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52: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旅游景区管理体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平时更注重了生活质量的提高,提升自己的见识以及看看这个世界的发展,旅游业也随着人们思想改变而悄然发生着重大的改革,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人们来当地的根本来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个景区也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好的经营旅游景区也是为旅游创收起着很好的作用。
1.旅游景区招收实习生入职的意义
1.1降低景区的人力成本
旅游提高经济的发展,而现在的国内景区旅游存在的问题也相当的明显,不能带动旅游景区后期的发展,对于一个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景区而言,使用实习生无疑是降低景区人力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实习生顾名思义就是在景区体验自己专业的生活和自己的工作环境以及模式,这样对于现代社会以看重经验为标准的工作模式,实习生只需要提供少部分的生活补贴,在薪酬方面实习生也只是正式员工工资的一半左右,即使是在景区鼓励优秀实习生的薪资也往往比正式员工低。而且实习生都是各个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出身,经过专业系统的教育,他们拥有服务意识和文化素质都是很高的,在学校的时候他们都是学习过很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平时也会强调服务和团队合作,年期活力学习能力强是他们的优势,并且总体的素质也相对很高,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就能很快的适应当前的岗位。这样就会使景区减少相对可观的培训费用,在景区和一些高校建立稳定的人力来源,也降低了景区的招聘成本。这样既可以提高整个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和素质,也能为景区的后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同时也为还没有出校的学生提供了实习的场所更快的适应工作提供了场所,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1.2平衡景区淡旺季人力流动的差异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分淡季旺季的行业,不是每个时候都需要大量的人员来工作,只有在旺季的时候才会出现缺乏人员的时候,而现在的旅游景区也有这样的情况,现在的大部分景区都会出现在淡季部分工作人员闲置和旺季人员紧张的情况,而为此很多的景区都会为这样的事情进行大量的人员招聘,浪费了很多的人力资源成本到这上面,而旺季大量招收人员的同时就不能保证人员的工作质量,不利于景区的发展和建设。目前在国家教育局和高校的支持下,正在实行旺进淡出的工学模式,这样既不耽误学业也能缓解景区人力的输出压力,为此创造了灵活的经验模式,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1.3双重管理和人才储备改革下的优势
进入景区的实习生,在接受景区管理的同时也在接受学校的管理,实习生所在的高校会成立专门管理的学生办公室,专门负责学生的管理,并且会让专门的老师负责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并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的心理和安全的问题,这样就减低了景区对学生的管理,并且为学生提供了相对的安全协议。旅游人才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随着各大景区的竞争越来越大,人才的流失速度也很快,加强人才储备是对人员更好的管理,各大高校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来说年轻发展潜力大,是各大景区争夺的重点对象,在实习生进入景区实习的同时就会在培养他们对景区的认同,这样会使他们出来工作时想到这个景区,会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并且在优秀的学生中会提前签订聘用合同,把这些学生纳入自己的人才储备计划[1]。
2.旅游景区在实习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培训力度不够
景区在招收实习生,为景区的发展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很多的景区对实习生的重视度不高,认为只是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岗位,降低景区的人员流动和人才成本,对实习生进行简单的培训后就让其上岗。很多的时候都忽略了对景区文化的教育,不重视实习生的精神和心理辅导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导致实习生对景区缺乏正确的认识,就更谈不上认同景区的发展了。
2.2激励措施的缺乏
现在景区对于实习生的管理都是大同小异的管理,让实习生对于工作做的好和坏还是多做少都是一个样子,没有激励手段,这样就不能提高实习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对于优秀实习生的工作没有给与一个肯定,没有提供优秀学生更好的发展机会,这些行为都严重的打击了实习生的信心和对工作的积极性。
2.3后勤保障不利
景区对实习生的后勤管理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的时候都只是在景区的附近提供一个宿舍,这样的宿舍会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有很多的宿舍都是简陋的,很多的建设都存在消防和日常安保的隐患,而且居住的人群相对复杂,交通和环境都存在不定程度的问题[2]。
3.旅游景区进一步提高实习生管理对策
3.1思想上的重视
景区要先一步的确定人才储备计划,在对待实习生这一方面,加强岗前的培训力度注重景区的文化教育,让他们把景区当做是自己的另外一个加,让他们了解景区的历史文化和景区的特色。这样让实习生在工作时会从景区的利益出发,精心的解决每一个遇到的问题,前期要让实习生更加巩固自己的技能知识,并且让他们适应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在工作过程中要教他们更好地为人出事,注重实习生的职业素能和职业意识,全面提高实习生的就业能力。
3.2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学校的密切联系
对待实习生要像对待正式员工一样,让他们没有觉得有什么差别,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包括考勤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生活制度,加强景区和学校的联系,获得学生所在高校的支持,并且通过学校成立专门管理的办公室,并对学生的联系和日常进行更好的管理。这样的双重管理下对实习生有很好的保障,完整的工作湿度不仅可以约束实习生的行为,也能有利于实习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3情感管理的实行
在实习生中存在年龄较小和社会经验较少的情况,很多方面都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孩子,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和在外面工作很久员工有一定的区别,所以景区的管理上要更关心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上要鼓励实习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利用怀柔的政策,留给他们更好的改正机会。
3.5强化激励措施和后勤管理
作为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实习生是很重要的人力来源,虽然在工作上与老员工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景区管理的同时也可以实施一些激励的措施,这样会提高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和竞争力。并且在景区中对于表现较好的优秀学生给与一定的薪资奖励这样对实习生的工作是一种很大的鼓励。实习生在景区的工作过程要保障好学生的后勤拿权,首先要在宿舍上对其有所改观,加强宿舍的安全管理和用电用水的安全布局,并且定时去检查宿舍的安全情况,在提供住宿的同时要考虑到居住的环境和交通的问题,这样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会更加得到实习生的肯定,为景区人才储备有很大的帮助[3]。
4.结语
综上所述,很多的国人都会选择外国消费和旅游,这是目前在我国旅游景区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的员工都是当地的土生土长的人,文化的程度层次偏低,经营的意识相当的薄弱,不懂注重服务的质量,缺乏发展的空间,景区内存在淡季和旺季人员大量失衡的问题,这样会使得旅游业存在很多的问题,最终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只有拥有着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经过专业的系统化的教育人员(高校旅游业管理专业实习生)才能使整个旅游景区变得不一样,会更加的注重服务和管理,从而带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曹培培.旅游景区提高实习生管理水平初探--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49-51.
[2]孟明浩,俞益武,顾晓艳,李天佑,章志攀.旅游景区环境解说系统设计方法及个案探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05:572-576.
[3]叶新才,黄远水.旅游景区生产实习管理研究--以华侨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5,S1:154-157.
