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52: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城市信息化建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缺乏整体指导,导致系统标准的发展
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档案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应用起步,对许多机构、企事业单位都十分敏感。在20世纪90年代,电子文件大量出现,电子文件变得越来越流行。然而,我国档案馆计算机处理和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的起草工作才刚刚起步。虽然标定工作已经开始,但发展缓慢,相关标准已经制定,内容缺乏系统和兼容性。
(二)档案性质的影响
档案的原始记录,其在文件和档案内容上的表现,因为现在是当事人的手稿,如单位印章和领导签名原件都有相关的法律文件。但在现在的档案信息化中,档案主要以数字化、新方式,如電子文档,所有内容在电脑上的变化,造成,因为原始记录性档案的内容不存在。如何判断它是否具有法律凭证的功能,已成为档案工作的新课题,发挥数字化、电子文档的作用,可以转化为档案的关键环节。
(三)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
重点为城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行人才储备,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队伍的专业程度和综合素养。
(四)缺少统一标准和相关规范的约束
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然而现状为:计算机的软件开发不具有整体规划性,其相关软件在通用性、实用性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缺乏技术上的支持和相关网络技术作为后盾,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设性意见
(一)必须以国家战略的指导思想,自上而下地组织对档案信息化的标准制定
我国展开档案信息化建设前后也有20年了,可是整体情况很不理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功用、效果、效益远未充分显现出来。其原因之一就是安排程度低下,缺少有力的统筹、有用的辅导。而事实上,档案信息化建设现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战略办法之一,由国家制定并自上而下地安排施行国家级的战略办法。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于1998年起耗时6年致力于对电子文件永久保存的各种功用需求、技术办法及其可能性的全面证明和试验,2005年美国国会拨款3亿多美元建设电子文件档案馆,用于确保联邦政府电子文件档案的永久实在和大众使用;英国将电子文件管理归入国家信息化工作的责任规模,并制定施行《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方针框架》的国家方针办法;澳大利亚已将电子文件管理作为政府绩效查看评价的重要内容与根据。
(二)完善相关准则规范
对档案相关管理进行相应的规范化和规范化建设是现在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必不可少的环节。档案管理相关部分有必要加速完善相关准则规范的建设,制定相关规范,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供给必定的法律根据。
(三)进步管理人员的归纳本质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是完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要素之一,为了全面进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应要点加强人员部队的建设,进步档案管理人员的归纳素质。首先,能够针对现有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再教育,展开岗位训练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训练。其次,要招聘城建档案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有计划有步骤地施行人才培养计划。最终,制定合理的鼓励方针,鼓励管理人员为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完成做出奉献,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活跃性。
(四)加强电子文件管理
随着办公自动化技术的推广以及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各类档案简直都是以电子文件的方式来存储的。电子文件尽管存储和传输快捷,但也有着稳定性差、易损坏等缺点,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的建立与开展,越来越多的重要文件被传输上网。因而,为了确保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在传输之前应先依照信息管理部分的一致要求进行文件格局的变换,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通用性。别的,新式文件资料的归档是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城建档案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将会成为今后工作的要点,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有必要能够对很多电子文件的接纳、处置甚至存储工作有较深的了解和指导,能够了解文件信息重新组合的来龙去脉,维护电子文件的原始信息,然后辨认和维护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确保电子文件的可靠性。
(五)加强遵循施行规范
工作是实践标准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规范的制定滞后外,还限制了元素的档案信息,引入了规章制度来促进制定符合弱势的规定也很重要。事实上,在1999年,我国先后介绍了相关档案信息的规范,如CAD文件和记录管理、电子文件管理、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等国家或行业标准,就其内容而言,处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档案信息化的实践需求强劲,针对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如果可以广泛,跟进。但查询,在计算机技术中已被用于档案单位的管理,仅以少量的规格,率仅为15%,多达82%的单位已在国家制定和行业标准不懂。
(六)加强安排的领导力
安排建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整体职工中活跃推进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实各岗位责任,让每个职工清晰各自的工作任务。活跃安排领导大家针对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进行逐一处理,进步工作效率,带动信息化各环节的建设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城市建设开展的需求,有必要要对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加速其档案数字化、电子化,打破传统管理模式,改进如今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不足之处,更好地对城市建设档案进行相应的归档管理,与如今快速开展的社会接轨,契合现代化开展的需求,保证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效率及其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伊欣.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如何与时俱进[J]. 兰台内外. 2016(03).
在做好地方财政部门推进会计信息化的试点工作中,本文拟以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司)为试点单位。城司是政府直属的国有独资公司;是政府对外唯一的投融资平台;是政府经营、建设城市的载体,笔者将对城司会计信息化建设进行浅析。
一、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会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和内部管理、国家宏观决策、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以及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等各个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会计工作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会计工作与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会计工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全方位的会计改革与发展要求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计信息化建设本身也属于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当顺时应势、抓住机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目前城司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城司已经进入了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内部财务处理及管理的阶段,但现有软件对执行综合财务管理和分析的深入开展无法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只能进行事后算账。而城司的关键控制点: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却未能有效、实时地集中和共享,公司的预算控制和资金的高效管理无法满足现实管理中的需要,从而影响公司经营、建设城市,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三、如何加强城司会计信息化建设
(一)会计信息化建设应具备的外部条件
1、地方财政部门高度重视、加强政策引导
地方财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和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组建"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并根据《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文件精神(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本地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规划、具体措施。地方财政部门应引导城司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专业管理、试点运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会计信息化工作。
2、地方财政部门构建统一的会计相关信息平台。地方财政部门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积极构建统一的会计相关信息平台,促进会计相关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全面提升政府行政监管职能。
3、地方财政部门着手人才培养和舆论宣传。地方财政部门应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紧打造会计信息人才队伍,着手培养熟知城司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体系、计算机、关键控制点、高素质会计师的具体信息化实践岗位的专业人才。加强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特别加强是单位经营管理层、决策层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4、地方财政部门选择试点单位带动规模效应。地方财政部门根据指导意见做好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的试点工作,选择城司为试点单位,具体引导城司作好以下几点会计信息化建设:
一是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会计基础工作包括工程物资的采购与使用、融资资金的计划、管理与偿还、国有有形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资产卡片、城建资金的收支、各类工程建设台账(单位预算、指标管理、用款计划、用款申请、完工进度、决算等)、业绩考核等城市建设资金运作的全过程,只有上述基础工作信息化,才能将手工完成的大量繁杂但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由计算机完成,可以说是对传统手工流程和管理的一次革命,为单位全面信息化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会计准则有效实施信息化,通过将相关会计准则与信息系统实现有机结合,自动生成财务报告,进一步贯彻执行相关会计准则,确保会计信息等相关资料实时、真实、完整;三是内部控制流程信息化,根据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要求,将内部控制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促进城司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更加有效,形成自我评价报告。会计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横向上公司、银行、审计、税务等部门实现信息化;纵向上要求工程建设相关业务的上下游企业信息化、全国城司联络会成员信息化。各地区只有在试点单位成功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进而在社会上全面和大规模实行信息化,才能带来会计信息化的规模效益,才能促进更多的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
