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52: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良好品德的培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217-02
随着计划生育的落实,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有其在经济上的优越性,在品德上却存在很多的问题,不少孩子是小霸王、小懒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起了孩子的早期教育,甚至胎教。却是关注知识教育的多,关注品德教育的少,而教育不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做人。幼儿期是人生的起步期,因此,注重幼儿的品德教育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对夫妇晚年得子,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担心孩子饿死,临行前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告诉他想吃的时候就咬一口。可夫妇俩回来时儿子还是饿死了,因为他只知道吃嘴边的饼,却不知把饼转着吃。也许你会笑它的过于夸张和荒诞,可现在有的孩子上大学了,母亲在学校附近租房住,照顾生活起居的事并非没有。
听朋友讲起报纸上刊登的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后到一家知名公司应聘,约好八点钟面试,他八点多到了那里,递上自己的材料后,老总说:“你去左边第二会议室把我放在桌上的黑色公文包拿来。”当时这位研究生觉得我如此优秀的一个人才,还没有面试就对我指手画脚,没听清第几会议室,便又问了一遍,才磨磨蹭蹭地把包拿来。老总说:“面试已经结束,你可以走了。”他为什么没有通过面试呢?第一,迟到,不守时;第二,对方说话时没有仔细倾听;第三,去拿东西时磨磨蹭蹭无效率,且态度不好。此后不久,此应聘生的一位同学(在校成绩平平)来此公司应聘,被录用了,而这位学业优秀的学生去了一家不知名的企业,两个月后他跳楼自杀了。由此可见,良好的品德习惯对人的一生多么重要。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孔子曰:“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仿佛是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要不了多少天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的“本性”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在很大程度上,与长期形成的习惯有关。
道德习惯在德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过去我们的教育,整天唱高调,说的多,做的少,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抓紧行为习惯的培养,才能使孩子成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可以说德育的中心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它是德育里看得见、摸得着的“质”的指标。
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个名词叫“关键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阶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这个年龄阶段,再进行这种教育就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生都难以弥补。
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印度狼孩卡玛拉1920年被发现时8岁,人们努力通过教育和训练企图使她恢复“人性”,但至1929年死去,她的智力才能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其根本原因就是错过了关键期。另一个相反的事例是,1972年人们在东南亚大森林里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迷失的日本士兵横井庄一,他远离人类生活了28年,当他获救后,人们只用了82天时间的训练,就使他恢复了人的习惯,一年后还结婚了。虽然他过野人的生活比卡玛拉多20年,但是因为他没有错过受教育的关键期,使对他的教育训练比狼孩容易的多。
那么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呢?一般认为,是幼儿和小学阶段,初中为辅,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以前。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是毫无道理的。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就象一包融化了的铁水,可以浇铸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但等孩子长大了,如冷却的铁水变成了砣,改变就难了。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可塑性强,因而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
所以,幼儿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是极为重要的。
2 良好品德习惯的内容设置
在对孩子的品德习惯的培养方面,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盲目性太大,今天孩子懒了,进行劳动教育,明天孩子骂人了,进行文明教育,这种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就进行什么教育的方法是错误的,我们应当制定具体的德育计划,使他们便于理解掌握。
思想品德教育,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方面。由于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特征表现的差异,在德育内容方面必须有所区别,但在这种差异之中,共性的心理和行为依然存在。德育内容的设置既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特征表现出的差异,又要注意共性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特征。依赖性和以兴趣为主的求知需求是儿童个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与其心理发展的特征相联系,儿童期个体在认识上的主要形式是领会,因此在内容设置上应具体、细化,便于理解掌握。比如根据小中大班不同年龄的幼儿设置不同的德育内容,同一内容设置难易与深浅不同。例如幼儿园小班(3~4岁)认识国旗,能分辩是不是国旗。幼儿园中班(4~5岁)认识国旗,知道爱护国旗。幼儿园大班(5~6岁)认识国旗、国徽,知道尊敬国旗、国徽,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
