学团队的国际视野不够开阔,优质教学资源及成果较少,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不够。
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建立校企、国内外校际师资互动双向机制,增强教学团队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培养宠物行业职教名师,造就宠物行业领军人物,有效地激励任课教师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展会、赛事、专业技术培训班、校内基地岗位锻炼、校外企业挂职和竞赛比武等,提高双师质量。加强兼职教师遴选与管理,针对性地聘请行业大师、能工巧匠到校授课,指导专业建设,以期引入行业文化、教学资源进校园。
四、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我国职业教育生源大部分是学习主动性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这些学生认为学习是枯燥、乏味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人生追求不明确,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体现出“知”与“行”的背离。这就导致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很难寻求自身的长足发展。
长期以来,政府、社会、企业和学校做出了多方努力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外在动机驱动力增加的同时,如果能提升学生的内部动机,将会使职业教育获得更大的成功。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将企业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增强对就业企业的文化认同,提高职业能力,以便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W生的职业能力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承载着每个家庭的希望,同时也是每个学生就业的保障。在政府、行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同时,学生自身也要有真才实学,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会充满生机和希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1).
[2]史军杰,徐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9).
[3]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坛,2011,(14).
[4]武秀艳.试论职业院校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对[J].才智,2011,(7).
[5]马明筠,姚恩青,姜汹.高职宠物美容与护理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141-143.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Based Vocational Ability on Vocational Pet Care and Beauty Profession
LIU Zhong-hui,LIU Jun-dong,HAO Zi-yue,DI He-shuang
2高级护理实践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条件闭
2.1产生高级护理实践的因素如人们对健康维护和增进的需要、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国家制定新的健康政策等。
2.2推动高级护理实践的因素如护理专业在提倡和推动新的护理实践领域中的能量、政府部门对发展高级护理实践的支持力度。
2.3护理人员自身的因素如正确的角色定位和对工作领域的了解、对学科实践的积极的价值观和态度、受教育的水平和工作经验的丰富性。
2.4影响高级护理实践持续不断进步的因素如护理实践研究的开展和成果的传播、护理组织机构的权威性形成和一定的实际控制权、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3高级护理实践的墓本特征和核心价值观[4]
3.1高级护理实践和基础护理实践的区别美国护理协会(ANA)在1995年发表了”护理社会政策的声明”,明确区别了高级护理实践和基础护理实践。主要区别有以下三方面:
3.1.1专科化(speeialization)高级护理实践的工作重心局限于整个护理领域的一个部分。
3.1.2角色的扩展〔exPansion)高级护理实践是掌握和运用新的实践知识和技能,包括在一定的实践领域内能使护士角色自主化、合法化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传统医学中往往是与医疗实践的边缘相重叠。
3.1.3高级(advaneement)高级护理实践是以理论知识、研究为基础的知识以及实践的知识整合为一体作为其特征的。这些知识往往作为护理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部分。
3.2基本特征一般说来,高级护理实践具有五个特征:①运用整体护理的观点,基于主、客观统一的实践;②与患者建立合作的关系;③运用专家型的临床推理,具有将科学知识运用于诊断和治疗过程的能力;④用研究指导实践;⑤能运用各种健康和疾病的处理方法。
3.3核心价值观高级护理实践的核心价值观包括①为病人呼吁,尊重病人及其家属的价值观和各种选择;②能从病人所处的环境和文化传统来整体地看待病人个体;③仍旧将实践的重点放在疾病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上。
4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praet一cenu,ANP)
4.1高级护理实践角色的种类从事高级护理实践的护士统称为高级实践护士。现阶段高级实践护士经常被定义为五种角色的集合,即护士执业者(nursepraetitioners,NP)、临床专科护士(eliniealnursespeeialist,CNS)、认定的助产士(eertifiednurse一midwives,eNM)、认定的注册麻醉护士(eertifiedregisterednurseanesthetist,eRNA)和高级个案管理实践护士(advaneedpraetieenurse。asemanagers,AP-NCM)。其中,高级个案管理实践护士是最新发展的高级护理实践角色。在常见的CNS,NP,CNM和CRNA四个高级护理实践角色中,她们的工作会有一些交叉、重叠,但各自也都有体现自身特征的活动和特征性能力。
4.2高级实践护士的实践范围和标准高级实践护士实践的特点为:拥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临床判断的能力、能熟练的进行自我创造性的护理以及在工作中具有强烈的探究精神。ANA在1995年指出:所有的高级实践护士都能够独立的或协同地做出健康保健决定,并积极地以专门的临床人员参加护理实践。她们可以提供给患者超越一般护士水平的高级评估技术和具有综合分析资料的能力。1996年美国护理联盟(NLN)在《高级实践注册护士的实践范围和标准》一文中也指出:高级实践注册护士在评估、诊断和治疗患者、家属或者社区中现实存在的或潜在的各种复杂的健康问题、预防疾病伤残、维护人们健康和提供舒适方面体现了较高的专业水平。高级实践护士仍然要进行基础护理技术的操作。但他们在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更深、更广,对于信息资料的组织水平更强,并且能实施复杂的操作技能和干预手段困。
4.3高级实践护士的基本标准
4.3.1三个基本标准即①获得在某一专科方面的高级水平的专业证书,研究生教育是高级护理实践所必须的;②获得某一个专科护理方面的硕士或博士学位;③有护理患者及其家庭的实践经历并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
4.3.2一个中心能力高级实践护士应具备一整套的核心能力。其中直接临床实践能力是核心能力中首要的也是中心的能力。然而,单纯的临床专业技能不能等同于高级护理实践。一些临床没有接受高级实践护理教育的专家型的护士大多是经验型的专家(expertsbyexperienee)。不属于高级实践护士范畴。
4.3.3六大核心能力除了中心能力一一直接临床实践能力外,其他五大核心能力为:①指导和教育病人、家属和其他看护者能力;②提供咨询的能力;③研究能力;④临床和专业的领导能力,包括变革能力;⑤合作的能力和伦理决策能力。
5临床专科护士(elinicalnursingsPecia一ist)
根据我国当前卫生保健体制的特点以及护理实践领域的基本类型和范围实际水平,我认为最有可能优先发展和实现的高级护理实践的角色是临床专科护士。
5.1概念1980年美国护理协会(ANA)政策陈述中对CNS定义为:通过研究生以上教育准备(硕士或博士)成为一个明确界定的知识领域和临床护理实践范围的专门人才。
5.2教育和认证CNS的教育应达到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水平,他们的教育计划的特征是对护理理论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强化学习,强调用先进科学的概念、研究方法论和管理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目前的认证领域有成人精神卫生健康护理、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健康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危重症护理等二十多个专科。
5.3工作范畴闭根据人们对CNS角色的期望,将其分为五个亚角色:临床专家、顾问、教育者、研究者和管理者。CNS首先应成为临床护理专家,这是最首要的角色任务。精湛的临床实践是CNS的首要的和必要的条件,他们能为具有复杂健康问题的病人提供直接或间接护理。他们的实践更强调对病人急性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的诊断和管理,而不是基础水平的护理实践,他们擅长和医生、护士、其他跨学科健康保健人员合作。工作重点是运用综合的方法护理病人,提供临床支持,改善病人护理的效果。作为管理者,他们评估病人情况,制定临床执行程序(eliniealpathway),协调整个跨学科健康保健队伍的合作过程,发展和教育护理人员,处理复杂护理系统的变革,提高护理实践水平以及维护病人的利益。作为顾问,他们在临床从事专门方向的临床指导,解决患者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个体的、家庭的、机构的问题,也可能与护理提供者能力、设备、设施或卫生保健输送系统有关。他们要在自己所处的组织机构中起到正式咨询顾问者的作用,并参与学校护理课程设置的制定。