5、地方财政部门启动并着力推出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的XBRL分类标准建设。它是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标准化建设的需要,单位在贯彻实施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制度并与全面信息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当依据XBRL分类标准等要求,以此为基础生成标准化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 会计信息化建设应具备的内部条件
1、城司成立信息中心。其主要职责是积极支持地方财政部门研究和开发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科学严格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引导会计软件开发商会计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计算机硬件的管理和维护控制,系统操作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管理控制,系统环境的管理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消除等相关职责,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
2、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并在上市公司得到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要实现基本完成,要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城司必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并接受会计事务所出具的无保留审计意见,这是前提条件。
3、建立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
①会计信息化系统使得单位业务可以在远离公司的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和完整就显得更为重要。②信息化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由于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的推行,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取消了,原先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种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会计报告采用无纸化、网络化的实时动态报告形式。因此,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内部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
4、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和加强团队建设
会计信息化要求单位的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熟悉计算机知识、工程建设施工与管理、金融与经济学知识,根据数据分析出单位所处的经济环境和面临的经济形势,树立全新的时点、时空、信息质量观念,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这样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才能符合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由于原先应当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业务处理高度集中,所以更应加强团队建设,一个坏的团队会使一切好的系统运行得一团糟。
5、内部信息化建设
城司已通过英特网建立网站,实现了政务的信息化,为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平台。而会计信息化的核心是利用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在单位内外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会计信息只有在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实现了共享,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单位的融资贷款、工程建设、财务、人事等业务部门在网络环境下协同工作,实现会计与业务一体化,进而使会计信息对外变得更加开放,在空间上范围更加深广,在时间上更具实时性,做到财务数据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使不同信息使用者获取、分析和利用,进行投资和相关决策。
四、实现会计信息化是城司会计发展大趋势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难度大,城司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聚地实施会计信息化战略;要在地方财政部门的扶持、引导和帮助下建立具体、详细、可行的会计信息化实施方案。未来的财务会计必将朝着会计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而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为城司会计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实现会计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京.实施信息化强企工程实现四重效应[J].财务与会计,2009,(5).
[2]会计作息化对企业会计的新要求[J].中国会计报,2009,(8).
1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信息化建设比较薄弱,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档案信息化建设速度缓慢,以手工为主的服务模式大量存在。坐等上门的服务方式,单一和落后的服务手段严重影响了城建档案服务质量的提升,城建档案信息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二)城建档案管理经费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大多数城建档案馆(室)经费不足,购置档案设备及人员经费支出困难,需要逐级请示,极少配备档案专职人员,多数兼职,并且档案工作人员不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严重影响了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
(三)系统管理维护水平较低
实行档案信息化,基础信息必须完整、准确,在人才任用过程中,才能实现利用上的最大价值。但目前基础信息在收集和利用上还存在一定难度,造成信息更新不及时、不全面,归档材料形成单位或个人不能按时将材料送至档案管理部门,给档案信息化带来一定的阻碍。
(四)县级城建档案管理总体水平不高
城建档案归档整理不规范,基础管理设施滞后,库房面积严重不足,无法妥善保管大量档案。没有形成城建档案收集、接收工作机制。许多县级市没有接收档案工作机制、制度,已造成很多建设工程档案流失虽然有档案小库房,但基本没有建设工程档案,有的基本的档案库房也没有。多数城市地下管线摸底调查尚未开展。
2 加强和改进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规范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
已形成电子文件的机关应尽快将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摆上工作日程,纳入机关档案工作内容。要参照纸质文件的归档范围,制定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规定,制定本单位电子文件管理规范,规范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使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一样得到科学保管和有效利用。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同时制成一套纸质文件一并保存。要做好馆室衔接工作,遵从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关于电子文件移交与接收一致性要求,及时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规范的归档电子文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电子文件移交机关的联系和协调,积极探索电子文件移交的新机制、新方法、新手段,为机关电子文件移交进馆并有效提供利用创造条件。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较强的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统一监督和指导的原则,同时还必须有服从组织需要,树立全局观念,埋头苦干,对工作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航道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做到脑勤、嘴勤、手勤、腿勤。脑勤主要是勤于思考。每遇到一件事情都要认真思考,形成规律性认识,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是如果不懂和不知就要勤问,还要经常向本部门或本单位人员宣传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经常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反映存在的问题,争取得到各部门的支持。手勤就是在平时经常检查文件、资料内容的完整性,并及时分门别类地归档。做档案管理工作腿勤也不可缺少,其目的就是为了多了解实际情况,以便丰富自己的头脑,再经过提炼加工形成理性认识。
(三)加快室藏档案的数字化
各级机关要统筹安排做好室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尊重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规律,扎实做好机关档案的分类、整理、著录、鉴定等各项基础工作,夯实机关档案数字化基础。要加强室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重视和加强档案数据采集、录入的准确性,以提高档案利用检索的完整率和准确率。各级机关在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纸质文件级目录的同时,应移交符合规范标准的机读目录。
(四)加大法制宣传,增强法律意识
为提高各级各部门对加强城建档案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城建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对城建档案管理的法律意识;要结合实际,宣传城建档案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宣传城建档案统一收集、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努力营造开展城建档案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坚持与时俱进,是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是档案事业现阶段最为活跃和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是准确、及时、简捷、实用。希望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快速的提取、分析、利用,从而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始终把档案管理现代化作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在思路上不断创新,在新领域上不断开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不断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提高档案服务水平,使档案工作的服务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是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础。
(六)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建档案扫描设备、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网站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计算机管理软件辅助完成各类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保管和检索利用。积极创建各类专题信息数据库和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对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特别是使用率较高及珍贵档案有序进行数字化处理。
(七)积极整合各类信息资源
1.1数据源分析综合管网数据库由综合管线数据、基础空间数据及业务属性数据组成.其中城市综合管网数据是整个数据库的核心数据.为了获取全面的现状地下管线数据,可以通过管线权属单位和管理单位汇交的方式来收集,但各权属单位和管理单位的数据资料比较零散,已有的管线数据也多是示意性质的,精确度、现势性、完整性都较差.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方式来获取最新、最全、最准确的地下管线数据.城市基础空间数据是整个综合管网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管网的查看提供地理空间参考.基础地理数据的获取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可以从当地国土或规划等部门获取,并可与国土或规划部门协商不定期提供更新.综合管网业务属性数据主要为在管线规划、设计、计划、施工、测绘、质保、维修、抢修、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需要到管线管理单位及管线权属单位进行收集整理.