当前随着泛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其对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根据泛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培养出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广西,以泛北部湾的国际视野审视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特征,在这种国际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把握形势,探索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该区域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一、制定科学的国际化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计划是教育部门培养学生的总体方案,它包括培养目标、学制、课程安排、考核方式、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及毕业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泛北部湾区域高校要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际化合作人才培养计划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途径。其中,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中又以培养目标的制定和课程的安排最为关键。就培养目标的制定而言,该区域高校应明确自身特色与办学优势条件,科学选择合作伙伴及合作方式,并根据相关政策、市场需求和学生自身条件与意愿,将旅游管理按照专业方向细分,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就课程安排方面而言,一方面,泛北部湾区域高校可依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与国际关系和区域合作领域相关的公共基础课,以国际关系学、跨文化交际、东盟客源国研究等有关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优化课程结构的手段,适当调整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安排,突出创新性、时效性和国际性。另一方面,在旅游业的国际化竞争中,语言是基础,该区域各级政府部门也应鼓励当地高校适当增加双语教学比重,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优势,提高旅游服务和交流能力。
二、增加资金投入,拓展国际化合作的层次及范围
充足的资金是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合作的基础。为加快泛北部湾的旅游合作,培养出大规模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当地政府应该主动增加投资力度,引导高校多渠道筹款,从政策高度上降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合作人才培养的门槛。而泛北部湾区域高校则应激活自身的产业性,走产学结合的道路,从而降低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的准入门槛,资助参与国际化合作的学生,吸引更多学生就读;此外,该区域高校还应增加建设资金的投入,改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环境,完善国际化合作基础设施,多渠道实现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国际化的师资队伍能够促进学术的交流、互补、碰撞与融合,通过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方式推陈出新,产生学术研究上的新增长点,进而形成教学与学术上的良性循环和优势互补。泛北部湾区域旅游高等学校要走国际化合作培养之路,构建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该区域旅游高等学校要采取“请进来”策略,在充分考虑其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最优方式引进国外旅游学科专家及高水平人才,从而加强该区域教师队伍结构的国际化。另一方面,泛北部湾区域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化也应采取“走出去”战略,与东盟各国高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和互访活动。首先,当地旅游高校要加强对本校教师国际化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以提高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其次,该区域高校应给本校教师提供更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与国外高校进行科研合作的机会,提升教师科研学术水平;第三,泛北部湾区域旅游高校要加强与国外一流大学的合作,尽可能多的为本校教师提供外出考察访问及公费留学名额,派遣本校教师出国学习、深造,使其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国际化合作的大环境中,增强其国际化教学能力。
四、构建国际化合作人才培养评价与反馈机制
关键词:公共资源 旅游产品 供给企业 生态化管理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产业链中的中心环节。旅游景区在响应党的要求的前提下,要想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对其旅游产品供给企业进行生态化管理。旅游企业生态化管理的核心是使景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系统工程。
相关概念阐释
公共资源类旅游产品是指由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所提供的专供旅游者消费的旅游产品。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是指以自然景观和文物景观等公共资源为依托的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和文物景观类旅游景区,不包括主题公园、人造景点等主题景区。这些旅游景区具有经营垄断性、目标多重性、资源不可再生性等共同特性,是旅游景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旅游产品的主要载体。在当前“生态热”的背景下,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长期困扰着产业界与学术界,因此,本文主要以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中的前者即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文中的公共资源类旅游产品主要是针对由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所提供的专供旅游者消费的生态旅游产品。公共资源类旅游产品供给企业是指以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为主体,围绕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方面的需求而提品与服务的企业,具体包括:旅游景区、旅游餐馆、酒店、旅游车船公司、旅行社、旅游商品销售机构等众多类型。生态化管理是综合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学和伦理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全方位管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力图平衡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组织管理内容
对于公共资源类旅游产品供给企业中的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在发展旅游的初期主要由当地旅游主管部门与该景区的政府主管部门(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归属部门多达9个,有建设、林业、环保、国土资源、海洋、交通、水利、旅游和科学院系统等)对其规划项目、建设程序进行审批、监控,使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到旅游开发建设完成后,进入经营期,在上述部门的主导下,主要通过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景区管理局或委员会对其旅游经营企业进行协调管理。本文主要以旅游经营期内的旅游产品供给企业为主进行研究。
基于生态思维,可把众多旅游产品供给企业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是利益相关企业构成的集群,既包括供应商、消费者、市场中介机构等垂直关系,也包括旅游企业与竞争对手、其它产业部门、利益相关者等水平关系。各企业之间可以按照食物链的关系加以管理,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以及中介服务机构根据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而连接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利益协调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旅游产业集群的生存和发展。
在公共资源类旅游产品供给企业的组织管理中,作为旅游管理的核心载体――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它同时扮演供应商、中间商、消费者多种角色,其它旅游企业以它为中心,围绕其开展业务活动。旅行社在旅游供给企业中主要作为中间商存在;旅游餐馆与酒店作为提供食、宿的旅游企业,会直接受到来自供应商旅游社以及旅游景区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影响;旅游车船公司与旅游纪念品销售商会直接受到旅游景区游客数量的制约。各旅游产品供给企业之间关系复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因此,必须用系统观念进行管理。
基于生态化管理理念,对于公共资源类旅游产品供给企业的组织管理应着重突出下列几个方面:
(一)重视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
目前,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要求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上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重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高品质、低成本,即时响应顾客的需求是其核心思想。
因此,可把公共资源类旅游产品供给企业看成是一个旅游企业系统,一个旅游服务供应链,尝试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进行管理。在自然景观类旅游产品供给企业这一旅游服务供应链内,采取以旅游经营者(旅游景区管理部门下属的旅行社,这个旅行社属于该旅游景区管理局或委员会下属的一个旅游经营企业)为核心,各相关供给企业为节点服务于旅游者的模式。现有研究成果表明,为了解决旅游产品各供给企业之间的协调和集成问题,增加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稳定性,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系统优化,提高效率,应完善协调和激励约束机制,构建一个可实现信息共享的旅游信息系统。
(二)培育生态文化并创建绿色企业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各级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应该把培育景区内旅游企业生态文化作为实施生态化管理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生态环保理念,以生态意识贯穿于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旅游景区处于旅游产品供给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因此,应率先大力通过游客中心的建设、旅游资源和项目的开发、景区导游员的培训指导、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活动的开展等向世人展示生态文化和环保理念。进而通过培育其他旅游供给企业的生态文化,共同创建绿色企业。
(三)提高信息化水平并创建学习型组织
我们可以考虑在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使用企业生态管理系统。企业生态管理系统是我国供应商独创的、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搜索技术,集合企业生态理论和政府优势资源打造的以帮助企业构建健康的可持续性的内增长机制为目标的第二代电子商务平台和管理工具。此外,结合新经济时代的要求,使用新的管理理论,把旅游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实施生态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并实施环境管理体系
根据华夏认证中心与挪威船级社合作编制的《中国旅游行业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公共资源类旅游产品所有的供给企业均应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进行环境管理体系(EMS)的策划、建立、实施,并予以保持和改进,最终进行认证。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是一项费时的工作,通常需要一、二年的时间,将占用全部人力资源的3.5%,因此,要想成功必须由企业最高管理层参与决策并承诺。在项目实施阶段,旅游景区的最高管理层应积极参加项目管理委员会,授权计划的实施并跟踪项目的结果。
此外,公共资源类旅游产品所有的供给企业可以考虑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寻求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相结合的最佳方式。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应结合自身的特点,率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进行双认证。
(二)推行资源有价使用机制
推行资源有价使用机制的目的在于树立旅游企业从环境保护中获益的机制,以利益驱动旅游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从而带动整个旅游产业环保水平的提高。具体到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政府主管部门应对其旅游产品供给企业收取资源使用费,即通过对旅游企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等外部不经济行为征收一定的费用,从而使外部成本内部化,以限制企业低效率利用资源的行为。费率的制订要体现公平效率与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各个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不同制订不同的费率。
(三)发展循环经济