5.4实践技能川CNS一般需要具备以下技能:
5.4.1心理治疗、家庭治疗、悲伤治疗、音乐治疗
5.4.2危重患者处理、疼痛管理、伤口管理、高级身体评估法、书写医嘱和护嘱、手术干预及评价等。
5.4.3内科医生或者是医生的合作者,主要承担患者病情分类、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书写医嘱、记录患者病情、决定用药、做诊断性检查等工作。
5.4.4医疗方面的技术操作,包括腰穿、骨髓采集和组织切片检查、插胃管和空肠造瘩管、拆手术缝线、手术钉子及股动脉或静脉插管等。
6高级实践护士的教育和培养
6.1培养模式和教育水平绝大多数的高级护理实践的课程是在护理研究生院单独进行的。目前美国的高级实践护士的教育是在研究生教育水平上的硕士、硕士后和博士三种层次的教育。研究生学历(硕士学历)被认为是高级实践护士的最低标准。一般说来,高级护理实践的研究生课程是1~2年的全日制的学习或者是2~4年的在职学习。1年制的课程主要是一些强化高级护理实践的课程和临床实习。
6.2课程设置
6.2.1硕士学位课程包括研究及结果的评价、理论观点(主要有护理和健康相关的理论、伦理决策、环境理论)、组织/政策理论、健康政策、社区护理、流行病学、卫生保健体系、咨询学、护理管理、市场学、调控学。
6.2.2高级实践课程包括药物治疗学、高级健康评估、病生学、遗传学及相关科学和高级护理实践护士角色的发展。
6.2.3专科实践课程包括专科I、11、m和临床实习。临床实习主要有临床决策、高级治疗学、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初级保健及人群健康。
6.3教育的评估一般由各州的协调管理机构、美国护理联盟护理教育评估委员会和护理院校教育委员会等机构独立进行,总的评估标准为:①教育所授的学位和证书类型;②课程中教师授课和教师指导的学生实践的教学时数;③所设的课程类型,包括硕士核心课程、高级实践课程和专科课程;④课程的设置是否与某个专科所需的技能、知识相符。
7商级实践护士在中国发展的思考
7.1发展的必要性近二十多年,由于国家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推动,高等护理教育的开展,大大推动了整体护理水平和质量的跃升,护理队伍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随着护理学的实践性质越来越走向独立化的今天,迫切需要具有深厚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专业信念坚定,行为目标明确,精通学科研究方法,掌握精湛专科技能,占有丰富信息资料,能站在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动向,具有发展学科理论体系和实践领域能力的高学历、高实践水平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我国护理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护理专业化水平方面达到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先进护理水平接轨,就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科精英人才,发挥她们在拓深临床实践领域和丰富学科理论体系的领头羊作用和临床实践中作为为护理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实践者、评价者的作用。
7.2发展的方向性根据我国现阶段卫生保健体制的性质和护理实践的范畴和基本特点:社区医疗保健体系尚不发达,医院仍是人们预防、诊治疾病,恢复健康的主要机构,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场所仍然是各级医院,护理实践领域相对局限,主要护理实践仍然是直接的临床实践,面对的主要服务对象仍然是住院病人,医院里受过专科以上护理教育的护士也远多于社区。我认为目前发展和培养我国高级实践护士群体,应首先考虑从临床专科护士(CNS)起步。
7.3发展的可能性我国自恢复高等护理教育至今已二十余年,在临床护理的各专科均有一些受过本、专科教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专科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国外一些护理人员甚至认为她们已属于专家型护士川。她们都有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和对自己专科知识和能力获得社会和专业认可的希望。其次,随着我国卫体制的改革,也将在保障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更加讲求质量成本核算,医疗护理服务必将走向市场化,护理人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会受到医疗体制改革的挑战。因此,培养高级实践护士也是应对挑战,保留临床护理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她们在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的一种有益和积极的举措。第三,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经过20年的成长过程,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拥有了若干一流护理院校和一支高学历水平的师资队伍,开展护理研究生教育的护理院校已达十余所,临床护理实践的科学化、专科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开展临床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7.4发展的策略
专业学位是面向特定社会职业的人才需求,为培养社会高端专业人才而设立的学位类型,更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具有从业的基本条件,能够将专业知识与技能相互结合,顺利解决专业问题,提出未来发展战略,可以看出来,实践与应用是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护理人员更多的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除了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更应具备相应的临床实践能力。发展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是顺应国际形势,与国际接轨,培养更适合临床工作的一线人员。
2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情况2.1人学考试护理研究生招生参加全国硕士统一考试,考察3门课程:英语、政治、护理综合。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人学考试由西医综合改为护理综合,则更为贴近护理专业本身,将本科所学的护理知识更为统一的呈现在一张试卷上,可体现出护理专业的特色。录取原则是在国家统一医学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招生计划来制定分数线,通过复试,则可正式进人学校正式开始研究生学习。
2.2招生对象高等医学院校数是将护理学连同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定统一的招生简章,对报考者没有特别的要求。但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强调的是培养护理实践能力,因此也有大学在招生目录备注里添加了相应的考核方式,例如苏州大学要求考生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并在复试中增加健康评估考试,以考査学生所具备的实践_力水平北京协和医学部要求报考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者,应届本科毕业生须在入学前通过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往届本科毕业生要求获得护士执业证书。
2.3培养目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制定培养方案的依据和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需要,有针对性的实行教学。要求坚实的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承担专业技术的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
2.4课程设置因我国护理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在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于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的课程设置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划分。我国国务院委员会建议试行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公共课:政治理论课、外语等;专业基础课:高级健康评估,药物治疗学、病理生理学、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或临床流行病学;专业课: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学术活动:参加学校和医院学术讲座,国家继续教育学习、会议交流等。大多数医学院校则是根据试行方案和学校本身的培养方案来制定课程,无法体现出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特点。