1.2综合管网数据库的建设城市综合管网数据库实现对给水、排水(雨水、污水)、燃气(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热力、工业管道等管线的空间坐标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管线信息包含管线的走向、性质、规格、材质、埋设时间、权属单位等属性数据.根据制定的管网要素分类与编码标准、管网要素分层及命名标准、管网元数据标准等相关技术标准,对已有的管线资料或管线普查数据进行整理,以图层为单位对管线达到的无缝管理.实现对全市地下管线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统一,为管网数据的共享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2地下管线数据更新体制建设
城市综合管网数据库是城市地下管线GIS管理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具有很强的现势性,建立城市地下管线数据的动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和维护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是保证已建系统生命活力和管理有效性的唯一途径.要建立地下管线数据更新体制.在综合管网GIS管理工具中要有动态更新模块,实现对竣工测量资料、外业探测数据的添加,实现综合管网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实现对竣工数据的监理等.在更新过程中要建立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同步更新,保持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的关联及管线数据和管点数据的拓扑一致性等.
3应用系统的建设
综合管网GIS应用系统构建以管理服务为中心,快速提供真实准确的综合管线信息,实现管网的浏览定位、查询统计、制图打印、辅助分析决策等功能,为城市地下管网的日常管理、设计施工、分析统计、规划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形成全面的集中管理和分布式应用的管线信息系统.综合管网GIS应用系统常见的功能有:
3.1浏览定位通过平移、缩放、全图等功能实现对管线图的自由浏览.通过输入地名、单位名称及道路名称等可以快速定位到对应的地方.
3.2查询统计以综合管网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图形查询管线设施的属性信息,也可以根据设施的属性定位设施的位置,可以实现对全图或指定范围内管线的埋深、材质、管径、埋设年代等各种属性的快速查询和统计.可以在地图窗口上进行距离和面积测量查询.
3.3制图打印实现对管线特征点的标注、管线属性的扯旗标注等,实现地图图廓的定制.可以实现指定区域、图符或某条街道范围管线图的打印.系统支持专题图和不同比例尺的绘图输出.支持工程设计所使用的各种标准图幅和自定义的图幅.
3.4应急抢修当城市内某段管线发生爆管事故时,利用系统在地图上搜索需要关闭的阀门.并以半透明的形式显示受影响区域,并弹出爆管关阀分析结果表格,列出需关阀门的基本信息(口径、阀头、关阀圈数、当前状态等),并能自动生成辅助决策报告,为领导机关和管理部门提供辅助决策(如事故分析、抢险救灾、预案生成、管线规划等)的功能.
3.5格式转换利用数据转换功能模块实现不同格式、不同比例尺空间数据的准确转换,支持的格式包括:ArcGISE00/SHP、MaplnfoMIF、AutoCADDWG/DXF等.
3.6管网分析管网分析模块是由综合管网业务相关的分析功能组合而成.管网分析是系统分析功能中最重要的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使用效果,管网分析所包含的内容有:1)剖面分析系统根据管线埋深数据做出纵横剖面,剖面处的位置属性、管段埋深、管径等数据自动标注,直接反映管线在地下空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包括横断面分析和纵断面分析.2)覆土深度分析覆土深度分析可以直观地查看管线在地下相对于地面的管顶埋深信息,并结合国家标准,将不符合标准的管段用红色表示.3)净距分析净距分析包括垂直净距分析和水平净距分析.水平净距分析可对两条埋设于地下的平行走向的管线进行分析,判断其相距距离等,最终判定其埋设是否符合国家规范.垂直净距分析可对埋设于地下的交叉走向的管线进行分析,判断其在地下的上下关系,计算其在投影交叉处的坐标、高程、相距距离等,最终判定其埋设是否符合国家规范.4)连通性分析在管线密集的地方,单击管点,作连通分量分析,和此管点直接相连的管段会变色显示;作连通检查,系统会变色显示与此管点有连接关系的所有管段.5)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是GIS系统中一个很重要的分析功能,在邻近性分析中很有价值.例如在一条规划中的道路周围建立缓冲区,可分析该道路的建设将对哪些地下管网构成影响.6)最短路径分析可根据管网的网络拓扑结构,计算从指定的起始管点到终止管点的最短路径,并给出路由,为其业务提供决策支持.
3.7编辑更新编辑更新功能分配给系统管理人员或数据编辑人员使用,实现对数据的维护,可以将竣工测量数据、外业探测数据通过编辑更新功能导入到数据库中,支持从Access、Excel数据库中导入源数据,可进行拓扑连接检查、字段值重复检查、孤立管点(管线)检查、超近点(线)检查以及空值、负值检查等.检查后的数据可以直接成网进入系统.在导入的过程中要保持坐标的一致,实现管线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同步录入.支持对空间要素的修改、移动、增加、删除及属性修改等操作,实现对图形和属性数据的编辑.
3.8预警分析该功能可以根据管道的使用寿命,并通过比较管网的建设年代,可以查看已经超过使用年限的管网,同时结合管网的维修次数等参数可以计算出管网是否需要更换.
3.9版本管理用户可以自如的浏览历史数据,同时还可以对数据库中存在的时间点做合并或者是删除的维护,包括指定的某几个历史时刻的数据合并成为一个版本,指定数据回溯到用户指定的一个时刻点.通过该功能,还可以对比同一位置不同时间点的地下管线数据情况.
3.10三维分析在地图上划定需要进行分析的区域,弹出管线三维分析窗口,并可以进行简单的三维查询、量算、分析等功能.并可实现二三维联动显示、二维空间分析结果在三维上的联动显示等.
3.11共享应用综合管网共享应用模块整合综合管网数据库和基础地形数据库,从城市地下管线数据中心数据库提取所需的最新管线数据,通过数据交换分发平台,将相应的数据等分发到相关政府委办局和各管线权属单位.
