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52: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廉洁文化价值观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连社会科学院2010年度项目 立项编号10DLSK061
1 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当今的世界犹如一个汇集了多种语言,多种文化,多种思想的地球村落。美国作为世界的上的经济大国,在当今的世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文化是世界上传播最广泛、侵略性最强的一种文化。众所周知,“90后”由于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同样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受到了美国文化的影响。
2 研究方法及问题
本研究试图从美国文化入手,探寻其对于高校“90后”价值观形成有何影响,影响程度如何,以及该如何采取相应的策略。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施瓦茨的PVQ量表。共发放问卷2056份,涵盖了大连市七所院校。在前期问卷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访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访谈,对特殊的学生或问题进行个别访谈。同时,作好访谈记录,以加深对调查数据的理解。此次访谈共进行个别访谈65人次,集体访谈221人次。
2.2 研究问题
围绕研究目标,本研究提出了如下三个方面的研究问题:
1、美国文化对于大连高校“90后”大学生价值观有何影响?
2、美国文化对于大连高校“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原因。
3、针对以上问题,有何解决策略?
3 分析探讨
本研究根据施瓦茨的四大维度10个动机类型的分类,将“自我超越”与“自我提高”,“保守”与“对变化的态度”这四个相对不同的类型归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
3.1 自我超越与自我提高
1、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这一维度里包含了“普遍性”与“慈善”两大动机类型。
“普遍性”是指为了所有人类和自然的福祉而理解、欣赏、忍耐、保护。“慈善”是指维护和提高那些自己熟识的人们的福利。在本组测试中,“90后”在忍耐、欣赏、理解、关爱和帮助等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面前,选择了认同和肯定。
2、自我提高
“自我提高”这一维度里包括了“权力”和“成就”两个动机类型。
“权力”是指社会地位与声望、对他人以及资源的控制和统治。“成就”指根据社会的标准,通过实际的竞争所获得的个人成功。在这一维度的测试里,大多数人都倾向于美国文化价值观。
3.2 保守与对变化的开放性态度
1、保守
“保守”这一维度里面包含了“传统”、“遵从”和“安全”三大动机类型。
“传统”是指尊重、赞成和接受文化或宗教的习俗和理念。“遵从”是指对行为、喜好和伤害他人或违背社会期望的倾向加以限制。“安全”是指安全、和谐、社会的稳定、关系的稳定和自我稳定。在这一维度的测试里面,“90后”对于“规矩、规则”的遵守已经产生了悄然的变化。这正好暗合了“喜欢冒险、新鲜和尝试”的美国文化价值观。
2、对变化的开放性态度
在“对变化的开放性态度”这一维度里面,包含了自我定向、刺激和享乐主义三个动机类型。其中“自我定向”是指思想和行为的独立──选择、创造、探索。“自我定向”这一动机里面包含最多的就是“自由”价值观。自由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控制自己命运的愿望和能力,不会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涉。“刺激”指生活中的激动人心、新奇的和挑战性。“享乐主义”指个人的快乐或感官上的满足。在测试中可见“90后”在“追求自由”、“尝试新鲜”、“享受生活”等方面都深受美国文化影响。但是他们还是缺乏独特的创新意识,还不具备足够的冒险与探索精神。
4 策略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结论来看,“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 “矛盾冲突”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90后”高校大学生已经不是单纯地以某一价值观为核心,而是形成了以多元价值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90后”身上依旧保有一些传统的中国文化价值观,比如:对友谊的忠诚、对传统的顺从、权威的敬畏等。但是同时他们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美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比如: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对自由和全新生活的向往等。
2、 “功利倾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越来越务实。期望通过个人不断努力最终物质财富的巨大回报。对于物质的追求固然正常,但是也有一些学生达到了过犹不及的程度。他们把“赚钱”或“金钱”看作唯一衡量成功的标准。
3、 “个人主义”
本研究发现,“90后”也认同集体主义,但是他们还是更关注自我的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人意识都比较强,认为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是对社会的最好贡献。“90后”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自己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4、 “乐于探索”
“90后”大学生更加喜欢累积不同的生活体验,他们不安于一成不变的生活,更喜欢丰富多彩和富于挑战的人生。因此,“90后”呈现出多种的生活方式,但是,也有一些“90后”大学生,过分追求新鲜刺激,染上享乐和投机的坏习惯。
4.2 策略
1、 社会
首先, 创设良好社会环境,树立正确价值观。
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了全中国人民,对“90后”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市场经济是以“效益”或“利益”作为评判标准,对于人生观和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90后”来说很容易形成“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同时,社会竞争的优胜劣汰,会容易导致“90后”大学生产生冒险和赌博投机的心态。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应该担负教育“90后”大学生的部分责任,把民主、和谐、平等价值观作为主旋律,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社会的大环境、大氛围,更好地影响“90后”使其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 媒体、互联网的力量不可小觑。
电视、报纸、杂志甚至是互联网都是影响“90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 “90后”这代人的价值观具有了开放性、多样性的特点。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他们容易受到一些负面宣传的影响,价值观也会受到冲击与震撼。因此,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媒体、网络对“90后”的巨大影响作用,努力净化他们的精神世界。
2、 学校
伴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90后”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如果高校能正确引导和教育大学生,那将会对“90后”的价值观建设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目前针对“90后”的多元价值观取向,我们的校园建设应当倡导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弃其糟粕。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90后”找到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大方向,也才能使他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3、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各方面动态。通过亲情的感染和交流,帮助“90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90后”自身
“90后”大学生要不断地提高自我修养,以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为基础,以其他多元文化的精华为参考,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体系。当代“90后”大学生一定要立足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自我教育和自身修养。
“90后”大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甄别能力。面对美国文化,要用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衡量是非对错。不要以为流行的都是好的,盲目跟风。
总之,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文化确实对高校“90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不断冲击的时代里,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确实是一门值得探究的课题。希望本研究,能为高校的教师和德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本文原刊于理论探讨杂志2013年8月)。
参考文献
[1] 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M]. 跨文化交际读本.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1).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开展的廉洁文化建设是企业在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中,在既吸收、借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又深刻总结企业长期以来反腐倡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先进文化。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当前构建和谐企业所面临的紧迫课题。
一、深刻认识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廉洁文化是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依托、以先进的廉洁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制度体系为基础,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秉承了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艰苦奋斗、廉洁从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蕴含着企业管理、制度、机制等方面更新和发展的成果,既保持传统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因此,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企业廉洁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培育廉洁理念,充分发挥廉洁文化先进性、传承性、群众性、渗透性等特点和作用,内强企业素质,外塑企业形象,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第二,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构建惩防体系、深化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深入开展反腐败建设的基础工程,通过企业廉洁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熏陶,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从而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第三,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企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给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这将极大地促进各级经营管理者勤廉敬业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并积极影响广大职工群众,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最终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三、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应把握的原则