2.5相关能力培养我国对专业学位的护理硕士相关核心能力要求没有明确规定,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护理硕士应具有的核心能力主要集中在临床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护理管理能力等方面,由此也可看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相比科学学位,更强调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级人才,因此对其核心能力的培养也要与相关专业相吻合。
3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存在问题
3.1专业方向设置不明确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方向发展,是为了培养出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护理学因其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得我国在培养高级护理人员时,更注重培养一些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在护理研究生教育专业方向设置上应与社会接轨,其目的是培养更多专业化的人才。我国是2011年将护理学升为一级学科,但目前护理二级学科的设置尚未明确。高校在招生时,按照原有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心理护理等方向,再次细化,可分为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危重症护理、神经科护理等。这些细化后的学科方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所需人才、学科发展方向和报考者的意向,具体的二级学科专业方向尚需国家进一步的规范和确定。
3.2课程设置不能体现专业特色理论课程方面: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对于不同方向的护理学硕士应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和侧重点,多数院校集中在研究生教育的第一学期进行理论授课,内容与国家规定的公共课与专业课大致相同,对于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研究生来说,授课内容基本一致,不能按照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的科目,并进行单独授课。实践课程方面: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因其实践性,决定了在授课时要注重学生的临床实践的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相关文件中,也明确规定,对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应以培养其护理实践能力为重心,同时注重学生的科研和教学能力W。
3.3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源于研究生教育大规模发展而引发的质量保障需要[9]。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围绕着既定目标,对被评价对象的属性进行分解、并按重要性确定权重所获得的指标群体,其主体框架是评价指标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要是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相比较美国、法国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同时,我国对于护理研究生的评价指标的制定,也尚处在探索之中,包括如何评价教学质量、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等。
3.4实践能力的培训及考核方式有待规范临床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相比,学生从进人临床科室,就看作考核的开始,并按照培养计划完成各科轮转,由所在科室的带教老师在出科之前对其进行病例书写,手术能力,临床操作等的考核[11]。但是,对于护理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实践能力的考核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多数以病历书写,轮转记录检查,操作技术,护理查房等方式进行考核临床实践能力。如何考核、以什么方式进行考核及考核的指标如何定位,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对策
4.1依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科划分更加精细,对所对护理人员的培养方向也更加明确。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髙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我们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大目标,确定适合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的小目标。
4.2护理实践与课程教学相结合课程设置是体现培养目?^和落实教育原则的实体,直接影响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教育成果,全日制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的培养必须突出教育实践课程,课程设置应突出“理论+实践”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美国理学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设计使用的是“科学-附加”教学模式,整个课程体系是由不同学科和不同学科门类的课程构成,“附加”教学模块是由与用人单位磋商后一致认可的相关课程和活动组成科学”模块与“附加”模块两者相互补充,所占比重基本平衡,但“附加”模块是课程体系的重点。
4.3开展多种样式的教学模式原有的教学模式多以讲授法为主,可在原有基础上,开展例如小组讨论、PBL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也可利用网络,增加院校和校际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上相互知道,相互学习。李梦诗等认为在教学实践指导形式上,采用校内教师与校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组成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则更多地参与到实践过程、行动研究、论文指导等相关工作,实现了高校学术型教师与实践基地优秀教师的共同参与,构建实践基地学校实习与实验研究模拟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模式。
4.4建立多元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通过政府,社会和自我评价,其中社会评价是主体,政府评价是支持和保障,自我评价是基础,三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互相制约,共同发展,最终形成动态的评价体系,同样,在英国,是以政府和高校双重评价为主,社会评价积极参与方式形成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位我国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W。我国应在政府评价为主导评价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努力实现三种评价体系的平衡发展,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因其实践性的特点,更多的时间是在临床一线工作,采用用人单位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才是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5完善临床实践教学考核方案国外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考核,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实习研讨会、课程讨论会以及临床实习报告;国内一些院校对护理专业临床实践考核,主要是通过学生在轮转科室的出科考试成绩、出科小结、平时表现及相关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另外实习中期的阶段考核,由导师组及研究生处统一组织,包括笔试和临床技能,但这些具体的考核方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复旦大学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能力考核,是从学生的职业道德、轮转计划完成情况、病例书写、护理查房等方面进行,并且认为从教师培养专科护理人才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及相关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4.6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网络的全球化,跨国合作与交流也成为现如今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虽然强调动手能力,但是通过高等院校互聘教师,交换学生、学术交流、开展特色的专题报告等形式,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管理模式⑴。通过这些国际交流和学习,这对我国建立属于自己特色、又符合国际发展的教育制度、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5小结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训教学是其关键环节。传统的“讲解、示教、训练”型实训教学模式是一维的,其过分强调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熟练操作以掌握技能,学生没有自主权和主动性,难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实训教学特有的教育功能[1],导致学生的能力无法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级技能型护理人才,本校护理学院对实训教学进行了改革,现介绍如下。