3 养成幼儿良好品德习惯的方法
德育实施的途径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本文着重探讨了幼儿园德育中所利用的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利用的教育方法很多,如言教法、身教法、游戏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指导法等,因孩子年龄小,还处在具体形象的感性思维阶段,对枯燥的言教印象不深,也不感兴趣,我们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1 身教重于言教
身教重于言教。在幼儿园,老师是学生崇拜的对象,学生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所以老师的品质,自觉的道德行为,也会为学生们所效仿,在一定意义上说,品德只有靠品德去培养,行为只有靠行为去指导。在幼儿园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注意,既使是与其他老师聊天,也有许多小耳朵在听着。今年流行呼拉圈,我们班也有一个,课间老师们便轮流晃,非非的妈妈说,他也跟妈妈要呼拉圈,我们说:“非非真是个爱锻练的好孩子,在家也很爱劳动吧,平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后来非非的妈妈跟我们说,非非进步很大,在家自己洗脸洗手娟,也不让喂饭了。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孩子、老师、家长讲话时,彬彬有礼,经常说请、谢谢、对不起,孩子也会经常说不客气、没关系,老师经常习惯性的将垃圾扔进垃圾箱,学生也不会乱丢垃圾。
3.2 情境教学,趣味学习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着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道德规范的内化,以及道德行为的训练,其结果是收效甚微得不到学生的认同,这些知识的种子不能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将有关道德培养的内容设计成情景剧,在班上公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3 奖惩结合,正负强化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环境优越,什么东西都不稀罕,可他们却对老师奖给的东西很看重,哪怕是一张贴画,一枚瓜子,一片黄瓜,很奇怪是吗?因为得到这些东西意味着老师赞美他欣赏他。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我们为幼儿设立了许多奖项:劳动积极分子奖,文明礼貌奖,乐于助人奖,进步奖,卫生宝宝奖等。每日一评,奖品不多,五花八门,有时是枚瓜子,有时是张帖画,有时是粒爆米花,有时是块饼干,却使幼儿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惩罚的办法很少用,最多是让犯错误的小朋友单独坐在一边反思十分钟,讲一讲自己的反思心得,小朋友称那个位置为反思角。还有一种是自然后果惩罚法,比如有的幼儿知道保护自己的书却喜欢撕别人的书,我们就把他的好书与别人撕坏的书交换,让他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3.4 实践锻炼,养成习惯
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嫌孩子做太麻烦,看他做,你比他做还累人,还不如替他做了省事。还有的是心疼孩子,觉得孩子这么小,怎么能让他做,等他长大了自然什么事都会做了。父母的这种心理,培养了一批小懒虫,为了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我们在大班实行了值日生制度。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周一至周四的卫生由各小组负责,内容包括摆桌椅、擦桌子、扫地、洗勺子,周五的卫生由老师负责。值日生制度实行以后,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主人翁意识也大大增强了,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也爱劳动了。
3.5 故事吸引,提高兴趣
针对幼儿还处于形象具体的感性思维阶段,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真人真事。形象故事,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一次《海洋里的动物》常识课上,我由海洋里动物的多样性讲到这些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由此延伸到我们要保护环境。孩子们都说的很好,什么保护环境美化环境不要污染环境,但似乎都在背台词,明显没有引起他们心灵上的震动与共鸣。我忽然想起前几天报上登的一件事,就对孩子们说:“给你们讲件真事吧,就发生在我们济南动园。”孩子们马上坐正身子望着我。“动物园里的一头鹿突然死了,为什么呢?叔叔阿姨都很奇怪,便把鹿的肚子剖开,又剖开它的胃,在胃里发现满满的全是方便袋、小食品袋、雪糕袋……”孩子们瞪大眼睛望着我,“为什么?”他们没有说话,心中却充满深深的疑惑……这堂课给幼儿的影响是深刻的,使他们暗下决心要做个环保小卫士。
3.6 家园联系,合作教育
曾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回家很累了,但还是端了盆水到婆婆面前说:“妈,你洗脚”,婆婆慈祥地笑了,这场面被几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用他那稚嫩的小手,跌跌撞撞地端了盆水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洗脚”。多感人的场面,这说明教育幼儿不单是幼儿园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教师抓了家庭教育可以得到许多帮手,不抓家庭教育就可能增添许多对手。多与家长沟通,取得教育上的一致,才能真正收到教育的效果。我们设立了家园联系手册,每周五发给家长,周一收回,我们会在家园联系册里写上孩子的近期表现,奖励的、改进的,以及我们近期对孩子教育的主要单元要求,这样我们的教育工作延伸到了家庭,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综合来说,幼儿德育任重道远,高尚的道德同高度的智慧一样,经过缓慢的过程才能达到。我们要耐心地对待儿童经常表现出来的缺点,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使之习惯成自然,培养出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
参考文献
[1] 仇春霖.德育原理[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7.