加强新时期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要挖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本地特色的廉政文化,提炼升华历史上清官廉吏的廉政思想,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先进的廉政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重点与载体相结合,体现廉洁文化的群众性。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职工,职工群众是企业各类文化的创造者和执行者,企业的一切文化来源于群众的实践活动。首先,要突出廉洁文化的教育重点,紧紧围绕树立廉洁文化价值观深入开展各种活动。企业廉洁文化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职工认同这一核心价值观,并在行动中践行这一价值观。其次,要丰富廉洁文化教育的载体。不断丰富廉洁文化教育的载体,广泛开展一些职工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文化活动。企业廉洁文化教育如果没有重点,则会失去灵魂和方向;如果没有载体,廉洁文化教育则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引人入胜。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做到寓教于乐,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才能收到好的成效。
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把握廉洁文化的时代性。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既要保持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特色。企业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要注意把握时代特点,不断适应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努力体现时代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在廉洁文化建设的形式上,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现代传媒来传播廉政文化,使廉洁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断发展。
引 言.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三十多年年均9.6%的高速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约3.3%的年均增长率。与此同时,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民营经济从改革开放之初占GDP比例不足1%发展到2012年末已经超过GDP总量60%,企业总数更是达到了90%,吸收了85%的非农就业人口。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一届政府将致力于行政审批权的下放和行政审批项目的逐渐缩减,民营企业将会进入能源、交通、电信等原来为国有资本垄断的行业。毋庸置疑,民营企业无论是从产出、企业实收资本存量、劳动就业和对财政税收的贡献上都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然而,经济发展的质量不能仅仅局限于规模增长,企业的质量也更不能局限于数量、规模的扩张。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民营企业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7—8年,远低于世界500强42年的平均寿命,与世界1000强企业30年的平均寿命仍有显著差距;从全球各区域来看,也低于日本30年和欧美12.5年的平均寿命,尤其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仅2.9年…,我国民营企业增长的质量和持续经营问题越来越突出。尽管民营企业短命有许多原因,比如不注重产品研发、盲目多元化等等,但归根结底,几乎所有的制约因素和经营失误均与企业文化缺失有关。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市场领域的开拓、科技开发的投入以及财务运作的理念等几乎所有企业管理中的功能。总结学者们对民营企业短命现象的研究结论,无论是茅于轼(2005)领导者素质决定企业寿命的观点,还是张玉明(2009)我国民营企业家缺少决策能力、民主意识、文化素养以及适应制度的拓展能力的见解心1,都与企业缺乏积极的企业文化有关。张唯迎(2005)曾一阵见血地指出民营企业迅速消亡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尚未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文化理念、营造相应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软实力和技术硬实力共同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学者们均认同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决定性力量,瑞士国际管理学院(IMD)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美国麦肯锡对世界500强企业成长性的研究,都定量地分析了企业文化对竞争力的影响超过生产效率、管理效率和公司业绩∞1。本文认为,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必须以符合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体系作为企业价值观的参照系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商业文明不仅体现在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以诚信、自律、平等、创新、责任等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也是维持商业持续发展、促进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企业,必须首先适应管理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变革。近些年,我国经济中表现出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件频发都显示出,我国民营企业才刚刚跨过粗放经营阶段,尚未形成以符合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体系为参照系的企业价值观体系。企业仍然存在短视行为、缺乏战略意识、核心竞争力不强等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因素。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实质.
(一)文化的内涵和企业文化.
文化一般被定义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办事的行为方式”。。古拉丁文中的cultura是指“教习”、“开化”,汉语中文化即“文德教化”口1。由是观之,文化的核心内容应该是价值观,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文德教化”的本质就是用各种神话故事、英雄形象、生活习俗教化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即何为正确、何为错误,什么是为社会赞赏的,什么又是被社会所唾弃的等等。Ruth Bennedict认为文化本质是由人们所共同拥有的观念和判断标准构成的价值观体系M1。Hall认为文化是人们交往的媒介,文化触及并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1,即文化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概而言之文化就是基于人们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个人或社会组织的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
企业文化应该属于社会文化的子领域。那么,企业文化弘扬的价值观必然从属于整个社会文化价值观体系。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影响和决定着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与企业伦理,并由此演化出企业在处理与员工关系、与客户关系、与消费者关系、与社区关系、与政府关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条例甚至包括不成文的惯例、程序旧。。其伦理价值观是否符合人类的普世价值、是否被社会所接受将最终影响企业效率以及企业的市场、社会形象,并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腾飞引起了世界发达国家的关注,于是企业文化理论在美国兴起,最早关注企业文化现象的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授泰伦斯·迪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艾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价值观,是一种规范体系,并且将企业文化归纳为5个方面的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企业外部环境或企业的外部形象影响企业的行为;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了员工在判断自己行为时有统一的标准和纲领;英雄人物往往是企业文化的人格化;文化仪式使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体现有了明确具体载体;信息网略是企业制度以外的非正式信息沟通的渠道。迪尔和肯尼迪不仅仅是指明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也使得企业文化在管理中进入应用阶段。在此后的研究中,不同学者对企业文化从不同的角度给出过定义,Schein认为,“组织文化就是组织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融合过程中独创、发现和发展而来的,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假设,这种假设被作为正确的思维方式传输给新的成员,以使其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感受事物。一¨’沙因理论认为组织文化文化包含组织结构、认同的价值和基本假定。其基本假定往往是根植于员工潜意识中的观念,基本假定潜移默化中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Kotter and Heskett(1992)指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各部门和高层管理者共同拥有的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这一观点说明企业家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引导甚至是决定的作用。Robbins(2000)指出,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它使企业独具特色,并可以区别于其他企业。这一观点实际上也说明了企业文化的难以复制性。
简单的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处理外部环境和内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所发展起来的规范和信念体系,是企业长期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企业创始人或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有重要影响;企业文化的共同价值观独具特色,而它的精华就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体系,价值观才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精髓。
(二)企业文化价值观体系.