1优化实训环境
按照现代化医院的规格、布局、设施进行规划,建立了面积近8000 m2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护理实训中心,包括“1个医院、5个中心”,形成了高仿真的职业环境。“1个医院”指1个模拟医院,内设护士站、治疗室、器械室、中心供氧及病房呼叫系统、内科病室、外科病室、儿科病室、母婴室、老年病室、更衣室、外科洗手室、产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5个中心”指基础护理实训中心、专科护理实训中心、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卫生技术人员考试培训中心、护士执业模拟考试中心。创造学生能看、能触、能做的教学环境,实现学生与实际护理岗位的零距离,满足学生校内实训需要,充分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2整合实训设备
在确保基本实训条件完善的前提下,紧跟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教学模型和仪器设备,其中包括ECS高级综合模拟人、KERI护理模型人、妇科检查模型、分娩及急救模型、动脉穿刺手臂、电脑心肺复苏(CPR)急救人、心肺复苏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全功能手术床、全功能分娩床、虚拟静脉注射培训考核系统、臀部肌内注射训练及对比模型等。先进的实训教学条件,充分满足了护理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实践示范和学生练习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强化教师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形成具有“双师素质”结构的教学团队,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一方面,每学期及假期派送青年教师到临床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强化青年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过实践锻炼,教师将临床护理的新技术、新理念、新动态引入实训教学,例如留置针的使用、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新版CPR技术、一次性氧气湿化瓶和自动止液输液器的使用等。实现教学与临床需要零距离,缩短教学与实际的差距,使学生到工作岗位时就能达到专业知识够用,技能要求实用的目的。
另一方面,聘请临床医护人员来校兼职任教,把临床工作经验及所见所闻带入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加强教师间学习与交流,每周二召开教研室会,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集体备课,既可统一操作标准、规范示教,对质疑问题进行讨论,又可把临床新动态传授给专职教师,促进“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4创新课程设计
4.1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采用情境教学等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心肺复苏”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内模拟病房利用ECS高级综合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的教学。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通过电脑参数的调整,学生可以观察到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掌握心脏骤停的判断方法。第二步,学生运用CPR技术对患者进行抢救,通过模拟人的反应,学生可得知自己的操作是否到位,进而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复苏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会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学习的积极性升高。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带领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效果的评价,并启发学生说出自身不足之处,便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切身体会到生命重要,争分夺秒的急迫感,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
4.2开放式实训教学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的设备和资源,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学生课余可到实训室练习,大大的增加了学生操作训练的机会。不仅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同时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及“慎独”的精神。
4.3与临床见习交叉进行第3个学期安排学生到临床见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医院文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见习过程中,专业教师与临床带教教师之间相互沟通,及时反馈,对教学与临床实际相脱离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
5更新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其中问题教学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场景,鼓励学生质疑,如学生在练习普通吸痰法过程中,教师会请问学生,如果遇到老年、儿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痰液黏稠的患者怎么办?启发学生运用批判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角色扮演法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新鲜感和学习欲望,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在实训教学中采用真人模拟、真人实践,如各种注射、口腔护理,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切身体会“患者”的感受,进而能够“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对于一些枯燥、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如整体护理查房,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用生动的案例说明具体问题并进行讨论。既能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真正实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
6调整考核方式
多元主体、多元内容、多元方式评价能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2]。在实训考核中采用口试、实验报告、病例讨论和临床能力测试等多种形式。考场设在模拟病房,实施患者床边考核。在操作技能考核过程中,灵活变化床号、考生号、场景的设置及物品的准备等,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强调实践操作的规范性、熟练性的同时,注重对患者的情感关怀和语言沟通技巧,增加人文素质的测评,素质要求包括仪表形象及语言态度,占总分的10%,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对于考核不及格的学生,考过后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当场补考,目的是使每个学生能都掌握护理操作。
7小结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实训教学,尽管很多教育者已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由于课时的限定,传统教学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所以应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才能确保实训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护理水平,培养出合格的高级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柴翠萍,赵翠枝.自主合作与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5):65-66.