对资源与环境依赖性较强的自然景观类旅游产品供给企业更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生态经营理念融入企业经营活动中,增加经营管理的生态内涵,发展循环经济,追求企业的生态效应,以此提高企业的生态竞争力。生态化管理的效果应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管理主体生态化、管理效果生态化、生产经营生态化、营销手段生态化、品牌生态化。
此外,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还应努力寻找与营造生态美,重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对旅游者进行环境教育,注重培养其生态环境意识。
参考文献:
1.李亚兵等.公共资源型旅游景区行政管理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8(35)
大连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于居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10℃,年降雨量700毫米左右,无霜期6个月。
大连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不仅有丰富的中国近代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还有许多风景奇秀的自然旅游资源。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大连的新兴产业,2013年接待国内游客523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接待海外游客119万人次,下降7.6%。旅游总收入900.8亿元,增长17.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850.4亿元,增长19.6%;旅游外汇收入8.13亿美元,下降8.2%。截至2013年年末,全市拥有旅游宾馆(饭店)253家,比上年增加11家,其中星级宾馆(饭店)163家;旅行社398家,其中出境旅行社41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45个,增加1个,其中5A 级2个,4A 级12个。
它的主要风景区有: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在大连南部海滨的中部。占地面积118万平方米,被国家旅游局首批评为AAAAA级景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
金石滩度假区位于辽东半岛黄海之滨,距大连市中心50公里。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旅游度假区。200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通过了ISO9001和ISO14001国际质量与环境体系认证。2005年9月19日,被评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休闲旅游是当下颇受欢迎一种旅游形式,它以当地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以基本的旅游设备为条件,并配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休闲服务项目,人们离开常驻地而游乐、观光、休息的活动。从目前旅游市场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旅游竞争已经进入了品牌化竞争阶段,众多国内旅游景区的管理者都能够持有类似观点,那就是旅游景区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景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形象。因此,需要加强对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景区的品牌度和美誉度。加强品牌建设能够为景区带来更多更好的市场认可和经济效益,是当下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根据我国目前消费者水平来看,旅游景区在休闲旅游与其他旅游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但是这并不代表不需要对景区进行品牌建设,相反却需要景区管理者不断更新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品牌意识,在自身建设和发展中不断对照市场查找问题,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景区的品牌建设。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都拥有自己的休闲旅游项目,但这些休闲旅游项目大多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像是一个个街头门市部一样,来一个顾客就接一个顾客,没有考虑过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以及发展规划的拟定。想要把休闲旅游做成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真正为国民经济增长出力的产业,就需要从源头抓起,进行品牌建设的相关策划。
一、目前我国休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品牌建设问题
(1)对生态资源维护力度不够。如何把握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平衡是休闲旅游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只有休闲旅游景区向游客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才能让游客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获得身心的净化与放松,逐渐培养起游客的忠诚系数。假如休闲旅游景区只注重娱乐设施的建设开发,不对生态环境进行维护,那么将使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失去持续性。目前我国许多休闲旅游景区都在原有生态资源基础上建设了现代化的娱乐设施,但是在豪华舒适的休闲环境背后却没有完善的废弃物处理系统与之相匹配,存在诸多卫生和安全隐患。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资源维护不够不仅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还会给休闲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严重障碍。(2)对旅游设施完善力度不够。旅游业的配套设置一般包括“吃住行游娱购”等六大项目,只有这几个基本要素都达到接待游客的水准才能营造出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同时,这六大项目与游客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给游客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品牌形象的代表。假如景区在这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方面做得不好,那将对景区的整体印象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在黔东南的休闲旅游场所,本身具备优越的自然资源及人文条件,但是由于是新开发建成的景区,所以在交通以及购物等项目上欠缺专业支撑,欠缺有特色,有品位,高质量的旅游纪念品,影响了游客的游览及购物,不利于整个景区的品牌体现。只会让游客觉得那里是临时搭建的村庄,不具备接待能力。(3)对旅游服务提升不够。对于休闲旅游来说,一个景区的服务就像血液一样能够渗透到景区的各个细枝末节。不管是餐饮还是娱乐或者购物都是体现景区服务水平的窗口。因此,在完善景区基础设施的同时,需要着重提升服务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服务质量上不去其实就是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我国一些休闲旅游景区,基本上都是家族经营模式,从业人员大多来自当地农民,他们服务意识差,小农意识强,很难能够真正掌握景区要求的服务理念。另外,景区中高层管理人员管理效率的缺失,也是造成整个景区服务提升速度慢的原因。
二、休闲旅游的品牌建设
(1)注重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和其他商品一样,休闲旅游开展品牌建设是以良好的基本设施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的,也可以说,日常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维护就是品牌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应该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生态环境之间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保证基础设施建设不会与生态环境产生冲突。首先政府及景区管理方应该加大对游客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环保、节能、低碳消费模式,逐渐提升消费者的环保理念,同时还能够树立景区的绿色品牌形象。在这个基础上,加强景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在充分保护原生态地貌、景色基础上加大对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同时还要完善景区内的卫生环保系统,增加引导性标识,使游客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既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又得到了身心素养的提升。也只有做好了品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才能促进景区品牌建设与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2)注重提升服务品质与树立景区人文氛围相结合。休闲旅游品牌的发展不仅要达到休闲娱乐的“硬件”建设,还要提升旅游景区的“软件”品质,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贴心享受。而休闲娱乐景区的“软件”质量不仅要体现在服务上,还要体现在人文氛围上。首先,景区要做的就是要树立工作人员以及当地村民的服务理念,以真诚的服务态度来呈现当地的人文风情。随着央视新闻对香格里拉等旅游景区强制消费的曝光,纯朴丰厚的农家情怀成为人们追求的服务标准,而在商业化日渐浓厚的各个休闲旅游景区中,浓厚的乡土气息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环境。因此,景区管理人员不仅要对服务质量提升要求,更要及时更新服务观念,以敏感的市场触角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纠正提升。其次是可以定期在景区内开展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基本的服务常识,还应该涵盖富有内涵的当地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景区内形成良好人文氛围。最后,景区管理人员及开发商应该不断发掘属于本地的人文知识及文化背景,以此为突破口不断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将属于景区的休闲旅游窗口擦亮,才能在不断发掘新产品的同时,将景区品牌做大做深。(3)注重完善管理体系与创新品牌营销模式相结合。完善的管理系统是景区展开品牌建设,创新营销模式的基础,所以在真正开展品牌建设活动之前,应该对景区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规范,在完善的管理体系下,才能对景区的品牌营销方向以及营销方法有准确的定位,促进景区知名度及美誉度的全面提升。具体品牌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种营销模式中开展。比如绿色营销,景区在开展接待服务时时刻坚持绿色环保的服务理念,无形中就将自身绿色环保低碳经营的形象树立在游客心中,这样就能够逐渐树立起绿色健康的品牌形象。同时,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应该将绿色产品、绿色营销、节约式消费建立在一个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营销服务体系中,使游客从服务意识,到旅游纪念品,再到日常休闲活动中都能深刻理解景区品牌的重大意义。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整合营销的方式来塑造景区品牌。景区应该在完善的管理系统中,引进整合营销的理念,从公共活动、节日、各种媒体的广告、口碑传播、数字化营销等角度入手,为游客传递一种自然清新的景区印象。还可以通过统筹景区营销资源的方式,对品牌化较强资源进行统一策划,使潜在游客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不断获取景区信息,形成品牌诉求完整的体系,增强景区品牌知名度。
此外,我国休闲旅游景区应该正视互联网对于景区品牌建设的巨大作用,寻找合适的营销方式,大胆利用事件营销、“饥饿营销”等互联网营销模式,为景区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品牌建设策略。
参 考 文 献
[1]王敏.浅谈黄金周的调整对休闲旅游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9)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s based on the tourism environment.It is a great issue for the people to Construct and maintain the good tourism environment.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es integrations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luster already become the urban competition to the region strategy reforming point of application.This paper travels the question which in view of the Shandong Peninsula Urban Cluster traveling integration developing process in the environment appears,travel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a take the world advanced region and the present ag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dvanced ideas as the instruction,through to the Shandong Peninsula Urban Cluster special traveling environments thorough analysis,constructs suits the peninsula urban cluster the travel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and proposed that applies this systems sugges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then to realize the peninsula urban cluster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have certain guiding sense.