[2] 翟树刚,刘保良.思想品德教育[M].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9.
[3] 任宝祥,张蕃.外国教育家论德育[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8.
1 利用游戏荫发幼儿情感,渗透品德教育。鲁迅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游戏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通过游戏,萌发幼儿健康的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寓教于乐,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品德教育,完成德育任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角色游戏的可行性。角色游戏源于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印象,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创造性地把想象活动和现实活动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积极、愉快、自愿地设计和发展一定的情节,学习着社会行为,反映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态度和情感。如: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当“妈妈”的幼儿下班回家主动到厨房做饭,“娃娃”有病了,“爸爸”、“妈妈”一起抱“娃娃”上医院。模仿医生看病、打针时,嘴里还说着“别哭,别哭,不用害怕……好了!”等等,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均与社会生活有关,体现着幼儿对社会现象的理解程度和自发形成的不稳的、肤浅的道德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时,应从幼儿兴趣出发,循循善诱,不硬性地约束幼儿,不能训斥和死板说教。如:幼儿在模仿做“结婚”这一游戏,男孩儿拿一些碎纸屑一边往女孩头上撒,一边叫“娶媳妇喽!娶媳妇喽!”眼看就要发生男孩搂抱、亲吻的动作,老师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大吼“干什么!干什么!”怒指男孩子“你,放开手!”幼儿吓得不知所措,四散跑开。然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还会做这种游戏,说不定还把沙土、草、叶子等撒在女孩头上。如果发现这种情景老师走过去,以欣赏的口气和颜悦色地说:“哟,白雪公主和王子结婚了,白雪公主真漂亮,怎么头上脸上这么脏呢?快去洗洗吧,洗完了好和王子一块做饭。”这样幼儿的游戏兴致既不会被老师的批评所浇灭,也能体会到好朋友之间团结协作的快乐。
老师应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进行隐性指导,暗示游戏的规则,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守纪律等品质。如:在“开火车”的游戏中,由于上车的人多,有的孩子就走开了后门:“王师傅,咱们是熟人,你先让我上车吧。”这时老师可以列车长的身份过来巡视:“王师傅,今天的人可真多呀,他们是不是文明排队上车呀?”一转身,似乎发现了什么:“呀,这儿有一位老大娘,年纪大了上车不方便,先让她上车吧。”这样参与、指导,让幼儿轻松自然地接受了“排队上车”这一规则,暗中提倡了谦让、不挣抢、乐于助人等良好行为。
总之,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德育,老师应善于观察每个幼儿的不同表现,抓住每个教育契机,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在确立结构游戏主题时,渗透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把“萌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作为幼儿园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而现在的幼儿则一味的追求“吃好、喝好、穿好”。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爱国”对他们来说是无所谓的事,甚至是笑话。因此通过开展结构游戏,使幼儿由爱家乡开始,并萌发爱祖国的情怀,因为开展结构游戏时首先要引导幼儿确定游戏主题,比如在搭建“临海街”这一结构游戏,我先带领幼儿参观临海最繁华的十字街口,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欣赏:十字街中心圆圆的大花坛里鲜花盛开,绿草如茵;宽阔的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马路两旁绿树成荫,楼房林立。让幼儿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可爱,并激发他们表现“家乡美”的欲望。就这样幼儿通过亲自参观和教师的启发诱导,主题为“临海街”的结构游戏便开展了起来。幼儿利用各种结构材料,用自己的小手,运用接、插、镶嵌等多种技能,创造出了一幅美丽的“临海街”立体图。幼儿看着美丽的“家乡”,尽情地欣赏自己的建造成果,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而在此基础上我又会引导幼儿去拼搭更大的地方,比如拼中国地图,这对幼儿的爱国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2 在结构游戏过程中渗透友爱互助、关心集体的教育
当前家庭中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们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自家的独苗身上,很少需要孩子为自己做什么,久而久之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关心和保护,养成了孩子只知享受、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不知分享和付出,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他们对游戏材料往往喜欢独自占有,而且还不爱惜玩具材料,因此培养孩子大方不自私,关心集体与人友好相处的良好品德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一个主题结构游戏则需要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个性品质的幼儿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所以在结构游戏过程中能较好的培养幼儿友爱互助等的优良品格。
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高