[2]冉波,左凤林,谭严,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研究,2012,26(7):2001-2003.
1.2医学模式转变及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医学模式的转变包括自动化、信息化和高速化在内的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技能要求。面对这些因素,进一步认清我国护理教育形势,护理教育的理念和思想的转变与更新迫在眉睫。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大对学生社会人文知识和专业思想等培训的力度,从而培养出具备广博深厚的包括自然生命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在内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临床工作等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级护理人才。
1.3人才市场对护理人才需求的变化。劳动力市场未来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的调查表明,护理型人才将成为紧缺型人才之一。要想切实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拓宽其就业渠道,我们必须树立明确的目的,合理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在加大专业课程的授课量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实习的机会,并由专业教师作为班级辅导员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探讨。
2.量身打造培养目标
2.1培养定位。近年来,临床调研结果和学生就业情况表明当今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对实践、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着重培养,同时,培养目标应当充分结合当前独立学院的现状和学生实际,基本定位于培养为基层医疗事业服务的高级护理学专门人才。
2.2培养目标。以培养定位为基础,确立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鉴于独立学院的护理型人才主要是着眼于基层医疗机构,那么在培养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其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此外还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以适应当前社会对护理学专业人才的要求[1]。
3.优化独立学院护理人才培养的措施
3.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根据教学过程中的观察以及相关专业调查可以了解到,专业思想不牢固是当前存在于护理专业本科生中的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一些学生之所以未能认识到接受高等护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是因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未能在当前教育模式中得到切实体现,这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的内容在不同学历之间没有明显差别;传统带教方式依然在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中占据主要地位[2]。要想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塑造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我们必须在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课程中充分融入思想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光明前景,切实增强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是高等护理教育事业成功和希望的最终体现。
3.2调整专业教学计划,改革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培养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护理教育的目标。在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的基础上着重传授综合基础知识,并充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以及独立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内的自学能力是一种独立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3.3加强礼仪修养的学习。作为一个具备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讲究礼仪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孔子曾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人虽朴实,但若不注重礼仪则会显得粗俗;而若只重外表则会因缺乏内在品德修养而显得轻浮浅薄,只有将注重高尚品德与良好行为举止充分结合,才能真正算是有教养的人。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准则就是护士的职业礼仪。作为护理工作者,在具备高尚道德素养、良好心理素质和精湛的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应具备高雅的礼仪修养。除了为病人减轻病痛,还应通过语言和行为向病人传达关爱,为其提供良好温馨的环境。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ofNursingSpecialist,简称MNS)是随着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对护理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产生的。2010年,第27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增设护理硕士专业学位[1]。2011年,将护理学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中独立成为一级学科,说明护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重要程度在我国日益突显。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将成为未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领军人物,而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未来将会成为承担临床护理工作的主力军。现就2010年以来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加以展望,以期推进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进程。
1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1.1入学考试。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其他专业一样,需参加全国硕士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以及护理综合,其中护理综合主要包括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各院校根据考试大纲自主命题并设置录取条件。考生通过笔试后参加报考院校的复试,通过复试者则可正式进入学校开始研究生学习。
1.2招生对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护理硕士设置方案上明确要求,学士学位获得者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均可参加护理硕士招生考试,并要求已通过注册护士资格证考试[2]。但护理专业学位更应该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增加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要求。
1.3培养目标。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3]。”各院校在此背景下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培养目标,并有针对性的实行教学。
1.4课程设置。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4]中给出了课程设置的相关规定,包括:专业基础课(高级健康评估、药物治疗学、病理生理学、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或临床流行病学)、公共课(政治理论课、英语等)、专业课(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学术活动。大多数学校则根据试行培养方案与本学校特色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
1.5临床实践能力能力培养。我国并未对护理专业学位相关能力进行要求,依据张海丽等人研究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临床专科护理能力、教育能力、提供咨询能力、研究能力、临床和专业领导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专业学位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其能力也要与相关专业相吻合。
2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招生及生源。通过调查了解到,申请护理专业学位的大多数仍为应届本科毕业生,临床护理工作者申请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临床护理工作较为繁忙,早期进入临床工作的工作者学历普遍不高,且对护理专业学位没有较高的认识,导致临床护理工作者对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概念模糊,较难通过护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但对于护理专业学位来讲,更应该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护理工作者长时间以来工作经验的积累将更有利于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大多数护理本科生及护理工作者认为护理岗位不需要继续读研深造。主要原因在于护理岗位操作性强,在校学习的课本上的知识太过陈腐,难以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这些原因都将导致护理专业学位发展推滞。
2.2培养目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具体要求是要培养在护理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但不具体,目标较为笼统,并未进行细致的划分,可执行性不强。各院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培养方案不一,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培养出来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不一。
2.3课程设置。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多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没有根据研究生所选择方向设置个性化课程且课程大多为必修课,选修课的可选择性较少。②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大多没有统一的教材,且一些教材大多为本科教材,一些时候并不能与最新的护理进展相结合。③课堂应多加入学生的互动,减少传统的灌输式教育。
2.4考核体系不完善。对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且护理专业学位未能与专业护士类职业资格证考试有效衔接。评价学生水平的指标比较单一,主要是评价论文水平。护理专业学位的考评应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凸显其专业性的所在。
3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进策略
3.1改进招生标准。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时应对临床实践能力加以要求,鼓励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工作者申请护理专业学位,且在录取时应优先录取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护理工作者。
3.2细化培养目标。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细化并专科化,对不同专业方向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制定不同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统一制定培养方案,形成统一的培养标准。
3.3优化课程设置。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应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和方向性,注重临床实践的培养,更新教材并与时俱进与最新的护理进展相结合,课堂应多采取教师授课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模式,多方面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3.4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可多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可采用护理学院与医院联合培养的方式,也可采用不同医院间交叉培养的方式。当前临床一线的护理专业学位导师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但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学院导师的临床实践能力也可得到增强。其次,应严格导师遴选工作,保证导师的指导水平、临床实践能力以及科研水平。
3.5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统一规范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标准,将临床实践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考核标准,并将护理专业学位与专业护士类职业资格证考试有效衔接,将会更有助于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
3.6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增加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出国深造的机会,开阔眼界,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如联合培养、科研合作、互换交流等方式可以更好的将借鉴的国外的教学理念及培养方式并运用到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中,提高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5]。
4结论
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护理工作者应在此背景下提高对护理专业学位的认识,在现有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和理念,积极探索我国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加快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新秀,胡慧.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8):2833-2835.