从企业文化的功能角度考察,企业文化对内协调员工行为以增加企业凝聚力,对外向环境传递符合社会价值观念的信息以增加社会对企业的认知,即通常所说的企业形象(CI)。因此,企业对外界环境的判断和经营宗旨必然会左右企业的价值判断。所以考察企业文化价值观体系必然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来考虑。而企业文化的“软实力”恰恰表现在这两方面。
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对于企业文化价值观体系包含的内容,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归纳为三个层面:使命(Mission,即经营宗旨)、愿景(Vision)和核心价值观(Motto)。Denison(1995,2000)企业文化量表最初将企业的文化特质概括为适应性(adaptability)、使命(mission)、一致性(consistency)和员工参与性(involvement)四种特质,四个特质细分为12维度的价值量表,即授权、团队导向、能力发展、核心价值观、同意、协调整合、创造变革、关注顾客、组织学习、战略方向、目标愿景…1。这12维度构成企业文化价值观体系的主要内容。张光进(2006)通过问卷调查,将12维度模型精简为七维度模型,认为更适合中国企业文化的测量。
国内研究中,孙海法(2004)采用问卷调查对我国民营企业的价值观体系做了归类。认为民营企业的组织文化普遍体现了成长型企业文化的特点,价值观偏重“变革创新”、“顾客导向”等因素,外部适应能力比较强,但内部凝聚力不高。他的这一研究方法不同于国外的研究,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总结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10个维度。通过调查者对企业文化的表述进行归类,依照调查者的认可度从高到低,10个维度分别为:团队协作、求真务实、诚信为本、变革创新、奉献精神、顾客导向、追求卓越、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和重视人才¨2|。孙海法的研究是国内比较系统的通过实证研究全面探讨企业文化维度的文献。而针对来自全国民营500强的52家进行调查的结果也基本类似,但排序略有差异,来自500强民营企业的样本认可度最高的两项是追求卓越和社会责任。这中间的差异似乎也显示了这些企业能够做大的原因:即这些大企业的企业家更注重企业家精神中的价值实现和社会责任意识。杨君茹(201 1)根据Schein的文化理论,概括了我国企业文化维度的基本框架,其中包含11个维度,并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得出企业文化对员工满意度存在显著影响。但这一研究则更侧重于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员工激励的研究,对外部增强社会对企业认知和社会责任维度阐述较少,此类自下而上的研究还有Robert E.Quinn(1983)、Cameron(1998)等。
此外,中国企业文化测评中心建立了企业文化测评系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研制的测评量表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编制的企业文化测评量表,这些对于企业文化价值观体系的研究结论均大同小异,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企业文化管理专业委员会2011年还了《中国企业文化管理测评标准2.0》(COCS),对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维度的研究有很好的参考。
三、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与制约因素分析.
(一)重媒介载体、轻价值内涵,企业文化流于形式.
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将有形的制度约束融入无形的文化约束,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就是让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形成一致价值认同,这种共同的价值认同具有无形的约束力。但是,价值观理念不能仅仅表现为脱离实际的概念,应该体现在具体的企业文化活动中,企业文化活动是价值观理念的载体。
企业文化作为舶来品,上世纪被引人中国后,得到许多民营企业的效仿。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大多借鉴了欧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案例。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欧美人的处事方式、甚至性格不同都会影响我们对文化活动载体背后价值观的理解。由于没有充分理解和分析文化活动背后的价值理念,反而投入过多精力去关注文化活动技术层面的细枝末节,最后造成企业文化空洞化、形式化。
比如欧美文化中强调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则更多强调集体秩序,欧美人更多的性格外向而中国人更多的性格内敛都会影响企业员工的处事方式。简单照搬、效仿并一定能起到理想效果,投人过多精力去关注文化活动技术层面致使文化活动没有充分发挥正确引导员工价值观的作用,反而成了“口号式”的说教,增加了员工的精神负担。欧美企业的文化建设更多着眼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关注员工日常生产活动中行为规范的塑造,注重实效,西方价值观中强调自由、平等、尊重人权、突出个性、富于冒险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员工的血液里。与之相反,我国更多的民营企业将文化建设搞成了“轰轰烈烈”的政治活动,企业文化活动中所彰显的价值理念并未影响民营企业的员工“自觉”行为Ⅲ。1引。
(二)缺乏战略意识和愿景,企业文化短期化.
Schein文化理论认为,企业文化是组织在处理外部适应和内部融和问题中交互发展的结果一1,企业为实现其目标,不断调整其行为规范,最终形成的思维模式并被组织成员所接受。由此可知,企业目标的实现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不断强化或影响转化的效应。因此,清晰的阐述企业的战略目标,才能使企业形成有利于持续发展的稳定的企业文化。战略管理大师波特也曾指出企业文化中首先包含企业使命和愿景,战略管理目标就是帮助企业在环境分析中确立企业实现愿景的战略安排,这些都是西方企业精细化科学管理所长,能够对于企业战略目标进行精确定量化的描述。
反观国内民营企业,由于受到改革开放初期生存环境的限制,利润成了疲于奔命的民企唯一的追求。
过度关注短期利润造成行为的短期化,企业文化中缺乏原始创新的动力,更多的是模仿、甚至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对市场缺乏分析,因此主业不突出、盲目多元化等。孙海发(200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进行调查,民营企业认同的企业文化12个维度中恰好缺少与Denison七个维度中“战略方向与意图”对应的维度¨2|,这也印证了我国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缺少战略考量。
(三)缺乏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多元意识,很难融入现代文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文化的交流,平等、多元、开放的文化交流平台已经在全球许多领域展开,人们通过交流形成了一些公认伦理和普世价值观,这些价值理念也将成为指导企业文化的参照系,成为全球化竞争背景下企业必须遵循的价值规范。比如,现代文明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加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在尊重人权的价值、重视社会道德、重视健康、生命与安全等现代文明理念基础上,社会责任国际组织(SAI)1997出台了SA8000标准体系,已经成为欧美企业自觉遵守的标准,融人企业文化价值观体系,这一标准从尊重人权出发要求禁止使用童工、禁止性别歧视、禁止强迫性劳动和限制工作时长等等。然而我国目前许多民营企业仍未将尊重劳工、尊重劳动视为其“理所应当”信奉的价值观念。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要求员工超强度超时长加班、欠薪情形屡有发生、不注重员工的劳动保护致使员工在强噪音重污染环境下工作,甚至忽视劳动安全而造成安全事件,导致员工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等。这些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经营管理行为显示企业文化缺少国际视野,很难融人现代文明。当前,SA8000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普遍认可的标准,这一标准被称为“蓝色壁垒”,黎有焕(2004,2006)、王英霞(2012)等的研究表明,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缺乏对劳工权益的关注,蓝色贸易壁垒已经切实影响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民营企业实力的增强和参与国际分工,一些民营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随之而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多元文化下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一定会面临不同文化类型、价值观念、伦理标准之间的冲突。而民营企业由于缺乏国际视野,缺少对多元文化的认知,缺少国际化的管理人才,很难融入所在地区文化,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层通过伦理再造、组织学习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三个方面,打破一元文化制约、取得国际化认同理念,形成一种跨文化的相互沟通、理解、支持的能力¨“。