4综合管网GIS信息化注意事项
4.1加强制度建设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最困难的不是技术与资金,而是管理与协调.为适应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出台一系列规定,明确和协调政府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和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之间在数据信息获取、交换和有偿(或无偿)使用中的义务、权利和责任.在相关法规中要明确各管线运行管理、竣工测量、数据入库与系统维护、档案管理以及政府有关监管等机构的职责,并明确对地下管线数据进行动态更新的实施机构.建立地下管线项目管理机构,成立了由全市各有关部门和管线权属单位组成的地下管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管线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和业务关系,指导项目工作的开展.建立管线联络员制度,由各管线权属单位和相关部门派出一名联络员,负责本单位与管线办的联络,协助解决地下管线探测工作各种问题等.
4.2加大推广应用建立城市综合管线GIS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为城市管线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但一些城市在数据普查和系统建立后,仅仅将数据和系统为本单位提供地下管线图输出服务,而未对地下管线信息的利用进行深层次开发,没有将普查的数据向相关委办局和管线权属单位共享,使普查的数据和应用系统的效能大打折扣,同时也造成财政投资的回报率不高,因此在综合管网GIS系统建设完成后,要加大在管线管理部门及权属单位的推广应用.
4.3建立标准规范地下管线信息应用与共享是系统建设的目的,而标准是地下管线信息应用与共享的前提,统一标准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是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基本要求,城市各级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应该依据统一的功能规范,统一的业务流程,统一的数据定义与编码,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进行建设,最终达到在统一的网络平台、统一的规范标准、统一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和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支持下,建立一个能够支持分布式地下管线信息集成应用和共享的框架,实现城市各部门间地下管线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应用,使各部门不再重复采集、处理同一信息,从而降低地下管线数据的更新成本.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在此基础上,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复杂的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工作,而当前的现实却是相对滞后的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在电子档案的管理和档案信息的存储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对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要加强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不断增加档案信息的科技含量,并设计出更加快捷有效的档案检索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所以,加强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有利于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非常有必要的任务和要求。
当前我国各个行业的档案管理工作都面临着同一个重要课题,那就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城市排水设施的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而且,这也将是档案管理工作将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符合现代化管理理念的,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基础。这一建设过程,将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逐步转化为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要实现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这一平台上,依据城市排水设施专业管理信息的特点,将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纸和档案存储到计算机中,并在整个网络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在查询相关信息时,能够完整、准确并及时地向用户提供,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城市排水设施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是:污水处理厂、泵站和城市排水管网,这样,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污水处理厂、泵站和城市排水管网,另外,还包括城市区域的设备资料、地区及地理信息资料和基础地形图等,这些都是为规划、设计、维护和运行城市排水设施等方面的管理提供服务的。
前文提到,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其将来的主要发展趋势,要更好的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做好:
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立,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的建立,实际上指的是建立一个局域网,它是建立在集线器以及合适的控制室服务器等设备的基础上的。在相关单位内部,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来管理城市排水设施的档案信息,这样,就可以将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信息、泵站信号和城市排水管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所有联网的用户都可以共享使用城市排水设施的档案信息。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的建立,实际上指的是对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二次开发,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首先,可以为相关用户提供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信息、泵站信号、城市基础地形图和城市排水管网管理信息;其次,为报警系统的建立提供平台;再次,通过采集数据,用表格或图形的方式将动态信息数据显示出来;最后,便于相关决策信息在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利用部门或单位的传递。
二、静态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分为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数据库两部分。前者用来存储管理污水处理厂、泵站和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等设备档案信息;后者用来存储与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相关的企业、建筑和街道等信息。建立静态档案信息数据库,可以通过扫描或手工录入等方式来进行,建立完成后,可以将其存储在磁盘或光盘等各种计算机存储器中。
三、动态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这一动态数据库所包含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信息、泵站设备的运行信息以及城市排水管网的气向、水文、泥位、流量和流速等信息。
四、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对动态档案信息数据、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和地理信息进行综合管理。
五、智能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在对前文建立的各种信息数据库的数据信息进行充分分析研究后,逐渐建立并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泵站、污水处理厂的调度模型,以及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的综合模拟分析、顾问系统。
在加强了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后,声像资料、图纸和文本等信息资源从传统的以纸质为主要载体转变为数字化的形式,在城市建设领域的网络媒体中广泛分布,并在整个网络中实现资源的共享。一方面,能够综合管理污水处理厂、泵站和城市排水管网的属性、图形和地图资料等的多种动态档案信息;另一方面,因为系统具有非常强大的图像、图形处理功能,在浏览检索到的信息时,还可以进行缩小、放大或移动等操作;第三方面,系统内存储的信息数据可以得到长时间的保存;第四方面,可以将系统链接到各种大型数据库中,实现信息数据的相互交换;第五方面,现有的各种格式的地图数据库都可以得到应用;第六方面,中文的操作界面,菜单式的功能操作方式,因具有参数记忆功能,在输入相关属性资料时,可以通过菜单选项进行选择;第七方面,具有非常直观方便的绘图功能,可以直接在底图上进行修改;第八方面,在应用表格系统进行打印时,有多种选型标准可供选择,方便了系统的更新、维护和升级;第九方面,可以将自动控制系统和实时监测系统与本系统链接在一起,有利于管理现代化的实现;最后,档案信息通过整个网络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方便了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利用部门或单位的应用,系统的交互性得到有效提高。