Keywords:Shandong Peninsula Urban ClusterTourism environmentTourism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
当今世界,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冲击下,区域经济作为参与全球竞争的主体地位的发展趋势已经凸现出来,城市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山东半岛城市群正是在这一国际潮流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也随着半岛城市群的发展迅速崛起。但是,伴随半岛城市群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压力也逐渐增大,破坏旅游环境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管理体系(TMES)迫在眉睫。
1.相关概念辨析
1.1环境与旅游环境。环境(environment)是一个综合的、广泛的概念,一般理解为特定区域内各种因素的综合及其相互关系。旅游环境(tourism environment)是一切使旅游活动得以存在和进行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分为旅游社会环境、旅游生态环境、旅游经济环境、旅游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环境。旅游环境的持续健康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标之一。本文仅讨论旅游生态环境,主要指山东半岛城市群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及其赋存基底。
1.2环境管理与旅游环境管理。环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是以实现生态可持续为根本目标,研究政府及有关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运用一切手段调控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关系,保证生产、生活、生态3个目标协同实现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规律的科学。旅游环境管理(tourism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是以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经济、法律、以及教育和行政的手段,对一切可能损害旅游环境的行为和活动施加影响,协调旅游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旅游业的发展既满足游客的需求,又保护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1.3旅游环境管理体系。旅游环境管理体系(tourism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简称TEMS)是指以可持续旅游发展理念和当代环境管理的先进思想为指导,围绕对旅游区域内各种环境因素的管理,由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各种管理要素组成的综合的系统,它是旅游区整个管理体系的主体。
区域旅游环境管理体系,是区域旅游综合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区域旅游环境保护方针、目标或政策,而需要的组织机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其目的是通过规范和加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旅游环境管理工作,持续改善区域旅游环境质量,促使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进而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概况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2.1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山东半岛城市群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城市群之一,是中国最接近日、韩两个亚洲发达国家的地区,辖济南、青岛、淄博、威海、烟台、潍坊、日照和东营8个城市,总面积7.3万km2,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区域地面海拔大部分在300米以下,三面环海,岸线曲折,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平原、滩涂和洼地,黄河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温度11℃~14℃,年降水量650~850mm;水系发源于中部山地,南北分流,独流入海,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地带性土壤为典型棕色森林土(俗称山东棕壤),天然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山东半岛城市群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实力较强。山东省2007年推出“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从过去东、中、西横向发展转到侧重北、中、南纵向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处于经济基础雄厚的“一体”,显示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2旅游业发展现状。
2.2.1旅游资源密集。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山东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全省旅游景区和资源点中,70%以上分布在这里,堪称国内最佳旅游观光度假目的地。该区拥有3000多公里海岸线和长岛等299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占全省总数的87.5%。山岳类旅游资源数量众多,总量占山东省的一半;海滨风光旖旎,港湾海衅连绵,浴场沙细坡缓,岛屿礁石奇美,碧海浩瀚多姿,景点星罗棋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存了众多的遗址遗迹,有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在这里留下了履痕、成就和影响;民风民俗资源极其丰富,且富有特色,民间节会数量多。
省会济南,百泉汇集,以“泉城”美誉蜚声海内外;青岛被誉为“黄海明珠”,其海岸风光独具魅力,崂山为道教胜地,古迹众多;烟台的芝罘岛、长岛、养马岛,“人间仙境”蓬莱阁,“海滨花园”威海的刘公岛、成山头,日照山海天风景区是理想的旅游、疗养、度假胜地;“世界风筝都”潍坊民俗风情丰富多彩;淄博的蒲松龄故居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以古老齐文化著称的齐国都城临淄,已逐步成为韩日游客旅游的新热点;东营黄河三角洲和入海口湿地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以入海口湿地为主体的国家自然保护区。
2.2.2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山东半岛城市群的8座城市,基础设施完备,文化、历史、地理和区位、经济结构等各具特色,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旅游特色。半岛城市群区域交通便捷,已形成铁路、公路、海运、空运相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京沪铁路纵贯南北,胶济铁路横跨东西,使国内外旅游者便于到山东旅游。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全方位的交通网络为开发半岛城市群的城市旅游、商贸旅游、会展旅游、度假旅游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据统计,2007年半岛城市群8市的国内旅游游客接待量达12890万人次,占全省的63.41%;旅游总收入为926.75亿元、占全省的71.53%。
2.2.3区域旅游环境问题。
2.2.3.1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压力较大。山东半岛城市群横跨鲁东丘陵、鲁中山地和鲁北滨海黄河三角洲,发达的经济也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给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较大压力。由于半岛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区内径流季节变化大且流域狭小,水资源利用条件差,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35.36×108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扩张;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生态承载力不足。
2.2.3.2旅游资源自然衰败速度加快。无论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其变化,使之受到破坏。山东半岛城市群部分景区旅游游客数量增加迅速,超出了区域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加速了自然衰败的进程。
2.2.3.3旅游量众多,旅游区环境受污染严重。随着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客源市场的不断扩大,人们旅游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也越来越广,旅游活动和旅游产业对半岛地区旅游环境的水、空气、土壤以及生物多样性所带来的影响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旅游垃圾的产生和非有效处理引起了旅游景观破坏,旅游资源价值降低。
2.2.3.4部分旅游景区粗放式开发和管理,自然景观遭破坏。部分旅游景区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盲目地进行粗放式的开发。重开发、轻保护,造成了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自然景观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3.旅游环境管理体系(TEMS)的构建
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管理体系(TEMS)的构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系统解决区域旅游环境问题的要求,也是提高区域旅游经济效益的要求。根据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多部门参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持续改进等原则,初步建立起了山东半岛城市群TEMS的框架:
3.1环境政策和环境立法管理。法规建设和立法管理,是旅游开发及其环境保护的根本依据所在。构建山东半岛城市群TEMS,首先要确定环境政策,并建立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以便对要管理的所有活动做出判断。环境政策确定所希望的环境表现水平[8]和开展旅游活动后旅游环境的表现状态。它可以有旅游项目开发与经营对有效的环境管理的各种承诺;这就要求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旅游资源与环境管理制度,在约束经营者管理行为的同时,也为其确立相应的环境政策树立标杆。
3.2完善的旅游环境评价系统。对旅游区进行旅游环境评价是明确其旅游环境管理现状的一种手段。通过专家组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区域的环境问题、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环境行为及有关管理活动的综合调查、监测、分析,将结果形成文件并进行信息交流以确定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管理的现状,并以此作为构建山东半岛城市群TEMS的基础。
3.3健全的组织机构。要确保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管理体系的健康运行,还要提供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并确定实施该旅游环境管理体系的明确责任与权限。各工作部门要及时进行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并形成相应文件,做好文件管理工作;同时,旅游区要有整套运行控制、应急响应的程序,由各部门负责监管与控制。另外,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全员培训,共同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能力,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人员要进行专门能力培训,如污水处理工、环境审核员、生态旅游导游和文物保护人员等。
3.4合理的旅游环境管理计划。首先组织有关人员对区域旅游环境进行初始环境评审,然后根据评审结果,制定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并根据这一系列决策做出有效的环境规划。旅游环境规划是为达到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目标而做出的一系列严密的工作计划,以及全面的、长远的发展纲要。它是应用各种科技信息,在预测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即初审结果)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所做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
3.5监督和反馈。监督和反馈是实现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健康持续发展的调控与保障措施,但在理论与实践上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监督是对TEMS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反馈。根据所得出的结果,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以“旅游发展协调程度”为核心的TEMS系统控制优化模型,其基本涵义为:旅游的发展不断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因此需不断地将这些新的信息和数据库已有的信息进行对比与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加以修正,从而使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能朝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演化。
4.保障措施与对策
4.1健全区域旅游法律体系,旅游环境管理系统运行法制化。完善区域旅游环境立法管理,健全旅游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TEMS的实质,是旅游资源及其环境得以保护的强有力保证。要针对半岛城市群整个区域特有的旅游环境问题,制定出健全、完善、切实可行的法规政策,政府可以出台诸如《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管理条例》条款,强化半岛城市群TEMS的基础体制,保障半岛城市群TEMS的构建有更完善的法律支撑。
4.2加强区域旅游科学研究,旅游环境保护和管理科学化。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采取综合治理和区域治理技术,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计算每个旅游区的合理的环境容量值,在一景区接纳量可能超过其合理容量值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疏导,将游客分流至其它未饱和景区,促进整个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管理者要充分借助工程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对半岛城市群旅游区进行科学地旅游环境管理。
4.3整合管理组织,区域旅游业发展决策综合化。城市群内部不同个体之间,不同或相同等级的地域单元之间由于行政区划、经济利益、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等因素存在着多种层次的矛盾;另外,由于城市群是一个多种发展成分,多个地域单元组成的城市—区域综合体,内部的旅游基础设施很难有组织的发挥整体效应,因此,基础设施不能共享,往往造成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的障碍。整合区域环境管理组织,就是要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促进旅游要素的聚集和重组,把各市的分散优势,整合为半岛整体的竞争优势。
4.4普及环保知识,全社会参与旅游环境保护的主动化。半岛城市群区域旅游组织与管理部门要树立风险意识,采用一切必要的宣传和教育手段,通过学校、报纸、电视、电台等,大力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提高旅游者素质。杜绝破坏、践踏旅游资源等不文明的旅游行为,自觉保护旅游景区及区域生态环境。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管理不只是管理者的任务,也不只是当地居民的任务,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有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使他们愿意接受管理和参与管理。
参考文献
[1]邹统钎.中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8
[2]何桂梅等.新编旅游环境学(第一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3]周一星、杨焕彩.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第一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刘光海、刘佳、王蕾,万荣.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
[5]刘成玉.对创新我国环境管理手段的若干思考[J].生态经济,2006,06
[6]张玉军.浅析我国的区域环境管理体制[J].环境保护,2007,09
1. 引言
近年来,学术界一直在呼吁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理念相结合,促进资源的保护与循环利用。目前,循环经济正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旅游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最佳模式。
2. 循环经济的认识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旅游活动的进行有必要利用循环经济的原则指导各种旅游活动的进行,在旅游活动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应尽量减少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系统地进行合理的资源规划,并有效考虑旅游资源以及环境的自我修复功能和各种资源及环境的资源化转化问题,从而促进旅游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应该利用智力资源产生的科技水平和旅游活动所带来的资金以对废弃旅游物品和环境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开发,产生新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在旅游业的各个方面已经开始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其基本思想也正符合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改变旅游业“重开发、轻保护,重经营、轻管理”的传统模式,通过预防代替末端治理,强调各个环节全方位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是在循环经济理论下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3. 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桂林拥有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其旅游业发展奠定了丰富和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桂林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二次发展期后,桂林市旅游资源环境污染和破坏程度日益严重,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1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
桂林市的各级党委、政府都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多种效益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加大了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投入,但是部分县仍缺乏旅游总体规划的指导,对县域范围内的河流、洞穴,一般的水库(湖泊)盲目开发,开发效果令人失望,或一开始就失败,或只有短时间的兴旺就很快进入衰退时期。有的景区在地理上本是一个完整有机体,在规划和管理中却被生硬地分成两部分,缺乏整体的考虑和统一的规划,导致出现旅游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现象。