(四)重组织内部管理。忽视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从根本上有两个功能:对内通过组织成员的价值认同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对外通过利益相关群体的价值认同形成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最终目标是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提高企业的持续竞争力。而从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实践来看,似乎更偏重于组织内部的创新特质,忽视了组织适应外部环境中应尽的企业社会责任。我们从许多民营企业文化案例中都能看到如追求卓越、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等字眼,但似乎社会责任这些字眼并不多见。孙海发(2004)对106名民营企业经理进行调查,在企业经理认同的企业文化价值观10个维度中,社会责任的认同度最低,仅为33.9%,而认同度最高的团队协作81.9%,其次求真务实75.5%,变革创新66.1%,这足以说明企业文化重视组织内部效率而忽视外部企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然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令人堪忧。近些年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今年上半年发现的污水偷排地下事件、违规使用不合格原材料事件、毒胶囊事件均表现出企业贪图短期利润而几乎不顾及顾客健康与生命,甚至贻害子孙。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09—2012年显示。300家大企业(国企、民企、外资各100家)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得5-子2009—2012分别为20.2分、17分、19.7分、23.1分,整体社会责任状况堪忧,而民营100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得分2009—2012分别17.9分、13.9分、13.3分、15.2分。①这体现出两个特征:一是社会责任发展状况徘徊不前甚至有下降的趋势,二是民营企业状况差于国企,每年基本七成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处于旁观者阶段(低于20分)。
另外,企业文化建设不注重社会责任似乎不仅仅表现在企业实践,从我国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中也表现出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不够。分析CNKI网数据2000年以来国内研究企业文化的文献有142922篇,主题包含企业伦理或企业社会责任的共7648篇,占比仅为5.35%。而同期SCI数据库中研究企业文化的外文文献(主题包含Corporation(Enterprise,Business)Culture)中,包含主题词Corporation(Enterprise,Business)Ethics或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比例则高达15.5%。
民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似乎更偏重于企业形设计(CI),然而企业形象主要靠企业全心全意的履行社会责任向利益相关者传递正确积极的信息,而不是单纯通过广告。
(五)忽视传统文化.企业文化无根无源.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子领域,一定需要从整个社会文化中汲取营养,传统文化必然是企业文化的不竭源泉。西方的企业文化受到西方宗教和世俗文化的影响,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中就阐明了新教尊重和崇尚劳动的价值理念促使西方世界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西方文化认同通过诚实劳动追求幸福,因此企业文化更鼓励创新和个性的发挥;还有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也使西方社会和企业更注重从制度上完善社会和企业管理等等。但是西方企业文化在强调个性、鼓励创新的同时,一定受到基督教中“诚实、仁爱、平等”等价值观的约束,如果脱离了宗教或者西方法治环境孤立的谈创新,则可能将企业引入歧途。
我国民企在向西方学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也同样认可其创新理念,但是没有西方宗教文化背景,也不注重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中汲取营养,致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了无根的浮萍。由于企业文化脱离社会传统价值观,民营企业所谓的“管理创新”损害企业员工权益、“产品创新”损害消费者利益、“技术创新”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等,甚至不择手段剽窃他人的创新成果时有发生。
四、民营企业文化的推进路径.
(一)从转变政府经济发展理念视角。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功利”观.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整合内部资源和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中国民营企业诞生于国有企业的夹缝中,生存环境决定了其诞生之初只能不断迎合政府,而不是按照完善的市场经济规律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关系”文化就是中国民营企业特有的一种企业文化,尽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企业赢得了政府的信任、占据了一些市场份额,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投机钻营的企业文化,有些企业并不是依靠加强内部管理、注重技术创新、正确地市场营销获得市场,而是通过对政府官员的行贿、腐蚀获得不正当利益,这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扭曲了企业文化;同时一些地方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蜕化成唯GDP马首是瞻,政府决策行为的短视,也助长了民营企业经营的短视行为。“三聚氰胺”事件、毒胶囊事件以及一些地方企业环境污染事件背后都有地方政府失职、渎职甚至暗中包庇行为,这助长了企业投机文化。
什么样的环境产生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企业行为。政府必须树立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经济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才能引导、制约民营企业逐渐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引导企业以社会价值观认可的方式行事。企业愿意并且必须放弃短期投机文化,才能构建有持续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清正廉洁、讲求信用、富有效率以及依法行政的政府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从企业家文化修养视角,引导企业员工正确的价值观.
Werhane赞同亚当·斯密关于“经济行为者是一个具有善良意志、明智以及自制的人,他在基于道德、法及正义的社会及经济的环境中展开既合作又竞争的活动”的观点,Werhane(1999)在研究了亚洲和新西兰的企业时强调企业家道德品质是决定企业文化的关键因素。Po—Keung Ip(2002,2003)考察中国民营企业,其研究结果表明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具有道德型领导,企业家的伦理道德、个人品质、生活方式是培植企业文化的重要力量,道德型领导的持续激励有利于引导员工正确地积极一致的价值观和共同愿景,而反面的证据则是Modic(1987)年调查研究表明,企业员工的非伦理行为都是被上司所迫而为,因为他们担心受到惩罚甚至失去工作。
我国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以企业家文化素质修炼和价值观培养为契机。企业家不但要有文化理论知识,更要有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目标远景。由于我国民营经济产生的特殊背景,许多民营企业家在创业之初文化程度都不高。但是,教育和经历构成企业个体人力资本的核心,民营企业必须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才能放眼世界,借鉴和学习现代西方科学管理理论,使企业从经验型管理迈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而且作为民营企业家,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激励员工形成高度一致的价值观念和共同愿景。中国民营企业需要品德高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家。中国曾经的民族企业荣氏家族企业之所以能百年不衰,逐渐壮大,这与荣氏企业的创业者和传承者始终坚持“为国堵漏卮,为民添衣食”的愿景、同时注重个人品德修养不无关系¨引,现代民营家柳传志、张瑞敏能够带领中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与他们个人品德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三)从传统文化视角,推进企业文化正确地扬弃观.