尚的道德情操本身就是一本内涵丰富的教科书,可以对学生进行无形的教育。所以,教师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外在力量,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要塑造学生完美形象,首先自己要把自己塑造的更完美,才能胜任对学生的教育。弯腰捡起掉在地上的粉笔头,关掉学生忘关的电灯,拧紧仍在滴水的笼头。那么,“要节约,不要浪费”的话不用说,学生就自觉形成勤俭节约的品质,其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
二、重视环境育人
“孟母三迁”“一傅众咻”的典故至今被广为流传,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校园打扫的干干净净,教室布置的整整齐齐。当学生步入校园,坐在教室就会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爱校之情、爱学之趣油然而生。教室的墙壁也会“说话”,黑板上方的国旗,国旗两边的“文明、勤奋、朴实、健美”八个字;教室两侧的名人名言、中外科学家画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后面表扬先进的板报。这些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良
好品质自然形成。
三、寓德育于各学科之中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渠道。德育工作只有渗透在各学科之中,才能显示旺盛的生命力。备课时,写出本节的德育目标;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达到“文道一体,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例如:在讲“生活中的大数”,通过读四大发明距今的时间,及时向学生讲述祖国的文化,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情感。讲《一片树叶》一课时,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小兔子、小猴子、小熊都喜爱小黄牛栽的小椿树,也都认识到小椿树将使他们的生活更美好,并且都觉得“当然应该爱护”小椿树,甚至在摘树叶时,也是“小心地”、“仔细地”、“轻轻地”。但是小椿树还是被他们摘得一片叶子也不剩。可见,问题不是出在懂不懂道理上,而是出在每个人不能自律上。他们懂得大道理,却原谅自己的不良行为,而且找借口,为自己的不良行为开脱,他们的认识和行动不统一。这样同学们理解了:言行要一致,“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四、注重实践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能只靠直接灌输,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不断升华。平时,我们总教育学生要勤俭节约,不要浪费,不要乱花钱,但是收获不大。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劳动课,和同学们一起在校外开垦了一块荒地,和他们一起挖土、播种、浇水、锄草、施肥,一起收获。当同学们亲手掰下成熟的玉米,挖出粘着泥土的花生,真正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劳动的幸福。这样既培养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又减少了铺张浪费的现象。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之一,孩子会通过模仿道德行为形成认知,教师本身的良好品质是养成幼儿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要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以及幼儿比较熟悉的教师、家长、幼儿和童话人物,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要利用他们认同的榜样的良好品行来引导幼儿去学去做,真正把对幼儿品行的引导落实到我们平时的言行之中。
三、利用环境开展渗透教育,强化良好行为习惯
教师可以对幼儿园和教室进行布置,在教室、楼道、走廊、活动区域等环境中悬挂一些德育挂图、名人语录以及一些生动、形象又富含哲理的德育漫画等等,营造出一种氛围,使每一面墙壁、每一条楼道、每一块活动区域都发挥形象直观的教育功能,让幼儿们天天耳濡目染,在不自觉中接受德育教育。比如在幼儿园草坪上立着“花草在微笑,请你勿伤它”、“爱护脚下草,莫折枝头花”等爱护花草树木的提示语,时刻提醒孩子们要保护环境、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还比如在寝室悬挂“太阳爷爷睡着了,请安静入睡”的卡通图片,提醒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不打扰他人休息。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巩固和升华教学的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于具体实践。“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中的“习”就是实践的意思,强调的是知和行的统一。要引导幼儿将学到的经验和知识付诸行动,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实质上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教给孩子们一些礼仪礼节,要求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去运用,就会使孩子们感受到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快乐,自然而然地形成讲礼貌的良好品德。
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的主人,如果幼儿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他们长大后就很难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所以我们幼儿教师是任重而道远的,作为幼教的我们要时时处处树立学习的观念,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感染教育幼儿,促进每个幼儿主动、全面、健康、快乐地发展。
1.1 爱父母,爱家,爱老师,爱同学
1.2 懂文明礼貌:见人热情招呼,大人问话要认真听,有礼貌地回答;请别人帮助时,要用商量的口气,得到别人的帮助要道谢;到别人家不乱翻,不乱拿东西,打扰了别人要表示歉意;自己的玩具,用品在使用后放整齐;走路不横冲直撞,坐有坐像,站有站样;生活有规律,按时起床,按时就寝;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粗话;讲卫生,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不大闹,不喧哗;爱护公物、不损坏花草、树木、以及公共设施。