3.2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不强,存在建设性破坏现象
桂林的旅游资源优势在于风景资源,而桂林风景资源的主题是具有自然美的山水,但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有些景区内建造了一些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人造景点,对原有景观破坏较大,而且很多景区的环境卫生较差,废弃物到处乱丢。另外,有些开发程度较低的景区,由于交通不方便,影响了景区内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迫切心情与落后的基础设施形成的矛盾,已导致村民盲目的修路架桥,破坏了景区的自然景色;同时,由于村庄人口的增加,缺乏景区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村民修建的民居建筑从景观、外形、体量、结构等存在着与传统的建筑风格不协调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统建筑的景观。
3.3旅游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需进一步改善
由于桂林市国民经济建设总量偏低,旅游投资还显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薄弱。部分景区道路交通不畅,可进入性差。对桂林市区及十二县的景区交通情况调查表明:旅游景点交通状况好的占7.7%,状况较好的占15.4%,状况一般的76.9%。多数旅游景区通讯设备匮乏,旅游宣传经费短缺,促销乏力。
4. 循环经济理论下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4.1从企业层面
要求桂林市旅游景区的开发者、旅游饭店的经营者及其它旅游企业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以循环经济的理论来规范自己,将循环经济的“3R原则”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
从旅游企业长远发展来看,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最大化减少旅游资源的使用量,可以尽量减少或避免人类活动造成的对旅游资源的滥用和破坏,对旅游景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的干扰和破坏,从而保证旅游区的生态性和吸引力,同时也不断提高自身发展循环经济的能力。
旅游景区方面,旅游景区的管理者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降低景区污染物的排放;应考虑旅游景区的生态承受能力,尽量减少景区的生态成本投入;有针对性地编制旅游解说系统,加强游客对景区旅游资源的认识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引导规范游客和工作人员的行为符合循环经济模式,通过生态教育使旅游可持续观念深入人心。
4.2从政府层面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绿色管理体系,把绿色GDP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目前桂林衡量旅游发展的指标以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创汇水平、就业率等指标为主,并没有考虑自然界的投入贡献,没有考虑对生态环境的损失多少,从系统角度看这些指标具有片面性。有必要建立一套新的绿色指标评价体系,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等多角度、全方位来衡量桂林的旅游发展。针对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应理顺旅游业管理体制,加大主管机构的执法力度,加强旅游法规的完善,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绿色管理体系,确保旅游市场向旅游资源优化、管理现代化、环保增值方向发展。
4.3从社会层面
重视旅游可持续发展伦理教育,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实现。社会层面要求桂林市政府、旅游管理者、公众共同参与旅游发展,倡导包括抵达桂林的游人、当地居民、旅游经营者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伦理教育,对桂林旅游业各相关利益团体进行环保教育。
通过社会舆论、行政力量、榜样感化和利益约束等手段,确保各利益团体按可持续发展要求,调整自身行为,以营造良好的伦理环境,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实现。桂林市政府还应宏观调控旅游的发展,对公众进行生态教育,在公众中大力倡导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对旅游业发展循环经济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扶持。
参考文献:
嵖岈山风景区海拔786米,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辖嵖岈山主景区、凤鸣谷景区、龙天沟景区、红石崖景区和全国第一个旧址馆,是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十佳山水景区、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会理事单位,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续集的主要外景拍摄基地。
围绕把嵖岈山建成河南省重点单位和全国的知名景区,宋富锦先生于2004年9月正式注册成立了“河南嵖岈山旅游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按照科学规划、精品建设、强力营销、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经过五年多来的积极努力,使风景区的开发经营提升到一个全新水平。景区在全省率先通过了IS09001景区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等“三位一体”认证,新建的观光悬索桥、内环线观光大道、景观式生态山门、多功能生态广场、停车场、大型观光水车群组、环山水系、地质博物馆、西游记砖雕艺术馆、游客服务中心、天磨湖度假村、商业步行街和休闲游憩带等新景观、新设施把嵖岈山点缀的如诗如梦,风采迷人。形成了融观光、探奇、度假、西游文化娱乐和地质科普于一体的原生石景生态旅游示范区。
嵖岈山风景区不仅具有它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而且历史悠久。崦岈山峰奇石怪,九大名洞、九大名棚在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峰山中时隐时现,山中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点缀其间,形成山奇、水美、洞幽的一幅奇特秀丽的风光画卷,是山水景观中的精品、珍品、绝品,享有“华夏盆景”、“天下奇山”、“江北石林”、“伏牛奇观”之美誉。新开发的嵖岈山天磨湖和琵琶湖生态旅游景区四季风光如画:春有桃花迎细雨,夏有杜鹃满山红,秋有野菊迎风雪,冬有松柏傲霜寒。山上众峰峥嵘,奇石突兀,洞壑幽邃,古树参天,层峦叠翠,雄奇壮观,兼有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峨嵋之秀、雁荡之幽:山下流水潺潺、湖光倒影,既有南方青山之灵秀,又有北方峻岭之雄浑。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游此山后亲书“别是洞天”。明代礼部尚书、诗人许瓒曾在此写下了“嵖岈山秀寻仙踪,隐隐云壑十万峰”的著名诗句。当代大书法家李铎也在此留下了“漫道黄山天下奇,嵖岈峭丽世间稀。千重瑰壁嵯峨甚,绝献灵峰看欲迷”的赞美之辞。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110-02
一、旅游景区面临的问题
旅游景区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这对于旅游的资源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因为季节性的影响,就致使了旅游客源随着季节的变动而产生较大的浮动,造成了明显的旅游旺季与旅游淡季的反差,这也是制约着旅游景区快速发展的一个非常艰难的问题,从而也影响了整个旅游行业的收益。旅游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季节性,如今还未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可以应对旅游淡季与旺季景区给游人所提供的不同需求。如果把旅游资源平均分配在每个季度当中,难免会发生旅游资源的闲置与旅游资源的不足,要想让旅游景区快速良好的发展下去,就应该将旅游景区进行弹性管理,来对旅游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
二、旅游景区弹性化管理的详细研究和具体分析
(一)旅游景区弹性管理的基本意义
旅游景区弹性化管理,就是用来解决景区弹性管理的重要指标。对于景区的弹性管理包含的主要内容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具体的分析,从而来开展针对于旅游景区淡季、旺季的合理配置。
1.弹性管理
弹性管理是与刚性管理正好相反的一种管理模式,其也被称之为柔性管理。弹性是指事情具有很强的收缩性质。在早期的组织系统的研究中,认为弹性是一个能够将伤害减少到最低、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找寻对自身的最有利位置、而且还能够在外界的环境变换时能够保全自身,这就是弹性,对此,弹性管理也可以这样来进行实施。弹性管理可以在外界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能够使旅游景区更加好的长期发展下去。但是,就弹性管理而言,在国外的起步比较早,我国国内的弹性管理发展就比较晚,而且发展也相对于国外比较的缓慢。有专家认为:弹性大多数是说事务在遵循其自身的基本准则,保持基本本质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而言,变化的幅度越大,说明这个事物的弹性相对来说是比较强的,但是如果事物的变化幅度较小,则说明其弹性相对来说较小。
将旅游景区当作一个自成式、开放式、系统性的弹性管理系统,在这个弹性系统当中,旅游的顾客、当地的居住人员、旅游行业的经营者以及利益相关人员和相互合作关系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对于旅游景区弹性管理系统的一个简要的概述,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对于旅游景区实行弹性化管理,就要对这个弹性系统当中的所有有利、有害的因素全部考虑到整个弹性系统当中去。弹性管理系统是一个相对于完整的体系,也要综合考虑其实施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