民营企业要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并汲取营养,否则,企业文化必定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只有当中国的企业向西方输出文化而不仅仅是产品时才能体现中国真正的强大。那么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一定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
“仁”是儒家文化核心,即“仁者爱人”,这与现代社会文化以人为本思想不谋而合,道家“道法自然”的理念与现代社会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如出一辙,甚至佛家“悲天悯人”的思想也同样对现代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借鉴意义。在这方面,日、韩、新加坡等给我们民营企业提供了大有裨益的参考。儒家“和”文化深深印刻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中,影响了日本企业强调集体利益与团队精神,造就了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稻盛和夫总结的企业核心价值“感恩、仁爱、勤奋、慷慨、正直、慎独、守信”显然发端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价值理念ⅢJ,鲜活积极的企业文化促使日本企业在二战后的迅速发展壮大,而韩国企业文化倡导的“勤勉”使员工对企业尽职尽责,孝道文化使新加坡的企业具有很强的民族意识。
当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归纳、扬弃与现代市场经济和人类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一致的价值观理念,比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处事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价值理念、“礼智、德治”的观念对当代企业处理组织内部关系以及适应外部环境都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文化交流的Et益频繁,中国这些传统价值观念已经部分被西方文化所接受,将会逐渐演变为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文化优势。
(四)从低碳和可持续视角。推进企业文化可持续观.
企业文化的可持续性决定企业经营行为的可持续性。企业的发展壮大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存。难以想象一个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能够持续健康的成长壮大,因此企业文化一定要坚持可持续观。
现代企业文化可持续性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坚持低碳理念,低碳生活、低碳技术与低碳发展经济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化过程必须遵循的发展模式,各国政府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已经在减低消耗、推进可再生能源、拟制气候变化等领域展开合作。民营企业低碳和可持续理念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让低碳理念深入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坚持低碳和可持续的企业文化将引导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让低碳理念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改造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通过新产品研发生产出更环保低碳的产品,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社会公众建立低碳消费理念。
五、总 结.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越来越体现为企业而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当务之急。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与企业伦理,其目标是让员工形成符合社会价值判断的一致价值观和共同愿景,这种共同的价值理念不仅是企业组织稀缺的战略性资源,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始终围绕价值观这一核心,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必须尊重职工权益、尊重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正确处理与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
在中国全面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民营企业家不能将企业视为赚取利润的经济组织,应深刻认识到企业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载体,时刻向社会传递一种价值理念。企业不仅应该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的物质产品,同时也应该传递一种积极的、可持续的、符合人类伦理价值判断的精神理念。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李柏洲,李晓娣,李海超.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状况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12):23—26.
[2]张玉明,吕静.企业家素质培育与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以山东省中小型科技企业为样本[J].软科学,2009(3):111—115.
[3]谢厚鹏.企业文化的定性与定量测评[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
[4]约瑟夫·M·普蒂.管理学精要:亚洲篇[M].丁慧平,孙先锦,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24.
[5]吴文盛.企业文化与民营企业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5.
[6]BENEDICT R.Patterns of Culture[M].Boston:Mariner Books,1934:54—55.
[7]HALL ET.BeyondCulture[M].New York:AnchorBooks,1989:141-142.
[8]王德胜.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文化作用机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1.
[9]SCHEIN EH.OrganizationalCulture andLeadership[M].SanFranciseo:Jossey—Bass,1992:23—24,106-107.
[10]KOTTER J P,HESKETI"J L.Corporate Culture and Performance[M].NewYork:FreePress,1992:115—120.
[11]张光进,廖建桥,骆静.Denison企业文化量表在中国背景下的有效性分析[J].管理评论,2007(11):42—48.
[12]孙海法,戴水文,童丽.民营企业组织文化价值观的维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00—105.
对 企 业 文 化 建 设 的 探 讨这次去呼盟、兴安盟及山东的青岛、烟台等供电局学习、考察体会颇深,通过他们的经验介绍,查看资料以及和党群部门人员的交流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感到每到一个局都能感受到他们不同的企业文化氛围,这种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是长期以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种积淀,它对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思维、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能够看出这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在影响、激励着每一位员工,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去爱岗敬业、努力拼搏地工作。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位本,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企业文化在企业员工思想中的渗透,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去做大量的工作。烟台市供电公司下属的蓬莱供电公司,他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在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用他们的话说这是盖楼打底子,企业文化很多东西是在员工的工作、言行中体现出来的,所以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的教育 、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资源。企业文化模式必须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人的思想文化意识,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发挥首创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它需要强调对人的管理,并把 强调“人”的重要性有机地融合到追求企业的目标中去。另一方面,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的主体,而且还是企业的主人,企业要通过尊重人、 理解人来凝聚人心,企业文化要通过激发人的热情,开发人的潜能,来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更有凝聚力 。
二是通过打造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行业、地域、民族文化等特点的品牌,来营造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体现特色,建设比较充备的企业文化体系。烟台供电公司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出发,建设具有本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公司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他们将本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突出个性的烟台电力文化。烟台电力公司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创新”两个字,比如,他们积极文秘杂烩网打造“魅力彩虹”服务品牌,作为烟台供电公司“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标志,强化“魅力彩虹、服务烟台”和“始于客户、终于客户满意”的新型服务理念,追求完美,制定了“服务作风零距离、服务质量零缺陷、服务纪律零违纪”的供电服务“创三零”目标,同时,提出把“以人为本,创新高效、服务社会”的烟台电力价值观渗透到企业文化的各个环节,铸成了“严谨、求实、高效、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为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营造一流的企业文化氛围奠定了基础。