1.3 爱集体、爱劳动,从小培养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和自我服务性劳动,增强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1.4 艰苦朴素、诚实谦虚;美的基础是真实善良,诚实是美好心灵的核心。首先要培养孩子富于同情心,要教孩子说真话,不说假话,不撒谎;要教育孩子养成爱惜粮食,爱惜公物,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1.5 遵守纪律,勇敢活泼,教育孩子有规律的生活,按时休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2.这些内容是怎样贯穿在各种游戏中呢?我是这样做的
2.1 在游戏活动中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当今社会幼儿,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这些孩子在家很少遇到需要合作的环境,家庭成员百般疼爱,处处迁就,便滋生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进入幼儿园后成为集体的一员,玩具要大家一起玩,个人行动要服从集体的要求等等一系列变化。这就使得幼儿从入小班开始就要学会协调关系,正确与人交往……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加的活动,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自主的学习,是活动的主体。
在游戏中还要教幼儿懂得使用交往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设置情景,教会幼儿一些游戏中的礼貌用语,如:请你给我一个XXX,对不起,谢谢等,并督促幼儿在游戏中加以运用。除了教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外,还要在游戏中循序渐进的教一些互相谦让,共同使用玩具的方法。如在进行结构游戏前教师总是事前提醒幼儿:要爱护玩具,不争抢玩具,跟同伴友好合作等。可每次游戏的时候,开始幼儿似乎还记得这些"规则",时间一长,幼儿就开始"犯规",有的把玩具扔得一地,有的用脚踩着玩具,有的同伴间争抢玩具,抢不过时就拿起玩具砸人……。我在幼儿刚入园时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投入同一种玩具数量较多,这样幼儿就能人手一份的进行自我游戏。一段时间后,将同一种类型的玩具数量减半,这就使得幼儿之间必然要相互联系,进行合作。到了大班的幼儿教师帮助、引导他们互相协作,使游戏顺利进行。
在对集体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幼儿的个别帮助。个别幼儿攻击行为强,经常抢人玩具,抓人脸,打人,其他幼儿都怕他防他,他在集体中成了不受欢迎的人。这样的幼儿除了帮助他改正缺点还要注意在集体中保持他应有的地位,用他的点滴进步鼓励他改正攻击,树立信心。对于个别有正义感而又显得鲁莽的幼儿,教师要经常分析道理给他听,多加以引导,使他明白如何爱过讲道理去帮助同伴,带领同伴一起游戏。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许多细微的小事积累、培养、训练起来的,通过每一件生活小事,持之以恒贯穿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之中。《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绝大部分时间以游戏性活动为主,游戏贯穿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游戏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2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角色游戏是幼儿认知社会角色、理解社会角色关系的主要途径。不管何种社会角色,都有相应的角色行为、角色规范及关联的社会关系。人的一生中扮演着种种角色,就个体而言,有以生物因素为基础的性别角色;就家庭而言,有构成家庭的家庭角色;就社会而言,有维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社会角色等等。每一种角色的相应能力都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学习。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通过扮演某种特定角色来展示这种角色特定的行为、规范及相关联的社会关系,扩大对社会职业角色的理解。所以,只有培养幼儿良好的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幼儿才能切实地认知自己身边的各种角色,通过自身的真实感知、领悟起作用,使幼儿处于主体的地位。而模仿又是幼儿乐意进行的一种行为,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通过游戏活动塑造和建构幼儿的道德主体。使幼儿主动去爱身边的各种角色,才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家,爱家乡、爱祖国。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学校教育遵循的一贯原则。在矫正差生思想品质和思维品质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紧密结合实际,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搭建平台,创设载体,挖掘一切教育资源培养教育差生,真正做好育人工作。一是坚持科学化的正面输导。对于差生要始终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恒。必须持有耐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具有“不熔化钢铁不死心,不樊化顽石不罢休”的决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危害,把差生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深挖教材,升华内容,延伸内涵,在讲授革命先驱,艺术家徐悲鸿,科学家钱学森,战斗英雄,人民公仆焦裕禄等课文时,用讲故事的方法感染学生,揭示道理,触及灵魂;在讲授寓言故事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加以思想点拨,使学生从中悟出道理。要紧密结合差生的思想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地召开不同形式的主题班(队)团会,思想汇报会,读书报告会,通过查摆对比,交流体会,互相启发,使差生消极思想逐渐消除,积极思想不断上升。二是开展道德实践教育活动。在坚持正面说教的同时,结合学生行为表现和生活实际以及学校可能达到的条件,开展长期的学雷锋活动。为贫困户、军烈属献爱心以及专门的公益性劳动,继活动之后立即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深化认识,增加差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是开展案例教育活动。案例教育是专门性为特殊性教育,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纪律教育,聘请有经验的干警讲授遵纪守法课。通过讲述某差生因丧失学习,信心误入歧途。给个人、学校、社会、家庭带来危害的鲜活实例,同时讲浪子回头为社会做出贡献并得到人民认可的实例,使差生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注重社会教育,发挥育人功能