旅游景区系统自身所含有的最重要的就是协调处理事情,处理事情的过程当中应该有较强的弹性,这样一来,怎样对旅游景区进行弹性管理就成为了旅游景区管理的重中之重。研究的弹性管理包括系统内部的弹性管理以及系统整体的弹性管理两个部分。旅游景区要实行弹性化管理,主要是由于自身还有其外部旅游顾客的弹性需求。
弹性管理是一个企业主动去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制造变化,运用这些变化来将自身的利于提高,利用这些的变化使其在外部环境竞争中也能够使自身良好的发展下去。提倡改革旅游企业内部的机构,逐渐的坚守管理的层次,也要缩减内部的中间环节,逐渐地降低企业的管理重心,使旅游企业在管理方面更加的具体和灵活。
2.对于弹性需求的详细分析
旅游景区的弹性需求最主要的是指游客的需求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上具有很强的弹性,在环境变化的影响下所发生的需求量增多或者减少就是其伸缩性的变化。然而,游客的需求也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动的影响下发生的相对于平常有扩大或者是收缩。对于旅游来讲,其自身就是一个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见识的户外运动,不是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当大众的生活质量到达一个层次的时候,旅游就会更加的受到大众的重视,旅游的产品才可能被消费者所购买。现如今,旅游景点的门票、交通费用、住宿费用等价格的不断攀升,尤其是最近这几年,随着通货膨胀,所有物品的价格都在迅速的增长,游客可以依据自己家庭的经济水平来确定是否参与旅游或者购买旅游的相关产品。在价格上虽然是个问题,但是最不容易解决而且非常容易影响旅游行业发展的就是季节性问题。在当今大众旅游的年代,严重影响旅游行业的弹性需求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季节等外在因素的作用,对于外在的这种环境的变化,旅游景区也应该伴随着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来调整自身旅游景区弹性管理的各项活动。
旅游景区如果想要更好的进行弹性管理就要在宏观的角度上进行研究和思考:
(1)在旅游景区的弹性管理当中,应全面考虑问题
在旅游景区的弹性管理当中,有跟多的因素都会在管理当中涉及到,对此也要进行客观的研究。但是因为每个人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上面都有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更好的收集好的办法,积极的听取每位员工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还应该运用科学来对弹性管理进行比较准确的提前预测,保证其在关键的环节具有可调配的余地。
(2)旅游景区进行弹性管理应该具备独特的性质
每个旅游企业的自身发展情况和自身条件的各不相同,就要求每个企业都应该有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弹性管理。因为管理的企业实际的情况有所差异,管理人员掌握的外界环境因素和专业知识也是有所不同,则对于旅游景区的弹性管理的力度以及侧重点也是各有不同的。
(3)在弹性管理当中能够较好的随机应变
在管理者的管理下,旅游企业应该制定一个适合资深企业的弹性管理方案,与此同时,管理者也要在管理的跟进当中不断的变换着管理方案,这都是源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根据每个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一个适合自身企业和当时时展的弹性管理方案。
(4)在旅游企业的管理中因该弹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同时进行
对于一个旅游企业来说,弹性管理是非常的重要,但是刚性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应该综合考虑自身企业的各项指标与经济情况来制定一个适合企业的刚性管理和弹性管理,两种管理体制同时施行,不仅有利于该旅游企业在行业中能够取得较大的利润,还能够使本企业在同类企业当中占有较稳固的地位。
(二)对于弹性管理的研究
在人员方面上进行弹性管理。在国外,人力资源方面上的弹性管理体系相对于我国来说是比较的成熟,对于人力资源方面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员管理方面上弹性管理的主要类型。伴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逐渐成熟,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越来越快、越来越迅速,旅游企业内部员工的知识也在不断的增长,这也需要一个有弹性的机制来管理企业内部员工,并且使员工能够正确的感受到自己在企业发展当中所处的重要位置。随着弹性管理的不断完善,先后相继推出了薪水弹性、员工职能弹性、工作时间弹性等这几种弹性管理政策。从员工的智能弹性的观点出发,又提出了工作特性模型,其主要是为了使员工的工作相对于以前来讲更加的广泛了,工作的内容也更加的丰富,逐渐的实行了岗位轮换班的机制。
在我国,很多的专家把柔性管理当作弹性管理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原则,把弹性理论与柔性理论相互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能开发出更多的弹性内容以及方法,也有一部分的专家想凭借旅游企业内部建立弹性管理的一个主干,对于旅游企业的人员进行综合的管理,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旅游景区进行弹性管理
(一)旅游景区系统
与其他的系统相比较,旅游景区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系统,它具有开放性以及较强的弹性。景区的季节性特点引起的旅游景区的供给和需求的弹性,这就使景区的管理要有非常大的系统弹性。旅游景区弹性管理系统是动态的,而且是在长期的不断变化的,这种动态是由构成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旅游景区的管理系统应该详细的旅游景区系统当中所包括游客、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旅游景点当地居住者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与此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旅游景区的环境以及对于生态的不良影响。
每个不同的景区都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这是因为地区、文化和历史背景有所不同。因为每个地区的大众对于旅游行业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旅游产业的季节性也是根据地域性质而决定的,旅游结构的特征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些原因不但能影响了当地旅游景点处的居住居民,还对前来体验旅游经历的游客有不好的影响。弹性管理系统应该根据每个旅游景点的不同来量身定制一套适合的管理体制,并且对产品和服务也跟着进行调整。
(二)旅游景点弹性管理
旅游景区也被当作是一个自成一体的系统,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弹性,所以需要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管理体制的调整。旅游景区的弹性管理,不但是旅游景区自身内部的系统所引发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因此,对于旅游景区进行弹性管理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季节因素的影响。因为旅游的季节性不但会对人力资源方面上产生重大的影响,还有可能会影响旅游景区的资源管理,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就是由于这些原因引起的,这样一来,旅游景区弹性管理与旅游这个主题之间也存在着一个非常必然的关联。例如,旅游旺季的时候,前来旅游的游客量逐渐增加,所以,旅游景区配置的导游人员也应该有所增多,与此同时,景区所提供的旅游产品也应该随着游客的增多而增多,这些都是由于季节性的旅游旺季给旅游管理上带来的影响。随着旅游旺季消失,旅游行业慢慢走入淡季,在这时,游客数量减少的非常快,旅游景区应该怎么样安排导游以及服务人员来避免人员过多导致的闲置或者人员过少导致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旅游景区进行弹性管理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人员的分配。
(三)旅游景区进行弹性管理的主要内容
要从旅游景区的主要组成与旅游景区的管理系统入手,旅游景区应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来吸引游客。旅游景区的吸引、游客的参观、政府的扶持、旅游景区经营的企业、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景点附近当地居民等主体组成。旅游景区可以通过景区的景色来充分的吸引大量游客,游客的数量多了,当地的旅游景区的发展就会有更大、更快速的进步,这样也会对景点附近的当地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旅游景区进行弹性管理所包含了三个方面:
1.主体(也就是指前来旅游的游客)
2.管理客体(旅游行业内部的管理人员)
3.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
首先,旅游景区要对于刚性管理有一个非常强制的要求,更加注重景区的条例的管理和制度的建设,建立以一套完整的旅游景区管理规范模式,加强旅游景区的刚性管理,采取一定的制度来规范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以及行为,这是为旅客提供一个优秀旅游环境的必要条件。其次,旅游景区的管理人员也要十分重视弹性管理,旅游景区的弹性管理是一个比较接近于经济的活动,管理者因该在经济学的方面上来透过现象来观察到事情的本质。但是,旅游景区的弹性管理是凭借对旅游企业的动态管理的思想所提出来的。要想避免因此带来的不利影响,做事就应该留有一部分的余地来应对接下来将要面对的问题。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旅游行业也在迅速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更加的突出,旅游行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季节性太强,实行旅游景区进行弹性管理有利于将资源更加合理的分配。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弹性管理与刚性管理同时进行,并且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应虽情况来进行调整,使旅游景区的管理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和商业基地,以其自然风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旅游资源,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甲级旅游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被谓为“世界天然第一盆景”。作为一个工业城市,有着良好的旅游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也被开发,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旅行者的行列,柳州的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游客的增多,一些景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被过度地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急速恶化,直接影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柳州市旅游景区存在的环境问题