[2]刘丹丹,钱志刚.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54-56.
[3]邓洁,罗羽.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其展望[J]护理研究,2012,26(12B)3273-3275.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08-02
护理学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的水平与护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有着密切关系。高校护理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的水平关系着实验教学的效率。护理学专业课中要求在实验室进行的就占60%,良好的实验室管理有利于强化护生的专业技能,更利于培养护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我们要加强护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下面就我校护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与大家进行讨论研究。
一、产学结合,建设仿真实训基地
1.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周济同志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要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一定要让学生动手,真刀真枪去实践,不能搞“纸上谈兵”,要“顶天”,更要“立地”,有真本事,能动手,具备职业能力,关键是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我校在2007年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质良好,基础扎实,适应社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医药卫生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为了提高我校护生的专业技能跟临床实践能力,护理系在新校区建设中,以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建立了仿真综合实验室。将护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模拟医院实际病区划分,对护理实训基地进行了合理布局。将护理实训基地分为基础护理、临床护理、医学基础三个训练区。其中基础护理训练区包括示教室、治疗室、护士工作站、洗涤消毒间、训练室、准备室;临床护理训练区包括急救护理技能示教室、外科模型室、ICU护理实验室、外科技能训练室、更衣室、洗手室、手术室、换药室、护理综合技能训练室、妇(产)科检查室、分娩室、儿科病房、形体训练室、心肺触听诊模拟示教室。每个训练室和病房内都配有床单元、供氧、床头呼叫和负压吸引系统,每张床都配有输液吊轨并且床跟床之间都用布帘隔开。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仿真实训环境。
2.加强实验设备建设。实验室是学校实验实训教学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确保教学任务完成,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支撑点。实验室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以及实验室资源的利用效率直接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硬件实力和办学质量。2006年新校区建成,学校建筑面积为260148.6M2,实验室建筑面积31513M2,设备总值约305万元。其中护理实验室的教学仪器设备约185万元。包括专业护理设备,LF04020U高级护理人模型,ACLS高级心肺复苏训练组合模型,KAF-FS高级妇科检查模型,电脑LM043模拟孕妇,高智能数字网络化综合护理技能训练系统,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改善了护理实验室的教学条件。在示教室配置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在技能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可以将操作过程直观、形象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来,从而达到更好的实践效果。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管理
1.制定完整高效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规范实验室各类教学人员的职责和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的管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管理制度的学习,明确职责及义务,杜绝或减少责任事故的发生。做到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和规范了实验设备的管理。
2.建立物品使用登记,做到有序管理。一项护理操作需要很多实验物品,小到一枚别针,一个砂轮都得备好,因此要有一个整体规划化的物品管理程序,才能保证每项实训的完整开展。我校实验室是在校系二级管理模式下实行专人管理。实验用物管理遵循操作项目、性质同类及共用原则等来分类入柜并分类标识,管理人员根据操作项目对每个实验室配备物品使用情况登记本,对每次使用物品的交接,安全使用等都需要详细记载,做到有序管理。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3.分层管理模式。分层管理模式即实验指导教师一实验员助理一科代表一小组长四级管理层。护生实训按班级人数分为十六个小组,如一个班60人,分成16个小组,每组3~4人,这样在训练过程中运转较快,效率较高。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团队,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互相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加强理论知识的消化,促使技能操作更牢固和精练。每个班级由实验指导教师通过面试选拔1~2名实验员助理,由实验员助理、科代表、小组长一起参与实训过程管理。实验员助理充当“小教师”角色,全面负责本实训室的管理,指导其他护生练习,并及时向老师反馈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班级建议和意见,协助老师准确安排实训事务。
4.建立开放体系,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及实验室的利用率。随着我国每年实习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再加上患者对健康意识不断的提高,使得实习生在临床实习的操作实践相对减少。在这种新形势下,学校改变原来的管理模式,建立开放体系,增大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使得实验室的有限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练习或者互教互练,不断的发现自己薄弱的技能项目,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和培养同学间的协作精神,也大大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通过近几年实习医院的反馈信息,我校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很强,受到了实习医院的一致好评。
5.推行实验员助理管理制。近年来将实验员助理加入实验室。伴随高校的不断扩招,造成了高校教育资源的严重缺乏,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匮乏。同时,随着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训条件不断的得到改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青睐。这样造成了许多实验员岗位的空缺。实验员助理由大一护理专业学生提出申请,审核通过再由实验教师通过面试,择优录取。一般每个护理实训室配备1~2名,聘期一年。实验员助理由实验教师指导和考核管理,主要职责为实验物品的准备和发放,协助实验教师预定学期实验计划及用品需求计划,实验教师确认后实施。实验员助理参与实验室管理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勤工俭学形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保障开放实验教学顺利实施。
护理实验室是培养护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建设是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护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护理实践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加强护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力度,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1研究对象