通过教育实践表明,社会教育是转变差生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学校而言,社会教育是接力式教育,是补充校内教育不足的极好形式,应发挥其应有功能。作为学校应与城市的社区组织和农村的村民自治组织在对差生的教育对接起来,将在校的差生行为表现的介绍给所辖区的社会组织,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实施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社会组织要把教育的成果反馈给学校,校方再根据情况调整思想,进一步深化,使学生在世界观形成中得到均衡发展。社会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上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域化式教育。充分发挥社区各级组织尤其是注重发挥关心下一代协会组织的作用,把走出校门的差生组织起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教育、世界观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聘请老军人,优秀退伍军人,老干部,老功臣,先模人物讲历史、社会发展史、艰苦奋斗史,使教育更具直观化,具体化。二是进行责任义务教育。社会中的各级组织要结合实际,组织差生开展责任义务性的公益活动,比如帮助孤寡老人,病残人员、军烈属,五保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建立差生功绩薄,把成绩突出的通过一定形式予以表彰宣传,给差生增强荣誉感,成就感,自豪感,让差生充分体验到人生所示实现自我价值的美好,激发他们努力进取的凌志。三是进行开创性教育。在社会各级组织的指导下,把所在的工厂,养殖场等生产劳动场所作为教育基地,组织差生参观生产过程,引导他们改进工艺,发明创造,提高生产力水平,让理想追求在实践中孕育,激发他们想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唤起对人生追求的强烈欲望,同时加以点拔,要起实现人生更高价值,必须首先学好文化,使他们在世界观形成中产生质的飞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这足以说明了解学生的重要性。一个人的真正改变是因为他自身具备了改变的动因,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和压力。我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时,列举了很多伟人因为良好的习惯而成功的例子,使学生真正明白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其主动地进行改变。只有激起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主动性,才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积极地去养成良好的习惯。
2.榜样示范,潜移默化
学生好习惯的养成要有一个标尺、奋斗目标。榜样就是楷模、标杆,它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以及很好的矫正作用。首先,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学生一般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注意言传身教。学生耳濡目染,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其良好的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其从中吸取营养,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由感动到行动的转化。教师要能成为学生的偶像,那就会具有无穷的号召力。
3.环境熏陶,润物无声
环境对人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的环境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班级的环境作为学校环境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是环境育人的最佳范例。学校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应当是净化、绿化、美化、文化。教师要让花草树木抒情,让墙壁走廊说话。常新的黑板报、宣传橱窗、文明展牌,醒目的名言警句,都将尽量使之生活化、人文化,让其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4.小处着手,强化体验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我们平时的言谈举止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必须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只有在细节上立得住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个由少到多、由点到面、从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的推进过程,要循序渐进。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在一贯,贵在坚持。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辞小善,不苟小恶,让学生在细小的、具体的实践中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小事中闪耀着精神。从简单的言行举止、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在习以为常处练就好习惯,在日积月累中铸造真精神。
5.奖励惩罚,双管齐下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有的学生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为什么说家庭是教育的基础呢?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接受教育都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所形成的第一个条件反射,学走的第一步路,学说的第一句话,形成最早的行为习惯等,都是在父母的直接帮助、教育下完成的。也因为父母和孩子间有特殊的血缘关系,这种特殊的血缘关系真是父母进行教育、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好情感基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常态心里,人们都盼望子女成为有用人才。所以说,家庭是教育的基础。
自古以来育人先育志、育德。在家庭教育中,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这是党和国家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古今中外家庭成功教育的经验之谈。