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2、市内A级景区、公园免费开放后,游客量增多且环保意识不强,损绿毁绿现象较严重。每逢节假日,景区内往往“游人如织,人满为患”,游客的大量涌入超出了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加上部分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随手乱扔杂物,或乱摘乱踩,直接对景区的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影响。
3、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旅游景区受到建设性的破坏,更有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
4、在景区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以索道为例,世界各国在作为国家公园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严格控制的,其中美国、日本是明令禁止的。日本富士山海拔3776米,公路只修到2000多米,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但在柳州,在市内的几座名山修建索道,有的山相对高度不到百米,不但修了索道还增修观光电梯,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原貌,而且使游人大量集中于容量有限的山顶,易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
5、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对城郊景区的冲击。在城郊风景名胜区邻近修建工业区,盖工厂、办企业、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有的景区对名胜古迹随意修葺,在山林古刹安置电器设备,铺设人造大理石、地砖,人工修整痕迹过重,与其"自然本色"极不和谐等等。这些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
6、旅游景区没有专门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人员和措施,没有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管理者的环保意识也相对较差。
二、保护柳州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对策分析
1.严格执行和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健全和完善各地方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对国家已有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法》、《食品卫生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城市绿化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各旅游景区的管理部门应该严格遵守,并根据柳州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派专人管理。
2.加强对旅游区的环境卫生和保护文物古迹的监督管理。
(1)新建改建旅游景区的厕所,扩大水冲厕所的比例,加强对厕所的管理。2013年柳州政府拨专款,提升改造龙潭公园、柳侯公园、都乐公园等市内6个A级景区及公园、小游园的44座公厕,为景区的发展创建了良好的社会公共设施环境。
(2)严格禁止在旅游景区内,尤其是在文物古迹、古树名木上乱涂乱刻、乱写乱画。对于破坏环境的游客行为,景区采取措施予以限制,情节严重的交执法部门给予适当的处罚。
(3)及时清运旅游景区内垃圾,并进行适当的处理。柳州市政府仅2013年就拨专项款购置垃圾垃圾箱、筒,安置于公共绿地中。
3.大力加强景区内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柳州是工业城市,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噪音、烟尘一般情况下会超过规定的标准。景区作为城市的绿肺,担负起过滤作用。
(1)保证所有能源及物品不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产生污染和其他较大不良影响。AAAA级景区龙潭公园从2013年11月起禁车、禁烤,致力改善公园生态环境,实施了取消景区烧烤摊经营、禁止车辆入景区等措施,减少对景区内空气的污染,同时改善公园内基础设施。从示范区规划、生态环境质量、生物旅游资源、传统文化与保护、基础设施等13大方面进行改善,2013年获“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下一步柳州市将陆续在市内A级景区实施禁车、禁烤,给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全力以赴向争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冲刺。
(2)增强污染物处理和达标排放的能力。各景区因地制宜建设消烟除尘、污水处理设施,柳侯公园是位于市中心的AAAA级景区,也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景区,景点“罗池月夜”为柳州古八景之一,由于景区的人工湖与周边居民生活排污系统相通,池水发黑发臭,影响景观效果。2003年至2005年,柳侯公园人工湖污水治理工程启动,工程从截污清淤改善园林生态环境开始,将原排入公园湖泊的17条周边生活污水截流排入城市排污系统,清运淤泥约4.3万立方米,沿湖驳岸叠石植柳、人工湖雾森、瀑布,形成山水园林景观。柳侯公园还利用喷雾系统对水过滤净化处理,将水雾化后喷洒到空气当中,不但使景观效果极其引人入胜,同时更兼具除尘降尘、净化加湿空气的功能。
(3)采用节能环保措施促进发展。
柳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开发有很多以溶洞景观为主的景区。AAA级景区都乐公园的都乐岩洞便是其中之一,该岩洞1974年开发,被香港大公报誉为“大自然奇幻之宫”,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接待的游客数以万计,过多的游客加速了洞内沉淀物氧化,开放的洞口也加速了洞内外空气对流,人们呼出二氧化碳气体破坏了岩溶洞环境的平衡,促使洞天景物老化。为使岩洞内钟乳石得到最佳保护,都乐岩景区从2007年开始进行都乐岩岩洞灯光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在洞内水域放置雾化器调节洞内湿度促进钟乳石生长,用低能耗LED灯具取代高能耗老式灯具的电能,降低灯具产生的光污染等。淘汰对钟乳石损害较大的老式灯具,把光污染和气体污染(二氧化碳和有机物)控制在最小程度。还严格控制入洞参观的人数(每批不超过40人次)和间隔时间(每批游客间隔20-30分钟);坚持每天清理游客游览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避免垃圾存留时间过久对钟乳石造成危害。采用节能环保措施,减少了经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4.深入宣传,提高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各景区利用宣传册、展览、说明书、门票、导游图、纪念品等多种形式宣传环境保护,在景区设立生态环境保护标语牌,提高旅游者、旅游管理者和旅游地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形成文明旅游、科学旅游、健康旅游的社会氛围。
5.建立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和指导各景区、旅游项目的建设和经营。
柳州市从2000年开始便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参与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旅游景区”的创建,当年市内的3个AAA级景区1个AAAA级景区全部通过了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13年龙潭景区作为首个市内景区获“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下一步,将继续加快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减少不当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破坏,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建设、经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对策,要把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6.在旅游景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旅游景区的环境规划是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和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综合性规划,这个规划是从维护旅游景区环境美学质量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区环境美学规律,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达到既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
保护好旅游区内的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柳州旅游从业者和管理部门致力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生态旅游,保持自然风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的完整保护,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尔康.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J]旅游学刊,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