三是建设全方位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烟台供电公司他们的物质文化建设底蕴很深,因为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显象文化,它是企业生产、经营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环境、条件、设施本文来源:文秘站 等物质要素的总和,较为直观地表现出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精神风貌和管理水平,所以,你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他们浓厚的、独特的文化氛围。他们把行为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主体,行为文化它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活动,另一类是关于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活动,他们重点培育、挖掘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和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形成了烟台电力独特的企业文化。烟台电力公司把制度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他们把制度文化建设与管理科学紧密结合起来。因为制度文化与管理科学息息相关,它体现了一个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并影响着企业行为,又处延到外显文化中去。他们在研究制定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加强企业管理过程中,主动导入企业文化概念,“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得到充分体现和落实;让每一位员工牢固树立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意识,使企业文化与加强企业管理融会贯通,密不可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企业的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绩效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制度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并且日益与国际管理接轨。他们进行专业化扁平化管理流程再造,使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运作轨道,干部员工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修改和完善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并认真抓好落实;建立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考评机制,结合企业改革实际,完善和推行《岗位规范》,形成在“以人为本”原则指导下,以法治企、特色鲜明的“管理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烟台电力公司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注重对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管理信念、企业用人之道以及企业内部的主导标语口号和企业对外宣传用语的提炼和确定,并宣传贯彻落实,使之成为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信念和准则,形成了烟台电力特有的品牌文化,同时他们把企业文化建设延伸到党风廉政建设中,深入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他们把文秘站-您的专属 秘书,!制度建设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制定了廉洁承诺责任制度,“廉洁平安帐号”管理制度,廉洁监督信息通报会议制度,廉洁考核奖惩制度,廉洁文化理论研讨制度等。他们的这种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与新加坡的工业奇迹一样,它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别具一格,影响着众多国家的道德教育模式。“敬业乐群、廉洁奉公、勤劳进取、讲求效率”是新加坡精神的体现,新加坡政府办事高效廉洁,整个社会有着良好的风气,公民遵纪守法,整个社会的道德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这些都与新加坡成功的公民道德教育密切相关。众多学者总结出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实施的特点有如下四点:一、培养国家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二、综合运用东西方公民道德教育上的优秀成果。三、注重用教育实践活动来强化道德教育。四、学校、家庭、社区等全方位渗透公民道德教育。通过新加坡的特点研究,有助于我国公民道德教育更好地开展,从而为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建设提供启示。
1将公民道德建设置于国家的宏观战略中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相继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国策和方略,这体现了我国更加重视道德教育。而新加坡自建国以来就把道德建设放到极高的地位,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加以实施。这个出发点如同我国的“以德治国”。对道德建设的重视主要是因为: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关于人的素质,人关乎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李光耀强调“新加坡成功的一个最强有力的因素,就是到70年代那一代人的文化价值观。由于他们的成长背景,他们肯为家庭和社会牺牲。他们也有勤劳简朴和履行义务的美德。这些文化价值观帮助我们成功。”两国对公民道德教育的关注就是因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和不理想的教育效果。我国层出不穷的道德滑坡和道德失范等现象要求我们对本国的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从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发展来看,早就提出了要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把其归为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教育目标。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指导方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以此来作为规范和衡量公民行为的准则。在2013年11月考察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时讲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这些话向全社会传递了重视公民优良道德的信息。
2重视传统儒学,吸取传统道德精华
中国和新加坡有着相似的文化根基,儒家文化都对其有着深厚的影响,在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的方式上两国有所不同。新加坡在潜移默化中向公民灌输的具有国家文化特色的儒家道德观念是传统儒家文化向前发展的新鲜血液,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儒家伦理编成教科书来倡导忠孝纲常的国家,教材中编入的有关儒家伦理和东方价值观的故事和典故,对新加坡的文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传统儒家伦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中国道德教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其历史局限性,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认其对人才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我们应该充分运用辩证的态度,用观点、客观合理的方法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家文化,用新的时代特征重新诠释传统经典。“第一,深刻认识并不断发现中华传统道德的现代意义,避免将传统与现代机械地对立起来,第二,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地促进中华传统道德的现代性转换,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对此,我们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论点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现状,批判、合理地继承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弃其糟粕,并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3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道德教育的引导作用
在西方文化入侵时,新加坡创造性提出了“家庭价值观”和“共同价值观”,成功地解决了多元文化的冲突,并将其用来作为道德教育的引导,效果显著。就我国而言,我们应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引导作用。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重申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使命,其中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这些话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明确了政治方向,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着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理论根基,因此,公民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进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公民道德教育的建设更具实际效果。
4拓宽道德教育途径,实现家庭和学校以及社会三者相结合的模式
作为一个持续的教育状态的公民道德教育,我国和新加坡都是提倡教育的终身制。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结合,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网络。第一,家庭教育在新加坡道德教育中非常受重视,注重在家庭中培育学生的品德和行为;第二,构建社会广泛的监督网络和教育监管站点,并且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了学校和社会共同监管的协作式文明社区;第三,优良的社会氛围也是开展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良好平台。例如,通过设立道德奖惩标准、定期进行道德教育宣传活动并借助法律法规的作用强化道德教育的正面效果。新加坡这种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道德教育模式使得公民道德教育的效果显著,提升了整个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纵观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模式,对我国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施有很大的借鉴和启发,尤其是“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模式,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统一于道德教育的整体宣传工作中,促成公民道德素质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首先,重视家庭教育,构建良好的家风,进行初步的道德教育熏陶;其次,学校道德教育应该摆脱传统单纯知识传授的教育模式,将知识传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密切学校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道德教育网络;再次,加大公民道德教育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一个自然人,之所以能够接受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成为一名合格、现代的公民,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公民教育,而大众传播媒介在其中无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公民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拓宽并整合道德教育途径,使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提升我国公民的道德水准,推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土学风.多元文化社会的学校德育研究———以新加坡为个案[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刘自尊,孔琳.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及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7).
[3]李振宇.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及对我们的启示[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7(5).