在加强了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后,一方面,有利于综合、统一的掌握和应用城市排水设施的配置、扩建规划、维护程度和运行情况等;另一方面,如果一旦出现了突发的天气情况,可以及时地适应和满足防汛、防涝和排水等的调度要求,有利于城市排水设施管理的科学调度和科学管理,尽可能的将因反馈不及时、决策不合理、信息不准确和情况不明造成的各种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要实现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有一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就是这一过程完成后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信息安全和档案设备的安全。要让信息安全得到保障,尤其在网络环境中,为了避免出现信息被恶意更改甚至丢失的现象, 必须事先建立强有力的防护体系和保障措施,在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的时候,也要注意信息资源的保密;要让档案设备的安全得到保障,因为计算机病毒或者自然灾害都可能会对系统造成破坏,所以在选择设备的时候、在安装系统的时候和配置相应的应用软件的时候,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城市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遇到的瓶颈
1.1 信息化技术被束缚
虽说信息化时代在经济效益上对我国的技术发展影响深远,但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能发挥其巨大的潜力,使得大量新型的多媒体设备不能被很好利用,搁置之后再被浪费,这是其一。其二,不论设备质量如何,机器上装载得信息技术软件大多时候差强人意,做不到公众对其抱有的原先期望。最关键的是对于这些问题的形成,很大部分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如果政府抱有侥幸心理,压低投资,其他部门也无能为力。由此看来,这些情况都会直接间接的影响信息化技术在环保措施上的落实。
1.2 环保制度存在漏洞
针对于每项政策都会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环保措施的实行过程中也需要制度对其完善,由于新措施起初落实,具体面临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都是始料未及的,无可避免,会出现一系列民众不愿意看到的负面影响。例如:当开始落实环保措施时,虽说全体齐心协力,共同为达到预期目标奋斗。可难免有佼佼者的存在阻碍了整个计划的步伐,当所有人都在努力恪守环保守则,却总有一两个意识不到这样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对自身行为不加以控制,这样大大降低了环保的最终效果。而制度对这种情况的出现虽在形式上有相应的改善措施,而管理人员的消极怠工不足以引起他们的重视,使该陋习得不到改善。信息化技术更是一项需要人力监管的项目,监管力度不善只会事倍功半,信息技术扩展力度不够是不能使环境问题起到根本性的改善,因此,要想在环境建设中结合信息技术,这对制度和监管的要求是不可忽视的。
2 解决瓶颈的具体措施
对于城市而言,环境保护永远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当城市经济发展的越快,环境问题普遍越严重,当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才会意识到改善的必要性。而且越发达的城市采取的措施将越先进,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越频繁,而要能彻底使环境保护与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还是需要一些巧妙的方法。
2.1规范运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
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 ,就是安装于污染源附近的设备,譬如:流量计、污染物检测仪、数据传输器等基础设施,用于监控污染物排放等污染检测用途。其可以进行在线检测、操作、管理,也有视频检测的功能。
工厂与企业安装污染源在线检测系统前,需要向国家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进行报批,之后环保部门将对设备进行严格检测,以确保检测数据的精确。同时环保部门与质检单位也必须加强对城市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定期检查。国家要统一规范各种污染数据,以便形成一个系统整体的监控平台。
2.2 从更本上提高民众对信息技术在环保中重要地位的认识
即便是经济水平比较高的城市,公民素质在某种程度上还不能跟上平均水平,因此,相关部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量多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最终目的,并及时科普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让民众充分了解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的必要,使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协助关系为目标,为城市环境的改善贡献微薄之力。除此,该项目最好能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千家万户,让人们在了解具体行动内容的同时体会到政府对这项活动的高度重视,从而在精神上影响基层人民群众,并且督促民众相互监督相互协助,从自我做起,约束自我行为改善周围环境,为让这个城市更加美好,让生活水平有质量有保证的提供给人民群众。因此,从意识上影响公众是所有任务的前提。
2.3 信息化技术的完善和应用
多媒体走进千家万户已经是再常见不过的,伴随其普及的还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且信息时代对技术的不断更新,更体现了信息技术有着越来越先进的趋势。对于环境保护,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不能仅限于对基础软件的使用,相关人员必须时时掌握软件更新的最新消息,将最合适的软件应用到基础建设,让广大民众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巩固信息技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相应的措施下发时,我们需要在该市官网及新闻中及时报导,使公众对透明公正的改善措施了然于掌,更能增强官、民之间的信任度,同时大力宣扬该项措施实施范围和影响效力,并明确表示公民之间应相互监督影响,除此之外也要特别说明,政府将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此次行动的大力监管,并对一切违反制度的行为大力打压予以纠正。可见,信息技术在宣传公示方面的方便和权威性。除此之外,在具体的实行措施中,对信息设备的引用也是一条途径。这需要政府结合实际,对部分方面的设备加以改进让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为城市建设工作提供方便。
2.4 政府部门加大管理力度
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环境信息化的建设,使得这项行动更有意义,但是,政府部门的努力还是不可或缺。每场战役都需要一个英明武断的将军,同样每个组织都需要权威的领导。在信息化技术深入环境保护建设之后,怎样能最大程度结合二者力量发挥其内在潜力取决于领导者对二者的如何引导和贯通。当各项措施出台之后,领导者不仅要紧跟其落实好,还要时刻关注该项措施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城市建设中我们对信息化的融入也需要领导的重视与指导。同时,政府部门需要时刻配合相关单位做好改善工作,并及时检验工作的进展,以及信息化在建设中的渗透程度,以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展开。而且,作为政府部门,有权利时刻监督其他部门对该项工作的进展,还要关注基层群众在具体行动上是否言行一致,当发现问题时及时寻找原因并解决。这些琐碎工作的进行更需要信息技术加快政府工作效益,得到经济与环保的双丰收。
3结语
中图分类号:TU9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036-02
Abstract: For the management of urban utility tunnel,this paper used the technologies of GIS,ToT and BIM,put the train of thought for information construct of utility tunnel,researched on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utility tunnel big data and utility tunnel management platform,realized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the full awareness,intelligent monitoring,hazard forecast-warning and analogue simulation,improved the ability of utility tunnel. This research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afety management on utility tunnel.