2010年8~1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高校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护理部主任、带教老师、学院主管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及医生作为研究对象,资料收集,以信息饱和为原则(表1)。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收集方法
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为指导,以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方式收集资料。访谈前,向受访者介绍研究意义、目的,承诺访谈资料只用于研究。取得受访者口头和书面的知情同意,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根据研究主题以及相关文献自行制定访谈提纲,主要内容为:以“您认为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具备哪些能力”?在访谈过程中,边听边注意观察对方的言谈举止、表情变化,含糊不清的内容要询问明确,访谈时间约30min/人,资料收集至信息饱和为止。
1.2.2资料分析方法
每次访谈后将访谈内容及时逐字逐句转化为文字资料,然后逐行逐字地反复阅读,数据分析利用Colaizzi所提出的方法,尝试融入被访者的感受,而不是跟随既定的研究规则。分析时首先认真阅读原始资料,标记反复出现和具有代表性的词或句,通过文本登录、编码、归类,采用类属分析法提炼主题。
1.2.3研究的可信度
本研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考虑到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培养结构、用人单位等多因素,选取了包括护理教育者、护理管理者和护理实践者(病房护士长)、医生等不同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本科以上学历,担任一定职务,对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在访谈过程中不断根据上一次的访谈结果来重审资料,存在不正确或者不全面的,再次收集资料修订假设阶段,通过不断分析及返回资料重审,最终归纳出合理的解释。在资料分析时采用合众法,研究者将资料分类、编码,提炼出主题后,邀请第2人对编码和主题进行核对,并不断与原始资料进行对比。将资料整理的最终结果反馈给受访者,核对资料的真实性。
2结果
2.1临床实践能力
临床实践能力是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中进行实践活动相关的能力。受访者普遍认为该能力是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首要特点。受访者认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做为将来我国高级护理实践(AdvancedPracticeNursing,APN))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推动我国护理专科化进程中将起重要作用。因此,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全面综合的专科护理相关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他们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具有整体护理的观念,能运用循证护理的思维方式和基于护理理论的概念框架指导临床实践。学院教育者1:“专业学位研究生就是培养临床型、应用型、专科型的护理人才,就是为了像国外那样培养高级实践护士,他们毕业以后能很好推动咱们国家的护理专业化进程,……,能够胜任临床工作是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很重要,并且至少要掌握一些新知识、新技能。”护理部主任1:“比如造口领域的,他要能够掌握常见造瘘口的护理方法,出现了并发症怎么去处理,怎么给别人做各种各样的宣传教育,怎么去识别……,他们可以靠护理的手段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变过去医生对护士的看法,他们应该具有独立高层次的直接临床实践能力。”带教老师1:“他们是高层次的护士,应该对现有的护理措施提出质疑,能够带着循证的思想在临床中工作,发现证据,查找证据,评价证据,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反思,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循证的能力。”
2.2教育咨询能力
受访者认为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较高,因此被寄希望于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相关对象,因此需要具备教育咨询能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面临的教育对象不仅包括患者和家属,还有护士、其他层次护生以及其他医务人员。护理部主任2:“他们在临床工作中,每一个科室都会安排给他们的带教任务,做为带教老师负责本科学生,能够培养他们做为一名老师必需的素质和能力,这是他们应该具备的。”带教老师2:“做为一名教育者,表达能力、授课能力、根据不同对象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带教老师3:“比说糖尿病方向的,他要定期在医院或者社区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有些人知道很多知识,但不能让对象明白自己在讲什么,这个讲课能力是需要锻炼的。”
2.3临床研究能力
受访者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接受系统完整的科研培训,因此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希望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带动科室的科研。他们应具有科研意识,发现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将研究结果用于在临床工作中,并且能够利用研究结果评价临床实际工作。带教老师4:“他们应该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带动我们发现临床中存在的问题。临床才是科研的土壤,护理中的科研必须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学院导师1:“他一定是一个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研究者,并且要跟其他专业合作,如医疗、检验、麻醉等,参与到他们的科研中,或者让他们参与到护理的科研中,相互合作,对临床实践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2.4协调管理能力
受访者认为护理工作繁杂多样,协作性强,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学会周密的计划,疏通协调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带教老师2:“对于研究生而言,管理能力是需要锻炼的,他们作为将来临床中的护理专家,应该做这方面的准备,包括人员的培训、制度的健全、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等。他们可以在循证的基础上,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带教老师4:“他们应该具有疾病管理能力。比如肿瘤方向,肿瘤病人涉及生理、心理及社会支持多领域的合作,所以他们必须能够较好地协调与各领域的关系,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2.5沟通协作能力
受访者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涉及医疗、麻醉、康复等不同领域的工作,因此要具有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能够与其他护士有效合作,获取其他医疗技术人员或单位的支持与协作,较好地完成沟通交流工作。医生1:“现在临床上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很多个部门合作才能完成,要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同事的理解,都需要沟通。”带教老师6:“跟患者一定要沟通好。沟通基本是通过语言的交流实现的,所以一定要懂得语言的艺术和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6专业发展能力