[4]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做好中省市县重要会议和重大部署宣讲,强化中心组学习的龙头作用,完善我局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制度。围绕《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做好调研,形成调研成果。组建宣讲小分队,成立专家咨询组,采取进村入户、院坝会、现场会等形式,激发林农思想动力,增强理论宣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强化信息宣传,凝聚林业发展正能量
一是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加大对党和国家有关林业方针、政策,上级下达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林业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创新做法、典型经验等方面,以及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工作。二是提升宣传队伍素质,加强骨干通讯员培训。通过邀请知名专家或资深记者授课,举办通讯员培训班,加强理论素养、专业技能、新媒体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有效地提高宣传队伍的政治水平和新闻宣传专业技能。三是要求采编、报送信息必须本着“内容全面、信息准确、语言精炼、及时有效”的原则,坚持突出林业重点工作,精心组织、严格审核,提高信息质量。四是落实好舆情“属地属事”责任原则和网络舆情首问责任制,认真做好网络舆情工作,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及时落实上级舆情网络宣传、舆论引导和管理要求。
三、加强文明建设,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
一是进一步加大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通过设置宣传标语、宣传栏、宣传画等方式进行宣传,唱响“三个倡导”24字核心价值观。二是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道德讲堂,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对精神文明建设常识、道德建设、文明礼仪常识、法律知识、安全常识、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等进行学习培训。三是组织职工开展迎春节、清明扫墓、植树节、重阳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组建为民服务志愿队,继续开展“五帮村”、“双联”、“党员义工日”、党员慰问、学雷锋、林业科技结对帮扶57个贫困村“一村一员”等活动,把志愿服务活动与“我们的节日”活动有机结合,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滋养志愿者健康成长的丰厚土壤。四是积极支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和校园周边环境工作,积极参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参加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四、推进文化建设,弘扬生态文化价值观
二是加强安全督查,严查非法经营。该局认真履行“一岗双责”,重视把反腐倡廉工作与安全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树立和增强监督意识,深入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整治,严厉查办非法经营、违规生产行为。完善举报机制,畅通渠道,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开展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人员行政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企业文化;企业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根基和支撑。虽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但是,它的“魂”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从而在企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动力、以及基本道德规范,以引导员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企业积极向上的力量,全面增加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是企业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塑造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机械地生拉硬套,而是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的前提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点滴血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对国家、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必须体现求实创新的精神,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穿于企业转型发展的伟大实践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塑造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要根据企业转型发展的实际,认真总结、深入挖掘、提炼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核心价值理念,形成一个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符合时代特点的企业精神。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优化、整合、升级现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不仅为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调整转型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发生了变化,必然要求企业文化体系也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加以充实、丰富、提升,以顺应时代的要求并符合企业的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既要传承敢为人先的精神,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又要随着企业发展战略的推进,与时俱进,提升改革创新的精神,践行攻坚克难的精神,为企业核心精神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还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符合时展规律的新的文化价值观念,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通过对文化的优化、整合、升级、再造,大力破除封闭、僵化、保守、拖沓、短视等一切不利于企业转型的文化滞障,大力弘扬开放、创新、诚信、和谐、共赢、执行、尽责等一切有利于企业转型的优秀文化,使企业文化能够跟上时代的节拍,符合企业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引领转型、服务转型、支撑转型。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打造、推介系列品牌文化。
价值体系引领企业品牌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转型步伐的加快,企业呈现出多行业、多区域、多层次的发展态势,企业文化要提升、要拓展、要深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大力实施精品工程,注重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系统文化的差异性,努力培育安全、执行、责任、廉洁等系列特色文化管理品牌,建设一批有内涵、有品位、有规模的创意文化品牌,把挖掘、培育、保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与发展现代文化艺术结合起来,增强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树立标杆品牌,发挥其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立足岗位、创新创效的工作氛围;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长期赢利能力。通过打造、推介系列品牌文化,把企业建设成为文化创新、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092-02
一、审计文化及核心价值观概述
审计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形成的、逐步被大家认可的带有国家审计特色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审计精神、审计作风等思想意识的总和,其核心、本质内容是审计群体的价值观。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审计物质文化。审计物质文化是凝聚和体现精神文化的所有审计活动过程、审计实践中所应用的方法以及文化性实体设施、环境的总和。二是审计制度文化。审计制度文化是指各审计组织所应遵循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另外,审计活动中的人际关系、社交方式等内容也属于审计制度文化的范围。三是审计精神文化。审计精神文化一般包括审计组织中审计群体所共有的思想观念,它涉及到一些隐性内容,如审计价值观、审计道德、审计心理以及审计思维方式等。
审计核心价值观是审计精神文化层面的重要内容,它是审计的核心内容。具体来说,审计核心价值观是审计组织对既定目标而做出的价值选择,对审计行为合理性的确定以及促使审计组织良好发展的价值取向等;它从最深层次上对“什么是国家审计、如何进行国家审计”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回答,是国家审计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因此,审计核心价值观是审计精神理念的基础,在审计文化中处于最核心的地位。目前,新时期我国对于审计价值观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依法、公正、独立、谨慎,以人为本、公共责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崇尚理性与证据,主张证明与公开的审计精神等。
正是由于审计核心价值观在审计精神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其在审计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有助于审计人员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2)在审计实践指导中起重要作用;(3)有助于提高国家审计工作的创新力和权威性。
二、审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例如审计队伍的素质、结构能力与审计发展还不完全适应,审计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以及现代化的审计技术运用仍需进一步深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审计群体对审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
审计人员对于建设审计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审计文化的健康发展受到阻碍。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对审计文化不了解的人占到了20%,这个数据不容忽视。例如:2007年江苏省某市对部分单位作风建设问题开展了民主评议活动。数据结果显示,对审计“不了解”的票数比例高达19.1%,远远高于其他单位的得票数。这说明,目前我国的审计文化普及程度亟待提高。
2 对审计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规划缺乏战略性
审计核心价值观是整个审计文化的核心内容,其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保障审计事业的良好发展。所以,对于审计领导者而言,审计价值观的定位不仅仅是一个行动问题,更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战略性问题,需要审计领导者从规划角度进行分析。然而,由于我国的审计事业起步较晚,并且相关的文献也只是从规划角度强化对审计价值观的认识,并没有一个详细的、系统的战略规划,势必影响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3 审计文化价值观的建设性、实践性较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我国的审计价值观实践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为什么审计、怎样审计等价值取向不明,理性有限的国家审计人员可能会因为个人利益而破坏审计工作的环境和良好作风,例如消极怠工、缺乏责任感及奉献精神,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等,阻碍了整个国家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三、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实现途径