Key Words: Utility Tunnel; Information Construct; GIS; BIM
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地下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表现为路面频挖、管线事故时有发生等问题,因此,改变现有管线的管理方式,迫在眉睫。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1],解决好城市的地下管线问题,最科学的途径是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亦称共同沟,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是一种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管理等过程,离不开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支撑。目前,国内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信息化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而且,现有的工作热点主要集中数字化层面,实现管廊信息数字化表达和管理,这只是信息化最基本的层次,还需要融入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集成化、智慧化层面提升,实现综合管廊的全面感知、智能监测、灾害预警、仿真模拟等智慧化管理。
1 综合管廊信息化技术基础
1.1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3]。将GIS技术引入综合管廊领域,通过空间位置的关联,将物联感知、管廊设施等数据进行空间显示、分析和管理。
1.2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通过安装在物体上的射频识别装置(RFID)、红外线感应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激光扫描仪以及各种传感器,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通信,从而真正实现精确定位、准确识别、智能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4]。将物联网技术引入综合管廊领域,可实现管廊环境、人员等的智能感知与管理。
1.3 BIM技术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备的真实信息,不仅包含三维几何形状信息,还包含了大量的非几何形状信息[5]。将BIM技术引入综合管廊领域,可整合建筑物的图形以及非图形信息,用以指导综合管廊信息化的设计、施工和后期运营管理。
2 综合管廊信息化建设思路
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下,针对城市发展水平不均衡性,采取技术贯通、业务融合、机制模式等不同层次策略。根据“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从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维护、运营工作的全生命周期过程,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及时建立地下综合管廊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对综合管廊的全方位管理管廊资料管理、数据更新维护、决策支持、运行监控、事故预警、事故处理、管廊维护。通过地上地下一体化的管理和开发,大幅提高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结构不断增长、变化、对话过程中的土地集约化综合经济效益。
探索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促进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推动“互联网+”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进一步结合,创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为地方政府财政和企业带来持续性运营收入,构建一个以服务居民为核心、多方互惠的智能管理和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智慧化服务水平。
3 综合管廊信息化内容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信息化建设,可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维建模、地理信息、移动通讯等科技前沿技术及手段,全面实现对综合管廊的智能化管理与安全自动预警,实现综合管廊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各阶段的可视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助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快速l展。
3.1 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参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建立支持地下综合管廊信息共享集成的标准体系,降低数据更新的成本,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可持续性发展。
3.2 综合管廊大数据建设
通过建立综合管廊自身与地面设施的拓扑关系,基本实现城市地下地上“一张图”管理。充分复用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将常态数据与非常态数据结合,将历史数据与现势数据相结合,建立管廊综合数据库,包括管廊空间数据管廊、业务数据、管廊BIM建模数据和应急指挥数据等内容。
3.3 综合管廊管理平台建设
采用地理信息、物联网、BIM等技术,全面探明、查清地下综合管廊分布情况,获取管廊内部各类运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和运算,全面掌控管廊炔吭诵凶刺,构建集智能感知、精确定位、三维建模、预警监控、专业分析、应急救援、BIM应用等内容于一体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3.3.1 智能感知
综合管廊内集中放置了燃气、给水、热力等各种地下管线,为了充分保障管廊的安全运行,可通过监测综合管廊环境,实现管廊环境的实时监测。主要涉及到管廊内的温湿度监测、氧气监测、水位监测等。
3.3.2 精准定位
综合管廊的空间信息是否完备准确,位置是否精确,对于规划、设计、施工都至关重要。通过管廊测量的准确定位,有助于提升管廊数据的管理和动态更新能力。
3.3.3 三维建模
系统可对管廊通道、管廊舱体、管网等综合管廊实体进行三维实体建模,为三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与分析提供基础支撑,可广泛应用于管廊的规划、设计、调度和施工等方面。
3.3.4 预警监控
通过固定点监测和人工巡查等方式,处理辨识出风险因子数据库,保障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营。将结果与预警等级进行对比,通过基于地图的空间展示,实现了预警数据可视化,及时通过人工或自动监控程序进行风险预警。
3.3.5 专业分析
系统可实现日常管理情况下的断面、净距、开挖、碰撞等专业分析,以及应急处置情况下的火灾、事故抢险等专业分析。
3.3.6 应急救援
根据综合管廊运营应急预案,开发“天、地、人、物”一体化技术体系和系列终端,满足施工纪录、应急指挥、应急疏散、灾害救援、应急协同、辅助决策等要求,科学、快速地处置事故。
3.3.7 BIM应用
系统可应用于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等各阶段,实现基于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的数据共享,实现方案模拟、规划设计、管线综合、运营维护等各方面应用,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
4 结语
基于对物联网、地理信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解,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信息化过程进行初步研究,有助于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智能化水平,对提高综合管廊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思诚.探访东京港的地下综合管廊[J].地下空间开发,2005(2):112-114.
[2] 白海龙.城市综合管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15(12):78-81.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156-02
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首先,必须经过检查以及工程勘测来进行全方面的信息资料收集。其次,就是把收集到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进而创建一个数据资料库,并且开发信息化管理体系。最后,提高信息资料的实效性,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信息资料的更新,采用动态的管理方式。由于城市进程速度不断加速,所以对于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成了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对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1 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化
在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当中,其是根据较为先进的设施以及网络计算机技术对地下管线进行勘探,并且这一工作模式是内外业一体模式。勘测公司采用非常专业的管线单位相关信息资料,而且通过单位提取的调绘图作为必要条件,把调查以及设施勘测结合起来,经过各个管线点创建控制测量网线。运用机械辅助生成图绘工作,来取得较好的数据效果。并且必须规定全程都要安排专业人士进行监管,而对于测量作业所获取的信息资料结论,根据相关规定储存到档案里面,且对城市地下管线档案做动态管理。同时,进行监控管线的数据资料库以及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行数据资料分享的时候,让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和信息化社会相接。而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就是给目标项目制作工程报告、设计方案、制定技术相关准则、采集地下管线信息、调查地下管线实际情况、构建地下管线数据库、开发数据管理体系等。
2 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技术运用情况
在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中,地下管线的控制网的布局,应当在管线的勘察地区设置GIS网点,这样就能够更加容易测量到管线的正确位置和地下管线的坐标以及开展测绘工作。把GIS当成最高级别的控制,并且按照需求从重要路网恰当地对一级和二级导线网进行加密工作,对全部的导线点开展测量工作。而进行实际测量工作必须采用串测的方式测量,从而形成四等水平高程网,这样可以给勘察地下管线以及测绘带状地形图的平面和高程运算提供非常正确的数据信息。
开展管线勘测工作过程中,应当按照道路沿线勘察,且寻找各种类型的地下管线方向和地下管线的有关规定以及管线材料等基本信息资料,经过查找地下管线的平面区域和埋设以及高程这几个指标,依据测量信息资料绘制带状地形图。这里所绘制的地形图的比例应当是1∶500。与此同时,应当绘制出各种专业的地下管线图。进行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时,需要创建信息管理体系。而信息管理体系一般有:创建信息数据资料库、运行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体系、对数据信息管理实行动态管理工作等。而地下管档案管理信息体系本身就是一种应用性的体系,其把网络计算机当作一个载体,把GIS作为技术支持的一个平台,这样才能做好管理工作。
3 创建信息化管理机制
3.1 把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统一化
创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必须把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统一化。其开展管理信息统一化过程应当包含普遍检查结果的档案信息、地下管线档案信息与地下管线档案动态管理信息。将这部分信息资料进行统一化集中式管理,保证城市地下管线档案数据资料精确程度高以及工作效率好,进而给城市地下管线档案创建综合性关系体系和动态管理体系提供必要条件。而针对信息资料管理过程中可能会牵扯到的一些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数据信息的入库,以及工程完工测量等,开展综合型的信息管理统一化方式。
3.2 创建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查找制度
施工单位要想领取工程计划许可证,其必要依据是:首先经过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的认可,而且获得了工程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实际情况的信息资料。进行申请工程计划许可证的时候,应当把已经获得的地下管线实际情况的相关信息资料拿给主管部门。而施工单位开展作业之前,应当仔细查找施工地区的地下管线实际情况的信息资料。这样能够让施工单位清楚了解到工程施工点的地下管线情况,防止因为开展盲目施工,引发一系列故障问题。
3.3 创建工程完工测量制度
不管是哪一个工程,在完工之前都需要安排工程测量公司根据相关要求开展测量工作。而安排工程测量公司的单位必须是负责这个工程的施工单位。而针对不一样的地区应当通过当地的地质特征和城市发展对档案管理信息的相关规定及数据准则对地下管线开展数据收集工作。使用具备保障性的举措,保证工程完工的测量数据精确程度以及绘制的工程地下管线完工图的准备程度。
3.4 实施档案管理信息
因为工程施工对于档案信息资料的有效性需求,创建动态的信息管理机制就显得很重要。工程完工开展测量工作以后,施工单位根据要求递送地下管线档案信息资料。而针对已使用的地下管线工程,专业管理公司需要对进行改变的和已经废掉的部分管线做一个登记。且要明确时间地点,把需要修改的地下管线图递送到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必须即刻把管线工程档案信息记录到对应的数据资料库中。经过两方的配合和协调,完成地下管线动态管理。
4 结语
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在国家经济当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必须加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进而确保国家经济得到有效发展。而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化其实就是把管理的详细发展过程记录下来,而且还能够给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所以,必须尽快完成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统一管线信息资料,创建动态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综合型信息管理体系等。这样才能促进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文玉,王方.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8):204.