在访谈中,受访者认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肩负促进各专科护理专业发展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推动各专科护理工作的发展。同时也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培养自我觉察、自我规划及自我提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将“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病案讨论、角色扮演、PBL、学生讲课、课间见习、教学实习、技能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种媒体配合使用,如PowerPoint、CAI课件、VCD、录像等,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三、实践教学的创新,建立“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
利用模拟医院、教学基地、网络平台建立课堂实践教学、临床见习实习、网络资源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在巩固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大临床专科护理技能操作以及中医护理技能操作的训练。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做到“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护理文化内涵的创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我校始终坚持“用爱心领航,用责任护航”,并将其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尼采曾将教育分为两种:一是生存教育,其目的是追求知识,赢得生存竞争;二是文化教育,其目的是追求人文精神,实现生命意义。护理教育显然属于后者。因此,护理教育的人文定位应该偏重人文知识传播和人文精神养成,而不仅以人文学术的专深为目标。因为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护理教育者真正树立育人理念,转变职业技术教育的工具价值取向,实行品德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何以为生”的技能教育,而且要对其进行“为何而生”的人生理想教育,将“为学”与“为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护理本科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强能力与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质量护理人才为目标。临床实习是护理本科教育的最后环节,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是培养护生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动手能力的第一步。因此,护理本科临床教学工作就尤为重要,对护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提高护理本科临床教学质量,我们进行了临床教学方法的规范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和2011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本科生48人。
1.2方法 从以下几方面规范:
1.2.1教学管理模式 实行四级管理,即在主管院长领导下的科教科-科室护士长--科室教学组长--科室带教老师逐级管理、负责的管理模式。此方法,一方面加强了对临床教学工作的督查,另一方面有利于及时有效的上传下达,保证了护生的学习、工作顺利。
1.2.2临床带教模式 由科室高资历、护师以上职称的优秀护理人员带教,传授本科室的理论知识、临床各项操作技术、各项基础护理工作、本专业前沿发展动态,加强综合素质教育,达到三个层次要求:
1.2.2.1基础实践层次 "三基"、"三严"为基本要求,以培养护生热爱护理专业、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解决问题能力为主。
1.2.2.2专业综合实践层次 以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科研能力为主。
1.2.2.3社会实践层次 以培养护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为主。
1.2.3 临床实习方式
1.2.3.1实习方法 根据实习分组在临床各科室进行轮转,每个科室2~4w,实行"一带一"的带教方式,期间必须参加科室小讲课、护理查房、科研论文、全院业务讲课等,出科前进行科室的理论、操作考试,分数计入实习手册,带教老师填写实习鉴定及有关记录。
1.2.3.2实习结束时,由院领导及护理专家组成的考核组对本届护理本科生进行严格的理论及操作考试,择优录取优秀学生留本院或推荐在其他医院工作。
1.2.4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学科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不但具有普通教学能力的共性,更有着自身学科教学能力的特殊性,是影响护理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临床实习期间,学生是通过观察老师的工作行为,最初理解和建立对护理工作的概念 。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带教老师必须进行严格筛选,每年1次,时间2w。从工作年限、学历、基础理论、操作技能、沟通组织能力、教学经验、科研素质、思想品德等方面综合考评,选出优秀的带教老师,进行规范化培训,以提高带教质量。
1.2.5护生岗前规范化培训 护理本科生普遍认为自己从事护理职业"大材小用",专业思想不牢固,因此,就必须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时间是2w。培训内容:
1.2.5.1素质教育 进行职业形象、职业道德、护士职业礼仪和行为规范、人文科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宣扬"南丁格尔"精神,使护生明确护理是科学、艺术与爱心的结合,并在工作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1.2.5.2业务技术 医院简介、相关的规章制度、院感知识、围手术期的护理、危重患者的护理、整体护理、护理文书的书写以及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等,为护生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1.2.6护生就业指导 随着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护理人才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新护士时,要求其具备的条件就更高,因此,护生就业指导是很重要的,为毕业生就业做好指导和服务,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2.6.1护理本科生就业前培训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注重心理素质、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1.2.6.2指导护生上岗证考试:提高专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1.2.6.3建立信息网站 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能力状况信息库和用人单位信息库,以提高就业推荐的准确性。
1.2.6.4定期与各大医院沟通:了解进人情况,为护生收集就业信息,联系就业渠道,推荐就业岗位。
1.2.6.5组织召开就业招聘会、报告会、护理人才交流会:为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创造"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公平竞争机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结果
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提高护生综合素质,提高了本科护生实习效果。随访,48名实习生毕业后,47人在全国各三甲医院就业,1人在二甲医院护理部直接任职,使护理本科生在三甲医院就业率达97.9%,就业率是100%。
3结论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必经途径。临床护理实习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向社会输送的护理人才的质量[2]。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对培养适合当今护理模式和时展需要的合格的、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起到关键的作用[3]。只有规范临床带教模式与方法,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护生实习效果、提高护生综合素质,为就业做好指导和服务,才能使本科护生达到学以致用,成为适应新世纪发展所需要的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