(一)审计人员应具备怎样的审计价值观
关于审计人员的审计核心价值观要求,审计长刘家义指出,我国审计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即“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1)责任,是指本着对国家、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态度,认真履行法律赋予审计人员的监督职责,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2)忠诚,就是要求审计人秉持对党、国家、人民、对事业和法律无限的忠诚,牢固树立审计人员意识,坚持真理和正义,百折不挠。(3)清廉,就是坚持自省、自律、自警,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做到廉洁从审。(4)依法,是指要崇尚法律、敬畏法律,并且自觉遵纪守法,根据法律规定来开展审计工作,运用法律手段来捍卫审计尊严。(5)独立,一般而言,是指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无私无畏的精神,而且要排除外界的影响和干扰,公平公正办事。(6)奉献,要求审计人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无怨无悔,努力为审计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实现审计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1 加强对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研究
培育审计价值观的内涵、实现途径的研究,能够促使审计群体掌握我国特色审计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容。在未来的研究中,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审计价值观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此外,审计创新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这也是审计文化不断前进的要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审计价值观创新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审计信息化及其对未来我国审计发展有何影响、审计信息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
要想形成科学的审计核心价值观,审计人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积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依法履行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责。更加注重体制和制度层面的揭示、反映和分析问题,增强审计人员自身对改进和完善措施的针对性,积极推进科学发展、民生发展等工作,进行改革开放的深化,着力推进民主法治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建设,以追求在更高层面上发挥审计对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功能。
3 强化审计制度规划意识,促进依法审计的实现
审计制度是审计核心价值观在审计组织制度中的体现和映射,它是审计精神文化的产物。因此,我们要将审计制度和审计价值观结合起来,积极开发新的审计价值观管理制度,加强市计的规范化建设,强化审计的各项原则,促进审计制度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审计的规范化建设,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必须依照法定的审计工作流程,对审计程序和流程逐一建立有效的机制,构建一个计划管理为重点、复核制度为基础、质量管理为手段、业务制度为保障等的标准明确、功能完备的审计制度体系,使得依法审计的理念切实贯彻到审计人员的行动上。
4 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加强审计的质量管理
随着企业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会计学界也开始关注会计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而言,会计文化从属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6年,美国会计学会在纽约举行的“会计与文化”为主题的会计年会,开启了会计文化研究的先河。经过20多年的探索,该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会计文化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观点,其中代表性的有:田昆儒(2002)将会计文化界定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会计的物质和精神的背景文化和其自身的文化内涵,由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信念追求、文化修养、职业道德等内容构成。陈连喜(2002)认为会计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道德等社会历史环境下,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会计理论与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等内容。殷勤凡(2006)认为会计文化是在会计主管倡导下形成的并为全体会计员工共同认可、信奉、实践和传承的精神财富的集合,由核心层的共同会计价值观和显现层的诚信、独立、客观、公正、谨慎、保密六个要素共同构成,为会计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职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企业会计文化及其原则
一般来讲,会计文化就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专家认可、遵循,带有会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会计反映和监督作风、会计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依据文化学理论,企业会计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会计物质文化是指会计工作条件等的集合;会计制度文化是指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表现和制度约束等;会计精神文化是指会计及其管理人员的文化心理、文化素养等,它们之间具有层次性,各层次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构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构建现代企业会计文化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
企业会计文化是一个由多层级、多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要以整体思考的方法深入研究,深思熟虑,细密量化,从整体上把握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发挥各个要素独特效用的同时,充分重视各要素间的协调配合,使会计文化达到最优。
2、客观性原则
企业会计人员工作和生活有其自身规律。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中突出个性,就会产生文化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和冲击力,能给人以强烈印象,带来良好感受,也易于被人接受和认可。在构建企业会计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原理,借地方会计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从企业会计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企业会计文化。
3、人本性原则
企业会计文化的作用对象是企业会计人员,而企业会计人员又是遵守会计文化要求,并不断创新和发展企业会计文化的实践者和原动力,而且企业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知识水平、工作能力、道德准则、思想觉悟等,是影响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如果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脱离了对人的考虑,则最终无法形成有效的文化影响力和认同感,相反很可能会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带来相当大的阻碍。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的因素在企业会计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激发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样才能保持企业会计文化长久的活力。
三、企业会计文化的运行现状
首先,企业会计职业道德文化滑坡。近几年来,我国不少企业中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这是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这里面也折射出企业会计人员及其企业负责人职业道德存在着严重滑坡问题。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销毁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某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经营业绩的需要,对会计人员施加压力以达到对利润的操纵。从公开曝光的造假、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典型案例来看,负责人的授意、指使、强令是产生虚假会计报告的关键因素。
其次,企业会计制度文化不完善。1)部分企业未制定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内部会计制度。目前,部分企业直接以国家颁布的1个会计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没有制定适合企业本身要求的内部会计制度,致使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实务与企业管理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2)会计制度执行乏力,致使其严肃性受到损害。尽管有些企业制定了内部会计制度,但是没有很好地执行。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不顾内部会计制度的规定,完全按厂长、经理的意图进行会计处理,导致核算不实、数据不真,或设置“两套账”以应付财政、税务等机关的审查;另外,一些企业虽然在审计或财务检查中查出了不少问题,但在处理上大多对负责人从轻处理或不予处理,这就纵容了会计上的违规违纪行为,损害了会计制度的严肃性。
四、重构企业会计文化
1、发挥导向功能,重视理论建设
理论来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是最能发挥企业会计文化导向功能的基本要素,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不可避免要解决好理论建设的问题。首先,更新观念建设。观念的更新是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前提,要围绕企业会计文化的主题,对新时期企业会计行为与社会管理学、心理学、人类学、公共关系学等关系问题展开理论研究,要树立和宣传新的会计文化观念,要激发企业广大干部、职工都关心、支持会计文化的建设。加强会计文化建设,采取寓教于乐的宣传、娱乐等多种活动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财务知识,了解各种财经法规,增强企业各部门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和理解财务监督行为的自觉性。其次,文化价值观建设。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人生价值的根本观点,是对价值的本质、功能、认识、实现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价值观建设要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入手,要深入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坚决摒弃弄虚作假、造假账和会计无用论的行为和思想,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要树立会计活动是执法活动的理念,要宣传和树立依法理财、预算理财、民主理财、制度理财的新思想。要培养“求真务实、艰苦创业、守法廉洁、业务精通、甘于奉献”的新时代会计精神。最后,创新与扬弃。要在继承发扬企业优秀会计文化的基础上,虚心借鉴和学习国际、国内其他行业、同类企业的优秀文化、会计文化,不断加强与国际、国内其他行业、同类企业的信息交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使企业会计文化更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2、铸造企业会计文化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