[2] 李太祥,李爱萍.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建设探究[J].城乡建设,2014(9):60-61.
[3] 张丹.试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J].档案学研究,2008(3):18-20.
古城洛阳正在加速智慧城市建设步伐,随着智慧洛阳项目在一个个领域落地,广大群众的生活与工作将更加高效、便捷与安全。
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至2015年,洛阳市将再投入8亿元,用于推动洛阳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等行业信息化应用。
在智慧网络方面,到2015年年末,全市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商务楼宇光纤通达率达到100%;城市宽带用户速率达到20M,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320G(目前为80G),互联网宽带用户超过40万户;3G网络城镇覆盖率达到100%,乡村覆盖率超过99%。
在智慧政府方面,洛阳市在电子政务、应急指挥、数据中心业务等方面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实现信息强政。目前,正在建设协助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提高城市管理能力的行业应用项目,包括智能安监、警务通、平安城市、数字工商等。
智能安监项目是通过洛阳联通的无线网络实现尾矿资源的适时移动监控,以避免各种尾矿事故的发生。
警务通是通过APN专线电路实现公安局信息系统的对接,该系统依托WCDMA移动通信技术和手机终端,实现公安干警现场办公和现场执法,可实现对常住人口、机动车驾驶员、被盗抢车辆、车辆违章等信息资源查询;实现在逃人员比对、被盗抢车辆比对;实现重点人员信息采集、查询,人员盘查、车辆盘查信息的录入等功能。数字工商项目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移动办公及智能市场监管等工商执法工作。
在智慧民生方面,重点实施智慧校园、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项目。为了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缩小数字鸿沟,洛阳市推出了全民健康网、智能公交等信息化应用项目。
全民健康网项目涵盖洛阳全市三级医院11家、二级医院37家、一级医院9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66家、乡镇卫生院154家、村卫生室2982家,以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承担着卫生系统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和联网、数据传递等工作,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民健康保障网络数据共享。
智能公交系统将公交车辆指挥调度、3G视频监控、公交信息(乘客导乘系统)功能融为一体,实现公交车辆动态管理、科学调度,以及公交车辆运行的信息化和可视化,通过智能公交系统建立电脑营运管理系统和连接各停车场站的智能终端信息网络,实现智慧交通与低碳城市的建设。
信息产业成为战略先导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洛阳市高度重视信息产业发展,把信息产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扶持信息产业,努力推动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洛阳市是重要的信息材料基地。“十二五”期间,洛阳市规划信息产业投资400多亿元,力争信息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成为洛阳市高成长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此外,到2015年,全市光电产业产值力争达到700亿元。
近年来,洛阳市大力倡导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形成以软件平台开发、嵌入式软件和集成电路的开发设计为重的软件产业基础,并且拥有多家与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技术中心,在电子信息材料、嵌入式软件、行业信息化、装备数字化控制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十二五”期间,洛阳市信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工业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力争形成洛阳工业智能产业集群,确立在国内的竞争优势,为“十三五”期间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二是信息通信与移动互联网产业。吸引信息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增值服务企业进驻洛阳市,强化移动互联网在洛阳旅游业中的服务型应用。三是服务外包产业。四是虚拟博物馆与动漫、游戏等数字创意产业。到“十二五”末,洛阳市的虚拟博物馆与动漫、游戏等数字创意产业总产值规模预计达到100亿元。五是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六是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产业。建设低碳化的大型云计算服务平台、大规模数据存储中心和数据灾备中心。七是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产业。此外,洛阳市还将大力发展光电探测、电子材料及器件及其光电显示产业。
加速打造智慧旅游
洛阳市正在一步步打造的“智慧旅游”。如今,游客到洛阳市旅游,只需手持一部手机和一张银联卡,就可以畅游牡丹城。
2012年4月,洛阳市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首批18家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城市之一。 打造智慧旅游城市,首先要做好信息化,为此,洛阳市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实现智慧旅游规划布局。
1引言
城市信息化是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在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和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城市现代化的进程。根据国家信息化规定的要求,城市信息化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2)城市的信息技术得到开发和普及;(3)城市信息产业的高度发展;(4)城市信息服务体系高度完善和健全;(5)城市信息教育,尤其是信息高级人才的培养及信息应用的普及教育受到广泛的重视;(6)城市的信息政策与法规的制定,科学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技术得到充分的重视。可见,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而人既是信息的利用者又是信息的开发者,因此,人的信息素养是城市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因素,市民的信息素养教育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以广西柳州市的信息化建设为例,从市民信息素养的调查情况出发,探讨如何发挥图书馆在提高市民信息素养、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给予与柳州市有相似性的西部地区的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2柳州市信息化建设概况
柳州市地处祖国的西部、广西的中部,辖区面积5307平方千米,总人口183万,是广西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经济中心和最大的工业基地,是全国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和全国八个“科技兴市”试点城市之一。2001年又被确定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之一,并于2002年初步完成了“十五”信息化规划,制订了《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柳州市管网建设管理规定》等政策法规;信息化项目的策划工作也取得了进展,初步完成了柳州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总体建设框架、柳州市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城市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和“数字化柳州”信息工程四个信息化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十五”期末,上网人数已经达到30万,市区上网普及率达到30%。因此,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已经有了较大的规模,为推进城市的整体信息化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3柳州市市民信息素养的调查
有关信息素养的定义很多,被人们引用最多的是1992年,Burnhein,Robert在《信息素养——一种核心能力》一文中指出的:“要成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认为,信息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意识包括对信息的认识和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信息能力包括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创造信息、交流信息等各种能力,信息能力依赖于信息技术水平和检索策略的高低;信息道德是懂得与信息相关的法律道德。在本文中,我们对市民信息素养的调查主要从这三方面进行。
3.1调查方法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取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调查方法。由于市民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不同,因此他们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为此,我们从这三个方面设计了10个相关问题,基本能反映市民信息素养的情况。调查问卷是在柳州市4个城区随机进行,当场发放、当场回收,而个别访谈是在发放调查问卷的同时,随机进行。由于18岁以上的市民开始对城市信息化有明显的影响,所以调查年龄限定在18岁以上。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收回有效答卷157份。
3.2调查对象概况
年龄:18-25岁有68人,26-35岁有47人,36-49岁有29人,50-59岁有9人,60岁以上有4人。
职业:大专以上的在校学生49人,占31%;在职人员68人,占44%;其他40人,占25%。
说明:在被调查市民中,以年龄为18-45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市民居多,在职市民与个体户市民比例适中,调查到的老年人偏少。因此,被调查者的年龄、学历与柳州市市民的整体情况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调查得到的结果略高于柳州市市民信息素养的实际水平。
3.3调查结果
3.4结果分析
3.4.1市民信息意识不强。从调查结果看出,虽然绝大多数的市民从报纸、电视、网络、广播等途径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信息,但超过一半的市民对信息的概念只知道一点,而近三分之一的市民居然不清楚信息是什么。这说明柳州市民的信息意识普遍不高,尤其是年龄大的市民的信息意识更差。在调查中,年龄大的市民调查起来比较困难,许多人都不愿配合,这恰恰说明年龄大的市民的信息意识淡薄。个案访谈中,当被问及“你对信息素养这一概念的理解是如何的呢?比如说,你是否知道信息素养包括哪些内容”时,不少市民表示连“信息”一词都不了解,更加不用说“信息素养”了。表示知道一点的大部分是大学生这个群体,其他调查者表示不懂或处于模糊状态。这说明市民对于信息素养内容的了解微乎其微。
3.4.2市民获取信息的能力较低。近一半的市民不能有效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获取信息的途径方面,大多数市民主要通过报纸、电视获取新信息,只有少数通过网络获取新信息。个案访谈中当问及“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很缺乏多方面的信息,但是又不知道从何处获取”时,很多市民表示确实这样,有时候想了解某方面的信息,特别是一些急需的信息都不知道从何处获取。有上网条件的市民想通过网络获取所需的信息,但是不知道如何查找,对于搜索工具极其陌生;而无上网条件的市民只能从书刊、报纸和电视等媒体上去获取,但往往不能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这说明柳州市民的信息技术、信息素质的培训和辅导、特别是信息检索与利用教育方面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大多数市民仍然使用传统方式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3.4.3柳州市的信息基础设施较好,市民利用信息的能力较强。调查的数据表明:柳州市有4/5的市民能接触到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鉴于我们的调查范围较小,这个数据与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偏差,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柳州市的计算机普及率较高,网络环境较完善。同时调查数据也说明柳州市有2/3以上的市民利用计算机的能力不强,尤其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差。一半的市民具备信息的甄别能力,对于获取的信息,能够进行筛选,去伪存真。调查数据显示,市民利用信息的能力比获取信息的能力强,只要能获得信息,大部分人能很好地利用。
3.4.4市民的信息素养与知识水平成正比。调查结果证实:市民信息素养与知识水平有很大关系,在被调查的80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市民中,其信息素养明显高于其他人,这也证明了一个人的信息素养与其的知识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知识水平越高,信息素养越强,知识水平和信息素养水平成正比关系。
3.4.5市民没有充分利用图书馆。大多数市民没意识到图书馆的重要性,缺乏终身学习的思想,不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根据柳州市公共图书馆有关统计数字和工作人员的经验估算,虽然近年来图书馆读者的到馆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但主要是大学生使用图书馆的比率增多,而普通读者的到馆率仍然低得很。
3.4.6市民信息道德观较强。调查结果显示柳州市民的信息道德较强。与此同时,访谈中,对于“您认为网络提供的信息或者说通过网络来获取的信息可靠吗?还是别的途径更可靠呢?”此类问题,很多市民认为网络信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诸如网络黑客、黄色信息等都有碍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即便如此,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快、便捷等特点,人们还是更愿意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源。但是,很多市民也表示了他们的愿望,就是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网络安全监督和管理,使市民获取的信息能够可靠、准确,这也说明了市民的信息道德观较强。在获取和利用信息时,大多数市民能够以社会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但仍希望出台相关的法律道德标准。
4提高市民的信息素养,发挥图书馆在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由于市民既是城市信息化的主要受益者,更是城市信息化的主要建设者,因此,提高市民的信息素养对促进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图书馆应该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4.1提高在校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尤其是在校的大学生是市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像柳州这样的城市,由于高校比较少,而柳州又是广西的工业重镇,柳州市高校中相当多毕业生就在柳州就业,因而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提高市民信息素养的整体水平有重要的意义。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比一般市民的信息素养较高,但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是比较差,图书馆应重点抓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形式,如:(1)加强高校中“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2)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设系列专题讲座;(3)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各种在线培训;(4)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结合所学专业,主动获取信息,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4.2提高社会市民的信息素养
社会市民是城市的最大群体,因而提高社会市民的信息素养,对城市的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柳州市社会市民的信息素养较低,信息意识、信息的获取及处理能力都亟待提高。相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社会市民的信息素养教育范围更为广泛。由于社会市民面广、流动性大,难以相对固定,信息素养教育难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手段,因此从事社会市民信息素养教育难度很大。如何确定符合社会市民特征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是图书馆进行社会市民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问题。
4.2.1根据读者特征,确定进行社会市民信息素养教育的施教内容。根据社会市民的特征,图书馆可将社会市民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初次到馆的读者,对这部分读者进行图书馆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内容涉及图书馆的布局、馆藏和服务介绍、联机目录使用等。第二层次是经常到馆的读者,培训内容涉及网络搜索工具(如GoOGLE、百度)、网络资源导航、文献传递服务、馆际互借、各种专业数据库的检索利用等。第三层次是研究型读者,培训内容涉及学术信息的检索、评价,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各种科研立项、课题咨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